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数学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活动,培养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乘以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计算。

  (出示场景图)在动物乐园里有两只蜗牛欢欢、乐乐正在树林里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呈现:欢欢每小时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乐乐每小时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问:要知道谁爬行的时间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7.98÷4.2。

  再问: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各自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吗?

  谈话:它们爬行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先请大家算出欢欢爬行的时间。

  学生练*后,提问: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那么,怎样求出乐乐的爬行时间呢?

  引导: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交流第一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把“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相机板书:7.98÷4.2→79.8÷42)

  交流第二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板书:7.98÷4.2→798÷420)

  讨论:上面的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追问:这两种转化都是可以的,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在数学学*中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往往把新问题转化成会解答的旧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由此看来,转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

  提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除数小数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被除数是79.8?(板书)

  再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整数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除数是420?(板书)

  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个竖式,算出结果,并和同学交流。

  指两名学生板演,评讲并反馈选择每种解法的人数。

  提问:转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为什么选择这种转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再来把7.98÷4.2竖式的转化、计算过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说明:用竖式计算环节,虽然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但结果相同。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体会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除法算式比较方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计算策略,而且经历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练*巩固,深化拓展

  1.专项练*。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数点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计算,看谁能把每一道题都算对。

  出示:

  5.76÷1.8= 7.05÷0.94= 0.672÷4.2=

  学生练*后,组织反馈。

  说明: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判断、改错、计算的同时,将估算、验算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获得良好的数感,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的良好*惯,从而提高计算水*与能力。

  4.总结计算方法。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拓展练*。

  (1)比一比,看谁算的既快又正确。

  0.12÷0.25 0.12÷2.5 0.012÷0.25

  提问: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题的得数吗?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中可以出现两种算法:① 先用竖式算出第一题的商,再直接写出第二、三题的商;② 把第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使除数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数,再直接写后面两题的得数。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的思考过程,并鼓励学生在计算一些比较特殊的除法算式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比较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有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题目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进行计算。

  说明:在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计算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惯和灵活计算的学*品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计算课充满思维的张力和不断探索的活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⑵ 学*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三峡工程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造福人类,谁再来为大家继续介绍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

  出示信息窗,找信息。(生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水位*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9.84÷3=

  师:同意吗?想一想,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小数除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小数除法

  动脑想一想该怎样算呢?

  (1)估算

  师:先估算一下,3天上升了 9.84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呢?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答)

  师:3米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多多少呢?还需要精确的计算,有办法吗?

  (2)笔算。

  师:接下来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注意小组合作的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最后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清楚自己的任务吗?开始活动。

  ① 小组合作。

  ② 全班交流。

  (一)9.84×100=984

  984÷3=328

  328÷100=3.28

  师: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

  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样?(学生评价)

  同学们的认同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

  (二)9.84÷3=3.28

  竖式

  师:你是怎样做的?(生答)

  ③师结:这样看来,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就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了整数除法来做的,你知道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把9.84扩大到它的100倍,结果还要缩小到它的.板书

  这种方法叫什么?

  转化有什么好处?

  你们都用哪种方法?(学生举手)

  ③讲解竖式。

  出示竖式:

  师:想一想,商里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小数点能随便点上去吗?讨论讨论,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

  (学生讨论)

  交流:

  1.从转化成整数的角度分析的。

  2.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的。(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结:你能说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同位两个先说说看。

  (课件出示)

  同位交流

  全班交流

  师结:数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小数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是3.28.和前面估计的3米多差不多。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的取值范围。研究到这,你感觉一下,小数除法在计算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注意什么?(生答:小数点对齐)为此,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

  你能快速给下面各题的商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

  学生做,并说明为什么点在这?

  师:你现在会做小数除法了吗?

  (3)练*。

  ①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②生讲是怎样做的。

  ③纠错(学生的错题)

  四、课堂练*: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超市里面看一看。

  (课件出示)

  1.哪种彩笔更便宜?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2.四人共花了32.08元,*均每人花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小小对抗赛。(课件出示)

  分三大组做

  交流

  师:三个竖式展示

  观察三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小数点对齐)

  根据刚才的发现,读题,根据5823÷3=1941的商,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收获*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使学生建立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P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是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一位女士说:“我买4盒牛奶。”

  营业员说:“一共6.8元。”

  师:看了刚才的镜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王老师只有2元,买一瓶牛奶够吗?

