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青岛版五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得数,老师课上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学生只要学会了这部分内容,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完全可以迁移过去。

  【设计理念】

  1.计算教学要充分挖掘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有效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效果。

  小学阶段安排的学*内容,一般都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自主探索的能力,将内容分段安排,这一特点在有关计算的学*中尤为明显。

  比如:整数加减法,大体分为四段,一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三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四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至于万以上数的加减法不再专门学*,有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学生自然就能通过迁移自己学会。每一段内容的学*都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都为后面内容的学*做铺垫。

  再如:整数乘法,也分为四段来学*,一是表内乘法(学*乘法的根基),二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三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即是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四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从知识安排的顺序可以看出,本节课涉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整个整数乘法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既要在前面知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又要为后面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是小数乘法)做好方法的铺垫。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正因为知识有了纵向的联系,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推导出新的知识;或者是将新的知识通过改造,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这个基础,在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既提高了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遇到新问题就尝试转化成旧知的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比较、概括及抽象能力。

  计算的法则实际不难,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法则然后让学生计算会省去很多时间和麻烦,但是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设计教学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一步一步亲自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的法则,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比较、概括、抽象能力,培养了数感。

  在探索23×12的口算过程时,用几个横式(23×10=230 23×2=46 230+46=276)来表达过程,如果把几个横式写为竖式再对其进行合并,就会出现我们一般认为比较简单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经历从口算到改为竖式,再到将几个竖式合并、简化的过程。

  4.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抓住计算教学的核心。

  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教学中“走极端”的现象实质上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关系的结果。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支配,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与此相反,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他们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过分强调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却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固,造成学生理解算理过繁,掌握算法过软,形成技能过难,教学走向“重算理、轻算法”的另一极端。

  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就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衡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算法主要是: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算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对齐(这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如果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算法形成的过程,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

  13×20= 13×2= 260+26=

  11×40= 11×4= 440+44=

  23×10= 23×3= 230+46=

  (设计意图:经过第一次打磨,一部分老师认为新课改后,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但相应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练*一下口算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老师认为像原人教版教材一样,在新课进行之前,出一些学生学过的又和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题目,会为学生学*新知做一些铺垫,使学生看到新知识后更容易的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更容易的将新知转化成旧知。所以在第二稿中设计了一组这样的口算练*,请大家再讨论,这样设计是否可行?有何优缺点?)

  二、引出问题

  ⑴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美丽的街景,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一共有多少盏灯?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⑵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简单说一说列式的根据。(板书:23×12)

  ⑶找该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发展点。)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打磨的过程中,有老师提出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有关寻找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完成,本节课可以直接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省出时间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感觉很有道理,第二稿中将引出问题这一环节做如上修改,请大家再讨论。)

  三、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估算

  ⑴让学生先估一估23×12的得数。(学生估算的结果可能可能是230或者240。)

  ⑵引导学生想一想:23×12的实际得数比估算出来的数大还是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试算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来分析23乘12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从而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而且在估算的过程当中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2看成10,估算出的230是10个23的和,还有2个23没算在里面,为下面口算准确得数渗透一个方法,实际上也是新知识的一个生长点。通过估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似的意识,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的结果。估算对学生做完题进行检验有很大价值,有一个好的估算*惯,能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计算中明显出现的错误。)

  2.试算

  ⑴师:这道题的准确得数到底是多少?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

  把计算的过程简要写到练*本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

  ⑵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转化,老师可个别启发引导:23×12可以表示12个23,我们能不能把12个23拆开来算呢?)

