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3-26 02:01:38 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这节课我们学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运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学指导:(一)

  (一)先学

  1、观图回答题:

  1)有几架飞机,每架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2)有几节车厢?每节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有几个座位?每座位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后教

  1)有几架飞机,每架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有5架飞机,每架有3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3+3+3+3+3=15(人)5个3相加

  2)有4节车厢,每节有几6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6+6+6+6=24(人)4个6相加

  3)过山车有7个座位,每座位有2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2+2+2+2+2+2+2=14(人)7个2相加

  4)观察我们写出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四、自学指导二

  (一)先学

  1)7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成()或()

  2)这个乘法算式怎样读?

  3)加法算式中没有7,7是怎么来的?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二)后教

  乘法的读作和各部分的名称。

  乘法算式:2ⅹ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ⅹ2=14读作:7乘2等于14

  乘号

  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2表示相同的加数。

  六、当堂训练:

  做一做第48页的三道算式题。

  1、写加法算式。

  4个2→2+2+2+2=8;3个4→4+4+4=12;5个3→3+3+3+3+3=15;

  2、(8)个(4)

  加法算式:4+4+4+4+4+4+4+4=32

  乘法算式:4ⅹ8或8ⅹ4

  3、练*(九)第一,第三题

  八、板书:

  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3+3+3+3+3=15(人)5个3相加3ⅹ5=15(人)或5ⅹ3=15(人)

  6+6+6+6=244个6相加4X6=24(人)或6X4=24(人)

  2+2+2+2+2+2+2=14(人)7个2相加7X2=14(人)或2X7=14(人)

  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7乘2等于1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2+2+2+2+2+2+2=12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

  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6+6+6+6=244个6相加

  2+2+2+2+2+2+2=14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可以写成:

  2×7=14或7×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天咱们学*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情感与态度

  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基本训练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 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 3+3+3+2= 5+5+5+5+5= 2+2+2+2= 4+4+4-4= 先自己做,同桌间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训练

  1.开火车读乘法算式。 2×3 7×5 6×4 9×1 8×3 3×4 1;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要把乘读作乘以。

  2.43页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做,师巡视。学生看图独立填空,汇报自己的想法。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4.填空:

  (1)3个8相加,和是( )。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

  5.综合练*:

  P43第3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起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么读?(读“乘”)

  4、2×4还可以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己问: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么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么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来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只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这里这么多电脑,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接着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

  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

  ①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

  ②每堆3根,摆4堆,有()个3根。

  ③每堆4根,摆3堆,有()个4根。

  (1)师生一齐摆小棒。先摆1个2根,领学生说"1个2"。

  再摆1个2根,提问:现在有几个2?

  教师边说大家一起摆完6堆。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黑板带领大家数小棒:1个2,2个2……6个2。

  提问:我们都摆了几个2根?

  请小朋友看着自己摆的小棒数一数,再一齐数一数。

  (2)指导学生摆小棒:每堆3根,摆4堆。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小棒让大家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提问:你刚刚摆了几个3根?

  (3)学生独立摆小棒:每堆4根,摆3堆?

  学生口答,教师演示:

  ////////////

  学生指着小棒齐数:1个4,2个4,3个4。

  2.指导学生自己看书。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看第12页的准备题,读一读,再指着小棒数一数,并且在括号里填数。

  校对后再读一读。

  3.数一数。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5,5,5,5。

  提问:黑板上有数几?有几个?

  齐数:1个5,2个5,3个5,4个5。

  二、借助直观,理解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手里拿着什么?这束花有几朵?有几个3?

  教师边贴边让学生数:1个3朵,2个3朵,3个3朵,4个3朵。

  提问:我们一共贴了几束花?每束花都有几朵?有几个3?

  再让学生数:1个3,2个3,3个3,4个3。

  要求一共有几朵花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3+3=1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几个3相加?

  板书:4个3相加。

  4个3相加我们可以写成3+3+3+3,如果100个3,1000个3相加,我们也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计算几个几相加的简便方法一一乘法。

  出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4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同时板书)

  3×4=12

  像3×4这样的算式就叫做乘法算式,齐说"乘法"3×4表示4个3相加。"×"这是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齐读"乘号"。

  完成板书:3×4=12

  …

  乘号

  "3×4"读作3乘以4。领读,齐读,指名读。

  练一练:读乘法算式。

  2×35×4

  提问:4个3相加,可以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2.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①图上每个校上有几个山楂果?有几个枝?有几个2?

