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古诗菁选

首页 / 诗词 / | 2023-03-06 00:00:00

山亭夏日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亭夏日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山亭夏日古诗1

  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简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 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 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古诗2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阅读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1)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3篇)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2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3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2)

——山亭夏日作文优选【5】篇

  山亭夏日作文 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题记

  “知了,知了”——蝉伏在浓密的叶尖唱起夏天的歌谣。阳光企图伸长手指溜进来,最后仍被一层层的叶片挡住了去路。繁茂葱茏的绿树献出一片浓荫,诗人躺卧在树下,心静卧在这片浓荫里,倾听这风和蝉的乐曲。夏日的太阳沉醉于这乐曲中,久久不能离去。

  池塘里开出三三两两的荷花,她们努力吮吸这温暖,伸展这婀娜的身姿,犹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是不是在风中偏偏起舞。清澈的小池*静的如一面明镜映着楼台的身影,若不是蜻蜓误以为真地伫立其上,荡起一圈涟漪,只怕叫人以假为真。

  霎时,一阵风踏着凌波微步悄然而至,撩动拨弄着在阳光下闪耀的水晶帘。星星点点的阳光在颗颗水晶上蹦跳着,嬉戏着,颗颗水晶也互相玩起“拍拍手”的游戏,不想静奏出一曲动听悦耳的欢快之曲。

  院里支着的满架蔷薇花听到声音,也侧耳倾听。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把她毫无生气的'脸颊照耀的娇艳欲滴,粉嫩如霞,蔷薇花顿时摇身一变,成了阳光下最美的人儿。曲突然停了,原来是风被蔷薇少女所醉,忘了弹奏。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此刻容光焕发的蔷薇少女,来到她的身旁……蔷薇少女见到风后,羞红了脸,慢慢低下了头……空气中满溢着馥郁花香,芬芳弥漫在四周,攀着阳光不断蔓延,蔓延。

  诗人优哉游哉的躺在树下,被树荫所笼罩,被凉爽所覆盖。他安详的心灵被此刻撩人心弦的淡淡芬芳抚慰地愈加舒爽,心旷神怡。

  山亭夏日作文 2

  今天,我和老妈一起去游敬亭山。

  在路上,一棵棵树和一盏盏灯像一个个战士一样保护着这一条大道。

  来到敬亭山,山脚下有许多多人在放风筝,有的风筝飞得高,有的风筝飞得低,有的风筝飞得远,有的风筝飞得*。 每当看到李白这道《独坐敬亭山》,我都不禁敬佩起这位唐代大诗人。

  我们来到一片竹子林,发现了玉真公主之墓和李白为玉真公主造在的井,这口井里的水,李白专门用这井水来煮酒。

  我和老妈大约费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爬”上了山顶。山真高啊!从上往下望,每栋房子差不多只有一个大母指那么大。山真美啊!山上尽是树和一些长在树上的黄花。山真凉啊!一阵阵凉风从我身拂过,让我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敬亭山的景色真美,让我流连往返。

  山亭夏日作文 3

  “三月三,游敬亭山”已成为宣城人的惯例。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了敬亭山。远远望去。高大的敬亭山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包子,满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走进大门,两边的田野里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朵朵的小花有点像黄色的蝴蝶,凑到*处,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真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再往前走,抬头一看,远处呈现一片粉红色的海洋,多么美呀!我飞快地跑了过去,好大的一片桃林呀!每棵树都缀满了桃花,每朵花都绽开五片花瓣,看着这么美丽的桃花,我真想摘一束送给妈妈,可又想,少一朵花,农民伯伯不就少收一个桃子吗?便缩回了手。

  走出桃林,我慢悠悠地走到水库边。水库的水好清澈呀!清得都能看见水底的石头。水面上游着几只小野鸭,时而潜入水里捉鱼吃,时而欣赏着湖面的风光。水库真美,空气特好,有一次我还在水库边看见过白鹭呢!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春天的敬亭山真美!

