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老师,人类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

  一、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说说课文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导入揭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七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复*词语。(课件)

  2、师出示词语,学生各种方式加以朗读,理解

  3、(课件)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课文题目上的老师为何加上双引号能呢?

  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呢?

  (二)精读学*,体会感悟

  1、师: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A、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课件)(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B、齐读第七自然段。

  C、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交流:(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D、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E、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板鱼儿)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D、这句话和那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呢?有何作用呢?(课件)(首尾呼应)

  3、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A、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B、学生自由读、划。

  C、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D、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4、学*3—6自然段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课件)(方法提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板鸟儿)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板蜻蜓)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课件)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板苍蝇蚊子蜜蜂)

  G、总结。(课件)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板鲸)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板鸡蛋)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课件)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课件)(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

  A、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

  B、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C、又告诉我们些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与课文哪儿相呼应呢?

  (板袋鼠贝壳)

  (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很多,从课文6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来,与课文第二、七自然段相呼应)

  D、学生小组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七自然段。(课件)

  学生齐读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你能列举了两个,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板书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生物充当人类老师的事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给出提示:读通顺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准确识记生字。

  2.点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鼓励学生用老师教给的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给生字组词,并能自己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检查学生生字的学*情况。用“我给大家提个醒”的方式,让学生来说说每个生字的字音、字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并能给每个生字组出几个不同的词语来。

  5.全体学生练*朗读全文,指导学生读通顺。

  6.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老师”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先在书上用笔画出来,再说一说。从学生的汇报中引导学生学*第二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引导学生读懂这句反问句并理解它。(板书:人类的老师不止是蝙蝠)

  三、紧扣课题,深入理解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先跟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兴趣,再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感悟。

  3.学*第三段,引导要点:

  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蜻蜓——飞机)

  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机毁人亡”“惨祸”的意思,抓句子“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体会“老师”的含义。(板书:斑点防抖)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它又教给了人们什么?(板书:鲸——轮船)

  (2)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轻而易举、研究、流线体。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句子:“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板书:流线体提速)

  5?学*第五、六段。

  (1)出示一个鸡蛋,让学生来捏一捏,看看能不能把鸡蛋捏碎。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看起来薄薄的蛋壳,用了最大的力都不能捏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吗?(激发学生读课文)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后,得到了什么启示?造出了什么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鸡蛋——建筑物)

  (2)学生汇报,从学生的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坚固、承受、均匀、设计。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板书:薄壳结构、坚固)

  (3)教师导语:其实,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知识还不止是这些呢,请孩子们齐读课文第六段,看看人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小黑板上的题,让学生在回答的同时完成练*。

  ①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②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

  ③人们模仿。

  6?学*第七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教给我们的真多啊,请孩子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7?引导回顾全文,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8?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思维,训练说写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的老师的其他例子。并能用刚才填空的句式说话。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会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理解文章,说说人类的方面受到那些“老师”的启示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样成爱方面的*惯

  教学重、难点: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讨论你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学*课文1。2段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反馈信息。

  人类的老师是谁呀?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

  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问题假设:

  学生:是鸟类

  学生:是蜻蜓

  学生:是苍蝇,蚊子,蜜蜂

  学生:是大海中的鲸

  学生:是鸡蛋

  学生:是袋鼠,是贝壳。

  ……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生字1、请小老师带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并及时给与正音。

  2、出示本课学*的生字。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匀(yūn)*(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字:末(mò)未(wèi)齐读、开火车读

  3、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也来给他们找找朋友(组词)

  4、现在我们把这些朋友请到家里坐坐,不过他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叫准确。齐读课文

  5、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全班交流并及时正音。1、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认真读准字音。

  2、注意读音: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匀(yūn)*(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字:末(mò)未(wèi)

  3、给生字组词。

  4、齐读课文

  5、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指导写字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指导:“毁”“祸”“末”“某”

  3、书写生字。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提醒:“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来学*这个字吗?(末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横短)。“某”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3、书写生字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2、学*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我们从这句话中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再读三——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向“老师”学*的收获是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精读第三自然段

  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精读第四自然段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人类的“老师”》公开课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苏教版《人类的“老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C精读第五自然段

