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学具来具体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说出来。

  2、学生汇报。

  3、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探究体验

  1、出示课本例题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给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可以用我们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先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大家一起来记住比较小数的方法,记录在书上。

  三、实践应用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P90页“做一做”。

  2、P94第9题。

  比较生活中三种茶叶的价格。

  3、谁最高?

  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4、P94第10题。

  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让学生提问题,感受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的差距。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竖心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练*说“有时候……有时候”。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竖心旁”。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并说一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PPT)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你就知道了一个小朋友大,一个小朋友小。

  2、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学*第5课《影子》。但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影子》这一课,我们就先和本课里面的生字交个朋友吧。有请我们今天学*生字的第一位小老师。(小老师上台)

  一、学*生字第一步――――我会读生齐说――――认读生字我最棒!

  1、(小老师)现在我们一起学*认读生字(读一类字和二类字),请大家跟我读。

  (提示:一个生字拼读一遍,连读三遍,在分析结构偏旁)

  例:时:shi时时时

  左右结构

  日字旁

  2、请大家齐读一遍。

  3、大家记住了吗?去掉拼音读读吧!双列火车哪里开――――双列火车这里开(生齐说)。

  学*生字第一步就学到这里吧!有请下一位小老师!

  二、(小老师上台)

  学*生字第二步――――我会用

  生齐说――――组词说句我能行!

  1、我们用小组PK的形式来给二类字组词吧。

  找两组PK。

  时(时间、时空)

  候(时候、气候)谁来补充?/谁来帮帮他?小老师评价2组。

  2、下面我们用“同桌对对碰”的形式给一类字组词说句吧!

  找5组同桌组词说句。

  小老师评价。(评价语自由发挥)

  3、读一读

  请大家齐读两遍。注意红色标注的要读轻声(时候、衣服、觉得)。学*生字第二步―我会用就学到这里吧,有请下一位小老师!

  三、(小老师上台)

  学*生字第三步―――我会记的第一个环节

  生齐说―――火眼金睛辨一辨!指名说。师出示词语齐读一遍。接下来,我会记的第二个环节生齐说―――巧记生字有妙招!

  请大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分析?指名说。

  我来分析―――字,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换偏旁的方法;加偏旁的方法;猜谜语的方法;加一笔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例:我来分析“自”字,我是用加一笔的方法记住它的,白加一横就是自。

  小老师评价。

  下面我们有请岳老师来教我们学*生字第四步―――我会写

  四、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1页,我们先来观察“自”和“己”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1)指名说书写“自、己”时需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学生在书本上先观察―――描红―――书写。

  (2)指导学生重点观察"衣"字,用微课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3)教师示范书写"衣"字。学生书空,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书写生字"衣",教师巡视指导。预设:"己"中的"竖弯钩"不能出头。"衣"字的占格。

  2、练写评比。

  (1)生练*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利用学乐云智慧课堂随堂反馈,拍照学生好的书写以及需要注意的笔画,并给予提醒。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三、课堂练*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三第3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比较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2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二)做教科书第18页练*三第3题

  1.学*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19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 忄”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朗读。

  教学难点: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学*一篇关于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大还是小》,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í h?u jué de zì jǐ hěn chuān yī fú kuài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生字得: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双人旁“彳”,认识双人旁“彳”,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觉:多音字

  jué

  觉得

  觉

  jiào 睡觉

  得:多音字

  de 觉得

  得 děi

  é 得到

  反义词

  大――小 多――少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人旁“彳”,

  京字头“亠”

  竖心旁“ 忄”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目------(自 )

  变一笔

  己------(已 )

  写偏旁

  得――( )

  快――( )

  时――( )

  加偏旁

  寸――( )

  牙――( )( )( )

  反义词

  大――(小 )

  多――(少 )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第5、6题,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 探究新知

  (一)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 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 引导学生学*“>”“<”和“=”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和“=’)

  1、 教学“=”

  (1) 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 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 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 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 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2) 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 教学“<”(猴子和梨比)

  (1) 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4(板书3<4)。

  (2) 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尖头小,对小数。”

  (3)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 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 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 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 拓展运用

  1、 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 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 游戏:比一比

  (1) 师:“刚才我们学*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 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 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仅要学*运算符号,“+”、“-”,还要学*关系符号,“>”、“<”、“=”。认识这三种符号后,学生是怎样区别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学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符号的开口方向:“>”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两边都相同的数用等于号。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口溜:相同数间用等号;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可以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千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有关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千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有关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两位数与100的大小比较方法。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介绍:在植树节这天,很多人都会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大森林吧!

  (出示两棵古树的图片,一棵标注78岁,另一棵标注100岁)

  你们看,森林里有两位树爷爷在争吵呢,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你们能帮一帮它们吗?

  你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方法,好吗?

  板书:78<100

  引导小结两位数与一百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复*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谈话:忽然树精灵一蹦一跳地走来了。(出示标注35岁的树的图片)它也想与两位爷爷比比年龄,结果会怎样呢?

  说一说,分别是怎样比的,比的方法是什么?

  板书:78>3535<78100>3535<100

  (出示标注32岁的树的图片)提出:这时又来了一位树精灵,两个树精灵之间的年龄又可以怎样比呢?

  小结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说明:这里的复*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的一个环节。它能较好地为学生探索新知,以及主动建构新知打下心理和知识的基础。]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了树的年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谈话:蓝天白云真美呀!在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启发:比较杉树苗和松树苗哪一种多,就是让我们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

  你会比较吗?先独立想一想,再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全班交流:请各组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点。

  谈话:怎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先用手表示一下,再写出这个符号。

  小结: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标注“279棵”的柏树苗图)提出:柏树苗和松树苗比,谁多,谁少?

  (2)学生交流后明确:两个三位数的百位相同,可以继续比十位上的数。

  追问:如果十位上的数也相同,那又该怎样比较呢?自己举个例子,好吗?

  [说明:本环节教师没有太多的介入,而是组织、指导和合作;学生没有太多的等待,而是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三、应用拓展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再交流比较的方法。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片,说说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会比较这个学校男、女生的人数吗?先试一试,再把比较的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填写数轴上的数。

  (2)根据数轴上的数,分别讨论两个不等式的填法。通过讨论明确答案不是惟一的,在直线(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明:本环节采用了传统教学中“讲练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形成比较两个三位数大小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小朋友们又学会了哪些本领?到生活中再寻找一些三位数,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比比这些数的大小。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昨天我们学*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在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

  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说什么是角呢?(生发言)

  教师出示角的定义。(生齐读)

  二、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一)会比角的大小

  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好朋友——红角和蓝角,它们正在为谁大谁小而争吵呢!

  红角认为自己的边比较长,就觉得自己较大。可是蓝角很不服气!谁能帮这两个好朋友比较谁大谁小呢?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角,动手比一比,然后与同桌说一说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生动手操作,并相互交流。随后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首先将蓝角的顶点与红角的顶点对齐,再把两个角的其中一条边重合,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另一条边也完全重合。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两个角的大小一样。

  课件演示:将红角的边继续延长,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仍然得出结论,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二)探索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过渡:听了我们的解释,红角感觉到确实是自己错了,它主动跟蓝角道歉。知错并能勇敢地承认错误,还是一个好孩子呢!

  从这次争吵事件中,我们也发现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板书“无关”)

  (生:边的长短)(师板书)

  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生思考讨论)

  老师准备了一个活动角,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的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角逐渐变大,并提问“什么变大了?”

  (生回答,引导说出角的张口。)(板书“张口”)

  师:那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PPT出示)

  教师演示角逐渐变小,并提问“什么变小了?”

  (生回答)

  师:那么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PPT出示)

  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活动,我们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组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PPT,并适时解说。)

  通过这两个活动,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PPT出示)

  三、练*巩固

  同学们,你们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出示*题:练一练,把笑脸送给较大的角。

  (生比较两组角的大小)

  师讲解此*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帮助了红角和蓝角,还学会了怎样比较角的大小。最后,老师送一首儿歌给大家。(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想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张口不看边。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10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板书“大”。

  请大声地读出来。你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板书“小”。

  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②画出自然段。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阅读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1)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菁选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还是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检查自主学*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自己能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生字

  认读我会认的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

  四、小结。

  小朋友们,你会做哪些“觉得自己很大”的事情呢?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板书“大”。

  请大声地读出来。你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板书“小”。

  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②画出自然段。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x;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x。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朗读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课件:认读“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穿衣服、快点”

  2.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新偏旁

  1.点名认读“衣”“快”,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的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导: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出示句式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的时候,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

  2.读儿歌。

  引导: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的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

  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

  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的。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部,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自己大 自己小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忄”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学*一篇关于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大还是小》,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í hòu jué de zì jǐ hěn chuān yī fú kuài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生字得: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双人旁“彳”,认识双人旁“彳”,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de觉得jué觉得

  得děi得走了觉

  dé得到jiào睡觉

  zhe盼着zhǎnɡ长大

  着长

  zháo睡不着chánɡ太长

  yāo要求jì系鞋带

  要系

  yào要去xì关系

  de好的dái大夫

  的大

  dì目的dà长大

  反义词

  大——小多——少有——无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人旁“彳”,

  京字头“亠”

  竖心旁“忄”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目------(自)

  变一笔

  己------(已)

  写偏旁

  得——()快——()时——()

  加偏旁

  寸——()牙——()()()

  反义词

  大——(小)多——(少)无——(有)

  六、升华学*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并且用这个字组词语,再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说一说课文

  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都是诗歌,课文还有一种是自然段的形式。有的课文是由一段段自然段组成的。怎样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都要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每一个自然段是由一句一句话组成的,怎样找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就要找这个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号“。”,几个问号“?”,几个感叹号“!”,几个省略号“……”等。今天呀,我们学*课文的时候,就要开始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同学们可要细心呀。

  三、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图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6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号。)

  (3)有时候,作者觉得他自己怎么样?(很大)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竖心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练*说“有时候……有时候”。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竖心旁”。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并说一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PPT)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你就知道了一个小朋友大,一个小朋友小。

  2、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学*第5课《影子》。但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影子》这一课,我们就先和本课里面的生字交个朋友吧。有请我们今天学*生字的第一位小老师。(小老师上台)

  一、学*生字第一步————我会读生齐说————认读生字我最棒!

