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

首页 / 近义词 / | 2022-11-07 00:00:00 近义词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1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2

  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

  swallow a date whole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3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

  元 吴昌龄 《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

  茅盾 《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扩展1)

——《囫囵吞枣》读后感 (菁华5篇)

《囫囵吞枣》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篇故事后,知道了《囫囵吞枣》的来历。故事说,从前有个年轻人,一边走一边吃梨和枣子。一位老医生告诉他:”梨吃多了伤脾胃,但对牙齿有益,枣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但对脾胃有益。“年轻人琢磨了一会儿说:” 那我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只咽不嚼。这样既不伤脾胃,又不会坏牙齿!“说着便把枣放进嘴里一口吞下。听了年轻人的话,人们都嘲笑他傻。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读书的时候要认认真真的去读,在学*上也不能不懂装懂。要是和故事中的`年轻人囫囵吞枣一样,就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名字叫《囫囵吞枣》。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医生告诉病人:吃梨吃梨有好处,但对胃有害处,可是吃枣正相反,对牙不好。有一个呆子听到了,说:”用牙齿嚼嚼梨,不往嘴里咽,把枣直接咽下,他以为这样既保护牙齿,又能保护胃。最后他的.肚子疼得嗷嗷直叫。

  读后,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不能囫囵吞枣。要认真。

《囫囵吞枣》读后感3

  一天,一户人家举办宴*招待客人。

  *间,有个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对脾有好处,但对牙齿不好。“

  一个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好久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吞;吃枣的时候只吞不嚼。“

  有个人马上开玩笑说:”你这样真是囫囵吞枣啊!“

  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学*中生吞活剥,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囫囵吞枣》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则成语故事,名字叫《囫囵吞枣》。

  讲的是,一个年轻人一边吃梨一边吃枣,这时碰到一位老医生,对他说:”梨吃多了,对牙有好处,但对胃有伤害,枣吃多了对胃有好处,但对牙有伤害。“年轻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他想了想说:”有办法了,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囫囵吞下去,这样就不会伤胃也不会伤牙了。“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明白了无论在学*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充分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囫囵吞枣》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则故事,我看了以后深受启发。

  这则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人听说吃梨可以保护牙齿,但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吃枣可以保护肠胃,可咀嚼时却很伤牙齿。于是这个人就在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不咀嚼,把枣整个吞了下去,差一点被噎死。

  读完这则故事之后,我的`感想是,如果读书也像这样囫囵吞枣下去,不用头脑,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肯定学不到东西。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扩展2)

——囫囵吞枣造句 (菁华5篇)

囫囵吞枣造句1

  1、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2、在学*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4、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5、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著: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咽下去,没有经过咀嚼。

  6、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7、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8、学*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9、学*知识绝对不能囫囵吞枣,马虎了事,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彻底。

  10、学*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1、学*切忌囫囵吞枣,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13、想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4、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5、我们在学*新的课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16、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17、我们读书切勿囫囵吞枣。

  18、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9、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20、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21、他是那种吃饭囫囵吞枣的主,在你刚刚吃了一半的时候,人家已离座看电视去了。

  22、他胡囵吞枣地看完了这本书。

  23、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24、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25、时代与潮流有它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不能对其一概囫囵吞枣。

  26、上课学*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成绩的。

  2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28、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29、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30、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31、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32、你不能一个晚上囫囵吞枣式地读完那本书。

  33、面对不懂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一定要把不懂的问题搞懂才行!

  34、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35、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36、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37、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38、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39、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4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41、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42、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43、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囫囵吞枣造句2

  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在学*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4、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5、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学*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8、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9、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10、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3、不管学*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囫囵吞枣造句3

  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在学*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4、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5、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学*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8、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9、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10、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3、不管学*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囫囵吞枣造句4

  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在学*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4、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5、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学*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8、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9、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10、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3、不管学*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囫囵吞枣造句5

  1. 学*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 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3.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4.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5. 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6. 在学*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7.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8.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9. 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0. 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1. 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12. 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13. 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4. 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15. 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6.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7. 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8. 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9. 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20. 读书,学*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惯。

  21. 学*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态度。

  22. 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23.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24. 学*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25. 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26. 上课学*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成绩的。

  27. 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28. 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29. 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30. 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31. 不管学*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32. 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扩展3)

——亲切的近义词是什么3篇

  亲切,汉语词汇形容词。注音:qīn qiè释义: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态度亲切;亲密、亲;热情关切。亲切的近义词是什么?

