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教师: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和谚语吗?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够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懂得学*写字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懂得学*写字要和生活紧密联接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预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欲。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写许多汉字了,在你写字的时候,你想到过什么吗?

  2、有一个比利时的小朋友,在学*写字的时候,会有许多联想,你们想知道他都想到了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学*课文《我学写字》。

  (二)自主读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小声读文,借助拼音朋友,把课文读精确,把生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伙伴合作: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3、反馈生字的读音。(①伙伴共同汇报②小老师带读③找朋友读)

  当——当(“当”可以组什么词?)花间——间

  树叶呀,房子啊——房、呀蜜蜂——蜜蜂

  一样——样最高——最(最高是多高?怎样读才是“最高”?你还会用“最”组个词吗?)

  拿笔——笔做事——事

  练*本——本干得——干

  4、游戏中巩固识字。

  (1)分小组识记:一人说字音,一人找朋友(汉字),反之再做。

  (2)集体摘果子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比比哪组是冠军。

  (三)自主记忆生字。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词语库”中词语的读音。

  2、同桌互读、互助,全读对的同学嘉奖一个小贴士。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4、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再次读文,读通句子。

  (四)学*课文,读中感悟。

  1、指引第1小节。

  (1)小声读第一小节,想想小作者学*“小绵羊”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2)谁能用“读”来告诉大家?谁再读一遍?

  (3)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回答:

  假如你就是小作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第一节。

  (4)当你写小绵羊时,想到这样多和小绵羊有关系的事物,你该怎样读好这一节呢?自己练,然后指名读。

  (5)读了这一小节,你想到什么?你写字时会怎样做,怎样想?

  2、指引学*2、3、4小节。

  (1)自己读2、3、4小节,这一回小作者又学写了几个词语?

  (2)选一小节自由读,想想小作者又想到了哪些事?假如是你,会想到什么?

  (3)伙伴沟通:①用读的方法汇报第1个问题;②用“互相说、补充”的方法沟通第2个问题;③伙伴合作选一小节最喜欢的内容练*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组全班汇报,老师顺学而导:

  ①哪组喜欢第2小节?水花多美呀,水底升起一座宫殿,该怎样读?

  ②哪组喜欢第3小节?“草地”使“我”看见美丽的彩蝶,繁忙的蜜蜂,还使你想到什么?该怎样读?

  ③你们的父亲是家中顶梁柱,你爱父亲吗?齐读最后1小节。

  (5)拓展练*。

  要是我写“花园”,我会看见。

  要是我写上“我的母亲”时,我立刻就想。

  要是我写上时,我。

  (五)回想全文,总结收获。

  1、自由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2、你再写字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复*课文。

  1、老师用引读的方法,指引学生回想课文。

  2、分小节指读课文。

  3、评读诗歌。

  (二)巩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卡,读词中巩固。

  2、出示词语卡,你想到什么?读诗中巩固。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自己认读会写字,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老师指引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识字方法,指引学生在沟通中提升识字效率。

  (四)指引书写。

  1、同学们,你们能按结构为这6个字找家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2、不同结构的字,在写字时有所不同,请你们认真观看田字格中的生字,选一、二个不同结构的字观看,然后说一说。“本”“干”是独体字,要尽量写在田格中央,笔画要舒展,“房”是半包围结构。左上面的“户”字旁要能把“方”藏起来。

  3、在田格中描红,再自己练*写一两个。

  4、重点指引学生以为比较难写的字:

  “事”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在田字格二分之一处,“”要写丰满些,最后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5、学生再练*,老师应用实物投影,请同学之间评议,然后再练*。

  (五)作业:书写生字。

三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4—36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辨认四边形;通过比较和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四边形的多样性,以及四边形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积极参与找图形、分类等活动,更有兴趣地学*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具准备:

  课件例1当中的图形教具一套

  图形学具 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我们的数学学科不仅要学*数字和计算还要学*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去感受图形的神奇魅力。

  二、分组学*,合作交流

  活动一: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认识四边形。

  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几何体,图形

  1、找一找校园中都有哪些图形。

  师: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谁能说一说你在什么位置找到了什么图形?(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

  师:有同学说正方形最多,还有同学说长方形最多,如果让我说,我觉得“四边形”最多。

  (板书课题“四边形”)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有4条边的图形)

  这些图形当中有四边形吗?(让学生先指一个)

  (听取正反两方同学意见,并帮学生确认这就是四边形。)

  还有那些图形也是四边形?(师生辨析并找出 )

  2、观察一下我们找出的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学生说正方形、长方形最多,老师说四边形最多,跟学生原有的概念之间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逐步明晰原来长方形、正方形等都属于四边形,最后总结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

  活动二:辨认四边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四边形的特征了,你能不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来辨认四边形?拿出学具,把是四边形的图形选出来。(书上35页例1)

  (共同反馈选出的四边形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根据四边形的特征从众多图形中辨认四边形。]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活动三:把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了解不同四边形特征,加深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而且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实际上四边形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很多成员,你们能不能把四边形分类。

  分之前想一想,你按什么分的?

  同桌合作把四边形分分类。

  (预设:下面是可能出现的分类情况。)

  按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分类

  按是否有直角分类

  按是否都是对边相等分类

  按是否四条边都相等分类

  按是都是对称图形分类

  (当出现第一种分法时,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拿出你的钉子板和皮筋,按要求围四边形。

  1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围一个没有直角的四边形。

  3围一个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4任意围一个你喜欢的四边形。

  2、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在那些地方还可以见到四边形?

  [设计意图:分类时,让学生从图形中找特征,练*时再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形成表象,围出四边形。]

  五、全课小结:(时间预设:2分钟)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三年级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活动课(设计、讨论)

  教具准备:

  某校校园*面图、本校校园*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方位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位?(8个)哪个同学愿意起来具体说一下?其他同学用手指一下好吗?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指名答)

  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是复*前面所学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为新课的学*奠定基础;二是以某校校园*面图为例,让学生谈想法、提建议,激发学生设计学校的图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调查),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多指几名同学说)

  (设计意图: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指名说)

  3、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大屏幕出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总结。)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已经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面图。

  板书设计:设计学校

  小学校园*面设计图

  调查

三年级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

  1、通过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各种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每天都在美丽的校园学*生活,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有哪些图形?

  (学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主题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

  师:在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齐读)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1(认识四边形)

  (1)师:图中有这么多图形,同学们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操作)

  (2)反馈时提问:他找到的都对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都是四边形? (强调:因为这些图形都有四个角,四条直的边,所以都是四边形。)

  (3)同桌互查你们找的都对吗?