  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4、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简单列举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说明人类的“老师”很多,从“……”也可以看出来)

  5、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

  (指名回答并板书:受到启发 发明创造)

  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三、总结

  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指名交流。

  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四、作业

  (一)、连一连。

  鱼儿 飞机 蝙蝠 *

  鸟儿 轮船 鸡蛋壳 雷达

  袋鼠 潜水艇 贝壳 人工冷光

  鲸 越野车 萤火虫 某些建筑物的屋顶

  (二)、按课文填空。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 )。

  2.建筑师根据鸡蛋()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和( )的屋顶都采用了这种结构。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 发明创造

  受到启发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用列表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勇于探索,发现的*惯。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及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用列表的方法理解文章脉络,积累文中的科学知识;利用合作学*的优势探究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惯。

  突破方法:根据文中的实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阅读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

  2、理清文章脉络。

  一、提问导入

  人类的老师是谁呢?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的“老师”呢?

  二、初读感知

  三、学生质疑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点批画。

  2、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准备在小组内讨论。

  3、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疑问。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惯。

  一、复*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出自然界中哪些动物可以当人类的好“老师”。

  二、精读研讨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思考。

  2、说一说你的小发明。

  3、收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读题。

  2, 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 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 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要害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的?

  (1)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 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 工程师模拟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 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 人们模拟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 人们模拟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 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 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 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 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 奇思妙想

  1 *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 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爱好的可做实验。

  板书

  老师 特点 启发 鱼儿自由升降潜水艇 鸟儿飞行 飞机 蜻蜓等昆虫飞行特点 新式飞机 鲸“流线体” 轮船 鸡蛋 “薄壳结构” 建筑物 袋鼠 跳跃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 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五、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的儿童科普读物。

  2、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3、补充*题。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学*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学会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 理解文章,说说人类的方面受到那些“老师”的启示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样成爱方面的*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本课生字,新词

  2、 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 讨论你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本课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 学*课文1、2段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序

  揭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 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录音范读

  2、 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 反馈信息。人类的老师是谁呀?

  5、 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

  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

  1、 录音范读

  2、 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 问题假设:

  学生:是鸟类

  学生:是蜻蜓

  学生:是苍蝇,蚊子,蜜蜂

  学生:是大海中的鲸

  学生:是鸡蛋

  学生:是袋鼠,是贝壳。

  ……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生字

  1、 请小老师带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并及时给与正音。

  2、 出示本课学*的生字。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前鼻音:研(yán)究 蚊(wén)子 均匀(yūn) *(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 工程(chéng) 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字:末(mò) 未(wèi)齐读、开火车读

  3、 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也来给他们找找朋友(组词)

  4、 现在我们把这些朋友请到家里坐坐,不过他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叫准确。齐读课文

  5、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全班交流并及时正音。1、 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认真读准字音。

  2、 注意读音:前鼻音:研(yán)究 蚊(wén)子 均匀(yūn) *(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 工程(chéng) 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字:末(mò) 未(wèi)

  3、 给生字组词。

  4、 齐读课文

  5、 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指导写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指导:“毁” “祸” “末” “某”

  3、 书写生字。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提醒:“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来学*这个字吗?(末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横短)。“某”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3、 书写生字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

  一、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说说课文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导入揭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七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复*词语。(课件)

  2、师出示词语,学生各种方式加以朗读,理解

  3、(课件)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课文题目上的老师为何加上双引号能呢?

  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呢?

  (二)精读学*,体会感悟

  1、师: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A、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课件)(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B、齐读第七自然段。

  C、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交流:(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D、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E、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板鱼儿)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D、这句话和那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呢?有何作用呢?(课件)(首尾呼应)

  3、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A、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B、学生自由读、划。

  C、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D、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4、学*3—6自然段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课件)(方法提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板鸟儿)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板蜻蜓)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课件)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板苍蝇蚊子蜜蜂)

  G、总结。(课件)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板鲸)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板鸡蛋)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课件)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课件)(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

  A、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

  B、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C、又告诉我们些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与课文哪儿相呼应呢?

