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29 00:00:00 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

  2.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从统计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作业纸

  【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的吗?2008年举世瞩目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办,那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耳畔,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我国在奥运会上的获奖情况。

  出示:奥运金牌榜

  (1)师:这么多的数据看起来不方便,怎样整理可以使他们更简洁、明了呢?

  生答,师(出示统计表)

  师:整理成统计表比文字叙述更简洁明了了。

  (2)师: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

  (条形统计图,再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每届金牌数的?(直条的长短)

  二、自主探究,研学新知

  1.设疑激趣,导入新知

  国家体育总局的教练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大家见过这样吗,是什么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为什么教练们选择了折线统计图,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生: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再来仔细观察,统计图上还有些什么?

  生:点、线、数

  (2)认识点、线段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在统计图上有点、线段还有数据。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些点表示什么?这个点表示?

  生:23届15枚。

  师:大家同意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你的说法比较专业,是的,先看点对应下面横轴上的届数是23届、左面对应的枚数是15枚这个点正好是届数和枚数的交叉点。

  第二个点谁来说说表示什么?

  指名前面指着说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点的作用,相邻两个点连接的线段又表示什么?

  生:从线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具体说说:有的线段是急剧下降的,有的是水*的,有的是缓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课件演示

  师:你真善于观察,从线的方向上看出了数量的变化,也就是增减变化。

  板书 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读图分析

  师:我们通过点、线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分析一下这几届获金牌的变化吗?

  学生2--3人说,说想法。

  (4)预测:

  师:根据总体是上升的,请你根据第23届到29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据预测一下,2012年的第30届奥运会我们国家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一直增加吗?)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比赛的结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还要大家密切关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比赛。

  (5)总结特点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采用折线统计图而不采用条形统计图吗?

  生: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增减变化,可以预测。

  思考: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板书:既能又能)

  3.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我这里也带了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折现统计图,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件股票、移动电话、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3)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4.制作折线统计图

  (1)师:看来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挺广泛的,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

  先想想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同位两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汇报、评价、补充。

  (2)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小电脑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横轴上找到日期所对应的这条线,再看纵轴上的温度,日期与温度的交叉点就是第一个点,描出这个点并标上数据,像这样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点,描一个点标一个数据。最后用线段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注明制图时间。

  师: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几步?(板书:描点----标数-----连线)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描点时要沿着竖线对准总轴上的刻度,两点间的线段要直等等。)这些步骤清楚了吗?(同位互相订正)

  (3)分析:看着这个最低气温统计图你能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忽高忽低,气温不稳定。

  师:像这样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生病人数统计图

  这是5月10日-----13日学生生病人数统计图,谁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学生生病人数的变化情况。

  2、出示气温图和生病人数图:对比这两张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给他们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价、补充。

  师:我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饮食、营养全面,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体育锻炼图

  小彬为了锻炼身体,采取了1500米跑步训练,他坚持锻炼并记录了每周的最好成绩。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锻炼成绩吗?

  四、拓展延伸,文化渗透

  统计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听(出示课件)孩子们,统计图确实无处不在,就在咱们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无穷无尽的变化,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这是树的年轮,这一圈圈的年轮不正是大自然对统计图的杰作吗?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作用: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步骤:描点 标数 连线

  20xx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统计的定位是这样的: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因为,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内容。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更改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2、使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合理预测。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其中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步骤;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下面结合今天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级的学生生活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数学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应该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我就大胆地尝试把教材进行重组.。(教材呈现的是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中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一情景做为例题的,)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而且没有亲切感,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而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今年将在英国伦敦举办,于是我就特意选取了*在历届奥运会上的金牌获奖情况这一热门话题为例题学*内容,在分析数据后进行预测第30届奥运会将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过两个多月就可以揭晓预测是否正确,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己练*应用时,创设了今年5月气温变化比较大的几天的最低气温、还有因为气温变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数变化的信息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些信息,从而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带进课堂。让学生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巧设问题,体现统计图的重要性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本课通过设置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一问题,一方面突出了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统计;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已有知识中产生冲突,只学*了条形啊)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认识。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本节课设计的非常有序,从零散的7届获得金牌数据,整理到统计表,再整理到条形统计图,最后引出折线统计图,以及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这样的一条教学主线。既对以往知识进行复*,又让新知识出现的很自然,还让孩子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做了初步的比较,孩子在学*的过程中能了解到折线统计图除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外,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从而为下节课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了知识铺垫。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个问题?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数条形统计图中直条之间相差几个格子这时教师适时出示折线统计图,开始探究新知。这样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由统计表到折线统计图,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3、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折线统计图学*中,从表示数据多少的点的自主发现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线段的小组交流乃至最后的尝试完成统计图的制作。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能力的差异和学*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的伙伴,允许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干开展学*活动,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怎样准确画折线统计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地位。]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制图),去探索(想),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其一,突出数学文化,向学生介绍了统计图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其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动态地展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的提高;(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6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20xx~20xx*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xx—20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xx—20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xx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的提高;(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大家知道吗?每年去参观的同学都非常多,这里老师收集了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出示课件)

