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

首页 / 赏析 / |

  滕王阁序赏析 1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滕王阁序赏析 2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赏析 3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 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极可法师。”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 南第一阁。王勃十四岁那年,到** 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陽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挥笔写就的。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陰、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 之滨,和江 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飞”

  “卷”二字,静中有动。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就曾赞叹说:“愈少时,则闻江 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书吾忧。”

  诗的第五、六两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婉丽和*之风格自见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空自流”,既顺承上句时空久远之意,又照应首句,自然地结尾全篇。当年建造这华丽高阁的滕王如今在哪呢?这是以问代答,此时元婴由于奢靡无度,被贬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参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说的,“宾主尽东南之美”,赞美阎都督德洁政清。设想元婴建造华阁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时常歌舞饮宴于其上呢?如今却只剩下栏杆外的江 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

  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曾评说:“这首诗*仄合律,粘对基本合律,简直是两首律句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韵的交 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又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时,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去,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的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之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本身的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啊,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便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的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才子传 王勃》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父亲王福畤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之时。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滕王阁序赏析 4

  【原文】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①,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②,地接衡庐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控蛮荆而引瓯越⑤。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⑦。雄州雾列⑧,俊采星驰⑨。台隍枕夷夏之交⑩,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陽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南昌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大州象舞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象星星一样多。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有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陽的水边。

  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宴会上排萧声响起,好象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命运不好,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君子洞察先机,通达事理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赏鉴】

  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滥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此节大部份描写*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境。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陽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岗峦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寥寥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一位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

  由第二节入篇写景,至第三节由*及远,是为远景描写矣。其第三节开首远*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写*而不*,文字的运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远景),钟鸣鼎食之家(*)”;至“舸舰弥津,青龙黄雀之舳(*远结合,意会),云销雨雾,彩彻区明(远*结合,意会)”。这种远*结合,远*意会的写法,让人在景色*中迷一离,赏其美感而存意会,实写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绝世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写景之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妙笔。落霞(静)、孤鹜(动)、秋水(*)、长天(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王子安的“齐飞”、“一色*”点晴,整个都活了起来,可谓动静结合,远*相宜,将这四种物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在绘画技巧上,就叫活灵活现,将整个静态的画面整个的盘活了。阎公当时有一感叹“全篇有此一句,足胜佳作数千矣”,可见一句妙句对全文的影响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灵光乍现,也会我们留下了百思不觉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陽之浦”,看似是画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实是助力之作,为上句增添饱满。更是用二个地名,点出了滕王阁的中心地位,这种始终围绕滕王阁这个中心引申的写作方式,是散文写作的必备技巧,否则有离题之嫌。

  第四节王勃开始借景抒怀,但未深入,主要是借远景而怀远,抒其时境况与当时心态。全节全部用对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触。如写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写实:“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四美具,二难并”。景情相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景抒怀:“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心态实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对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勃触景生情,由此深入怀悲,在感叹人生失意的同时,也对王室奉召以还抱有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心境,在全节的对比句中我们加深了印象,并为下文王勃的抒怀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础。

  写景:王勃由*及远*结合及远,层次分明。写情同样也如此,由浅入深,先在第四节借景点情,逐渐深入,至尾句“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起高|潮却戛然而止,实为第五节留下伏笔也。第五节一开篇“嗟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直接点入主题,好像突兀,但有第四节辅垫,回味一瞬,亦觉自然,此中的视觉冲击感,让我们又不得不感叹王勃的善于制造高|潮,往往转折的笔锋,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接下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鸿梁于海曲,岂乏明时?”。借古时名人鼓励自己,虽极尽无奈,却又存希望于圣主。相信自己终究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更是写出了他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两句是王勃铭志之语,短短二十字,将他的高傲风骨,积极向上在危难之时不坠志向的心衷描写的极其到位。凡后世怀才不遇者常以此两句作为励志之名言,就可见此心的高洁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以上这些文字是上句的进一步诠释,也可以说是注释,他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不因失意而失志,在逆境中奋起的高远志向。犹其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句。更是说明了自己不因暂时的失意而失望,而是卧薪尝胆,以图他日东山再起。从其对孟尝与阮籍的怒其不争来看,王勃此次流放确实心存不甘,时时牵念复返长安,展自己凌云之志的良好愿望。

  “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第六节王勃以自我介绍开篇,说明了自己的境遇与志向。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点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然后他并未就此深入,而是笔锋徒转,接以自嫌,再捧阎公等与坐长者,以明自己奉宴之心。结尾更是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赞阎公等人,与上句的“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的失望到“钟期既遇,奏流水何以惭”的知音之语相慰,足见王勃处世之老成。这种对比句,无疑加深了赞誉的力度。从景写情至抒怀再牵回*境宴会场面,王勃收入自如,处处不着痕迹,如此笔力,名列初唐四杰之首也就不足为怪了。畅远而不忘中心本意,写散文者当注意也。

  第七节是结篇,也是王勃全文的总结。他以一声“呜呼”的叹息起笔,给人以一种又要大发失意之志的感觉。谁知王勃岂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岂能作无谓之笔呢?接下去“胜地不常,筵*难再”。犹如生花之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众人犹未回神,王勃却又转折笔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自感叹而伤神,浑然一体,不着痕迹的将悬念折了又折,虽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时宴、人之牵念。“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了。非王子安不尽欢也,实是盛宴难离,知音难弃也,如此谦卑之语,当博其时宴上人之欢也。可王勃一题二意,既拍了宴会上的人的马屁,也应了此赋是应景之作的原意。更抒怀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虽有意于好景,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叹,应是王勃当时的实际心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最后的收尾,王勃有点自得,因为其作实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即其时的引子。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后的赋定是佳作。然其序已冠绝古人,何人在此序下还敢献丑呢?“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让宴会上的人作其赋,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赋,实多言矣。吾不知其时宴上人等是否还作其赋,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为憾,然莫可奈何也。王勃以此语结句,像似歉逊,但傲然文人之气,跃然纸上。以此收篇,并无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诸人,不知其时何以为继。

  【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一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 “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一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滕王阁序赏析 5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

  赏析: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运用了对比、对仗、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①上句写寒潭之水的清明,设色淡雅;下句写傍晚的山峦呈现紫色,设色浓重。在这色彩的浓淡对比中,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突出了秋日的山容水态,从而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②对仗工整,“潦水”对“烟光”、“寒潭”对“暮山”是名词对名词,“尽”对“凝”是动词对动词,“清”对“紫”是形容词对形容词。③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不拘泥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动静结合,写水写山,突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如诗如画。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赏析:这两句更是写景名句,素称千古绝唱,运用对偶、白描、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①这两句运用对偶,在句式上不仅上下句相对,而且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与“孤鹜”,“秋水”对“长天”,不仅结构上是偏正结构,对仗严整,而且音律上也是*仄相对,抑扬顿挫,富于乐感,给人美感,这是王勃骈文的最大特点。②白描手法的运用,作者从空间、色彩、动态、静态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角转换,视野开阔,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整个画面完美和谐;既有动态的落霞与孤鹜,着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又有静态的秋水与天空,着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这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广阔深远,色彩明亮绚丽而又上下浑成的鲜活的自然图景。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还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志向与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赏析:这几句是作者化用东汉马援的“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片言居要,是《滕王阁序》中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语,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历来有志之士为了自己的理想总是极尽所能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使在抑郁不得志的困境中也不消沉放弃。这里王勃化用此词句,既是勉励自己,又是勉励当时的“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就自暴自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王勃当时仕途失意,怀才不遇,面对这滕王阁秀丽如画的风景,触景生情,仍有这般情怀,忘却失意的苦楚,全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更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滕王阁序赏析 6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称赞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但很少听说缺出来一个字不写,也同样受人称赞的事例,然而,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事。

  很多朋友都读过唐代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坛留下了千古美谈。而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缺了一个字却引起人们百般猜测、补充,最后竟以千金悬赏,却鲜为人知。

  这话还得从王勃那次到南昌说起。王勃到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这首诗境界远大,文笔优美,实非一般诗可比。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王勃却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却有人忽然叫道:“怎么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

  众人在赞叹之余也纷纷跃跃欲试。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

  阎公一边叹息一边若有所思地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可到丰城。”

  阎公一听,面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衙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衙卫回到府衙,在阎都督面前伸开巴掌,竟空无一字。阎公猛然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

  “妙哉!好一个‘空’字!”众人附和称赞,“绝妙!奇才!”

  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关于文章,冯某会专为初唐王勃作文,此乃之前所始料不及的,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

  俊才王勃。“认识 ”这位山西的才子,是初中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惟有他那句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信大家一定孰知吧?反正我记忆颇深,时退当年,只知王勃者,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之一。余啻于此,并无甚冗腴的记忆。

  时维唐代,才子众多。多如牛毛,堪比繁星。细数北斗者,李杜,王孟...四杰,唐宋八大家,元白之才。风流才子,浪荡名士,真可谓不可胜举。

  若叙唐,我们第一反应会想到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的李世民;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再有就是心狠手辣,妩媚外强的千古女皇武则天。然除了这些政治人物,文化唐诗,唐楷亦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光彩甚曜。独树一帜,绝后光前。唐诗代表人物如青莲居士李太白,少陵野老杜子美。唐楷代表欧阳询,颜真卿。

  但是青莲出淤泥而不染,邺水朱华。人们观赏美丽的芙蓉花,能有几人在意莲下的淤泥?孰不知,有了多情的沼泽,才会有映日的荷花。王勃,位及”初唐四杰“之冠也。是他,首先摒弃了隋唐诗词的“风月缱绻”的格局。华丽转身,力挽狂澜。把诗词从缠绵无力的格局中推陈致新,始写大海高山,雄旷漠北;无不让人读之心旷神怡。王勃牵头,动以先驱。有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极力赞同,方使唐代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才得到真正的形成。而且初唐四杰好作骈文,都以骈文著称,对唐诗的发展有功不可没,有中流砥柱之论。

  诗圣杜甫云:“王杨卢骆当时体。”韩愈亦有云:“读王勃之文章,可以忘忧矣”。

  有人说醉翁欧阳修是为文圣,散文开拓者。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 ,成就了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安徽滁州“醉翁亭”。同样,王勃的《滕王阁序》此序文成就了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江西南昌“滕王阁”。诚然,《醉翁亭记》是一篇不可多得好文章。然而鄙人认为《滕王阁序》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单文采媲美,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远不能与之媲美的。

  愚以为《滕王阁序》比才高八斗曹植的《洛神赋》亦有过之,也绝不输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白《蜀道难》,苏轼《前赤壁赋》等所有文章。相反我感觉苏轼的那篇《赤壁赋》多有引用《滕王阁序》,《赤壁赋》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和王勃《滕王阁序》中:“龙光射牛斗之墟”有相似之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和”秋水共长天一色“喻意一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王“爽籁发而清风生。”也不谋而合。于是獂道散人判断苏轼作《赤壁赋》借鉴了《滕王阁序》。即使没有借鉴,但苏轼一定读过王勃此文,而且一定很喜欢。因为《滕王阁序》是一篇“四美具,二难并”的神作。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巧,陆海潘江元白之才。“

