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3-07 00:00:00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

  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

  (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

  1、做练*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六的第2、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 页例4。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我改变以往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1、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2、自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的主人, 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设计成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制作成学*稿,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来一步一步思考,给学生提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去领悟算理。3、说算理。通过“小老师”说算理,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等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完成思维的内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在学*本节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比较抽象了。根据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惯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能适应本课时的“根据自学稿自学”的教学活动。利用画图的直观性理解和分析问题,也是学生在以前的学*活动已有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地方是:(1)学生自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2)“小老师”归纳算理时,教师的`引导作用;(3)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时,怎样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期中,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观察、交流、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例3与例4的内容。该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而本课承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学好本课的内容是对分数的简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1、1/3×9= 5×11/15= 2、33个1/13是多少?

  3、判断

  4/5m的5倍与5个4/5m一样长。

  4、抽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师: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个问题并回答正确才允许去。爸爸说:王师傅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问题。

  ⑴、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⑵、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⑶、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自由提问题。

  4、抽生帮小明解决问题。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列式是2×1/5,因为一小时是1/5,而2小时是2个1/5。

  生:可以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两小题列式是4/5×1/5和1/4×。

  5、师: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观察)

  师: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6、师:4/5×1/5和1/4×1/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7、引出课题。(板示)

  三、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学*成果。

  生: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一面墙。先*均分成5等份,再用浅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然后,再把1/5*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5、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年看,1/4×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7、抽5个小组的代表来粘贴讨论1/4×1/5的结果,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8、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5 =1/20 4/5×1/5=4/25

  9、师: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法则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

  3、练*: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

  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

  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能()要()。

  五、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内容。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六、巩固新知,反馈提高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图表示。

  3/4×5/6=()

  3、判断,说明理由。⑴、a×2/a=2。()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长为8/9米,宽是长的3/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

  1.250千克的2/5是多少?

  2.3米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

  1.学*例4

  (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强家去做客。小强请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请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

  画图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你能列算式吗?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继续创设情景:爸爸下班回来渴了,也吃了些西瓜,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

  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又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求1/2的3/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3)读两个乘法算式,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与已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4)揭示课题。

  (5)大胆猜测:分数与分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2、学*例5

  (1)出示第一个算式:2/3×1/5,你会计算2/3×1/5的积吗?尝试计算。交流计算结果。怎样证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咱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2):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视,*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基本

  内容第45-46页的例4、5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九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

  学法指导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例4、5

  一、探究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12的几分之几?

  追问:12的14、12的34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12的34呢?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二)验证猜想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3×15=()()

  23×45=()()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教师巡视。

  教学环节设计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四)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0

  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2)(1/4×2/3)×3/5○1/4×(2/3×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1/2+1/3)×1/5○1/2×1/5+1/3×1/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3/5×1/6×5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3×1/4×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

  (4)试一试

  (8/9+4/27)×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3/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

  三、巩固练*:完成练*三的1、2、4、5题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内容: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文第17页的例1“做一做”,练*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展示学*指导:

  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列式

  1、20的2倍是多少?

  2、15的2/3是多少?

  3、100的1/10是多少?

  4、30的3/2倍是多少?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点

  第一: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一样的道理,用乘法计算.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几

  三、教学例1

  出示例题: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是多少*方米?

  1、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2、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

  3、题里的“2/5”表示什么?(把世界人均面积*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面积占其中的2份)

  4、画线段图表示

  1、引导提问:求我国人均面积就是求什么?(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板书:我国人均面积等于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世界人均面积×2/5

  我国人均面积==2500×2/5

  2、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2500×2/5=1000(*方米)

  答:略

  2.做一做

  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伴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汇报解答过程

  4、关系式: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

  5、算式:28×2/35=56/35(米)

  四、当堂练*

  完成练*四的第1-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一4~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例3与例4的内容。该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而本课承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学好本课的内容是对分数的简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1、1/3×9= 5×11/15= 2、33个1/13是多少?

  3、判断

  4/5m的5倍与5个4/5m一样长。

  4、抽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师: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个问题并回答正确才允许去。爸爸说:王师傅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问题。

  ⑴、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⑵、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⑶、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自由提问题。

  4、抽生帮小明解决问题。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列式是2×1/5,因为一小时是1/5,而2小时是2个1/5。

  生:可以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两小题列式是4/5×1/5和1/4×。

  5、师:4/5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观察)

  师: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6、师:4/5×1/5和1/4×1/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7、引出课题。(板示)

  三、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学*成果。

  生: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一面墙。先*均分成5等份,再用浅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然后,再把1/5*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5、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年看,1/4×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7、抽5个小组的代表来粘贴讨论1/4×1/5的结果,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8、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4×1/5 =1/20 4/5×1/5=4/25

  9、师: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法则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

  3、练*: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

  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

  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分数乘分数等于()乘()的积作(),()乘()的积作()。能()要()。

  五、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内容。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六、巩固新知,反馈提高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图表示。

  3/4×5/6=()

  3、判断,说明理由。⑴、a×2/a=2。()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长为8/9米,宽是长的3/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2)(1/4×2/3)×3/5○1/4×(2/3×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1/2+1/3)×1/5○1/2×1/5+1/3×1/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3/5×1/6×5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3×1/4×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

  (4)试一试

  (8/9+4/27)×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3/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

  三、巩固练*:完成练*三的1、2、4、5题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内容: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文第17页的例1“做一做”,练*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展示学*指导:

  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列式

  1、20的2倍是多少?

  2、15的2/3是多少?