  二、合作学*

  1、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再整理,画出统计图。看这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2、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

  3、提出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xx年、20xx年相同)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4、师:其实根据这个统计表除了可以画出条形统计图之外,还可以画出其它的统计图。

  5、现在我们还是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把表示年份和人数的线段制成这样的方格。(出示课件)

  6、根据每一年人数的多少在方格图中描出相应的点,例如:1998年参观展览的有3万人,我们就要先找到表示1998年的那条线,再找到表示3万人的那条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描出的点,这个点就表示1998年有3万人参观,还要在这个点上标上数据。

  7、会标了吗?那咱们就来标一标试试。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标出所有的点,看谁标得最准确。

  8、展示学生的结果。(1)出示一个没标数据的。

  师:同学们看,他标对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有数据的。

  师:那这个呢?标对了吗?同学们仔细看,你能看明白吗?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3)师:这也有个8万,这两个8万一样吗?(生回答)你是

  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也就是说这个点表示既要看横轴也要看纵轴。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前面的点都是整数,这个点(20xx年参观的13.6万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师:很好,现在你们已经把各个点都找出来了,能依次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吗?动手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创作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回答)

  三、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启以引导:看看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课件出示: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到整体变化的趋势。)(板书: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

  2、师: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xx岁的身高统计表。(课件出示)

  3、你能根据这个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吗?

  4、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xx页统计图。

  5、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③如果想要了解一下咱们学校这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最好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数据分析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然后今天的家庭作业是:

  1、完成111页的做一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进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射线的长度。(水*射线长6厘米。)

  师:水*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射线*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3、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20xx年3月一周的'日*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吗?

  (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天的*均气温,还能很快看出哪天的*均气温最高,哪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周*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察

  b)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每天的*均气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均气温在上升)

  ①在这张图上*均气温上升还有吗?

  ②那么它们上升的情况一样吗?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③除了*均气温上升的情况,还有没有其它情况?(气温下降)

  能具体举例说说吗?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①学生看书

  ②选择图上相邻的两天温度说说*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③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5)刚才我们看的都是这两天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那么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能不能说说整个一周的变化情况吗?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我从卫生老师那了解到了我们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

  (3)小结:

  2、这是一张*同学的上学期的几次单元测验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我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你从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结: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1)生说

  (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联系生活

  1、(1)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要用到一些统计图,比如上周我们开了校运动会,如果要统计我们四年级每个班的总分?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2)如果要统计我们班*同学入学以来的身高情况呢?

  2、你能再举些例子,说说如果要统计某件事情,准备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3、小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

  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合作探究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a)独立观察b)小组交流c)、大组交流

  (1)点: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1)生说(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拓展应用:

  总结: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作业布置

  108页1、2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一军(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射线的长度。(水*射线长6厘米。)

  师:水*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射线*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1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均气温是多少?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20xx~20xx*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xx—20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xx—20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xx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的提高;(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大家知道吗?每年去参观的同学都非常多,这里老师收集了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出示课件)

  二、合作学*

  1、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再整理,画出统计图。看这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2、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

  3、提出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xx年、20xx年相同)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4、师:其实根据这个统计表除了可以画出条形统计图之外,还可以画出其它的统计图。

  5、现在我们还是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把表示年份和人数的线段制成这样的方格。(出示课件)

  6、根据每一年人数的多少在方格图中描出相应的点,例如:1998年参观展览的有3万人,我们就要先找到表示1998年的那条线,再找到表示3万人的那条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描出的点,这个点就表示1998年有3万人参观,还要在这个点上标上数据。

  7、会标了吗?那咱们就来标一标试试。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标出所有的点,看谁标得最准确。

  8、展示学生的结果。(1)出示一个没标数据的。

  师:同学们看,他标对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有数据的。

  师:那这个呢?标对了吗?同学们仔细看,你能看明白吗?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3)师:这也有个8万,这两个8万一样吗?(生回答)你是

  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也就是说这个点表示既要看横轴也要看纵轴。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前面的点都是整数,这个点(20xx年参观的13.6万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师:很好,现在你们已经把各个点都找出来了,能依次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吗?动手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创作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回答)

  三、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启以引导:看看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课件出示: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到整体变化的趋势。)(板书: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

  2、师: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xx岁的身高统计表。(课件出示)

  3、你能根据这个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吗?

