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

首页 / 课件 / | 2022-10-27 00:00:00 课件,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学*,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课时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用秤称物品

  二、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视机、录像机、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一日。(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不肯定也不否定答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讨论结果,并概括总结:“一日就是一昼夜,也就是我们*时所说的一天一夜。”

  教师:那么,一日有多少小时呢?(板书:一日=24小时)

  拿出钟面模型,请同学演示一日时针所走过的时间。

  教师:刚才××同学操作演示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能在钟面上调出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指名学生操作。)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是几点?(7点)这样说准确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几点?(晚上7点)

  引导学生说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预告节目时是怎么说的呢?(19点)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24时记时法)

  [由设问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二、探究新知

  1、24时记时法。

  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教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生: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录像显示,配有时钟,时针、分针不断转动。)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时针继续移动)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这是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学*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同学们结束了上午的学*。中午12时,这时同学们大概正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

  师生谈话: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1圈)经过了多少小时?(12小时)

  (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教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生:下午1时)

  教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

  (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4点30分)

  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

  教师讲解:这个时候,一般称为“晚上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24时”。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联想活跃,兴趣浓厚。]

  2、24时记时法的写法。

  教师讲解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

  上午8时30分 写作8∶30上午 12时24分 写作12∶24

  下午8时30分 写作20∶30 下午9时10分 写作21时10分

  3、反馈练*。

  (1)第88页第1题。(2)练*十九第2题。

  4、教学例1。

  一列客车18时20分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点,把时刻变为时间是复名数;学生列式较困难。所以,只要求口答。

  同学们拿出线段图,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教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刻)22时40分呢?

  教师:从图中看到列车从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是这列客车在路上行使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指导启发学生看图,计算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概括总结:可以将18时20分到22时40分分成两段,看下图

  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

  两段合起来就是4小时20分。

  反馈练*:(投影):从上午8时到11时50分经过( )小时。

  5、教学例2(阅读教材第88页例2并讨论)。

  (1)右图牌子上用的什么计时法?

  (2)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教师可适当提示将营业时间分为上、下午计算。

  (3)第二块牌子又是什么计时法?又该怎样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呢?

  概括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

  [借助线段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巩固发展

  1、妈妈每天8时上班,16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2、妈妈每天上午9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3、选择填空:*去看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①8时 ②17时 ③5小时 ④17小时

  4。抢答题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一个展览馆上午8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练*题,题目有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全课小结(略)

  四、作业

  教材89页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24小时计时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 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 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 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 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形成能力。

  见教材P72—练一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2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试验、论证,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1号盒和2号盒),8个白球,4个红球和4个橙球和蓝球。

  教学过程

  一、 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学生观看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赛跑比赛(懒洋洋当裁判),同学们猜测一下谁会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 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一)1、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玩游戏,你们开心吗?但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能做到吗?(生:能)

  2、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个什么的魔术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球,我请同学们随意的摸出一个球,只要放到我的耳边,让我听一听,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相信吗?

  3、生摸球(找3到4名学生摸球)

  4、师都猜是白色的。

  5、师:怎么样,老师厉害吧!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

  6、生:发表意见,达成一致,盒子里面的球都是白色的。

  7、师:同学们真聪明,事先老师知道这个盒子里装的都是白色的球,所以无论同学们怎么摸,摸出来的球一定是白色的。(板书:一定)

  (二)体验“不可能”

  1、师:同学们,你们还想玩吗?看,老师在接着领你们玩一个抽奖的游戏,好不好?(师拿出一些事先购买的学*用品当做奖品),只要你们从这个盒子里摸出白色的球,这些奖品就是你们的了,想要吗?

  生1:没中奖

  生2:没中奖

  生3:没中奖

  2、师:这几名同学的运气是不是太差了,怎么都没中奖那?

  3、生猜想(各抒己见),最后认为盒子里面根本就没有白色的球,所以无论怎么摸都不可能中奖。

  4、师:如果你们让全班同学都摸到,可能摸出白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三)体验“可能”

  1、师:老师根本没有放入白色的球让你们来摸球中奖,你们心里*衡吗?那该怎么办那?

  2、生:把白色的球放进盒子里

  3:师:这回盒子里面有白、黄、红、蓝、绿五种颜色的球了,你们就一定能中奖吗?

