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

首页 / 培训总结 / | 2022-09-28 00:00:00 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1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满足学*需求,体验学*兴趣,发展学*个性,实现学*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其学*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新课改培训总结2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新课改培训学*。这两天半,我认真听取了张校长题为《众人划桨开课改船,凝心聚力进军名校》的专题报告,以及谭剑锋校长所作的新课改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课改一期来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为新学期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两个改革,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学校管理改革;坚定三个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走出四个误区:反对神秘化,反对形式化,反对行政化,反对模式化;建立五项制度,即先学后教制度、反思制度、小组合作学*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制度。这个学期,我校将在每个年级设两个课改班,按照课改模式全面实施课改。

  几位教师的.典型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和教师们深入学*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分不开。我觉得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新课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国家中长期(20xx—20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坚定推进,决不动摇,继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新课改工作科学性强、业务性强,各学校都在探索,很多探索都是有益的,但切忌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课改的关键是要抓,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事不精,不做二事,否则一事无成,还影响了新课改的声誉。新课改工作系统性强,周期性强,关键在坚持,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对新课改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步作好奠基。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使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四,我们要真正变革“课堂”。新课改关键是构建新课堂,根据国家课改政策法规和课改先行者的探索,新课堂具体落实以下思想:落实“三维”目标,新课堂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让“学生发展”目标;实践三种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改变传统“喂养”式学*方式,培养终身学*能力;构建课堂三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凸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直接经历、体验、感悟并及时反馈检测;认真研究三种自学策略,即独学、对学、群学,让三种学*方式流程化、可操作化;全面落实“三主”思想,新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主体、教师成为学*主导,发展成为学*主线。落实五方面思想,课堂上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全面发展,主动学*,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当然,新课改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如何紧紧抓住课标要求又有实效,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四点反思体会。

  反思一:“少讲”还是“不讲”,是个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方式看,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都是学*中的重要学*方式。我认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的方法进行学*。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思二:活动设计过于零乱。

  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反思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反思四:导学案不能充分导学。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学*,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预*”。可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学*的因素,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一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再提倡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可导学案的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唯恐培养不出“高分低能”的优秀生。呆板、机械、重复的练*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导学案为学生有“充足”的练*提供了便利,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

  我们大多数教师还是*惯于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希望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鉴于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预设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了对策。这样,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师没有出现问题,学生自然也没有问题。即使个别学生有问题,也会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把导学案的设计重新来定位,并不仅仅是东拼西凑那么简单。要把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从上个学期参与课改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这个学期我被选派为六年级课改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们已经上了课改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车,不能掉头,不能转弯,也不能倒车,更不能半途下车,只有前进前进前进,直达目的地。改革的过程是苦的,经历风,走过雨,期盼迎来繁花似锦的课改之春!

新课改培训总结3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满足学*需求,体验学*兴趣,发展学*个性,实现学*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其学*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新课改培训总结4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新课改培训学*。这两天半,我认真听取了张校长题为《众人划桨开课改船,凝心聚力进军名校》的专题报告,以及谭剑锋校长所作的新课改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课改一期来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为新学期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两个改革,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学校管理改革;坚定三个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走出四个误区:反对神秘化,反对形式化,反对行政化,反对模式化;建立五项制度,即先学后教制度、反思制度、小组合作学*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制度。这个学期,我校将在每个年级设两个课改班,按照课改模式全面实施课改。

  几位教师的典型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和教师们深入学*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分不开。我觉得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新课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国家中长期(20xx—20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坚定推进,决不动摇,继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新课改工作科学性强、业务性强,各学校都在探索,很多探索都是有益的,但切忌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课改的关键是要抓,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事不精,不做二事,否则一事无成,还影响了新课改的声誉。新课改工作系统性强,周期性强,关键在坚持,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对新课改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步作好奠基。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使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四,我们要真正变革“课堂”。新课改关键是构建新课堂,根据国家课改政策法规和课改先行者的探索,新课堂具体落实以下思想:落实“三维”目标,新课堂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让“学生发展”目标;实践三种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改变传统“喂养”式学*方式,培养终身学*能力;构建课堂三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凸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直接经历、体验、感悟并及时反馈检测;认真研究三种自学策略,即独学、对学、群学,让三种学*方式流程化、可操作化;全面落实“三主”思想,新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主体、教师成为学*主导,发展成为学*主线。落实五方面思想,课堂上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全面发展,主动学*,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当然,新课改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如何紧紧抓住课标要求又有实效,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四点反思体会。

  反思一:“少讲”还是“不讲”,是个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方式看,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都是学*中的重要学*方式。我认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的方法进行学*。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思二:活动设计过于零乱。

  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反思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反思四:导学案不能充分导学。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学*,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预*”。可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学*的因素,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一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再提倡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可导学案的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唯恐培养不出“高分低能”的优秀生。呆板、机械、重复的练*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导学案为学生有“充足”的练*提供了便利,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

  我们大多数教师还是*惯于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希望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鉴于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预设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了对策。这样,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师没有出现问题,学生自然也没有问题。即使个别学生有问题,也会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把导学案的设计重新来定位,并不仅仅是东拼西凑那么简单。要把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从上个学期参与课改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这个学期我被选派为六年级课改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们已经上了课改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车,不能掉头,不能转弯,也不能倒车,更不能半途下车,只有前进前进前进,直达目的地。改革的过程是苦的,经历风,走过雨,期盼迎来繁花似锦的课改之春!

新课改培训总结5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教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不断地完善自已。

新课改培训总结6

   一、《燕子》

  1.第一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了:春之美和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第三自然段写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第四自然段写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姿态。

  2.文中几个用得好的字:“掠”、“沾”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痕”体现了电线的细。

  3.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答:电线很细又并列排列。

  4.为什么说“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答:因为电线像五线谱,休息时的燕子像音符。

  5.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燕子以及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古诗两首》

  1.《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的柳叶和柳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咏柳》翻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像是用碧玉打扮过一样。很多的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呀。

  3.妆:打扮。绦:丝带。

  4.《春日》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写作者在春日里游玩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春天,也指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这个道理。

  5.《春日》翻译:好日子去泗水游玩,那里的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奇的景色映入眼帘。随意都可以见到东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还要在万紫千红以后。

  6.胜日:好日子。寻芳:游玩。无边:无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三、《荷花》

  1.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与荷花融为一体、沉浸在荷花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文中用得好的字:“冒”: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3.为什么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答:我沉浸在荷花美景中,被荷花的美陶醉了。

  四、《珍珠泉》

  1.“珍珠泉”得名的缘故: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五、《翠鸟》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叫声及捕捉猎物时的动作敏捷。第

  四、五自然段写了:我们很喜欢翠鸟,但听了老渔翁的话并没有“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答:“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文中用得好的字:第三自然段的“蹬”: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4.把文中翠鸟的“鸣声”换成“叫声”行吗?答:“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鸣声”更准确,还含有感情色彩。

  5.文中第五自然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答:因为听了老渔翁的话使我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喜爱翠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使翠鸟失去自由。

  6.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六、《燕子专列》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瑞士*和当地居民救援燕子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2.为什么说瑞士*作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答:因为*通常做的决定都是有关国家大事的。

  3.第三自然段,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划线的字你能体会到什么?答:“纷纷”体现了救援燕子的人多、“四处”体现了人们救援燕子决心和积极程度、“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体现了当地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为救援燕子无所畏惧的品质。

  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人们不能乱砍乱伐树木,因为树木可以阻挡洪水的袭击。进而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答:“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程度之严重。

  八、《路旁的橡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及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第三自然段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答:因为橡树挡住了筑路工程,工人们想保护橡树但又不知道工程师的意见。

  3.工程师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筑路计划不能轻易被改变,但工程师也想保护橡树。

  4.工人们也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听到工程师的叹气声,工人们为橡树担心。

  5.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答:人们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以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寓言:一个人做

  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南辕北辙》 :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却驾车北行的故事。寓言: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他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就越远。

  十、《惊弓之鸟》

  1.课文主题:本人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叫的大雁,他只拉了下弓大雁就从空中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作出来的?答:作出的判断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他观察到“大雁飞的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而且落群。

  十一、《画杨桃》

  1.课文主题:本文写了作者在图画课上遵照父亲*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也教育大家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十二、《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说明了创新思维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2.为什么画师称赞的是小徒弟?答:因为大徒弟、二徒弟虽然画得多,但毕竟有限,而小徒弟看似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他给人留出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小徒弟具有创新思维,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受到了称赞。

  十三、《和时间赛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作者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时间一去不返,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返,只有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

  2.“我”明知道跑不过时间,又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呢?答:我跑不过时间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但只要“我”可以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做完每件事就是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也就意味着成功。

  十四、《检阅》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儿童队的队员在国庆检阅时没有歧视拄拐少年博莱克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能歧视残疾人,要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

  2.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答:“这个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儿童队队员不歧视残疾人,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的高尚心灵的赞扬。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阅读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1)

