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04 00:00:00 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完整规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配*。

  教学过程

  学*内容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和步骤

  【学*指导】

  阅读课本第99-10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书写正确的化学式,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反应物与反应物之间,生成物与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配*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相等,把短线改为等号。

  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中“△”表示加热;“↑”表示生成物是气体,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不用标注↑;当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气体的右边要标注↑。反应物中的气体不能用↑。“↓”表示生成物是固体,当反应物中有固体时,生成物中的固体不用标注↓;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时,生成物中固体的右边要标注↓。反应物中的固体不能用↓。“===”表示生成。

  四、查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原子的个数应相等。

  【名师归纳】

  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反应能否发生,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化学方程式是否配*;

  (4)反应条件是否注明,符号“↓”或“↑”使用是否正确。

  【反馈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A.C+O2===CO2

  B.Zn+HCl===ZnCl2+H2O

  C.H2SO4+NaOH===NaSO4+H2O

  D.2KMnO4K2MnO4+MnO2+O2↑

  2.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NO B.N2 C.NO2 D.N2O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C+O2CO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Mg+O2MgO2违背了客观事实。

  H2+O2H2O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学*内容二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学*指导】

  阅读课本第100页中间的“方法导引”,完成下列填空。

  1.奇数配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先从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他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最后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

  2.最小公倍数法

  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以求得相应物质的系数。例如:NH3+O2―→NO+H2O,N与H在方程式两边各出现一次,但N是*的,H原子个数两边不等,故从H开始配,方程式两边氢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应为:2NH3+O2―→NO+3H2O,这时N不*,应配N,最小公倍数为2,故应为:2NH3+O2——2NO+3H2O,最后配O,最小公倍数为10,故应为:4NH3+5O2===4NO+6H2O。

  3.观察法

  例如:CO+Fe2O3Fe+CO2,一个CO分子变成一个CO2分子,需要一个氧原子,而这个氧原子来自Fe2O3,Fe2O3中有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分子,生成3个CO2分子,故式子变为:3CO+Fe2O32Fe+3CO2。

  【名师归纳】

  配*的技巧是:有氢先配氢,无氢先配氧,最后配单质。有原子团的先配原子团。当H2、CO、C作还原剂时,用观察法配*。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化学式要写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等号连接,不要忘记注上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写好后要检查。

  【反馈练*】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4)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2H2O+O2↑。

  (5)用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3O2↑。

  (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2.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R↑,则R的化学式为CO。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的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为Si+O2SiO2。

  3.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用下,可使汽车尾气中CO和NO反应,并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4.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P2O5+

  (2)(红热)+(气)Fe3O4+

  (3)N2+===

  (4)+Fe2O3+Al2O3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

  弄清教学目标

  1.了解根据化学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几种配*方法.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的步骤和要点.

  熟悉教材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捏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

  (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铁燃烧为例)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第一步要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划一条短线.

  Fe+O2——Fe3O4

  第二步要配*化学方程式,也就是让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反应前后要相等.

  3Fe+2O2——Fe3O4

  第三步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3Fe+2O2 Fe3O4

  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将条件写在符号的上方.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明“↑”号;溶液中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问题全解

  1.怎样配*化学方程式?

  配*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方程式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必须相等,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初中阶段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该法是找出方程式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求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配*P+O2——P2O5

  上式各元素均只出现一次,但氧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故从氧元素入手加以配*.两端氧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O2前配系数5,P2O5前配系数2,然后配得P前系数为4,方程式写作4P+5O2 2P2O5

  (2)观察法

  该法是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入手,推求出各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的系数,然后再推出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例如:配*NH3+O2——NO+H2O

  先确定配*的基准点,一般找出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将其前面的系数确定为1,本题中选定NH3为基准,并确定其系数为1.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含有构成上述物质元素的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可以出现分数,本题中以1个NH3分子为基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别对N原子和H原子进行配*得1NH3+O2——1NO+ H2O

  最后确定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并在方程式两边同乘以某数,使各系数变为最简整数,如本题在前面的基础上确定O2的系数,得1NH3+ O2——1NO+ H2O,方程两边同乘以4,得4NH3+5O2 4NO+6H2O,最后再检查确认即可.

  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有许多,除了在此介绍的三种方法外,常用的还有待定系数法;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氧原子得失守恒法等等,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这些方法只能在以后的学*中不断地去了解和掌握.

  2.怎样正确使用“△”“↑”“↓”等符号

  (1)“△”号是说明某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加热”

  该符号表示一般的加热,相当于酒精灯所能达到的温度,所示温度范围在500℃以下,若某化学反应发生的温度超过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则不能用“△”表示,通常以“高温”表示,“高温”是指1000℃以上,如CaCO3 CaO+CO2↑,另外注意不要把“点燃”与“加热”混淆.点燃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反应时,反应物预先加热燃烧或用火柴引燃的反应条件.

  (2)“↑”“↓”是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这两个符号分别说明生成物以气体形式逸出和以固体沉淀形式析出.箭号只能标在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一边.个别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凡是气体都写上“↑”,下面我们辨认一下正确与错误的写法.

  S+O2↑ SO2↑

  Ca(OH)2+CO2↑=CaCO3↓+H2O

  当反应物中无气体物质,生成物中有气体物质时,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一般应标“↑”,如,2H2O 2H2↑+O2↑

  反应物中有气体物质,生成物中也有气体物质时,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不标“↑”,如,

  C+O2 CO2

  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其生成物中以固体沉淀形式出现(即溶液浑浊)的难溶物应标“↓”.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不是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不论生成物中有无难溶物质,均不标“↓”,总之,“△、↑、↓”等符号是化学方程式中的“解说词”,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才能表达出它应代表的意义.

  学*方法指导

  不少同学认为书写化学方程式难,主要原因是:

  (1)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则理解不透,记忆不牢.

  (2)没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没有按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没有掌握好配*的基本方法.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 MgO2__________

  B.2H2O2 2H2O+O2↑

  C.2P2O5 4P+5O2

  D.2HgO 2Hg+O2↑

  解:A中生成物化学式写错,应为MgO;B中催化剂应为MnO2;C中反应物、生成物左右两边颠倒了.

  答案:选D

  点拨: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是否按客观事实正确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是否配*.③是否正确反映出反应的必要条件及生成物的特征.

  [例2]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点拨:本题考查配*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利用夺氧失氧的原子个数来配*,如CO+O=CO2,一个Fe2O3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可与3个CO分子反应,生成3个CO2分子;Fe2O3失去3个氧原子,剩下2个铁原子,所以Fe前配系数2,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般用观察法来配*,而分解、化合反应则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

  [例3]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3Mg+N2 Mg3N2;2Mg+CO2 C+2MgO

  点拨:本题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信息给予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解题的思路是先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给合已学过的知识,推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书写.