  ⑶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23×10=230

  23×2=46

  230+46=276

  B:20×12=240

  3×12=36

  240+36=276

  (引导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其中一个因数拆分之后,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算式。)

  ⑷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我们遇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以前我们没学过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看来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方法。

  (设计意图: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应是计算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策略。)

  3.笔算

  ⑴请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23×12,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

  ⑵学生试做,师巡视指导。

  ⑶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 2 3

  × 1 2

  2 7 6

  (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列竖式没法清晰地看出计算过程)

  B: 2 3 2 3 2 3 0

  × 2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和刚才的那个竖式比,这种做法确实清晰地看出了计算过程,但也有点麻烦。)

  C: 2 3

  ×1 2

  4 6

  +2 3 0

  2 7 6

  (请学生对比评价B和C两种算法,C方法既能看出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

  D: 2 3

  ×1 2

  4 6

  2 3

  2 7 6

  (请学生对比评价C和D两种算法,D方法也能看出计算过程,比C更简单。)

  (在学生没有提前学*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出现后两种竖式,这时就得需要老师加以启发引导:我们能不能把3个竖式合并一下?如何使其成为一个竖式呢?怎样使笔算的'形式变得更简单呢?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合并情况交流、引导、提升)

  (如果学生能将3个竖式合并为C竖式,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230这个个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写?如果擦去“0”,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23”,为什么?如果不写“0”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看竖式发现:乘完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3得3,对齐4的下面写3,1乘2得2,在4的前面写2。这样算的时候不写“0”,可以简便我们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过程写成竖式形式,将几个竖式合并,再将竖式进一步简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了。)

  4.明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23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尤其要明确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进一步明晰算理。)

  5.规范书写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

  2 3

  ×1 2

  师:先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板书)

  2 3

  ↖↑

  ×1 2

  4 6

  师: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

  师: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为什么?

  2 3

  ↑↗

  ×1 2

  4 6

  2 3

  2 7 6

  师:竖式中的46是怎么来的?23实际上是多少?它是怎么来的?

  (板书:23×2和23×10)

  2 3

  ↖↑

  ×1 2

  4 6——23×2

  2 3 ——23×10

  2 7 6

  (设计意图:清晰再现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6.练*

  独立计算21×43,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紧扣新知,及时巩固。)

  三、巩固练*

  1.根据竖式写得数。

  师:你是从竖式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算理。)

  2.你能很快判断出对错吗?

  42×21=126(出示横式,不出竖式)

  (学生可能根据个位上的数进行判断,也可能利用估算进行判断)

  找错因,明算理。(出示竖式)

  (设计意图:有老师提出练*量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需充分展开,后面供练*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这些练*也不一定能处理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40分钟,要抓住重点内容充分展开、透彻理解,至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后面肯定还要安排1—2课时专门进行相关练*,所有过程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全部展示。)

  四、总结

  师: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师:是呀,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呢?(比如:转化的方法,横式变竖式的过程等)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向学生生动地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2、看书P68页故事的文字叙述,提出问题。

  二、复*指导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方法,并将小组内的方法汇总。

  (1)出示各组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对学生想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讲评。例如: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可以得到精确的数字,但费事费力,不宜操作。

  (3)借助学生所用的估算、笔算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十七第1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对快!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引导其总结出规律

  3、练*十七第2题

  (1)谁能说说企鹅的生活*性?

  (2)出示企鹅卡片:它们要选择一块属于冰块嬉戏,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

  (3)核对大家选择的结果,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练*十七第4题

  (1)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题意,问题是什么,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列式计算等。

  (3)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三、总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对这一章所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复*,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呢?在进行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作业

  (1)将你自己总结出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规律和你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在作业本止。

  (2)回家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料,完成练*十七第3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练*。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回忆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第二个因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2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2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2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2。

  揭示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笔24支,12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2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2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2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2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2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2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2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2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12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2”依次去乘24的每一位数。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24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竖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24,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24,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2.基本练*。

  出示3道用竖式计算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题目,由三个学生分别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3.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⑴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⑵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⑶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两个因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31×23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3.出示课件。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4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出示: (一组混乱的计算题)79×52≈ 700×50= 15×20 = 40×60 =

  18×26 = 15×21≈ 39×60≈ 16×42=

  师:能将上面的计算题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分类吗?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若与教师思路发生冲突可逐步引导)

  课件显示:(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现)

  口算 估算 笔算

  40×60= 39×60≈ 18×26=

  15×20= 15×21≈ 16×42=

  700×50= 19×52≈

  这也是我们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如果把这些知识做成知识网你会吗?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首先想一下我们本单元题目是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都学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板书

  口算 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重点复*,强化提高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先来算一下第一组的题目要用什么方法呢?

