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

首页 / 计划 / |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1

  一、复*目的和要求

  通过总复*的教学,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等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争取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二、复*内容、重点

  1、复*数一数:是认数和记数的基本方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数量进一步培养数数的方法和数数的能力。

  2、复*比一比:比轻重、比高矮、比大小。重点:是把学*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复*分一分: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整理物品的*惯。

  4、复*认位置和认数:

  ①让学生进一步弄清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②会读、会写0-10各数。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5、复*认物体和分与合:

  ①进一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住和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

  6、复*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先通过实际问题复*加、减法的含义,接着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一些规律,然后通过一图四式复*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7、复*统计和认钟表:

  ①复*时让学生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②能认识整时数、大约几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8、综合练*。梳理知识网络,进行必要的综合训练和指导。

  三、复*形式、要求及措施

  1.在复*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领悟方法,促进思维。教师要把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导航之处。例如,对于一些数的复*,鼓励中上生在课堂上多质疑,中下生多提问题,争取每节课各种层次的学生均有收益。

  2.复*课要从重视记忆转向重视思维。改变过去复*课教学只重视知识、结论的记忆,归纳。而我们则要在复*课时重在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3.复*方法多样化。复*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法有机结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注意精选练*作业,不机械式重复,减轻学生负担。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2

  一、复*目的: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以汉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二、复*重难点

  复*重点:能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复*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活中的数、分类、10以内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较多的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而统计这一内容比较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四、复*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加强对2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练*。

  4、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安排

  1、活中的数、比较1课时

  2、分类、位置与顺序1课时

  10以内加减法、认识物体2课时

  3、认识钟表、统计1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二、复*的重、难点

  复*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数的组成。

  三、复*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四、复*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2、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针对单元测试卷、练*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做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4

  一、复*内容

  20以内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二、复*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根据图画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0――20各数。

  2、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3、能熟练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会认四种时刻、四种图形。

  四、复*难点

  1、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

  2、分清几时半、快几时了与几时刚过;

  3、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

  五、复*课时安排

  1、2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20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3、比较…………………1课时

  4、位置与顺序…………1课时

  5、认识物体……………1课时

  6、认识钟表……………1课时

  7、统计…………………1课时

  8、综合练*……………4课时

  六、复*措施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本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学*数学是刚刚入门。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的能力,可根据复*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进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最困难,自己学到哪些知识等。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组织复*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的需求,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内容,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前教育、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理解的差异。因此,在复*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力争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难点:人民币的认识。

  三、复*内容:

  按知识的版块整理,复*的主要内容有六大版块。

  1、认识图形。

  学生需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并且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难点在长方形与*行四边的区分。(1课时)

  2、“分类与整理”的复*。

  着重复*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1课时)

  3、“100以内的数”的复*。

  着重复*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复*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学生学*的自信心。 (1课时)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一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二是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学生思考: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4课时)

  5、人民币“元、角、分”的复*。

  要求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命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会相互换算,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复*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2课时)

  6、“找规律”的复*

  主要有图形规律、数字重复规律、数字计算规律和用规律解决问题,难点同时也需要重点复*的是,数字计算规律和用规律解决问题。(1课时)

  *时的练*和综合检测计划5个课时。

  四、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目前对哪些知识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

  2、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复*。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先做后讲。学生先做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再讲。 精炼精讲,跳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题目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多鼓励夸奖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重点做好临界生、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6

  一、复*内容

  20以内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二、复*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根据图画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0——20各数。

  2、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3、能熟练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会认四种时刻、四种图形。

  四、复*难点

  1、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

  2、分清几时半、快几时了与几时刚过;

  3、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

  五、复*课时安排

  1、2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20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3、比较…………………1课时

  4、位置与顺序…………1课时

  5、认识物体……………1课时

  6、认识钟表……………1课时

  7、统计…………………1课时

  8、综合练*……………4课时

  六、复*措施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本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学*数学是刚刚入门。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的能力,可根据复*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进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最困难,自己学到哪些知识等。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组织复*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的需求,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内容,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前教育、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理解的差异。因此,在复*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7

  一、班级实际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对于分类和认识物体两个章节的内容掌握不是很透彻。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惯。两个班都有几个学生因学*行为*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其中有一个学生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惯。

  二、复*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D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针对单元测试卷、复*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8

  一、复*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认识时间。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厘米、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量线段。

  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同学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同学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充分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同学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同学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同学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同学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同学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同学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同学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同学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同学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同学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同学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同学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同学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同学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同学复*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同学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同学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措施:

  (1)加强学*目的的教育,做好同学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想学*、爱学*、会学*。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同学的学*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同学学*。

  五、复*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认识时间 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厘米、米 1课时

  6、综合练* 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9

  一、 扎实数学书上的基本题:

  数学书是基础之发源地。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掌握扎实后,对于后面的学*有利大于弊。教者将数学书上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梳理归纳,让孩子将这些题目进行再次复*回顾,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回忆一开始讲解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数学知识系统的过程。扎实计算也是巩固基础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就是计算。

  二、 找到学生困惑之处

  (1) 文字的不熟悉:一年级是孩子的文字的启蒙阶段。很多词不明白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让孩子多认识字才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多让孩子读书,理解表达的含义是什么也是重点的出发点。

  (2) 一些易混淆梳理与对比:

  18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与18有几个一组成混淆;②6比5大1,5比6小1。()比5大1,5比()小1,容易混淆③括号线与问号列式,等等

  三、 答题方法的整理如下

  1:学会抓住关键词:在・・・中,方向词:左右前后;代替方向句:某某是第几个,问另外一个是第几个;同样

  2:学会画图:排队题。主角画黑圆,其余人用空心圆,结合标数字。解题一定对。

  如:从前往后数,小红第7个,从后往前数,小红第6个,问这一队有几人:

  四、 熟记以下,解题快又对

  1、10个一是1个十

  2、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两位数是1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10以内的分与合

  5、数字排队中一般是:左前右后。

  以上四点,是我帮助学生进行梳理的部分,相信进行过梳理之后,孩子的数学一定掌握的更为扎实有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10

  一、复*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

  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轻松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内容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认识1-20各数,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能根据观察发现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1.根据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巩固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

  (三)统计与概率

  1.能熟练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宽窄、粗细、厚薄。

  2.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进一步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三、时间安排

  复*内容课时安排每课时复*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正数、倒数、单数、双数)

  2.回顾数位的认识。

  3.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4.反馈练*。

  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回顾加减法的意义。

  2.巩固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比较、统计整理

  1.回顾分类比较的方法。

  2.回顾数据整理的方法。

  3.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位置

  1.进一步巩固所学图形的特征。

  2.说说认识方位的要领。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综合复*

  1.综合练*

  2.查漏补缺

  四、复*方法

  1.20以内数的认识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数练*,通过直观的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2)反馈练*。

  2.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方法,以及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分类比较、统计整理:

  引导学生回顾分类比较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图形与位置:

  引导学生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要领,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反馈练*。

  5.针对复*内容进行随堂测查,根据反馈出的问题加以指导。

  6.综合测试,查漏补缺。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1

  一、复*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

  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轻松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内容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认识1-20各数,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能根据观察发现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1.根据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巩固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

  (三)统计与概率

  1.能熟练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宽窄、粗细、厚薄。

  2.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进一步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三、时间安排

  复*内容课时安排每课时复*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正数、倒数、单数、双数)

  2.回顾数位的认识。

  3.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4.反馈练*。

  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回顾加减法的意义。

  2.巩固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比较、统计整理

  1.回顾分类比较的方法。

  2.回顾数据整理的方法。

  3.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位置

  1.进一步巩固所学图形的特征。

  2.说说认识方位的要领。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综合复*

  1.综合练*

  2.查漏补缺

  四、复*方法

  1.20以内数的认识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数练*,通过直观的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2)反馈练*。

  2.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方法,以及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分类比较、统计整理:

  引导学生回顾分类比较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图形与位置:

  引导学生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要领,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反馈练*。

  5.针对复*内容进行随堂测查,根据反馈出的问题加以指导。

  6.综合测试,查漏补缺。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2

  一、复*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复*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复*的重点内容是:

  1、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树的大小。

  2、认识数位表,掌握数的组成。

  复*的相关题型:

  1、数的组成:

  (1) 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 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 判断:6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62。…………( ) (很多学生很粗心,对2个十和6个一最成的数是26能够很快做 出,但是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的认为6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62。)

  2、数位表的认识:

  (1)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7,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这个两位数是( ).

  (2)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的数字是5,这个两位数是( )。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先说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6,都知道这个数是56,反过来先说个位上的数字,就会有个别学生犯错)

  三、100以加法、减法的复*。

  一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再用舒适计算的时候,书写不规范。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进行复*和强化训练。

  复*主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能熟练的进行100内数的计算(包括口算和竖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复*的主要内容有:

  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以及用计算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主要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对于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用竖式计算,同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四、认识时间的复*。

  复*主要解决的问题:

  认识钟表,熟练准确的认读出“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复*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看着钟面正确的辨认出 “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相关的题型主要有:

  1、看着钟面正确的辨认出 “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2、判断:给出钟面,给出一个时间,学生能够判断对错。

  3、根据*时的生活*惯,能够给一些事情按照时间排序。

  其他的提醒可以参考试卷第二单元检测题。

  五、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的复*。

  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时的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由于比较抽象,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还是一个难点。

  复*主要解决的问题:

  熟练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准确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复*的主要内容:

  1、人是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能够准确地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行换算。

  3、会购物,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简单为题。

  六、复*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复*,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3

  [复*内容]

  1、数一数、比一比

  2、位置

  3、1-10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

  5、11~20各数的认识

  6、认识钟表

  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综合练*

  [复*目标]

  1、通过复*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复*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通过复*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5.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6.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几时过一点儿、快几时了。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7.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地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复*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难点]

  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复*时间安排]

  12月30日复*《数一数、比一比》

  1月2日复*《位置》

  1月3、6日复*《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月7日复*《认识图形》

  1月8复*《11——20各数的认识》

  1月9日复*《认识钟表》

  1月10、13日复*《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月14日综合复*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4

  一、班级实际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对于分类和认识物体两个章节的内容掌握不是很透彻。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惯。两个班都有几个学生因学*行为*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其中有一个学生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惯。

  二、复*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针对单元测试卷、复*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5

  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学生情况分析:

  好的方面:大部分学生经过将*一年的学校生活,养成了较好的学**惯,上课能较专心的听课,书写工整,能按时完成作业,口算较扎实,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不足的方面: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不够工整、规范,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学过的知识有回生现象,对学*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换算不能熟练的进行,认识时间学生们对“分”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特别是逆向思维的问题。

  复*内容:

  1、上下、前后、左右,运用行列的确定位置的知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

  4、找规律、统计。

  5、解决问题。

  复*要求:

  1、学生能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能根据行列的确的定物体的具**置。

  2、学生能熟练的数100以内数,会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

  3、学生能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5、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熟练掌握1时=60分。

  6、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措施: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教室里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各种物体的位置,特别强调“左、右”的相对性问题。

  2、100以内数的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位表,了解数的组成和比较数的大小。

  3、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我们学过的计算的类型,理解算理,讲清算法,注意对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算法,每天利用三分钟时间,进行听算练*,课后回家进行一定量的视算练*。

  3、“元、角、分”的认识,通过大量的操作,设计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的关系及应用。

