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1-31 21:43:52 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三、复*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企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写字,巩固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

  一、 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指娃娃”,好久不见,想我了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生字果)草莓,高兴吗?草莓果上的拼音我们肯定知道读是吗?自己拼一拼、开火车读。

  2、这里面有十个数字娃娃,我们把它们叫出来见一下面好吗?指名读。这十个数字娃娃和两个生字娃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⑴ 手指娃娃:今天我要请小朋友到我家去作客,我的家在一座小山村里,离这儿不远。我们出发吧。(出示图片。)

  ⑵ 指导看图说图意:

  ① 你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这是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你能说得更好吗?]

  ③ 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④ 我们再往*处看,*处有那些景物?花儿多吗?能数得清吗?(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盛开着各种鲜花。

  ⑶ 手指娃娃的家乡美吗?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师范读古诗)你们想读一读吗?

  ⑷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先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⑸ 会读了吗?谁能读给手指娃娃听呀?

  ⑹ 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数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齐读。

  ⑺ 遮上拼音,打乱次序,你还认得它吗?

  2、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⑴ 请四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⑵ 他们读得真好,我们一起试试吧。一组读一句。

  ⑶ 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吧。(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小山村。

  ⑷ 分组赛读。

  ⑸ 小朋友读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手指娃娃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他们好象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2、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企鹅找到了自己的球我们一起给小企鹅报一下数好吗?

  3、哇!瞧,他们可高兴了,球赛快开始了,让我们和小企鹅一起做准备动作吧。(课中休息:音乐)

  4、手指娃娃送来的生字果子,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并能给这些生字找一个朋友,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

  带读

  5、手指娃娃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她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出示“田字格”跟着老师读:“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帮忙。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一的笔画是横,指导写“一”:一字只有一画,从左到右起笔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的长度相等。书空,书上写两个。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手指娃娃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美丽的景色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一次朗诵古诗,表达我们喜爱之情,好吗?

  2、手指娃娃可满意了,她希望同学们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再见!

  【教学反思】

  三个组教学片断集中展示了充满活力、开放的课程环境,使我深刻地体验到: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合作、探索的课堂生活方式,正是走进学生心灵、宏扬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等的地位,与学生*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在案例中,教师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案例中,教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认识笔画“—”,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受童谣中表现的意境镁。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拍手游戏导入新课学*

  1、做数字拍手游戏。

  2、导入新课:

  师说这些数字宝宝真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去呢!请听

  (课件播放|配图诗朗读)

  3、点明课题、出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谣《一去二三里》,它就在我们的书上。

  二、读准字音,学会正确地朗读童谣

  1、提出朗读要求:

  小朋友一定很想读了,但是等一等,先听听要求,把每个音节都拼读准确,特别是*、翘舌音,前、后鼻音。遇到不会拼读的可向附*的同学请教,也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差。

  3、了解学生读童谣情况:

  谁会读童谣了?

  ⑴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听,要特别留意*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读得怎样。

  (有读得不准的,请生指出帮其正音,全班读读易错的字,特别是“烟、村、亭、四、十”等)

  ⑵ 把易读错的字集中起来再读读。

  ⑶ 拿起书本,一起把整首童谣读一读。

  三、进一步认识生字

  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拼读音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已经会读这首童谣了。

  1、找出数字宝宝:

  拿起笔把躲进童谣里的十个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认一认。

  2、按顺序认读带音节数字:

  利用课件有顺序地出现带音节的数认字宝宝,开火车跟这些宝宝打招呼。

  3、打乱顺序读去音节数字:

  自由读,不会的看看书中的音节。

  两人抢读。

  4、找朋友游戏:

  规则事先老师已经发给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以不同文字形式表示的十个数字宝宝,有中文、*、英文的。大家离开位置自由组合,找到表示同一意思的数字拉起手,然后一组组汇报。

  5、课件出示“先、里”学*这两个生字:

  师还有两个字宝宝要和你们打招呼,它们是谁?

  ⑴ 组词比赛:

  师“先、里”说他们的用处可大了,可以组成很多词,我们男、女同学比赛一下,看看他们谁组的词多。(帖出男、女生头像,在下面划“正”字,以决出胜负)

  ⑵ 用“先、里”说话。

  6、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意义:

  师十个数字宝宝又来了,他们说“我们啊,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了,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我们的存在,不信,你看看自己,看看周围,想一想,一定能找到我们的。(钟、日历、电影院、门牌号,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组成部分的数量,自己学*用品的数量,教室里各类物品的数量以及听课老师的数量。不但能发现显性的数字,还能发现隐性的数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宝宝,加深了对数字意义的认识,又进行了数字的运用,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拓展了语文学*的外延,使语文学*生活化。

  四、再读无音节童谣,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被脱掉了帽子的童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学写字(重用课件指导)

  1、认识田字格。(横竖中线,左右上下格)

  2、指导“一、二、三”书写:

  ⑴ 认识笔画“—”,书空一遍。

  ⑵ 讲解笔顺。

  ⑶ 跟着电脑博士在空中写一遍。

  ⑷ 描一描。

  ⑸ 师范写。

  ⑹ 生练*书写生字:

  提前写好的读读老师送给你们的诗歌。

  《数字歌》。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课件出示看图填字题,请学生做一做。

  二、再读童谣,深入体会童谣意境

  1、读书指导:

  师我们读书啊,不光是用嘴巴读,还要用心去读,怎么样是用心读呢?就是我们啊,读到什么想到什么,边读边想,仔细领会,这样子读,才会读得更有味,更吸引人。

  2、自由读读,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你读时想到什么了?

  相机释疑:“二三里”(点击图片解释饶操场跑道四五圈)

  “亭台”亭子。

  “烟村”冒着炊烟的村庄。

  4、看课件情景朗读童谣,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朗读,披文入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初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5、配乐朗读童谣(站起来读)。

  三、知识链接

  朗读诗歌《咏雪诗》谈谈体会。

  四、做做随堂练*

  【设计意图】

  本首童谣是数字意义启蒙学*的好教材。学生对这首童谣比较熟悉,幼儿园里就接触过。但那时学生读童谣是无意识的,有口无心的,甚至有一些字音也无法读准。本册教材安排这首童谣作为第一节识字课,除了要求会读会用的字,还出现了四会字,要求“会读、会认、会用、会写。”

  “人生起步识字始”,第一节识字课是学生以后识好字的关键,所以上好这一节课的意义非常重要。,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识字*惯,懂得识字的一些方法呢?又如何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来开展本课的学*呢?这些问题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所思考的,因此我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紧扣这几个问题进行的,现阐述如下

  一、以游戏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是我首先想到的组织方式,因为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游戏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啊。于是我这节课就以游戏贯穿教学始终。课一开始,就以数字拍手游戏引出本课教学。老师以“数字宝宝太可爱了,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边去呢”这一句话导出新课的学*,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础。再接下去的学*中,我以“跟数字宝宝打招呼、数字宝宝找朋友”等形式来加深小朋友对数字宝宝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对数字已有感性的认识,但真正看到每个数字宝宝准确地认出来,很多孩子其实还不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按顺序读出数字宝宝之后让数字宝宝摘掉帽子变换顺序排队出现,再让学生认认,及时知道学生要看着字去读准字,不能瞎读 、有口无心地读。这样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渗透了良好读书认字*惯的培养。

  在“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我让*、中文、英文数字宝宝交朋友。这一环节既加强了对数字宝宝字形的记忆,又加深了对数字宝宝意义的认识,更让他们懂得了同样的数字宝宝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出来。

  然后在“先、里”两个字的学*时,我安排了男、女同学比赛着用“去、里”组词说话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激活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智慧,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把“先、里”两个字单独出现让学生学*,我是考虑到了本课的十个数字宝宝对小朋友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先、里”字形的认识就成了识字的难点。因而我就采用了“单独另类呈现”的形式来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字形的记忆。有些“另类”的东西不是特别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吗?我在这里就套用了一下,以达到记忆字形的目的。