  1、口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2、(1) 学生独立计算,开火车交流,选二题说说算理。

  (2) 师:说说这类题目的特点 生:他们的末位都是零,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师:能说说你算这种题目的思路吗?

  生: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师:什么样的计算题用口算?怎么口算的?

  生:比较简单的计算,也即数字是整十整百的计算。

  3、估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1) 学生独立计算

  (2)反馈 师:你为什么要将39看作是40?21看作20? 生:因为39和21离整40和整20很*?

  师:那38和19离39和21也很*啊? 生:它们虽说也很*但数字计算起来不方便。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所看作的数字既要比较接*原数也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最好是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组题要用估算来计算的? 生:因为它是约等于。

  师:(归纳)题目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我们用估算就可以了,估算应遵循简单好算、离准确值*的原则。

  3. 笔算方法的回顾

  (1)指名2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

  (2)展示计算结果,同时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肯定和补充,同时强调用竖式计 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像这样比较难算得要用笔算

  4、解决问题

  三(2)班去春游, 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

  共收到:

  面值 /元 50 20 10 5 2 1

  张数/张 2 12 15 24 18 14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口算

  70×30= 90×30= 20×60= 80×40= 80×80=

  50×70= 15×20= 400×20= 23×20=

  2、估算 19×29≈ 12×41≈ 11×89≈ 99×91≈ 39×33≈ 45×29≈

  3、笔算:

  16× 42= 18× 65= 31× 32= 27× 34=

  4、比较大小

  12 ×13 ○ 21 ×13

  15 ×24 ○ 24 ×15

  61 ×35 ○ 35 ×62

  54 ×12 ○ 540

  21 ×43 ○ 20×43+43

  (1)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21 ×43 20×43+43 提示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思考。

  5、北小有1200人去春游,现有31辆大客车,每辆大客车可乘坐42人,一次能坐下吗?

  师:这题如何思考?

  生:先求出31辆大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与1200比较大小。

  师: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1乘42呢?

  小组交流。反馈:

  生甲:用笔算最好了,只有算出准确值与1200比较大小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

  生乙:不必要那样做,用估算更快。

  生丙:估算的不是准确得数怎么能知道是否坐得下呢?

  生乙:因为31看作30,42看作40,估算得1200,得出的得数肯定比准确的得数小,看小了之后都有1200,人数也是1200,所以能坐下,用估算也可以。

  师小结:说的真好,题目也没有一定要求我们算出准确值,而我们用估算也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当然可以用估算了。

  四、拓展练*思考题

  三(2)班去春游, 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共收到:

  面值 /元 50 20 10 5 2 1

  张数/张 2 12 15 24 18 14

  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交上来的钱对吗?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并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板书课题),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青岛版五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得数,老师课上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学生只要学会了这部分内容,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完全可以迁移过去。

  【设计理念】

  1.计算教学要充分挖掘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有效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效果。

  小学阶段安排的学*内容,一般都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自主探索的能力,将内容分段安排,这一特点在有关计算的学*中尤为明显。

  比如:整数加减法,大体分为四段,一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三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四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至于万以上数的加减法不再专门学*,有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学生自然就能通过迁移自己学会。每一段内容的学*都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都为后面内容的学*做铺垫。

  再如:整数乘法,也分为四段来学*,一是表内乘法(学*乘法的根基),二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三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即是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四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从知识安排的顺序可以看出,本节课涉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整个整数乘法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既要在前面知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又要为后面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是小数乘法)做好方法的铺垫。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正因为知识有了纵向的联系,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推导出新的知识;或者是将新的知识通过改造,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这个基础,在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既提高了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遇到新问题就尝试转化成旧知的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比较、概括及抽象能力。

  计算的法则实际不难,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法则然后让学生计算会省去很多时间和麻烦,但是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设计教学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一步一步亲自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的法则,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比较、概括、抽象能力,培养了数感。

