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排列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第52、53页例题与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掌握生活中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

  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看老师今天带什么来了?今天我们来拍照。

  讨论:两个同学站一起拍照时有几种不同的站法?可以拍几张不同的照片?

  二、新授:

  (一)1、小组讨论:他们三人排成一排照相,可以照出多少张不同的照片?

  2、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记录在黑板一侧)。

  3、问你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排列的结果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4、板书课题:简单排列。

  (二):活动1:指名同学出来排列示范。先让泽华排在右边不动,共有几种排法?再让黄莹排在右边不动呢?再让宝珠呢?最后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活动2:给三人编上号码:A、B、C你能用这些编码来表他们的排列吗?

  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老师总结: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排列可以让排列的结果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活动3: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个人排在一起照相,可以照出多少种不同的照片?

  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老师小结学生的结论,并由多媒体演示结果。

  如果用字母A、B、C来排列出来,你可以吗?

  如果用数字1、2、3来排列出来,你可以吗?

  三、巩固练*:

  1、课后练*第一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适当引导学生按照有规律排列的方法连线完成题目

  老师评讲:有序排列的方法连线让比赛的场次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2、课后练*第三题:(1)他们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话多少次?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两个人只需要通话一次就满足要求。

  (2):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话与寄贺卡的不同,两人互相寄贺卡,需要寄两张才满足要求。

  多媒体展示寄贺卡的结果。

  3、小组活动:用8、2、5三个数字纸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能组出多少个?

  4、人小组按照有序排列的方法用纸片排列出结果,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再汇报。

  多媒体演示结果。

  思考:用8、0、5三个数字又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得开心吗?

  扩展阅读

  浙教版数学四下:《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11—13例2、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发

  (一)定律教学

  1、感知乘法结合律。

  出示:求3、25和4的积。

  学生审题后口答算式,并互相补充,得到左边部分。

  32543(254)

  34253(425)

  254325(43)

  253425(34)

  42534(253)

  43254(325)

  接着问:这几题都是从左往右计算,那么可以先算后面的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吗?结果会相等吗?第一题示范列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四人小组分工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最后总结: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相乘,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数相乘。)

  2、验证与巩固

  (1)验证

  教学例2,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完成后校对思路、式子与答案,把结果连成等式:(310)2=3(102)

  (2)总结。自学课本第12页(2),先计算,再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完成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给书本中的定律填空,齐读后再给出a、b、c三个字母,要求学生概括出定律,

  (3)巩固。

  练一练第1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

  请学生填空,并口头说出依据,校对时第(3)(4)小题重点讨论:第(3)题比较5(780)、7(580)哪重填法简便?第(4)题(8125)(1416)与其它填法进行比较,说一说哪一种简便,简便在哪里?

  (二)简便计算

  1、教学例3:25134

  自学书本例3,思考并回答旁注,然后补充完成。

  2、课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

  (三)巩固练*

  1、巩固定律。

  练一练第2题,判断各题是否正确,把错误的改过来。

  由学生独立判断,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快的组可以订正。

  最后指名学生做出判断,对的说明理由,错的指出错误,并订正。

  总结提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简便计算练*。

  练一练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独立完成后校对讲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10]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九》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练*课,掌握乘、除法的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商不变的性质及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后余数的判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学*练*九。

  (二)基本练*

  1.练*九第1题。

  (1)问:可用什么性质来口算?请你说说商不变性质是怎样说的?

  (2)抢答。看谁答得既对又快?

  2.练*九第2题。

  (1)分三组进行练*,每组两题。

  (2)以组为单位、抽生板演,再以组为单位校对,并说说余数是多少的判定方法。

  (3)比一比,哪一组的正确率高?

  (4)集体订正错误,并说说余数的判定方法。

  3、投影出示第3题。

  (1)学生独立练*。

  (2)校对,抽生说说估算方法。

  (三)综合练*

  1.练*九第4题。

  (1)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各题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独立练*。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差生。

  (3)校对、订正。并对各种简便方法加以分类总结。

  2.投影出示第5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独立计算,并校对答案。

  3.投影出示第6题。

  (1)读题后,让学生试着列式。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3)间:有几种列式方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四)思考题

  1.观察两式。问:能否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找出应缩小的相同的倍数。

  (师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这一倍数)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练*九,还有少数同学对这些内容掌握得不够熟练,希望这些同学能明确简算方法,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兴趣题

  按要求在□里填数。

  1.13□72136使商的十位上是0,可填哪些数?要使结果无余数,可填什么数?

  2.413□□48137,填什么数可使商的中间连续有两个0?填什么数时,结果没有余数?

  (七)作业:《作业本》第31页[三十一]。

  《数学四下:《简单排列》教案》

  排列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

  排列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操作探究,学*新知。

  (一)组合问题

  l、看一看,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来挑选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引导思考: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用一件上装在搭配一件下装可以怎么穿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想一想,摆一摆

  (l)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那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②学生汇报

  (2)引导操作: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把你们设计的穿法有序的贴在纸板上。(要求:小组长拿出学具衣服图片、纸板。)

  ①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②学生展示作品,介绍搭配方案。

  ③生生互相评价。

  (3)师引导观察:

  第一种方案(按上装搭配下装)有几种穿法?,(4种)

  第二种方案(按下装搭配上装)有几种穿法?,(4种)

  师小结:不管是用上装搭配下装,还是用下装搭配上装,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操作探究,学*新知。

  (二)排列问题

  1、初步感知排列

  (1)、师: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到了数学广角,可是这有一扇密码门,(出示课件:密码门)我们只要说对密码,就可以到数学广角游玩了。看小精灵给了我们提示(点小精灵)你们猜密码是什么?

  (2)、学生猜密码(情景预设:有的学生说是12,有的学生说是21。)

  (3)、试密码,打开密码门,进入数学广角乐园。

  2、合作探究排列

  (1)、师问:数学广角乐园美不美呀?(学生回答)它虽然很美,可处处充满着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先到数学乐园里去看一看吧!(点数学乐园)

  (2)、,师:同学们,我们到了数学乐园里,看到了什么呀?(回答)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当一个小魔术师看谁的本领大?谁能把1、2、3这三个数字变成两位数,看谁变得最多?

  (3)、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摆法,师板书。。

  方法一: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能摆出不同的两位数;

  方法二: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方法三: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交换十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

  (5)、小结。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1、握手游戏:

  师:同学们真棒!都能把数字1、2、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而且不重复、不遗漏。下面老师带大家到运动乐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生回答)

  师:看到他们握手,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一下。

  (1)、出示问题

  (2)、小组活动:握手

  (3)、抽生上台表演

  (4)、小结。

  2、乒乓球比赛

  三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要举行几场?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小结

  3、生活乐园

  看来数学广角处处充满挑战一点不假,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生)那我们一起到生活乐园去看一看吧!出示《生活乐园》课件。

  (1)看课件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师相机演示课件。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玩的开不开心?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排列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操作探究,学*新知。

  (一)组合问题

  l、看一看,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来挑选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引导思考: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用一件上装在搭配一件下装可以怎么穿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想一想,摆一摆

  (l)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那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②学生汇报

  (2)引导操作: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把你们设计的穿法有序的贴在纸板上。(要求:小组长拿出学具衣服图片、纸板。)

  ①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②学生展示作品,介绍搭配方案。

  ③生生互相评价。

  (3)师引导观察:

  第一种方案(按上装搭配下装)有几种穿法?,(4种)

  第二种方案(按下装搭配上装)有几种穿法?,(4种)

  师小结:不管是用上装搭配下装,还是用下装搭配上装,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操作探究,学*新知。

  (二)排列问题

  1、初步感知排列

  (1)、师: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到了数学广角,可是这有一扇密码门,(出示课件:密码门)我们只要说对密码,就可以到数学广角游玩了。看小精灵给了我们提示(点小精灵)你们猜密码是什么?

  (2)、学生猜密码(情景预设:有的学生说是12,有的学生说是21。)

  (3)、试密码,打开密码门,进入数学广角乐园。

  2、合作探究排列

  (1)、师问:数学广角乐园美不美呀?(学生回答)它虽然很美,可处处充满着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先到数学乐园里去看一看吧!(点数学乐园)

  (2)、师:同学们,我们到了数学乐园里,看到了什么呀?(回答)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当一个小魔术师看谁的本领大?谁能把1、2、3这三个数字变成两位数,看谁变得最多?

  (3)、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摆法,师板书。

  方法一: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能摆出不同的两位数;

  方法二: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方法三: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交换十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

  (5)、小结。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1、握手游戏:

  师:同学们真棒!都能把数字1、2、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而且不重复、不遗漏。下面老师带大家到运动乐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生回答)

  师:看到他们握手,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一下。

  (1)、出示问题

  (2)、小组活动:握手

  (3)、抽生上台表演

  (4)、小结。

  2、乒乓球比赛

  三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要举行几场?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小结

  3、生活乐园

  看来数学广角处处充满挑战一点不假,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生)那我们一起到生活乐园去看一看吧!出示《生活乐园》课件。

  (1)看课件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师相机演示课件。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玩的开不开心?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排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思路及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排列过程,感知排列的方法。

  学*目标: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涂一涂等活动,了解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简单事物排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入数字乐园,来感受数字带给我们的成功与喜悦。你们想去吗?

  (出示数字乐园门子上锁图)数字乐园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自动打开。那密码可能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类型的问题——简单的排列。

  2、明确学*目标

  出示学*目标: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涂一涂等活动,了解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方法。

  3、效果预期

  老师来提示你一下:这把锁设置的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还不一样。现在,你有信心解开这个密码锁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任务一:探究1和2这两个数一共能摆成几个个位和十位都不相同的两位数。

  2、自主学*

  (1)想一想,可以直接写在答题卡上,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写一写。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3)想想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展示你们的学*成果。

  3、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明确方法(调换位置法),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经过大家的努力,大门顺利打开了,我们顺利抵达数字乐园。灰太狼听说,我们个个都像喜羊羊似的聪明能干,很是不服气,他精心设置了一把超级数码锁,想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能打开,打开有礼品赠送哦。你们有信心打开这把锁吗?

  4、任务二:探究用1、2、3能摆出多少个个位和十位都不相同的'两位数。

  谈话:那这个两位数到底是多少呢,你有没有好的办法找出所有能摆成的两位数,并且确保所排列出的两位数既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5、自主学*

  (1)小组内两人小合作,一个摆,一个记录。注意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完成后小组交流摆法。

  (3)你们小组将怎样展示本组成员的学*成果。

  6、展示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调换位置法

  12、21、13、31、23、32

  (2)固定十位法

  12、13、21、23、31、32

  (3)固定个位法

  21、31、12、32、13、23

  小结: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就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漏掉。这种方法不仅在排列数字的时候能用到,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涂一涂,完成“做一做”。

  (2)照照相,完成练*第一题

  2、效果反馈

  集体交流,订正

  3、反思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你的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排列教学设计 6

  教学主题:

  主要涉及到简单排列组合问题,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排列组合问题。

  捆绑法,插空法,特殊元素法,特殊位置法,定序法,分组分配

  教学内容及分析: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难度一般在中等偏上,只要掌握的排列组合的几种典型方法,就能快速理解题型题意,快速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关键是要把握住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通过题型对比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易错的,难点。另外,排列组合在适应新高考有着天然出题优势,因为排列组合更贴*显示生活,可以把我们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和数学公式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走进生活,知识来与是但高于生活,最后回归于生活,才是我们学*知识,专研学问的立足点。本文就对数学中概率统计中的一小点内容――排列组合,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教学对象及特点:

  排列组合在高中数学选修2―3人教版教材,高二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在经历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中体验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也感受到数学思想也是依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是有生命活力的。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学*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排列问题

  例1:有4个男生,5个女生站队,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9个人全部站成一排;

  (2)9个人站成两排,前排站4人,后排站5人;

  (3)9个人全部站一排,全部女生站在一起;(捆绑法)

  (4)9个人全部站一排,全部男生都不相邻;(插空法)

  (5)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乙相邻,丙丁不相邻;

  (6)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不在两端;(特殊元素法,特殊位置法)

  (7)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

  (8)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的左边,可以不相邻;(定序)

  (9)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的前面,乙在丙的前面,可以不相邻;

  (10)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和丙的中间,可以不相邻;

  二、组合问题

  例2:有25件产品,其中5件次品,从中任取3件,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次品甲在内;

  (2)次品甲不在内;

  (3)恰有1件次品;

  (4)至少1件次品;

  (5)至少2件次品;

  三、分组分配问题(不同元素)

  例3:有6名学生分配到三个班级,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随机分配;

  (2)每个班表达对一名学生的争取意愿,6名学生实力相当;

  (3)分配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1、2、3人;

  (4)分配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1、1、4人;

  (5)分配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2、2、2人;

  四、分组分配问题(相同元素)

  例4:9个相同的乒乓球分给3个不同的人,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3个人分别分到2个乒乓球,3个乒乓球,4个乒乓球;

  (2)3个人分别分到2个乒乓球,2个乒乓球,5个乒乓球;

  (3)3个人*均分,每人得到3个乒乓球;

  (4)3个人每人至少分到1个乒乓球;

  (5)3个人每个人至少分到2个乒乓球;

  (6)3个人随机分配这9个乒乓球;

  五、分组分配问题(部分元素相同)

  例5:有形状大小相同,颜色不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红色乒乓球,黄色乒乓球,黑色乒乓球分别有5个,从中取出四个乒乓球排一排,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取3个红色乒乓球,1个黄色乒乓球;

  (2)取2个红色乒乓球,2个黄色乒乓球;

  (3)取2个红色乒乓球,1个黑色乒乓球,1个黄色乒乓球;

  (4)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3个乒乓球颜色相同;

  (5)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2个乒乓球颜色相同,其他两个乒乓球颜色也相同;

  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2个乒乓球颜色相同,其他两个乒乓球颜色不同;

  排列教学设计 7

  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可是三只小动物只有两把伞,怎么办呢?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的数学城堡,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想要开锁就要找到开锁的密码。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欢迎各位小动物来闯关。

  第一关:握握手

  小明、小红、小华三个小朋友,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第二关:购买大比拼

  如果要买一本5角的练*本,你有几种不同的付法呢?

  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组长负责收集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四)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2、乒乓球大赛

  小明、小红、小华、小丽想参加学校的乒乓球双打比赛,你认为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呢?

  排列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对不同事物进行简单的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的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过程方法:创设了芳芳“过圣诞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伴随芳芳去发现排列的问题,探索策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学*寻找最简单的组合数和排列数。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芳芳,今天她将为我们讲述她最快乐的一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她的快乐吧(课件演示)

  12月25日是圣诞节,那一天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服装,芳芳也准备穿自己最漂亮的服装,她有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打扮的方法呢?

  二、探究规律:

  1、老师:先来估计一下,有几种打扮的方法。让学生估计,猜测。

  “看谁能打扮得又多又快”。你们估计的对吗?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学具倒在桌面上。师巡视。

  学生操作,试穿,讨论,交流,生汇报并上讲台演示。

  老师: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学生:有顺序

  老师:先固定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再固定另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很有序,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先固定一条裤子,分别和两件上衣搭配,两条裤子,就有了4种方法。

  老师:说的真好!那么刚才在估计中有些同学比4种要少,说明有遗漏,有些同学估计的比4种要多,说明重复了,那么如何才能一个不漏地把所有的搭配都找全。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找。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有序连线是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今天就和芳芳一起来研究关于排列的问题。(板书课题)

  老师:现在不用学具你能不能把上衣和裤子分别用字母,符号,文字,数字……的方法表示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师巡视,并讲评。

  老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好,看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理解更容易一些。

  2、老师:圣诞节的中午芳芳邀请了她最好的两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为了合理搭配营养,又不浪费,芳芳看了看菜谱心中有了主意,你知道芳芳是如何合理配菜的吗?(课件出示)你们喜欢那种菜?

