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

首页 / 教学总结 / | 2023-02-20 00:00:00

新课改教学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教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全体教师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所教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工作中去。我们以“学生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现将本年的课改工作总结:

  一、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全校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学生在校内开展课堂学*及课余学*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内容及学*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几年来我校的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首先进行了学*内容的改革。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实践活动的公开课,

  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20xx年我们感到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实践活动与常规实践活动的研究,使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

  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2)构建了研究课体系。

  我校的研究课已在逐渐摸索之后显现了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校内研究课先要依据个人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问题,其次是年级组内备课、试上,接着才是在全校的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强调全员的参与、*等的竞争、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再由执教的年级汇总资料,写出活动小结。这样的一条龙研究不仅培养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态课研究机制。

  常态课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对比实验法。即在某个时期找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课堂不断的良性循环发展。

  (4)扩展了学生学*的时空。

  学生的学*活动不应拘限于课堂,我校开展的小故事、小游戏、小报、小论文这些活动为学生对的领悟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二、课改工作的展望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逐渐学会了用课改的新思想去科学的引导组的发展,去突显教师个人风格的形成。学会了处理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与*期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也真切的体会到学校是课改的研究基地,课堂是课改的实验田,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2

  《我的教育梦想》作为一部教育哲学作品,没有理论的苍白感,却在诗的语言、散文的笔调中,展现了丰富、充实的资料,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读着这样的作品,就好像行进在山上,令人目不暇接,久久回味。

  “我心目中的梦想教师,是一个胸怀梦想,充满活力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那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像一把把锤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头,脑中教学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出来。

  合上书,我闭上眼睛。有这么一段话,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主角,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十分正常、十分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主角。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明白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明白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明白失去多少十分优秀的人才。”

  我经常说自我爱学生,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不是指责,更不是苛求。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期望。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仁慈。信任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不断提高,超越自我。这就是宽容的魅力,是一缕慈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3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①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落实《江苏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②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

  一是要"**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

  。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实践—再学*—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②学*、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考察提高的机会。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已派出教师赴太原、桂林、贵阳、上海等地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同时,又派出两名教师参加省骨干培训班的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共接待来自区内外老师与电视台等单位的调研和采访,新课改的教师出课已*三十节,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备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②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

  ③鼓励倡导教师**思想敢于创新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但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④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建立了"三级教研制",

  即: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新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多听新教材的研讨课,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能力。

  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

  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实际,达到最好效果。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

  例1、比如,在生物课在《致同学们》一节中,教师对克隆动物、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DNA侦破技术等当前生物学科尖端问题进行了讲解,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由此也迈出了研究性学*的第一步。

  b注重学生的学*过程和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和探究式学*,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文科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c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d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e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水*。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走*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4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继续学*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5

  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媒体的综合使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今天我想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满足学生萌动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表演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但力求要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讲一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伟人的故事;可以配乐朗诵一首中外名诗或一篇优美散文;可以讲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以“环保”、“奥运”等为话题演讲;可以讲我最喜爱的一本好书、一位作家;还可以对对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为了这3分钟的'创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从材料的搜集、筛选、准备到课前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充实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3分钟的表演,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创造了有效空间。每天的课前3分中,同学们都能欣赏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在欢声、笑声、掌声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欲望。

  二、常备课堂PK战

  记忆是任何学*的基础,且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阶段。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多读,多背。规定初中阶段背诵古诗文不少于80篇。因此,可以经常开展“接背名诗佳句”、“课下注解”、“成语接龙”、“名家名段”,“经典格言”等比赛。各组选手抽签产生后进行现场PK。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背得最多。慢慢地,学生在每天晨读,课间聊天,回家路上,睡觉之前……逐渐养成捡拾零碎时间背诵的*惯。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古诗文和优美词句,而且还可培养学生背读,积累古诗文的好*惯。

  三、巧设课堂竞技活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不同层面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如:哪些问题适宜抢答竞赛;哪些经典片段适合朗诵比赛;哪些问题值得进行现场辩论;哪些文章适合缩写,叙写或排练成课堂短剧……教师都应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引导。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自信的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

  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班上几个*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因为过于紧张,“竹篓”翻了,“捕鸟”失败。同学主动帮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鼓励他重试一次,结果第二次表现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的掌声,他从而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这些竞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的创新与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校,过寄宿生活,课外资料又少,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语文水*低。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教师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因此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简单抄写性和重复性作业最好不留,最好多设计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学孙犁的作品《芦花荡》后,引领学生欣赏孙犁“一字不该”、“惜墨如金”、“淡泊名利”这三则轶闻趣事,学生从中可以窥见孙犁高尚的灵魂和品质。同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孙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淀》,扩大阅读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每周一书,每月一报。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学*中为学生打开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的所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获,还要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每周一书,即每周全班同学都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后经语文老师阅读通过后,由课代表装订成书,再由班里善于画画的同学设计制作封皮,这样每周一本新书就会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读后感》、《我最喜爱的一本名著》、《莲文化的魅力》、《请您聆听我得心声》、《让世界充满爱》等。学海无涯,学以致用,贵在持之以恒。

  手抄报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月要求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主题完成一张手抄报:比如教师节,庆国庆,绿色环保、迎奥运、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手抄报从资料的搜集、主标题的确定、报刊的整体设计、后期制作完成,能较大程度上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阅读品位,拓展实践能力。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6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课程改革以来,从刚开始面对的重重困难到现在,我校高中政治课程改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们来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程做以下总结。

  一、课改初期遇到的问题

  (一)新教材的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

  1、教材编写过于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辅资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变到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教材自身不够完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跨度大,深浅安排不够合理。新教材的编写对“双基”的要求、难度、深度、广度一时难以把握,在高考方案没有确定前,教辅资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

  2、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不乐观。

  很多老师对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见。有很多老师反映面对新教材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有更多的老师反映,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有教师说:“新课改后不知该怎么上课。”20%的教师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度,广度都不好掌握,而且与高考相背离。40%的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而旧教材知识条理清晰,授课容易,学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师反映新教材内容简略,学生基础差,学生难以把握知识。有的老师认为新教材虽然体现了创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却缺乏严密性。

  (二)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现“形式化”“公式化”“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

  (三)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发生背离。

  高考显著的社会效益迫使高中学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现行高考形式和评价标准还明显滞后于课改思想;许多教师*惯于将高考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绝对对立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只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

  (四)教学培训效果不明显。

  调查中虽然显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但是据老师的反映,培训的效果对教学作用不大。有的老师认为,“专家们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我们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问题却不置可否,既说不上来,又不愿深入讲,这样的专家讲学对我们实在意义不大。”也有老师反映,这种纯理论培训只是摆摆花架子而已,根本谈不上对新课改实践的科学模式指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新课改经验几乎为零的现状,教学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课程。

  二、课改问题的逐步解决

  (一)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去改变以及提高。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从原来的不适应到努力去配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尝试去认识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风格特点,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了解该教材的编写原则——遵循科学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互补。首先通过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从政治教学转为政治教育。其次教师要加强学*,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政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师要具有丰富的政治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最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法、交流辩论法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三)积极进行“3+X”的高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使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我校政治教师认真领会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和能力型题目,努力引导学生由考试分数竞争转变为办学整体水*的竞争。学校培养政治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例如,现在政治的高考题目多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不局限了书本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课改成效

  在新课改过程中,新教材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越来越趋向系统化,而且新教材的所举的例子、设的情景越来越贴*学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增强了政治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一) 课程评价更加注重激励,强调过程。

  尝试采用档案袋、成长记录、激励性评语、学分制等多种形式来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长,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差异的体验,体现了关注过程的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学方式人文化、开放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主要以现在:一是创设了人文的教学情境,把人文关怀的理念投射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长在教育的世界里。二是创设了开放的教育*台,把学生所学知识延伸到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中,在学生的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架设了一条通路。

  (三) 学*方式转变到强调主体体验、合作探究。

  为了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认真钻研、创造性工作,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在参与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并通过体验、感悟、,发现和掌握更多的学*方式, 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学**惯。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学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即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较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方式,从而实现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7

  江苏省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观念新颖,理念先进。*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

  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切块组合式”课型。

  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

  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擂台式”课型。

  公道小学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运用课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

  (五)、“现场操作式”课型。

  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这个学校,为了让社区了解课改与支持课改,还经常将家长请到学校来看课。有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课型之后,十分高兴地说:“以前课堂教师像私塾先生一样,从头讲到底;现在课堂标标准准是‘学堂’,是孩子学*的天堂。”“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放心!”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8

  这一年,我担任八年级343、339班数学创建高效课堂新课改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提出的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及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的要求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针对八年级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特点,认真作好提优辅差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新的教学理论,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年中,我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模式、理论的学*,了解高效课堂标准和实施模式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我先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去河南泌阳永威、许市中学进行参观学*,学*课改经验,学*课堂模式等先进教学理念。同时,也被学校派遣参加湖南省的中学数学教育年会,直接学*不同名师的教学经验,并参与交流。

  在这一系列的学*当中,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要求就是高效课堂的建立,学生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中才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将自己所得到的经验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中,在学校教科室张主任等领导的帮助下,初步竖立起“五环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广泛用于我的课堂实践,也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一年的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也给我所教的两个班带来了明显的进步,在这一年的大大小小学校、年级组织的考试中,本人所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全部名列前茅,特别是自己的343班数学成绩总是稳居年级第一。

  二、遵循高效课堂的要求,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本人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

  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五环教学法”的同时,始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学期我总是

  虚心向老教师学*,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四、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两极分化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教法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效果不明显。

  五、班主任工作。

  1、亲*学生,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亲*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又崇拜",既认定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老师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所以我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4、建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5、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6、善于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即感到辛苦,又感到充实,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起步的一年,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高举创建高效课堂的旗帜,以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为已任,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9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新课程课改的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现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1、经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领会到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识构架的简单化,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学*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适应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质,它利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等,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巩固拓展学生的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全套教材里面,处处都是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3、生物新课程确实能体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修模块体现了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强化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新课程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热点和前沿,并且在选修上设计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新课程结构和内容无疑是恢复了生物科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尊严,使学生能打好生物科学基础。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一样的要求,恢复了生物科学的地位。

  二、对教材的处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教材中有不少实验材料和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都需要提前准备或搜集,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资料准备好,才不至于临到要用时,才发现还没有合适的材料,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建议教师的储备课最好是提前备出一个单元。至于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最好提前一周布置,而且要做好落实工作,如课前交上来,或指定课代表课前进行检查、记录等。

  2、新教材中的插图较旧教材大大增加,这些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观效果,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学*兴趣的激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对每副插图配以大段的带有解释性的文字说明,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对课本中的插图重视不够,往往是看一看就过去了,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插图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各类考试中对学生进行考查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这些插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示意图等。

  三、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疑惑。

  1、探究教学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加入学生探究实验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由于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仪器使用都不会,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介绍和讲解,因此常出现实验时间较仓促,有时做完实验却没有了总结的时间,甚至是出现了还未做完实验就已经下课了的情况。

  2、在课时的安排上,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但安排两节课来上,时间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两节课的课时,也不允许你把知识线索拉得太长。

  3、新课程教学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多数学校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学*的全部过程。因此这种学*方式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班级来讲,操作存在一些难度。

  4、探究学*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探究的很高兴,但探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知识点却非常零乱,若再不记笔记,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很难自己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复*时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复*什么、怎样复*。

  四、教学教法的体会。

  上述几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困惑着我,因此本人经过多次尝试,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在某些方面能够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1、在新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这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时间不足的问题。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任何新知识的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新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自己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 “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如应尽量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

  (4)学生独立学*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我们发现以前课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着,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不用可以吗?