  山亭夏日作文 4

  在美丽的实验小学,可能会看到拔地而起的大榕树,可能会看到广阔的操场,也可能看见一栋栋教学楼,但谁也没注意到校园的角落有一个世外桃源。

  在这个地方,寂静,寂静还是寂静。偶尔传来一声鸟叫,使这里更富有诗意。

  这里百花争艳,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香味儿,那香味儿,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是无数的花朵在心里绽放,真可以用“心花怒放”来形容了。那里的花五彩缤纷,红一片、蓝一片、紫一片……看得我……说什么好呢?眼花缭乱?五彩缤纷?总之就是非常漂亮。

  那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景物——亭子。亭子建立在花坛中间,坐在这里面,可以欣赏周围的景物。亭子里还有一个古典的、优雅的吊灯,虽然看起来比较古老,可是还依然好使,夜里依旧非常明亮,甚至比其他的灯更加明亮,更加耀眼。我常在中午刚起床的这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在这里聊聊天,蛮好的。

  校园里处处都有美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山亭夏日作文 5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题记

  “知了,知了”――蝉伏在浓密的叶尖唱起夏天的歌谣。阳光企图伸长手指溜进来,最后仍被一层层的叶片挡住了去路。繁茂葱茏的绿树献出一片浓荫,诗人躺卧在树下,心静卧在这片浓荫里,倾听这风和蝉的乐曲。夏日的太阳沉醉于这乐曲中,久久不能离去。

  池塘里开出三三两两的荷花,她们努力吮吸这温暖,伸展这婀娜的身姿,犹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是不是在风中偏偏起舞。清澈的小池*静的如一面明镜映着楼台的身影,若不是蜻蜓误以为真地伫立其上,荡起一圈涟漪,只怕叫人以假为真。

  霎时,一阵风踏着凌波微步悄然而至,撩动拨弄着在阳光下闪耀的水晶帘。星星点点的阳光在颗颗水晶上蹦跳着,嬉戏着,颗颗水晶也互相玩起“拍拍手”的游戏,不想静奏出一曲动听悦耳的欢快之曲。

  院里支着的满架蔷薇花听到声音,也侧耳倾听。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把她毫无生气的脸颊照耀的娇艳欲滴,粉嫩如霞,蔷薇花顿时摇身一变,成了阳光下最美的人儿。曲突然停了,原来是风被蔷薇少女所醉,忘了弹奏。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此刻容光焕发的蔷薇少女,来到她的身旁……蔷薇少女见到风后,羞红了脸,慢慢低下了头……空气中满溢着馥郁花香,芬芳弥漫在四周,攀着阳光不断蔓延,蔓延。

  诗人优哉游哉的躺在树下,被树荫所笼罩,被凉爽所覆盖。他安详的心灵被此刻撩人心弦的淡淡芬芳抚慰地愈加舒爽,心旷神怡。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3)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优选【五】篇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微风拂过, 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

  ⑵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2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3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4)

——游敬亭山作文6篇

  上午,我与妈妈一起,去游玩敬亭山。

  我们一气呵成,直接爬到了山顶。登高眺望,将一切尽收眼底。“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的最高处向下望,云一波波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正如李白在《望敬亭山》中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最高处风景独美,却也要承受起那份孤独。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过冬了吧?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了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知不觉的,时间飞快地流逝,直到妈妈的呼喊声传来,我才醒过神来,这才发现,我已经在这驻足半个小时了。下山的过程中,我们经过了一座寺庙。妈妈想为我祈祷,便为佛像敬香磕头,并希望我在初中阶段能更好地学*,天天向上!

  回家的途中,我回味着山顶上的景色,真觉得像在梦里,使人留连忘返。这一次我离开你,大概就不容易再见到你,无论在何时在何地,我都会起你。这时,一股凉意自心里掠过。

  上午,我与妈妈一起,去游玩敬亭山。

  我们一气呵成,直接爬到了山顶。登高眺望,将一切尽收眼底。“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的最高处向下望,云一波波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正如李白在《望敬亭山》中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最高处风景独美,却也要承受起那份孤独。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过冬了吧?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了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知不觉的,时间飞快地流逝,直到妈妈的呼喊声传来,我才醒过神来,这才发现,我已经在这驻足半个小时了。下山的过程中,我们经过了一座寺庙。妈妈想为我祈祷,便为佛像敬香磕头,并希望我在初中阶段能更好地学*,天天向上!

