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

首页 / 赏析 / |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 1

  古诗原文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清明。

  译文翻译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

  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

  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

  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注释解释

  “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趁燕:追上飞燕。这句写荡秋千。

  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清贺裳《皱水轩词签》评以二句云:“苏子瞻有铜琵铁板之机,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戏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诗文赏析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 2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此句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译文及注释

  译文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注释1、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2、鞭影:马鞭的影子。

  3、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马鞯。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泥土的东西。

  4、嫩水:指春水。吴姬:指吴地的美女。

  5、啮(niè)膝:良马名。

  6、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始于唐僖宗时期。后来也指文人雅会。

  7、旧垒:旧时的堡垒、营垒。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赏析

  上阕中写春色正浓,在这个时候横鞭策马,还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双“嫩水吴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绘得生动形象。“鞭影”、“绿障”、“春堤”、“菱丝”、“嫩水”,各种充满了动感、孕育着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将词人激动的心情,舒畅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2] 。

  下阙承接写至“归”。“归”为“啮膝带香归”,踏尽繁花,享受了众人艳羡的目光,即使归来,依旧满身余香。而为了迎接归来,又有人备好了“樱桃宴”,觥筹交错,均是庆贺之词,烛光闪烁,天色已晚,流年似水,这场宴会不知举办过多少次了,但今年却是轮到“新燕”。“蜡泪”本多为悲凉之意象,但在此,一个“恼”字却将红烛也写得俏皮了起来,红烛不再是孤独垂泪,顾影自怜,却似怨恼东风不该,更为人性化,与“东风”恰似一对冤家。最后一句以“新”“旧”对比,暗喻光阴流逝,“旧垒”住进“新燕”,虽有感慨,却依旧积极明媚,因为今年的词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1] 。

  《生查子》作为纳兰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从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气风发,与往后纳兰厌倦官场后的缱绻之词有很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才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 3

  《遣悲怀三首·其三》原文

  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注释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赏析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作者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在取材上,作者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作者的至情至性,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佳作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 4

  别老母原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译文及注释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枯(kū):干涸。

  ④惨惨:幽暗无光。

  ⑤柴门:树枝编的门,替代贫苦人家。

  别老母赏析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 5

  咏红梅花得“梅”字原文: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咏红梅花得“梅”字注释

  (1)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2)“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醉眼开放。

  (3)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借意于苏轼《定风波·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痕,泪痕。以血泪说红。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思是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当时还是冰雪天气。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咏红梅花得“梅”字赏析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阅读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1)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5篇)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

  织锦裁篇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翻译

  佳人寄来书信,撰写的词章抒写了她深厚的情意,价值之高贵,一字值千金。我一会儿展览观赏,一会儿冥思哀吟,心中悲喜交织,泪痕满襟。

  过去幽会的欢乐已经消失,未来相逢的日子遥远难测。而今无以依赖,多多凭借南来北往、候时去来的大雁寄佳音,恐怕冷落了昔日的爱情。

  注释

  织锦:指锦书。

  裁篇:一作“裁编”,指构思。

  写意:表露心意。

  字值千金:此谓情人来信之珍贵。

  披玩:即把玩,仔细玩味。

  肠成结:谓心中忧思郁结不解。肠,心肠,心中。

  前期:将来重聚的日子。

  无憀赖:即“无聊”,郁闷,精神空虚。憀,通“聊”。

  而今:如今。

  密凭:频频托付。

  创作背景

  此词开头即用织锦回文诗的典故,可见此词乃柳永思念妻子之作。联系到柳词其他的思妻之作的创作时间,此词应作于柳永第一次游历江浙一年后。

  赏析

  这首词叙写的是以书信传达别后相思相忆之情。词上片以织锦回文诗为始,但所叙写不是写诗者,而是读诗者—也就是词人本人。他从构思精妙的来信体会到其中的深情蜜意。“字值千金”一句极写这信在词人内心所占据的分量,正因为如此,所以词人才会“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前一句活画出其喜悦之情,后一句又为其喜极生悲写真。