  在探索23×12的口算过程时,用几个横式(23×10=230 23×2=46 230+46=276)来表达过程,如果把几个横式写为竖式再对其进行合并,就会出现我们一般认为比较简单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经历从口算到改为竖式,再到将几个竖式合并、简化的过程。

  4.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抓住计算教学的核心。

  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教学中“走极端”的现象实质上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关系的结果。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支配,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与此相反,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他们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过分强调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却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固,造成学生理解算理过繁,掌握算法过软,形成技能过难,教学走向“重算理、轻算法”的另一极端。

  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就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衡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算法主要是: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算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对齐(这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如果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算法形成的过程,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

  13×20= 13×2= 260+26=

  11×40= 11×4= 440+44=

  23×10= 23×3= 230+46=

  (设计意图:经过第一次打磨,一部分老师认为新课改后,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但相应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练*一下口算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老师认为像原人教版教材一样,在新课进行之前,出一些学生学过的又和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题目,会为学生学*新知做一些铺垫,使学生看到新知识后更容易的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更容易的将新知转化成旧知。所以在第二稿中设计了一组这样的口算练*,请大家再讨论,这样设计是否可行?有何优缺点?)

  二、引出问题

  ⑴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美丽的街景,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一共有多少盏灯?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⑵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简单说一说列式的根据。(板书:23×12)

  ⑶找该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发展点。)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打磨的过程中,有老师提出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有关寻找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完成,本节课可以直接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省出时间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感觉很有道理,第二稿中将引出问题这一环节做如上修改,请大家再讨论。)

  三、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估算

  ⑴让学生先估一估23×12的得数。(学生估算的结果可能可能是230或者240。)

  ⑵引导学生想一想:23×12的实际得数比估算出来的数大还是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试算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来分析23乘12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从而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而且在估算的过程当中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2看成10,估算出的230是10个23的和,还有2个23没算在里面,为下面口算准确得数渗透一个方法,实际上也是新知识的一个生长点。通过估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似的意识,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的结果。估算对学生做完题进行检验有很大价值,有一个好的估算*惯,能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计算中明显出现的错误。)

  2.试算

  ⑴师:这道题的准确得数到底是多少?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

  把计算的过程简要写到练*本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

  ⑵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转化,老师可个别启发引导:23×12可以表示12个23,我们能不能把12个23拆开来算呢?)

  ⑶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23×10=230

  23×2=46

  230+46=276

  B:20×12=240

  3×12=36

  240+36=276

  (引导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其中一个因数拆分之后,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算式。)

  ⑷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我们遇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以前我们没学过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看来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方法。

  (设计意图: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应是计算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策略。)

  3.笔算

  ⑴请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23×12,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

  ⑵学生试做,师巡视指导。

  ⑶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 2 3

  × 1 2

  2 7 6

  (引导学生明确:这样列竖式没法清晰地看出计算过程)

  B: 2 3 2 3 2 3 0

  × 2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和刚才的那个竖式比,这种做法确实清晰地看出了计算过程,但也有点麻烦。)

  C: 2 3

  ×1 2

  4 6

  +2 3 0

  2 7 6

  (请学生对比评价B和C两种算法,C方法既能看出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

  D: 2 3

  ×1 2

  4 6

  2 3

  2 7 6

  (请学生对比评价C和D两种算法,D方法也能看出计算过程,比C更简单。)

  (在学生没有提前学*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出现后两种竖式,这时就得需要老师加以启发引导:我们能不能把3个竖式合并一下?如何使其成为一个竖式呢?怎样使笔算的'形式变得更简单呢?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合并情况交流、引导、提升)

  (如果学生能将3个竖式合并为C竖式,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230这个个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写?如果擦去“0”,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23”,为什么?如果不写“0”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看竖式发现:乘完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3得3,对齐4的下面写3,1乘2得2,在4的前面写2。这样算的时候不写“0”,可以简便我们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过程写成竖式形式,将几个竖式合并,再将竖式进一步简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了。)

  4.明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23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尤其要明确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进一步明晰算理。)

  5.规范书写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

  2 3

  ×1 2

  师:先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板书)

  2 3

  ↖↑

  ×1 2

  4 6

  师: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

  师: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为什么?

