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巩固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解题思路。

  2、通过变式题、开放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和两步计算的分数乘加、乘减问题,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的“分率”和“具体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题

  朗读诗歌。出示《春》的诗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吗?能编一些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例如:“春”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春》这首诗共有30个字,光“春”字就占了全诗的五分之二,其他字有多少个?“春”字只比其他字少几个?

  学生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找准单位“1”,要理解分数的含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进行有关分数解决问题训练。

  二、基本练*,掌握方法

  题目要求:根据下列关键句,你都能想到什么(训练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说)

  (1)梨子的数量是桔子的五分之二;

  五分之二表示()与()的数量关系;

  ()表示“1”;()表示五分之二;

  根据数量关系列示()x()=()。

  (2)一袋米,还剩七分之三;(先补充完整“还剩谁的七分之三”)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三分之一

  (4)实际烧煤比计划节约八分之三

  小结:我们在遇到含有分率的分数问题是要先确定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分类练*

  (一)根据列式补充问题

  根据列式的含义,在每个算式的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小华看一本16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七分之四,?

  (二)补充条件进行题组的对比练*:

  选择对应的列示填在括号里,并说出为什么。

  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135吨,(),实际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检测:

  1、小强想买一台5600元的电脑,他现在只有这台电脑单价的五分之三的钱,小强要买这台电脑还差多少钱?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120千米,再行驶多少千米距离乙地还有全程的六分之一?

  3、一桶油重200千克,第一次用去它的八分之五,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五分之二,第二次用去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 的 和 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是整个操场 1的 , 是整个操场1的 。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卡片,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初步探索

  1、谈话引入:一张纸,可以剪出很多同样的图案来,老师在剪纸的过程中发现这里居然也蕴含了数学知识,今天特意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它,有没有兴趣?

  2、出示情境图

  (1)一张彩纸,什么意思?(课件演示)

  (2)出示问题:1个占整张彩纸的1/5,3个占整张彩纸的几分之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完成学*单一的第一题,看谁的解决方法多?

  3、学生自行思考完成,巡视要求写出具体的过程,让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预设第一种方法:用加法算的:就是1/5+1/5+1/5=1+1+1/5=3/5,3个1/5相加,因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预设第二种方法:用乘法算的:1/5x3=1x3/5=3/5。求3个1/5,可以用1/5x3来计算,它表示3个1/5相加,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子3个1相加可以写成1x3,得出3/5。

  5、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不仅能用旧知识解决问题,还探索出新方法。由此可见,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

  环节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我们来探究:(小组活动)

  师:你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杠杠的,我还想见识见识你们小组合作学*的能力。所以,我们来探究:2个3/7的和是多少?涂一涂,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明确要求:涂一涂,填一填,算一算,议一议,写一写,贴一贴。

  2、小组代表汇报。

  3、你认为这计算过程中,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4、轻松练笔

  师:我们参与,我们交流,我们发现。用我们的发现练练笔吧。

  1、独立计算,在小黑板上展示,每人一题,组长检查指导。说明:全对的每组奖励2颗星。

  2、小组长交叉评分

  3、总结:谁来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谁还想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示板书: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

  环节三:课堂检测,巩固内化

  1、完成课堂检测题

  学到知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请在4分钟内完成课堂检测题。

  2、集体评讲。

  环节四:总结反思,升华新知。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点评各组的表现。

  环节五、作业。

  课本23页练一练第3题,24页第7题。

  六、板书。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x4 x4 x14x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x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x。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x。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x”和“12x”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x表示12L的是多少:12x表示12L的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x。)

  (2)探究x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②再涂出公顷的。

  引导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x5)份,取其中的1份,即x1==。

  板书:x===(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x

  ⑵提问:“x”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均分成(2x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x===(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

  组织练*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皆在通过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作业设计 练*二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2x3

  想:求3个12L,也就是求

  12L的3倍是多少。⑴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xx===(公顷)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⑵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的是多少。x===(公顷)

  12x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想:求12L的是多少。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1、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2、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x2)

  通过计算知道了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5、练*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3篇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可以列成 × ,表示 ;或者表示 ;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3.拓展练*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其中均为整数且。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课本练*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

  完成练*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9页例6、例7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激疑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算式:21×3 3×21。

  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学生显然能得出相等,教师用等号连接)21×3=3×21。

  2.看到这个等式,你想起了什么知识?(乘法交换律)

  3.用字母可以表示为:。这里的字母你觉得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4.和可以表示分数,这只是你们的猜测。下面请你独立思考,举例验证这个猜测。

  5.交流反馈: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此时你还想到了哪些定律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和研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和同化与顺应的心理基础,使学生通过猜测、举例验证得出“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其能既有条理又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同理,利用这样的数学思想,得出其他两个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学*,展开验证

  1.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那么这里的字母也可以表示分数吗?下面请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2.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合作要求:

  (1)举例说明

  ①请同桌各写出一个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如或;

  ②同桌交换,计算出利用运算定律后的结果,如或。

  ③对照两者的结果是否相等。

  (2)能否举出一个不相等的例子?

