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篇

首页 / 日记 / | 2022-09-28 00:00:00 日记,扶贫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1

  我与我校刘琼、陈荣明再次深入马安镇石塔河村11组――王坡洼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工作。王坡洼这片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这里十有八九的人我都差不多已经认识了,可是这里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种种困难都挡在人们脱贫致富的路上。

  经贫困户祝贵涛、陈洪林、祝贵兵反应王坡洼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家家户户都安了自来水,但一个个都是摆设。即使有水也无法安装牵自来水,因为人们都住在半山坡上。这里的农户十有八九也都精准扶贫户,都住着土木结构的危房。特别是贫困户陈洪林、祝贵兵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房屋已破败不堪。前者的土房无法居住,就连过年也是在亲戚家“借住”的,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走访的过程中,祝贵涛告诉我因自己身体不适,自己在家务农,媳妇在外务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的重担全落在媳妇的身上,自己则过着望着老天看收成的日子,实在是脱贫无方,发展养殖又缺劳力,发展种植又没有土地,种种原因都横在脱贫的路上,陈洪林,祝贵兵均不在家,通过电话联系,了解目前在外拼搏比在家务农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前者在十堰务工,后者在福建龙岩务工。这两年家庭的条件比以前稍好一些。祝贵兵说家里目前还有一个女儿在龙岩小学读书,儿子去年毕业没读书了和父母在打工,家庭的日子过得依然拮据,听到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均表示感恩,陈洪林听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屋再建起来那该有多好啊,他们均表示要积极配合,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

  精准扶贫到了关键的时候了,他们都希望我每次走访时,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脱贫的路上献言献策,希望他们都能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的行列。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2

  自今年3月份起,我到乌日根塔拉镇萨如拉塔拉嘎查担任“第一*”,这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和期望,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把萨如拉塔拉嘎查当成自己的家,充分发挥“第一*”的职能,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牧户早日脱贫。于是联系了驻嘎查帮扶工作队,深入到每个贫困户,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及收支情况,认真填写明白卡、“三本台帐”和扶贫手册,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

  乌力吉巴图是萨如拉塔拉嘎查30多年的老主任,今年63岁,20xx年在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脑出血、原发性高血压3级、冠心病。出院后,老两口为治病在赛汉塔拉镇出租了间小房。但因乌力吉巴图有心脏病、身体残疾、医疗费用高,加上牧区长期干旱、羊价格低、草料价格高等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收入不断降低、生活水*不断下降,这也是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天,嘎查*斯日古楞打电话通知我,乌力吉巴图在家里摔倒后导致骨折,得知消息后我立即联系帮扶责任人及镇领导,一起讨论关于帮助乌力吉巴图解决在旗医院住院及做手术的问题。但当医生解释完半身不遂病人打麻醉后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时家属便放弃了住院做手术,选择在家治疗。入户走访时我发现他已经长时间没进行体检且骨折后不能动,呈瘫痪状态。

  4月xx日早晨7点30我同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带面、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必需品慰问乌力吉巴图,并组织中心医生及相关辅助科室工作人员给乌力吉巴图测血压、做心电图、做化验等全面体检。与此同时,宣传了医疗帮扶政策,并联系旗蒙医院进行免费住院治疗,给他们解决了实际存在的问题。乌力吉巴图的夫人心情十分激动,表示极大的感谢。

  带领萨如拉塔拉嘎查贫困户脱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领导和期望,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关心贫困户的疾苦,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制定脱贫计划,努力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更高效和有效的实施。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3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扶贫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召爱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 ,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4

  *今年41岁,是富县审计局的高级审计师。翻看他的工作日志,每天的工作点滴都记录得很详细,除了工作内容,本上还有他自己写的小诗、手绘的社区精准扶贫户分布图、社区移民新村的引水工程草图以及一些工作想法。

  密密麻麻的字迹间,饱含热情。而这样的日记,*已写了3大本。

  “这家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您了解吗?”记者在他手绘的精准扶贫分布图上随手指了一户贫困户问道。“张亚琴家啊,去年我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她家经历了一场大火和一次交通事故,家里很困难。去年县上出台了产业扶贫政策,优先从贫困户子女中择优招聘,到能化公司上班,我第一个推荐了她儿子报考,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建议我们和他一起到张亚琴家中回访一次。

  5月9日下午,我们和*来到了张亚琴家中,刚进门,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他就打开了日志本,和张亚琴攀谈起来。

  “你娃现在工作怎么样了?”“娃现在正在西安培训学*,估计月底就能回来分配上岗了。”“包的十亩果园今年挂果如何,前几天争取到的肥料够用吗?”“够用了,还剩了几袋没用完,送给其他贫困户了。”*边询问边在本上认真地记录着。

  张亚琴告诉我们:“李*特别有热情,对村民的事从不怠慢。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常说‘只有精准了,才没有怨言,只有公正了,才会有公*’,他做事向来公正,村民们都信他服他,遇事总会请他处理,主持公道。村里现在人心凝聚,对未来发展也很有信心。”

  结束对张亚琴家的走访已是下午5点多,*却并没有下班的意思,“社区小泉坡村移民新村的水源刚选好,还得去和村干部商量下引水的事。”说完,他又赶往小泉坡村……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5

  7月,县文联首次被安排了扶贫点。

  扶贫点在角奎镇位卓村,说*也*。

  文联无车,好在文联*陈衍强*时交际还广,朋友还多,听说要用车,一朋友爽快答应出车出人。

  汽车在半边山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由于是第一次去扶贫点,为了表示文联扶贫的诚心、信心和决心,全单位的2人全部前往。

  位卓村有农户600多户,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无水田,主要的经济林果为核桃,村社公路是土路且有部分社未通公路,贫困面大。

  之前,陈*就和村支书李国刚通过电话,仔细询问了解全村村情,了解谁家最困难,好确定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调查摸底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蔡万元就是这次位卓认识的,是文联帮扶的农户之一。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1个多小时后,到达了位卓村,听说要去蔡万元家,路边一村民调侃地说,你们赶紧看看去,他家的猪前些天都上吊自杀了,过年猪都吃不成了哦。我们纳闷,听说过人上吊,猪上吊还闻说未闻。细一追问才知,蔡万元家太穷,盖不起猪圈,家里养了一头猪,白天放养,夜晚蔡家怕猪走失,就用一根绳子套住猪头,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房子旁边的树桩上,这些年头都这样过来了,没想到这次,猪半夜乱跑跌入坑内,吊死了。

  蔡万元属特困户,困难是肯定的,但贫穷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蔡万元,双目失明,属残疾人,家里4口人,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县城城关中学读书。听到有人来,蔡万元的媳妇出了门,蔡万元则摸索着站在门口。