  2 3

  ↑↗

  ×1 2

  4 6

  2 3

  2 7 6

  师:竖式中的46是怎么来的?23实际上是多少?它是怎么来的?

  (板书:23×2和23×10)

  2 3

  ↖↑

  ×1 2

  4 6——23×2

  2 3 ——23×10

  2 7 6

  (设计意图:清晰再现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6.练*

  独立计算21×43,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紧扣新知,及时巩固。)

  三、巩固练*

  1.根据竖式写得数。

  师:你是从竖式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算理。)

  2.你能很快判断出对错吗?

  42×21=126(出示横式,不出竖式)

  (学生可能根据个位上的数进行判断,也可能利用估算进行判断)

  找错因,明算理。(出示竖式)

  (设计意图:有老师提出练*量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需充分展开,后面供练*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这些练*也不一定能处理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40分钟,要抓住重点内容充分展开、透彻理解,至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后面肯定还要安排1—2课时专门进行相关练*,所有过程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全部展示。)

  四、总结

  师: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师:是呀,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呢?(比如:转化的方法,横式变竖式的过程等)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向学生生动地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2、看书P68页故事的文字叙述,提出问题。

  二、复*指导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方法,并将小组内的方法汇总。

  (1)出示各组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对学生想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讲评。例如: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可以得到精确的数字,但费事费力,不宜操作。

  (3)借助学生所用的估算、笔算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十七第1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对快!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引导其总结出规律

  3、练*十七第2题

  (1)谁能说说企鹅的生活*性?

  (2)出示企鹅卡片:它们要选择一块属于冰块嬉戏,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

  (3)核对大家选择的结果,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练*十七第4题

  (1)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题意,问题是什么,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列式计算等。

  (3)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三、总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对这一章所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复*,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呢?在进行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作业

  (1)将你自己总结出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规律和你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在作业本止。

  (2)回家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料,完成练*十七第3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练*。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回忆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第二个因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2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2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2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2。

  揭示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笔24支,12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2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2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2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2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2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2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2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2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12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2”依次去乘24的每一位数。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24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竖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24,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24,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2.基本练*。

  出示3道用竖式计算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题目,由三个学生分别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3.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⑴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⑵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⑶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两个因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31×23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3.出示课件。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4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出示: (一组混乱的计算题)79×52≈ 700×50= 15×20 = 40×60 =

  18×26 = 15×21≈ 39×60≈ 16×42=

  师:能将上面的计算题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分类吗?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若与教师思路发生冲突可逐步引导)

  课件显示:(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现)

  口算 估算 笔算

  40×60= 39×60≈ 18×26=

  15×20= 15×21≈ 16×42=

  700×50= 19×52≈

  这也是我们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如果把这些知识做成知识网你会吗?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首先想一下我们本单元题目是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都学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板书

  口算 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重点复*,强化提高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先来算一下第一组的题目要用什么方法呢?

  1、口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2、(1) 学生独立计算,开火车交流,选二题说说算理。

  (2) 师:说说这类题目的特点 生:他们的末位都是零,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师:能说说你算这种题目的思路吗?

  生: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师:什么样的计算题用口算?怎么口算的?

  生:比较简单的计算,也即数字是整十整百的计算。

  3、估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1) 学生独立计算

  (2)反馈 师:你为什么要将39看作是40?21看作20? 生:因为39和21离整40和整20很*?