  (4)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5)为什么其它的不是四边形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一个个说)(不是四边形的,出示号码)强调:四边形是*面图形,不是立体图形。

  (6)课堂练*:判断是否是四边形。(课件出示)

  (7)在生活中,你也能找出四边形吗?(举例说明)

  2、学*例2(四边形分类)

  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四边形,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我也收集了一些四边形。

  (1)、谁来选一个你熟悉的四边形给大家介绍一下?

  (要求学生说说图形的特点)

  预设:①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这儿还有谁也是四条边相等的?(菱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②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这儿还有谁也是对边相等的?(*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

  (2)、认识了这些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你能给这些图形来分类吗?说说理由。(请学生到黑板上对图形卡片进行分类)

  预设:(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行四边形、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边不相等)

  (3)长方形、*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小结:同学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分类。通过分类我们知道虽然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又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特征。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

  1、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认识中已提过)

  2、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四边形: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围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的四边形。(全班交流)

  4、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

  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5、板书设计:

  四边形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三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教师: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和谚语吗?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够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懂得学*写字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懂得学*写字要和生活紧密联接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预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欲。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写许多汉字了,在你写字的时候,你想到过什么吗?

  2、有一个比利时的小朋友,在学*写字的时候,会有许多联想,你们想知道他都想到了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学*课文《我学写字》。

  (二)自主读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小声读文,借助拼音朋友,把课文读精确,把生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伙伴合作: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3、反馈生字的读音。(①伙伴共同汇报②小老师带读③找朋友读)

  当——当(“当”可以组什么词?)花间——间

  树叶呀,房子啊——房、呀蜜蜂——蜜蜂

  一样——样最高——最(最高是多高?怎样读才是“最高”?你还会用“最”组个词吗?)

  拿笔——笔做事——事

  练*本——本干得——干

  4、游戏中巩固识字。

  (1)分小组识记:一人说字音,一人找朋友(汉字),反之再做。

  (2)集体摘果子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比比哪组是冠军。

  (三)自主记忆生字。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词语库”中词语的读音。

  2、同桌互读、互助,全读对的同学嘉奖一个小贴士。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4、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再次读文,读通句子。

  (四)学*课文,读中感悟。

  1、指引第1小节。

  (1)小声读第一小节,想想小作者学*“小绵羊”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2)谁能用“读”来告诉大家?谁再读一遍?

  (3)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回答:

  假如你就是小作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第一节。

  (4)当你写小绵羊时,想到这样多和小绵羊有关系的事物,你该怎样读好这一节呢?自己练,然后指名读。

  (5)读了这一小节,你想到什么?你写字时会怎样做,怎样想?

  2、指引学*2、3、4小节。

  (1)自己读2、3、4小节,这一回小作者又学写了几个词语?

  (2)选一小节自由读,想想小作者又想到了哪些事?假如是你,会想到什么?

  (3)伙伴沟通:①用读的方法汇报第1个问题;②用“互相说、补充”的方法沟通第2个问题;③伙伴合作选一小节最喜欢的内容练*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组全班汇报,老师顺学而导:

  ①哪组喜欢第2小节?水花多美呀,水底升起一座宫殿,该怎样读?

  ②哪组喜欢第3小节?“草地”使“我”看见美丽的彩蝶,繁忙的蜜蜂,还使你想到什么?该怎样读?

  ③你们的父亲是家中顶梁柱,你爱父亲吗?齐读最后1小节。

  (5)拓展练*。

  要是我写“花园”,我会看见。

  要是我写上“我的母亲”时,我立刻就想。

  要是我写上时,我。

  (五)回想全文,总结收获。

  1、自由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2、你再写字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复*课文。

  1、老师用引读的方法,指引学生回想课文。

  2、分小节指读课文。

  3、评读诗歌。

  (二)巩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卡,读词中巩固。

  2、出示词语卡,你想到什么?读诗中巩固。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自己认读会写字,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老师指引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识字方法,指引学生在沟通中提升识字效率。

  (四)指引书写。

  1、同学们,你们能按结构为这6个字找家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2、不同结构的字,在写字时有所不同,请你们认真观看田字格中的生字,选一、二个不同结构的字观看,然后说一说。“本”“干”是独体字,要尽量写在田格中央,笔画要舒展,“房”是半包围结构。左上面的“户”字旁要能把“方”藏起来。

  3、在田格中描红,再自己练*写一两个。

  4、重点指引学生以为比较难写的字:

  “事”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在田字格二分之一处,“”要写丰满些,最后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5、学生再练*,老师应用实物投影,请同学之间评议,然后再练*。

  (五)作业:书写生字。

三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4—36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辨认四边形;通过比较和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四边形的多样性,以及四边形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积极参与找图形、分类等活动,更有兴趣地学*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具准备:

  课件例1当中的图形教具一套

  图形学具 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我们的数学学科不仅要学*数字和计算还要学*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去感受图形的神奇魅力。

  二、分组学*,合作交流

  活动一: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认识四边形。

  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几何体,图形

  1、找一找校园中都有哪些图形。

  师: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谁能说一说你在什么位置找到了什么图形?(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

  师:有同学说正方形最多,还有同学说长方形最多,如果让我说,我觉得“四边形”最多。

  (板书课题“四边形”)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有4条边的图形)

  这些图形当中有四边形吗?(让学生先指一个)

  (听取正反两方同学意见,并帮学生确认这就是四边形。)

  还有那些图形也是四边形?(师生辨析并找出 )

  2、观察一下我们找出的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学生说正方形、长方形最多,老师说四边形最多,跟学生原有的概念之间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逐步明晰原来长方形、正方形等都属于四边形,最后总结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

  活动二:辨认四边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四边形的特征了,你能不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来辨认四边形?拿出学具,把是四边形的图形选出来。(书上35页例1)

  (共同反馈选出的四边形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根据四边形的特征从众多图形中辨认四边形。]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活动三:把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了解不同四边形特征,加深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而且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实际上四边形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很多成员,你们能不能把四边形分类。

  分之前想一想,你按什么分的?

  同桌合作把四边形分分类。

  (预设:下面是可能出现的分类情况。)

  按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分类

  按是否有直角分类

  按是否都是对边相等分类

  按是否四条边都相等分类

  按是都是对称图形分类

  (当出现第一种分法时,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拿出你的钉子板和皮筋,按要求围四边形。

  1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围一个没有直角的四边形。

  3围一个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4任意围一个你喜欢的四边形。

  2、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在那些地方还可以见到四边形?