  基本信息

  【拼音】qīn qiè

  【词性】形容词

  【词义】1、切*。 2、亲*;亲密。 3、贴切。 4、真切;确实。 5、引申为准确。 6、形容热情而关心。

  【英译】Cordial

  【反义词】厌恶、疏远、排斥、冷淡、冷漠

  【近义词】温和、和气、和蔼、亲*

  基本解释

  [cordial;kind]∶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

  态度亲切

  [intimate]∶亲密;亲*

  [cordial]∶热情关切[1]

  引证解释

  1. 切*。

  ①《北史·齐兰陵王长恭传》:“ 芒山 之捷, 后主 谓 长恭 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朝廷防虞 料角 ,至严至备,是注意於海道,可谓亲切。”

  2. 亲*;亲密。

  ①冰心《去国·最后的安息》:“ 惠姑 觉得她在学堂里,在和同学游玩的时候,也不能如此的亲切有味。”

  ②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老街坊好久不见了,猛然碰到,感到格外亲切。”

  3. 贴切。

  ①宋 沈括 《梦溪笔谈·文艺一》:“ 欧阳文忠 常爱 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輈’之句, 文忠 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

  ② 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中》:“二君所论书法耳,然形容《十九首》,极为亲切。”

  ③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执柯伐柯,其则不远。’取而较之,更为亲切。”

  4. 真切;确实。

  ①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杂记》:“僧曰:‘相公第更召与语,贫道为细看。’公然之。既去,僧曰:‘今日看更亲切,并恐是 扬汴 。’公於是稍接之矣。”

  ②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昨在 蕲州 目见利害,询采吏民,颇为亲切。”

  ③ 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十·唐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 游月宫……诸说不同,要非亲切之言,真实之事,好奇者之所为也;或一时宫人传说之事耳。”

  ④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越椒又将第二箭搭上弓弦,觑得亲切,嗖的发来。”

  ⑤《廿载繁华梦》第七回:“ 小菱 道:‘婢子哪里敢在太太跟前说谎?外面的人,尽有看得亲切的,太太不信,可着人来问。’”

  5.引申为准确。

  ①《水浒传》第三五回:“ 晁盖听罢,意思不信,口里含糊应道:‘直如此射得亲切,改日却看比箭。’”[2]

  ②《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庄公 搭上弓弦,觑得 长万 亲切,飕的一箭,正中右肩,深入於骨。”

  ③明 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等彭玑马来得*,扭过身躯,把套锁望空一撒,看得亲切。彭玑措手不及,早拖下马来。[3]

  6. 形容热情而关心。

  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所以常拿亲切地话来安慰我。”

  中文发音:亲切[qīn qiè]

  词语解释:亲昵、亲*、亲热、亲密、热情

  近义词:形容词,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态度亲切;亲密、亲;热情关切。

  用亲切造句

  1、我喜欢上一个说话很亲切的怪叔叔。

  2、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亲切的问候足以使我感动万分。

  3、当我在异乡见到老乡的时候,倍感亲切

  4、王老师亲切地对小明说,以后下雨要记得带伞,别淋病了。

  5、她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不仅因为她对待学生非常的亲切和耐心,还因为她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

  6、我知道这种亲切的感觉可能是受我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了的。

  7、我妈妈是一个亲切和善的女人。

  8、每当他说出这些话我总感觉十分的亲切。

  9、他走到我面前亲切的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不要管其他的事情。

  10、就算是在亲切的人也没有义务为你做你该做的所有事情。

  11、哪位领导能像他一样对我们如此的亲切呢。

  12、没有人可以代替我爸爸给我的那种亲切感。

  13、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他总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14、我向她打招呼,她亲切地微微一笑。