  4、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xx页统计图。

  5、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③如果想要了解一下咱们学校这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最好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数据分析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然后今天的家庭作业是:

  1、完成111页的做一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进步。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射线的长度。(水*射线长6厘米。)

  师:水*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射线*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折线统计图》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创设多种练*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整理复*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视是困扰我们同学的眼科疾病,在班级中有*视的同学有多少?

  [说明] :此情境与学生的学*与生活有关,可以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探究新知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最多?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最少?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人数大幅上升?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人数没有变化?

  小结:通过统计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护我们的双眼?

  [说明] :通过小结,让学生警觉视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做到学*和保护视力两不误。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巩固练*

  (1)讨论复*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你认为她俩这一天的身体健康吗?

  c、你从以上图表中还获得哪些信息?

  [说明] :通过巩固练*,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复*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二十五的第1—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借用北师大版教材的“三个读懂”来做今天的教学反思。

  一、“读懂教材”

  初读教材,我认为这一节课有三个教学价值。另外,起初我觉得教材里的条形统计图不必让学童画出来。当时我想,一节课四十分钟,画条形统计图就要用到十分钟,多耽误时间,这节课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作业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并不会画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设计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是一个旧知识,但是教材以条形统计图引入,兼具复*的作用,同时又引导孩子注意到这两种统计图制横轴和纵轴的方法是一样的。教材这样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即便不画,书中有一个问题,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果这个问题追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比如,看横轴,我们知道了年份;看纵轴,我们知道了人数。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就加深了孩子对横轴和纵轴的理解。因为制图时制横轴和纵轴实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读图它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让学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这是一个重点。孩子怎么能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呢?我觉得有两个策略。一个策略就是比较。横轴,一样;纵轴,一样;每一年份的具体数量,条形统计图是用竖条,折线统计图使用点;接下来还有一个比较很关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数量是单独的.,而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向上折的时候,就表示上升;向下折的时候,就表示下降;**的时候,就是没发生变化;看,上升下降**的,这就是变化,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靠它的折线。还有呢,当折现比较陡的时候,变化就大;折线比较*缓,变化不明显;折现**的,就是没有变化。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觉得学生必须要经历这种比较的过程,才会使他们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很清晰的认识。这个比较的过程还有一个价值和意义就是———让孩子在例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步绘制过程的必要性。比如,点是必须绘制清楚的,因为它表示的是具体的数量;绘制过点之后还要把点连起来,这样才能用折表现出变化。第二个策略就是让孩子到折线统计图中找到在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这个策略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看折线统计图。比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998年是占了3个格子的竖条。表示3万人;在折线统计图中,1998年是在第三个格子点一个点。还有一点,我觉得二者的区别在绘制方法上,观察背景,条形统计图的背景是空白的,而折线统计图通常用坐标格作为背景。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人们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通常都会利用坐标作为背景描点连线。也有不使用坐标的,但很少。

  看,简简单单的两幅图,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解读出这么多的教学价值呢。

  我觉得我的课堂就是缺乏这样的细致的学的过程。孩子必须塌下腰来学,课堂才有真实的感觉。我感觉自己这节课上的假就在这里,双方都很客气,蜻蜓点水,礼仪性的对知识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没有对学*的知识做很深入的思考,这真要不得。拿过教材之后,我只是看到了完整的两幅图,但是,怎样才能深入浅出的用好教材,真是需要我细思量细琢磨细设计。上过这节课再读教材,在这两副主题图的使用上,我梳理出了这样几个教学价值————

  1复*条形统计图制图的方法,为学*折线统计图制图的方法做铺垫。

  2运用比较的策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运用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到条形统计图中呈现的信息的策略,学会读折线统计图。

  再者,为什么例一和例二要分开教学呢?我认为一体下来比较合适。因为例一孩子们只是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没有进行数据分析,也没有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的一部分也没有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些合理的数据分析。把例一和例二分开了,就是把知识是什么,和知识怎样运用分隔开了。