  (板袋鼠贝壳)

  (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很多,从课文6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来,与课文第二、七自然段相呼应)

  D、学生小组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七自然段。(课件)

  学生齐读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你能列举了两个,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板书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 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

  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巩固,导入新课。

  1、 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 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

  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 小结学*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 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 指名交流。

  (3) 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建筑师根据“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溥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进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 集体交流。

  4、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的儿童科普读物,观察大自然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 受到启发

  鱼类 潜水艇

  鸟儿、蜻蜓 新式飞机

  鲸 轮船

  鸡蛋壳 建筑物

  袋鼠 越野汽车

  贝壳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第三、四、五自然段),人类从生物的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动画、观图片知道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

  2、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等方式知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3、通过读信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人类“老师”的例子,开阔他们的视野。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大家预*了《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收获一定不小。今天,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学*成果,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现。

  二、初读检测

  1、读一读。

  破碎教训颤抖*机毁人亡

  超过均匀袋鼠机翼轻而易举

  2、想一想。

  人类的老师是谁?

  3、小结过渡:

  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收获!

  板书课题:人类的“老师”

  师:提问: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老师”不是我们*时所指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号。)

  三、细读感悟

  1、人类的“老师”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课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答案?分别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课上交流。

  2、出示:(多媒体课件)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师:这两句都告诉我们人类的“老师”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意思是一样的,这在写作方法上叫什么?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他们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的“老师”?

  学生分组合作学*

  4、组织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和动画,教师适时点拨、解说。

  图片:鱼儿——潜水艇

  鸟儿——飞机

  蜻蜓——防震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新式飞机

  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播放动画:人类由鲸的“流线体”受到启发,改进船体设计,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过程。)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袋鼠——越野汽车站

  贝壳——*

  5、小结:这些生物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四、拓展学*

  1、奇思妙想

  *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生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课上汇报。

  2、展示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秘密。科学家运用这个道理,制成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在夜间飞行了。

  萤火虫——高效冷光源

  屁步甲——化学武器

  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

  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

  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五、总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细心发现,不断探索!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细心发现

  ↑

  不断探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用课文中真、善、美的东西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怎样才能写好写人的记叙文?

  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

  怎样写好这类记叙文呢?

  1.确定写作对象。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有影响,和自己有交往,又有典型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特征的人。可能开始对某人不太了解,甚至还可能是误解,但后来经过交往,从几件事情中对他逐渐地了解了,有较深刻地认识了,当然也可以写。

  2.选好了写作对象后,根据你对他(她)的了解,想一想哪些事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思考从你和他(她)交往的过程中,也就是从你准备选用的事例中,抽出共性的东西。比如从魏巍写蔡芸芝老师的五件事里看出蔡老师非常热爱孩子。这一共性,恰是要突出表现的中心思想。当确定了中心思想后,再从多件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

  3.第三步,为了有效地突出中心,想一想哪个事例应当详写,哪些事例可以略写。其中重复的事例,作用不大的事例就要坚决删去。

  4.第四步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排这些事例,先写哪个,后写哪个。从哪个角度人手写,怎样收束全文,这几个事例以什么为线索将其串连起来。都考虑差不多了,可以简要列个提纲。也可以把这些事例在头脑中过一遍,看能不能连缀成整体。有了文章的整体感,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5.最后是下笔成文。书写时,头脑中浮现出人物的形象和事情的经过,带着某种情感来回忆,边回忆边书写,力求——气呵成。成文后,改换欣赏者的身份默读此文,改正错别字和不够通顺的语句。如果自己读的时候,浮现出人物形象,受到文章的感染,那应该说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二、布置作文题。(从下列题中任选一个或自拟文题)

  1.我的(老师、爸爸、妈妈、好友……)

  2.他(她)是一个——的人(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充满爱心……)

  3.我逐渐了解了他(她)

  4.其他:童年的伙伴、挚友、手足深情……

  三、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不同类型的作文,准备讲评。这次讲评是为了让学生带着写作实践中存在着的不同问题,向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一文去寻求答案。

  [以读学写]

  一、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问题,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括号内系参考答案,不必出现。)

  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蔡芸芝老师。)

  2.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

  3.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①假打真爱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诗歌⑤排除纠纷。)