  (2)如何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①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②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③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高三复*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在复*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对整个复*过程有个总体策略和法案,接下来我就将我在这两年高考复*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注意安排复*进度第一轮复*:从高三上学期到下学期的的市质检前。这段时间的复*工作以必修内容的复*为主,并在复*过程必须注意联系复*和选修内容相关知识。这轮复*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必修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章节知识的联系,这是以后第二轮的复*的基础。为了到达这复*目的,在这段时间的复*必须要有一定的复*辅助材料。

  第二轮复*:从市质检到5月份前。这段时间的复*工作是要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这段时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复*加强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

  最后一轮的复*:5月份到高考。这段时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整理,理清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在这段时间教师应注意总结以往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克服。

  (2)及时捕捉、解读高考信息

  在具体复*过程中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高考信息,从而及时调整复*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对于从事高三复*教学的教师而言正确解读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进行高三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在复*过程中,当年的考试说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指导材料。除了考试说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体传达的国家考试中心的`相关信息以及本地区组织的相关的一些考试信息汇报会,尽量做到与高考信息同步更新。这对我们的复*工作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①探究性学*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能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9大环节:

  1、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阐明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的概念;

  3、确认变量(注意准确、科学、合理性原则),该变量必须是探究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这几年高考中碰到的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4、必须作出科学假设和预期结果,结果的预测也是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须联系实际;

  6、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7、运用数学方法(图表等)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用准确的术语描述实验方法、阐明实验观点;

  9、运用证据与逻辑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个环节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但是在实验设计题目中往往就会考查到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复*工作中应该注意从这9大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能力。

  ②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或者通过各种代谢生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绘制成图形对学生进行考查,有时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相关的图形曲线。如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在碰到这类题目的往往就会不知如何下手解题。由于图表图象题可以大大简化表述,所以在整个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值。要做这类题我们必须锻炼读图识图能力,要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要注意整个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解题的切入点还是要落脚到书本知识。

  (4)、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单纯考知识点,因此在复*时要注重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的复*,这便是学科内综合的支点,但注意不必太深。对知识的掌握主要由学生自己融会贯通,不要在偏题、难题上下功夫,那样会浪费太多的精力,又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负担和对考试方向的误解。因此我们在高三生物复*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线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5)、其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阶段的复*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师特别是生物老师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帮助学生减压,使学生能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情完成高三的复*。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0

  一、新课改中的主体——学生,

  学生在新课改中占有主体地位,关注人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们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新课改中既是接受者,又是实施者,接受者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决定教师们教学方法的使用,他们的表现在课改中尤为重要。

  1、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合作学*,问题可以大家解决,心理压力要小得多,思维反而活跃了,答案经常是让我意外的、有见解的,感受到了学生潜力的巨大。与此同时小组式的学*,增加了学生对问题讨论的时间,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更增加了他们对语文学*的信心。

  2、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部分学生不爱学*语文,但随着教材中课文类型的多样化,教学难度的降低,学生喜欢学语文了,把对语文的学*当作今后社会学*的一种铺垫。

  3、在广泛地接触课文、人物的品质后,学生的心灵一次次的感动与震撼,当我再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道德表现及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改中的主导——教师

  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同样很重要,只有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解析,才能很好地贯彻课改,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学生敢于在实践中、讨论中坚持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

  2、教师应该由原来高高在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去发现、引导学生的学*和做人。尊重学生、赞赏学生,赞赏的过程,也是你在重新认识学生的过程。

  三、新课改中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

  新课改最终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反馈,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新课改的成败,因为再好的教学理论、教材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1、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把语文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间的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发现教学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里师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认识,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敢于把学生放在和老师同等地位,敢于发言、敢于表达也许幼稚的感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想法。掌握学*语文课的方法,最终是喜欢学语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2、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性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是这次课改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学生在学*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学*。其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学*,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和思考,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与其它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但不能忽略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1

  新课改在我区已走过六年多了,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校领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我区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几年来我们采取了通识性培训、骨干培训、活动带训、竞赛促训、走出去、请进来等等多种培训形式,全方位地对我区教师进行新理念培训。让"以生为本"成为我区各校的教育理念。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首先建立学*型团队,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第一我们组织教师学*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来丰富教师的理论功底;第二组织教师学*学科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来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区情,开展了以校为本的"品味书香"教师读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已把读书做为教师的必备功课。

  其次深化"名师工程",打造品牌,丰富课改内涵。

  时代呼唤名师,课改需要名师,"名师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培养名师,造就名师是我区新课改的重要工作。我们经过"个人申报、集中培训、调查考核、结果认定"四步让一批具有献身教育精神,追求卓越教育境界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再通过开展品牌教师教学竞赛、品牌教师挂牌讲学、品牌教师校际间交流研讨、品牌教师"一带一"等活动来锤炼他们并发挥其辐射作用,从而涌现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的品牌教师。如新安小学的史丽萍代表省参加全国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观摩、七道的高文兴、八道的迟立新代表省参加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金汤的姜晓坤代表省参加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48人,区级品牌教师60人 。这批强大的名教师群体为我区的课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质的转变,学生的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们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状态教学"研讨、"有效教学、状态教学"教学竞赛、网上教研、"每周一校"听课活动。让全区教师真正学会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预设"为"生成",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 其实新课改最大变化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对学*感到有趣了,学生的学*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因为以人为本,启发探究式学*、体验性学*和实践性学*以根植于每位教师的课堂,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能力。

  四、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改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前一张卷定学生优劣的局面,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更多关注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除卷面外、各学科都增加了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学**惯等内容的综合评价。各校学生都建立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的足迹。特别是兴仁小学探索出"一个积累、三个阶段、一个汇报"评价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认同。

  五、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各具特色

  新课改以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亲身实践,行为跟进,专业引领"的教研原则,协助各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强化对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们采取"互动式"教研指导模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全程跟踪,一起交流。尤其是我们教研人员每天下校后都要写下校工作日记,这是我们每天的必备作业,主要是写下校后的感悟,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使我区的课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扎实有效、各具特色。如八道小学、朝阳小学、新安小学将"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金汤小学立足课堂,把握课程改革的中心地带,积极开展数学研究性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数学姜晓坤教师的"猜想与验证"有效教学模式被省数学科研课题组作为开题示范课进行展示。

  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有效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电视媒体、网络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中富小学利用多媒体每位教师开办博客,建立自己班级的主页,积极参与校园网进行的教育教学论坛、家校联系、教学反思、案例展示等。中富网站现有*百人注册用户,600多篇日志,7万多的点击率。网站成为体现学校教改特色的展示*台;师生互动、家校互联交流的*台。此外,哈小的足球小本课程、新源小学的推呼拉圈、九道小学的体操、新安小学的英语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内容,突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不足:

  1、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存在差距。个别教师甚至学校存在着新理念形似而实非的现象。新理念仅停留在思想上的还大有人在,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进入课改的实质。

  2、课改的决战地是课堂,日常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待加强。例如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重"新潮"轻"重点"、指导学生合作学*趋于"形式化"、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等等,个别学校的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质"等等。

  最后我希望各校能通过今天的学*,吸纳别人的长处走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新课改之路,共创元宝教育的辉煌。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2

  本学年高一,我省实行第一届新课程改革,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为了利于教学,扬长避短,现对高一学年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 教学成绩:

  1、 尖子生成绩明显:我校一(1)班学生汪佳慧以120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一名,一(1)班学生韩亚男以116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六名,一(1)班学生杨映辉115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十四名。

  2、 语文单科成绩前十名我校占2人,前二十名占4人,前五十名占6人,前一百名我校15人。

  二、 存在问题: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该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是主导者?是引导者?还是和学生共同学*者?说实话有时候真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感觉!

  2、教师的讲解定位: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应该讲,怎么讲,讲多少等。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去年灵宝一高召开的高一语文教研会上已作争论。

  3、关于教材研究:

  新教材必修教科书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前三部分纳入课内学*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只重视了“阅读鉴赏”,而“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常常置之不理。我们的问题是“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如何进行落实,如何进行教学。

  4、选修教材如何选?选修课如何开?大家都知道高二第一学期必修内容就结束了,加上要面对将来的高考,所以选修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选修课如何开也成了首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5、将来高考如何考?考什么?新课改与高考的联系又如何?这些都是教学中要思考和存在的问题。

  6、各班学生语文成绩发展不均衡,全校语文人均分较低。当然也不能否认上次考试试卷难度较大。

  三、教学建议:

  常言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还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交换之后每人人就有两个主意。这是我们提出教学建议的理论基础。

  1、加强本学校语文教师之间的学*交流。这个建议主要是强调在学校内部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落实集体备课,制定相同教学进度计划。

  2、增进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本县范围内的不同学校,语文学科应加强沟通、交流和学*。而事实上,本县教师之间业务就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本地区之间的学校也应增进交流。高一下学期在灵宝一高召开的语文教研会议就很好,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3、外出学*,借鉴他人,扬长避短。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教学行为注定是失败。而提高教师业务水*的重要途径就是学*、借鉴、分享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高一下学期我校部分教师在业务校长的带领下,赴灵宝一高、实验高中深入课堂听课学*一周。他们先后在灵宝一高,灵宝实验高中座谈,听课,学*。笔者有机会参加,感觉受益匪浅。再比如高一下学期在灵宝召开的河南省语文年会,就让三门峡市的语文教师开了眼界,饱尝了一次语文教学经验大餐。

  4、通过借助网络、媒体等建立我市语文教学经验交流论坛,为我市语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感受、札记、心得、体会等提供沟通*台。

  5、定期召开语文新课改教研会议,及时学*新课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3

  我校于20xx年3月申报并得到批准立项的课题“新课改物理*题课教学研究”,20xx年5月我们课题组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开始了新课改下物理*题课教学研究,到20xx年6月份我们结束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拟开题报告,组织培训指导,明确任务职责,采取多种形式,使课题研究顺利地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先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

  (一)完善课题组织,明确分工与职责

  1、明确分工:学校成立有“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彭广海同志任组长,由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由物理组主要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组织各种具体活动,比如组织课题组教师听课,检查教师的教案及案例,搜集各种有关的科研信息,收集资料,档案管理等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参与的老师都安排了有山成玲.李涛徐波。

  2、明确任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展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检查与评估工作。

  3、明确课题组职责:

  课题组成员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及计划指导下,就自己负责项目进行实验,并开展教学活动,适时进行调查、总结、汇报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研究新课改及*题课教学的有关学*教育理论或教育科研方法,每次活动定时间、定主讲人、定讨论题,进行课题研究情况交流,并督促教师做好研究的原始记录,注意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工作。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集中学*及分散学*。学*的内容有《点击新课程》、《普通初中新课程解析》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初中物理》、《合作学*》这几本书,并收集整理了一些*题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主要明确了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题课教学如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和座谈,通过学*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本课题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实施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转变教师角色,重构课堂教学

  现阶段讲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题课变成演说课,即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或听众,教师常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千篇一律,认真分析题意,逐步解答,学生被动接受,听的头脑发胀,糊里糊涂,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的筋疲力尽,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极少。

  2、把*题课变成演*课。课堂容量小,密度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极低。

  3、教师提问缺乏设计意识。教师的提问有两种,一种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明确目标的提问;另一种即使对问题有所考虑,所提出的问题也大多属于封闭性的。此两种提问可能会造成问题低效甚至无效。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真正把教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们明确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到*等的参与,要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多种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另外课题组负责人深入课堂反复指导实验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课题及新课改的要求为止。

  (四)课题管理及时,课题组活动方式多样

  在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们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或讨论,并积极参加校内公开课或市里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大家通力合作、积极探讨,探究意识增强,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活动,效果明显。

  1.组织了几次公开课,其中有山成玲老师的《九年级电学*题课》,李涛老师的《压强练*》,徐波老师的《效率练*》。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2.自课题立项批准后,我们组织本组教师从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撰写了多篇论文。

  3.在合作学*方面,做了以下探讨:

  (1)、构建学*小组,学*小学生的做法,发挥小组学*的功能与作用。本着合理搭配的方式,每68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学*小组,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使每位组员能以小组的大局为重,形成巨大的核心力。这样好管理,便于讨论问题,预防错误问题占上风的现象发生。

  (2)、重视学*小组组长的培养,组长一定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学*优秀,还要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3)、要构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要学会在独立思考问题基础上进行交流,要树立集体观念。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时,要及时作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交流与学*。

  (5)、形成“小组合作学*”的评价体制,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学*的兴趣,分享成功共带来的喜悦。

  4.在教案上进行了如下做法:首先明确考纲及练*的要求,讲清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讲评课必须坚持“两备”,一备内容,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何时教师引导启发,何时学生讨论总结都应该心中有数。二备方法,既要照顾成绩好的学生,又要特别注意成绩差的学生,每堂讲评课要使成绩差的学生必有所得,使成绩好的学生必有所悟。作为教师,在上讲评课前应认真思考,全面备课,不要拿了张试卷进教室对答案就行了,那是不负责的做法,长期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5.在*题课讲解时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成绩的提高,所以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十分重要。因此,在*常的*题课教学中,他们总是把学*心态的知识贯穿于其中。同时在讲解*题知识时,还关心学生学*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五)阶段性成果明显,提升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素质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能力和成绩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由于在*题课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来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二、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1.下一阶段要推出组内研讨课、校内研讨课。

  2.继续阅读有关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理论准备。

  3.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案例、论文等,从整体上取得突破,现成基本框架。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会更加完善。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4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开,新课改工作总结。新课改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校领导的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应该说,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经过辛勤的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实施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我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比如对思想政治课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课程理念,我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能力,升华情感,工作总结《新课改工作总结》。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等。

  讲台的`拆除,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

  二、不足

  1.教学模式运用缺乏灵活性

  一年来,我们一直在套用这种模式,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按模式进行。学校在评价考核时也显得生硬教条。因此课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较明显的特色。

  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做任何事情时,制订一套评价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但起不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三、成长

  回顾一年多来的课改工作,对课改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政治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改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课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阅读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1)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

新课改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

  这一年,我担任八年级343、339班数学创建高效课堂新课改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提出的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及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的要求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针对八年级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特点,认真作好提优辅差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新的教学理论,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年中,我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模式、理论的学*,了解高效课堂标准和实施模式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我先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去河南泌阳永威、许市中学进行参观学*,学*课改经验,学*课堂模式等先进教学理念。同时,也被学校派遣参加湖南省的中学数学教育年会,直接学*不同名师的教学经验,并参与交流。

  在这一系列的学*当中,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要求就是高效课堂的建立,学生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中才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将自己所得到的经验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中,在学校教科室张主任等领导的帮助下,初步竖立起“五环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广泛用于我的课堂实践,也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一年的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也给我所教的两个班带来了明显的进步,在这一年的大大小小学校、年级组织的考试中,本人所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全部名列前茅,特别是自己的343班数学成绩总是稳居年级第一。

  二、遵循高效课堂的要求,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本人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

  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五环教学法”的同时,始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学期我总是

  虚心向老教师学*,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四、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两极分化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教法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效果不明显。

  五、班主任工作。

  1、亲*学生,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亲*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又崇拜",既认定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老师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所以我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4、建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5、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6、善于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即感到辛苦,又感到充实,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起步的一年,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高举创建高效课堂的旗帜,以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为已任,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2

  江苏省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观念新颖,理念先进。*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

  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切块组合式”课型。

  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

  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擂台式”课型。

  公道小学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运用课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

  (五)、“现场操作式”课型。

  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这个学校,为了让社区了解课改与支持课改,还经常将家长请到学校来看课。有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课型之后,十分高兴地说:“以前课堂教师像私塾先生一样,从头讲到底;现在课堂标标准准是‘学堂’,是孩子学*的天堂。”“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放心!”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3