  ②要求一共有几个山植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2+2=10

  ③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是相同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读"相同加数"。

  ④相同加数是几?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同加数是2。

  相同加数是2,就在乘号的前面写2。

  有几个2相加呢?我们来数一数,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

  有5个2相加,我们就在乘号的后面写5。

  边说边完成板书:2×5=10。

  领读算式,齐读算式,指名读算式。

  "2×5"表示5个2相加,齐读。

  边说边完成板书:"2×5',表示5个2相加。

  ⑤指出:写乘法算式时,要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把几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2+2+2+2=10"的相同加数是2,就把2写在乘号的前面,有5个2,就把5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5个2相加。

  3.小结:

  比较例1和例2,每道题都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像求4个3相加和5个2相加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写乘法算式时,先写什么数,再写什么数?

  教师强调:先要找出相同加数是几,写在乘号的前面,数一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在乘号的后面写几。

  4.指导看例1、例2,看图数一数,读一读,再填空。

  三、多种练*,深化新知

  1.做"想想填填"第1题。

  先让小朋友说一说图意,再填写,提醒学生要先写相同加数,然后订正,对做错的同学给予帮助。

  2.口答。

  出示卡片4×3、2×3、4×6,指定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表示几个几相加,说错的注意纠正。

  3.做"想想填填"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4.做"想想填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其余座练,集体订正。

  5.做练*四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所写的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订正。

  6.做练*四第2题。

  指定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在书上画一画,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7.作业。

  练*四第3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 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 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题中巩固课堂学*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

  (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

  预设三:3+3+3+3+3=15

  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

  (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

  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

  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圈,一共圈几圈?

  写一写:6+6+6+6=24

  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

  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3.加深体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3)学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4.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小组内交流:100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③独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两问中的两个连加算式。

  ④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

  (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①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简洁,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②3+3+3+3+3=15与35=15,为什么加法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

  (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1.基本练*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摆一摆,说一说,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2.变式练*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直接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页练*九第9题。

  根据几个几相加的描述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游乐园中哪个问题不能用乘法解决?为什么?

  3.综合练*

  (1)教材第51页练*九第13题

  根据算式画图,都有两种画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种即可。

  (2)教材第51页练*九第14题

  运用乘法与加法间的关系,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练*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乘法的价值。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揭示本课的课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

  二、基础练*,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整体提升

  1.练*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发展提高

  1.完成练*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为认识乘法做准备。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开始接触乘法,对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比较陌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起来比较困难。

  2.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缺乏基础,但对乘法的计算了解一些。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数相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表达能力、推理概括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学*的良好学**惯。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五、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1)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

  a)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咱们一起来数一数。问:一共有几架小飞机?一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一架小飞机就是1个3,数一数,有()个()相加?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问: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个人?那你能不能用刚才数小飞机的方法来数一数小火车的人数?一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个)想:()个()相加,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课件出示过山车图。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3+3+3+3+3=15 6+6+6+6=242+2+2+2+2+2+2=14

  (3)这三个式子最长的是哪个?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三)巩固练*

  1、“找朋友”游戏,拿着乘法算式的同学去找拿着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同学;

  2、智力大比拼,共四关。

  3、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收获到什么了?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其实呀,我们*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算式,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

  (2)出示:5+5+5+5+5+5

  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乘法做了孕伏。

  (3)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xx=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6+6+6+6=244个6相加

  2+2+2+2+2+2+2=14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可以写成:

  2×7=14或7×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天咱们学*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学情分析:

  学*本小节后,对后面学*较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且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推导能力有进一步的帮助。学生能够背诵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掌握“读作”“写作”的不同要求并能够理解每个乘式的含义。本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而在此后,又要学*更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所以这节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启后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练*

  四、课堂小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 ),表示( )

  5×4读作( ),表示( )

  2×7读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加法和减法,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这节课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本节课一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给“听、说、读、写”带来诸多不便,从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如何用简便方法表示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激起学生的探索简便写法的欲望,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积累学生思考的经验,体会创造的乐趣,从而落实“四基四能”。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的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过程中创造出乘法的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初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悟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游乐场主题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小火车游乐场景:我们先观察小火车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这里面有几个6?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计算几个6相加?怎样列式?