  [设计意图:分类时,让学生从图形中找特征,练*时再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形成表象,围出四边形。]

  五、全课小结:(时间预设:2分钟)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三年级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活动课(设计、讨论)

  教具准备:

  某校校园*面图、本校校园*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方位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位?(8个)哪个同学愿意起来具体说一下?其他同学用手指一下好吗?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指名答)

  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是复*前面所学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为新课的学*奠定基础;二是以某校校园*面图为例,让学生谈想法、提建议,激发学生设计学校的图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调查),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多指几名同学说)

  (设计意图: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指名说)

  3、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大屏幕出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总结。)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已经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面图。

  板书设计:设计学校

  小学校园*面设计图

  调查

三年级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

  1、通过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各种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每天都在美丽的校园学*生活,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有哪些图形?

  (学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主题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

  师:在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齐读)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1(认识四边形)

  (1)师:图中有这么多图形,同学们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操作)

  (2)反馈时提问:他找到的都对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都是四边形? (强调:因为这些图形都有四个角,四条直的边,所以都是四边形。)

  (3)同桌互查你们找的都对吗?

  (4)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5)为什么其它的不是四边形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一个个说)(不是四边形的,出示号码)强调:四边形是*面图形,不是立体图形。

  (6)课堂练*:判断是否是四边形。(课件出示)

  (7)在生活中,你也能找出四边形吗?(举例说明)

  2、学*例2(四边形分类)

  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四边形,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我也收集了一些四边形。

  (1)、谁来选一个你熟悉的四边形给大家介绍一下?

  (要求学生说说图形的特点)

  预设:①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这儿还有谁也是四条边相等的?(菱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②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这儿还有谁也是对边相等的?(*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

  (2)、认识了这些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你能给这些图形来分类吗?说说理由。(请学生到黑板上对图形卡片进行分类)

  预设:(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行四边形、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边不相等)

  (3)长方形、*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小结:同学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分类。通过分类我们知道虽然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又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特征。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

  1、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认识中已提过)

  2、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四边形: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围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的四边形。(全班交流)

  4、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

  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5、板书设计:

  四边形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学*这首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很难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境界中去,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景,深刻地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

  一、交流资料,感受意境。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出示课件:天门山两山对峙,长江汹涌奔腾,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小帆船由远而*顺流而下。)

  (师生共同欣赏。)

  3、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地交流。)

  [评: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美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

  1、师:请同学们读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看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描写这一壮观景象的。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大声诵读,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即对“至此回”与“相对出”的理解。(师相机板书:“至些回”?“相对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词语。

  (1)理解“至此回”。

  (师再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①再次启发学生说自己又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了哪个“?”)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大家能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出示配乐动画,指名配音朗读。)

  [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播放课件再现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与课件的形象直观感受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再加之教师播放配乐动画,学生在这种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声地配音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

  (2)理解“相对出”。

  ①师:记得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也有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是哪两句呢?

  (生齐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师:很对!作者所望见的两处景象都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不过,《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的“望”却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儿吗?

  ③师再次出示课件,(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想一想,作者分别站在什么地方望的?

  (引导学生比较:《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远远地望,《望天门山》是他乘着小船,从远处驶过来时望见的。而从远处看天门山和在*处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远处看山很模糊,到*处就变大变清楚了。而“*青山相对出”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感受。)

  ④再次请学生说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乐动画,让学生大声地诵读这两句诗。

  三、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说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师配乐诵读诗句,生想象)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点拨:眼前这番壮丽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情诵读)

  [评:古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优美的意境,深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师: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师: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师: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案例评析: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因此,古诗“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的兴趣,倒了学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设计中,教师摒弃了以往单纯地理解诗句意思的教学,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了一片诗意的天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老师你好》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

  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边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第二课时

  二、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四、尝试填词

  五、小结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乐于编童话。,提高*作兴趣,增强*作的自信心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编写通话故事,做到语句要通顺,内容连贯。

  4.愿意将自己的*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快乐。

  二、重点:

  能够通顺流畅的叙述故事。

  三、难点:

  怎样通过组合玩具展开想象,编出很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点幻灯片)小朋友们,猜猜看,图片中的人物出自哪篇童话故事?

  2、说到童话故事,同学们还想到什么了啊?板书:童话

  3、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只大熊猫,一只熊猫妈妈。一只熊猫宝宝,和他们打个招呼啊,想不想听听关于他们的故事呀?

  4、有趣吗?这个童话故事啊,是一个小朋友编的,故事就在书上,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也捧起书自己读读好吗?

  二、学*例文,学生*作

  1、读完了?感觉怎么样?

  (追问——哪儿有意思呢?)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想象出了语言,想象出了动作,

  老师把板书写出来:想象、特点

  1、多有意思的故事呀!两个毛绒玩具,通过想象,居然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也想 像这样编一个故事吗?板书:编

  赶紧拿出你们的玩具,编一编,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来编。(老师巡视,参与点拨)

  3、谁来把你编的故事简单地说说? (教师可引导: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友情、、快乐)

  4、你们说得真棒,(还有小朋友想说呢!没关系,赶紧拿出笔来,把你们编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生动,最有趣。)老师巡视,用红笔圈划

  三、交流评价

  1、(哎呀,看同学们写得这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扰大家,但是老师真想听听同学们编了什么样的童话故事。)自己先读读,在你认为写得最棒的一小段旁边加上一颗五角星。

  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1) 请你读一读

  (2) 你能夸夸自己吗?这段哪儿写得特别棒?

  (3) 你们的意见呢?谁还能来夸夸他?

  (4) 交流2—3个片段

  2、 [小朋友编得多棒呀!老师也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想听吗?这里呀,老师也只给大家说一小段最精彩的。——拿起玩具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妈妈妈妈,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嘛”熊猫娃娃拉着妈妈的手说。熊猫妈妈慈爱地摸着熊猫娃娃的'头,笑盈盈地说:“好吧,乖孩子。”

  “这个故事是外婆告诉我的,很多年前,我们熊猫家族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生活的竹林里,竹子接二连三地开花了。”“那吃什么呀?”熊猫娃娃忍不住问,不由得搂住了妈妈。

  “感觉就像一夜间发生的事。大伙都聚集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此时已经有年老的熊猫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说到这,妈妈的眼圈已经红了。熊猫娃娃出神地看着妈妈,把妈妈搂得更紧了。妈妈擦了擦眼泪,“这件事很快被人类知道了,他们立刻商量对策,用最快的速度帮我们熊猫准备了充足的食物……”

  熊猫娃娃还想继续听下去,你们想听吗?老师课后再告诉你们吧。

  (生很失望)别着急,拿起稿纸,读一读、改一改我们手中的童话,我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会一样精彩。教师巡视。

  谁愿意把你的故事整个儿读给大家听一遍?(注意勾画和修改)

  四、评价

  你真是我们班上的小“安徒生”了。(放在投影上)师用红笔圈划。

  五、作业

  将自己的作文回去再修改修改,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我们开一个童话故事会,好吗?