  长期以来,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称为“主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而且,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也相当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中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主动性。

  一、巧设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的基础,兴趣是学*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学*,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1.设疑法。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3.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在预*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的学*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方法会使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始终饱含热情。首先,教师要用*易*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动态,避免学生在学*中产生抗拒感。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又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动向,使其保持一个乐观主动的学*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适当且有层次感,避免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语文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要充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学*过程中体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经验和优秀的品质,进而得到人格上的培养以及思想上的升华等。另外,要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大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更明确的改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动态,以激发他们的学*激情,并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应该有新的气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和学*能力。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4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学发展观,就要 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从学*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和提高自己

  学*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要进一步坚定***的信念,明确努力学*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5

  随着新课改工作在全县的全面铺开,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也掀开了新的一页,通过学*、实践、探索,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课程教学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积极组织教师学*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省、市、县级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

  三优评选、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实践-再学*-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②学*、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考察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新课改经验丰富教师已在学校三至六年级各学科出现,一批新课改骨干队伍正逐步形成。

  3、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2)、学生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

  (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能力的提高。

  (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

  (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

  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首先,改变学生的学*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

  其次,注重学生的学*过程和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和探究式学*,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通过多种途

  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当然,我校的新课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兄第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以下问题:

  1、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学校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也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6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是新课标人教版的英语,该版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的信心。而现代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 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惯十分重要。在新课表英语教材中,许多单元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独立思考。例如:Module2 Unit3 Computers这一单元的Warming up要求通过看图片并通过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来了解电脑,并学会用如下句型 I think that…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hat…et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学*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学生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学生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学生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教食物时有许多的单词,如果靠单纯的记忆的话,会显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观教具,像照片,实物,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 life时,有许多和现实生活有关的词汇如”Cigr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 drug taking”等,这些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全面,合理的安排课后任务。

  新课标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既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该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例如:通过和每个单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来检查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又通过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 task, listening task, speaking task等来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新课标英语的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7

  一、新课改中的主体——学生,

  学生在新课改中占有主体地位,关注人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们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新课改中既是接受者,又是实施者,接受者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决定教师们教学方法的使用,他们的表现在课改中尤为重要。

  一、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合作学*,问题可以大家解决,心理压力要小得多,思维反而活跃了,答案经常是让我意外的、有见解的,感受到了学生潜力的巨大。与此同时小组式的学*,增加了学生对问题讨论的时间,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更增加了他们对语文学*的信心。

  二、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部分学生不爱学*语文,但随着教材中课文类型的多样化,教学难度的降低,学生喜欢学语文了,把对语文的学*当作今后社会学*的一种铺垫。

  三、在广泛地接触课文、人物的品质后,学生的心灵一次次的感动与震撼,当我再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道德表现及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改中的主导——教师

  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同样很重要,只有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解析,才能很好地贯彻课改,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学生敢于在实践中、讨论中坚持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

  二、教师应该由原来高高在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去发现、引导学生的学*和做人。尊重学生、赞赏学生,赞赏的过程,也是你在重新认识学生的过程。

  三、新课改中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

  新课改最终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反馈,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新课改的成败,因为再好的教学理论、教材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把语文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间的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发现教学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里师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认识,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敢于把学生放在和老师同等地位,敢于发言、敢于表达也许幼稚的感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想法。掌握学*语文课的方法,最终是喜欢学语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二、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性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是这次课改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学生在学*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学*。其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学*,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和思考,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与其它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但不能忽略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8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反思问题最简洁的表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既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方法方式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

  课改,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长期以来已经*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分强**师的“传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学生消极地看做知识容器,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获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猜测、尝试、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尝试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的学生,“适度”地为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恰当的引导方法与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和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的广度、深度较之都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差异,往往容易使刚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学生并没有为这种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依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方法来学*高中数学,因而容易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进而导致学*情绪骤降,出现成绩分化。

  此时,教师应该特别关注这种现象,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方式的衔接与转变。就方法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经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适应性能力。

  三、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对自己进行评价与定位。课堂教学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师在激发学生学*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如学*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坐等上课,缺乏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诸如此类。

  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状态,对学生数学学*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效果。五、对小组合作学*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目前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方式。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时,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的热情。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缺乏必要的计划与调控.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这只是有效学*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题、试卷评讲

  *题、试卷评讲不能仅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阶段,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找“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数学教学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9

  四月份,我校为高三学生参加了省第一次质量检测,从质检的命题难度情景及我校学生参政的成绩情景,本人对20xx年的高考动向及第二轮的复*作如下的思考与反思。

  一、命题题型的相对稳定性。能够肯定的是20xx年的高考的题型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坚持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总题数和分数比例不会变,在难度上,*年试题在总体难度上是一致的,在题量,各种题型个数上坚持不变,所以*时的模拟试卷,我们要尽量使试卷的题型规范化,分数的比例接*高考大纲的分值比例,在基础题上要确保基础题占70%,命题的难度不可太大,在复*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本事出发,巩固学生的“三基”。

  二、注重对考试“考点”知识的复*,抽象函数的试题是*年高考的`一个命题的热点,对不等式的考查重点是解不等式,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考查目标,侧重于利用导数、单调性知识来求解,突出灵活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本事,在数列部分,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主、以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重点,三角函数部分、关键是在复*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正用、逆用和变形用,同时关注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等交汇性的资料、主体几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求法及*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异常应培养学生运用空间直角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注重对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突出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问题的解决。

  三、植根于课本、着眼提高和创新、高考试题中、课本例题、*题的影子比比皆是,多不胜数,所以,课本题及其改编题是高考考题的来源。从20xx年高考的解答题我们发现前三题的解答题集中体现了对课本上重点资料的考查,如数列知识、方程思想、三角函数的运算及变形、立体几何、概率、不等式、这些知识虽然可能有所变动,但又总不能脱离主题,题目的特点为:精巧简单、但又不乏创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难度适中等。

  基于考纲要求和20xx年高考命题的动向,我们在二轮复*中的策略应是:

  (一)循序渐进,逐步由第一大题往后做,把熟练解答题的前三大题作为我们二轮的复*目标之一。

  (二)专题复*训练为主,重视查漏补缺,其中包括知识专题、方法专题,目标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重点纵横结合,优化思维提升本事,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重点、疑点、难点、回顾基本题型、回顾经常出错的,容易搞混的知识,强调不一样知识间的迁移和相互作用,优化思维提升本事。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0

  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媒体的综合使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今天我想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满足学生萌动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表演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但力求要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讲一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伟人的故事;可以配乐朗诵一首中外名诗或一篇优美散文;可以讲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以“环保”、“奥运”等为话题演讲;可以讲我最喜爱的一本好书、一位作家;还可以对对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为了这3分钟的创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从材料的搜集、筛选、准备到课前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充实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3分钟的表演,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创造了有效空间。每天的课前3分中,同学们都能欣赏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在欢声、笑声、掌声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欲望。

  二、常备课堂PK战

  记忆是任何学*的基础,且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阶段。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多读,多背。规定初中阶段背诵古诗文不少于80篇。因此,可以经常开展“接背名诗佳句”、“课下注解”、“成语接龙”、“名家名段”,“经典格言”等比赛。各组选手抽签产生后进行现场PK。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背得最多。慢慢地,学生在每天晨读,课间聊天,回家路上,睡觉之前……逐渐养成捡拾零碎时间背诵的*惯。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古诗文和优美词句,而且还可培养学生背读,积累古诗文的好*惯。

  三、巧设课堂竞技活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不同层面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如:哪些问题适宜抢答竞赛;哪些经典片段适合朗诵比赛;哪些问题值得进行现场辩论;哪些文章适合缩写,叙写或排练成课堂短剧……教师都应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引导。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自信的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

  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班上几个*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因为过于紧张,“竹篓”翻了,“捕鸟”失败。同学主动帮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鼓励他重试一次,结果第二次表现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的掌声,他从而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这些竞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的创新与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校,过寄宿生活,课外资料又少,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语文水*低。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教师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因此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简单抄写性和重复性作业最好不留,最好多设计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学孙犁的作品《芦花荡》后,引领学生欣赏孙犁“一字不该”、“惜墨如金”、“淡泊名利”这三则轶闻趣事,学生从中可以窥见孙犁高尚的灵魂和品质。同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孙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淀》,扩大阅读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每周一书,每月一报。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学*中为学生打开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的所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获,还要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每周一书,即每周全班同学都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后经语文老师阅读通过后,由课代表装订成书,再由班里善于画画的同学设计制作封皮,这样每周一本新书就会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读后感》、《我最喜爱的一本名著》、《莲文化的魅力》、《请您聆听我得心声》、《让世界充满爱》等。学海无涯,学以致用,贵在持之以恒。

  手抄报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月要求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主题完成一张手抄报:比如教师节,庆国庆,绿色环保、迎奥运、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手抄报从资料的搜集、主标题的确定、报刊的整体设计、后期制作完成,能较大程度上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阅读品位,拓展实践能力。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1

  本学年高一,我省实行第一届新课程改革,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为了利于教学,扬长避短,现对高一学年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 教学成绩:

  1、 尖子生成绩明显:我校一(1)班学生汪佳慧以120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一名,一(1)班学生韩亚男以116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六名,一(1)班学生杨映辉115分获全市语文单科第十四名。

  2、 语文单科成绩前十名我校占2人,前二十名占4人,前五十名占6人,前一百名我校15人。

  二、 存在问题: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该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是主导者?是引导者?还是和学生共同学*者?说实话有时候真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感觉!

  2、教师的讲解定位: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应该讲,怎么讲,讲多少等。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去年灵宝一高召开的高一语文教研会上已作争论。

  3、关于教材研究:

  新教材必修教科书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前三部分纳入课内学*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只重视了“阅读鉴赏”,而“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常常置之不理。我们的问题是“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如何进行落实,如何进行教学。

  4、选修教材如何选?选修课如何开?大家都知道高二第一学期必修内容就结束了,加上要面对将来的高考,所以选修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选修课如何开也成了首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5、将来高考如何考?考什么?新课改与高考的联系又如何?这些都是教学中要思考和存在的问题。

  6、各班学生语文成绩发展不均衡,全校语文人均分较低。当然也不能否认上次考试试卷难度较大。

  三、教学建议:

  常言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还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交换之后每人人就有两个主意。这是我们提出教学建议的理论基础。

  1、加强本学校语文教师之间的学*交流。这个建议主要是强调在学校内部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落实集体备课,制定相同教学进度计划。

  2、增进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本县范围内的不同学校,语文学科应加强沟通、交流和学*。而事实上,本县教师之间业务就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本地区之间的学校也应增进交流。高一下学期在灵宝一高召开的语文教研会议就很好,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3、外出学*,借鉴他人,扬长避短。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教学行为注定是失败。而提高教师业务水*的重要途径就是学*、借鉴、分享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高一下学期我校部分教师在业务校长的带领下,赴灵宝一高、实验高中深入课堂听课学*一周。他们先后在灵宝一高,灵宝实验高中座谈,听课,学*。笔者有机会参加,感觉受益匪浅。再比如高一下学期在灵宝召开的河南省语文年会,就让三门峡市的语文教师开了眼界,饱尝了一次语文教学经验大餐。

  4、通过借助网络、媒体等建立我市语文教学经验交流论坛,为我市语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感受、札记、心得、体会等提供沟通*台。

  5、定期召开语文新课改教研会议,及时学*新课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2

  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课改工作总结。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至新改以来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的过程。这种学*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动探究,促进学*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在浓厚的学*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1996年、20xx年、20xx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工作总结《课改工作总结》。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1996年、20xx年、20xx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点拨,掌握策略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作用是用“教”的外因去调动“学”的内因,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或“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自我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章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是先用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向老师置疑提问,萌发学生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在学生的“最*发展区”加以暗示、点拨。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中,先试着让学生在未学生新知识的基础上试着自由地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数,如“5005”该怎么读,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就会提出“五千零零五,五千零五,五千五”等各种猜想,最后适当点拨,得出“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的读数方法。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自行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情趣昂然,并且在观察、思考、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主动发展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新课改教学总结 篇13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全体教师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所教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工作中去。我们以“学生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现将本年的课改工作总结:

  一、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全校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学生在校内开展课堂学*及课余学*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内容及学*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几年来我校的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首先进行了学*内容的改革。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实践活动的公开课,

  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20xx年我们感到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实践活动与常规实践活动的研究,使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

  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2)构建了研究课体系。

  我校的研究课已在逐渐摸索之后显现了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校内研究课先要依据个人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问题,其次是年级组内备课、试上,接着才是在全校的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强调全员的参与、*等的竞争、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再由执教的年级汇总资料,写出活动小结。这样的一条龙研究不仅培养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态课研究机制。

  常态课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对比实验法。即在某个时期找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课堂不断的良性循环发展。

  (4)扩展了学生学*的时空。

  学生的学*活动不应拘限于课堂,我校开展的小故事、小游戏、小报、小论文这些活动为学生对的领悟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二、课改工作的展望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逐渐学会了用课改的新思想去科学的引导组的发展,去突显教师个人风格的形成。学会了处理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与*期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也真切的体会到学校是课改的研究基地,课堂是课改的实验田,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2)

——新课改教学反思菁选

新课改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改教学反思1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创造品质的培养为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增长智慧,能力;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这样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从书本到黑板再到书本的不良教法,因为这种教法让学生仍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课堂上应该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校积极响应新课改精神,在一年级实行新课改,经过一个学年的新课改实验,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活新课堂教学:

  在以往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上来,上课时大多数孩子都坐不住,都在东张西望,因此集中孩子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水*,成为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时采取引发兴趣,定向导入,启发理解等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5这篇课文时,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让学生带着想揭开谜底的心情来学*课文,从而也做到集中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的作用。也大大加强了课堂学*气氛。在教学最后我还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查找谜语让同学猜一猜,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为汉字编谜语,这样不仅使孩子学到了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但他们还十分不懂事,不懂得该如何学*,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掌握学*方法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实施一套适合他们的学*方法,成为最大的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和他们谈心开始,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找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时,我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应该用什么学*方法来学,许多孩子都认为应该用朗读、表演读的方法学*。因此,我让孩子分成四人小小组进行朗读学*,自己排练表演读。孩子的学*气氛特别高,排练表演读的形式也很多,一节课下来,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把这篇课文背下来,提前达到了课时要求。

  同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学*动态,有助于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做即增强了孩子们浓厚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预定的教学,真是一举三的。

  三、新课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新课改使孩子们变得爱学、乐学、想学、会学;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了一定的教学质量。但在新课改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课文的识字量太大,虽然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识字袋、自己用好办法识字,交流识字等方法学*,但许多孩子展握的识字量最多只有80%,特别向我们这样的一般校,差生面较广,差生的识字量最高只能达到50%。另外,有2/3的课文都偏长,低年级学生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是我校课改组当前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希望通过和其他学校的课改总结交流来解决这项难题。

新课改教学反思2

  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的愿望。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二、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判断”。他是审美经验积淀的心理反映,是一种美感的享受。因此人们需要音乐,他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动力。因此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参与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愉悦,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并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教学反思3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高考复*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要达到精确(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精巧(学过的知识要用得上、用得准)、精炼(要形成知识网络,使书本由厚变薄,最后要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同化到自己的观念中)。

  二、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各类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五、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张,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阶段的复*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高三学科组的老师的相互配合,毕竟合力大于分力。在复*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生物老师有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时其他科任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的工作。

  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新课改教学反思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不*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与探究学*的取中、*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在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有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突出学生的“主体”,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了。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 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和社会阅历都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所能预设的,而是呈现出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性。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4、追求“民主”、“开放”,还要不要“秩序”、“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我们注意到,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开放,一些如上课要发言先举手、不许随便下位子、两手*放坐姿端正等旧的课堂规则被打破了,这是令人欣慰的。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但是,追求“民主”、“开放”,有些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做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老师或同伴)的意见。这时,教师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就会压制这样热烈的气氛,甚至会戴上教学“不民主”、“违背新课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怎么办?首先对“纪律”与“规则”要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反对专制、惩罚等手段,但教学的“民主”、“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新课改教学反思5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政治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的“创新”与政治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大多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表面自主

  目前的政治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部分就读哪部分”,“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二、无效合作

  合作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在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课本内容、进行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合作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学*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三、随意探究

  探究性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防止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惟探究式学*,排斥接受性学*。整堂课事事探究时时探究,既没有效率,也没有必要。二是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有的教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但脚踩西瓜皮,“探”到哪里算哪里,最终不仅问题没有解决,连方向也模糊了,这样的探究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何益处?三是不重课内重课外。由于探究性学*要花更多的教学时间,为了赶教学进度,有些教师就将探究活动由“课内为主”改为“课外为主”,进行“双轨运行”。

新课改教学反思6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中这种被动的学*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教学反思7

  1、反思:

  (1)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

  (2)加强训练: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的准备途径。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于*时的训练不认真,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

  (3)转变观念:很多同学都认为政治课只需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时的积累,理解和巩固。要转变其他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观念,取得他们的主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的主动性。

  2、改进措施:

  (1)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筑师生交流*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上的疑难问题。

  (2)加强学法指导:

  ①指导笔记。

  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还不*惯高中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记课堂笔记。要让他们转变教师讲、学生创的方法。主动提取教师上课的有关信息,重点记录,得到整理。

  ②指导记忆。

  政治课需要一定的知识点记忆为基础,必须让学生适当背诵,注重理解性的记忆,一般知识点与重难点分开记忆。

  ③指导答题:

  选择题就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题形,抓住中心,找准关键词,学会灵活运用排除法,递向法,因果法等解题方法。

  主观题就教学生:

  1、审材料,抓中心;

  2、审题题,抓关键;

  3、牢设问,抓角度;

  4、找课本,采点子;

  5、找背景、寻主语;

  6、找联系,列题纲。

新课改教学反思8

  最*看了几节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一、小学英语教学应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始终让学生在宽松,庄重,和谐的学*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学*,表演,竞争和相互评价,为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教学现象而努力。许多英语老师或许都有此感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好像很难做到“言行一致”!其实在不少英语课时上,只要教师用一些心思,想一些点子,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

  我想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的师资,班额要小,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英语。小学生学*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能力,也难减轻学*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不断反思,集体讨论,积极了解讯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作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步。

  课改给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的压力,唯有不断总结、创新和反思,才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新课改教学反思9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教育教学的材料及实践基础。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反思自己教学观念和行为

  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尖子生的学*状况,而忽视了学*困难学生的学*状况,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往往只关心物理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联系;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乃至割裂知识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往往只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忽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新课改教学反思10

  一、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1、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校、学生等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2、高一新教材内容的时间跨度过大、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且内在逻辑严密。它给历史教师展示才华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节课45分钟根本讲不完,不是内容多而是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如在讲解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我们要介绍北宋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那就必须花费不少时间来介绍唐中期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如果不介绍这个过程,而大讲特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其结果事必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符合。因此在课改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拼命赶进度的现象,使得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也无法开展。

  3、教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未更新。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不是一两句可以说完的'。在教学上还是表现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方法,这无法调动学生学*、听课的积极性。即便有讨论,也会由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肤浅,而无法深入地进行讨论。

  总之,讲好历史课,难。讲好新课改中的历史课更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好教学准备。

  二、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新的知识。

  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在上课时才公布上课的内容,剥夺了学生的课前知情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显得很被动。而开放式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将要学*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有的同学在课前的学*活动中,可能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而且学生能够在课前将所知道的知识等进行充分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的下一次课前探究做好准备。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尽管很有兴趣,也乐于听讲,尤其对历史故事、历史典故等特别感兴趣。但是,高中历史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兴趣、课堂的气氛热闹等上面,而应该注重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历史学*方法。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讲述讲少了,学生的探究、学生间的合作,师生间的合作相对多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等旧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足量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有效地延伸到课外,使每个学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对历史的学*情感和学*体验。课后开放,提供自主学*空间。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某一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相信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制订课后学*计划、学*内容等。

  4、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潜力的综合

  历史课的特点在于既有大量需要准确记忆的内容,又有诸多需要理解领悟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的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和理解历史的事实与规律。在这方面,我最成功的方法就是少下结论,多提疑问,少进行灌输,多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理解历史、把握历史。

新课改教学反思11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

  1 、“读”是我们学*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新课改教学反思12

  新课改对于音乐课来说变化比较大,也最受大家关注,比如课本的变化,多媒体的运用等等,不是旧瓶子装新酒,而是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全新的改革。本次音乐课改增加了时尚性、知识性、趣味性等流行因素、让音乐课摆脱了几个音符、几首歌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陶冶了情操,特别适合十五、六岁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但是音乐新课改毕竟是个新生事物,作为教师要从理念、教法上做到全新而彻底的改变有一定的难度,在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从教学体会、教学困惑、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一、教学体会

  本次新课改内容充实新颖,学生喜欢、教师喜欢,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呈现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教学环境。摒弃了原来那种机械、封闭、僵化的教学过程。同时,新课改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学设备齐全、课件丰富、教学过程是有可变性和开放性的。

  二、教学困惑

  1.新教材——“眼花缭乱”

  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和传统教材区别很大。传统教材是“没有内容可讲”,新教材是“内容太多不知从何讲”新教材的特点:资料丰富、课件齐全。从知识到趣味,从视觉到听觉,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向往、新鲜、好玩、有趣。而我们现在高中音乐教师面对的问题是种种原因造成的高中生与新教材的衔接,我们“音乐鉴赏”模块新教材其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其内容标准为“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想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根据以上目标新教材内容的主体落在了“古典音乐派系、民族音乐文化”的鉴赏和积累上,以达到提高审美修养的目的。对于这样的教材我们如何利用短短的36个课时将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内容太多,我们要选重点是个难题。

  2.音乐知识——“阳春白雪”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比较广泛,专业性强而面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音乐知识、音乐修养、审美能力都是比较弱的,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相关的音乐最基本的知识内,由于学生的底子较差,要想达到新教材的要求,掌握知识却是无以为继,没有良好的音乐知识打基础,有的学生只是听热闹而无法真正理解掌握,因此要切实让学生融会贯通就必须补充补充再补充。

  3.音乐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直以来音乐课以“副”课自居,说老实话是弱势群体,特别是高中学生学*压力大、任务重、高考在即。因此,从家长到学生,从理念到意识都无法重视,认为音乐课就是休闲、高雅、舒适。因此要想新课改理念彻底贯彻还有一定的距离,正如许多同学反映,喜欢音乐课,但是现实却是不允许,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三、学情分析

  1.起始——新颖

  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常用①音乐式导入,学生进教室时放一首关于本节课有关的曲子,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②图片式导入。如: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上课播放“蒙古族新疆”二个民族的地区风景、服装、舞蹈、节庆日的各类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明看完图片后对民族的理解。让学生从视觉上享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2.过程——有趣

  展开阶段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和中心阶段,是音乐教学内容展现和音乐教学目标达成的阶段,这个过程很重要。如:《独特的民族风》导入课后,全班分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学生欣赏每个民族歌曲时都有提问,学生回答后老师加以补充和肯定。总结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

  3.结束——余音绕梁

  结束阶段是音乐教学的总结部分,是音乐教学的点睛之笔,可由音乐教师以概括一节课教学内容,总结学生音乐学*情况来结束教学,也可采用师生交流方式结束。如:学生了解了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后,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欣赏,为了丰富知识面可进行三个小组表演比赛:

  (1)蒙古族进行本民歌接力赛至少要唱四首民歌。

  (2)藏族请同学出来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

  (3)请同学模仿老师打切分节奏。了解各民族的舞蹈特点和乐器。辅导学生做完拓展研究,加强巩固。

  四、教学硬件配备使用

  有专用的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钢琴以及一些常用的民族乐器和管弦乐器。

新课改教学反思13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重新成长的足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学是充满活力的事业,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天地。真正灵性的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反思和收获新课程给教学带来的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生命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课堂上要让学生展现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一定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有生命的文本!

  还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只有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新课改教学反思14

  沉溺新理念的实践,诸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笔者的视野之中无时无处不在,灵感来时就会注入新的血液。一天,无意一集电视剧,其中一段赶驴的故事,催人整合了新课改与“教鞭”的教育内涵……

  那位赶驴之人可有一套独创的方法,他赶出了一段精彩与经典:赶路时,此人在鞭子的前端系上一颗蔬菜,将鞭子置于驴辕的前方,一个驴能看见又吃不到的地方。驾辕车一路快跑,并没有用鞭子打过毛驴。赶驴人戏称此法为“利益驱动”,原来是动力源于驴子为了吃到鞭子上的蔬菜,靠*鞭子,于是总在努力地向前走。

  教育教学中,不是赶驴人的教师,就不可高高地举起教鞭了吗?想想教鞭,本意是用来让学生上进的,请不要让学生一看到教鞭就色变。教鞭,教师们少不了的教学用具,看来使用它必须要有技巧才行!

  曾几何时,那些在学生面前挥动过的教鞭,伴随振振有词:“我是为你好”!那些高高举起的手掌,简单粗暴的言行流下的烙印,和那些是否言之有理的“我真是没有法子”的教师呼声,教鞭,那些仍旧把教鞭当作是“黄金棍子出好人”,进一步说明以前教育的苍白,说明教师使用教鞭技巧的不合格,只是一个守旧的赶驴人。此故事让笔者大受启发,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才有了“别样的教鞭”。

  向那位赶驴的人学*!