  引导理解6.8÷4就是用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的方法。

  2、估算单价。

  你是怎么算出是1元多一些的呢?

  买3块月饼共用8.7元,*均每块月饼几元多一些?

  买5条同样的牙膏共用52.5元,每条牙膏几元多一些?

  这两个问题,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3、独立探索。

  看来2元是够的,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6.8÷4的商吗?学生试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6.8元改写成68角去计算,用68÷4,结果是17角,就是1.7元。

  (2)把6.8看成68去计算,被除数扩大10倍,再把商17缩小10倍。应用了商的变化规律。

  (3)

  (4)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比较第3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4、验算结果。

  结果都是1.7元,确信吗?

  引导学生利用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进行验算。

  5、理解算理。

  你能利用计数单位帮助你思考、计算5.847÷3吗?竖式计算5.847÷3。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情况:

  (1)对第1种情况,请同学利用计数单位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 对第2种情况,指出竖式中的错误,并对两种竖式进行比较。

  (3)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怎样计算?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三、课堂练*。

  1、巩固练*。

  (1)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7

  (2)改错(竖式略)。

  94.2÷3 3.34÷2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2、解决问题。

  (1)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均每枪打多少环?

  (2)两种规格的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如果买3支小牙膏,售价是8.7元,如果买4支小牙膏,售价是10.8元。购买哪种牙膏比较合算?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一第4-6题。 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处理做出合理解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再次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过程,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方分米=0.96*方米

  生2: 1. 2 生3: 1.2

  × 0. 8 ×0.8

  9. 6 0.9 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设计意图: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的乘法。同时,具体的长度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呈现了学生不同的算法和错误,并为此资源组织学生辨析、沟通,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初步掌握了算法。】

  2.基本练*: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 2.4×6.2 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

  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整数乘法的学*经验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两个因数相乘(0和1除外)总是越乘越大”。教师通过小数乘法的学*使学生打破这种片面的认识,即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因数(0和1除外)相乘,积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大,也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小,还有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大,比另一个因数小。在“做一做”的计算前,先引导学生判断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上述错误认知。如果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那么当学生面对“0.56×0.04=0.224”的错误时,

  就能自觉地进行校正。在教学教材第9页练*一第10题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判断积与因数大小关系的方法。当然,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越乘越小”的道理,因为这需要学生具备分数乘法意义的相关知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 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 8.4

  2 6 0 5 2 0

  5 4.6 0

  6.5

  ×8.4

  2 6 0 5 2 0

  5.4 6 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口算训练。

  0.7×0.6 1.2×72.5×0.43.6×10

  0.3×0.2 9×0.09 0.04×0.5 1.25×0.8

  四小题一组,口算卡片依次呈现,学生独立写答案,然后校对答案,重点落实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3.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第5题和第6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1

  ●学*目标

  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3、能初步利用等量划分(包含除)与*均分(等分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两个量的关系有时可用“小数倍”表示。

  ●重点难点

  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难点: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材知识讲解

  例1、买3千克黄瓜要5.28元,每千克黄瓜售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根据我们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黄瓜每千克的售价不到2元。又:黄

  瓜的单价=黄瓜总价÷数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样计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里有528个0.01元,528÷3=176(个)

  就是说每千克是176个0.01元,是1.76元

  两种方法算得的结果一样,接*我们的估测,而且两种方法都采用了整数除法计算,

  我们尝试用竖式计算:

  点拨: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均分给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3.5÷7,显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数部分不够分,怎么办?

  我们把3.5千克转化成3500克计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竖式计算:

  ●方法与技巧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在个位上直接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

  继续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几倍时,不仅可以用整数倍,还可用“小数倍”表示。

  3、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可以到达?

  (2)甲种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种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种巧克力的单价是

  乙种巧克力单价的几倍?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时)

  (2)65.8÷47=1.4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完全遵循课程大纲按课时要求编写教案,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了求积的*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教师尽可能的创造学生互相学*、互相讨论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突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商的*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似值。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0.63÷7 0.24÷0.3 0.65÷0.13

  72÷144 1.44÷0.6 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3.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探索新课

  1.教学教科书P23页例7.

