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部分*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惯和良好的倾听*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部分*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课 时

  四、教学过程

  1、旧知复*,引入新知。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 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 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 巩固练*,促进理解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七、 作业P64的2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

  1.基本练*: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过桥游戏

  3.综合练*:跳伞游戏

  4.发展练*: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

  1、练*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部分*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

  1.基本练*: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过桥游戏

  3.综合练*:跳伞游戏

  4.发展练*: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1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能分清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不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初步的归纳能力。

  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主要能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说教具:

  为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准备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这小木棒是针对学生已熟悉且用过的教具做准备的用它来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不同。

  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过程,一道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找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让学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的二年级学*前大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仅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了解两位数加以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根据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规律,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按照新课程要求来进行,首先是复*,安排一道口算题,并且口算题的内容应和授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悄悄地给新课的教学埋下伏垫。然后出示新的内容供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其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共鸣,产生欲望。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欲望,组织学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例题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能使学生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新知,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例1中的计算题外,还列出相类似的计算题,如46+246+20和53+4与53+40,同样让学生摆一摆,使学生感悟出53+4与53+40在计算有不同之处,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最后我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计算时不同在哪里,从而的出结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加整十数再加两位数的个位数。整个教学过程我按照从感知---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获得结论---应用的过程进行授课,尊重学生学*为主人教师为组织、引导的教学方法。

  说练*设计:

  为了使学生领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共设计三道题,第一道是判断题,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如设计:4+45=85()5+23=28()等。通过这样练*加强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之处与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较大小,如47+2○47+203+45○45+30这道题的布置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感受其计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检查学生接受新知情况,也为学生巩固新知创造条件。总之练*方面我也遵循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由浅到深,由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说课过程,当然授课中缺点再所难免,还望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2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爱好。)

  (1)、学*:35 + 3的算法。

  (2)、学*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3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迁移。

  (1) 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检测学生的学*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5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课标提出: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

  (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

  (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

  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趣味练*,拓展延伸。

  1.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分组接力采蘑菇。

  (1)对比计算题;

  (2)两位数加一位数;

  (3)两位数加整十数;

  (4)变式题。

  3.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3)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3篇

  今天参加了马姐的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听了孟老师的一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这是一年级的一节计算课。

  已经好几年没教低年级了,一走进教室,第一感觉是孩子们好小啊,这么小的孩子肯定要费很多力气来组织课堂,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安静。可见*时老师特别注重孩子*惯的培养。

  特别听了孟老师上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有许多值得我学*的地方。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些收获。

  一、注重算理讲解,用多种形式探究计算方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孟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逐步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二、注重*惯的养成。

  每次动手操作完都叮嘱孩子收拾好学具。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特别注重语言规范的指导。另外,在新授结束时,让学生闭眼回顾本节课内容,这是一个整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惯。

  三、板书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我的一些反思:

  一、时间在调控一下,两个例题详略处理,一个精讲,一个略讲,这样有层次性,就留出了练*的时间。

  二、教师可放手多让孩子说一说,教师引导的话较多,根据课堂孩子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在请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直接说出了算式,那么是不是可以直接追问孩子这是求的什么,问题就直接出来了。

  三、练*设计层次分明,由简到难,在练*中巩固算理,学生掌握会更牢固。

  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是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的,因此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复*了这样的加法,帮助学生重新温*,感知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我在教学时利用发书的这一情境,并让学生进行提问题,可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局限性,他们对“一包、零散”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在探讨计算方法的时候,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归出三种不同的方法,我都是引导学生向“相同数位相加”融合,为后面的发现做下基础。

  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只有个别的学生还是分不清相加的数位,我只是在想,我们只是要求进行口算,为什不能直接用“竖式”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呢,虽然那样超出了教学的要求,可是学生病不需要列竖式啊,口算起来应该会更快的。

  今天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感觉学生掌握不太好。现在重新给这节课整理一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

  其次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因为担心时间的问题和课堂纪律的问题,所以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而是我把小棒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学*,虽然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是感觉学生的感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也是造成对计算的过程方法表述不够清楚的原因吧。

  因为一直都在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虽然这为后面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做练*时感觉学生对利用 “ 凑十法 “ 凑成整十数这个方法不够熟练,不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计算,虽然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应该是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而上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还要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备课要更加充分,仍然要努力填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4)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案6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练*、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两位数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学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数,说数的组成。

