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警句 / | 2022-10-19 00:00:00 名言警句,道德经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9、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20、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5、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2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2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5、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6、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7、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4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1)

——道德经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3、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 《道德经》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经》

11、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1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 《道德经》

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1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16、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经》

1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8、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老子》

1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道德经》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 ——老子 《道德经》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 《道德经》

2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5、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老子 《道德经》

2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祸莫大于轻敌。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 ——老子 《道德经》

29、静为躁君 《道德经》

3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3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2、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3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出自第65章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2)

——《道德经》读书心得 (菁华5篇)

  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

  修身为本的主张在《道德经》中有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细细体味一下老子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觉得他的很多话语,句句启迪心灵,不时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复醒,感到好像在痛饮千年陈酿,愈久愈香。做人修身处世,是一个古老却又常新的话题,每每与人细谈老子哲学时谈到修身处世这话题时,心中总会荡漾起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在立身处世这个主张中有一个极为经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取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弱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充满相反想成、对立转化的辩证法的命题,带有普遍真理性的意义。刚刚提到老子以水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东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胜过强大的,柔弱的胜过坚硬的,天下谁都知道。可谓水滴石穿,柔软的水能够把坚强的石头穿透。在老子看来,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它比起强能胜弱,刚能胜柔这一表面肤浅的认识而言,柔胜刚,弱胜强,无疑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飞跃和深化的实例。这句话告诉我们,新生的、弱小的、暂时处在劣势的事物,最终是要战胜旧的、暂时貌似很强大的事物的强有力的论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应该向水的柔弱品质学*,即守柔。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推及到人,若人能够做到“上善若水”,所赋予的精神和意义,那么他的心胸会像水那样曾经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真诚,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这样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说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效仿的人呢?

  《道德经》在*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读书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但同样也不能放下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读高中的时候,我以前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之后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的体会多了一些。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哲学著作,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好处。其实,我们很多常说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当然,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十分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天我主要想讲一下我读后的一点心得:柔弱胜刚强。

  万事皆有“道”,如为官之道、从商之道,还有此刻流行的养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小到为人处世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的道理――就是说事物产生之后,要用道德去培养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并且依照形势去发展它。老子在《道德经》中赋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就是因为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刚强。

  柔弱与刚强是一对矛盾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强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克制,需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水是至柔的东西,但是它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正是因为柔弱,它才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才能够永远充满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风暴雨中随风飘摇,却永远不会折断,而高大强壮的树木,却很容易被大风摧折。

  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刘邦因为有柔弱的性格,处处留意谨慎,每次大难临头都化险为夷,项羽虽然骁勇善战,可惜他狂妄自大,到头来却身败名裂,乌江自刎。还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弓满易折,人强易亡,柔弱胜刚强。试想,假若当年越王勾践不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何来日后东山再起,报仇称霸同样,要是韩信不受跨下之辱,冲动之下拔剑**,之后的结果恐怕是以身偿命,默然消失,就没有以后叱咤风云,击败霸王项羽流芳百世的将军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顽强的。在抗日战争中,当时弱小的*忍辱负重,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在此刻和*时代,我们国家一向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不逞强,以低调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而美国凭借他的霸主地位,到处惹是生非,国际声誉每况愈下。

  柔弱,并不是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它在现代社会表现出来是一种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态度,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对于为人处世而言,柔弱是一种自我修养,它教我们要学会不自满、不逞强,要学会韬光养晦、宁静致远,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就消极懈怠、丧失信心。对于为官从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调谨慎,要善于守拙,不能锋芒毕露,否则弓满易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适当的示弱,才能够以退为进,成为最后的赢家。

  柔弱胜刚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哲理,仔细品读《道德经》,你能够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时空,直达我们的心灵。收起你的锋芒,保存你的实力,卧薪尝胆,以柔克刚,在适宜的时候主动作为,必将成就一份伟大的事业。

  自从上了小学以后,学校组织诵读《道德经》,在诵读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道德经》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

  《道德经》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和本原。表现了老子崇尚自然。第二部分讲述了以德为中心的人生观。德构成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行为的准则,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学生。

  我最喜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应当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

  自从诵读《道德经》以后,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做一个有道德、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据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因此学*《道德经》对我们探索*古代最本质的思想道德品格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理科生,直接通读原版的《老子》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我选择了从阅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开始慢慢感悟,在阅读中,我发现《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主要是讲什么是道,后四十四章主要讲德,简单说来,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并不相同。