  *作内容 *作7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动脑编一编玩具的故事。

  2、能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让人能读懂。

  指导过程

  一、导入谈话。

  玩具是我们从小就喜欢的好伙伴,尤其是动物玩具。动物王国里的玩具可多了,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出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熊猫?(描述熊猫的外形)

  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指导学生读懂例文。

  1、默读例文《找“饿”》,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1)熊猫娃娃找到“饿”没有?是如何找到的?

  (2)熊猫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2、论:小作者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

  (1)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哪儿很有意思?

  (2)小作者的想象力又表现在哪里?

  3、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展开你的想象,开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小猴(大象……),会发生什么事呢?

  4、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师适当点评: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编写练说

  1、在小组内分别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通过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提示:可想象它们的个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事要有点意思,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给人有一点启示。

  2、把编的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学听。

  评议:看编得是否有意思,想象是否合乎清理。

  四、学生*作

  1、明确要求:

  (1)要把故事说清楚,有点意思。

  (2)想象要丰富合理。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各人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故事,再写下来。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学*这首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很难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境界中去,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景,深刻地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

  一、交流资料,感受意境。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出示课件:天门山两山对峙,长江汹涌奔腾,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小帆船由远而*顺流而下。)

  (师生共同欣赏。)

  3、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地交流。)

  [评: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美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

  1、师:请同学们读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看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描写这一壮观景象的。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大声诵读,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即对“至此回”与“相对出”的理解。(师相机板书:“至些回”?“相对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词语。

  (1)理解“至此回”。

  (师再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①再次启发学生说自己又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了哪个“?”)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大家能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出示配乐动画,指名配音朗读。)

  [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播放课件再现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与课件的形象直观感受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再加之教师播放配乐动画,学生在这种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声地配音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

  (2)理解“相对出”。

  ①师:记得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也有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是哪两句呢?

  (生齐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师:很对!作者所望见的两处景象都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不过,《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的“望”却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儿吗?

  ③师再次出示课件,(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想一想,作者分别站在什么地方望的?

  (引导学生比较:《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远远地望,《望天门山》是他乘着小船,从远处驶过来时望见的。而从远处看天门山和在*处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远处看山很模糊,到*处就变大变清楚了。而“*青山相对出”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感受。)

  ④再次请学生说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乐动画,让学生大声地诵读这两句诗。

  三、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说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师配乐诵读诗句,生想象)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点拨:眼前这番壮丽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情诵读)

  [评:古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优美的意境,深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师: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师: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师: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案例评析: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因此,古诗“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的兴趣,倒了学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设计中,教师摒弃了以往单纯地理解诗句意思的教学,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了一片诗意的天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水》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环节的内容,一是通过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结合观察视频,能用网状图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辨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分析】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的,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关于水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设计意图: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底烧瓶、天*、打气筒、水槽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请听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生:---(空气)

  师:那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空气到底在哪里好吗?

  (二)想办法找空气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笔)你们研究过它吗?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现在老师准备把粉笔放到烧杯里,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对,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是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2、师:看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觉一下呢?

  师: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找空气吧?

  3、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表现得非常优秀,现在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

  (三)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1、师:请大家看看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们里面有什么?

  学生猜测

  师: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这些办法能否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们还需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不容易找到的仪器,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

  组长领仪器。

  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有创意!我们马上动手试一试吧!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

  2、师: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有没有气味?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空气吗?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空气有颜色吗?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适时板书)

  师:大家再想想看: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我们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卡(出示资料)

  (四)自由活动:空气有重量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想啊,我们去买水果、买菜都要用称来称一称重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谁能猜一猜?

  学生猜测。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称一称?现在我们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天*。我们把天*来当做跷跷板。现在我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在天*的两边,把天*调试*衡,大家看,现在天*两边一样重了。

  师: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去进一步了解。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无色无味透明气体

  课题8: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重难点:

  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教学准备:

  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前置作业:

  课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 — 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8、叶的蒸腾作用

  水分和养分→根→叶的蒸腾作用(气孔)→空气中

  课题6: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2、人参可以做药材。3、地瓜能做淀粉。4、甜菜能加工糖。……)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收获”栏)

  板书设计:

  一、根的特点:直根(主根粗大)、须根(由不定根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图画)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

  2、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对我们生活很有意义。

  3、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它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多份校园简图与*地图。

  2、学生准备:

  ①思想上的准备:课前考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②物质上的准备:水彩笔、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吗?可是她现在遇到困难了——(出示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找不到果子在哪里,愿意帮助我吗?”

  帮助百雪公主采果子:学生描述果子的位置。

  二、活动感知、引导探究

  ㈠描述生活中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问:“同学们,你们在哪里?”

  学生选择喜欢的位置并描述。

  为什么一个位置能用两个不同的方位描述。(体现参照物的作用。)

  学生再选择位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自己的位置。

  观察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有哪些物体?

  学生观察并描述。

  ㈡描述图上位置。

  回想校园四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

  独立思考回答。

  在校园简图上识别图上位置。

  教师引导小组探究相互提问回答。

  应用识图方法识别*地图。

  ㈢将方位知识应用于生活。

  小游戏,找方向。

  全体活动,明确找到一个方向就可以辨别其它方向。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迷路了。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白雪公主回家。

  (学生分析并汇报。)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的家。

  通过周围物体,确定百雪公主家的位置。

  (学生讨论汇报。)

  自由活动:

  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们家周围都有什么呀?能画在纸上吗?

  (学生画自己家的位置。学生自评、相互评。)

  课堂评价: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拓展活动:

  思考:怎样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4、我 在 哪 里

  北(上)

  (左)西 东(右)

  南(下)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课件出示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

  2、猜想和验证

  (1)、大胆猜想

  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

  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

  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

  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2)、学*使用酒精灯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3)、验证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是巡视指导,生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分橘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是个好孩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的生*(*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一起为建设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2。

  二、细读课文。

  (一)学*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

  (1)*在哪里读书?*在

  (2)*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2、朱老师是怎么夸*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真是个好孩子?*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3、5两题。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乍拼音写词语。

  2、朗读课后练*5。

  二、朗读课文,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

  3、分组比赛读。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各自准备,指名讲,同桌互讲)

  三、总结、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知道了*从小就懂得守纪律,关心同学,有快乐和别人分享(出示*画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爷爷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4、6题。

  附板书:

  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有分给同学

  懂规矩,不随便爱同学,有快乐

  拿别人的东西方与别人同享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ao);读写“读书”等词语。

  2、会写“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桔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把排列混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理解*为什么没一个人吃桔子为什么只吃了一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全部生字,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能理解“桔子、枝头、灯笼、挂满、每”的意思,认识火字旁。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小时候分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前一课,我们学*在延安看戏时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另一位革命领袖*小时候的故事。(出示投影)

  1、出示课题。问:你喜欢吃桔子吗?为什么?

