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3-07 00:00:00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例3与例4的内容。该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而本课承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学好本课的内容是对分数的简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1、1/3×9= 5×11/15= 2、33个1/13是多少?

  3、判断

  4/5m的5倍与5个4/5m一样长。

  4、抽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师: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个问题并回答正确才允许去。爸爸说:王师傅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问题。

  ⑴、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⑵、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⑶、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自由提问题。

  4、抽生帮小明解决问题。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列式是2×1/5,因为一小时是1/5,而2小时是2个1/5。

  生:可以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两小题列式是4/5×1/5和1/4×。

  5、师: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观察)

  师: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6、师:4/5×1/5和1/4×1/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7、引出课题。(板示)

  三、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学*成果。

  生: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一面墙。先*均分成5等份,再用浅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然后,再把1/5*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5、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年看,1/4×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7、抽5个小组的代表来粘贴讨论1/4×1/5的结果,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8、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5 =1/20 4/5×1/5=4/25

  9、师: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法则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

  3、练*: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

  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

  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能()要()。

  五、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内容。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六、巩固新知,反馈提高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图表示。

  3/4×5/6=()

  3、判断,说明理由。⑴、a×2/a=2。()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长为8/9米,宽是长的3/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2)(1/4×2/3)×3/5○1/4×(2/3×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1/2+1/3)×1/5○1/2×1/5+1/3×1/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3/5×1/6×5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3×1/4×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

  (4)试一试

  (8/9+4/27)×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3/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

  三、巩固练*:完成练*三的1、2、4、5题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内容: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文第17页的例1“做一做”,练*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展示学*指导:

  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列式

  1、20的2倍是多少?

  2、15的2/3是多少?

  3、100的1/10是多少?

  4、30的3/2倍是多少?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点

  第一: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一样的道理,用乘法计算.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几

  三、教学例1

  出示例题: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是多少*方米?

  1、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2、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

  3、题里的“2/5”表示什么?(把世界人均面积*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面积占其中的2份)

  4、画线段图表示

  1、引导提问:求我国人均面积就是求什么?(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板书:我国人均面积等于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世界人均面积×2/5

  我国人均面积==2500×2/5

  2、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2500×2/5=1000(*方米)

  答:略

  2.做一做

  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伴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汇报解答过程

  4、关系式: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

  5、算式:28×2/35=56/35(米)

  四、当堂练*

  完成练*四的第1-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 页例4。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我改变以往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1、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2、自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的主人, 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设计成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制作成学*稿,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来一步一步思考,给学生提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去领悟算理。3、说算理。通过“小老师”说算理,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等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完成思维的内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在学*本节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比较抽象了。根据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惯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能适应本课时的“根据自学稿自学”的教学活动。利用画图的直观性理解和分析问题,也是学生在以前的学*活动已有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地方是:(1)学生自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2)“小老师”归纳算理时,教师的引导作用;(3)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时,怎样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期中,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观察、交流、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

  1.250千克的2/5是多少?

  2.3米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

  1.学*例4

  (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强家去做客。小强请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请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

  画图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你能列算式吗?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继续创设情景:爸爸下班回来渴了,也吃了些西瓜,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

  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又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求1/2的3/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3)读两个乘法算式,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与已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4)揭示课题。

  (5)大胆猜测:分数与分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2、学*例5

  (1)出示第一个算式:2/3×1/5,你会计算2/3×1/5的积吗?尝试计算。交流计算结果。怎样证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

  1、做练*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六的第2、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一4~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咱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2):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视,*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0

  教学基本

  内容第45-46页的例4、5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九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

  学法指导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例4、5

  一、探究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12的几分之几?

  追问:12的14、12的34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12的34呢?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二)验证猜想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3×15=()()

  23×45=()()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教师巡视。

  教学环节设计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四)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

  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

  (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

  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

  (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

  1、做练*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六的第2、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 页例4。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我改变以往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1、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2、自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的主人, 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设计成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制作成学*稿,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来一步一步思考,给学生提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去领悟算理。3、说算理。通过“小老师”说算理,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等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完成思维的内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在学*本节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比较抽象了。根据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惯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能适应本课时的“根据自学稿自学”的教学活动。利用画图的直观性理解和分析问题,也是学生在以前的学*活动已有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地方是:(1)学生自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2)“小老师”归纳算理时,教师的`引导作用;(3)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时,怎样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期中,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观察、交流、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例3与例4的内容。该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而本课承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学好本课的内容是对分数的简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1、1/3×9= 5×11/15= 2、33个1/13是多少?

  3、判断

  4/5m的5倍与5个4/5m一样长。

  4、抽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师: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个问题并回答正确才允许去。爸爸说:王师傅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问题。

  ⑴、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⑵、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⑶、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自由提问题。

  4、抽生帮小明解决问题。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列式是2×1/5,因为一小时是1/5,而2小时是2个1/5。

  生:可以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两小题列式是4/5×1/5和1/4×。

  5、师: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观察)

  师: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6、师:4/5×1/5和1/4×1/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7、引出课题。(板示)

  三、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学*成果。

  生: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一面墙。先*均分成5等份,再用浅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然后,再把1/5*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5、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年看,1/4×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7、抽5个小组的代表来粘贴讨论1/4×1/5的结果,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8、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5 =1/20 4/5×1/5=4/25

  9、师: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法则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

  3、练*: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

  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

  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能()要()。

  五、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内容。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六、巩固新知,反馈提高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图表示。

  3/4×5/6=()

  3、判断,说明理由。⑴、a×2/a=2。()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长为8/9米,宽是长的3/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

  1.250千克的2/5是多少?

  2.3米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

  1.学*例4

  (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强家去做客。小强请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请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

  画图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你能列算式吗?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继续创设情景:爸爸下班回来渴了,也吃了些西瓜,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

  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又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求1/2的3/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3)读两个乘法算式,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与已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4)揭示课题。

  (5)大胆猜测:分数与分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2、学*例5

  (1)出示第一个算式:2/3×1/5,你会计算2/3×1/5的积吗?尝试计算。交流计算结果。怎样证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咱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2):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视,*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基本

  内容第45-46页的例4、5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九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

  学法指导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例4、5

  一、探究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12的几分之几?

  追问:12的14、12的34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12的34呢?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二)验证猜想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3×15=()()

  23×45=()()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教师巡视。

  教学环节设计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四)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0

  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2)(1/4×2/3)×3/5○1/4×(2/3×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1/2+1/3)×1/5○1/2×1/5+1/3×1/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3/5×1/6×5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3×1/4×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

  (4)试一试

  (8/9+4/27)×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3/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

  三、巩固练*:完成练*三的1、2、4、5题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内容: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文第17页的例1“做一做”,练*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展示学*指导:

  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列式

  1、20的2倍是多少?

