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

首页 / 诗词 / |

  刘禹锡的诗词 1

  1 、《团扇歌》刘禹锡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2 、《宜城歌》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3 、《顺阳歌》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4 、《莫瑶歌》刘禹锡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5 、《度桂岭歌》刘禹锡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6 、《插田歌》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7 、《葡萄歌(一作蒲桃)》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8 、《蛮子歌》刘禹锡

  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麏顾。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9 、《马嵬行》刘禹锡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10 、《百花行》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11 、《壮士行》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12 、《苦雨行》刘禹锡

  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

  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刘禹锡的诗词 2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

  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

  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

  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他不会去跟别人盲目攀比,他也并不觉得住在陋室中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还是正直的,那么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刘禹锡摒弃一切杂念,不计较名利得失,修炼出空灵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难以企及而又不舍追求的崇高境界。

  风格,是人品格调。刘禹锡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与权贵妥协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个人品质和格调。

  刘禹锡在被贬官到朗州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风范,是清廉风气

  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既有诗人的内在气质,又有为官的清廉品性。刘禹锡“筑清风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传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倡导廉洁清风,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说明了腐败就会亡国的道理。

  诗心廉魂,就是点亮人生,开启未来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诗墙——柳叶诗韵序中写道:常德唐诗墙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当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时,立唐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时,诚为一大善事。

  湖水荡荡,杨柳依依,当游人信步柳叶湖畔,偶一回首,读到了墙上的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话,也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开启他的未来。

  刘禹锡的诗词 3

  1 「团扇歌」刘禹锡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2 「宜城歌」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3 「顺阳歌」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4 「莫瑶歌」刘禹锡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5 「度桂岭歌」刘禹锡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6 「插田歌」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7 「葡萄歌(一作蒲桃)」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8 「蛮子歌」刘禹锡

  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麏顾。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9 「马嵬行」刘禹锡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10 「百花行」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11 「壮士行」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12 「苦雨行」刘禹锡

  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

  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刘禹锡的诗词 4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诗鉴赏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七绝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需要用最简约的手法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这种写法,既是以偏概全,也是以少胜多,笔墨简炼,而艺术效果极佳。

  刘禹锡的诗词 5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

  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

  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

  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他不会去跟别人盲目攀比,他也并不觉得住在陋室中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还是正直的,那么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刘禹锡摒弃一切杂念,不计较名利得失,修炼出空灵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难以企及而又不舍追求的崇高境界。

  风格,是人品格调。刘禹锡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与权贵妥协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个人品质和格调。

  刘禹锡在被贬官到朗州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风范,是清廉风气

  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既有诗人的内在气质,又有为官的清廉品性。刘禹锡“筑清风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传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倡导廉洁清风,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说明了腐败就会亡国的道理。

  诗心廉魂,就是点亮人生,开启未来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诗墙——柳叶诗韵序中写道:常德唐诗墙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当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时,立唐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时,诚为一大善事。

  湖水荡荡,杨柳依依,当游人信步柳叶湖畔,偶一回首,读到了墙上的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话,也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开启他的未来。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阅读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1)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3篇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1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2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3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2)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通用五篇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1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2

  原文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3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4

  原文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边。

  现在直上河汉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这是刘禹锡写的《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

  首先,古诗第一句提到“九曲黄河”,指的是现在的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域东西长一千九百千米,南北宽一千一百千米,主要刘静了九个省区,中游穿越了黄土高坡,带有大量的泥沙,所以,黄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所以有“九曲黄河万里沙”之称。

  这首诗,前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黄河奔流不止,流经万里的气势,并且,将黄河奔腾、颠簸、咆哮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本诗的后两句则是运用联想的手法,把黄河奔流比作是去山上和牛郎织女相会,想法比较独特,构思比较新颖,不仅能使大家感受到黄河的不凡气势,与此同时,也将黄河不认输、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拼搏的精神,其实这也是在写刘禹锡自己,表明自己也是不怕前路的艰难险阻,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与理念,不放弃的精神。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5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3)

——刘禹锡作文 (菁华5篇)

  古语言曰:“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

  风华之年,谁知铩羽连连?被贬刺史,谁知小人竟趁火打劫?

