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5-04 12:35:02 说课稿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1

  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说目标、重点、难点: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诗意,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欣赏乡村的风景图片,聆听歌曲,导入《四时田园杂兴》。

  读诗题,解题意。

  二、读一读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通过自由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齐读等形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古文的节奏、韵律美。

  三、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课前布置了导学任务,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组长分工安排任务,随后汇报学*情况。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四、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五、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先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田园诗,然后补充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诵,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

  说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读一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美;说一说,小组合作说说诗的意思;想一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试着默写古诗。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掌握了合作的形式,但是还存在声音偏小的问题,另外学生们的评价很少,这些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本节可的教学亮点有四

  1、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趣是学*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⑵ 耘:除草。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 未解:不懂。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⑼ 傍:靠*。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这是节课的重点,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情色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情色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六、知识的延伸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媒体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八、总结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

  1 、【教材解读】

  《古诗词三首》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1)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菁华3篇)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会写本课 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 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惯.

  教学准备:

  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 轻松舒缓音乐 卡片 ( 1.词语 昼 耘田 绩麻 未解 耕织 傍 桑阴 2 古诗 <.山居秋鸣> )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师简介图片内容)

  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___范成大(板书).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 <晚春>< 夏日> <秋日> <冬日>五组共60首.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

  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 耘 绩 (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全班齐读.

  3>指名读古诗,师正音.(多音字:“兴 供” 都读四声 )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 放录音,生听并画出节奏.

  2> 指名读,生评价.

  3> 师生分句读

  4> 男女比赛读

  3、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1> 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 交流汇报a.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四时:一年四季 杂兴:各种兴致 昼:白天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傍:靠* 桑阴:桑树下面

  b.诗句:指名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靠*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3> 同桌交流: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声.

  1、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这首诗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看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3、交流汇报。a.昼耘田 b、夜绩麻 c.学种瓜(板书)师: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4、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我最喜欢“学种瓜”的画面,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爱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范老先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很棒!你们值得我们敬重!你们很了不起。)非常不错。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赞美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1.指导朗读。a.师:对这些勤劳的人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赞美 敬重 尊敬 。)请大家带着赞美和敬重的感情来读第一句,好吗?(指名读 )

  b.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赞美 喜爱)好,我请个同学来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c.分组朗诵,全班朗诵(防轻松舒缓音乐)

  2.背诵。)a.看板书背诵 b、同桌比赛背 c、指名背 d、全班闭眼在音乐中背。

  五.拓展延伸。

  1. 师:同学们,田园诗美不美?还想欣赏别的田园诗吗?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鸣》及相关注释。

  2. 生自读古诗并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 比赛读,比赛背(对于读的好的同学和能背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奖品)

  六.作业布置。

  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积累,多去阅读。下节课我们接着比赛,看谁能夺得冠军?有信心夺冠吗?(好,下课)

  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 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2

  1 、【教材解读】

  《古诗词三首》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惯、

  教学准备: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轻松舒缓音乐卡片(1、词语昼耘田绩麻未解耕织傍桑阴2古诗<、山居秋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师简介图片内容)

  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___范成大(板书)、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共60首、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

  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耘绩(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全班齐读、

  3>指名读古诗,师正音、(多音字:“兴供”都读四声)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放录音,生听并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3>师生分句读

  4>男女比赛读

  3、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1>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汇报a、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四时:一年四季杂兴:各种兴致昼:白天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傍:靠*桑阴:桑树下面

  b、诗句:指名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靠*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3>同桌交流: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声、

  1、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这首诗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看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3、交流汇报。A、昼耘田b、夜绩麻c、学种瓜(板书)师: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4、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我最喜欢“学种瓜”的画面,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爱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范老先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很棒!你们值得我们敬重!你们很了不起。。。。)非常不错。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赞美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1、指导朗读。A、师:对这些勤劳的人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赞美敬重尊敬。。。。)请大家带着赞美和敬重的感情来读第一句,好吗?(指名读)

  b、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喜爱)好,我请个同学来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c、分组朗诵,全班朗诵(防轻松舒缓音乐)

  2、背诵。)a、看板书背诵b、同桌比赛背c、指名背d、全班闭眼在音乐中背。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田园诗美不美?还想欣赏别的田园诗吗?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鸣》及相关注释。

  2、生自读古诗并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比赛读,比赛背(对于读的好的同学和能背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奖品)