  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班主任的我给每位学生铸造了一把“教鞭”,一把蕴含着学生的*期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的“教鞭”,一把变成了眼神、微笑和一句催人上进的话语的“教鞭”,一把折射出的尽是鼓励、期待、赞许和欣赏的“教鞭”。如:阳阳聪明,所写作文总是充满一股才气,由于作文中错别字太多,于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给他的这把“教鞭”上就铸着:只要坚持每天记住五个汉字,老师承诺本学期内帮他至少整理出一篇作文,到儿童报刊发表,让他出出名。红红,一个弱型性格的学生,独来独往,总是与老师和同学疏远,给他一把“教鞭”:学期内如果能在班上有十个左右的好朋友,老师愿出面找她父母,给她买一辆多年来都想要的自行车,让她上学放学更方便。强强,一个爱玩游戏的淘气宝,他上课玩游戏机还被很多教师抓住过,给他一把“教鞭”:只要他上课认真听讲,每个星期天他可到我家里在微机上玩游戏,并教会他上网发邮件、查资料……

  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鞭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变了个人似的。在最*的一次家访中,我对鞭子又有了新的'理解。

  那一天家访,进了一户农家院子。两条狗汪、汪、汪地向我扑来,主人出来了,他试着将狗撵跑。两只狗越扑越*,眼看没有办法时,主人突然发现狗反常的原因,原来问题就出在我进这家院子时,因防狗咬人所带的一根棍子上。主人告诉我,这两只狗以前被人打怕了,现在是只要有人拿着棍子进他们院子,这两只狗就会死缠着咬他。在主人鼓动之下,我带着一股将信将疑的心态,放下了棍子,这两只狗真的被主人唤了回去。当我坐下来进行家访时,两条狗还来到跟前给我摇起了尾巴。

  放下你给学生充满沧桑的有形与无形的教鞭吧!举起充满人性的教鞭,学生会与你亲*。

  到那户小院的情境,给我深深的触动!教鞭可以是一种充满人性与关爱的教育,一种教育技巧,智慧的体现。改良教鞭,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创新之源,可以是生活中的一次感悟,可以是教学中的一个细节,可以是课间的聊天……

新课改教学反思15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失偏颇,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对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误区一: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有时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效果是不理想的。新课改不是课堂非要热热闹闹,新课改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问题。小组合作学*时,学*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再比如: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误区二:否定或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

  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有专家认为:“由知识传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中小学教学中,讲授法永远是主要的,但不等于是唯一的,也不等于满堂灌与死记硬背,注重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但并不是取消讲授,也不应是用探究发现学*来取代讲授。”很多老师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讲“多”者往往会被冠之以观念陈旧、不和时宜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那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要不要“讲”了?我们应该给“讲”一个什么样的名分?首先,讲肯定是要讲的,不过,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但是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一个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同样位置、同样水*、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合作者,但是,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们中间的“专家”。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金子”,是“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学*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过程和心得体会,他不但要向大家说明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自己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是如何修炼成的,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生硬的结果。

  误区三: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例如:在《东南亚》一课中通过影像文件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流雨的形成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对流雨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更具直观性。讲述东南亚的地形时,我让学生先看**的《致缅甸友人》,伴随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地理学科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三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学*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教师通过板书把教学内容要点分类、编码,简明扼要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训练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也利于学生依据板书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复*巩固。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如粉笔等)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它只取其形似而不计其细节,也就是说,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非洲的地理位置时,我先在黑板上绘出非洲的轮廓图,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关于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记忆,把文字描述的内容转化到板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有的上台标注了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亚洲等名称,有的绘出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代表性的纬线,并突现了赤道穿过非洲中部的特点。“怎样体现非洲的经度位置呢?”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经过短时间的静默,有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了20°w经线,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的经度位置终于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我不失时机地及时表扬,并借机总结了学*某地地理位置的规律。同学们通过图文转化、绘图、填图等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并在头脑中建立了空间观念。“板画”和“板图”一样,是教师在教学中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在黑板上用简易的笔法,随教学进程,配合口头讲授,迅速地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描绘成画。它具有板书、板图所不能及的独特作用。例如:在讲地形雨的成因时,教师用几笔勾画出山脉,用箭头表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用虚线表示降雨,这样迎风坡多雨的特点就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我们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找到新课改的根本实质,领会新课改的内涵,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法与规律,走出对新课改认识的误区,还地理课堂一片湛蓝的天空。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3)

——新课改培训总结菁选

新课改培训总结汇编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培训总结1

  时间如白驹过隙,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已经接*尾声,在这紧张有序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通过观看视频、发表评论、撰写文章、参与在线讨论,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改对教师提的要求更高;也深深的明白了“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更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这些天来的新课改培训和教材培训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培训,一线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知道如何去施教,我认为教师施教的基本要素有:①核心知识,也就是每节课包含了哪些知识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可培养哪些学*能力?②就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认知水*达到怎样的程度。教师在分析和研究以上二个要素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其它各要素的问题:③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有怎样的联系?④用怎样的探究方式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以上核心问题?⑤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去渗透学科思想、学*方法?⑥在落实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较大程度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有否必要拓展有关知识?你拓展这些知识的用意是什么?⑧课后要反思,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应该编选怎样的*题可帮助同学们达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以上8个要素的准确把握是关系到用好新教材和具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而其中的前4个要素,往往受旧的观念、老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的影响惯性较大,在此,有必要作些强调:

  1.准确把握好新教材知识的深广度

  首先,现在的高中生脑子里已没有了“语文”学科的概念,语文知识不成体系;其次,新课程的认知性和技能性学*目标水*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基本处于中、低级水*,基于以上两个原因,

  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细心地保护好学生的学*积极性。知识目标的达成,千万不能一步到位,务必要通过多次的学*,螺旋上升,逐步实现。超前超标,一竿子到底,一方面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积极性,另一方面会造成课时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一定要牢记,在选择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时,要反思三点:①是否核心知识?②你班里的学生能否接受?③最终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准确把握好评价度

  所谓把握好评价度就是要要依据课标和新教材来精编、精选课外*题,出好考试卷。由于教学资料市场管理混乱,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社和编者改头换面的功夫实在了得,现在新课程的教辅资料多得很,但大多是偏难、偏繁、偏旧,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建议各位教师都要精选和自编*题。教师和学生千万不能被课外*题牵着鼻子走,“劳命伤财”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3.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里有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素材,它们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属于该节课的核心知识,并与学生认知水*不相符的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不能太过于关注细节,不能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

  4.注重实践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

  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语文知识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语文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掌握好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上的深广度,充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功能与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标与教材的联系,关注教学素材选取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共性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必须要清晰,从实际生活引课,设计一连串驱动性问题,探究式的`实验辅导教学,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落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

  在专家们细心的讲解和指导下,老师们结合辅导老师对我们的作业在细致耐心的审阅、批改后作出的详细的、一针见血的批示,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做了很多独特使用的教学设计,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得到了辅导老师甚至课程专家们较高的评价,这无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学*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方式,重视语文学*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十多天的培训,即将过去,但他却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课改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改革的期望,给每一位即将投身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充满了电,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满怀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我们不仅还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们每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坚持不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改的大幕已经展开,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之路刚刚起步,不会一路坦途,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和修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才能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扎实的推进,将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样的课标、同样的主题,不同编写者写出了不同的教材,这就是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在刚开发的“新课程”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各显其能,再创辉煌!

  阶段性的学*和培训即将结束,但新的学*序幕才刚刚拉开,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到这正在到来的改革浪潮之中去吧!

  在新课改的征途上,上下而求索!

新课改培训总结2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新课改培训总结3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培训总结4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新课改培训学*。这两天半,我认真听取了张校长题为《众人划桨开课改船,凝心聚力进军名校》的专题报告,以及谭剑锋校长所作的新课改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课改一期来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为新学期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两个改革,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学校管理改革;坚定三个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走出四个误区:反对神秘化,反对形式化,反对行政化,反对模式化;建立五项制度,即先学后教制度、反思制度、小组合作学*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制度。这个学期,我校将在每个年级设两个课改班,按照课改模式全面实施课改。

  几位教师的典型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和教师们深入学*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分不开。我觉得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新课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国家中长期(20xx—20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坚定推进,决不动摇,继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新课改工作科学性强、业务性强,各学校都在探索,很多探索都是有益的,但切忌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课改的关键是要抓,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事不精,不做二事,否则一事无成,还影响了新课改的声誉。新课改工作系统性强,周期性强,关键在坚持,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对新课改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步作好奠基。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使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四,我们要真正变革“课堂”。新课改关键是构建新课堂,根据国家课改政策法规和课改先行者的探索,新课堂具体落实以下思想:落实“三维”目标,新课堂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让“学生发展”目标;实践三种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改变传统“喂养”式学*方式,培养终身学*能力;构建课堂三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凸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直接经历、体验、感悟并及时反馈检测;认真研究三种自学策略,即独学、对学、群学,让三种学*方式流程化、可操作化;全面落实“三主”思想,新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主体、教师成为学*主导,发展成为学*主线。落实五方面思想,课堂上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全面发展,主动学*,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当然,新课改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如何紧紧抓住课标要求又有实效,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四点反思体会。

  反思一:“少讲”还是“不讲”,是个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方式看,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都是学*中的重要学*方式。我认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的方法进行学*。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思二:活动设计过于零乱。

  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反思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反思四:导学案不能充分导学。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学*,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预*”。可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学*的因素,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一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再提倡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可导学案的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唯恐培养不出“高分低能”的优秀生。呆板、机械、重复的练*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导学案为学生有“充足”的练*提供了便利,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

  我们大多数教师还是*惯于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希望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鉴于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预设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了对策。这样,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师没有出现问题,学生自然也没有问题。即使个别学生有问题,也会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把导学案的设计重新来定位,并不仅仅是东拼西凑那么简单。要把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从上个学期参与课改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这个学期我被选派为六年级课改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们已经上了课改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车,不能掉头,不能转弯,也不能倒车,更不能半途下车,只有前进前进前进,直达目的地。改革的过程是苦的,经历风,走过雨,期盼迎来繁花似锦的课改之春!

新课改培训总结5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满足学*需求,体验学*兴趣,发展学*个性,实现学*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其学*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新课改培训总结6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培训经过十天的学*圆满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于课改培训学*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的快乐中。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结合本人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更新思想,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2、全面认识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3、通过学*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

  4、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我们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而要不断学*,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

  5、拓宽教学范围,采用教学新思路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而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与高中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实际。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扩大,从原来只是知识的载体扩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在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必须的学*技能、学*方法、培养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正确分析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教学新理念,掌握教学新方法,运用教学新手段,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为推动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改培训总结7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学发展观,就要 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从学*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和提高自己

  学*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要进一步坚定***的信念,明确努力学*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新课改培训总结8

  20xx年8月2-10日,夏日炎炎,我参加了甘肃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培训。在培训中认真观看视频辅导,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把每次作业都当做一次反思,把每次反思的成果以文章形式发表,把反思中遇到的问题以主题帖或班级互动的形式发表。通过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领会,尤其是对新教材中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实施心里大致有了个底,对即将开始的新高考模式及应对策略也有了一个良好的期待。结合本人学*实际,现对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更新思想,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同时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更新思路,不能再沿用老一套。

  二、全面认识了将要实施的新课程,较快地较好地认识了解了新教材,理清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三、通过学*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听专家评课议课,揣摩、体会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在今后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有了一定的思路路,有利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通过培训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高中政治思想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而新课程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通过培训认识到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确立“创新”意识。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打破教学思维定势,让学生的学*方式由接受现成观点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创新品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意识,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怀疑、争论。因为出错是创新的前奏,怀疑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争论是创新观点产生的加速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怀疑、引导学生争论,鼓励学生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六、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有一定的意义。但我们也要明确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多媒体不宜喧宾夺主,舍本求末。

  总之,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走好新的课改之路,必须进一步深入学*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系统把握课程标准;寓新理念于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注重学*策略的研究。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生活变化多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将层出不穷。改革的过程是复杂的,也是坎坷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思想上的阵痛和新生。但我相信,这个改革方向是大势所趋,创新的课堂教学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

  培训是辛苦的,学*也是辛劳的,但学有所得,值!

新课改培训总结9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8月20日至24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新课标新课改培训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工实施,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20到21日,学校领导带队,率领我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骨干教师7人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市级培训班。22日到2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校级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了两位局长有关我市课改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xxx和xxx两位局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市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到了新课改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xx完小的学校各部门多方联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进新课改;xx小学的年级、学科捆绑,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进新课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多的启示,只要大家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特色越来越鲜明。

  学校优秀教师xxx和xxx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典型发言。xxx教师介绍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学*小组的建设、语文“五层次”教学方法的尝试,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当她谈到课改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阵阵共鸣。xxx老师在会上就新课改毫无保留地做了十点经验介绍。全体与会教师对两位的发言纷纷表示赞同,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激发了新课改的热情。

  三天的培训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两位局长的专题报告、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

  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新课改培训总结10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永州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及时成立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重视通识培训的过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学*,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新课改的培训资源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如教导处的《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列举了十多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一些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大家都精心准备,并制作了幻灯片。据统计共作新课程专题讲座5个。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

  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学的实践反思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许多老师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

  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并撰写学*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交流,推动学*的深入开展。

  3、专家引领,继续学*。

  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在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

  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新课改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小组学*、个体自选学*作出保底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上不封顶的原则。对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档案袋,注重日常积累,定期整理。加强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管理,既重视计划目标的管理,又重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努力体现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作用。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学*,既加强宏观调控,又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过程中有教师培训的记录、有教师考勤记载、有教师作业(学*心得)等。

  5、培训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收集整理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档案资料,拟写培训总结。

  (四)、课程实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我校成立了由刘振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 。在*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同时,要求每次学*后都及时撰写培训总结或反思。

  其次,学校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的时间,集中学*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通过培训、学*,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依托教研组,狠抓新课改教研,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经验,我校在教师学校的倡导下,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载体的新课改教研活动,以期“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1)、加强教研组建设。

  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大家在教研活动上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与思考之中,一种真诚交流、探讨的氛围正在日益浓厚。教师在相互间不断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

  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活动中,这是我校几年来的一惯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同时,教务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以避免走形式,切实讲求实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台。

  (3)、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等、民主的交流。同行认真倾听教师的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方式。

  (4)、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

  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每位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以上的研讨课,供大家学*、交流和探讨。

  (5)、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

  我校坚持科研兴教,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走科研兴教之路,我们紧紧围绕这些课题,严格落实研究过程,扎扎实实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突出研究特色。

  二、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

  就教师而言: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探究性学*。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台。

新课改培训总结11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培训总结12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四、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培训总结13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是关键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台,集中学*,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和结识的*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新课改培训总结14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教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不断地完善自已。

新课改培训总结15

   一、《燕子》

  1.第一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了:春之美和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第三自然段写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第四自然段写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姿态。

  2.文中几个用得好的字:“掠”、“沾”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痕”体现了电线的细。

  3.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答:电线很细又并列排列。

  4.为什么说“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答:因为电线像五线谱,休息时的燕子像音符。

  5.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燕子以及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古诗两首》

  1.《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的柳叶和柳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咏柳》翻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像是用碧玉打扮过一样。很多的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呀。