  15、我坚决会努力一直做下去,你亲切的叮咛我会永远记着。

  16、老师亲切的拍了拍我的肩膀。

  17、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突然听到有人说家乡话,让人觉得倍感亲切。

  用亲切的近义词造句

  亲昵:小华和小丽很亲昵,总是形影不离的。

  亲*:我们应该多亲*大自然,亲*山和水。

  亲热:他们俩在学*上互相勉励,生活上互相关心,显得格外亲热。

  亲密:我和我的爸爸妈妈非常亲密,我们生活的很愉快!

  热情:农民对前来参观的外宾非常热情。

  【扩展阅读:近义词辨析】

  1、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或意义相同的词语。(近义词是意思相*,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交换”和“交流”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是它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交换”一般与“礼物、意思、资料、产品”等搭配;“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

  3、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尊重和尊敬在汉语里算是同义词,尊重做动词用时,有尊敬之义,故而人们在使用时不太注意。差别主要就“敬”字与“重”字上了,尊敬有恭敬,敬仰的意思,尊重有重视和庄重的含意。尊敬:一般是对长辈上级,尊重:用于所有人(*辈之间)。

  4、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如:疲倦、疲乏、疲惫。这些近义词同的词素,决定了它们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而不同的词素,又体现了它们词义的差异。因此,同学们在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也就比较容易了。

  5、汉字的表义性,决定字义教学的实质是辞义教学。因为只有当一个字同时也是一个词的时候,才有意义。字词义教学对学生掌握字形有很大帮助,可以减少机械记忆,增加意义识记。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重要,因为理解课文必先理解每字词的意思。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扩展4)

——囫囵吞枣读后感 (菁华5篇)

  在一个微风栩栩的秋日里,离我家不远的集贸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有一个青年人,黑油油的脸庞,高高的个子,背上背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背包。他挤过人群,走到一个树荫下,把背包往下一倒,倒出一堆水果来,有梨也有枣,一边吃还一边说:“啊,好吃,真好吃!”

  这时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过来,他面色红润,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留着长长的白色胡须,拄着拐仗,严然一位博学多才的老者。他看青年人这样猛吃,就忍不住开口道:“小伙子,梨可不能多吃呀,这东西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会伤脾的。”

  那个青年人把梨往旁边一放,拿起枣来,问:“那么,枣呢?”

  老人回答:“枣倒是补脾,可惜会伤牙齿,也不能多吃。”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好办,我吃梨的时候就光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那枣么,我就整个吞下去,不用牙齿嚼好了。”他一边说着,就一边开始吞枣了。

  围观的人们听了,有的惊讶,有的在偷笑,有的莫名其妙。老人怔了一下,笑了笑说:“小伙子,以后哇做事要先动动脑子,考虑考虑,以免再出现囫囵吞枣的笑话。

  我今天读了一篇《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个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好,但吃了伤胃,枣能健胃,可惜吃了会伤牙齿。大家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个简单嘛!吃梨的时候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的时候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客人们害怕他噎着,就连忙劝他:千万不要吞啊,卡在喉咙里多危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回答出来。在我学*知识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首先要把学的的知识理解,然后再认真的去掌握它,这样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晚上,我坐在圆桌旁边,阿姨拿出一本《成语故事书》给我阅读,我一口气读了三篇成语,分别是:《克己奉周》、《囫囵吞枣》、《呕心沥血》,我觉得最好看、最有意思的是《囫囵吞枣》。

  大家看见题目,一定会觉得十分奇怪,囫囵是什么人名吗?人吞枣有什么奇怪的哩?不,不对,囫囵不是人名,而是直接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成语故事吧:

  从前有个人,他走路的时候,一边吃着梨,一边吃着枣子,遇见了一位老医生,医生好心的对他说道:”梨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伤脾胃;枣子虽然对脾胃好,但吃多了伤害牙齿。“年轻人听了思忖了许久,高兴地说道:”哈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吃梨的时候,只放在嘴里嚼,不吞下肚,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胃了;吃枣子的时候,囫囵吞下肚子,不嚼它,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哈哈!“