  他有风雨无阻的坚定态度。被迫一搬家,信步江岸,清风拂面,皓月当空,泛起涟漪的江面像泼了金油漆一般熠熠生光。他若有所思,目光紧锁在大江对面的一片朦胧上,他知道,人生的前方便是这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他须继续上下而求索,且快乐而豁达地活着。于是他信笔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有震天撼地的远大抱负。被迫再搬家,杨柳拂面,风吹草动,他用随风摇摆的柳条作鞭,鞭策自己,他从未忘过力挽狂澜的使命。一小屋,在荒野,杨柳青青江水*,但他却是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有高洁傲岸的君子气节。被迫三搬家,筚门蓬户,陋室空堂,容不下一颗凌云的爱国心!陋室有他不陋,因为“惟吾德馨”!门前大石刻字,如万仞山川之长风鼓荡林海,离离蔚蔚、浩浩荡荡地弥漫着一种刚毅美。这一则《陋室铭》刻在了石上,更刻在了他的心里。正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以笔作剑,刺破这阴暗腐朽的社会;他冰魂雪魄,成为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

  他是刘禹锡。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必须得承认,现代生活存在很多压力。这从许多老气横秋的年轻人脸上便可以发现。是不是现代人的抗压能力降低了呢?然而,其实,压力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实在没必要那么在意。纵观社会,在长长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哪怕遭受厄运,却依然笑看风云,活出自己的味道。这样的例子数不枚举,比如被后人称为“诗豪”的刘禹锡。

  他曾经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山楚水凄凉地”23年,可回归到京城时还依然乐观。作为一位少年成名的人物,在遭逢如此打击下,还能如此豁达,是很不容易的。刘禹锡21岁就进士及第,一直到他33岁那年,他可以说是过的顺风顺水。如果生命就此定格,他的一生可谓一帆风顺了。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让他的人生从此彻底改变。

  作为一位有理想和抱负的时代好青年,刘禹锡坚定的站在了改革队伍那一边。代价就是被贬到了遥远的朗州做司马。十年后,刘禹锡与柳宗元一起奉诏还京。即使这样,他依然心情*和,也许是为了庆祝,他为此还赋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思是这么多桃树,都是我走后才种的。但谁能想到呢?就是两句话,刘禹锡再一次被贬走了13年。

  已经56岁的刘禹锡并没有变得悲观,而是越苦越开心。当他在和州做通判时,知县对空降至此的刘禹锡很不喜欢,所以安排他去郊区住了。换别人肯定一百个不愿意。但刘禹锡一看郊外美丽的风景,便朗声念到:“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知县一看这架势,心想既然你这么满意,那我把你的房子面积缩小一半,从城南移到城北去吧!可他没料到,刘禹锡竟看着风景,挥笔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这次可真气坏了,小人阴暗的心理蠢蠢欲动,他让刘禹锡从城北迁到破烂不堪的陋室,只有一间茅草屋。可是那又如何呢?这次,刘禹锡摊开宣纸,就此,一篇千古名文《陋室铭》诞生了。哪怕被小人占了便宜,刘禹锡依然展现出了他乐观的一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仅仅是乐观使他无视生活中的不堪吗?是,却又不是。我认为,是他跳出了生活的樊篱,有着更高的人生格局。因为大家别忘了,除了诗人的身份以外,刘禹锡还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依然相信鬼神的唐朝,他已经在提倡唯物主义思想了。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正是这种积极的进取精神,使他能够笑看生活中的困厄。

  他甚至还提出,神是人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刘禹锡深知人性的恶劣与贪婪,理解了他人的局限,就不会把他人的卑劣当回事,因此能够活得轻松自在。这才是刘禹锡能够活得自由自在的原因。

  在刘禹锡的一生中,他从来就与悲观绝缘。所以我们从刘禹锡痛苦的一生中,只能看到他对生活的满意,丝毫没有对生活的抱怨。而在后人的笔下,他的晚年生活,似乎只是终日与好友白居易作诗,饮酒,好不自在!