  到过很多农户的家,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堂屋,堂屋设有神龛,用来祭祀,*时大都收拾得干净,不堆放杂物。蔡家堂屋里堆满了10多袋用蛇皮口袋装着的沙子和柴禾,没设神龛,唯一空隙的地方就是堂屋到二间的过道。二间里有两张床,一张床上乱七八糟的堆满衣服,看样子是很久没人睡过了,另一张床上铺有一床棉絮,虽然旧,还是能看出是前些年时兴的大红花铺盖。靠窗子的地方有一个火炉,火炉边放着三截木桩,是用来坐人的,没有凳子,屋里唯一可以称作凳子的是一张稍微高点的木凳,和学校里学生坐的凳子差不多,只是凳子的凳面略宽一些,这是蔡家用来摆放饭菜的饭桌。文联的2人坐下后,蔡万元的媳妇陪着在火炉边坐下来,在没有可坐的木桩了,蔡万元只好站着,低着头,双手不停的来回使劲地搓。

  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蔡家贫困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劳动力。蔡万元双目失明,无法下地干农活,家里里里外外全靠媳妇一人,一年的收成入不敷出,全家靠低保勉强维持生活,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讲,外出打工是不可能的了,看来要摆脱困境,只有从发展种养殖业入手。

  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是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方法之一。怎样让蔡家包谷增收,猪长膘、核桃增产呢,闲聊的时间在拉长,我已越来越坐不住了。

  我坐不住不是因为蔡家狭窄阴暗的房间,不是因为低矮的坐凳,而是我的愧疚感,此时此刻这种感觉已经让我无地自容。

  我是一个连最基本的农业知识都不懂的人,什么时候栽洋芋什么时候种包谷,哪个时节种瓜哪个时节种豆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该怎样帮助这家人?

  踏进蔡家的那一刻起,就真心希望自己能为这家人做点什么,就竭力的想为这家人做点实事,然而,现在却什么都做不了,做不成。在蔡家人的面前,在贫困的面前,从未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和无能。我低下头,心头是一阵阵揪心的难受。

  内心的不*静使得我再也无法和蔡万元聊下去,我赶紧走出蔡家的门。蔡家住在一个山洼的地方,门前有一片空地,由于地势高低不*,便将屋右方的空地*整成两小块,一块高,一块低,紧挨着高一块地旁边有几棵树,想必,蔡家的猪是拴在这儿后掉进低洼的。我又去看了看蔡家的厕所,厕所容得下一人蹲下,但如果用成牲圏,关一头猪是不成问题。蔡万元啊蔡万元,把厕所改成猪圈是多现实的问题,温饱都解决不了,猪肉也吃不上,还要脸干嘛呀,人的拉撒问题,挖个坑就行。想到这,我急忙找蔡家人去了。

  从蔡家出来,陈*忧心忡忡的说,单位人太少,一人拿500元都才1000元,解决不了蔡家的实际困难,要是大单位就好了,六七十人的大单位,一人出资100元都有六七千,够盖猪圈了,回去再厚着脸皮找找相关单位要资金要项目吧。

  想到临来之前,*就跑了相关部门,想要点物资要点资金要点项目,最后都空手而回,想到蔡万元接过我们递过的钱时嘴角的笑容,我也高兴不起来。

  蔡万元啊蔡万元,你要是“名副其实”该多好,你的贫困成了我们的难题,怎样帮你摆脱困境,怎样让你解决温饱,我想啊想。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

  今天,我跟随驻井塘乡鲁草坪村四深入工作队,一同前往村里去调研。途中,瞧见不少村民在道路旁搭建一个简易厂棚,向过往的人群销售自家栽种的西瓜、葡萄等农产品,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间美丽画卷。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约上午10时左右顺利到达了村里。现在村道修好了,可省时不少,以前我们仅从乡*到村里都得需个把小时,现在从县城到村里也只有一个小时多点点。随行的井塘乡人大*唐江永深有感触。

  是了,进村的道路修好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购买了摩托车,村民出行方便快捷多了;村民建房的成本也降了,仅红砖运输费一个就便宜了2分钱,着实让村民节约不少。村支书盘向荣谈及这条新修的水泥路,一脸幸福的笑容。

  早些年,路没有修好,村里若有老人患上疾病,得需用担架抬着去看病;如今路修好了,只要一个电话,县、乡卫生院的救护车可直接开到村里,省了不少事一旁劳作的村民魏荣光也主动迎了上来。

  鲁草坪村地处偏僻,交通落后,到达村里需要走长约4公里的崎岖山路。因山路崎岖,鲁草坪村村民外运木材和农产品依赖的仍然是肩挑马驮等原始交通方法,一天下来只够来回两、三趟,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去年2月份,县里的四深入工作队进村后,通过搞调研、摸实情,决定把修建进村的4公里水泥路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位工作来抓,通过修通村道,来拓宽村民致富门路。经过向上争、部门扶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120余万元,开工建设100天后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这条希望之路、发展之路建成通车后,让很多村民都流下欣喜的眼泪,当地瑶族同胞更是亲切地称它为连心桥。

  在村头,我们还遇到了正准备上山进行杉树抚育的四组村民曾凡达。他领着我们来到了村里新建的杉树基地。

  来到杉树基地,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快齐膝高的杉树苗,微风轻轻一吹,小树苗迎风招展,惹人欢喜。鲁草坪村尽管山林较多,但许多山地都在海拔600米以上,气候、土壤对林木的种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县里的四深入干部到村里后,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邀请县林业、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调查论证,认为村里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宜厚朴和杉树的生长。于是,四深入干部想方设法筹资培育了足够种植*1000亩面积的厚朴、杉树苗,免费赠送给村民种植。为了保证村民今春种植苗木的需求,还特地从外地调购了部分杉树苗。据村支*盘尚荣介绍,全村今春共培育和调配杉树苗18万多株,种植杉树1300多亩。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今年种植了杉树80余亩,目前长势良好,照此生长速度,过不了十年,我家光杉树收入一项就可达数十万元,明年我还要扩种100亩。曾凡达一边锄草一边打着自己的家业小算盘。

  鲁草坪村5组距离村部还有数十里,居住人口50多人,由于路途较远、村民居住分散,高压电架设成本较高,村民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该组一直没有接通高压电。因为没有电,村民们仍然过着靠点松枝、煤油灯、蜡烛照明的黑暗日子,一斤煤油涨到了7块多钱,要卖10斤玉米才能买到一斤煤油。为了节约油钱,村民们常常赶在天黑前就吃晚饭,忙完农活天黑后,只好摸着黑吃饭。针对这一难题,工作队多次到县电力局汇报、争取,终于在去年12月底,为组里争取到8台光伏发电机,并及时安装调试好,供村民使用。

  自从有了光伏发电机,我们告别了用煤油灯照明的穷苦日子,跟村里其他组的村民一样用电灯照明、看上了电视,我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瑶族同胞看到了光明。谈及此事,村民田*激动不已。

  在村小学,碰巧县教育局的领导也在这里,专程为该小学配送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据负责安装的技术员覃某介绍,安装调试后,山区的孩子可以跟城里的教师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可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师资。

  夏日的阳光是最灿烂的,夏季的风景是最美丽的。我们坚信,在四深入结对帮扶单位的全力扶助和鲁草坪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过不了几年,鲁草坪村瑶族同胞们最美丽、最美好的夏日梦将会如期而至。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篇扩展阅读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篇(扩展1)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 (菁华5篇)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1

  我与我校刘琼、陈荣明再次深入马安镇石塔河村11组――王坡洼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工作。王坡洼这片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这里十有八九的人我都差不多已经认识了,可是这里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种种困难都挡在人们脱贫致富的路上。