——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改培训总结1

   一、《燕子》

  1.第一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了:春之美和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第三自然段写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第四自然段写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姿态。

  2.文中几个用得好的字:“掠”、“沾”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痕”体现了电线的细。

  3.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答:电线很细又并列排列。

  4.为什么说“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答:因为电线像五线谱,休息时的燕子像音符。

  5.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燕子以及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古诗两首》

  1.《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的柳叶和柳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咏柳》翻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像是用碧玉打扮过一样。很多的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呀。

  3.妆:打扮。绦:丝带。

  4.《春日》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写作者在春日里游玩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春天,也指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这个道理。

  5.《春日》翻译:好日子去泗水游玩,那里的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奇的景色映入眼帘。随意都可以见到东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还要在万紫千红以后。

  6.胜日:好日子。寻芳:游玩。无边:无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三、《荷花》

  1.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与荷花融为一体、沉浸在荷花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文中用得好的字:“冒”: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3.为什么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答:我沉浸在荷花美景中,被荷花的美陶醉了。

  四、《珍珠泉》

  1.“珍珠泉”得名的缘故: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五、《翠鸟》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叫声及捕捉猎物时的动作敏捷。第

  四、五自然段写了:我们很喜欢翠鸟,但听了老渔翁的话并没有“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答:“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文中用得好的字:第三自然段的“蹬”: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4.把文中翠鸟的“鸣声”换成“叫声”行吗?答:“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鸣声”更准确,还含有感情色彩。

  5.文中第五自然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答:因为听了老渔翁的话使我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喜爱翠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使翠鸟失去自由。

  6.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六、《燕子专列》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瑞士**和当地居民救援燕子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2.为什么说瑞士**作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答:因为**通常做的决定都是有关国家大事的。

  3.第三自然段,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划线的字你能体会到什么?答:“纷纷”体现了救援燕子的人多、“四处”体现了人们救援燕子决心和积极程度、“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体现了当地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为救援燕子无所畏惧的品质。

  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人们不能乱砍乱伐树木,因为树木可以阻挡洪水的袭击。进而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答:“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程度之严重。

  八、《路旁的橡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及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第三自然段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答:因为橡树挡住了筑路工程,工人们想保护橡树但又不知道工程师的意见。

  3.工程师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筑路计划不能轻易被改变,但工程师也想保护橡树。

  4.工人们也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听到工程师的叹气声,工人们为橡树担心。

  5.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答:人们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以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寓言:一个人做

  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南辕北辙》 :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却驾车北行的故事。寓言: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他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就越远。

  十、《惊弓之鸟》

  1.课文主题:本人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叫的大雁,他只拉了下弓大雁就从空中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作出来的?答:作出的判断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他观察到“大雁飞的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而且落群。

  十一、《画杨桃》

  1.课文主题:本文写了作者在图画课上遵照父亲*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也教育大家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十二、《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说明了创新思维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2.为什么画师称赞的是小徒弟?答:因为大徒弟、二徒弟虽然画得多,但毕竟有限,而小徒弟看似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他给人留出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小徒弟具有创新思维,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受到了称赞。

  十三、《和时间赛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作者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时间一去不返,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返,只有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

  2.“我”明知道跑不过时间,又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呢?答:我跑不过时间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但只要“我”可以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做完每件事就是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也就意味着成功。

  十四、《检阅》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儿童队的队员在国庆检阅时没有歧视拄拐少年博莱克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能歧视残疾人,要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

  2.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答:“这个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儿童队队员不歧视残疾人,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的高尚心灵的赞扬。

新课改培训总结2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8月20日至24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新课标新课改培训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工实施,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20到21日,学校领导带队,率领我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骨干教师7人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市级培训班。22日到2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校级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了两位局长有关我市课改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xxx和xxx两位局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市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到了新课改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xx完小的学校各部门多方联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进新课改;xx小学的年级、学科捆绑,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进新课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多的启示,只要大家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特色越来越鲜明。

  学校优秀教师xxx和xxx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典型发言。xxx教师介绍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学*小组的建设、语文“五层次”教学方法的尝试,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当她谈到课改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阵阵共鸣。xxx老师在会上就新课改毫无保留地做了十点经验介绍。全体与会教师对两位的发言纷纷表示赞同,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激发了新课改的热情。

  三天的培训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两位局长的专题报告、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

  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新课改培训总结3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是关键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台,集中学*,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和结识的*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新课改培训总结4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四、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培训总结5

  20xx年全国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我校共有109位教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等13个科目的培训,通过高一、高二两个阶段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为了搞好这次新课改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实施。在我校当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要求配置电脑、摄像头、耳麦、投影仪等设备。每天坚持有一名校领导深入培训现场与老师共同学*交流,确保了这次培训的实施和培训的效果。

  为保证对教师网上学*质量的监控和督促,我校专门指定教务处主任张彦岭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三名教师全天负责学校培训网络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措施,确保效果

  1、 安排培训地点,维修电扇,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环境。

  2、 多次检测网络,遇到相关问题及时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保证学*培训当中网络畅通。

  3、 全员培训。要求全体老师都参加两个阶段的培训,为今后新课改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为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按要求参加培训,我们实行了签到制,每天由专人负责考勤,我校教师按时按要求参训率达到100%。

  4、 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培训小组,教研组长为培训小组长,要求所有参训教师集中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统一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5、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每半天培训结束由培训组长布置作业,要求本科教师回家上网查询学*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完成作业并交教务处。

  三、收获颇多,效果斐然

  1、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在培训中了解到国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陈旧、方法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学*,认识到三维目标和合作学*、主动探究、师生互动、联系实际等新型的教学观念能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空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他们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比如把课堂与生活拉*,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养学生的生产和环保意识。

  2、学到了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合作中学*,在合作中探究。这种学生自主的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在利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动手,动脑的时间。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师就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让学生真正弄懂;学生实在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但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学*过程。同时,我也学到了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方法,这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出符合学生成长的量规,使学生对学*充满信心。

  3、树立了不断学*的决心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所以老师应具备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只靠原有的旧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每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在学*中提升,

  在实践中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效,使国家的教育发展。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教育都在进行适应性、前瞻性的改革,将教育改革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明智之举。

  4、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流露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对我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高二老师在09-10学年新课改教学进行了一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培训当中有针对性,收获更大,体会更深,并和其他年级的老师进行探讨。新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的不同,学生状况的不同,就不会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用,所谓的'万事开头难。但是,战胜困难是可能的,具体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网上沟通。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在集体备课中,每位老师应先独立的拿出教学设计,然后经过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进行统一的教学。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通过博客的生物教师群,交流共享优秀教案和优秀资源,充分利用外脑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各科培训时间有限,只限于实时观看很多内容不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希望能随时下载观看学*。

  2、建议省、市教育部门多组织新课改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请一线教师讲新课改体会并上示范课。

  3、建议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去实行新课改的学校参观学*,学*新课改具体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门尽快出台具体的高中学业水*考试安排,与新课改的高考革方案。

新课改培训总结6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新课改培训总结7

  经过为期十天的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其中就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浅谈一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教材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效率低下等等。下面就这十天来对新课改的认识,谈一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必须使学生对学*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按照传统的讲法就是把第一段当中的修辞——讳饰和两个对于将一下,把课文的字词字音讲解一番。学生听了没有新意,而且海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在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就觉得这篇课文没有讲什么。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主要是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中,引导学生了解***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挚友***对马克思的怀念与不忍。这样的话,课堂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那么学生提出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解答,这样学生既又足够的空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要留给学生学*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潜能和学生的最*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篇小说,不仅仅是放个电影让学生看一看就罢了,新课改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切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是通过这十天的培训得出的一点感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新课改培训总结8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

  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

  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

  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新课改培训总结9

  从毕业至今经历的培训不多,有印象基本没有,可这次的网络培训和校陪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没开始培训前还有一些埋怨和懒意。随着培训的开始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领导,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以前在网上找了很多都觉得一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就像久旱的沙漠植物迎来甘露,尽情的吸收水分。更让我开心的是在专家、辅导教师的鼓励下每天都有进步。下面我就培训中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我的有关**新课改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课程理念

  这次课改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中的方向标。第一和第二个理念分别说的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我们去培养谁?第三和第四个理念说的是我们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学生?也就是在生物学课程当中,我们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字数虽少,但却涵盖了*20年来,国际上科学教育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共识和努力的方向。

  1、“生物科学素养”

  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落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对象为全体公民,而非科学家;二是指实际需求,要有针对性;三是生物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生物学知识,还包括探究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之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生物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最基本的含义是指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体现的是教育公*的问题。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他们的数理基础、理科的悟性的高低,也不管他们民族、贫富的差异,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生物科学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另一含义是:让不同学*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是,按课程标准完成必修三个模块和所选的选修模块的学*。对教师的要求是,让学*能力强的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让弱势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科学素养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3、“提倡探究式学*”