  2、15的2/3是多少?

  3、100的1/10是多少?

  4、30的3/2倍是多少?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点

  第一: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一样的道理,用乘法计算.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几

  三、教学例1

  出示例题: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是多少*方米?

  1、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2、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

  3、题里的“2/5”表示什么?(把世界人均面积*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面积占其中的2份)

  4、画线段图表示

  1、引导提问:求我国人均面积就是求什么?(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板书:我国人均面积等于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世界人均面积×2/5

  我国人均面积==2500×2/5

  2、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2500×2/5=1000(*方米)

  答:略

  2.做一做

  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伴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汇报解答过程

  4、关系式: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

  5、算式:28×2/35=56/35(米)

  四、当堂练*

  完成练*四的第1-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一4~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菁选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的是教材2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2、例1以一家人吃蛋糕的情境引出分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化成最简分数,掌握把积化成最简分数的两种方法。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学*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备已学知识

  整数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分数的意义

  把整体“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理解算理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数学的美。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知识回顾: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问题导入: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教材2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是说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2)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3)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画标准量:画一个圆表示标准量(单位“1”),如图一。

  ②画比较量:把表示标准量(单位“1”)的圆*均分成9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每人吃的份数,如图二。

  ③明确所求问题: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3个是多少,如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3、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重点提示

  3个相加,用乘法也可以表示成3×。

  (1)转化: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3个加数相同转化为乘法算式×3

  方法提示

  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就用这个分数乘“几”。

  (2)明确意义:从算式中可以看出×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4、探究×3的计算方法

  (1)借助示意图计算出结果。

  思想方法解读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其中蕴涵着数形结合思想。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2)计算加法算式的结果。

  ++===

  (3)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3=++====

  (4)观察对比。

  (5)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

  分数乘整数时,如果分母和整数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例如:×3=。

  5、解决问题

  灵活应用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整数乘分数同样适用。例如:5×==。

  ×3=

  答:3人一共吃个。

  归纳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不变。

  拓展提高

  1、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例如:3×2=×2=。

  2、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也适用于分数连乘。例如:×10×3,在计算的过程中,分数的分母9和整数3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过程:×10×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2、提出学*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二、展示学*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15×4=2/15+2/15+2/15+2/15=8/15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5/12×8=5×8/12=40/12=10/3=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页练*二第1、2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3dm,它的周长是多少dm?

  (2)老师从家到学校要步行10分钟,如果每分钟步行2/25千米,老师每天要走两个来回,每天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是在已学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对今后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来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在刚学*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动手做绸花,加深了学生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算。

  2、让学生操作涂彩纸表示绸带,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推算。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分数乘法算式,加深理解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小结。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课前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整数的意义。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有燃放烟花的*俗,有一种烟花,它每次两响,请同学们听:(点放两响)如果这重烟花响两次(响两次),一共多少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会列式吗?

  板书:2+22×2

  师:如果响五次呢?多少响呢?怎么算的?

  你说呢;好,你也想说。

  板书:2+2+2+2+2(几个啦?)2×5

  好接着看,小明统计了一下有100次。

  多少响呢?

  生:200响。

  师:200响。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2×100。

  师:可以用加法吗?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奥,是可以的,知识太麻烦了。

  好,请同学们看黑板: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比较简便。

  一、创设情景,教学例1。

  师:课前老师和同学们聊到国庆节,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市一小也举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出示图片:瞧!手工组的同学在制作小红花,用来装饰礼品。

  大家看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这些漂亮的红花都是用绸带做的!

  他们手里的材料都是1米长的绸带。

  而做一朵绸花只需要用米绸带。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1米的绸带,那么米有多长、该如何表示呢?

  谁来说说看?

  慢慢

  (出示条件,图画)

  生:把一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3份就是米。

  (两个生说)

  师:大家同意吗?说的真好!

  请同学们看:

  1米长的绸带*均分成10份,做一朵绸花需要这样的3份,就是米。

  你看明白了吗?

  师:小芳计划做3朵这样的绸花。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根1米长的够不够?

  生: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方法1。

  生:方法2。

  好,你说!有道理!

  师:估的方法有很多种。

  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不错!

  师:刚才同学们说:做一朵绸花要这样的3份,那么3朵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同时出示)

  师:小芳做3朵绸花到底要多少米绸带?

  看了刚才大屏幕上的演示,你会列出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式?

  ×3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列式:

  ×3(3×)

  ++

  师:同学们一下列了3个算式计算这道题,都行吗?

  生:行。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生:

  师:奥,当加数都相同的时候,加法可以写成乘法。也就是这里的×3,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这三个式子,你会计算哪一个?

  师:奥,你说的是乘法,你已经预*过了。

  恩,加法,不错!

  (生会乘法,表扬其已预*,点下一个)

  (生会加法,细说)

  师:

  好的,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生说同时板书、教师口复)

  老师想,你能把过程说详细些吗?

  板书:++==(米)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法学得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分子部分,9、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9=3+3+3;

  师:是啊!3个3相加,也可以写成……

  (3×3)

  师:(米)。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把1米*均分成10分,每朵3份,3朵共3×3、9份,就是(米)。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加法。那这两个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38页,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师:好,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来说说×3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3=++===(米)

  师:为什么可以相等呢?

  生:×3就表示3个相加。

  师:很好,刚学的知识就会运用了。

  ×3就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3=++===(米))

  刚才我们是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解决的×3。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中间的连加过程可以省略不写,直接用乘法来做。

  (将黑板上的过程部分用黄粉笔虚线框出)

  (课件出示:×3==(米))

  师:(指大屏幕)写成×3==。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什么?

  3×3呢?

  生:

  师:那么3×怎么计算呢?大家一起算一算?

  生: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老师板演。

  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

  (二)尝试解决,优化方法、总结。

  师:刚才小芳做了3朵,现在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怎样列式?自己试一试。

  生:×5。

  师:你能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做一朵绸花要米,5朵就是5个米相加,可以用乘**5表示。

  师:是啊!5个相加也就是×5

  师:×5还可以写成5×;

  师:你会计算吗?大家一起来算算看;

  生做练*题;

  师:(夸)这位同学写的很工整;

  你真仔细;

  这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

  师找两例学生板演;

  展示两种不同的写法:5×==和5×===;

  书写规范;

  师:(甲)我想请你做回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乙)这位同学请你先等一下;

  生:(……)

  师:(……)

  这里的分母不变,10就是把1*均分成了10分。

  5乘3呢?