  1、(小老师)现在我们一起学*认读生字(读一类字和二类字),请大家跟我读。

  (提示:一个生字拼读一遍,连读三遍,在分析结构偏旁)

  例:时:shi时时时

  左右结构

  日字旁

  2、请大家齐读一遍。

  3、大家记住了吗?去掉拼音读读吧!双列火车哪里开————双列火车这里开(生齐说)。

  学*生字第一步就学到这里吧!有请下一位小老师!

  二、(小老师上台)

  学*生字第二步————我会用

  生齐说————组词说句我能行!

  1、我们用小组PK的形式来给二类字组词吧。

  找两组PK。

  时(时间、时空)

  候(时候、气候)谁来补充?/谁来帮帮他?小老师评价2组。

  2、下面我们用“同桌对对碰”的形式给一类字组词说句吧!

  找5组同桌组词说句。

  小老师评价。(评价语自由发挥)

  3、读一读

  请大家齐读两遍。注意红色标注的要读轻声(时候、衣服、觉得)。学*生字第二步—我会用就学到这里吧,有请下一位小老师!

  三、(小老师上台)

  学*生字第三步———我会记的第一个环节

  生齐说———火眼金睛辨一辨!指名说。师出示词语齐读一遍。接下来,我会记的第二个环节生齐说———巧记生字有妙招!

  请大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分析?指名说。

  我来分析———字,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换偏旁的方法;加偏旁的方法;猜谜语的方法;加一笔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例:我来分析“自”字,我是用加一笔的方法记住它的.,白加一横就是自。

  小老师评价。

  下面我们有请岳老师来教我们学*生字第四步———我会写

  四、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1页,我们先来观察“自”和“己”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1)指名说书写“自、己”时需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学生在书本上先观察———描红———书写。

  (2)指导学生重点观察"衣"字,用微课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3)教师示范书写"衣"字。学生书空,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书写生字"衣",教师巡视指导。预设:"己"中的"竖弯钩"不能出头。"衣"字的占格。

  2、练写评比。

  (1)生练*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利用学乐云智慧课堂随堂反馈,拍照学生好的书写以及需要注意的笔画,并给予提醒。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检查是低 年段教学中非常扎 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二、学*新偏旁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了解偏旁所代表的意思, 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类字的含义。

  3.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句式练*: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 的时候,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 将学生带入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引导学生说感受,把语言学*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

  2. 读儿歌。

  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

  我很大,

  穿衣服,

  不拖拉,

  系鞋带,

  也很快。

  有时候,

  我很小,

  按按钮,

  够不着,

  怕雷声,

  妈妈抱。

  我是大,

  还是小?

  小朋友,

  来回答!

  【设计意图】儿歌是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既能起到复述课文的作用,又能让紧张的学*得到放松。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

  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

  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时、候、觉”等11个生字,学会写“自”等3个字,认识“ㄔ”等3个部首。

  3.感受小作者要长大心情,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

  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很厉害的人。但是他们有时候又离不开父母的呵护。

  师:孩子们,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大还是小》。

  二、学*课文

  (一)、学*生字

  ①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

  预设:生字宝宝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

  ②认读生字。

  预设: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一起齐读生字。

  ③找出难记的字、生疏的字,同学或老师帮助识记。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汇报。

  预设: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④检查认字。

  预设: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①自由朗读

  预设:想一想小作者做什么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做什么事时又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我照顾小妹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我要玩具小熊陪我睡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②那么,小作者想不想快点长大呢?小作者是怎么想的呢?猜一猜原因。

  ③体会小作者想长大又不想长大的矛盾心理。

  说一说: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那是因为xxx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那是因为xxx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都有哪些收货啊?

  五、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大: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

  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2)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1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预*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疑。(用时:5分钟)

  1、点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启发学生看题质疑。

  1.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2、读课题,思考并提出问题:“我们自己是大还是小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大还是小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学*效果。

  1、认真听课文。

  2、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集体读,轮读。

  读一读,连一连。

  三、尝试自主识字,识字读文。(用时:13分钟)

  1、游戏:考考你。

  2、出示生字卡片。

  3、学*新偏旁“彳、亠、忄”。

  4、小组合作,怎样记住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5、课件:拼字游戏。

  6、自由读文,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亠、忄”。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小组合作学*。

  5、积极发言。

  6、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照样子,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例:女 妈 妈妈

  彳______ _______

  亠______ _______

  忄______ _______

  四、指导写字。(用时:8分钟)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

  3、范写。

  4、巡视指导。

  1、认读并认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怎样写。

  3、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练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4分钟)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谈学*收获。

  2、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一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孩子们读文后也有同感:感觉到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全文形象生动,本节课认字、写字是重点,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同桌、小组合作的优势,并通过多种手段学*巩固生字,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2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检查自主学*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板书“大”。

  请大声地读出来。你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板书“小”。

  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②画出自然段。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x;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x。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检查是低 年段教学中非常扎 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二、学*新偏旁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了解偏旁所代表的意思, 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类字的含义。

  3.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句式练*: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 的时候,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 将学生带入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引导学生说感受,把语言学*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

  2. 读儿歌。

  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

  我很大,

  穿衣服,

  不拖拉,

  系鞋带,

  也很快。

  有时候,

  我很小,

  按按钮,

  够不着,

  怕雷声,

  妈妈抱。

  我是大,

  还是小?

  小朋友,

  来回答!

  【设计意图】儿歌是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既能起到复述课文的作用,又能让紧张的学*得到放松。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

  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

  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朗读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课件:认读“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穿衣服、快点”

  2.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新偏旁

  1.点名认读“衣”“快”,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的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导: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出示句式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的时候,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

  2.读儿歌。

  引导: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的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

  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

  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的。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部,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自己大 自己小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6

  教学设计:

  10大还是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能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

  4.巧识字形。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己—已自—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大还是小

  大小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不要长大,快点长大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时、候、觉”等11个生字,学会写“自”等3个字,认识“ㄔ”等3个部首。

  3.感受小作者要长大心情,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很厉害的人。但是他们有时候又离不开父母的呵护。

  师:孩子们,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大还是小》。

  二、学*课文

  (一)、学*生字

  ①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

  预设:生字宝宝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

  ②认读生字。

  预设: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一起齐读生字。

  ③找出难记的字、生疏的字,同学或老师帮助识记。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汇报。

  预设: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④检查认字。

  预设: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①自由朗读

  预设:想一想小作者做什么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做什么事时又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照顾小妹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要玩具小熊陪我睡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②那么,小作者想不想快点长大呢?小作者是怎么想的呢?猜一猜原因。

  ③体会小作者想长大又不想长大的矛盾心理。

  说一说: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那是因为xxx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那是因为xxx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都有哪些收货啊?