  板书:6+6+6+6=24(人)

  3.观察旋转飞机游乐场景:每架飞机座几人?一起数数是几个3?谁来提个问题?怎样列式?

  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在计算几个几?板书:3+3+3+3+3=15(人)

  4.观察过山车游乐场景:每节车厢里座两个小朋友,比较密集,我们一起数数是几个?一共多少人就是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来检查一下,看加数够不够,比较长的加法算式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写错。板书:2+2+2+2+2+2=14(人)

  这里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解决什么问题?板书:7个2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伴随思考、记忆、想象、推理等心理活动,由远及*,由整体到细节的观察,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事物表象,建立记忆系统。】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算式特点: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有10节车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算几个几相加?如果是20两小火车,一共是多人?就是算几个几相加?你还会列加法算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过程,从而抽象出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的基本形式“几个几”,初步认识乘法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3.书写20个2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20个2连加,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是50个2相加呢?很麻烦,不简洁,100个2连加呢?现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活动中,体验到若干个相同加数连时,听、说、读、写都很繁琐,凸显乘法学*的价值和必要性,认识到应用乘法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洁性。】

  4.给学生创造机会:择优板书,评价。

  5.介绍乘法、乘号及情感教育。

  介绍乘法:表示很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就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乘法和加法都表示求总数,但是也有区别,和加、减号一样,乘号是***用的数学符号。

  读法:强调只读出一个字“乘”。

  板书课题:

  6.意义:把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结合题意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乘数表示的意思。

  7.对比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

  8.小结: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9.看书、质疑:

  10.练*身边实例说乘法:乘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想一想,哪些情况现在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设计说明:联系具体的问题说明乘法算式的意义,这既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乘法意义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理解策略。】

  三、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读法练*:

  5×2=10

  6×3=18

  4×5=20

  2.列式并说一说算式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安康市第一小学 徐新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安康市第一小学 徐新勇

  3.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

  4+4+4+4+4=

  9+9+9+9+9+9+9+9+9+9+9+9=

  4.乘法建模:

  【设计说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还在观察、比较、抽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了乘法的数学模型,内化了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落实“四基四能”。】

  四、学*反思,强化认识

  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过程。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是生动有趣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学生分小组用小棒摆出图形。(小伞、小房子、五角星、三角形、等等。)教师拍照,捕捉信息。

  2、交流。

  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①4个☆用了40根小棒。10+10+10+10=40

  ②5个△用了15根小棒。3+3+3+3+3=15

  ③3个□用了12根小棒。4+4+4=12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3、设疑:摆5个△是5个3相加,那么7个3相加,怎样列式?10个3呢?50个3、100个3、1000个3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4、引入:今天我们学*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5、介绍乘号“×”及其写法。教师指×,这个符号谁知道叫什么?(板书:乘号)教写法:先写左斜,再写右斜。生书空。

  乘号象什么?学生怎样回答都有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在发明乘号时是把“+”歪一下。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关系。

  6、以4+4+4为例

  指着板书:4+4+4,问: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4)

  师:就可以写成4×3或3×4【“个”字改成“x”】

  教读法,学生试读,可能学生会把乘号读作“乘以”,教师纠正,读作“乘”

  板书读作:4乘3。3乘4。生齐读。

  师:这个算式就表示3个4相加。

  问:谁来说说,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3表示有几个4相加?

  多找几个同学。

  请学生把另外的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并说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再出示算式6+6=12,进行读作练*,用以区别上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目的:动手操作是现在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象这样的概念性教学,抽象性比较强,只有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

  三、巩固

  1.出示香蕉图。

  (1)先出示2个.提问:你们看,这是几个香蕉?(2个)我们把2个香蕉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个,又出示2个.又出示2个.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香蕉?(生:4组.)