  (1)出示例题7.(提问学生:一打是多少个羽毛球?)

  (2)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列式 19.4÷12

  (3)依据 单价=总价÷数量

  (4)依据题意要求,取商的*似值。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似值,保留时,一般只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三、巩固练*:

  1.求下面各数的*似数:

  3.81÷7 32÷42 24***÷13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教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那些收获?(出示课题:商的*似值)

  (2)求“商的*似值”与求“积的*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4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探讨真知。

  然后让各小组汇报交流,达到生与生的交流,师与生的交流。

  随后,教师进行总结。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似值,要先算出积的准确值再求*似数,求商的*似值不需求出商的准确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五、布置作业:

  练*四第10、11、13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活动,培养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乘以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计算。

  (出示场景图)在动物乐园里有两只蜗牛欢欢、乐乐正在树林里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呈现:欢欢每小时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乐乐每小时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问:要知道谁爬行的时间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7.98÷4.2。

  再问: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各自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吗?

  谈话:它们爬行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先请大家算出欢欢爬行的时间。

  学生练*后,提问: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那么,怎样求出乐乐的爬行时间呢?

  引导: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交流第一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把“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相机板书:7.98÷4.2→79.8÷42)

  <<<123>>>

  交流第二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板书:7.98÷4.2→798÷420)

  讨论:上面的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追问:这两种转化都是可以的,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在数学学*中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往往把新问题转化成会解答的旧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由此看来,转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

  提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除数小数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被除数是79.8?(板书)

  再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整数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除数是420?(板书)

  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个竖式,算出结果,并和同学交流。

  指两名学生板演,评讲并反馈选择每种解法的人数。

  提问:转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为什么选择这种转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再来把7.98÷4.2竖式的转化、计算过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说明:用竖式计算环节,虽然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但结果相同。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体会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除法算式比较方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计算策略,而且经历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练*巩固,深化拓展

  1.专项练*。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123>>>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数点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计算,看谁能把每一道题都算对。

  出示:

  5.76÷1.8= 7.05÷0.94= 0.672÷4.2=

  学生练*后,组织反馈。

  说明: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判断、改错、计算的同时,将估算、验算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获得良好的数感,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的良好*惯,从而提高计算水*与能力。

  4.总结计算方法。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拓展练*。

  (1)比一比,看谁算的既快又正确。

  0.12÷0.25 0.12÷2.5 0.012÷0.25

  提问: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题的得数吗?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中可以出现两种算法:① 先用竖式算出第一题的商,再直接写出第二、三题的商;② 把第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使除数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数,再直接写后面两题的得数。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的思考过程,并鼓励学生在计算一些比较特殊的除法算式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比较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有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题目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进行计算。

  说明:在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计算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惯和灵活计算的学*品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计算课充满思维的张力和不断探索的活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十六10~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10.4-9.6×0.5不能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应该先算哪一步呢?你认为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 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5

  1.小数乘整数。

  动物名称长颈鹿大猩猩企 鹅

  体重/千克50022540

  2.提出问题。

  教师:大家认真看图,谁能告诉我表格中显示的信息内容是什么?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指名让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

  学生:表中显示的是长颈鹿、大猩猩和企鹅三种动物的体重。长颈鹿的体重是500千克,大猩猩的体重是225千克,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你对表中信息把握得很准确,其他同学也要多向这位同学学*。现在我们知道了三种动物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如果换作吨作单位,那么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

  3.讨论分析。

  (让学生在下面分组讨论,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回答)

  学生甲:长颈鹿的'体重是500千克,要化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只要用500除以1000即可,即500÷1000=0.5,所以长颈鹿的体重是0.5吨。

  学生乙:根据我们刚才学的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得数的规律,我们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即500千克=0.5吨,所以长颈鹿的体重是0.5吨。

  教师:你们两个的答案都是对的,但第二个同学很好地运用了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他的方法更为简便些。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对方听听。

  4.练*巩固。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试一试”。

  大猩猩和企鹅的体重各是多少吨?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最后统一订正。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前后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活动,培养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乘以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计算。

  (出示场景图)在动物乐园里有两只蜗牛欢欢、乐乐正在树林里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呈现:欢欢每小时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乐乐每小时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问:要知道谁爬行的时间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7.98÷4.2。

  再问: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各自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吗?