  五、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大:自己穿衣 自己系鞋带

  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忄”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学*一篇关于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大还是小》,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í hòu jué de zì jǐ hěn chuān yī fú kuài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生字得: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双人旁“彳”,认识双人旁“彳”,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de觉得jué觉得

  得děi得走了觉

  dé得到jiào睡觉

  zhe盼着zhǎnɡ长大

  着长

  zháo睡不着chánɡ太长

  yāo要求jì系鞋带

  要系

  yào要去xì关系

  de好的dái大夫

  的`大

  dì目的dà长大

  反义词

  大——小多——少有——无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人旁“彳”,

  京字头“亠”

  竖心旁“忄”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目------(自)

  变一笔

  己------(已)

  写偏旁

  得——()快——()时——()

  加偏旁

  寸——()牙——()()()

  反义词

  大——(小)多——(少)无——(有)

  六、升华学*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并且用这个字组词语,再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说一说课文

  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都是诗歌,课文还有一种是自然段的形式。有的课文是由一段段自然段组成的。怎样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都要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每一个自然段是由一句一句话组成的,怎样找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就要找这个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号“。”,几个问号“?”,几个感叹号“!”,几个省略号“……”等。今天呀,我们学*课文的时候,就要开始找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同学们可要细心呀。

  三、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图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6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号。)

  (3)有时候,作者觉得他自己怎么样?(很大)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9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时、候、觉”等11个生字,学会写“自”等3个字,认识“ㄔ”等3个部首。

  3、感受小作者要长大心情,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

  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很厉害的人。但是他们有时候又离不开父母的呵护。

  师:孩子们,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大还是小》。

  二、学*课文

  (一)、学*生字

  ①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

  预设:生字宝宝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

  ②认读生字。

  预设: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一起齐读生字。

  ③找出难记的字、生疏的字,同学或老师帮助识记。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汇报。

  预设: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④检查认字。

  预设: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①自由朗读

  预设:想一想小作者做什么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做什么事时又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我照顾小妹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我要玩具小熊陪我睡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②那么,小作者想不想快点长大呢?小作者是怎么想的呢?猜一猜原因。

  ③体会小作者想长大又不想长大的矛盾心理。

  说一说: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那是因为xxx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那是因为xxx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都有哪些收货啊?

  五、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大: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

  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10

  教材解析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文章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其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3个新偏旁,可以结合本课出现的“得、衣、快”来学*,引导学生观察双人旁和单人旁的区别,了解点横头的写法,以及竖心旁和“心”之间的联系。

  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字,大多可以词或短语的形式来识记,如“时候、觉得、自己、穿衣服”,不要孤立地去认。这些词或短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

  有的词,如“很”,可以在语境中让学生加深认识。如,对比“大”和“很大”

  第七单元223

  “多”和“很多”,让学生体会到“很”有程度加深的意思。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的字也可以适当讲讲字理。如,可以用看图片的方式来学*会意字“穿”。教师出示老鼠挖掘洞穴的图片,告诉学生,上面是一个“穴”,表示的是野兽居住的洞穴,下面是“牙”,表示野兽用自己的牙齿来挖掘洞穴,是凿通、凿穿的意思。不同的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是有区别的,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识字。

  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时间、感觉、得到、很多、大自然、穿过、快速”。

  2、写字。

  本课要写的3个字中,“自”可以和“白”对比学*;“衣”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细节,以及几个笔画相互衔接的位置。

  本课3个字书写要点:

  6画,独体字。

  自横*竖直,中间几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3画,独体字。

  己整个字上窄下宽,竖弯钩要圆转。

  6画,独体字。

  衣整个字的重心落在田字格的正中,撇捺舒展,呈三角形;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长捺。

  二、课文学*

  1、朗读指导。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要读出孩子内心成长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大”和“小”的情感变化,当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要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当觉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儿童对成年人依赖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指导读好几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读出文章结构的特点。第一个“有时候”要读出内心的自豪感,第二个“有时候”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有变化,相比较第一个“有时候”在语调上要稍微短一点,这句话要强调的是“我觉得自己很小”中的“很小”。

  这篇课文适合男女生对读或者同桌之间对读,对读的过程要关注语气、语调的变化。 2.理解运用。建议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说说对大和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能否同时出现在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身上,激发学生对课文学*的兴趣。这篇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间存在着解释说明的关系;第三、四自然段之间也是同样的结构。在学*第一、二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还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然后进行说话训练。第三、四自然段可以同样处理。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表达了看似矛盾的两种心愿,“我”既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儿童成长中真实心理的反映,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课后练*。课后第二题,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的学*进行练*。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3)

——新课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新课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疑

  1.点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启发学生看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学*效果。

  三、尝试自主识字,识字读文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亠、忄”。

  4.小组合作学*。

  5.积极发言。

  6.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范写,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展示图片及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1.提出问题:文中的小朋友,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

  2.组织交流,指导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式读书。

  3.出示课件,分男女生分别朗读小朋友觉得自己很大和很小的句子。

  4.分小组朗读。

  三、自由畅谈,扩展思维

  1.夸夸文中的小朋友。

  2.说一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四、明理导行,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觉得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力量范围内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要尽量去做,不给长辈增麻烦。

  2.小结:我们现在能做到哪些事?哪些事现在做不到?

  新课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检查是低年段教学中非常扎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二、学*新偏旁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了解偏旁所代表的意思,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类字的含义。

  3.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句式练*: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引导学生说感受,把语言学*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

  2.读儿歌。

  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

  我很大,

  穿衣服,

  不拖拉,

  系鞋带,

  也很快。

  有时候,

  我很小,

  按按钮,

  够不着,

  怕雷声,

  妈妈抱。

  我是大,

  还是小?

  小朋友,

  来回答!

  【设计意图】儿歌是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能起到复述课文的作用,又能让紧张的`学*得到放松。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

  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

  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新课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3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检查自主学*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新课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自己能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生字

  认读我会认的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

  四、小结。

  小朋友们,你会做哪些“觉得自己很大”的事情呢?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新课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朗读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课件:认读“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穿衣服、快点”

  2.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新偏旁

  1.点名认读“衣”“快”,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的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导: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出示句式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的时候,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

  2.读儿歌。

  引导: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的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

  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

  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的。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部,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自己大 自己小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4)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10篇

  一、前测激趣:

  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苹果图,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听,小苹果在说话呢,它在说什么呢?(教师走*苹果树),哦,它在说呀,这节课要请小朋友闯四关,谁在这四关里表现出色,谁就可以上台摘取一个苹果作为奖励,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学生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昨天是个好日子,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房子里睡懒觉呢,可有四个小朋友听说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硬要我把它们给带来了(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图片,贴于黑板上),你们认识它们吗?

  其实呀,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激情闯关,自主识字

  1、听,小苹果又说话了:请小朋友作好准备,现在闯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提醒生字的读音。(让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摘取小苹果,师可趁机拿着小苹果在耳朵边听听,然后说:“我听见小苹果说你是个聪明、大胆的孩子”。)

  2、第一关已顺利闯过,现在小苹果要请小朋友闯第二关:争做识字小能手

  (1)小黑板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问:这些字,有谁老师还没教就认识?你是怎样认识的?(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啦梅用几成蛙

  为参加洞睡

  (2)出示音节,请学生分学*小组记忆生字。

  (3)学生汇报: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识记字形,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猜字谜”等,也可给生字找朋友,并说一句话。

  (给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奖励小苹果,以下各关相同。)

  3、现在请小朋友闯第三关:小小词语推荐台(就是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推荐给大家。)

  学生再读课文,推荐词语,江说说不什么要推荐它。

  4、听,小苹果又说话了,它在说呀,前三关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出色,现在要请小朋友闯第四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顺利闯关?

  这一关要请小朋友向老师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本领,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细心的小朋友在读课文时,谁发现这个奇怪的符号?它叫什么?谁认识?请认识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它。(生齐读)

  感叹号和问号、句号一样,是标点符号中的一员,标志着一句话说完了,聪明的小朋友数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6句)

  认识到了感叹号,那么用上了感叹号的句子就叫感叹句,感叹句该怎么读?

  指导读第一句,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2)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课文是怎样连起来说的?

  谁敢站起来读一读这句?

  (3)小朋友,老师这有四幅画,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你愿意上台来把这些画贴在相应的动物旁边吗?

  (指名上台贴画)

  小朋友能不能按自己贴的画说一句完整的话呢?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这些小画家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小动物们的爪(蹄)子的形状不同)

  小朋友*时是怎样画画的?(用铅笔、油画棒、颜料等)而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画画的?(用爪子或蹄子)

  是啊,这些小动物只要用它们的爪子或蹄子在雪地上一踩,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多么令人佩服呀!想不想听余老师佩服地读第四句?

  (师边读边做动作)读后请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5)请小朋友看插图,说说图上的雪景,小动物们画的画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师故意说)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画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出来呀?它到哪去了?(睡觉去了)

  那我们去把它叫醒吧,让它也出来玩玩?

  (不行,青蛙怕冷,不能出来。)

  (6)介绍有关冬眠知识。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的。

  请小朋友说说,该怎样读这句?(小声地,别吵醒了青蛙,并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7)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三、达标深化:

  看板书背诵

  四、课后拓展

  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冬眠,下节课来交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导语: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

  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并板书。

  3、出示冬天雪后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图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冬天,把学*与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请学生自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查生字表、问同学、猜一猜等。

  2、同桌俩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参加这次美丽的画展,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参加?

  5、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

  四人小组内认字,看哪个小组记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组。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读;

  (2)当小老师教读;

  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开小火车抽读接读。

  (三)赏读课文,扩展想象:

  下雪了,大地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参加《雪地里的小画家》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1、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3、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

  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5)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之三《我叫“神舟号”》教学案例及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实录称象《世界多美呀》课堂教学听课感想四季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词语,游戏巩固。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6)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3篇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3、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二、教学准备

  1、教师用: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一块橡皮。

  2、学生用(4人一组):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大烧杯一只;酒精灯一盏,火柴一盒,不锈钢汤匙一个;玻璃棒一根,盐、糖、味精各一包,一次性杯子若干;橡皮一块。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马铃薯沉与浮的现象,发现问题。

  1、教师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马铃薯。

  师:这是什么?