  4、认识时间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钟面的,指导学生学会看几时,数几分,可以通过师拨钟面学生说时间、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的练*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有关钟面的知识。

  5、指导学生收集本班学生的有关数据,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能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引导学生看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的有关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6、指导学生学会看图,看图先看图的主体部分,看图要按一定的顺序,找出相关的信息,能较准确地说出图意,找出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优措施:

  引导学生学*整理、归纳本册所学的知识,学*构建知识系统,回忆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补差措施:

  适当降低一些学*难度,由易到难,培养孩子的学*自信心,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按块、分单元给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过关,课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知识缺失的情况,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辅导,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所提高。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范本10份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1

  教学内容:

  第93---95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估算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二、基本练*。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 74+5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三、拓展延伸。

  1、 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 学 后 记 通过估算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9、小熊队:15 + 7 = 22

  小兔队:10 + 7 + 7=24(最多)

  小狗队:10 + 10 = 20

  假日小队

  教学内容:

  第96---97页。

  教学目的:

  1:借助“假日小队”这个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每个假日小队中存在的数学,感受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假日小队”挂图,课件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使学生熟悉本课内容并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再通过师生共同反馈,让学生懂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更能体会书本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起。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将举行一个“小团队”活动,谁能说说我们将举行哪些活动呢?

  2: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3;教师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二:小组合作,获得新知。

  1;出示;“唱歌”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唱歌的有几人?伴奏的有几人?

  (2)谁能说说蘑菇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3)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汇报,板书:15-3=12

  (5)你能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6)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出示:“浇水”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两个条件?

  (3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要求“已经浇了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板书:35-8=27

  (5)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指名回答

  3:出示:“看节目”情景图

  (1 )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教师强调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出示:“照相”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 )小组讨论、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4 )提问: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5 )小组讨论、汇报。

  (6)教师强调:剩下的胶卷是:36-29=7(张)。还有9个小朋友,每人照一张需要9张胶卷。所以剩下的胶卷不够其余每人照一张。

  5:出示“捡废电池”情景图

  (1 )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 )根据图上的三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小组讨论。

  (5)各组汇报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分别板书出来。

  (6)教师带领大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三:教师归纳整理全课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联系实际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0”。

  3、掌握0的排数,能正确完成看图写数、读数和排数练*。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0”的读、写及排数、写数。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0”的写数和排数。

  教学准备:

  课件、红花、数字卡片、头饰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唱一唱。

  出示课件,播放儿歌《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2、认一认。

  出示数字,分别点学生认读数字1~9,边读边写出数字。

  3、说一说。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鸟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鸟一只只地飞走了,天上还剩下几只鸟呢?”

  学生分别回答“5、4、3、2、1”。

  当鸟全部飞走时,教师问“还剩下几只鸟呢?”

  引导学生回答“天上没有鸟了”。

  一只鸟都没有了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出示数字“0”。

  2、导读“0”。

  引导学生分小组读“0”,边读边用手跟着老师书空写“0”。

  3、理解“0”。

  (1)四只小鸟飞走了,(没有小鸟了)树上还有“0”只小鸟;

  (2)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没有胡萝卜了)还有“0”个胡萝卜;

  (3)四个气球飞走了,(没有气球了)还有“0”个气球。

  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4、演示“0”。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扮演蝴蝶,另两个小组读数、写数。

  5、写写“0”。

  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0”,分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

  6、说说“0”。

  (1)引导学生观察:“0像鸡蛋做蛋糕”。

  (2)学生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体呢?

  7、排排“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样练*,巩固新知。

  1、数一数,写一写。

  2、读出尺子中的各数。

  3、填数。

  1 3 5 7 9

  四、联系实际,拓展教学

  1、生活中的“0”无时不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分别读出数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0”的物体呢?

  五、练*

  1、书写“0”。

  2、找一找与“0”有关的事物。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3、总复*第1题。

  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

  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14-9=15-7=

  6+6=9+9=12-5=

  2、完成总复*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4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

  P59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练*。复*数一数,让学生巩固数数。

  2、通过比一比,能够比大小、高低、轻重等。

  3、复*认识位置,知道前后左右。

  4、认识立体图形,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5、会看统计图,能够简单分析统计图。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画一画。

  老师读题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二、分一分,圈一圈。

  指点:看图,图上可以怎么分?

  分成可以吃的水果,和不可以吃的东西两类。

  请你把它分一分。

  教师巡视

  交流答案。

  三、找规律。

  1、接着涂颜色。

  看第一串珠珠,你发现了什么?

  2个黑色一个白色,2个黑色,一个白色。

  对了,这里是2个黑色,一个白色以3个为一组规律。

  2、请你按照这个规律自己接着往下画。

  3、学生完成找规律。

  4、、交流答案。

  修改:增加练*

  按规律继续画下去(每条横线上画一个图形)

  (1)△○△△○△△△○

  (2)△○△△○○△△△○○○

  四、分一分、树一数、填一填。

  自己独立完成后,交流。

  五、认一认,连一连。

  1、学生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2、认一认这几个表示方位的字。

  做左右的游戏。

  3、看图:草莓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交流:

  草莓的上面是梨、下面是樱桃、左面是萝卜、右面是梨。

  6、学生自己连一连。

  7、独立完成第2小题。

  8、交流。

  六、下面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七、认一认、数一数、填一填。

  从上往下数,第( )个是球。让学生数一数。

  从右往左数,第( )个是球。请学生举出右手,然后自己数。

  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

  完成表格: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 )个( )个( )个( )个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修改:老师提醒:

  长方体不管是竖者着放、还是横这放,还是斜着放,你都要认出它。

  圆柱体不管是胖的还是瘦的,高的还是矮的,你也都要认出它。

  自己独立完成表格。

  交流。

  八、比一比,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

  完成以上各题。

  板书设计:

  分类复*

  前后、上下、左右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认识0~20这些数,能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2、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3、复*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4、复*立体图形,能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知道整时和大约几。

  教学对策:

  通过复*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括线问题。

  1)学生看图。

  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有3根黄瓜,右边有6根黄瓜。

  1)求什么呢?