  以前也颇好读书,也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诵读王勃《滕王阁序》才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自于此。有文为证:”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前几年去湖南我途径江西九江,上饶等地,也深有体会,正如那句”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江西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村庄可谓名声大噪。隐逸宗师陶渊明;风流文圣欧阳修,理学宗师朱熹;道家代表明;戏马追谢的黄庭坚等等文化名士层出不穷。王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语中的。

  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话说王勃在南下途中探望在交趾县作宰的父亲,途径南昌,恰逢都督颜公宴请诸贤,请诸豪杰各显才华作以序文以记之,用王勃原文形容这次宴会:“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再有据说阎公抬爱女婿孟学士,使其事先作好文章,本欲使自己的女婿在宴会之上崭露头角,声名鹊起。不曾想在别人推让,孟学士假意谦虚之下,王勃当仁不让,拿笔现场款款而就,惊艳全场。

  开始阎公甚为恼怒,当读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也赞叹不已,称为天才。可见阎公是一个并不以权谋私,反而是一个尊重才华的名士。如果阎公力推女婿"孟学士之词宗"。那我们将无法赏读这篇千古名篇,岂不悲乎?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话说王勃在最会“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少写一字。扬言一字千金!有人猜测是”水“字。然而阎公礼贤下士,亲自赍千金拜访,王勃羞愧叙谈。其言:”帝子何在?是为“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遂阎公又一次赞叹不已。

  王勃奇才,一说王勃作 《滕王阁序》,时年十四,也有说王勃时年二十一岁。即使是二十一岁,能写如此千古名篇,怎么能不让人赞叹?更让我叹息的是才子时年22或27岁,亦在南下探亲途中不幸溺水身亡!呜呼,惜哉!让我想起了唐代另一位天才诗鬼“李贺”,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怀才不遇,郁郁而终,卒于27岁。27岁,正是男人一生的风水岭,这一年,标志着人生渐渐的成熟。当风华正茂,不想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但是他们的才华横溢,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世人无不折服在他们的才华之下。

  我今岁时年27岁, 但至今一事无成,不学文,将空长百岁!岂不痛哉?比之才子,我不禁惭愧万分。只希望能像王勃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遥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秋水依旧,青云亦在!敢于追逐,我想这算是《滕王阁序》给我”豲道散人“的鼓励吧。

  滕王阁序赏析 7

  滕王阁序

  唐代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杰:俊杰,豪杰。灵:灵秀。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雄:雄伟。州:大洲。

  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枕:占据,地处。尽:都是。

  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

  雅望:崇高声望。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遥临:远道来临。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懿范:好榜样。

  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暂驻:暂时停留。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紫电青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

  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维: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序:时序(春夏秋冬)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潦水:雨后的积水。

  尽:没有

  俨:整齐的样子。

  骖騑:驾车的马匹。

  上路:高高的道路。

  访:看

  崇阿:高大的山陵。

  临、得:到。

  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长洲: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

  旧馆:指滕王阁

  层:重叠。上:上达。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

  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

  丹:丹漆,泛指彩绘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渚:鹤所栖息的水边*地,野鸭聚处的小洲。

  汀:水边*地

  凫:野鸭

  渚:水中小洲

  萦回:曲折

  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桂,兰:两种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开

  绣闼:绘饰华美的门。

  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

  旷:辽阔

  盈视:极目远望,满眼都是

  纡:迂回曲折

  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

  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扑:满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弥:满。

  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销:“销”通“消”,消散。

  霁:雨过天晴

  彩:日光。

  区:天空。

  彻:通贯。

  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一说,“霞”为一种小飞蛾,"落“的意思为孤单,孤单的飞蛾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自有一种孤寂之情。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变霞鹜》)

  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断:止

  浦:水边、岸边。

  登高望远,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迅速升起。

  遥:远望。襟:胸襟。甫:顿时。畅:舒畅。

  兴:兴致。遄:迅速。

  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凌:超过。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睇眄:看。

  中天:长天。

  穷睇眄于中天:极目远望天空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迥:大

  盈虚:消长,指变化。

  数:定数,命运。

  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

  吴会(kuài):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也有意思相*的一首诗:”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古代汉 语》解释:“陆云,字士龙,三国吴承相陆逊 孙。陆逊封华亭侯,陆氏世居华亭。华亭古 称‘云间’。荀隐,颖川人。颖川,地*京城。 后以‘日下’喻‘京都’。”

  字面意思是: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关山:险关和高山。

  悲:同情,可怜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命途:命运

  齐(qí):整齐,*坦,与......一致。

  不齐:就是坎坷,坑坑洼洼。王勃是指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怀才不遇。后有“时运不济”一词乃出自于此,实乃后人误以为是通假字而杜撰之,以讹传讹,何可胜道!《礼记·学记》便有“大时不齐”一词!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东**,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一介:一个。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胜:名胜。不:不能。常:长存。难:难以。再:再次遇到。

  兰亭: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 (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 (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

  谁悲失路之人(悲: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华、宝:有光华,有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

  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

  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

  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

  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

  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都)

  尽是他乡之客(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消尽,干)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同归于尽(灭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朋友)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顺着;随着)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就要)

  一触即发(就)

  可望不可即(接*)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牵制)

  恭疏短引(n,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引而不发(拉开弓)

  抛砖引玉(引出)

  (7)穷

  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

  日暮途穷(到尽头)

  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8)数

  A,shù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多少,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

  不可胜数(计算)

  C,shuò

  数见不鲜(屡次)

  而公子亲数存之(多次)

  (9)趋

  他日趋庭(快走)

  入而徐趋(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今背本而趋末(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催促)

  趋令销印(赶快)

  虚词

  1、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怀帝阍而不见 (连词,表转折)

  酌贪泉而觉爽 (连词,表转折)

  抚凌云而自惜 (连词,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处涸泽以犹欢(连词,表转折)

  奏流水以何惭(连词,表承接)

  3、之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取独,不译)

  其他(结构助词,的)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引出对象)

  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极娱游于假日

  奉宣室以何年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幸承恩于伟饯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4、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非谢家之宝树

  5、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喜托(于)龙门

  6、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创作背景

  《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

  争议

  中国传承下的《滕王阁序》的各版本多是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作为开篇,然而,在日本皇宫发现了公元707年(日本庆云四年,即滕王阁序创作后的26年)收藏的《滕王阁序》的抄本,在该抄本中,开篇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版本,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豫章故郡”是原版,而“南昌故郡”只是为了避唐代宗李豫的讳,而作此修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国现行流通版《滕王阁序》的“孤鹜”,一只野鸭,“孤鹜”必须成群才齐飞,单独不可能齐飞,该处一直困扰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的文坛悬案。而在日本皇宫的抄本,却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于“鹜”和“雾”由于一直没有定论,所以还是使用原本“孤鹜”。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写作特色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4—5)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6—7)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远*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结构分析

  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展开来看,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熹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写景时,巧妙地把叙事穿播在其中,如“俨掺骄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它既是对前文的承接和归结,又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而*,顺畅自然。

  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阔,俯雕亮”,作者在它出现之后,即一反前面对高阁的仰视,转而由*到远,自上而下地俯视周围的万千气象。收得拢,撒得开。

  第三段的关键句分散在两处。作者先用“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把叙事、写景转向抒情,议论。其中“觉得宇宙之无穷”是观看天上地下美景后发出的赞叹,是承接上文;而“识盈虚之有数”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是开启下文。但是,当此段又一关键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转入表达自己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从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真切动人。

  写作技巧

  本文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文思缜密,层层扣题。各段衔接科学,思路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全文充分发挥了骈文的特点,融对偶、声韵、用典于一炉,表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境——第三节远*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滕王阁序赏析 8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赏析 9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赏析 10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1)

——《滕王阁序》教案优选【十】份

  《滕王阁序》教案 1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

  《滕王阁序》教案 2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滕 王 阁 序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变化之美

  《滕王阁序》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3.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注释,疏通文意,讨论研究、形象描述,体会骈文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

  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学*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二、整体感知 深入研读

  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地 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

  (一)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 “流丹”, “耸翠”, “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写尽九月之景”。

  这句是因果性的推论。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2.远*变化之美——作者用电影手法,由*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 *景

  “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原和河流、湖泽,中景

  “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 远景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二)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1.“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2.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3.“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6.“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用三字句,加快节奏。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7.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

  8.“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9.“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10.“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拓展延伸 再读品味

  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四、小结作业

  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再读文章,体会作者抒发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感受作者“居卑位而有为”的进取精神。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晚秋暮色图

  色彩变化 远*变化

  上下浑成 虚实相衬

  《滕王阁序》教案 4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

  《滕王阁序》教案 5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在一篇篇灵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脉搏的涌动,聆听奔放的生命赞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滕王阁序》是古今传诵的骈文佳篇。六朝至初唐时的骈文,多被后世的批评家称为“绣绘雕琢”无病**的无用之文,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可谓是骈文中的精品,虽然也是戴着镣铐的跳舞,但描写生动,情致宛然,和谐优美。《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他赴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今南昌),参与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举行的宴饮而作。作者充满诗意地描写了滕王阁壮丽倚人的景色,在“遥襟俯畅,逸兴遄飞”之时,又抒发了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深沉的郁愤。因自己的际遇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这远远超出了饮宴饯别的范畴,使文章达意更加深沉、厚重。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读懂文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阅读鉴赏的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引典,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整体感知,粗知大意;(2)了解骈文特色,鉴赏语言美;(3)赏析语段,理解作品内涵;(4)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新唐书王勃传》中有:“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的才气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有如此才华,在路过洪州,参加都督滕王阁宴会时,才能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骈文佳篇《滕王阁序》。下面我们一起来拜读这位才子的绝世之作、绝笔之作。

  (以人物故事引入,增加了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整体感知,理清大意

  1 、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做必要的标注。

  2 、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

  3 、根据骈文重铺排渲染的特点,重在意会,不必字字落实,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4 、本文语言典丽繁复,但文思缜密,试理清行文的思路。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 (第1节) 洪州概貌,胜友宴集

  第二部分: (2-3节) 滕王阁秋韵及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 (4-5节) 叙宴集盛况,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 (6-7节) 自叙遭际,叹盛宴难在

  ( 骈文是中学生阅读的难点,以上教学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详尽的注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不懂的语句,学生相互合作,利用合作的方式,达到合作的目的。 )

  三、把握文体,品语言美

  1 、投影学生收集的有关骈文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随着“文笔说”和“声律说”的产生,齐梁文章开始分辨清浊四声。雕章琢句,不断向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字句也追求行文节奏的铿锵顿挫,大多采用四字,六字排比或间隔交错的使用方法。