  下片是相思之情的延伸。“幽欢已散前期远”,幽欢早已成往事,重聚却又遥遥无期。“无憀赖”一句写词人满怀情意却无所寄托。“密凭”一句写词人频频寄出述说爱情的书信。结拍“恐冷落、旧时心”,表明述说相思不仅是自己情感的需要,更是安慰对方,以免冷落了她旧日的一片深情。这六个字,语势*淡,却情深意浓。

  这是一首以“赋”的手法写成的令词,没有比兴,没有场景,没有波澜,全用概括性的叙述语,失之*直、浅淡,缺少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只结尾一句,尚有新意,尚有余韵。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译文: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注释:

  海燕虽微渺(miǎo),乘春亦暂来。

  海燕:在*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亦:也。

  岂知泥(ní)滓(zǐ)贱,只见玉堂开。

  泥滓:泥渣。贱:卑贱。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时:时而。双:成双。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无心与物竞,鹰隼(sǔn)莫相猜。

  竞:竞争,争夺。鹰隼:鹰和雕,泛指猛禽。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赏析: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3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归燕诗》注释

  海燕:在*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亦:也。

  泥滓(nízǐ):泥渣。贱:卑贱。

  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时:时而。

  双:成双。

  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竞:竞争,争夺。

  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归燕诗》鉴赏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归燕诗》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归燕诗》的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注释

  ⑴海燕:在*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 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鉴赏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5

  归燕诗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注释

  ⑴海燕:在*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 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参考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xx年3月第2版.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2)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5份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1

  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翻译

  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

  侍女们身穿飘如白云的衣衫频频为宾客们倒酒,而且特意为大家献上乐曲。宴会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愿祝贺这样美好的时刻延绵长久。

  注释

  燕归梁:词牌名。五十三字,上片四*韵,下片三*韵。调见《珠玉词》,始创于晏殊。

  虹梁:如彩虹艳丽的雕梁。

  云衫:飘如白云的衣衫。

  加意:注意,特意。

  延长:从文渊阁苓为“筵”,非“延”。

  创作背景

  此调词作共有两首,均为祝寿词,是作者参加寿宴时献上的祝词。具体创作时间不清。

  赏析

  据《石林诗话》中载:晏殊“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节胜日,未尝辄废也”。这首词,正是他诗酒生涯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描写盛宴之词。词的前二句“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一方面点出“燕归飞”之时,即为阳春之际,另一方面则是吟咏那富家气魄,因为穷人家是没有“画堂"和“虹梁"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晏殊作词所讲究的“气象”之意。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它们绕着那精美如画的厅堂穿来飞去,象是极为喜爱这美丽的虹梁一样。下面的“清风明月好时光”句,与上二句相互呼应。清风徐来、朗月空明,这本身就极为令人心情舒畅,更何况,在这时还有那华美的酒*开筵了。整个上片,以景而著称,以气象而称道。充满了畅快、轻松、富丽之感。

  下片,作者更加着意描绘盛宴之盛。那身着云一样美丽衣衫的侍女,频繁倾倒着美酒佳酿,身怀绝技的艺人们,鼓动着笙簧,演奏着优美的乐曲。玉炉中飘出阵阵的幽香,最后词人以“庆佳会,祝筵长”作结,从而预祝这种佳节盛会,这种喜庆美筵能够永存。

  词如词人所说:“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道:“美成(周邦彦)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晏殊)、永叔(欧阳修)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2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归燕诗》注释

  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亦:也。

  泥滓(nízǐ):泥渣。贱:卑贱。

  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时:时而。

  双:成双。

  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竞:竞争,争夺。

  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归燕诗》鉴赏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归燕诗》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归燕诗》的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3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