  他的诗歌历经一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淘法,依旧散发出夺目的艺术光彩,折射出*古典美学精神中的精髓部分,他就是——刘禹锡,一位穷且志坚,满腔豪情的杰出诗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影响了贵族官僚的利益,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当地的势利之徒迫使他一次一次搬家,房屋也越来越简陋。在此之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将古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反映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品德的高尚,令人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点明中心论点,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我不禁想问:陋室,何陋之有?刘禹锡超脱世俗,闲居静室,他恬然自乐的情趣正是陋室熠熠夺目的闪光点。走*刘禹锡,你就走*了坚贞不屈的人格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毫无疑问,刘禹锡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在他流转于巴山楚火的二十三年间,他曾失落过,独自坐在池边望着满目的花草丛生,蜜蜂飞舞,内心一片凄凉。回想当年: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写诸多讽刺权贵的诗篇,作为一个拥有敏锐洞察力和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问心无愧。可一连串的打击,痛苦遭遇,是倔强的老人不得不放下手中那只曾让无数达官显贵们为之惧怕又嫉妒的手。他思索着:“是归隐,还是不屈地与生命和历史斗争?”作者陷入了伤感,但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作者豁达胸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体现。他的达观,让人振奋精神。走*刘禹锡,你就走*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这是白居易对他的高度评价。他没有屈服权贵,以文明志,刚正不阿的品格谱写了一篇美丽的乐章,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达官显贵已化为黄土灰飞烟灭,而刘禹锡的诗文光照历史,流传千古。

  走*刘禹锡,他带给你的,不只是感动。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人。

  刘禹锡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十九岁便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九年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

  由于他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曾参与了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为人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贬居的日子里二人因为机缘而成了好友。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长期遭受贬谪抱不*,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在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的同时也为其不幸的命运而感叹(因刘禹锡的两度被贬一共是二十三年)。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逢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现在是30世纪,我坐上时光机,穿越回了唐代。

  我一睁眼,就来到了一户人家。这家刚刚有个小婴孩出生了,听小婴孩的妈妈说,昨晚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了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梦中大禹微笑着望向她,今天她就生下了这个婴孩。现在,婴儿的父母正在想怎么给婴孩起个好名字呢?我想了想,说:“此人非凡,大禹都为他给你托梦,定是个人才,不如起名——禹锡?意思是大禹所赐。”“此名妙哉”刘禹锡的妈妈说道。刘禹锡的爸爸又问:“何以为其字?”“梦得,怎样?”我说,“甚好甚好”其父曰。其母曰:“这位小童如此聪慧,不如日后就与我家禹锡一同读书,可好?”“好!”我说。从此,我和刘禹锡就成了结义兄弟。

  刘禹锡少年有为。他家世优越,从小就可以博览群书。少年入仕,考试成功,考完科举,还去考了博学鸿词。可过了几年,有种官叫“节度使”,他们有军权、财权和人权,相当于土皇帝,有军权想叛乱就能叛乱,所以皇上慢慢又开始相信太监,太监有了军权。刘禹锡觉得皇上做得不对,就给皇上写信,让他不要相信太监,皇上生气了,把刘禹锡贬了,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可是刘禹锡却不在乎,豪气冲天。

  在刘禹锡被贬期间,他写下了《陋室铭》。这首诗是他在和州,县令对他很不好,把他安排到了一个很偏僻的房子里,房前有条大河,刘禹锡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刘禹锡还挺喜欢这个房子呢!可见他是多么“豪”啊!县令被气坏了,把刘禹锡又弄到一个更偏僻的房子里,前面只有一条小河,可豪气冲天的刘禹锡又写了一幅对联,又把县令气了一回,他写道:杨柳青青江水*,人在历阳身在京。县令都快气的吐血了,又把他安排到了最小最破的房子里,房前什么都没有,看你怎么办?可恰恰是这个小县令让他写下了万古流传的《陋室铭》,这县令一看《陋室铭》,差点气死了。《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是这陋室里有我刘禹锡这么厉害的人,就像山中有仙,水中有龙一样,蓬荜生辉!