  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变也。

  ——刘勰《文心雕龙》

  “用词”、“用事”、“对偶”、“声律”是骈文形式美的四要素。

  2 、反复诵读,找出例句,注意停顿、对偶、*仄(*以“ = ”,仄以“”)。

  3 、全班齐读,分两组,一组读上句,另一组读下句,体会铿锵的节奏,音韵之美。

  四、品赏语句,体悟内涵

  1 、本文言随意遣,思如泉涌,不乏溢美之辞,请从二、三段中找出你喜欢的骈句,体味它的艺术效果。

  参考: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水“尽”,潭“清”,烟“凝”,山“紫”用词简洁洗练。一个“寒”字写出了水的清澈、清冷,使人顿觉清爽。十四字写出了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蔼相融合的如诗如画的美境,表现出了水光山色的变幻之美,淡雅而浓重。)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虽序属三秋,但层峦耸翠,群峰争秀,檐翼凌空,鲜艳欲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其一美;上有层峦出霄,下有飞阁临地,俯仰之间,上下辉映,危楼高耸的壮观毕现,其二美;“耸翠”与“流丹”,“上出”与“下临”对偶工整,*仄相对,音韵和谐,读来琅琅成声,其三美。登临名阁,高瞻远瞩,王勃不是临摹山水,而是诗意地描绘:“寒潭清”“暮山紫”如梦如画,“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色彩明丽,楼台壮丽雄伟,又有旷远的山川,繁华的市井,我们被眼前壮美的景色所吸引、吞吐、浸润,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这不仅是才气使然,更是作者诗情的外化。)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五代时王定保《唐摭言》有载,“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前两报,公不以为然,直到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前人写水天相接之景的诗句不少,试与王勃此句比较,说说王勃何以“当垂不朽矣”。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 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参考 :

  ①以上三句都是写水天(或天山)相接,相与共色的静态美,自然质朴,不事雕琢。有个别句求工,如:天与水兮相逼的“逼”字,但整体而言,是一幅幅淡雅沉静的画面,缺少灵动的色彩。

  ②王勃的诗句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寥寥数笔,极富动感,遥远的天际红霞飘动,白鹭迎着霞光展翅翱翔,红白相应,熠熠生辉。境界开阔,自然奔放。

  ③这是一幅燃烧着的富有激情的画面,在秋水长天的背景下,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不仅是霞光的映照和鸟的飞翔,而是明丽鲜活的生命在苍茫天地间尽显生命的张力和豪情。或许登楼远眺的王勃面对浩瀚高远的大千世界,胸襟为之开阔,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就是那只白鹭,在人生天地间飞舞翱翔,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

  ( 结合文本,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字句的研读咀嚼中披情入文。 )

  2 、高阁宴饮,良辰美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本是“四美俱,二难并”,为何还要“兴尽悲来”?(结合文本,小组讨论)

  提示:

  其一、“乐极生悲”的情结。盛宴胜友,美景良辰,极乐之聚集,乐极易生悲,有胜地不常,盛宴难再之悲。

  其二、体悟天地之大,感叹人生无常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处天地苍茫,宇宙广漠无穷中,对人生短暂,生命转瞬即逝的叹惋和无奈。

  其三、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十四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后擅杀官奴当诛,遇赦免死,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高阁胜宴,触景生情,引发了身世之悲。“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于何年?” 在低回反复中抒发了他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心 怀明 君,却不逢时的壮志难酬的悲叹。

  3 、下面(清)唐德宣《古文翼》卷入引曹德培评《滕王阁序》语,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怎样“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古思今,吊往追来”的?

  此序一起极有力量,而于洪波汹涌中,随结随却,尤为超特。前半曲描婉写,璧缀珠联,奇丽极矣。后半独能别开生路,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古思今,吊往追来。盖前半以景胜,后半以情胜。……

  (提示:王勃自比屈原,却怀帝阍而不见,又自比贾谊,但无宣室召见,又以冯唐、李广、梁鸿等作比,尽现自身处境之困顿,有嗟卑叹老的感伤和见机知命的消极。消沉之致时,感情陡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洒脱的气质、积极的壮怀表现出用世的乐观,使行文为之一振。“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以逝,桑榆非晚”怎能如孟尝空余报国之情,仿效阮籍做穷途之哭呢?反复迂回,这是身出困境中的自我勉励和开脱。抚古思今,超越时空,表达了才智之士身出困顿受压抑的矛盾和痛苦,矢志不渝的情感在自我砥砺中变得豪迈昂扬。)

  4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窘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达意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1)作者悲悯古人,实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弥坚的高尚情操。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

  (3)王勃的内心世界有儒家士子血脉中一脉相承的“仕宦情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欲达而不可见机,则修养身性,保持高洁的操守,追求理想的人生。王勃如是,李白如是,苏轼如是……艰难险阻泯灭不了他们济世的信仰。既然天空是灰暗的,就在心灵中翱翔。这种人生哲学,是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思考、探究中,层层深入地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通过研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五、比较阅读,提高能力

  1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从形式和内容入手)小组讨论,交流小结。

  参考:

  形式上都记叙游宴**,语言优美典雅,讲求词采对仗。

  《兰亭集序》语言骈散结合,句式参差变化,音韵和谐,使得达意舒缓,流畅。

  《滕王阁序》追求形式美,逢句必对,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但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使得达意晦涩。

  内容都从眼前的盛宴写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乐极生悲,因事伤怀,抒发人生的感慨。基调较低沉,而后由低沉转向高昂,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取向,最后收笔都落于眼前事。

  《兰亭集序》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较含蓄地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生命,珍视美好的人生。写景淡雅空阔。

  《滕王阁序》所写之景壮观,色彩绚丽,蕴集丰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抒情更直露,淋漓畅快。

  2 、请结合以下选题,任选一个角度或自定感兴趣的内容课外进行研究。

  ? 由《滕王阁序》看王勃的失意人生

  ? 《滕王阁序》中的仕宦情节

  ? 王勃与初唐四杰

  ? 《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

  ? 《滕王阁序》中的用典

  (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

  [ 评析 ]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以下两个特色:

  1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本文是骈文,阅读难度大,利用课文注释详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读懂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其二、内容研读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思考,有自己的感悟、思考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阅读。《滕王阁序》要学*的内容很多,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时注重两点:“景”、“情”。教学环节中有“品赏语句,体悟内涵”,引导学生边品读边赏析,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语言的美;通过层层设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学生主动性,小组讨论,学生调动储备思考、探究、创造,在走进文本的同时,也拉*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品格。

  《滕王阁序》教案 6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

  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的......属对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文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

  2.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教案 7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 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

  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

  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

  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滕王阁序》教案 8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滕 王 阁 序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变化之美

  《滕王阁序》教案 9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

  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的......属对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文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

  2.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教案 10

  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第一课时

  知识连接:

  第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第二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c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c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c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自主学*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翼轸()瓯越()台隍()綮戟()懿范()襜帷()

  胜饯()潦水()俨骖騑()崇阿()绣闼()雕甍()

  云销雨霁()孤鹜()遄飞()睢园()邺水()

  2.成语积累(请在文中找,试列举)

  例如: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盛大的筵*难以再得。

  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二、交流展示(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熟悉前三段,解释黑体字词的意思。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5)宾主尽东南之美

  (6)序属三秋

  (7)披绣闼,俯雕甍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试着整理后四段的重要文言现象(自主完成)

  包括内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1、阅读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点拨:从古到今,由天及地再到具体地理位置)

  (2)作者是如何写人才俊美的,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具体赏析

  1.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自主完成)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自主完成)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三.作业:背诵二、三段。

  第三课时

  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二、探究与对话

  一、阅读后四段,完成以下探究: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事典),有的是前人文句(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2)如何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思想意义

  二、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徐孺(rǔ)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胜饯(jiān)涸(hé)辙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fǔ)畅

  2.从语音角度看,下列读音规律都相同的一组是()

  A逦迤伛偻扶摇B参差窈窕霹雳

  C舳舻徘徊逡巡D沆砀涟漪睇眄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4.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5.《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典出《论语8226;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答案:C(“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2)

——滕王阁序教案实用10份

  滕王阁序教案 1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课文

  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慨。

  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

  (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的......属对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文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

  2.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创造一二。)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滕王阁序教案 2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滕王阁序教案 3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滕 王 阁 序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变化之美

  滕王阁序教案 4

  第一课时

  学*目的:

  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学*重点:

  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难点:

  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

  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升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2、 写作背景:读注释,了解本文成篇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3、骈文的特点。课后短文级投影总结。

  4、教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巩固新课。

  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二。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字音:

  翼轸 瓯越 棨戟 襜帏 潦水 骖騑 绣闼 甍 纡 睇眄 帝阍

  宗悫 叨陪

  教学后记:

  ①《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

  而周公意属于婿盂学土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②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膝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缯。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清全文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理顺文章思路。

  1、第一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先写历史悠久,再写地域广阔,写地理位置的重要,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出参加宴会的众多杰出人物,还有一个“童子无知”的“我”。

  此段为叙事。

  2、第二段。

  前往滕王阁处观景及登临时见到的自然景观。

  3、第三段。

  在滕王阁上俯视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小结二、三段。

  这两段为写景。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阅读前三段,巩固字词及句式。

  5、后四段作者抒情,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怀才不遇。

  第四段,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第五段,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第六、七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6、阅读后四段,积累字词,掌握典故。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段。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3、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4、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教学后记: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滕王阁》诗。

  2、准确记住名句,切实理解成语典故。

  3、用典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典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滕王阁》诗。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检查背诵二、三段。

  二、学*新知识。

  1、阅读《滕王阁诗》,背诵《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1)对这首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A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依然歌舞不休。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景象,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倒影在潭水中,天天悠然漂浮。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说:物象更换,斗转星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空自奔流。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对滕王阁分层描述,最后一句

  以议论作结。

  B.第二联对仗极为工稳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C.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与李白敌视“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抑郁但不消沉。

  2、本课应掌握的成语。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钟鸣鼎食

  高朋满座 龙飞凤舞 逸兴遄飞

  萍水相逢 投笔从戎 长风破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意:龙飞凤舞

  3、用典的作用。

  加强论证 抒情含蓄(以古比今、借古写怀) 内容充实 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 风格典雅。

  三、课堂练*。

  1、对对联:冯唐白首 老当益壮 司马青衫 穷且益坚

  俨骖騑蟾宫折桂 御舸舰蓬莱访仙

  2、用一副对联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选择某一方面)

  四、布置作业。

  练*册课内练*。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1、《滕王阁》

  2、成语

  3、用典的作用

  教学后记:

  1、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作者经历的介绍有助于提高自读效率,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典故及作者的“牢骚”。

  2、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滕王阁序教案 5

  一、读音准确,给加点的字注音

  轸瓯隍懿骖汀凫闼甍舳遄睇眄阍舛涸赊悫簪笏叨

  二、断句恰当。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三、名楼诗作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四、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旧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高:尊贵

  8、腾蛟起凤:《西京杂记》中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又说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9、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10、、彩彻区明彻:普照

  11、、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1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时间。属:是。

  13、、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14、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15、、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16、、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17、、而难并并:会聚一起。