  一朵是3份,5朵就是5乘3,15份;

  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你还有没有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生:(……)

  师:(先约分;)

  这位同学是先约分,再乘,而且书写认真,谢谢你做了个好好的示范。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

  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电脑的演示:

  书写规范,约分。

  计算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约分时请同学们注意:写的工整一些,约下来的结果要写在原来数字的上面、或下面。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算:

  先约分再计算;

  使的过程很简洁,不容易出错。

  师:好,这两到应用题都解答完了,还有一个答。

  师:今天我们学*的乘法跟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分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

  出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请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分数乘整数,他们到底是怎么乘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

  (巡查)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

  (老师帮忙总结)

  师:(学生说,看例子;)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李老师把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概括了一下,来看大屏幕:

  (计算法则)

  齐读;

  二、运用方法,巩固练*。

  师:学*了新知识,我们来练一练。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做一做。

  (生做,师巡查)

  师:都完成了吗?我们请几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师:就是几格?

  生:3格。

  师:4个,你是怎样涂的呢?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也就是;

  师:你列的算式也很规范。好样的!

  (提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看谁计算规范,正确率高;

  神算手;

  出示题目;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正确的过程和结果,完全正确的请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达到了神算手水*,刚才老师收集了一些不准确或不规范的例子。

  刚才老师收了几个同学的练*纸,他们有这样的几道题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附件)

  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他们,我们班同学在这一点上表现,老师很满意!

  三、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师:再过十来天就是国庆节了,在这个假期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中秋节。

  师:对的。在这举国欢庆、合家团员的美好日子里。

  我们市一小的同学计划到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给那些爷爷、奶奶带去喜庆与欢乐。

  你想一起去吗?

  生:想!

  师:先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小组负责环境布置,需要准备一些小彩旗,长方形彩旗长2分米,宽分米。

  我们小组准备的是月饼,与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月饼礼盒12个,*均每盒重千克。包装这些月饼礼盒,*均每盒用装饰彩带米。

  师: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

  1、一个彩旗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你的这个问题有价值)

  2、这些礼品盒共用装饰彩带多少米?(你观察的很仔细)

  3、这些礼品盒共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比较实在)

  师:同学们按小组交流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了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非常了不起的是同学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了他们。你们是真正的学*的小主人,是值得大家学*的好榜样!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分数乘整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

  师:阳春三月,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风筝制作展示活动。请看,这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风筝。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师:求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用多少布条,你会列式吗?

  +++++。生2:×6。

  21生3:6×。

  2生l:师:①和②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都是分数乘整数。

  师: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6个写成1可以2111×6,也可以写成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221/4

  【评析】分数乘整数比较抽象,小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创设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掘信息、发现问题的数学素养。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师:尝试计1×6,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把道理说清楚。

  (2)交流算法。

  1×6=×6=3(米)②×6=+++++==3(米)?66③×6===3(米)④×6=(米)212①师:你认为④正确吗?为什么?

  16是3,而不是。2121师:你能联系已有知识说明×6的积为什么是3吗?

  生1:因为+++++=3,所以×6=3。

  生2:是1个,6个是,就是3。

  2222生:6个师: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评析: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探究时空,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每一点知识都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这样设计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个性的算法,有效地落实了算法多样化这一理念。】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算法的初步优化。(出示:5×12)3(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全班汇报交流。)①×12=+++++++++++=202/4

  ②5×12=203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生:用相加的计算方法太麻烦,师:为什么不用转化成小数的方法计算?生:因为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转化成小数的方法不可取。3师: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看来直接相乘的方法简便,易于计算。

  (2)升华计算方法。

  师: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总结计算方法。

  师:观察刚才的计算过程,根据讨论,你认为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评析:在计算课中如何让学生既能知算理,又能晓算法,这是计算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探究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亲历5×12的计算过程,这样算法优化便是在学生计算、观察、比较3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从而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活泼的探究舞台。】

  (4)巩固。独立计算10×,×36,×21。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第1题。

  ①学生审题,并按要求填空。

  ②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出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的根据。

  (2)学生完成“自主练*”第2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算式,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评析:通过基本练*,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

  【评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出示:

  3/8 +1/8= 1/3+1/5= 7+9=

  1/4+1/4+1/4= 2/9 +2/9= 3+3+3+3+3+3=

  2、学生口答。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 2/5+ 2/5 2/5 ×3

  =2+2+ 2/5 = 2*3/5

  =6/5(千克) = 6/5(千克)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2/5+ 2/5+ 2/5= 2/5×3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

  2/5+2/5 + 2/5=2+2+2/5 =2*3/5 = 6/5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就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在整数乘法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我利用它的意义改写成,进而从,这一环节,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及时给予提示,所以学生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但是不足的是,学生在约分时,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完,以后要不断训练学生约分的方法。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 个12 是多少?10 个23 是多少?25 个70 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

  ×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 不和3 相乘?

  二、提出问题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解决问题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 (块)

  方法2 :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 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 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 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 乘3 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

  五、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 个 是多少? 5 个 是多少?

  3、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二)综合练*

  应用题

  (1 )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 )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 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拓展练*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 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 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 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菁选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是在已学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对今后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来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在刚学*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动手做绸花,加深了学生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算。

  2、让学生操作涂彩纸表示绸带,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推算。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分数乘法算式,加深理解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小结。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 个12 是多少?10 个23 是多少?25 个70 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

  ×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 不和3 相乘?

  二、提出问题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解决问题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 (块)

  方法2 :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 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 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 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 乘3 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

  五、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 个 是多少? 5 个 是多少?

  3、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二)综合练*

  应用题

  (1 )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 )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 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拓展练*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 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 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 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4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的是教材2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2、例1以一家人吃蛋糕的情境引出分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化成最简分数,掌握把积化成最简分数的两种方法。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学*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备已学知识

  整数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分数的意义

  把整体“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理解算理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数学的美。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知识回顾: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问题导入: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教材2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是说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2)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3)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画标准量:画一个圆表示标准量(单位“1”),如图一。

  ②画比较量:把表示标准量(单位“1”)的圆*均分成9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每人吃的份数,如图二。

  ③明确所求问题: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3个是多少,如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3、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重点提示

  3个相加,用乘法也可以表示成3×。

  (1)转化: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3个加数相同转化为乘法算式×3

  方法提示

  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就用这个分数乘“几”。

  (2)明确意义:从算式中可以看出×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4、探究×3的'计算方法

  (1)借助示意图计算出结果。

  思想方法解读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其中蕴涵着数形结合思想。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2)计算加法算式的结果。

  ++===

  (3)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3=++====

  (4)观察对比。

  (5)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

  分数乘整数时,如果分母和整数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例如:×3=。

  5、解决问题

  灵活应用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整数乘分数同样适用。例如:5×==。

  ×3=

  答:3人一共吃个。

  归纳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不变。

  拓展提高

  1、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例如:3×2=×2=。

  2、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也适用于分数连乘。例如:×10×3,在计算的过程中,分数的分母9和整数3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过程:×10×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2、提出学*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二、展示学*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15×4=2/15+2/15+2/15+2/15=8/15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5/12×8=5×8/12=40/12=10/3=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页练*二第1、2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3dm,它的周长是多少dm?