  求一共有多个香蕉?,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2+2+2+2=8)

  2.出示游乐园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3+3+3+3+3+3+3+3+3+3+3+3+3+3+3=45

  3×1515×3

  2.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19×450×3

  计算2×18写成加法算式

  3.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4.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5.能用上今天所学得知识吗?5+5+5+5+5+5+4=34

  6.反馈判断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小棒摆一摆.

  2个4连加;4个2连加;3个5连加;5个3连加.

  板书设计:

  加数相同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乘号

  2+2+23个23×2读作:3乘2

  5+5+5+5+5

  小棒图记录

  (3例,写出结果)读作:几乘几等于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情感与态度

  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基本训练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 3+3+3+2= 5+5+5+5+5= 2+2+2+2= 4+4+4-4=先自己做,同桌间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训练

  1.开火车读乘法算式。 2×3 7×5 6×4 9×1 8×3 3×4 1;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要把乘读作乘以。

  2.43页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做,师巡视。学生看图独立填空,汇报自己的想法。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4.填空:

  (1)3个8相加,和是()。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5.综合练*:

  P43第3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看,我们的校园多热闹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这幅图里,也有很多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谁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看一看,除了园丁爷爷手里的剪刀张开以后可以形成角,图中还有哪些方现了角这种图形呢?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认识角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避免了集中练*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

  二、基础练*,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整体提升

  1.练*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发展提高

  1.完成练*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

  二、基础练*,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整体提升

  1.练*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发展提高

  1.完成练*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2+2+2+2+2+2+2=12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题。

  学情分析:

  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4+4+4+4=20同意吗?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4)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4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表示5个4相加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5表示4×5=20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本上改写,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

  1、基础练*: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读作:5乘4等于204+1+4+1+4

  4×5=20读作:4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本课是“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前面的教案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点,所以采用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拼摆小棒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然而,课上下来以后,有几点觉得还有待改进: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

  教学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通过上课以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偏差。原来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这样的拼摆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来,所以,课中,学生一般都没有连续地摆出相同的图形,他们都摆出了很复杂的、别人没有摆过的图形,而我想通过学生摆图形进而出现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的情况落空了。鉴于此,我觉得,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相同加数相加的设计是好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好学生拼摆图形呢?我觉得应该和上学期所学的找规律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摆出富有规律的图形来,这样,学生一定会充分开动脑筋,从各种各样的图形排列中也一定会出现加数都相等的算式的图形排列。

  2、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

  在学生没学这课以前,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已有知晓,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诀了,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置于不顾,教师一味地讲解给学生听,而应该先让学生来说说看,象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更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学生知道的话,那就要请他来介绍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以请全班学生开动脑筋来试着写写看,最后再公布正确的`写法。

  3、要重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对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后,可以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使得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可是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觉得自我有得有失,需要不断地反思更新,才能使得自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片段一:初步感知“几个几”阶段

  1.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丽!小白兔和小鸡一边玩耍,一边寻找食物。

  2.仔细看图:图上小白兔有几处?每处有几只?小鸡呢?

  3.指名回答。

  4.谁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几只?

  板书:2+2+2=6(只)

  5.数一数是几个2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2,2个2,3个2)

  3个2相加得6。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6.谁会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几只?

  板书:3+3+3+3=12(只)

  数一数是几个几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3,2个3,3个3,4个3)

  4个3相加得12。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第一个算式加数都是2,有3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有4个3相加。

  反思: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相加,为认识乘法含义作铺垫。

  2.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几个几相加”。一开始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我说一说有“几个几相加”,强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后面学生操作摆小棒和说出乘法的含义作铺垫。

  片段二:认识乘法

  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师:(板书2+2+2+2=8)这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相加

  师:像这样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还能够用乘法计算。

  板书: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2=8或2×4=8。

  反思:

  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经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可是在学生初次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经过这一例题让学生感知乘法的含义还不够。这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中部分学生不会列乘法算式。若在这个时候,我能利用例一的情境图,回到刚刚板书的“2+2+2=6,3+3+3+3=12”,让学生试着将它们改为乘法算式。经过回顾之前的知识,让学生自我试着慢慢去感知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效果会更好。

  片段三:看来大家已经记住它们的名称了,下头的题你会做吗?

  1.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堆?每堆有几只?表示几个4?

  2.谁能把这3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上有5堆小鸡,每堆有4只,表示5个4)

  3.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如何列加法算式?