  师:那38和19离39和21也很*啊? 生:它们虽说也很*但数字计算起来不方便。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所看作的数字既要比较接*原数也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最好是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组题要用估算来计算的? 生:因为它是约等于。

  师:(归纳)题目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我们用估算就可以了,估算应遵循简单好算、离准确值*的原则。

  3. 笔算方法的回顾

  (1)指名2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

  (2)展示计算结果,同时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肯定和补充,同时强调用竖式计 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像这样比较难算得要用笔算

  4、解决问题

  三(2)班去春游, 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

  共收到:

  面值 /元 50 20 10 5 2 1

  张数/张 2 12 15 24 18 14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口算

  70×30= 90×30= 20×60= 80×40= 80×80=

  50×70= 15×20= 400×20= 23×20=

  2、估算 19×29≈ 12×41≈ 11×89≈ 99×91≈ 39×33≈ 45×29≈

  3、笔算:

  16× 42= 18× 65= 31× 32= 27× 34=

  4、比较大小

  12 ×13 ○ 21 ×13

  15 ×24 ○ 24 ×15

  61 ×35 ○ 35 ×62

  54 ×12 ○ 540

  21 ×43 ○ 20×43+43

  (1)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21 ×43 20×43+43 提示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思考。

  5、北小有1200人去春游,现有31辆大客车,每辆大客车可乘坐42人,一次能坐下吗?

  师:这题如何思考?

  生:先求出31辆大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与1200比较大小。

  师: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1乘42呢?

  小组交流。反馈:

  生甲:用笔算最好了,只有算出准确值与1200比较大小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

  生乙:不必要那样做,用估算更快。

  生丙:估算的不是准确得数怎么能知道是否坐得下呢?

  生乙:因为31看作30,42看作40,估算得1200,得出的得数肯定比准确的得数小,看小了之后都有1200,人数也是1200,所以能坐下,用估算也可以。

  师小结:说的真好,题目也没有一定要求我们算出准确值,而我们用估算也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当然可以用估算了。

  四、拓展练*思考题

  三(2)班去春游, 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共收到:

  面值 /元 50 20 10 5 2 1

  张数/张 2 12 15 24 18 14

  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交上来的钱对吗?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并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板书课题),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和善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启动数学列车

  1.口算。

  13×2= 34×2= 24×2=

  13×10= 34×20= 24×10=

  2.笔算。

  23×3=

  二、探究新知——进入数学乐园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小红和妈妈来到书店买书。

  (1)学生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那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会在思考呢?

  (3)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师指算式)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那24×12大约是多少,你会不会估算?(指名学生说估算)

  生估:大约是有200

  师:还有比200更接*的吗?

  生:240

  师:那24×12的准确得数,比240更大,还是更小呢?

  生:小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24×10=240,还有24×2=48,所以24×12的得数比240大。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算算24×12的准确得数,好不好?

  生:好

  师:好的,请在课堂练*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师巡视,收集算法.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投影出示:略

  师:先出示 问:这是什么方法?( 口算) 我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再出示问:这是什么方法?(竖式)这位同学做对了吗?(没有)那它这里有做对的地方吗?还要再算什么?

  师:最后出示,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做对了吗?哪里又出现问题了呢?

  (生说:第二步是24×10=240,不是24×1=24)

  说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5.教学笔算:

  好!下面我们就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笔算)

  师板演竖式

  师:我们先算什么?(24×2)

  师:再算什么?(24×10

  师:最后算什么?(240+48

  6、指导看书,发现问题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63页,请看例题中的笔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240的0可以不写。

  师:说得真好!师把0擦掉。为什么这个0可以不写呢?(强调:因为1个十乘24得24个十,所以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不写)

  师板书:(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师:这个0不出现的时,我们该怎么列竖式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做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老师出一题让学生练)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畅游数学乐园

  1.计算密码:2小题

  2. 老虎森林: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3.游戏:计算比赛。(学*卡1)

  4.(学*卡2)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2 4 × 1 2 =288(元)

  2 4

  × 1 2

  4 8 …… 2 4 × 2的积

  2 4 0 …… 2 4 × 1 0的积

  2 8 8 …… 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预*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3.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展示讲评、内化提升。

  出示例1的竖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说。

  2.竖式中48和24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

  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投影出示)14×231×30214×316×523×422×321×512×2018×323×627×442×3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1个242个243个2410个24(24×1=24)(24×2=48)(24×3=72)(24×10=240)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教学例1: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两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3篇