  (2)老师从家到学校要步行10分钟,如果每分钟步行2/25千米,老师每天要走两个来回,每天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出示:

  3/8 +1/8= 1/3+1/5= 7+9=

  1/4+1/4+1/4= 2/9 +2/9= 3+3+3+3+3+3=

  2、学生口答。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 2/5+ 2/5 2/5 ×3

  =2+2+ 2/5 = 2*3/5

  =6/5(千克) = 6/5(千克)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2/5+ 2/5+ 2/5= 2/5×3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

  2/5+2/5 + 2/5=2+2+2/5 =2*3/5 = 6/5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就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在整数乘法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我利用它的意义改写成,进而从,这一环节,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及时给予提示,所以学生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但是不足的是,学生在约分时,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完,以后要不断训练学生约分的方法。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课前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整数的意义。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有燃放烟花的*俗,有一种烟花,它每次两响,请同学们听:(点放两响)如果这重烟花响两次(响两次),一共多少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会列式吗?

  板书:2+22×2

  师:如果响五次呢?多少响呢?怎么算的?

  你说呢;好,你也想说。

  板书:2+2+2+2+2(几个啦?)2×5

  好接着看,小明统计了一下有100次。

  多少响呢?

  生:200响。

  师:200响。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2×100。

  师:可以用加法吗?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奥,是可以的,知识太麻烦了。

  好,请同学们看黑板: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比较简便。

  一、创设情景,教学例1。

  师:课前老师和同学们聊到国庆节,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市一小也举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出示图片:瞧!手工组的同学在制作小红花,用来装饰礼品。

  大家看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这些漂亮的红花都是用绸带做的!

  他们手里的材料都是1米长的绸带。

  而做一朵绸花只需要用米绸带。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1米的绸带,那么米有多长、该如何表示呢?

  谁来说说看?

  慢慢

  (出示条件,图画)

  生:把一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3份就是米。

  (两个生说)

  师:大家同意吗?说的真好!

  请同学们看:

  1米长的绸带*均分成10份,做一朵绸花需要这样的3份,就是米。

  你看明白了吗?

  师:小芳计划做3朵这样的绸花。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根1米长的够不够?

  生: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方法1。

  生:方法2。

  好,你说!有道理!

  师:估的方法有很多种。

  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不错!

  师:刚才同学们说:做一朵绸花要这样的3份,那么3朵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同时出示)

  师:小芳做3朵绸花到底要多少米绸带?

  看了刚才大屏幕上的演示,你会列出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式?

  ×3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列式:

  ×3(3×)

  ++

  师:同学们一下列了3个算式计算这道题,都行吗?

  生:行。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生:

  师:奥,当加数都相同的时候,加法可以写成乘法。也就是这里的×3,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这三个式子,你会计算哪一个?

  师:奥,你说的是乘法,你已经预*过了。

  恩,加法,不错!

  (生会乘法,表扬其已预*,点下一个)

  (生会加法,细说)

  师:

  好的,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生说同时板书、教师口复)

  老师想,你能把过程说详细些吗?

  板书:++==(米)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法学得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分子部分,9、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9=3+3+3;

  师:是啊!3个3相加,也可以写成……

  (3×3)

  师:(米)。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把1米*均分成10分,每朵3份,3朵共3×3、9份,就是(米)。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加法。那这两个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38页,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师:好,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来说说×3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3=++===(米)

  师:为什么可以相等呢?

  生:×3就表示3个相加。

  师:很好,刚学的知识就会运用了。

  ×3就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3=++===(米))

  刚才我们是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解决的×3。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中间的连加过程可以省略不写,直接用乘法来做。

  (将黑板上的过程部分用黄粉笔虚线框出)

  (课件出示:×3==(米))

  师:(指大屏幕)写成×3==。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什么?

  3×3呢?

  生:

  师:那么3×怎么计算呢?大家一起算一算?

  生: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老师板演。

  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

  (二)尝试解决,优化方法、总结。

  师:刚才小芳做了3朵,现在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怎样列式?自己试一试。

  生:×5。

  师:你能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做一朵绸花要米,5朵就是5个米相加,可以用乘**5表示。

  师:是啊!5个相加也就是×5

  师:×5还可以写成5×;

  师:你会计算吗?大家一起来算算看;

  生做练*题;

  师:(夸)这位同学写的很工整;

  你真仔细;

  这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

  师找两例学生板演;

  展示两种不同的写法:5×==和5×===;

  书写规范;

  师:(甲)我想请你做回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乙)这位同学请你先等一下;

  生:(……)

  师:(……)

  这里的分母不变,10就是把1*均分成了10分。

  5乘3呢?

  一朵是3份,5朵就是5乘3,15份;

  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你还有没有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生:(……)

  师:(先约分;)

  这位同学是先约分,再乘,而且书写认真,谢谢你做了个好好的示范。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

  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电脑的演示:

  书写规范,约分。

  计算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约分时请同学们注意:写的工整一些,约下来的结果要写在原来数字的上面、或下面。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算:

  先约分再计算;

  使的过程很简洁,不容易出错。

  师:好,这两到应用题都解答完了,还有一个答。

  师:今天我们学*的乘法跟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分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

  出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请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分数乘整数,他们到底是怎么乘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

  (巡查)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

  (老师帮忙总结)

  师:(学生说,看例子;)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李老师把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概括了一下,来看大屏幕:

  (计算法则)

  齐读;

  二、运用方法,巩固练*。

  师:学*了新知识,我们来练一练。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做一做。

  (生做,师巡查)

  师:都完成了吗?我们请几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师:就是几格?

  生:3格。

  师:4个,你是怎样涂的呢?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也就是;

  师:你列的算式也很规范。好样的!

  (提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看谁计算规范,正确率高;

  神算手;

  出示题目;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正确的过程和结果,完全正确的请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达到了神算手水*,刚才老师收集了一些不准确或不规范的例子。

  刚才老师收了几个同学的练*纸,他们有这样的几道题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附件)

  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他们,我们班同学在这一点上表现,老师很满意!

  三、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师:再过十来天就是国庆节了,在这个假期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中秋节。

  师:对的。在这举国欢庆、合家团员的美好日子里。

  我们市一小的同学计划到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给那些爷爷、奶奶带去喜庆与欢乐。

  你想一起去吗?

  生:想!