  回家的途中,我回味着山顶上的景色,真觉得像在梦里,使人留连忘返。这一次我离开你,大概就不容易再见到你,无论在何时在何地,我都会起你。这时,一股凉意自心里掠过。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安徽省宣城市的敬亭山游玩。

  大约行了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后,终于来到了经庭审的大门口了。过了检票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草地,绿得翠,绿得郁。草地中有一条小路,我们沿着小路向前走去,草地上出现了一排排树,如一排排站岗的士兵保护入山的人们。

  继续向前走,眼前出现了岔路,一条向上,一条向下,我们选择了向下的一条。下去的路很陡,幸好路的两侧有茂密的翠竹可以扶一下,要不然还真不敢下了。到了下方,眼前开阔起来,四周全都是高大的、茂盛的竹子,阳光透过竹叶撒落在青石板路上,颇有一种“树影婆娑”的味道了。

  向前走去,我们看到了一涓细泉,名为相思泉,据说这是玉真公主玉陨后,李白常来祭悼,皇姑被感动了,特引一股清泉供李白斟酒沏茶……,虽然泉水已无当时清澈,但透过那汪泉水,我似乎看见了李白为玉真公主祭悼的情景,看见他潇洒后的重情重义。

  继续向前走,就开始上山了,山上的坡非常地陡,虽然是冬天,我还是爬的满身是汗,太阳在天上悬挂着,无情地炙烤着山上的人们,我的汗一滴一滴地向下流,像断线的珠子滚向地上。

  大约又爬了二十分钟左右,终于来到了太白独坐楼,在外面看整栋楼高大、宏伟、壮观、大气,非常符合李白的气质,楼呈棕色,建得端端正正,若是人,定是相貌堂堂微风凛凛,气镇八方。

  走进大楼,一座李白独酌的木雕呈现在眼前,别说,还真有点意思,雕得活灵活现,真像醉酒似的。走向里面的展厅,一组一组配了李白的诗的木雕,雕刻技艺精湛,诗文采横溢,二者搭配一起真是美不胜收。

  时间一晃,在山中已经呆了两个钟头了,天色也暗了,明月升起来了,遥看敬亭山,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孤独的背影。

  一人来到了传说风景优美的敬亭山。登上石阶,出现在眼前的是苍翠欲滴的大树和红的花,绿的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显得生灵活现,可在我的眼前,这些花花草草好像都在嘲笑我。毫不留情。登上山顶,正好发现前面有个小亭子,呈红色。我来到了亭中央坐下,一边饮着随身带来的酒,一边赏敬亭山的风景。远处,尽是连绵不断的峰峦,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那茂密的树林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每块都有不同的颜色。红色的是枫叶,绿的发青的是松树,黄色的是梧桐树。一派美丽的景色。可就是不能化解我心中的悲痛。

  反而觉得孤独。*处,有几只鸟儿站在枝头上,随后又飞走了,好像也在疏远我。四周一片寂静。突然,我注意到敬亭上,它好像也在望着我,我们俩互相对视着,我默默的在心中诉说我的苦楚,敬亭山好像也在安慰我,我觉得我并不孤独,还有一个朋友-敬亭山!于是,我挥笔写下了《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此,我下定决心,要重新做起,为朝廷效力,为老百姓解难,可以做得更好。

  星期天,我们一家人百无聊赖的呆在家里。真是的忙的时候一直想放假,这下好了,正经放个假吧,又是什么事也没有,真是无聊死了!突然,爸爸提出:“要不我们去爬敬亭山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们一听马上来了精神!

  到了宣城,我们匆匆的吃过早饭后,便坐车来到了敬亭山门口,因为敬亭山的某个景点还暂时没有修理好所以还没有收费,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望无边的茶园,看看那些茶叶生长的多么茂盛啊!我带着甜蜜的微笑和一片茶园合了影,好看呢!再往前走就是竹园了,青翠的竹子茂密的生长着,一节一节的,真漂亮!你知道吗?玉真公主的墓就在这里呢!