  二、读懂学生

  在今天的课堂上,有一个很细微的声音,用很没自信的声音在说:“比如,男孩和女孩,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女孩连续七天做的花,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这番话没头没尾,放着书中的例子不用却另起炉灶。后来我才明白过来,其实我是错过了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的很聪明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一位专家介绍,曾有老师上完课问过这个问题,他觉得条形和折线的许多功能都是相同的,有什么必要还学其他的呢?这就是离散量和连续量的刻画了。条形统计图一般都是刻画离散量,比如几年或几个月的数据对比。而折线统计图则更多的是刻画连续量,比如,一个人一天的体温等。孩子真是很有数学学*的天赋,他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了这两种统计图的区别。孩子第一种举例说的男孩和女孩,可不就是两种离散量吗?孩子举例想说明的女孩连续七天做的花,可不就是一组连续量吗?“离散量”、“连续量”,不必让学童了解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也许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班级里面七个小朋友的跳绳考试成绩;一个星期的温度的变化。让孩子考虑一下选择哪种统计方式比较合适。

  课堂瞬息万变,有时候囿于我们的本体知识的匮乏,真是很难在瞬间读懂孩子的想法,读出这些想法里的精彩和智慧啊!但是我们可以关注,多问一问自己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三、读懂课堂

  今天的课堂,刘义恺一个人和全班小朋友“单挑”,当孩子们都在异口同声的认为折线统计图优于条形统计图时,当孩子们都在说,折线统计图能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刘益恺坚持认为,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呀。这里有一个思辩和交锋。很可惜,当时我没有让孩子们不仅辩,而且把各自的理由说一说。这表现出我应对课堂偶发事件还缺乏教育机智。如果把各自的理由展开说一说,比如说,折线统计图怎么表示变化的?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向上折的时候,就表示上升;向下折的时候,就表示下降;**的时候,就是没发生变化;看,上升下降**的,这就是变化呀,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靠它的折线。还有呢,当折线比较陡的时候,变化就大;折线比较*缓,变化不明显;折线**的,就是没有变化。那,条形统计图能不能表现变化?看,柱子的高矮,我们直观可见,这不就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变化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不是谁取代谁,以及谁比谁在某一方面有优势的问题。是的,确实不是取代的问题。教参上为了说明折线统计图引入的必要性,说折线统计图能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但是,数量的变化,因为条形统计图很直观,所以一样看得出来呀,从中我感觉,我的数学课还上得太假,当一个问题一个交锋真的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时候,我们肯不肯舍不舍得会不会让孩子去交锋?假如真的这样一交锋,孩子们对两种统计图的认识就更加深了,其实这是加深了知识之间横向的联系啊。这个课堂偶发事件使我掌握了一个策略—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一是不能放任,二是要立刻把思辩双方组织起来交锋。不要让孩子们只是坚持论点,更要紧的是拿出论据来。

  第一课时先主要复*了一下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从统计表中能看出什么信息,学生会说可以看出某一年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有多少支。然而做成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看出某一年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有多少支,并且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最多或最少等,这主要体现了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又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自己发现,研究交流发言,其实学生说的非常好,能看出增减变化的趋势,从20xx到20xx*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总体呈上升趋势,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学生说的也很好。

  然后有练*做一做,记录的陈东0到10岁的身高变化的统计表,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学生做的非常好。老师又提问了有关陈东身高增长快慢的问题,学生也回答的非常好。以及预测11岁陈东的身高大家也预测的比较合理,说明对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的还是很好的。接着做练*二十六的第一题的练*1,把1到6年级的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都画得很对,只有个别同学用钢笔作图,老师再次强调一定要用铅笔作图,错了便于修改。后面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也很好。并且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也很好。接着的练*也都做的很好。

  总之,这节课学生学得还不错,自己动手画的也很多,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

  做到了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点”表示的意义和“线”的陡缓变化趋势,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动态演示画图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明确画图步骤,还掌握了画图的正确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是学*的主体,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给予,而是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些数学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接着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了特点、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说过:“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思考”。因此,在本节课中做了几个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而不制成条形统计图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有什么作用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背后蕴含信息的思考,从而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引发了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特点的反思,体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背景来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中感受统计的价值。

  《课程标准》中强**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统计活动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中,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心电图、股票走势图、汽车销售情况、沙尘暴天气变化情况、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男性*均身高变化情况、芳芳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以及让学生根据“四一班第一小组1分钟跳绳统计表”和“王芳6次1分钟跳绳统计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等,这些事例的呈现,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既感到亲切自然,又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一些不足:学生表达能力有差异,个别学生心里明白,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需要老师的不断地提醒;绘图时仍有学生忘记标数据,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白板系统服务教学、是不是能充分放手,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的目标,但这样做会不会跑偏?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有待尝试!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了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学*时,我注重了以下两点:

  一、利用生活实例,在生活中学*折线统计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学*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才有兴趣。因此,在教学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由此展开教学。我借助前段时间的体检结果,把其中一个同学的身高制成统计表,引领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描点、标数、连线。因为学*的材料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学*兴趣浓厚,兴致较高。

