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1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9一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验收课:19。大象的耳朵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4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同学们请看这是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

  4。师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二、学*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强调:这句话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学*生字“似” “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户,小门)(羽)

  讲扇,写扇。

  本义,名词: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shàn。本义只见于古文

  量词:片,块shàn。一扇窗一扇门

  名词: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shàn。扇子电扇绢扇蒲扇纸扇折扇风扇

  动词:摇动鼓风的薄片shn扇煤炉扇动翅膀扇风点火

  3。仿说练*: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有一对长耳朵,像叶子似的竖在头上。

  有耳朵,像。

  对比学*“耷”和“竖”两个生字。

  过渡:

  4。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吧。

  指名读,课件展示: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

  (如果学生说没毛病,提到:文中的小动物们怎么想。)

  看来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指导书写“遇”(“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竖着耷拉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KT遇,“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可组词为。

  5。比一比组词。

  根()跟()

  兔()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字词

  学*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第8自然段。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指导读出的语气。

  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7。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自()

  自()自()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10。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谁的耳朵》,要求:听听儿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动物们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这些动物中,谁的耳朵最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出示大象耳朵图片。你能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学*两个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读第1自然段,学*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 似的。仿例说话:弯弯的月亮像 似的;圆圆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句子吗?

  二、 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 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 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 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1.大象还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么问大象的?读一读第6~7自然段。“都要说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还原对话,运用语言。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隐去小兔子,换上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会怎么和大象对话?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4.回归文本,再学概括。这么多内容,文章只用了两个自然段,为何不全部写下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 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 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 。”大象说:“ 。”(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如:

  一根绳子 五根手指 两根筷子(量词)

  根 树根 草根 竹根(植物的根部)

  根本 根由 根源(事物的本源)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

  小马说:“ ?”

  小老鼠说:“ ?”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似的 耷拉 竖起来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 扇子 遇见 头痛 不安 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着→虫子飞不进来→做自己最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谁的耳朵》,要求:听听儿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动物们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这些动物中,谁的耳朵最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出示大象耳朵图片。你能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学*两个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读第1自然段,学*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似的。仿例说话:弯弯的月亮像似的;圆圆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句子吗?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1。大象还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么问大象的?读一读第6~7自然段。“都要说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还原对话,运用语言。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隐去小兔子,换上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会怎么和大象对话?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4。回归文本,再学概括。这么多内容,文章只用了两个自然段,为何不全部写下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 。”大象说:“ 。”(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如:

  一根绳子五根手指两根筷子(量词)

  根树根草根竹根(植物的根部)

  根本根由根源(事物的本源)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小马说:“?”

  小老鼠说:“?”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谁的耳朵》,要求:听听儿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动物们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这些动物中,谁的耳朵最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出示大象耳朵图片。你能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学*两个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读第1自然段,学*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 似的。仿例说话:弯弯的月亮像 似的;圆圆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句子吗?

  二、 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 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 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 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1.大象还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么问大象的?读一读第6~7自然段。“都要说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还原对话,运用语言。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隐去小兔子,换上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会怎么和大象对话?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4.回归文本,再学概括。这么多内容,文章只用了两个自然段,为何不全部写下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 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 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 。”大象说:“ 。”(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如:

  一根绳子 五根手指 两根筷子(量词)

  根 树根 草根 竹根(植物的根部)

  根本 根由 根源(事物的本源)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

  小马说:“ ?”

  小老鼠说:“ ?”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1)

——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

  课题

  大象的耳朵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字词

  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说句子、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表演课文剧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 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 (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 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 验收课:19、大象的耳朵

  验收课: 验收课:扇 耷拉

  验收课: 验收课:兔 竖着

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谁的耳朵》,要求:听听儿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动物们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这些动物中,谁的耳朵最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出示大象耳朵图片。你能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学*两个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读第1自然段,学*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 似的。仿例说话:弯弯的月亮像 似的;圆圆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句子吗?

  二、 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 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 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 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1.大象还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么问大象的?读一读第6~7自然段。“都要说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还原对话,运用语言。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隐去小兔子,换上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会怎么和大象对话?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4.回归文本,再学概括。这么多内容,文章只用了两个自然段,为何不全部写下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 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 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 。”大象说:“ 。”(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如:

  一根绳子 五根手指 两根筷子(量词)

  根 树根 草根 竹根(植物的根部)

  根本 根由 根源(事物的本源)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

  小马说:“ ?”