  3.妆:打扮。绦:丝带。

  4.《春日》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写作者在春日里游玩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春天,也指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这个道理。

  5.《春日》翻译:好日子去泗水游玩,那里的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奇的景色映入眼帘。随意都可以见到东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还要在万紫千红以后。

  6.胜日:好日子。寻芳:游玩。无边:无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三、《荷花》

  1.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与荷花融为一体、沉浸在荷花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文中用得好的字:“冒”: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3.为什么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答:我沉浸在荷花美景中,被荷花的美陶醉了。

  四、《珍珠泉》

  1.“珍珠泉”得名的缘故: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五、《翠鸟》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叫声及捕捉猎物时的动作敏捷。第

  四、五自然段写了:我们很喜欢翠鸟,但听了老渔翁的话并没有“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答:“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文中用得好的字:第三自然段的“蹬”: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4.把文中翠鸟的“鸣声”换成“叫声”行吗?答:“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鸣声”更准确,还含有感情色彩。

  5.文中第五自然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答:因为听了老渔翁的话使我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喜爱翠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使翠鸟失去自由。

  6.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六、《燕子专列》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瑞士**和当地居民救援燕子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2.为什么说瑞士**作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答:因为**通常做的决定都是有关国家大事的。

  3.第三自然段,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划线的字你能体会到什么?答:“纷纷”体现了救援燕子的人多、“四处”体现了人们救援燕子决心和积极程度、“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体现了当地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为救援燕子无所畏惧的品质。

  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人们不能乱砍乱伐树木,因为树木可以阻挡洪水的袭击。进而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答:“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程度之严重。

  八、《路旁的橡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及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第三自然段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答:因为橡树挡住了筑路工程,工人们想保护橡树但又不知道工程师的意见。

  3.工程师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筑路计划不能轻易被改变,但工程师也想保护橡树。

  4.工人们也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听到工程师的叹气声,工人们为橡树担心。

  5.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答:人们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以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寓言:一个人做

  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南辕北辙》 :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却驾车北行的故事。寓言: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他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就越远。

  十、《惊弓之鸟》

  1.课文主题:本人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叫的大雁,他只拉了下弓大雁就从空中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作出来的?答:作出的判断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他观察到“大雁飞的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而且落群。

  十一、《画杨桃》

  1.课文主题:本文写了作者在图画课上遵照父亲*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也教育大家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十二、《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说明了创新思维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2.为什么画师称赞的是小徒弟?答:因为大徒弟、二徒弟虽然画得多,但毕竟有限,而小徒弟看似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他给人留出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小徒弟具有创新思维,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受到了称赞。

  十三、《和时间赛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作者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时间一去不返,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返,只有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

  2.“我”明知道跑不过时间,又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呢?答:我跑不过时间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但只要“我”可以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做完每件事就是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也就意味着成功。

  十四、《检阅》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儿童队的队员在国庆检阅时没有歧视拄拐少年博莱克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能歧视残疾人,要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

  2.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答:“这个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儿童队队员不歧视残疾人,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的高尚心灵的赞扬。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4)

——新课改工作总结9篇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和进一步推广,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砚寺小学以市教体局课改攻坚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课改的管理指导,不断破解课改难题,推进课改工作健康有效发展。

  (一)、加强培训三结合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集体研讨和个人反思相结合,骨干引领和日常授课相结合,为课改攻坚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引领攻坚

  学校专门成立课改引领小组,对课改中出现的瓶颈问题适事、适时进行研讨、解决。

  (三)、实行“六步”备课制度,即:定、备、说、磋、运用、优化。

  (四)、制定、实施“赛课制度”。以赛促学,以赛促优,以赛促研,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加强管理,提高实效

  1、构建学*型系统。一是制定好学校、教研组业务学*计划;二是大兴教师自学之风;三是提供优越的学*条件:多媒体软件、教学光盘、录音磁带、教学刊物、印发教学资料等;四是实施教学教研教改研究成果激励机制,凡教师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等竞赛活动中获奖、报刊发表文章都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各教研组业务学*活动的管理。

  一是要求各教研组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本科组实际,带着问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谈,防止走过场;

  二是发扬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整体提高发展;

  三是业务领导经常检查、督促所下的教研组业务学*活动的情况。

  3、重视过程管理,努力形成勤谨的工作精神。首先是学校这级做好教学的正确导向;其次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再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人均听课18节以上;四是抓效率:我校教师切实用好教研组下发的单元质检题;学校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质检;端正考风、严明考纪。教师以“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效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行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是狠抓基础知识教学,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4、继续第二课堂活动。我校开设了“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电脑、乒乓球”等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学生通过学*,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不定期的更新活动内容,“舞动南阳”、“眼睛保健操”、“武术操”、“广播体操”、“手指操”、“跑步操”等,展示了师生蓬勃向上的朝气!

  5、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各级语文、数学、英语科任教师能结合实际,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竞赛活动;学校还举行了一至六年级学生书法、绘画、科技制作、诵读经典、文艺汇演竞赛。通过竞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6、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抓教学常规工作,我们重务实,重实效。

  (1)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在宏观上体现了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复*、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我校广大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广大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广大教师能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不少教师还能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

  (4)重视集体备课。我校各级语文、数学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六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统一测验时间、统一测验内容)。

  (5)稳步推进新课程实验。本学期一至六年级的教师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方式为重点,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许多教师都能关注全体学生,增强亲和力,充满爱心和激情,使教学贴*学生实际,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环境

  教师应以*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民主教学,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小组学*、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结合*时的生活来学*。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三、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于界定。

  3、教师的配套教学资料不完善。教师要用大量时间收集资料,制作教具、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展课型研究的冲突。

  4、学校现在的设备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技术的需要。大多数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强,有的课型仍然不自觉地出现新教材老方法的教学方法等等。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在课改年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

  3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4、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做以汇报:

  一、加强自身学*、不断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因此,我把加强自身学*,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

  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环境,建立*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翻倍增长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等和谐的学*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互相交流。注重学生学*兴趣提高,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考死知识多、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没有意思,只是为了考试硬着头皮学。.但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三、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课改的道路是漫长与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不过我们只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就一定会让新课改更加辉煌和灿烂。

  附课改实验工作主要成绩:

  1、20xx年9月,《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和《新课标下教师应树立新的作业观》两篇论文或包河区20xx年中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xx年11月,在包河区“国信杯”首届中小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获三等奖。

  3、20xx年9月,《浅谈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在合肥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及教育叙事等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4、20xx年10月10日,在六十一中学本部进行的区教研活动中,由本人指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一致好评。

  5、20xx年6月,在包河区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6、20xx年11月,在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中,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荣获区级二等奖。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能够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很多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资料是学*整数的最终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本事。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我认为适宜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某号的练*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和本事,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改善教学工作的措施:

  (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教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供给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一样特点,不一样的理解本事,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构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本事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供给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进取,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5)

——新课改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新课改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改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二、认真钻研课标,研究教材,积极参加市区教研。

  研究新课标,并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利用假期将所教的教材通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1、重视课前准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以便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活动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在上新课之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反复钻研教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进行复*和强化口语训练。这种做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的调动学生学*兴趣。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

  (1)坚持课前热身活动。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4)用运多媒体进行教学。

  (5)大作业的设置。

  (6)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上是我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学生的听力、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尖子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摘要:

  在当前职业中学教育中,英语教学越来越表现出其突出的作用,职高学校生源的现状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等原因造成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本文就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当前职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念;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2-128-002

  一、当前职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问题

  20xx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然而走进职高英语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少职高英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任务。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更有少数教师满堂灌,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还是不听,是否能听懂。其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潭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失去了兴趣。

  2.学生的问题

  在职业高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这部分学生虽然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学不好英语的心理。而随着英语学*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当他们觉得难以消化所学内容时,很容易失去学*信心,甚至产生讨厌英语的情绪,或者完全放弃英语。同时,职高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惯,他们课后不能进行认真复*,大多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而课后预*的学生更是少见,大多数养成了等待依赖的*惯,缺乏学*主动性,得过且过。

  在课上,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积极动脑意识,主动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差。当他们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时,更会处于被动学*的状态,思维便游离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使听课效果雪上加霜。这部分学生课后作业质量不高,对于简单的练*他们还能完成,但需要动脑思考的针对性练*,他们就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他们甚至采取抄袭等手段来应付老师的检查。长此以往,他们的学*效果就越来越差。

  二、解决办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学生,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深化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策略。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和合作学*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6)

——新课改培训总结菁选

新课改培训总结合集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新课改培训学*。这两天半,我认真听取了张校长题为《众人划桨开课改船,凝心聚力进军名校》的专题报告,以及谭剑锋校长所作的新课改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课改一期来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为新学期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两个改革,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学校管理改革;坚定三个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走出四个误区:反对神秘化,反对形式化,反对行政化,反对模式化;建立五项制度,即先学后教制度、反思制度、小组合作学*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制度。这个学期,我校将在每个年级设两个课改班,按照课改模式全面实施课改。

  几位教师的典型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和教师们深入学*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分不开。我觉得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新课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国家中长期(20xx—20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坚定推进,决不动摇,继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新课改工作科学性强、业务性强,各学校都在探索,很多探索都是有益的,但切忌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课改的关键是要抓,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事不精,不做二事,否则一事无成,还影响了新课改的声誉。新课改工作系统性强,周期性强,关键在坚持,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对新课改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步作好奠基。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使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四,我们要真正变革“课堂”。新课改关键是构建新课堂,根据国家课改政策法规和课改先行者的探索,新课堂具体落实以下思想:落实“三维”目标,新课堂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让“学生发展”目标;实践三种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改变传统“喂养”式学*方式,培养终身学*能力;构建课堂三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凸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直接经历、体验、感悟并及时反馈检测;认真研究三种自学策略,即独学、对学、群学,让三种学*方式流程化、可操作化;全面落实“三主”思想,新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主体、教师成为学*主导,发展成为学*主线。落实五方面思想,课堂上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全面发展,主动学*,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当然,新课改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如何紧紧抓住课标要求又有实效,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四点反思体会。

  反思一:“少讲”还是“不讲”,是个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方式看,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都是学*中的重要学*方式。我认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的方法进行学*。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思二:活动设计过于零乱。

  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反思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反思四:导学案不能充分导学。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学*,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预*”。可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学*的因素,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一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再提倡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可导学案的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唯恐培养不出“高分低能”的优秀生。呆板、机械、重复的练*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导学案为学生有“充足”的练*提供了便利,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

  我们大多数教师还是*惯于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希望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鉴于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预设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了对策。这样,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师没有出现问题,学生自然也没有问题。即使个别学生有问题,也会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把导学案的设计重新来定位,并不仅仅是东拼西凑那么简单。要把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从上个学期参与课改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这个学期我被选派为六年级课改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们已经上了课改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车,不能掉头,不能转弯,也不能倒车,更不能半途下车,只有前进前进前进,直达目的地。改革的过程是苦的,经历风,走过雨,期盼迎来繁花似锦的课改之春!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xx年全国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我校共有109位教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等13个科目的培训,通过高一、高二两个阶段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为了搞好这次新课改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实施。在我校当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要求配置电脑、摄像头、耳麦、投影仪等设备。每天坚持有一名校领导深入培训现场与老师共同学*交流,确保了这次培训的实施和培训的效果。

  为保证对教师网上学*质量的监控和督促,我校专门指定教务处主任张彦岭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三名教师全天负责学校培训网络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措施,确保效果

  1、 安排培训地点,维修电扇,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环境。

  2、 多次检测网络,遇到相关问题及时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保证学*培训当中网络畅通。

  3、 全员培训。要求全体老师都参加两个阶段的培训,为今后新课改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为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按要求参加培训,我们实行了签到制,每天由专人负责考勤,我校教师按时按要求参训率达到100%。

  4、 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培训小组,教研组长为培训小组长,要求所有参训教师集中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统一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5、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每半天培训结束由培训组长布置作业,要求本科教师回家上网查询学*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完成作业并交教务处。

  三、收获颇多,效果斐然

  1、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在培训中了解到国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陈旧、方法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学*,认识到三维目标和合作学*、主动探究、师生互动、联系实际等新型的教学观念能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空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他们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比如把课堂与生活拉*,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养学生的生产和环保意识。

  2、学到了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合作中学*,在合作中探究。这种学生自主的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在利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动手,动脑的时间。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师就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让学生真正弄懂;学生实在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但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学*过程。同时,我也学到了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方法,这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出符合学生成长的量规,使学生对学*充满信心。

  3、树立了不断学*的决心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所以老师应具备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只靠原有的旧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每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在学*中提升,

  在实践中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效,使国家的教育发展。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教育都在进行适应性、前瞻性的改革,将教育改革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明智之举。

  4、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流露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对我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高二老师在09-10学年新课改教学进行了一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培训当中有针对性,收获更大,体会更深,并和其他年级的老师进行探讨。新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的不同,学生状况的不同,就不会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用,所谓的万事开头难。但是,战胜困难是可能的,具体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网上沟通。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在集体备课中,每位老师应先独立的拿出教学设计,然后经过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进行统一的教学。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通过博客的生物教师群,交流共享优秀教案和优秀资源,充分利用外脑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各科培训时间有限,只限于实时观看很多内容不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希望能随时下载观看学*。

  2、建议省、市教育部门多组织新课改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请一线教师讲新课改体会并上示范课。

  3、建议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去实行新课改的学校参观学*,学*新课改具体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门尽快出台具体的高中学业水*考试安排,与新课改的高考革方案。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培训经过十天的学*圆满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于课改培训学*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的快乐中。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结合本人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更新思想,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2、全面认识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3、通过学*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

  4、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我们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而要不断学*,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