  拓展训练

  利用信息加工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一些不曾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实际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由于信息题大多数是由题干和若干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干给出一系列解题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提示等.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干、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旧知识在新情景中的正确迁移.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将试题给定的条件与试题的问题目标建立起联系,而这一联系,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搜寻,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磺、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生成硫化钾、氮气、二氧化碳.

  这类方程式的书写,只要直接根据试题所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直接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反应物为KNO3、S、C,生成物K2S、N2、CO2,即KNO3+S+C——K2S+N2+CO2利用观察法以K2S为基准,KNO3前系数为2,配*钾原子、氮原子,再配*氧原子,CO2前系数为3,最后配*碳原子个数,C前系数为3,配*之后,再按照步骤,写上条件、箭头,写作:2KNO3+S+3C K2S+N2↑+3CO2↑

  写化学方程式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因此是学*化学的难点,总结许多成功者的经验归结为一、二、三、四:“一角二*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或↑”,

  “一角”指写化学式要注意角码,

  “二*”指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配*,

  “三条件”强调的是要在化学方程式的等号上下注明反应条件.

  “四要瞄准放暗箭”这种说法是一种为了加强记忆而采用的诙谐语句,强调要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右侧适当标出气体或沉淀的箭号,即↑或↓这是保证化学方程式完整性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样教学设计效果还算可以,但是还需反复训练才行。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k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k二氧化硫。1.6k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k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k。

  讨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k64k

  1.6k3.2k

  学生练*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k*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k,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k。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k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k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学生练*,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2:实验室要得到3.2k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k?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k?

  练*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k,需氧化铜多少k?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k氯酸钾和3k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k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k?

  学生练*: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k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k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1

  一、教学设计

  这是连续两个单元,从宏观的形象思维到微观的抽象思维,再到化学用语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学*能力的紧张学*,本节课是将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转向定量分析运用的启蒙教学。由此看来,这是学*的又一个重大转折,所以教学设计更要注重延续性、可拓展性。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出发,从整理和分析化学方程式入手,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中定量分析的内容,与实际实验、生活、生产情境结合,进行顺其自然的引导。事实上,教科书的内容也就是如此编排的。

  二、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训练学生思维分析与计算技能的专业课,必须注意提倡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又一节熟悉并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课;还是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理解的过渡课。综合这些教学的基础因素,不宜人为再增添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的混乱度——将分析已知与未知搞得过于复杂,对学生的学*积极性是极为不利的。

  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夯实基础!否则将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当前,一些教师在这节课上,急于讲解计算的类型、各类型的解题技能及技巧等等内容,课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都由课件、教师的板书提供。

  试问,当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尚且生疏,甚至于不能书写,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因此,我认为从学*建构出发,本节课的中心应当是从定量的角度,发展并巩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运用的启蒙。至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解题技能技巧,需要在学生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自觉进行的反思与拓展。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低效课堂教学状况。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2

  这次的公开课是比较仓促的一次,20xx年的时候开过这节的公开课(工作第二年),时隔八年再次开这节课。这次选课题的时候对这节课还是有一定的想法,比较有兴趣,想再次挑战一下,但是最*事情比多,前期花的时间不够多,还是有很多需要修正和改进的地方。

  初衷:化学方程式是在学生学*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在以往的第一课时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化学方程式的配*。这次想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符号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因此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梳理整合。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回顾然后能够自己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那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我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都让学生去书写,我想学生通过梳理化学式的意义就能更加有方向性地去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试上:这节课试上了两个班,第一次是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我自己先上了一次,但是由于录播教室紧张,我只能临时改成班级试上。因为有涉及到小组活动,所以我得在班上进行分组活动,再加上发反馈器等,时间不够,内容只进行一半。在这次的试上中,我从H、H2O和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符号意义的学*,我先在化学式意义环节进行小组活动,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写化学式的意义,再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选出讨论后认为最好的一份。展示环节发现学生对化学式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掌握得比较扎实了,但是写得比较零散,没有按照宏观微观有针对性地写,同时量的意义基本都没想到。化学式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引出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时候已经很仓促,最后的反馈没有分析完就已经没有时间了。第一次的试上我就是单纯地认为时间问题,所以在第二次的试上中,我几乎没有改进,结果并没有因为时间充足一点而有更好的成效。但是第二次试上,师傅和组内的另一个老师有来听课,所以上完课后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

  改动

  1、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所以不需要在化学式环节进行小组活动,花费太多时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直接以挑人功能进行复*。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把时间放在这边来进行小组活动。

  2、符号的选择,从O、CO2、C+O2=CO2,它们直接有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符号经历的历程。同时宏观微观的符号意义只需体现具体物质的符号意义即可,无需再总结符号总的意义。

  3、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例子中用水通电分解的例子比氢气燃烧更合适,这是学生已知的反应,并且化学方程式更有代表作,还需要状态的标注,能完整体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公开课

  1、在化学符号的意义环节,因为从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意义环节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进行书写,把会说话的符号信息呈现出来,因此在化学方程式环节学生大的方向就有了。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书写和两分钟的时间讨论,每组选出代表作,最先完成的选出五份,并依写的质量给小组加分。这节课在这里就有很多学生的生成,宏观意义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微观意义是一个难点,每组学生的表述不大一样,所以在分析每组作品的时候就不断与学生进行对话,真正让学生从化学方程式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微观意义,“碳原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区分和修正,最后赋分。而量的意义只有一组学生想到,因此给予较高的奖励分数。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中完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配*环节,水通电分解的方程式配*看起来很简单,在这里设置了模型拼图的小组活动,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体现在化学方程式就是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难点,本节课通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梳理,帮助学生厘清符号之间的联系,建立符号与宏观和微观的联系。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3

  讲授完《化学方程式》后的反思,本节课中很好的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中,在引导学生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先从前面学过的化学用语着手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对新旧知识有很好的连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对几种化学反应表示方法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引导效果非常好。在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后,学*化学方程式的配*这个教学重难点时,先让学生根据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试着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给学生尝试的机会。通过探究,学会配*。我没有直接把方法讲给学生听,而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动力,锻炼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学生亲身经历了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后,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学科会心得:

  复*课中要做到知识点要比较全面,课的容量要满,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与知识的衔接过程中,巧妙地用谜语、顺口溜等增加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在整节课中,老师只能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意义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4

  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答案要准确。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全册的重点,是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量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把含杂质的是直接代入计算或把体积直接代入议程。