  经贫困户祝贵涛、陈洪林、祝贵兵反应王坡洼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家家户户都安了自来水,但一个个都是摆设。即使有水也无法安装牵自来水,因为人们都住在半山坡上。这里的农户十有八九也都精准扶贫户,都住着土木结构的危房。特别是贫困户陈洪林、祝贵兵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房屋已破败不堪。前者的土房无法居住,就连过年也是在亲戚家“借住”的,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走访的过程中,祝贵涛告诉我因自己身体不适,自己在家务农,媳妇在外务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的重担全落在媳妇的身上,自己则过着望着老天看收成的日子,实在是脱贫无方,发展养殖又缺劳力,发展种植又没有土地,种种原因都横在脱贫的路上,陈洪林,祝贵兵均不在家,通过电话联系,了解目前在外拼搏比在家务农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前者在十堰务工,后者在福建龙岩务工。这两年家庭的条件比以前稍好一些。祝贵兵说家里目前还有一个女儿在龙岩小学读书,儿子去年毕业没读书了和父母在打工,家庭的日子过得依然拮据,听到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均表示感恩,陈洪林听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屋再建起来那该有多好啊,他们均表示要积极配合,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

  精准扶贫到了关键的时候了,他们都希望我每次走访时,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脱贫的路上献言献策,希望他们都能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的行列。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2

  8月中旬,虽早已立秋,天气依然酷热难当。我们工作两名成员在大湖口镇党委副*唐纯国和原岩桥村刘*的陪同下,驱车在安乡县大街上来回穿梭,只为能衔接好县*各部门,尽快落实年初制定的驻村帮扶各项脱贫措施。中午,我们结束在县城的部门衔接工作计划回到潭子口村,准备下午继续整理扶贫档案资料。

  但意外不期而至,在进入第四、五、六村民小组地方,先有一个上坡,然后一个急下坡,由于还是泥巴路,路窄而且杂草较多,视野不太清晰,车子稍微打滑,左前轮似乎踏空。下车察看,只左前轮悬空,车子已无法动弹。这时,陆陆续续有村民围了上来,村民对工作队的同志已经很熟悉了,看到是扶贫工作组的车,没有号召,纷纷开始出主意,大家自发出手相助,有的拿出自家的粗木树、铁棍、木板,一边想办法从坡下为左前轮找一个支撑防止倾覆,一边察看车况。最后,大家想办法采取木板支撑,人力抬的方式,把车抬出来,忙得汗流浃背。他们把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肯定和期盼,体现在热情的出手相助中。

  初到岩桥村时,工作队召集村民代表商讨扶贫工作开展计划,村民代表们向扶贫工作组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给岩桥修上水泥路,没有水泥路,“运货的车都不愿意进我们村”,“我们的棉花都要比别的村便宜两毛钱一斤”。全村只在去年硬化了一条由焦圻镇进村的2公里水泥路,解决了1、2组村民出行难问题,但还有一纵三横8.41公里的通组公路都是泥巴路,且路况非常差,部分路段泥坑十多厘米深,一般车辆难以通过,后来工作队与后盾单位车辆入村基本都要规划好行车路线,采用通过能力较好的车辆,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工作队进村后,经常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商讨全村的扶贫工作计划,让村民自己为村级制定脱贫措施,工作队从中给予引导,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户走访xx个贫困户,了解每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脱贫思路,工作队与村民逐渐互相熟悉起来,在与村民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对自己的贫困状况只有浅层的认识,除了道路交通状况以外,沟渠不通,常年有旱涝水渍灾害,导致农业效益不高也是他们眼中致贫的重要原因。

  但仔细分析发现,村民收入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这个村是安乡县最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但是从全国的宏观农业布局来说,国家的棉花生产重心向北方和新疆倾斜,而南方的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正在减少,而且棉花需要投入的劳动时间较多,据常德市有关专家测算,棉花作物的效益已经远低于水稻等其它农作物的效益。另外,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外出务工了,而从事农业劳动的村民*均年龄在60岁以上,他们从事农业劳动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水*,而无心从事更为精细的产业化高效农业。

  为尽快帮助村里脱贫,市联点领导王孝山主任、李娥皇校长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后盾单位负责人到村里开现场办公会议,组长单位科技局领导也多次到村里走访调研,指导工作队制定扶贫帮扶措施,积极推动有关项目落到实处。为提高农民的农业效益,一方面,工作队主动回应村民的诉求,将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硬化、沟渠疏通、机埠的维修加固并新建一座排积机埠等项目作为优先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全村7条沟渠*12公里的疏通工程,今年雨季渍浑涝灾情大为缓解。另一方面,邀请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村民的种养殖技术,并向村民推广高效益的农业产业。

  如今年在科技特派员彭友林教授的推荐下,由长安蔬菜公司提供“包供种、包供肥、包技术管理培训、包收购、包加工、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服务,岩桥村大户刘连生和李*安共种植了黄秋葵23亩,预计每亩产值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摘花摘果期间,每天都需要请5个以上劳动力,预计需要投入劳动力3.6万元以上,据李*安介绍,预计有14户贫困户参与劳动,预计每户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另外还有马永春教授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和由市扶贫办推荐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之中。

  在逐户走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贫困户的房屋破旧,有的墙体已经开裂,屋顶漏雨、门窗破损,危房的情况较多,经过仔细清查,全村有56户贫困户的住房需要改造。联点市领导非常关心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情况,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工作队督促乡、村两级*尽快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的申请审批程序,已经有5户贫困户按照住建部门危房改造项目的要求开始动工。*日,工作队到安乡县住建局了解今年下半年住建局针对贫困村的危房改造计划,在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潭子口村贫困户的危房情况以后,安乡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将在下半年的计划中尽可能的实现想改造的都可以得到危房改造的补贴。日前,下半年潭子口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的申请工作已经有序展开。

  为尽快帮助贫困户脱贫,各后盾单位都在上半年择日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的干部均到访了各自的贫困户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致贫原因,知悉他们的脱贫意愿,为他们制定帮扶措施等等。联点市领导王孝山主任和李娥皇校长还多次到他们的结对帮扶贫困户高永元、赵宏英家中看望慰问,作为组长单位的科技局领导也多次到扶贫村及其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督促工作组和镇、村两级干部落实针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尽快实现贫困户脱贫的目标。科技局马慧局长先后五次到结对贫困户严文发家,看望其卧病在床的老伴,与工作队员、乡村负责人及严文发家庭成员一起商讨扶贫措施,目前该户危房改造已经设计,支持扩建了10亩龙虾养池。

  回顾驻村以来的日子,工作队在联点市领导、组长单位领导及扶贫办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作紧凑而忙碌,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但脱贫的任务依旧繁重。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在下半年或明年动工开建,要进一步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质量监督,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为改变村里面貌发挥最大作用。下一步,还有引导贫困户成立农业合作社,集体开展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项目,并利用支持贫困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实行由农民合作社分贷统还的模式开展农业产业项目,减小贫困户的贷款风险,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活力,争取贫困村早日脱贫。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3