  (3)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反馈,请几个小组来交流验证过程。

  4.小结: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反馈的形式,经历猜测、举例验证、尝试举反例、得出结论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渗透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一过程,学生始终是知识建构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得出这一个结论,应该怎样应用呢?

  2.独立尝试。

  (1)出示:

  (2)思考:选择什么运算定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3)计算

  3.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计算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这样计算,为什么能使计算简便?

  4.全班反馈

  第一题:

  =×5×(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可约分)

  =3×

  =

  第二题:

  =×12+×12(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可约分)

  =10+3

  =13

  5.小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得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能够激发其学*的兴趣。

  三、练*巩固

  1.请独立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1)××3 87×

  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第3小题,思考87与的分母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做可以进行约分呢?

  (2)奶牛场每头奶牛*均日产牛奶t,42头奶牛100天可产奶多少吨?

  每头奶牛每天产奶t,那么42头奶牛每天产奶t。求这些奶牛100天产奶的数量,可以列出的算式为:。

  2.出示: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题,动笔前先思考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

  (2)第一题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家都没有异议;第二题到底如何?两种方法都试试看,比较得出结论,其实用乘法分配律并不简单。

  (3)第二题的数怎么改一下用乘法分配律就比较简单了呢?

  (4)做了这两题,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后计算,有利于学生细心观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感悟,并不是任何计算都是用乘法分配律简便。针对封闭的计算题采用了开放式教学,为计算练*注入了活力,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

  3.开放练*: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15×□ ×+×□ (+□)×□

  【设计意图】开放式*题的设计,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巩固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弄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练*二的第12、13、14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2)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2/3×2表示的意思是( )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 )和整数相乘的积作( ),分 母( ).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二、情境创设

  教师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2.引导学生分析,无论是淘气还是笑笑的苹果数,都是以谁为标准的?两者都以小红的苹果数6为标准,我们把“小红的苹果数6”看做一个整体。淘气的苹果是6个的1/2,即把6个苹果*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淘气的苹果数。教师出示课件图。还有其它分的方法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6×1/2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 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 怎么计算呢?6×1/2 =6×1/2 =3 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1.计算8×3 /10 4× 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 和1/6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 . 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 1/2 = =6×1/2 =3 6×1/3==6×1/3=2

  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优点:1.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乘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2.抓住了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借助图形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2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2/11+2/11+2/11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2/11+2/11+2/11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6/7×10×7==60(kg)

  2、课本练*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7/8×73/4×81/9×31/2×4

  5/6×55/18×327×2/33/816×

  三、列式计算

  1、3个5/8是多少?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4、5/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9页例6、例7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激疑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算式:21×3 3×21。

  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学生显然能得出相等,教师用等号连接)21×3=3×21。

  2.看到这个等式,你想起了什么知识?(乘法交换律)

  3.用字母可以表示为:。这里的字母你觉得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4.和可以表示分数,这只是你们的猜测。下面请你独立思考,举例验证这个猜测。

  5.交流反馈: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此时你还想到了哪些定律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和研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和同化与顺应的心理基础,使学生通过猜测、举例验证得出“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其能既有条理又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同理,利用这样的数学思想,得出其他两个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学*,展开验证

  1.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那么这里的字母也可以表示分数吗?下面请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2.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合作要求:

  (1)举例说明

  ①请同桌各写出一个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如或;

  ②同桌交换,计算出利用运算定律后的结果,如或。

  ③对照两者的结果是否相等。

  (2)能否举出一个不相等的例子?

  (3)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反馈,请几个小组来交流验证过程。

  4.小结: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反馈的形式,经历猜测、举例验证、尝试举反例、得出结论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渗透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一过程,学生始终是知识建构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得出这一个结论,应该怎样应用呢?

  2.独立尝试。

  (1)出示:

  (2)思考:选择什么运算定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3)计算

  3.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计算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这样计算,为什么能使计算简便?

