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5-30 02:12:10 教学设计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而且“会学”、“乐学”。)

  (二)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1、概念思辩,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③ ④

  ⑤

  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特征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实际上是说明方程的两边是整式。在判断的过程中,②⑥⑦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的,②是让学生先认识这种形式,后面出现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实际上是方程变形;⑥是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强化概念里两个未知数是不一样的;⑦是再次理解“项的次数”。)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

  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3、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已知方程3x+2y=10

  (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2,0时,所对应的y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大显身手:

  课内练*第2题

  (三)梳理知识,课堂升华

  本节课你有收获吗?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感想吗?

  (四)作业布置

  必做题:书本作业题1、2、3、4

  选做题:书本作业题5、6

  六、设计说明

  本节授课内容属于概念课教学。数学学科的内容有其固有的组成规律和逻辑结构,它总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作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概念是数学课程的核心。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才能理解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作为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二类方程,形成概念并不难,关键如何理解它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采用先让同学自己试着下定义,然后与教材中的完整定义相互比较,发现不同点,进而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这句话的内涵。

  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解——不止一个解——无数个解”的渐进过程,感受到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并不能求出一对确定的未知数的取值,从而让学生产生有后续学*的愿望。

  在讲授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时候,采用“一般——特殊——一般——特殊”的教学流程,以期突破难点。首先抛出问题“这几个解你是如何求的”,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二元一次方程;其次学生归纳先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代入原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师引导回到二元一次方程,假如x是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谁的一元一次方程,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原来的二元一次方程;最后代入求值,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等号右边的那个算式,体会“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值过程中的简洁性,强化这种代数形式。另外,在引导学生推导“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和转化思想。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二元一次方程

  §11.1 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和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难点】

  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 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

  练*(投影)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y=1 xy+x=1 3x-=5 x2-2=3x

  xy=1 2x(y+1)=c 2x-y=1 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x+1=2(y-1)的x含义相同吗?y呢?

  师:由于x、y的含义分别相同,因而必同时满足x-y=2和x+1=2(y-1),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写成

  x-y=2

  x+1=2(y-1)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如: 2x+3y=3 5x+3y=8

  x-3y=0 x+y=8

  三、做一做、

  1、 x=6,y=2适合方程x+y=8吗?x=5,y=3呢?x=4,y=4呢?你还能找到其他x,y值适合x+y=8方程吗?

  2、 X=5,y=3适合方程5x+3y=34吗?x=2,y=8呢?

  你能找到一组值x,y同时适合方程x+y=8和5x+3y=34吗?

  x=6,y=2是方程x+y=8的一个解,记作 x=6 同样, x=5

  y=2 y=3

  也是方程x+y=8的一个解,同时 x=5 又是方程5x+3y=34的一个解,

  y=3

  四、随堂练*(P103)

  五、小结:

  1、 含有两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两个数值,它有无数个解。

  3、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的解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是一组确定的值。

  六、教后感:

  七、自备部分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

  一、复*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

  教材第14页 练*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题6,8,10,11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概念之后的学*内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之一,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学*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完以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是为了今后学*函数、线性方程组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复*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了二院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并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还学会判断一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吗?追问二元一次方程组既然有解那么它们的解又怎么求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追问其他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此过程通过播放洋葱视频中的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播放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后点击暂停,先让学生考虑想清楚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有何异同?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渗透消元的思想,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完整的解题过程,并在每一步做出相应的解释,怎么变化而来。

  播放视频完后先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教师引导总结。接着完成配套的3个*题,强化训练。

  (3)例题讲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1和例2的对比,引出如何选择变化有利于计算的问题。

  预想大部分学生例2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到底选择哪个方程变形,当学生做出例1,犹豫例2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中变形的过程我们应当如何变形?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式子表示y(或含y的式子表示x)

  (2)选择哪个方程变形比较简便呢?

  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接着播放洋葱视频继续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在变形的过程选择那一个方程,选择那一个未知数变形能简便的进行运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分享?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适当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加减消元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买3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要23元,买5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33元,每瓶苹果汁和每瓶橙汁售价各是多少?

  设苹果汁、橙汁单价为x元,y元。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2y=23

  5x+2y=33

  问:如何解这个方程组?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1、上面“情境创设”中的方程,除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求解吗?

  2、这些方法与代入消元法有何异同?

  3、这个方程组有何特点?