  生:土豆——洋芋——马铃薯。

  2、教师拿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分别装同样体积的盐水和清水。

  师:如果把马铃薯放进杯子里,你认为马铃薯是沉还是浮?

  生:沉的——浮的——大的沉小的浮。

  师:到底会这样,我们一起来实验一下。

  3、教师把大的马铃薯放在清水中让它沉,小的马铃薯放在盐水中让它浮。

  师: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大的沉,小的浮。

  (板书:大的沉,小的浮)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的重,小的轻。

  师:好,现在你们来做一下这实验。

  4、学生用教师提供学生两杯清水做实验,结果是大小都沉,学生奇怪了。

  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生:大小马铃薯都沉下去了。

  师:这是怎么回事呀?说说。

  生:……

  5、老师顺便从杯子拿出两个马铃薯,擦干。

  师:现在老师再来做这个实验,你认为会怎样?

  生:……

  6、老师把大的放在盐水中让它浮,小的放在清水中让它沉。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的浮,小的沉!

  (板书:大的浮,小的沉)

  7、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师:现在,你说说,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沉——浮——有时候沉有时候浮

  师:从黑板上的记录上看,你认为马铃薯的沉浮和大小有没有关系?

  (附板书集合:大的沉,小的浮

  大的浮,小的沉)

  生:没有关系。

  师:那么,马铃薯的沉与浮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探究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原因。

  1、引导学生对两杯水进行分析。

  生:会不会是水有问题?也许这两杯水不一样吧?

  师:好,让我们看看这两杯水有什么奥秘!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嘴尝。

  师: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对陌生的液体,我们能不能随便尝呢?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用太阳晒。

  师:真聪明,但是让太阳来的话时间太长久了,能不能让它快点?

  生:用火烧。

  2、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放在抽屉里的酒精灯、火柴和不锈钢汤匙。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怎样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生:……

  3、教师提供两种水样,学生实验加热水,发现有晶状透明物。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杯水加热后有东西。

  师:这是怎样的东西?

  生:透明的——像盐——像糖

  (三)、制作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供学生实验需要的玻璃棒一根,盐、糖、味精各一包,一次性杯子若干。

  师:现在老师给你这些东西,你能想办法弄出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吗?说说你准备怎样做。

  生:……

  师:同学说了很多方法,很好。我建议大家最好把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记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

  加多少加什么马铃薯在水中的情况(沉用×表示,浮用√表示)

  ( )匙沉浮( )匙沉浮( )匙沉浮( )匙沉浮

  加( )

  加( )

  加( )

  加( )

  2、学生分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组织交流。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对,加盐、糖、味精都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但是,是不是随便加一点就可以达到目的?

  生:不是,需要加足够的数量。

  (四)、进一步探究如何使橡皮也浮起来。

  1、教师出示橡皮。

  师:你们猜测一下,橡皮放入盐水杯中是沉还是浮?

  生:沉——浮

  师:到底怎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橡皮放进去看看——看见什么?

  生:橡皮沉入盐水杯底部。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橡皮也能浮起来呢?

  2、学生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

  (五)、总结延伸。

  1、引导学生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探究活动,你们喜欢吗?那今天我们探究了哪些问题呢?

  生:……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生:……

  3、师:对于今天研究的.主题,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或想法?

  4、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后探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学*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探究,初步研究出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清水、盐水各一杯,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橡皮一块。

  学生(每组):蜡烛、铁皮、木夹各一个,盐、糖、味精各一包,烧杯若干只,搅拌捧一根。

  教学过程:

  (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师出示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并试问:把大的马铃薯放入小杯中(清水),把小的马铃薯放入大杯中(盐水),是沉还是浮?

  学生纷纷猜测。

  教师演示。(大的沉,小的浮)

  师问:那么,你认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各种引起马铃薯在水中沉与浮的各种原因。

  (二)探究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原因。

  根据板书,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

  讨论、设计研究方案。

  学生自行探究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原因,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汇报探究结果,对板书的几种原因进行排除和归纳。

  师生共同归纳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水质有关。

  (三)探究老师演示实验中大杯子中的水。

  师问:根据我们的推判,这水里老师可能放了什么?

  怎样来证明?

  指名学生上台取水样,并实验证明:水中放了盐。

  (四)体验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分发材料,学生自行调制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成功的小组展示在讲台上。

  请多组谈谈实验过程及感受,如有不成功的小组,请成功小组介绍实验的注意点。

  不成功的小组再做一遍。

  (五)探究其他液体是否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师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和盐差不多能溶在水中?(味精、糖)

  试猜:味精、糖等物体溶在水中能否使马铃薯浮起来?

  学生猜完后,师分发材料,学生动手实验验证。

  汇报实验结果。

  (六)延伸

  师出示橡皮一块,试问:橡皮放在盐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猜测,教师实验。(沉)

  有没有办法使橡皮能浮起来?留到课后去进一步探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学*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探究,初步研究出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清水、盐水各一杯,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橡皮一块。

  学生(每组):蜡烛、铁皮、木夹各一个,盐、糖、味精各一包,烧杯若干只,搅拌捧一根。

  教学过程:

  (一)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师出示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并试问:把大的马铃薯放入小杯中(清水),把小的马铃薯放入大杯中(盐水),是沉还是浮?

  学生纷纷猜测。

  教师演示。(大的沉,小的浮)

  师问:那么,你认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7)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菁选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还是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课文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第2自然段的“大”,第4自然段的“小”,第五自然段“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第六自然段“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成功之处: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我指导学生按照段落内容先朗读,再自己示范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很大”要读出自豪、得意,“自己很小”要读出无奈、害怕。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例,说说自己“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并指名到讲台上给大家朗读,孩子们读的很认真,并带上自己的感情语气,虽然读的还不是特别流利,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喜欢朗读。

  不足之处:在引导孩子们学*生字时,课文要求会写字三个“自,己,衣”。这三个字看似简单,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教,我利用“自–白”“己–已”对比识记,让孩子们自己编儿歌学*,“日字加撇就是白,目字加撇就是自”“白字加横就是自”,“已经已经半开口,自己自己大开口”,当我提问时,还有很多孩子分不清楚。教“衣”时,先指导书空,并板书了一个大大的楷体“衣”,可单独提问时,还有很多孩子不会书空笔顺。特别是学生在书写作业时,有些孩子把“自”写成“白”,把“己”写成“已”。“衣”第一笔写成了撇,第四笔写成了竖勾,最后两笔也是错误很多。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看似简单的字,到了孩子们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大山,特别是形*字,*时的错误很多,有些是会写不会认,有些会认不会写,有些知道怎么写,可还是会写错。这需要我*时还要多想办法,让孩子们更好的识字写字。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

  一、教学效果: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出示自探提示二(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练*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第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如分别用横线、波浪线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三、不足之处:

  “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以后在备课中要更下大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的出现。

  四、改进措施:

  力求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如让学生用“____”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全班齐读)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大还是小》。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接着我引导学生梳理出主要问题进入下面环节的学*。

  二、自主探究学*

  (一)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

  (二)出示自探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展示朗读。

  三、精读感悟,质疑解惑

  师:课上到这里,你们还有新的疑问吗?可我这里还一个问题没解决,文中的.小朋友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那到底“他”是大还是小呢?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3)你们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呢?(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我再小结,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道理,并知道今后怎样做个懂事的孩子)

  在教学中,我力求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如让学生用“____”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今天下午听了一(4)班陈老师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无论是整节课的课堂设计还是识字讲解形式较好,生字重复认识较多。这都是值得学*借鉴的地方。

  首先,课堂的开头,背诵《古朗月行》和反义词为开头进行复*巩固。反义词“大和小”引出课文《大还是小》,书写课题。接着出示本课生字(加拼音),从学*生字入手,让学生自主试读生字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出示未加拼音的生字,用“你来拼,我来加”的小游戏开火车拼读生字,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识字能力。然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这个问题很好,让其他学生也能借鉴,将生字与词语联合起来,熟识生字,更好地记忆生字,采用开火车,男女赛读等多种课堂识字形式来巩固本节课的生字,重复次数较多,课文和偏旁的讲解也是采用重复巩固的形式进行。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的形式,将课文和识字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结合识字和课文,本课的主要重点就是识字,但生字和文章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生字和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识字和文章联系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读的顺、记得牢。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朗读的语气和情感,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向陈老师不断学*的地方。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指导中悟出方法,让学生去想,去问,去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兴趣。

  听完了陈老师的课后有以下两点收获,第一:维持好课堂纪律,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表现欲。第二:在讲授新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旧只进行联系。并且多采用有趣的学*方式。