  今天是难得的一个好晴天,一大早,我们驻大地坡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xx3户451人,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东川区汤丹镇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及《贫困户帮扶卡》的填写工作,我们加上镇村组领导共计8人按照分工,各自负责完成20户。领到任务,大家对照前期的贫困户信息,认真填写贫困户家庭信息,为进村入户做好准备。

  下午,汤丹镇党委*周自开拿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到所挂钩的大地坡村民小组贫困户袁开友、童安军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袁开友,男,50多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只靠在村里打点零工维持生计,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养了5只鸡在家中,与人同住,生活贫困。周自开*与他聊聊家常,认真算好一年的经济帐,祝愿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并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家禽不能与人在同一屋居住,不卫生,这样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童安军,男,50多岁,家中只有夫妻二人,还带着一个五岁的小外孙女,老俩口常年患病,无劳动能力,低保贫困户,生活艰辛,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未尽赡养老人义务。

  由于白天村民大多数在外做农活,所以很难找到人。晚上6点,吃过晚饭后,汤丹镇纪委*刘发俊带着扶贫工作队员又到大地坡村民小组农户家中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对在家中的童安发、杨马*、袁开群进行访谈。访谈中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愿望……回到村上已经10:30分了,还要继续不辞辛苦地完善表内信息。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已经到了晚上的12点多了,队员们感觉到很疲倦,但为了贫困群众能早日脱贫,心中都觉得:值得!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4

  3月30日至31日,蒙蒙细雨中,古丈县住建系统一行38人在彭辉局长的带领下,再次深入断龙山镇坐苦坝村和猛虎洲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作为局里的新人,一路上悉心听着前辈讨论着前几次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我局自驻村以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强化责任,形成合力,上下联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此次我们住建系统一行分为7个小组,分别对坐苦坝村309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55户)和猛虎洲村254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53户)上门入户进行精准再识别,核定脱贫人员,及时纳入返贫人员,确保贫困人口不掉队。

  小组分好后,各自小组长迅速带领自己的组员,入户调查农户现状。我们小组分配到的任务是完成坐苦坝村干条组xx户和猛虎洲村桐一、二组18户人员家庭现状的调查。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扶贫成效显著,例如两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发展能力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坐苦坝村的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油茶加工厂即将投入生产;猛虎洲村的茶叶产业已经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我们调查过程中,大部分村民早已深入茶叶地去采茶。其中一位茶农笑着对我们说:“现在这个时间采茶好,可以卖好价钱,大部分村民在采茶,一般每人每天采茶收入大约200元,有的甚至更多……”看着茶叶地里忙碌的茶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们心里也舒坦。不过从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由于一些年轻人,没有技能和资金,难以在村里发展产业,无奈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另外,由于猛虎洲村没有茶叶加工厂和懂茶叶加工技术的能人,使得该村只能便宜出售生茶,达不到茶叶种植的最佳效果。

  为了切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确保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彭辉局长边走边强调,一要强化责任,加大宣传,一把手牵头抓总、全局干部职工协助、扶贫工作队具体落实,确保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二要精准脱贫到户到人,“一户一档”、“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脱贫;三要加大帮扶力度,通过带动产业发展、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等方式促进村民增收。

  走访了35户扶贫户,听了彭辉局长的讲话,作为同样出生在农村的我感触颇深。作为农民的儿子,和农民打交道我倍感亲切,作为扶贫队伍中的一员,我也急切的想让每一位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众人拾柴火焰高”,精准扶贫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想要真正改变贫困现状,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即:

  借助社会帮扶。扶贫开发离不开*,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帮助村里积极招商引资,借助社会的力量,来缓解村里资金和技术缺乏所带来的压力。

  参与式扶贫。*、村支两委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鼓励干部群众**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在现阶段扶持下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村民参与到扶贫建设队伍中来,切身体验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扶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扶贫建设过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

  强化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举有能力、有资历的村民担任村支两委成员,做到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5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种之际,连日来,我们“三送”工作组深入各挂点村组开展“促春耕、保春种、看民需”活动。针对留守家庭、五保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积极组织乡、村成立春耕助农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他们耕种不务农时。

  谢件娣,大富村庙脚下村小组村民,今年75岁在她在她嫁到夫家三年时丈夫就生病去逝,族里为不想让她再嫁,为她从本乡高岭村招了一个叫刘厚修的“老单只”做上门郎,相濡以沫的二老人一生未生育过儿女,早年修养过的二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她自己全身多种疾病缠身,农事及日常家庭事务就全落在了也已经快上70岁的丈夫刘厚修肩上,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和辛苦。这样的家庭怎能不让你即刻想去帮帮他?

  说好了今天的我去帮老人整地锄草的,可等我到老人家里的承包地里时,刘厚修老人早自己干开了,谢件娣老人在一旁帮助拾捣着。老人告诉我,要在这块地上种些花生和芋头,说是要把草先锄去放在一旁堆沤用着种芋头的基肥,等草除完后再翻地。照老人家的指点,我拿起锄头将一行行“地股”的草铲除,谢件娣老人也不闲着,跟在我旁边收拾铲除的草堆在一起,下午4点来钟,这块有4、5分面积的田地显现出它原有的肥沃与清爽。擦着满面的汗水我对二位老人说,等到翻地那天翻地时我再来帮他们。

  二老人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语,并要请我到她们家去吃晚饭。婉言谢过二老人的邀请,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欢喜回到驻地。心想一对多么朴实、勤劳和善良的老人,帮助他们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反而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篇(扩展2)

——民情日记9篇

  今天我们帮扶小组买了豆油、鸡蛋、鸡、鱼、水果等慰问品,又一次来到困难户刘忠源家中。屋里还是黑漆漆的,里面东西堆的非常乱,家里生活水*很差。在交谈中,了解到刘忠源刚刚又患上了脑血栓,行动不便,无稳定的收入,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依靠*每月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老人家心态还是很好的。老人家满含泪水说:“自己已经是上年纪的人了,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国家又给我低保,逢年过节社区、*有慰问,没有把我们忘记。

  通过这次走访,我深深地感觉到,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帮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处于困境的人,心灵极为脆弱,能得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和关怀,是让陷入贫困中的人们看到曙光、重塑生活信心的有效手段,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要根据贫困居民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来到芦山村担任指导员已有一个多月了,我一直在想芦山村如何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觉得芦山村要发展,首先要解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问题。芦山村里10个小组已全部通公路,但个别几个小组还是砂石路,路况不是很好,给村民的进出带来不便,很多村民都希望党和*能帮他们改善路面状况,他们愿意投工、投劳。另外,水也是制约村民生产、生活发展的因素。芦山村是个缺水的村子,特别是山头的几个小组,都是靠天喝水,老天下雨,就有水,不下雨就只能省着用水窖里的水,还好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几乎大部分的村民都有水喝,有水生产。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水的制约,有些地方的良田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芦山村只要解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经济作物发展,全村发展致富的路子一定会加快。