  学生说说自己所喜欢的菜,教师在此时渗透科学膳食教育。

  老师:那么荤素搭配,就科学合理了,你有多少中配菜的方案呢?

  学生说配菜方案,师强调按顺序搭配。

  老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不简单。不但会配菜,还能科学、合理的搭配。

  三、合作学*

  老师:芳芳的菜都做好了,可是迟迟不见朋友来,她心急了,于是她打电话催催,孩子们,芳芳遇到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你能帮她解决吗?

  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7……,后面的我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是由1、3组成的,猜猜,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学生;6913713,6913731师板书。

  老师:看看正确的结果吧,你们猜对了吗?你们真棒,聪能帮芳芳解决(课件出示

  老师:聪联系到了,还有明明家,看看这个问题大家还能不能帮芳芳解决?有几种情况呢?(课件出示)

  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9……,后面的我也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猜猜,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12,21,13,31,23,32共六种可能。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那么怎样就可以很快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排列呢?

  学生:有序排列。

  四、知识延伸,体验生活

  老师:通过大家的帮助,芳芳很快联系到了聪聪和明明,一会他们就来到了芳芳家,为了庆祝圣诞节,他们准备用三个红黄蓝彩球装扮圣诞树,可是圣诞树上只有两个挂彩球的位置,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挂法?(课件演示)

  学生说不同的挂法,教师课件演示。

  老师;用来装饰圣诞树的三个彩球一共花了5角,先看看,芳芳有哪些人民币?

  学生:一张五角的,两张两角的,五个一角的硬币

  老师:想一想最多有几种付钱的方案,怎么付?

  学生说各种方案,师用课件随机演示各种方案。

  五、全课总结:

  老师:芳芳快乐的一天即将结束,你从中学会了些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

  老师指名叫两个对自己表现特别满意的孩子上台,击掌庆祝。

  老师:如果我们3个人,每两个人都必须击一次掌,一共要击几次掌?为什么是3次?

  学生:三次。

  小组四人庆祝,想一想一共击几次掌。

  排列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能写几个呢?

  2、学生自主回答,并有规律对说出是哪些两位数。

  3、提出问题:“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

  1、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2、独立完成课本113页“做一做”。然后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排列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衣服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里做游戏,可是,我把游戏要用的材料都放在这个密码包里。你们想解开密码取出游戏材料吗?(想)我给大家提供解码的3个信息。

  1. 好,接下来老师提供解码的第一个信息: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学生在两位数里猜)(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听第二个解码信息)

  2.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二个信息:密码是由2和7组成的(学生说出27和72)。能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吗?

  3.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三个信息:刚才说了密码可能是27也可能是72。其实这个密码和老师的年龄有关。哪个才是真正的密码是?(学生说出是27)到底是不是27呢?请看(教师出示密码)。真的是27,恭喜大家解码成功!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感知排列

  师: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宫”做个排数字游戏,好吗?这有两张数字卡片(1 、2)(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你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用数字卡摆一摆)

  生:我摆了两个不同的数字12和21。(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我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数字3,现在有三个数字1、2、3,让大家写两位数,你们不会了吧?(会)别吹牛!(真的会)好,下面大家分组合作,组长记录。看看你们能够写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注意不要重复,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好,开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板书结果。)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呀?

  2、探讨排列方法。

  有的小组摆出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小组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漏掉数呢?还请大家分组讨论。看一看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学生总结方法。)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方法1:我摆出12,然后再颠倒就是21,再摆23,颠倒后就是32,再摆13,颠倒后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

  方法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12和13;我再把数字2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21和23 ;我再把数字3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上组成31和32 ,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3、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试着总结。(如果学生说不出方法2,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

  3、感知组合。

  ①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123

  ②提出问题:从大家刚才握手,老师想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想一想!

  生1:6次!

  生2:4次!

  师:到底是几次呢?请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试一试,到底是几次?

  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哪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④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⑤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反馈练*,加深理解

  下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呀?(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一个乒乓球)(乒乓球)这个是我昨天专门买来的。定价5角。当时我的口袋里有1张5 角的、2张2角,还有5个1角的硬币。(师出示所述人民币)大家想一想我有多少种方法付给老板钱呢?(老师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付钱的四种方法)

  有了乒乓球,老师就可以教大家打乒乓球了。不过我要先考考大家。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三个人要比几场?(指名答。)好的,大家真能干。下课老师就教你们的乒乓球好吗?(好)。

  今天是几月几日?(12月1日)哦!快到元旦了。小明准备在数学广角举办的元旦晚会上露一手。来一个时装表演。他准备了4件衣服(教师贴出2件上衣和2件裤子),请你帮他设计一下,有几种穿法?谁来说一说?(指名答出四种穿法并演示)

  大家感觉一下只有4种穿法,是不是有点少了呀?(是)小明也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又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条黑裤子(贴出)。大家再想一想现在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了呀?(6种)除了刚才的4种,还有哪2种,谁来说一说?(生答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6种穿法)同学们真聪明。我在这里代表小明向大家说一声:谢谢了!(没关系)。对了。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去看小明的精彩表演!好不好?(好)

  四、游戏活动,拓展应用

  1、 老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4个号球:老师这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可能中奖。再猜?你这个号码也可能中奖。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的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写得越多你中奖的可能就越大)

  ③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老师来当公证员行不行?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个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 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④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位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面小红旗。

  ⑤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2、老师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指名答,教师总结)

  这种排法刚才有没有呀?我也糊涂了。怎样才能搞清楚呢?对了,我们也可以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方法来排一排。(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排一排)这样有顺序的排一下,我们都清楚了。看来我们以后,不管在生活和学*中,做什么事情,想什么问题都要有顺序的思考,这样才能考虑全面。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不管有多难,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解决。对不对?(对)

  五、全课总结,升华情感

  在数学广角中还有许多地方等着大家去游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大家就玩到这里。今天你这节课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阅读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1)

——排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排列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排序”是数学活动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中班下期幼儿已有一定的排序经验,且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从而发现一定的特点,体会其中的规律,并尝试大胆自主的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整个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场景,充分运动神秘的“排列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列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在活动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大胆创新。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AB模式。

  2、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AB模式。

  难点: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2种颜色的桌布各3张、2种颜色的椅子各15把、2种不同颜色的盆栽、排列女王装扮、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以排列女王的角色身份带领幼儿进入预设排列王国场景中,引发幼儿自主发现环境中的规律,调动幼儿参与兴趣。

  师:“孩子们,欢迎来到我的排列王国,请坐。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有规律排列的物品,你们猜一猜我喜欢什么排列规律的物品,回答正确的,我将奖励我们王国的徽章一枚。答案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环境中哦。

  (二)基础部分:

  1、发现规律:

  ——幼儿分享自我发现,口述模式后,教师引导其余幼儿共同验证,帮助幼儿理解模式排列的规律,即什么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师:“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摆放的?如何摆放的?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王国秘密,女王喜欢的排列规律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

  2、排一排:

  ——介绍材料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桌面材料来表现ABAB模式。

  师:“排列女王有三个要求:第一,必须使用刚刚的排列规律“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排列这些材料。第二,可以选择两种材料,也可以选择一

  种材料。第三,排时须保证数量,至少重复出现3组。”

  (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程度,若发现多数幼儿存在疑惑,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则可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引发生生互动)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便于二次操作的分享)。

  师:“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有几种?是怎么排列的?”

  “你只选了一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1个1个间隔排列的呢?”

  (优先请选用两种材料的,再选择一种材料)

  ——第一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通过不同颜色、形状、长短、高矮的材料来表现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3、排列能手:

  ——提高难度,引导只选用一种材料来表现特定模式,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征

  师:“刚刚有小朋友选了一种材料,并通过调整摆放的方式来展示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我非常的喜欢,你们还有其他什么好办法吗?你有其他的摆放位置吗?除了摆放位置的不同,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模式以及幼儿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选择了哪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1个1个间隔排列的呢?”

  ——第二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1种材料也可以进行2个1组的规律排列。可以从造型上、数量、摆放位置上来展现2个1组,1个1个间隔出现。”

  4、排列高手

  ——再一次提高难度,不再提供任何实物材料,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特定模式

  师:“刚刚你们为我装饰的环境我很满意,接下来为了感谢你们,我准备去参加一个舞会,排列女王的舞蹈站队应该是怎样的呢?”

  ——师幼齐互动,鼓励幼儿用声音和动作多样化来表示特定模式。师:“不用动作,可以用其他的身体部位吗?”

  ——第三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声音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再次梳理今日活动经验,引导幼儿寻找生活当中不一样的规律排列师:“小朋友生活中的规律还很多,回家后排列高手们再去找一找更多其他的规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游戏为形式”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以“排列王国”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幼儿在情景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在操作这个环节发现都是他们*时自己的游戏场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排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对不同事物进行简单的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的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过程方法:创设了芳芳“过圣诞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伴随芳芳去发现排列的问题,探索策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学*寻找最简单的组合数和排列数。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芳芳,今天她将为我们讲述她最快乐的一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她的快乐吧(课件演示)

  12月25日是圣诞节,那一天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服装,芳芳也准备穿自己最漂亮的服装,她有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打扮的方法呢?

  二、探究规律:

  1、老师:先来估计一下,有几种打扮的方法。让学生估计,猜测。

  “看谁能打扮得又多又快”。你们估计的对吗?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学具倒在桌面上。师巡视。

  学生操作,试穿,讨论,交流,生汇报并上讲台演示。

  老师: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学生:有顺序

  老师:先固定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再固定另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很有序,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先固定一条裤子,分别和两件上衣搭配,两条裤子,就有了4种方法。

  老师:说的真好!那么刚才在估计中有些同学比4种要少,说明有遗漏,有些同学估计的比4种要多,说明重复了,那么如何才能一个不漏地把所有的搭配都找全。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找。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有序连线是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今天就和芳芳一起来研究关于排列的问题。(板书课题)

  老师:现在不用学具你能不能把上衣和裤子分别用字母,符号,文字,数字……的方法表示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师巡视,并讲评。

  老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好,看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理解更容易一些。

  2、老师:圣诞节的中午芳芳邀请了她最好的两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为了合理搭配营养,又不浪费,芳芳看了看菜谱心中有了主意,你知道芳芳是如何合理配菜的吗?(课件出示)你们喜欢那种菜?

  学生说说自己所喜欢的菜,教师在此时渗透科学膳食教育。

  老师:那么荤素搭配,就科学合理了,你有多少中配菜的方案呢?

  学生说配菜方案,师强调按顺序搭配。

  老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不简单。不但会配菜,还能科学、合理的搭配。

  三、合作学*

  老师:芳芳的菜都做好了,可是迟迟不见朋友来,她心急了,于是她打电话催催,孩子们,芳芳遇到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你能帮她解决吗?

  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7……,后面的我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是由1、3组成的,猜猜,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学生;6913713 6913731师板书。

  老师:看看正确的结果吧,你们猜对了吗?你们真棒,聪能帮芳芳解决(课件出示

  老师:聪联系到了,还有明明家,看看这个问题大家还能不能帮芳芳解决?有几种情况呢?(课件出示)

  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9……,后面的我也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猜猜,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12 21 13 31 23 32共六种可能。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那么怎样就可以很快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排列呢?

  学生:有序排列。

  四、知识延伸,体验生活

  老师:通过大家的帮助,芳芳很快联系到了聪聪和明明,一会他们就来到了芳芳家,为了庆祝圣诞节,他们准备用三个红黄蓝彩球装扮圣诞树,可是圣诞树上只有两个挂彩球的位置,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挂法?(课件演示)

  学生说不同的挂法,教师课件演示。

  老师;用来装饰圣诞树的三个彩球一共花了5角,先看看,芳芳有哪些人民币?

  学生:一张五角的,两张两角的,五个一角的硬币

  老师:想一想最多有几种付钱的方案,怎么付?

  学生说各种方案,师用课件随机演示各种方案。

  五、全课总结:

  老师:芳芳快乐的一天即将结束,你从中学会了些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

  老师指名叫两个对自己表现特别满意的孩子上台,击掌庆祝。

  老师:如果我们3个人,每两个人都必须击一次掌,一共要击几次掌?为什么是3次?

  学生:三次。

  小组四人庆祝,想一想一共击几次掌。

排列教学设计3

  教学主题:

  主要涉及到简单排列组合问题,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排列组合问题。

  捆绑法 插空法 特殊元素法 特殊位置法 定序法 分组分配

  教学内容及分析: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难度一般在中等偏上,只要掌握的排列组合的几种典型方法,就能快速理解题型题意,快速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关键是要把握住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通过题型对比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易错的,难点。另外,排列组合在适应新高考有着天然出题优势,因为排列组合更贴*显示生活,可以把我们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和数学公式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走进生活,知识来与是但高于生活,最后回归于生活,才是我们学*知识,专研学问的立足点。本文就对数学中概率统计中的一小点内容——排列组合,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教学对象及特点:

  排列组合在高中数学选修2—3。人教版教材,高二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在经历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中体验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也感受到数学思想也是依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是有生命活力的。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学*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排列问题

  例1:有4个男生,5个女生站队,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9个人全部站成一排;

  (2)9个人站成两排,前排站4人,后排站5人;

  (3)9个人全部站一排,全部女生站在一起;(捆绑法)

  (4)9个人全部站一排,全部男生都不相邻;(插空法)

  (5)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乙相邻,丙丁不相邻;

  (6)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不在两端;(特殊元素法,特殊位置法)

  (7)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

  (8)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的左边,可以不相邻;(定序)

  (9)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的前面,乙在丙的前面,可以不相邻;

  (10)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和丙的中间,可以不相邻;

  二、组合问题

  例2:有25件产品,其中5件次品,从中任取3件,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次品甲在内;

  (2)次品甲不在内;

  (3)恰有1件次品;

  (4)至少1件次品;

  (5)至少2件次品;

  三、分组分配问题(不同元素)

  例3:有6名学生分配到三个班级,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随机分配;

  (2)每个班表达对一名学生的争取意愿,6名学生实力相当;

  (3)分配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1、2、3人;

  (4)分配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1、1、4人;

  (5)分配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2、2、2人;

  四、分组分配问题(相同元素)

  例4:9个相同的乒乓球分给3个不同的人,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3个人分别分到2个乒乓球,3个乒乓球,4个乒乓球;

  (2)3个人分别分到2个乒乓球,2个乒乓球,5个乒乓球;

  (3)3个人*均分,每人得到3个乒乓球;

  (4)3个人每人至少分到1个乒乓球;

  (5)3个人每个人至少分到2个乒乓球;

  (6)3个人随机分配这9个乒乓球;

  五、分组分配问题(部分元素相同)

  例5:有形状大小相同,颜色不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红色乒乓球,黄色乒乓球,黑色乒乓球分别有5个,从中取出四个乒乓球排一排,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情况?