  (2)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易忽略的地方有:对题意审理不清。如“部分反应”、“加热一段时间”当成“完全反应”答非所问。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单位问题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中考命题中必设的考题,通常为大型综合计算,结合金属、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计算,既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技巧,又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题型为计算题。

  在第四单元中,学*了质量守衡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①书写格式规范化 ;②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列比例式要正确(上下比例);④各物质量的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

  题目: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要电解多少千克的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

  本节课留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检验学生学*情况的时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紧时间,计划好上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多留给学生消化的知识的时间,当堂课的知识,争取当堂课就进行检验。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5

  化学方程式的配*

  初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先配氧原子后配其他原子,找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方法简单。但是有些化学方程式的配*,特别的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我们不妨先配碳、氢原子后配氧原子。可设O2的化学计量数为x,根据左、右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求出x即可。

  例如C2H5OH+O2CO2+H2O先配C、H原子得

  C2H5OH+O22CO2+3H2O再设O2的系数为x则

  C2H5OH+xO22CO2+3H2O可求x

  1+2x=4+3

  X=3

  即为C2H5OH+3O22CO2+3H2O

  又如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3OH+O2CO2+H2O先配C、H原子得

  CH3OH+O2CO2+2H2O再设O2的系数为x则

  CH3OH+xO2CO2+2H2O可求X

  1+2x=2+2

  X=

  即为CH3OH+O2CO2+2H2O

  最后化系数为最小整数比,每个化学式前面的系数都行乘以2即可

  2CH3OH+3O22CO2+4H2O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化学方程式 40句菁华

1、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2、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5、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6、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7、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9、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1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11、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12、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13、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14、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15、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16、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2Al2O3

18、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O2↑

19、碳酸化学物理学报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CO2↑

2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H2↑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Cu +H2O

2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3CO2↑

2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2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2 +2H2O

25、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2CO2 +3H2O

2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

2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2

28、石灰石(或小学音乐教案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29、还原性

30、歧化反应

31、NH3的碱性:

3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33、低价态的'还原性:

3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35、盐的电离(NaCl、Na2SO4、NaHSO4、Na2SO3、NaHSO3、MgSO4、CaSO4、Al2(SO4)3、CuSO4、AlCl3、AgNO3、CH3COONa、NH4NO3、FeCl3、Na2CO3、NaHCO3、Na2S、NaHS、NaH2PO4、Na2HPO4、Na3PO4、KI、NaBr、NaClO、AgCl、CaCO3)

36、电镀:镀件作阴极,被镀金属作阳极,被镀金属的含氧酸盐作电解质溶液

37、碳还原二氧化碳 C+CO2高温2CO CaCO3+2HCl=CaCl2+H2O+CO2↑

38、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39、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P100) CuSO4+2NaOH=Na2SO4+Cu(OH)2?

40、氢气还原氧化铜(P97)H2+CuOCu+H2O ?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菁选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同时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说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办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幻灯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学生熟悉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教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根据[例题1)你能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给予点拨、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按化学特点去思维的.良好*惯。

  3、教师提问,学生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根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学生互相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解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教师给出两道练*题,学生练*并组织讨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根据练*你认为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目的]加深理解,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5、教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并分组讨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完整规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配*。

  教学过程

  学*内容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和步骤

  【学*指导】

  阅读课本第99-10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书写正确的化学式,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反应物与反应物之间,生成物与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配*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相等,把短线改为等号。

  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中“△”表示加热;“↑”表示生成物是气体,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不用标注↑;当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气体的右边要标注↑。反应物中的气体不能用↑。“↓”表示生成物是固体,当反应物中有固体时,生成物中的固体不用标注↓;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时,生成物中固体的右边要标注↓。反应物中的固体不能用↓。“===”表示生成。

  四、查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原子的个数应相等。

  【名师归纳】

  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反应能否发生,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化学方程式是否配*;

  (4)反应条件是否注明,符号“↓”或“↑”使用是否正确。

  【反馈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A.C+O2===CO2

  B.Zn+HCl===ZnCl2+H2O

  C.H2SO4+NaOH===NaSO4+H2O

  D.2KMnO4K2MnO4+MnO2+O2↑

  2.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NO B.N2 C.NO2 D.N2O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C+O2CO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Mg+O2MgO2违背了客观事实。

  H2+O2H2O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学*内容二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学*指导】

  阅读课本第100页中间的“方法导引”,完成下列填空。

  1.奇数配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先从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他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最后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

  2.最小公倍数法

  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以求得相应物质的系数。例如:NH3+O2―→NO+H2O,N与H在方程式两边各出现一次,但N是*的,H原子个数两边不等,故从H开始配,方程式两边氢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应为:2NH3+O2―→NO+3H2O,这时N不*,应配N,最小公倍数为2,故应为:2NH3+O2——2NO+3H2O,最后配O,最小公倍数为10,故应为:4NH3+5O2===4NO+6H2O。

  3.观察法

  例如:CO+Fe2O3Fe+CO2,一个CO分子变成一个CO2分子,需要一个氧原子,而这个氧原子来自Fe2O3,Fe2O3中有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分子,生成3个CO2分子,故式子变为:3CO+Fe2O32Fe+3CO2。

  【名师归纳】

  配*的技巧是:有氢先配氢,无氢先配氧,最后配单质。有原子团的先配原子团。当H2、CO、C作还原剂时,用观察法配*。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化学式要写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等号连接,不要忘记注上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写好后要检查。

  【反馈练*】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4)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2H2O+O2↑。

  (5)用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3O2↑。

  (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2.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R↑,则R的化学式为CO。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的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为Si+O2SiO2。

  3.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用下,可使汽车尾气中CO和NO反应,并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4.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P2O5+

  (2)(红热)+(气)Fe3O4+

  (3)N2+===

  (4)+Fe2O3+Al2O3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兴趣。

  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或模仿着学*。

  课堂练*(练*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一。

  完成练*一

  及时巩固

  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中学*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惯。

  课堂练*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二,随时矫正学生在练*中的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做练*二。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议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议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李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需将纯量代议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理解记忆。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随堂检测(见附4)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议程式 ,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每 份质量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份质量的水。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 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 克二氧化硫.

  附2;课堂练*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3;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 克氧气.

  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

  3 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 克氧气.

  4.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 克铜.