  二、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学*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课程来源于生活,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数字宝宝离我们真的的太*了,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处都有他们的存在。于是我就设计了“找找我们身上以及身边的数字宝宝”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中发现数字宝宝。当他们发现了“显性的数字宝宝”,像“日课表、作息时间表、钟表、日历、作业本”等上面的数字,我在表扬他们真会观察时,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隐性的数字宝宝”,像“一台电视机、一条红领巾、三十条红领巾、多彩的生活五个字、我们大家在一起七个字”等,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躲在暗处的数字宝宝而兴奋而激动,在这里他们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思维特别的活跃,每发现一个数字宝宝都会带给无尽的喜悦,他们探究着、发现着、思索着、表达着,从而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宝宝的用处,感受到了数字宝宝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建立知识链接

  在学了《一去二三里》之后,我还推荐给小朋友两首儿歌,里边也都有数字宝宝。同时,我告诉学生其实还有很多诗歌也是有数字宝宝的,把孩子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引导孩子们与更多的生字宝宝、更多的儿歌亲密接触,从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通过这一课的学*,激发学生的'识字、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的道路、为学生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本课教学的目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这种大语文教学观。

  四、留下充余的时间练*写字

  写字教学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课是写字教学的起始课,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写字*惯的培养。从“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的认识到基本笔画的认识,以及写字的笔顺指导,我都是从细微处着眼,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范写、学生防写、临写,扎实的地进行训练。好*惯的形成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可怀*惯一旦形成改就难了 。所以我想应该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写字,最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写好字,保证写字的质量。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zuò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巧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8、 与学*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 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二、三、四……)什么?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 )的小桥,(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 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5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②、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③、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过程与方法

  以情激趣,导入新课;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与复*巩固,指导写字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来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惯。

  四、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③、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复*整体认读音节,与本课生字有联系的音节重点读,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说。

  师述说:这是一个离我们不远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这里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第一课。

  4、昨天晚上,大家进行了预*,谁给大家读读这首童谣呢?

  (设计意图:观察图画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文,并且能学会观察图的一些初步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看图学文有很大的帮助。)

  三、图文结合,学*课文

  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a.闭上眼睛

  b.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

  四、自读课文,学*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提示: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认识的字就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字就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看谁的.眼睛最灵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读准。

  (设计意图:好的读书*惯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能为学生今后读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要认的字)

  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观察,有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识字,真棒!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

  (设计意图: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4、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抽取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①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②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设计意图:田字格儿歌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指导书写“一”。

  这节课我们来写一个字(出示“一”),我们来看看它怎么写?

  ①学*笔画:“横:一”。

  ②指导写好“一”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三、复*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企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写字,巩固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指娃娃”,好久不见,想我了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生字果)草莓,高兴吗?草莓果上的拼音我们肯定知道读是吗?自己拼一拼、开火车读。

  2、这里面有十个数字娃娃,我们把它们叫出来见一下面好吗?指名读。这十个数字娃娃和两个生字娃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⑴ 手指娃娃:今天我要请小朋友到我家去作客,我的家在一座小山村里,离这儿不远。我们出发吧。(出示图片。)

  ⑵ 指导看图说图意:

  ① 你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这是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你能说得更好吗?]

  ③ 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④ 我们再往*处看,*处有那些景物?花儿多吗?能数得清吗?(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盛开着各种鲜花。

  ⑶ 手指娃娃的家乡美吗?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师范读古诗)你们想读一读吗?

  ⑷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先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⑸ 会读了吗?谁能读给手指娃娃听呀?

  ⑹ 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数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齐读。

  ⑺ 遮上拼音,打乱次序,你还认得它吗?

  2、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⑴ 请四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⑵ 他们读得真好,我们一起试试吧。一组读一句。

  ⑶ 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吧。(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小山村。

  ⑷ 分组赛读。

  ⑸ 小朋友读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手指娃娃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他们好象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2、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企鹅找到了自己的球我们一起给小企鹅报一下数好吗?

  3、哇!瞧,他们可高兴了,球赛快开始了,让我们和小企鹅一起做准备动作吧。(课中休息:音乐)

  4、手指娃娃送来的生字果子,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并能给这些生字找一个朋友,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

  带读

  5、手指娃娃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她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出示“田字格”跟着老师读:“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帮忙。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一的笔画是横,指导写“一”:一字只有一画,从左到右起笔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的长度相等。书空,书上写两个。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手指娃娃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美丽的景色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一次朗诵古诗,表达我们喜爱之情,好吗?

  2、手指娃娃可满意了,她希望同学们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再见!

  【教学反思】

  三个组教学片断集中展示了充满活力、开放的课程环境,使我深刻地体验到: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合作、探索的课堂生活方式,正是走进学生心灵、宏扬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等的地位,与学生*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在案例中,教师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案例中,教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大体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2、学会汉字一、二、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表、田字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你能说得更好吗?]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处看,*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下面这些音节读准

  二、复*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si wu shi zhi)齐读一遍。

  2、(出示er)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你读时怎样区分?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抽读,领读。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同桌小朋友互相帮助读一读,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抽读。

  3、(出示拼音加汉字)联系拼音读课文

  4、(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以各种形式朗读,要读出你对美丽景色喜欢的感情。

  5、眯起眼睛,把课文轻轻背一边,一边背,一边想象,好象你走进了这个小村庄里。

  四、学生字

  1、(出示卡片)看卡片拼读(开火车)

  2、拆去拼音再读

  3、认识田字格

  4、学*写字:

  ①先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写笔画横要注意什么?

  ③示范(起笔要稍重行笔要果断,稍微向上斜,收笔要稍顿)

  ④一起书空

  5、分别用一、二、三说话,并学*写字。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二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写字,巩固练*,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1、复*六个韵母(ai 、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2、教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认识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学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 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 “找朋友”游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学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对好朋友。

  ⑸ 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 动动手“我会做”:学生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 “摘果子”游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奖励这个“果子”。

  ⑻ 带生字准备回家:学生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许多遗憾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成功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成功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教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图入手,观察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有趣地学*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分配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遗憾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发展。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zuò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1)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复*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⑴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⑵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⑶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2、了解诗意:

  ⑴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⑵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①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②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⑶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⑸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⑹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⑴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⑵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⑶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⑷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认识笔画“—”,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受童谣中表现的意境镁。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拍手游戏导入新课学*

  1、做数字拍手游戏。

  2、导入新课:

  师说这些数字宝宝真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去呢!请听

  (课件播放|配图诗朗读)

  3、点明课题、出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谣《一去二三里》,它就在我们的书上。

  二、读准字音,学会正确地朗读童谣

  1、提出朗读要求:

  小朋友一定很想读了,但是等一等,先听听要求,把每个音节都拼读准确,特别是*、翘舌音,前、后鼻音。遇到不会拼读的可向附*的同学请教,也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差。

  3、了解学生读童谣情况:

  谁会读童谣了?

  ⑴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听,要特别留意*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读得怎样。

  (有读得不准的,请生指出帮其正音,全班读读易错的字,特别是“烟、村、亭、四、十”等)

  ⑵ 把易读错的字集中起来再读读。

  ⑶ 拿起书本,一起把整首童谣读一读。

  三、进一步认识生字

  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拼读音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已经会读这首童谣了。

  1、找出数字宝宝:

  拿起笔把躲进童谣里的十个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认一认。

  2、按顺序认读带音节数字:

  利用课件有顺序地出现带音节的数认字宝宝,开火车跟这些宝宝打招呼。

  3、打乱顺序读去音节数字:

  自由读,不会的看看书中的音节。

  两人抢读。

  4、找朋友游戏:

  规则事先老师已经发给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以不同文字形式表示的十个数字宝宝,有中文、*、英文的。大家离开位置自由组合,找到表示同一意思的数字拉起手,然后一组组汇报。

  5、课件出示“先、里”学*这两个生字:

  师还有两个字宝宝要和你们打招呼,它们是谁?