  看望困难群众

  高华村10组村民陈菊芳一家五口人,这个家庭属于组合家庭。男主人吴启成63岁,女主人陈菊芳56岁,前些年各自的配偶相继去世,去年冬天他们组合到一起生活。陈菊芳的小儿子患血小板减少,免疫力下降,因治病导致家庭贫寒,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老木屋里。我们进屋问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忐忑得不知是坐着还是站着,劝了又劝才落座跟我们拉起家常。临别时,看到法院的同志将肥料、大米等生产生活屋子往他家搬,老人道不尽的感激,不停地念叨:“感谢*!感谢*……”

  九组村民杨春菊家也是农村典型的困难户,儿子因手残疾还未成家,母子二人住的也是一间木屋。我上楼看了看卧室,没什么家具,破旧的床上,被子也不怎么厚实。老太太说,我虽然穷,但*对我还算照顾,政策也好……看到干警往屋里扛肥料、大米,老人热泪盈眶,送了我们很长一条路,甚至要下跪送行。老人是朴实的,却让从小在农村环境出生长大的我心底感慨万千。

  现场办公

  今天的走访,让我深受教育,父老乡亲生活条件那么差,没有忘记*的恩情,比起他们,我们的办公办案条件那么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只有加倍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才对得起养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既是法官,同时还是党员,是党的基层干部,要通过我们的行动,把党的关怀送到老百姓手中。

  走访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召集同行的其他党组成员和驻村队员开会,确定了驻村工作队进一步摸底,把排忧解难的措施落实到每家每户的硬性工作要求,同时结合村里的实际,拟定了道路修缮方案,确定由法院出资,帮助村里修缮高华村至池河村的村组道路,确保老百姓出行方便。

  20xx年xx月x日 星期一 天气:小雨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们单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先后几次进村入户,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在增进感情的同时,我们积极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使他们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同时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充满了信心。

  通过前几次的座谈了解,我们深感帮扶任务责任重大,两村贫困户数较多,如果没有周密的行动计划,被动的往前推进,就难以达到此项利国利民政策的目标,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前几次的座谈了解后发现两村两委会办公设施简陋,日常办公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各类会议和活动无场地、无设备的状况后,我和其他班子成员初步计划为两村两委会资助办公设施设备。虽然我局自身经费状况也不是很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钱的地方也很多,但相比帮扶村组的情况,我们自身的困难基本属于可以坚持和克服的。经过努力,我们筹备了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等办公设备,今天准备送到帮扶村组。一大早,土门镇、永东、新丰两村的人员就来了,我们也组合了人员帮着,抬桌子、装车。天气虽然下着小雨,但看得出,大家情绪都很高、都很高兴。能够为帮扶村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帮扶者,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后续我们将继续努力,竭尽全力做好帮扶工作。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20xx年3月20日 星期日 晴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种之际,连日来,我们“三送”工作组深入各挂点村组开展“促春耕、保春种、看民需”活动。针对留守家庭、五保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积极组织乡、村成立春耕助农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他们耕种不务农时。

  谢件娣,大富村庙脚下村小组村民,今年75岁在她在她嫁到夫家三年时丈夫就生病去逝,族里为不想让她再嫁,为她从本乡高岭村招了一个叫刘厚修的“老单只”做上门郎,相濡以沫的二老人一生未生育过儿女,早年修养过的二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她自己全身多种疾病缠身,农事及日常家庭事务就全落在了也已经快上70岁的丈夫刘厚修肩上,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和辛苦。这样的家庭怎能不让你即刻想去帮帮他?

  说好了今天的我去帮老人整地锄草的,可等我到老人家里的承包地里时,刘厚修老人早自己干开了,谢件娣老人在一旁帮助拾捣着。老人告诉我,要在这块地上种些花生和芋头,说是要把草先锄去放在一旁堆沤用着种芋头的基肥,等草除完后再翻地。照老人家的指点,我拿起锄头将一行行“地股”的草铲除,谢件娣老人也不闲着,跟在我旁边收拾铲除的草堆在一起,下午4点来钟,这块有4、5分面积的田地显现出它原有的肥沃与清爽。擦着满面的汗水我对二位老人说,等到翻地那天翻地时我再来帮他们。二老人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语,并要请我到她们家去吃晚饭。婉言谢过二老人的邀请,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欢喜回到驻地。心想一对多么朴实、勤劳和善良的老人,帮助他们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反而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6月5日,我带着我县农牧局的同学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让我的同学从大麦的种植到田间管理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到他家田间进行了实地勘察,对下一次浇水和施肥时间作了科学的计划,让蔡立飞和他的妻子很吃惊。蔡立飞说:“中了这么多年庄稼了,还没先到种个大麦还要这么多文化”,大家听了都笑了。我告诉他说:“我会多带一些有种植、养殖经验的专家来这里为他和村上的乡亲们指导农牧业的发展,也会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6月19日,在炎炎的夏日,我带着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又一次来到。

  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为缺少劳动力的蔡立飞家干农活。这次帮扶不但把他们家落下的农活赶了上去,还让我和我的女儿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的不易。我们那一天没有赶回家中,而是在他家过得夜,睡在农村的大炕上,我失眠了。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多来着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为农民兄弟出把力;同时我也想帮他的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让他们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日后也为家乡建设出力。

  7月15日,我在大麦成熟之际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一方面帮助他家中收获大麦,另一方面就大麦收割后外出打工的事情进行了商量沟通,他决定就家中大麦收割完后到公司民工队来卸精矿粉以贴补家用。

  7月21日我为他进行了安全培训并且成功到民工队干起了装卸工。

  今天我在村委会值班,一个人先打扫完值班室、会议室和村委会大院,我坐在值班室里看书学*起来......

  将*十二点有位阿姨居然给我端来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份热情与温馨我内心感动不已。回想起来自从春节值班以来,村里干部和村民时不时给我送来的种种关心和热情,让我真的感觉很温馨和骄傲。虽然有些人认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和成绩,可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从家里拿着热腾腾的菠菜肉饼开车来村委会给我送饭、感受到监委会主任和她的家人经常跑到村委会热情相邀我去他们家吃饭、感受到村委会周围村民的嘘寒问暖以及送来热腾腾的米饭我真的很感动,感动而又幸福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这七年的村官生涯里我虽然做了一些*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帮助了几户贫困人家,参与了村里村外的各项工作,现在能得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的骄傲和成绩,也是我今后更加努力奉献基层、服务柏林的坚强后盾。

  回想起在七年里走过的风风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败过,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在基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刚来的“

  外来户”、“碎女娃”已逐渐融入到了柏林村干部之中、村民之中。从干部和村民的质疑中到现在的认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热情与干劲,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心智经过锻炼走向成熟,让自己在农村这片舞台上更加得心应手,青春更加多彩和无悔。

  一、为了解和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特在社区干部中实行民情日记制度;

  二、推行《邱娥国工作法》,社区干部必须经常深入住户、深入实际、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三、熟悉辖区内人口基本情况,落实重点对象的各项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防止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

  四、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扎实做好维护社区稳定工作;

  五、关注弱势人群,经常走访困难户、低保户、孤寡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

  六、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水*,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邻里等方面人际关系和谐,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2017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到黄泥村刘屋组方向进行贫困户走访。

  我们先到的是刘屋组刘少如家里,去的时候刘少如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体较差,常年吃药,并且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患有腰间盘凸出,因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接着我们来到刘屋组刘新功家,刘新功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今年读六年级。另外其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顾。他家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