  织锦裁篇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翻译

  佳人寄来书信,撰写的词章抒写了她深厚的情意,价值之高贵,一字值千金。我一会儿展览观赏,一会儿冥思哀吟,心中悲喜交织,泪痕满襟。

  过去幽会的欢乐已经消失,未来相逢的日子遥远难测。而今无以依赖,多多凭借南来北往、候时去来的大雁寄佳音,恐怕冷落了昔日的爱情。

  注释

  织锦:指锦书。

  裁篇:一作“裁编”,指构思。

  写意:表露心意。

  字值千金:此谓情人来信之珍贵。

  披玩:即把玩,仔细玩味。

  肠成结:谓心中忧思郁结不解。肠,心肠,心中。

  前期:将来重聚的日子。

  无憀赖:即“无聊”,郁闷,精神空虚。憀,通“聊”。

  而今:如今。

  密凭:频频托付。

  创作背景

  此词开头即用织锦回文诗的典故,可见此词乃柳永思念妻子之作。联系到柳词其他的思妻之作的创作时间,此词应作于柳永第一次游历江浙一年后。

  赏析

  这首词叙写的是以书信传达别后相思相忆之情。词上片以织锦回文诗为始,但所叙写不是写诗者,而是读诗者—也就是词人本人。他从构思精妙的来信体会到其中的深情蜜意。“字值千金”一句极写这信在词人内心所占据的分量,正因为如此,所以词人才会“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前一句活画出其喜悦之情,后一句又为其喜极生悲写真。

  下片是相思之情的延伸。“幽欢已散前期远”,幽欢早已成往事,重聚却又遥遥无期。“无憀赖”一句写词人满怀情意却无所寄托。“密凭”一句写词人频频寄出述说爱情的书信。结拍“恐冷落、旧时心”,表明述说相思不仅是自己情感的需要,更是安慰对方,以免冷落了她旧日的一片深情。这六个字,语势*淡,却情深意浓。

  这是一首以“赋”的手法写成的令词,没有比兴,没有场景,没有波澜,全用概括性的叙述语,失之*直、浅淡,缺少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只结尾一句,尚有新意,尚有余韵。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归燕诗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注释

  ⑴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 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参考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xx年3月第2版.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归燕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原文: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译文: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注释:

  海燕虽微渺(miǎo),乘春亦暂来。

  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亦:也。

  岂知泥(ní)滓(zǐ)贱,只见玉堂开。

  泥滓:泥渣。贱:卑贱。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时:时而。双:成双。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无心与物竞,鹰隼(sǔn)莫相猜。

  竞:竞争,争夺。鹰隼:鹰和雕,泛指猛禽。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赏析: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0篇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译文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铠甲。

  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鉴赏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结束处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里有悠悠不尽之情,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其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⑽惨淡:昏暗无光。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一年,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另版本: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此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岑参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以上这篇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唐诗三百首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另版本: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此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岑参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铠甲。

  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鉴赏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结束处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里有悠悠不尽之情,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其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翻译: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代七言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着(zhuó)。(难着 一作:犹著)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纷纷暮雪下辕(yuán)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辕门:军营的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查看全文...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一年,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查看全文...

  鉴赏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查看全文...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铠甲。

  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赏析优选【五】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出自: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代七言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着(zhuó)。(难着 一作:犹著)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纷纷暮雪下辕(yuán)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辕门:军营的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5)

——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5篇

  原文:

  归雁

  唐代: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译文: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你为何如此轻易的从潇水湘水那样美丽的地方回来呢?那里溪水澄澈,沙石明净,岸边还有青苔可以供你觅食,你何故不肯呆了呢。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大雁答道:湘灵之神在月夜弹的瑟曲调太伤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绝的曲调,不得不离开潇湘飞回到北方来。

  注释:

  潇(xiāo)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轻易、随便。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shēng)清怨却飞来。

  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胜:承受。

  赏析:

  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作品介绍】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原文】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白话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创作背景】

  钱起的《归雁》创作于唐代。钱起入任后,长期客居北方,看见南方归来的大雁,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

  【赏析】

  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有《钱考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作品介绍】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原文】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白话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创作背景】

  钱起的《归雁》创作于唐代。钱起入任后,长期客居北方,看见南方归来的大雁,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

  【赏析】

  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有《钱考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作品介绍】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原文】

  归雁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6)