  解法一: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式得③

  把③式代入②式

  33

  解这个方程得:y=4

  把y=4代入③式

  则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解法二: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②式:

  3x+2y-(5x+2y)=23-33

  3x-5x=-10

  解这个方程得:x=5

  把x=5代入①式,

  3×5+2y=23

  解这个方程得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把方程组的两个方程(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eliminationbyadditionorsubtraction),简称加减法。

  三、例题教学:

  例1.解方程组x+2y=1①

  3x-2y=5②

  解:①+②得,4x=6

  将代入①,得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巩固练*(一):练一练1

  .(1)

  例2.解方程组5x-2y=4①

  2x-3y=-5②

  解:①×3,得

  15x-6y=12③

  ②×3,得

  4x-6y=-10④

  ③—④,得:

  11x=22

  解这个方程得x=2

  将x=2代入①,得

  5×2-2y=4

  解这个方程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

  y=3

  四、思维拓展:

  解方程组:

  五、小结:

  1、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3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以及能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抓住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教学难点是在探究过程中分析题意,由相等关系正确地建立方程组,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验证等学*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惯,从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三道实际问题:牛饲料问题,药品问题以及学生就餐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当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我充分让时间留给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在学生解决(探究1)牛饲料问题当中,学生能想出两种方法,并能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在选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时,又有不同列法,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实施高效课堂中的最大成功,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解题时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从而树立了学生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我还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采用引发指导、多样评价、鼓励肯定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1解决牛饲料问题中,我先让学生对*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

  天的食量进行估算,再寻求检验估算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方程组的实用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估算与精确计算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估算有时会有误差,要想得到正确数据,需要通过用数学知识精算,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握得不够好,使得“课堂小结”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得以实施。

  2、 没有很好地关注极个别学生,以至于他们的积极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从整节课来看,学生的情绪比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我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对重点内容也都能掌握。

  在这节课之前的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及解方程组的相关知识,而且探究了用方程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共安排了三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接*现实,数量关系相对比较隐蔽,因此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难度比以前的问题也要大些。这节课更为关注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模型的“探索”过程。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的方法,合理优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依据。

  所以我觉得设计此课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在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解方程组、检验结果的合理性等能力,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作用。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发挥自主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基于以上原因,这节课的设计我选择了“学案导学”法,就是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倡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补充说明两个没有体现出来的阶段

  (一)课前预*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内容进行自主的预*。同时教师要对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二)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将希望生的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在这节课之前的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及解方程组的相关知识,而且探究了用方程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一节共安排了五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接*现实,数量关系相对比较隐蔽,因此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难度比以前的问题也要大些。这节课更为关注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模型的“探索”过程。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的方法,合理优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依据。所以我觉得设计此课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在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解方程组、检验结果的合理性等能力,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发挥自主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基于以上原因,这节课的设计我选择了“学案导学”法,就是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倡导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体现学案的人文性:名人名言、建议的口气、温馨的提示等等,我想这些对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这节课之后,我感觉目标已经达成,但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

  2、

  3、

  4、

  5、

  6、

  7、

  将问题精细化处理,设计好问题分析 在课堂上多进行激励和评价,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注重细节,提高解题正确率 关顾不同阶层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水* 做好板书设计,给学生做题留出充足的空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学*,储备好丰厚的知识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今天上了一元一次方程的专题复*——行程问题,设计思路如下:

  学生首先回顾了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乘以时间),及有上述关系式得到的其它式。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预*提纲中学生认为有疑问的题目(上课前通过抽查学生预*提纲获得的信息),题目如下:一列火车从A站开往B站,已知A,B两地相距500千米,若火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能准时到达B站,现火车以6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30分后把速度提高到95千米/时,通过计算说明该火车能否准时到达B站。若不能准点到达,则应在2小时30分后把速度变为多少才能准点到达?(学生讲解时教师示意用线段图辅助)。

  再次以四人小组互助研讨预*中存在的个案问题,教师深入各小组(特别是比较薄弱的小组进行题目的个别指导),然后学生把预*题目分类,总结行程问题的类型及每类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教师点拨行程问题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示来理解题意。

  最后,学生做拓展提升题目,教师进行面批指导。

  反思:本节课能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自主展示、合作交流中锻炼了思维,提升了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天空。但也有一点点担心: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把题目本身和思想方法通过交流悟透呢。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解方程,会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同学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重124t,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t,你能计算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吗?