  走访结束后,天空飘起的丝丝细雨,一天下来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我们的心情更为沉重。*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篇(扩展3)

——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菁华6篇)

  x月xx日 星期五 阴雨

  今天,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李安运局长放弃双休日,来到我们“三送”活动挂点的谢坊镇水南村,看望我局“三送”下派干部,一同参与开展“三送”活动。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安运局长十分关心村里的农业生产。今年该村从无到有,发展了烟叶种植面积100亩。刚到村里,他就要求我带他到烟田去看看。来到烟田,看见成片的烟田盖好了地膜,便饶有兴趣地和正在烟田耕作的刘桂生攀谈起来。刘桂生告诉李局长说:“这片烟田是我和刘涛生合伙种的,现在种烟的政策非常好,市里和镇里也有很多补助和奖励,预计全年光种烟就能赚几万块呢”。随后,李局长又来到上枫水渠“三面不见土”硬化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和资金筹资情况。经过多次打报告向上争取,该水渠现已修复1000余米。当得知还有一半工程尚缺资金时,李安运局长要求,要继续与水利局进行沟通,争取尽快立项,把这条水渠全部修好,确保村民的春耕灌溉用水。当看到村民正在路边种树时,李局长又挥起铁锹,不一会就种好了一颗白杨。并叮嘱我们说:“现在正是种树的好季节,这也是我们三送的一项工作嘛。”

  随后,李局长又赶到水南小学。村支部*刘涛生介绍说,学校的操场以及通到学校门口的道路因缺乏资金一直未能硬化,学校教学楼也年久失修,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希望我们能够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了解情况后,李局长当即就给赣州市教育局的领导打电话,询问关于教学楼改建立项的问题,并希望赣州市教育局能够大力支持。之后,我也马上与瑞金市*和教育局的领导联系,他们也承诺会尽量考虑并予以倾斜照顾。

  春雨润万物,好行聚民心。我们“三送”活动就要像这春雨一般,随着丝丝春风,滋润群众的心田,这样“三送”活动也才能真正成为春风化雨润民心的好活动。

  为认真贯彻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本人于3月26日前往曹家台村农户石秀兰家,石秀兰现年56岁,家中2口人,其丈夫杨生福,现年58岁,均以务农为生。老两口生有一子,现已成家立业,在外地谋生。石秀兰夫妇二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石秀兰家现有房屋6间,均为9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

  石秀兰夫妇二人有水浇地4亩,有日光温室一座,主要种植高原夏菜为主的娃娃菜、蒜苗等高效经济作物,年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联户过程中,石秀兰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二是日光温室棚膜及草帘老化,需要更新。针对缺乏劳动力的问题,通过分析,本人认为她家继续种植高原夏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较好,因为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在于少而精,且石秀兰有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经验,相对发展高原夏菜较有优势;针对日光温室设施老化问题,本人已汇报乡*,经乡*出面联系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第二天一大早,我都来不及多呼吸几口山区清晨清新的空气,就赶到厨房做准备,发现里面热气腾腾蒸气四溢,高兰兰已经把昨晚洗好的面放在蒸笼里蒸了。我一边帮她把油盐、醋、辣椒、芝麻酱等这些调料品装上三轮车,一边问她几点开始做的。她说每一天都是五点起床,先把火生着水烧开,把面皮蒸上,然后开始给陈双院做早点和午饭,为了不让丈夫饿着,她还得早点卖完下山给丈夫做晚饭。说着,高兰兰把刚做好的葱花饼端到丈夫床前,嘱咐他准时按点吃药。不到八点,面皮出锅后我们就出发了。

  三月份的山区天气还很冷,她在前面扶着车,我在后面推着。她问我冷不冷,穿得够不够,别冻着。一路上高兰兰给我又讲起她和丈夫这几年打零工挣钱的初衷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想让他们将来有出息。而此刻她不仅仅仅期望孩子上学有出息,还期望能挣钱给丈夫治病,听得出,她是个贤惠能干的妻子,慈祥和蔼的母亲。步行四十多分钟后我们到了景区卖小食品的固定摊位,高兰兰开始忙着切面皮,我拿着抹布擦桌凳,帮她洗黄瓜、胡萝卜、豆芽菜,她切成丝调制佐料。这个季节还属于麦积山景区的旅游淡季,天气冷,游客很少。早上10点从山上下来了一批游客,身旁摊位的经营户开始吆喝了起来。我也硬着头皮跑到游客当中拉客:尝尝我们家的面皮吧,还热着呢,可好吃了有两位游客在我的游说下,来到我们的摊位品尝美味的面皮,我学着电视里店小二的摸样,一边擦擦桌子擦擦凳子,一边招呼他们请坐。

  高兰兰麻利的拌好面皮,我赶紧端到顾客面前请他们品尝。看着这两位游客吃着有我一份辛劳的面皮,谈论着麦积山秀丽的风景,我也觉得此时的麦积山更加秀丽。结账付钱后,送走了这两位游客。陆陆续续的上山游客开始多了起来,吃面皮的也越来越多,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的面皮已经全部卖完了。看着高兰兰数着卖面皮挣来的辛苦钱,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身体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了。收拾完东西,我们推着车子下了山。

  做了一次生意人,做了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这也是我双联行动的第一份作业。在这次双联行动中,我不仅仅锻炼了自己,更主要的是拉*了我与群众的距离,让我真正成为群众的城里亲戚。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制定的帮扶群众向小康生活挺进的重大决策。这项工作在秦州区全面启动后,区上将xx镇xx村、xx村作为民政系统的帮扶村。

  行动紧急,务必尽早安排部署。

  3月1日,我立即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民政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区相关会议及领导讲话精神,阐述了此项工作的主题和好处。针对民政局如何有效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要求行政办尽快着手准备工作方案。最后我给大家强调了三点:在这次行动中,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必须要注意工作作风,一要轻车减从下去,不能给老百姓添加负担,不能理解群众的任何好处;

  二要带着感情贴*群众,与群众促膝谈心,重视疏导群众情绪;三要千方百计帮扶群众致富奔小康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把开展行动同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安排,同部署,充分发挥民政干部的作用结合起来,同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活动结合起来。透过详尽的安排和着力的强调,我期望我们能深切领会精神,转变思想观念,在帮扶工作上出实招,干实事。民政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局的这项惠及民生的行动就正式启动了。

  早上8点,我们就从兰州出发赶赴六百余公里外的陇南市武都区,开展联村联户帮扶工作。中午到达天水,午饭后从天水出发进入陇南辖区,公路盘旋缠绕,怪石嶙峋,石山荒城,连绵不绝。

  车外很冷,心很热,一坐坐石山,一个个隧道,成(县)武(都)高速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兰渝铁路以隧道群穿越渭河与洮河分水岭;经岷县穿越黄河与长江分水岭,而后线路靠山取直以隧道群避开岷县至陇南之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沿小岷江、白龙江东岸至陇南市,以29.7公里长隧道穿越西秦岭,于洛塘河东岸以隧道穿越裕河、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南缘至广元市;经苍溪沿嘉陵江东岸行进,通过阆中、南部、南充、武胜至重庆枢纽。

  兰渝铁路最早出自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新中*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次对这条铁路进行了论证、勘测和设计等前期工作,20xx年和20xx年,三省市人民*先后两次向国家*提交修建兰渝铁路建议书。

  兰渝铁路建成后,由成都至兰州比经现有线路(宝成-宝兰线)缩短里程139公里,节约时间*3个小时。由重庆经本线至兰州比经现有线路(成渝-宝成-宝兰线)缩短里程511公里,节省时间10小时。修建兰渝线,既分流宝成线部分运量,打破该线路的瓶颈制约,减轻其运输负荷,又能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输送能力。而且兰渝线穿越*确定的嘉陵江战备航道,通过兰青线还可与拟建中的青藏铁路相连,对巩固西南边疆具有潜在的战略价值.