  一共有多少根黄瓜?

  2)你能列一个算式吗?

  3+6=9

  3)学生自己完成第2小题。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0-2=8

  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这道题要求篮子里有几个萝卜,把总共10个,去掉右边2个,还剩篮子里的8个。

  修改:先要让学生说清楚每道题知道的是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实际应用。

  1)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千纸鹤。

  你在图上还知道了什么?

  小男孩折了5个,小女孩折了4个?

  2)一共折多少个呢?

  3)学生自己列算式。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5+4=9

  修改:要知道学生读懂对话框的文字,并要求学

  生把题意连贯的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填写表格。

  1)光盘出示表格。

  毽子

  足球

  绳子

  原有

  17个

  6个

  10条

  借出

  7

  6个

  8条

  还剩

  2)学生观察表格。

  3)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4)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5)交流答案:

  毽子

  足球

  绳子

  原有

  17个

  6个

  10条

  借出

  7

  6个

  8条

  还剩

  10

  2

  有错的订正。

  卡片游戏。

  学生拿出卡片。

  学生分别说5+几、6+几……的加法算式。

  同桌游戏。

  教师相机指导。

  修改: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较上个练*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师。

  12、: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13、作业:

  说10道进位加法的口算给你的同桌或父母听。

  板书设计:

  十三期末复*

  3+6=9

  10-2=8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分与合。

  2、复*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在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7可以分成几和几?请你按顺序说一说。

  学生自己填写。

  交流:

  7可以分成1和6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4和3

  7可以分成5和2

  7可以分成6和1

  巩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做手指游戏。

  修改:组织学生同桌两人进行对口令游戏。

  二、口算。

  学生自己计算。

  交流答案。

  三、在()里填上大于、小于、等于。

  指点:要先计算,再比较。

  学生做题。

  交流:

  四、同数写算式。

  学生自己写,

  写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观察第一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总共有17枝铅笔。

  右边有7枝。

  求什么呢?

  求左边的盒子里有几枝?

  怎么列算式?

  17-7=10

  完成其余各题。

  六、解决问题。

  1、填表格

  红旗

  风车

  原来有

  14面

  17个

  送给幼儿园

  4面

  10个

  还剩

  ( )面

  ( )个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红旗原来有14面,送给幼儿园4面,还剩几面?

  求还剩几面怎么列算式?

  14-4=10

  学生自己把表格填好。

  2、应用题。

  1)书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4个,一共有多少只?

  2)原来有19只,卖掉了9只,还剩多少只?

  3)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共有8个,红萝卜有0个,白萝卜有几个?

  4)原来幼只帆船,又开来了3只,现在有多少只?

  5)树上有4只猴子,树下由只猴子,请你写出4道算式。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分类复*

  3+4=7

  4+3=7

  7-3=4

  7-4=3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9

  一、教学设计思路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后面的练*设计我力求做到有层次、有深度、有特色。通过“游戏+智力”的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以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任务分析

  “10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10的组成和写数。

  三、学*者分析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数字1--10,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和外来工的家庭,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孩子虽然上过学前教育,但是学**惯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和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9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小棒。

  六、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9 9○10

  10 10 10 10

  / / / /

  9 l 8 2 7 3 6 4

  10

  /

  5 5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师:10和以前学的0---9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求异创新

  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争先恐后。这时师适当点拔:“谁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并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师手拿一捆小棒,师摆一根生跟着数。老师共有多少根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十。

  3、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师让生找一找,身体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表示。(10个手指10个脚趾)

  4、用10说一句话(同桌互说,再汇报)。

  5、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2)请计数器来帮忙。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

  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的后面是几?

  (3)请生分别按从小—〉大、从大—〉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大小

  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师板书10○9、9○10,10和9的大小关系可以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生齐读式子。

  7、教学10的组成。

  在这里师创设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环境。首先创设故事情景:1号娃娃去旅游,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它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1号娃娃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请你拿出10个你喜欢的学具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并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书上65页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0 10 10 10

  / / / /

  9 l 8 2 7 3 6 4

  10

  /

  5 5

  为了巩固10的组成师适当穿插了“儿歌手指操”具体内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8、写10比赛

  师设计写10的比赛。师先让学生观察10的写法,师在小方格里范写然后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板演,学生在比赛中明白了10的书写方法,提高了写字兴趣。

  (三)巩固练*,拓展新知

  做书本练*九第1、2、3小题,第2题是火箭发射前倒数时数数的情景。

  最后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师拿出一个写有0的动物头饰说:“我是0,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讨论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师说:“对对对,老师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让学生带上可爱的头饰找朋友,学生的兴趣高昂,课堂教学也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四)总结评价:

  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让小朋友说一说这节课你们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谁表现的最棒?

  八、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主题图内容的课件,提供教学之用,这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对话打下基础。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这样,既比以往的用语言导入新课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动机和学*兴趣,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充分凸现学*内容的特点。利用0—9各种动物的头饰,开展游戏学*,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提供了*台。

  九、教学设计后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过程。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的情景,本着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氛围,拉*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复*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2、在回顾学*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一幅图。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算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统计。

  1、*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我们还学*了统计,你能根据统计图说出*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吗?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晴天、雨天......分别有多少天?

  2、实践活动。

  (1)先说一说在完成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调查的内容: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3)反馈预*作业。

  (4)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5)汇报成果。

  (6)提出问题。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六、。

  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想说些什么?