  桔子的味美,人人都喜欢吃,而在水果品种不够丰富的过去,它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食物。很多小孩从桔子还未成熟时,就盼着吃桔子。

  2、读题设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分桔子?把桔子分给谁?怎样分?)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听后说说课文讲谁分桔子,分给谁。简介*的生*。(出示*的像)。

  三、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2、给课文标上段落号。

  3、学*田字格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一记字形。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正音:分、岁:前鼻音;朱、枝、惹:翘舌音;灯、笼:后鼻音

  2、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重点分析:

  读:左右结构,右上一个十,右下是个”买”。

  笼:下面半个不要忘了一撇。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右”。

  3、课文共有几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分桔子的事。)

  五、指导书写:

  朱:独体字,第四画是竖,不是竖钩。

  岁:上宽下窄。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回答课后问题,按提示分析句子。

  3、了解*小时候是一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复*新偏旁:火字旁。

  二、学*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讲解有关私塾的情况。

  *在朱老师家里读书的时候,朱老师觉得创个怎样的孩子?齐读第四段。

  朱老师为什么夸少奇是个好孩子?课文的哪几段告诉了我闪?(2、3段。)

  2、重点学*2、3段。

  1、女生读第二段,问:这段有几句话?

  A、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1)这句话中,写季节的词是()。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秋季是桔子成熟的季节。

  (2)写桔子长在什么地方的词是()。这里的“挂”字我们可以换个什么字,意思不变?课文为什么不用“长”,而用“挂”。看图理解。(因为桔子成熟了,沉甸甸的,挂了下来,所以用“挂”。)

  (3)写桔子颜色的词是()。理解“黄澄澄”的意思。(金黄色,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可出示实物。

  (4)写桔子样子的词是()。句子中把桔子比作什么?再看图说说为什么把桔子比作小灯笼?(从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形状,挂在枝头的样子几方面来说。)

  B、这句话写出桔子成熟的时间,把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和样子写得很美,所以说,真惹人爱,你觉得该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

  C、这么惹人爱的桔子,*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三句,说说“从来”是什么意思?板书:从来没摘

  你从这里看出*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我觉得*是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因为这么惹人爱的桔子,他从来没有摘过一个。)

  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2、*得到了朱老师什么机关报奖励?(教师画三个桔子)

  朱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三个大桔子。

  *得到了三个大桔子,他是怎样做的?(男生齐读第三段。)

  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分桔子的?用“——”划出来。轻声朗读,读后回答。

  这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总的说他没有一个人吃。二、三两句具体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分的,把第一句写具体了。(分句读第三段。)

  3、三个大桔子明明是奖给*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这么好的桔子,他为什么不一个人吃,自己只有两瓣,还要分一瓣给后进来的同学,他是怎样想的?你觉得*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4、朱老师知道了,知道了什么?

  5、为什么朱老师夸他是个好孩子?读出夸奖的语气。

  三、小结:*把老师奖给他的三个大桔子分给同学吃,有快乐与别人分享,所以,朱老师知道了,高兴地夸他是个好孩子。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1、课后第二题,按课文填空。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巩固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理词语:连成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总结深化全文,进行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语。

  2、课后第2题,比一比,再组词。

  3、听写生字词语。

  二、多种形式练*朗读课文。

  三、总结深化:

  1、课文讲谁分桔子,分给谁,怎样分?

  2、*把桔子分给同学吃,是他不喜欢吃桔子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我们要向*学*什么?

  四、行为训练指导。说说你能做到有快乐与别人分享、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

  五、作业指导:

  1、课后第三题,回答问题,再写下来。

  补充:你8岁的时候,在哪里读书?

  2、整理句子。

  朱老师三个*有一天大桔子奖给

  桔子秋天枝头黄澄澄的挂在

  3、课后第三题,读读句子。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的生*、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的生*、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第1小节时,通过对*的生*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并激起学生学*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优秀品质的学*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课文第1、2、4段,知道*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出示:*。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照片,简介*生*:*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一起为建设新*,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的年龄,*读书的地方。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在哪里读书?

  (2)*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是个好孩子,那*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却从来不摘。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这是橘子的颜色。(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真是个好孩子。"(注意语气)

  六、复*巩固。

  1、因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42÷632÷835÷581÷921÷316÷2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设计意图: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底烧瓶、天*、打气筒、水槽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请听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生:---(空气)

  师:那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空气到底在哪里好吗?

  (二)想办法找空气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笔)你们研究过它吗?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现在老师准备把粉笔放到烧杯里,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对,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是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2、师:看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觉一下呢?

  师: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找空气吧?

  3、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表现得非常优秀,现在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

  (三)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1、师:请大家看看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们里面有什么?

  学生猜测

  师: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这些办法能否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们还需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不容易找到的仪器,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

  组长领仪器。

  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有创意!我们马上动手试一试吧!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

  2、师: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有没有气味?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空气吗?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空气有颜色吗?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适时板书)

  师:大家再想想看: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我们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卡(出示资料)

  (四)自由活动:空气有重量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想啊,我们去买水果、买菜都要用称来称一称重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谁能猜一猜?

  学生猜测。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称一称?现在我们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天*。我们把天*来当做跷跷板。现在我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在天*的两边,把天*调试*衡,大家看,现在天*两边一样重了。

  师: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去进一步了解。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无色无味透明气体

  课题8: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重难点:

  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教学准备:

  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前置作业:

  课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 — 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8、叶的蒸腾作用

  水分和养分→根→叶的蒸腾作用(气孔)→空气中

  课题6: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2、人参可以做药材。3、地瓜能做淀粉。4、甜菜能加工糖。……)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收获”栏)

  板书设计:

  一、根的特点:直根(主根粗大)、须根(由不定根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图画)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

  2、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对我们生活很有意义。

  3、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它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多份校园简图与*地图。

  2、学生准备:

  ①思想上的准备:课前考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②物质上的准备:水彩笔、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吗?可是她现在遇到困难了——(出示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找不到果子在哪里,愿意帮助我吗?”