  5.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氢气.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讨论,初步学会配*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或↓”→“配*”→“=”。

  2.配*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

  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白色粉末为氧化镁(),反应条件为点燃。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

  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又紧张有序的学*气氛。

  教学时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为主”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1、复*。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学生写:碳+氧气―→二氧化碳,老师写出C+O2—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S+O2—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书写原则:1.依据客观事实;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自学→发现问题―→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上升到理论―→实践练*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巩固配*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教师板书时再次强化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5、小结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使知识系统化。

  6、检查学*效果,进行检测练*。由学生相互评判、分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式的强调重点,并引出本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的关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再次体会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巩固学*的积极性。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入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教学过程

  [复*提问]:前面我们学*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理解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哪些问题?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为“化学语言”。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的内容——化学方程式。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为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举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 co2 12 32 44

  [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12份质量的c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co2。

  [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kclo3 === kcl + o2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71-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标明“↑”、“↓”。

  (说明“δ”、“↑”、“↓”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法”,讲请书写原则及配*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配*、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提问]: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页第三自然段。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表示的意义)。

  [板书]:2kclo3 == 2kcl + 3o2↑

  2×(39+35.5+3×16) 2×(39+35.5) 3×16×2=245 =149 =96

  1.含义:[质]:表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进行的条件。

  [量]: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读法:[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量]: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读法。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方法。

  [目的者图]: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

  (四)总结、扩展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标明。

  2.最小公倍数配*法步骤: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的突破口。

  ②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③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④把横线改成等号。

  ⑤检查。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6

  一、分析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材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讲解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再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在这三个步骤中以化学方程式的配*最为关键。教材始终以质量守恒定律作为理论指导,也是化学方程式配*的理论基础。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2、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②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初步学会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学*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具的*惯和能力;通过游戏与练*,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巩固和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化学,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教学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景,组织好活动与探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学情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来不是难以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但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化学的难点,主要是学生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尚未学好,基础知识还不扎实时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线,结合使用谈话法,归纳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练*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识,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PO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P2O5,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思考]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引入新课]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仅仅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这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提问]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前几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宣扬“水变燃油”。想一下水可能变成燃油吗?

  [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对“水变燃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水到底能不能变为燃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什么样的反应条件,水都不可能变为燃油。这个问题说明一个化学反应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绝不能凭空想象。

  [过渡]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既然化学反应的发生不是凭空想象,必须遵守客观事实,那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呢?

  2、化学方程式的配*

  [提问]在下面这个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吗?

  CO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CO2

  [追问]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是这样简单吗?H2O2→H2O这个反应呢?

  [总结]可见,这样的式子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需要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方程式的配*。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一下H2O2→H2O这个式子是如何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

  [说明]若化学式前配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1”省略不写。

  [总结]由此可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过渡]那么,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以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所讲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对书写步骤进行总结。

  [总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出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我们现在再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反应为例来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在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连接。H2O——H2O2

  (2)“配”。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H2O→2H2O2

  [说明]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补充]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由于我们初学化学方程式,知识基础较少,所以只介绍最常用的配*方法。如上式采用的是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得出在H2O和H2前面各配一个“2”,此式子就配*了。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又比较常用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就采用了此种配*方法。

  PO2——P2O5,式子左边氧原子的个数为2,右边氧原子的个数为5,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0。因此,在O2前面配上5,在P2O5前配上2,得到P5O2——2P2O5,式子右边磷的原子数为4,左边为1,因此在P的前面配上4。4P5O2点燃2P2O5,这时式子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就相等了。

  (3)“注”。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2H2O《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H2↑O2↑,通电就是该反应的条件。

  [补充说明]

  ①“加热”是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条件,“加热”用符号“△”表示。

  ②若反应进行只需1个条件,就把此条件写在短线上方,若需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短线上、下两方。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3)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4)溶液中的反应,只有生成物中有难溶的固体物质时(反应物无不溶性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即一写二配三标明,最后短线变等号。

  [回答]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讨论]

  学生甲:可能,只要有适当的反应条件就行。

  学生乙:不可能,若水能变成油那岂不太容易了,油还能卖那么高的价钱吗?我们还需再为油的问题而发愁吗?

  学生丙:不可能,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油中肯定有碳元素,水怎么能出现碳元素呢?

  [阅读]请大家阅读教材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并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回答]原子种类相等,等号两边都有C、O两种原子;原子个数也相等,C原子都为1个,O原子都为2个。

  学生交流

  [回答]这个反应,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相等,都为H、O两种原子,但原子的个数不等。如O,等号前有2个O原子,等号后只有1个O原子,而且原子总个数也不相等,等号前共有4个原子,等号后共有3个原子。

  [回答]在H2前配上一个数字2,在O2前配上一个数字1(不写出),在H2O前配上一个数字2,式子两边每种原子的个数就相等了,这时得到的就是一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了。即:2H2O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H2O

  [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如下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或箭头联结,如:PO2——P2O5

  [强调]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是一种物质,是二种或多种物质,则用“”将反应物或生成物加以联结。

  (2)配*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验证检查,如:4P5O2——2P2O5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把短线改成等号。即:4P5O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P2O5

  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步骤。

  学生试着配*并掌握最小公倍数法(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原子数目变化较大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并理解

  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很快掌握什么样的式子是化学方程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引入新课。

  由一个无知的设想让学生明白科学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步步推进提出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明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的多样性,启迪学生解决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将所学知识趁热打铁的综合应用,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特别强调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作铺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最为关键。

  补充知识为后续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总结使学生得到提升。

  达标检测

  典例剖析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有()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解析】以上六个化学方程式都有错误。

  ①中,生成物的化学式应是Fe3O4,写成FeO2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中,氧气化学式应写为O2。

  ③中,等号两边并不相等,应配*为2MgO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MgO。

  ④中,缺少反应条件“点燃”,又O2为气体,所以SO2后面的“↑”去掉。

  ⑤中,等号两边并不相等,应配*《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⑥中Cu(OH)2是沉淀,应在后面加上“↓”。

  【答案】D

  例2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解析】根据题意,镁在氮气中燃烧发生的是化合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学式为Mg3N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反应物相同,Mg、C、O三种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为MgO,另一种黑色炭粒化学式为C。

  【答案】3MgN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Mg3N22MgCO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C2MgO

  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通过*年的中考题训练,加深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同时也对中考中关于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考查有初步了解。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你们有哪些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我们知道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的事项,也能够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实验事实,只有实际上存在的反应我们才能去写,决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臆造一些事实上不存在的反应。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对应的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配*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2)配(3)标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f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提问: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氢气还原氧化铜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

  表示为: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若 ( )g ( )g 48g

  同理: C+ O2 == CO2

  12 32 44

  若 ( )g ( )g 22g

  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

  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设:设未知量

  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

  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

  答:

  说明:书写格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

  2KClO3 == 2KCl+3O2↑…………(2)方

  245 149 96

  …………(3)关

  5.8g y x

  …………(4)比

  x=2.3g y=3.5g …………(5)算

  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 …………(6)答

  练*: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的氯酸钾?解题时在书写格式上应如何改动?