  4.全班反馈

  第一题:

  =×5×(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可约分)

  =3×

  =

  第二题:

  =×12+×12(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可约分)

  =10+3

  =13

  5.小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得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能够激发其学*的兴趣。

  三、练*巩固

  1.请独立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1)××3 87×

  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第3小题,思考87与的分母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做可以进行约分呢?

  (2)奶牛场每头奶牛*均日产牛奶t,42头奶牛100天可产奶多少吨?

  每头奶牛每天产奶t,那么42头奶牛每天产奶t。求这些奶牛100天产奶的数量,可以列出的算式为:。

  2.出示: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题,动笔前先思考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

  (2)第一题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家都没有异议;第二题到底如何?两种方法都试试看,比较得出结论,其实用乘法分配律并不简单。

  (3)第二题的数怎么改一下用乘法分配律就比较简单了呢?

  (4)做了这两题,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后计算,有利于学生细心观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感悟,并不是任何计算都是用乘法分配律简便。针对封闭的计算题采用了开放式教学,为计算练*注入了活力,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

  3.开放练*: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15×□ ×+×□ (+□)×□

  【设计意图】开放式*题的设计,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巩固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弄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练*二的第12、13、14题。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1/6+2/6+ 3/6= 3/10+3/10 +3/10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10 +3/10 +3/10= (3+3+3)/10= 3×3/10 3/10×3=

  3/10×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3/10+3/10 +3/10 =3/10 ×3=9/10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2/9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2/9+2/9 +2/9=2/9×3 = 6/9=2/3(块)

  方法2:2/9×3= 2/9+2/9+2/9=(2+2+2)/9= 6/9=2/3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2/9+ 2/9+ 2/9=2/9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9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2/9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9 的和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卡片,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初步探索

  1、谈话引入:一张纸,可以剪出很多同样的图案来,老师在剪纸的过程中发现这里居然也蕴含了数学知识,今天特意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它,有没有兴趣?

  2、出示情境图

  (1)一张彩纸,什么意思?(课件演示)

  (2)出示问题:1个占整张彩纸的1/5,3个占整张彩纸的几分之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完成学*单一的第一题,看谁的解决方法多?

  3、学生自行思考完成,巡视要求写出具体的过程,让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预设第一种方法:用加法算的:就是1/5+1/5+1/5=1+1+1/5=3/5,3个1/5相加,因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预设第二种方法:用乘法算的:1/5×3=1×3/5=3/5。求3个1/5,可以用1/5×3来计算,它表示3个1/5相加,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子3个1相加可以写成1×3,得出3/5。

  5、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不仅能用旧知识解决问题,还探索出新方法。由此可见,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

  环节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我们来探究:(小组活动)

  师:你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杠杠的,我还想见识见识你们小组合作学*的能力。所以,我们来探究:2个3/7的和是多少?涂一涂,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明确要求:涂一涂,填一填,算一算,议一议,写一写,贴一贴。

  2、小组代表汇报。

  3、你认为这计算过程中,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4、轻松练笔

  师:我们参与,我们交流,我们发现。用我们的发现练练笔吧。

  1、独立计算,在小黑板上展示,每人一题,组长检查指导。说明:全对的每组奖励2颗星。

  2、小组长交叉评分

  3、总结:谁来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谁还想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示板书: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

  环节三:课堂检测,巩固内化

  1、完成课堂检测题

  学到知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请在4分钟内完成课堂检测题。

  2、集体评讲。

  环节四:总结反思,升华新知。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点评各组的表现。

  环节五、作业。

  课本23页练一练第3题,24页第7题。

  六、板书。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分数与整数相乘(第38~39页上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从分数的意义中导入,从分数加法中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预案: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

  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

  二、探索

  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

  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

  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

  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4、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

  (2)先约分,再相乘。

  三、归纳

  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四、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

  2、练*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

  追问:能不能写 1/7╳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来列式。

  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

  4、练*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体会到“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追问: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练*八第4、5题:(教学方法同第3题)

  6、机动补充:

  (1) 直接说出得数

  2/7╳4= 9/5╳5= 1/7╳7 =

  20╳7/20 = 7/60╳30= 1/2╳5=

  (2)小光写一个大字用3/4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写16个大字要用多少分钟?