  3、100的1/10是多少?

  4、30的3/2倍是多少?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点

  第一: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一样的道理,用乘法计算.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几

  三、教学例1

  出示例题: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是多少*方米?

  1、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2、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

  3、题里的“2/5”表示什么?(把世界人均面积*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面积占其中的2份)

  4、画线段图表示

  1、引导提问:求我国人均面积就是求什么?(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板书:我国人均面积等于世界人均面积的2/5

  我国人均面积==世界人均面积×2/5

  我国人均面积==2500×2/5

  2、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2500×2/5=1000(*方米)

  答:略

  2.做一做

  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伴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汇报解答过程

  4、关系式: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

  5、算式:28×2/35=56/35(米)

  四、当堂练*

  完成练*四的第1-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 页例4。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我改变以往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1、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2、自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的主人, 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设计成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制作成学*稿,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来一步一步思考,给学生提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去领悟算理。3、说算理。通过“小老师”说算理,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等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完成思维的内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在学*本节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比较抽象了。根据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惯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能适应本课时的“根据自学稿自学”的教学活动。利用画图的直观性理解和分析问题,也是学生在以前的学*活动已有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地方是:(1)学生自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2)“小老师”归纳算理时,教师的引导作用;(3)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时,怎样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期中,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观察、交流、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

  1.250千克的2/5是多少?

  2.3米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

  1.学*例4

  (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强家去做客。小强请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请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

  画图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你能列算式吗?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继续创设情景:爸爸下班回来渴了,也吃了些西瓜,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

  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又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求1/2的3/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3)读两个乘法算式,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与已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4)揭示课题。

  (5)大胆猜测:分数与分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2、学*例5

  (1)出示第一个算式:2/3×1/5,你会计算2/3×1/5的积吗?尝试计算。交流计算结果。怎样证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4~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7页练*六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

  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34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

  1、完成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

  请同学们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

  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35

  2、练*

  完成P35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

  1、做练*六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六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六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六的第2、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一4~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咱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2):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视,*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0

  教学基本

  内容第45-46页的例4、5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九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

  学法指导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例4、5

  一、探究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12的几分之几?

  追问:12的14、12的34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12的34呢?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二)验证猜想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3×15=()()

  23×45=()()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教师巡视。

  教学环节设计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四)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

  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

  (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菁选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的是教材2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2、例1以一家人吃蛋糕的情境引出分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化成最简分数,掌握把积化成最简分数的两种方法。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学*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备已学知识

  整数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分数的意义

  把整体“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理解算理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数学的美。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知识回顾: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问题导入: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教材2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是说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2)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3)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画标准量:画一个圆表示标准量(单位“1”),如图一。

  ②画比较量:把表示标准量(单位“1”)的圆*均分成9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每人吃的份数,如图二。

  ③明确所求问题: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3个是多少,如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3、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重点提示

  3个相加,用乘法也可以表示成3×。

  (1)转化: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3个加数相同转化为乘法算式×3

  方法提示

  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就用这个分数乘“几”。

  (2)明确意义:从算式中可以看出×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4、探究×3的计算方法

  (1)借助示意图计算出结果。

  思想方法解读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其中蕴涵着数形结合思想。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2)计算加法算式的结果。

  ++===

  (3)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3=++====

  (4)观察对比。

  (5)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

  分数乘整数时,如果分母和整数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例如:×3=。

  5、解决问题

  灵活应用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整数乘分数同样适用。例如:5×==。

  ×3=

  答:3人一共吃个。

  归纳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不变。

  拓展提高

  1、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例如:3×2=×2=。

  2、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也适用于分数连乘。例如:×10×3,在计算的过程中,分数的分母9和整数3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过程:×10×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2、提出学*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二、展示学*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15×4=2/15+2/15+2/15+2/15=8/15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5/12×8=5×8/12=40/12=10/3=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页练*二第1、2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3dm,它的周长是多少dm?

  (2)老师从家到学校要步行10分钟,如果每分钟步行2/25千米,老师每天要走两个来回,每天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是在已学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对今后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来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在刚学*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动手做绸花,加深了学生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算。

  2、让学生操作涂彩纸表示绸带,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推算。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分数乘法算式,加深理解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小结。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课前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整数的意义。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有燃放烟花的*俗,有一种烟花,它每次两响,请同学们听:(点放两响)如果这重烟花响两次(响两次),一共多少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会列式吗?

  板书:2+22×2

  师:如果响五次呢?多少响呢?怎么算的?

  你说呢;好,你也想说。

  板书:2+2+2+2+2(几个啦?)2×5

  好接着看,小明统计了一下有100次。

  多少响呢?

  生:200响。

  师:200响。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2×100。

  师:可以用加法吗?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奥,是可以的,知识太麻烦了。

  好,请同学们看黑板: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比较简便。

  一、创设情景,教学例1。

  师:课前老师和同学们聊到国庆节,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市一小也举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出示图片:瞧!手工组的同学在制作小红花,用来装饰礼品。

  大家看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这些漂亮的红花都是用绸带做的!

  他们手里的材料都是1米长的绸带。

  而做一朵绸花只需要用米绸带。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1米的绸带,那么米有多长、该如何表示呢?

  谁来说说看?

  慢慢

  (出示条件,图画)

  生:把一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3份就是米。

  (两个生说)

  师:大家同意吗?说的真好!

  请同学们看:

  1米长的绸带*均分成10份,做一朵绸花需要这样的3份,就是米。

  你看明白了吗?