  谈话:它们爬行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先请大家算出欢欢爬行的时间。

  学生练*后,提问: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那么,怎样求出乐乐的爬行时间呢?

  引导: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交流第一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把“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相机板书:7.98÷4.2→79.8÷42)

  交流第二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板书:7.98÷4.2→798÷420)

  讨论:上面的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追问:这两种转化都是可以的,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在数学学*中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往往把新问题转化成会解答的旧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由此看来,转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

  提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除数小数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被除数是79.8?(板书)

  再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整数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除数是420?(板书)

  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个竖式,算出结果,并和同学交流。

  指两名学生板演,评讲并反馈选择每种解法的人数。

  提问:转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为什么选择这种转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再来把7.98÷4.2竖式的转化、计算过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说明:用竖式计算环节,虽然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但结果相同。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体会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除法算式比较方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计算策略,而且经历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练*巩固,深化拓展

  1.专项练*。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数点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计算,看谁能把每一道题都算对。

  出示:

  5.76÷1.8= 7.05÷0.94= 0.672÷4.2=

  学生练*后,组织反馈。

  说明: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判断、改错、计算的同时,将估算、验算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获得良好的数感,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的良好*惯,从而提高计算水*与能力。

  4.总结计算方法。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拓展练*。

  (1)比一比,看谁算的既快又正确。

  0.12÷0.25 0.12÷2.5 0.012÷0.25

  提问: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题的得数吗?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中可以出现两种算法:① 先用竖式算出第一题的商,再直接写出第二、三题的商;② 把第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使除数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数,再直接写后面两题的得数。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的思考过程,并鼓励学生在计算一些比较特殊的除法算式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比较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有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题目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进行计算。

  说明:在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计算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惯和灵活计算的学*品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计算课充满思维的张力和不断探索的活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P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是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一位女士说:“我买4盒牛奶。”

  营业员说:“一共6.8元。”

  师:看了刚才的镜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王老师只有2元,买一瓶牛奶够吗?

  引导理解6.8÷4就是用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的方法。

  2、估算单价。

  你是怎么算出是1元多一些的呢?

  买3块月饼共用8.7元,*均每块月饼几元多一些?

  买5条同样的牙膏共用52.5元,每条牙膏几元多一些?

  这两个问题,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3、独立探索。

  看来2元是够的,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6.8÷4的商吗?学生试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6.8元改写成68角去计算,用68÷4,结果是17角,就是1.7元。

  (2)把6.8看成68去计算,被除数扩大10倍,再把商17缩小10倍。应用了商的变化规律。

  (3)

  (4)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比较第3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4、验算结果。

  结果都是1.7元,确信吗?

  引导学生利用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进行验算。

  5、理解算理。

  你能利用计数单位帮助你思考、计算5.847÷3吗?竖式计算5.847÷3。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情况:

  (1)对第1种情况,请同学利用计数单位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 对第2种情况,指出竖式中的错误,并对两种竖式进行比较。

  (3)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怎样计算?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三、课堂练*。

  1、巩固练*。

  (1)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7

  (2)改错(竖式略)。

  94.2÷3 3.34÷2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2、解决问题。

  (1)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均每枪打多少环?

  (2)两种规格的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如果买3支小牙膏,售价是8.7元,如果买4支小牙膏,售价是10.8元。购买哪种牙膏比较合算?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转载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P16例1、做一做,P19练*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2.4÷4=5.6(千米)

  5.6

  4)22.4

  20

  24

  24

  答:*均每周应跑5.6千米。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一第4-6题。 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处理做出合理解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再次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过程,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方分米=0.96*方米

  生2: 1. 2 生3: 1.2

  × 0. 8 ×0.8

  9. 6 0.9 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设计意图: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的乘法。同时,具体的长度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呈现了学生不同的算法和错误,并为此资源组织学生辨析、沟通,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初步掌握了算法。】

  2.基本练*: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 2.4×6.2 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

  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整数乘法的学*经验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两个因数相乘(0和1除外)总是越乘越大”。教师通过小数乘法的学*使学生打破这种片面的认识,即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因数(0和1除外)相乘,积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大,也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小,还有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大,比另一个因数小。在“做一做”的计算前,先引导学生判断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上述错误认知。如果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那么当学生面对“0.56×0.04=0.224”的错误时,