  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学生们地兴趣一般,按照段落内容先朗读,再问题引导学生们谈谈感受。抓住朗读情感地指导。“自己很大”要读出自豪、得意之感,“自己很小”要读出无奈、胆怯之感。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课本,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引导学生说出感受,把语言学*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这节课最让我感动地是情景动画“我的成长”播放过程中,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吸引进来。第一遍播放时我还在旁边解释图画内容,第二遍就留给孩子们自己静静地观看。观看完成,抛出问题:“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此刻,学生们纷纷举手,都有想说的内容。“爸爸生病的手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妈妈加班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照顾弟弟的时候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这些回答就是学生们非常正确地引导,“长大”的含义在这些小脑袋中发出了萌芽。(当自己被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需要的时候,当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事情,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的手,我就在慢慢地长大。长大的我,就会越来越懂事、乖巧、聪明、伶俐……)在学生们发言结束后,简短的`告诉他们“长大”地理解和做法,给与学生们正确思想意识地引导和具体行为地指引,想来学生们会进一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且开始学会去用行动爱自己的父母。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需要在备课中更下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地出现。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8)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交流收集的材料;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的9个生字。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3、边读边想,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热爱、崇敬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授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按要求进行预*。(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检查学*情况。

  4、结合资料,感知文章。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简单的问题同学互问互答,难的留作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

  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出来,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二、结合中心话题,理解、感悟全文。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小男孩的聪明可爱,有礼貌。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

  1、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体会小男孩办事有条理,讲方法。他把自己来的目的,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告诉了高尔基,为成功给高尔基照相,争得了主动。

  他很有礼貌,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礼貌用语来理解。

  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2、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鞠了个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

  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用礼貌用语“请您”称呼高尔基,说明他有礼貌。

  (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

  3、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对高尔基充满崇敬。他要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墙报上。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词语来理解。

  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可以看出他对高尔基很崇拜,终于见到高尔基,所以得好好看看。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充满崇敬。“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他很想给高尔基照一张得意的照片,唯恐哪出了差错。

  (三)高尔基工作繁忙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从“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

  (四)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4、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1)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对孩子十分关心疼爱。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从高尔基不见来采访的杂志社记者,却要见小男孩,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课文,用心体会。

  1、自读体会

  2、分角色朗读

  3、表演读

  五、结合资料,拓展学*。

  1、阅读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阅读相关文章。

  第三课时

  一、想象情节,延伸补充。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来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确定续写内容)。

  二、组织语言,口述内容。

  学生口头表达,师生评议。

  三、续写内容。

  结合师生的评点,修改自己的续写内容,完成续写。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体会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中,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进一步理解课文。

  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引导学生根据中心话题理解感悟全文,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感悟,鼓励学生放开去想,充分去说,带着感情去读,从而加深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使用“亲爱的、想、请、立刻”等礼貌用语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这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通过字里行间,用心体会、感受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拜。并把这种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尊重个性化的感悟。

  高尔基工作如此繁忙,还接见一个小男孩,更加烘托了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结合人物对话及重点词语,通过用心感受、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地爱。

  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儿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通过有滋有味的感情朗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把握。

  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评点相互评价是训练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创新潜能。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目的

  一、了解“摄、媚”等八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联络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三、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钦敬酷爱、高尔基对小男孩非常慈祥、关怀备至的情感。

  课前准备

  一、生字卡片。

  二、教学挂图。

  三、采集认识关于高尔基*生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一、上节课人人学*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日,咱们再来学*一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二、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络生存现实说说“拍照”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三、出示教学挂图,门生交换高尔基*生情形,老师相机补充解说。

  初读课文

  一、选择自己喜好的念书体例,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搭档一块儿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二、搜检诵读情形: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点“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就绪(dang)”、“端详(liang)”、注重:玩弄(nòng)声母是n 。

  三、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示门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一自然段。

  四、交换学*疑问,相机指点门生诵读该词、句地点段落,通过联络上下文的法子初步讲明课文字、词障碍。

  五、齐读全文后,完全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一、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二、交换识记法子:行使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誊写时应当注重甚么。

  第二课时

  温*导入,语言实*

  一、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端详 叮嘱 玩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二、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领会情感

  一、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支配组员分角色诵读、演出课文第一—十一自然段的内容。

  提示:以课文内容为脚本,找出描述动作、神志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诵读。

  二、老师分组巡查、指点诵读、演出。

  三、遴选一组门生上台演出,依据演出情形,相机指点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门生演出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端详”、“玩弄相机”、“赶忙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演出时领会到小男孩其时的心境是怎么样的'?引诱门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钦敬酷爱之情。

  c.捉住高尔基的反映,尤其是“叮嘱”2字,开展商讨,领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眷注。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重高尔基的神志动作,指点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不少胶卷。”让门生频频诵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匡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妙的欲望。

  四、实*分角色有情感诵读课文,读出对话的差别语气。

  巧设疑难,升华情感

  一、发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二、让门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联络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根据。

  三、高尔基期望孩子来吗?指点诵读末了一句话,捉住“无非”、“必定”等词表示的先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入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眷注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长,想一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晤面时他们会说写甚么?做些甚么呢?请你开展想一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砚间互相交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说话练*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男孩 扔纸团 摆弄 坐哭 衬托

  (明写)

  关心 爱护 高尔基 放他进 微笑 站喊 对比

  (暗写)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交流收集的材料;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记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担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本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凡的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预*的*惯和能力,锻炼自学能力。

  4、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能把这件事讲下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2、让学生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深入学文的目的。

  3、鼓励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增强学*语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激发学生从*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学会享受欢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10小摄影师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有认识的吗?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摄”的读音)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摄影师”的理解。(预设:学生可能说“照相的人”“专门给别人照相的人”“照相技术应该很高”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课题中“摄影师”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为什么吗?(有了预*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小摄影师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板书:小男孩儿)他给谁照相?(生:高尔基 教师板书:高尔基)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出本课要认的字,然后把这些生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正音)

  2、检查反馈: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9)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一、教材分析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自己认读“拽、茸、副、怜、魔、杖”等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看词语,做表情。

  板着脸、亲热、愤怒、温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着急、生气、委屈、伤心、笑嘻嘻

  1、师:做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看。我看谁的表情做得好,谁对词语的理解最准确。

  2、师:龇牙咧嘴挺难读的。老师查过字典这个词有两种意思。

  ①形容凶狠的样子。

  ②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谁能分别把这两种“龇牙咧嘴”表现出来。

  3、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十分开心的游戏。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4、师:同学们,看到你们有这么丰富的表情,老师从心底里羡慕你们。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位朋友,因为只有一种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不少麻烦。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紧扣文眼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前都预*了吗?小木偶遇到了哪些不愉快的事?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有个提示,你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待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 ),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 )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 );接着写了小木偶因为只有( )的表情,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 );最后在( )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 )。

  师:说得多好啊。一篇课文读完,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是语文学*的一项重要本领。只有“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

  师:“笑嘻嘻”在故事中出现了几次,划出有“笑嘻嘻”这个词语的句子。

  ①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②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③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④“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笑嘻嘻”刚好是童话的四个部分。同学们想不想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下面我们按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去读一读这四个部分。你可以选择一部分练*,也可以选择全部。等会我们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朗读的结果。好不好?

  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围绕文眼,深入体会

  1、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①汇报“老木匠和小木偶”这一部分

  生:汇报朗读。

  师:采访。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采访一下老木匠。老木匠你好,你为什么要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的愿望好不好?老木匠多么像?

  ②汇报“小木偶、小红狐、熊”这一部分。

  师: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问问熊警察。熊警察你为什么要把小木偶拎起来,扔出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练*说话:

  我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我想:( )。于是我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老师还想问问可怜的小木偶,你为什么背包被小红狐抢了,还笑嘻嘻的?虽然你脸上是笑嘻嘻的,可你心里怎么样?如果老木匠给了你所有的表情,你当时应该露出怎样的表情才对呢?

  练*说话: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 )。

  师:除了有表情以外,能还能不能加上一点动作,把自己伤心、难过、委屈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师:是啊,明明是自己的背包,被别人抢了包,还被警察误会,多么冤枉,多么委屈的日子。能笑得起来吗?

  ③汇报“小木偶和小白兔”、“小木偶和老婆婆”这两部分。

  全班分角色朗读。作者、小木偶、小白兔、老婆婆四个角色。

  师:如果小木偶拥有所有的表情,这两个笑嘻嘻应该换成什么表情才对呢?