  师:小芳计划做3朵这样的绸花。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根1米长的够不够?

  生: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方法1。

  生:方法2。

  好,你说!有道理!

  师:估的方法有很多种。

  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不错!

  师:刚才同学们说:做一朵绸花要这样的3份,那么3朵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同时出示)

  师:小芳做3朵绸花到底要多少米绸带?

  看了刚才大屏幕上的演示,你会列出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式?

  ×3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列式:

  ×3(3×)

  ++

  师:同学们一下列了3个算式计算这道题,都行吗?

  生:行。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生:

  师:奥,当加数都相同的时候,加法可以写成乘法。也就是这里的×3,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这三个式子,你会计算哪一个?

  师:奥,你说的是乘法,你已经预*过了。

  恩,加法,不错!

  (生会乘法,表扬其已预*,点下一个)

  (生会加法,细说)

  师:

  好的,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生说同时板书、教师口复)

  老师想,你能把过程说详细些吗?

  板书:++==(米)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法学得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分子部分,9、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9=3+3+3;

  师:是啊!3个3相加,也可以写成……

  (3×3)

  师:(米)。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把1米*均分成10分,每朵3份,3朵共3×3、9份,就是(米)。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加法。那这两个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38页,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师:好,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来说说×3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3=++===(米)

  师:为什么可以相等呢?

  生:×3就表示3个相加。

  师:很好,刚学的知识就会运用了。

  ×3就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3=++===(米))

  刚才我们是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解决的×3。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中间的连加过程可以省略不写,直接用乘法来做。

  (将黑板上的过程部分用黄粉笔虚线框出)

  (课件出示:×3==(米))

  师:(指大屏幕)写成×3==。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什么?

  3×3呢?

  生:

  师:那么3×怎么计算呢?大家一起算一算?

  生: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老师板演。

  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

  (二)尝试解决,优化方法、总结。

  师:刚才小芳做了3朵,现在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怎样列式?自己试一试。

  生:×5。

  师:你能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做一朵绸花要米,5朵就是5个米相加,可以用乘**5表示。

  师:是啊!5个相加也就是×5

  师:×5还可以写成5×;

  师:你会计算吗?大家一起来算算看;

  生做练*题;

  师:(夸)这位同学写的很工整;

  你真仔细;

  这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

  师找两例学生板演;

  展示两种不同的写法:5×==和5×===;

  书写规范;

  师:(甲)我想请你做回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乙)这位同学请你先等一下;

  生:(……)

  师:(……)

  这里的分母不变,10就是把1*均分成了10分。

  5乘3呢?

  一朵是3份,5朵就是5乘3,15份;

  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你还有没有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生:(……)

  师:(先约分;)

  这位同学是先约分,再乘,而且书写认真,谢谢你做了个好好的示范。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

  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电脑的演示:

  书写规范,约分。

  计算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约分时请同学们注意:写的工整一些,约下来的结果要写在原来数字的上面、或下面。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算:

  先约分再计算;

  使的过程很简洁,不容易出错。

  师:好,这两到应用题都解答完了,还有一个答。

  师:今天我们学*的乘法跟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分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

  出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请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分数乘整数,他们到底是怎么乘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

  (巡查)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

  (老师帮忙总结)

  师:(学生说,看例子;)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李老师把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概括了一下,来看大屏幕:

  (计算法则)

  齐读;

  二、运用方法,巩固练*。

  师:学*了新知识,我们来练一练。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做一做。

  (生做,师巡查)

  师:都完成了吗?我们请几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师:就是几格?

  生:3格。

  师:4个,你是怎样涂的呢?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也就是;

  师:你列的算式也很规范。好样的!

  (提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看谁计算规范,正确率高;

  神算手;

  出示题目;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正确的过程和结果,完全正确的请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达到了神算手水*,刚才老师收集了一些不准确或不规范的例子。

  刚才老师收了几个同学的练*纸,他们有这样的几道题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附件)

  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他们,我们班同学在这一点上表现,老师很满意!

  三、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师:再过十来天就是国庆节了,在这个假期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中秋节。

  师:对的。在这举国欢庆、合家团员的美好日子里。

  我们市一小的同学计划到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给那些爷爷、奶奶带去喜庆与欢乐。

  你想一起去吗?

  生:想!

  师:先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小组负责环境布置,需要准备一些小彩旗,长方形彩旗长2分米,宽分米。

  我们小组准备的是月饼,与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月饼礼盒12个,*均每盒重千克。包装这些月饼礼盒,*均每盒用装饰彩带米。

  师: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

  1、一个彩旗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你的这个问题有价值)

  2、这些礼品盒共用装饰彩带多少米?(你观察的很仔细)

  3、这些礼品盒共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比较实在)

  师:同学们按小组交流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了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非常了不起的是同学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了他们。你们是真正的学*的小主人,是值得大家学*的好榜样!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分数乘整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

  师:阳春三月,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风筝制作展示活动。请看,这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风筝。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师:求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用多少布条,你会列式吗?

  +++++。生2:×6。

  21生3:6×。

  2生l:师:①和②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都是分数乘整数。

  师: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6个写成1可以2111×6,也可以写成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221/4

  【评析】分数乘整数比较抽象,小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创设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掘信息、发现问题的数学素养。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师:尝试计1×6,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把道理说清楚。

  (2)交流算法。

  1×6=×6=3(米)②×6=+++++==3(米)?66③×6===3(米)④×6=(米)212①师:你认为④正确吗?为什么?

  16是3,而不是。2121师:你能联系已有知识说明×6的积为什么是3吗?