  (3)一辆汽车每分行驶7/6千米,*均每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五、课堂作业:练*八第2题。

  课前思考: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的第一教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以做绸花为素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求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中时感悟运算的意义。

  课前思考: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高教导设计的教学预案中可以看出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例1的第2小问时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我想在教学时也可以大胆尝试,但在学生尝试计算后要马上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同桌之间交流,再请个别学生全班交流。交流时主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计算过程,并通过这一题的计算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教学中要把握:通过例1的学*,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现原有运算概念的迁移: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算式一样,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求3个3/10是多少,算式3×3/10和3/10×3都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从而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要让学生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说明:练*八中的第5题暂时还不能练*,因为我们将第二单元的内容要放在第四单元后进行教学,所以本题要改为其他练*。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

  分数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

  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

  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

  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

  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

  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意义的教学:

  (1)铺垫,建立模型:

  第4页图(1)教学建议:

  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

  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

  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

  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

  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

  (2)导出意义:

  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

  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

  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

  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

  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

  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

  (3)意义的应用:做练*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

  2.推导出计算法则:

  (!)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

  =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3)推导出计算法则:

  ==

  由

  ==

  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

  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巩固。

  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完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讨论--教师点拨

  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

  (15)=(15)

  (+13)=+13

  2.复*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8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复*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二.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

  练*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二第1、2、4题。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9

  课题:分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__个蛋糕,你知道这表示的意思吗?

  (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通过练*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分数乘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4=9××4=1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0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质疑、引新

  1.指出下面分率句中谁是单位1(课件一)

  ①乙是甲的;

  ②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③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④乙的相当于甲。⑤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2.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①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②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3.引新:刚才复*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1.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学生审题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②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思考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把图画出来。

  (演示课件)

  然后请同学说出思路,讲方法,教师同时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2.做一做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可先让学生一起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请一名中等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③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三、归纳、明理

  1.在上述两个题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可把解题思路用语言归纳一下。

  ①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②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③列式解答

  板书为: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2.质疑问难

  四、训练、深化

  1.联想练*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①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②修了全长的

  ③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2.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②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小亮跳的是小强的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3.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15+15+15=1+1+15=35

  3×15=15+15+15=3×15=35

  通过复*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37×2=3×2757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例题:

  意义:

  法则: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3、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4、通过计算,培养仔细看题、留意特点、反映迅速等良好*惯!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2、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计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引入

  1、我们昨天学了……,请写出依据(字母表达式)

  2、看着这个字母表达式,你想说点什么?

  1、学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学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出字母表达式

  3、让学生充分表达!

  以忆引练,为接下来的练*做知识铺垫准备!

  二、开展练*

  分别出示:

  1、基础题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口答选择题

  2、笔写填空题

  3、比赛方式完成简便计算

  1、通过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及其算式结构。

  2、训练准确简便计算能力,也是巩固新课掌握的计算方法

  小结: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结构,小心相同因数混乱。

  2、提高题(计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么算)。

  1、先标出你认为能够简便计算的题

  2、动笔计算,并验证自己的观察

  养学生观察力、细心力、分析力、和计算灵活性。

  小结: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题(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用作选做题:做你会计算的题

  训练学生拆数、拼凑、约感能力,满足学*能力较强学生需要

  小结:变看似不能简便计算为能够简便计算

  三、全课总结

  1、涵盖小结内容

  2、分享个性错误(如写错数字、计算错),避免同学犯与自己相同的错误。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唤醒旧知

  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环节中两个练*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XX)。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XX)。意思是说以(XX)为单位“1”,(XX)是(XX)的(XX)。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XX)。意思是说以(XX)为单位“1”,(XX)是(XX)的(XX)。

  要求的是(XX)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四基能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

  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尝试解决、思辨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240÷480=,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学*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过程,改善学*策略,促进自主学*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练*,强化认知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解答教材第16页练*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2)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3)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水仙的花期是玫瑰的。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玫瑰的花期,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水仙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的几分之几,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拓展性练*”等练*形式,检验学*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梳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过需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吗?请你课后去收集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获得学*数学的成功感。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学生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3/18×6 2/5×15 3/7×6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9~30页例2、练一练,第32~33页练*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长方形纸、彩笔、水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五第6题。

  4、做练*五第8题。

  提问:求月季和杜鹃各多少棵时,为什么乘的分数不一样?

  5、做练*五第9题。

  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四、总结

  本节课学*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五第7题。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6

  教学内容:课本练*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

  完成练*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7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分数乘法"这个主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对于分数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现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需要学*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第三学段提出的"计算和运用"目标和本单元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同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一)注意三个原则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计算。

  3、改变学生学*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分数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计划用15课时。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7课时)

  1、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5课时)

  1、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倒数的认识(1课时)

  1、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找出算式的特点。

  2、特别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2课时)

  1、以知识整理措施形式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

  2、安排练*。

  四、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不仅分数除法是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单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2、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

  3、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主、合作探索意识及解决问题策略优化的思想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学*数学的感受,获得学*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做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 复*

  1、1/2× 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基础练*

  1、的3倍是多少?