  18、、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中:最高处。

  19、、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娱游:欢乐。

  20、、兴尽悲来兴:兴致。

  2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22、、屈贾宜于长沙屈:被……贬谪。

  23、、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24、、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25、、穷且益坚:且:反而。

  26、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27、、一介书生介:个

  28、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9、、有怀投笔怀:心思。

  30、、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31、、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3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33、、兰亭已矣已:过去。

  34、、奉承恩于伟饯于:在。

  35、、是所望于群公是:这。于:对。

  36、、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五、名题讲析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a.鹳鹊楼b.岳阳楼c、滕王阁d.黄鹤楼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六、【跟踪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翼轸(zhen)骖(can)騑睇眄(mian)捧袂(mei)

  b.瓯(ou)越潦(liao)水簪(zhan)笏桑梓(zi)

  c.台隍(huan)舸(ge)舰帝阍(hun)叨(dao)陪

  d.懿(yi)范彭蠡(ni)虢(guo)州遄(chang)飞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填空题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提高试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滕王阁序教案 6

  教学目的:

  1、常见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常见句式分析

  教学难点:

  文章分析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之美

  三 写宴会盛况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练*二、三作业检查

  二、学*新课,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第四段,抒怀才不遇之悲,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写苦于无路请缨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与众宾客一同赋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逊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

  表宴会“盛大”的语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读这两句时“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读出真情,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奉宣室”的典故,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同时意在叹息难以接*朝廷,效忠皇帝。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

  三、句式特点:

  明确:以四、六句为主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四、作业:

  课后练*四

  教后记: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滕王阁序教案 7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体现什么特点?(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

  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滕王阁序教案 8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

  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2.描述意境3.写景视角4.技巧手法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滕王阁序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2、3两段写景。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学生熟读,背诵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滕王阁序》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默写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4、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参考答案:

  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

  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③子字。

  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略

  4、①岳阳楼②“忧”和“乐”

  滕王阁序教案 10

  教学要点:

  一、积累整理及格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故尽属即逢迎猖狂二难

  二、掌握整理几个通假字:

  轴——舳销——消机——几俨——严

  三、掌握整理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且矣之

  四、了解唐骈文与前骈文异同,理解本文辞采华丽,用典精练含蓄的特点,欣赏并诵读第2—5段。

  教学难点:

  用典繁多,文辞深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与作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家背景与作品常识

  1、知道学生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写作缘由及主要内容,理解“序”的写法。

  2、王勃(650或649—676)唐文学家。字子安。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户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有《王子安集》。

  3、温*旧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

  4、本文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生自学

  1、结合课外练*一,参照注释,读懂全文(学生在课外预*基础逐段提出疑难词句),部分学生抽查口译。

  2、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小结知道,矫正读音、停顿方面失误。并指导部分难句的情感变化控制,掌握语调、语速变化。

  3、学生完成课后练*,为熟读背诵二、三段做准备。

  三、理解掌握重点语词。

  1、掌握与积累文言实词:故、尽、属、即

  2、掌握并积累文言虚词:且、矣、之

  3、理解并掌握几个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轴——舳销——消机——几俨——严

  异义字:逢迎、猖狂、二难

  四、作业

  背诵默写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检测默写。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讨论欣赏本文艺术特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对语言艺术类的感悟,巩固背诵记忆。

  1、理解古代骈文多用“四六句”和对偶句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初步分析欣赏。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对偶句的不同语法结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二欣赏本文的艺术美

  [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诗意之美:景色奇丽,气象清新

  形式之美:骈散结合,摇曳多姿

  绘画之美:虚实相生,色彩亮丽

  音乐之美:对偶*仄,音节铿锵

  情感之美:融情入景,直抒胸臆

  三、作业:

  预*《逍遥游》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3)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10)份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1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美文,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来说,美不胜收,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恐怕就显得过于阳春白雪了,理解起来大有难度。语文版教材,仅仅选入全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即开头的交代背景和写景部分,学*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文中对景物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上。

  在教学设计上,把它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刚好学*这篇文章期间,正是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途中,我由"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中突发灵感,千年前的王勃不正是一位胸中涌动着澎湃激情的热血青年吗?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

  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景致为王勃提供了素材,反过来,才华横溢的王勃又以创造性的艺术手段把滕王阁美景永恒地定格在历史文化地坐标系中,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深深地接受了一次美的艺术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们实战演练,设想旅游来到某处,用诗一般的语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景物。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2

  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学生情况

  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在语文学*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第三课时学*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设计说明]明确学*目的与学*方法。

  [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

  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景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兴

  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第三段

  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投影:

  望长安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悲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老师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内容。

  四、学*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回顾板书。

  兴

  乐观旷达

  景事宇宙人生

  悲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课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潜力是很大的。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3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美文,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来说,美不胜收,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恐怕就显得过于阳春白雪了,理解起来大有难度。语文版教材,仅仅选入全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即开头的交代背景和写景部分,学*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文中对景物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上。

  在教学设计上,把它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刚好学*这篇文章期间,正是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途中,我由"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中突发灵感,千年前的王勃不正是一位胸中涌动着澎湃激情的热血青年吗?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

  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景致为王勃提供了素材,反过来,才华横溢的王勃又以创造性的艺术手段把滕王阁美景永恒地定格在历史文化地坐标系中,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深深地接受了一次美的艺术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们实战演练,设想旅游来到某处,用诗一般的语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景物。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4

  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学生情况

  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在语文学*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第三课时学*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设计说明]明确学*目的与学*方法。

  [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

  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景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兴

  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第三段

  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投影:

  望长安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悲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老师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内容。

  四、学*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回顾板书。

  兴

  乐观旷达

  景事宇宙人生

  悲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课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潜力是很大的。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5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美文,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来说,美不胜收,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恐怕就显得过于阳春白雪了,理解起来大有难度。语文版教材,仅仅选入全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即开头的交代背景和写景部分,学*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文中对景物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上。

  在教学设计上,把它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刚好学*这篇文章期间,正是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途中,我由"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中突发灵感,千年前的王勃不正是一位胸中涌动着澎湃激情的热血青年吗?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

  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景致为王勃提供了素材,反过来,才华横溢的王勃又以创造性的艺术手段把滕王阁美景永恒地定格在历史文化地坐标系中,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深深地接受了一次美的艺术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们实战演练,设想旅游来到某处,用诗一般的语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景物。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6

  有幸代表秦皇岛参加河北省的优质课大赛,富有挑战的是,抽到了第一号,第一个登上讲台,都说第一个会吃亏,既抽之,则安之我教授的'篇目是《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篇幅也较长,教学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结合石家庄十五中高二三班学生的学情实际,我还是决定通过教学写景段落来提升学生鉴赏写景语句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探究总结,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写景部分的鉴赏上;这个部分的默写也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十几套考题中出现,所以兼顾把背诵也当堂完成

  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当堂背诵重点是写景句子的鉴赏,前三个目标也是为了背诵做好铺垫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有放声读,有默读,有小组合作读,并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这节课,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任务指向明确,既达成了目标,又都很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在学法指导上,不是我硬性的施加,也不是全靠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形成方法性的东西这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高二的学生,自主性要强一些,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骈体文的特点,我结合《师说》加以引导,同学们就快速地找出;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学生合作鉴赏,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从手法、角度、炼字、意境四个方面重点突破,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鉴赏;背诵,也是无形中告诉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后再背,就会事半功倍,扎实持久

  在教学中,我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没有墨守成规,逐段分析,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切分,选取几个点来交给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全面,实际学生未必受益,一课一得,虽然略显单薄,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学*上,不能贪多,而是应认真咀嚼,逐步提高

  在合作探究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后进行了有准备的讨论,全班起立讨论,很有气势,讨论现场也很热闹,人人都参与了进来,并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对之进行了指导,解决了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在导语设计上,我从江南三大名楼及其相关名人诗文这方面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而且指向明确,就是把写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去含英咀华,领略滕王阁的秀美景色学生带着这种美感,走进文本,触碰文本,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力求朴素,导语和我诵读的时候,有古筝衬乐,诵读时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增强了形象性多媒体上的问题,提得具体、明确、简练,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高,有收获

  在整节课,做到了一课三得,重要的是得到了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还有背诵的方法并立竿见影,还有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有点有面,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使学生40分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意义

  当然,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在此,感谢秦皇岛一中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教科所陈宝元老师的指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学技艺,要想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就要敢于吃苦,不耻下问,这样才会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7

  有幸代表秦皇岛参加河北省的优质课大赛,富有挑战的是,抽到了第一号,第一个登上讲台,都说第一个会吃亏,既抽之,则安之我教授的篇目是《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篇幅也较长,教学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结合石家庄十五中高二三班学生的学情实际,我还是决定通过教学写景段落来提升学生鉴赏写景语句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探究总结,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写景部分的鉴赏上;这个部分的默写也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十几套考题中出现,所以兼顾把背诵也当堂完成

  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当堂背诵重点是写景句子的鉴赏,前三个目标也是为了背诵做好铺垫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有放声读,有默读,有小组合作读,并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这节课,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任务指向明确,既达成了目标,又都很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在学法指导上,不是我硬性的施加,也不是全靠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形成方法性的东西这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高二的学生,自主性要强一些,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骈体文的特点,我结合《师说》加以引导,同学们就快速地找出;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学生合作鉴赏,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从手法、角度、炼字、意境四个方面重点突破,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鉴赏;背诵,也是无形中告诉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后再背,就会事半功倍,扎实持久

  在教学中,我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没有墨守成规,逐段分析,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切分,选取几个点来交给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全面,实际学生未必受益,一课一得,虽然略显单薄,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学*上,不能贪多,而是应认真咀嚼,逐步提高

  在合作探究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后进行了有准备的讨论,全班起立讨论,很有气势,讨论现场也很热闹,人人都参与了进来,并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对之进行了指导,解决了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在导语设计上,我从江南三大名楼及其相关名人诗文这方面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而且指向明确,就是把写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去含英咀华,领略滕王阁的秀美景色学生带着这种美感,走进文本,触碰文本,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力求朴素,导语和我诵读的时候,有古筝衬乐,诵读时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增强了形象性多媒体上的问题,提得具体、明确、简练,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高,有收获

  在整节课,做到了一课三得,重要的是得到了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还有背诵的方法并立竿见影,还有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有点有面,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使学生40分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意义

  当然,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在此,感谢秦皇岛一中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教科所陈宝元老师的指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学技艺,要想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就要敢于吃苦,不耻下问,这样才会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8

  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学生情况

  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在语文学*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第三课时学*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设计说明]明确学*目的与学*方法。

  [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

  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景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兴

  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第三段

  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投影:

  望长安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悲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老师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内容。

  四、学*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回顾板书。

  兴

  乐观旷达

  景事宇宙人生

  悲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课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潜力是很大的。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9

  《滕王阁序》是一篇富于传奇色彩的文章,学*时学生很容易沉迷在王勃的年少多才借酒酣睡打腹稿,阎都督设局吴子章宿构,老神仙托梦助风,老学究滕王阁斗鬼等等传奇故事里,满足在对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优美文句的欣赏上,而忽略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以及学*本文最精华的部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我觉得,《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翻译时注意补足省略句,二是讲解文章思想内容时注意把重点放在学*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上。

  《滕王阁序》采用了骈文句式,因此为了句子整齐就采用的大量省略句。诸多的省略成分翻译不出来的话,则文章的优美词句就如同散乱的珠玉没有穿起丝线,很难让人们欣赏到作品整体的美。因此上我们教学时必须注意补足省略句的省略成分,使文章表达浑然一体,便于学生理解。

  “阎都督设局”的传说也容易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句子的欣赏与记诵上。其实这些句子虽然不错,艺术手法也不过是写景技巧的动静声色的结合上,古人优秀的诗文里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把欣赏这样的句子作为学*的重点显然埋没了《滕王阁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符号的价值。愚以为,《滕王阁序》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作者以出色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字字珠玑文句优美的文章,更在于作者面对多舛的命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生思考。贝多芬先生曾豪情满怀的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并以《命运交响曲》诠释着自己的思考;而王勃先生在早于贝多芬先生一千多年前用文字诉说着自己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正确态度:“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谓豪气干云,令人奋进。《滕王阁序》是王勃用文字一个人奏响的中国大唐时代气势恢弘的命运交响曲!