  就能自觉地进行校正。在教学教材第9页练*一第10题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判断积与因数大小关系的方法。当然,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越乘越小”的道理,因为这需要学生具备分数乘法意义的相关知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 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 8.4

  2 6 0 5 2 0

  5 4.6 0

  6.5

  ×8.4

  2 6 0 5 2 0

  5.4 6 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口算训练。

  0.7×0.6 1.2×72.5×0.43.6×10

  0.3×0.2 9×0.09 0.04×0.5 1.25×0.8

  四小题一组,口算卡片依次呈现,学生独立写答案,然后校对答案,重点落实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3.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第5题和第6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3篇

  4月22日上午,是我校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我上了一节《分数与除法》的公开课。课后有幸得到了我的导师——广西师大熊宜勤教授的点评,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赶到拱极小学去听黄智云老师的课,匆忙之中熊教授给我提出了两点宝贵意见:1。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花的时间还不够。2。练*的设计量过多,没有很好的为本节课服务。听了她的建议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是啊,都十几年的教龄了,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备课时,我只考虑到家长们要来听课,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把课上活?煞费苦心的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饼的情境,虽然这样能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感比较强,学生也很喜欢,但是却没有把例2中的重难点抓住。我的本意原是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出3除以4的商,以明确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可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明白一块饼的就等于3块饼的。可是在教学时,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突出单位“1”,再加上没有使用展台操作,学生的理解就是没有那么到位。接着,我在教学例2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总结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只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很多学生印象还不够深刻就进入了练*环节,以至于后面的练*出现了卡壳现象。

  回想自己的这一节课,真的是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带着熊教授给我提出的问题,第二天,我聆听了苏文俊老师上的这节课。课一开始,她就复*了上节课中我们学*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等内容,接着创设了分饼情境,(1)把6块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1块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3)把1块饼*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6÷21÷21÷3从数据上看,看得出都是苏老师精心设计的。从商是整数到商可以用小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到除不尽需要用分数表示的思路,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复*了把一个数*均分,用除法计算的同时,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另外,对于例题2的教学她也把握得非常好,操作非常到位。2种分法:3块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块)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这个估算对于学生用分数表示结果的思考有很重要的帮助。在这节课中,苏老师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她凭借教材内容,不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索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们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推理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正因为学生前面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到后面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水到蕖成。

  对于例题后面进行的对应训练,苏老师能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有层次的练*。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后,通过这组*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建构了知识的框架,实现了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回想熊教授的话,再对比苏老师的课堂,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时必需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对于课堂练*的设计,不能太多,因为练*量多的弊端会让学生厌烦,我们要注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保持学生的学*兴趣。另外,练*不仅仅是巩固所学知识,还要继续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它的巩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

  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特别是零距离的指导,感受非常深刻,收获也特别多。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反思这节课,在这一过程中,我在教学之前认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很简单,而在实际教学时发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例2上:3÷4=()(块)的探究上。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还真的很难得到3÷4=()(块),开始都猜想是,然后通过动手小组去操作,经历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学生汇报中出现了是1/4,因为他们认为是把3饼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每人就得了1/4……说明学生在操作中在思考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出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出在把谁看作单位“1”上,问题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这是难点。学生认为简单,实际上不简单,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说理和交流。把重点放在3÷4=()(块)上,我借助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采取让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辩论解决了学生认识上的难点。把重点放在3÷4=()(块)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不能讲得太多,讲得过多,学生会越来越不清楚。

  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个内容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例子太少,没有说服力,为了学生今后学*中遇到问题上该如何解决,我们必须在常规的教学中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授人以 “渔”。于是教学中,在学生得到了3÷4=()(块)后,不忙于理论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情况,安排了适当的模仿练*,感性体验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结果的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为本课“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开始的时候设计了两类复*题:一类是训练学生找单位“1”,另一类是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接着,出示例4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先把题意理解透。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重点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汇报的时候,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同时复*一下方程的解法。

  同时,肯定有的同学用算术解法,因为一步计算比较好理解。用方程解,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所以,教材只给了用方程解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目前还没有接触到比较复杂的,用算术解法很难解决很难理解的那样的应用题,因此对用方程解法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觉得用方程还得写设句,比较麻烦,因此喜欢用算术解法。对此,老师肯定算术解法的正确性,但是不要过于强调。主要从等量关系的角度分析,让学生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6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2、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卡片)