  如果设大象的体重为x t,蓝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们把这个式子给它起个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14页-115页练*前的内容,对照课本找出自学提纲里问题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请你帮帮没有完成的同学,不会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提纲。老师可以先进行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附:自学提纲: 1、什么是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未知数通常用什么表示?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

  3、在课本“例1”中,你知道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个是方程x+3=2的解?为什么?

  5、什么是解方程?

  三、展示归纳

  1、请有问题的同学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生说师写;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四、变式练*

  1、2题口答,要求说理由;其它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再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请同学评价、完善,然后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附:变式练*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 1+3x ; (3) x2=4+x ; (4) x+y=5 ; (5)3m+2=1-m ; (6)x+2>1

  (7)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修改稿和原稿) =1

  2、请你说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修改稿和原稿) +3=0为一元一次方程,求k的值。

  4、练*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5、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数比它的2倍小3;

  (2)某数与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数增加它的10%后恰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则k= .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教师概括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本83页*题3.1 第1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通过引例对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了解解决应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样性的,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各自的优劣,从而对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教材的这一方面的使用,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方式去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进一步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像方法和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才会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这一方面的题目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其理解才会深刻;同时要以这一部分的知识为载体,结合教材例题,在补充分段图形题,甚至表格题,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函数问题。

  今天所上的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本堂课主要两个内容: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以前上这节课,我的基本流程是

  (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来分析题目,设出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当然前提是设两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给出概念,提醒学生要注意概念中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接下来就给出几个判断巩固定义。

  (2)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并举几个题目来巩固。

  (3)做书本上的*题。这次备这节课时,我就想到以前上这课很没有意思,学生觉得内容很简单很枯燥,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列方程组对他们而言也不是难事。在备课时我就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既然内容简单那就让学生自学为主。所以我今天上课的流程变成先出事两个问题情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然后直接给出本堂课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名称思考,并举例说明。给他们几分钟时间思考以后,就请学生来当小老师,上黑板来讲,也有同学觉得小老师讲的不够清楚,又上来重讲的,一共请了3名同学,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引起大家争议的问题,就是x=3,x+y=4这样的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大家争论以后我给出了正确答案以及这个概念中的注意点。最后在请学生来总结今天所学到的主要内容和注意点。

  一、反思的问题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不够熟练

  1、发现的问题:在解方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手,对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掌握不透彻。对方程的多种解法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有关方程的解题速度较慢。

  2、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使学生正确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探索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反思: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另一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有训练意识,提供足够的练*时间和练*量。

  二、反思的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发现的问题: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时老是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很好,但很多时候是乱戴帽子,包新的法则当成旧的知识,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2、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又用于现实。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让他们学会通过实践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3、教学反思:在每堂课都设置小组交流这一环节,交流的内容有对新知识的探究、对问题的理解、计算方法及体会、学生相互纠错等(避免满堂交流,没有目的的交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有价值有目标的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并给以指导)。通过学生学*小组交流,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之见的合作交流,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对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规范及交际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反思的问题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感到枯燥

  1、发现的问题:在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前面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点类似,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愤涣散,效率不高。

  2、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问题作为引入。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四、反思的问题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1、发现的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

  2、解决问题的过程:沟通师生感情,营造*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况,激活提问兴趣。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

  3、教学反思: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研究性学*,实践性活动等也需要不同学科的老师配合指导。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要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在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

  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复*教学反思今天上课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课前我很认真地查阅了*几年的中考试题和期末试题,分析主要考点在哪些方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学*目标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课堂导入环节:课前我已经要求学生绘制本章的思维导图,开始上课,我选择以分析本章中考考查形式引入,然后出示学*目标并找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学生参与度很高,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我选择在学生分享时自己在黑板上板书知识框架,费时比较多,现在想想完全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梳理的知识并把考虑不全的点补充上,不需要板书知识框架图,提高课堂效率。新知探究环节我选择以20xx-20xx年期末试题引入,引导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例1:某超市计划购进一批玩具,有甲、乙两种玩具可供选择,已知1件甲种玩具与1件乙种玩具的进价之和为57元,2件甲种玩具与3件乙种玩具的进价之和为141元。