  师:先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小组负责环境布置,需要准备一些小彩旗,长方形彩旗长2分米,宽分米。

  我们小组准备的是月饼,与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月饼礼盒12个,*均每盒重千克。包装这些月饼礼盒,*均每盒用装饰彩带米。

  师: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

  1、一个彩旗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你的这个问题有价值)

  2、这些礼品盒共用装饰彩带多少米?(你观察的很仔细)

  3、这些礼品盒共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比较实在)

  师:同学们按小组交流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了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非常了不起的是同学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了他们。你们是真正的学*的小主人,是值得大家学*的好榜样!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分数乘整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

  师:阳春三月,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风筝制作展示活动。请看,这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风筝。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师:求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用多少布条,你会列式吗?

  +++++。生2:×6。

  21生3:6×。

  2生l:师:①和②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都是分数乘整数。

  师: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6个写成1可以2111×6,也可以写成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221/4

  【评析】分数乘整数比较抽象,小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创设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掘信息、发现问题的数学素养。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师:尝试计1×6,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把道理说清楚。

  (2)交流算法。

  1×6=×6=3(米)②×6=+++++==3(米)?66③×6===3(米)④×6=(米)212①师:你认为④正确吗?为什么?

  16是3,而不是。2121师:你能联系已有知识说明×6的积为什么是3吗?

  生1:因为+++++=3,所以×6=3。

  生2:是1个,6个是,就是3。

  2222生:6个师: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评析: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探究时空,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每一点知识都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这样设计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个性的算法,有效地落实了算法多样化这一理念。】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算法的初步优化。(出示:5×12)3(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全班汇报交流。)①×12=+++++++++++=202/4

  ②5×12=203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生:用相加的计算方法太麻烦,师:为什么不用转化成小数的方法计算?生:因为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转化成小数的方法不可取。3师: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看来直接相乘的方法简便,易于计算。

  (2)升华计算方法。

  师: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总结计算方法。

  师:观察刚才的计算过程,根据讨论,你认为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评析:在计算课中如何让学生既能知算理,又能晓算法,这是计算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探究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亲历5×12的计算过程,这样算法优化便是在学生计算、观察、比较3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从而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活泼的探究舞台。】

  (4)巩固。独立计算10×,×36,×21。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第1题。

  ①学生审题,并按要求填空。

  ②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出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的根据。

  (2)学生完成“自主练*”第2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算式,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评析:通过基本练*,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

  【评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篇

  “分数乘分数”这课时是在学*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后进行教学的。就分数乘法在而言,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况且,我执教的班级所用的教材是“现代数学”,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敢于各抒已见。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试图改变传统的“精讲多练”做法,尽力放大其法则的探究过程。现摘录三个主要片段。

  [片断一]

  1、说说一张纸的 的 是几分之几?谁能用算式表示?

  生: × =

  2、学生小组活动:

  (1)请你们用折的方法,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 ,把折出的 用斜线表示。

  (2)把画斜线的几分之一看作单位“1”,再折出它的 ,请把这个

  用方格线表示。

  (要求:四人小组可以商量,但折出的几分之一大家最好各不相同)

  (3)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打开纸看看方格线所表示的占整个长方形纸的 ,再写出结果。

  3、学生汇报:

  (1) 折纸过程:如第一次折了长方形纸 的 ,第二次又折了 的 ,用方格线表示的就是 的 。……

  (2)算式:

  × = × = × = × = ……

  4、小组讨论:

  (1)读读以上这些算式,对于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小结,师板书:

  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不变。 或: 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相乘作分子。

  [片断二]:

  1、猜一猜这些题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 × × (学生猜结果,说理由: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能用你们发现的'“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这个方法去计算吗?为什么?

  生:不行,只有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乘才能用“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这个方法去计算。

  3、为什么可以用“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的方法去计算,你能想个办法验证吗?

  (1)小组讨论方法:

  (2)汇报:

  A、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

  先折出一张纸的 ,画上斜线;再折出 的 ,画上方格,打开纸,用方格线表示的占整个图形的 。

  B、 × 还可以用小数来验证:

  因为: =0。75 =0。4 所以:0。75×0。4=0。3=

  C、用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验证:

  因为 里有4个 ,所以: × = ×4× = =

  同理: × = ×4× ×2= =

  D、还可以用 × = 这一题来推理:

  因为 × = 所以 × = × ×2 = ×2 = ……

  4、小结:

  同学们很了不起,想了许多办法都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作了充分的验证。现在谁再来说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片断三]

  1、学生自学课本第43页“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段话。

  2、自学汇报:你能读懂这段话吗?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举例,如 : ×3 = × = ……

  3、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也能举个例子吗?

  4、小结:同学们说得好,凡是有分数的乘法,都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法则来进行

  三、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应该说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水*,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究、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2、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以达到“熟练生巧”的程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肯定更有意义。

  3、科学的学*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的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困惑之处:

  如何去关注全体参与?本课时的第一阶段研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中去。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流“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过程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所“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再能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核心提示:《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我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6篇

  教学片断:

  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9/1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9/10。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有个别学生表示是从课外数学班的学*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多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10表示3个1/10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所以分母不变,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个1/10,3/10的3倍就是有9个1/10,也就是9/10。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3/10,而不是3个3/10。

  师:生5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10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9/10。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我感触颇多: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 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 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 ×3=?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

  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 =?的练*,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

  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本单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又是学生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于是,我教学时就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在第一次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后,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研究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将例1进一步作为验证计算方法的题材。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二、实现教学学*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也有的学生通过生动的'数学实例进行了分析。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或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补充的内容较多,各种题型的练*,让课堂显得时间太紧张,其实我太注重题海战术,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从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五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3/10×5,首先让学生明确,要求3/10×5,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35/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7/10×5,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那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总之,本节课我能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的开启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相乘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因而算法是教学的重点。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让数学学*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这节课教学中努力的引导学生实现以下几点设想:

  1、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课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我将计算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了班里同学为教师节做装饰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这里分了两个层次,首先是求三个不同加数的和,只能用加法计算,然后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有了这种对比,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的结果。

  2、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教材的例题侧重体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脱离不了加法计算的拐棍,认识停留在用加法计算的层面,对乘的方法没有主动构建的内驱力。我将板书进行了调整,连加和乘写在两个算式,逼迫学生学生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去思考怎么乘?板书对照清楚明晰,学生很容易发现乘的计算方法,并且脱离了沿用分子相加的不合理算法。

  由于用不同加数连加导入,再出现相同加数相加,学生可以不借助示意图,很容易运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的经验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就是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示意图的另一个作用是要显示出3个3/10的结果是9/10,由于,我先让学生计算了加法算式,所以示意图的作用就不再必要了。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使用示意图。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3、通过体验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课程标准倡导我们尊重学生学*水*的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重视方法的优化。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不久前,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有一些反思,现整理如下:

  }案例一

  浙江版教材是这样安排和处理的: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引导学生想: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就是求1/2吨的3/4是多少,算式是1/23/4。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小时粉碎饲料1/2吨,1/4小时粉碎1/2吨的1/4,就是把1/2吨*均分成4份,取中的1份,也就是把1/2吨*均分成(24)份,取其中的1份。3/4小时粉碎1/2吨的3/4,就是取3个1/ (24),结果是 ,最后师生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反思一】

  这样的安排侧重于意义的学*,但由于例题的安排缺乏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比较枯燥和抽象,很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的学*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和创造中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出发,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这样的处理:

  〖案例二

  先创设问题情境地,分数单位乘以分数单位。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米。然后,在正方形一角又出示一个小长方形,请大家估计一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大约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学生猜测、估计)。课件出示背景格子图,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整个正方形被*均分成了20份,而这个阴影部分恰好是1/20*方米;这个格子图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均分成了4份和5份,即:这个长方形阴影的长和宽分别是1/4米和1/5米。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1/51/4和1/20*方米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反思二】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掌握数学知识。

  孔企*说,我们在课堂里讲的数学学科与数学家研究的数学是有区别的。数学家研究的数学学科是从概念、公理、定理出发的以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数学,而我们给学生讲的数学则更多地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是这方面生活经验的升华。所以,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但这样的设计显然对算理的学*不足,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也是不足的。另外,所有这一切,包括图形和数据,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的所有猜想与活动都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进行,虽然我精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的情境,但是,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案例三

  活动与问题: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涂上颜色;再把这张纸的1/□看作单位1,表示出它的1/□,也就是1/□的1/□,把折出的1/□涂上然后把这张长方形展开看一看,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猜想与验证:涂两种颜色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打开折纸并验证。4、把学生的算式和结果尽可能多的都写在白板上。5、小组讨论并发现规律。

  【反思三】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践中设计本课时,有以下三个想法:

  1、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1/□,可千万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它给学生的很大的空间和权利。我们常说,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个□就是在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更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3、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案例三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一直观动作进行反映,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计算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力求凸显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使短短的一节课,时时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学生课堂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展现的关键。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数学课的操作毕竟是学*意义上的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动手活动,在组织操作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使活动本身流于形式。二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学具操作要注意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就是要注意最佳时机,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适量是指要控制使用的次数,活动的时间,并不是搞得越多越好。适度是指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通过学*教材理论的材料,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强调即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主动探究、主动合作。

  2、教学安排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上。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估计的过高,造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说明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完整解题过程的训练的不够,很多知识点渗透的不到位。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氛围。

  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有住于思考,更容易发言。这节课中由于我的引导过多,使得学生一直在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课堂气愤很沉闷。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4、注重对学生*惯的培养。

  5、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

  6、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在讲到这节课的关键部分也就是三道应用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联系和区别时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深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可能会比自已干想效果会更好,同时交流也能互相促进。

  最后,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弛聘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之目的。

  不久前,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有一些反思,现整理如下:

  }案例一

  浙江版教材是这样安排和处理的: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引导学生想: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就是求1/2吨的3/4是多少,算式是1/23/4。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小时粉碎饲料1/2吨,1/4小时粉碎1/2吨的1/4,就是把1/2吨*均分成4份,取中的1份,也就是把1/2吨*均分成(24)份,取其中的1份。3/4小时粉碎1/2吨的3/4,就是取3个1/ (24),结果是 ,最后师生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反思一】

  这样的安排侧重于意义的学*,但由于例题的安排缺乏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比较枯燥和抽象,很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的学*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和创造中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出发,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这样的处理:

  〖案例二

  先创设问题情境地,分数单位乘以分数单位。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米。然后,在正方形一角又出示一个小长方形,请大家估计一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大约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学生猜测、估计)。课件出示背景格子图,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整个正方形被*均分成了20份,而这个阴影部分恰好是1/20*方米;这个格子图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均分成了4份和5份,即:这个长方形阴影的长和宽分别是1/4米和1/5米。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1/51/4和1/20*方米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反思二】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掌握数学知识。

  孔企*说,我们在课堂里讲的数学学科与数学家研究的数学是有区别的。数学家研究的数学学科是从概念、公理、定理出发的以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数学,而我们给学生讲的数学则更多地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是这方面生活经验的升华。所以,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但这样的设计显然对算理的学*不足,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也是不足的。另外,所有这一切,包括图形和数据,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的所有猜想与活动都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进行,虽然我精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的情境,但是,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案例三

  活动与问题: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涂上颜色;再把这张纸的1/□看作单位1,表示出它的1/□,也就是1/□的1/□,把折出的1/□涂上然后把这张长方形展开看一看,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猜想与验证:涂两种颜色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打开折纸并验证。4、把学生的算式和结果尽可能多的都写在白板上。5、小组讨论并发现规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

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1/6+2/6+ 3/6= 3/10+3/10 +3/10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10 +3/10 +3/10= (3+3+3)/10= 3×3/10 3/10×3=

  3/10×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3/10+3/10 +3/10 =3/10 ×3=9/10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2/9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2/9+2/9 +2/9=2/9×3 = 6/9=2/3(块)

  方法2:2/9×3= 2/9+2/9+2/9=(2+2+2)/9= 6/9=2/3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2/9+ 2/9+ 2/9=2/9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9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2/9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9 的和是多少?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复*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5 0。75 0。2 0。9(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4 7/8 19/5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和分数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2、导学提纲:

  (1)、用红笔画出关键句,题中讲的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分别是什么?并相应列出等量关系式。

  (2)、尝试列出算式,看一看列出的算式和我们前边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并尝试计算。

  (3)、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小数乘以分数?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可知,应该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度看作单位1”,欢欢的尾巴长度=它的身体长度×3/4,也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

  (2)之前学*的是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这节课里面式子里出现了小数。

  (3)、可以把2。1化成分数,将原式转化为分数乘分数计算。

  还可以把3/4化成小数,将原式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因为2。4是4的0。6倍,所以根据整数乘分数的约分计算,可以将小数2。4与分数的分母4直接用4约分,将分母转化为1。所以还可以把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约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3)小数和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3、质疑解难: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导学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先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

  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1/6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

  万立方米?