  帮助百雪公主采果子:学生描述果子的位置。

  二、活动感知、引导探究

  ㈠描述生活中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问:“同学们,你们在哪里?”

  学生选择喜欢的位置并描述。

  为什么一个位置能用两个不同的方位描述。(体现参照物的作用。)

  学生再选择位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自己的位置。

  观察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有哪些物体?

  学生观察并描述。

  ㈡描述图上位置。

  回想校园四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

  独立思考回答。

  在校园简图上识别图上位置。

  教师引导小组探究相互提问回答。

  应用识图方法识别*地图。

  ㈢将方位知识应用于生活。

  小游戏,找方向。

  全体活动,明确找到一个方向就可以辨别其它方向。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迷路了。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白雪公主回家。

  (学生分析并汇报。)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的家。

  通过周围物体,确定百雪公主家的位置。

  (学生讨论汇报。)

  自由活动:

  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们家周围都有什么呀?能画在纸上吗?

  (学生画自己家的位置。学生自评、相互评。)

  课堂评价: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拓展活动:

  思考:怎样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4、我 在 哪 里

  北(上)

  (左)西 东(右)

  南(下)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课件出示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

  2、猜想和验证

  (1)、大胆猜想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

  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复*

  (1)(学生互读互查)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第一段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

  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

  (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板:叶、花)

  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

  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还把荷叶当作了大圆盘呢,多生动形象。) (板书:多 绿 大 圆)

  3、小结:简单的几个词、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绿、又大、

  且圆的特点。作者写得真美,我们是不是也能美美地读读?谁来试

  试?(指名读)

  (二)品荷花美

  1、体会“冒”的用字美

  过渡:荷叶多美啊!其实,荷花更美(示图)你看,这朵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我知道这个“冒”有几种意思。出示几种意思让生选:①向外透,往

  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mǎng),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在这句中应选择哪种意思?(①向外透,往上升。)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探、钻”)请把字代入句中

  读读,尽管意思相*,但作者没用其它词,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再联系荷叶句子读读)

  你认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做冒出来?

  (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使劲地长)

  (3)这一朵使劲地长,那一朵也急着要长,谁也不落后,荷花“冒”出来,

  似乎要干什么?(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我们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高兴地、激动地、兴高采烈地)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长、钻、伸”就用“冒”字,那是因为“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激动、荷花的兴高采烈、荷花努力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啊。)

  (4)你看作者的笔下,多美的荷花呀!大家用朗读赞美勇于向上的荷花吧!

  2、体会荷花姿态美

  师:荷花啊!我已经看到你美丽的姿态了。

  (1)请看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荷花的姿态?(请生读)(示句子)作者

  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板书:才开、

  全开、将开)

  (2)作者用了什么词把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接起来了?(“有的”)几个?(三个)

  所以这句子叫——(排比句)。

  (3)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的姿态美吧,可加上动作。(齐读)

  3、师生配合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啊,来,我们合作,老师读你们接: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4、荷花姿态拓展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婀娜多姿)

  除了以上作者介绍的三种姿势的荷花,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姿势的荷花呢?

  (提示: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请你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小组里交流,合作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填空。看哪小组同学说得最美。

  5、体会“活”画

  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作者为什么会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怎样的?(美)

  这一池荷花呢?(也美)再回顾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荷花的美?(生从内容中感受并体会句子的语言美。)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老师来告诉你吧:是神

  奇的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

  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

  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想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板书:想 变)

  1、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欣赏,你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听。)

  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跟大家交流吧,看谁说得最丰富、最奇妙?

  3、如此优美的环境真让人如痴如醉。老师也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荷花了,你看,蜻蜓、小鱼、等等的小动物都被我吸引来了,你们都想告诉我什么啊?蜻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对话)小鱼、还有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呢?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这样吧,在小组里分配角色,对对话吧,注意礼貌用语啊。(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评价

  4、荷花仙子的魅力可真大啊。我怎么才记起跟作者一样自己并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啊。

  四、总结全文,抒情表达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走进一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让我们看到荷花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怪不得我国宋代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这样赞道:荷花(出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闻 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目标导航】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实践支点】

  一、我能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

  挨挨(āi ái)挤挤 仿佛(fú fó)

  了(le liǎo)不起 花骨(gǔ gū)朵儿

  二、读句子,先填空后造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反过来,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我也会用“像”造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出来。有的( )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 )展开了,露出( )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花骨朵儿,看起来( )得马上要( )似的。

  2、我忽然觉得自己( )就是一朵荷花,穿着( ),站在阳光里。一阵( )吹过来,我就( ),( )随风飘动。

  【能力跳板】

  一、我能理解文中“泡泡”里的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用得真好。“冒”的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___________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因为我在看荷花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把一池荷看作一大幅画,这说明荷花________;说这幅画是“活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画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对________的由衷赞叹。

  【创新台阶】

  我会想象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我会看到一些小动物接*我,听到它们告诉我的一些趣事。不信,下面我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几句。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这一池荷花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池荷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可以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荷花的特点,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荷花》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谁来说一说你对荷花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荷花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写的就是荷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欣赏荷花的动画片段,感受荷花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学*课文创设良好的情境。

  三、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1、设问:这么美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字幕,指名读学*要求。

  学*要求: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图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标出来。

  四、检查自读情况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梳理教学重点、难点,归纳如下:

  (1)“我”为什么感受到: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2)“我”为什么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五、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直奔重点,学*课文。

  (一)学*课文二、三自然段,凭借情境,理解词语,感受荷花之美。

  1、看书回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字幕)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想:作者看到的荷花、荷叶是什么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提问:读了2、3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表达。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中你能体会到这一池荷花很茂盛,很美?出示画面,图文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读段落,读句子,看画面,充分想象,感受荷花之美,感受这一池荷花的勃勃生机。

  4、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花之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难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结合动画荷花片段,引导学生领会表达。

  5、小结:正是因为这一池荷花长得这么茂盛,这么美,还正在生长着,随风摆动,所以“我”才感受到: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名读,学生自由读,进一步体会荷花之美,感受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大幅活的画。

  (二)学*4、5自然段

  1、启发谈话: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美丽的白荷花,如果你也站在荷花池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2、设问:面对着这一池荷花,作者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回答: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引导学生看着动画画面描述一下“我”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眼前所出现的美妙景象。

  4、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三句话,想像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老师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目想像,进一步感受作者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的感觉。

  (三)学*第六自然段

  设问:我真的是一朵荷花吗?我是来干什么的?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这一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六、总结全文,激趣深化。