  生1:因为+++++=3,所以×6=3。

  生2:是1个,6个是,就是3。

  2222生:6个师: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评析: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探究时空,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每一点知识都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这样设计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个性的算法,有效地落实了算法多样化这一理念。】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算法的初步优化。(出示:5×12)3(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全班汇报交流。)①×12=+++++++++++=202/4

  ②5×12=203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生:用相加的计算方法太麻烦,师:为什么不用转化成小数的方法计算?生:因为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转化成小数的方法不可取。3师: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看来直接相乘的方法简便,易于计算。

  (2)升华计算方法。

  师: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总结计算方法。

  师:观察刚才的计算过程,根据讨论,你认为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评析:在计算课中如何让学生既能知算理,又能晓算法,这是计算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探究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亲历5×12的计算过程,这样算法优化便是在学生计算、观察、比较3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从而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活泼的探究舞台。】

  (4)巩固。独立计算10×,×36,×21。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第1题。

  ①学生审题,并按要求填空。

  ②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出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的根据。

  (2)学生完成“自主练*”第2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算式,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评析:通过基本练*,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

  【评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出示:

  3/8 +1/8= 1/3+1/5= 7+9=

  1/4+1/4+1/4= 2/9 +2/9= 3+3+3+3+3+3=

  2、学生口答。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 2/5+ 2/5 2/5 ×3

  =2+2+ 2/5 = 2*3/5

  =6/5(千克) = 6/5(千克)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2/5+ 2/5+ 2/5= 2/5×3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

  2/5+2/5 + 2/5=2+2+2/5 =2*3/5 = 6/5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就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在整数乘法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我利用它的意义改写成,进而从,这一环节,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及时给予提示,所以学生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但是不足的是,学生在约分时,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完,以后要不断训练学生约分的方法。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 个12 是多少?10 个23 是多少?25 个70 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

  ×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 不和3 相乘?

  二、提出问题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解决问题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 (块)

  方法2 :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 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 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 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 乘3 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

  五、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 个 是多少? 5 个 是多少?

  3、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二)综合练*

  应用题

  (1 )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 )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 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拓展练*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 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 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 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菁选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是在已学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对今后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来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在刚学*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动手做绸花,加深了学生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算。

  2、让学生操作涂彩纸表示绸带,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推算。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分数乘法算式,加深理解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小结。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 个12 是多少?10 个23 是多少?25 个70 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

  ×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 不和3 相乘?

  二、提出问题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解决问题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 (块)

  方法2 :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 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 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 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 乘3 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

  五、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 个 是多少? 5 个 是多少?

  3、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二)综合练*

  应用题

  (1 )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 )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 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拓展练*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 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 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 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4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的是教材2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2、例1以一家人吃蛋糕的情境引出分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化成最简分数,掌握把积化成最简分数的两种方法。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学*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备已学知识

  整数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分数的意义

  把整体“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理解算理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数学的美。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知识回顾: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问题导入: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教材2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是说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2)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3)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画标准量:画一个圆表示标准量(单位“1”),如图一。

  ②画比较量:把表示标准量(单位“1”)的圆*均分成9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每人吃的份数,如图二。

  ③明确所求问题: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3个是多少,如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3、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重点提示

  3个相加,用乘法也可以表示成3×。

  (1)转化: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3个加数相同转化为乘法算式×3

  方法提示

  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就用这个分数乘“几”。

  (2)明确意义:从算式中可以看出×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4、探究×3的'计算方法

  (1)借助示意图计算出结果。

  思想方法解读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其中蕴涵着数形结合思想。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2)计算加法算式的结果。

  ++===

  (3)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3=++====

  (4)观察对比。

  (5)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

  分数乘整数时,如果分母和整数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例如:×3=。

  5、解决问题

  灵活应用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整数乘分数同样适用。例如:5×==。

  ×3=

  答:3人一共吃个。

  归纳总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不变。

  拓展提高

  1、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照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例如:3×2=×2=。

  2、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也适用于分数连乘。例如:×10×3,在计算的过程中,分数的分母9和整数3能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过程:×10×3=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2、提出学*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二、展示学*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15×4=2/15+2/15+2/15+2/15=8/15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5/12×8=5×8/12=40/12=10/3=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页练*二第1、2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3dm,它的周长是多少dm?

  (2)老师从家到学校要步行10分钟,如果每分钟步行2/25千米,老师每天要走两个来回,每天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出示:

  3/8 +1/8= 1/3+1/5= 7+9=

  1/4+1/4+1/4= 2/9 +2/9= 3+3+3+3+3+3=

  2、学生口答。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 2/5+ 2/5 2/5 ×3

  =2+2+ 2/5 = 2*3/5

  =6/5(千克) = 6/5(千克)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2/5+ 2/5+ 2/5= 2/5×3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

  2/5+2/5 + 2/5=2+2+2/5 =2*3/5 = 6/5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就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在整数乘法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我利用它的意义改写成,进而从,这一环节,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及时给予提示,所以学生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但是不足的是,学生在约分时,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完,以后要不断训练学生约分的方法。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课前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整数的意义。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有燃放烟花的*俗,有一种烟花,它每次两响,请同学们听:(点放两响)如果这重烟花响两次(响两次),一共多少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会列式吗?

  板书:2+22×2

  师:如果响五次呢?多少响呢?怎么算的?

  你说呢;好,你也想说。

  板书:2+2+2+2+2(几个啦?)2×5

  好接着看,小明统计了一下有100次。

  多少响呢?