  接着这个人就把枣子直接吞下了肚。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上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这个成语故事,使我想起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惭愧起来,那么大家想想看有没有”囫囵吞枣“过呢?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囫囵吞枣》里面讲了:有个医生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对脾有伤害。‘’医生又拿出枣说:”枣对脾有好处,不过吃多了也会对牙有伤害。“‘有一个人听见上去说吃梨时可以嚼一嚼就吐了吃枣可以直接吞下去。”’另一个人笑着说:“你这不是囫囵吞枣吗?”‘围观的人都笑了。我觉得学*的时候,首先要把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

  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不加思考不求理解就是死记硬背,是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的。

  晚上,我坐在圆桌旁边,阿姨拿出一本《成语故事书》给我阅读,我一口气读了三篇成语,分别是:《克己奉周》、《囫囵吞枣》、《呕心沥血》,我觉得最好看、最有意思的是《囫囵吞枣》。

  大家看见题目,一定会觉得十分奇怪,囫囵是什么人名吗?人吞枣有什么奇怪的哩?不,不对,囫囵不是人名,而是直接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成语故事吧:

  从前有个人,他走路的时候,一边吃着梨,一边吃着枣子,遇见了一位老医生,医生好心的对他说道:”梨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伤脾胃;枣子虽然对脾胃好,但吃多了伤害牙齿。“年轻人听了思忖了许久,高兴地说道:”哈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吃梨的时候,只放在嘴里嚼,不吞下肚,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胃了;吃枣子的时候,囫囵吞下肚子,不嚼它,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哈哈!“

  接着这个人就把枣子直接吞下了肚。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上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这个成语故事,使我想起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惭愧起来,那么大家想想看有没有”囫囵吞枣“过呢?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菁华3篇)(扩展5)

——材料的近义词和造句是什么

材料的近义词和造句是什么

  材料的近义词

  资料(注释:①生活、生产中的必需品: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②可作为根据的材料:资料员|复*资料|资料不全。)

  材料造句

  1、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不宜露天存放。

  2、用劣质材料建高楼,后果不堪设想。

  3、*时注意观察,多积攒些作文的材料。

  4、小学生作文应该用真实的材料。

  5、为了备好课,老师阅读了很多参考材料。

  6、请你派人查对一下这份交待材料。

  7、王**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从来不轻信那些汇报材料。

  8、*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作文的.材料。

  9、晓霞能歌善舞,是做文娱委员的好材料。

  10、工地上堆满了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

  11、作文要围绕着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12、从事学术研究,应详尽地占有材料,并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取精用弘的过程。

  13、这份材料很典型,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

  14、做学问不能只凭单文孤证,而要广泛地搜集材料。

  15、他舍弃了无用的材料。

  16、写文章时只要中心明确,材料丰富,事情的发展合乎逻辑,一切能顺理成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17、鬼斧神工:使原始材料变为成品。

  18、*来,因不少单位大兴土木,建筑材料非常紧缺。

  19、写作文要合理安排材料,分清主次详略,不要喧宾夺主。

  20、姐姐在幼儿教育方面是块好材料。

  21、要在浩瀚的古籍里搜集有用的材料,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不然,就会如堕烟海,茫无头绪。

  22、写作技巧再高明,若没有材料,也写不出好作品来,这正像无米之炊一样。

  23、大家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一种材料,并到全国有关省市访求。

  24、莫非施工的时候,他竟没有想到,用这样的建筑材料,大楼终究是要垮的么?

  25、你们这家厂只管加工,原材料由我们供给。

  26、新鲜材料配合厨子的高超厨艺,令客人津津乐道。

  27、不熟悉生活,不掌握材料,就不能写出内容丰满,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来。

  28、他生来就是个读书做学问的材料,而对生意场上的种种手段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29、混凝土是用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

  30、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体”就是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就可缝制出好文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