  ⑴ 组词比赛:

  师“先、里”说他们的用处可大了,可以组成很多词,我们男、女同学比赛一下,看看他们谁组的词多。(帖出男、女生头像,在下面划“正”字,以决出胜负)

  ⑵ 用“先、里”说话。

  6、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意义:

  师十个数字宝宝又来了,他们说“我们啊,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了,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我们的存在,不信,你看看自己,看看周围,想一想,一定能找到我们的。(钟、日历、电影院、门牌号,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组成部分的数量,自己学*用品的数量,教室里各类物品的数量以及听课老师的数量。不但能发现显性的数字,还能发现隐性的数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宝宝,加深了对数字意义的认识,又进行了数字的运用,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拓展了语文学*的外延,使语文学*生活化。

  四、再读无音节童谣,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被脱掉了帽子的童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学写字(重用课件指导)

  1、认识田字格。(横竖中线,左右上下格)

  2、指导“一、二、三”书写:

  ⑴ 认识笔画“—”,书空一遍。

  ⑵ 讲解笔顺。

  ⑶ 跟着电脑博士在空中写一遍。

  ⑷ 描一描。

  ⑸ 师范写。

  ⑹ 生练*书写生字:

  提前写好的读读老师送给你们的诗歌。

  《数字歌》。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课件出示看图填字题,请学生做一做。

  二、再读童谣,深入体会童谣意境

  1、读书指导:

  师我们读书啊,不光是用嘴巴读,还要用心去读,怎么样是用心读呢?就是我们啊,读到什么想到什么,边读边想,仔细领会,这样子读,才会读得更有味,更吸引人。

  2、自由读读,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你读时想到什么了?

  相机释疑:“二三里”(点击图片解释饶操场跑道四五圈)

  “亭台”亭子。

  “烟村”冒着炊烟的村庄。

  4、看课件情景朗读童谣,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朗读,披文入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初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5、配乐朗读童谣(站起来读)。

  三、知识链接

  朗读诗歌《咏雪诗》谈谈体会。

  四、做做随堂练*

  【设计意图】

  本首童谣是数字意义启蒙学*的好教材。学生对这首童谣比较熟悉,幼儿园里就接触过。但那时学生读童谣是无意识的,有口无心的,甚至有一些字音也无法读准。本册教材安排这首童谣作为第一节识字课,除了要求会读会用的字,还出现了四会字,要求“会读、会认、会用、会写。”

  “人生起步识字始”,第一节识字课是学生以后识好字的关键,所以上好这一节课的意义非常重要。,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识字*惯,懂得识字的一些方法呢?又如何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来开展本课的学*呢?这些问题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所思考的,因此我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紧扣这几个问题进行的,现阐述如下

  一、以游戏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是我首先想到的组织方式,因为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游戏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啊。于是我这节课就以游戏贯穿教学始终。课一开始,就以数字拍手游戏引出本课教学。老师以“数字宝宝太可爱了,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边去呢”这一句话导出新课的学*,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础。再接下去的学*中,我以“跟数字宝宝打招呼、数字宝宝找朋友”等形式来加深小朋友对数字宝宝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对数字已有感性的认识,但真正看到每个数字宝宝准确地认出来,很多孩子其实还不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按顺序读出数字宝宝之后让数字宝宝摘掉帽子变换顺序排队出现,再让学生认认,及时知道学生要看着字去读准字,不能瞎读 、有口无心地读。这样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渗透了良好读书认字*惯的培养。

  在“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我让*、中文、英文数字宝宝交朋友。这一环节既加强了对数字宝宝字形的记忆,又加深了对数字宝宝意义的认识,更让他们懂得了同样的数字宝宝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出来。

  然后在“先、里”两个字的学*时,我安排了男、女同学比赛着用“去、里”组词说话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激活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智慧,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把“先、里”两个字单独出现让学生学*,我是考虑到了本课的十个数字宝宝对小朋友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先、里”字形的认识就成了识字的难点。因而我就采用了“单独另类呈现”的形式来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字形的记忆。有些“另类”的东西不是特别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吗?我在这里就套用了一下,以达到记忆字形的目的。

  二、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学*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课程来源于生活,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数字宝宝离我们真的的太*了,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处都有他们的存在。于是我就设计了“找找我们身上以及身边的数字宝宝”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中发现数字宝宝。当他们发现了“显性的数字宝宝”,像“日课表、作息时间表、钟表、日历、作业本”等上面的数字,我在表扬他们真会观察时,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隐性的数字宝宝”,像“一台电视机、一条红领巾、三十条红领巾、多彩的生活五个字、我们大家在一起七个字”等,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躲在暗处的数字宝宝而兴奋而激动,在这里他们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思维特别的活跃,每发现一个数字宝宝都会带给无尽的喜悦,他们探究着、发现着、思索着、表达着,从而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宝宝的用处,感受到了数字宝宝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建立知识链接

  在学了《一去二三里》之后,我还推荐给小朋友两首儿歌,里边也都有数字宝宝。同时,我告诉学生其实还有很多诗歌也是有数字宝宝的,把孩子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引导孩子们与更多的生字宝宝、更多的儿歌亲密接触,从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通过这一课的学*,激发学生的识字、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的道路、为学生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本课教学的目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这种大语文教学观。

  四、留下充余的时间练*写字

  写字教学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课是写字教学的起始课,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写字*惯的培养。从“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的认识到基本笔画的认识,以及写字的笔顺指导,我都是从细微处着眼,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范写、学生防写、临写,扎实的地进行训练。好*惯的形成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可怀*惯一旦形成改就难了 。所以我想应该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写字,最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写好字,保证写字的质量。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5

  一、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新课标人教版中一年级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十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课时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中的一,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和其中的趣意。

  二、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1~10的*数字卡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拼音导入,识字教学

  1、引出生字读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叫他们的名字吗?

  (幻灯出示:yi qu er san li si wu liu qi zuo ba jiu shi jia yancun shizhihua 带标调 )

  2、引出生字

  读得真棒!许多生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跑出来和聪明的小朋友们交朋友了!老师呢在这些拼音宝宝下面贴出生字宝宝的照片!你能去读一读吗?(幻灯出示:生字)

  3、拼音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教室里只剩下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4、小朋友们真是太能干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一起来玩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字的:老师呢!叫一个字宝宝的名字,但不发出声音,请小朋友们根据王老师的嘴形猜猜老师叫的是哪个字宝宝!老师也想来玩一玩这个游戏!那你们来当回主考官,来考考王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5、情景教学

  a、刚才的游戏中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决定让聪明的小朋友们参加识字王国的运动会!男女生比赛!男生是蓝队!女生是红队!谁能把老师手中的字宝宝读对了,你就能参加运动会了!(制作生字卡片分蓝红两种颜色)

  b、下面运动员要进场了!请报到号码的运动员到讲台上了报道!“例如:我是男子组一号”

  c、运动员都乱套了,好用三秒种时间马上按顺序排好队伍!

  d、大家一起来检查一下都排对了没有!男生顺着数,女生倒着数!

  二、通过贴图的方式研读课文

  过渡:运动会结束了!小朋友们可能发现了!今天我们的字宝宝好象都是数字宝宝!其实他在古代有首歌谣就把这十个数字宝宝全都放进去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正文)共同作画!

  1、让我们一起跟着两个小朋友去那美丽的小村庄看看吧!

  多干净多美丽的小山村啊!你想说点什么?

  (如果我是那山村的人,我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2、这小山村不是特别远,走在静静的山路上大概走二三里路就到了!

  路上你都看到些什么东西啊?(生说,随时随地贯穿环保意识教育)

  3、走着走着!比看到了什么呀?“烟村四五家”,贴房子!画烟!

  过渡:是呀!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一个小山村啊!四五户人家正烧着饭,烟囱上炊烟正慢慢地飘着……

  4、我们继续往前走!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大概有多少啊?请一个小朋友来贴图!亭台就是亭子,见过亭子吗? 这时候你最想在亭子上做什么?

  看书,写字、画画、吃东西,是啊!在亭子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你想多来亭子玩耍的其他小朋友说点什么吗?“亭子这么干净,不要乱扔 垃圾,亭子很漂亮,请不要在它身上刻字!”

  坐在亭子上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5、看到很多美丽的花!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

  如果学生说摘花,马上进行环保教育,小花小草也有生命,我们不能去摘!亭子周围的小花不能摘,校园里的可以摘吗?

  6、修改黑板!变成一幅完整的画!

  7、小结情景创设:你们看!沿着弯曲的山路,大概走二三里的路就来到一个安静的小山村,山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烟囱上炊烟慢慢地升起!不远处的山坡上有几座亭子错落有秩地排列着,树上!路边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多美的小村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一夸这美丽的地方!

  8、配乐朗读!