  4.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①老师爱我们;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5.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五件事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讲究,你看出来了吗?(第一件事和第五件事详写,其他略写。这几件事的排列顺序是课上→课外→假日→*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

  6.联系作者对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蔡老师年轻美丽、善良、温柔、亲切,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7.哪两件事写“我”思念老师?对突出蔡老师的品质有什么作用?(一件事是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另一件事是假日中梦里寻师。从“我”对老师的依恋,突出蔡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8.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难忘一依恋一思念)

  9.在文中画出第五件事(排除纠纷)的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抒情的语句。

  10.你从本文学*到了哪些写入的方法?对比一下自己的作文,看自己的*作有哪些不足。

  [自我修改]

  学*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看如何把自己原来写的作文改得更好。(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教师再次讲评,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

  一、教学重点

  学*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语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预*检查】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立即()既然()孤单()弧形()

  卷曲()证券()蜜蜂()秘密()

  褪色()卜问()放假()察觉()

  2.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黑痣狡猾焚烧劝慰纠纷依恋时辰磕头暑假调皮

  3、记叙的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标展示】

  1.学*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

  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新知研*】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样安排,突出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有详有略。

  3、内容探究

  1.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直接说明蔡老师的温柔和美丽。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从来”“好像”“轻轻”“笑”等词语充分说明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3)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我们读诗。

  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4)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说明蔡老师慈爱、公*、伟大的性格。

  2.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老师怀着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课文适当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寻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归纳总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使文章情理兼具,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使师生之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巩固拓展】

  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介绍一位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并说说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

  (1)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

  (2)指导学生在叙述时表达自己的感受;

  【预*指导】

  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魅力榀剔透贝聿铭犊遗孀遴选轩然摩天

  萦系华厦玮水榭跻身赋予抉择勘察

  (2)了解词义,掌握写法:

  晶莹剔透相得益彰变幻莫测别具匠心

  轩然**力排众议当之无愧声誉卓著

  (3)用一两句话介绍并评价一些国家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4)比较具体地说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5)理清文章思路。

  (6)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贝聿铭的?

  【板书设计】我的老师魏巍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感情线)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爱“我们”(主)回忆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略)依恋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思念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蔡老师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们”爱老师(从)

  ⑦我梦里寻师。(详)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易*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四、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的能力,所以,自主预*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

  课题人类的“老师”,我让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本篇课文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点”将形象典型的事例与人类的改造发明有效地联系起来,扣住这个“点”即可以起到挈领的作用。这个“点”便是动物带给人类的启示。在学完“鸟儿带给人类的启迪”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学*其他的两个事例,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课的开始学生的质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的实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学*内容、学*伙伴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学*汇报方式也由组内学生协商决定,学生在自主学*与小组交流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乐趣。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目的不在课堂,而是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走向课堂之外的更广阔的天地。当学生把探究、发现、创造边成一种*惯,“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体验学*语文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由于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过?等等。学生在自主学*与小组交流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乐趣。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界中学*的收获。课题中的“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对这篇文章“老师”的理解,我们最好别忘记“老师”的本意,因为本意也是重要的。所以在揭示课题后我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老师,“老师”的职能就是教育启发学生努力学*,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同样是启发,但这种启发不是告诉,而是人类在遇到问题之后的进一步研究,这位“老师”把好东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它,所以发现不到,当遇到困难后,才想起来,这是教训给予人的再创造。当然这也是人类一步步走向科学、文明的必走的路。因为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在导入新课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去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对老师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我们这样认识,就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切。所以“老师”一词应该让学生明白。