  (1)取3个红色乒乓球,1个黄色乒乓球;

  (2)取2个红色乒乓球,2个黄色乒乓球;

  (3)取2个红色乒乓球,1个黑色乒乓球,1个黄色乒乓球;

  (4)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3个乒乓球颜色相同;

  (5)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2个乒乓球颜色相同,其他两个乒乓球颜色也相同;

  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2个乒乓球颜色相同,其他两个乒乓球颜色不同;

  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选取的技术是PPT演示文稿,电子文档,交互式电子白板,目的是能和学生共享资源,实时授课,不用边抄题目边讲课,节约时间,集中精力。便于分享交流保存,复*资料可以打印存档,电子档纸质档都可以,提高学*教学的效率。

排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衣服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里做游戏,可是,我把游戏要用的材料都放在这个密码包里。你们想解开密码取出游戏材料吗?(想)我给大家提供解码的3个信息。

  1. 好,接下来老师提供解码的第一个信息: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学生在两位数里猜)(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听第二个解码信息)

  2.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二个信息:密码是由2和7组成的(学生说出27和72)。能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吗?

  3.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三个信息:刚才说了密码可能是27也可能是72。其实这个密码和老师的年龄有关。哪个才是真正的密码是?(学生说出是27)到底是不是27呢?请看(教师出示密码)。真的是27,恭喜大家解码成功!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感知排列

  师: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宫”做个排数字游戏,好吗?这有两张数字卡片(1 、2)(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你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用数字卡摆一摆)

  生:我摆了两个不同的数字12和21。(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我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数字3,现在有三个数字1、2、3,让大家写两位数,你们不会了吧?(会)别吹牛!(真的会)好,下面大家分组合作,组长记录。看看你们能够写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注意不要重复,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好,开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板书结果。)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呀?

  2、探讨排列方法。

  有的小组摆出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小组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漏掉数呢?还请大家分组讨论。看一看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学生总结方法。)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方法1:我摆出12,然后再颠倒就是21,再摆23,颠倒后就是32,再摆13,颠倒后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

  方法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12和13;我再把数字2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21和23 ;我再把数字3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上组成31和32 ,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3、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试着总结。(如果学生说不出方法2,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

  3、感知组合。

  ①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123

  ②提出问题:从大家刚才握手,老师想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想一想!

  生1:6次!

  生2:4次!

  师:到底是几次呢?请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试一试,到底是几次?

  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哪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④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⑤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反馈练*,加深理解

  下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呀?(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一个乒乓球)(乒乓球)这个是我昨天专门买来的。定价5角。当时我的口袋里有1张5 角的、2张2角,还有5个1角的硬币。(师出示所述人民币)大家想一想我有多少种方法付给老板钱呢?(老师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付钱的四种方法)

  有了乒乓球,老师就可以教大家打乒乓球了。不过我要先考考大家。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三个人要比几场?(指名答。)好的,大家真能干。下课老师就教你们的乒乓球好吗?(好)。

  今天是几月几日?(12月1日)哦!快到元旦了。小明准备在数学广角举办的元旦晚会上露一手。来一个时装表演。他准备了4件衣服(教师贴出2件上衣和2件裤子),请你帮他设计一下,有几种穿法?谁来说一说?(指名答出四种穿法并演示)

  大家感觉一下只有4种穿法,是不是有点少了呀?(是)小明也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又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条黑裤子(贴出)。大家再想一想现在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了呀?(6种)除了刚才的4种,还有哪2种,谁来说一说?(生答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6种穿法)同学们真聪明。我在这里代表小明向大家说一声:谢谢了!(没关系)。对了。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去看小明的精彩表演!好不好?(好)

  四、游戏活动,拓展应用

  1、 老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4个号球:老师这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可能中奖。再猜?你这个号码也可能中奖。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的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写得越多你中奖的可能就越大)

  ③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老师来当公证员行不行?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个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 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④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位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面小红旗。

  ⑤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2、老师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指名答,教师总结)

  这种排法刚才有没有呀?我也糊涂了。怎样才能搞清楚呢?对了,我们也可以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方法来排一排。(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排一排)这样有顺序的排一下,我们都清楚了。看来我们以后,不管在生活和学*中,做什么事情,想什么问题都要有顺序的思考,这样才能考虑全面。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不管有多难,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解决。对不对?(对)

  五、全课总结,升华情感

  在数学广角中还有许多地方等着大家去游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大家就玩到这里。今天你这节课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排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引导总结计算规律。

  教具:

  多媒体、写有A、B、C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放学、做操经常排队,你知道吗,排队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排队的问题:排列(板书课题)不只是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排列,就像我们几个好朋友拍照留念,也蕴含着排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简单的排列问题

  师:我想给这两位同学合张影,让他们站成一行照相会有几种排列方法?

  生2:因为一左一右,可以交换每个人的位置。

  师:如果是三个人站成一行拍照,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吗?

  教学设计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学校电子教学设计

  你认为怎样排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同学们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进行你们独特的创意或排法,看谁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好不好?开始。

  生1:先把A排在第一的位置,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再将B排在第一的位置,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最后将C排在第一的位置......

  生2:也可以先把B放在第一的位置,其余两人调换位置,有2种排法;再把B放在第二的位置,A和C再调换位置,有2种排法;最后把B放在第三的位置,A与小C换位置,又有2种排法。这样共有6种排法。

  生3:我只想一组就知道了。先把A放在第一的位置,B与C调换位置,有2种排法,依此推想,另两人也分别有2种排法。因此,共有2x3=6种排法。

  嗯,你们小组很有创意,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学*效率。

  师:同学们的想法又多又好,不仅思考得很有条理,并且能清楚

  2.先确定位置,再进行简单的排列

  师:假如我们班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组织一个小合唱,现在有四位同学A、B、C、D要排成一行表演小合唱,D同学要担任领唱,为了让他靠*麦克风,需要把它安排在左起的第二个位置,其余的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排法?

  生:D同学担任领唱,先确定她的位置,再研究其他三名同学的排列顺序。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交流明白排列的规律。

  教学设计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学校电子教学设计

  师:完成没有?师:谁来回答一下?

  生:我是先固定D的位置,然后排列ABC,最后得出了6种排法。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师:咦?刚才三个人排队出现了6种排法,四个人排队应该出现更多的情况,可为什么你们却还是出现了6种排法,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固定了一个同学的位置,其实还是三个人在排队,所以依然是6种。

  师:哦,老师明白了,谢谢你的解释。

  那老师如果不想固定D的位置,而是想让他们自由地排成一行进行表演,那又会出现多少种排法呢?

  学生再次小组合作,并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组1:我们是先让A排在第一,然后排列BCD的位置,得出了6种排法。其余的就不排也知道了都是6种,一共4个人,所以会出现24种排法。组2:我们小组是进行的分工,每个同学都分别排ABCD在第一的位置,然后综合起来互相检验,最后总结出24种排法。……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而且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希望以后继续下去。

  教学设计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学校电子教学设计

  师:刚才通过你们的探索,已经知道了2个人、3个人、4个人排队的方法,如果有5个人排队,会有多少种排法呢?希望同学们课后做一下探索,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1、用8、2、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2、用0、2、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3、用0、8、2、5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4、用1、8、2、5,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呢?(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2)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1

  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因此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按顺序,摆卡片——好朋友,握握手——衣服搭配——买东西——打乒乓球一系列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贴*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在搭配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3、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4、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同桌合作,四人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的学*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3、9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学生去动手操作。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其中一位同学摆,另一位同学记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5、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五个教学环节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衣服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衣服卡片、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巩固环节是打乒乓球,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们数。用1和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

  指名学生回答。

  密码正确,我们进去吧!欢迎同学们进入智慧城堡!走,我们先去哪好呢?

  (2)自主探究。

  在游乐园里玩是需要游戏卡的,每个游戏都有一张对应的游戏卡,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游戏卡吗?

  (课件出示:在数字卡片1、2、3中拿其中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同学们大声地读一遍。

  请同学们摆卡片。

  (3)汇报结果。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两位数?

  指名回答。

  合作探究排列。

  ①合作讨论。

  不重复,不漏掉。

  ②观察、比较、分析。

  ③总结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3名学生在智慧乐准备合影留念,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几种坐法?(学生操作)

  学生展出回答。

  (2)有3本书,分别是《儿童文学》《数学趣题》《自然奥秘》,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一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指名学生说一两个)

  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送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送法呢?拿出学*卡,把你的想法摆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排列

  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21212

  231321

  132113

  212331

  313123

  323232

  与顺序有关,有序思考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汇报。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中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考虑:在本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学生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学会对事物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3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不但是后面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表面上看教材对于这些知识的呈现似乎比较零乱,实质上数学广角犹如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并且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为此,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事件情境,通过智力考试猜老师的年龄,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后2位,智力过关握手庆贺,帮老师搭配衣服,排队留影,找回家路线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学*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

  一堂课下来,虽然同伴们说我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流畅,似乎上得挺不错。而我自己心里却很明白,这堂课有许多地方是失败的。因为这一篇“散文”的“神”我开始没渗透好,后来没把握好,到最后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有效建模,所以本堂课如果我给自己打分,肯定不合格。细细反思如下: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生成的素材,大做文章。《数学广角》的内容本来就像万花筒,不需要额外找大量素材,否则只会让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如本堂课中,在让学生思考用1、8、3三张数字卡片能排列出几个两位数时,我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了同桌操作、验证,即一位学生摆数学卡片,一位学生做记录(用记号笔)。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有意搜集了3种不同方案,并给它们编上号:

  ① 13、18、31、38、81、83

  ② 13、31、38、83、18、81

  ③ 13、83、31、81、18、38

  我让学生比较上面三种方法,说说你最欣赏哪种方法,让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在这里,当学生说出 “有顺序”三个字时,我没有细细品下去,而是用“是啊,这样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这么一句粗糙的话语把难点遮住,把亮点给错过了。假如当时,我继续追问:“哦,那你来说说,是怎样一种顺序呢?”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在学生的方法上做文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提炼出“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不同的顺序,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第二,要用心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在四人小组进行握手操作时,后面的`很多孩子其实都没看清,就不可能数出来有几次。如果能让孩子们在握手时把手举高点,这样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时候就是如此,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关乎成败。

  第三,要巧妙设计每一道练*。在本堂课最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一下子出现三个人的排列,对学生的挑战可能有些大,也可能是我前面的有序渗透地不好,学生半天都没拉扯清楚。打算做如下修改:把老师也加进去,每两人合影一次,共合影几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常常会有遗憾,所以需要我们不停地反思。相信每一次反思总会带来些许进步,些许收获!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4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 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 ,课一开始,老师就创设了和三只小动物参观数学乐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将学生知识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整堂课教师就是围绕这个大情景来教学的。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课的设计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关注合作 促进交流

  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同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3、练*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知识,如抽奖游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的兴趣。

  教后反思:

  1、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指导不够,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有效参与。

  2、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不够具体,如在抽奖游戏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板演,或说出自己的想法,草草收场。

  3、教师语言不够精练,放手不够到位。如排列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摆法。

  4、今后应加强理论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5

  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因此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按顺序,摆卡片——好朋友,握握手——衣服搭配——买东西——打乒乓球一系列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贴*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在搭配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3、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4、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同桌合作,四人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的学*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3、9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学生去动手操作。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其中一位同学摆,另一位同学记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5、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五个教学环节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衣服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衣服卡片、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巩固环节是打乒乓球,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6

  《 排列组合》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是对搭配问题的初步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自己有比较的好的地方,也还有不足的地方。

  做的好的地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老师到北京旅游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方式,如何使合作学*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学*数学。

  不足之处: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7

  创设情境“游玩数学广角”,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三、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

  每一个活动之前,我首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 “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 “买门票5角,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四、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重要性。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使学生独立思考;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

  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们数。用1和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

  指名学生回答。

  密码正确,我们进去吧!欢迎同学们进入智慧城堡!走,我们先去哪好呢?

  (2)自主探究。

  在游乐园里玩是需要游戏卡的,每个游戏都有一张对应的游戏卡,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游戏卡吗?

  (课件出示:在数字卡片1、2、3中拿其中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同学们大声地读一遍。

  请同学们摆卡片。

  (3)汇报结果。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两位数?

  指名回答。

  合作探究排列。

  ①合作讨论。

  不重复,不漏掉。

  ②观察、比较、分析。

  ③总结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3名学生在智慧乐准备合影留念,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几种坐法?(学生操作)

  学生展出回答。

  (2)有3本书,分别是《儿童文学》《数学趣题》《自然奥秘》,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一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指名学生说一两个)

  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送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送法呢?拿出学*卡,把你的想法摆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排列

  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21212

  231321

  132113

  212331

  313123

  323232

  与顺序有关,有序思考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汇报。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中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考虑:在本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学生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学会对事物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9

  《排列组合》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是对搭配问题的初步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自己有比较的好的地方,也还有不足的地方。

  做的.好的地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老师到北京旅游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方式,如何使合作学*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学*数学。

  不足之处: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10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不但是后面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表面上看教材对于这些知识的呈现似乎比较零乱,实质上数学广角犹如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并且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为此,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事件情境,通过智力考试猜老师的年龄,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后2位,智力过关握手庆贺,帮老师搭配衣服,排队留影,找回家路线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学*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

  一堂课下来,虽然同伴们说我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流畅,似乎上得挺不错。而我自己心里却很明白,这堂课有许多地方是失败的。因为这一篇“散文”的“神”我开始没渗透好,后来没把握好,到最后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有效建模,所以本堂课如果我给自己打分,肯定不合格。细细反思如下: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生成的素材,大做文章。《数学广角》的内容本来就像万花筒,不需要额外找大量素材,否则只会让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如本堂课中,在让学生思考用1、8、3三张数字卡片能排列出几个两位数时,我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了同桌操作、验证,即一位学生摆数学卡片,一位学生做记录(用记号笔)。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有意搜集了3种不同方案,并给它们编上号:

  ① 13、18、31、38、81、83

  ② 13、31、38、83、18、81

  ③ 13、83、31、81、18、38

  我让学生比较上面三种方法,说说你最欣赏哪种方法,让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在这里,当学生说出 “有顺序”三个字时,我没有细细品下去,而是用“是啊,这样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这么一句粗糙的话语把难点遮住,把亮点给错过了。假如当时,我继续追问:“哦,那你来说说,是怎样一种顺序呢?”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在学生的方法上做文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提炼出“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不同的顺序,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第二,要用心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在四人小组进行握手操作时,后面的很多孩子其实都没看清,就不可能数出来有几次。如果能让孩子们在握手时把手举高点,这样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时候就是如此,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关乎成败。

  第三,要巧妙设计每一道练*。在本堂课最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一下子出现三个人的排列,对学生的挑战可能有些大,也可能是我前面的有序渗透地不好,学生半天都没拉扯清楚。打算做如下修改:把老师也加进去,每两人合影一次,共合影几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常常会有遗憾,所以需要我们不停地反思。相信每一次反思总会带来些许进步,些许收获!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3)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简单的排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教材编排了让学生感兴趣的排列问题作为例1,不仅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而且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又向学生渗透有序排列的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从3个元素中取两个进行排列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可以做到不重不漏。让学生在体会排列过程中掌握了规律方法,可以使问题变得简便;用有序排列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做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又全面又简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并应用排列的规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有序排列的规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数位表

  学生:数位表,数字卡片,红、黄蓝等三种颜色的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这节课,韦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小猴聪聪(多媒体出示图片),大家快以一个甜美的微笑向他打个招呼吧。聪聪有一个神奇的密码箱,打开它,会发生很神奇的事情哦,想看看吗?(出示题目)要先找到密码才能打开密码箱,密码是1、2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较小的那个数。

  师:大家知道密码是多少吗?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吗?