  3、编题自练

  布置作业:练*二”第

  2、3题。

  一、说教材: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三、教、学具准备。

  老师准备*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纸,练*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四、说教学过程:

  1、复*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题1:“把1/2张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题意,我把书中情境图改成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个小朋友吃1/2张,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学生在练*纸上画出*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计算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1张饼里有2个1/2,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吃,4张饼就能分别8个小朋友吃,列式为:4÷1/2=4×2=8(个)。但这个过程并不能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倒数法解题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4÷1/2=4×2=8(个)并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数来计算。这时我引进了通分法来计算: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几个1/2。而4就是8/2,根据学生以前知识结构,学生易于知道里有8个,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方法,4÷1/2=8÷1/2=8;追问:8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再次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要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计算遵从了学生的认知水*,易于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而倒数法的意义很难被学生理解,但它简洁的计算过程又是今后学*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两种计算方法同时渗透,力求使让通分法成为理解倒数法的基石。

  这个教学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大量练*,使用计算方法。

  数学的归纳过程不是把一个单一的数学现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现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特征,这就是建模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我先出示了两道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1/3张、1/4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让学生模仿前面的例题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由于前面几个除数的分子都是1,学生还不会去有意识地总结计算方法,仍会去想:只要看看一张饼里有几个这个分数,然后再用4去乘个数就行了。所以此时让学生归纳倒数法计算的方法还为时过早,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思维的束缚,真正从倒数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除数的变化,我又引进了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2/3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这时学生通过画图不再能看出一张饼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了,引起学生认知经验的冲突。教师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去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由于倒数法计算很难说清算理,反馈时学生大多会借用通分法来说明:4÷2/3=12/3÷2/3=6。根据教学目标对通分法运用的定位(是为了使学生相信倒数法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此时一定要让学生再次进行尝试:你们能用倒数法进行计算吗?边计算边观察: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让学生独立计算,如果他们把被除数变成了倒数,肯定与通分法计算的结果不同,这时会自行修正,并体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接着出示书中“画一画”的练*,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让学生体会借用图形来理解计算的优势,认识数形结合对数学解题的帮助,从而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

  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观察比较,选择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用通分法与倒数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倒数法在计算中简洁优美。但让学生体会:如果觉得通分法更适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进行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数学认知水*较低的学生,允许他选择并不优化的方法,等知识水*有了进步再来运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进行学*。

  5、归纳总结,完善计算法则。

  通过前面多次的叙述和大量的计算,计算法则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学生的语言不够简洁扼要。这时我提出:看谁说的`计算方法与数学家说的方法最接*?并说出前一部分:“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让学生接着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书中的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提出鼓励性评价——太棒了,你们大多数都有数学家的天份。

  五、说板书:

  板书内容较多,从学生的猜测到验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学*方法,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蕴伏铺垫

  复*时我安排了两道练*,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材分析

  1、这节课是在数与代数这个板块中,在课标教学中要求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把百分数、分数互相转化。

  2、学*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相转化的方法,为百分数的计算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发现互化的规律;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以前学过小数与分数互化的基础上教学,因此学生在学*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会很困难,学得比较灵活,知识点掌握比较好。在学*新课程中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复*百分数的三种写法,分数化小数,百分数化小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互相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过程方法目标:

  1、在掌握百分数化分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逆向思维发现分数化百分数的.规律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活动教给学生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比较分子都为一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事前都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两个图形纸片.毛线一根

  教学过程:

  基能加油站

  除法口算题小组开火车练*

  情景导入

  帮兔妈妈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一:四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怎么分?每只分几个?

  【强调*均分及算式的意义】

  问题二:二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每只分几个?

  问题三:一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每只分几个?

  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找到一个数来表示半个。

  探究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小组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试着利用数字表示“半个”。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会利用分数表示半个。让其讲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老师板书。

  强调分数的写法、读法。

  3、让学生说一说“2”表示的意思、“1”表示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二分之一的意义。

  【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均分”】

  4、利用手中学具,想办法表示二分之一。

  (二)认识四分之一

  要是把一个月饼*均分成四份,应该怎样分?每份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认识四分之一。

  并指出,像1/21/4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三)除了刚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

  展示、评价。

  练*巩固

  两个练*题,巩固分数的意义。

  比较大小

  出示情景,比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大小。

  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同一件事物,*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

  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投影仪。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学*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5、交流汇报。

  (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一练。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1,,0,再算出来。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前,再一次复*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3、第3、4题,独立完成。

  4、第5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议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作草图即可。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经过了这么多学*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 (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九的3-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

  2、让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与过程,体会数学的有效性,体验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0.25 1.2 0.005化成百分数。

  2、把32% 37.5% 125%化成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几天,我们在认识百分数时,同学们收集了这一组数据: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人数占4/5(幻灯投影)。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①有蛀牙的学生人数较多,还是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多 ②20%和4/5这两个数的`大小)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片断:

  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9/1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9/10。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有个别学生表示是从课外数学班的学*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多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10表示3个1/10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所以分母不变,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个1/10,3/10的3倍就是有9个1/10,也就是9/10。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3/10,而不是3个3/10。

  师:生5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10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9/10。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全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将学生不懂的字音、字义梳理通顺。这一课除了个别字音比较难懂之外,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注释阅读去了解与掌握。在疏通的同时初步了解故事的梗概。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篇朗读,理出层次之后,再分角色朗读。虽然篇幅较长,但学生通过朗读加上老师对个别语段的点拨,学生基本可以弄懂文义。

  第三课时是人物形象分析,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这节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我的教学环节主要是:

  首先让学生从全文中找出能表现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诗句,通过学生朗读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其次由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进而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再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悲剧结局。学生通过对文中诗句的分析,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文中人物的性格,勾画出人物的形象: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中,学生看到了刘兰芝的美丽;从“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诗句中,学生体会到了刘兰芝的勤劳能干;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一诗句中,学生悟出了刘兰芝的聪明、知书达理;从“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将”、“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念母劳家里,好自相扶将”等诗句中,学生读出了刘兰芝的善良、懂礼;从“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意,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等诗句中,学生品味出刘兰芝对待爱情的忠贞。学生对诗句进行以上的分析、思考,都能得出文章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得出人物性格这样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造成刘兰芝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即使学生能够说出封建家长制是悲剧根源的话语,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毕竟他们缺乏对当时生活与社会的体验。后来在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启发下,班里大多数同学逐渐都能够明白这一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的方法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学生通过练*,基本掌握了这个方法。

  我在最后设计了一道开放式思考题:假如在今天,这个悲剧是否会发生?刚开始学生们无从答起。后来我启发到,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有的男同学说,会做好母亲和妻子的工作。有的女同学说,我会努力让婆婆喜欢我。虽然学生的回答还很肤浅,离我预设的答案相差很远,但他们毕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作用很大。在学生研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教师运用新知与旧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知的最*发展领域自由学*并有所收获,学生的学*是积极有效的。