  4.校对。

  5.如何列乘法算式?

  6.校对。

  7.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8.师总结: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

  反思:在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时,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若在教学例2的时候经过创设比较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经过这节课,我认为数学教学还是需要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索,在探索中感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又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新的数学知识。而作为教师,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我的教学水*。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学*的起始单元,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源于加法,而加法分为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法相加两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产生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上课时,首先给出3 幅图:(1 )每组2 个圆片,有5 组;(2 )每袋有5 颗星,有3 带;(3 )每盘3 个苹果,有4 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数数有几个几,求一共有

  多少个?列出连加算式并进行计算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 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体会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老师引导说出都是加数相同可以说成是相同加数,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当加数相同时,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中间写乘号。也可以先写有几个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改写几道算式后。老师说明:当加数相同时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乘法算式。那要是100 个2 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不写加法算式呢?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节课首先出现了大量的同数连加,接着让学生体会同数连加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做准备,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遇到100 个2 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用小奖品刺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今天上完这节课,有些欣慰,也有些失落。

  成功之处: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通过男女生比赛,抽盲合比赛来巩固新知。

  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改进措施: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多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

  一、创设了趣味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教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并且他们明白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此刻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必须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先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之后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经过供给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本事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终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听了戎教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是学生学*乘法的初始课,所以十分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经历乘法概念的构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十分简便。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活动一方面要具有必须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仅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当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明白了乘法,也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创设了用小(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简便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还有一点小意见。在整个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式,也就是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不一样加数的加法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的。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不足之处: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构成“差生”是必然的。

  乘法的基本含义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用乘法计算写和算都比加法简便,这也是乘法的实质。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更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持久,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看魔术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始至终在浓厚的学*氛围中,探究学*。

  二、注重知识间的迁移。

  因为在上个信息窗中,学生学*掌握了求多个相同加数和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组织引导学生从看魔术表演这一具体的且存在大量的蕴含同数相加的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是活的数学。如,把课本上“变葫芦”由8个5相加,扩展到20个5相加、100个5相加,强化了学生用加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较麻烦的感受,从而产生探求用新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产生于现实,加强了学生对“写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感受。认识了乘法以后,又利用主题图,解决共有多少只小鸟的问题,再一次比较加法与乘法,进一步体会乘法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和开发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了解了学生的.学*起点,据我所知,班上已有学生会做乘法题了,而且这样的同学还不止一位!所以我想让这样的同学当当小老师,把他们已有的经验介绍给还不会的同学,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既让教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的同学感到亲*易学,效果果然不错。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学生一直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就本节课学*内容突出以下几点: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出示游乐场的一角——同学们坐过山车这张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接下来深入认识乘法做准备。

  2、积极引导,自主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创设认知冲突,理解乘法。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当车厢加长,变成100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刚才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把算式变短了,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刚才我们用这种办法把算式变短了,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100×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问: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简单吗?

  对于这堂课的设计,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导入精炼,直插主题,虽然教学环节简单些,但可以利用练*来加以巩固,直到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没有完全把握,学生虽然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对于复杂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来替代,但有个别学生不明白到底为什么可以这样用,是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我们学*乘法有什么目的,这些教师没有清晰地解释,导致在练*环节,对于1+2+3这道题学生直接将加法改成了乘法,用1×2×3来表示,也就是没有将重点放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上来,这一环节上出现了纰漏,致使整堂课效率不高,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的也很累。

  2、在课堂练*中,应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3、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了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天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教师用书上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的:导课环节是出示游乐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在一年级暑假就布置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表,我想很多学生一定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先问学生对于乘法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呢?没想到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惊喜,他们的知识面真的非常广。王晨赫说:老师,我知道,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我马上问他:所有的加法都能写成乘法吗?很多学生马上说:不行,那种一样的数加法才能写成乘法,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加法算式,有的是相同数连加的,有的是任意数的加法算式,很多学生马上判断出哪些能写成乘法,哪些不能。王铄渊说:老师,我知道,加法是初级的,乘法高级。其他学生听不懂什么意思,我马上结合刚才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让他们对比,学生发现3+3+3+3+3+3=,6个3相加只需要写成6×3,乘法算式很简单,原来乘法高级是因为乘法算式简单。