  还有一半就到山峰了,路边的野花真漂亮啊,有紫的,有红的,有白的,还有野生得葡萄呢!可是我没敢吃。又走了一会儿,我刚刚赏花看草的兴致全部没有了,心里只有怨气和疲惫,可我又想了想,当时工农红军爬上一千多海拔的高山,哪里甚至连呼吸都很困难啊!可这敬亭山才三百多的海拔,我难道连这些小困难都克服不了吗?想到这些,我鼓足了勇气继续向前走去……

  终于上了山,山上建的小亭子,正处于冲风的位置,那里是多么的凉快啊!我坐在那里微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多么惬意啊!终于成功了,我终于爬上这座山了!我成功啦!

  在宣城市区北郊,有一座名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为敬亭山,属于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为“一峰”,海拔约317米。

  来到敬亭山万门坊,眺望远处,敬亭山山脉。起伏蜿蜒,重峦叠嶂,与连绵不断的林海交相辉映,苍翠的群山将敬亭山环抱,使人心旷神怡。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水茫茫的敬亭湖,高耸入云的双塔倒映在水面,清风徐来,水波荡漾。一条条金色的小鱼把头露出了水面,吹起了小泡泡,他们那美丽的纱裙在水中摇啊。摇摆啊……

  沿台阶而上,一座雕像屹立在面前。《陋室铭》中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人就是大诗仙李白。他一手捋着长长的胡须,一手拿着书本,仿佛在吟唱他的千古绝句。

  走到半山腰,一座小亭子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地上。不远处竹海随着微风沙沙作响。面对如此美景,李白当年大概就是在这亭中触景生情,泼墨写下流芳千古的著名诗句诗篇—《独坐敬亭山》吧!

  登上山顶敬亭山景色尽收眼底,江河湖泊像一面镜子。若正处春季,田野里,绿色的粟苗,金黄的油菜,粉色的桃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还有很多小野花,竞相争艳,把敬亭山打扮的十分妖娆。

  这便是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的代表。真是“相看两份不厌,只有敬亭山!”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5)

——《独坐敬亭山》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

  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总结全课。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 、今天我们学*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1、 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 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 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 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 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 云飘 伫立的大山 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静 孤独)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学*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 鸟飞 云去 孤独)

  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二、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 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三、学*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 四目相对 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 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 高兴 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四、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五、自由读诵,背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六、总结全课。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诗人的资料、古诗的有关图片、插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古

  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学生说)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齐读)作者孟浩然。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注释,

  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学生读。

  (检查学生的音准情况。)

  3.指导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理解。

  (3)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可以发挥想像)

  (4)提出疑难。

  (加强自学能力训练,讨论时间10分钟左右)

  三、整理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学生可能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新的愁苦?教师要点拨一下:此时作者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放大了的挂图。

  (结合图意理解诗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

  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

  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善导,使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以突破重点。


山亭夏日古诗菁选(扩展6)

——谢亭送别古诗菁选

谢亭送别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谢亭送别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有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告别处,景致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告别,使丧失的谢亭景致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有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指责的情景氛围。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动身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耳目,**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怜爱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颜色格外鲜艳。这悄然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调和,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时辰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统一机杼。这也恰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宽大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描绘,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绚丽,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示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崇高、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调和清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光距离。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分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面前的江面,**的青山红叶都已经覆盖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引用随焦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莽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诘问别时情景所觉得的惘然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殊凄黯孤寂,觉得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氛围的包抄,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覆盖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惘然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蚀拷嗒写景。但因为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颜色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夸耀读者完全摧残从中感改变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离由两个不同时光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悄然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离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陪衬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原文:

  谢亭送别

  朝代:唐朝

  作者: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注释

  (1)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2)水急流:暗指行舟远去,与“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无限别意。

  (3)西楼即指送别的 谢亭 ,古代诗词中“南浦 ”、“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

  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