  4:生:不一定,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为盒子里还有其它颜色的球。

  5:师:那你们觉得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那?

  6:五种颜色都有可能

  7:师:也就是说这五种颜色的球他都有可能摸到,因此,我们说,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会中奖,我们就用“可能”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方法。本节课的特殊之处在于让学生经历了“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学生熟悉的摸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内化提高

  1、判断生活中的事件

  三天后会下雨;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太阳从西边升起。

  2、动手涂颜色

  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摸出来的不可能是红球

  摸出来的一定是白球

  四:联系生活,放飞思维

  1、同学们,你们能用“可能”“一定”和“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事件吗?

  五:课堂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视机、录像机、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一日。(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不肯定也不否定答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讨论结果,并概括总结:“一日就是一昼夜,也就是我们*时所说的一天一夜。”

  教师:那么,一日有多少小时呢?(板书:一日=24小时)

  拿出钟面模型,请同学演示一日时针所走过的时间。

  教师:刚才××同学操作演示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能在钟面上调出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指名学生操作。)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是几点?(7点)这样说准确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几点?(晚上7点)

  引导学生说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预告节目时是怎么说的呢?(19点)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24时记时法)

  [由设问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二、探究新知

  1、24时记时法。

  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教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生: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录像显示,配有时钟,时针、分针不断转动。)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时针继续移动)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这是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学*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同学们结束了上午的学*。中午12时,这时同学们大概正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

  师生谈话: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1圈)经过了多少小时?(12小时)

  (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教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生:下午1时)

  教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

  (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4点30分)

  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

  教师讲解:这个时候,一般称为“晚上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24时”。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联想活跃,兴趣浓厚。]

  2、24时记时法的写法。

  教师讲解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

  上午8时30分 写作8∶30上午 12时24分 写作12∶24

  下午8时30分 写作20∶30 下午9时10分 写作21时10分

  3、反馈练*。

  (1)第88页第1题。(2)练*十九第2题。

  4、教学例1。

  一列客车18时20分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点,把时刻变为时间是复名数;学生列式较困难。所以,只要求口答。

  同学们拿出线段图,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教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刻)22时40分呢?

  教师:从图中看到列车从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是这列客车在路上行使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指导启发学生看图,计算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概括总结:可以将18时20分到22时40分分成两段,看下图

  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

  两段合起来就是4小时20分。

  反馈练*:(投影):从上午8时到11时50分经过( )小时。

  5、教学例2(阅读教材第88页例2并讨论)。

  (1)右图牌子上用的什么计时法?

  (2)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教师可适当提示将营业时间分为上、下午计算。

  (3)第二块牌子又是什么计时法?又该怎样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呢?

  概括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

  [借助线段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巩固发展

  1、妈妈每天8时上班,16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2、妈妈每天上午9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3、选择填空:**去看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①8时 ②17时 ③5小时 ④17小时

  4。抢答题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一个展览馆上午8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练*题,题目有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全课小结(略)

  四、作业

  教材89页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24小时计时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 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 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 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 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形成能力。

  见教材P72—练一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绍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图片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1)称一称。

  我们认识了各种称,你们想用称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克、2克、3克、4克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盐,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①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②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介绍。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

  ①现在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②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组讨

  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重约1千克)。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吗?

  教师用盘秤称出1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约重1千克)。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千克大豆。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5000g=()kg3kg=()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教师: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第1题。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

  3。拓展练*:1000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块谁重?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1000克=1千克,所以1000克的棉花与1千克

  的铁块一样重。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质量的单位,计量很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千克=1000克。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克千克

  克——g千克——kg

  1000克=1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2)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份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学什么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名侦探柯南吗?(想)他的经典台词是什么?(真相只有一个)柯南是一名优秀的侦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开许多不可思议的谜团。你们想成为像他那样出色的大侦探吗?侦探学院招生了,有谁想参加?赶快报名,名额有限啊?