  二、注重在分析数据与预测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这节课中有很多题目需要进行预测,比如说预测奥运会上*的金牌枚数、预测下一年的身高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统计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自发的去学*。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较复杂的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我在教统计这一单元时是这样进行处理教材的:

  一、引入

  教材提供了青岛、昆明两城市月*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提问: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学生发现问题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激发学生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由此我鼓励学生在前面学*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上找到问题的答案:7月份两城市的月*均降水量最接*,4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二、说一说

  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看图说说这两城市月那个月降水量最接*,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3)青岛市月*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3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3至5月上升*缓,自5月起快速上升,9月到10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昆明市月*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4月呈现*缓下降趋势,4月开始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值,从6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4)从总体上看,青岛、昆明两城市的月*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青岛市只有一个“峰”,而昆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三、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瘟是怎么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3)从统计图中看出20xx年4月4—10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4)从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

  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我在教学本节课时,设计的思路是: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而对于折线统计图画法的教学上,我只是在准备找点的方法上做了进一步的强调,而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接着让学生讨论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讨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最后,让学生再通过一些信息,并讨论怎么用更准确的数据来呈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应用。

  借用北师大版教材的“三个读懂”来做今天的教学反思。

  一、“读懂教材”

  初读教材,我认为这一节课有三个教学价值。另外,起初我觉得教材里的条形统计图不必让学童画出来。当时我想,一节课四十分钟,画条形统计图就要用到十分钟,多耽误时间,这节课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作业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并不会画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设计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是一个旧知识,但是教材以条形统计图引入,兼具复*的作用,同时又引导孩子注意到这两种统计图制横轴和纵轴的方法是一样的。教材这样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即便不画,书中有一个问题,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果这个问题追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比如,看横轴,我们知道了年份;看纵轴,我们知道了人数。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就加深了孩子对横轴和纵轴的理解。因为制图时制横轴和纵轴实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读图它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让学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这是一个重点。孩子怎么能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呢?我觉得有两个策略。一个策略就是比较。横轴,一样;纵轴,一样;每一年份的具体数量,条形统计图是用竖条,折线统计图使用点;接下来还有一个比较很关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数量是单独的,而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向上折的时候,就表示上升;向下折的时候,就表示下降;**的时候,就是没发生变化;看,上升下降**的,这就是变化,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靠它的折线。还有呢,当折现比较陡的时候,变化就大;折线比较*缓,变化不明显;折现**的,就是没有变化。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觉得学生必须要经历这种比较的过程,才会使他们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很清晰的认识。这个比较的过程还有一个价值和意义就是———让孩子在例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步绘制过程的必要性。比如,点是必须绘制清楚的,因为它表示的是具体的数量;绘制过点之后还要把点连起来,这样才能用折表现出变化。第二个策略就是让孩子到折线统计图中找到在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这个策略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看折线统计图。比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998年是占了3个格子的竖条。表示3万人;在折线统计图中,1998年是在第三个格子点一个点。还有一点,我觉得二者的区别在绘制方法上,观察背景,条形统计图的背景是空白的,而折线统计图通常用坐标格作为背景。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人们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通常都会利用坐标作为背景描点连线。也有不使用坐标的,但很少。

  看,简简单单的两幅图,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解读出这么多的教学价值呢。

  我觉得我的课堂就是缺乏这样的细致的学的过程。孩子必须塌下腰来学,课堂才有真实的感觉。我感觉自己这节课上的假就在这里,双方都很客气,蜻蜓点水,礼仪性的对知识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没有对学*的知识做很深入的思考,这真要不得。拿过教材之后,我只是看到了完整的两幅图,但是,怎样才能深入浅出的用好教材,真是需要我细思量细琢磨细设计。上过这节课再读教材,在这两副主题图的使用上,我梳理出了这样几个教学价值————

  1复*条形统计图制图的方法,为学*折线统计图制图的方法做铺垫。

  2运用比较的策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运用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到条形统计图中呈现的信息的策略,学会读折线统计图。

  再者,为什么例一和例二要分开教学呢?我认为一体下来比较合适。因为例一孩子们只是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没有进行数据分析,也没有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的一部分也没有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些合理的数据分析。把例一和例二分开了,就是把知识是什么,和知识怎样运用分隔开了。