  探究性学*时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范围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探究式学*是理科教育,暨生物学教学中最有效的学*方式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式的学*中,学生可以成为主动的学*者,主动学*者才是成功的学*者。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科学的方法,学*科学地思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知识,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探究性学*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和领悟相关的科学概念、原理,并能将在学*过程中获得的学*方式和工作方式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的工作中。实现有效的学和有效的教。

  探究式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和体会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技能与方法。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长期以来,一些生物学教师认为生物教学仅是教授书本中的知识,所以将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放在生物学理论上,强调中学生物课程在学科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中也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基于这样的理念编排的课程距离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几乎不能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难以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都密切相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的主动性,使他们体会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就是我们培训的第一个内容,那么关于**课改如何进行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新课程理念,我们接受和认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2):教师要联系实际的教,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随处都有社会生活的实例。特别是**这个特殊的环境和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联系实际的教,即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的变迁,结合课本的知识进行教学,要想做好这一点汉族教师应与藏族教师之间多沟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实际上跟过去的教材内容比,相应的专题或者涉及到的相应知识点或者范围来说,比原来没有扩大,有些内容删减了,缩小了。但是就是在减少了内容和范围之后,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加深了。关于内容变化多,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感觉。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很多,不过在某一些地方,知识会更加完善会更加丰富了,要求让学生理解的成分更多了。还有就是联系实际更多了,按科学教育的术语就是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加重了。最后就是是在课程标准里,对实验要求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反映了我们要实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其中要实现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这样些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学*活动。

  针对教材内容的变化我们**的教师有应该做些什么呢。很多老师认为我们在**教书从现在学到的知识已经够用了,你们出什么教材我们就教什么教材。这样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在我们都还年轻时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准备而不应该坐以待毙。首先对于我们**的学生的特殊性,课时是肯定不够的,所以我觉得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然后再来分析这个教材跟课程标准之间的要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然后老师再来看一看,我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什么样的这种程度,然后把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对自己学生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这种把握,这四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来最终决定教学内容应该到什么样的深度,到什么样的难度。或者在一开始可以更多的在集体备课组里边,大家来商讨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权利在老师。其次就是由于新教材的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因此是新增加了一些内容,而且原有的一些内容有一定的丰富和拓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内容老师们在大学可能都没有学过,这样必然对老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那么本身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一种学*化的社会,其实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终身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老师应该说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的能力为己任的,所以老师自身必须具有一种终身学*的能力或者意识,所以我想面对难度加大,那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老师只有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因为毕竟我们老师是新的知识、方法还有新的观念的一个传授者。

  三、“概念教学”(核心概念)

  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

  “什么是生物学概念?”。专家们认为即事实是客观的,是通过感官或者一定的仪器器材进行观察测量得到的。比如我们说“昆虫具有两对翅、三对足”,这就是一个可观察到的事实。而概念往往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即是由众多的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的。

  什么是“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科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包含了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理论、模型等等。

  那么我们**的生物教师学了这个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正确区分教材中的概念和事实,当然就是要认真理解感悟“什么是生物学概念”

  其次:以前我们上每节课我们都会有知识目标,其中有一些是教学重点,那么现在我们在确定这些教学重点时,以什么作为依据呢?显然,我们在确定每节课知识目标时,都是要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作为教学重点的。

  以上就是我们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及我的一些肤浅看法。总体来说通过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非常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新课改培训总结10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培训经过十天的学*圆满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于课改培训学*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的快乐中。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结合本人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更新思想,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2、全面认识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3、通过学*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

  4、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我们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而要不断学*,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

  5、拓宽教学范围,采用教学新思路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而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与高中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实际。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扩大,从原来只是知识的载体扩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在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必须的学*技能、学*方法、培养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正确分析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教学新理念,掌握教学新方法,运用教学新手段,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为推动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改培训总结11

  7月21-23日,我在重庆第七中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维善主讲,主要内容是:1.课标解读.2.教材分析.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师在介绍陈详老师的时说他没有想到“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这样上,又如,危明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法(例如,我们建桥时为什么要建凸桥而不建凹桥的原因,并且不能用物理知识解译)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还有就是周智良老师在最后一天有的培训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图片,体现出一个物理老师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等地学*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而是传授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2、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3、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惯于传授式,*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新课改培训总结12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永州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及时成立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重视通识培训的过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学*,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新课改的培训资源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如教导处的《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列举了十多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一些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大家都精心准备,并制作了幻灯片。据统计共作新课程专题讲座5个。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

  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学的实践反思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许多老师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

  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并撰写学*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交流,推动学*的深入开展。

  3、专家引领,继续学*。

  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在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

  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新课改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小组学*、个体自选学*作出保底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上不封顶的原则。对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档案袋,注重日常积累,定期整理。加强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管理,既重视计划目标的管理,又重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努力体现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作用。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学*,既加强宏观调控,又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过程中有教师培训的记录、有教师考勤记载、有教师作业(学*心得)等。

  5、培训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收集整理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档案资料,拟写培训总结。

  (四)、课程实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我校成立了由刘振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 。在*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同时,要求每次学*后都及时撰写培训总结或反思。

  其次,学校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的时间,集中学*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通过培训、学*,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依托教研组,狠抓新课改教研,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经验,我校在教师学校的倡导下,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载体的新课改教研活动,以期“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1)、加强教研组建设。

  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大家在教研活动上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与思考之中,一种真诚交流、探讨的氛围正在日益浓厚。教师在相互间不断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

  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活动中,这是我校几年来的一惯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同时,教务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以避免走形式,切实讲求实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台。

  (3)、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等、民主的交流。同行认真倾听教师的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方式。

  (4)、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

  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每位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以上的研讨课,供大家学*、交流和探讨。

  (5)、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

  我校坚持科研兴教,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走科研兴教之路,我们紧紧围绕这些课题,严格落实研究过程,扎扎实实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突出研究特色。

  二、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

  就教师而言: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探究性学*。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台。

新课改培训总结13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学发展观,就要 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从学*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和提高自己

  学*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要进一步坚定***的信念,明确努力学*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新课改培训总结14

  高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不同兴趣学生的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课程教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课程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1、真正理解素质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努力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2、整体把握新课程。

  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统揽全局,减少盲目性。整体把握新课程,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去认识整个高中课程的所有模块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整体把握可以就某些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教学,减少盲目性,增强时效性,才能在传授知识时游刃有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把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新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学的研究和积累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促使教师不断去研究和总结反思。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和理论水*。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处于整个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自主学*意识相当淡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缺乏兴趣,普遍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害怕和厌恶数学,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学*。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成中,过多关注自身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学*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学生学*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知识迁移和应用意识薄弱。我认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扮演学生学*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的空间,督促学生独自完成练*,转变过强的依赖意识,克服思维惰性。变“讲解式”为“问题式”,把学生的思维尽量引到最*发展区;不断提高学生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课后及时给予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效果。学生形成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将终身受益。

  4、在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对学生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遵守课堂教学的严密性、严肃性,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使学生在课堂这个阵地上,通过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等方面,都能有所长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要适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产生的影响,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不断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惯。在教学生涯中教师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反思、勤总结,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5、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

  准确性是评价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对相同任务的完成程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能针对不同的水*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到符合自己的水*,不夸大。过度的评价,不能恰如其分的评价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不能准确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真还是假,不利于孩子的进步。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斟酌自己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评价应有激励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期待别人对他的赏识和激励,教师的赞赏和鼓励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感受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在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中,学生经常会说“老师有时间你给我谈谈,给我鼓鼓劲”。看来学生期待老师的表扬与激励,这会给他们带来动力。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注重理论学*、关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性。通过学*,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教学,用浅易的教学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思维。

  此次培训工作组织严密、管理严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协调。参训教师努力克服盛夏酷暑带来的不便,学*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能自觉遵守培训班的管理规定。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理念上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为进一步适应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确保新学期开学之际能够顺利走上讲台,担负起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培训总结15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梧州市新课改培训以及广西新课改远程教育培训。在这段培训的期间,自己能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对于本人充实理论知识,以及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依据。领略大师风采,聆听智者声音,对于刚出来工作一年的我,对于刚接受新课程教学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今后还能够多多参加新课改的培训活动,对于我们刚接触新课改教学很有帮助!