  刘禹锡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豪”,这样豪气冲天的人无忧无虑。我能有一位这样的兄弟,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次时光之旅令我终生难忘!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4)

——诗词的文案范本5份

  1、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4、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5、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7、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戴叔伦《夏日登鹤岩偶成》

  8、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2、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13、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

  14、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15、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6、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8、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9、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20、误他双燕未归梁。——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2、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张炎《疏影·咏荷叶》

  23、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24、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5、绿杨堤畔闹荷花。——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26、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27、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8、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29、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1、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2、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5、襟怀有道颜长玉,谈笑为春物自花。――宋・陈宓《上潘舍人德久》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8、秋花也与药名同,素彩鲜明晓径中。――宋・史铸《木香菊》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11、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12、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唐代白居易《新秋夜雨》

  1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14、一番零乱一番长,不是前花去又回。――宋・胡宏《和僧碧泉三首其一》

  15、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16、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7、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8、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19、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20、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3、初冬时节又相催,浩浩诸方炉鞴开――(宋朝)释师范《偈颂七十六首其一》

  2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

  2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26、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27、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28、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性德

  2、对于人生,纳兰多愁善感;对于朋友,纳兰肝胆相照;对于亡妻,纳兰则是至死不忘,铭心刻骨。

  3、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4、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5、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6、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7、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8、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9、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纳兰性德《采桑子》

  10、黄昏的鸦群已经飞远,独自站在那里,一个人更显得伤感落寞,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在一起,只觉得十分痛苦。

  1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2、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13、张钧著《纳兰性德全传》长春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和张秉戌著《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14、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15、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6、这是一首怀念所爱之人的词作。该词描写月夜怀念所爱之人的痴情,柔情婉转,语辞轻倩,似丽人姿容初展,风神微露。

  17、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1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19、“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创作的诗词名句,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句意为: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该句被后人衍生为成语,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的无情。解释: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20、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21、“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22、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23、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24、诗友们,这20首经典的纳兰词,有没有打动你的呢?

  25、您好你这种情况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可以吃点谷维素、维生素B1和七叶神安丸进行治疗较好,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暴躁不安,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是很重要的,如散步、跳舞、打太极拳、踏青等。

  26、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27、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28、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2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30、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31、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减字木兰花》

  32、这些东西,老师永远给不了孩子!父母必看!

  33、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34、遥远的山峰上飘着一抹微云,冷溶溶的远山,那一抹微云的远山像极了妻子清晓画的眉形。此时自己身在远方,在意的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远在家中的妻子,实在是痴情的人儿。

  35、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36、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37、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38、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39、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纳兰性德《河传》

  40、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1、这是一首悲怆的爱情词。纳兰仿佛在向天呼喊: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全词直抒胸臆,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42、我从来不让孩子第一名!努力考7-17名的最有出息

  4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4、半逝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45、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4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47、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48、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49、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5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51、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52、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

  53、*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54、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55、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56、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57、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58、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纳兰性德《采桑子》

  59、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60、词人以梅花自喻,虽然梅花在冬天凌寒独自开,有些孤寂冷落,但是就喜欢梅花清新雅致,就喜欢它的高洁坚强。

  61、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62、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63、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乡越远越想念家乡,离家越久,越懂得家乡的意义。

  64、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65、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66、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67、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68、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性德《虞美人》

  69、最是繁丛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70、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纳兰性德《采桑子》

  71、*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72、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

  73、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容若《虞美人》

  7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75、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76、村女,村女,撩逗你芳心许。

  77、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78、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79、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又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80、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81、纳兰容若的词用情很深,不论是爱情词、友情词,还是怀古词,都发自肺腑,出自一颗炽热的心。

  82、这首词为纳兰性德在园中观赏海棠时,面对海棠零落的场景,有感而作。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

  83、纳兰容若经典诗词《长相思》、《蝶恋花》、《木兰词》等。纳兰容若经典诗词《长相思》、《蝶恋花》、《木兰词》等。《长相思》全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作品。

  84、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85、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

  86、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鬓云松令》

  87、此词上片写重逢的喜悦,却忆及当初分别之后的相思之苦;下片写离别的哀伤,又回味往日相聚之时的闺中之乐。这样交互言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依恋之情。

  8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

  89、春花春月年年客,怜春又怕春离别。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娟娟双蛱蝶,宛转飞花侧。花底一声歌,疼花花奈何。

  90、人生何如不相逢,君**南我雁北。何如相逢不相识,更无别恨横胸臆。芙蓉江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纳兰容若《送荪友》

  91、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92、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93、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94、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95、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96、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97、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释义: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98、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3、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14、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9、满招损,谦受益。