  三、拓展

  是呀!咱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美丽的文字!在这美丽的汉字中就是由一个个美丽的笔画组成的,那今天我们就要来写所有笔画中的第一个笔画——横!我们今天认识的字宝宝一就是由横这个笔画完成的!

  四、写字指导

  我们的汉字宝宝呢!也特别喜欢住哪里?知道吗?在田字格里面,简单介绍“横中线”“竖中线”!为什么特别喜欢住田字格呢,因为在那里我们的汉字宝宝能变得更端正更漂亮!下面我们就要来试着把“一”送回到田字格回去!(幻灯)

  写字,边巡逻边及时表扬!(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以及写的字)

  一去二三里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根据课标要求,低段学生的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本课的学*重点是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这十二生字和会写“一二三”三个字。根据孩子原有的的识字水*,我发现有不少小朋友其实在上课前就已认识“一~十”这十个字,个别孩子可能对“四、八、九”等字形相对复杂些的字还有些生疏。对读音上,“四”和“十”比较难以区分,同时,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首古诗,如何让学生学会朗读古诗也是个难点。由于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写字教学只写一个“一”字,认识田字格和基本笔划“横”。

  围绕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我采用以下方法展开识字教学。

  一、识字在游戏中激趣。

  1、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为了激发孩子的学*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课堂中,我尽量创设有趣的,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有趣和游戏游戏中识字,如拼音宝宝和同学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赋予生字以生命,让学生乐意学并于字交朋友!

  2、“排队找朋友” 我们将情境图搬至课堂中,让身上贴有数学数字的同学到在大屏幕上去寻找对应的汉字。这不仅是一次识字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将数字与汉字一一对应的过程。

  3、对嘴形的游戏也深收孩子们的喜欢,课堂中让学生考老师,还故意装做猜错的样子,如“四”和“十”,让学生在兴奋的学*氛围中学会区分发音嘴形的不同。

  4、本课中我们在意学生时候掌握生字的同时,还很注重识字方法的养成,学生没让大家失望,能想出很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等。

  二、读文识字。此处的读文包括课内与课外两篇带有十个生字的古诗,以课文教学为主,通过教师范读,同桌合作读与模仿古人趣味吟诗中反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又不断巩固识字。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吟诗对孩子来说是件既生疏又新鲜的事,孩子们吟得不亦乐乎。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认识文中生字,要求生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反复出现巩固识字,因此我又课外拓展了一首古诗——郑板桥的《雪》。既让学生巩固十个生字,又因两首都是古诗,学生立刻就可以刚学的吟诗方法去试着吟一吟《雪》,同时丰富了古诗的积累。

  三、情景再现,古诗教学中另一难点就是理解诗意,我以板书再现的方式呈现文本,其中穿插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的同时还有了环保意识!

  上完这节课,孩子们那天的表现很棒,小小的他们不但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而且做到不怯场,能很自信地表现自己。这让我高兴之余更倍感压力,那么可爱伶俐的孩子每天等着我教给他们新知识,而我,究竟能教多少东西给他们呢?我们唯一能尽力去争取的是自己的工作态度,通过勤奋的工作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唯有自己不断学*与思考,心里常常装着孩子们,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唯有经常思考我们课堂教学上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在快节奏的课堂上敏感地意识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及时地从孩子的课堂言行捕捉他们的思绪,有效地针对孩子的学*实情调整教学设计。

  如何才能无愧于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唯有潜心教学,我想我一定会这样努力去做。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写字,巩固练*,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1、复*六个韵母(ai 、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2、教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认识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学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 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 “找朋友”游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学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对好朋友。

  ⑸ 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 动动手“我会做”:学生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 “摘果子”游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奖励这个“果子”。

  ⑻ 带生字准备回家:学生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许多遗憾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成功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成功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教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图入手,观察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有趣地学*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分配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遗憾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发展。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2)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⑴ 师范读课文。

  ⑵ 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⑶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2、看图说话:

  ⑴ 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⑵ (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⑶ 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⑷ 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⑸ 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⑹ 再往*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⑺ 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⑻ 你从*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⑼ 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⑽ 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⑾ 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⑿ 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3、生练读:

  ⑴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 相关内容: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村居》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导学案《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杂谈《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1《小伙伴》课堂教学实录节选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⑵ 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⑶ 学生自己练读。

  ⑷ 指名读,集体评价。

  ⑸ 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4、自学生字:

  ⑴ 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⑵ 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⑶ 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5、检查自学情况:

  ⑴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⑶ 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插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2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

  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新课。(拍手歌)

  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

  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生字。

  1、提出要求:

  (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

  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一”从横中线的下面一点开始写,收笔的时候是在横中线上面,是一条斜线。

  2、师示范讲解。

  3、请小老师来书空生字“一、二”,其余学生跟着书空。

  4、抄写生字“一、二”(师在黑板上范写)

  5、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相应的课堂作业(机动)。

  六、用生字编句子。

  1、先与同

  2、桌互相准备

  3、交流。

  (例句:一二三,静下来。三二一,坐端正。

  我来这里,你去那里,老师不知道我们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等等。)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一、二、三”的音、形、意。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果,燕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完了拼音,对吧?从这堂课开始,我们就要学*咱们祖国的文字了,谁知道咱们祖国的文字叫什么名字呢?他们到底说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电脑娃娃告诉我们。

  2、一起告诉老师,咱们祖国的文字叫什么呀?

  3、哎哟,一听说小朋友要学汉字呀,一群小燕子早早的就飞到黑板上等着咱们了,原来呀,它们是来摘苹果的。

  4、 你瞧,老师这儿有十个苹果,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苹果分给小燕子,使果子上的汉字和燕子身上的数字相符合。(小朋友真能干,使每只燕子都得到了自己应该得的苹果)

  二、 认识生字,学*课文

  1、小燕子衔着果子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小燕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第二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小燕子就会把生字果送给他。看谁练*得最认真,开始。

  4、如果你认为哪一个生字你可以读得又准确又响亮,你就可以来摘下它。(你想读哪一个)这次老师要多请几个小朋友来摘,把你摘到的生字果来读给大家听。(读对了,小朋友就跟他读,读的不对,咱们就给他提建议)

  5、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摘四和十的小朋友上前一步,你能区分吗?

  ⑴ 还有哪个字是*舌呢?

  ⑵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挺厉害,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果全摘走了,其他小朋友还想要吗?老师出两个难点的。“烟、亭”谁来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谁能两个一起读,(读对了就送给他)

  ⑶ 看来,还是难不倒大家,那我再加点难度,怕不怕?谁能把全首诗读准确?一起读给老师听一听。

  6、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⑴ 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⑵ 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

  ⑶ 这个小山村远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⑷ 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说明你们已经学会了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了,以后读书都这样,好吗?

  ⑸ 李老师看见小朋友学得那么认真,突然想起个事儿,我在重庆教的班里呀,有个小姐姐也喜欢这首诗,听说我要到云阳来,她特地朗诵了这首诗,想让我带给你们听一听,想听吗?

  ⑹ 你最喜欢小姐姐朗诵的哪一行诗?你想读一读吗?

  ⑺ 很多孩子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来跟小姐姐赛一赛,好吗?(放课件)

  ⑻ 会背吗?会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7、写字:

  咱们就一起来学*书写三个生字,出示三个字一、二、三,一起读。

  ⑴ 仔细看看,这三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由横组成,一就是一横,二就是……

  ⑵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三个字吗?

  ⑶ 认识这三个字容易,写起来可不容易,(放课件)仔细观察“一”,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呢?

  ⑷ 观察“二”,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⑸ 观察“三”字,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吗?