  生:1和2这两个数字能组成12和21这两个数,12是较小的,所

  以密码是1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

  师:答得真完整!请大家观察这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师指着板书问)

  生1:12的数字交换一下位置就变成了21。

  生2:虽然这两个数都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但数字的位置不一样,这两个数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随学生回答及时肯定表扬)

  (多媒体演示寻找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的过程及输入密码后的画面转化)

  2、引出课题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聪明孩子!像这种同样的这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顺序不一样,组成的两位数也不一样的现象在我们数学上叫做排列,排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和要排列的事物的位置顺序有关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简单的排列(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打开神奇的密码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本课的学*作铺垫。]

  二、合作学*,探索排列的规律方法。

  1、学*例1

  师:数学王国里正举行有趣的简单的排列活动,想去参加吗?(多媒体出示情境画面)想进去还得先打开密码门哦。

  [多媒体出示题目:用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答案就是密码,只能答一次。)]

  (1)读题,理解题意。

  师:答案就是密码,只能答一次。我们得先研究这道题的答案是几。

  (全班齐读题目要求,指个别学生回答: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组成两位数是什么意思?什么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师:谁能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指名学生说一说,再让每个学生默默地想一想,内化理解题意)

  师:求的是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我们得先做什么?

  生:我们得先找出这些两位数。

  (2)师:怎样找出这些两位数呢?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找出聪聪的密码箱的密码的。

  对了,用上数位顺序表,数字卡,摆一摆。同学们桌子的抽屉都有一个学具袋,抽屉里拿出学具袋,从里面拿出顺序表,数字卡1、2和3。让我们摆一摆吧!

  边摆边记,比一比,看哪个同学摆出的两位数最多,摆得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开始吧。(学生同桌摆数)

  (3)汇报交流,排列规律方法。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大家你摆了哪些两位数?

  (指名学生汇报同桌两人记录的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生1:我摆了13、32、31

  生2:我摆了12、23、13、32、31

  生3:我摆了13、31、12、21、23、32

  师:有的同学摆得多,有的同学摆得少,就竞谁是正确的呢?

  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找得不重不漏呢?

  生:有顺序地找。

  师:怎样才是有顺序地找,使得我们找的时候不重不漏,又简便又全面?

  【引导学生得出:①按顺序先固定一个数字在十位(或个位),再把另外两个数字分别放在个位(或十位)上组成不同的两位数,依次将所有符合要求的两位数找出来;②按顺序先从中拿出两个数字摆成一个两位数,然后用调换位置的方法得到另外一个两位数,依次从中取完交换排列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两位数。】

  (4)再次有序排列,应用深化排列规律方法。

  师:同学们试着用这样的想法按一定顺序摆一摆,并摆出的两位数记下来,摆完后和刚刚的对比一下,想一想:一样吗?这次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再次有序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① 师: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有顺序地摆的,韦老师来当你的记录员。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指导学生上讲台演示摆一摆,说一说,教师板书)

  生1:我先把1放在十位,然后把2放在个位组成12,再换3放在个位组成13;再把2放在十位,然后把1放在个位组成21,再换成3在个位组成23;最后把3放在十位,然后把1放在个位组成31,再换成2在个位组成32;一共摆出6个两位数。

  师:(板书:12、13、21、23、31、32)这位同学的摆法是先固定十位数,再分别把剩下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我们把这种摆法叫固定十位法。(板书:固定十位法)

  生2:我的方法和(生1)一样,但我是先固定个位数:先把1放在个位上,然后把2和3分别放在十位上组成21和31;再把2放在个位上,然后把1和3分别放在十位上组成12和32;最后把3放在个位上,然后把1和2分别放在十位上组成13和23,一共也摆出6个两位数。

  师:(板书:21、31、12、32、13、23)这位同学的摆法是先固定个位数,再分别把剩下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固定个位法。(板书:固定个位法)

  生3:我是先拿出1和2,摆成12后,把十位数与个位数调换后成21;再拿出1和3,摆成13后,把十位数与个位数调换位置后成31;最后拿出3和3,摆成23后,把十位数与个位数调换位置成32,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

  师:(板书:12、21、13、31、23、32)这位同学的摆法是先拿出两个数字摆成两位数后,再把十位数和个位数调换位置,我们可以把这种摆法叫交换位置法。(板书:交换位置法)

  ② 师:同学们摆的方法真多!都是摆出了6个两位数,而且是一样的,只是摆法不一样,写的顺序不一样而已。(生1)和(生2)这两个同学的方法的顺序性很强,我们只要按顺序取一个数固定在个位(或十位),将剩下的两个分别排列在十位或个位上,就可以不重不漏地找完所有符合要求的两位数;他们俩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固定位置法。(生3)的方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我们要按一定顺序来依次拿出两个数字,才能不重不漏,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拿出两个数字摆好后,交换一下位置又可以出现新的数字,我们就叫它交换位置法。

  你觉得最喜欢哪种了,请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有顺序地不重不漏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出这些两位数。

  (学生根据自己的*惯选择合适的方法,说一说)

  师:相信同学们都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排列了,请看上大屏幕,我们不用数字卡片摆。你能根据指定的方法说出用1、2和3组成十位数和个位数不一样的所有两位数了吗?

  (多媒体演示的学生说:固定十位法摆的结果、固定个位法摆的结果和交换位置法摆的结果。)

  (5)小结:

  师:回想,刚刚我们寻找密码的过程,怎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两位数?是呀,有顺序地,才能不重不漏,我们可以用像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位置法这样的固定位置法,也可以用交换位置法,这就是我们简单的排列的规律方法。

  2、涂一涂,巩固新知。(教材97页做一做)

  师:聪聪的朋友阿灿遇到困难了,阿灿知道同学们学会了简单的排列的.规律方法肯定能帮助他,高兴坏了!看看阿灿遇到了什么困难吧。

  (多煤体出示:用红、黄和蓝3种颜色给地图上两个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读题,弄清题意,讲清操作要求。

  (2)学生学会操作,涂一涂。(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作品展示交流点评。

  (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自己的涂色过程及使用的规律方法。)

  再次强调小结:有顺序地,才能不重不漏。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合作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有序思考带来的条理清晰,简便全面。再在反复操作,应用中巩固排列规律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理解有序的思想方法的同时,能够独立地应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幸运抽奖现场。

  师:同学们帮助阿灿解决了困难,聪聪高兴极了,带同学们到幸运抽奖现场云参加抽奖活动,同学们想中奖吗?一起看看中奖信息吧。

  (多媒体出示:中奖号码是由4、5、0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1)学生独立写一写。

  师:同学们在抽奖之前,请大家根据中奖信息有顺序地不重不漏的把中奖号码写在练*纸上。

  (2)展示交流

  讨论:为什么只有四个两位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为0。

  (3)抽奖活动:为公*起见每组派一个同学上来抽奖,设计有3名同学会抽中,为下个练*作准备。

  【设计意图:中途设计这样的一个抽奖活动,一是让学生放松一下,二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运用所学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教学就在身边。】

  2、3名同学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的列法?(教材练*二十四第1题)

  师:恭喜我们这3名同学幸运中奖了!来我们给他们拍个合影吧?想给你们多拍几张,来,换个位置再照一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几张合影呢?)

  (1)实际操作:请中奖的学生排一排,其他学生观察,推理猜测下一张怎么拍。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3个元素的有序排列,综合运用排列的固定位置法和交换位置法】。

  (2)(多媒体出示题目: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师:你能把排列出来的所有坐法写在随堂*题纸上吧?

  (引导学生用名字或序号排列顺序代替这3个同学,并将排列结果写在练*纸上。)

  (3)汇报展示: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

  (小结:先利用固定位置法把一个人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再用交换位置法将剩下的两个人排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排列就不会排乱了。)

  (4)多媒体演示排列过程,总结排列方法,强调思想:有顺序地排列才能不重不漏。

  [第三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并从中培养独有意识地有序思考问题。同时通过逐层上升的练*,将知识的应用从局限于数学课堂转化为身边的数学,帮助学生养成日常活动中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并会应用排列的规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机动练*,随机调节

  1、(多媒体演示,下面3本书送给小丽、小刚和小明各1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师:幸运抽奖的奖品是这三本书,奖给这3名中奖的同学,有多少种方法呢?

  (1)先实际演示操作,帮助理解,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方法写在练*纸上,说一说。

  (2)学生在练*纸上独立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

  教师引导总结:先固定一种事物,再按顺序排列另一种事物,才能不重不漏。

  2、(多媒体演示:数学王国的智慧树上结了4个智慧果,奖给男生和女生各一个,有多少种奖励方法?)

  师:同学们在简单的排列活动会场上表现太棒,数学王国的国王决定将智慧树上仅有的4个智慧果奖励给大家两个,男生和女生各1个,作为纪念品,想选哪两个。你们选一选吧。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领走奖品哦。

  [设计意图:课后若有多余时间,当堂做,时间不够让学生带着此问题回去思考,既可以避免空堂,又可以进一步对新知提高训练,帮助学生迁移课堂知识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日常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我们这趟数学王国之旅,参加了什么有趣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有顺序地思考问题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生2:我学会了进行简单的排列时用固定位置法,就不会找漏。

  生3:我知道了简单的排列的规律方法有固定位置法和交换位置法。

  师:同学们的这趟数学王国之旅真是满载而归呀!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关于简单的排列的问题,同学们可别忘了要有顺序地思考呀。再见!我们二(2)班聪明的朋友们。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对不同事物进行简单的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的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过程方法:创设了芳芳“过圣诞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伴随芳芳去发现排列的问题,探索策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学*寻找最简单的组合数和排列数。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芳芳,今天她将为我们讲述她最快乐的一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她的快乐吧(课件演示)

  12月25日是圣诞节,那一天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服装,芳芳也准备穿自己最漂亮的服装,她有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打扮的方法呢?

  二、探究规律:

  1、老师:先来估计一下,有几种打扮的方法。让学生估计,猜测。

  “看谁能打扮得又多又快”。你们估计的对吗?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学具倒在桌面上。师巡视。

  学生操作,试穿,讨论,交流,生汇报并上讲台演示。

  老师: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学生:有顺序

  老师:先固定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再固定另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很有序,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先固定一条裤子,分别和两件上衣搭配,两条裤子,就有了4种方法。

  老师:说的真好!那么刚才在估计中有些同学比4种要少,说明有遗漏,有些同学估计的比4种要多,说明重复了,那么如何才能一个不漏地把所有的搭配都找全。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找。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有序连线是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今天就和芳芳一起来研究关于排列的问题。(板书课题)

  老师:现在不用学具你能不能把上衣和裤子分别用字母,符号,文字,数字……的方法表示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师巡视,并讲评。

  老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好,看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理解更容易一些。

  2、老师:圣诞节的中午芳芳邀请了她最好的两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为了合理搭配营养,又不浪费,芳芳看了看菜谱心中有了主意,你知道芳芳是如何合理配菜的吗?(课件出示)你们喜欢那种菜?

  学生说说自己所喜欢的菜,教师在此时渗透科学膳食教育。

  老师:那么荤素搭配,就科学合理了,你有多少中配菜的方案呢?

  学生说配菜方案,师强调按顺序搭配。

  老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不简单。不但会配菜,还能科学、合理的搭配。

  三、合作学*

  老师:芳芳的菜都做好了,可是迟迟不见朋友来,她心急了,于是她打电话催催,孩子们,芳芳遇到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你能帮她解决吗?

  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7……,后面的我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是由1、3组成的,猜猜,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学生;6913713 6913731师板书。

  老师:看看正确的结果吧,你们猜对了吗?你们真棒,聪能帮芳芳解决(课件出示

  老师:聪联系到了,还有明明家,看看这个问题大家还能不能帮芳芳解决?有几种情况呢?(课件出示)

  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9……,后面的`我也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猜猜,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12 21 13 31 23 32共六种可能。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那么怎样就可以很快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排列呢?

  学生:有序排列。

  四、知识延伸,体验生活

  老师:通过大家的帮助,芳芳很快联系到了聪聪和明明,一会他们就来到了芳芳家,为了庆祝圣诞节,他们准备用三个红黄蓝彩球装扮圣诞树,可是圣诞树上只有两个挂彩球的位置,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挂法?(课件演示)

  学生说不同的挂法,教师课件演示。

  老师;用来装饰圣诞树的三个彩球一共花了5角,先看看,芳芳有哪些人民币?

  学生:一张五角的,两张两角的,五个一角的硬币

  老师:想一想最多有几种付钱的方案,怎么付?

  学生说各种方案,师用课件随机演示各种方案。

  五、全课总结:

  老师:芳芳快乐的一天即将结束,你从中学会了些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

  老师指名叫两个对自己表现特别满意的孩子上台,击掌庆祝。

  老师:如果我们3个人,每两个人都必须击一次掌,一共要击几次掌?为什么是3次?

  学生:三次。

  小组四人庆祝,想一想一共击几次掌。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4

  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可是三只小动物只有两把伞,怎么办呢?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的数学城堡,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想要开锁就要找到开锁的密码。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欢迎各位小动物来闯关。

  第一关:握握手

  小明、小红、小华三个小朋友,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第二关:购买大比拼

  如果要买一本5角的练*本,你有几种不同的付法呢?

  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组长负责收集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四)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2、乒乓球大赛

  小明、小红、小华、小丽想参加学校的乒乓球双打比赛,你认为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呢?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5

  设计意图

  “排序”是数学活动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中班下期幼儿已有一定的排序经验,且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从而发现一定的特点,体会其中的规律,并尝试大胆自主的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整个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场景,充分运动神秘的“排列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列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在活动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大胆创新。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AB模式。

  2、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AB模式。

  难点: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2种颜色的桌布各3张、2种颜色的椅子各15把、2种不同颜色的盆栽、排列女王装扮、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以排列女王的角色身份带领幼儿进入预设排列王国场景中,引发幼儿自主发现环境中的规律,调动幼儿参与兴趣。

  师:“孩子们,欢迎来到我的排列王国,请坐。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有规律排列的物品,你们猜一猜我喜欢什么排列规律的物品,回答正确的,我将奖励我们王国的徽章一枚。答案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环境中哦。

  (二)基础部分:

  1、发现规律:

  ――幼儿分享自我发现,口述模式后,教师引导其余幼儿共同验证,帮助幼儿理解模式排列的规律,即什么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师:“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摆放的?如何摆放的.?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王国秘密,女王喜欢的排列规律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

  2、排一排:

  ――介绍材料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桌面材料来表现ABAB模式。

  师:“排列女王有三个要求:第一,必须使用刚刚的排列规律“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排列这些材料。第二,可以选择两种材料,也可以选择一

  种材料。第三,排时须保证数量,至少重复出现3组。”

  (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程度,若发现多数幼儿存在疑惑,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则可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引发生生互动)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便于二次操作的分享)。

  师:“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有几种?是怎么排列的?”

  “你只选了一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1个1个间隔排列的呢?”

  (优先请选用两种材料的,再选择一种材料)

  ――第一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通过不同颜色、形状、长短、高矮的材料来表现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3、排列能手:

  ――提高难度,引导只选用一种材料来表现特定模式,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征

  师:“刚刚有小朋友选了一种材料,并通过调整摆放的方式来展示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我非常的喜欢,你们还有其他什么好办法吗?你有其他的摆放位置吗?除了摆放位置的不同,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模式以及幼儿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选择了哪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1个1个间隔排列的呢?”

  ――第二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1种材料也可以进行2个1组的规律排列。可以从造型上、数量、摆放位置上来展现2个1组,1个1个间隔出现。”

  4、排列高手

  ――再一次提高难度,不再提供任何实物材料,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特定模式

  师:“刚刚你们为我装饰的环境我很满意,接下来为了感谢你们,我准备去参加一个舞会,排列女王的舞蹈站队应该是怎样的呢?”