  阅读:课本第99页[例题1、2],强调书写规范化。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小结: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2:实验室用5g锌粒与5ml稀硫酸反应,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g ,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

  分析:解题思路,特别强调为什么将(5—3.7)g锌粒的质

  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不能将5ml稀硫酸代入计算的原因。

  板演: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在本子上。

  小结:指出板演中的问题并给予更正。

  练*:课本第100页第1、2、3题

  讲解:足量的涵义: 适量(恰好完全反应的合适量)

  足量

  过量(反应后有剩余的量

  总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6、7、8题

  教后:

  第二课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课堂练*

  1、等质量的锌、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A、Zn>Fe>Mg B、Mg>Fe>Zn

  C、Fe>Zn>Mg D、Zn=Fe=Mg

  2、现需6g氢气填充气球,需消耗含锌量80%的锌粒多少克?

  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得剩余的固体物质13.6g,问:

  (1) 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4、某学生称量12.25g氯酸钾并用少量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待充分反应后12.25g氯酸钾全部分解制得氧气4.9g,则该生所用高锰酸钾多少克?

  5、实验室用5g锌粒跟5ml稀硫酸反应等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g,,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1L)(精确到0.01)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

  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

  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

  引导提问:

  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

  总结:

  解题思路: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设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两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巩固练*: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题思路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题格式将解题过程书写出来。

  例题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问题深化:解答计算题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题格式,并请学生回答。

  解题格式:

  1、设未知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计算其质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简明地答

  点拨:对解题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步强调。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两个练*题。

  巩固练*:

  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

  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让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算。

  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解题辨析:

  下题的两种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内容:略

  (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

  通过前面的学*,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对学生的小结,教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课外练*:

  教材*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

  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题略作观察,稍加思考。

  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算。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两分钟,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学生仔细体会解题的思路过程。

  学生进行练*,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题格式。

  学生分析总结出解题格式,一、两位学生代表作答。

  对照教师给出的解题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题思路作比较。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完成课堂练*。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

  学生总结解题注意事项,请一、两位学生作答。

  理解记忆。

  独立完成课外练*。

  问题导思,激发学生学*兴趣。

  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新知识情景。

  结合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分析题意,学会如何解计算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点出发,养成正确地审题、解题*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加深巩固,进一步强化用正确的思路去分析、解答计算题。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惯。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加深巩固知识,强化计算技能。通过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辨析解题正误,发现典型错误,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让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只作恰当及时点拨。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加深、巩固知识,反馈信息。

  课后反思: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学生练*,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  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  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配*、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

  KClO3   ==========  2KCl  +  302↑

  2(39+35.5+3×16)2(39+35.5) 3×16×2

  =245 =149 =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法:

  步 骤 1. 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  CO2表示的意义是①    ②    。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质]    [量]    。

  2.配*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    前面,配上适当的  ,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   相等。配*的理论依据是      。配*的理论依据是    。

  3.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 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 H20

  △

  (5)HgO──→Hg+02

  △

  (6)KMn04──→K2Mn04+Mn02+02

  △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 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 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10

  弄清教学目标

  1.了解根据化学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几种配*方法.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的步骤和要点.

  熟悉教材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捏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

  (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铁燃烧为例)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第一步要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划一条短线.

  Fe+O2——Fe3O4

  第二步要配*化学方程式,也就是让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反应前后要相等.

  3Fe+2O2——Fe3O4

  第三步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3Fe+2O2 Fe3O4

  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将条件写在符号的上方.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明“↑”号;溶液中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问题全解

  1.怎样配*化学方程式?

  配*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方程式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必须相等,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初中阶段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该法是找出方程式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求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配*P+O2——P2O5

  上式各元素均只出现一次,但氧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故从氧元素入手加以配*.两端氧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O2前配系数5,P2O5前配系数2,然后配得P前系数为4,方程式写作4P+5O2 2P2O5

  (2)观察法

  该法是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入手,推求出各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的系数,然后再推出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例如:配*NH3+O2——NO+H2O

  先确定配*的基准点,一般找出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将其前面的系数确定为1,本题中选定NH3为基准,并确定其系数为1.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含有构成上述物质元素的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可以出现分数,本题中以1个NH3分子为基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别对N原子和H原子进行配*得1NH3+O2——1NO+ H2O

  最后确定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并在方程式两边同乘以某数,使各系数变为最简整数,如本题在前面的基础上确定O2的系数,得1NH3+ O2——1NO+ H2O,方程两边同乘以4,得4NH3+5O2 4NO+6H2O,最后再检查确认即可.

  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有许多,除了在此介绍的三种方法外,常用的还有待定系数法;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氧原子得失守恒法等等,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这些方法只能在以后的学*中不断地去了解和掌握.

  2.怎样正确使用“△”“↑”“↓”等符号

  (1)“△”号是说明某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加热”

  该符号表示一般的加热,相当于酒精灯所能达到的温度,所示温度范围在500℃以下,若某化学反应发生的温度超过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则不能用“△”表示,通常以“高温”表示,“高温”是指1000℃以上,如CaCO3 CaO+CO2↑,另外注意不要把“点燃”与“加热”混淆.点燃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反应时,反应物预先加热燃烧或用火柴引燃的反应条件.

  (2)“↑”“↓”是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这两个符号分别说明生成物以气体形式逸出和以固体沉淀形式析出.箭号只能标在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一边.个别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凡是气体都写上“↑”,下面我们辨认一下正确与错误的写法.

  S+O2↑ SO2↑

  Ca(OH)2+CO2↑=CaCO3↓+H2O

  当反应物中无气体物质,生成物中有气体物质时,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一般应标“↑”,如,2H2O 2H2↑+O2↑

  反应物中有气体物质,生成物中也有气体物质时,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不标“↑”,如,

  C+O2 CO2

  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其生成物中以固体沉淀形式出现(即溶液浑浊)的难溶物应标“↓”.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不是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不论生成物中有无难溶物质,均不标“↓”,总之,“△、↑、↓”等符号是化学方程式中的“解说词”,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才能表达出它应代表的意义.

  学*方法指导

  不少同学认为书写化学方程式难,主要原因是:

  (1)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则理解不透,记忆不牢.

  (2)没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没有按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没有掌握好配*的基本方法.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 MgO2__________

  B.2H2O2 2H2O+O2↑

  C.2P2O5 4P+5O2

  D.2HgO 2Hg+O2↑

  解:A中生成物化学式写错,应为MgO;B中催化剂应为MnO2;C中反应物、生成物左右两边颠倒了.

  答案:选D

  点拨: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是否按客观事实正确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是否配*.③是否正确反映出反应的必要条件及生成物的特征.