  2、游戏导入

  师:这么多小朋友愿意来参加,真是太好了。那么就让老师来考考大家。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看谁能争取到侦探学院的名额?老师想请两个孩子做老师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谁愿意来?(指名上来)

  师:(将装有人民币的`信封交给孩子)在这两个信封中装有两张不同面值的纸币。

  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面值的纸币?(生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到底是哪一个呢?你们能确定吗?看来缺少条件:请看提示一,他们手里拿的分别是5元纸币和10元纸币。

  请你们猜一猜(生猜)有不同想法吗?(生答)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不能)看来还是缺少条件。

  师:请看第二个提示,张亮同学拿的不是5元的纸币,根据提示二,你能猜出什么?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答) [你很会思考。]

  师:现在请两位小助手亮出人民币,揭晓答案。你们猜的很准确。同时也恭喜你们都获得了侦探学院的入学名额。

  3、引出课题

  师: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想说什么?(生答。)

  师:是啊,在猜测的时候,不能随便乱猜,而是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叫做推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4、出示学*目标

  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指名读 齐读

  (二)我来学

  1、分析问题

  师:了解了学*目标后,我相信侦探学员们一定更有信心。侦探学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侦探学院,开启神秘的推理之旅吧!

  首先,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出示例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你能判断出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主题中,你知道哪些重要的信息?(生答)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答)

  师: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把解决问题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现在开始吧。

  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他们三人拿的是什么书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小组汇报)

  描述法:(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板书(是 不是 就是 描述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

  2、在推理过程中还会运用到其他方法,那么你能不能用连线法来试着连一连? ( 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3、还有一种方法叫列表法你们能试一试吗?(学生汇报展示)

  4、小结

  师: 无论是描述法、连线法,还是列表法,在推理时都要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经过有序的思考,才能推出结论。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因此描述法和连线法比较常用,而列表法不常用,在今后的学*中会涉及到。

  (三)我来用

  师:在刚才的学*中,侦探学员们表现的都非常的出色。柯南知道了,想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他的考验吗?(愿意)

  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打开通关之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说出通关密码?

  第一关:判断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合作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学*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绳子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感知"一周"的意义

  (1)播放课件

  (2)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二、体验物体的周长

  1、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 动手操作、认识周长

  1、围一围。

  (1)、学生拿出准备的绳子围一围数学课本并量出周长。

  (2)、同桌合作用绳子围一围课桌并量出周长。

  2、涂一涂。

  学生拿出准备的图形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二、步行中的数学问题

  1、边谈话边出示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理解图意。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②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东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

  2、先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 或 6502=1300(米)

  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126=72(秒)的错误。]

  ②帮助解决问题:小东共上了几层楼?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从1楼到6楼共走了几层?(5层)

  ③订正:小东从一层到家的时间是125=60(秒)=1分

  三、买火车票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2、出示问题,先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①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4张需多少元?

  先明确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间,找到相应的票价为每张156元;买4张就是1564=624(元)

  ②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1913=573(元) 500元不够

  ③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310元)

  ④张叔叔预定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价+手续费=3102+52=630(元)

  四、线路图中的数学问题

  1、 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独立观察并思考: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估计走哪条路最*。

  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 算一算:最*的路大约有多少米?(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两方面结合起来。)

  280+150+190=620(米)

  五、课后实践活动

  1、 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2、 交通标志知多少:通过向父母长辈、交通警察请教,上网、看书查询,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课时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用秤称物品

  二、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篇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2)、三(3)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三(2)班有学生49人,三(3)有学生48人,全部属于全寄宿制学生。刚接手这两个班,所以对学生的性格、爱好,都不了解,可以说是摸石头过河。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小学三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的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学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7人。经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学生的一些基本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我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惯,对待学*的态度良好。可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团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资料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明白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光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白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明白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一样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10、使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供给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忙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本事。

  3、让学生经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本事。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1:(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进行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单元: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三单元: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第四单元: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意识、*惯。

  第五单元: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回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第六单元: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第七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时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第八单元: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的情感和态度。

  第九单元: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图,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见带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第十单元: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十一单元:

  1、通过整理与复*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内容。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3、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学*客观的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二、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借读生中,由于学*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惯较差,学*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节课我由一组填适合的长度单位引入新课:

  1、一棵大树高14()。

  2、粉笔长约7()。

  3、有地区上个月一次降雨量达18()。

  4、课桌长6()。

  前三题学生很容易就填出了适当的长度单位,但在第四小题时,学生就很快发现选用前三个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有个别学生说:“用分米”,在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时,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这一导入的设计充分向学生渗透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数*用生活”这一理念,又为学生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比一比——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建立1分米长度的概念和感受1分米=10厘米;再通过量一量——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等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最后通过找一找——找身边大约是1分米长度的物体,进一步巩固所建立的概念。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设计了许多的实践操作活动,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分米长度单位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巩固练*中,除了完成书中的基本练*后,我还增加了思维拓展题:一根绳子长4米,剪下同样长的3断后还剩下190厘米,剪下的每段长多少厘米?学生由于有了书中练*一第6题的基础后,有*1/4的学生解答出来了。

  当然,本节课由于组织测量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在组织教学方面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影响了后面作业量的时间;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要加强对测量方法准确性的指导。

  本学年,本人担任学校三年级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任教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数学的快乐

  本班学生,在起始年级时基础较差,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至本学期末,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精心打理博客内容(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反思、故事、随笔等),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时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点滴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年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四、总结得失,以励再战

  1、取得的成绩:在我的努力带动下,学困生的脸上有了笑容了,作业基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学生们的学*兴趣较以前提高了,学*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本学期的单元检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存在的不足: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方法和*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困生在起始年级的知识空缺(口算乘除法)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率与质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学*成绩虽然有所进步,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作业、成绩)使老师产生急躁的情绪。

  3、努力方向:今后,我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改变急躁的情绪,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数学广角——重复现象”是人教版数学3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复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集合是一种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含义。

  教学设计上,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在观察、交流、反思、体验等数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落实在自主探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的目标。

  集合思想对3年级的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在3年的学*过程中,其实早就已经在体验和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学生在学*分类时,学会将同一种物品圈在同一个圈里;在学*数数时,学会将5棵树、6枝笔、8只小鸟圈在一个封闭圈中,其实这些都蕴涵着集合思想的原型。陌生,是因为学生此前对集合从没有主动、充分地感知过,教材中的集合图也仅仅是以单个圈(或框)的方式来呈现的,而本节课学*的却是含交集的集合图。因此,针对3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在教学中,侧重亲自去感知、体验韦恩图的优势,对比中提升思维,进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借助直观的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重复问题。

  《淘气的猴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整节课我都以小猴子的故事贯穿始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首先由故事“几只淘气的猴子相约去果园摘桃子,结果由于贪玩耽误了时间,到了桃园发现桃子都被人摘完了。”导入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数学规律,然后我又创设了淘气的小猴子不会做家庭作业请求小朋友的帮助这一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探索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由0的除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突破“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这一难点时,我采取了“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对错例进行及时纠正)——巩固练*”这一流程,首先我让学生结合“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数学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算法,以同龄人的思维帮助彼此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计算方法,并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对于错例,我在黑板上板出过程,然后将正确答案也板出,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两个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教师着重强调0的占位作用,绝对不可以漏写。最后出几道同一类型的题进行巩固练*,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这一难点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并且大部分学生还能很好的用简便竖式来计算。不足之处在于:在讲“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点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练*时间有点紧张,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有很多同学在做题前没能进行很好的估算,一拿到题马上就列竖式进行计算,估算意识不强,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树》是北师大版课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

  1、提倡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重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创新。本课中对于“除法”的意义的讲解教师提供了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充分感知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传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环节:

  1.情景引入: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的各个角度,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不同。

  2.例题讲解:观察汽车全景照片后,对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状讲解。解决书上的相应练*加上茶壶的上、侧、正的观察。

  3.情景练*:针对空间中3个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体会不同角度观察的不同。(选不同位置的照片)

  4.扩展练*:欣赏风景在空间中的视角变化引起的物体形状变化。

  本次教学我认为采用计算机网络自主教学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结合,能够在实物观察、空间抽象、转变视角的3个层次上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图形、同一个实物,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够根据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进行综合,找到物体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间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立体的长方体纸箱一个(每一个面粘贴不同的学生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遮盖布一块,实物图片若干,屏风一个,桌子上有的茶叶筒等3种物体,网络课件,计算机10台。

  分组:4个学生一组(选出组长、信息员)。分配一台计算机。

  学具准备:白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长方体物体,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体不同

  (场地布置:凳子在6个不同的地点,看到一个面的3个,两个面的3个,看见3个面的一个人)

  1.情景设置:今天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大家研究。这放置了一个长方体物体在各小组派来的代表中间,请从一号开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请你们自由交换位置,再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请回到自己的'小组)

  2.同时点击对应的课件,出示1~6号角度看到的物体。

  3.提问:为什么你们都观察的是同一个长方体,每个人两次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4.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二、观察实物,综合表象找实物。

  1.提问:那么你们能判断站在一个物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吗?