  因为本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文章结构简明,便于学生自读自悟,所以应培养孩子的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在“讨论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朗读体味,交流。在学生都交流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后我再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人类的“老师”的资料时,激发了学生极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然,交流资料并不是此次探究的最终目的,目的是通过在学*文本的基础上,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量,从而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第二个层面的探究设计的问题是:你觉得在今后的学*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发现更多的人类的.“老师”来为人类造福呢?以此讨论使课堂联系实际,激发孩子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我适当的点拨,鼓舞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关于“鸟类研究”“昆虫研究”等等的问题,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了兴趣。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的收获。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二至六自然段例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会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第七自然段呼应开头,点题作结。本文词语比较丰富,要引导学生领会、积累。学*本文着重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是一种不仅有利学生“学会”,而且有利学生“会学”的好办法。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具体事例,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及其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三个自然段的结构相似,写得具体、实在,内容较多。按部就班,一段一段地读,耗时很多,学生理解、感悟也不到位。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组织学生集中学*第三自然段,然后将本段的学*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学*中。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人类的老师是谁?科学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发明?(发现、设计……),然后交流、讨论,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科学家以生物为“老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人类的老师作文 (菁华5篇)

  我们学*了《大自然的启示》这一组课文。让我知道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个道理。

  我们同学组成了综合性学*小组。我们想拜松树为师。我们来到校园里观察松树。松树老师穿着绿色的上衣,棕色的裤子,一年四季一直穿着这样的衣服。松树也叫常青树,枝干挺直,树高可达到20米。松树的生命力也非常强。可以耐零下60多度的低温。还可以耐50度的高温。我们不明白松树为什么会耐寒耐热呢?经过我们的认真研究,终于发现松树耐寒的秘密了。原来松树的表皮有层蜡,是可以耐寒耐热的。

  通过这次观察松树,我产生了一个奇思妙想:既然松叶上面有一层蜡可以耐寒。那么冬天我们的房子,如果没有暖气,是很冷的,如果把松叶上的蜡提取出来,掺进颜料里,盖起房子后把这种颜料涂到房子上。冬天我们在家里就会很暖和。就想刚刚进入了夏天一样。外面在零下8℃而涂了蜡的房子室内温度却已经20℃了。那夏天,这种涂蜡的房子还会和秋天一样凉爽!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启示!

  大家都说,自然界是人类的好老师,人们根据自然界中的某种现象,做出一些新发明,就比如研究了袋鼠,发明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研究了贝壳,研制出了外壳坚固的*……

  人类研究了蛋壳,发现了“薄壳结构”,“薄壳结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得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位。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研制出各种轻便省料的建筑物,“水立方”、“人民大会堂”、“悉尼歌剧院”等著名的建筑物,都用到了“薄壳结构”。

  有一次海上航行,发现圆头鲸的速度比尖头轮船的速度要快,科学家们便发现了“流线体”,后来,设计师把轮船的尖头改成圆头,果然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人们还研究了蜂巢,发现蜂巢是由正六边形组成的,正六边形的空间最大、最牢固。因此,世界各地都有蜂巢建筑,如新西兰的国会大厦、墨西哥蜂巢大厦等。

  自然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所以,我们*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小发现。

  学了《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我受到了很多启发。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大自然有多么的奇妙。

  今天,妈妈带我去买昙花。可我只看见了一个个花骨朵,怎么也找不到一朵盛开的。我问:“为什么昙花都没开呢?”卖花的阿姨告诉我,昙花在晚上才能开,白天是开不了的。 凌晨,我起来喝水的时候,居然看到昙花都开了,我很疑惑。

  第二天,我问妈妈:“昙花为什么只能在晚上才能开花?”妈妈说:“我们可以查书、上网等方法来弄清楚。”于是我们开始分工,妈妈来查书,我来上网,终于揭开了昙花的秘密。昙花为什么只在晚上开花,这是因为昙花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墨西哥沙漠中,那里的气候既干且热,经过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使昙花锻炼成不怕干旱的特性。昙花的叶退化成很小的针状,以减少水分的蒸腾,白天气温高,水的蒸发量大,得不到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花的开放,等晚上气温较低和蒸发量少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足够的水分进行开花。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作文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大自然非常奇妙。你们有空一定要观察哦!

  你猜人类的老师会是谁?是昆虫。给予昆虫这个头衔是当之无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吧!

  屁步甲炮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温液体“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人”。科学家们将发现屁步甲炮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存了3种物质,有2种物质流到第3小室时3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瞬间变成100度的毒汁,并射出来。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毒汁的原理启发研制出了一种二元化武器。

  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使自己上升。于是人们仿效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棘手的问题。现在你们正在研究苍蝇、蚊子等昆虫的飞行,研究出了更多优良性能的飞机。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人们仿照其中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

  虽然昆虫个体小,但他们有各自的生活绝技,有些能我们也自叹不如。人类的“老师”能不是昆虫吗?