  在梧州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陈友芳,张学凤教授的分析经济学的专题报告,听取了陈伟明,李红勤,杨健儿,蒋廷玉教育专家的课改理念及他们的教学经验,并认真做好笔记。思考新教材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关于新课改的内容要求,我懂得了新课改内容要做到:

  一、坚持与时俱进。

  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旧教材,对于思想政治这一科目,我们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身边的发生的事情,这样讲课的时候,例子就能够信手拈来。

  二、坚持以育人为本。

  我们在教学当中要做实施人文关怀。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用到学生身上,用心曲教授学生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科目,与其他科不同,我们教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做个思想上的健康者。

  三、坚持三贴*原则。

  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一个讲课精彩之处,就是能够让学生明白你在讲什么,他们能够学到什么,而不应该是通篇大讲特讲,或者花样百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本课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什么关联,自己能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没有。

  四、要注重实践环节。

  ***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21世纪是个呼唤人才的实际,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应该要让学生学会动手,通过动手动脑去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中之意。这样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外,通过观看视频,还能够获得很大的知识面,毕竟是专家,很有经验的教师来指导我们的以后的工作,所以对我们来讲,这次的培训是相当重要也非常有用。

  面对新课改,我们产生了不少疑惑,以前所学*的不少知识原来是错误的,这样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知识落后了,必须要迎头赶上!纵观新课改,思想政治这一科目,有不少内容进行了修改,比如纸币有没有价值这一内容,货币本身不是商品了?或者有的内容减少了,比如少了三大产业这一块等等,或者是内容增加了,比如增加了综合探究。这一系列的改变或许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或许还不*惯于这样的课改,又恐惧学生不配合自己的课堂,又或许学生太过于活跃的时候,提出很多自己无法应对的问题时候,这个时候应该要怎么做?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必须不断的去学*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应对能力,努力的去驾奴课堂,做一个学生的引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当中,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充实课堂知识,并且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是新课改的目的。

  对于培训,我个人觉得,如果认真是参与了,适当的做些笔记,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人准备了一本笔记本,把视频里面很有利用价值的知识点都抄录下来,多积累些素材,这对今后的教学有恨大帮助。

  用自己所学*的新课改理念,将不断的投入到伟大的教学当中去。希望今后能够再多参加新课改的培训,能够多学*到知识,以便于运用到新课改教堂中。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2)

——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改培训总结1

  高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不同兴趣学生的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课程教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课程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1、真正理解素质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努力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2、整体把握新课程。

  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统揽全局,减少盲目性。整体把握新课程,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去认识整个高中课程的所有模块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整体把握可以就某些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教学,减少盲目性,增强时效性,才能在传授知识时游刃有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把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新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学的研究和积累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促使教师不断去研究和总结反思。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和理论水*。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处于整个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自主学*意识相当淡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缺乏兴趣,普遍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害怕和厌恶数学,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学*。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成中,过多关注自身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学*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学生学*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知识迁移和应用意识薄弱。我认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扮演学生学*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的空间,督促学生独自完成练*,转变过强的依赖意识,克服思维惰性。变“讲解式”为“问题式”,把学生的思维尽量引到最*发展区;不断提高学生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课后及时给予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效果。学生形成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将终身受益。

  4、在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对学生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遵守课堂教学的严密性、严肃性,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使学生在课堂这个阵地上,通过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等方面,都能有所长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要适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产生的影响,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不断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惯。在教学生涯中教师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反思、勤总结,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5、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

  准确性是评价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对相同任务的完成程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能针对不同的水*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到符合自己的水*,不夸大。过度的评价,不能恰如其分的评价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不能准确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真还是假,不利于孩子的进步。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斟酌自己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评价应有激励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期待别人对他的赏识和激励,教师的赞赏和鼓励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感受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在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中,学生经常会说“老师有时间你给我谈谈,给我鼓鼓劲”。看来学生期待老师的表扬与激励,这会给他们带来动力。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注重理论学*、关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性。通过学*,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教学,用浅易的教学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思维。

  此次培训工作组织严密、管理严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协调。参训教师努力克服盛夏酷暑带来的不便,学*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能自觉遵守培训班的管理规定。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理念上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为进一步适应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确保新学期开学之际能够顺利走上讲台,担负起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培训总结2

  7月21-23日,我在重庆第七中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维善主讲,主要内容是:1.课标解读.2.教材分析.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师在介绍陈详老师的时说他没有想到“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这样上,又如,危明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法(例如,我们建桥时为什么要建凸桥而不建凹桥的原因,并且不能用物理知识解译)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还有就是周智良老师在最后一天有的培训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图片,体现出一个物理老师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等地学*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而是传授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2、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3、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惯于传授式,*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3)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9篇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通过学*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

  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

  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3、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几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

  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

  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力求将*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台阶!

  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课程的综合化,及以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等。

  这些理念对广大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遵循过的,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应积极对其做出回应以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忽视表现在很多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课程曾经是必修课程一统天下,学生没有迭择的余地,传统的学校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有利于控制和效率,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键一点,就是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生权力的实现,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全新的理念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历来有精英主义教育的传统,追求学业成绩的优秀,追求在考试竞争中打败同伴,脱颖而出,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它是以牺牲很多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新课程就是从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求得每一个学发展的角度来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的,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有个性的发展。

  在课程结构上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发展。

  新课改在我校实行*一年了,也曾经到外地参观学*,但这次到兴华学校参加全国典型课改经验交流会,真的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参观学*,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又到班级听了几节随堂课,使我对新课改又有了新的认识。

  听课之后,我发现兴华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未来是多么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学*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的需要。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

  从学生那自信的言谈举止、阳光般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中,我感到了兴华学校学生人格的独特魅力。走进每一个教室,你都会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他们犹如春天的小草对旺盛生命的追求。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建立了学*小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机制,打造了小组团队精神,营建了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氛围,这些都让合作学*的理念落到实处,也使学生的资源共享变成现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获到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这种不断积累一定会产生的良性循环。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展示。

  课堂上学生高举右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同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最后还要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

  4、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师角色。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教学外最多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过程的积极性,既理想又成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在班级里学生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当每一个学生回答完自己的问题时,其他所有同学都必须为回答问题学生鼓掌,表示鼓励与尊重。

  5、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我所听的课上,无论是哪一个班级,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总是最少的,学生根本不给教师什么发言的机会,只是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

  6、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管理。

  通过对班级方方面面的检查和评价,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由于"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学*的能力。

  总之,兴华学校的新课堂就是"把学*的空间,学*的权利,学*的快乐,学*的自由"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当然将会终生难忘。兴华学校课改的成功经验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新课改,帮助和指导我积极地搞好新课改。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学*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

  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4)

——新课改工作总结6篇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做以汇报:

  一、加强自身学*、不断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因此,我把加强自身学*,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

  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环境,建立*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翻倍增长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等和谐的学*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互相交流。注重学生学*兴趣提高,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考死知识多、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没有意思,只是为了考试硬着头皮学。.但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三、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课改的道路是漫长与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不过我们只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就一定会让新课改更加辉煌和灿烂。

  附课改实验工作主要成绩:

  1、20xx年9月,《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和《新课标下教师应树立新的作业观》两篇论文或包河区20xx年中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xx年11月,在包河区“国信杯”首届中小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获三等奖。

  3、20xx年9月,《浅谈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在合肥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及教育叙事等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4、20xx年10月10日,在六十一中学本部进行的区教研活动中,由本人指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一致好评。

  5、20xx年6月,在包河区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6、20xx年11月,在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中,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荣获区级二等奖。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①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落实《江苏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②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

  一是要"**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

  。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 —实践—再学* —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②学*、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考察提高的机会。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已派出教师赴太原、桂林、贵阳、上海等地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同时,又派出两名教师参加省骨干培训班的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共接待来自区内外老师与电视台等单位的调研和采访,新课改的教师出课已*三十节,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备务必达到实效,切忌*。

  ②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

  ③鼓励倡导教师**思想敢于创新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但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④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建立了"三级教研制",

  即: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新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多听新教材的研讨课,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能力。

  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

  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实际,达到最好效果。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

  例1、比如,在生物课在《致同学们》一节中,教师对克隆动物、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DNA侦破技术等当前生物学科尖端问题进行了讲解,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由此也迈出了研究性学*的第一步。

  b注重学生的学*过程和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和探究式学*,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文科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c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d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e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水*。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走*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是新课标人教版的英语,该版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的信心。而现代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惯十分重要。在新课表英语教材中,许多单元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独立思考。例如:Module2 Unit3 Com*rs这一单元的Warming up要求通过看图片并通过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来了解电脑,并学会用如下句型I think that…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hat…et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直观教学,快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学*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学生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学生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学生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教食物时有许多的单词,如果靠单纯的记忆的话,会显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观教具,像照片,实物,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 life时,有许多和现实生活有关的词汇如”Cigr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 drug taking”等,这些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全面,合理的安排课后任务。

  新课标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既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该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例如:通过和每个单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来检查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又通过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 task, listening task, speaking task等来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新课标英语的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

  长期以来,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称为“主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而且,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也相当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中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主动性。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5)

——英语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6篇)

  (1)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就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每堂课有着固定的模式:复*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现在教师们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动手做、故事会等等,教室里有笑声、有掌声,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并快乐着”的思想。老师上课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三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方法。

  (2)学生学*兴趣提高,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结果表明,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略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改面临的问题

  1、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2、发展水*不*衡。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便比较困难等。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既有的教参,不少人不知所从。

  搞好课改的应对方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则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是能够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异国语言的魅力之所在,从精神上、从思想上丰富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英语的学*充满乐趣。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注重科学探究的学*,关注体验性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