  2、师:好心的老木匠原本希望小木偶永远快快乐乐的?所以只给他刻了笑嘻嘻的表情,可是小木偶过上快乐的日子了吗?结果,小木偶在被熊警察误会的情况下,在自己头很疼的情况下,仍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可他内心一点也不快乐。小木偶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3、重点研读上面这句话

  ①师:读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练*填空,加深理解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有快乐的日子,还有( )、( )、( )的日子,所有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③ 师总结提升:是啊,生活就像五味瓶,里面装满了酸甜苦辣,怎么可能什么事都很顺利呢!当我们受到委屈,被别人怀疑,遭别人误解,生气、委屈时,想哭就哭,哭出来心情会好受些;当我们遇到不幸、挫折时,我们要能克服,要勇敢地去面对;当别人受委屈,遭误解时,我们要懂得关心别人。

  (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引向课外

  1、师:老师觉得这个故事的题目还不是最好的,如果让你给这个童话故事换个题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2、出示拓展材料:《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20xx年,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后来入选《20xx中国年度最佳童话》,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3、续写练*: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以后,他告别了蓝鼻子小女巫,向熊警察走去。

  小木偶拿着要回的背包,脸上露出了笑嘻嘻的神情。

  4、布置课外选做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小木偶的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或者阅读吕丽娜的童话《小木偶山米》。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

  六、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着急、生气、委屈

  痛苦

  笑嘻嘻 伤心

  ……

  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七、设计意图

  (一)语言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叶圣陶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我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时,始终把学*语言,训练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不论是课始的看词语做表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几次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是最后的紧扣课文的语言训练和续写练*等,都紧紧抓住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核心展开阅读教学。整节课始终以学生的“语文学*活动”为主展开教学。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如果语文课上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二)抓住文眼,精心设计,环环相扣

  尽管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提出应该让课堂向不确定性开放。但我们并不否定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事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流程作出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长彼短的定量,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主线必须简明。教师必须从一篇课文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串成一条简明的教学主线。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我从看词语做表情巧妙引出“笑嘻嘻” ;然后由“笑嘻嘻”一词带出四个句子,从四个句子扩展到故事的四个部分;再通过组织学生对故事四个部分的分角色朗读引出对课文蕴含道理的感悟;最后,以练*写话,想象小木偶怎样要回背包,露出“笑嘻嘻”的神情作为课的结尾。设计匠心,教学环环相扣。

  (三)环节简化,体现略读课文特点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做到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化的环节,简便的方法。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时,我充分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从词到句再到段,非常明了;在组织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手段,以读为目标,通过小组分角色的自由练读、表演朗读,通过文本意义感悟后的朗读来理解不同角色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气的变化。如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它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让学生读出急切申辩的语气,来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朗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时,读出伤心和无奈的情绪。

  【教学目标】

  1、用读演的方式积累笑嘻嘻、龇牙咧嘴等关于表情的生字词。

  2、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老木匠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理解,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演积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关于表情的词语,你能看着这些词语边读边演一演吗?

  1、先自己边读边演一演。

  2、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选词,学生做表情。

  这些都是描写表情的词,你最喜欢哪种表情?为什么?

  过渡:

  是啊,生活需要笑,笑能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使我们信心百倍,有句话叫一笑泯恩仇,你看笑是多么重要啊!但是,如果我们只有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打开课本54页: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在小组里讨论: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

  小结:

  三、创设情境,演读感悟

  1、表演内容: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打算把小木偶因为只会笑而受尽委屈的故事制作成两集动画片,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出示课件)相关的段落和内容都在这里了。我们今天就来个现场真人版的小木偶的故事,你们就是动画片的主角,有信心把它演好吗?

  2、表演要求:那怎样才能演好呢?

  3、小组合作表演:

  4、表演、评议

  (1)第一集:小红狐抢包

  评议: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哪个角色最棒?为什么?

  表演第二集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超越他们?

  (2)第二集:头疼没人信

  评议:看了第二集,你想说什么?

  四、关键句段,朗读理解

  1、我们的小演员演得真不错,他们的表演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小木偶的遭遇:红背包被抢,熊警察不相信;脑袋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也不相信。为什么会这样呢?

  2、笑重要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笑能使我们感受生活的快乐,但是,只有笑行吗?

  出示句子: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说一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仿说句子:

  例: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学*是很重要的,不过,(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 ),不过,( )。

  3、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愁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才是完整的生活。同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光有一种本领也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学*更多的技能,争取成为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五、续说、写故事,拓展提升

  过渡:自从蓝鼻子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了小木偶之后,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1、填一填: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觉得小木偶这时候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2、说一说、写一写:当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之后:假如文中的人物与小木偶再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小木偶还会去哪里?遇到谁?发生什么样的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课标版《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课标版《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作业布置

  1、继续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2、推荐课外阅读:

  七、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笑 重要

  只会笑 远远不够

  只会一种本领

  八、教学反思

  在拿到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构思哪篇课文可以用来上公开课了,在每个学期的中期阶段,学生的状态是最好的。但是看来看去都觉得里面的课文不好上,怕上不好。学生到了中年级,已经不像低年级那样积极举手,敢于发言了。凡是涉及到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之类属于理解概括性的问题,学生举起的手越来越少。有时候真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教,把学生都教成这样了。可是,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这也算是年级特点吧,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那已经不是单靠老师就能解决的了。为了不使公开课走入困局,总得选择一些比较活泼有趣,学生感兴趣,老师教起来也不难的课文吧。所以我最先把目标锁定在第三单元的课文里。

  本单元课文体裁都是童话故事,可以说是学生的挚爱了。有一天,我写教案写到12课《小木偶的故事》时,发现一篇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得挺好的,没有过多的知识性灌输,更注重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技能。所以我照搬照抄过来了,再加以修改,使它更贴*我的学生的学*实际。

  本课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如何体现对精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体现略读,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其实,教无定法,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本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小木偶被小红狐抢包和头疼没人信这两部分编成两集动画片,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进行表演以获得理解和认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使他们代入角色,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从选片到选角,都是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搭档,老师只是做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在评议这一块,有个别学生的点评也是比较出彩的,比如有学生说到入戏这个词,就已经不是表面的好不好的问题了。当然,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可以再丰富一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浅层次的含义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再拓深一层,就有难度了。每个人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小孩子的想法跟大人的想法更不一样。他们能接触到的、想到的自然没有我们**那么深远。怎样落实校长提出的光有一种本领不行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仿说句子的练*,但兜来兜去学生始终不能站在这么高的位置上想问题看问题,他们关注的是他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句子的主语从笑变成钱、画画、体育、水等等,最后还是要老师把本领二字提出来。但是在板书的时候我忘了加上只会一种本领六个字了。

  本节课的重点还有续写课文,本来我是打算让学生先说再写的,但一时忘记了,直接就写了,然后再分享。写也是有要求,表情和对话一定要有。课后,校长又提出了这节课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研究二字,对于资历尚浅的我来说,自从学了《中级技术培训》之后就不敢轻易拿出来说了。凡是能说得上研究的必须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如果要把它加进去的话,在续写这里应该可以吧。比如:我可以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编故事。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开阔学生思维,多个人一起探讨,总能想出更多的东西。

  当然,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关于表情的好词需要学生掌握和积累,我在开课前就把它解决掉了,点到即止吧。

  有对话的课文,总少不了分角色朗读,但那是另外的一种教材处理了。本课是略读课文,一定要体现略,本课也比较长,还要体现长文短教。无论哪种方法和设计,能够达成目的的就好了,至于过程,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而已。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时,这篇课文也是他们自己说要上的,投其所好,双赢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肯定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只待留着他人来指点评说了。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一样,也属拟人体童话,而且文中对话也比较多。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阅读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这类童话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文中6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在理解文本基础上,通过角色互换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及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简易课件;学生预*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闯关,填写表示表情的词,导入新课

  1、师:魔法森林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只要我们闯过了魔法森林设下的关卡,那我们今天就可以进入魔法森林玩了。

  2、出示闯关题:把下面表示表情的词填写完整:

  ()洋洋()开()笑()头()气火冒()

  ()吃()惊目()口()()眉()脸()不可遏

  3、师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魔法森林邀请我们进入大森林,一起来学*童话故事《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出示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交流课前预*情况:木偶是什么?你能把见过的木偶介绍给大家吗?

  师:故事中的小木偶和我们见过的一样吗?让我们去一起来看看!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3、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1)出示:

  hēizhuàiróngmózhàngfùwūlì

  嘿拽住毛茸茸魔杖一副表情小女巫厉害(读准字音)

  (2)出示: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

  zīliědūnāng

  板着脸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笑

  读读这些词语,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尝试用表情演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请你说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说说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

  3、师:这个故事,给我们点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这句话就在故事中,你能找到它吗?

  学生找后交流,出示全文最后一句话: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4、全班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研读重点,想象心理。

  1、故事中小木偶的哪些遭遇让小木偶、让我们感受到“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找找能表明这一道理的语句。学生读课文找相关语句。

  2、交流重点句:

  A、“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引导学生从三个“我的”“尖叫”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木偶内心的愤怒。指导感情朗读。

  B、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情,那就是笑!