  生:200响。

  师:200响。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2×100。

  师:可以用加法吗?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奥,是可以的,知识太麻烦了。

  好,请同学们看黑板: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比较简便。

  一、创设情景,教学例1。

  师:课前老师和同学们聊到国庆节,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市一小也举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出示图片:瞧!手工组的同学在制作小红花,用来装饰礼品。

  大家看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这些漂亮的红花都是用绸带做的!

  他们手里的材料都是1米长的绸带。

  而做一朵绸花只需要用米绸带。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1米的绸带,那么米有多长、该如何表示呢?

  谁来说说看?

  慢慢

  (出示条件,图画)

  生:把一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3份就是米。

  (两个生说)

  师:大家同意吗?说的真好!

  请同学们看:

  1米长的绸带*均分成10份,做一朵绸花需要这样的3份,就是米。

  你看明白了吗?

  师:小芳计划做3朵这样的绸花。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根1米长的够不够?

  生: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方法1。

  生:方法2。

  好,你说!有道理!

  师:估的方法有很多种。

  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不错!

  师:刚才同学们说:做一朵绸花要这样的3份,那么3朵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同时出示)

  师:小芳做3朵绸花到底要多少米绸带?

  看了刚才大屏幕上的演示,你会列出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式?

  ×3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列式:

  ×3(3×)

  ++

  师:同学们一下列了3个算式计算这道题,都行吗?

  生:行。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生:

  师:奥,当加数都相同的时候,加法可以写成乘法。也就是这里的×3,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这三个式子,你会计算哪一个?

  师:奥,你说的是乘法,你已经预*过了。

  恩,加法,不错!

  (生会乘法,表扬其已预*,点下一个)

  (生会加法,细说)

  师:

  好的,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生说同时板书、教师口复)

  老师想,你能把过程说详细些吗?

  板书:++==(米)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法学得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分子部分,9、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9=3+3+3;

  师:是啊!3个3相加,也可以写成……

  (3×3)

  师:(米)。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把1米*均分成10分,每朵3份,3朵共3×3、9份,就是(米)。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加法。那这两个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38页,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师:好,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来说说×3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3=++===(米)

  师:为什么可以相等呢?

  生:×3就表示3个相加。

  师:很好,刚学的知识就会运用了。

  ×3就表示3个相加的和。

  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3=++===(米))

  刚才我们是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解决的×3。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中间的连加过程可以省略不写,直接用乘法来做。

  (将黑板上的过程部分用黄粉笔虚线框出)

  (课件出示:×3==(米))

  师:(指大屏幕)写成×3==。

  师:这里的分母10表示什么?

  3×3呢?

  生:

  师:那么3×怎么计算呢?大家一起算一算?

  生: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老师板演。

  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

  (二)尝试解决,优化方法、总结。

  师:刚才小芳做了3朵,现在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怎样列式?自己试一试。

  生:×5。

  师:你能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生:做一朵绸花要米,5朵就是5个米相加,可以用乘**5表示。

  师:是啊!5个相加也就是×5

  师:×5还可以写成5×;

  师:你会计算吗?大家一起来算算看;

  生做练*题;

  师:(夸)这位同学写的很工整;

  你真仔细;

  这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

  师找两例学生板演;

  展示两种不同的写法:5×==和5×===;

  书写规范;

  师:(甲)我想请你做回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乙)这位同学请你先等一下;

  生:(……)

  师:(……)

  这里的分母不变,10就是把1*均分成了10分。

  5乘3呢?

  一朵是3份,5朵就是5乘3,15份;

  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你还有没有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生:(……)

  师:(先约分;)

  这位同学是先约分,再乘,而且书写认真,谢谢你做了个好好的示范。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

  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电脑的演示:

  书写规范,约分。

  计算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约分时请同学们注意:写的工整一些,约下来的结果要写在原来数字的上面、或下面。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算:

  先约分再计算;

  使的过程很简洁,不容易出错。

  师:好,这两到应用题都解答完了,还有一个答。

  师:今天我们学*的乘法跟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分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

  出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请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分数乘整数,他们到底是怎么乘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

  (巡查)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

  (老师帮忙总结)

  师:(学生说,看例子;)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李老师把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概括了一下,来看大屏幕:

  (计算法则)

  齐读;

  二、运用方法,巩固练*。

  师:学*了新知识,我们来练一练。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做一做。

  (生做,师巡查)

  师:都完成了吗?我们请几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师:就是几格?

  生:3格。

  师:4个,你是怎样涂的呢?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也就是;

  师:你列的算式也很规范。好样的!

  (提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看谁计算规范,正确率高;

  神算手;

  出示题目;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正确的过程和结果,完全正确的请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达到了神算手水*,刚才老师收集了一些不准确或不规范的例子。

  刚才老师收了几个同学的练*纸,他们有这样的几道题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附件)

  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他们,我们班同学在这一点上表现,老师很满意!

  三、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师:再过十来天就是国庆节了,在这个假期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中秋节。

  师:对的。在这举国欢庆、合家团员的美好日子里。

  我们市一小的同学计划到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给那些爷爷、奶奶带去喜庆与欢乐。

  你想一起去吗?

  生:想!