  5、拓宽教学范围,采用教学新思路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而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与高中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实际。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扩大,从原来只是知识的载体扩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在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必须的学*技能、学*方法、培养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正确分析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教学新理念,掌握教学新方法,运用教学新手段,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为推动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次新课程的改革,使高中数学从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很多旧的学生不易懂的内容,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方法、手段和思维的培养。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化学、政治、经济、地理及现代科技等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在于考试。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是学生在学*中明确目标,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两天的学*谈谈自己的学*体会。

  我认为要想更快更好的进入新课改,首先得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只有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课改,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新课改当中。刚开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老师对这次新课改还持有一点抵触情绪,但随着这两天培训的不断进行,我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课改,思想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们学*了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高中数学课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调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服务。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是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知识网络。新旧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了解一些模块的设置涵义,这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整体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经过为期十天的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其中就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浅谈一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教材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效率低下等等。下面就这十天来对新课改的认识,谈一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必须使学生对学*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按照传统的讲法就是把第一段当中的修辞——讳饰和两个对于将一下,把课文的字词字音讲解一番。学生听了没有新意,而且海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在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就觉得这篇课文没有讲什么。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主要是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中,引导学生了解***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挚友***对马克思的怀念与不忍。这样的话,课堂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那么学生提出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解答,这样学生既又足够的空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要留给学生学*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潜能和学生的最*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篇小说,不仅仅是放个电影让学生看一看就罢了,新课改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切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是通过这十天的培训得出的一点感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满足学*需求,体验学*兴趣,发展学*个性,实现学*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其学*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教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不断地完善自已。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四、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通过暑期十天时间紧,任务重的远程培训后,本人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方式和学*过程。对应于传统学*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体现了现代学*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变**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学生的学*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科组形成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实践—再学*—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新课程,灵活性较大,教师的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在反思中提高,完善自己,力争把自己培养成新课改的弄潮儿。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学发展观,就要 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从学*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和提高自己

  学*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要进一步坚定***的信念,明确努力学*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8月20日至24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新课标新课改培训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工实施,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20到21日,学校领导带队,率领我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骨干教师7人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市级培训班。22日到2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校级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了两位局长有关我市课改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xxx和xxx两位局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市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到了新课改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xx完小的学校各部门多方联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进新课改;xx小学的年级、学科捆绑,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进新课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多的启示,只要大家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特色越来越鲜明。

  学校优秀教师xxx和xxx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典型发言。xxx教师介绍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学*小组的建设、语文“五层次”教学方法的尝试,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当她谈到课改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阵阵共鸣。xxx老师在会上就新课改毫无保留地做了十点经验介绍。全体与会教师对两位的发言纷纷表示赞同,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激发了新课改的热情。

  三天的培训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两位局长的专题报告、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

  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永州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及时成立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重视通识培训的过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学*,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新课改的培训资源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如教导处的《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列举了十多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一些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大家都精心准备,并制作了幻灯片。据统计共作新课程专题讲座5个。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

  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学的实践反思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许多老师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

  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并撰写学*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交流,推动学*的深入开展。

  3、专家引领,继续学*。

  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在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

  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新课改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小组学*、个体自选学*作出保底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上不封顶的原则。对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档案袋,注重日常积累,定期整理。加强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管理,既重视计划目标的管理,又重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努力体现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作用。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学*,既加强宏观调控,又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过程中有教师培训的记录、有教师考勤记载、有教师作业(学*心得)等。

  5、培训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收集整理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档案资料,拟写培训总结。

  (四)、课程实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我校成立了由刘振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 。在*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同时,要求每次学*后都及时撰写培训总结或反思。

  其次,学校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的时间,集中学*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通过培训、学*,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7)

——新课改工作总结菁选

新课改工作总结(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9月初,初一年级7班和8班开始实施新课改,首先从座位排放、小组长确认和培训开始,形式上开始确立起来。开始阶段,有一下困惑,

  1、学生对坐在一起比较新鲜,上课时容易闲聊,讲废话;

  2、对于教师来说,导学案的编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3、上课的节奏不太容易控制,经常会出现准备的内容完成不了,耽误了许多时间。第一次月考临*,第二单元的课程全部以以传统形式赶工完成。9月份,陈伟魏老师在1班以新课改的形式上了一节公开课,我们首次对新课改的相关流程有了直观的认识,随后的评课中,我们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第二次是我在7班依葫芦画瓢上了一节新课改的公开课,教研会上通过评课,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除了操作上存在许多弊端,在语速、语言表达、课堂设计上也有很大进步空间。

  9月末,初中语文组到合肥育英中学进参加了教研活动,此次教研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及38中老师关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也多次尝试朗读教学在新课改中的运用,如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让班级八个小组分别朗诵文中的相关段落,进行小组PK,学生的积极性很大,也培养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语感有一定的'帮助。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月考,两个课改班级语文成绩和第一第二名存在很大差距,我也认真进行了分析,其中一点就是课内的知识点讲得不透彻,很多内容因为时间紧没有讲到,此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10月中旬,课改班级的部分老师随学校的领导一同去山东昌乐二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随后在教研活动上,教研组长就学*到的内容与组内成员进行了分享,讲到昌乐二中新课改中的小组建设中每个小组的成员组成及担任的相关职务、加分细则,我们这边的与之相比,就缺少一些规范性。现在,在学校教研组的努力下,出台了合肥新城高升学校“SLAE”高效课堂模式(试行),我认真看后,发现我目前的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并做出了相关调整,如小组的分层讨论,最后由组长加以总结,学生回答、抢答问题、质疑问题的分数由小组具体到个人进行加分,每周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目前的高效课堂建设慢慢步入正轨,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也能大胆表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每个环节,确保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此外,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同时也出现了一下的困惑:

  1、点评的同学给展示的同学打分,那么点评的同学由谁打分呢?

  2、不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班级有8个小组,如果只有3个问题,参与的小组就是6组,其它的小组呢?

  3、初一阶段的文言文使用导学案,学生不可避免会使用各种参考资料梳理文意,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随着这一模式的渐渐深入,学生的学生的学*能力一定有很大的飞跃,高效课堂一定可以建设成功,从而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为老师减压,实现教育即**,教师即开发,学*即成长的教育理念。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能够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很多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资料是学*整数的最终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本事。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我认为适宜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某号的练*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和本事,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改善教学工作的措施:

  (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教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供给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一样特点,不一样的理解本事,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构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本事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供给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进取,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20xx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一、组织机构健全合理整体规划切合实际

  1、加强领导,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身体力行者。学校在课改实施前就成立了课改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和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健全,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并对全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备课、上课、评价、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和学校课程开发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有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和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范围的学科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新课程实验第一线,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成果,发现、培养实验骨干教师,为实施教师提供工作*台,以点带面、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新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2、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安排符合课改实验标准,既不压宿某些课的课时,也不随意增加课时,课程结构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为使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加强各年级的师资配备。根据学校教师情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选派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从事课改工作

  二、狠抓培训,以研促教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学里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抓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课程研讨活动。

  (1)抓好听课与评课制度的落实。课改实验领导成员深入课堂听课,重视对新课程实验年级指导与调研,实验年级的教师进行互相听、评课,交流教法与心得,取长补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

  (2)开展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把课改工作不局限于实验年级,而是以课改为契机,让课改之风吹遍全校,使我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感受课改的气息,深受典范、优秀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正确导引,提高了教材处理能力,培养课堂管理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水*。

  2、狠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备课,同时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案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同时,我校坚持备课时认真做到“五备一反思”。

  3、教师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能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等,全校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将优秀作品打印装订成册供学校教师共同研讨。

  4、加强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本校结合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与实验,以课题为载体,深化我校教育科研的纵深发展。

  5、重视学生的评价考核。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口头评价为主,坚持正面评价,多用肯定指导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作业、单元练*、定向评比对学生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6、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设了舞蹈、心理辅导、书画、篮球、乒乓球、电脑、科技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使得课堂成为素质较高的学生的表演舞台,部分学生成为无言的观众,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遭遇阻力,对学生的分层推进方法和效果还不太明显。

  2、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素质教育新课表理念,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用爱改变学生的命运,使学生从爱中得到快乐的学*,让每位学生既要成才,也要**。

  一、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开学初,根据教育局和我教委的通知要求,准备我县的中小学课堂讲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了各级课改培训。通过课改专题培训、学科培训,教师提高了对新课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除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还利用各种讲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二、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改性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由专任教师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特征之一。学校先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综合实践课专任教师、各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的业务指导小组。我校研究性学*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成立研究性学*领导小组,通识性培训,学生成立研究性学*小组,确定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三、常态化教研活动和分阶段专题教研活动相结合

  通过举行一系列新课改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加强新课改研讨交流。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至少提供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并写好一篇关乎新课改的反思总结。四、以新课改为契机,引入新课改理念并着力开展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效课堂"教研活动。我们的做法是:深入细致展开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实践。学校领导和学科教研组长坚持听课,深入到课堂中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分阶段进行教学交流总结。学校对课改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这些调研活动在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情况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另外,邀请邻校的课改专家、名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以便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有力促进学校课堂改革的深入进行。注重引导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学"的兴趣;"教"必须效力于"导",服务于"学"。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力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教学反思。新课改对于所有教师都是新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坚持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不同课型模式化。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学生管理方法。

  以上是我校对开展新课改工作一年来的情况总结和反思。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使我校新课改工作更顺利地进行,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绩。能够培养处更优秀的下一代。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提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提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忙,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日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提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议: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教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我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我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时不学*,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俭教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因为仅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我: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日,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提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做以汇报:

  一、加强自身学*、不断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因此,我把加强自身学*,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

  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环境,建立*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翻倍增长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等和谐的学*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互相交流。注重学生学*兴趣提高,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考死知识多、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没有意思,只是为了考试硬着头皮学。.但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三、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课改的道路是漫长与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不过我们只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就一定会让新课改更加辉煌和灿烂。

  附课改实验工作主要成绩:

  1、20xx年9月,《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和《新课标下教师应树立新的作业观》两篇论文或包河区20xx年中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xx年11月,在包河区“国信杯”首届中小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获三等奖。

  3、20xx年9月,《浅谈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在合肥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及教育叙事等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4、20xx年10月10日,在六十一中学本部进行的区教研活动中,由本人指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一致好评。

  5、20xx年6月,在包河区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6、20xx年11月,在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中,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荣获区级二等奖。

  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媒体的综合使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今天我想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满足学生萌动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表演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但力求要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讲一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伟人的故事;可以配乐朗诵一首中外名诗或一篇优美散文;可以讲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以“环保”、“奥运”等为话题演讲;可以讲我最喜爱的一本好书、一位作家;还可以对对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为了这3分钟的创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从材料的搜集、筛选、准备到课前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充实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3分钟的表演,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创造了有效空间。每天的课前3分中,同学们都能欣赏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在欢声、笑声、掌声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欲望。

  二、常备课堂PK战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8)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菁选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对高中课程进行了课改,现就高中化学课程的新课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

  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它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模块,学*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方式,重视化学学*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的同时,增强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方式。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化学

  →承上启下

  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

  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学*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

  激发学*兴趣体验探究过程

  为学*后续模块奠定基础

  化学与技术→技术素养

  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

  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

  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

  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策略

  合作学*:在小组活动**同配合,互相交流

  学*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过程,评价学*成果

  三、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教师不是教教材科书,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情景,提供学*工具;组织学*活动。参与学*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挑战与机遇并存

  (1)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3)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4) 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引导者。

  (5) 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3.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通过新课程的学*,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结合新课程的学*,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

  四、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

  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

  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

  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

  4天时间里,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下方是我透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都是以学生的用心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用心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用心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就应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用心,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我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用心、主动、兴奋地参与学*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的潜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学*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活动,还不*惯参与学生的.学*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状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透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务必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资料,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用心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潜力的提高。

  透过这次的培训学*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学*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礼貌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必须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透过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个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建立民、*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用心的情感关系,不仅仅使得一向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就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的个性,使自我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内含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资料,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从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善,力求将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台阶!