  [例2]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点拨:本题考查配*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利用夺氧失氧的原子个数来配*,如CO+O=CO2,一个Fe2O3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可与3个CO分子反应,生成3个CO2分子;Fe2O3失去3个氧原子,剩下2个铁原子,所以Fe前配系数2,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般用观察法来配*,而分解、化合反应则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

  [例3]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3Mg+N2 Mg3N2;2Mg+CO2 C+2MgO

  点拨:本题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信息给予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解题的思路是先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给合已学过的知识,推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书写.

  拓展训练

  利用信息加工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一些不曾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实际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由于信息题大多数是由题干和若干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干给出一系列解题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提示等.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干、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旧知识在新情景中的正确迁移.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将试题给定的条件与试题的问题目标建立起联系,而这一联系,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搜寻,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磺、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生成硫化钾、氮气、二氧化碳.

  这类方程式的书写,只要直接根据试题所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直接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反应物为KNO3、S、C,生成物K2S、N2、CO2,即KNO3+S+C——K2S+N2+CO2利用观察法以K2S为基准,KNO3前系数为2,配*钾原子、氮原子,再配*氧原子,CO2前系数为3,最后配*碳原子个数,C前系数为3,配*之后,再按照步骤,写上条件、箭头,写作:2KNO3+S+3C K2S+N2↑+3CO2↑

  写化学方程式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因此是学*化学的难点,总结许多成功者的经验归结为一、二、三、四:“一角二*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或↑”,

  “一角”指写化学式要注意角码,

  “二*”指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配*,

  “三条件”强调的是要在化学方程式的等号上下注明反应条件.

  “四要瞄准放暗箭”这种说法是一种为了加强记忆而采用的诙谐语句,强调要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右侧适当标出气体或沉淀的箭号,即↑或↓这是保证化学方程式完整性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样教学设计效果还算可以,但是还需反复训练才行。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k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k二氧化硫。1.6k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k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k。

  讨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k64k

  1.6k3.2k

  学生练*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k**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k,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k。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k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k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学生练*,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2:实验室要得到3.2k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k?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k?

  练*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k,需氧化铜多少k?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k氯酸钾和3k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k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k?

  学生练*: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k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k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中考化学方程式3篇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2)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3)金属单质+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

  3CO+2Fe2O3高温4Fe+3CO2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三、教法分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学法指导分析

  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实施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八号”升空视频):“神舟八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八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设疑解惑,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的需要?请把你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氧气需要完全分解x千克KMnO4。 2KMnO4== K2MnO4+MnO2+O2↑ 316 32 X 4.8kg 316/x=32/4.8kg x=47.4kg

  答:需要47.4kg KMnO4。

  (生):小组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的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乐趣。)

  5、检测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

  1、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小结,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的H2 质量比是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与水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水中,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完成课本P101*题中的练*。

  六、板书设计

  本节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且能给人一种美感。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 2、写:(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 316 32 4、列:(正比例式) 6 g x 5、解:(求解) 316/ 6 g = 32/x 6、答:(写答) 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太高,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参与学*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且经常强调格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设计与反思

  作者:程绪琼 文章化学教学 20xx年第9期 点击数:

  12889 更新时间:20xx-12-10

  程绪琼 新建县第三中学,江西新建330103

  1、教学目标:

  1.学*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学*通过对新旧知识关系的认识,主动建构新知识。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教学设计

  这是连续两个单元,从宏观的形象思维到微观的抽象思维,再到化学用语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学*能力的紧张学*,本节课是将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转向定量分析运用的启蒙教学。由此看来,这是学*的又一个重大转折,所以教学设计更要注重延续性、可拓展性。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出发,从整理和分析化学方程式入手,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中定量分析的内容,与实际实验、生活、生产情境结合,进行顺其自然的引导。事实上,教科书的内容也就是如此编排的。

  二、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训练学生思维分析与计算技能的专业课,必须注意提倡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又一节熟悉并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课;还是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理解的过渡课。综合这些教学的基础因素,不宜人为再增添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的混乱度——将分析已知与未知搞得过于复杂,对学生的学*积极性是极为不利的。

  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夯实基础!否则将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当前,一些教师在这节课上,急于讲解计算的类型、各类型的解题技能及技巧等等内容,课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都由课件、教师的板书提供。

  试问,当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尚且生疏,甚至于不能书写,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因此,我认为从学*建构出发,本节课的中心应当是从定量的角度,发展并巩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运用的启蒙。至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解题技能技巧,需要在学生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自觉进行的反思与拓展。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低效课堂教学状况。

  这次的公开课是比较仓促的一次,20xx年的时候开过这节的公开课(工作第二年),时隔八年再次开这节课。这次选课题的时候对这节课还是有一定的想法,比较有兴趣,想再次挑战一下,但是最*事情比多,前期花的时间不够多,还是有很多需要修正和改进的地方。

  初衷:化学方程式是在学生学*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在以往的第一课时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化学方程式的配*。这次想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符号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因此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梳理整合。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回顾然后能够自己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那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我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都让学生去书写,我想学生通过梳理化学式的意义就能更加有方向性地去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试上:这节课试上了两个班,第一次是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我自己先上了一次,但是由于录播教室紧张,我只能临时改成班级试上。因为有涉及到小组活动,所以我得在班上进行分组活动,再加上发反馈器等,时间不够,内容只进行一半。在这次的试上中,我从H、H2O和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符号意义的学*,我先在化学式意义环节进行小组活动,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写化学式的意义,再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选出讨论后认为最好的一份。展示环节发现学生对化学式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掌握得比较扎实了,但是写得比较零散,没有按照宏观微观有针对性地写,同时量的意义基本都没想到。化学式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引出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时候已经很仓促,最后的反馈没有分析完就已经没有时间了。第一次的试上我就是单纯地认为时间问题,所以在第二次的试上中,我几乎没有改进,结果并没有因为时间充足一点而有更好的成效。但是第二次试上,师傅和组内的另一个老师有来听课,所以上完课后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

  改动

  1、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所以不需要在化学式环节进行小组活动,花费太多时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直接以挑人功能进行复*。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把时间放在这边来进行小组活动。

  2、符号的选择,从O、CO2、C+O2=CO2,它们直接有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符号经历的历程。同时宏观微观的符号意义只需体现具体物质的符号意义即可,无需再总结符号总的意义。

  3、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例子中用水通电分解的例子比氢气燃烧更合适,这是学生已知的反应,并且化学方程式更有代表作,还需要状态的标注,能完整体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公开课