  七、环保作业:

  统计从明天起往后的.7天里,你的家庭使用或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课本的统计图中涂一涂。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根据你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3)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菁选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8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毕业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的成败。为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特制订如下复*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实有学生43人,在学*中两极分化趋势严重。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对以前的知识点遗忘;也有一些学生对单个知识点掌握较好,但不善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二、复*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班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掌握图形的位置和变换的过程。

  3、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复*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内容计划用六周时间完成。

  1、数与代数———————12课时

  2、空间与图形——————8课时

  3、统计与可能性—————6课时

  4、综合运用———————4课时

  五、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复*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3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惯有一定的改善,思维水*有了一定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还有少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只好想办法争取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进步。

  二、复*内容及要点:

  1、分数乘法

  复*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2、可能性

  复*时,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的描述。

  3、分数除法

  复*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比

  复*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圆

  复*圆的组成、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扇形的组成、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强化训练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环形的面积。

  6、百分数

  复*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一步训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复*巩固求百分率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复*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8、拓展*台

  复*“黄金比之美”和“智慧广场”,了解黄金比,能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思路

  先分块复*,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顺序进行,然后进行综合练*,最后按单元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分层复*,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在复*中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具体安排

  12、19——23日引导学生分块复*查缺补漏

  12、26——1、6综合练**结提升

  1、9——1、10再次查缺补漏

  1、11——1、12期末检测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意义表示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分数“——”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值

  除法“÷”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意义方法结果

  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用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一个比(前项和后项)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不同点

  特征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Xy=k(一定)

  五、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4)——比和比例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按比例分配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题策略按比例分配的有关*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课题: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题,叫简单应用题。它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解答时要依据四则运算的定义,求其和、差、积、商

  复合应用题

  1、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因而它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才能解答。

  2、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3、分析法是从应用题要求的问题出发,运用要求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知识,逐步推到已知条件上,即“探果索因”的思路。

  4、综合法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到问题的解决,即“由因寻果”的思路

  但在解题时,往往两种方法并用,即采用分析综合发,有时还要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答方法。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通过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与解题步骤。

  3、列式计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写答——检查、验算、写出答案

  课题:应用题(2)——典型应用题

  复*内容知识点

  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一般是指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解答规律的应用题。教材中出现的主要有求*均数问题的应用题,归一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解答典型应用题同样注意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总结每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规律,这样可以使分析题意时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宽广。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育与德育,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强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将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制定出本届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二、复*原则

  复*要坚持做到"五要五不要"的原则。即:

  1、要重基础,不要搞偏题,难题,怪题。

  2、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不要就题讲题。

  3、要抓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4、要面向全体,狠抓中差生,不要搞"一刀切"。

  5、要精选练*题,不要搞题海战术。

  三、复*方法

  复*方法采取"三段法"复*法。

  第一轮:分类复*,过好基础关。

  第二轮:知识穿线,过好综合关。

  第三轮:考前练兵,过好考试关。

  四、复*时间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阶段共计44课时,复*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搞好家访工作,加强住宿食生管理,协助做好家庭辅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抓两头,带中间。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认真备好案,上好课,向40分钟要重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5、做好复*巩固工作。上好复*课,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每复*一个小节,小考一个小节,及时反馈信息。找个别学生谈心,一是了解思想动态,二是了解学生学*动态。

  6、每复*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科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

  一、复*内容

  1、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概念和计算、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也是复*的重点,教材通过总复*的第2题和练*二十七的第3、4、5题进行了复*。

  此外,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也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含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含稍复杂的)等。教材把它们对照编排,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明确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总复*的第5题和练*二十七的第7题还安排了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练*。

  2、 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百分数的概念没有单独复*,但它是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进行复*。总复*的第6题是求常见的百分率的问题,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既复*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及小数的互化,又可复*求烘干率等类似问题。第7题为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练*二十七的第13、14、15题安排的是有关百分数的*题,其中第15题涉及国债、纳税、利率等内容的复*。

  3、 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的第8题复*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二十七的第1题安排了相应的练*。

  本学期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总复*的第9题通过让学生复*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第10题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运用概念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理。直径、半径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在练*二十七的第11题进行复*。

  4、 统计。

  本学期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总复*第11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复*目标

  通过总复*,系统、全面地复*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三、复*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四、复*难点

  从学生*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五、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六、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把有营养的知识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数学问题和练*吸引学生去探究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充分体现问题练*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中都自己新的收获。

  6、后20%学生有针对性辅导。

  七、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复*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复*时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 综合以前学过的*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复*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4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复*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3种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握好这一点后,再一些综合性的练*,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九义教材是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编排的,课标教材则是作为必学内容编排的,即该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复*过程中不要拔高要求。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复*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3、在复*时注重思想方法,如周长“化曲为直”,面积“化圆为方”和“极阴思想”,分数乘除法是化未知为已知,在沟通分数、比、百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是提高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等,在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突出方法的推导过程,在回忆推导过程时对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迅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形式:

  分类复*、综合复*

  三、复*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复*计划菁选

一年级数学复*计划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复*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5)班40人,这个班级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模拟实践操作,他们学*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本班的程文耀、康贝鑫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刘嘉馨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李子璇,王兆山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汪子涵等粗心、字迹潦草;程文耀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刘洋、李增奇、严殊雯等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内容

  数和数的运算:

  1、认识记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空间和图形: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3、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

  1、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的重难点

  复*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四、复*阶段培优补差的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7、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复*时间安排

  1.100以内的数1课时

  2、认识人民币1课时

  3、认识时间1课时

  4.位置1课时

  5.统计1课时

  6综合试卷10课时

  至今,离期末考试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每个班都在紧张地复*中,这正是老师们和学生们一学期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看,老师们加班加点、忙乎不停,学生们也天天忙忙碌碌、努力进取;家长们更是大力支持、加强督促。在余下的时间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根据班上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复*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107人,这两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孩子学**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的时候需加大力度,能补则补,补不上的再教一遍,本学期的内容涵盖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活中的数、分类、10以内的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和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特别是计算比较差,1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较多的孩子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惯很少。而统计这一内容比较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惯、学*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