  2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1、多行不义必自毙。

  2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4、言必信,行必果。

  35、既来之,则安之。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1、人无远虑,必有*忧。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4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5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5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6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6、尽信书,不如无书。

  6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5)

——描写刘禹锡的作文合集5篇

  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我和几个好朋友怀着愉快的心情,乘车到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主题建造的公园――禹锡园。

  车刚停下,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冲了下去,欢笑着、奔跑着……来到禹锡园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刻着“诗豪门”的大拱门,一副对联简洁而气派。再往前走,一座高大的禹锡石像高高耸立,只见他一手握着毛笔,一手捋着胡须,眼睛眺望远方,好像在凝神思考,又像在构思一首新诗……门前的花坛里盛开的鲜花,奔放的喷泉为禹锡园增添了一首亮丽的风景。

  沿着蜿蜒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树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工湖。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波纹。四周绿树环绕,湖中心是一座绿色的小岛,岛上树木丛生,充满生机,小岛与水中的倒影相互交融,融为一体,看到此景,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佳作《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一诗一画皆风景呀!再往前走,湖面变得宽阔了,湖水更静了。湖中心出现了一座用绿色玻璃堆砌而成的假山,形状像一座帆船,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那乘风破浪的“帆船”,不正体现了刘禹锡当年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信念吗?

  穿过湖边的小木桥,我们又来到陋室旁,竹制的墙壁,茅草盖顶,十分简陋。相传这就是当年刘禹锡被贬时居住的地方,又有谁会相信,当年这位被称为“诗豪”的大诗人就是在这样的陋室里,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佳作《陋室铭》呢?旁边的竹林沙沙作响,那朗朗的吟诵仿佛又在耳畔响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公园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公园,它不仅以它的美丽吸引着人们,也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每一个人。游完刘禹锡公园,我不禁发自内心地赞叹道:这儿真美呀!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唱着昏沉的歌曲,一个轻柔的声音还再持续不断地讲着:“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著作有《陋室铭》……”我的上下眼皮不断的打架,只感觉身体越来越往下陷,后来,眼前一片黑。

  又不知何时,朦朦胧胧的日光再次照进了我的双眼,我赶紧揉了揉眼,却才发觉我正站立在一座小小的破草屋面前。我低下头,身上早已换成了灰色的长袍。“这是在古代?”我不禁自语道。走到草屋前,有一个歪歪斜斜的门牌――和州刺史。“和州刺史……这不是刘禹锡吗!莫非我是他的仆人?”小门里突然传出了一个声音:“小童,打桶水回来。”说话的人正是刘禹锡,他的脸又瘦又长,弯弯的浓眉衬在这干黄的脸上又显得十分不搭。

  到了夜晚,寒风嗖嗖地冲进了这间小得可怜的茅屋内,我被冻得不禁打了个寒战。但只见在一侧,刘禹锡正跪坐在一堆茅草上弹拨着一件深褐色的古琴。皎洁的月光洒在他那身灰白的长袍上,此时只有古琴发出清幽的长叹。曲罢,我忍不住上前问道:“大人,您不冷吗?这个县官也太欺人太甚了吧!怎么能这样对您呢?等明天,小仆我找几个身强力壮的朋友,一起替您去告他……”我生气地抱怨道。先生回答道:“你不要冲动!这里虽然屋子简陋一些,但――”他停顿了一下,同时目光望向皓月,“但比起那深不可测的官场可要好多喽。*日我既不用料理公务,附*又没有各种吵乱的乐器声,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十分惊讶――原来这就是先生向往的.生活呀。他如此的不同常人,不喜欢那灯红酒绿的贵族生活,而独爱乡下田园的这份悠闲。但这个时代,又有谁不在为了物质生活而活呢?“小童,拿纸笔来。”我将其递上。先生饮了一口酒,摇了摇头,执笔书写。他口中念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知什么东西扎了我一下,我抬起朦胧的睡眼,发现那扎我的东西原来是同桌的笔,而老师的身影正直立在我的面前。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乐园:“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唐代“诗豪”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吟咏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都是描摹心中的理想居所,细细品味,陶渊明和刘禹锡在诗词中的寄托却不同。