  (1)甲、乙两种玩具每件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

  (2)现在购进甲种玩具有优惠,优惠方案是:若购进甲种玩具超过20件,则超出部分可以享受7折优惠。设购进a(a>20)件甲种玩具需要花费w元,请求出w与a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超市决定购进50件玩具,且甲种玩具的数量超过20件,请你帮助超市设计最省钱的进货方案,并求出所需费用.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前两问,第三问的解决上部分同学觉得比较吃力,有做的比较快的学生主动上去分享自己的成果,但板书比较乱,所以我由提醒学生觉得自己板书还不错的可以展示自己的过程,学生很积极,展台出示之后师生共同进行补充完善,整体效果还不错,但费时较长,现在想想,或许可以小组讨论时找学生黑板上板书过程,方便规范过程,同时也更加直观。

  接着是方法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有哪些?这一部分的处理我直接提问的学生,更有效的方式是把前面的部分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交流得出答案。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行程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验证等学*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惯,从而解决了生活中的几道实际问题。重点讨论了航行、相遇、追及三大类型。纵观本节课,其中有精彩之处,但也有很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航行问题很简单,在学*的过程中先回忆了航行问题中的基本公式,然后同学们讨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最后设出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同学们经历了回顾旧知、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讲解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时,我选了两名同学分别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表演了相遇和追及,让这两个问题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然后用两种颜色的彩粉笔在黑板上分别来代表两个人,一边讲解一边画出两个人行走的路线,这样就将枯燥的代数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问题,大家很容易就从图示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总之,从整节课来看,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彩点拨、拓展延伸、归纳升华六个环节来进行,学生的情绪比

  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有待探索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关注极个别学生,以至于他们的积极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方法没有及时的展示。今后,我还要多加努力,调整教学方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两节设置,第一节讲代入消元法,第二节讲加减消元法。从学生作业反馈,对两种消元法的步骤和方法能较好的掌握。但是学生解题中错误较多。问题出现在进行代入消元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错了。如去分母时忘了用最小公倍数乘遍每一项,移项要变号,数与多项式相乘要乘遍每项。这样导致整个方程组的解错。对于加减法应让学生明确方程组如果既能用加法消元又能用减法消元的情况下尽量用加法。毕竟加法不容易出错。对于减法尤其是减数是负号时是学生解题的易错点,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几个例题比较起来,学生做减法比较容易出错,看来减法的练*应该多些,上课应多花些时间解决减法的问题,而在加减消元法的引入时我选择了创设情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相对比较简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对于解应用题的信心,因为有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应用题有畏难的心理。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在第一课时着重讲解系数相同和互为相反数的加减消元,不要涉及其他的,要巩固前面的知识。第二节着重观察、整理方程组,要多板书几组规范的解题步骤!

  通过本课教学,自己感觉有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好:首先对于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的引入过于生硬,并且学生对于何时用“同一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的说法不理解,应让学生明确只有在比较同一未知数的系数大小时,引用这样的术语;其次是,学生对于教师引入用加减法的具体过程上缺少必要的过渡,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预设,这一点可以再课前利用多媒体做一个简单的方程组中两个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的具体步骤,会更好;最后是本节课的练*的体量上有欠缺,没有达到巩固的目的,只停留在简单的观察、理解、熟悉上,缺少必要的加深和扩展

  本节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的一个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还要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是方法和思想的融合,下面就课改前后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一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讨上,就利用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思考: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与二元一次方程组x+y=6(1)2x+4y=22(2)区别和联系?如何解方程组呢?让学生人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从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或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二者联系:y=6-x;用6-x代替方程(2)中的y,方程组就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进而求出x、y的值。学生从两种方程的不同中找出二者的联系,突破了难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研究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的(6-x)就是方程组中的y,并且能用(6-x)代入y从而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多数学生知代入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韵含在方法中,方法是有形的,思想是无形的。然后再出示一般形式二元一次的方程组进行练*,进一步体验消元化归思想。

  从整节课来看,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比课改前的效果好。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难度很大,学困生学*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今后要努力缩小学困生的面积方向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了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的内容,它是初中代数学*的重要内容,该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提高学*解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后期学*其他奠定基础,所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重要的学*内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通过代入法和加减法将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消元”,从而转化为一元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解答该类方程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等式性质,主要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和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注意事项:

  1、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时能直接带入的可直接将其中一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进算;需变形的要将系数为1的进行变形,便于计算;系数不为1的要将系数将小的未知项进行变形,简化计算,降低计算难度。代入时不能带入原方程,否则未知项会抵消掉。