  ――师幼齐互动,鼓励幼儿用声音和动作多样化来表示特定模式。师:“不用动作,可以用其他的身体部位吗?”

  ――第三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声音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再次梳理今日活动经验,引导幼儿寻找生活当中不一样的规律排列师:“小朋友生活中的规律还很多,回家后排列高手们再去找一找更多其他的规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游戏为形式”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以“排列王国”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幼儿在情景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在操作这个环节发现都是他们*时自己的游戏场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4)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菁选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节课体现了两个特色

  1、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 “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课始,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接着,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

  最后,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这节课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不够到位。还有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捕捉利用不够及时到位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还应多反思,多注意的。

  11月5日我在界湖小学东校区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张京菊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排列组合》,感触颇深。这节课中,张老师以小学生熟知的游戏乐园为题材,创设了买票、猜密码的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切合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整堂课张老师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体验数学。课堂上张老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而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先让学生用小圆片代表三位同学摆一摆,感受摆的过程。再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汇报交流总结涂的方法,体会排列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然后学以致用利用规律重新涂色,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紧接着通过握手活动,感知组合,然后通过比较总结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这样使理性的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背景密切相连,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因而问题的解决便具有了现实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作为发展性的教学,加强对操作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概括3个元素排列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化意识的培养。

  我相信这节课对张老师的感触是最多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大家对张老师授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使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创设情境“游玩数学广角”,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一、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二、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我首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买门票5角,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三、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重要性。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使学生独立思考;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本课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 “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从形式走向实质。

  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走过场。

  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从形式走向实质。

  三、利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

  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走过场。

  四、不足之处: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们数。用1和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

  指名学生回答。

  密码正确,我们进去吧!欢迎同学们进入智慧城堡!走,我们先去哪好呢?

  (2)自主探究。

  在游乐园里玩是需要游戏卡的,每个游戏都有一张对应的游戏卡,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游戏卡吗?

  (课件出示:在数字卡片1、2、3中拿其中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同学们大声地读一遍。

  请同学们摆卡片。

  (3)汇报结果。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两位数?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5)

——《莫高窟》教学设计汇总10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到莫高窟浏览了一下,莫高窟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的美吧。

  二、品析彩塑

  1、出示课件,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生答。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学生说,老师评议。

  2、这些主要写的那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征?读一读,画出来吧。点击课件。

  3、谁能读出这些神态,指名读,(威风凛凛读得不够威风,谁能读得更好。)

  4、从这些词中知道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说明了彩塑的特点是什么?(个性鲜明,形态各异。)一起读这句话吧。这句话也是本站的中心句,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彩塑呢?生讨论,老师指导。

  5、谁来将这些神态表演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表演,老师指导。

  6、刚才几位同学都能表演出彩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那课文是用什么词将几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连接起来的呢?(有……有……)谁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仿造这种句式说一段话。老师提示。

  7、想不想看看真实的画面呀?进入课件。(师引读)

  8、好看吗?我们再来欣赏更多的彩塑吧。配乐进入课件欣赏,看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所以课文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们,谁能找出来并指明。点击课件。

  9、像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在莫高窟有2,000多件,所以进去游览的客人们都…。生答,师点课件。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赞叹?再想象一下,如果是小姑娘、大胡子老爷爷、外国游客又是怎样赞叹的呢?讨论一下,写下来吧。我想在座的同学、老师心中一定会涌起一股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一起高声朗读把。

  三、欣赏壁画

  1、过渡:在感受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后,我们又来到了宏伟瑰丽的壁画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自由读第三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壁画)

  3、品析第三句

  默读,说说你心中的感受。(这些飞天真美)指名读,指导朗读,这些姿态你喜欢哪一个?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好。

  这一句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形态各异的飞天。)你们能想象一下还有那些飞天吗?谁来读一读,看谁能把飞天读得最美。

  4、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衣带,使飞天变得多么轻盈巧妙,妩媚动人呀!喜欢这样的场景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这一句吧。

  5、飞天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飞天,就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6、出示图片,配乐欣赏。你还能想得出那些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点击课件。

  7、文中使用那句话把彩塑和壁画连接起来的呢?出示课件,这是一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宏伟瑰丽)宏伟体现在哪里?把画出来。(45,000*方米)。

  8、猜猜看,如果将这么多壁画排列起来从这里会到哪里呢?(到连云港码头)如果我们乘车去连云港的码头,一路上一边欣赏这些壁画一边欣赏海景,那样的情景该是多么壮观呀!

  9、让我们高声朗读这一节吧。

  四、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这些都是在古代劳动人民……那莫高窟里面还有什么让我们惊叹的东西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慢慢欣赏。

  情景导入

  确定研究主题

  1、导入:

  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那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情景氛围。

  使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网上自主学*、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点击进入莫高窟网页,认真阅读2-4小节,"网学*。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3、通过“在线测试”、“学与玩”来巩固所学知识。

  4、带着一定的学*目标,利用教师准备的网站进行自主学*。

  5、利用位置或兴趣爱好组成各个不同的兴趣学*小组,学*相关内容,讨论相关问题。

  6、学*之后可利用“在线测试”和“学与玩”来测试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

  7、通过学*指南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知识的能力。

  8、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的团队精神。

  9、通过“在线测试”和“学与玩”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自由交流

  1、组织学生进入"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质疑。

  2、教师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进入"讨论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

  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边游览边介绍。

  2、把学*所得利用计算机制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博览"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并且提供为学生解题的“教师留言簿”。

  4、组织学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美丽风景。

  5、通过"信息博览"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

  6、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会给你满意的回答。

  7、通过"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内容,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

  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收集、处理、组织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用留言的方式来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方便。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注意辨认“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

  2、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给文章编写段落提纲。

  3、品味用词,关注句段特点,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藏经洞的藏品丰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据此背诵有关段落。

  4、尝试学*运用本文过渡自然、用词精妙、排比丰富等写法,将景物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前置性作业: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七彩词语:威风凛凛 慈眉善目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举世闻名

  漫天遨游 啧啧赞叹 宏伟瑰丽 断崖绝壁

  3、理清文章脉络,试着给文章列提纲。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读通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新的课文:莫高窟(齐读课题),(看录像)同学们,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了解莫高窟。

  2、首先,来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3、攻下词语关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这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文章中有三句关键的句子告诉了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三句话画出来。

  动画:找找画画

  6、找到了吗?谁来能把这三句话响亮地读一遍:(课件出示三句话)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动画:读一读

  7、找到关键句,就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就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板书)

  第二板块:了解彩塑:

  1、我们首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他们中有力士,有菩萨,有天王。请你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出示图片)谁来告诉大家第一位是谁?为什么这样猜呢?

  动画:看一看,猜一猜

  4、是啊,你的理由多么充分,这尊彩塑眼睛微闭,嘴角带笑,慈祥可亲,一看就是一位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菩萨。这尊彩塑呢,又是谁?说一说你的理由吧!你很会观察,你看他身披铠甲,手握武器,怒目圆睁,看上去多威风啊,一定是一位天王了。再看这尊彩塑,为什么呢?你真是一个善于分析的小朋友,是阿!你看他他肌肉发达,块块隆起,浑身上下充满力量,毫无疑问,他就是力士了。

  4、好,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尊彩塑的,找到以后,把它读一读,读出他们不同的特点。

  动画:读读,体会特点

  5、(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注意要把他们的特点读得形象一些。

  6、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我们一起来读。

  7、课文还介绍了哪尊彩塑?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请大家先读读课文的介绍。(出示句子)

  动画:读读说说

  这尊卧佛真像课文所说得那样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再看看图片,从哪儿看出神态安详呢?对啊,你们看,他眼睛微微地闭着,嘴角往上翘起,已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8、同学们,我们走进了莫高窟,欣赏到了彩塑,他们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还有的神态安详。的确像课文中所说的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板书)

  9、莫高窟像这样的彩塑有多少个?有两千多个!这两千多尊彩塑都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惟妙惟肖,精妙绝伦!(板书)

  10、同学们,我们为有这样宝贵的遗产而感到自豪,想不想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动画: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欣赏壁画: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的壁画,我们继续来欣赏。

  2、教师诵读课文。

  3、课文是怎样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读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

  动画:边读边思考

  4、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PPT),大家响亮地把它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句什么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这句话中有一个数字:四万五千多*方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壁画非常之大)壁画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如果把我们这个教室四壁全都画上壁画,你算一算,四万五千多*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老师告诉你,有三百七十多个教室那么大,真宏伟啊!

  5、壁画那么大,画了哪些内容呢?谁来告诉大家?(生读内容的那段话)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番这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从刚才大家专注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他们,那么让我们把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一起来赞一赞它们吧!)

  6、大家知道这些壁画中哪些画儿最美,人们最喜欢呢?(飞天)你从哪个词判断出飞天最美?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阿,我们以后读书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飞天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出示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默读,可以轻读,也可以大声读,请你找出你喜欢的飞天,在书上画一画,在文字旁边写一写,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读)

  动画:读读说说

  6、你最喜欢哪一种飞天呢?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大家选择一句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一说。

  7、谁先说?你真会观察。你能把它的美展示出来吗?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愿意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这一分句吗?

  8、同学们,飞天壁画仅仅只有这五种姿态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壁画中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谁来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动画:想想说说

  7、(课件演示)一个个轻盈灵动的飞天,一个个柔美生动的形象,把我们深深吸引,更让我们浮想联翩。同学们,你们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善于表达美的能力!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描绘这美轮美奂的飞天!(学生齐读)

  9、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赞美这宏伟瑰丽的壁画!(齐读课文)

  动画:边读边想象

  10、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脑海里是否也浮现出了这么美的画面呢?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能熟读成诵。(让我们站起来,把美丽的壁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配乐背诵)

  第四板块:总结。

  1、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莫高窟中还有藏经洞呢?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天地?这部分的内容下节课再学。

  第五板块:作业

  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号本,把生字新词每个抄写两遍。

  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前置性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学*第四自然段。

  1、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令我们心旷神怡,可当我们来到藏经洞时,我们的步履蹒跚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准备填空。

  2、填空:当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涌起了--------

  当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充满了--------

  3、出示藏经洞里的经卷、文书、铜像等文物。

  出示被帝国主义掠走的国宝数量:

  英国13300件法国5779件前苏联10800件

  日本600件美国22件丹麦14件

  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210件?法国吉美博物馆绢画200幅

  中国只剩下17500件

  4、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提示:你想对清**、帝国主义分子、我们中国人各说写什么?)这些都是由于清王朝无能,所以大量珍贵的文物才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同学们,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同时也感到惋惜,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还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同学们一定懂得了:莫高窟不仅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和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耻辱,是一本沉甸甸的警世教科书。我们只有从小刻苦学*,学有所成,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莫高窟是xxxxxxx是xxxxxxx是xxxxxxx。”(齐说)

  四、总结写法:课文的二、三小节都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述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先以一种整齐的句式作一般介绍,最后选择一个典型作较为详细的描写。

  五、作业:

  1、关注每段关键句,给课文编写提纲。(完成小练第四题)

  2、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或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两大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1、导入:

  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那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情景氛围。

  使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网上自主学*、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点击进入莫高窟网页,认真阅读2-4小节,"网学*。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3、通过“在线测试”、“学与玩”来巩固所学知识。

4、带着一定的学*目标,利用教师准备的网站进行自主学*。

  5、利用位置或兴趣爱好组成各个不同的`兴趣学*小组,学*相关内容,讨论相关问题。

  6、学*之后可利用“在线测试”和“学与玩”来测试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

7、通过学*指南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知识的能力。

  8、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的团队精神。

  9、通过“在线测试”和“学与玩”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组织学生进入"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质疑。

  2、教师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进入"讨论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 1、通过畅谈深化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解释、组织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在"讨论交流"里畅谈就像同学们*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样,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交流的氛围。

  1、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边游览边介绍。

  2、把学*所得利用计算机制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博览"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并且提供为学生解题的“教师留言簿”。

4、组织学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美丽风景。

  5、通过"信息博览"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

  6、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会给你满意的回答。

7、通过"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内容,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

  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收集、处理、组织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用留言的方式来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方便。

  【教材版本】苏教版第九册

  【教材解读】

  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甘肃敦煌东南。现存壁画和雕塑作品共四百九十二窟,计有壁画四万五千多*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教材通过对莫高窟里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共振,和课文一起心跳。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

  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憎恨的情感。

  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会写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如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为课文学*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你看过寺庙里的佛像吗?欣赏过墙壁上的绘画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玩过泥塑吗?喜欢绘画吗?能谈谈你的创意吗?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

  设计意图:

  从生活经验出发,缩短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把学生带入语文学*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疑导思:学*《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读课文:你想读哪段就读哪一段。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遵循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你想了解什么”激发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

  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会让我们的课堂学趣盎然。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5)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

  (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6.品读“藏经洞”一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观看关于藏经洞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影片。

  (3)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课文。

  7.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

  设计富有层次的阅读、感悟、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确定主题,深入探究

  1.通过品读课文,我们感慨万分,情绪高涨,激情飞扬。面对这些问题,仿佛有满肚子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研究。

  2.老师为你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该怎么做呢?

  (1)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浏览性阅读,搜集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

  (2)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确定哪些资料是需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需要的。

  (3)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创造性阅读,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组合,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分工、合作研究。

  4.汇报研究的成果,举行“敦煌研究报告会”。

  5.课后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该环节的设计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搜集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 总结谈话

  最后,我想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畅谈: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设计意图

  以富有激情的朗诵结束全课,让学生的情思随课文一起跃动,再一次浸染在艺术的海洋中。

  【自我评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和“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惯”这三个维度提出。为此,努力做到:让学生学文章本身,让学生说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设计言语感悟的策略是: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我们作了如下设计: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等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阅读学*的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设计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各种层次的读书,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以此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努力使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激情燃烧,自始至终和课文一起心跳。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学生初步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达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媒体,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学生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11课《莫高窟》

  本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之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本课教学难点是要能让学生基于网络环境,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对课文第二部分的朗读感悟中,真正认识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并结合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体会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三、教学网页的设计

  本课教学网页的设计结合了本课的重、难点,注意课文内容间的结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充分体现学的过程,主页中主要有以下七部分。

  课文:语言文字,关键词语的理解,相应图片的链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词语手册:提供生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学海罗盘:包括本课的学*目标及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方向,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进行自学课文)

  学海泛舟:包括本文所涉及的相关图片、大量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水*随时进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学海冲浪:设计了一个迁移练*题及课外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的学*情况,课内外结合)

  欣赏:拍摄了莫高窟的外景,图片及相关影视。(让学生尽情游览、观光)

  请你留言:让学生学完课文后给莫高窟旅游公司设计旅游广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再实践中学*。另外,发挥网络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课文内容。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学生自主学*过程为主线,以学生自我控制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具体说,是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课文,交流讨论,教师则利用网络控制功能及教学软件作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软件的引导,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情感,通过教师的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达到本课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莫高窟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有六万多件经卷、文书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将踏上西北之路,去莫高窟游览一番,那你还想对莫高窟有哪些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1、莫高窟有哪些精妙绝伦的彩塑?

  2、莫高窟有哪些宏伟瑰丽的壁画?

  3、莫高窟有哪些经卷,藏经洞里有些什么?