  学了《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我受到了很多启发。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大自然有多么的奇妙。

  今天,妈妈带我去买昙花。可我只看见了一个个花骨朵,怎么也找不到一朵盛开的。我问:“为什么昙花都没开呢?”卖花的阿姨告诉我,昙花在晚上才能开,白天是开不了的。

  凌晨,我起来喝水的时候,居然看到昙花都开了,我很疑惑。

  第二天,我问妈妈:“昙花为什么只能在晚上才能开花?”妈妈说:“我们可以查书、上网等方法来弄清楚。”于是我们开始分工,妈妈来查书,我来上网,终于揭开了昙花的秘密。昙花为什么只在晚上开花,这是因为昙花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墨西哥沙漠中,那里的气候既干且热,经过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使昙花锻炼成不怕干旱的特性。昙花的叶退化成很小的针状,以减少水分的蒸腾,白天气温高,水的蒸发量大,得不到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花的开放,等晚上气温较低和蒸发量少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足够的水分进行开花。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大自然非常奇妙。你们有空一定要观察哦!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人类的老师 (菁华5篇)

  大自然可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例如蛙泳就是科学家们仔细观察青蛙游泳时的动作,而发明出来的一种游泳方式。

  雷达是因为人类不理解蝙蝠为什么可以在夜里飞行而飞机不行,经过科学家认真研究部分蝙蝠做出来的。

  人类自古就有着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的欲望。现在科学家认真地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原来在大海里航行的船总是开不快。而圆圆大头的大头鲸却在海里游的很快。这是为什么呀?科学家经过研究知道了大头鲸的密秘减少了水对船的阻力始船开地快啦。

  人类的好老师-大自然真是太棒啦!我们从大自然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会使生活水*不断提高。

  科学家发明的一些高科技东西,大多数都是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如:科学家从鲸身上受到了启示,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那科学家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一开始因为当代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力学上的难题了。就因为这样,潜艇专家偶然的从鲸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模仿了鲸,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科学家从鲸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我以后也要多观察动物,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对人们有好处的东西。

  人类*一百年来从动物身上受到了启发,也就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人们把这叫做仿生学。

  鸟类给人类许多无价的启示:人们看到空中的飞鸟,想到了一种能把我们带到空中的飞机。从蜻蜓的飞翔中,给人类创造直升飞机的灵感。天鹅在水面优雅飞行,使水上飞机问世。根据鸟类导航的原理,人们又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靠的导航仪器。

  海里的生物也给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根据鲨鱼的皮肤人们制做了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穿上这种泳衣的运动员,都得到了很好的成绩。

  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的防毒面具。

  不管是鸟类、海洋生物、动物界、植物界……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想人类不断的发现和探索,会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夏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空中盘旋的各种昆虫。其中有一位出色的小小飞行家----蜻蜓。

  蜻蜓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凸出的大眼睛,好似两颗绿宝石,身子上长着一双透明的翅膀,飞行的速度特别快,时而滑翔,时而盘旋飞行,姿态万千。蜻蜓出色的飞行技巧奥秘在哪里呢?原来是她那对奇特的翅膀,翅膀可以利用空气上升的浮力,滑翔只要挥动两三下,就可以飞得很远。蜻蜓每片翅膀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它能防止快速飞行时发生震动。

  你可曾想过飞机这一庞然大物为什么能带着几百名乘客在天空中快速而安全的飞行吗?莱特兄弟通过观察研究蜻蜓的飞行和结构特点,发明了飞机,在一次次的实验后,他们在飞机的机翼上添加了加厚装置,这样就能使飞机更加安全*稳地飞行。

  蜻蜓让人们学会了制造飞机,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生命,同时也教会人类了许多知识。他就像一位魔法师,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科学家从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中,得到启示,发明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以说,水母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水母一种。