  今天听了李林涛老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设计有层次。

  探讨的地方: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建议: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听了安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不进位)》一课,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谈点自己的体会与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说得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安老师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预*提示,使学生能有目标、有方法的进行预*。在预*后能及时反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状况,同时还教会了学生的预*方法。

  特色二: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到新授再到练*,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老师在安排复*题时很有针对性,复*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再现笔算两位数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沉重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老师在讲解每道题时都非常详细,教师的小结将笔算时要特别注意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两个关键之处强调了多次。进行这样有效的`复*,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特色三:讲练结合,练*题内容全面,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有计算题、判断纠错题、和应用题。每道题老师都是精心设计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判断纠错题老师设计的这两道题都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第一道题由于计算时不细心或乘法口诀不熟练时会出现那样的错误,第二种情况是把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对错了而出现的。老师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先在练*题中出现,让学生参与评价,利用学具中的反馈牌,组织学生进行检查,既培养了学生的检查*惯和能力,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特色四: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优点,可能我说得不全面,在这节课里我有几点个人的看法。我们三年级组是从提问的有效性这个角度来说的,说得不到之处,望大家多包涵。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节课主要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为了很好落实这一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两位老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既能启迪

  我听了X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学*体会。

  这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

  1、激趣引入,重视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快乐直通车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旧知来为学*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自主探究,成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X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时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不仅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重视学*方法策略的指导

  我国*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方法、学*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

  4、重视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课堂评价语运用恰到好处,时时处处都在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学*更好地学*。如:“哦!面对新问题,我们各有高招!”“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强!”等都体现了教师看到学生在学*活动中的表现十分满意和欣喜。正是由于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菁华5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乘法估算不是单一的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而是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还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的范围,也就是估计得数比什么大,比什么小。乘法估算是个难点,教材的安排是:例题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牧场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大约”,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然后通过思考、交流、引导、小结,用语言表述出来,指出2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即估计得数的范围,以及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并通过一系列的练*来巩固该学*内容。

  2、教学目标

  应用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比什么大,比什么小,在什么左右。

  ②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环境中,创设适当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应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的过程中感悟知识,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学中,严格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带领学生在数学空间尽情漫游。

  三、说教学过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本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题,教师解说,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谁来替他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你能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9×42=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牧场情境引入,在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

  二、探索方法

  1、在计算之前,老师把问题分类,先请大家估计,明明家1天大约最多可**多少千克?最少可**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①最少可**8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800多。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字都看小,20×40=800。)]

  ②最多可**15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1500少。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都看大,30×50=1500。)

  3、再请学生估计出明明家一天**的千克数最大约最接*多少吗?

  学生交流:最接*12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在1200左右。为什么用“左右”这个词?(把数都看成与它接*的整十数,30×40=1200。)

  (估算方法要讲清、讲细,让学生理解清楚怎样估算)

  4、计算验证:

  有什么方法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用竖式)请你试一试,做好的同学自己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第3种,最接*;第1、2种估计出了算式的范围)

  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成绩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

  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指向性明确,分散了难点,把乘法的估算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估接*、一是估范围,先分散后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40×2030×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组3道题,上下2道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道题要列竖式计算。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组题进行计算。

  (2)独立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自己的发现。

  (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

  (4)那这个算式最接*多少呢,我们也来估算一下。(学生估计,全班交流)

  重点说一说第3题的中间一题,这里出现了35这样的中间数,当出现这种数的时候,我们一般看另一个乘数,看它接*哪个整十数,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么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2、游戏:选一选(“想想做做”第3题)。

  课前发给每个学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数字卡片。

  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认为你手中的数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师出示的括号中,请起立。

  教师逐个出示

  24×53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第1题可引导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理清题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范围;第2部分是估接*。)

  37×65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8×32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76×59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让选择正确或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适时反馈。

  小结:两个乘数分别看做比它们相*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而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最接*。

  3、书本P37第4题

  师:其实估算不仅在我们数学计算时有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了解。

  出示题目。

  说说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估计这里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列式估计)

  全班反馈。

  4、“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

  (1)48×24≈1000(元)

  (2)38×24≈800(元)

  (3)28×24≈600(元)

  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种比较合适。

  本课的练*分了专项练*,基本练*和综合练*三类,练*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理解的深化。

  四、总结延伸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菁选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向学生生动地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2、看书P68页故事的文字叙述,提出问题。

  二、复*指导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方法,并将小组内的方法汇总。

  (1)出示各组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对学生想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讲评。例如: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可以得到精确的数字,但费事费力,不宜操作。

  (3)借助学生所用的估算、笔算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十七第1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对快!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引导其总结出规律

  3、练*十七第2题

  (1)谁能说说企鹅的生活*性?