  (二)、介绍学*方法及学*软件。

  有问题就得解决,而且靠自己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要采用一种特殊的学*方式,运用网络,边读边想,边学边练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学*软件,有课文、学海罗盘、词语手册、学海泛舟、学海冲浪,欣赏和请你留言。“学海罗盘”给我们指明了学*的方向;“学海泛舟”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学*的资料;“学海冲浪”,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道*题,“欣赏”可以让同学们尽情游览、观光。下面,请同学们点击“学海罗盘”。

  选择你喜欢的学*方式进行学*:

  1、可以默读课文,通过探究课文的语言文字(抓关键词),感受理解课文;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方面,用自己喜欢的学*方法理解,品味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2、可以阅读老师提供给你的信息与有关莫高窟资料来品味感受;

  3、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学海泛舟”中寻寻觅觅。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需要,点击“课文”开始自学课文。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1、学生进行自主学*。(同学们可以自由分小组合作选择性学*,培养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交流学*体会。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学生可能汇报下列内容)

  (1)彩塑部分

  a、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这些词体会彩塑的神态各异。

  b、点击观察“卧佛”图片,体会卧佛的长及神态的维妙维肖。

  c、通过朗读表现彩塑的精妙绝伦。

  d、集体感情朗读体会。

  (2)壁画

  a、感悟写法,体会“有……有……有……还有……”以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的作用,并试着说话。

  b、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可查找资料再补充说话)

  c、试着感情朗读两句排比句。(体会壁画的精美和宏伟瑰丽)

  (3)藏经洞

  a、抓住有关语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才干,同时表达对外国强烈的愤怒。

  b、学生想象说话。(想象当时的场面,说说自己的内心。)

  c、感情朗读这段话。(体会情感)

  (4)谈总的感受,并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对全文总括,也呼应开头,对“一颗明珠”作出总的回答。)

  (四)、课堂小结。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去过莫高窟的每一位游客都会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和它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祖先赞叹。同学们在我们即将离开莫高窟之际,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莫高窟游览、观光,进一步了解莫高窟,导游小姐让你给莫高窟写一段广告词,请同学们点击给我留言,想象一下,写一段广告词。

  (五)、学生写广告,并相互交流。

  1、你有金字塔,我有莫高窟。

  2、上有大世界,我有莫高窟。

  3、不会游天下,会游莫高窟。

  4、莫高窟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5、有机会我还会来莫高窟的。

  (六)、欣赏。

  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走过了*5000年的漫长曲折里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敦煌莫高窟灿烂的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沧桑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莫高窟流光溢彩,美丽辉煌。

  请同学们点击“欣赏”,让我们再次过目历史留给我们的古代人民那创造性的伟大艺术。(学生点击欣赏,尽情游览、观光。)

  (七)、作业。

  欣赏完精美的石窟艺术后,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水*如何,请同学们点击“学海冲浪”,在“学海冲浪”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道*题。

  1、迁移练*:

  阅读下面这段话,把文中的“有的”改为“有……的”,把“有……的”改为“有的”。改后再读读,体会一下“有的”和“有……的”之间的异同之处。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2、实践活动:

  举办一次“模拟参观莫高窟”活动。

  (1)要求学生用胶泥、粘土或其他材料制作“形态各异”的彩壁,绘制“丰富多彩”的壁画。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制成的展品,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

  (3)将展品布置好,指名一人当导游,其他同学当游客。

  请同学们先试着做迁移练*,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课外完成“课外实践活动”,并把活动情况写下来后发回学校的网站上来。

  (八)、教师总结。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并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和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学*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由来。

  相传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师徒三人,要往西天寻找极乐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师傅派俩徒弟出去化缘。两人一东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乐樽,走着走着,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晃得乐樽困意全消,只见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脉,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照得天际流光溢彩,照得云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气升腾,照得乐樽满面彤红。乐樽原本就悟性极高修行极深,一阵狂奔至师傅跟前,高呼:“师傅,师傅,找到了!找到了!”。师傅面露会意笑容,轻声而郑重地对乐樽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于是,不久,第一个洞窟便在发光山脉面溪的山坡上诞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乐樽一心一意化缘建窟,造神供佛,将自己的才情、志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这个山脉之中,洞窟之内。乐樽之后,筑窟之风更是经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一朝胜似一朝。莫高窟之辉煌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他。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

  (师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重点词句:

  一组:洞窟彩塑壁画飞天(师向学生介绍:佛教中指的`是那些能飞的神仙)

  二组: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词语是有生命力的,指导学生把她们“读活”)

  3.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莫高窟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精读课文“飞天”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壁画有什么特点?(板书:宏伟瑰丽)我们大同小学100多*方米的会场真是宏伟呀!“宏伟”一词用的准确吗,为什么?指导学生学*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再读课文,画出作者概括描写壁画内容和具体描写壁画内容(飞天)的句子,学*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朗读描写飞天的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读等形式)

  4.观察描写飞天的句子,发现语言规律(排比句,四字短语……),续写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围坐一起,;

  有的,……

  5.小结:通过这一段的学*我们知道,作者抓住壁画的特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高度评价莫高窟:(齐读最后一段),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游览完莫高窟后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是可以傲视异邦(bāng)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6)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汇总10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让学生从中领悟学无止境,虚心好学的人生哲理。采用双线并用的方法表达中心思想。第一条是情节线索,把重点放在小鹰的飞行实践上。第二条是与情节线索对应的感情线索,写小鹰的认识不断提高。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④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 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 细读训练。

  1、学*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④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③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③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④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⑥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⑦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1、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四、 课堂练*。

  1、口头扩词。

  旋( ) ( ) ( ) 鼓( ) ( ) ( )

  2、用下列词语练*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 作业。

  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②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作业。

  1、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

  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填空。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

  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 )。 《小鹰学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已经”说一句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不断进取。

  教学在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不断进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放录像:鹰在高空飞翔)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师:鹰飞过高山,飞过*原,飞向高空,真厉害呀!可是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行的呢?

  2、板书课题:小鹰学飞 指名学生读课题。

  3、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正音,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自由轻声读,读通句子;

  4、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是怎么说的? 用直线画出,交流(多媒体出示)

  (三)再读课文:

  1、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图的内容。

  (1)看动画后,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动画的内容?(第1、2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理解有关词句。

  a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鹰老鹰

  大树上面已经会飞啦不算会飞

  b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高兴)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高兴得喊起来)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

  指名试读。

  c“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还没有完全学会飞行)

  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亲切、老成)

  试读 指名读 评议

  d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啦,老鹰说这还不算会飞。

  2、学*第二幅图的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和第一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两段所写的内容在安排顺序上是相同的:先写小鹰学飞,再写飞到什么高度,接着写小鹰很高兴,最后写老鹰教育小鹰。)

  (高度不同,小鹰说的话不同,这次强调是“真的”会飞;因为是第二次,好多地方加了“又”字)

  (板书:大山上空真的会飞啦还不算会飞)

  (3)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

  各自练读,指名试读

  (4)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老鹰知道有本领的应应该比这飞得更高,他希望小鹰能把飞行本领学得更好)

  指名读老鹰说的话。

  (5)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6)老师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山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是老鹰说还不算会飞。

  3、学*第三幅图的内容。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a板书(更高的地方)后问: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飞得更高了?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b说得对!小鹰为什么会飞得这么高呢?(鼓起劲拼命向上飞)

  这说明小鹰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

  c指名读小鹰说的话。(板书:总算……会飞了吧?)

  问:“总算”是什么意思?

  d这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前两次显得高兴、满足;这一次,语气不肯定,有征求老鹰看法的意思,变得谦虚多了)

  e轻轻读小鹰说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

  指名读小鹰的话。评议。

  f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这次,老鹰是怎么回答的?(学生回答后,板书:你往上看)

  a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再次理解“盘旋”的意思。(学生用动作表演)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7)

——《升**》教学设计汇总10篇

  一、导入

  1、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幅图,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小朋友正在干什么?(早晨在学校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大家立正,向**敬礼。)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谁能看着拼音把课题读一遍?出示卡片“升”这是一个后鼻音,跟老师读“升”。谁能把课题再读一遍,其余同学思考:什么叫升**?

  3、解释:升**就是把**高高地升上天空。

  4、出示视频:看!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叔叔都要在***广场上升**。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课文吗?那自己先自由地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字借助拼音把它们多读几遍。

  3、刚才大家读得都十分认真,老师这有几个词想考考大家,你能读得准吗?

  (***、升起、立正、敬礼、我们)

  4、读准了词语,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准,谁来读(评价是否读准)还有谁也想读(真勇敢)在他读的时候其余同学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

  1、a一共有几句话?(3句)

  b自由读读第一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是我们的**)

  c你在哪里见过这***?(学校,***广场,教室里,当运动员获得奖牌后)

  d看!这就是我们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红色、黄色、五星)

  e你觉得这面**怎么样?(很美)指导读美美的读一读第一句

  f当看到**升起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自豪)带着这样的感觉读好第一句话!

  2、升**时,我们身边还能听到什么?(**)

  a在**声中,**是如何升起的,自由读第二句话,告诉老师(高高升起)加着重号。

  b谁能读好这个词语,能再高点吗?一起读。

  c瞧,***升得多高呀,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谁来读好第二句话,男同学,女同学。

  3、升**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谁来读读第三句话?一起读。

  a、在这里“您”指的是谁?(**)为什么不用你而用您?(表示对**的尊敬)

  b、想一想*时你称呼谁会用这个“您”字?(爷爷、老师、奶奶、长辈)

  c、在这里一个“您”字把小朋友们对于**的热爱和尊敬全都表达出来了,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

  4、谁能带着感情把整篇课文读一读(评价听出你对**的热爱)谁还想读(评价哪个字读得特别好)一齐把整篇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情感升华

  1、听到雄壮嘹亮的**声,看到少先队员有力的敬礼,一群小鸟也飞来了,当它们看到美丽的**,小鸟们心里会想些什么?有会说些什么呢?

  2、说不定它们还会唱起来,跳起来呢,学过《****真美丽》这首歌吗?来起立,把我们最美的歌声送给我们的**

  3、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热爱**,面对这鲜艳的***,面对这带给中国人无数光荣和自豪的**,你想说些什么?

  4、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的心愿一定能实现。

  五、教学生字

  升字

  六、作业:背诵课文

  《升**》这篇课文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了汉语拼音和识字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让小朋友认识***是我们的**,以及升**时学生应该怎么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美观地写字。教学本课时我分了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认读了生字,学会了4个生字的书写。第二课时主要细读感悟,学*余下的3个生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尊敬**,热爱**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复*词语,背诵课文,指导完成练*。

  在导入课文时,我利用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的《我也相当升旗手》这课,让他们来介绍一下我们的**。还利用星期一小朋友们都要进行升旗仪式这一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升**时小朋友会做些什么。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提问那课文是怎样描写小朋友举行升**时的情景的呢?引出今天要学的这一课。有了第一篇课文的基础,小朋友对句的概念有了清晰地认识,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他们找得非常快。

  教学第一句话时,我课件出示***的图片,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有的说在校园里见过,在幼儿园里见过,在北京***广场上见过,也有孩子说到在奥运会比赛时见过。接着我说,***在许多场合,重大的日子出现,因为它代表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师引读所以说***是(我们的**)。指导朗读时,应读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二、三句时,我运用直观的图片来达到教学目的,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使学生明白***在**声中高高升起,小朋友们要立正、敬礼。同时问:“向您敬礼”是“向谁敬礼”?为什么不说“向你敬礼”?启发学生知道向**立正、敬礼,表示我们对**的尊敬和爱。在朗读这两句话时我让学生加上动作进行朗读,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爱**爱祖国的情感中。

  在教学字的过程中“我”比较难写,老有学生漏写笔画。有的小朋友会把“立”字中的点写成撇,所以一些新授的字要反诉练写,反复记忆。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学**惯的养成。如说一句完整的话,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学*评价,读书时注意节奏和重音,写字时注意姿势和基本笔画的训练等等。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搜集**知识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大家立正,向**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的时候,我听到了**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升**》。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就是把**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叔叔都要在***广场上升起**,我们的**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新知欲望,提高学*兴趣,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通过诠释课题,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出示词卡:**)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新部首:口字框。

  3.学*“***”。

  (1)师:其实呀,“**”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出示词卡:***。

  (2)相机学*“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4.小结:我们的**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的`情景吧!

  (播放视频)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学*第二句。

  师:升**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1.出示第二句:**声中,徐徐升起。

  学*生字:“升”“中”“歌”“起”。

  升:翘舌音。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升”。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升”这个动作,用手当作太阳,做一做太阳升起来的样子。做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歌:采用生活识字法。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这个字,我喜欢唱的歌是;音乐课中我们都要唱歌。组词:唱歌、歌曲。

  中:“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中”。

  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起”:“走”+“己”=起。

  2.播放**,全体起立跟唱**,引导学生感受**的雄壮与激昂。

  3.指导朗读。

  (1)理解“徐徐”。同学们回忆下,**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是慢?

  小结:是呀,**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徐徐)

  (2)创设情境。

  师:雄壮的**声中,**慢慢地升起,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情境吧!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齐读前两句。

  (三)学*第三句。

  过渡:快看,**升起来了。

  齐读。

  1.出示第三句: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2.学*生字“么”“美”“丽”。

  么: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么”。

  美:下面的“大”是个人形。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后来引申为人的容貌等很美。

  丽:古文字的丽是两鹿结伴而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美丽”。

  3.练*用“美丽”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5.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

  美丽 多么美丽

  好听 多么好听

  高大 多么高大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

  (四)学*第四句。

  1.引读:升**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我们立正。)

  2.学*生字“立”“正”。

  立:强调“立”的笔顺。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立”。讲述字理:出示“立”的字理图,古文字的“立”像人站立在地上,第一笔“丶”像人头,第二笔“一”像人的肩,第三、第四笔像两条腿,最后一笔像大地。本义为站着不动。

  正:了解字义,组词。

  3.老师下达“立正”的口令,全班做动作。

  4.指导朗读。

  师:“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我们“立正”,表示对“**”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五)学*第五句。

  师:我们望着鲜艳的***,为了表达心中的自豪与尊敬,我们还要——“望着**,我们敬礼”。

  1.出示第五句:“望着**,我们敬礼。”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

  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结方法:学会看课文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3.升**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呢?谁愿意把这个句子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呢?