  2、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时加,有时减。主要观察含有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决定,如果在一方程组中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相等则减,系数互为相反数则加;若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不同则要通过方程变形把两个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变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性质二)然后相加或相减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在相加、减时,采用左边加减左边,右边加减右边的原则,如果等号左边有常数应将常数移到右边,含未知数的项移至等号左边。

  3、通过消元变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完成后应将未知数的值分别带入方程①和方程②,看能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若两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则解答正确。然后画一大括号将解表示出来。

  这节课, 是一节*时课堂,学生进入录播教室有些拘谨,回答问题不积极,并且因为学生的基础问题,所以课堂有些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尽管每节课认真准备充分,但是感觉这节课还是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存在两点不足,第一是在导入新课时,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很*淡,第二就是在介绍数形结合思想时,是一笔带过,而数形结合对于以后的解题和数学学*都是比较重要的思想方法,所以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这个上面。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本来说很简单的,但很多学生计算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数学课堂用好课件,非常好,能提高课堂容量,学生基本能求出,会找两个点;对于利用表格信息确定函数解析式,学生不知道是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点的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可以借助图形加以理解,所以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是整体有待于优化课堂设计。

  前言: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的一个困难问题。大部分学生见到字多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这种不良反应很可能会延续到函数的实际应用。这个方面的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及迫切需要的。

  笔者从事教学12年来,一直在反思应用题对于学生的困难之处。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原因在于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差,看不懂题目。其实,这和语文的文字理解能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和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关。

  一、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困难

  先举一个学生觉得很容易的例子:

  例1、一个修路工程队已完成1700米的任务,预计每天修150米,还需多少天能完成2450米的总任务?

  这个问题为什么简单?因为学生对每天修150米,x天修150x米这种倍数关系理解了,等量关系“已完成+预计完成=总任务”就好找了。

  再举一个学生觉得有点困难的例子: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是围绕着今天“六个有效”的主题活动展开反思的。

  一、有效的“复*回顾”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图象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的应用到*题中,有效的“复*回顾”在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有效的“新知探究”

  根据实际的问题情境感受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利用已知的条件,来确定一次函数中正比例函数表达式 ,并理解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和条件。

  三、有效的“拓展延伸”

  设置这个例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弹簧现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的情景中获取信息来求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函数表达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而且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性。

  四、有效的“感悟收获”

  通过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的归纳和提升,加强学生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和步骤的理解,通过“感悟收获”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有效的“巩固提高”

  通过分小组“比一比、练一练”的活动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有效的“作业布置”

  根据本班学生及教学情况在教学课堂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难度不应过大,有效的作业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以上是本人对“六个有效”课堂的体会,有理解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批评,谢谢大家

  《一次函数》内容安排基本合理,通过生活中两个实例,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后,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接着通过练*,辨别一次函数,再通过练*写解析式,最后是关于一个结合生活实例的例题和相关的两个练*,总结结束。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突破难点,为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反思的地方有:

  1、最后的一个练*没有时间,总结的时间没有了。

  2、要注意语速和声音音量的控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注意上课的语言。

  3、怎样能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大班!由学生掌控,浪费时间。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怎样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4、在教学水*的现在阶段,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最好的捷径就是练*!

  5、真正的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熟悉教材,熟悉学生。

  6、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化?”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讨论,以帮助理解并消化该知识点,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

  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彻底抛弃“唯书论”“唯师论”,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协作,寻觅适合学生自己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要开展成功的探究,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情景或问题素材,使探究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适时、适势、适度地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在教学设计中,要预设多种意外和可能,这样探究真知的过程就会艰辛并顺利展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学生对一次函数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巩固练*中,从基本练*、例题精讲一直到巩固练*,设计均有层次,有坡度。

  这是一节章节复*课,虽然课程容量大,内容又较抽象,但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课教学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可信。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不过,所教班级中数学基础大多较差且缺乏学*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上课时放慢了节奏,多叫学生回答问题,多安排学生间相互讨论,以激发学生学*动力。重点在点拨和解题规范上加以指导,所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1、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通过引例对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了解解决应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样性的,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各自的优劣,从而对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教材的这一方面的使用,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方式去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进一步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像方法和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才会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这一方面的题目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其理解才会深刻;同时要以这一部分的知识为载体,结合教材例题,在补充分段图形题,甚至表格题,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函数问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