  ⑹ 自己认认真真的把这三个字写两遍,谁写得好,老师就给她贴上五星。(播放音乐)

  三、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个汉字娃娃,并且还学会了写一、二、三,学*汉字有趣吗?以后啊,小朋友每一天都能认识一些新的汉字娃娃,把咱们祖国的汉字全都装进聪明的小脑袋里,好吗?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多发现一些问题,多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开发一些新课题。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巧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8、 与学*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 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二、三、四……)什么?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 )的小桥,(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 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5

  一、导入部分

  我让学生从1数到10,再倒数一次。(意在了解学生1~10的读音情况,着重区别四和十的读音。)

  二、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板书简笔画再现插图。(加深学生对插图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对学*课文的兴趣。)

  三、识字教学

  1、让学生找找诗句中表示数目的汉字,并反馈。(通过找一找,圈一圈,很自然地过度到生字的教学。)

  2、拼读音节。(这一环节都是很枯燥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让我们班的“小老师”操纵电脑,教一教其他小朋友。展开竞赛,谁读得好的就当“小老师”来点一点鼠标。小孩都有表现欲,所以他们读得比什么时候都认真,拼读这一环节也轻松地过了。)

  3、去拼音认读生字:

  一是让小朋友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是师生共同作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两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游戏愿意学*,乐于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学生对枯燥的东西比较难以接受,而把识字变成他们*时最喜欢玩的游戏,那样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特别深刻。)

  四、课间休息

  我让学生动动身子,动动手等。玩一玩“一二一”的游戏。(低年段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叫他们一坐40分钟并且都在学*,比较难,所以,课间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五、阅读诗文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拼音我们都学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2、点击课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车读音节,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二、自主研读、认识生字

  1、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挂图,挂图后面是这首诗的板书。)

  2、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两个小朋友在山间的小路上看风景。)

  3、想一想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

  生:小哥哥指着远处说:“你看看,那有一个小村庄,冒着烟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饭!村庄后面是几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说:“我们身边的花也很漂亮啊!你闻闻,多香啊!”(提示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把短诗中写的内容说全,可适当发散。)

  4、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了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说的话!有人啊,只用了20个字就把他们说的东西全都说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挂图,展示板书。)

  5、根据我们学过的拼音把这首短诗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6、师:老师标红的这些字就是我们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根据老师标的拼音,你能读出它们吗?(指名读,学生齐读。)

  7、师:在课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来,但是如果这些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并试着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段话。)

  8、师: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美景。

  三、反复品读、感受画面

  1、同学们仔细看这首小诗,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在诗中把这些景物挑出来、画上横线,并在图画上把你看出来的景物圈一圈。

  生:烟村、亭台、花……

  总结:两个小朋友,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再往前走是几座亭台错落地排列着,他们身边的小路旁开着各种美丽的野花。

  2、两个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他们多高兴啊!谁能读出他们那种高兴的心情?(指名读,学生点评。)

  3、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是还不够高兴。下面听老师读一下,感受一下,怎样读出小朋友高兴的心情。(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和重音。)

  4、下面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就为他把这幅图画再挂上去!

  5、指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声韵,把图画挂上去,盖住诗歌的板书。

  6、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

  四、指导写字(课前认识田字格和三线格)

  1、观察生字一共有几笔,每一笔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样子。

  2、伸出手指书空:学生一边念笔顺、一边书空。(例“木: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撇、四笔捺。)

  3、在课本上描红,并仿写几个。

  4、找写得好的和写得有问题的进行评议。

  5、学生在三线格本上进行书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田字格,写好笔画横.

  教具准备

  1.歌曲“拼音用处大”。

  2.课本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让我们一起唱拼音歌。(复*韵母.声母和正体认读音节.) 今天我们来学“识字一”1 一去二三里。

  (二)初读课文识字。

  老师:请你打开书44页,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自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老师:看看能能用拼音朋友帮助我们把这些字认识读准。

  学生:认读拼音识字。(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重点指导读:三 四 六 九

  学生:组内互读。小老师带领同学认读生字。

  老师:扩词理解“里”字的意思。口头组词:家里、车里、公里。

  (三)指导书写。

  老师: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些字。我们还要会写“一、二、三”。请你仔细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学生:这三个字都有“横”。认识笔画”横”,笔顺从左到右

  老师:一横在汉字里念“一”。

  认识田字格,指导写“一”,先观察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老师:观察“二”的两个横有什么不同。指导写“二”。

  老师:先写上面的一横,再写下面的一横。

  学生: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老师: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指导写“三”,写时我们要按先上后下的顺序。

  学生:比“二”的横要稍靠*些。

  (四)巩固练*。

  老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找朋友”游戏。(巩固音和形。)

  学生:一个人拿音节,一个人拿汉字,找朋友。

  找对了,全班齐读.找错了,帮助纠正.

  教学后记:

  1.一去二三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流利的背诵课文,读准三 四 六 九 的字音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及相关图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个汉字朋友,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谁愿意向大字介绍你认识的汉字朋友?

  学生:自读十个汉字、指名读、齐读。

  (二)学*小诗。

  老师:范读,

  学生:自己读,先拼读再一行一行读,一句一句读,男、女生读.

  老师:谁能指着图说说“烟村”“亭台”在哪?

  学生:一边读诗,一边看图,指出“烟村”“亭台”的位置。

  老师:看图试背古诗。

  学生:自己看图试背、互相背诗、指名背。

  作业布置: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带有“一”至“十”汉字的词语,谁愿意跟同学说说?先在小组里交流。

  2..课后,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诗中的画面,图二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十个数字。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图一的挂图,写有***数字的头饰或卡片。五幅简笔图,分别画着四块田、五片瓜、七条鱼、九朵花、六个球http:///,图下为词语填空()块田、()片瓜等。

  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翘舌音“四、十、三”。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如同座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如利用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让大家读一读。又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块田、( )片瓜、( )条鱼、( )朵花、( )个球。

  2、写字

  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配上拍手儿歌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要会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一”,要认识并指导写法。一只有一笔“一”。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http://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二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三有三横,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点拨要领。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

  (三)词句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虚数,意思是说距离不远,人家不多,有几座亭台,有许多花儿。本课只要求学生知道“里”在诗中的意思,其他词语注释仅供教师参考,不必专门解释。教学时让学生在插图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释“里”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如果操场有400米的跑道,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操场跑道一圈多一点儿;如果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有200多米,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教室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总之,一定不照搬注释,抽象讲解。

  (四)朗读、背诵

  课文儿童情趣浓,语句琅琅上口,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即可在脑中形成,在熟读之后可让学生背出来。

  指导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http://朗读时“一”要变调,在第四声前念第二声。句中要注意适当停顿,数词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谁找得多。

  2、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十四、四十、四十四。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从图入手,读文认字写字。

  (一)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出示课题

  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三)自读课文

  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四)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数字,读给同座听。

  (五)检查自学情况http://p>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六)指导朗读课文

  (七)练*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八)巩固练*

  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九)布置作业

  123下一页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结合数字“1”到“10”,初步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体验古诗的韵律之美。

  2、感受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古诗配乐朗诵mp3古筝曲《渔舟唱晚》mp3

  活动过程:

  一、播放配乐动画,幼儿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你在春游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呢?(幼儿个别回答)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也很喜欢春游呢!他在春游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播放配乐动画,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师依据幼儿说出的事物,点出相应的图片)

  3、教师按古诗内容边操作ppt,边小结:

  刚刚宝宝们看的非常仔细,古时候有一个人出去游玩,不知不觉就走了二三里的路(点出箭头图标)。他看见了有一个小村庄,里面住着四五户人家,家里的烟囱啊还冒着做饭的炊烟呢(点出箭头图标);走着走着,他又看见不远处有几座休息的小亭子(点出箭头图标),路边呀还有许多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呢。于是他停下来静静的观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二、播放古诗配乐朗诵,幼儿欣赏古诗,初步掌握古诗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样的风景漂亮吗?很优美!这个人呀,他也很喜欢这些美丽的风景,于是就把它们写成了一首好听的诗,诗歌的名字叫《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师操作ppt,古诗图片随配乐朗诵滚动播放)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尝试说出古诗的内容(师操作相应图标)

  3、幼儿再次欣赏古诗,师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听出来的呢?

  (师示范朗诵古诗)

  4、幼儿再次尝试说出古诗内容(师操作相应图标)

  5、师小结:图片已经全部找出来了,那这首诗里一共有多少个数字呢,10个,它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出现的。

  三、幼儿学*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师幼集体朗诵。(幼儿看图标初步尝试朗诵)

  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着图把诗歌完整的念一念,你们会吗?