  4.指导朗读第五句。

  师:向**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热爱祖国,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句。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六)整体学*,诵读品悟,升华热爱**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体会语义。学生在阅读课文、学*课文时,为了弄清文章的意思,会不由自主地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它的语义,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五。

  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中:“中”字的“口”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口”的最后一笔横在横中线上,“中”的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五”。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二笔的“竖”略微向左倾斜,第三笔横折写到横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

  (4)同桌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揣摩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怎么写字才好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良好*惯的养成。通过说关键笔画、教师示范、学生描红、在田字格中练*书写等活动,达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的教学目标,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自豪。希望同学们爱护**,尊重**,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而努力。

  2.是啊,**如此美丽,难怪人们用歌声来赞美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真美丽》,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表达对**的热爱后,引导学生了解**的象征意义,从而产生尊重**、爱护**的意识,通过学唱歌曲,升华这种热爱、崇敬之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引入新课

  1.复*词语:

  中国 *** ** ** 升起 多么

  美丽 立正

  2.过渡:同学们对词语掌握得很扎实,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3.齐读课题。

  4.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新课,搭建好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二、指导书写,练*写字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本课的另外两个生字。

  (课件出示:立正)

  2.回顾写字的方法。

  一看:看每一笔所在的位置,看老师的示范。

  二写:认真描红,临写,先描再写。

  三对照:仔细与例字进行对照,与同桌互相评议。

  3.指导书写“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立”的“丶”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较短,第三笔和第四笔要写得匀称,第三笔为轻入笔、顿笔收的小点,而第四笔是顿笔撇出尖状的小撇,第五笔横比第二笔的横要长。

  (3)学生练*,教师巡视。

  (4)同桌互相评议。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最后一笔的横要拖得“稳稳”的。

  4.指导书写“正”。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一笔横要写得略微向上倾斜。第一笔稍短,第二笔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最短,在横中线上起笔,第五笔稍长,写得要*稳。不偏不歪斜才是“正”。

  设计意图:继续完成书写任务,培养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学生的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三、指导背诵,深入理解

  1.采用各种形式熟读课文。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给全班同学听。

  (2)自由地轻声朗诵,同桌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一读,指名分句读。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师: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想每一句都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背诵,我们一起合作来背一背。

  师:什么旗帜是我们的**?***怎样升起?***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合作背诵。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师: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些插图都展现了课文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提高背诵的效果。

  请同学看图轻声练*背诵,同桌互相背一背。根据课件展示的画面,全班齐声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想象你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的升**仪式,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独立背诵,指名到前面来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诗歌,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件出示)齐声读一读这些好方法。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图,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背”也是一种技能。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方法。在低年级的背诵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背诵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图画引路、情境表演、情境想象等方法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面对庄严的***,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说,那就说说吧!

  (课件出示:***________)

  2.画一画。

  画一幅“升**”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语言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升**

  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语感,使爱国教育落到实处,课堂上我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升**视频,回想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时那庄严的时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了多样的识字教学策略,通过联系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字理识字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同时也是对学*方法的重要引领。在品读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我借助多媒体展现画面,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看到我们**高高升起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样子!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升**》一课,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告诉孩子们**是我们祖国的**,升旗时要奏**,我们要敬礼的生活知识,短短三句话,知识融入其中,饱含浓浓爱国之情。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感悟到文中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到升**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音画配套,情境渲染,诱发热爱**之情。

  1、放录音: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听到**响起,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你知道她的名字吗?(认读:***)

  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的样子?(①她是我们的**;②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一颗比较大,四颗比较小;③大星代表***,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亿万人民团结在***周围。

  3、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广场前,每天早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升**》。(板书:升**)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激起热爱**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指名读。

  2、请学生看动画听课文录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词语。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我们、**、升起、 立正、敬礼、您

  (2)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词。

  (3)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精读文本,感悟文本,品悟热爱**之情。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我们的**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我们的**。

  (3)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是我们的**,当刘翔取得冠军的胜利后,把代表国家的象征披在自己身上,这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

  (4)指导朗读第一句。自由练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是我们自己的**,在升**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

  (2)在**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在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声中,***高高升起)

  (3)出示句子:**声中,高高升起

  (4)出示升**的动画,让学生体会***在**声中高高升起

  (5)你们瞧,在**声中,鲜艳的***升得多高阿!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的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

  (6)指导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齐读一、二句。

  3. 学*第三句

  (1)升**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立正、敬礼的动作。

  (4)“您”在这儿指谁?(**)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

  向**敬礼,表示我们尊敬**、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尊敬**热爱祖国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指名读,齐读,表演朗读第三句(师生互评)。

  (四)整体回归,诵读品悟,升华热爱**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说话训练:我们除了在升**的时候,向**立正,敬礼,以表达我们尊敬**,热爱祖国的感情。在*时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工人叔叔的辛苦施工,建筑成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民伯伯的辛勤种地,有了丰收的粮食;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成就了大批祖国的人才;医生为了病人救死扶伤,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每一个行业的叔叔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位公民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看着鲜艳美丽的**,你想对**说些什么?

  5、听唱《**、**、真美丽》。

  (五)布置作业,下课。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搜集**知识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大家立正,向**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的时候,我听到了**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升**》。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就是把**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叔叔都要在***广场上升起**,我们的**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新知欲望,提高学*兴趣,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通过诠释课题,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出示词卡:**)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新部首:口字框。

  3.学****。

  (1)师:其实呀,“**”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出示词卡:***。

  (2)相机学*“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4.小结:我们的**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的情景吧!

  (播放视频)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学*第二句。

  师:升**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1.出示第二句:**声中,徐徐升起。

  学*生字:“升”“中”“歌”“起”。

  升:翘舌音。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升”。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升”这个动作,用手当作太阳,做一做太阳升起来的样子。做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歌:采用生活识字法。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这个字,我喜欢唱的歌是;音乐课中我们都要唱歌。组词:唱歌、歌曲。

  中:“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中”。

  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起”:“走”+“己”=起。

  2.播放**,全体起立跟唱**,引导学生感受**的雄壮与激昂。

  3.指导朗读。

  (1)理解“徐徐”。同学们回忆下,**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是慢?

  小结:是呀,**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徐徐)

  (2)创设情境。

  师:雄壮的**声中,**慢慢地升起,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情境吧!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齐读前两句。

  (三)学*第三句。

  过渡:快看,**升起来了。

  齐读。

  1.出示第三句: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2.学*生字“么”“美”“丽”。

  么: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么”。

  美:下面的“大”是个人形。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后来引申为人的容貌等很美。

  丽:古文字的丽是两鹿结伴而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美丽”。

  3.练*用“美丽”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5.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

  美丽 多么美丽

  好听 多么好听

  高大 多么高大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

  (四)学*第四句。

  1.引读:升**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我们立正。)

  2.学*生字“立”“正”。

  立:强调“立”的笔顺。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立”。讲述字理:出示“立”的字理图,古文字的“立”像人站立在地上,第一笔“丶”像人头,第二笔“一”像人的肩,第三、第四笔像两条腿,最后一笔像大地。本义为站着不动。

  正:了解字义,组词。

  3.老师下达“立正”的口令,全班做动作。

  4.指导朗读。

  师:“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我们“立正”,表示对“**”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五)学*第五句。

  师:我们望着鲜艳的***,为了表达心中的自豪与尊敬,我们还要——“望着**,我们敬礼”。

  1.出示第五句:“望着**,我们敬礼。”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

  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结方法:学会看课文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3.升**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呢?谁愿意把这个句子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呢?

  4.指导朗读第五句。

  师:向**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热爱祖国,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句。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六)整体学*,诵读品悟,升华热爱**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体会语义。学生在阅读课文、学*课文时,为了弄清文章的意思,会不由自主地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它的语义,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五。

  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中:“中”字的“口”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口”的最后一笔横在横中线上,“中”的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五”。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二笔的“竖”略微向左倾斜,第三笔横折写到横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

  (4)同桌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揣摩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怎么写字才好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良好*惯的养成。通过说关键笔画、教师示范、学生描红、在田字格中练*书写等活动,达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的教学目标,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自豪。希望同学们爱护**,尊重**,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而努力。

  2.是啊,**如此美丽,难怪人们用歌声来赞美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真美丽》,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表达对**的热爱后,引导学生了解**的象征意义,从而产生尊重**、爱护**的意识,通过学唱歌曲,升华这种热爱、崇敬之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引入新课

  1.复*词语:

  中国 *** ** ** 升起 多么

  美丽 立正

  2.过渡:同学们对词语掌握得很扎实,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3.齐读课题。

  4.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新课,搭建好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二、指导书写,练*写字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本课的另外两个生字。

  (课件出示:立正)

  2.回顾写字的方法。

  一看:看每一笔所在的位置,看老师的示范。

  二写:认真描红,临写,先描再写。

  三对照:仔细与例字进行对照,与同桌互相评议。

  3.指导书写“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立”的“丶”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较短,第三笔和第四笔要写得匀称,第三笔为轻入笔、顿笔收的小点,而第四笔是顿笔撇出尖状的小撇,第五笔横比第二笔的横要长。

  (3)学生练*,教师巡视。

  (4)同桌互相评议。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最后一笔的横要拖得“稳稳”的。

  4.指导书写“正”。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一笔横要写得略微向上倾斜。第一笔稍短,第二笔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最短,在横中线上起笔,第五笔稍长,写得要*稳。不偏不歪斜才是“正”。

  设计意图:继续完成书写任务,培养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学生的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三、指导背诵,深入理解

  1.采用各种形式熟读课文。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给全班同学听。

  (2)自由地轻声朗诵,同桌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一读,指名分句读。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师: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想每一句都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背诵,我们一起合作来背一背。

  师:什么旗帜是我们的**?***怎样升起?***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合作背诵。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师: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些插图都展现了课文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提高背诵的效果。

  请同学看图轻声练*背诵,同桌互相背一背。根据课件展示的画面,全班齐声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想象你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的升**仪式,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独立背诵,指名到前面来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诗歌,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件出示)齐声读一读这些好方法。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图,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背”也是一种技能。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方法。在低年级的背诵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背诵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图画引路、情境表演、情境想象等方法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面对庄严的***,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说,那就说说吧!

  (课件出示:***________)

  2.画一画。

  画一幅“升**”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语言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升**

  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语感,使爱国教育落到实处,课堂上我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升**视频,回想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时那庄严的时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了多样的识字教学策略,通过联系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字理识字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同时也是对学*方法的重要引领。在品读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我借助多媒体展现画面,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看到我们**高高升起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样子!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字及一种新笔画

  3、让学生感受升**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出示***,介绍讲解,引出升旗仪式。 同时认识“***”“升”几个字

  二、初读指导

  1、投影插图,请小朋友们边看图边听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升、国、我、们、中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

  重点提醒“升”的两撇的不同和“我”的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国、我、们、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什么是我们的**?

  (2)出示句子,指名读

  (3)讲述,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的语气读第一句。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看鲜艳的***升起来了,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来的吗?

  (2)出示句子。

  (3)课件演示升**

  (4)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1)升**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

  (2)出示句子,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

  (3)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的崇敬热爱之情。

  (4)学生表演读第三句,评价。

  (5)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1、看图引背。

  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3、句子接龙背

  4、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听到雄壮嘹亮的歌声,看到小朋友们整齐有力的敬礼,小鸟们也向着**飞来了,你知道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吗?

  五、指导写字:起、立、正、向

  1、记忆字形

  (1)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别人帮忙。

  (2)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什么?

  2、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六、作业

  回家向长辈介绍升**时的情景,要求边说边表演。

  课后小结: 利用教学光盘指导朗读效果较好。学生在组词时易出现“们”当“门”用,用生字组词是难点。

  【教材分析】

  《升**》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是我们的**,以及升**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以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是我们的**;第二句写**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时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洁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的热爱之情。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让学生感受到升**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上周我们学*了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哪位小朋友还记得,能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背诵,再集体背。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的课文——《升**》

  1.板书课题(要求: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先写拼音再写汉字)

  2.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要求:

  看看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仔细大声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句轮读。(有几句话?你怎么知道的?)正音。

  2.分组齐读,做到正确、流利。

  四、学*课文

  1.考考你:课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还可以怎样说?

  (我们的**是***。)

  出示:学生做的红旗。

  2.说一说:每次周一我们都会举行升旗仪式,想一想,**是怎样升起的?我们又是怎么做的?联系课文插图,说一说。

  3.指名读第二句和第三句。(课文的二、三两句就是写了升**的情景,谁来读一读?)

  4.指导感情朗读。

  “您”指的是谁?(您,就是表示对**的尊敬与热爱)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这样幸福地看者自己国家的**高高飘扬在天空,有些国家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无家可归、忍饥挨饿、失去爸爸妈妈,更别提能在学校安定地读书学*了。我们是幸运的,在**下成长的孩子是快乐的,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鲜艳的**冉冉升起,就在告诉我们:和*、安定的一天又开始了!人们又可以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学*!也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都在蒸蒸日上!因此,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带着自豪与崇敬的心情去读。

  (1)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8)

——《对称》教学设计汇总10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会画这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重点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情景导入

  1.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提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例题

  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画一下,看能否画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画完,同位的两名互相对照一下,看画的图形是不是一样。

  教师在每一小组中抽查一些学生,看他们画得如何,然后请画得好的同学说说画的方法,教师作简单小结。

  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归纳总结:

  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再连线。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说说画对称图形的方法。

  小结: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出关键对称点;

  ②连结各对称点。

  课后作业

  教材第84~85页练*二十第4-6题。

  2.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5-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长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p.5的图,剪刀、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边形的对称轴:

  1、取一张长方形纸,请学生说说长方形的特点。

  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强调:对称轴要用点划线来画,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问:这条对角线是不是它的对称轴?为什么?

  2、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成轴。

  交流:你画了几条对称轴?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中还有哪几种你叫得出名的图形?

  它们也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各有几条对称轴?

  请你把剪下来的*行四边形、菱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分别都折一折、画一画。

  交流:*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菱形可以理解为*行四边形,它有2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适当板书,并请学生看板书说一说。

  4、认识三角形的对称情况:

  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请你用准备好的三角形,折一折、画一画。

  交流: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问:你发现了什么?(要有同样的边长才有轴对称的可能。)

  二、练*:

  1、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试着把它们画出来。

  几点注意:

  (1)点划线是直线,要画出头;

  (2)要画全。

  (3)第3张图转过来看,并不对称,所以要主要仔细观察。第四张图,可先选一个叶片画出来,再画出它对称的另一半,通过观察,了解它是旋转后得到的,并不是对称的。

  2、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3、先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再交流。

  学生在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巡视。

  可能有的问题:靠“经验画”。

  指出:要先量出边的长度,找到中点,这样画出来才准确。多条对称轴会相交于同一个点。

  说说你的发现:正三角形3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6条对称轴。……

  可以适当引导的回答:如果边数更多,那么对称轴也更多;边数越多,就越接*一个圆,所以圆的对称轴条数是无数条。

  4、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三、课堂作业

  完成P85-6

  一、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本节课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先设计了“贴蜻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对称的实物图(树叶、松树、蝴蝶、鱼等),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的活动,同学们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对称的秘密”,了解了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对称现象,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与教的材料准备:CAI课件、剪刀、彩纸、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1.贴蜻蜓,感知“对称”

  师:(电脑播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的傍晚,我们经常能见到满天飞舞的蜻蜓。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只蜻蜓的图片,谁愿意帮我贴一贴?(出示红、黄两只蜻蜓图片)(同学们看后大笑).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位同学贴的蜻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黄色的蜻蜓两边的翅膀一样大。

  生2:红色的蜻蜓翅膀大大小小不一样,怎么能飞呀?(4个翅膀大小都不一样)

  师:你说得非常好!怎样才能让红色的蜻蜓飞起来!

  生3:把它两边的翅膀换成一样大就行了。

  师:对!要让红蜻蜓飞起来呀,必须要两边的翅膀一样大。(手指着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先贴一半,再贴另一半)

  (有:树叶、蝴蝶、衣服、葫芦、树)

  2.观察讨论、揭示课题

  师: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老师是一半一半的贴。

  生2:我发现左边一半和右边一半同样大。

  生3:我发现这些圆形两边是一样大的。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象这样两边一样大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对称[板书]。

  [评析:采用有趣的贴蜻蜓比赛导入,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非常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对称,从参与面上看,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了,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并且教师很注意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学生的释疑,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剪一剪,议一议。

  师:你能试着用剪子剪出一个象这样对称的图形吗?试试看!

  (教师巡视、辅导,并贴图)

  师:请同学们先停下手中的剪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生1:我认为1号、2号、3号图不是对称的。

  生2:我认为4号图也不是对称的。

  生3:我认为5号、6号、7号、8号图是对称的。

  师:(指2号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这样用剪子弯了一下。

  师:(指3号图)你能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拿着纸,这样剪了一下,又剪一下。

  师:噢!原来你们是随意剪的。看来,这样是很难剪出对称的图形。

  师:我们就请(5号图形)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剪的吧!