——读《马燕日记》有感优选【5】份

  前段时间,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课外阅读书《马燕日记》。

  我让妈妈购买了这本书,开始我翻看了几页,发现日记写得零零碎碎,而且还有好多地方语言在里面,我不理解它的意思,我就和妈妈说:“不看了,一点意思都没有。妈妈接过书摆放在床头柜上,她每天在临睡觉前看上几页。突然有天晚上,妈妈红着眼眶严肃地对我说:“现在我要求你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并且和我一起看。我说:“有那么好看吗?都把你感动的热泪盈眶。妈妈说马燕的童年生活让她深有同感,妈妈的童年虽然贫穷但至少能吃饱肚子,却没有足够的钱能够让她上大学,这是她一生中感到最难过和遗憾的事。在妈妈强烈要求下,我和她一起看了《马燕日记》。

  文章中有几篇日记写得很让人感动。一?篇是马燕因缴不起学费而面临着缀学时她无比伤心,当她在得到好心人的资助又重返课堂时她无比喜悦,两种心情对比的描写让我看得潸然泪下。另一??篇?就是马燕经常吃不饱肚子,即使有饭,却没有下饭的菜。跟别人借菜又借不到。当时她没有埋怨贫穷的生活,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要出人头地。

  还有一篇就是马燕对妈妈又怜又爱的描写。她为帮不上妈妈出力而感到自责,为妈妈能让她和弟弟们有学上带病出远门打工赚取辛苦钱而感到心疼。家庭的贫穷和妈妈的期盼成了马燕强有力的学*动力,也造就了马燕坚韧不拔的性格。

  马燕的生活是贫穷的,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她活泼、乐观向上,有爱心也有孝心。马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和她相比我们生活得太舒适了,我们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中,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中,努力学*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我想上学,妈妈我不想回家。我想一直待在校园里!”

  我带着不解,不屑翻开了《马燕日记》主人公是一位十二岁,每天坚持不懈地写日记的小女孩。内容简单朴实,作者就是马燕,讲述了再宁夏贫穷的小山村里,一个热爱学*的女孩。书本记叙的就是她的日记,日记讲述了:因家境贫困,妈妈选择供两个弟弟读书,辍学后又被马燕感动再上学的坎坷经历。

  《马燕日记》给我的感触很深,我看见了一个积极向上,具有梦想,渴望学*,满载着勇气和决心的马燕。20xx年5月2日的日记中,“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里没钱。”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马燕对读书的渴望,还有我对自己的责备和反思。回想自己,前几天还不满作业多,抱怨读书累。盖上,《马燕日记》,看了看自己早应该完成的作业,才知道自己是多么不懂事。我渴望学*,热爱学*的那颗心,远远不及马燕。

  学*,我从没认为,是我渴望的,向往的;我甚至觉得那是无趣,没劲的。不过,我认识了马燕,是她让我明白学*的重要性,她让我更加理解“学*”二字。还记得曾经阅读过的一篇文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现在更加理解她眼睛里,包含着对学*对读书的渴望,她们知道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就是学*知识,考好成绩走出大山!

  美国读者曾经评论《马燕日记》:“这本揪心的日记充满了勇气和决心,是所有具有梦想的女孩都应该阅读的。”

  马燕收益了我,我不仅要学*她热爱读书的那颗心,更应该学*她那份精神。

  我,想上学!

  《马燕日记》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400字。当我准备读这本书时,看见封面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太多太多的偶然,还是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我想这是作者给我们读者的题目,要我们从这本书中找答案。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西部山区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改变命运的决心,读后感《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400字》。从中你可以读到边地生活的极端痛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马燕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精神,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马燕日记》让我更加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现在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们生活得还马燕及她的同学生活得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学*呢?马燕每天上学走三四个小时,我们呢?半小时不到!她每天吃馒头,我们呢?山珍海味! 现在我们有吃的,有喝的,有学的,有穿的,为什么不好好学*?