  再者,我根据每个字母的形状,编了一个顺口溜。这种方法符合孩子学*的兴趣所在,又容易记忆。例如:学*字母ABCDE等时,我就让孩子唱出儿歌:“尖角A,双圆B,半圆C,馒头D,倒山E”。书写字母时,我教孩子们念着《字母书写有规律》,边认边读边写,通过几遍的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连*时不爱张嘴的个别学生也积极去和别的同学练*,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英语学*活动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  灵进行对话及撞击。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心理,按照他们喜爱的素材来练*词汇、句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认知的主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学中只有高度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变化规律,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易懂

  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水*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课程的延续,课堂用语应循序渐进,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孩子沉浸在一种自然的英语氛围中。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过程,对学生回答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

  通过《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和培训,我对新教材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认识到了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课改方向,反复学*英语新课标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

  我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其在学*中的尝试,保护其自尊心;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小组合作学*的活动,同学们互相学*、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性格内向或学*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三、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尽量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设计贴*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四、加强对学生学*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五、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

  20xx年8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实施的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培训,在短短一天的学*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

  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曹洁老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新旧课标的相同与区别,帮我们梳理了整个新课标的核心所在,更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学*。通过学*我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接着曹洁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结构。这套教材分为A、B、C两个部分。A部分内容包含:Let’s talk(句型);Let’s play(活动 操练);Let’s learn(单词); Let’s do(全部动作反应法 TPR活动); Let’s make; Let’s sing 。B部分内容包含:Let’s check(单元检测)。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学*英语的基础阶段,五、六年级是学*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巩固好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求更好的发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词汇教学方面,曹老师建议要音、形、义结合,同时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

  1、结合字母的发音教,教会能力;

  2、融单词于语句中教,强调语意;

  3、在交际性游戏中教,促进记忆;

  在任务活动中教,重在运用。呈现单词环节,曹老师建议音、义领先,形在后,强调语素字母(组合)的联系,培养拼读能力。操练环节,老师也介绍了如下几种方法:

  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

  2、请学生边说单词边指课本上的单词或句子;

  3、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

  4、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实物或图片;

  5、Let’s do听听做做;

  6、给单词编号,教师说,学生指。

  在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时,老师谈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段:

  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

  2、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

  3、听录音,手指单词跟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充分利用板书以及单词表的作用。

  在上词汇课的时候,曹老师提醒老师们注意:

  a、分清单词的教学目标(认读?书写?),有针对性地处理;

  b、对单词进行精细加工,可分组或分层处理;可引入反义词、近义词、同类属词进行对比;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加深印象;

  c、单词先分别操练,再综合在一起操练,利用短时记忆的关键复*点强化记忆单词;

  d、强化认读能力;

  e、操练量要大,学生参与面要宽,词句融合自然,活动形式要丰富有趣。

  对话教学也是让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因素,教学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等,让这一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对话教学,曹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a、利用图片、多媒体及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呈现对话,在语境中整体感知并强化“注意”(noticing)目标语言结构;

  b、利用趣味活动强化认识并掌握语言结构;

  c、利用任务型活动,创设不同语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活动。曹老师还提到,课堂活动设计应注意由紧到松,由控到放。

  下午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位著名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学*。我们看了两位著名英语教师的课很有挫败感,因为这两位老师上的课和自己上的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得不断地努力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水*,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拉*这个距离。这两位老师流畅自然的教学语言、极强的和学生互动的能力、新颖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力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学*借鉴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在唱独角戏,有些学生缺乏学*兴趣,有些学生想把英语学好却又无从下手。经过这次培训学*,有了老师们的理论方法指导,对我今后的教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2011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露脸,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必须研读新课标。我参加了由省培训院举办的新课标培训者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三项: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在培训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有些茫然。新旧课标的根本区别还是在于理念,我有机会真正地认识它,体会到新课标显得更科学、更人文些,具体体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英语的自信心。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6)

——新课改培训总结菁选

新课改培训总结合集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培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新课改培训学*。这两天半,我认真听取了张校长题为《众人划桨开课改船,凝心聚力进军名校》的专题报告,以及谭剑锋校长所作的新课改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课改一期来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为新学期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两个改革,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学校管理改革;坚定三个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走出四个误区:反对神秘化,反对形式化,反对行政化,反对模式化;建立五项制度,即先学后教制度、反思制度、小组合作学*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制度。这个学期,我校将在每个年级设两个课改班,按照课改模式全面实施课改。

  几位教师的典型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校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和教师们深入学*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分不开。我觉得我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而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定新课改的信心。新课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和《国家中长期(20xx—20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需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坚定推进,决不动摇,继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新课改工作科学性强、业务性强,各学校都在探索,很多探索都是有益的,但切忌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课改的关键是要抓,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事不精,不做二事,否则一事无成,还影响了新课改的声誉。新课改工作系统性强,周期性强,关键在坚持,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对新课改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步作好奠基。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使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四,我们要真正变革“课堂”。新课改关键是构建新课堂,根据国家课改政策法规和课改先行者的探索,新课堂具体落实以下思想:落实“三维”目标,新课堂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让“学生发展”目标;实践三种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改变传统“喂养”式学*方式,培养终身学*能力;构建课堂三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凸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直接经历、体验、感悟并及时反馈检测;认真研究三种自学策略,即独学、对学、群学,让三种学*方式流程化、可操作化;全面落实“三主”思想,新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主体、教师成为学*主导,发展成为学*主线。落实五方面思想,课堂上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会全面发展,主动学*,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当然,新课改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如何紧紧抓住课标要求又有实效,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四点反思体会。

  反思一:“少讲”还是“不讲”,是个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方式看,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都是学*中的重要学*方式。我认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的方法进行学*。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思二:活动设计过于零乱。

  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反思三: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反思四:导学案不能充分导学。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学*,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预*”。可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学*的因素,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一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再提倡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可导学案的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唯恐培养不出“高分低能”的优秀生。呆板、机械、重复的练*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导学案为学生有“充足”的练*提供了便利,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

  我们大多数教师还是*惯于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希望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鉴于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预设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了对策。这样,教学过程很顺利,教师没有出现问题,学生自然也没有问题。即使个别学生有问题,也会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把导学案的设计重新来定位,并不仅仅是东拼西凑那么简单。要把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从上个学期参与课改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这个学期我被选派为六年级课改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们已经上了课改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车,不能掉头,不能转弯,也不能倒车,更不能半途下车,只有前进前进前进,直达目的地。改革的过程是苦的,经历风,走过雨,期盼迎来繁花似锦的课改之春!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xx年全国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我校共有109位教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等13个科目的培训,通过高一、高二两个阶段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为了搞好这次新课改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实施。在我校当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要求配置电脑、摄像头、耳麦、投影仪等设备。每天坚持有一名校领导深入培训现场与老师共同学*交流,确保了这次培训的实施和培训的效果。

  为保证对教师网上学*质量的监控和督促,我校专门指定教务处主任张彦岭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三名教师全天负责学校培训网络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措施,确保效果

  1、 安排培训地点,维修电扇,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环境。

  2、 多次检测网络,遇到相关问题及时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保证学*培训当中网络畅通。

  3、 全员培训。要求全体老师都参加两个阶段的培训,为今后新课改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为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按要求参加培训,我们实行了签到制,每天由专人负责考勤,我校教师按时按要求参训率达到100%。

  4、 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培训小组,教研组长为培训小组长,要求所有参训教师集中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统一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5、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每半天培训结束由培训组长布置作业,要求本科教师回家上网查询学*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完成作业并交教务处。

  三、收获颇多,效果斐然

  1、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在培训中了解到国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陈旧、方法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学*,认识到三维目标和合作学*、主动探究、师生互动、联系实际等新型的教学观念能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空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他们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比如把课堂与生活拉*,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养学生的生产和环保意识。

  2、学到了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合作中学*,在合作中探究。这种学生自主的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在利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动手,动脑的时间。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师就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让学生真正弄懂;学生实在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但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学*过程。同时,我也学到了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方法,这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出符合学生成长的量规,使学生对学*充满信心。

  3、树立了不断学*的决心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所以老师应具备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只靠原有的旧知识是不能胜任的。每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在学*中提升,

  在实践中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效,使国家的教育发展。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教育都在进行适应性、前瞻性的改革,将教育改革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明智之举。

  4、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流露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对我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高二老师在09-10学年新课改教学进行了一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培训当中有针对性,收获更大,体会更深,并和其他年级的老师进行探讨。新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的不同,学生状况的不同,就不会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用,所谓的万事开头难。但是,战胜困难是可能的,具体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网上沟通。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在集体备课中,每位老师应先独立的拿出教学设计,然后经过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进行统一的教学。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通过博客的生物教师群,交流共享优秀教案和优秀资源,充分利用外脑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各科培训时间有限,只限于实时观看很多内容不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希望能随时下载观看学*。

  2、建议省、市教育部门多组织新课改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请一线教师讲新课改体会并上示范课。