  生:我先这样一折,再用剪子剪。

  师:很好!来,示范一次给大家看。

  (指6号图)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先对折,然后再剪,就剪出这个图形了。

  师:真棒!(掌声)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5-8号)他们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他们(1-4号)不能呢?秘密在哪儿?

  生齐说:他们没对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发现什么?

  生1:有一条印。

  生2:有一条线。

  生3:都有折痕。

  师:对!这个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请同学们读两遍。

  师:谁能上来画画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其余的同学请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评析:让学生剪一剪、议一议,探究出了对称的秘密。恰当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猜一猜,折一折。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的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谁能给大家演示一遍。

  师:对!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再猜猜看,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折看。

  生1:有一条。

  生2:有四条。

  生3:有十条。

  生4:有一百条。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电脑画面显示很多条对称轴并伴随着声音:我也折累了,不想再折了。)

  师:圆到底有多少条对称轴?

  生1:数不清。

  生2:无数条。

  师:对!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评析: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充分让学生猜一猜,并动手折一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对称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三)拓展运用、强化表象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图形是对称的以外,还有许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有:桌子、椅子、文具盒、橡皮、窗户、黑板、衣服、飞机、脸、人等等)

  师:你能指一指人的对称轴在哪儿吗?

  师:谁能指一指书本的对称轴在哪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和轴对称概念的对比学*,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分;

  2使学生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能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前后对比,从而更好地复*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它的两个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依据有关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以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对概念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红的,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具准备:钉子板、方格纸、手工纸。

  教学流程:

  练*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 巩固练*

  (一)教材第26页“练一练” 第1至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 林 来 田

  ( ) ( ) ( ) (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 拓展练*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四、 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 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六、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对称图形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图片,感受对称的美,引出主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剪纸图片,想不想看呀?

  2、师:刚才的剪纸图片好不好看呀?那黄老师也来露一手,剪一个图片送给你们好不好?

  师演示剪纸过程,问:谁能猜出来老师剪的是什么?

  3、师:刚才猜对的请举手,把图形打开看看,你发现老师剪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两边大小一样、两边对称)

  4、师小结:这个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对称的,对称是人们创作艺术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出示课件图片)你们看不少的动物、植物,还有生活中的物品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索它们的奥秘好不好?

  二、新授课

  1、出示课件图片,看看这些物体,老师把他们的对称部分画出来,你们看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刚才你们是用眼睛看出来的,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把它验证是不是对称的呢?

  3、师:这位同学说把它对折就能验证出来,那你们一起来折一折看,桌子上每人有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折好后同桌讨论。

  4、师:你是怎么折的,谁愿意上来折一折蝴蝶看看?

  师;请你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的。(强调一定是要对折)

  提问对折后你发现什么?

  生1:形状一样;

  生2:边线一样;

  生3:两边对齐......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教师演示蝴蝶对折,边折边说:对折后,我们从左边看可以看见右半边吗?从右边看可以看见左半边吗?说明对折后是完全重合的。(板书:完全重合)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吗?

  (1)演示树叶,问:树叶能重合吗?生:能。 师:而且是完全重合。

  (2)演示长方形桌子。

  (3)把三个图形贴在黑板上

  5、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三幅图对折后是不是都有一条折痕?其实这条折痕所画出来的直线就是条轴,它的数学名字叫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画蝴蝶的对称轴)

  师:请你们找出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谁来?

  师把蝴蝶的方向转一转,让学生找对称轴。

  小结:不管在什么方向,只要它沿着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就是它的对称轴。

  出示课件三个图形的对称轴,出字幕: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图形两边能完全重合。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就发现了这三个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图形两边能完全重合,也就是它们轴的两边是完全对称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填满课题《轴对称图形》)

  全班齐读课题

  师:现在谁能用蝴蝶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说:对折后图形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说完后师边演示边说:对折后图形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请学生依次说出后面两个图形为什么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强调中间这条这很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6师:好了,现在你们能不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先把它对折,再看看他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图形,它是什么图形?(出示:*行四边形)

  师:仔细观察这条直线的两边是相等的吗?大家看看他的大小一样吗?形状呢?那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怎样验证?(对折)请同学们折一折

  汇报对折后结果

  师:请你们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师演示学生说的各种对折方法,小结:*行四边形不管怎么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大家说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吗?看来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先怎样?(对折)再看图形的两边是否(完全重合),而不能看两遍是不是一样,一定要重合。

  三、巩固练*

  1、师;那你们会不会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了吗?好那我们来比一比谁最厉害。

  出示课件图片

  2、出示正方形图,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

  同桌拿出正方形图片,找出有几种对折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正方形有几种对折的方法?你是怎么折的?

  3、出示每组一行题目判断下面字母、数字、汉字、符号哪一个是轴对称图形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在没有亲自操作对折的的情况下,是用什么方法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

  师:我们没有的实际折也可以通过脑袋想象对折,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吗?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最后一组字母可以全班来判断。

  师,我们班的孩子真棒,个个都是火眼精金一眼就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那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好不好?

  4、出示图片,师:这两条鱼朝同一方向,你们来说说把它们对折后是轴对称图形吗?

  让学生上来演示,并说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放这两条小鱼,才能让他们对折后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呢?

  请学生演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摆放两条与方向相反,这样对折后就能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6、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你想不想自己剪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呢?好,请你用桌子上的白纸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请出一两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样制作轴对称图形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轴对称图形,知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图形两边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同学们回到家里去找一找,好不好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

  准确找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图片、剪刀、彩纸、课件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动画呈现: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谁来说说蝴蝶和蜻蜓怎么说?

  蜻蜓说:“:蝴蝶姐姐,你为什么总是绕着我飞呀? ”

  蝴蝶说:“你不知道吧!在图形王国里我们都是对称图形呢!”

  蜻蜓说:“我才不信呢!”

  师:你们想知道对称图形的那些知识?

  生1: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生2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教学对称图形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出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如下图),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年年有鱼的纸花的左右两边是不一样的。

  生3:我发现京剧脸谱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共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 教学对称图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说一说、找一找

  1.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2.请你归归类。

  小组讨论: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为什么?

  3.小组反馈交流。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

  (三)教学轴对称

  1.出示剪纸作品,如下图:

  师: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是的

  师:剪纸有对称轴,你能把它画出来吗?说说画对称轴时要注意什么?

  2.向学生提出任务:“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

  ①请学生动手剪纸花,在小组内交流剪法。

  ②让学生试剪课本第68页的上衣图,并让学生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对称?

  生:我是先把纸对折,在右上角处用笔画出小半圆,左下角画出小长方形,然后照着画的线剪,剪好后把对折的纸打开形成上衣对称图形。

  3.请学生画出京剧脸谱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4.小结: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设计理念: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四 巩固应用

  (1)第68页的“做一做”

  ①你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② 交流找对称轴的方法。

  (2)第70页的第2题,让学生先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折一折,再画出来。

  (3)第70页的第3题

  ①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

  ②应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五 拓展应用

  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也找了许多图形的对称轴,接下来要请你们自己在方格纸上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② 学生展开设计想象的空间

  ③ 小组交流,你画了图形?对称轴在哪里

  教案资料 《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在《轴对称》这节中,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本节需要三个课时。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让学生了解到轴对称的特征.结合探索对称点的关系,归纳得出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解决折叠问题),并结合这一性质的得出,讨论了垂直*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另外,为下一节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好铺垫,学*它的判定方法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

  三、学*者特征分析

  所授课班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本册教材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学过的*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案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学*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运用合作学*,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激趣策略:通过折纸与剪纸的游戏,初步感知对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示范模仿策略:通过教师课件示范,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猜测、观察、动手操作、感念辨析、判断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准备实际操作工具剪刀,小刀及材料彩纸;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PPT和剪纸;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拿出剪刀和材料纸。首先把纸张折成两半,然后用剪刀随意剪成任意图形,之后打开。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让学生从剪纸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新课做铺垫。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思考,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与活跃性。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电脑演示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觉到其实数学并不枯燥,而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轴对称的概念。

  (1)像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出你所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检验学生本次课所学到的知识。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练*中轴对称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

  七、教学评价设计


排列教学设计汇总10篇(扩展9)

——泉城教学设计汇总10篇

  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学*第六自然段:

  1、周老师和大家来玩个游戏—超级联想:我说一些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

  2、点击出示春城,你想到了哪个城市?(昆明)

  师追问:你知道为什么昆明又被称为春城吗?

  (昆明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师评:所以有了这样的别称!

  山城 重庆 (重庆是建在山上的)师评:哦!原来是因建在山上而得名的呀!

  冰城 哈尔滨 (哈尔滨冬季寒冷,冰冻很厚)师评:由此而得名!

  羊城 广州 (广州有“五羊衔谷”的传说)师:因传说而得名!

  3、点击出示济南,你又会想到什么?(板书,读题)

  师追问: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师评:以泉水而闻名天下,难怪会有这样的别称!

  4、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5、济南的泉水多有名呀!(点红:天下闻名)读词,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有名呀!再读句子

  6、过渡:说到泉城济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那就让我们跟随着课文去泉城看看那里天下闻名的泉吧!

  二、精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听,想想: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交流: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

  a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b(出示图片)看,这就叫白浪翻滚!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读词“白浪翻滚”)

  c白浪翻滚,好像――(读句子)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泉水真美!多美的泉水呀!如同一束束盛开的银花!这美美在有气势!

  d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

  e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

  f(读句子)评价:像钻石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真美啊!这泉水如同断了线的珠串散落满地,真美呀!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多美的'泉水呀!

  g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

  *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a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b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点红“洪大”“虎啸狮吼”)

  c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

  d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e低细得如--(点红“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

  f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评价:真是细雨绵绵!沙沙的雨声给人宁静、柔和的感觉。)

  g个别读,评价指导:这声音是雄浑的!这声音是轻柔的!

  h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

  (3)感情朗读:济南的泉形态美,声音美,让人看不厌,让人听不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泉水的美丽、神奇吧!(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男生先来)

  (4)引读: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

  (5)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浏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吧!

  2、二至五自然段:

  (1)请你自己读读二至五自然段,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想一想: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2)交流:你喜欢哪个泉?**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珍珠泉(神奇)

  出示: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a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b(忽…忽…)读词,评价:这珠串还有变化呢,真神奇!真是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c说话训练:谁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说说吗?真神奇啊!你还能用其他词来说说吗?

  d再读句子,指导朗读(停,我没听出急来,我没听出缓来,谁再来读?)

  e(拎)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请你来。(师生对话)

  你拎得这么快,你拎出来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是急的还是缓的呀?)

  你是在慢慢地拎,你拎出来的泉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e一个“拎”字用得多好呀,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找找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

  f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

  g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

  【(拎)引导:拎出来的是怎样的泉水?】

  【多么神奇,多么富有生命活力呀!再读读还有哪个词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

  五龙潭(泉多)

  a泉在哪儿?

  b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师:这就是五龙潭得名的原因)

  c你看“汇注”一词也能让我们体会到泉多,为什么呢?(说明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

  d齐读第三自然段

  黑虎泉(水声喧腾)

  a你能谈谈对黑虎泉的了解吗?

  b师相机评价: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我想黑虎泉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c(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喷吐),你耳旁仿佛响起什么声音?这声音怎样?(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再读词)多么响亮!多有气势!永不停息!

  d齐读第四自然段

  【水声喧腾,还有呢?】

  趵突泉(大、清、美,充满活力)

  a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b之首也就是—第一!它不仅在七十二泉中位居第一,而且在全国也位居第一,可是天下第一泉呀!

  c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读,评价:泉池真大呀!)

  d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读,评价:池水真清呀!)

  e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读,评价:这泉真美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f充满活力-冒(看录象,师描述:泉池中央,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g刚才老师描述的这段话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游览趵突泉之后写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齐读)

  h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到了什么?(有活力,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哪儿看出来的?冒)

  j难怪会名列七十二泉之首!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4、小结:

  刚才,随着文字,我们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充满活力。这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配乐齐读)

  三、延伸:

  1、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2、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一篇刚才我们读过的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全文,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板书设计:

  泉城

  珍珠泉 神奇

  五龙潭 泉多

  黑虎泉 水声喧腾

  趵突泉 大、清、美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精读课文,感悟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2、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济南称什么城?因为:

  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齐读)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学*课文。

  过渡:今天就跟着老师再次走进泉城——济南,去领略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

  1.学*课文第一小节。

  (1)美在何处?你能通过朗读告诉我吗?

  形美: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泉水真美!这美美在有气势!

  a、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

  b、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声音美: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b、分组练*:一组读第一句, 二组读第二句

  评价:这声音是雄浑的! 这声音是轻柔的!

  (2)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第5自然段。

  过渡引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在这四大名泉中,名气最响的'是哪个泉吗?(趵突泉)说说理由。

  趵突泉

  (1)它有什么资格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呢?

  a.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读,评价:泉池真大呀!)

  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读,评价:池水真清呀!)

  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读,评价:*地喷出三堆雪,这泉真美呀!)

  b.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到了什么?(有活力,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哪儿看出来的?冒)

  c.趵突泉(大、清、美、充满活力)难怪会名列七十二泉中的第一!相传康熙帝南巡时,见过它,在尝过它的甘甜之后,特地赐名为“天下第一泉”。

  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吧!(齐读)

  3.学*第2—4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去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看看?请你自己读读二至四自然段。

  想一想: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体会?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交流: 你喜欢哪个泉?这个泉在哪儿?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珍珠泉

  1、自己读读珍珠泉,想一想:①珍珠泉在什么地方?②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a、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读词,神奇就神奇在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b、还神奇在:(拎)为什么?就好像有人往上拎,有生命力,有活力

  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

  c、神奇在拎,一个“拎”字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找找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 “涌”字感受到了怎样的生命力?

  (个别读)

  2、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

  五龙潭

  ①这个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泉多)

  ②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的(汇注:汇合流入)这也是他得名的原因

  齐读这一小节

  黑虎泉

  1、(插图)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喷吐),感受到了泉水怎样?(很急,流势很猛)怪不得(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虎啸獅吼

  泉水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出,水声喧哗,水势凶猛,如同虎啸獅吼

  2、让我们一起感受黑虎泉的气势,黑虎泉的永不停息!(齐读)

  (三)、总结

  1、这儿有一段动画,我想让同学看看后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2、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济南的泉,以后同学们有机会去济南,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四大名泉哦!

  五、板书设计、

  珍珠泉 涌 神奇

  第9课泉城 五龙潭 汇注 泉多

  黑虎泉 喷吐 水声喧腾

  趵突泉 冒 大、清、美

  教学反思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地喷出三尺雪。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

  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重点介绍趵突泉,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接着由学生来自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上完课,本人意识到上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优点:1、正确理解、把握好教材;2、分析学生情况到位;3、达到课时目标要求;4、教学过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5、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

  缺点:1、课堂提问不够精当有序,未能避免肤浅、杂乱的碎问。自问自答、集体回答、是非问答等情况较多,很多地方提问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点词不达意。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指导得不够到位,尤其是我的语言并是很美,这就让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很没有底气仍有小部分学生唱读,。3、课堂的调控能力还要加强,学*新知识时间把握不当,在上趵突泉时花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安排匆匆了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教师在上课之前读通教材的重要性。老师自己有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应该备好课,认识好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泉城的名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