  二、复*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统计、总复*。

  细化复*内容为下: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几时刚过。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复*计划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复*计划

  四、复*重、难点

  重点:数与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五、复*注意事项

  1、教师要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整理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的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每节课明确复*课的目标。复*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巩固。

  4、复*课过程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

  5、复*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的兴趣。

  六、精心划分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期内容,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采用变换复*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对复*时间做以下划分:

  1月11~12日 生活中的数(020各数的认识)、比较

  1月13~15日 计算题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

  1月18~20日 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1月21~22日 认识钟表、统计知识

  1月25日 回顾、梳理、反思本学期的学*情况

  1月26~28日 综合复*、机动测试

  期待的20xx年已经到来,在期待中,我们正在紧张的复*进程中,期望在我的不断思索和师生的教学相长中让复*考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学*,而是慢慢地、悄悄地喜欢上学*,让孩子们在复*中越来越优秀,让孩子们在进步中越来越优秀。

  活动过程:

  一、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

  认识1—10各数,根据数找出相应的物体

  第二单元比一比

  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会根据相应的问题表示做上相关的记号。

  第三单元1—5各数的认识

  会写、会比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数的分解和组成、5以内加减法、0的认识,会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0—5各数。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会数图形的个数。

  第五单元分类

  根据图形分类、会打记号、会写编号。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看图写算式,一图四式、根据图意写算式。区分连等算式、开火车算式的不同做法。连加、连减、加减两步计算式题。进一步区分第几和几个,并会根据要求从左数起、从右数起。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会数数,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还要会有规律地数。分出单数、双数、顺数、倒数。根据数位写出有关的数、数的组成、按要求为所给的数排队。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能自己看时间,写出整时和半时(会用两种写法表示)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理解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算理,能看懂分小数与分大数的表示法。会解答图形表示的应用题,会做表格应用题,根据有关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再解答。

  补充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复*计划

  这个学期学*时间比较紧,复*时把几个相似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练*,如:第一、三、六、七单元都有关2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排列等;第二、四、五、八单元,知识面比较散,相互间也可有所连系与区别;第九单元单独练*。这样先分散复*,然后再综合练*,最后做前几年大考检测卷来次模拟练*。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轻松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复*内容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能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级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单的估算;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别“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4、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锡、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线段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

  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代表一个单元),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三、时间安排

复*内容

日期

每课时复*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1)

6.8

1.数数。(正数、倒数、单数、双数)

2.回顾数位的认识。

3.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4.反馈练*。

100以内数的认识(2)

6.9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反馈练*。

认识钟表

6.10

1、进一步巩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2、根据具体情景描述时间

方位与图形

6.11

1.进一步巩固所学图形的特征。

2.说说认识方位的要领。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3单元检测

6.1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

6.15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

6.16

1、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知识

人民币的认识

6.17

1、巩固认识人民的单位:元、角、分

2、在具体情景中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厘米和米的认识

6.18

1、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整理与回顾

2、会画线段,并会测量

统计

6.22

1、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总复*

6.23

1、回顾全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整理和反馈

2、查漏补缺、综合练*。

  一、学生情况。

  我班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比较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到知识。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但我班有一两个学生因智力、学*行为*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情况,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惯。

  二、复*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以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 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四、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

  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玩数学扑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1)编加法算式:

  ①其中一个加数必须是6。

  ②其中一个加数必须是9。

  (2)编减法算式:

  ①减数必须是5。

  ②减数必须是7。

  (3)猜数:

  ( )+6=15( )里填几?怎么想的?

  (4)游戏。

  玩扑克。

  (5)速算比赛:

  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些练*方式能促使全班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学得主动,使课堂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练*时要注意三点:

  ①每项练*目的明确。

  ②内容安排有坡度,有层次。

  ③训练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灵活多样,又注重实效。

  3、复*时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复*时间的知识,掌握看整时和几时半以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布置学生每天在家里看钟,玩钟,让学生的生活数学化。统计家人喜欢吃的水果、蔬菜等,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还有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这几个单元都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的,这样让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

  针对单元测试卷、复*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差生的学*,进行耐心的辅导。

  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年级学生计算不够好,每班都有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主要体现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及退位加减法不够熟练,在几次的单元测试中计算丢分较多,这是复*中所要重点强化训练的。人民币的认识及时分的认识、简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复*中的一个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能基本完成,也有个加别学生因智力问题、而使学*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

  二、复*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

  着重复*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它是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复*。

  本学期在学*“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

  复*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达到全面复*的目的。

  6.“统计”的复*。

  复*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一遍。

  7。复*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复*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

  1。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

  2.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四、复*的主要目标

  1.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3、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五、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

  六、复*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情况3课时

  2、总复*课时:

  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补充课本第99页第7题)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课本第98页第1、2、3、4、5、6题,补充。)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时、分的认识(课本第99页8题,100页9题,补充。)

  第四课时:位置与图形、统计(课本第100页第10、11题,第101页,第105页)。

  第五课时:总复*(课本第102页第1、2、3、4、5、6、题,第103页、第104页)。

  练*测试3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二、复*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在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三、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新 课标第 一 网

  四、具体复*安排

  1.“100以内的数”的复*。(1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它是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4课时)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第98页的第5题。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3.“元、角、分”的复*。(2课时)

  本学期在学*“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2课时)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1课时)

  第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综合复*。题目结合

  儿童

  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达到全面复*的目的。

  第100页第11题是数物体的题目。图中所摆的`正方体有部分的遮挡,学生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确有困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摆成图中所画的形状,然后再数一数实物。最后,对照实物和图,让学生讨论,哪部分是开始没有数到的,以后在看图时应注意什么。