  根据这样认识,我在教学设计上特别突出以上两点。最*几年一直在教复读班,同学们大都反映说经过复读对此文有了新认识,真正被这篇优秀的文章感动了。

  附上一段翻译例文,求行家批评指正。

  [原文]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 唉,人难免有命运不好生活道路坎坷的时候,例如冯唐一心建功立业,却一直等不来机会就那么容易老了;例如李广一生战功赫赫,却到死也难以实现封侯的愿望;例如让贾谊受屈蒙冤而被流放到长沙,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只是他命运不好而已;例如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也不过他自己命运不好罢了。品德高尚通达事理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所依靠是洞察事物发展的先机并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命运:年纪越老越应该心怀壮烈,怎能因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就改变当初那热切的理想?境遇越困苦越应当志向坚定,决不能使自己的凌云壮志堕入尘泥。只要志向坚定理想不改,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不会变贪,只会感觉清爽;只要志向坚定理想不改,即使如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这样的绝境也不会绝望,胸怀依然开朗乐观;只要志向坚定理想不改,虽然实现理想的路途像北海到南海那样遥远,但总会有像大鹏等待的六月大羊角旋风一样的时机,那时就可以像大鹏乘风而飞到达南溟一样终于实现理想;只要志向坚定理想不改,即使已经度过了早年时光,珍惜未来的岁月也仍然为时不晚。虽然我像孟尝一样情操高洁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却没有报国之门,但是我有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放任自流,在穷途末路时便恸哭而返呢?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1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此文有点见解,此篇《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是我的一点心得。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美文,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来说,美不胜收,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恐怕就显得过于阳春白雪了,理解起来大有难度。语文版教材,仅仅选入全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即开头的交代背景和写景部分,学*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文中对景物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上。

  在教学设计上,把它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刚好学*这篇文章期间,正是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途中,我由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中突发灵感,千年前的王勃不正是一位胸中涌动着澎湃激情的热血青年吗?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

  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景致为王勃提供了素材,反过来,才华横溢的王勃又以创造性的艺术手段把滕王阁美景永恒地定格在历史文化地坐标系中,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深深地接受了一次美的艺术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们实战演练,设想旅游来到某处,用诗一般的语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景物。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4)

——《滕王阁序》读后感3篇

  《古文观止》不过二百余篇,但却洋洋洒洒记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尤其是《滕王阁序》。南昌人对滕王阁是老少皆知,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情景却不一定知晓。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王勃接下来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 )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 “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间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王勃的才华横溢可见一斑。《滕王阁序》的用词十分简洁,精炼传神。通观全文,俯拾皆是。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得明明白白。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得一清二楚

  《滕王阁序》的造语佳句迭出,异彩纷呈。妇孺皆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不待言,此为写景之极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此等妙笔,贯穿全文。

  《滕王阁序》用典繁多巧妙,含蓄有味。全文用典多达二十多处,均是信手拈来,贴切恰当。而且运用灵活。有时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先有滕王阁,然后有王勃的滕王阁序; 有了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王勃,才会有这被称为千古雄文的滕王阁序; 就是因为有了这神来之笔的滕王阁序,才使得滕王阁成为光辉四射、照耀千秋的千古名楼。 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对滕王阁趋之若鹜,极尽讴颂,并且以一留名姓为莫大幸事。

  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中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

  当身临波澜起伏的赣江畔,仰望雄伟壮阔的滕王阁,不由心生感叹。读书读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奋,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坚强,得失寸心知。

  一千三百年前的惊鸿一瞥,让一座古老的阁楼从此不朽,成就了江南第一楼的美名。一段人与文字的相遇之缘,让孤独的灵魂穿越了历史的星空。同时也奏响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而让这座江南名楼扬名后世的就是这篇来自初唐的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公元675年,当时正处于人生仕途低谷的初唐诗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恰逢洪都知府阎公为滕王阁重修竣大宴宾朋。据说,阎公本想在滕王阁盛会上显示自家女婿文采,便提前让他腹稿了一篇《滕王阁序》,因此当阎公拿出笔墨送到宾客们面前时,众人心照不宣,纷纷自谦辞谢。

  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

  也许,千余年后的我们和千余年前的王勃,都应该感谢阎公的这次雅集。我们收获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心灵震撼,而王勃则在滕王高阁上,找到了自己。千百年来,当人们诵读《滕王阁序》时,总会伴着那些诗句浮想联翩。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文章先是历数了洪都雄伟的地势。文曰,洪都处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两个星宿相邻。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为汉朝豫章郡,因豫章在松江、娄江、东江的上游,故称之“襟三江”;豫章的周围被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这五大湖泊所包围,故称之“带五湖”。控制着楚国,连接闽越。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如果说整篇《滕王阁序》是由一颗颗珍珠集萃而成,那么这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疑是最亮的一颗!诗人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他依旧绘出了这般充满诗与远方的画卷。落霞与秋水交织,如梦如幻。以前的所有困顿只不过是一具枷锁,而王勃登楼远眺的所见所闻似乎已经展望到了枷锁外的未来。自己虽然像一只“孤鹜”,但有远方的“落霞”为伴,“秋水”给自己添彩,“长天”之间依然有自己的一*之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雄关高山,难以逾越,谁为失路之人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他用最盛气凛然的《滕王阁序》也不能挽救回父亲的劫难。自责、压抑、矛盾、愤慨,而又身不由己、力不从心使得他“神笔落处星光灿烂,文章到处图画徐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作者借用的一个典故。冯唐,曾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官员,后被罢免去职。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而李广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虽然自己仕途坎坷,但也应“老当益壮”!一次次哀叹,一个个隐喻的背后是他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是他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诗人虽然仕途坎坷,但仍怀报国之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黄钟大吕,依旧回旋在历史的时空,依旧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襟气度。

  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文人雅怀,山水与文学相得益彰,不乏实例,但如《滕王阁序》这般令人荡气回肠千年的佳作却不多见!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从来没有任何一座楼阁像滕王阁那样有如此多的兴废重修,至今修建三十多次。王勃在滕王阁上的挥笔,不仅成就了自己,折服了世人,也为天下留下了一条文脉,这条文脉屹立在赣水之滨,也隐藏在书籍册页,更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不再是当初的滕王阁,滔滔赣江也不再是当初的流水。唯有文字永恒,镌刻在人心千年并将持续镌刻下去,永不磨灭。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仅仅是序,初次读完便有了如临仙境的感觉,字字珠玑,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阁,见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阁的壮阔,亦感悟了人生的壮阔!

  王勃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舍难分的心情,忧愁悲苦,所以对于王勃,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读了《滕王阁序》才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径洪州,恰逢九九重阳,大宴滕王阁,王勃应邀赴宴,在滕王阁的即兴之作。前文写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实读滕王阁,读出的不该仅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应该挖掘出文章深处以及在当时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灵”,仅仅四字,便道出了对圣地贤主、嘉宾、晚宴的称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话,就把寒潭、烟光、暮山全部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秋光图,仿佛身临其境。

  “闾阎扑地”“桂殿兰宫”“鹤汀凫渚”这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工笔画,是在一次画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画家么顺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自我感觉这应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亦远亦*。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

  王博文章的亮点,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将自己比作屈原贾谊,表“圣主”“明时”的不满。后来他还提到了冯唐和李广。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逃避海曲的梁鸿,但最终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表达自己仍抱积极精神,希望有所作为。

  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引来许多文人的共鸣。韩愈曾提过“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

  最后来说说《滕王阁序》的文体,属骈体文,但骈体文却在王勃的笔下有了新的创新,他以骈体文的基础又对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自然流露,迸发出真实心声,字句绚丽!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的季节。

  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5)

——滕王阁序改写作文6篇

  秋雨已经停了,层层暮云渐渐散去,太阳又洒下了它的光辉,照在这被雨水洗礼过的滕王阁上,更照在了这被雨水滋润过的大地上,使这一切充满了浓浓的美妙气息。站在腾王阁之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溶入到美丽的秋色之中,仿佛天地灵气正包围着自己。

  举目远眺,夕阳下的彩霞镶嵌在天地之间,伴随着孤鸟向远处慢慢延伸。奔流的江水和波动的湖光在余辉的点缀下已和漫漫长空溶为一体,极目寻求边际,却只能找到更加令人陶醉的美景。远远传来悠扬的歌声,是渔舟上的渔翁在放歌,优美的旋律伴随小小的渔船在天地间缓缓锝流动着。

  一阵鸣声惊起,那是在湖中的群雁在声声鸣唱。在这美丽的天地间跳动着的是日月的精华,翻腾着的是天地的灵气,感受到的是难以言表的美丽。

  滕王阁位于我国江西南昌,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共称“江南三大名楼”。

  在沿江大道上,远远就能看到雄伟的滕王阁矗立在江边,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赣江相互辉映。走*滕王阁,放眼望去,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门两边的大红柱子上刻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一句,滕王阁也因这首诗而闻名天下。

  进入正厅,一股历史的味道扑鼻而来。《人杰图》尤其壮观,上面画着80位江西历史名人。滕王阁逐层往上,有描绘名山大川的《地灵图》,有体现大唐国富民强景象的《唐会乐园》,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栩栩如生的《百蝶百花图》,看着那亦真亦假的蝴蝶,让我仿佛也化身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芳香扑鼻的花丛中翩翩起舞……

  不知不觉中,我登上了顶层。眼前的美景,让我不禁吟唱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顶层俯瞰赣江,江面宽阔,波光粼粼,远处的八一大桥,红谷滩美景尽收眼底。夕阳的余辉温柔地洒落在江面上,成群归巢的鸟儿从江面上飞过……

  眼前的一切美不胜收,我久久不能忘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句,此篇所绘之景便就是扬名天下的滕王阁。国庆放假期间,天气晴朗,实在是重游滕王阁的好机会。

  滕王阁座落于南昌的赣江之滨,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座宝塔,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滕王阁始建于唐代,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当我走进正门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红墙绿瓦、画栋飞檐、剔透门窗,其势仿若展翅欲飞的大鲲鹏。

  滕王阁共有九层,第一层的正厅嵌有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融为一体。第二层的正厅是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代至明代江西历代名人共80位,我身为江西人真为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第三层的浮雕《唐会乐园》所释之景一片繁荣,将唐代国富民强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层是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峰峦雄伟,美不胜收。第五层是最高的明层,凭栏俯瞰,*可见仿古商业街错落有致,西侧的赣江在阳光照耀下泛起的道道金波像微微游动的千万条金蛇。极目远眺,千姿百态的高楼拔地而起,耸入蔚蓝的天空,美丽的红谷滩新区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历经沧桑,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见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昌的腾飞。愿滕王阁永释光彩!