  不用老师特意讲解,通过这两个学生的精彩观点,很多学生已经对于乘法的'意义、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我又出示了游乐场的情境图,学生很轻松地就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求每一项一共有几人。

  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高兴,*时上课不爱发言的王铄渊、丁兆松、尚祺晗等一些学生都主动举手,学*尽头很足,看来,老师相信学生,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新知,就能充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学*,主动学*。

  本节课,复*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其中的基础知识包括: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的意义、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与成乘法算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型的知识和方法型的知识,并将所学的`零散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框架。所以,在横向上,主要复*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回忆对乘法的认识;在纵向上,通过与加法进行对比和转化,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规律和技巧等,来突破易错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时的练*反馈,学生主要在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上存在问题,这一知识点也确实是难点。如5+5+5+5,为了突出乘法的意义,要求在写出乘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法算式必须写成5×4(相同加数×加数个数)的形式,然后再写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先写哪一个,于是就很混乱。为了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写出乘法算式,本人总结出规律:加数是几,第一个乘数写几;有几个加数,第二个乘数写几。再如,很多学生不知道9×4表示几个几,根据这一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也存在问题,于是,总结规律——在解决“表示几个几”的问题时,要“从后向前说”,所以9×4表示4个9相加;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数是几,加数写几;第二个乘数是几,写几个加数。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应试能力,然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题的形式,来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表内乘法是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所以我在教的时候以学生最爱玩的游乐场的地方,教材用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的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使学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做练*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算,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去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的时候很轻松的接收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学*乘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在学*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称,如:被乘数、乘数、积,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感到生气不理解,至少说明老师不是在单独作战,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在帮助孩子学*,当然,必须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就行了。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组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从而引出乘法运算。

  通过昨天下午的几位老师的微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觉自己的数学语言不够简练,板书不完整,还有一小部分知识点没有涉及到,也可能是时间不足,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在以后的微课中会尽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教学环节,是自己的课尽量完美。

  根据今天张老师在东风路小学的做课活动,我又发现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微客中可能设计得很好,但到实际的.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的语言组织可能不是太精炼,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或者总结的不是很到位,最主要的毛病是老师的语言太多,经常重复学生的答语,导致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造成拖堂的现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充实自己,做到备好课再讲课。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1、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根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节课经过研讨和不断地改进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同时,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新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觉用乘法计算书写起来很简便,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新接触的乘法运算,原来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

  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学会乘法后,又带学生回到游乐场根据信息提题并解决这一做法,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对学*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我把重点放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各环节的设计有梯度,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篇(扩展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菁选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

  (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

  预设三:3+3+3+3+3=15

  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

  (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

  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

  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圈,一共圈几圈?

  写一写:6+6+6+6=24

  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

  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3.加深体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3)学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4.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小组内交流:100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③独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两问中的两个连加算式。

  ④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

  (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①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简洁,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②3+3+3+3+3=15与35=15,为什么加法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

  (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1.基本练*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摆一摆,说一说,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2.变式练*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直接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页练*九第9题。

  根据几个几相加的描述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游乐园中哪个问题不能用乘法解决?为什么?

  3.综合练*

  (1)教材第51页练*九第13题

  根据算式画图,都有两种画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种即可。

  (2)教材第51页练*九第14题

  运用乘法与加法间的关系,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练*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乘法的价值。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揭示本课的课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

  1、老师想请你们帮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略

  4、师小结:用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太麻烦了。算式太长了,胳膊都写酸了。

  5、有什么好办法吗?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加法和减法,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这节课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本节课一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给“听、说、读、写”带来诸多不便,从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如何用简便方法表示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激起学生的探索简便写法的欲望,在观察、比较、归纳、推理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积累学生思考的经验,体会创造的乐趣,从而落实“四基四能”。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的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过程中创造出乘法的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初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悟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游乐场主题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小火车游乐场景:我们先观察小火车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这里面有几个6?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计算几个6相加?怎样列式?

  板书:6+6+6+6=24(人)

  3.观察旋转飞机游乐场景:每架飞机座几人?一起数数是几个3?谁来提个问题?怎样列式?