  2、10个是多少?

  订正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专项练*

  1、自主练*第4、5、6题

  这三题是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重点放在探究列式的理由和计算的方法上。

  2、第8题是求正方形周长的题目。练*时,可让学生先回顾一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3、第7、10题

  这两道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目。练*时,可让学生先约分,然后进行口算,这样速度比较快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样的题目时,数不宜过大,要求不宜过高。

  4、第9、12题

  这两道题是学生自己独立作,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的。

  四、合作总结

  这节课你巩固了那些知识?

  五、创意作业

  同桌出题交换解答,交换批改,共同提高。

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9~10页的例4、例5,练*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带分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把下面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让学生先说一说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然后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计算下面各题。

  12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计算一道题,鼓励学生能口算的尽量口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复*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4(带分数乘法)。

  出示例4。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1)教学带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

  教师:第一问要求什么?(黑板的长是多少米。)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

  教师提问:1 能不能直接计算?(不能。如果有学生说出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应该肯定是正确的,但要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要学*普遍适用的简便算法。)

  接着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不能把带分数的乘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呢?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分数乘法?(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

  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中,只提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而带分数除了有分子和分母,还有整数部分。如果把带分数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我们就可以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带分数转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呢?(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也就是要把1 变成假分数 ,然后再和2相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 2= = (米)

  (1)教学带分数乘以带分数的方法。

  教师:第二问是求什么?(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不必让学生回答,只要求思考。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上面这道题第一问和第二问的计算,大家能不能说一说带分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最后,进行简单归纳: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2.做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3.教学例5(分数连乘)。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

  (1)如果学生对前面学*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可以适当放手。例如,让全班学生先在练*本上试算,然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把不同的计算方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些方法的对的,哪些方法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个分数相乘的简便算法:三个分数相乘,可以把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然后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2)如果学生对前面学*的知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按照一般的方法计算,然后再教学简便的算法。例如,在教学完一般的方法(例题中小新的算法)后,教师可以提问: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

  我们能不能先把题目中的带分数都化成假分数?(可以。)

  然后,把题目中的两个带分数都化成假分数。

  接着看小强的约分方法。

  教师说明:这样做就可以把两步约分合并成一步,使计算更简便。

  最后,教师进一步说明,分数连乘在约分的过程,不必考虑计算的顺序,只要是分子和分母有哪两个数能约分就约分。使学生加深对简便算法的认识。

  4.做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中是否把所有能约分的分子、分母,都进行了约分。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和订正。

  (2)第2题。如果学生独立列式有困难,或学生列出的算式中有除法而无法计算,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先让学生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当学生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后,再让学生计算。

  三、巩固练*

  1.做练*三的第1题的第一行(3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三的第2题的第一行(3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要提醒学生把所有能约分的分子、分母都进行约分。集体订正。

  3.做练*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思考练*三的第7*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三的第1、2题中没有做的题目,第3、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教科书第11页下面的思考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3)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能够用线段图正确表达题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搞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谈话、提问。

  我们已经学*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两道题你能否不计算就比较出哪个算式的乘积大?

  为什么呢?

  分5份后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当一个数乘以分数时求的是什么?

  (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口述下列算式的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3.列式。

  (二)学*新课

  1.出示例1。

  2.分析题意。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

  ①谈话提问:

  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其中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是已知学校买来

  那么它表示什么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均分成5份,吃了的.占其中的4份。)

  ④那么我们应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

  ⑤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求吃了多少千克,是求哪部分?

  3.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用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吗?

  10054=80(千克)

  1005求的是什么?再乘以4呢?

  (2)刚才是用了整数乘除法的解答方法,怎样直接用分数计算呢?

  所以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应怎样列式?

  答:吃了80千克。

  4.课堂练*。

  队的有多少人?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画出线段图,解答出来。

  (4)反馈。

  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分析思路及解答方法。

  是多少。)

  5.小结。

  刚才我们解答的两道题,都是已知单位1是多少,求它其中的一部分即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分析含有分率的句子,找准单位1,再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

  6.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看看它与上面的题有什么不同?