  3、建议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去实行新课改的学校参观学*,学*新课改具体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门尽快出台具体的高中学业水*考试安排,与新课改的高考革方案。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培训经过十天的学*圆满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于课改培训学*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的快乐中。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结合本人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更新思想,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2、全面认识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3、通过学*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新路。

  4、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我们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而要不断学*,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

  5、拓宽教学范围,采用教学新思路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而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与高中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实际。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扩大,从原来只是知识的载体扩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在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必须的学*技能、学*方法、培养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正确分析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教学新理念,掌握教学新方法,运用教学新手段,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为推动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次新课程的改革,使高中数学从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很多旧的学生不易懂的内容,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方法、手段和思维的培养。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化学、政治、经济、地理及现代科技等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在于考试。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是学生在学*中明确目标,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两天的学*谈谈自己的学*体会。

  我认为要想更快更好的进入新课改,首先得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只有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课改,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新课改当中。刚开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老师对这次新课改还持有一点抵触情绪,但随着这两天培训的不断进行,我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课改,思想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们学*了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高中数学课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调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服务。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是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知识网络。新旧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了解一些模块的设置涵义,这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整体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经过为期十天的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其中就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浅谈一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教材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效率低下等等。下面就这十天来对新课改的认识,谈一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必须使学生对学*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按照传统的讲法就是把第一段当中的修辞——讳饰和两个对于将一下,把课文的字词字音讲解一番。学生听了没有新意,而且海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在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就觉得这篇课文没有讲什么。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主要是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中,引导学生了解***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挚友***对马克思的怀念与不忍。这样的话,课堂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那么学生提出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解答,这样学生既又足够的空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要留给学生学*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潜能和学生的最*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篇小说,不仅仅是放个电影让学生看一看就罢了,新课改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切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是通过这十天的培训得出的一点感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满足学*需求,体验学*兴趣,发展学*个性,实现学*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其学*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教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不断地完善自已。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

  这十天的培训学*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四、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

  通过暑期十天时间紧,任务重的远程培训后,本人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方式和学*过程。对应于传统学*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体现了现代学*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变**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学生的学*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科组形成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实践—再学*—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新课程,灵活性较大,教师的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在反思中提高,完善自己,力争把自己培养成新课改的弄潮儿。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学发展观,就要 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从学*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和提高自己

  学*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要进一步坚定***的信念,明确努力学*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8月20日至24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新课标新课改培训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工实施,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20到21日,学校领导带队,率领我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骨干教师7人参加了教育局主办的市级培训班。22日到2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校级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了两位局长有关我市课改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xxx和xxx两位局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市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到了新课改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xx完小的学校各部门多方联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进新课改;xx小学的年级、学科捆绑,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进新课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多的启示,只要大家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特色越来越鲜明。

  学校优秀教师xxx和xxx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典型发言。xxx教师介绍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学*小组的建设、语文“五层次”教学方法的尝试,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当她谈到课改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阵阵共鸣。xxx老师在会上就新课改毫无保留地做了十点经验介绍。全体与会教师对两位的发言纷纷表示赞同,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激发了新课改的热情。

  三天的培训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两位局长的专题报告、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

  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永州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及时成立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重视通识培训的过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学*,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新课改的培训资源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如教导处的《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列举了十多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新课程,感受新课程。一些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大家都精心准备,并制作了幻灯片。据统计共作新课程专题讲座5个。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

  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学的实践反思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许多老师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

  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

  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并撰写学*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交流,推动学*的深入开展。

  3、专家引领,继续学*。

  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在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

  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材教法新课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新课改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小组学*、个体自选学*作出保底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上不封顶的原则。对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档案袋,注重日常积累,定期整理。加强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管理,既重视计划目标的管理,又重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努力体现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作用。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学*,既加强宏观调控,又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过程中有教师培训的记录、有教师考勤记载、有教师作业(学*心得)等。

  5、培训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收集整理教材教法新课改培训的档案资料,拟写培训总结。

  (四)、课程实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我校成立了由刘振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 。在*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同时,要求每次学*后都及时撰写培训总结或反思。

  其次,学校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的时间,集中学*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通过培训、学*,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依托教研组,狠抓新课改教研,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经验,我校在教师学校的倡导下,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载体的新课改教研活动,以期“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7)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菁选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8月20日这天,我和学校的其他几位数学教师一起到高*一中,参加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训,通过学*,感觉收获颇多,现在就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总在学*别人,可是照搬别人的东西会不合适的.,怎么改善才能适合我们的课堂和学生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究,灵活运用新方案,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自主参与,学会学*,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创新评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评价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应该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评价学生,使学生对学*充满兴趣和动力,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帮助、鼓励, 这样学生才知道主动学*,学*成绩才会提高,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课。 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运用先进的评价理念,进步就是优秀,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个都有新变化,将学生的点滴变化充分体现在展板上,用以激励学生的学*。

  三、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案必须分成四人小组,各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得到班集体的尊重和认可,各组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比如,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给与帮助。对于孤僻的孩子,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远感,使之真正参加到孩子们中间去。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

  今后,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导学案,在小组组建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惯、认真倾听的*惯,培养学生高质量的预*能力,培训展示点评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最*,又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风浪来,波及整个教育界的每个人。为了响应号召,我们范村全体教师抽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去二中进行了学*,观摩,早听说张四保主任的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他创建的”二十四”方针不仅在全县,也在全国很有名气,这次的培训真是很让人期待。

  我们风尘仆仆的赶到二中时,已是座无虚*了,哪儿都是人,紧接着,我们跟随领队老师去了各班参加他们的上课,进了教室,我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和我上高中时的教学模式纯粹是风牛马不相及。呈现在眼前的情景。不是老师在一眼一板的教学生如何做题,如何解题,如何理清思路,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那儿静静乐道的相互解答,讨论,讲解。课桌也不是以前上学时代的摆设模式,而是按组分别来分,对着并起来的课桌,大概是有有助于讨论,讲解吧!每个人的神情是那么的自然,高中时代很苦,很累,但眼前的学生脸上,我竟发现不了一丝的疲惫,一丝的懈怠,给我最直觉的印象是他们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一会儿,讨论完了。咦!奇怪的是,老师还没上台,甚至没说一句话。留给的时间几乎全是学生的,立马,有一位戴着眼镜的女生就上台,噢,她大概是要讲卷子的第一题-----成语,俗语题,。纵然是第一个,可她留给我的印象却一点儿也不胆怯,很大胆,声音很洪亮,解释的也头头是道,有始有终的。而底下的学生听的呢?,也是津津有味,看来,这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想,在他们心里,他们更渴望同龄人在给他们讲讲一些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讲。接下来的几位上台发言者,都不失风范的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知识。这样小组合作式的,全民总动员式的,学生自己探究式的学*模式真是令人向往,令人憧憬啊!课后,我不由的'鼓起掌来。

  课后,我来到教室门口,忽然发现了他们的花名表也很有意思,每个组一个组别和一个有趣的名字配对。像什么阳光组合,飞摩队,MOM4组合灯都让我大开眼界,这真是学生向往的地方和时刻啊!

  听了随堂课后,老师静悄悄地在座位中间,没有多说一句话,他真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了/而他在看到学生以这么高昂的兴致配合时,她指不定有多高兴,快乐呢!

  随堂课听完后,玩吗又听了老师代表及校长的发言,可谓是”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啊!他们的理念真是和现在的大主流融为一体看了,他们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现代教学模式中最为缺失的啊!我们一向觉得学生就应该由老师管,由老师教,可殊不知,学生在拄着老师这根拐杖时,他们有的放矢的发挥着他们自己的潜力,这也是我们当老师最想看到的一幕啊!我们上课不用再那么累,学生还能学好,何乐而不为呢?