  小老鼠说:“ ?”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2)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4、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KT遇,“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5、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可组词为。

  6、比一比组词。

  根()跟()

  兔()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字词

  学*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第8自然段。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指导读出的语气。

  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5、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6、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自()

  自()自()

  7、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9、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验收课:19、大象的耳朵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9一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xxx

  四.作业布置

  xxx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3)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3篇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马过河》。

  四、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二)学*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立刻”说明了什么?

  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第8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也不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1、营造故事意境激发学*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4)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白龙马》(出示课件),歌曲歌唱的是谁?白龙马。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马有关。今天有一匹小马要过河,你看,把他难住了……

  3、(齐读课题):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棚、浅、坊、伯、挡、哩。

  (1)比较认识“伯”和“挡”: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哩”字注意读音。“li”读轻声,不读一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棚”和“浅”“坊”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5、猜谜语。

  不深——浅

  一方土——坊

  和木头做朋友——棚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牛伯伯说水很浅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很深,小马被弄糊涂了……一起来认真学*《小马过河》。

  1、马棚(pénɡ)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ɡ)去吧。”

  (老马说的话要商量着读,小马说的话要欢快地读。)

  2、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这一段很长,我们要认真地读,不要丢字落字,要读通顺哦!)

  3、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dā)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tānɡ)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这是一匹很有礼貌的小马。)

  4、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松鼠的语调要紧张、着急;小马要读出惊讶。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5、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6、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是难为情的,妈妈的话语重心长,要慢。)

  7、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注意小马和松鼠的不同语气!)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5)

——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3篇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寓、焦、喘、截、揠”,会写“焦、望”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猜故事引入

  1、看图片,猜故事名(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

  2、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叫----(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3、师:读着这个词,小朋友肯定想到我们去年学过的一个词了、(坐井观天)对,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那揠----就是拔的意思。过渡语: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小朋友翻开第27课,认真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句式“古时候有个人__,就把禾苗__,结果__”

  (三)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

  1、师:故事中的农夫,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把禾苗拔高,可禾苗还是枯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他种下禾苗后说起。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农夫种下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

  2、交流:(巴望、焦急)师:“望和焦”都是要会写的字,谁有好办法记一记它。(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一次)

  3,你们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农夫巴望、焦急的心情呢?默读第一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4、交流:

  预设: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小眼睛再亮一点,看看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到(巴望、天天)师:给“巴望”换一个词。(希望、渴望、盼望)在什么时候,你巴望过什么?谁能用“巴望”说一句话。

  师:就是这种迫切的希望,农夫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引读)---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出示句子)师:禾苗真的是没有长高吗?那个词可以看出来?(好像)如果老师把这个词去掉,可不可以?

  师:禾苗不是没有长高,只是没有长得那么快,那个人太心急了。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来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农夫当时的样子。师:你脑海中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上来演一演?

  师:小朋友体会得真好,有谁觉得自己能把那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5、齐读第一节

  (四)、研读

  2、3小节

  1、师:现在老师要变变变了,我不再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了,我就是农夫了,我这么急着让禾苗长大,谁来替我想想办法?

  2、(出示第二段: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师:从从这句中的哪些词,你能读懂什么?

  预设1:农夫很累很辛苦

  师:什么叫“筋疲力尽?你什么时候“筋疲力尽”过,当时是怎么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朗读“筋疲力尽”)

  预设2:禾苗很多,那个人忙了很久。

  师:中午,当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顶时,那个人在拔禾苗,下午,太阳落山,别人回家了,他还在拔,一直没休息,怪不得会----筋疲力尽

  预设3:这个办法,那个人想了很久。(终于)师: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指名读)

  师:虽然这么累,可是你看,这个人的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此时,你们就是农夫了,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师:把身边的同学当成家人,去向他们报告这个好消息吧!(读第四段)(随文识字:喘气、一大截----动作演示)男女分读

  (五)、拓展延伸

  1、师:力气真的没有白费,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板书:枯死)

  师: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把爸爸拉到田边。你会怎么对你的父亲说?

  师总结:是啊,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所以禾苗才会枯死。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往往会变成坏事。(板书: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2、理解“寓言”

  师:像课文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而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们就称这样的文章为“寓言”。(读词)今天我们学的是其中的一则。

  3、*时,在你身边,有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的事情吗?