  《马燕日记》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当我准备读这本书时,看见封面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太多太多的偶然,还是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我想这是作者给我们读者的题目,要我们从这本书中找答案。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西部山区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改变命运的决心。从中你可以读到边地生活的极端痛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马燕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精神,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马燕日记》让我更加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现在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们生活得还马燕及她的同学生活得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学*呢?马燕每天上学走三四个小时,我们呢?半小时不到!她每天吃馒头,我们呢?山珍海味!现在我们有吃的,有喝的,有学的,有穿的,为什么不好好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每当我们读完一本好书,就像是掌握了生活的方向盘。最*,我也在读一本好书,名叫《马燕日记》。

  故事主要讲的是:在贫困的西海固,住着贫穷的马燕一家,女儿马燕因为家境贫困,三年级时就辍了学,但她并没有放弃,在家里一边学*,一边照顾弟弟、妈妈,支撑着整个家庭。她妈妈被感动了,用了自己最后一点心血来供他们上学,最终,他们考取了名校。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得人就数主人公马燕了。她虽然辍了学,但她强烈的求学欲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和所有读者的心,她在别人玩耍的时候,在家里自学;在别人讨论奥语奥数等题目时,坐在一怕旁默默的听着;在同学发言时,静静的倾听;在老师讲课时,全神贯注的听课。而我们呢,个个家庭富裕,整天就闹着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一点也不顾学*,而且有时侯还会在上课时小声嘀咕,做小动作,真是要多多向马燕学*呀!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次,马燕放学了,准备走回家。但是学校离家太远,就花了一元钱,坐了车。回家后,妈妈听说女儿坐了车,于是就说:“以后不能坐车,要知道这钱是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啊!”马燕听了,也十分后悔,觉得当初不该花,因为这钱让妈妈费了很多心血。我们呢,成天要买游戏机,浪费钱,而马燕却连一元钱都很珍惜。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学*的环境,好好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的心血。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及赏析范本5份(扩展7)

——归紫阁下赏析 -诗词大全范文5份

  1、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2、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3、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4、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5、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乐》

  6、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7、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8、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9、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10、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吕碧城《绮罗香》

  1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1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13、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王昌龄

  14、断魂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郑文焯《玉楼春》

  1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6、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17、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8、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9、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20、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21、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22、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2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2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25、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26、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27、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9、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30、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

  31、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32、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35、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36、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37、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38、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秦观《虞美人》

  3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40、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41、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4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4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4、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45、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4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47、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4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9、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5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51、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吕碧城《浣溪沙》

  5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3、人天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54、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55、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5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57、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58、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赵南星《水龙吟》

  59、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60、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第一篇:《描写同学情的诗词》

  

  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

  才华自负如椽笔,情义谁怜比俊男。

  生死无由今日醉,婵娟难却旧时谙。

  十年不见嫦娥月,云海苍茫隔九天。

  

  深山几度梦魂飞,此日登临他日非。

  微雨蒙蒙蝉泣切,长天渺渺雁飞稀。

  江山朝别暮还见,儿女昔离今不归。

  泪已随风飘落尽,柔肠寸断霭霏霏。

  水调歌头·同窗恋

  共读同窗月,未结同窗心。女孩心里春梦,一似水云深。锦瑟华年分付,锦绣前程断送,何处丽人寻?未及真情吐,遗恨湿青襟。 心似火,情似雨,爱如金;高山流水,芳魂携手结知音。一去经年别日,几度春花秋月,失落恸难禁。纵有丹心在,谁共白头吟!描写同学情的诗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同学

  今晚的夜空,如此明净

  同学的相聚,似清澈的河水

  来去匆匆

  相见只是瞬间的陌生

  一声“珍重”道不尽

  五湖四海的雨水情

  灿烂的每张笑脸

  一路回味与分享

  昨日流逝的喜和痛

  浓烈的情感如浪潮般奔涌

  你和我一起

  尽情地品味着色彩斑斓的人生

  校园里酿制的美酒

  亢奋与激动的交融

  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

  这青春的酒啊更美更浓

  相聚是一团燃烧的烈火

  离散是满天璀璨的星星

  就用这生命之光

  映照我们彼此

  纯洁而美丽的.心灵

  友谊

  儿时的回忆,

  唤起我对友谊的感慨。

  友谊本是人间最*凡的情感,

  是人性最质朴的交流,

  当同学们激情碰撞的时刻,

  激起我对友谊的表白,

  我心中的友谊如同奔腾的黄河一泻千里。

  我要说,友谊是儿时的童贞,

  友谊是少女的春心,

  友谊是男儿的追求,

  友谊是亲人的思念,

  友谊是人们彼此的真情真爱。

  友谊是你我共同的向往,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宣泄。

  友谊是一碗水,君子之交淡如水;