  二、读懂学生

  在今天的课堂上,有一个很细微的声音,用很没自信的声音在说:“比如,男孩和女孩,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女孩连续七天做的花,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这番话没头没尾,放着书中的例子不用却另起炉灶。后来我才明白过来,其实我是错过了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的很聪明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一位专家介绍,曾有老师上完课问过这个问题,他觉得条形和折线的许多功能都是相同的,有什么必要还学其他的呢?这就是离散量和连续量的刻画了。条形统计图一般都是刻画离散量,比如几年或几个月的数据对比。而折线统计图则更多的是刻画连续量,比如,一个人一天的体温等。孩子真是很有数学学*的天赋,他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了这两种统计图的区别。孩子第一种举例说的男孩和女孩,可不就是两种离散量吗?孩子举例想说明的女孩连续七天做的花,可不就是一组连续量吗?“离散量”、“连续量”,不必让学童了解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也许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班级里面七个小朋友的跳绳考试成绩;一个星期的温度的变化。让孩子考虑一下选择哪种统计方式比较合适。

  课堂瞬息万变,有时候囿于我们的本体知识的匮乏,真是很难在瞬间读懂孩子的想法,读出这些想法里的精彩和智慧啊!但是我们可以关注,多问一问自己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三、读懂课堂

  今天的课堂,刘义恺一个人和全班小朋友“单挑”,当孩子们都在异口同声的认为折线统计图优于条形统计图时,当孩子们都在说,折线统计图能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刘益恺坚持认为,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呀。这里有一个思辩和交锋。很可惜,当时我没有让孩子们不仅辩,而且把各自的理由说一说。这表现出我应对课堂偶发事件还缺乏教育机智。如果把各自的理由展开说一说,比如说,折线统计图怎么表示变化的?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向上折的时候,就表示上升;向下折的时候,就表示下降;**的时候,就是没发生变化;看,上升下降**的,这就是变化呀,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靠它的折线。还有呢,当折线比较陡的时候,变化就大;折线比较*缓,变化不明显;折线**的,就是没有变化。那,条形统计图能不能表现变化?看,柱子的高矮,我们直观可见,这不就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变化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不是谁取代谁,以及谁比谁在某一方面有优势的问题。是的,确实不是取代的问题。教参上为了说明折线统计图引入的必要性,说折线统计图能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但是,数量的变化,因为条形统计图很直观,所以一样看得出来呀,从中我感觉,我的数学课还上得太假,当一个问题一个交锋真的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时候,我们肯不肯舍不舍得会不会让孩子去交锋?假如真的这样一交锋,孩子们对两种统计图的认识就更加深了,其实这是加深了知识之间横向的联系啊。这个课堂偶发事件使我掌握了一个策略—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一是不能放任,二是要立刻把思辩双方组织起来交锋。不要让孩子们只是坚持论点,更要紧的是拿出论据来。

  教学由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入手,问:谁能很快回答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哪个月相差最远?学生迟迟给不出答案,从而顺理成章引出课题。水到渠成地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补充介绍图例等名称。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在这节课中,我在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自己尝试着制作折线统计图。不少学生出现了种种问题,(未看清图例,没有标明制图日期,图上未注明数据或将数据写在折线上等等)。我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与否,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怎样制作才完整,美观,正确。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提高捕捉样本资源的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课中,让学生第一次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只意识到要去寻找所需要的几种出现的状态,等待这些资源的自然生成,而缺乏有效的应变。比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没标制图日期,只顾着去找另几种结果;等回过去再看,那个学生已经补上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一发现这种资源,可以适当提示学生。

  2、数学语言要干脆、利索、准确、清晰,要到位,但不能太过于简单。

  3、在课中,学生做的比较多,但真正说的机会不是很多。我没能给学生充分创造说的机会。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状态随时对教案作出调整。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在具体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时,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你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一般都能获得一些直接信息,能看出图上各点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数量和最低数量,这是表面的信息。紧接着我继续追问,从这些数据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统计教学是数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折线统计图》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的进一步学*,通过学*学生能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画折线统计图,并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得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画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呢?围绕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凸显以下几点:

  一、注重迁移和对比,有效落实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迁移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迁移。比如,在导入阶段,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把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二、注重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的,思维也是由浅如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教学难点是能根据分析的需要,正确选择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能,将书本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内容,为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本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看线段升降的几种不同情况变化看出统计图的变化情况,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将升降中的5种不同情况突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折线越陡,变化越大”,突出了教学难点,化解了教学重点,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为了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业,必须让学生运用真实的材料,从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引入,再用孩子们熟悉的身高以及体温最后分析学*成绩的折线统计图,整节课采用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让孩子们经历统计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并从中有机的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当然,课堂是动态的,教师事先预设并不能完全反映课堂的变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课堂掌控和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折线统计图教案(10)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xx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xx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xxxx—xx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上面两种统计图,思考:

  (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

  生2:我们组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这两种统计图都是对20xx~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统计,所以无论哪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

  生3:我们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生4: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都用线段连起来就能知道20xx~20xx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有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种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可以显示出数量之间的变化。

  4.分析预测。

  这幅折线统计图显示的参赛队伍支数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同学们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支队伍来参赛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种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还显示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5.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大概是怎样的。

  ②想一想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③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④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2)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①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②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③陈东11岁时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12岁呢?