  4、续编故事:第二年,农夫又开始种禾苗了,--------

  (六)、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拔苗助长焦急

  拔苗

  枯死

  巴望

  急于求成

  反成坏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积累本课的词语,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练*复述课文。

  3、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教学重点、难点

  1、学*本课生字,积累本课的词语。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寓意: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揠、转、费”,会写“转、拔、疲、费、枯”这5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转”。

  2、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词语。

  3、喜欢学*寓言故事,初步感悟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放《揠苗助长》的影片,课文配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看完后,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这位农夫做得对吗?引入课题《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新词。

  老师让学生结合刚才看的影片,初读课文,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找出来,然后学一学。接着老师利用课件把生字和新词列出来,大家齐读,理解,抽个别学生读,最后大家一起交流识记这些生字、新词的方法,老师指导书写。学生学*多音字“转”,要牢记,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三、初读课文

  学生找出自已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多读几遍,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大家一起交流感受。老师检查,欣赏,指导朗读,最后让大家说说这位农夫的禾苗怎么样了?

  四、巩固练*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然后选自已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最后利用形*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课文,巩固生字词的识记与书写。

  2、边读边想,读懂故事,了解寓意,能够复述课文。

  3、学*寓言故事,能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新语。抽学生读。

  二、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说说寓言是什么?最后大家交流,老师指导,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用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读文感悟,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种田人为什么要拔禾苗?(起因),从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词句。然后自由交流,最后大家一起交流(巴望、天天都到田边去看、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让学生在句子中去理解,感悟词句的意思,老师引导,农夫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实际上长高长了吗?(长高了)从另一方面说明农夫太着急了。指明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谁愿意表演这个人着急的样子)

  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学生读第二自段,找出来,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经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拔禾苗的动作,感受筋疲力尽的意思?农夫为什么弄得筋疲力尽?因为他一直从早忙到太阳落山,虽然很累,但他的心情高兴着呢!(从终于和急忙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同桌之间练*朗读,看谁读得好,请学生发挥自已的想象,演一演。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学*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所以采用自主识字,在汇报交流的方式学*字词。采用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所以我在教学全文后,理解寓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说:如果农夫来到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可以说农夫会怎么做,也可以说农夫会怎么想?)这样学生纷纷打开思维的窗口,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而作业续写《揠苗助长》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想的舞台,使他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掲题,质疑课题

  1、咱班的小朋友今天可真精神,孩子们,出示课件,学生齐读齐诵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其实拔苗助长成语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看老师写课题

  3、读课题,猜猜揠是什么意思(拔),噢!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

  4、知道了课题的意思,谁来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结果怎样?)

  二、初读认字,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吗?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呢!

  1、把课本轻轻的翻倒122页。注意,读书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2、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生字

  (1)、这么快就读完了,那我要考考你们,瞧,生字宝宝(带拼音)出来了,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生字,如果一起读,就示意自由读)

  (2)、会了吗?谁敢站起来读读?(其他同学,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遍,读错了,我们就帮助纠正。)

  (3)、还想读呀!下面我点一个,你们就读一个,比比谁看得准,读的正确。开始了(抢读)

  (4)、齐读生字

  三、熟读课文,自主释疑

  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为什么揠苗

  师:图上画的是个什么人?他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能在书中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读一读!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课件出示)

  师:“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是非常的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如读不好,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子读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6)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写、查、想,做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熟悉、教诲”8个词语,会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通过自身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理,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在学*过程中初步学会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由于所坐位置的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使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引导初读、自学感知

  1、师生拟定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学*内容,学*顺序,阅读前请同学想一想,初读时你要做哪些事情?(工同完善自学提纲)。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写一写,还可以制作生活卡片,个别不理解的新词,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组织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对有需要的同学适当指导。

  3、反馈交流

  (1)汇报用哪些好办法学会词。

  (2)展示学生制作的部分生字卡片,并将有创意的卡片收入班级的“资料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出发,让学生的选择学*内容、学*方法、控制学*顺序,强化了学生的全体意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还想解决哪想问题呢?指导学生将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节课的学*目标,老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细读,感悟语气

  1、探究

  (1)默读研讨。在“我”画出杨桃以后,老师和同学各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交流,从“不像”….“不….像”。“像五角星”等词语中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体会老师神情的变化,感悟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从老师最后一段话中悟情悟理,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受到诲人不倦的真情感染。