  (1)出示例2。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确定从哪儿入手分析。(小强身高

  (3)分析、画图。

  ①你怎样理解这个条件?(把小林身高看作单位1,*均分成8份,小强的身高是这样的7份。)

  ②这道题中涉及到几个数量?哪几个数量?(小林的身高、小强的身高。)

  ③为了区别,画图时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先画谁呢?(小林的身高)再画谁呢?(小强的身高)怎样表示?

  (4)看图列式。

  少。)

  ②怎样列式解答?

  7.改动上题,你能独立分析吗?

  米?

  (2)画图分析解答。

  (3)提问反馈:

  ①把谁看作单位1?

  ②小林身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③求小林身高就是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课堂总结

  例1、例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反馈

  (画图,解答)

  球价格多少元?

  3.对比练*:

  少元?

  (五)布置作业

  20页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例2的讲授,既要让学生明确两例题的区别,又要让学生统一到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在练*的设计上,通过变换关键句使学生灵活分析解答,易于学生把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③画示意图分析。

  ④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

  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4

  2、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③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

  完成例题后“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设计

  完成练*二第3、4题

  课后*题

  完成练*二第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4)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篇

  本周学*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惯。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环境: “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

  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 “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 “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 “教教材”, 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 “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 “知识权威”与 “无知者”之间的鸿沟。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 “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 “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 “生成

  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 “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

  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 “开放”与 “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

  课改大潮轰轰烈烈,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我想本案例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1、以“秦兵马俑”的视频引入,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与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对本节课两个红点的处理,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对于第一个问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所以完全放手。对于第二个问题,重点让学生理解“1号坑占地面积比2号坑多5/9”的含义,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学*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策略提高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练*设计本着贴*生活,应用生活的理念设计了三道练*,并且第三组设计以题组形式出现,关注学生差异。

  4、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送上两位数学家的名言,是想让学生明白通过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思考,体验一种智慧才能体验到数学学*带给我们的那种成就感,鼓励学生多思多学,研究数学,乐学数学。

  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学环节的处理上,红点二的处理教学顺序有点乱,应该在同学说思路的同时随机板书学生算式,然后再来处理第二种思路。

  2、解决问题的课应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清思路,掌握策略和方法,本节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清思路上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3、在反馈上,对于生成的问题,处理的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关注到个别学生的思维。

  4、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不好,所以前面用时过多,后面的练*未能处理,使得整节课练*的效果不好,不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个重点资料。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好处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好处。在帮忙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忙。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适宜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忙。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好处解答。

  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帮忙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透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潜力。透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群众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必须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就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

  本单元的例3是通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巩固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时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难点分散。

  本节课学生对例3分数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直观图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句,分散了难点。在完成例3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对数量关系的叙述还是正确、清晰的,但在完成第14题填空时,特别是第2题还是出现了错误。于是我又结合线段图让学生来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5)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分数与整数相乘(第38~39页上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从分数的意义中导入,从分数加法中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预案: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

  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

  二、探索

  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

  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

  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

  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4、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

  (2)先约分,再相乘。

  三、归纳

  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四、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

  2、练*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

  追问:能不能写 1/7╳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来列式。

  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

  4、练*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体会到“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追问: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练*八第4、5题:(教学方法同第3题)

  6、机动补充:

  (1) 直接说出得数

  2/7╳4= 9/5╳5= 1/7╳7 =

  20╳7/20 = 7/60╳30= 1/2╳5=

  (2)小光写一个大字用3/4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写16个大字要用多少分钟?

  (3)一辆汽车每分行驶7/6千米,*均每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五、课堂作业:练*八第2题。

  课前思考: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的第一教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以做绸花为素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求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中时感悟运算的意义。

  课前思考: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高教导设计的教学预案中可以看出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例1的第2小问时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我想在教学时也可以大胆尝试,但在学生尝试计算后要马上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同桌之间交流,再请个别学生全班交流。交流时主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计算过程,并通过这一题的`计算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教学中要把握:通过例1的学*,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现原有运算概念的迁移: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算式一样,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求3个3/10是多少,算式3×3/10和3/10×3都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从而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要让学生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说明:练*八中的第5题暂时还不能练*,因为我们将第二单元的内容要放在第四单元后进行教学,所以本题要改为其他练*。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复*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二.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

  练*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二第1、2、4题。

  教学内容:课本练*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

  完成练*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6)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节课我首先是用口算练*出示10道分数乘法的*题。和一步的分数乘法列式计算,为新课做铺垫。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出示例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逐步引导问题的已知条件在线段上如何分析运用。最后解答这道题。接下来是完成17页的做一做。要求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最后做了几组小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对生活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把谁看做了单位“1”而且刚学画线段图,很多同学不适应,不会画。还有的同学前面的.计算掌握的不好,应加强练*,对于单位“1”的问题应找出大量的题来练*找单位“1”。这个必须掌握,后面全要通过单位“1”来确定是乘法还是除法。