  ④陈东的身高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吗?

  设计意图: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变化趋势,又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数学才有价值。

  ⊙应用反馈

  我们已经学*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又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情况。( )

  (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 )

  (3)小兰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

  (4)图书馆各类图书的数量情况。(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布置作业

  教材10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创设多种练*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整理复*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视是困扰我们同学的眼科疾病,在班级中有*视的同学有多少?

  [说明] :此情境与学生的学*与生活有关,可以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探究新知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最多?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最少?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人数大幅上升?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视的同学人数没有变化?

  小结:通过统计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护我们的双眼?

  [说明] :通过小结,让学生警觉视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做到学*和保护视力两不误。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巩固练*

  (1)讨论复*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你认为她俩这一天的身体健康吗?

  c、你从以上图表中还获得哪些信息?

  [说明] :通过巩固练*,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复*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9)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

  2.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从统计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作业纸

  【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的吗?2008年举世瞩目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办,那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耳畔,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我国在奥运会上的获奖情况。

  出示:奥运金牌榜

  (1)师:这么多的数据看起来不方便,怎样整理可以使他们更简洁、明了呢?

  生答,师(出示统计表)

  师:整理成统计表比文字叙述更简洁明了了。

  (2)师: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

  (条形统计图,再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每届金牌数的?(直条的长短)

  二、自主探究,研学新知

  1.设疑激趣,导入新知

  国家体育总局的教练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大家见过这样吗,是什么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为什么教练们选择了折线统计图,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生: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再来仔细观察,统计图上还有些什么?

  生:点、线、数

  (2)认识点、线段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在统计图上有点、线段还有数据。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些点表示什么?这个点表示?

  生:23届15枚。

  师:大家同意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你的说法比较专业,是的,先看点对应下面横轴上的届数是23届、左面对应的枚数是15枚这个点正好是届数和枚数的交叉点。

  第二个点谁来说说表示什么?

  指名前面指着说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点的作用,相邻两个点连接的线段又表示什么?

  生:从线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具体说说:有的线段是急剧下降的,有的是水*的,有的是缓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课件演示

  师:你真善于观察,从线的方向上看出了数量的变化,也就是增减变化。

  板书 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读图分析

  师:我们通过点、线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分析一下这几届获金牌的变化吗?

  学生2--3人说,说想法。

  (4)预测:

  师:根据总体是上升的,请你根据第23届到29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据预测一下,2012年的第30届奥运会我们国家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一直增加吗?)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比赛的结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还要大家密切关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比赛。

  (5)总结特点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采用折线统计图而不采用条形统计图吗?

  生: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增减变化,可以预测。

  思考: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板书:既能又能)

  3.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我这里也带了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折现统计图,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件股票、移动电话、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3)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4.制作折线统计图

  (1)师:看来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挺广泛的,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

  先想想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同位两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汇报、评价、补充。

  (2)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小电脑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横轴上找到日期所对应的这条线,再看纵轴上的温度,日期与温度的交叉点就是第一个点,描出这个点并标上数据,像这样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点,描一个点标一个数据。最后用线段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注明制图时间。

  师: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几步?(板书:描点----标数-----连线)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描点时要沿着竖线对准总轴上的刻度,两点间的线段要直等等。)这些步骤清楚了吗?(同位互相订正)

  (3)分析:看着这个最低气温统计图你能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忽高忽低,气温不稳定。

  师:像这样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生病人数统计图

  这是5月10日-----13日学生生病人数统计图,谁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学生生病人数的变化情况。

  2、出示气温图和生病人数图:对比这两张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给他们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价、补充。

  师:我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饮食、营养全面,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体育锻炼图

  小彬为了锻炼身体,采取了1500米跑步训练,他坚持锻炼并记录了每周的最好成绩。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锻炼成绩吗?