  5月28日。我决定去局里的定点帮扶村xx镇xx村去看一看。xx村地处xx镇东部,因为地处园林区,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覆盖率高。这个村也属于自然村,村干部介绍,全村有933人,人均纯收入2300元,较之于xx村经济水*相应高一些。xx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山路崎岖不*,我与其他分管领导一行驱车绕过了几道弯子才到达。村*白全生、村主任李宝生早就在村口等着我们了。

  下车后,我们径直走进村委会。白*向我介绍了全村实情:土房多,土路多,养殖种植少,全村贫困人口多,这些都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随后我们特意走了几家困难户。一些村民愁着没钱花,盖不起房子,一些村民说由于困难给孩子娶不上媳妇,也有一些村民因为年老体弱,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他们也失去了劳动能力,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由于家庭情况各异,帮扶工作就成了一件难事,但大家对*确定的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目标仍然充满着信心。

  一位村民动情地说,xx村穷,但大家都有一副好身板儿,如能让土地长出药材,让外面的客商前来收购,那外面的生活水*肯定要翻一番。村民的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他的话隐射2种含义:种植和道路。因此,要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必须要考虑解决这两个问题。


个人扶贫民情日记6篇(扩展4)

——干部民情日记 (菁华3篇)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千辛万苦筹划准备,永善县民胜村几个打工仔回乡创业养殖场终于落户中厂二社小河边。

  “来了,来了,拖鸡的车终于到了……”

  4月6日,如油的春雨一拨接着一拨下过不停,从四川省筠连到盐津牛寨途经普洱,900斤1600多只来自四川省筠连县北京坝的小乌骨“鸡宝宝”终于历经千山万水风雨无阻地来到了民胜村,落户中厂二社小河边由肖玖万、罗贵书、姚富林和罗*清合作的养殖场,一个个欢天喜地的“鸡宝宝”正式开启了民胜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行动模式。

  当我们一次次回望这个座落在金沙江边犹抱琵琶半摭面的小山村,位于永善县青胜乡北端,东临江北村,南与青胜社区接壤,西边与四川黄琅隔江相望,北与绥江团结相邻,拥有村民755户3124人,海拔最高1785米,最低381米。远远看去,村子南北相通,道路纵横;走进村庄,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当你问他们村有什么的时候,众口皆一地答道:我们有土地。当你问他们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会告诉你:我们缺产业。

  今年年初,根据中央精准扶贫部署,昭通市商务招商合作局和永善县委*部精准派驻工作人员到民胜村开展扶贫工作。自驻村以来,工作队走乡窜户,了解村情民意,查看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可利用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多次研究,在市商务招商局领导班子的领导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提出了2016年民胜村扶贫工作计划(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到2017年,创建农村产业合作社1个,生态养殖到年出栏生猪1000头,鸡5000只,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户。)截止目前,民胜村围绕果树提质增效、厨师培训等培育新型农民150人;初步发展养鸡示范户2家2000只鸡;养猪示范户1家16头母猪30头肥猪;在低海拔区民胜一、二、五社和中厂一、二、三社种植葡萄162.2亩,在高海拔地区红岩三社种植猕猴桃100亩。

  途经大山深处的村庄通往绥江绍亭的公路正在忙碌有序地硬化施工;莲花山上纯天然罗汉笋被四面八方的村民日思夜想惦记了整整一个春天;村子里危房改造敲砖声、搅拌机声和打板的吆喝声混为和谐的“安居谱”;要求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场里牛满圈鸡满舍……历时三个月,时至暮春,走进民胜村,看到的是人人忙着建安居,产业发展初布局,群众生活喜洋洋,精准扶贫笑嘻嘻。

  *日,青胜乡党委*蒋泽龙率领乡畜牧站负责人到民胜村调研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时指出,要精准识别贫困户,要突出精准扶贫重点,要产业扶持精准,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探索切合民胜村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精准识别是基础

  今年3月以来,在乡党委、*的部署下,民胜村全面启动扶贫户精准识别工作,并把建档立卡工作列为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根据安排,市、县、乡驻村干部均参加了入户调查培训,要求每个干部进村入户,瞄准最贫困的村社、最困难的群众,采取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贫困人口识别政策、程序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要求,同时,通过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准确有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精准识别工作的认知度和精准度,为识别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在民胜村两委的大力帮助下,最终审批确定精准扶贫对象315户1333人。

  精准产业是关键

  民胜村,是一个缺产业的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民胜村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和每个贫困户的困难、优势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发展产业,带动全村经济真正发展,这是蒋*的思路,也是民胜村驻村干部的共识,更是民胜村委班子工作的目标。来到民胜村中厂二社小河边养殖场,看到一群群黑衣天使在小竹楼上欢天喜地地玩耍、嬉戏,“小竹楼,大舞台!”蒋*高兴地说,紧接着问起正在精心饲养鸡宝宝的肖玖万和罗贵书:“你们消毒怎么样?防疫怎么样?是不是按照标准来做的?你们是一个人做的还是几个人合伙的?你们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吗?……”肖玖万和罗贵书都是多年在外务工,听说现在政策好了,农村发展空间比较大,今年无论如何也不出门了,决心在这小河边干点动静出来,见蒋*热情的关怀,急忙走过来向*汇报鸡宝宝的长势、消毒、饲养情况和当前急需400米水管和扩建圈舍资金短缺的困难以及成立农民合作社的愿望,蒋*当场表态给予水管500米和同意解决贷款替息的问题,并表示,以实践为重,认认真真把防疫、消毒做细做好,密切观察鸡的状态,今天把畜牧站的带来,就是给你们信心、壮胆的,一定要把这批鸡当作“钱袋子”,学到真法子,只有经验强大了,你们才会做得更好更强,走得更远!并支持大家走规范化的路子,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身边更多的老百姓勤劳致富。

  离开小河边养殖场,蒋*来到青树四社苏顺华家,看到牛圈里摩肩接踵挤在一起的小牛,蒋*很着急的说:“你这个要不得,密度太大了,牛还很小,想伸个懒腰都很困难,赶紧扩圈,牛粪处理也不恰当,要理一条水沟,每天用水冲洗圈舍……”当看到圈外一条小牛躺在地上,得知是生病了,蒋*紧忙对畜牧站陈洪福说,“你认真看一下,这牛是不是很严重啊,你们畜牧站要加紧学*畜牧养殖的这些常识,认识了解家畜在养殖过程常见病症,现在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在技术支持上还得靠你们为老百姓撑腰啊!”……