  1、学了课文,这一池荷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下来的?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理清课文写作的顺序。

  2、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予以肯定。

  七、找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在头脑中尽情展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九、特色作业:把课文中所描述的白荷花画一画或者办一期荷花小报。

  一、教学内容

  《荷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文章按观看荷花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性强,分别写了作者的所闻、所见、所感。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儿童思维还是以形象性思维占主要成分,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过渡期,已逐渐能不靠图片和具体对象之类的出示和帮助,能凭借词来逐步展开想象。

  学生在学*本课前已初步具备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具备基础的Word操作技能。

  三、设计思想

  1.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表演法、指导自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

  2.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承担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

  3.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自主学*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进行学*活动。我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意识,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在读中感受荷花的美;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因此,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我让学生反复读,使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落实语文双基教学的基础上,我还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让学生上网欣赏荷花图片,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

  5.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大量欣赏荷花美景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生字,理解“挨挨挤挤”、“莲蓬”、“饱胀”、“破裂”等词语。(第一课时先认读生字,第二课时才进行写字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想的良好*惯。

  3、通过观察图画,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继续培养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Word操作以及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等信息技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上网广泛浏览、欣赏荷花图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创设情景,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设计

  1.教学准备阶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荷花、蜻蜓、小鱼头饰各一。

  2.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描述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

  (大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欣赏激趣导入1分钟

  1、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

  2、板书课题

  3、欣赏图片

  4、齐读课题让学生直观感知美丽的荷花,激发学生学*兴趣。

  观察课文插图指导看图3分钟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观察图画,发表意见培养学生仔细、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感知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6分钟1、把全文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5、把生字词读给你旁边的伙伴听

  6、带着你不懂的问题向你的伙伴们请教,你可以离开座位向班上的任一位同学或老师请教。

  总:在课堂上巡视指导自由朗读课文,互相听读生字词,自找伙伴释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与合作精神,互助互学,整体感知全文。

  7、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好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8、学*第二、三自然段

  同学们小组合作,细细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一些词语、句子还可以在小组里演一演。

  板书:美如画

  (生上台画荷花、荷叶)

  9、出示课件演示一池美丽的荷花

  10、组织学生上网搜索荷花的图片

  11、学*第四、五自然段

  师配上动作动情范读第四自然段

  12、学生思考、练读

  13、学生合作学*第二、三自然段,汇报喜欢的句子

  14、观看课件,看完后配上动作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15、上网浏览、欣赏荷花图片

  16、学生练*读第四自然段,上台演读,分角色扮演,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告诉荷花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种动物,你打算怎么对荷花说?在读、画、想、演中,加深学生对荷花的印象,深化学生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的快乐从课本延伸到想象,从课堂飞向网络。

  回归整体2分钟 齐读全文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在读中流露情感,抒发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外拓展1分钟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画一画美丽的荷花

  2、制作读书卡片,可以是一两幅荷花图片,再加上自己的一两句关于描写荷花的美或抒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的话语

  3、继续上网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如荷花的种类、用途、栽培等)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现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2、理解“我”看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方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赞美荷花诗文。荷花给人的不仅是食用、观赏,更重要的是那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今天,我们就来学*老作家叶圣陶写的《荷花》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仔细观察挂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从文中感悟到什么?

  3、小组交流归纳。

  三、新课展开—具体品味荷花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尝试题:

  (1)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美?(用笔勾画出)

  3、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4、出示课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把那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十分贴切)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把白荷花那种亭亭玉立的美丽风姿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真是了不起。

  (那一池荷花太美啦,简直就是美如画,而且是活灵活现的,多让人陶醉啊!创作这幅画的画家不就是大自然吗?“真了不起”,表达拉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我忽然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荷花的阵阵清香,千姿百态,所以“我”被吸引住了,早已和这些美丽的荷花融为一体了。)

  5、学生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丽、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通过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带来的愉悦,体会交际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请教”

  1、师:同学们,今年寒假我准备去扬州旅游,我女儿让我回来时给她带点礼物。老师是大人,对小孩感兴趣的东西没有你们了解,现在想请教大家:我带件什么礼物比较合适?

  2、学生为老师解答疑惑。

  3、师:非常感谢大家!你们说的我都记住了,看来,请教他人的好处大着呢!在*时的生活与学*中,同学们也一定会像老师这样,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就得像老师这样,学会向他人请教。(板书课题:请教)

  二、示例引路,明白“请教”——举一也

  1、师:请教别人是我们学*和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别看它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

  2、播放录像:星期天,一学生骑着车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没下车,径直骑到老大爷身边大声问:“去李富林家怎么走?”老大爷装着没听见,继续在路边干活。

  3、师:同学们,录象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板书:

  用语礼貌 表示诚意 找准时机

  5、师:同学们,看来*时在请教别人方面都挺在行的。下面教师和你们来个现场表演,看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课件出示:陈小莉家里*来发现了蟑螂,她不知道该怎样消灭它们,就去请教教科学的魏老师。

  师:现在,我就是魏老师,你们就是陈小莉,快把你的问题向我请教吧,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6、师生表演“向魏老师请教”的片段。

  7、同学们,看了燕莉莉向魏老师请教的'经过,你们觉得在请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8、生交流后,老师相机板书。

  说清问题 注意场合

  三、模拟情境,学*“请教”——反三之一也

  1、师:看来请教别人还真是一门学问!生活中、学*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数学题不会做,心爱的飞机模型装不起来了,经常忘记带东西,邻居小朋友借东西不还……

  课件出示:

  (1)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我向班里记性特别好的小林同学请教怎样才能不丢三落四。

  (2)邻居家的小朋友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我准备向班里的“智多星”李小奇请教。

  2、师: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进行表演。

  3、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结合请教的注意点进行评议。

  四、联系实际,实践“请教”——反三之二也

  1、师:在生活、学*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就应该主动去向别人请教。下面就请大家把你自己遇到的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你的好朋友们请教,看看他们能不能帮你解决?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沟通、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寻求解决(如还未解决,可课后向他人请教)。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反三之三也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我们不仅掌握了向人请教的方法和注意点,还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真是收获不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别忘了请教别人;同时,更别忘了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2、师:在今天这节课上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回家后,可以向家长或邻居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专业人士请教,相信你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2】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努力,学会有礼貌、有条理地请教问题。

  2、学会大方真诚地对待别人,培养谦虚,诚恳的品质。

  3、发展学生认真倾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练*大方有礼,条理清楚地请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会向人请教。

  课前准备:

  生想想:在*时的学*、生活中,有什么问题不懂,有必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到时候在活动时提出来。

  师:交际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话题。

  1、讲有关请教的故事。

  2、学生评议故事中请教的人与回答者。

  (板书课题:请教)。

  二、联系生活,明白如何“请教”

  1、播放视频一:课间,教室里,学生赵友兰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目,她大声地对班长郭巧玲说:“喂!郭巧玲,这道题怎么做啊?” 班长郭巧玲抬头看了赵友兰一眼,没有理她继续埋头做题。

  2、同学们,视频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谈谈视频中那位同学在请教时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师板书:注意礼貌时间(地点)合适

  4、假如你是赵友兰同学,她应怎样向班长请教呢?(师生互演)

  生:她用了很多方法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向班长请教:“你好!班长。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可以帮我吗?”