  读这句话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无奈、愤怒,还有可能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C、“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D、“嘻。装得一点都不像!……”

  E、“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F、“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2、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小木偶内心的痛苦、伤心、委屈、无奈。)

  3、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4、小木偶的痛苦、伤心、委屈被小女巫用鼻子闻出了。请听听他们的对话。分角色读,合作表演。(师演小女巫,生演小木偶)

  表演过程中,教师故意问“小木偶”:啊,可怜的小木偶,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在演到小女巫送表情部分时,教师说:“是呀,只有一种表情哪成啊。小木偶啊,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并一边在空中点几下,一边说:“给你,这是着急!给你,这是愤怒!给你,这是生气!……”

  5、口头完成练*:

  当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填上体现小木偶真实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地说。

  “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6、学生再次朗读表演小木偶的话。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师: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他真实的表情与心情都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了。假如现在你遇见了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是啊,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是很重要的,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再次出示重点句子)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

  读完了《小木偶的故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出示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4、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笑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人生。人类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5、课后扩展:(一星级必选题,二三星级任选一题)

  积累带有“笑”的四字词语:

  笑不露齿、笑里藏刀、破涕为笑、捧腹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小说《木偶奇遇记》

  续编故事: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大胆想象,课后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熊**不相信

  只会笑

  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它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一、教材分析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自己认读“拽、茸、副、怜、魔、杖”等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看词语,做表情。

  板着脸、亲热、愤怒、温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着急、生气、委屈、伤心、笑嘻嘻

  1、师:做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看。我看谁的表情做得好,谁对词语的理解最准确。

  2、师:龇牙咧嘴挺难读的。老师查过字典这个词有两种意思。

  ①形容凶狠的样子。

  ②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谁能分别把这两种“龇牙咧嘴”表现出来。

  3、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十分开心的游戏。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4、师:同学们,看到你们有这么丰富的表情,老师从心底里羡慕你们。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位朋友,因为只有一种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不少麻烦。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紧扣文眼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前都预*了吗?小木偶遇到了哪些不愉快的事?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有个提示,你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待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 ),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 )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 );接着写了小木偶因为只有( )的表情,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 );最后在( )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 )。

  师:说得多好啊。一篇课文读完,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是语文学*的一项重要本领。只有“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

  师:“笑嘻嘻”在故事中出现了几次,划出有“笑嘻嘻”这个词语的句子。

  ①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②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③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④“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笑嘻嘻”刚好是童话的四个部分。同学们想不想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下面我们按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去读一读这四个部分。你可以选择一部分练*,也可以选择全部。等会我们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朗读的结果。好不好?

  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围绕文眼,深入体会

  1、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①汇报“老木匠和小木偶”这一部分

  生:汇报朗读。

  师:采访。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采访一下老木匠。老木匠你好,你为什么要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的愿望好不好?老木匠多么像?

  ②汇报“小木偶、小红狐、熊”这一部分。

  师: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问问熊警察。熊警察你为什么要把小木偶拎起来,扔出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练*说话:

  我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我想:( )。于是我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老师还想问问可怜的小木偶,你为什么背包被小红狐抢了,还笑嘻嘻的?虽然你脸上是笑嘻嘻的,可你心里怎么样?如果老木匠给了你所有的表情,你当时应该露出怎样的表情才对呢?

  练*说话: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 )。

  师:除了有表情以外,能还能不能加上一点动作,把自己伤心、难过、委屈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师:是啊,明明是自己的背包,被别人抢了包,还被警察误会,多么冤枉,多么委屈的日子。能笑得起来吗?

  ③汇报“小木偶和小白兔”、“小木偶和老婆婆”这两部分。

  全班分角色朗读。作者、小木偶、小白兔、老婆婆四个角色。

  师:如果小木偶拥有所有的表情,这两个笑嘻嘻应该换成什么表情才对呢?

  2、师:好心的老木匠原本希望小木偶永远快快乐乐的?所以只给他刻了笑嘻嘻的表情,可是小木偶过上快乐的日子了吗?结果,小木偶在被熊警察误会的情况下,在自己头很疼的情况下,仍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可他内心一点也不快乐。小木偶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3、重点研读上面这句话

  ①师:读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练*填空,加深理解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有快乐的日子,还有( )、( )、( )的日子,所有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③ 师总结提升:是啊,生活就像五味瓶,里面装满了酸甜苦辣,怎么可能什么事都很顺利呢!当我们受到委屈,被别人怀疑,遭别人误解,生气、委屈时,想哭就哭,哭出来心情会好受些;当我们遇到不幸、挫折时,我们要能克服,要勇敢地去面对;当别人受委屈,遭误解时,我们要懂得关心别人。

  (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引向课外

  1、师:老师觉得这个故事的题目还不是最好的,如果让你给这个童话故事换个题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2、出示拓展材料:《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20xx年,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后来入选《20xx中国年度最佳童话》,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3、续写练*: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以后,他告别了蓝鼻子小女巫,向熊警察走去。

  小木偶拿着要回的背包,脸上露出了笑嘻嘻的神情。

  4、布置课外选做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小木偶的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或者阅读吕丽娜的童话《小木偶山米》。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

  六、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着急、生气、委屈

  痛苦

  笑嘻嘻 伤心

  ……

  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七、设计意图

  (一)语言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叶圣陶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我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时,始终把学*语言,训练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不论是课始的看词语做表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几次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是最后的.紧扣课文的语言训练和续写练*等,都紧紧抓住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核心展开阅读教学。整节课始终以学生的“语文学*活动”为主展开教学。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如果语文课上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二)抓住文眼,精心设计,环环相扣

  尽管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提出应该让课堂向不确定性开放。但我们并不否定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事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流程作出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长彼短的定量,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主线必须简明。教师必须从一篇课文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串成一条简明的教学主线。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我从看词语做表情巧妙引出“笑嘻嘻” ;然后由“笑嘻嘻”一词带出四个句子,从四个句子扩展到故事的四个部分;再通过组织学生对故事四个部分的分角色朗读引出对课文蕴含道理的感悟;最后,以练*写话,想象小木偶怎样要回背包,露出“笑嘻嘻”的神情作为课的结尾。设计匠心,教学环环相扣。

  (三)环节简化,体现略读课文特点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做到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化的环节,简便的方法。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时,我充分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从词到句再到段,非常明了;在组织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手段,以读为目标,通过小组分角色的自由练读、表演朗读,通过文本意义感悟后的朗读来理解不同角色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气的变化。如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它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让学生读出急切申辩的语气,来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朗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时,读出伤心和无奈的情绪。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本课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对话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角色体验、大胆想象、童话再创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出小木偶在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时的内心感受,从而领悟到我们要真诚面对复杂而多味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6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表演游戏,导入新课。

  1.游戏:教师出示词卡,学生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师:你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但我们都更喜欢“笑”,因为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小木偶的故事》会带给我们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想想我们是怎样学*《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的?

  2、出示学*提纲:

  3、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同桌或小组内练*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5、组内汇报交流阅读收获。

  6、根据提纲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指导理解重点句。

  1、指名认读生字、检查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问: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笑嘻嘻(画笑脸)、被抢、不信、头疼、不信。

  4、指导理解最后一段“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什么?从文中找出证据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朗读你喜欢的对话部分。(如:可以自己单独展示,也可以找伙伴一起分角色良读,还可以找老师一起读)。

  6、交流阅读收获。(问:学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收获?或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放飞想象,续编故事。

  1、师: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知道,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注意把握故事的主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续编故事。

  3、展示交流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谈体会:

  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教后反思】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的权利。崔峦先生指出“教师的教,要切实转到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导朗读小木偶头疼被误认为撒谎一部分时,孩子们强烈要求与我合作朗读,我快乐地答应了,并让孩子们自己挑选了两个同学来与我配合,我当小木偶,他们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老婆婆。读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爱的小白兔,你读得真好,咱们来个拥抱吧!”然后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个躬:“老婆婆,您的亲切让我感动,您的指责真让我伤心,我真的是头疼哪!”此时,教室里已炸开了窝,孩子们都绽开了灿烂的笑脸前仰后合。随后,我又赶紧调整情绪收回孩子们的思绪。我将自己变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这篇精彩的童话。从孩子们放着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们已非常向往学*童话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拽、茸、副、怜、魔、杖 ”这6 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继续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2.教学难点:充分交流阅读体会后续编故事。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课文。

  2、学生搜集一些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

  3、准备与上课相关的音乐和幻灯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上课前播放)课前板书好课题。

  2、过渡:同学们,我们在《笑比哭好》的歌声中开始了今天的学*。人的表情多种多样,人类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要是只拥有一种表情,那会是什么样啊?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同学们喜欢笑吗?(生答:喜欢)(版画笑脸)笑脸谁都喜欢。

  3、师小结:是啊,生活中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4.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小木偶的故事》。请大家来说说这是一篇什么体的童话?(生答:拟人体童话,教师板书:(拟人体童话)

  二、初读,交流预*情况。

  1.大家已经预*了这篇课文,现在请自由快速小声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初步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读,读完后想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读书,师巡视)。

  2、读完后,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的预*情况。(出示课件2词语)谁来认读一下这些词语,(抽一人读),再请生领读,其余跟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出示课件3词语)齐读后,让同学们说说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我想请两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这些表情,看谁做的最像。(其余同学读一个词,他们就表演一个表情。两个人可以合作。)

  师:同学们在搜集词语时要学会归类识记。比如,还可以找出abb、aabb、abcc式的词语。请同学们在书上用不同记号勾画出这类词语。能分别再说几个吗?