  ②古代的诗歌常常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所以我们宝宝在朗诵的时候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这样不仅好听,别人还能听的懂。(引导幼儿掌握图标空格处表示要把音拖的长一些)

  2、隐藏图片朗诵。

  (教师操作ppx隐藏相应的图标,直至把图片完全隐藏,帮助幼儿记忆古诗内容)

  ①教师:小朋友念的真好听,数字宝宝们听了也很开心呢,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你想把数字几藏起来呢?(幼儿朗诵)

  ②你还想把数字几藏起来?(幼儿朗诵)

  ③如果数字宝宝们全都藏起来你们会念吗?(教师全藏图片,幼儿朗诵)

  ④这都难不到你们,现在要加大难度咯!图片宝宝也要藏起来了,敢挑战吗?(师藏四副图片,幼儿朗诵)

  3、借助动作朗诵。(师播放配乐古筝曲)

  教师:古代的诗人在作诗的时候不仅仅嘴巴念,还有动作呢!(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古诗。)

  四、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总结:其实在我们古代还有很多诗人创作了古诗呢,等你们进入小学以后就能学到更多好听的古诗啦。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名字叫《一去二三里》。它是我国宋朝的诗人邵康节写的诗。这首古诗啊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乡村风景。宝宝们,春天来啦,我们幼儿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我们幼儿园美丽的风景吧!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2、认识1种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会了拼音,着下我们能够运用拼音知识去认识汉字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识字”学*了。

  二、认字

  1、请大家翻到45页,先自己小声读一读图下的2个生字,然后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对照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注音,看看他是否读准了,没读准的请你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

  2、用卡片检查,看看哪组读得又准有快。(分组比赛)

  3、“八”“九”各象什么字?

  老师演示:“八”的撇和捺不能*在一起了,中间要有空隙;“九”字先写撇。

  4、看图填空:

  出示图片:田,瓜,鱼,花,球

  ()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5、游戏:找朋友:

  请大家戴上自己的数字头饰。请十个小朋友上台,一个一个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图片的同学起立应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一起读这个字。

  三、写字

  1、认识田字格:田字格是帮助我们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的说法。拍手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笔画:在写字前我们先看看书上田字格中的范字,先用铅笔描一描,看看三个字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书上的字能写得那么好呢?我们也能写得那么好!(有信心)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⑴“一”的写法:横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是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

  ⑵“二”的写法: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

  ⑶“三”的写法: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

  3、示范写字。

  四、总结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距离意义。

  2.学写“一、二、三”,以评价观察的方法巩固长横,以摆笔画等方法发现“二、三”短横的写法及横画的组合。

  3.学*古诗,通过游戏、想象、配乐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意,练*朗读。

  预设过程

  一、以古代计数引入,了解学生掌握数字汉字的真实学情

  1.看图举手指回答。

  2.故事讲述古代计数法。

  3.出示十个数字汉字。

  4.利用插图,对汉字与手指对应的游戏,了解真实学情。

  二、学*诗歌,巩固生字,了解诗意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学着做到三个会:

  会表扬:如果你觉得他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就用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

  会帮助:如果他有字读错了,就帮助帮助他

  会道谢:被表扬了,被帮助了都要记得说“谢谢”哦!

  3.齐读展示,指名展示,同桌展示。

  4.除了数字,古诗中还藏着两个我们还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去,指名读。去是个很意思的字,古时候曾是这样的写的,下面部分表示山洞或者一扇门,上面部分就像一个人,去就是人离开山洞、走出门的意思呢!看看图,古诗中的小朋友走出门啊,好像是去郊游玩耍呢!他们一走啊,就走了二三——里。

  课件出示:里,一里大约是绕咱们胜利实验小学的操场两圈半左右的样子,二三里也就六七圈的样子。

  5.学到这里,课文的十二个生字都集中在黑板上了。咱们用它们来玩个游戏,大家都玩过的拼图游戏。这是一幅古诗拼图,缺少的几块就在这黑板上得请大家找回来。

  6.风景图选择理解:烟村四五家

  7.图示辅助理解:xxx十枝花。体会数字的虚指意思。

  8.原来,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郊游,一路上看到了的那么美丽的景色呢!诗的意思理解了,咱们一定能读得更好了。老师这里有三段不一样的音乐,你能帮我选一选,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上音乐读一读,你觉得哪一段比较适合。放松姿势,一起欣赏

  9.交流,配乐朗读。

  三、指导书写

  1.评价观察,指导书写“一”。

  2.摆笔画,指导书写“二、三”。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3

  【课时目标】

  巩固复*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

  3.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童谣,编儿歌

  3、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做游戏,找自己的兄弟姐妹,巩固“一”到“十”10 个生字。

  现在我们把“一”到“十”看作10个姐妹,一最小,十最大。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任选一个数字,并大声读出来,在请专心听讲的小朋友当他的姐妹。找对的小朋友有奖。

  1、请一名学生任选一个数字,如:六,并大声读出来,出示给大家看。

  2、其余学生按老师的要求,上台找相应的汉字。如:老师说“请找出它的五个妹妹。”

  3、5位学生上讲台找出“一”到“五”5个汉字,并从小到大排好顺序。

  4、全班齐读这五个汉字。

  四、学*儿歌,巩固所学的汉字。

  1、出示儿歌,没学过的生字要注上拼音。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学生自由读童谣。

  3、请个别会读的学生读一读。

  4、同桌互读小组读,全班读

  5、出示数字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齐读

  (3)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诗里也有数字)

  五、你我编童谣

  1、要求用上本课学过的汉字,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汉字。

  2、和自己的好伙伴共同编写童谣,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录童谣。

  3、展示童谣,互相学*、交流。

  六、写字

  汉字朋友邀请大家去参观它们的房间,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房间,那生字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七、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一、儿歌背诵。

  《小金鱼》《数字歌》

  (小组集体诵,指名一生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数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欢它们。有人拿他们写儿歌,像今天诵读的《小金鱼》和《数字歌》。还有人拿它们写诗呢!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去二三里》。(老师板书,学生读文章题目。)

  三、初读古诗,圈划生字。

  1、借拼音自由试读古诗,拼不出来的就问小老师,小老师不会的就问大老师。

  2、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检查掌握情况。

  3、在诗中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老师做好示范。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九 十

  4、借助拼音,每字读3遍,小老师教给不会的学生,老师巡视。

  5、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卡指名读,同时拼读、齐读。其中包括给生字找朋友、区分“人、入、八”以及对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复*。

  ②开火车比赛认字。

  四、休息。

  (学生听古筝《出水莲》,老师板书生字)

  五、诵读古诗。

  过渡:休息之后,齐读生字,为读诗做铺垫。

  (一)读准读顺

  1、大声自由读。

  2、四人分行读,其他人做小老师,听读得是否响亮,是否字准句顺。

  3、齐读。

  4、男生女生接龙读,要求字正腔圆,字准句顺。

  5、一组二组赛。

  (二)读美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他们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烟,因为快到中午了。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山坡前,看见有几个亭子,于是走进一个亭子歇歇脚,顽皮的孩子数了数,亭子共有六七座。妈妈让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栏上数亭子边的树上刚开放的花枝,可是数不清楚,妈妈问他有多少?他说:大概八九十枝吧!

  3、读诗,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过渡: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人把它写成了诗,还有人把它画成了一幅画。我们先读诗,再看画。

  4、体验读。

  过渡:我们就把这些有意思的感受带到诗句中,一起读出来。

  (1)读给老师听。

  ① 生自读,师点评。

  ② 生齐读。

  ③ 师生接词读,感受韵律美。

  (2)读给老师看。

  ① 看着老师,背诵给老师看。

  ② 配乐齐诵。

  六、拓展

  在《日有所诵》中寻找有关数字的儿歌。

  教学反思:这是我在新的学校讲的第一节课。毫不隐瞒地说,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一节课,却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三个晚上的12点休息,每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让有经验的同事帮帮忙,转念一想又不行,还不如自己做出来,在往里面填充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也许进步会更大一些。

  课讲完后,出了一身的汗,也长吁了一口气,对于心理素质极差的我来说,课堂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然后就是评课议课,同事们很谦虚,也都给足了“面子”,也算是对我的自尊心的一种体贴的维护。

  教学反思

  1、课堂收得太紧。

  课前就一直紧张,唯恐刚入学才两个月的小萝卜头们大闹“天宫”,课堂一旦失控,那个场面绝不是我辈所能收拾得了的。总不能当着全体老师的面暴力得要把小孩儿“栽”出去,那样的面目,即使是在一个玩笑中,自己也觉得可憎。所以,我只有表扬。好在,这个班里的小孩儿还都爱听表扬的话,只是为了得到表扬,确实太乖了,乖得就像我一个人在秀。真叫一个“一放就散,一收就死”。这个舒放的度,好难把握。

  2、缺少读图,学生的思维不够灵动。

  在美读之前,缺少对学生读图的指导。讲完课再回过头来看,“读图说话”这个环节完全有机会成为本节课的出彩点。比如,在下一节课上的“读图说话”中,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就出现了:“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我发现了两个小孩儿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说话。”“我发现了很多大山。”……遗憾的是,我不仅没有把握住,而且完全不知道要指导看图这件事。天,无知到这种程度,白读那些书了。惭愧,惭愧!