  2.出示:小明、小红、小东在商店买鞋,他们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们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们看到的鞋和他们对应用连线表示吗?(连线)

  3.小结:你们真厉害呀!能根据他们站在鞋的正面、侧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状。

  三、综合表象,找寻实物

  1.我这里还有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你有信心解决吗?

  2.提出问题:我弟弟家要购买一辆新车,他有这辆车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图片资料,可是他不知道这辆车是什么牌子和型号。请你们利用网络上的汽车资料和图片帮助他找到这辆车。

  3.出示汽车的不同位置图,提供网络资料。

  4.学生自主活动。

  5.判断和小结:要了解一个物体必须从它的每一个部分入手,综合考虑它的全局。

  四、判断空间中多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1.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美术的素描课上有这样的3样物体(出示)这是还有一张从空中俯视的*面图。以及4台摄像机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摄像师助理在连接数据线时出现了错误。那么在A、B、C、D这四个点的摄像机分别拍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请你连接上摄像机的线。

  3.提供帮助:在屏风后边有这三样物体的实际情况和4个对应的点。你们可以自由进去观察找到帮助。

  4.学生自由活动。集体订正。

  5.提问:为什么4张图片中茶叶盒一会在杯子的左边,一会又在右边呢?这说明了什么?

  6.小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不同位置观察空间中的物体不仅是形状不同,而且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五、欣赏空间中角度变换的风景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学的非常的好。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想请你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赏,配背景音乐。

  3.提问:在欣赏中你感觉到什么?

  4.总结: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改变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还有一种在定点变化视角的观察,这就象我们刚才看到风景是从一个点观察周围。希望以后同学们能利用这两种观察方法观察你看到的周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 3枝铅笔*均分给 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均分成了两块。

  (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均分,把一个饼*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 ,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结(精选五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7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专心听讲,踊跃发言;课后知道按要求完成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学*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理解题意,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内容有关的小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知识的形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差。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使学生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惯。

  4.在知识学*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惯的养成

  5.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过了一学期。这是忙碌的一学期,也是充实的一学期,收获的一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下,这一学期由我负责高二两个班的教学工作。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考试中有一个班级达到全年级第二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的课前备课

  上好新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拟定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备课当作关键的关键。本学期,我加强了理论学*,特别是报名参加了省级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受益匪浅,学*了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而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包括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通过学*,这也为我增加了不少自信。我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学期初上新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教参、教案,试题,吃透知识,力求每一课都备的完美。课后,我认真反思,对每节课进行了再备课。

  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上好课就要抓好每一次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理清知识的条理和逻辑,坚持每个知识点讲清楚,分析透,通过多种方式将课本知识化难为易,不给学生吃夹生饭,增加情景教学,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了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包括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在课堂上我有意识选择去实践些教学方法。

  三、完善的课后反思

  看过一句这样的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学期初我虚心地向数学组长老师取经学*,学*他的教法和课堂处理艺术,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指导。我上完每节课后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提升。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学期来,我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教学也有了一点提高,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更高的高度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时间过得很快,又结束了一个阶段的工作。期末考试的阅卷工作已经完成,成绩也统计完成了。有很多同学取得了进步,也有很多同学退步得比较明显。现在我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借此机会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水*。

  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我们班的*均分在年级第x,期末考试的*均分在第x,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也有进步。期中考试有很多的同学没有考好,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收心,还没有投入到学*中来。在后半个学期,为了让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学*状态,我管理得比较的严格,对作业的要求很高,对上课开小差行为的容忍度降低。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对比两次考试的成绩,有些同学进步很大,有些同学退步了很多。我会做一个统计,把退步了很多的学生名单报给班主任老师,由班主任老师出面与学生进行沟通。