  师:先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小组负责环境布置,需要准备一些小彩旗,长方形彩旗长2分米,宽分米。

  我们小组准备的是月饼,与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月饼礼盒12个,*均每盒重千克。包装这些月饼礼盒,*均每盒用装饰彩带米。

  师: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

  1、一个彩旗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你的这个问题有价值)

  2、这些礼品盒共用装饰彩带多少米?(你观察的很仔细)

  3、这些礼品盒共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比较实在)

  师:同学们按小组交流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了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非常了不起的是同学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了他们。你们是真正的学*的小主人,是值得大家学*的好榜样!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分数乘整数。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

  师:阳春三月,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风筝制作展示活动。请看,这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风筝。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师:求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用多少布条,你会列式吗?

  +++++。生2:×6。

  21生3:6×。

  2生l:师:①和②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都是分数乘整数。

  师: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6个写成1可以2111×6,也可以写成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221/4

  【评析】分数乘整数比较抽象,小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创设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掘信息、发现问题的数学素养。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师:尝试计1×6,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把道理说清楚。

  (2)交流算法。

  1×6=×6=3(米)②×6=+++++==3(米)?66③×6===3(米)④×6=(米)212①师:你认为④正确吗?为什么?

  16是3,而不是。2121师:你能联系已有知识说明×6的积为什么是3吗?

  生1:因为+++++=3,所以×6=3。

  生2:是1个,6个是,就是3。

  2222生:6个师: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评析: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探究时空,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每一点知识都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这样设计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个性的算法,有效地落实了算法多样化这一理念。】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算法的初步优化。(出示:5×12)3(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全班汇报交流。)①×12=+++++++++++=202/4

  ②5×12=203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生:用相加的计算方法太麻烦,师:为什么不用转化成小数的方法计算?生:因为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转化成小数的方法不可取。3师: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看来直接相乘的方法简便,易于计算。

  (2)升华计算方法。

  师: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总结计算方法。

  师:观察刚才的计算过程,根据讨论,你认为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评析:在计算课中如何让学生既能知算理,又能晓算法,这是计算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探究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亲历5×12的计算过程,这样算法优化便是在学生计算、观察、比较3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从而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活泼的探究舞台。】

  (4)巩固。独立计算10×,×36,×21。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第1题。

  ①学生审题,并按要求填空。

  ②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出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的根据。

  (2)学生完成“自主练*”第2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算式,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评析:通过基本练*,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

  【评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活动,既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6篇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

  敢于冲击教材。

  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粉墙改成了一位老师家的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家粉刷墙壁”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上了这节课总体感觉还可以,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成效地学*,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好。本节课着力突出以下特点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设计这节课时我没有让学生上去就自学课本,而是先出示例3让学生试做,因不会计算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欲望,提高兴趣。而又自然的导入新课,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二、 以生为本,转变角色,做好引导

  本课的教学,我始终做好学生与自己的角色转变。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倾听学生答题的理由,发现错误,及时帮学生纠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有效地学*

  三、 在动手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了《分数乘整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学*经验,3小时能做多少个零件?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结果并说明理由。那么在下面的问题中让学生自己拿出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去发现 × 的计算结果,感受到知识是动手探究中得来的,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懂得方法,这何乐不为呢?然后在这种情况把学法迁移到求 × 的结果上,可以说轻车驾路

  四、在练*中得到巩固,提高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有效地探究得出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我精简练*让学生既巩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加强算理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可以将自学和操作结合起来,节省出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加深他们对分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

  另外,我也要准备教具再次演示,让全班学生都看到,或放幻灯片动画演示涂色过程,以便照顾到后进生,使他们真正理解探究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通过学*教材理论的材料,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强调即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主动探究、主动合作。

  2、教学安排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上。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估计的过高,造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说明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完整解题过程的训练的不够,很多知识点渗透的不到位。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氛围。

  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有住于思考,更容易发言。这节课中由于我的引导过多,使得学生一直在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课堂气愤很沉闷。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4、注重对学生*惯的培养。

  5、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

  6、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在讲到这节课的关键部分也就是三道应用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联系和区别时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深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可能会比自已干想效果会更好,同时交流也能互相促进。

  最后,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弛聘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之目的。

  核心提示:《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我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是突出了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复*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概括,初步渗透了无限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1/2×1/4=?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1/2×1/4=1/8,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体验到结果都相同,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存在问题:

  1、课上的很快,因此准备得有些匆忙,没有做过多准备,使得在练*和折纸验证猜想的环节花去了很多无谓的时间,直接导致后面练*十分匆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语言不够精练,没有很好调动学生,导致活动中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小。

  3、讨论1/2×1/4,1/2×3/4的结果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好,现在想来是否可以直接出示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讨论结果,再去猜想算法。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涂画、比较、归纳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一开始我就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通过对长方形纸的涂色,很好的揭示这一道理。将抽象的算理与直观的示意图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算理时,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从而启发计算思维。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二、关注算理的推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新知教学时我出示“1/2×1/3”猜一猜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我提示学生想一想分数与整数的意义看一看适合分数与分数相乘吗?最后学生得出,“1/2×1/3”表示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时,我告诉学生这道算式也可以表示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我想肯定有同学能够很好掌握,可是肯定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于是我接着要求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也加深学生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法则的理解。

  当学生画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时,我问学生,从图中你能看出“1/2×1/3”的结果吗?学生一下子就说了结果1/6,然后我又出了几个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式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说出得数这样经过几次动手操作,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学法的渗透