  1、在化学符号的意义环节,因为从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意义环节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进行书写,把会说话的符号信息呈现出来,因此在化学方程式环节学生大的方向就有了。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书写和两分钟的时间讨论,每组选出代表作,最先完成的选出五份,并依写的质量给小组加分。这节课在这里就有很多学生的生成,宏观意义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微观意义是一个难点,每组学生的表述不大一样,所以在分析每组作品的时候就不断与学生进行对话,真正让学生从化学方程式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微观意义,“碳原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区分和修正,最后赋分。而量的意义只有一组学生想到,因此给予较高的奖励分数。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中完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配*环节,水通电分解的方程式配*看起来很简单,在这里设置了模型拼图的小组活动,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体现在化学方程式就是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难点,本节课通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梳理,帮助学生厘清符号之间的联系,建立符号与宏观和微观的联系。

  讲授完《化学方程式》后的反思,本节课中很好的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中,在引导学生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先从前面学过的化学用语着手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对新旧知识有很好的连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对几种化学反应表示方法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引导效果非常好。在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后,学*化学方程式的配*这个教学重难点时,先让学生根据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试着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给学生尝试的机会。通过探究,学会配*。我没有直接把方法讲给学生听,而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动力,锻炼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学生亲身经历了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后,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学科会心得:

  复*课中要做到知识点要比较全面,课的容量要满,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与知识的衔接过程中,巧妙地用谜语、顺口溜等增加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在整节课中,老师只能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意义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

  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答案要准确。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全册的重点,是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量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把含杂质的是直接代入计算或把体积直接代入议程。

  (2)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易忽略的地方有:对题意审理不清。如“部分反应”、“加热一段时间”当成“完全反应”答非所问。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单位问题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中考命题中必设的考题,通常为大型综合计算,结合金属、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计算,既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技巧,又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题型为计算题。

  在第四单元中,学*了质量守衡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①书写格式规范化 ;②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列比例式要正确(上下比例);④各物质量的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

  题目: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要电解多少千克的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

  本节课留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检验学生学*情况的时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紧时间,计划好上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多留给学生消化的知识的时间,当堂课的知识,争取当堂课就进行检验。

  化学方程式的配*

  初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先配氧原子后配其他原子,找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方法简单。但是有些化学方程式的配*,特别的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我们不妨先配碳、氢原子后配氧原子。可设O2的化学计量数为x,根据左、右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求出x即可。

  例如C2H5OH+O2CO2+H2O先配C、H原子得

  C2H5OH+O22CO2+3H2O再设O2的系数为x则

  C2H5OH+xO22CO2+3H2O可求x

  1+2x=4+3

  X=3

  即为C2H5OH+3O22CO2+3H2O

  又如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3OH+O2CO2+H2O先配C、H原子得

  CH3OH+O2CO2+2H2O再设O2的系数为x则

  CH3OH+xO2CO2+2H2O可求X

  1+2x=2+2

  X=

  即为CH3OH+O2CO2+2H2O

  最后化系数为最小整数比,每个化学式前面的系数都行乘以2即可

  2CH3OH+3O22CO2+4H2O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

1、铝与非金属:4Al+3O2==2Al2O3

2、铝与碱: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H2O+2OH-==2AlO2-+3H2↑

3、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3·H2O

4、铁的氧化物

5、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6、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7、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8、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1、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3、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1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15、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4HF=SiF4+2H2O

16、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17、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1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19、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20、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21、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22、SO2+2H2S=3S+2H2O

23、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2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25、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26、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27、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2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2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

30、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3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3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33、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34、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3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36、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7、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8、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3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0、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41、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42、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43、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4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45、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46、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47、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48、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49、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

50、氢氧化钾与硫酸中和:OH-+H+==H2O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菁华3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

  2、激疑解答,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g O2,需要完全分解xg MnO4。

  MnO4=== 2MnO4+MnO2+O2↑

  158 32

  xg 4.8

  36/xg=32/4.8

  x=79

  答:需要79gMnO4。

  (生):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乐趣。)

  5、实践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1、登山运动员能用 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多媒体显示:)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 ,产生H2 质量比上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 (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的质量的百分数(纯度)?

  (说明:加强拓展创新性*题的练*,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可增强学生的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完成课本P101*题中的练*。

  五、说板书

  本人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并且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二、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

  2、写:(化学方程式) 2MnO4=△= 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 32

  4、列:(正比例式) 6 g x

  5、解:(求解) 316/ 6 g = 32/x

  6、答:(写答) 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气。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 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9)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亮点:

  1、用神舟七号所用的燃料设疑,并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它们的意义,在此设陷井“假如你是设计师的推进师,用100kg的液氢,那还应放多少液氧”。由学生掉进陷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做得好。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1、例2,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例题试解学案中“猜一猜”符合逻辑。

  3、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白板板演,由学生自已找出每一位同学错误之处。学生做得很好,能够提出自已的不同的观点,你说他说我说,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高点,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由学生的纠错中,自已归纳解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不足:

  1、时间安排不是很佳

  2、学生板演后,由学生来点评花的时间太多了。

  整改措施:

  在板演和点评时间缩短,增加练*量。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讲课中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试讲后王老师建议我要说液氢和液氧反应这个方程式为什么要计算液氧的质量而不计算水的质量?我当时也认为这样一说学生更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了,但在上课时忘了。辜燕飞教授给我指出在学生回答量的意义时,没有指明质量,我只是纠正他的回答,而没有从质量守恒上解释为什么要指明质量,这是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还有在学生自己仿照例1做题时,几乎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设需填充X千克的液氧”,说明这是学生的难点,试讲后许成霞老师说应该指明x指的是质量,若设成体积时指的就是体积,我当时没有进一步理解其含义,后来辜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我才明白原来没有将设答的量纲和物理学科、化学学科区分开来,在经过我强调后学生以后在做题时会记得不要带单位,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要带。我的校长刘志刚给我指出我的课堂语言应该更规范,更具有煽动力、渲染力。总之,教学课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场所,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自己,早日成为一个有自己教学风格的好教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先从火箭发射过程中如何计算所需氧气的质量入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再回顾化学方程式有关于量的含义,得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依据是利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最后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回归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仍有以下的不足需要改进。

  一、课堂利用碳和氧气在点燃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进行回顾有关化学方程式量方面的含义,若能够从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入手回顾量的含义,与例题1对应,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同时节约课上的时间。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需要用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节课在题目中直接给出,最好能够能与中考试卷标注在同样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在考试相对原子质量标注的位置。

  三、课堂上有些问题由教师直接口述,在多媒体课件上未相应出现,重要问题应在课件上同时出现,便于学生理解。

  四、课堂通过学生自学,抢答,练*,改错,评价,帮学,总结,小组合作等形式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的作用,个别学生的学*能力较高,学*积极性较好,可考虑让掌握地较好的学生直接讲解题目或者分层次教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0)

——成功方程式作文(精选五篇)

  “成功是什么”“怎样就算成功”,“怎样获得成功”……一系列全是围绕成功引发的问题,在我脑中显现。那到底成功是什么呢?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是颇有名气的地产大亨。大家可能会想:这样的人的人生可能没什么遗憾了吧!但出乎意料的是老者在一次采访时说道:“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不负责任的父亲和不孝顺的儿子。”此时,大家可能想为什么老者会这样贬低自己。其实,原因很简单,老者在创业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导致自己妻离子散,老年没有子女承欢膝下。他成功吗?