  几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透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必须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总结和反思,期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七月酷暑,挡不住我们的学*热情,刚刚放假,我们便利用假期参加了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学*,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和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往往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传授给学生,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的`状态,学生在这种学*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研究新动态,引入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经过教学实践,下头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趣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欢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并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本事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本事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教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教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供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确定。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9)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菁选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英语教学是能够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异国语言的魅力之所在,从精神上、从思想上丰富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英语的学*充满乐趣。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注重科学探究的学*,关注体验性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

  再者,我根据每个字母的形状,编了一个顺口溜。这种方法符合孩子学*的兴趣所在,又容易记忆。例如:学*字母ABCDE等时,我就让孩子唱出儿歌:“尖角A,双圆B,半圆C,馒头D,倒山E”。书写字母时,我教孩子们念着《字母书写有规律》,边认边读边写,通过几遍的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连*时不爱张嘴的个别学生也积极去和别的同学练*,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英语学*活动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灵进行对话及撞击。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心理,按照他们喜爱的素材来练*词汇、句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认知的主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学中只有高度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变化规律,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易懂

  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水*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课程的延续,课堂用语应循序渐进,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孩子沉浸在一种自然的英语氛围中。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过程,对学生回答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来,我对新修改的小学英语新课标进行了研读。学校教研组也对此进行了学*培训。我逐渐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相比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版)》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理念更先进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方法更具体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例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再如修订稿中的课堂教学用语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语言也更具有时代气息。总之,此次修订的新课标更贴*教学实际,目标更清晰,方法更具体,具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今后一定要继续深入研读,全面体会,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我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也进入了执教生涯的第六年,可以说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历经新旧课程是一半对一半,下面我粗浅总结一下自己经历新课改后的几点体会。

  一、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的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以学科教材为本的倾向,强**材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

  2、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改变以往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突出强调知、情、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4、体现“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改变以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倾向,突出实践性,把“实践活动”设计作为新编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

  过去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师备课阶段我们也在反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制约,我们只能是在教教材。现在进行新课改,首先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变少了,深度增加了;学生能够自读了,深入理解却困难了;形式更新了,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因此,这也就让我们政治教师需要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先要转变对教材的认识,把它真正的看作一种帮助学生学*,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二、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使课堂难以驾驭,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效果不理想。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学*的*惯就难以形成。

  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是“新”就好用,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长期的“灌输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学生往往很难一下接受,所以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惯,教会他们怎样学*、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中应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进行授课主要有如下几点好处:

  1、“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整个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学案用一系列利用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学案教学不仅较好地把学*目标交给学生,并在自己学*中得到有效落实。而且注重了知识点的能力价值。每个知识点的内涵,每个知识点的分析整合过程,都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案的设计中强化了问题设计,思路引导。在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交给学生足够思维量,强化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案实施中的自研互研,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总之,学案教学在落实知识的同时,侧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3、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辩证统一。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学*、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方式、提高学生学*水*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的盲目性,尤其对学**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的*惯,更不知道如何预*,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方法、形成学**惯、提高学*能力。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独立地接触知识,独立地学*知识,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有效的学*策略自主探索,并根据学案的要求,有效地训练和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尤其是通过课堂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把成功化做学*的动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的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主动参与学*成为学生持久的意识,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的内在机制。

  5、提高课堂学*效率。通过预*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另外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由于预*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有了问题,听课自然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避免了合作学*中的“跑题”,避免了自主学*的随意性。

  6、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情景,提高复*的效果。

  7、“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8、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三、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当以关注学生的学*状况为主,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讲规律、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只要是本着这个原则,就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单从教材这一基础环节来看,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过去一本教材教十年的事情不会再有了,新课改后,国家的方针是政治教材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真正体现政治教材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时要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各种会议的召开以及学术界对于时政热点问题的不同分析,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学生们成长。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理应以满腔地热情投身进去,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适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新课改这一新事物的发展与完善。

  参加新课程培训使我想到:目前的教师队伍中,特别是我们中老年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首先从思想上就很难摆脱这种根深蒂固的窘地,加之我们的知识陈旧,有的甚至遗忘,头脑中尚存的净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碎片,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今天参加新课改培训,若还与传统培训那样,通过几次专家讲座或报告,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并敦促我们记住一些前沿的教育观念。背诵教育理论xx,这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的。如今,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必须充分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自主性、针对性、生成性、实践性、示范性等原则。强调新型的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多层次多领域地涉猎知识,极大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创造和教学创新,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思想,培养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并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学会收集、整理、利用与学科相关的资料,捕捉课堂以外的'学科“风景”,接触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想过去从未想过的问题。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换,而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全方位的整体变革。那么,教师培训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我们只有寻找一个充分以学员发展为本的载体,把握好三个结合点,抓住新课程培训的关键,使我们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校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变则通,教育也是一样的,要想有大的进步就必须改革,做为新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从教十多载,一直在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一直在应试教育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在假期培训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们要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偶尔地也有一丝丝懒意、一丝丝埋怨、一丝丝想墨守成规的念头袭来。如今,这些斗争已经过去,想想自己已经坚定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了,难道还要止步吗?——我不课改谁课改!新课程变“一纲一本”一统天下为“一标多本”百花齐放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第一、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个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三、自觉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

  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成了老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个体,而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却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

  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内容综合而又需完善。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而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并日新月异地变化。

  2、个体实践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学生间必须要有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多年了。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然而,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这对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增加了难度。

  2、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就会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待生成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时代性。无论信息技术怎样瞬息万变,我们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方法、学**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学生的语文水*。写作文,是个别学生最头疼的事,大多数学生感到无处下笔,无材料可写,针对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我*两年尝试把作文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去,经过几学期的实施,效果很不错,学生不怕写作文了,愿意写作文了,作文水*明显的提高了。

  在课改的大潮之下,我虽从教二十多年,也不甘落后,不断学*,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老师们遇到了全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尝试了把作文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去,语文课堂上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课堂练*本,学到课文的关键地方我就借机会,就让学生写几句话心得感悟,我们学过《七根火柴》和《凡卡》后,王栋同学写了一首小诗:

  几根火柴,反映了穷苦儿童的悲惨;几根火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命运;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园丁教育我们,有慈爱的父母鼓励我们,有知心的朋友陪伴我们。我们何尝曾想到过生活在痛苦中的卖火柴的姐姐和可怜的凡卡弟弟啊!晚上,我希望,梦儿赶快飞进我的被窝,我要把童年的快乐送给他们,我要把幸福送给他们!

  学过江口涣的《鹤群》中的一个情节两只大鹤救助伤鹤后,孟凯霞同学写了这样几句话:此时此刻,让人多么潸然泪下啊,为了一只伤鹤,两只大鹤用自己唯一的希望——翅膀来救助伤鹤,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飞回高空的队列,本来飞上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又增加了一只伤鹤的重量后,飞上去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同伴,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同伴的性命,这正表现了鹤有正义,有感情。无论生命多么渺小,只要有一线希望,在困难的事也可以成功。在生命即将消失的那一刻,是同伴给了自己以希望,从而勇敢的活了下去。不仅让我想到生命因为朋友的帮助而精彩,生命因为小事而感动,生命因为快乐而多姿多彩,在生活中带给自己的往往是感动,往往是那永不忘怀的友谊和亲情。

  学过《游恒山记》,张新月写道:北岳恒山,奔腾起伏,莽莽苍苍,横自塞上,巍峨耸峙,气势汹涌,从文中可得,恒山的虎风口是多么险峻,但也写出了作者徐霞客勇于打破传统观念,不安于现状,大胆实践,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勇高峰的精神。

  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来关注学生的写作吧!

  7月25日,26日的新课标培训在xx二中举行,虽然炎热难熬,但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听,细心的做笔记。培训当中最让我有收获的就是崔老师的新课标解读。

  崔老师那生动的`事例感染着我们,抑扬顿挫的讲述吸引着我们,我坐在里面,好像把炎热抛在脑后,汲取着来自崔老师输送给我们的新知识。崔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新课标体现的教材时代性,教材特别注重了现代意识和多样化,力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三维目标。这样的改革,让我们在*时的教学中不再无头绪,而是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设计,有目标的钻研教材,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亮色,其中提到了六个"坚持",三个"突出"。在阅读教学中,图书语文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用"是"学"的终极目标。新增加了非连续文本的要求。

  所以说,为了能够清楚明白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认真学*,潜心钻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让学生真正学*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的学*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使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多年来我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过程的理解、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和探究性学*。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教师不注重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自主学*是一种主动学*、独立学*、认知监控的学*;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过程、学*状态、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我的认识

  新教学观念。通过学*和新课改的不断实践,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支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观念,通过学*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

  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二、以后的工作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可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2.充分展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台。

  3.反馈检测

  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补充讲解。

  三、我的反思

  在感受新课改活动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学生热情不能持久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同时我们要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参加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新课标学*培训,这次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方式转变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


新课改教学总结菁选(扩展10)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菁选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多年来我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过程的理解、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和探究性学*。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教师不注重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自主学*是一种主动学*、独立学*、认知监控的学*;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过程、学*状态、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在听了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说,在研修学*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体育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通过培训学*,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体育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

  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通过学*,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体育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体育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体育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体育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体育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体育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体育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体育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体育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体育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体育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体育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要领,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成绩;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生物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方法、学**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向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能够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仅自我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我的知识结构,使自我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用心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仅体此刻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此刻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透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只透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构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科学的研究证明,教育的过程就应是认知的过程、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务必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务必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务必转变教师主角,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什么是学*方式?学*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方式。能够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同创新,把“合作学*”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我的潜力状况,选取适合自我的学*方式,完全能够到达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此刻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我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资料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资料,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用心,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到达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期望自我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期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我,用心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的学*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20xx年3月14日—16日,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五步三查”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现将培训心得汇报如下:

  一、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我教育教学的方式。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气氛,寓乐于教。结合学生实际,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职责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潜力。

  二、注重学*、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务必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自我的观念,观念变了,遇到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观念新了,我们的动力也就足了。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眼前,教学采取了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总结整理导学案、达标检测五个步骤,又在独学时查、小展示时查、达标检测时查,所以也称五步三查教学法。

  在教学中,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等都是新课程中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务必给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带给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四、五步三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潜力。

  因为五步三查教学法是分组进行的,每个小组的表现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打分评比,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成果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本组的表此刻评比中优胜,就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用心配合,这样就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潜力。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五、五步三查教学法要注重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爱好,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把以上四种方法与五步三查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更好地发挥小组学*的应有效果。

  六、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学*。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方法、研究潜力的培养,学生的学*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新课改不是不让教师讲,而是让教师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学*中收获快乐。让我们与新课程一齐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经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社会对不一样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会以展的前提。我们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和普及

  。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资料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更强调和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次学*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及其深厚的内涵。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提议。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经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比如:

  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

  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禁止在教材的选用上版本的不一样。

  3、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会造成教师忽视基本功的现象,主要体此刻

  (1)不认真研究课标。

  (2)不备学生,

  (3)不敢批评学生,盲目赞扬。

  (4)不重视教学设计。

  (5)不重视学生的*惯的培养,甚至导至性格外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实践中供给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休会到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六、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和学*,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等中的首*。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过程以及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过程中培养学*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的主人,学*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20xx年暑假,我们学校安排了四天的学*,在这四天里,我们学*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田县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十不准”和永州市“六个一律处理”的通知》。进行了新课改培训,总结了上期工作,校长传达了中小学校长会议精神。

  在这一系列的学*活动中,大部分是每年都要学*的,等于是温故而知新吧。让我感悟最深的还是《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因为这一点,跟我内心深处的观点一致,也跟我*时教育教学的实践相差无几。

  很久以前,读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就被里面的意境感染,因为喜欢,就经常读,一直读到熟记于心。最喜欢诗里的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最向往诗里的第四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欣赏,我还学着诗里的语气,自己写了一首诗。

  面对学生,微笑如花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从今天起,关心学生的冷暖和苦乐

  我有一颗爱心,面对学生,微笑如花

  从今天起,和每一个学生交流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学生

  给每一道难题每一张图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

  同学们,我为你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愿你做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只愿面对学生,微笑如花

  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走进课堂,看着学生认真思考,听着学生琅琅读书声,那是一种幸福。走进课堂,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发挥,让他们在不同的方面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也是一种幸福。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一点一点积累知识,勇于探索,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教育中体验到学*的乐趣,那还是一种幸福。

  在教育教学中,爱是不变的主题,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坦,但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在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这样才会有幸福的学生。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幸福的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幸福。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幸福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带着一颗纯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插上幸福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升华自己的教学艺术,写意自己的教育梦想。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靖边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活动,来自山西省太谷县五中的廉晓红老师给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生动的一堂课。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充斥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通过参加这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变“双基”为“四基”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改变教学目标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惯和形成有效的学*数学策略,发展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自主学*能力与*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多重视自主学*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多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2、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时间。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学*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转向了合作学*;学生的学*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转向探究式学*。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导学案的利用。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3)鼓励学生在练*中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练*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对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

  连续学*了五天的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的讲座,现谈一谈体会。

  一、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势在必行

  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是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是学生、家长,老师的需要,也是现在和未来的需要,这是教育专家的一致意见,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从顶层教育目标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到中层学科育人目标对顶层理论的理解,再到底层课堂教学目标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一直以来,我们的双基训练,三维教学目标,在*时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的理念,培养的人才缺乏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角度,将我们的教育从“物”走向“人”,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的教育。尽管第一轮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试验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是经过对上一轮改革的反思总结、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来的既定政策事实,就其理论基础、政策出发点以及最终公布的课程方案来看,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够、也必须拥抱和执行,而且是热情学*、深入理解、坚决执行、细致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核心素养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三、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

  我认为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以无法为有法,教无定法以无限为有限,学无所限。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1、教师个人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前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式和最终的效果,因此,教师本人的素养,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如何。

  教师必须深入学*、深刻领会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的精神实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灵活的教学育人知识,尊重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主体的人的现实和目的,热情学*和钻研,热衷探索和反思,热爱学生和工作。

  2、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1)优化建构知识结构系统——讲究循序渐进和有机整合;

  (2)注重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教学内容需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3)注重体验式教学方式——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术性游戏、创造性研究,问答、独立作业、讨论交流等,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惯和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了解了物理课应怎么教: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创设情景、建构过程,注重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1)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就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每堂课有着固定的模式:复*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现在教师们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动手做、故事会等等,教室里有笑声、有掌声,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并快乐着”的思想。老师上课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三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方法。

  (2)学生学*兴趣提高,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结果表明,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略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改面临的问题

  1、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2、发展水*不*衡。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便比较困难等。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既有的教参,不少人不知所从。搞好课改的应对方略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则更为重要。

  4天时间里,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下方是我透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都是以学生的用心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用心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用心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就应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用心,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我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用心、主动、兴奋地参与学*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的潜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学*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活动,还不*惯参与学生的学*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状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透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务必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资料,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用心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潜力的提高。

  透过这次的培训学*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学*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礼貌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必须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透过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个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建立民、*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用心的情感关系,不仅仅使得一向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就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的个性,使自我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内含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资料,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从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善,力求将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台阶!

  几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透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必须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总结和反思,期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是对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它是学*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的基础。

  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和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1、落实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 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 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3、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的深化。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