  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画图、折纸、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样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这次公开课选为《分数乘整数》这一内容,是因为上学年听了冬梅老师讲了若干遍《分数乘分数》,并一举在市名列前茅。我选了《分数乘分数》的前一信息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此类课的教学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觉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课堂上,我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进行着。结果第一环节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就出了问题,我提出:“‘求做一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其实就是求什么?”。一下子把孩子问在那里了。周折了一小会儿才开始列式计算了。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列式计算,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算式的意义还好。很顺利地进行到第三个环节学*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都用分母不变,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的。我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呢?比比看谁的理由最充分。这时学生们都陷入了思考,带着“为什么”去探索。在课堂上迫不及待。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在理清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总结出法则。这一环节我自己还比较满意。到了第四环节,通过法则指导计算,并学会简便方法约分时,又出问题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约分后的分子相乘分数的大小还不变,一直在那里纠结,足足耽误了将*十分钟的练*时间。

  通过评课,同行们给我找明了问题的关键:

  1、教师在第一环节的提问绕圈子了,不要问学生“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即可。在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6个相加可以写成×6的形式,从而明白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应当与算理相融合,一位同学探究说出算理和算法以后,应该结合课件再多找几个学生强化一下,这样落实面才会更广一些。

  3、当学生提出对于约分环节的不理解时,教师不要急于解释,可让其在练*的基础上验证一下,或告知其下课后继续研究,一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个别学生纠结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教师要有主观能控力。

  4、分数的书写顺序要注意标准。

  听了大家伙的建议,自己感觉很有道理,不再去邻班讲一次真对不住朋友们提出的这些大好建议。感谢教研组的评课,各路高手就像是一位位神医,帮我查找到这节课的各种病症,只不过要想医治成功还需要“患者”的努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案例》的内容,具体内容: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到大家。范文一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我感触颇多: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3=?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 =?的练*,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作用很大。在学生研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教师运用新知与旧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知的最*发展领域自由学*并有所收获,学生的学*是积极有效的。

  二、让学生感受,学生才会感悟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方法没有难度。但是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计算*惯确实在教学中的难点。来自学生的困惑:为什么一定要先约分,不约分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约分的优势,以及不约分计算的弊端,学生才会自发的先约分后计算。先设计简单的数据,学生既可以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约分。因为数据简单,所以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再设计7/22×33这道题,学生先计算后数据比较大,看不出公因数没有办法约分。所以学生中出现两种答案。这时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先约分数据小容易,先计算数据大很难约分。只有经历过这种错误的学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约分再计算,计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体现的不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计算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这样一节计算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我从复*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以实现"熟能生巧"。"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三、科学的学*方法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思考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知识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本课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可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困惑之处如何关注全体?本课第一阶段研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的,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

  流"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环节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结果是9/10?为什么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

  二、实现教学学*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在老师给的练*纸上涂色来得到结果;有的学生讲清了为什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对教材进行重组。

  本节课时一节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因此我利用乌龟和兔子进行智力比赛的方式来刺激学生求知解题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当然我也对教材的联系题目进行了重组和改编。如练一练第一题,我就把4个改成了3个,这样就使得这题避免约分,先解决不用约分的计算方法,再进行约分的教学。使整节课自然分成两部分来进行。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课堂上的内容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目,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现在觉得,如果在例题教学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个8/11×99,这样就更加直接了,学生立刻就能体会到先约分的好处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进行约分的题目就方便了。

  “分数乘整数”在练*中,50%的学生喜欢用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来做分数乘法。学生利用式题,不但总结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且知道了算理(也就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真正做到了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基于这两者天壤之别,笔者有了深深的感触,上述两个案例让我想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之先“备学生”到底备到什么程度?对于学生的知识前测,教师心中有多大的把握?没有对学情准确的侦察”,便绝对不会”打赢”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这一胜仗。很多教师在备学生的时候,是借用别人的眼光来估计自己的学生,看教参上是怎么说的。教参说这时的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教师便坚信自己的学生也定是如此了。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到虽然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但还有诸多不同的因素:也许你的学生是后进的,他的基础没你想象的那么牢固;也许他是绝顶聪明的,学*进度已经超过好多课业了。

  如上述案例中,关注学生转化的思想就是本课时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知识有着本身固有的结构体系,往往是新知孕伏于旧知,旧知识点是新知识点的生长点,数学教学如何让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线到面,使知识结构“见木又见林”是十分必要的。案例1从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想法是可取的,但整数乘法的意义在二上年级就已经出现,而且教材中没有出现整数乘法的抽象表达方式(即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对于五下年级的学生来说,遗忘程度可想而知。而案例2中,以五上年级的分数加法为基础,让学生自由探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才会去尝试。

  今天这节课的算理看似简单,其实理解还是有困难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在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如”1/5×3=?”时,学生对算法的兴趣远远胜于算理.因为算法可以直接得到结果。一旦知道算法,多数学生会对算理失去兴趣。甚至为了考试成绩去死记硬背算理,算法与算理完全脱离。那么我们实际上不是教数学,而是在教一门计算程序:不是在培养研究者,而是在训练操作工。这与”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相违背的。

  数学思想方法内容十分丰富,学生一接触到数学知识,就联系上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寓理于算的思想就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小学是打基础的教育,有了算理的支撑,算法才会多样化,课堂才会更开放。

  课标中,原来讲“双基”,现在变成“四基”,多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具备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才能在思维上促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发展。不但教给学生一个表层的知识,更要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思想。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前,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

  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过程中约分时,我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赛,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这一要点。

  本节课我从复*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教学方法时我注重算理的讲解、注重图形和算式的联系。可以说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但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正确率却很低。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就比较爱出错。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片断:

  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9/1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9/10。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有个别学生表示是从课外数学班的学*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多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10表示3个1/10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所以分母不变,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个1/10,3/10的3倍就是有9个1/10,也就是9/10。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3/10,而不是3个3/10。

  师:生5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10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9/10。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从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五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3/10×5,首先让学生明确,要求3/10×5,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35/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7/10×5,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那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总之,本节课我能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正迁移。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这节课在引入课题时,葛文娟老师设计了下面的两道*题:

  (1)做一朵绸花要30厘米绸带,小丽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绸带?