  所以必须砸实!线段图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应该可以解决。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是如何突破难点,有效的将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统一起来的。

  首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结构往往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练*来看,学生掌握比较好,班上有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学面对应用题这种形式,具有胆怯心理,所以我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入手,在新课的.复*引入的环节让全班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题,学生容易入境,然后放开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应用题的探究,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单位“1”,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是“倍数关系”,并且结合线段图的方式,引导这个分数所对应的量,通过比、画、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和分数乘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一样,另配合相应的练*,帮助学困生较好地掌握该类型。

  其次,在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一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这样一个短句中出些两个“一个数”就会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此种类型,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判断单位“1”不容易混淆,这种讲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又一个学期开始了,本学期在复*了一下本已经学过了的新知识后,结合站、校统一月考安排,对班里学生的学*情况做了个单元测试。从而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强练*,有的放矢。 在批完所有的试卷后来看,一些填空、判断、选择的概念部分失分最严重,8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都要丢10以上,80—90分之间的也要达到5分以上,其次是脱式计算部分,80分以下的学生也要错上一两题,有的甚至错上四五题,这些方面的丢分决定了他们在本次测试中只能达到那个分数。当然90分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上的问题,只不过少严重一些罢了。

  结合试卷,反思教学,问题颇多。比如在填空部分的补充数量关系式,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单位“1”的量,却找不到分率的对应数量,全对的人很少,这说明了我在教学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只是能到达听懂的层次,没有给学生自己充分地表达时间,甚至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的机会,导致测试时不知何从下手。而在计算部分,学生失分一直较严重,说明在练*课上,我还得加强时效性,课的内容还要加强备学生,有些计算可能对学生来说只是无味的重复,针对性不强,在*时课上应当注重口算练*。在应用方面,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很明确的解题思路,确定关键句,找准单位“1”很重要,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解答。这单元只是涉及到了分数乘法部分,加上下一单元的分数除法,学生一定会更加混乱,所以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很重要。也体现了这是我*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更有效地去突破,这需要我好好向同行们请教的。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个重点资料。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好处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好处。在帮忙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忙。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适宜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忙。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好处解答。

  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帮忙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透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潜力。透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群众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必须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就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有意义的数学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练*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而练*课常见的形式单调、内容直白、活动*淡、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时间来算啊写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课的决定条件,更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教师预设过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随时的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7)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一、注重旧知的.铺垫,为新课导航。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

  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

  复*完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

  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1、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

  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自信心有待激发。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它能进一步促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面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做到一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数形结合

  本单元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我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例3是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若只是空洞地讲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画了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公顷的地,先让学生找出1/2公顷有多大,用阴影部分表示,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再找出1/2公顷的1/5,就是把1/2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用反方向的阴影部分表示。再观察两个阴影重叠部分占了整个1公顷地几分之几,用虚线分好,这样占了1公顷地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公顷。结合图示法学生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注重解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开放的、发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注重算法、解决多样化,让学生更爱动脑,数学水*提高一个层次。例如在教学例9这类求地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看图思考有哪些解法。有的学生想到了可以用单位“1”乘对应分率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单位“1”加上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也有的学生想到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出多份是多少的办法。这样集中各个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三种方法,解题时可选择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下,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较好,只是每次解决问题我基本都让学生画出线段,借助线段图学生较为容易就能解决了,但有的学生比较懒不肯画线段图而往往出错,因为这样的线段图并没有在他脑海中形成,这是我教学中的困惑,我将继续研究。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环境:“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

  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教教材”,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

  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

  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开放”与“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

  课改大潮轰轰烈烈,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我想本案例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8)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整、小数乘法计算简便和分数加、减、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整数乘法,而且也适用于分数乘法,使计算简便。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有利于实际应用。

  教学中,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大胆猜想为依据,实例验证为手段,集体归纳为结果的方式来进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的主人,而我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练*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原以为学生已学过了整数和小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简便运算又只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学生掌握肯定不错。事实证明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错误率极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回顾了这节课,发现我的教学是努力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整节课运用了三步导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展示交流。课堂力求能让学生完成的教师决不代替,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解决问题能力。却忽略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这个最根本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没有例题,练*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大地缩小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何发挥教学的作用呢?怎样来培养学生灵活的简便算能力?经过反思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着手: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提问了多个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定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描述的清楚,倒是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轻车熟路,问为什么这样做,都是用字母表示定律来回答。我想如果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来说明,注重通过实际情境来分析算式,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来理解运算定律。效果既会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能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用两种方法解体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出现算法的多样化后,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从而建立起简便运算模型: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其次,是混合运算与简算混淆,乱用简便运算,另外是分配律用错的最多。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环境:“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