  四、拓展延伸,文化渗透

  统计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听(出示课件)孩子们,统计图确实无处不在,就在咱们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无穷无尽的变化,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这是树的年轮,这一圈圈的年轮不正是大自然对统计图的杰作吗?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作用: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步骤:描点 标数 连线

  20xx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统计的定位是这样的: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因为,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内容。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更改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2、使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合理预测。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其中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步骤;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下面结合今天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级的学生生活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数学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应该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我就大胆地尝试把教材进行重组.。(教材呈现的是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中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一情景做为例题的,)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而且没有亲切感,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而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今年将在英国伦敦举办,于是我就特意选取了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金牌获奖情况这一热门话题为例题学*内容,在分析数据后进行预测第30届奥运会将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过两个多月就可以揭晓预测是否正确,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己练*应用时,创设了今年5月气温变化比较大的几天的最低气温、还有因为气温变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数变化的信息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些信息,从而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带进课堂。让学生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巧设问题,体现统计图的重要性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本课通过设置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一问题,一方面突出了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统计;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已有知识中产生冲突,只学*了条形啊)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认识。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本节课设计的非常有序,从零散的7届获得金牌数据,整理到统计表,再整理到条形统计图,最后引出折线统计图,以及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这样的一条教学主线。既对以往知识进行复*,又让新知识出现的很自然,还让孩子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做了初步的比较,孩子在学*的过程中能了解到折线统计图除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外,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从而为下节课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了知识铺垫。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个问题?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数条形统计图中直条之间相差几个格子这时教师适时出示折线统计图,开始探究新知。这样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由统计表到折线统计图,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3、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折线统计图学*中,从表示数据多少的点的自主发现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线段的小组交流乃至最后的尝试完成统计图的制作。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能力的差异和学*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的伙伴,允许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干开展学*活动,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怎样准确画折线统计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地位。]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制图),去探索(想),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其一,突出数学文化,向学生介绍了统计图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其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动态地展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

  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复*小结:

  1、完成课本“试一试”。

  2、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大家知道吗?每年去参观的同学都非常多,这里老师收集了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出示课件)

  二、合作学*

  1、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再整理,画出统计图。看这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2、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

  3、提出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xx年、20xx年相同)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4、师:其实根据这个统计表除了可以画出条形统计图之外,还可以画出其它的统计图。

  5、现在我们还是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把表示年份和人数的线段制成这样的方格。(出示课件)

  6、根据每一年人数的多少在方格图中描出相应的点,例如:1998年参观展览的有3万人,我们就要先找到表示1998年的那条线,再找到表示3万人的那条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描出的点,这个点就表示1998年有3万人参观,还要在这个点上标上数据。

  7、会标了吗?那咱们就来标一标试试。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标出所有的点,看谁标得最准确。

  8、展示学生的结果。(1)出示一个没标数据的。

  师:同学们看,他标对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有数据的。

  师:那这个呢?标对了吗?同学们仔细看,你能看明白吗?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3)师:这也有个8万,这两个8万一样吗?(生回答)你是

  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也就是说这个点表示既要看横轴也要看纵轴。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前面的点都是整数,这个点(20xx年参观的13.6万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师:很好,现在你们已经把各个点都找出来了,能依次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吗?动手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创作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回答)

  三、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启以引导:看看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课件出示: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到整体变化的趋势。)(板书: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

  2、师: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xx岁的身高统计表。(课件出示)

  3、你能根据这个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吗?

  4、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xx页统计图。

  5、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③如果想要了解一下咱们学校这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最好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数据分析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然后今天的家庭作业是:

  1、完成111页的做一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量变化趋势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我家楼脚有一个老大妈,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激凌,二女儿开了精品店卖伞。眼看两个女儿都生活的很充实,可是老大妈却总是不开心。因为雨天她担心大女儿的生意,晴天她又担心二女儿的生意。最*一周,一直在下雨,二女儿的生意越来越好,雨伞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二女儿为了更好地经营,她就对雨伞的销售进行了统计。

  (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发言,复*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外,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揭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师:那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出来吗?让学生讨论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师: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描述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对象、单位等)

  (二)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那么你会灵活选择什么情况下用条形,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单第一题。

  三、巩固练*

  同学们都很厉害,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那么老大妈的大女儿也想对她的冰激淋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为下一周的进货作准备,同学们说她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那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帮助大女儿完成统计图呢?

  让学生上来绘制冰淇淋的折线统计图。

  师:这个同学手真巧,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要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老师很是佩服,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作业单第二大题。

  展示此题的绘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接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脑手机都是可以帮助学*的工具,但是随着这些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青少年的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对我们学校的*视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单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

  三、总结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回顾)

  (1)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统计图的形式。那么你们回家后,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复*计划,争取在期末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布置学生回去统计自己的成绩,贴*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

  步骤:

  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1、对应描点

  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依次连线

  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3、标注数据

  PAGE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