  反观霍金,一个轮椅上的巨人,残酷的命运令他失去了健康的身体,饱受病痛的折磨,但这命运并没有使他屈服,他用顽强的毅力和活跃的思维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篇章,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同时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就是这样一个*凡的残疾人却得到了世人所认可,被世人所熟知,他成功吗?

  我从没有获得过别人的赞美和掌声,因为它们是属于成功的人的,所以我必须努力获得掌声,成功需要勇气,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艰辛,多么坎坷。只要敢于拼博,有亮剑精神,成功指日可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一件事仅靠一鼓足气就能成功的,或一天或两天就能实现的,成功贵在坚持。

  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每个人都有目标与渴望,雄鹰渴望翱翔,花儿渴望绽放,雄狮渴望称霸,科学家们渴望发掘出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秘密,考古学家们渴望找到历史的源头……而我,渴望成功。

  当初考时代中学的时候,我三科成绩中最差的是英语。本以为开学之后英语会变好,但一次一次的测验表明,英语不再像小学一样,随随便便就能上九十。周围的同学们都在努力地奋斗,生怕自己落后,便迫使自己不断向前。而我,成绩一蹶不振,甚至感受到四周布满了危机,前进的道路上埋伏着无数荆棘,阻碍着我前进的步伐。但每当我迷茫的时候,我暗暗告诉自己,多少阴云遮盖,多少艰难险阻,虽然艰难之路着实不好走,但我必须走过去,因为我有未实现的梦想,我渴望成功。

  “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正如林肯所说,只有渴望才能成功。林肯11次尝试,仅两次成功的真实事例表明了只有不放弃才能成功,正是这股奋勇拼搏的力量,使他当上美国总统。

  林肯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精神还留于世间。我暗下决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决心是要付诸行动的。我每晚都花费比*时多两倍的时间复*当日的短语和课文,第二天早读则重新复*昨晚的内容,如此坚持到现在……看似并不重要的问题,一项一项地解决,一步一步地前进,才有现在的飞跃进步。

  我不断促使自己向前,虽然成效并不明显,但我想,当一个人真正渴望去实现理想的时候,渴望便会化作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进步。

  “哇!我收到读书积累大赛的邀请函啦,太好了!看来我的初赛发挥得很好啊!”我兴奋地对着全家人大喊。听到了这个好消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激动地跑过来,看到了这张鲜红的邀请函,妈妈尤其高兴,两眼放光,对我说:“孩子,你可不能骄傲自大,这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还得为接下来的决赛做充足的准备啊。”我听了妈妈的话,更加欣喜若狂,答应了一声就跑进了我的书房,开始如痴如醉地读起书来。

  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这次决赛的必读书都有些深奥,再加上还有选读书,整个书房甚至都快成了书海。我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但为了自己的成功,我又不得不临时抱抱佛脚。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

  “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和“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两句格言一直鼓励我发奋读书。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给我放开了播音机,让我在睡梦中就听到了书中的故事。中午,别人午睡时,我把自己关进了书的世界中,坐在阳台上,顶着烈日,苦苦奋读。到了晚上的时候,在明亮的台灯下,隔着窗户就能看到我在书桌前读书的身影。其实我自己知道,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成功,这就是我对成功的渴望。

  我读《唐诗宋词》,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思想精神以及日常生活;在《古红》里知道了安史之乱因何而爆发,以及如何结束;读《名人传》使我大受启发......

  很快,比赛就在我坚持奋读的日子中结束了,这一次我是否会成功呢?我真渴望这次的比赛能拿个好成绩啊。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我一直在想关于“成功”的话题,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成功是什么呢?我认为成功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无穷的财富,成功是家人经过健康的生活,身体都健健康康的,成功是一个学生刻苦学*考试全部满分。中国有许多的成功人士,例如:马云、王健林、李彦宏等。我就来讲一讲他们成功的故事。马云在读书时成绩并不好,尤其是数学。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但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第一次落榜后,他认为自己根本考不上大学。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他只能踩着一辆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的路上吃力的行驶,但他并不甘心。一次,他在运书的路上捡到一本书————《人生》,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刻苦读书,从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他思考了许久,在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一次,他满怀信心,可数学只考了19分。他的父母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但他仍不甘心。终于在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了高考。这次,他的数学破天荒的考出了79分。这是他努力的成果,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马云的成功,是靠着他不懈的努力获得的。

  “叮铃铃”一阵闹铃声响了起来,我迫不得已结束了这场梦。可我仍在幻想着我怎样可以成功。

  成功是我们活着的追求,谁不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让成功围着…这本是件好事,可你想学乐器吧,他偏把你送进"作文班"。想练练舞蹈吧,他就是要你…

  血腥的战争让我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松,紧张的局势也让我那些慈善的话语无从口出,那时在我眼中它不单纯是一种随心所欲地心态。在我的脑海中流血杀戳常让我在梦中惊醒;英国侵略者用大炮。鸦片敲开可中国的大门,八国联军烧开抢劫肆意践踏中国文化宝藏。这屈。刻骨铭心,黄河儿女世世代代背上这烙印,肩负着一洗耻辱,重振国威的历史使命,将在大浪中奋勇向前。一天,不知何时下起了无丝的细雨,飘满了全世界。此时的雨全没了昔日的可爱,酸涩夹杂着怒气占据了和*城市-宁都,鸟儿自由的飞翔,双眼充满渴望与乞求的眼神,我们是不能忍受命运的摆布的,不过我忘了过去的一切不快乐与悲哀全部随风而去,一丝不留。

  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其实深含意蕴,不时的让我想起那么美丽的象征,丰满的羽毛,鲜艳的尖嘴上衔着一条嫩绿的橄榄枝。争吵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可为什么还是有争吵频频暴发。

  不知何时从哪吹来一阵风,吹走了一切不好的一切。和*为我遮住了一切不好的一切。你瞧鸽子多么快活,那样的无忧无虑。

  渴望和*心中总希望有一群和*鸽飞翔在世界的天空上,我渴望和*,渴望没有硝烟、炮火的世界…和*,多么让人渴望的字眼。从古至今,战争夺去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