  6.“统计”的复*。(1课时)

  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

  儿童

  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复*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一遍。

  五、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9人,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年龄太小,或是由于基础、智力、学*行为*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有较大的困难。尤其本学期已经涉及到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对于一些计算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惯。另外,对于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的认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复*中应特别注意。新 课标第 一网

  六、复*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

  数学活动

  ,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针对单元测试卷、复*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

  家长

  一些正确的指导

  孩子

  复*的方法。

  6、 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一、复*时间: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结束新课程的时间是12月24日,复*时间从12月25日至1月12日,共计12课时。

  二、复*内容:

  本学期所学内容共有九个单元:

  1、数与代数(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

  2、空间与图形(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3、统计与概率(统计)

  三、复*目的:

  1、意识形成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复*意识。

  2、知识技能系统回顾与梳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3、经验方法再现归纳与应用: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复*方法。(如:归类复*、对比复*等)

  4、*惯养成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如:审题*惯、改错*惯、检查*惯等)

  5、问题困惑自我反思与改进: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能够通过复*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6、兴趣信心激励唤醒与提升,通过复*,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四、复*要求:

  1、明确教学大纲对本册教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

  (1)、明确概念知识的掌握层次:理解、记忆、应用。

  (2)、明确计算知识的掌握层次:20以内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2、根据学情,适当补充拓展思维的练*题,为解决附加题做准备。

  3、既要全面复*,又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4、尽量采取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复*方式,使复*课富有实效。

  五、注意事项:

  1、重视教材期末总复*的复*教学。

  2、注意保中间、抓两头,不仅老师对学困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并且发动优生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六、复*保障:

  1、教师认真学*《成都市小学学科教学及测评意见》。

  2、加强教研组内老师的集体教研,根据学情,调整复*策略。

  3、重视家校结合,发动家长督促学生搞好复*工作。

  4、复*资料准备要充分:

  (1)、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2)、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日课堂练*和课后作业。

  (3)、将重、难点题型和易错题型整理,并设计成强化练*。

  (4)、精讲青羊区的期末复*卷和期末的测试卷。

  七、复*方式:

  按知识板块复*: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

  八、复*资料:

  1、一年级上册教材。

  2、青羊区教研室各单元测试卷。

  3、青羊区教研室期末综合练*卷。

  4、去年的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5、根据学情自主设计的练*卷。

  附:具体复*时间安排:

  时间

  复*内容

  12月25、26日

  一年级(上)教材《总复*》

  12月29日

  数与代数(生活中的数、比较、认识钟表)

  12月30日

  数与代数(加减法一、加减法二)

  12月31日

  统计

  1月4日

  空间与图形(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1月5日

  青羊区综合检测题(一)

  1月6日

  青羊区综合检测题(二)

  1月7日

  青羊区综合检测题(三)

  1月8日

  青羊区口算检测题

  1月9日

  青羊区去年期末综合检测题

  1月12日

  机动

  周末安排:

  12月27日:《黄冈小状元》期末知识检测。

  1月3日:综合实践活动总复*。

  1月10日:自主复*,全面查漏补缺。

  说明:以上为期末复*计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为蓝本,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复*中,采用多样的复*方式,注意调动学生复*的积极性,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复*,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熟练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情况

  一年级三班66人,一年级四班68人,学生整体学*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

  结合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摸底考试,三班优秀率能够保持在86%以上(约57人),90分到70分之间基本保持在8人左右,有两人在70分以下附*晃悠。其中2名学**惯非常差、特别懒惰的学生,还有一名学生注意力严重分散,一节课听不了几分钟,每次考试都做不完试卷。

  四班优秀率保持在优等率85%,及格率97%,其中有2名学生学*不敏感,非常吃力。1名学生行为*惯和学**惯非常差、作业每次都完成不了,家长也是头疼。还有1名学生则是智力水*较低,每次考试最多超不过20分。

  2、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总体来说,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的比较扎实,计算方面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解决问题方面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读题*惯,并掌握了基本的解决策略。 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对本学期的学*任务,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一(3)班的周淑静、吕鹏飞、马一滴、宋淑盈、梅炎文、张晓川、谭良骏、吴小倩、徐润阳,一(4)班的戴宇航、范博硕、王明浩、宫田瑞、高圆圆、魏皓冉、等同学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困难;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高圆圆、宫田瑞、范博硕、周淑静等学生需要每天加强练*,特别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往特别快。

  3、学生现状分析:

  从课堂和家庭作业来看,学生还存在一下情况:

  1、学生的倾听*惯较差,有一点会,就觉得都会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2、口头与笔头联系不好,会回答,但不会做题。也就是我们说得眼高手低。

  3、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惯,造成理解困难。特别是对有一点点相似的题极容易混淆。

  4、个别学生识字能力很差,影响答题。

  5、有少数学生计算技能较差。计算不过关,还特别懒,家长又不在身边,像高圆圆2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对他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

  5、作业的*惯养成不够,做题前读题不仔细,凭自己的意识做题,做完题后不会检查。还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惯

  针对以上现象,在最后的几个星期里,不仅要对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在难题、难掌握的题目上再加以专项练*;同时,还要尽量帮他们改掉坏*惯,并交给学生初步的数学复*方法,让学生学会复*

  三、复*的主要任务

  1.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3、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精选5篇)

  复*内容:

  一、数与计算: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2.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3.有余数的除法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1.四边形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复*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如下: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他们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活动。比如程文杰、韩兴宇等,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学*成绩一直保持较好。有的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能力跟不上,比如方启奥、王家奇等他们在学*方法上,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二、复*目的和要求: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成功的体验,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复*重难点:

  复*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情感和态度。

  2、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

  3、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五、时间安排:

  位置与方向 一周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周

  统计年、月、日 一周

  面积解决问题一周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周

  一、复*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主,适当补充拓展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复*,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用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学*水*的整体提高。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切勿因基础题而粗心导致错误。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发散学生的思维,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三、复*重难点:

  (一)复*重点:

  1、计算,主要在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和计算品质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加以努力。

  2、解决问题:

  (1)从图片、文字、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审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炼,在练*中熟练。

  3、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二)复*难点:

  1、24时记时法,主要体现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解题;

  3、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释现象,提出问题等。

  四、复*方法:

  1、学生课前认真梳理,自主归纳所学知识,精选*题;

  2、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况,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认真组织课后练*和综合练*,及时反馈,及时补差,及时改进。

  五、复*时间安排:

  1、整理和复*(6课时);

  2、综合检测和试卷分析(8课时左右);

  3、整合和优化,补充和拓展(4课时左右)。复*计划, 期末

  一、复*要求

  1、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按复*内容把学生已学的知识按四块进行整理。

  2、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做到四统一。(上课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统一、练*题统一)。

  3、复*阶段力求“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

  4、复*内容分析:

  ⑴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⑵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⑶四边形:认识*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⑷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⑸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⑹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⑺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⑻可能性和数学广角: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时间安排

  第20周:复*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21周:四边形;时分秒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21周:期末测试。

  一、第一轮复*(2月26号――4月5号)

  第一轮复*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但要想学生过这一关,实际操作很困难。学生自控能力差,要想他们自己去背,没有几人做到。于是我利用课下时间挨个过关

  (2)过基本方法关。对于常见的解题方法要熟知

  (3)过基本技能关。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另外给学生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如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这有利于学生以后解题节省时间。复*完每个章节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每次测试后要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查漏补缺。并让学生做到讲做错的题,可以给我

  讲,也可以给组长讲。这样不但减少了错误的发生,也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第一轮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去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争取让学生前100分不失分。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和考纲。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

  (4)及时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于作业、练*、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把学生做的题收上来进行阅卷。在上课讲解时,重点讲学生的错题。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效率。课堂复*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难题留给成绩好的,易题留给学数学困难的学生。

  (7)应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

  二、第二轮复*(4月6号――5月10号) 如果说第

  一阶段是总复*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运动变化”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这轮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要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点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要求学生每天看错题,优等生重点看大题,中等生看前100分错题。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在讲解时提问学生涉及到的知识点。

  (6)专题复*的适当拔高。专题复*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的任务。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计划优选【10】篇(扩展6)

——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优选【5】篇

  一、班级实际情况

  班级少部分同学在本学期中能很好的完成学*任务,大部分同学因学*行为*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有较大的困难,计算能力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更别说是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了。另外,因为一年级同学识字水*有限,大部分同学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较差,还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问题,不具备做完题检查的*惯。

  二、复*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四、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同学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同学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同学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同学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五、 复*措施

  根据本班同学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同学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复*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5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5、认识钟表(2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惯及基础都比较弱,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读不懂题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复*阶段也应作相应的复*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二、复*内容:

  复*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点、难点:

  本次复*的重点是复*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6.“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8、“找规律”的复*。

  重点复*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一、 扎实数学书上的基本题:

  数学书是基础之发源地。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掌握扎实后,对于后面的学*有利大于弊。教者将数学书上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梳理归纳,让孩子将这些题目进行再次复*回顾,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回忆一开始讲解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数学知识系统的过程。扎实计算也是巩固基础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就是计算。

  二、 找到学生困惑之处

  (1) 文字的不熟悉:一年级是孩子的文字的启蒙阶段。很多词不明白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让孩子多认识字才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多让孩子读书,理解表达的含义是什么也是重点的出发点。

  (2) 一些易混淆梳理与对比:

  18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与18有几个一组成混淆;②6比5大1,5比6小1。()比5大1,5比()小1,容易混淆③括号线与问号列式,等等

  三、 答题方法的整理如下

  1:学会抓住关键词:在···中,方向词:左右前后;代替方向句:某某是第几个,问另外一个是第几个;同样

  2:学会画图:排队题。主角画黑圆,其余人用空心圆,结合标数字。解题一定对。

  如:从前往后数,小红第7个,从后往前数,小红第6个,问这一队有几人:

  四、 熟记以下,解题快又对

  1、10个一是1个十

  2、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两位数是1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10以内的分与合

  5、数字排队中一般是:左前右后。

  以上四点,是我帮助学生进行梳理的部分,相信进行过梳理之后,孩子的数学一定掌握的更为扎实有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班级实际情况

  本年级学生整体上计算不是很好,每班都有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主要体现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及退位加减法不够熟练,在几次的单元测试中计算丢分较多,这是复*中所要重点强化训练的。人民币的认识及时分的认识、简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复*中的一个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能基本完成,也有个别学生因智力问题、而使学*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

  三、复*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

  着重复*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它是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复*。

  本学期在学*“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

  复*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达到全面复*的目的。

  6.“统计”的复*。

  复*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一遍。

  7.复*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复*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目标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惯,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把学*的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初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复*内容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估算等内容。

  2、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第五单元“测量”、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3、统计和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每个知识领域的学*过程中都安排有综合运用的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图文应用题等内容。

  三、复*的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

  (1)竖式除法

  a、强化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b、了解竖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c、会用除法竖式求商

  (2)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a、了解余数的含义

  b、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c、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d、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租车等实际问题

  (3)混合运算

  a、会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b、会计算两步有小括号式题

  c、能总结混合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万以内数的认识

  a、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b、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c、万以内数大小比较

  (4)万以内的加减法

  a、口算整千、整百、几千几百数加减法

  b、竖式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特别是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尤其是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c、估算三位数加减法

  d、脱式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e、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认识图形

  a、初步认识角的组成。会认角、数角、简单比较角的大小

  b、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