  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在计算几个几?板书:3+3+3+3+3=15(人)

  4.观察过山车游乐场景:每节车厢里座两个小朋友,比较密集,我们一起数数是几个?一共多少人就是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来检查一下,看加数够不够,比较长的加法算式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写错。板书:2+2+2+2+2+2=14(人)

  这里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解决什么问题?板书:7个2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伴随思考、记忆、想象、推理等心理活动,由远及*,由整体到细节的观察,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事物表象,建立记忆系统。】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算式特点: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有10节车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算几个几相加?如果是20两小火车,一共是多人?就是算几个几相加?你还会列加法算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过程,从而抽象出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的基本形式“几个几”,初步认识乘法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3.书写20个2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20个2连加,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是50个2相加呢?很麻烦,不简洁,100个2连加呢?现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活动中,体验到若干个相同加数连时,听、说、读、写都很繁琐,凸显乘法学*的价值和必要性,认识到应用乘法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洁性。】

  4.给学生创造机会:择优板书,评价。

  5.介绍乘法、乘号及情感教育。

  介绍乘法:表示很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就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乘法和加法都表示求总数,但是也有区别,和加、减号一样,乘号是***用的数学符号。

  读法:强调只读出一个字“乘”。

  板书课题:

  6.意义:把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结合题意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乘数表示的意思。

  7.对比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

  8.小结: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9.看书、质疑:

  10.练*身边实例说乘法:乘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想一想,哪些情况现在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设计说明:联系具体的问题说明乘法算式的意义,这既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乘法意义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理解策略。】

  三、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读法练*:

  5×2=10

  6×3=18

  4×5=20

  2.列式并说一说算式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安康市第一小学 徐新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安康市第一小学 徐新勇

  3.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

  4+4+4+4+4=

  9+9+9+9+9+9+9+9+9+9+9+9=

  4.乘法建模:

  【设计说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还在观察、比较、抽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了乘法的数学模型,内化了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落实“四基四能”。】

  四、学*反思,强化认识

  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

  二、基础练*,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整体提升

  1.练*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发展提高

  1.完成练*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过程中,获得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任务,从学生的学*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设计贴*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兴趣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师生一起看图。指导学生回答。

  师: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师;这个同学摆了几把小伞?生:1、2、3、4把小伞。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其他几位同学摆图案及所用的木棒。(2)看看老师摆了什么图案生:正方形、房子、八边形。师:每种图案一共用了几根木棒?

  师生:每个4根,一共用了4+4+4+4+4=20根每个6根,一共用了6+6+6+6=24根每个8根,一共用了8+8+8=24根

  师:把老师摆的其他图案

  (3)教师叙述:求4个5或5个4相加是多少,4个5或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4)学*怎样写乘法算式。

  师:要求5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 ”,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5乘4或4乘5”。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3×2=6或2×3=6。)

  师: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写出第三个例子的其中一个乘法算式,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作:5乘4等于20。

  师:5和4相乘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

  1.动动手、动动脑

  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2.我会读

  4×5 6×5 5×2 2×4 3.我会做

  (1).做教科书“

  (2).做教科书“做一做“中的练*。

  做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4个2”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4个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3).做教科书“ 4.我会改

  师: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12 6+6+6+6=24 2+2+2+2+2=10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什么时候我们才用乘法?

  一、诱思导学

  1、暖暖的阳光洒满青青的草原,许多小动物正在草原上快乐的玩耍。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动物可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麻烦的,有信心吗?看,问题来了。

  2、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质疑研学

  师:瞧!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子吗?

  板书:2+2+2=6也就是3个2谁来用学具摆一摆板书:3+3+3+3=12 4个3谁来用学具摆一摆师:你真了不起!那这幅图呢?找找看?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师:听说过乘法吗?你是从哪里听说的?生1:姐姐告诉的生2:妈妈告诉的

  师:以前都是听别人说的,今天我们自己也知道乘法了。师:刚才的`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 2×4=8师:这个×,像什么?生1:像拼音字母×生2:像错号叉

  师:在上学里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读作(生集体读一遍)

  师:加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和)减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来的得数叫?(积)

  师:几个2相加,我们以前用加法,现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读2×4 4×2)