  随后,蒋*来到小厂小学检查学生营养餐并用餐后,来到红岩三社查看猕猴桃种植情况,由于种植技术培训不到位,猕猴桃种植水*不过关,蒋*要求立即整改,等待下一次检查。

  随后,蒋*来到民胜三社,与养猪示范户彭品银和正在做养鸡准备的刘宗祥、刘宗志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发展的思路,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彭品银家是具备一定养猪技术基础的示范户,猪圈干净有序,大小猪养护得健康油亮,目前已养着15头母猪,听到要扩建圈舍时,*马上给他们替息贷款指标支持扩大规模,并再三叮嘱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尽量不出现任何疫情。当看见刘宗祥因小儿麻痹受害的身体,却坚持要养1500只鸡致富的决心时,*感动地说“你可不可先养500只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再扩大规模?”刘宗祥两兄弟却坚持要养1500只,*强调说,“既然你们意志这么坚定,那一定要在防疫上狠下功夫,注意养鸡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搞好消毒等常规工作,请畜牧站密切关注关心民胜村这些刚刚起步的养殖产业,一但有什么情况,一定要赶紧寻求技术支持和处理……”经过调研,蒋*肯定了民胜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以“种”、“养”为主的产业扶贫工作开端很好。蒋*要求,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引领大家走标准化、科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蒋*的到来,为民胜人民群众鼓舞了士气,解决了实际困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一大早起来,手机上国土和气象发布的雨情通报显示,昨晚木杆的降雨量达75.9毫米,居全县第一,比第二的高桥多28.2毫米。遂挨个的打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昨晚除我和老书外,几乎全部被淋雨了。最惨的属享华主任,他和计生宣传员*负责的社最多、最远,昨晚走访完在下厂社*家吃完饭,骑摩托回村,在离家4公里左右地方,摩托被大雨淋湿,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灯光,就不敢再骑了,硬是推着摩托走几公里回到了家,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了。所以,今天许多同志都是带着感冒出发的。

  走访完筛子坪和洪沙堡后,我们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从5月15日到18日,所有第一*到昭通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把表册交给村上的同志整理,准备出发赴昭参加培训。走时再三与享华主任交换意见,我只有三个要求,一是保证准确,二是注意安全,三是保障后勤。培训结束后,没有休息,又再次调集人手赶赴元亨。这次我在单位抽调了4名同志来支援,对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多次请他们派人参与均无果,就索性就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2017民情日记一:梁山深处听民声

  黄龙山延伸到合阳的部分叫梁山,因山上有武帝庙,老百姓也称其为“武帝山”,山脚下散落着好几个村子。山里面究竟有无人住,一直想亲自寻访。上午,顺着金水沟河道溯流而上,行至山内五、六里处,发现路边竖着石堡镇十亩地村和野鸡岭的牌子,才知道已跑到黄龙县地盘了。随折身而回,在三个山头环抱的一处坡地上,来到了河西坡村。

  这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庄,就山势修成横竖5条单面巷道,每家基本都有窑洞,住宿条件比较传统,条件稍好的人家在前院修建了*房。顺着村北木瓜树旁边的一条土路,行走300米左右,来到一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院墙上贴着低保户的人家,前院是已经废弃的猪圈,后面是三面窑洞,走进北边的窑洞,见到两位拄拐的老人,经聊天得知,老人叫李富刚,50年前从黄龙山里来此落户,已经76岁,患有心脏病和肺气肿,与73岁老伴王小凤住在窑洞里相依为命,生育了三个儿女,给大女儿招了上门女婿,生了两个孩子后却因意外身亡,女婿李安朝再婚后在村里别处建了房,与他们分开生活,*时照顾也不多,由于户口未分开,所以老两口的低保金也一直在户主李安朝的一卡通上,二女儿外嫁,儿子也入赘到甘井镇那边,老两口身边实际并无人照料,由于行走不便,很少出门,甚至院子一棵杏树上挂满熟透的果子都无法采摘,看到家中来人,老人就赶紧搬来凳子让我们自己摘着吃。在李富刚老人家中,没有见到上墙的脱贫明白卡,也没有见到帮扶工作袋、帮扶手册和政策一本通,仅在院墙上见了医生包联的牌子,在窑洞里见到医生的`联系卡,谈论中得知,两位老人的低保金由女婿领办,他们并没有花到一分钱,暴露出低保金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协调解决。针对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和病痛缠身的实际,应该健康扶贫、助残扶贫和低保救助三管齐下,加上落实生活照料等措施,老两口的生活才有可能好起来。

  在村子中间随机走进一家贴有贫困户标志的家中,院子收拾得很干净,主人在南墙边开地种了些辣子、茄子、黄瓜等蔬菜自给自足。聊天得知,户主叫庞建军,前年因肺病手术欠了不少外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80岁,患有脑梗,每年都要住两三次医院,女儿外嫁,年前举债建了80*方米的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过年才回来呆几天,家里的7亩苹果树和6亩花椒树基本都靠雇工,因干旱缺水和管理不善,收入也不高。这户人家应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但是在这家却没有见到医生包联相关信息和材料,帮扶干部是村里的组长王彦民,但脱贫明白卡上填写有漏项,产业扶持填写不具体,危房改造填写内容与上面的选项相矛盾,帮扶手册上的入户记录填写到3月10日,便再没有记写。看来干部入户的基础资料工作不精细,镇上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走了两条巷道,又发现一家贴着医生包联的牌子,进去后才得知,78岁的严榜录十多年前丧女后,与老伴相依为命,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法定赡养人,吃水靠自己拉,烧柴靠自己剁,依靠国家发的五保金维持生活,老人对国家的政策也很满意,唯一心愿就是解决村上吃水难的问题。但在这一家中,也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帮扶干部卢润学(村支书)的脱贫明白卡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年人均纯收入计算不正确,错将五保金计入年人均纯收入。二是五保户纳入有偏差,老两口按政策都应纳入五保户,但实际仅将严榜录一个人纳入。

  回来路过村委会,和村支书交谈得知,全村有90户,380多口人,两个自然小组,产业基础还不错,大多都是核桃、苹果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基本没有空白地。贫困户有18户58人,多是因灾或因病致贫,大部分由村上的干部包联。来到村脱贫攻坚作战室,看到制度上墙,资料柜里摆放整齐,随意翻看了两本工作纪实,发现彭文学等村干部的工作纪实记写得都比较简单,想看村里的脱贫规划,干部翻了好一会都没有找到,只能作罢。我问村里还有什么困难,村支书说主要是群众吃水难问题,*时村民用的是黄龙山里的浅表水,因干旱等原因会产生季节性断流,每年仅有5、6个月的正常供水,更谈不上地里的浇灌了。看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是这里群众的第一大愿望,水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生产生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告别村支书,沿着蜿蜒的山往回走,路边的植被郁郁葱葱,远处的武帝山巍峨挺拔,回望着渐行渐远的河西坡村,我在想: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这里群众最难的问题是吃水,那就从吃水难的问题入手解决。我们基层脱贫攻坚就应该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百姓,紧盯问题抓落实,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