  0.8×0.51.2×0.70.8÷0.021.5÷0.3

  18.6-60.54-0.0050.4÷203×0.04

  9-0.193÷0.0324.6+45+0.04

  1、以开火车形式报得数。

  B、直接写出得数。

  P-74第一题。

  1、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2、学生以报得数形式校对。

  C、四则混合运算:

  P-74第二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D、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运算:

  P-75第三题。

  1、前后四个同学讨论,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运算?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抽四名学生板演,校对。

  E、文字题:

  1、学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义?

  2、学生相互讨论上面这些词的含义?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补充?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一、教学目标: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巩固练*: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 - 52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 十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 - 53 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 - 53 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 十一 (二)

  一、教学目标:1、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简便运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错的原因。

  B、四则混合计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C、文字题:

  2.5 乘以 6.6与1.4的和,积是多少?

  1、求什么?积是哪两个数相乘?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

  3、列式计算。

  D、应用题讲解:

  P - 55 第十二题:

  1、要求*均每天的营业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们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还掌握的不够呢?

  F、拓展题:

  先让学生讨论完成。

  G、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练*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重点: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练*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17÷0.70.4÷0.015.3+6.75.4-3.6-1.4

  30×0.0115÷1.512.9-8.57.2×0.4+2.8×1.4

  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6.2加上4.2除以2的商,再减去1.5,差是多少?

  (2)6.2加上4.2的和除以2,再减去1.5,差是多少?

  (3)6.2与4.2的和除以2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4)6.2减去4.2与2的和,再乘以1.5,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

  1.口答:练*十一第6题中每小题的运算顺序。

  [69-(4.74+5.16)×6]÷1.2

  [3.5+15-9.8÷0.8]×1.6

  2.分析练*十一第8题的数量关系。

  3.练*十一第9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5+6.1)]×1.5=14.7

  [-13.6]=14.7÷1.5

  -13.6=9.8

  =23.4

  生试做第二小题

  三、课堂练*

  练*十一第6、9题

  四、作业

  练*十一7、8、10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2、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卡片)

  0.8×0.51.2×0.70.8÷0.021.5÷0.3

  18.6-60.54-0.0050.4÷203×0.04

  9-0.193÷0.0324.6+45+0.04

  1、以开火车形式报得数。

  B、直接写出得数。

  P-74第一题。

  1、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2、学生以报得数形式校对。

  C、四则混合运算:

  P-74第二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D、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运算:

  P-75第三题。

  1、前后四个同学讨论,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运算?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抽四名学生板演,校对。

  E、文字题:

  1、学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义?

  2、学生相互讨论上面这些词的含义?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补充?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使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形式多样的练*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先判断下列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请化成小数。

  1又1/252又2/73/817/20

  1又5/124又3/43又7/9

  2、口算

  4.2+1又3/101又3/4-0.10.7+1/43又3/5-3.6

  1又1/2-1.52.5-7/100.5+1/31/3-0.2

  (1)指名口答

  (2)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时的一般考虑方法。

  二、组织练*,强化技能

  1、比较训练。

  小组竞赛:用不同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0又3/4-(3又9/20+2.15)6.875+(4.5-1又2/3)

  (1)分小组进行练*,两组统一策划能够小数完成,另两组统一分成分数完成,看哪一组做得即对又快。

  (2)质疑:为什么第一题中有两个分数,但却统一成小数做比较容易;而第二题中有两个小数,却只能统一成分数后进行计算?

  2、进一步练*:你西黄怎样做就怎样做。

  2又1/6+3.75-1又8/98-(3又2/25+0.05)

  (1)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评改。

  3、谈话小结,强调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

  4、简便计算。

  (1)教师说明第一次竞赛的不合理性,导出自由竞赛。

  (2)自由竞赛:完成下面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0.24+9/16+0.766.94-(4.94+1又3/7)

  4又9/10-1又8/25-0.684又7/12+(5.039+2又5/12)

  教学过程

  备 注

  A、学生自由完成。

  B、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有不同做法同学可自由板演。

  C、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请学生说明理由。

  (3)质疑:通过以上练*,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要注意观察数据特征,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三、应用练*,形成应用意识。

  谈话导入应用练*。

  解方程:

  2又2/15+X=4.2X-5.75=3又11/20X+2.9+5又1/2=1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评改)

  四、课堂小结

  师生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对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了什么新的知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堂作业

  1、解方程。

  X+1.125=3又1/66.5-X=2又4/9

  X-(1又2/3+4.25)=5/12

  2、应用题

  (1)糖厂第一天生产红塘28又3/5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生产1.8吨。两天工生产多少吨?