  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它风景奇丽,历史悠久,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假期,我们来到了滕王阁,一睹滕王阁的风姿。

  走进滕王阁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古风建筑物。红墙、绿瓦,滕王阁的主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浑耀眼。主阁雕栏玉砌,底座是大理石台阶,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龙踞凤翔,工艺精美,有着*传统楼阁建筑的鲜明特色。拾级而上,站在高处向下回望,只见南北两面的小园子内,一棵棵苍天大树环衬着主阁,仿佛镶着一圈绿画框,更增添了滕王阁的俊秀和雅致。

  踏入主阁大厅,里面陈列着许多名家书画,一幅幅匾额、楹联、书法、绘画作品,烘托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最高层的回廊上,极目远眺,赣江水缓缓流淌,天水相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意境如画卷展开在眼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王勃《滕王阁序》的开篇词,滕王阁因此而得名。历史上的滕王阁历经战乱,多次被毁坏又重建,王勃笔下所描绘的江南名楼才得以从诗词中走出来,重放异彩,成为今天的旅游文化名胜。今人把这篇名传千秋的《滕王阁序》刻在铜板上,存放于滕王阁中厅内。当我在大厅欣赏王勃的华文时,我不禁大家赞叹:“王勃的《滕王阁序》果然是旷世名篇啊!”

  “滕王高阁临江渚……物换星移几度秋。”古人王勃仿佛预见了今日豫章的繁荣。看如今,赣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隔江相望,红谷滩新区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如飞虹连接*。滚滚赣江东逝水,滕王阁带着历史文化的气韵,正与南昌这座现代化的动感都会一同焕发出灵动的光彩。

  秋日的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藤王阁景点游玩,我们来到藤王阁景点的入口,只见阳光照遍藤王阁景点入口的每一个角落,它照在入口前面宽阔的广场上,它照在入口路边青翠的松柏上,它照在入口金灿灿的石匾上。

  通过入口,顺着石级而上,我们进入藤王阁景点园内颐神洞,映入眼帘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此歌撰刻在石壁上,叙述了阆中当时民俗活动的盛况。

  进入慈氏洞内,映入眼帘的是杨瞻的阆苑十景:石悬崖脚尽封苔,崖碍柴门半扇开,万木茂时铺锦秀,半山*处寄亭台。云辞老树飞扬去,江抱禅岩环绕来。此歌撰刻在石壁上,表达了诗人杨瞻对滕王阁美景的赞美。

  走出颐神洞和慈氏洞,我们又顺着石级而上,只见远处有一座塔身非常的奇特,就像一个倒扣着的钵,在钵的正中心开有一个船的形状的龛,在龛的里面刻有一个坐在莲台上的佛,佛祖面目表情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它上部分是塔刹,塔的刹基一共有两层,在阁的上层是一个六棱柱,在塔的下层是由八个石雕刻成的力士在托着刹身。这座塔的高度为8.25米左右,现在考证得知这就是七级浮屠塔。

  下午,慢慢地,阳光在藤王阁景点园内消失了,同学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消失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消失了。然而我们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却久久没有消失。

  去年五一假期,我赴江西南昌滕王阁参观游览,行程匆匆,但却令我印象深刻。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滕王也好,洪武也罢,已全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我们能够记住南昌,向往南昌,除了其在*革命中的丰功伟绩外,大概就是因为这一座滕王阁了。

  滕王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滕王阁主阁高57.5米,有九层,两层基座,由于滕王阁是根据“明三暗七”的形式而建造的,所以外面只看得到三层,而里面则有七层,三层明层,三层暗层,再加一层设备层。主阁两侧还建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其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文以阁得名,阁以文传世。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腾王阁序》)而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此时我们在感叹王勃的少年才气之余,不禁还要纪念下阎伯屿老先生。当年这位位高权重的南昌都督,设宴招待天下宾客的本意是推出自己的女婿,而王勃不请自来,吟诗作赋,但阎伯屿老先生还是爱才、惜才,使王勃得以从容地写就不朽名篇,并且派人广为传抄,流传至今。

  当我登临阁楼最高处往下看时,宽阔而*静的赣水在脚下涓涓流淌,似乎在告诉世人“逝者如斯”。此时我抬头遥望对面江岸上白雾缭绕的现代高楼,却仿佛是那海市蜃楼,亦真亦幻。滕王阁带给我的人文气息与瑰丽宏伟,使我更加膜拜这座历史名楼,以及其背后蕴含着的*历史。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6)

——滕王阁游玩心得体会实用十份

  “哦!太棒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呵呵,爸爸要带我去北京玩儿。

  我们坐上大巴车,一路飞奔。我坐在车里里左思右想:爸爸是要把我带到北京的哪里呢?

  过了几个小时后,答案出“水”了,爸爸把我带到了——鸟巢。

  我下了车,跟着爸爸进了鸟巢,心里有点疑惑:奥运会不是结束了吗?怎么……“宝贝,到了!”爸爸打断了我的思想。我抬头一看,哇!这麽大这麽美呀!我心里想着。“看那宝贝,五福娃还在里面那!”爸爸有点激动的说。我还和欢欢合了影呢。

  合完影,我便开始参观鸟巢了:塑胶跑道又宽又长,旁边还用“草”铺成的路;还有许多雕像……真是太全了!

  “哎!还有一个外国人!”爸爸说道。我定眼一看,还真有一个外国人,他正竖起大拇指,对这雕像夸赞呢!我过去一听,他自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这……这些东西,真……真好看。”看来外国人也赞叹不已了。

  我跟着爸爸转了几个小时,直到我看到天边的红霞,我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见到了北京的鸟巢,鸟巢里的美丽。”

  我以后还要去鸟巢玩,再看一眼鸟巢的美景。

  这次去云南旅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拔4000多米的玉龙雪山了。

  那天我六点半就起了床,吃完早饭后,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才来到玉龙雪山的脚下。我们首先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编排的大型歌舞剧《丽江印象》,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将我们深深地吸引。可是天公不作美,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尽管我们已经穿上了夹克衫,但是还是感觉很冷。导游说,上雪山会更冷。为了御寒,我们大多数人租了羽绒服,怕有高原反应的还买了氧气罐。

  一切准备就序,我们马不停蹄地去索道口排队。老天爷真给面子,刚才还下着小雨,这会儿就晴空万里了。怪不得导游说这里人都不看天气预报,因为看了也没用,天气说变就变。坐上索道往外往外看,哇!外面的景色可真像仙境:树木葱郁,枝条上还挂着许多像绿丝带一样的东西。山上的银矿闪闪发光,犹如天上眨眼的星星……

  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到达了海拔4506米的高度,天空云雾弥漫,神秘的玉龙雪山仿佛一位害羞的姑娘迟迟不肯露面。有些游客已经明显感觉不舒服,他们开始坐下来吸氧。我还好,没什么不良反应,可为了图个新鲜,我也要爸爸把氧气罐打开让我吸两口。嗯,确实很舒服,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就在这时玉龙雪山从云雾中显现出来,山上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得洁白,特别壮观,爸爸赶紧按动快门,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记忆。可惜不到两分钟,玉龙雪山又在雾气中消失了它的身影。我们遗憾中又有些庆幸,遗憾的是美景转眼即逝,庆幸的'是我们还是亲眼目睹了玉龙雪山的迷人风采,虽然稍纵即逝。

  再见了,玉龙雪山!捡你脚下的一块石头留做纪念。下次我还要再来这里,去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国庆节那天,阳光明媚,我妈妈决定带我去参观王腾馆,它是江南三大著名建筑之一。这是我的梦想。每天听大人讲王腾馆,经常自己写王腾馆,但都是闭门造车。今天终于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切身感受到“夕阳孤齐飞,秋水同色长”的美景。

  我迫不及待地想上车,兴奋胜过晕车。终于到达目的地,王腾馆的宏伟轮廓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和妈妈直接去了售票处,但是我们都惊呆了。哇!人山人海。买票的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队。我们不得不冒着酷热来到队伍的末尾。很难买到票,我们很难挤出人群。我们看表的时候,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走进景区大门,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桂花香,顿时让我神清气爽。爬上楼梯,站在主柜前仔细看,两根红色的柱子上写着王波永恒的名言:“夕阳与孤独的齐飞,秋水同色”。主馆飞檐下的牌匾上写着“雄伟独特”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王腾馆的建筑特色。一楼前有一座汉白玉石雕《时来风送滕王阁》,主要介绍王腾馆的由来。走进去是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字画、横匾、古代妇女穿的衣服和鞋子,以及各个年代的王腾馆建筑模型,让我眼花缭乱。当我来到二楼的杰出大厅时,我看到了一幅描绘自先秦以来江西80位历史名人的长卷画卷,他们都栩栩如生。三楼的壁画《临川梦》描述了汤显祖在王腾馆排练《牡丹亭》,开创了歌剧在王腾馆的.表演。站在壁画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画中的仙女共舞。妈妈拉着我的手,我从梦中醒来。我和妈妈赶紧跑到四楼。这是当地的大厅,介绍了我们在江西的著名景观,包括庐山、三清山和鄱阳湖。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五点了。我和妈妈站在山顶看夕阳余晖。没过多久,太阳渐渐落山,它的余辉把天空染成红色,光影倒映在河上。虽然没有孤独,但是连接水和天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让我陶醉!王腾馆之旅让我意识到眼见为实。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了解了许多历史,体验了王腾亭的雄伟,以及赣江和日落的美景。真的很高兴你来了!

  今天,我们去了著名的王腾馆!

  在去那里的路上,我已经很兴奋了:王腾馆,江南三大建筑之一,也是三大建筑中的第一个。我热爱古建筑,当我得知我想去王腾馆时,我更难抑制住自己的兴奋。车一停,我就下车抬头看。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没想到真正的王腾馆比我想象的还要宏伟壮观。大家一合影,就像小鸟一样飞走了。

  走进一楼,有一个大厅,四周是灯光和飘渺的纱帘,让人有一种幻境的感觉!我抚摸着纱帘,慢慢往里走,发现中间有一个舞台,那里有一群人!可是为什么都好像定下来了?啊,是蜡像!太现实了!居然让我产生了错觉!我赶紧拿出手机,但是我觉得照片并不能保持梦游仙境的感觉!