  (2)做一朵绸花要0.3米绸带,小红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米绸带?

  通过让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1:做一朵绸花要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过我追问这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加强算法的探究。

  在学*本课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学生大概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兴趣。于是在教学时×3的算法时,小葛老师问:你知道怎么乘吗,你认为整数3与分数的什么相乘呢?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乘。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葛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课前的备课中,我觉得这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计算时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基于以上的目标,我给自己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予以实施,下面想和大家交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部分: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思考题。

  (在黑板上板书算式:2×3= 下面的学生本来神情紧张,看到我出的“思考题”是这样一个题目,都忍不住笑了,有几个口快的早已喊出了答案:6!6!…)

  师:是啊,答案是6,看来这个思考题难不倒大家!其实,对于这一题来说,不用乘法,用加法我们也可以把它计算出来,知道算式是多少吗?

  生1:2+2+2

  生2:3+3

  生3:1+1+1+1+1+1

  生4:1+2+3

  (下面有几个同学举手还要说,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嘀咕:这不成凑得数的了吗?我也知道学生开始错误地“发挥”了,我把他们拉回来,让学生思考,如果是用2×3这个算式来表示的,黑板上老师板书的算式哪几个是对的,哪几个是错的?然后在学生的纠错中擦去错误的算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过分的“激动”而忘乎所以,所思所想偏离了我的教学课堂,在学生偏离了课堂之后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不偏离课堂呢?我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师:(指着2+2+2)知道这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表示3个2是多少?

  师:那这一个呢?

  生:表示2个3是多少?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过通过这个题目,我觉得学不学乘法无所谓。(下边的学生一愣)因为我觉得加法计算也行,没必要用乘法来计算啊?

  (下面的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几个学生把手举的高高的,要求发言。我请了翟卓起来说。)

  生:不对!那要是1000×1000就不能用加法算。

  师:不能,怎么不能?我也可以列加法算式。

  (于是我就开始在黑板上板书: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写了不多个,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叫了,老师,不写了!老师,不写了!…于是我也装作疲劳状,向学生承认:看来还是乘法简便!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

  师: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整数乘法的意义,那分数乘法呢?下面就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出示例1,审题后)

  师:你会列式吗?

  生1: ×3

  生2: + +

  师:看第一个算式,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不同,它是分数乘整数。联系刚才回忆的整数乘法的意义,你能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吗?

  (生稍思考后)

  生:表示3个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第二个算式的。

  (师及时总结,沟通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思考: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我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有没有必要?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这一个知识点,是教师讲授性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回忆探究中获得?我这样兜了一个圈子之后,学生就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还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中“套”过来的?我觉得,这么一大堆问题,我似乎都回答不了。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后来的练*中进行检验的时候,学生回答的都还是不错的。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

  三堂课上下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可能这样做,还做得不够吧?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不知改进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哪些?是不是只能是让学生多做一些练*题,通过不断强化的办法,让他们掌握计算时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我给学生练*的题目是: ×5,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应该将题目改得稍复杂些,变成“13× 5/26”,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周四下午小组内进行了课前备课,因为这节课的的学*目标有两个,(1)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2)一个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法则,文本上首先出示的是一个工人师傅每小时刷一面墙的,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列式没有问题,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也就是×,但是这节课的难点不是列式,而是如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备课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来突破难点,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是直接出示例题让孩子列式,再出示动手操作的步骤和自学问题分别是(1)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用直尺找到这张纸的,并用斜线画出来,(2)再把这张纸的*均分成4份,找到它的,用双斜线画出来。(3)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知道的?(4)观察×怎么等于的,自己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5)从刚才的动手操作中你发现的表示的结果就是×,自己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自主学*后小组再合作交流,最后的疑难解答环节,再让孩子们提问,突破难点。

  上课的过程中我是这样来操作的,动手操作环节,孩子们都在同桌的帮助下找到了,以及的,但是对于法则和意义的理解孩子有点含糊不清,我想如果这节课加上直观的课件演示一张纸的和的的过程,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节课的学*效果会更好。

  不久前,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有一些反思,现整理如下:

  }案例一

  浙江版教材是这样安排和处理的: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引导学生想: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就是求1/2吨的3/4是多少,算式是1/23/4。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小时粉碎饲料1/2吨,1/4小时粉碎1/2吨的1/4,就是把1/2吨*均分成4份,取中的1份,也就是把1/2吨*均分成(24)份,取其中的1份。3/4小时粉碎1/2吨的3/4,就是取3个1/ (24),结果是 ,最后师生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反思一】

  这样的安排侧重于意义的学*,但由于例题的安排缺乏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比较枯燥和抽象,很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的学*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和创造中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出发,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这样的处理:

  〖案例二

  先创设问题情境地,分数单位乘以分数单位。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米。然后,在正方形一角又出示一个小长方形,请大家估计一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大约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学生猜测、估计)。课件出示背景格子图,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整个正方形被*均分成了20份,而这个阴影部分恰好是1/20*方米;这个格子图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均分成了4份和5份,即:这个长方形阴影的长和宽分别是1/4米和1/5米。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1/51/4和1/20*方米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