  师:说得不错,很有礼貌。

  生:班长笑着说:“可以。我们来一起解决这道题。”

  生:赵友兰说:“我用了这几种方法都解不出来,你看… …”

  生:班长想了一会儿,笑着告诉了解决办法。

  生:赵友兰高兴的说:“你真了不起,谢谢你!”

  师:你说的话很清楚、很有礼貌,演得也很像,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面前。很好!

  生:我觉得他说的话很符合学生的口气,很注意礼貌用语。

  师:请教别人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场合该怎样。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向他人请教的经历。但是大家可别以为请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不信你瞧:

  6、播放视频二:华运昌和赵东杰在一起春游,华运昌忘记带本了,就和赵东杰同学请教。

  7、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的表演进行互动,亲自实践“请教”。

  三、指导请教方法。

  1、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请教才能做到最好?

  2、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请教方法:

  注意礼貌语言清楚认真倾听诚恳道谢

  四、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再练*如何“请教”别人。

  1、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请教,老师巡视,有重点地记下小组中学生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2、请个别学生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让他们明白,有些科学性的、专业性的问题还得请教专业人士。

  五、总结延伸

  今天的学*,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请教

  礼貌大方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教学反思:

  课本上设计的2个情境都是生活中会出现的,口语交际就是要提供背景,让学生在环境背景下进行对话。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孩子们也能说出来:①有礼貌。②把问题说清楚。然后我让孩子们同桌进行请教训练并进行了表演。孩子们理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没有礼貌,二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所以,我想:口语交际的内容还是要创设情境,在情境背景下让孩子们多练*,效果会更好。而且学生的礼貌等行为*惯养成还要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中,才能把礼貌变成一种*惯。

  一、读春:积累词句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年级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三年级《翠鸟》教学设计实用5篇

  教学要求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 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

  投影学*目标投影学*方法

  ↓↓

  学生质疑

  ↓

  据疑板书导学

  ↓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 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 翠鸟捉鱼时动作

  ↓↓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题2

  ↓↓

  完成形成性练*题1 →查标,对照学*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材分析

  《翠鸟》一课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和准确的用词进行了说明。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体会作者“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写法,并试着用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

  教学重点

  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

  运用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翠鸟的外形美丽这一部分,咱们一起来看着屏幕上的图片背一背这一自然段。

  齐背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是对翠鸟外形美丽进行的描写,那翠鸟在动作上又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第五课《翠鸟》。

  二、写法感悟

  师:打开书,默读课文2到3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用浪线画出。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了翠鸟动作的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

  师:翠鸟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快、灵敏。

  (板书:快、灵敏)

  学生汇报:

  师:你从哪看出来翠鸟的动作快、灵敏?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汇报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比如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疾飞就是非常快的意思。

  师:还有吗?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请你对比来读一读,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自读感悟。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回答

  师:鸣声是什么意思?

  生:叫声。

  师:什么样的叫声?

  生:像唱歌一样好听的'叫声是鸣声

  师:从一个鸣声就让我们感受到翠鸟的声音好听了,(板书:鸣声)作者的用词可真准确,那翠鸟是怎样贴着疾飞的?用你的手当做翠鸟,把桌面当作水面,你能演示一下翠鸟是怎么飞的吗?

  学生演示。

  师:一边表演一边读,贴着水面疾飞

  生表演读*2

  师:这样贴着水面疾飞能体现出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生:灵活、速度快。

  师:你能把翠鸟的动作快、机灵读出来吗?

  出示完整句子,试读、指导、指读、齐读。

  小结:刚刚通过换词比较和朗读让我们理解了这个句子。这样的学*方法在以后也可以用上。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汇报: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课件出示。

  生: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师:具体说说从哪感受到快的?

  生:像箭一样,运用了比喻句,可以看出来翠鸟的动作快。

  板书:比喻

  师:我们能更生动、形象感受到翠鸟的动作快。还有哪里能感受到?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请你对比读一读,和同桌读一读,说一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生:蹬开说明翠鸟很用力气(动作),叼起、贴着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很灵活。(板书:蹬开、叼起、贴着)

  师:看看作者的动词使用得多准确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读、指导、齐读。

  师:你还画了哪句话?

  汇报3: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生:一动不动、注视,这些词用上了就能体现出翠鸟在等鱼时非常机敏。

  指读*1

  汇报4: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体现了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师:二三自然段还有这样的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一生读句子。

  师: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翠鸟动作快、机灵,可是却出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生:体现了翠鸟的反映比小鱼更加机灵。

  师:是呀,小鱼和翠鸟一比,让我们知道了翠鸟的反应是多么机灵,这样的修辞方法叫对比。

  板书:对比。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这只动作快、机灵的翠鸟吧!

  出示二三自然段,指读*2

  师:读得真不错,现在请你自己练*背一背这一部分。

  指背*1、齐背。

  三、写法提升(好句赏析)

  小结:作者写得真好,回想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作者抓住翠鸟动作快、机灵的特点,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准确的动词进行描写。

  师:是呀,这样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这只动作快、机灵的翠鸟。下面,老师准备了两个小片段,自己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小动物在动作上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能看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批画、分析。

  A小鸭子两脚**,把脖子使劲地向前伸得很长,挺着胸脯,撅着小屁股,左一摇,右一晃地扭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向前走着。

  B一只羊把草叼到嘴里,嘴巴一左一右地打转,牙齿一上一下地咀嚼,好像没有牙齿的老太太。

  师:谁来先说说小鸭子?谁来说说羊?

  小结:小动物的动作特点直接说出来,别人会觉得枯燥、没有意思,如果你抓住动物的动作特点,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进行描写,别人读起来才会津津有味。

  四、写法应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小鸡啄米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

  师:看清楚了吗?小鸡的啄米的动作让你感受到什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