  二楼的结构和一楼一样,只是大厅不再是舞台,而是一个里面有玩家的微型摊位,告诉我们王腾馆建成以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我忍不住掏出手机。对了,二楼有唐宋八大家介绍!

  三楼大厅摆满了唐代瓷器,形成了一个有各种介绍的微型展厅。我躺在玻璃上,两眼放光,太美了!瓷器洁白如玉,图案精美。太美了!

  在四楼,我看到了唐代著名的装饰品、桌椅。可惜游客碰不到。**巴巴的看着他们,心里痒痒的,却满是白眼。

  五楼内厅有专门的展厅,里面摆满了服装,各种服饰,还有专门搭配的头饰。看到这些鲜艳的服装,我仿佛看到一场好戏正在上演。不得不说这里的文化真的.让我唏嘘!

  六楼有一个空的舞台,大概是废弃重建到现在。虽然被废弃了,但从宏伟中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它曾经傲然屹立在王腾馆。

  七楼没有特别的建筑,但是外面有观景台。握住把手,身体前倾,可以看到王腾馆的整个前露台。蓝天白云衬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我突然发现,站在外面,王腾馆有三层,而刚才我参观的是七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外七内”。

  一个小时后,大家集合,准备上车。回望王腾馆,看着它越来越小的身影,我心中默念:

  再见,王腾馆!

  国庆这天,阳光明媚,妈妈决定带我去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天天听大人说起滕王阁,自己也经常写滕王阁,可那都是闭门造车,今天总算可以看看它的真面目,亲自感受一下“落霞与孤鸯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色了。

  我迫不及待地坐上车,激动和兴奋胜过了晕车。终于到了目的地,滕王阁那雄伟壮观的轮廓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和妈妈直奔售票处,但都怔住了。哇!真是人山人海啊,买票的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我们只好冒着炎热,排到了队伍的最后。好不容易买到票,我们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人群中挤出来,一看表,大半个小时都过去了。

  走入景区大门,一股浓浓的桂花香迎面扑来,使我立刻变得神清气爽。拾级而上,站在主阁前仔细看,两根红色的柱子上写着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主阁飞檐下的匾上书写着“瑰伟绝特”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高度概括了滕王阁建筑的特点。在一楼的正前方有一幅汉白玉石雕《时来风送滕王阁》,主要介绍了滕王阁的由来。往里走是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了许多字画、横匾、古代女人穿的衣服和小鞋,还有各个年代滕王阁建筑的模型等,直看得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来到二楼的人杰厅,我看到一幅长长的画卷,上面描绘了江西从先秦以来的80位历史名人,个个栩栩如生。三楼的壁画《临川梦》描述了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这出戏,它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的先河。站在壁画前,我好似也穿越了时空,和画上的仙子们一起翩翩起舞。妈妈拉拉我的手,我才从梦中醒来,飞快地和妈妈跑上四楼,这是地灵厅了,介绍的是我们江西闻名的山水,有庐山、三清山、鄱阳湖等美丽的自然风光。

  时间好快啊,一眨眼五点就到了,我和妈妈一起站在最高层看晚霞余晖,没过多久,太阳渐渐落下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光影倒映在江面,虽然没有孤鹜,但这水天相接的景色,如诗如画,美丽得让我陶醉!这次滕王阁游,让我体会到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它让我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许多历史,也领略了滕王阁的雄伟,还有美丽的赣江与落日的美景,真是不虚此行啊!

  我喜欢旅行,尤其是参观一些名胜古迹。这个寒假,爸爸终于带我去参观了江南三大著名建筑!其中之一就是江西南昌的王腾馆,我期待已久。

  面对日出,我们走进了景点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王腾馆介绍的大石碑。然后往前走,就是一个又大又圆的八卦阵。我觉得:几百年前就有神仙在这里修行了!我留了一张美丽的图片在这里,是为了能接触到仙尘。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王腾馆主楼前。主楼底座两层楼高,可以从外面踩上去。台阶前有一堵石墙和两尊铜像。石墙上刻有著名的王波《滕王阁序》。我不能错过这样有意义的照片背景。再拿一个。下一步是参观主楼。王腾馆有九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顶层!每隔一个半小时就有一个古色古香的舞台上演精彩的.皮影戏。舞台两边各有一幅画,对应着两句诗“夕阳与寂寞齐飞,秋水同色”。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腾馆之旅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不仅体验了王腾馆的雄伟,也丰富了我的知识。真的很高兴你来了!

  假期里,我和父母去南昌看望亲戚朋友。当我到达南昌时,我想到了王腾馆,江南三大建筑之一。我想它会比我们九江的浔阳大厦宏伟得多。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我的父母带我去王腾馆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我到达王腾馆时,我一下车就抬起头来。高耸的王腾馆矗立在我的眼前。真的是高大雄伟!它的外部结构有点像浔阳楼,但比浔阳楼大得多,气势恢宏。

  正好赶上一个旅行团来访,导游正在讲解,我们就趁机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导游说王腾馆在建成之前已经建了29次了。它曾经被反复建造和废弃。建了二十八次,弃了二十八次。然后,他介绍说王腾馆有九层。九层?我睁大了眼睛。一,二,三,四.我反复数了一遍。怎么都是四层?你哪来的九层?导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笑着说:“王腾馆是‘四暗五暗’,外面四层,里面五层。”

  跟着导游,我们一起去参观了王腾馆。说到王腾馆,你不禁会想到王波,你不禁会提到他的《滕王阁序》。其中,“夕阳与寂寞齐飞,秋水同色生长”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现在来倚亭博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哪个观察力这么强,能唱出千古名句呢?

  站在100多英尺高的王腾馆上,我觉得王腾馆大厅的壁画《滕王阁序》 ——虽小,但江西的名山大川却引人注目;从河的西南面出发,我画了梅雨岭梅关,革命胜地井冈山,风景优美的庐山.看着周围的风景,突然觉得豁达了。

  “哦!太棒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呵呵,爸爸要带我去北京玩儿。

  我们坐上大巴车,一路飞奔。我坐在车里里左思右想:爸爸是要把我带到北京的哪里呢?

  过了几个小时后,答案出“水”了,爸爸把我带到了——鸟巢。

  我下了车,跟着爸爸进了鸟巢,心里有点疑惑:奥运会不是结束了吗?怎么……“宝贝,到了!”爸爸打断了我的思想。我抬头一看,哇!这麽大这麽美呀!我心里想着。“看那宝贝,五福娃还在里面那!”爸爸有点激动的说。我还和欢欢合了影呢。

  合完影,我便开始参观鸟巢了:塑胶跑道又宽又长,旁边还用“草”铺成的路;还有许多雕像……真是太全了!

  “哎!还有一个外国人!”爸爸说道。我定眼一看,还真有一个外国人,他正竖起大拇指,对这雕像夸赞呢!我过去一听,他自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这……这些东西,真……真好看。”看来外国人也赞叹不已了。

  我跟着爸爸转了几个小时,直到我看到天边的红霞,我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见到了北京的鸟巢,鸟巢里的美丽。”

  我以后还要去鸟巢玩,再看一眼鸟巢的美景。

  我喜欢旅行,尤其是参观一些名胜古迹。这个寒假,爸爸终于带我去参观了江南三大著名建筑!其中之一就是江西南昌的王腾馆,我期待已久。

  面对日出,我们走进了景点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王腾馆介绍的大石碑。然后往前走,就是一个又大又圆的八卦阵。我觉得:几百年前就有神仙在这里修行了!我留了一张美丽的图片在这里,是为了能接触到仙尘。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王腾馆主楼前。主楼底座两层楼高,可以从外面踩上去。台阶前有一堵石墙和两尊铜像。石墙上刻有著名的王波《滕王阁序》。我不能错过这样有意义的照片背景。再拿一个。下一步是参观主楼。王腾馆有九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顶层!每隔一个半小时就有一个古色古香的舞台上演精彩的皮影戏。舞台两边各有一幅画,对应着两句诗“夕阳与寂寞齐飞,秋水同色”。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腾馆之旅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不仅体验了王腾馆的雄伟,也丰富了我的知识。真的很高兴你来了!

  国庆节那天,阳光明媚,我妈妈决定带我去参观王腾馆,它是江南三大著名建筑之一。这是我的梦想。每天听大人讲王腾馆,经常自己写王腾馆,但都是闭门造车。今天终于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切身感受到“夕阳孤齐飞,秋水同色长”的美景。

  我迫不及待地想上车,兴奋胜过晕车。终于到达目的地,王腾馆的宏伟轮廓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和妈妈直接去了售票处,但是我们都惊呆了。哇!人山人海。买票的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队。我们不得不冒着酷热来到队伍的末尾。很难买到票,我们很难挤出人群。我们看表的时候,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走进景区大门,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桂花香,顿时让我神清气爽。爬上楼梯,站在主柜前仔细看,两根红色的柱子上写着王波永恒的名言:“夕阳与孤独的齐飞,秋水同色”。主馆飞檐下的牌匾上写着“雄伟独特”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王腾馆的建筑特色。一楼前有一座汉白玉石雕《时来风送滕王阁》,主要介绍王腾馆的由来。走进去是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字画、横匾、古代妇女穿的衣服和鞋子,以及各个年代的王腾馆建筑模型,让我眼花缭乱。当我来到二楼的杰出大厅时,我看到了一幅描绘自先秦以来江西80位历史名人的长卷画卷,他们都栩栩如生。三楼的壁画《临川梦》描述了汤显祖在王腾馆排练《牡丹亭》,开创了歌剧在王腾馆的表演。站在壁画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画中的仙女共舞。妈妈拉着我的手,我从梦中醒来。我和妈妈赶紧跑到四楼。这是当地的大厅,介绍了我们在江西的著名景观,包括庐山、三清山和鄱阳湖。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五点了。我和妈妈站在山顶看夕阳余晖。没过多久,太阳渐渐落山,它的余辉把天空染成红色,光影倒映在河上。虽然没有孤独,但是连接水和天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让我陶醉!王腾馆之旅让我意识到眼见为实。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了解了许多历史,体验了王腾亭的雄伟,以及赣江和日落的美景。真的很高兴你来了!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7)

——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精选5篇)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

  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记得在小的时候,姐姐将王勃的《腾王阁序》讲得有滋有味,至今还记忆尤深,那时候似懂非懂。重读王勃的《腾王阁序》,基于其颇高的艺术成就,我感触很深。

  关于腾王阁,历代题咏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腾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腾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辛弃疾:《贺新郎;赋腾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唯有王勃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绝唱。

  这篇序言,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每里。本文题名“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进程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风格。王勃是初唐时期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友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腾王阁有关的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书法真实感受的。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骛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辩序说》中讲到:序,亦做叙,言其中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望比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