  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教教材”,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开放”与“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

  课改大潮轰轰烈烈,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我想本案例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1/5吨=( )千克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复*设计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1/5×3,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个1/5相加的和,也就是求1/5+1/5+1/5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1+1+1/5,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3个1连加就是3×1,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1/5×3与3×1/5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3/7×2,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教科书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本册教材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的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从学生第一次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所以我应出示对比练*,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从而养成优化方法的*惯。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大家都知道,六年级的数学课,老师们都不愿意教,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知识的综合,特别是本册教材,有很多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即使会方法,以前的知识如果学不好,成绩也很难提高。从开学到现在,每上完一节数学课,我和胡老师、薛老师都要进行交流反思。要讲《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了,我们三个在交流着教学方法。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一改过去先讲课本例题的做法,自己编了一道跟学生生活相关的题目。所以例题的选择、练*的设计都和生活实际相关,这样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2、教学中先复*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铺垫后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定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完成了任务。总的来说,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多了。

  教学中的不足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线段图的画法有错误:

  第一; 已知条件没有标清或问题没有标出;

  第二;不知道该画几条线段;

  为此,在练*中我让学生自己画图那然后大家一起评,找出画的不合理的地方一起改,加深印象。本节课中,多数学生都会列算式,画图吃力,看来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需要多做题吧。

  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有效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学*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试着去解决课本上的几个问题:

  课上让学生交流探索的结果,教学反思《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可以类推出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了折纸的方法,一步步的给大家讲解,效果也不错。

  学生讲解的头头是道,说实话,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学生的探究、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中检验猜想后达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探究花了大量时间,最后只是对法则进行了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练*时间很少,学生对分数乘分数到底掌握到什么情况心中没数。这让我想到,我们在课堂上无论事先设计的多么完善,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而不能死套教案,一定要灵活处理。

  遗憾的地方:能讲解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是听会的,个别学生对算理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后续学*会有一定影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帮助、多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复*,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和练*,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惯和严谨认真的学*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还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内推力。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后的总体感受是:再简单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还是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静心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就算是简单的计算,学生的错误也很多,不是题目抄错就是把分数加法算成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计算在通分。所以我觉得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重点,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在教学中要重点对待,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对于教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通过对比训练区分带单位的分数和不带单位的分数计算。如比30千克多3/4是多少和比30千克多3/4千克是多少。

  本周学*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惯。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扩展9)

——分数乘法3教学反思(10)份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的主要资料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资料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和计算方法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复*设计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好处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1/5×3,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个1/5相加的和,也就是求1/5+1/5+1/5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1+1+1/5,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3个1连加就是3×1,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个性是1/5×3与3×1/5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之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3/7×2,然后进行群众交流,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

  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好处的多种解释,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则显得重要。如:教科书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必须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好处。

  三、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就应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能够解释为3个5,也能够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本册教材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能够是1/5×3也能够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好处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的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但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状况,并不理想。从学生第一次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所以我应出示比较练*,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从而养成优化方法的*惯。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个重点资料。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好处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好处。在帮忙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忙。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适宜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忙。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好处解答。

  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帮忙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透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潜力。透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群众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必须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就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进行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铺垫,为新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严谨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三、注重孩子的全体参与,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之中。

  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一段学*的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不那么理解。我想,学*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与除法进行对比练*后,学生可能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注重旧知的铺垫,为新课导航。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完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1、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自信心有待激发。

  上一轮教分数乘法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那时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而北师大版的教材还是第一次教到这一内容,因此集体备课时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分数乘法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导学稿上设计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3/10×5,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5个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5×3/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5×3/10,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哪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练*计算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将计算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5的结果。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的方法。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有意义的数学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练*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而练*课常见的形式单调、内容直白、活动*淡、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时间来算啊写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课的决定条件,更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教师预设过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随时的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个重点资料。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好处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好处。在帮忙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忙。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适宜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忙。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好处解答。

  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帮忙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透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潜力。透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群众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必须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就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 。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数学有用,学*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练*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忙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这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透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好处,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好处,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好处,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透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好处,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能够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透过这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好处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个性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忙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