  出示计数器,老师拨数,学生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223505

  2、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0+540+3

  20+5040+30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并板书课题

  二、新授部分

  1、出示主题图

  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课件这出问题

  (1)公共汽车和中巴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0=75(座)

  (2)公共汽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48(座)

  (3)中巴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30+3=33(座)

  4、教学45+3=48

  (1)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摆小棒,老师和其他学生看

  (2)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3)共同回忆我们在计算45+3的时候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计算的过程。

  (4)即时练*3+45=48

  (5)21+346+2

  3+212+46

  说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教学45+30

  (1)请学生动手摆小棒。请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试试摆小棒时是怎么得出结果的。

  (2),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3)即时练*30+45=75

  (4)27+4010+58

  40+2758+10

  6、比较45+3与45+3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7、:45+3先算5+3而45+30是先算40+30

  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说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

  1、完成书6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哪里算错了。

  2、钓鱼比赛

  42+205+2457+235+2341+32

  四、巩固提升练*

  1、帮小狗找到答案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去它家做客,参加小狗的生日会。

  7646+320+5665+1

  5+214+72

  2、给小猫排队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40+1217+7224+32

  40+304+72

  五、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

  65+2= 6+69=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 口算;

  60+23=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练*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练*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

  1.练*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4.练*七4。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6040 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 =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境图)、小棒若干。

  公开课教案

  复*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20 40 2

  50 30 50 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境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括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同学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的能力。]

  3.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a.同学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线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 3

  30 8

  35 30

  8 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 8=38,8 3=11)

  [由同学自身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c.35 3、35 30得多少?先独立考虑,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同学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扩展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卡片、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敢先上来展示?(挑战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

  [6+8=14(颗)]

  师:今天的第一颗红星属于你,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星。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有20元,一个有50元,你知道这两个红包一共有多少元吗?(学生贴了两个利是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老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师:你太了不起了!在你眼里连语文书里也有数学知识!

  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来计算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都在学*园地里展示出来!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

  2.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饮料,请注意看!

  3.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饮料(课件中的饮料闪烁3次)。

  4.出示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与声音同时出现)。

  5.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6.具体解决“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我要把它记下来。(板书算式,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

  (2)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4)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7.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8.验证“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是个数学家!

  9.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

  10.语言表述,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11.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12.板演课题。(课题写在有虫宝宝为背景的卡纸上,为引出练*做准备。)

  13.质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

  三、练*巩固,及时反馈

  1.小虫与蝴蝶配对(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3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1)师:(指课题)这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

  (2)师板贴有数字的彩蝴蝶(33、45、53、62、75、82、85)。

  (3)小组长领装有毛毛虫卡纸的大信封。

  (4)讲清游戏规则:四人合作,认真计算,看看你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吗?变成黑板上的哪一种?(文字与声音同时在课件中出现。)

  (5)小组合作完成。

  (6)能找到蝴蝶的就上台贴毛毛虫。(放轻松音乐)

  (7)请学生当小老师,分组检查学生自由板贴的毛毛虫卡片。

  (8)说说你手中的毛毛虫有没有变不成黑板上的蝴蝶的,为什么?(设计有3题找不到相应的蝴蝶的)。

  2.出卡游戏(2人小组合作完成)。

  (1)师:刚才你们4人小组合作得这么好,那2人小组合作你们有信心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状态。)

  (2)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38;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9;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38+9=47。)

  (3)特别强调:做得又对又多的一组可得到老师准备的“团结合作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维护集体荣誉精神。)

  (4)小组合作玩数卡,开展激烈的竞赛。

  (5)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

  3.打骰子列加法算式(个人竞赛)。

  师:第X组做得这么多,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同时打下3粒骰子,两个①号骰子表示个位或十位的数,如56;加上②号骰子,如8;列加法算式56+8=64。

  4.聪明题:课本第66页第17题。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长大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课外活动

  小调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小调查,先调查我校一年级各班参加环保小卫士的人数,然后算出一年级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人?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算法的探究。

  对策:1、从复*十的分与合,从凑十法入手,为算法探究作铺垫。

  2、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想算法。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算法。

  教学准备:

  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学*了10的分与合,现在你还能说得出来吗?

  学生按照顺序说说10的分成。(边说,师电脑演示)

  二、新授

  1、导入

  师:星期天,小强、小红和小林来到了公园里,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师出示情境图:

  学生简要回答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玩画片)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可以把你知道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