  愿大家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有的放矢站好自己的岗!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多年来我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过程的理解、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和探究性学*。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教师不注重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自主学*是一种主动学*、独立学*、认知监控的学*;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过程、学*状态、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经过教学实践,下头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趣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欢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并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本事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本事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教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教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供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确定。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思想,认真学*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把握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和探究。

  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的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学*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使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他们把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转变成为主动学*,学会自主学*,互相合作、探究学*,在学*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方法、学**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风摇树木叶子落,原野执意更秋装。仰望苍天云渐高,俯视大地秋意浓”。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这一期新课改培训的学员们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学*培训,亦如硕果累累。现在就本次新课改培训活动做如下总结。

  在内容上,此次新课改培训计划立足于多元化培训,通过开展诸如“新课改之我的感想”分组讨论、“高中新课改若干想法”代表发言、“学*最优小组”评比等活动,贯彻了以理论学*、参观实践、分组交流为主旨的活动主线。回顾学员这一时期的成长历程,本次新课改培训计划为学员们塑造了榜样力量,凝聚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效果上,通过新课改培训计划的`培训*台,青年教师骨干强化了其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了领导力、创造力、执行力,真正调整自我高度与认识,改进自身不足与缺点,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并在之后的工作中能够以更加积极地心态管理、规划日后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服务于学生,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简而言之,此次新课改培训计划活动成果丰硕,并真正地延续传承了市新课改培训活动的传统优势。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学生生活,使学生学*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台,当然这种*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供学生学*,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对高中课程进行了课改,现就高中化学课程的新课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

  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它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模块,学*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方式,重视化学学*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的同时,增强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方式。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化学

  →承上启下

  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

  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学*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

  激发学*兴趣体验探究过程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8)

——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实用五篇

  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按照学*进程,利用课余学*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激发学生的学*需要,培养学*兴趣,让学生快乐学*。

  方法最重要,教会学生学*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形成自己的学*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学**惯,养成终身学*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兴趣,诱发学生学*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台,集中学*,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坚信: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让学生接受到鲜活的语文,让他们的大脑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情感象涓涓的泉水川流不息,让他们的智慧象天上的星星永放光芒。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重视模块学*、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养成学生语文素养。模块学*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做”,在新课程下模块学*与考试一定会一直体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这二十个字的高中语文总目标。所以,我们要研究模块,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总目标为指导。要实现总目标,关键要转变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以前的教育教学相比,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有效知识的学*,注重学*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终生学**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时的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只有学生发展了,教师才能更快的提高!模块学*,语文综合素质的较量!要在较量中取胜,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我们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

  总之,前几天的学*让我感觉很充实,解决了很多我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新课程条件下,学*和成长的学生,会成为学*的主人。当然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到实践中去寻求最佳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人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确,不学*不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退步。成为一名教师已经一年了,经验增长了一些,但锐气与进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时甚至觉得浸在一堆堆的作业、备课本中都喘不过气来了,更别提还有顽劣的学生用他的懒惰和不上进触动敏感的神经。直到我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语文教师网络培训,为我提高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从学*的内容来说,每一个专题的讲座都和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关,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后的交流也让我深受启发,觉得有这么多的同行参与进来,发现自己困惑的问题也让他们头疼,终于觉得学*不是一件寂寞和孤军奋战的事。

  从学*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到的东西也能在教学中迅速地应用起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比如,作文专题那一讲,老师讲了一堂如何打开学生思路的课,当时我就想这样的方法对指导学生的写作真的有用吗?没过几天,讲解单元练*里的一个作文题时,我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下这个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是“记住这一天”,我指导学生先从“记”字入手讨论,再采用老师用过的方法,让学生大胆联想,看他们能想到什么,*时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了。当时我就觉得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尝试的,后来看学生的*作,虽然优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学生知道了应该从哪个角度写,可以写什么,我想这就是学*的收获吧。

  其实这次的学*还给了我另一个体会,就是惭愧。当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理论结合实际,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积累是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或做散文或诗情澎湃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得很;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十分惭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都认识到学*是终身的职业。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惯,更要重视我们自身的写作教学。有人统计,目前有90﹪以上的语文老师有阅读*惯,但是阅读的内容多为教学参考书籍。所以老师要带头读书,而且读好书多读书。其次,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重视作文讲评,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在语文教学观念上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学生的学*不是单靠老师讲会的,更重要的是靠他们自己学会的。我明白了一些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依靠他们的实践来培养。但是老师的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讲的是学生不会的、不懂的、想不到的,也就是要讲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能力。

  另外我也想谈谈,这次培训以后我以后在教学方面的目标:其次我谈谈我以后的目标:

  1、针对教学经验不足,我决定在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他们学*。

  2、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惯,并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可以限时作文,45分钟写800字左右的文章。批改作文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写评语时少批评多激励,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3、及时充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

  4、激发学生的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师让学生结合个人爱好,选择一些相接*的名著阅读,还要边读边做读书笔记,记下优美文段,记下心得体会。

  专家们的精辟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条宽敞的教学之路,让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据,成为我们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帜,从而确定了教学研究的大方向。通过观看聆听专家们的理论见解,我再一次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赏性,让我再次对研究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苏教社的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参加这次培训之后,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培训结束后,我们个人的学*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月14日—21日,四川省高中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四川师范大学培训班104名学员参加了我校举行的培训。短短8天时间,他们聆听了10余位学者专家的专题讲座,我校孙雪梅老师和另外两位外校老师就《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进行了精彩的同课异构。以下是黄燕老师的听课感受。

  12月20日上午,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大阶梯教室里济济一堂,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在我校热情绽放。今天培训课题是对语文教学的同课异构,即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去构造同一堂语文课。

  冬日的晨雾并没有遮挡住语文课堂的阳光,湿冷的空气中弥散着语文课堂的热情。本次同台献课的有来自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任文川老师,成都七中刘源老师和我校孙雪梅老师。三位老师以其敏捷的才思和深邃的才情给在座的老师献上了三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曾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他们所教授的内容虽然相同,但是三位老师所传递的语文教学之美却是截然不同的:绵阳中学任汶川老师对文本的深沉探索,七中刘源老师真诚地和学生一起溯游文本,我校孙雪梅老师怀着对历史的深情祭奠让人动容,他们的语文课堂无一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绽放的思维之光。

  课堂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让学生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缅怀那段不忍回顾的历史,让孩子们在拥有美好的世界里去追问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让在座的所有老师也随着三位老师的讲述找寻那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语文课堂不仅是传授之乎者也的花园,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精神感召之下有一种责任感和反思精神的阵地。

  这次培训时间很短,三堂课留给我们更多的思索应是如何在语文课堂里营造更多的美,思想之美和语言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这次的培训不仅仅是一堂堂语文课,更让我们感受到是一场场精神盛宴,让我们向语文教学更深处漫溯吧!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方法、学**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培训总结6篇(扩展9)

——语文新课改培训总结实用五份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兴趣,诱发学生学*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与弘扬。又如,*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台,集中学*,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和结识的*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时间如白驹过隙,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已经接*尾声,在这紧张有序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通过观看视频、发表评论、撰写文章、参与在线讨论,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改对教师提的要求更高;也深深的明白了“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更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这些天来的新课改培训和教材培训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培训,一线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知道如何去施教,我认为教师施教的基本要素有:①核心知识,也就是每节课包含了哪些知识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可培养哪些学*能力?②就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认知水*达到怎样的程度。教师在分析和研究以上二个要素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其它各要素的问题:③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有怎样的联系?④用怎样的探究方式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以上核心问题?⑤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去渗透学科思想、学*方法?⑥在落实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较大程度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有否必要拓展有关知识?你拓展这些知识的用意是什么?⑧课后要反思,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应该编选怎样的*题可帮助同学们达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以上8个要素的准确把握是关系到用好新教材和具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而其中的前4个要素,往往受旧的观念、老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的影响惯性较大,在此,有必要作些强调:

  1.准确把握好新教材知识的深广度

  首先,现在的高中生脑子里已没有了“语文”学科的概念,语文知识不成体系;其次,新课程的认知性和技能性学*目标水*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基本处于中、低级水*,基于以上两个原因,

  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细心地保护好学生的学*积极性。知识目标的达成,千万不能一步到位,务必要通过多次的学*,螺旋上升,逐步实现。超前超标,一竿子到底,一方面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积极性,另一方面会造成课时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一定要牢记,在选择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时,要反思三点:①是否核心知识?②你班里的学生能否接受?③最终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准确把握好评价度

  所谓把握好评价度就是要要依据课标和新教材来精编、精选课外*题,出好考试卷。由于教学资料市场管理混乱,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社和编者改头换面的功夫实在了得,现在新课程的教辅资料多得很,但大多是偏难、偏繁、偏旧,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建议各位教师都要精选和自编*题。教师和学生千万不能被课外*题牵着鼻子走,“劳命伤财”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3.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里有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素材,它们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属于该节课的核心知识,并与学生认知水*不相符的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不能太过于关注细节,不能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

  4.注重实践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

  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语文知识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语文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掌握好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上的深广度,充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功能与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标与教材的联系,关注教学素材选取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共性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必须要清晰,从实际生活引课,设计一连串驱动性问题,探究式的实验辅导教学,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落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

  在专家们细心的讲解和指导下,老师们结合辅导老师对我们的作业在细致耐心的审阅、批改后作出的详细的、一针见血的批示,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做了很多独特使用的教学设计,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得到了辅导老师甚至课程专家们较高的评价,这无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学*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方式,重视语文学*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十多天的培训,即将过去,但他却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课改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改革的期望,给每一位即将投身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充满了电,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满怀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我们不仅还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们每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坚持不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改的大幕已经展开,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之路刚刚起步,不会一路坦途,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和修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才能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扎实的推进,将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样的课标、同样的主题,不同编写者写出了不同的教材,这就是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在刚开发的“新课程”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各显其能,再创辉煌!

  阶段性的学*和培训即将结束,但新的学*序幕才刚刚拉开,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到这正在到来的改革浪潮之中去吧!

  在新课改的征途上,上下而求索!