  早在40年代,人们依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玲、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处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军事上是一个很成功的仿生学例子。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线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此外,人们模仿树叶的排列,建成了悉尼大剧院,根据章鱼发明了烟雾弹。模仿老鼠发明了鼠标……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实用10篇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界中学*的收获。课题中的“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对这篇文章“老师”的理解,我们最好别忘记“老师”的本意,因为本意也是重要的。所以在揭示课题后我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老师,“老师”的职能就是教育启发学生努力学*,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同样是启发,但这种启发不是告诉,而是人类在遇到问题之后的进一步研究,这位“老师”把好东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它,所以发现不到,当遇到困难后,才想起来,这是教训给予人的再创造。当然这也是人类一步步走向科学、文明的必走的路。因为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在导入新课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去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对老师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我们这样认识,就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切。所以“老师”一词应该让学生明白。

  因为本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文章结构简明,便于学生自读自悟,所以应培养孩子的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在“讨论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朗读体味,交流。在学生都交流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后我再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人类的“老师”的资料时,激发了学生极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然,交流资料并不是此次探究的最终目的,目的`是通过在学*文本的基础上,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量,从而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第二个层面的探究设计的问题是:你觉得在今后的学*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发现更多的人类的“老师”来为人类造福呢?以此讨论使课堂联系实际,激发孩子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我适当的点拨,鼓舞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关于“鸟类研究”“昆虫研究”等等的问题,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了兴趣。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写得比较具体,交代了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三段结构大体相似,但内容浅显易懂。在给足学生时间自足学*的基础上,设计了提示句式,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内容。“人类从得到启示,发明(设计)了。”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注重细节,关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引号的妙用。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同时在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剧烈”、“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倒装的.因果句式的特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话等等。关注学生写作方法的*得上,在学生读懂三、四、五小节后,把这三小节的写法与第六小节进行比较,感悟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最后一小节时,把目标设定为“读出感叹的语气,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注重由课文向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课前预*说说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例子,最后有了一个大胆的设计,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鼓励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本文词语比较丰富,要引导学生领会、积累。学*本文着重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是一种不仅有利学生“学会”,而且有利学生“会学”的好办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的能力,所以,自主预*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的快感和学*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在教学时我遵循了这一原则。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的能力,所以,自主预*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过?等等。

  1、明确一些方法。本篇课文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点”将形象典型的事例与人类的改造发明有效地联系起来,扣住这个“点”即可以起到挈领的作用。这个“点”便是动物带给人类的启示。在学完“鸟儿带给人类的启迪”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学*其他的两个事例,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2、激发一点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输这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许多学生也许觉得无聊。因此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是相当的有必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除了考虑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对文章抽象语言的形象感悟,对科学中新发现的意义的认识,对相关材料的有效补充等,都值得探讨。

  3、渗透一种思想。课题人类的“老师”,我让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课的开始学生的质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的实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学*内容、学*伙伴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学*汇报方式也由组内学生协商决定,学生在自主学*与小组交流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乐趣。

  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学*成果,体现了学*过程的合作。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的、接纳的过程,也是分享学*成果的过程。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虽然这堂课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带给我的却是太多的震憾。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学生有那么大的潜力,那么大的暴发力,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在*时的教学中总是顾虑重重放不开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信任学生,他们只是个孩子;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驾驭课堂;三、为了赶进度,怕浪费时间;四、*以为常,不愿破这个规矩。五、孤陋寡闻,不思进取。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目的不在课堂,而是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走向课堂之外的更广阔的天地。当学生把探究、发现、创造边成一种*惯,“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的收获。

  学生对这课比较感兴趣,教学时第一课时时,我引导学生读完课题后针对课题质疑,学生们有很好的观点: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能成为人类的老师?……我将比较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朗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朗读生字词、课文,在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将问题解决掉。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主要是出示一张表格,引导学生找出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学*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在讲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查资料,看看人类的`老师还有哪些。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很多学生找到的资料非常有价值。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界中学*的收获。课题中的“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对这篇文章“老师”的理解,我们最好别忘记“老师”的本意,因为本意也是重要的。所以在揭示课题后我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老师,“老师”的职能就是教育启发学生努力学*,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同样是启发,但这种启发不是告诉,而是人类在遇到问题之后的进一步研究,这位“老师”把好东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它,所以发现不到,当遇到困难后,才想起来,这是教训给予人的再创造。当然这也是人类一步步走向科学、文明的必走的路。因为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在导入新课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去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对老师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我们这样认识,就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切。所以“老师”一词应该让学生明白。