  4、好,现在同桌讨论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拿出作业本完成填空。只写需要填的内容。(出示课件4)集体填写主要内容的关键字,交流后再齐读一遍。

  三、深读,学*课文。

  1、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小木偶“笑嘻嘻”的句子,请同学们依次找出来画上横线。(出示课件5、6、7、8交流后读一遍)整篇课文就是以“笑”为线索来写的。

  2、交流问题,并体会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语气变化。

  (1)小木偶为什么总是“笑嘻嘻”的?(因为老木匠只为小木偶雕了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很对自己的作法感到怎么样?(满意)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老木匠怎么样的语气呢?(高兴、自我陶醉)请找出老木匠很满意自己做法的语句,抽学生反复读。

  (2)可是,小木偶也因为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很多麻烦?简单说说有哪些?(生答:1、小木偶被熊**冤枉。红背包被抢,可熊**却不相信把他扔出去好远。(板书:被抢----不信)2、小木偶被小白兔怀疑。3、小木偶被老婆婆误解。(板书:头疼----不信)大家想想,受冤枉,遭误解的小木偶内心会是怎么样的?(生:想申辩、委屈、伤心、无奈)注意读出这些语气,另外还要读出小白兔嘲笑的语气和老婆婆责备、不解的语气。请同学们找出小木偶、小红狐、熊**、小白兔、老婆婆说的话,前后桌四人分角色自由练读。小木偶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自己能有办法解决吗?不能!(出示课件9)用委屈的语气齐读,那老木匠又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出示课件10)

  (3)小木偶的困难是怎样被解决的?(生答:小女巫用他的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一下,“哇”小木偶哭出来了,小女巫又将另外几种表情送给了他。从此,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4)你从小木偶的遭遇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1填空)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在说一说?(生答后出示课件12)全班齐读!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也许有类似经历和体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这句话意思。(生答)

  (5)师总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是生活又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事,不同的事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6)请大家再齐读最后一个段落。(板书:笑是很重要的---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四、分角色朗读。

  1.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好故事当然要多读读,这个故事读起来很有趣,请大家分角色读读这篇课文,先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小木偶、老木匠、小红狐、熊**、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老师也可担任其中得一个角色。其余同学读旁白。注意角色语气的变化哦!

  2、分角色朗读。

  五、续编故事。

  1.学完这个故事后,大家还想不想知道小木偶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出示课件13)现在我们就先来续编一下:木偶有了所有表情,他又有怎样的经历呢?注意续编时,应该和前面的故事联系起来,保持主线不变。

  2、学生口头编故事,师巡视。

  3、学生讲故事,课后把所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单元回顾,总结升华。

  童话大多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非常有趣,语言生动优美。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的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希望你们课后也要多读童话,写心中的童话故事。老师推荐你们读读《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出示课件14)也可以看看动画片。

  七|、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笑很重要,但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真诚的心去体验和感受。

  八、教学提示。

  这篇略读课文是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因为笑,老木匠自我陶醉;因为笑,小木偶屡次被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他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才真正得到“笑”——来自内心的快乐。教学本课重在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在充分的朗读中进一步感受用恰当的语感读好不同人物、不同语境中的语气变化,同时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续编故事要在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之后,以欲望为先导,以方法为依据,以参与为尺度,以鼓励为主。本课对人物表情的描写是一大特色,积累和学*这样的词语对于写童话故事很有帮助,不仅要在课内扣住,更要引导到课外,主动搜集、记忆。

  学*目标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续编故事。

  德目目标

  明白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课文。

  预*学案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后,我会完成下列练*。

  1.划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

  历害()撤谎()碉刻()一幅表情()

  木隅()可拎()磨杖()奋怒()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小木偶拽(zhuàizhài)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嗨(hàihēi)!真漂亮!

  小兔子龇(zīzhī)牙咧嘴做了个痛苦的表情。

  小红狐一背(bèibēi)上背(bèibēi)包就拼命地逃跑。

  E小木偶兴冲(chōngchòng)冲地大步向前走。

  导学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

  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二、检查预*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这个童话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小组交流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2.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

  四、分角色朗读,交流体会。

  1.同学们,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小木偶的遭遇吗?咱们来分角色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学生练*表演。

  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

  老木匠,自我陶醉、心满意足;

  小木偶,气愤、伤心、无奈、委屈;

  小白兔,嘲笑;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通用10篇(扩展10)

——大还是小教案实用五份

  教材解析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文章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其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3个新偏旁,可以结合本课出现的“得、衣、快”来学*,引导学生观察双人旁和单人旁的区别,了解点横头的写法,以及竖心旁和“心”之间的联系。

  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字,大多可以词或短语的形式来识记,如“时候、觉得、自己、穿衣服”,不要孤立地去认。这些词或短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

  有的词,如“很”,可以在语境中让学生加深认识。如,对比“大”和“很大”

  第七单元223

  “多”和“很多”,让学生体会到“很”有程度加深的意思。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的字也可以适当讲讲字理。如,可以用看图片的方式来学*会意字“穿”。教师出示老鼠挖掘洞穴的图片,告诉学生,上面是一个“穴”,表示的是野兽居住的洞穴,下面是“牙”,表示野兽用自己的牙齿来挖掘洞穴,是凿通、凿穿的意思。不同的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是有区别的,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识字。

  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时间、感觉、得到、很多、大自然、穿过、快速”。

  2.写字。

  本课要写的3个字中,“自”可以和“白”对比学*;“衣”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细节,以及几个笔画相互衔接的位置。

  本课3个字书写要点:

  6画,独体字。

  自横*竖直,中间几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3画,独体字。

  己整个字上窄下宽,竖弯钩要圆转。

  6画,独体字。

  衣整个字的重心落在田字格的正中,撇捺舒展,呈三角形;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长捺。

  二、课文学*

  1.朗读指导。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要读出孩子内心成长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大”和“小”的情感变化,当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要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当觉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儿童对成年人依赖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指导读好几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读出文章结构的特点。第一个“有时候”要读出内心的自豪感,第二个“有时候”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有变化,相比较第一个“有时候”在语调上要稍微短一点,这句话要强调的是“我觉得自己很小”中的“很小”。

  这篇课文适合男女生对读或者同桌之间对读,对读的过程要关注语气、语调的变化。 2.理解运用。建议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说说对大和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能否同时出现在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身上,激发学生对课文学*的兴趣。这篇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间存在着解释说明的关系;第三、四自然段之间也是同样的结构。在学*第一、二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还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然后进行说话训练。第三、四自然段可以同样处理。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表达了看似矛盾的两种心愿,“我”既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儿童成长中真实心理的反映,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课后练*。课后第二题,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的学*进行练*。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新偏旁

  复*检查是低年段教学中非常扎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了解偏旁所代(1)前面已经学*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表的意思,能帮助横的相对位置。学生理解这一类字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的含义。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七单元225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3)句式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2.读儿歌。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预*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疑。(用时:5分钟)

  1.点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启发学生看题质疑。

  1.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2.读课题,思考并提出问题:“我们自己是大还是小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大还是小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学*效果。

  1.认真听课文。

  2.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集体读,轮读。

  读一读,连一连。

  三、尝试自主识字,识字读文。(用时:13分钟)

  1.游戏:考考你。

  2.出示生字卡片。

  3.学*新偏旁“彳、亠、忄”。

  4.小组合作,怎样记住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5.课件:拼字游戏。

  6.自由读文,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亠、忄”。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小组合作学*。

  5.积极发言。

  6.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照样子,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例:女 妈 妈妈

  彳______ _______

  亠______ _______

  忄______ _______

  四、指导写字。(用时:8分钟)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

  3.范写。

  4.巡视指导。

  1.认读并认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怎样写。

  3.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练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4分钟)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谈学*收获。

  2.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一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孩子们读文后也有同感:感觉到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全文形象生动,本节课认字、写字是重点,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同桌、小组合作的优势,并通过多种手段学*巩固生字,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重点

  正确认识自我,从小树立自立意识,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导入,巩固识字。(用时:6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

  2.课件展示图片及课文内容。

  1.抢读生字。

  2.看图并读相关内容。

  3.比一比,再组词。

  二、合作探究,细读体悟。(用时:20分钟)

  1.提出问题:文中的小朋友,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

  1.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2.组织交流,指导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式读书。

  3.出示课件,分男女生分别朗读小朋友觉得自己很大和很小的句子。

  4.读课文后,完成练*。

  (1)我会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我还会

  _______________,所以我

  觉得自己很大。

  (2)我够不到______

  ______的`时候,我听到________的时候,我要____

  _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三、自由畅谈,扩展思维。(用时:8分钟)

  1.夸夸文中的小朋友。

  2.说一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1.夸一夸。

  2.自由畅谈。

  四、明理导行,课堂总结。(用时:6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觉得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力量范围内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要尽量去做,不给长辈增麻烦。

  2.小结:我们现在能做到哪些事?哪些事现在做不到?

  1学生倾听明理。

  2交流畅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提倡合作探究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让学生夸夸小朋友,说一说自己觉得什么时候很大,什么时候很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通过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明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我们能做到,有些事不能做到,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从小要培养自立能力,从小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给长辈添麻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能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

  4.巧识字形。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己—已自—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