  生活真奇妙,算几只小动物,我们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还有什么发现呢?下面我们继续在草原上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有好多鸡在找吃的,来口算一下看有多少只鸡。小朋友要一口气说完,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开始!生:3+3+2+3+3……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老师的手也写软了)师:你们感觉求100个3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3或3×100,快多了!师:这里5个3,8个3,100个3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1:用加法太麻烦生2:乘法简单写的快。

  师:几个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较简单。

  三、达标测学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强调: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要停顿一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练*1、2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四、得知博学

  师:小猴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我们来了,你觉得是几个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师:同样多的猴子,观察角度不一样,算式就不一样。

  五:反思促学

  1.沟通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齐答:乘法)乘法是怎么来的?师:是加法变出来的,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变成乘法?复*引入的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2.联系生活。

  师:学*乘法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会多一双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闭上,用一双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现象?师:太棒了,你眼已经具备乘法的眼睛了。

  3.下课后,小朋友们又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课。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过程。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是生动有趣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学生分小组用小棒摆出图形。(小伞、小房子、五角星、三角形、等等。)教师拍照,捕捉信息。

  2、交流。

  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①4个☆用了40根小棒。10+10+10+10=40

  ②5个△用了15根小棒。3+3+3+3+3=15

  ③3个□用了12根小棒。4+4+4=12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3、设疑:摆5个△是5个3相加,那么7个3相加,怎样列式?10个3呢?50个3、100个3、1000个3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4、引入:今天我们学*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5、介绍乘号“×”及其写法。教师指×,这个符号谁知道叫什么?(板书:乘号)教写法:先写左斜,再写右斜。生书空。

  乘号象什么?学生怎样回答都有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在发明乘号时是把“+”歪一下。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关系。

  6、以4+4+4为例

  指着板书:4+4+4,问: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4)

  师:就可以写成4×3或3×4【“个”字改成“x”】

  教读法,学生试读,可能学生会把乘号读作“乘以”,教师纠正,读作“乘”

  板书读作:4乘3。3乘4。生齐读。

  师:这个算式就表示3个4相加。

  问:谁来说说,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3表示有几个4相加?

  多找几个同学。

  请学生把另外的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并说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再出示算式6+6=12,进行读作练*,用以区别上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目的:动手操作是现在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象这样的概念性教学,抽象性比较强,只有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

  三、巩固

  1.出示香蕉图。

  (1)先出示2个.提问:你们看,这是几个香蕉?(2个)我们把2个香蕉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个,又出示2个.又出示2个.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香蕉?(生:4组.)

  求一共有多个香蕉?,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2+2+2+2=8)

  2.出示游乐园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3+3+3+3+3+3+3+3+3+3+3+3+3+3+3=45

  3×1515×3

  2.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19×450×3

  计算2×18写成加法算式

  3.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4.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5.能用上今天所学得知识吗?5+5+5+5+5+5+4=34

  6.反馈判断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小棒摆一摆.

  2个4连加;4个2连加;3个5连加;5个3连加.

  板书设计:

  加数相同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乘号

  2+2+23个23×2读作:3乘2

  5+5+5+5+5

  小棒图记录

  (3例,写出结果)读作:几乘几等于几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6+6+6+6=244个6相加

  2+2+2+2+2+2+2=14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可以写成:

  2×7=14或7×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天咱们学*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避免了集中练*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九1-4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2+2+2呢,3个2相加2+2+2+2呢

  4个2相加2+2+2+2+2呢

  5个2相加

  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写成乘法算式是2×2读成2乘2 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3读成2乘3 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4读成2乘4 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5

  读成2乘5

  3、拓展深化。

  50个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为得数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写。

  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2+2写成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2+3表示把2和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

  3+3

  4+4+4

  5+5+5+5

  6+6+6+6+6

  7+7+7+7+7+7+8 3×2

  4×3

  5×4

  6×5

  (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7×6+8当然要表扬了。)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个3,3个4,5个4,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6也可。)

  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

  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智慧总动员

  (观察课件)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图2一共有多少太阳?(3+3+3+3+3+3或6+6+6)

  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老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二、智慧大闯关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面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A×B或B×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

  (课件出示)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6=18或6×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3=30或3×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板书算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