  友谊是一壶茶,细品慢咽有滋味;

  友谊是一杯酒,让你畅开关闭已久的胸怀;

  友谊是一首歌,喷涌出你内心深处的激情;

  友谊是辛酸的眼泪,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友谊是青春的初恋,使你陷入对初恋情人那深深的眷恋。

  其实友谊离你并不遥远,

  你仿佛看到眼前飘过一片美丽的白云,

  让你魂牵梦萦,

  你对她说,

  来吧!我的友谊,

  白云却似飘飘的仙女,

  渺渺而去,

  你忘却了自己金字塔顶的位置,

  跃身去追那梦中的友谊。

  亲爱的朋友,我想告诉您,

  友谊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没有了友谊,你将变得孤独;

  没有了友谊,你将失去朋友的信任;

  没有了友谊,你的财富将失去金色的光环;

  没有了友谊,你将失去你的自信;

  没有了友谊,你的人生将不再闪光;

  没有了友谊,你将感到无所适从。

  我愿坦诚的告诉你,

  亲爱的朋友,

  你不要为逝去的友谊而恋恋不舍,

  更不要为找不到友谊而心存忧闷,

  其实友谊就在你的身边,

  只要你敞开心灵交流的窗口,

  友谊将与你越来越*。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英)休谟

  友谊——是使青春丰富多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无比美丽的青春赞歌。——(日)池田大作

  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钱钟书

  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苏)马卡连柯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不再增长的时候,它马上会开始下降——对于一个人的友谊总是不进则退,两者之间没有静止和*衡状态。——(美)亨利、詹姆斯

  悠悠二十载,难忘战友情,今朝相聚在一起,聊聊*况,叙叙家常,回忆充满欢乐和甘苦难忘的军旅岁月,勾起了一阵阵情感的涟漪,战友之间的感觉还是那样的亲切与真挚,没有因为时空的阻隔而淡化这份感情,而且纯真依旧。

  第二篇:《表达同学情的诗歌》

  同学是酱香型白酒,

  清澈透明、心无杂念、优雅得体,

  时间愈长、回味悠久、柔绵醇厚,

  相聚时分、汹涌澎湃,杯中酒香、

  持久弥漫, 离别时刻、依依不舍,

  空杯留香、经久不散。

  同学是特殊的情谊,

  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

  道不尽的喜,诉不清的忧。

  同学是一道令牌,

  即使你在、天涯海角,

  一声呼唤、随叫随到,

  纵使忙碌,也会抽空、尽快汇合。

  同学是一台欢快的歌舞,

  即使不够专业、也会尽兴发挥,

  声不如蒋大为、舞不如杨丽萍,

  但会高潮起伏、一浪高过一浪。

  同学是一张青春永驻的照片,

  虽然岁月无情、青春靓丽渐去,

  但是在我心里、美丽依旧如初,

  即使两鬓霜白、却也风情万种,

  遇见笑颜回眸、当年魅力依旧。

  同学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

  不在乎终点在哪、不管目的地何处,

  在乎沿途的风景、在呼观景的心情,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山郁郁葱葱在、岁月如歌伴我行。

  同学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挽留青春脚步、夯实事业根基,

  暖暖话语沟通、柔柔情谊交流,

  天天开心生活、年年顺心工作,

  心中激情荡漾、真情流露徜徉。

  同学是一首难忘的抒情歌,

  泡一壶热茶、烫一壶老酒,

  听经典老歌、叙同窗真情,

  话巴山夜雨、歌鹏城飞扬,

  看彼此珍惜、聚散两依依。

  同学是一种承诺,

  今生今世,有缘相聚,

  来吧同学、我们一起,

  举杯共饮、同声齐唱,

  友谊地久天长……

  1、《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5、《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3.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4.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6.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9.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1、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3、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4、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曹雪芹《咏白海棠》

  5、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6、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7、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9、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10、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 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郑畋《马嵬坡》

  12、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3、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14、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15、小楼西角断虹明。——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6、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17、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8、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9、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20、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21、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22、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3、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2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25、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纳兰性德《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26、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27、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28、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