  (2)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两个杨桃的侧面图(即五角星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杨桃慢慢旋转,形成教材插图中的图像。直观演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受到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精读

  (1)自由练读对话,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老师教育学生严中有爱,情深义重。

  (2)小组内研读

  (3)评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3、比读

  (1)引导学生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仔细比较。

  诱导:两段放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用“不要…….要….”、“不像…….而像……”这样的句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感受,多元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态度。

  (三)倡导诵读,积累语言。

  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两段,也选择自己体会深刻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总结评价

  1、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认识、知识能力、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对自己的学*活动满意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过程,通过反思生成自己的学*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

  (五)知识迁移

  1、谈谈学*,生活中一些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课后,指导学生用搜集来的事例,集体创办“求实班报”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助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能力训练点: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份(扩展7)

——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找春天》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学*重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学*难点。

  2、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学生明确学*内容后结合自己的学*经验谈谈读课文之前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自学,教师只是进行适当引导,从而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领学生进行多形式读课文,如自由读,选择难读的句子读,选喜欢的句子读,小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将课文串成一首诗来读、背等。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情与趣。

  4、创设情境,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欣赏一系列春天的美景进而用各种方式来赞美春天。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画画、写话、表演等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学*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激趣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

  ⑵ 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

  ⑶ 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⑷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 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如:

  ①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④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⑤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放声朗读课文。

  3、三读课文,感悟积累:

  ⑴ 课件出示春景图: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鸟报信的时候可高兴了。

  你们呢?(高兴)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高兴地向大家报个信吧!指导朗读。

  ⑵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们几个孩子可高兴了,急忙──(出示句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此时,课件显示课文情景。

  齐读第二段,指导:还能再急切些吗?

  ⑶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们可急了。可是春天却──

  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① 自由读句子。

  ② 指名读。

  ③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④ 再读句子,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⑷ 齐读1~3段课文。

  ⑸ 留下悬念:

  我们找到春天了吗?下节课,让我们再跟着他们欢快的脚步,走进春天,去领悟春天那充满生机的美。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有关生字,左窄右宽的字有哪几个?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探 躲:

  课件出示“探 躲”两字,请学生说说这两字该注意的地方,课件上突出该部分,教师再进行示范,学生练*。

  3、师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字

  4、找找说说(课件出示课后*题及配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课文4到8段,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一、复*检查

  师:燕子姐姐从南方回来了,她听说咱们班小朋友特别聪明,一节课就和许多生字词语交上朋友。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出了一些题目来考考大家。如果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她就会送我们大家一份礼物。谁来打开考题?

  课件显示词语:

  害羞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嫩芽 音符 喜鹊 杜鹃

  二、朗读感悟

  (一)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让我们跟随燕子姐姐一起去找春天吧!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4到8段,找找春天都藏在哪里?

  ⑵ 学生交流学*成果,随机出示句子: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这几句话中选一句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合作学*,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⑷ 汇报学*成果:

  学生交流学*成果,教师随机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学生读句子,说说感受到的,想到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抓住问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又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请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再如: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引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生接读: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中的“……”变红色)

  学生说说春天还在哪些地方?

  2、齐读4~8段课文:

  ⑴ 春天这么美,有位诗人把这几句话改成了一首诗(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看到她,我们听到她,

  我们闻到她,我们触到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

  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师:春天这么美,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你们真棒!

  燕子姐姐也被你们的智慧征服了,她想带咱们去春游呢!

  (课件显示小燕子一路飞过春天各个地方,与此同时,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激荡。)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你眼中的春天美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生1:画春天。

  生2:说写几句话来赞美春天。

  3、自主组合,赞美春天:

  画画组:展示画。

  写话组:把写的话串成一首诗。

  4、展示成果。

  四、作业自助餐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文中词句。

  2、到郊外去找春天。

  3、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找春天》、春天美景的录像、生字教学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

  二、读课文,读记生字

  小朋友自己小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读。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自由读──抽查读)

  2、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学生之间互相解决。

  老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

  读课文题目,随课文中的小朋友找到春天了吗?找到了什么?

  写下在课文中找到的春天。

  汇报自己的学*结果,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四、读文想象,回答问题

  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了春天的什么?

  五、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六、课件展示,拓展延伸

  1、看录像,说说你在春天还有哪些新发现?

  2、除了这些,请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1、用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同桌互相检查。

  二、回报交流

  说说对春天又有什么新发现?告诉大家。

  三、朗读感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