  (2)一个工程队修筑一条14.2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了4又1/3千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0.8千米,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学生根据数据特点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这方面还十分的欠缺。所以,今后还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并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计算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要进一步掌握好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扪混合运算。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基本运算练*

  1. 口算:

  (1)做练*四第6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时间4分钟。

  (2)口算下列各题。

  3.6+4.4 5.27+0.73 O.44+0.56 2.91+O.09

  3.56-1.56 4.3-2.3 13.4-3.4 8.63-3.63

  提问:上面加、减的得数都有什么特点?

  2、计算下面各题。

  45-0.35+6.93 7.4+(5.96-3.8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刚才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运算的?

  小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三、简便算法练*

  1.做练*四第7题。

  (1)让学牛做后两道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说一说发现什么规律吗?

  小结:小数连减时和整数相同,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时,如果减数可以凑成整数,那么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2)口答。

  下面哪道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4-4.6l-2.86 9.2-1.86-3.14

  (3)让学生做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右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为什么一样?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或和时,如果能在计算时把两个数凑成整数,可以先算出得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或相减。

  (4)口答。

  下面哪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25-(1.25-0.7) 4.64-(O.95-O.38)

  73.4-(3.4+2.13) 4.64-(0.64-O.28)

  结合其中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减去括号里的第—个数后,接着怎样算。并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四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P23例7、做一做,P26练*四第10、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似数。

  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 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班了求积的*似值和求商的*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

  1、求下面各题商的*似数:

  2、81÷7 32÷42 24*÷13

  3、P26第10题第(1)题。

  四、作业:

  P26第10题第(2)题、第11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课前活动:

  1、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理解并熟练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况写在作业本上。

  本章知识点:

  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2的倍数特征

  4、奇数、偶数的概念

  5、5的倍数特征

  6、3的倍数特征

  7、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区别

  复*提纲:

  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因数和倍数这章知识,老师这有两个问题想考考你们,看谁的反应快,你们愿不愿意?

  师: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描述一下4这个数吗?

  (4是自然数,合数、偶数,是8的因数,4是2的倍数)

  师:你又能描述一下5吗?

  (5是奇数,是10的质因数)

  小结:同学们很聪明!不过,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整理复*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

  第二步:发放复*提纲,布置复*任务

  1、发放提纲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复*,回顾旧知识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这些题,如何回答?怎样举例?考虑之后就可以在组内交流。

  第四步:合作学*、质疑问难

  1、合作交流学*

  2、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展示交流,师适时补充点拔

  1、展示汇报

  2、师适时点拔,补充(老师也做了相应的整理,我们一起看看板书)

  第六步:知识巩固、拓展训练

  技能训练题:

  1、按要求填数,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质数 合数 偶数 奇数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2)1是奇数也是质数。( )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

  (4)质数没有因数,合数有无数个因数。( )

  (5)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我的手机号码是:A B C D E F G H I J K ,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

  A——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B——最小的奇数的3倍( )

  C——5的最小倍数( )

  D——比最小的质数大5( )

  E——8的最大因数( )

  F——3的最小倍数( )

  G——最小的偶数( )

  H——最小的偶数( )

  I——2和5之间的奇数( )

  J——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 )

  K——比最小的合数小1( )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xxx

  第七步: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了因数与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说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们刚才破译出了老师的手机号码,下来可以拨打我的号码,老师随叫随到,可以帮助你,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板书:

  因数与倍数

  a×b=c(a≠0,b≠0),

  数的意义 a和b就是c的因数,

  c就是a和b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求一个数的因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和倍数的方法

  2、求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的倍数特征

  2、奇、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 的和是3倍数,这样的数就是2、5、3的倍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质数和合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