  (2)出示企鹅卡片:它们要选择一块属于冰块嬉戏,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

  (3)核对大家选择的结果,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练*十七第4题

  (1)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题意,问题是什么,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列式计算等。

  (3)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三、总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对这一章所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复*,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呢?在进行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作业

  (1)将你自己总结出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规律和你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在作业本止。

  (2)回家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料,完成练*十七第3题。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水和空气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有一位好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你们看它是谁?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费水的话题上学生可能会提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例如:水笼头没有拧紧,总是滴水浪费的现象。老师应适时引入例题。

  学生讨论适可而止。

  二、自主探索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在此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

  1、 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1 2

  ×61

  1 2

  7 2

  7 32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关注用竖式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生讨论:这个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

  师:同学们,我们*时喝一瓶矿泉水才500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两个月要浪费掉732千克水,够我们一个人喝1000多瓶水了。多可怕的数字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呢?

  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小水滴发出号召:朋友,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

  三、综合练*巩固新知

  让我们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览一番吧!你能解决可爱的小鱼背后的题目吗?

  请选择题目试一试吧。

  (1)校园小主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计算小能手

  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时出了哪些问题。

  (3)小小超市

  让学生自己计算、填表,再交流。

  P41页练*1—3题。

  四、知识窗

  介绍古人计算乘法时用的一种巧妙方法—格子法。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关注学生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讨论百位上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惯。

  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作起增强节水意识。

  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三道练*题,了解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优选【10】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和善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启动数学列车

  1.口算。

  13×2= 34×2= 24×2=

  13×10= 34×20= 24×10=

  2.笔算。

  23×3=

  二、探究新知――进入数学乐园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小红和妈妈来到书店买书。

  (1)学生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那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会在思考呢

  (3)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师指算式)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那24×12大约是多少,你会不会估算?(指名学生说估算)

  生估:大约是有200

  师:还有比200更接*的吗?

  生:240

  师:那24×12的准确得数,比240更大,还是更小呢?

  生:小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24×10=240,还有24×2=48,所以24×12的得数比240大。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算算24×12的准确得数,好不好

  生:好

  师:好的,请在课堂练*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师巡视,收集算法.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投影出示:

  ①24×2=48 ② 2 4 ③ 2 4 ④ 2 4 ⑤ 24

  × 1 2 × 1 2 ×12

  24×10=240 × 1 2 4 8 2 4 8 48

  240+48=288 4 8 24

  2 4 0

  2 8 8 72

  师:先出示①问:这是什么方法(口算)我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再出示③问:这是什么方法(竖式)这位同学做对了吗(没有)那它这里有做对的地方吗?还要再算什么

  师:最后出示⑤,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做对了吗?哪里又出现问题了呢

  (生说:第二步是24×10=240,不是24×1=24)

  说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5.教学笔算:

  好!下面我们就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笔算)

  师板演竖式

  师:我们先算什么?(24×2)

  师:再算什么?(24×10

  师:最后算什么?(240+48

  6、指导看书,发现问题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63页,请看例题中的笔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240的0可以不写。

  师:说得真好!师把0擦掉。为什么这个0可以不写呢?(强调:因为1个十乘24得24个十,所以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不写)

  师板书:(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师:这个0不出现的时,我们该怎么列竖式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做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老师出一题让学生练)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畅游数学乐园

  1.计算密码:2小题

  2.老虎森林: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3.游戏:计算比赛。(学*卡1)

  4.(学*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