  3、疑惑:评课的时候,很多同事都在说,这节课上的东西大部分小孩儿都会,都会的就不用教,所以课堂上就有点浪费时间了。我什么也没说,这个大部分来得太没有根据。全班四十个学生,其中十六个是五周岁的小娃娃,对这一课完全没有概念,提前识字和背诵对他们来说就是奢谈。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要求放得低一点,尽量按部就班地走,为学生考虑得周全一点。这样能保证所有的孩子能齐头并进,即使快一点的小孩儿稍微等一等,也不算太大的损失,毕竟是第一节识字课。能等一等,总是好的。

  但如果真的出现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已经自学会了的情况,课堂又该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呢?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3)

——《一去二三里》 教案3篇

巩固生字

  1、我会认。

  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隐去)。游戏说明: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2、我会记。

  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b、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b、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能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上须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十四、四十、四十四。

  一、复*导入

  1.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王国的所有朋友。今天让我们带上这些拼音朋友离开拼音王国,朝生字王国的方向出发,去认识更过朋友,请各组坐上自己的火车,比比哪一辆火车开得快。

  2.用开火车的形式复*全部的拼音。

  二、观察画图 揭示课题

  1.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汉字王国的大门了,哇!这里真美丽。(出示本课挂图)

  大家看到什么了?谁来当当导游,把这里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图后,说说景色)

  2.这里还有一首童谣来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现在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一起去认识它。

  a.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己试读童谣。

  b.这首童谣的名字是什么?

  c.请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d.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在拼音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的?

  三、教学生字

  1. 我们一起去认识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重点引读四、十、三)

  2.拿出你们的生字卡片,小组讨论一下要怎么分,为什么要这么分?

  3.汉字朋友其大家去他们的家里做客,我们一起去吧。瞧!车来了,我们把汉字朋友送上车(出示画有汽车的图案,在上面打上方格,让学生根据童谣给生字安排位子。)

  4.解释 “里”在童谣中的意思。

  5.路上的景色很美,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6.终于到了汉字朋友的家了,但是他们在路上跟老师说,他们想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交朋友,所以他们要考考大家,大门有一个机关,只有通过才可以进去。(出示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四、认识田字格,学*书写“一、二、三”

  汉字朋友邀请大家去参观它们的房间,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房间,那生字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

  网友讨论:

  焰火: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搬门弄斧。我觉得整体是以认字写字为主的,但是为什么不在讲课文中就做一个指点呢?

  我上这课时就试过,效果更好一点,而且学生更能方便记忆课文,以上只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发现,不知道对不对,请多多指教。

  曲曲:同意焰火的意见,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愉快识字的,把识字和读韵文更好结合就更好了。

  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一、复*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打开书第44页。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说。

  师述说:有一个山村,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第一课。

  4、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

  5、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里:长度单位,一里=5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概四百米,我们跑完一圈再跑多一点也就是一里了。)

  三、图文结合,学*课文

  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A.闭上眼睛

  B.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画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

  四、自读课文,学*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一”的变调)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要认的字)

  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观察,有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识字,真棒!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四、十、三)

  4、请一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准这些字的音,好吗?

  5、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6、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A、找朋友的游戏:(持拼音卡片的上来找其对应的生字)

  B、比赛读绕口令:(看哪个同学读得又快又准)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要分清四和十,必须认真读一读。

  五、指导背诵。

  1、自己练*背诵。

  2、与学*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

  3、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4、男女生、小组比赛。

  六、课间游戏

  全班表演唱《数鸭子》。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轻松轻松。

  七、 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a)认识田字格。

  i.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ii.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iii.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b)指导书写“一”。

  i.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ii.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八、布置作业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4)

——《一去二三里》优秀教案6篇

  今天,有幸在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听了邱丽丽老师的《一去二三里》。虽然邱老师是新老师,但是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的东西。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几点学*写下来:

  一、丰富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片断一:邱老师在操练生字:一、二、三、四、五……等生字时,老师用“开小火车”游戏读生字。】

  游戏名称:开火车

  适用范围:

  用于复*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例,教师在复*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片断二:操练生字时,张老师指名学生上前,根据出示的图片,选择正确的字。类似“贴商标”游戏。】

  游戏名称:贴商标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课后词语复*或单元阶段性复*。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

  (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

  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 (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还有很多其他的识字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课堂的学*气氛,让孩子们轻松地在玩中学。

  二、**淡淡教语文,如一缕清香沁人心脾。

  听邱老师的课就好像在家吃家常饭,*淡但又不失本真。与学校老师一起外出听过很多名师、特级教师的课,但是当我们私下去模仿时候却又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像。其实,这大概是我们的“功力”尚欠火候吧。所以,我更喜欢听“家常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语言——精炼。邱老师没有废话,也不重复,在学校教研课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句话重复很多次,大概是担心学生没听懂吧。其实这样做不好,因为我们再重复之前的话时,可能会改变,那就会给学生不明确的要求。

  其次,注意在课堂上学生*惯的养成性教育。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一个月多。课余时,我经常能听到低段老师的抱怨。今天,在课堂上我不止一次看到邱老师的“润物细无声”。

  『教学片断一』:教师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台下已经又孩子跃跃欲试了,“老师,我,我……”看着一双双小手,张老师拍了拍手,提高声音:“不要着急,先把老师要说的话听清楚了。”当然,张老师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孩子们“我看你最积极了,别急,先听清老师说的话再举手。”

  还有诸如:举手答题、请把话说完整了、要站起来回答……这些看似*常的养成教育,却是最能反应*时教学,我相信张老师的学生一定在*惯养成上做得很好。

  再者,课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所以经常听到老师说,时间不够用,有些知识没有讲。这堂课上,张老师重点教学:生字的正确认读,流利朗读童谣。难点是:感受童谣的意境。

  这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张老师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把图中几个重点景物:亭台、烟村再这里出示为下面的朗读童谣做了铺垫。我想这应该是张老师精心的预设,其实在最前面的yan cun qu的课前操练中已经开始了。

  整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对于难点的突破,张老师用了配乐朗读,闭目想象等办法。

  三、认识田字格,发挥自主学*指导学生书写。

  扎扎实实教语文,从张老师的指导书写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位置,然后范写“一”(注意到一个细节:整个书写过程,老师从起笔到收笔都做了详细的讲解。)然后“二、三”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并指名说一说。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

  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新课。(拍手歌)

  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

  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

  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

  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一”从横中线的下面一点开始写,收笔的时候是在横中线上面,是一条斜线。

  2、师示范讲解。

  3、请小老师来书空生字“一、二”,其余学生跟着书空。

  4、抄写生字“一、二”(师在黑板上范写)

  5、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相应的课堂作业(机动)。

  六、用生字编句子。

  1、先与同

  2、桌互相准备

  3、交流。

  (例句:一二三,静下来。三二一,坐端正。

  我来这里,你去那里,老师不知道我们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等等。)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的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第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磁带。

  六、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真能干,开学到现在已会背好多儿歌,谁来背几首?