  陶渊明《桃花源记》重在讲归隐,重点是要脱离世俗的、混乱的现实生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想逃避现实生活,找到一个能躺*的地方。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对“陋室”的吟咏,托物言志,更像是一种宣誓。虽然自己投身的政治改革失败,从政治中心被贬黜到了和州,又被知县陷害,接二连三的搬家,越搬越小。但是在这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中仍然乐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他自比三国时在卧龙岗隐居的诸葛亮、西汉的大文豪扬雄。他描写理想居室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更多的是描写自己身为君子碰到困难后的.乐观。更为重要的是陋室中“惟吾德馨”,刘禹锡对自身“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相信自己一定能东山再起。

  有人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田园生活,远离喧嚣不问世事;也有人爱“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逆流而上,心怀苍生永不言弃。千百年来,田园归隐的陶渊明和豪放乐观的刘禹锡都有他们的千万粉丝。

  我喜欢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刘禹锡的诗又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写下《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他的诗句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他的世界。

  黄叶飘飘的金秋时节,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为纪念刘禹锡而建的公园――禹锡园

  一进入禹锡园,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高高的刘禹锡雕像。他一手抚摸着胡子,一手握着笔,眼睛凝视着远方,那样子像是刚刚写完一首豪诗正在细细的品味呢!刘禹锡身后的古典建筑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建筑典雅雄伟,非常好看。爸爸拿出相机“咔嚓咔嚓”照了好几张相呢。他说,这些建筑都是按照唐代风格建筑的。

  穿过这些建筑群,我看到了一座座牌坊。有荥阳坊、洛阳坊、汝阳坊……我仔细的数了数一共十二座牌坊。爸爸说;“这一座座牌坊都是刘禹锡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每一个都代表了刘禹锡的一段人生经历。”

  顺着牌坊,踏着石子铺成的小路我们继续往前走,顿时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原来这里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远远看去,湖中有一个小岛,小岛是用玻璃砌成的.,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非常好看,我给他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水晶岛”走进湖边,湖水清澈见底,成群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鱼的颜色可真多呀,红色的、黄色的、灰色的、紫檀色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小鱼在芦苇间穿梭,好像在追赶着做游戏;也好像是在跳舞,那场面真是太美了!

  沿着湖边我们继续走,不时发现一些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这些石头造型奇特,多姿多彩,有些像小鹿有些像大象、有些像树叶、有些像云朵、还有些像展翅欲飞的雄鹰,看了,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还有些石头上刻着刘禹锡的著名诗词,使游览的人们好像沐浴在古典诗词的海洋里,令人陶醉。我不禁想起了一首上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首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和爸爸一边走一边看,刘禹锡公园的美景真是太多了,小桥、流水、亭子、小树林、广场、长廊……真是太美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该回家了,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恋恋不舍,应为在这个公园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学到很多诗歌,下次我真的还想来!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6)

——立秋诗词范本5份

  秋夜雨

  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

  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

  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

  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

  且唱饮、刘郎一阕。

  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朝代:*代|作者:王国维

  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

  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

  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知。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宣府逢立秋

  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1、红叶 罗隐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怕蹋�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2、诗经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济盈,有�r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t�t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3、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4、和杜录事题红叶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5、一叶落 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6、醉中对红叶 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7、槐叶冷淘 杜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8、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聚更难。

  9、一叶落 李存��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10、岳州看黄叶 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1、秋夜雨

  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

  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

  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

  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

  且唱饮、刘郎一阕。

  2、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朝代:*代|作者:王国维

  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

  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

  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知。


刘禹锡的诗词范本5份(扩展7)

——《陋室铭》刘禹锡优选【五】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惟吾德馨(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小题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1分)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意何在?

  答案

  【小题1】①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使……劳累

  【小题1】无/ 丝 竹 之 乱 耳

  【小题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眼帘。

  【小题1】以诸葛亮、杨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圣贤的品格,从而突出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照应主旨句,突出“德馨”。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注意句子的节奏、还要注意到句子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句中重点词“上”“绿”“入”“青”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主要是衬托作用,突出作者的品德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陋室铭》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陋室铭》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和反复推敲了。四到七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一到三句是一种铺垫,那么四到七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陋室铭》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选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陋室铭》赏析二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陋室铭》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写作背景

  作者:**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经典诗句

  作者:**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写作手法

  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