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

首页 / 三字经 / | 2022-10-22 00:00:00 故事,三字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4、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5、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6、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7、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8、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9、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1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11、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12、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13、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4、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15、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16、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7、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8、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1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20、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21、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22、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3、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24、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25、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7、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28、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29、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30、《母子同刑》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1)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

1、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3、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4、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5、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6、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7、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8、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9、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1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11、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2、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13、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1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15、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1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1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18、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19、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20、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1、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2、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3、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2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25、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26、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27、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28、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29、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30、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2)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2、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4、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5、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6、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7、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8、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9、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2、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13、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14、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15、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16、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17、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1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19、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20、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21、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2、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23、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24、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25、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26、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27、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28、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29、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30、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3)

——三字经故事 (菁华5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一个小故事。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是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村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了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店,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丙个集市,喧闹异常。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劝,*朱者赤*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以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慢慢就觉得学堂的课实在没有意思。有一次,孟子一墨守成规三天没有上学,早上出门说去上学,下午还准时回家,孟母以为他是放学了,三天不去学堂老师不放心,派人到孟子家里探问,看孟子是不是病例了。这下子孟母才知道独生子逃学了。下午孟子又回来了,母亲问他到哪去了?孟子回答说上学去。孟母大怒,拿起剪子就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齐着机杼给剪断了。这一下孟子害怕了,因为他们维持家计的唯一来源就是母亲织的布。孟母让他将断了的线头全部接上,几百根经线全剪断了,哪里还接得上。孟母于是将道理廛出来,读书与织布一样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了。即使能接续上,但织出的布满是疙瘩,还有人要买吗?你贪玩逃学,荒废时光,怎么能学到安邦定国的本领呢?千万不要走你远祖孟僖子的老路,给祖宗丢脸,抹黑。孟子的远祖孟僖子曾任鲁国的司空,有一次陪鲁昭公出访楚国。楚王在郊野举生盛大的欢迎仪式,孟僖子不学无术,不知如何演礼,急得满头大汗,自己丢丑不算还给鲁国也打开了黑。以后孟子的高祖才拜孔子为师,成为七十二贤。孟子这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他痛下决心刻苦学*,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昔仲尼,师项橐(音驼)。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4)

——三字经故事 (菁华5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一个小故事。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是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村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了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店,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丙个集市,喧闹异常。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劝,*朱者赤*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以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慢慢就觉得学堂的课实在没有意思。有一次,孟子一墨守成规三天没有上学,早上出门说去上学,下午还准时回家,孟母以为他是放学了,三天不去学堂老师不放心,派人到孟子家里探问,看孟子是不是病例了。这下子孟母才知道独生子逃学了。下午孟子又回来了,母亲问他到哪去了?孟子回答说上学去。孟母大怒,拿起剪子就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齐着机杼给剪断了。这一下孟子害怕了,因为他们维持家计的唯一来源就是母亲织的布。孟母让他将断了的线头全部接上,几百根经线全剪断了,哪里还接得上。孟母于是将道理廛出来,读书与织布一样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了。即使能接续上,但织出的布满是疙瘩,还有人要买吗?你贪玩逃学,荒废时光,怎么能学到安邦定国的本领呢?千万不要走你远祖孟僖子的老路,给祖宗丢脸,抹黑。孟子的远祖孟僖子曾任鲁国的司空,有一次陪鲁昭公出访楚国。楚王在郊野举生盛大的欢迎仪式,孟僖子不学无术,不知如何演礼,急得满头大汗,自己丢丑不算还给鲁国也打开了黑。以后孟子的高祖才拜孔子为师,成为七十二贤。孟子这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他痛下决心刻苦学*,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昔仲尼,师项橐(音驼)。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5)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40句菁华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5、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6、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7、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8、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9、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1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11、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1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14、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15、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6、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17、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8、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19、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2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21、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22、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23、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24、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25、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26、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7、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2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29、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30、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31、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32、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33、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34、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3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36、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37、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38、《孟母三迁》

39、《五子登科》

40、《苏秦刺股》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30句菁华(扩展6)

——三字经最全解释 30句菁华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4、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5、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6、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7、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8、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9、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10、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11、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1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3、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14、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15、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6、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17、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18、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19、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20、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1、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22、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23、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24、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2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26、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27、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28、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29、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30、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