  因为本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文章结构简明,便于学生自读自悟,所以应培养孩子的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在“讨论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朗读体味,交流。在学生都交流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后我再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人类的“老师”的资料时,激发了学生极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然,交流资料并不是此次探究的最终目的`,目的是通过在学*文本的基础上,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量,从而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第二个层面的探究设计的问题是:你觉得在今后的学*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发现更多的人类的“老师”来为人类造福呢?以此讨论使课堂联系实际,激发孩子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我适当的点拨,鼓舞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关于“鸟类研究”“昆虫研究”等等的问题,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了兴趣。

  最*上了《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感触很深。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的快感和学*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的能力,所以,自主预*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过?等等。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虽然这堂课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带给我的却是太多的震憾。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学生有那么大的潜力,那么大的暴发力,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在*时的教学中总是顾虑重重放不开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信任学生,他们只是个孩子;

  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驾驭课堂;

  三、为了赶进度,怕浪费时间;

  四、*以为常,不愿破这个规矩。

  五、孤陋寡闻,不思进取。

  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也拿一鸡蛋紧握在手中,感觉一下“薄壳结构”。时隔几日,我想起了这个作业。于是,我询问实验的结果。有22人回家做了这个实验,但是,有8人把蛋壳给捏碎了。这给同学们的心中蒙上了一层疑惑:书上说的这种“薄壳结构”不是很牢固,怎么捏也捏不碎吗?为此,我也产生了很深刻地沉思,现在鸡蛋的质量影响了“薄壳结构”的牢固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错!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的快感和学*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在教学时我遵循了这一原则。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的能力,所以,自主预*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过?等等。

  1、明确一些方法。本篇课文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点”将形象典型的事例与人类的改造发明有效地联系起来,扣住这个“点”即可以起到挈领的作用。这个“点”便是动物带给人类的启示。在学完“鸟儿带给人类的启迪”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学*其他的两个事例,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2、激发一点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输这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许多学生也许觉得无聊。因此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是相当的有必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除了考虑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对文章抽象语言的形象感悟,对科学中新发现的意义的认识,对相关材料的有效补充等,都值得探讨。

  3、渗透一种思想。课题人类的“老师”,我让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课的开始学生的质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的实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学*内容、学*伙伴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学*汇报方式也由组内学生协商决定,学生在自主学*与小组交流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乐趣。

  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学*成果,体现了学*过程的合作。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的、接纳的过程,也是分享学*成果的过程。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小组交流学*成果时,他们畅所欲言,就连*时很少动脑、很少开口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

  虽然这堂课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带给我的却是太多的震憾。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学生有那么大的潜力,那么大的暴发力,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在*时的教学中总是顾虑重重放不开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信任学生,他们只是个孩子;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驾驭课堂;三、为了赶进度,怕浪费时间;四、*以为常,不愿破这个规矩。五、孤陋寡闻,不思进取。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目的不在课堂,而是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走向课堂之外的更广阔的天地。当学生把探究、发现、创造边成一种*惯,“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想动物学*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的收获。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的快感和学*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时我遵循了这一原则。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的'能力,所以,自主预*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过?等等。

  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学*成果,体现了学*过程的合作。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的、接纳的过程,也是分享学*成果的过程。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本课的第二课时我是用“引导自学”课型完成的,班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能根据我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在讨论的环节中,小组长能合理安排组员讨论并提出疑问。课堂结束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的课文概括能力不够。

  在自学“课文三、四、五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时,部分学生概括字数过多,不知怎么去取舍,有的.甚至是大篇的段落复制。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告诉他们其实可以用“人类根据什么而发明或设计出什么”。在之后的全班交流环节中,经过我的提示,大家对四、五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就得心应手了。

  2、时间没有把握好。

  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学生纠结于“课文三、四、五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时间有所拖延,以致整个课堂结束有所拖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