  二、课堂教学

  这个学期,学生们的成绩起伏不定,作为老师的我也很为他们担忧。但好在现在还是打基础的阶段,学*内容的难度都不是很高。我要做的就是化繁为简,把书本上的字通俗易懂的向学生讲出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合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要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时间呢?第一,要求我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教学计划,上课要讲什么内容、每一部分花多长的时间都要计划好。第二,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不要分心。我在发现有学生分心的时候,就会出声提醒,用提高音量或者轻拍黑板、讲台的方式提醒同学,有的时候还会走到学生座位旁边,在课桌上敲两下。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最有用的。

  三、课后作业

  现在都在说要给学生减负,不要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如何在减少家庭作业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好的运用知识就成了教师的头等大事。每节课会讲一到两个知识点,当天只有一个知识点我就会布置六个题目,两个知识点就布置八个题目。我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一到两个题目,这样学生一个知识点简单的题和稍微难一点的题目都会做。

  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只要上课认真听了,基本上十五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作业并不是布置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当天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所以作业应该要有代表性,作业难度也要有阶梯性,从易到难。

  四、备课

  要想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就要做好教学计划,就是备课。备课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即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准备好教学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每节课都会有一个知识点需要讲解,在上课之前就要准备好;一个知识点也会有很多个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但上课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个;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也不一样,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状态选择教学方法。

  我会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查漏补缺,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让同学们得到更大的进步。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讲,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团结,本次期末考试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三年级甲班应考44人,实考43人,欧阳俊中途转走,43人合格,合格率达到100%,35人优秀,优秀率为81.4%,三乙班应考45人,实考45人,45人合格,合格率达到100%,40人优秀,优秀率为88.9%。从这些工作中,我感到自己在一点一点进步。但个别学生学*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本学期重点让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并让学生建立起米、分米、百米、毫米的长方观念,吨、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了换算简单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经常使用生活中的数学,使知识做到学而活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学会了什么叫周长,能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会列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通过考试情况看来,大部分学生知识掌握得不错。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三年级两个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查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并要求签字,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情况。复*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的单元复*,然后采取模块复*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三、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特别是期末复*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时单元考试情况,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层次的相关练*题让学生复*。

  四、安排好课堂上的活动。

  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把他们带到实验室开展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来学*可能性的大小。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就在我们的认真努力和探求中结束了,回首这一个学期,有收获,有遗憾,但更多的是付出,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反思几天,现就这半年来的工作做如下点滴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是新接手的,所以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了解,对于学生的基础也是通过上课及课余作业进行分析的,通过半学期的接触,发现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积较大,这里包括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长无心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导致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或对学生没有兴趣。

  二、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很关键,今年我继续实施数学“辨板式”课堂。所以在上课之前,我用了很多的时间备课,认真阅读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的设计意图,设计好课堂问题,为学生的发现问题做潜意识的铺垫。

  2、组织好课堂教学,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显得很陌生,但是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学生似乎已经被这样的新课堂所吸引,他们喜欢上课时间变成自己发言的时间,学生之间也由最开始的倾听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老师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台,让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班勇现了大批的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学生,如李皓宇、王元达、刘思源、邹德鑫等同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惯。学生的倾听很重要,认真听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同学们的见解。在培养学生的倾听*惯时,我经常听完他们的解答,问一句:“我没听懂,你可以再说一遍吗?”或“谁听懂了?”这样,当这位学生再表达时,刚刚没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注意力也一定会转移过来,

  4、课堂中不可或缺的表扬。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是很重要的,学生们只有有了对别人的认同,才会用认真的态度去接受别人的意见。课堂中教师采用语言表扬或小物质奖励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非常大。

  5、学生学会了正确、合理的使用小白板。他们由最开始的乱涂乱画到最后的能把它做为一个学*汇报、展示自己的工具,并且期盼着每一节课都能用到白板,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因为班内学生的学*差异很大,所以在课下时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例如我班的张浩同学,在班内是最后一名,那么我辅导他,并不是讲多么难的题,而是我只教他怎样列竖式,先是加减法,然后是乘法,最后发现他有很多时候六道题能做对四至五道,所以现在只要我要做数学作业他基本都会问:“老师,做笔算题吗?”我觉得对于他来说,这就是进步。

  四、存在问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