  二、让学生感受,学生才会感悟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方法没有难度。但是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计算*惯确实在教学中的难点。来自学生的困惑:为什么一定要先约分,不约分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约分的优势,以及不约分计算的`弊端,学生才会自发的先约分后计算。先设计简单的数据,学生既可以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约分。因为数据简单,所以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再设计7/22×33这道题,学生先计算后数据比较大,看不出公因数没有办法约分。所以学生中出现两种答案。这时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先约分数据小容易,先计算数据大很难约分。只有经历过这种错误的学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约分再计算,计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体现的不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计算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这样一节计算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以实现“熟能生巧”。“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

  三、科学的学*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思考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知识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本课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可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困惑之处

  如何关注全体?本课第一阶段研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的,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流“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环节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从复*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学*的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结果是9/10?为什么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学*。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在老师给的练*纸上涂色来得到结果;有的学生讲清了为什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结果。

  存在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现在觉得,如果在例题教学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个8/11×99,这样就更加直接了,学生立刻就能体会到先约分的好处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进行约分的题目就方便了。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

  三堂课上下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可能这样做,还做得不够吧?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不知改进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哪些?是不是只能是让学生多做一些练*题,通过不断强化的办法,让他们掌握计算时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在课前的备课中,我觉得这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计算时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以上的目标,我给自己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予以实施,下面想和大家交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部分: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思考题。

  (在黑板上板书算式:2×3= 下面的学生本来神情紧张,看到我出的“思考题”是这样一个题目,都忍不住笑了,有几个口快的早已喊出了答案:6!6!…)

  师:是啊,答案是6,看来这个思考题难不倒大家!其实,对于这一题来说,不用乘法,用加法我们也可以把它计算出来,知道算式是多少吗?

  生1:2+2+2

  生2:3+3

  生3:1+1+1+1+1+1

  生4:1+2+3

  (下面有几个同学举手还要说,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嘀咕:这不成凑得数的了吗?我也知道学生开始错误地“发挥”了,我把他们拉回来,让学生思考,如果是用2×3这个算式来表示的,黑板上老师板书的算式哪几个是对的,哪几个是错的?然后在学生的纠错中擦去错误的算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过分的“激动”而忘乎所以,所思所想偏离了我的教学课堂,在学生偏离了课堂之后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不偏离课堂呢?我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师:(指着2+2+2)知道这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表示3个2是多少?

  师:那这一个呢?

  生:表示2个3是多少?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过通过这个题目,我觉得学不学乘法无所谓。(下边的学生一愣)因为我觉得加法计算也行,没必要用乘法来计算啊?

  (下面的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几个学生把手举的高高的,要求发言。我请了翟卓起来说。)

  生:不对!那要是1000×1000就不能用加法算。

  师:不能,怎么不能?我也可以列加法算式。

  (于是我就开始在黑板上板书: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写了不多个,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叫了,老师,不写了!老师,不写了!…于是我也装作疲劳状,向学生承认:看来还是乘法简便!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

  师: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整数乘法的意义,那分数乘法呢?下面就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出示例1,审题后)

  师:你会列式吗?

  生1: ×3

  生2: + +

  师:看第一个算式,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不同,它是分数乘整数。联系刚才回忆的整数乘法的意义,你能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吗?

  (生稍思考后)

  生:表示3个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第二个算式的。

  (师及时总结,沟通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思考: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我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有没有必要?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这一个知识点,是教师讲授性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回忆探究中获得?我这样兜了一个圈子之后,学生就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还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中“套”过来的?我觉得,这么一大堆问题,我似乎都回答不了。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后来的练*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学生回答的都还是不错的。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我给学生练*的题目是: ×5,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应该将题目改得稍复杂些,变成“13× 5/26”,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本单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又是学生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于是,我教学时就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在第一次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后,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研究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将例1进一步作为验证计算方法的题材。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9)

——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

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预设材料与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

  (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用字母表示:

  ×

  =

  (a≠0 c≠0)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

  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

  1、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交流个体学*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上)第三单元p45-46例

  4、例5和“练一练”、练*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乘分数的算法。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学具)长方形制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

  1.25的2/5是多少? 2.3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强家去做客。小强请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小强又切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给小明。请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列出1/2*1/2 顺势揭题: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

  1、例4教学

  学生观察后提问:

  (1)涂色部分各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2)画斜线部分各是1/2的几分之几?

  (画斜线部分各占1/2的1/

  4、3/4,把1/2看做一个整体后理解它的1/

  4、3/4)(3)提问: 1/2的1/

  4、1/2的3/4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写出结果吗?(学生观察可得出1/

  8、3/8,并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 1/2*1/4=1/8 1/2*3/4=3/8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的一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引导:观察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你能猜想下分数乘分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2、教学例5 到底是不是这样算,我们再举个例子看看.(1)请同学拿出一张画好2/3阴影的纸片,教师出示2/3*1/5=(), 要求:请学生在另一张画好2/3阴影的纸上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交流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积是怎么得到的?(学生:2/3*1/5=()就是求2/3的1/5是多少.)(2)请同学们在另一张画好2/3阴影的纸上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出2/3*4/5=()的计算结果,再填空.交流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积是怎么得到的?(学生:2/3*4/5=()就是求2/3的4/5是多少.)(3)引导:观察例

  4、例5中得出的4个分数乘分数的式子,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教学“试一试”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6页,完成试一试的最上面部分,你能先约分再计算吗?教师同时出示小黑板。

  明确: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2)出示小黑板,我们前两堂课学*了整数和分数相乘,那么这样的题目能不能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呢?

  请同学们思考后在试一试中完成。

  引导: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乘分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可以把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假分数。)

  说明:整数乘分数其实就是分数乘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3)简化计算

  其实在我们实际的计算中,不需要这样子计算的。教师小黑板出示两道用简化计算的式子。提问:你发现这两道题的计算比以前的计算,简便在哪?(4)计算练*

  请同学在书上完成第46页练一练,注意简化计算的方法,教师巡视,再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三、巩固练*

  1、练*九第1题

  请同学思考后,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示计算。

  引导:求1/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1/2的1/3是多少.求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1/2的2/3是多少.2、练*九第3题(改错)

  出示小黑板,在书上两题的基础上再补充两题。提问:每一道题都错在哪里?

  3、练*九第4题(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计算左边两组题

  引导得出:整数与分数分数相乘时,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再相乘。学生计算右边两组题

  引导得出:分数乘法的计算和分数加法的计算不同,不能混淆。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谈谈。五,课堂作业

  (1)练*九第2题的下面四个题目。(2)练*九第5题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xxx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x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x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x=,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x==。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x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x。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x2+15(2)5x6+7x3(3)15x(34-27)

  二、新知探究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1)+x(2)x-

  (3)-x(4)x+

  2、复*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xb=bxa

  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