  时间如白驹过隙,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已经接*尾声,在这紧张有序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通过观看视频、发表评论、撰写文章、参与在线讨论,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改对教师提的要求更高;也深深的明白了“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更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这些天来的新课改培训和教材培训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培训,一线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知道如何去施教,我认为教师施教的基本要素有:①核心知识,也就是每节课包含了哪些知识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可培养哪些学*能力?②就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认知水*达到怎样的程度。教师在分析和研究以上二个要素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其它各要素的问题:③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有怎样的联系?④用怎样的探究方式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以上核心问题?⑤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去渗透学科思想、学*方法?⑥在落实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较大程度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有否必要拓展有关知识?你拓展这些知识的用意是什么?⑧课后要反思,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应该编选怎样的*题可帮助同学们达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以上8个要素的准确把握是关系到用好新教材和具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而其中的前4个要素,往往受旧的观念、老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的影响惯性较大,在此,有必要作些强调:

  1.准确把握好新教材知识的深广度

  首先,现在的高中生脑子里已没有了“语文”学科的概念,语文知识不成体系;其次,新课程的认知性和技能性学*目标水*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基本处于中、低级水*,基于以上两个原因,

  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细心地保护好学生的学*积极性。知识目标的达成,千万不能一步到位,务必要通过多次的学*,螺旋上升,逐步实现。超前超标,一竿子到底,一方面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积极性,另一方面会造成课时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一定要牢记,在选择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时,要反思三点:①是否核心知识?②你班里的学生能否接受?③最终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准确把握好评价度

  所谓把握好评价度就是要要依据课标和新教材来精编、精选课外*题,出好考试卷。由于教学资料市场管理混乱,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社和编者改头换面的功夫实在了得,现在新课程的教辅资料多得很,但大多是偏难、偏繁、偏旧,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建议各位教师都要精选和自编*题。教师和学生千万不能被课外*题牵着鼻子走,“劳命伤财”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3.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里有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素材,它们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属于该节课的核心知识,并与学生认知水*不相符的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不能太过于关注细节,不能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

  4.注重实践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

  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语文知识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语文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掌握好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上的深广度,充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功能与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标与教材的联系,关注教学素材选取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共性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必须要清晰,从实际生活引课,设计一连串驱动性问题,探究式的实验辅导教学,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落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

  在专家们细心的讲解和指导下,老师们结合辅导老师对我们的作业在细致耐心的审阅、批改后作出的详细的、一针见血的批示,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做了很多独特使用的教学设计,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得到了辅导老师甚至课程专家们较高的评价,这无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学*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方式,重视语文学*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十多天的培训,即将过去,但他却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课改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改革的期望,给每一位即将投身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充满了电,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满怀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我们不仅还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们每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坚持不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改的大幕已经展开,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之路刚刚起步,不会一路坦途,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和修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才能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扎实的推进,将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样的课标、同样的主题,不同编写者写出了不同的教材,这就是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在刚开发的“新课程”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各显其能,再创辉煌!

  阶段性的学*和培训即将结束,但新的学*序幕才刚刚拉开,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到这正在到来的改革浪潮之中去吧!

  在新课改的征途上,上下而求索!

  时间如白驹过隙,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已经接*尾声,在这紧张有序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通过观看视频、发表评论、撰写文章、参与在线讨论,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改对教师提的要求更高;也深深的明白了“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更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这些天来的新课改培训和教材培训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培训,一线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知道如何去施教,我认为教师施教的基本要素有:①核心知识,也就是每节课包含了哪些知识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可培养哪些学*能力?②就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认知水*达到怎样的程度。教师在分析和研究以上二个要素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其它各要素的问题:③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有怎样的联系?④用怎样的探究方式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以上核心问题?⑤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去渗透学科思想、学*方法?⑥在落实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较大程度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有否必要拓展有关知识?你拓展这些知识的用意是什么?⑧课后要反思,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应该编选怎样的*题可帮助同学们达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以上8个要素的准确把握是关系到用好新教材和具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而其中的前4个要素,往往受旧的观念、老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的影响惯性较大,在此,有必要作些强调:

  1.准确把握好新教材知识的深广度

  首先,现在的高中生脑子里已没有了“语文”学科的概念,语文知识不成体系;其次,新课程的认知性和技能性学*目标水*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基本处于中、低级水*,基于以上两个原因,

  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细心地保护好学生的学*积极性。知识目标的达成,千万不能一步到位,务必要通过多次的学*,螺旋上升,逐步实现。超前超标,一竿子到底,一方面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积极性,另一方面会造成课时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一定要牢记,在选择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时,要反思三点:①是否核心知识?②你班里的学生能否接受?③最终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准确把握好评价度

  所谓把握好评价度就是要要依据课标和新教材来精编、精选课外*题,出好考试卷。由于教学资料市场管理混乱,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社和编者改头换面的功夫实在了得,现在新课程的教辅资料多得很,但大多是偏难、偏繁、偏旧,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建议各位教师都要精选和自编*题。教师和学生千万不能被课外*题牵着鼻子走,“劳命伤财”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3.正确处理语文学科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里有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素材,它们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属于该节课的核心知识,并与学生认知水*不相符的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不能太过于关注细节,不能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

  4.注重实践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

  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语文知识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语文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掌握好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上的深广度,充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功能与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标与教材的联系,关注教学素材选取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共性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必须要清晰,从实际生活引课,设计一连串驱动性问题,探究式的实验辅导教学,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落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

  在专家们细心的讲解和指导下,老师们结合辅导老师对我们的作业在细致耐心的审阅、批改后作出的详细的、一针见血的批示,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做了很多独特使用的教学设计,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得到了辅导老师甚至课程专家们较高的评价,这无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学*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方式,重视语文学*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十多天的培训,即将过去,但他却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课改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改革的期望,给每一位即将投身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充满了电,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满怀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我们不仅还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们每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坚持不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改的大幕已经展开,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之路刚刚起步,不会一路坦途,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和修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才能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扎实的推进,将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样的课标、同样的主题,不同编写者写出了不同的教材,这就是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愿我们所有的教师在刚开发的“新课程”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各显其能,再创辉煌!

  阶段性的学*和培训即将结束,但新的学*序幕才刚刚拉开,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到这正在到来的改革浪潮之中去吧!

  在新课改的征途上,上下而求索!

   一、《燕子》

  1.第一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了:春之美和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第三自然段写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第四自然段写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姿态。

  2.文中几个用得好的字:“掠”、“沾”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痕”体现了电线的细。

  3.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答:电线很细又并列排列。

  4.为什么说“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答:因为电线像五线谱,休息时的燕子像音符。

  5.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燕子以及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古诗两首》

  1.《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的柳叶和柳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咏柳》翻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像是用碧玉打扮过一样。很多的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呀。

  3.妆:打扮。绦:丝带。

  4.《春日》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写作者在春日里游玩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春天,也指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这个道理。

  5.《春日》翻译:好日子去泗水游玩,那里的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奇的景色映入眼帘。随意都可以见到东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还要在万紫千红以后。

  6.胜日:好日子。寻芳:游玩。无边:无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三、《荷花》

  1.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与荷花融为一体、沉浸在荷花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文中用得好的字:“冒”: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3.为什么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答:我沉浸在荷花美景中,被荷花的美陶醉了。

  四、《珍珠泉》

  1.“珍珠泉”得名的缘故: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五、《翠鸟》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叫声及捕捉猎物时的动作敏捷。第

  四、五自然段写了:我们很喜欢翠鸟,但听了老渔翁的话并没有“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答:“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文中用得好的字:第三自然段的“蹬”: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4.把文中翠鸟的“鸣声”换成“叫声”行吗?答:“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鸣声”更准确,还含有感情色彩。

  5.文中第五自然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答:因为听了老渔翁的话使我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喜爱翠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使翠鸟失去自由。

  6.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六、《燕子专列》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瑞士**和当地居民救援燕子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2.为什么说瑞士**作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答:因为**通常做的决定都是有关国家大事的。

  3.第三自然段,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划线的字你能体会到什么?答:“纷纷”体现了救援燕子的人多、“四处”体现了人们救援燕子决心和积极程度、“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体现了当地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为救援燕子无所畏惧的品质。

  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人们不能乱砍乱伐树木,因为树木可以阻挡洪水的袭击。进而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答:“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程度之严重。

  八、《路旁的橡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及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第三自然段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答:因为橡树挡住了筑路工程,工人们想保护橡树但又不知道工程师的意见。

  3.工程师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筑路计划不能轻易被改变,但工程师也想保护橡树。

  4.工人们也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听到工程师的叹气声,工人们为橡树担心。

  5.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答:人们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以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寓言:一个人做

  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南辕北辙》 :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却驾车北行的故事。寓言: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他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就越远。

  十、《惊弓之鸟》

  1.课文主题:本人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叫的大雁,他只拉了下弓大雁就从空中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作出来的?答:作出的判断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他观察到“大雁飞的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而且落群。

  十一、《画杨桃》

  1.课文主题:本文写了作者在图画课上遵照父亲*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也教育大家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