  全文层次清晰,守卫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偶工整。有些对偶从不同的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有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色彩。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建筑、山水、人物融会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副以腾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外的自然景观恰当的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了。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长安”、“吴会”,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统奴全局,服务于腾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的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广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见就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仄相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歌中的句子一样得讲求*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反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王勃的《腾王阁序》,最主要的是有作者的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同时,它还打破了僵死陈旧的骈文割据和陈陈相因的文风,给骈文注入了新的血液,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历史是公正和公*的,它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和选择。

  《滕王阁序》是一篇韵律十分足的文章,这篇文章向来以文采出众所著称,从而使得他流传至今,还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篇文章总共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却酣畅淋漓地描写了所见的景物,以及所思所感,让我们在佩服作者广阔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被他精妙的语言所折服,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及强大的文章驾驭能力。

  此篇文章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韵律特别押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形式上也非常符合骈文的写作格式,所以让她一直以来都是骈文的经典之作,从来被模仿,没有被超越。

  关于此篇文章它里面有很多生僻的字,通过了解这些字词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整段话,背后的意义,因为这些字词经过千百年的变换已经发生的改变,无法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它,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古文的词典才能够有所收获,而通过这种检索其实也是一种学*的过程,在学*中,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事也能一探古时候人们宴会的场景。

  在唐王朝渐趋强盛的高宗年间,从山西绛州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小神童——被誉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他才华早露、文章宏逸,非常流所能及。十四岁时就被授予官职。可他终因才华横溢遭妒忌,在遭受两次打击后,仕途终结。

  读王勃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滕王阁序》,心灵为之深深触动。王勃是在去看望因他而被贬的父亲的路途中,心中怀着两次被打击的阴影下所做此文。然而,他在《滕王阁序》中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壮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忧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他以推陈出新的风格和华丽的辞藻,匠心独运,生动的展示了滕王阁壮美秀丽的景色,描写了群宴唱和的欢乐场景,以及由景至情的抒发了他身处异乡怀才不遇的伤感、和久积于胸的块垒,“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和“无路请缨”的无奈。

  读古诗,觉得很多诗人皆因怀才不遇而借诗言志;或是无力回天愤世嫉俗以诗抒怀。但从《滕王阁序》中,透过诗人华丽而凝重的文采和自然奔放的气势,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精美华丽的辞藻表象下,舞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和一腔对报国建功有着极度渴望的炽热情怀!

  每每读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便仿佛置身于高耸秀丽的滕王阁上极目远望:孤鹜舞落霞,水光连浩天的壮美景象犹如一幅精美鲜活的画卷映入眼帘。

  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远远望去,江水和天空连成一片。绚丽的、多重的落霞和单一的清淡的孤鹜,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浩淼的秋水,和辽阔的长天,一望无际浑然一体。你能不觉得——那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让人瞬间在心灵上充满了蓦然的感动、在视觉上获得了华丽的享受吗?由此也感悟到诗人那种“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志向”的乐观襟怀!

  无奈,天妒英才,王勃在创作此文后不久,省亲途中不幸魂归大海。《滕王阁序》以及那句让世人耳熟能详传颂至今、当垂不朽的绝句,成为了千古绝唱!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8)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归纳优选【五】份

  《滕王阁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 (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 (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

  谁悲失路之人(悲: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华、宝:有光华,有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

  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

  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

  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

  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

  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都)

  尽是他乡之客(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消尽,干)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同归于尽(灭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


滕王阁序赏析实用十份(扩展9)

——滕王阁说明文实用5篇

  "日落和齐飞是孤独的,秋天的水和天空的颜色一样。"这是《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一句话,但是有多少人能欣赏到这样的风景呢?带着心中的渴望,我终于有幸接*了滕王阁。

  在你到达阁下之前,有一个模糊的绿色影子在你面前。早春的树木已经变绿,嫩芽正在发芽。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木,人们可以看到河边一座极其宏伟的建筑,象牙栏杆、红漆的廊柱和深绿色的瓷砖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大自然本身的庄严气势。

  当滕·王戈走上前时,他走*了。紫檀雕花木门就在眼前,两侧是青铜鹤和独角兽,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它们感觉到***在滚滚向前,沉重的岁月淹没了世界,它们的胸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王腾馆有九层,六层在底部,三层在底部。虽然这是现代重建的结果,但却相当令人震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基座下面的部分,那里陈列着许多古物。站在他们面前,我心里百感交集:这些东西等待着看世界的变化,时间的长河从他们身边流过,带走了他们以前的主人,只留下这些古老而不完整的东西,默默地诉说着逝去的飞逝时光。站在他们面前,我几乎忘记了呼吸。厚重的历史攫住了我的心,只觉得太阳和月亮在来回穿梭。繁荣已经变得空虚。

  想到我现在看到的和几千年前古人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我心里充满了喜悦。我想象几千年前,柳树拂过赣江的堤岸。烟雨朦胧。河的**都是古色古香的亭子。走在我旁边的人是文人,他们穿着长袖长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谈论“关心它的人”非常有趣我不禁想到要大声呼喊来表达我的豪情。

  最后一丝微光沉入河中,黄昏不知不觉降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王腾馆,回想起在路上看到的一切,感触颇深。望着黄昏中王腾亭的深灰色剪影,我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怎么能不小心保护这样的智慧和文化呢?人们只希望战争和耻辱不会抹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滕王阁、岳阳楼和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始建于唐代,是一个皇帝的弟弟让人建的,是供他玩乐用的。腾王阁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唐朝才子王勃16岁时写的《腾王阁序》,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在唐朝的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方米。它经历了28次摧毁,我门现在参观的滕王阁是第29次修建的。

  我一进大门,就远远的看到一个气势雄伟的古代楼阁建筑,色彩绚烂华丽,廊檐上挂着一个镶着金边的匾,上面有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滕王阁”。

  腾王阁里面都是文物展,有名人的字画、有江西的历代名人展……尤其是6楼,我看到了苏东坡抄写的巨幅《滕王阁序》,这可是他的真迹。里面还有很多景德镇的瓷器,每一个瓷器都栩栩如生,有高高仰头的大公鸡、有活泼可爱的瓷娃娃、有各种姿态的佛像、有我最喜欢的一对瓷兔,它们就像活的一样,真是太可爱了。

  站在滕王阁上远眺四周,我看到了江水苍茫,西山叠翠。整个赣江尽收眼底,远处的渔船正在水上忙碌着,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像彩虹一样飞架赣江**,远处高楼如林,公路如织,好一派繁荣景象。

  我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他们把建筑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建成了如此雄伟瑰丽的滕王阁,如果你还没有来参观过,那么请你早日来欣赏它吧。

  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它风景奇丽,历史悠久,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假期,我们来到了滕王阁,一睹滕王阁的风姿。

  走进滕王阁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古风建筑物。红墙、绿瓦,滕王阁的主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浑耀眼。主阁雕栏玉砌,底座是大理石台阶,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龙踞凤翔,工艺精美,有着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的鲜明特色。拾级而上,站在高处向下回望,只见南北两面的小园子内,一棵棵苍天大树环衬着主阁,仿佛镶着一圈绿画框,更增添了滕王阁的俊秀和雅致。

  踏入主阁大厅,里面陈列着许多名家书画,一幅幅匾额、楹联、书法、绘画作品,烘托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在最高层的回廊上,极目远眺,赣江水缓缓流淌,天水相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意境如画卷展开在眼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王勃《滕王阁序》的开篇词,滕王阁因此而得名。历史上的滕王阁历经战乱,多次被毁坏又重建,王勃笔下所描绘的江南名楼才得以从诗词中走出来,重放异彩,成为今天的旅游文化名胜。今人把这篇名传千秋的《滕王阁序》刻在铜板上,存放于滕王阁中厅内。当我在大厅欣赏王勃的华文时,我不禁大家赞叹:“王勃的《滕王阁序》果然是旷世名篇啊!”

  “滕王高阁临江渚……物换星移几度秋。”古人王勃仿佛预见了今日豫章的繁荣。看如今,赣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隔江相望,红谷滩新区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如飞虹连接**。滚滚赣江东逝水,滕王阁带着历史文化的气韵,正与南昌这座现代化的动感都会一同焕发出灵动的光彩。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后来成为不朽的经典。

  这个星期我们就学*和探讨了这片有着十足韵味的文言文,全文字数大概七百多,却写出了滕王阁一带景色和宴会的盛况。真是让人不禁感叹王勃的才华横溢!就在公元275年,为了庆祝滕王阁的新建,阎公在九月九当天大办宴会邀来宾客,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以彰成名。王勃正赶回去探望他父亲的路上,路过洪州,正赶上参加了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原来,在南昌城漳江门外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十分漂亮和高贵的阁楼,此阁为唐高祖的儿子元婴作洪州刺史时所建,后来元婴被封为滕王,此阁也就被称为滕王阁了。阎伯屿做了洪州刺史,就下令重修滕王阁。滕王阁重新诞生之后,阎伯屿非常高兴,恰好又赶上九月九日重阳临*,于是阎伯屿就筹划在重阳节这天,邀集本州官吏和有名的文人学士在滕王阁庆祝一番。在此之前阎公让他的女婿吴子章好好学*诗词文章,我的就是在宴会上大展身手,吴子章也言听计从早就写好了文章并背诵得滚瓜烂熟。

  到了重阳节这天,王勃刚到南昌,一听滕王阁正在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并且来了许多名流学士,放下旅途的疲倦,直奔到了滕王阁。喝过酒后,阎伯屿举杯向满座宾客倡议:希望有人能即兴写一篇文章,记下宴会的盛况。阎伯屿命令侍从端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一一献给宾客,宾客们也十分懂味的婉言相拒了。年纪又轻的王勃主动坐在靠后的位置。当捧着文房四宝的侍者来到他的面前时,他并不辞让,大大方方地接过来放在桌上。王勃的举动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都纷纷议论了起来,阎伯屿见此情景,惊讶又帅气,就独自离*到旁边更衣室里去,吩咐手下人站在王勃身旁,看他都写些什么,即时报来。王勃并不知情,略加思索后提笔就写,阎伯屿心情越来越不是滋味。但从侍者报来的诗句中,阎伯屿最终不禁赞叹,连吴子章也自叹不如,但王勃一心一意,奋笔疾书,从滕王阁的远*景物,写到自己的处境和愿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政治抱负。不一会儿这篇流传千古的名作就诞生,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刮目相看。

  《滕王阁序》中虽然有些地方有些夸张的修饰,但王勃的才华却是不可磨灭的,当时就有人怀疑《滕王阁序》不是他自己真实的写作,王勃为了证明自己就把这篇文章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滕王阁序》依旧被人们歌颂至今!

  滕王阁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历史悠久,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以城门为核心,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阳光下,之间滕王阁黄瓦绿脊,雕梁画栋,红彤彤、金灿灿,如蓝天碧水交相辉映。

  滕王阁不仅建筑奇伟,令人惊叹,更有那满壁诗画带你走入艺术世界。

  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的蝶画当时非常珍贵,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这幅磨漆画寄托了今人对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怀念。置身其中,使人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滕王阁的建筑艺术巧夺天工,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如果你来南昌旅游,千万不能错过这富有巨大魅力的景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