  首先说一说前面讲到的“道”,即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在我看来,主要就是指无为之道。第一句就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这一句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前面的章节中中,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老子对无为的崇拜。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对*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关于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也举了一个例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所以对于当代的我们这些大学生理解古代老子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例如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薄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德,是物化之为,是“道”于宇宙间的布施,是对万物的呵护。道生万物,万物应“德”而得存,万事应“德”而生运化。德,是“道”呵护事、物,沿规律与法则演化之显现。德,是“道”布施于万物生化的永恒“工程主体”。所以说:德行道从。

  我认为后文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一句话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是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是什么?查阅资料分析后得出这三件事件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从此可以推出,“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体的宇宙,就是我们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所以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道德经》的一个主要重要的内涵。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岂是我们区区几千字便能概括的。总之,《道德经》是一部*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我们只要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会对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至少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候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思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自己的感想。

  《道德经》提倡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能力。实是佩服佩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感动和惆怅,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3)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1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1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1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6、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8、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道德经》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老子《道德经》

2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道德经》"

2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2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2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25、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老子《道德经》

2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2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28、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2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3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

3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老子《道德经》

3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3、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

3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道德经》

3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老子《道德经》

36、善建者不拔善报者不脱——老子《道德经》

37、静为躁君——老子《道德经》

38、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3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

40、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4)

——道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4、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5、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7、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8、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9、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0、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培根

1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3、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4、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6、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富兰克林

17、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18、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9、最重要的不是头脑,而是指导头脑的东西——陀思妥耶夫斯基

20、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培根

2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傅玄

2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23、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莎士比亚

24、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2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28、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29、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霍海

30、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31、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颜之推

32、美德可以打扮一个人,而财富只有装饰房子。欧洲

33、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34、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35、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3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37、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38、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39、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40、我的主要办法,首先是通过孩子们对共同生活的初步感觉和在发展他们初步的能力上,使他们产生姊妹兄弟般的友爱,把整个团体融化于一种大的家庭的朴实精神中;并且就在这种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中,鼓舞他们一般的义务感和道德感。——裴斯泰洛齐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5)

——道德经语录范本5份

  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章

  3、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6、《道德经》说“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民乐推之而不厌。”

  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只要精神不倒,敢于放手一搏,就有胜利的希望。西点军校前校长伊.L.班尼迪克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11、“每个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施罗德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1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月日名言)――《道德经》第章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20、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明太祖(-年在位)《御注道德经》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2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章

  2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章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2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章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29、海尔的每年都是一个马拉松长跑,每天都是一个百米冲刺。如何做事有一个老师孔子的《论语》如何做人有一个老师老子的《道德经》如何参与经营进入市场,还有一个老师孙武的《孙子兵法》。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我只有在工作得很久而还不停歇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精神轻快,也觉得自己找到了活着的理由。契诃夫

  31、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5、老子《道德经》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穷人和富人在起步之初几乎没有差别,比如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学生,他们谁比谁强多少呢?差距出现在半路上,前途曲折,希望渺茫,有的人颓然放弃,有的人继续坚持,于是,强者弱者,穷人富人的差距产生了。富人总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39、当人类隔阂泯除,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4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2、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因为在异性面前,男人总喜欢表现自己很男人的一面。这样也才像个男人,所以大男子主义有时候是必须有的。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4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44、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道德经的智慧全集》

  4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1、以百姓心为心。

  2、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5、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9、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7、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0、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26、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27、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因为在异性面前,男人总喜欢表现自己很男人的一面。这样也才像个男人,所以大男子主义有时候是必须有的`。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作者简介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6、(作者简介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8、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9、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11、“每个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施罗德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15、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8、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罗.安.约翰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20、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2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2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2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2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章

  28、离校数载,师恩永记心。教书似严父,育人胜母亲,扎我知识根,传我道德经。迈上人生路,登上成功门,饮水应思源,做人不忘本。敬祝恩师年年行好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2、em(作者简介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em

  3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34、背诵和诵读试着每天利用早起时间诵读或背诵一篇古文或英语,比如道德经论语或智慧书,每天花上-分钟,坚持一年能学会很多东西。

  3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3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38、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清世祖帝(-年在位)《御制道德经序》

  39、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40、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明太祖(-年在位)《御注道德经》

  4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4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44、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4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章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4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4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50、老子《道德经》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穷人和富人在起步之初几乎没有差别,比如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学生,他们谁比谁强多少呢?差距出现在半路上,前途曲折,希望渺茫,有的人颓然放弃,有的人继续坚持,于是,强者弱者,穷人富人的差距产生了。富人总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6、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8、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0、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12、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4、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6、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常常带着世界一无所有,还有一些东西,还不足以带着世界。

  17、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1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6、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7、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0、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道德经》)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经》)

  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老子《道德经》)

  7、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13、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

  14、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

  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9、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2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6、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7、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2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3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名言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 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7、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缓。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