  2、复*汉语拼音(创设情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们一起去念儿歌。你们看,他们已在城门口等着了,他们是谁,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ai iu

  an un

  ing er zhi si

  chi yi

  wu jia

  zuo

  hua

  (城门一) (城门二) (城门三)

  (汉语拼音朋友能帮我们识字、读书,是我们的好帮手。)

  二、听读童谣、学*汉字。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给学生的大脑进行强烈刺激,培养学生听的*惯,提高听的能力。)

  2、这首儿童歌谣很?跟小朋友们见面。自由读《一去二三里》要求:

  ①用手指着读,不认识字的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②念准前(后)鼻韵母,*(翘)舌音。

  3、小组间互问,帮助纠正。

  4、反馈:指名读(一句、两句都可以)随机教学“去、里”

  (举例了解“一里”的路程。用“去”说句话。在生活体验中识字。)

  5、离开拼音朋友读。

  6、质疑:仔细看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语文数字娃娃。拼读。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重点指导:“八”“四”,激发学生想像:见到“八”字;会想到什么。编个故事记住“四”)

  8、游戏:“数学数字宝宝”和“语文数字娃娃”找朋友。

  (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写出数学数字宝宝,指名把语文数字娃娃的卡片贴在对应处。)

  9、再读练读儿歌(再一次让学生与汉字见面。)

  10、出示挂图,看图说话,了解“亭台、烟村”

  (带领学生感受图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

  1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2、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三、实际运用,巩固汉字。

  1、(创设情景:小朋友真能干!看,谁来了?原来是邮递员阿姨给大家送信来了。)要求:

  ①把语文数字小卡片贴在图下方。

  ②看哪一组贴得又对又快。并读好图下方的一句话:(小组合作,评比冠军)

  2、交流

  3、编儿歌。

  四、课外拓展,感受汉字的妙用。

  1、玩拍手游戏。

  2、听含有数字的成语和古诗。

  3、小结:小朋友,别看简单的几个数字,可我们的学*、生活离不开它们。课后,可以在书上,教室里,超市,自己家……去寻找“语文数字娃娃”

  4、在《数鸭去》歌曲中结束教学。

  第二教时

  一、召开汉字数字娃娃聚*(联欢会)

  摆出学生找的资料,玩逛“超市”游戏。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a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放大的田字格)

  b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指导书写“一”

  a认识笔画“一”(较长叫长横)

  b观察所在位置。

  c书写要领:起笔重,向右行笔,略向上斜,收笔稍顿。

  d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4、同上指导二、三。

  特别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开展书写比赛,当小老师评一评。

  [教学内容]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

  1.会认“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朗读。

  四、学*生字

  (一)学*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 ”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5)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写字,巩固练*,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6)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复*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心中冲模了新奇感,对他们来说,文本就像一个好玩的迷宫,里面乐趣无穷。本课是一首古代童谣,诗歌语言简洁,设计本课教学应着力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说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使文本语言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化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文中的12个字,会写“一”“二”“三”这三个字。

  3、认识笔画“一”。

  4、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十位身穿球衣的小朋友,小朋友的衣服上印有1到10的数字)

  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认读十个***数字,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

  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揭示课题:古代有一位诗人,用这十个数字写了一首童谣,想读读吗?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

  2、利用识字卡片认读生字,先由生自由说自己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

  3、游戏认读

  [设计意图:在生字的认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识字形象,有趣。]

  四、朗读感悟诗意

  1、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2、利用插图,理解“烟村”“亭台”

  3、理解“烟村四五家”

  [设计意图:诗的意境很重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4、结合插图读诗句

  一边读诗句,一边用手指图。

  5、边读边用手势表示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加强诗句与意象的联系。]

  五、配乐品读全诗

  1、指导掌握诗的节奏

  老师范读诗文,学生听,说说你发现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并做上记号。

  2、生自读,师生交流。

  3、指导生有节奏地朗读。

  [设计意图:读出诗的韵律美,进一步感受诗意。]

  六、背诵全诗

  1、请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全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山村

  [设计意图:再次启发想象,让学生再次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情彼景”化为“我情我景”。]

  七、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出示汉字(“一二三”)你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都由横组成)

  3、识笔画“一”。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横的变化。

  4、指导书写“一”、“二”、“三”。

  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的人就闹了这么一个笑话。(师讲这个小笑话)。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对待学*一定要认真。]

  八、巩固练*

  1、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如:画四条鱼,五朵花,三支笔………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子,贴在图画旁边。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这一课的生字。

  [设计意图:加强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和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zuò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一、导入部分

  我让学生从1数到10,再倒数一次。(意在了解学生1~10的读音情况,着重区别四和十的读音。)

  二、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板书简笔画再现插图。(加深学生对插图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对学*课文的兴趣。)

  三、识字教学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篇(扩展7)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⑴ 师范读课文。

  ⑵ 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⑶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2、看图说话:

  ⑴ 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⑵ (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⑶ 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⑷ 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⑸ 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⑹ 再往*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⑺ 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⑻ 你从*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⑼ 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⑽ 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⑾ 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⑿ 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3、生练读:

  ⑴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 相关内容: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村居》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导学案《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杂谈《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1《小伙伴》课堂教学实录节选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⑵ 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⑶ 学生自己练读。

  ⑷ 指名读,集体评价。

  ⑸ 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4、自学生字:

  ⑴ 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⑵ 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⑶ 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5、检查自学情况:

  ⑴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⑶ 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插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从文本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全体学生,在*等、合作、探讨***同进步。在看、听、说、读、练中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把握母语学*规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道结合,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内容的推进、练*设计的提高都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教材简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进入汉字世界的起始篇目。学生刚刚结束拼音的学*,刚好能够利用拼音识字学文,学有用武之地,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激起了他们的学*欲望,释放了他们的好胜潜质,因此学生是兴奋的、踊跃的。所以,利用情境、结合拼音识字、诵读是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创设一种和谐、*等、快乐的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预设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读读、认认、说说。

  情感与态度: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热爱祖国文字,受到语文素养的熏陶。

  【教学重点】

  结合情境随文识字,读通古诗是本课时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古诗,感受童谣意境,积累语言是本课时难点。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学生:预*课文。

  【预设流程】

  一、复*拼音,揭示课题

  1、出示数字拼音卡片,认读,复*拼音拼读。

  指名拼读,点评,读对了将卡片奖给学生。

  2、走进汉字世界,说明汉字的作用。

  3、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讲解“里”的知识。

  4、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初识课文

  1、出示图画,按一定顺序观察。

  2、指导看图(从右到左,从远到*)说说图上画的有什么?

  随机出示图片认识亭台。认识花、烟村。

  3、小结图画内容。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我们宋代诗人邵康节看到这幅图就写了一首诗《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2、出示要求,然后读书。圈画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诗。

  4、师范读,生认真听,特别注意不会读的字

  四、学*生字,理解诗文

  1、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一边圈画一边试着读一读。

  2、出示图片,圈得对不对。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指导“三、四”声母都是*舌音,“十”声母是翘舌音,对比读,读准“四”和“十”。

  3、单独出示数字生字,认一认,说说你的发现。

  4、去掉拼音,出示篮球运动员的图片。看运动员身上的这些数字是什么?认识篮球队员身上的生字,按顺序读,倒着读,学各种声音读。

  5、游戏一:学生把两手摊开放在桌子上,出示那个数字,学生赶紧做出该数字的手势。

  6、游戏二:看图填数字,把一到十的数字发给学生,老师出示图片,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拿着数字上台,说:“你的朋友这这里。”全班一起读图片下的词组“一头牛”……

  五、步步推进,背诵古诗

  1、出示图片,把生字宝宝送回到古诗中。大声朗读。

  出示带拼音的古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

  2、出示去拼音的古诗,怀着美美的心情读一读。

  3、引导背诵:填空背——接下句背——背全诗——指名背。

  4、小结。

  六、欣赏《对数歌》,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四

  五六七八九十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提供轻松的学*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新知识。一是通过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惯,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惯。二是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学得轻松、用得愉悦。三是充分利用课件识字、多种形式记住生字的音、行,通过运用,体会学生字的价值。

  2、注意了知识的层次性,由浅入深,教学的展开顺势而为,拓展生成水到渠成。

  3、注意了组织教学,教学活动收放自如,因此课堂自始至终和谐有序。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拼音,激趣导入

  1.复*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整体认读音节:zhi、shi、si、yi、wu

  (2)复韵母ai、iu、an、un、ing

  (3)特殊韵母:er

  (4)音节:huā、jiā、zuò、sān 、cūn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

  2.揭示课题

  (1)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1 一去二三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一)中的第1课。

  (2)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长度单位,一里=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操场走大约三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5.检查生字

  (1)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2)不带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抽查读。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6.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意

  过渡: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2.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a.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挂图:亭台)

  师: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师: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c.烟村四五家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