  六、作业布置。

  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积累,多去阅读。下节课我们接着比赛,看谁能夺得冠军?有信心夺冠吗?(好,下课)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2)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实用5篇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本节可的教学亮点有四

  1、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趣是学*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⑵ 耘:除草。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 未解:不懂。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⑼ 傍:靠*。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这是节课的重点,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情色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情色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六、知识的延伸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媒体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八、总结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2

  1 、【教材解读】

  《古诗词三首》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3

  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节可的教学亮点有四:

  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一、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⑵耘:除草。⑶耘田:在田里除草。⑷绩麻:把麻搓成线。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未解:不懂。⑺供:参加。⑻耕织:耕田织布。⑼傍:靠*。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本节可的教学亮点有四

  1、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趣是学*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⑵ 耘:除草。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 未解:不懂。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⑼ 傍:靠*。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这是节课的重点,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情色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情色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六、知识的延伸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媒体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八、总结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5

  1 、【教材解读】

  《古诗词三首》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3)

——改写四时田园杂兴作文9篇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农民们便扛起锄头,顶着草帽劳作在田间。红紫红紫的彩云下,农民的汗水已渗入土地。

  ……

  夕阳西沉,一间低矮的茅屋内一盏煤油灯蹦跳着,灯下,妇女们一根根地搓麻,旁边堆满一筐筐麻线。

  孩子们想帮爸爸妈妈干活,但又不懂耕田不懂织布,只好叫些小伙伴一起在桑树荫下学*种瓜。孩子们有的下籽,有的育苗,有的施肥,有的治虫,有的浇水,有的还等候瓜开花呢!欢乐极了!这快乐不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自由,也不是“知有儿童挑促织”热闹,而是“也傍桑阴学种瓜”时的欢愉。

  “起床啦!起床啦!快下地干活去。”一声叫喊可把我给吵醒了。我背着锄头到闷热的田里除草去了。“呀!今天这什么开气呀!你看狗都热得吐舌头了!”我抱怨到。今天的太阳热的像一个大火球,亮的我睁不开眼睛,但村里还是那般花花绿绿的场景,有鸭、有树、还有连绵不断的山峰,这地方都可以跟世外桃源比呢。忙碌了一整天的我,满头大汗的回到家中搓起了麻来。突然外面有一个外人说:“你们这村啊!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你们可真勤劳呀!”

  第二天,不会耕田、搓麻的小孩子也变得勤劳起来,竟然在一个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模样,在学着种瓜呢!外来人更是连连称赞我们村里的小孩子,这可把我给高兴坏了。

  天高气爽,晨光熹微。农民们早已起床,到农田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田地上,农民们正在除草,只见他们上臂往下用力一挥,小臂顺势一带,锄头砸进杂草堆里,往回一拉,锄下的一片杂草就被根锄掉了。

  最有趣的就要数孩子们了,他们闲着没事,于是也自创了一套农学活动,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跑到桑树底下,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种起了瓜。你看,他们一个弓着身,拿着一把小锄头正在挖坑;另一个手里抓着一把瓜种,小心翼翼地往里面撒种;还有一个拿着瓜瓢舀水,往坑里浇。几人配合默契,很快就种好了一些。

  夜幕降临,农妇也开始了她们的工作。她们把麻搓成细线,用来做衣服,只见她们左手抓着麻,右手用力往前送,两手反复搓捻,慢慢地,一团麻就变成了一条细麻绳。

  人们一直忙到夜色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夏天的农村热闹非凡,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劳动着。

  炎炎夏日,田地里,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淡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努力地生长着,像一支支直冲天空的金黄色毛笔。农家的男人们每天都早起晚归地耕种田地,希望获得好收成。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就有说有笑地跟着大伙来到了田地里劳作,他光着膀子,手里拿着锄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辛苦地劳动着,一边干一边还哼着小调。看着渐渐泛黄的田地,爸爸的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的庄稼长得好,一定会获得大丰收,今年的粮食不用愁了!”

  勤劳的母亲在家里,白天她一边织布一边照看我和哥哥姐姐。妈妈的布织得可好了,她坐在织布机前,娴熟地织着布,几天功夫,一匹洁白漂亮的布就织好了,妈妈还要用这匹布为我们添新衣裳呢。晚上,趁着明亮的月光,妈妈坐在窗前,辛苦地搓麻,搓了一根又一根。妈妈轻声说:“我得快点搓,好卖钱给家里添点儿油盐。

  看到爸爸妈妈都这么忙,我当然也闲不住了,于是我决定种瓜。我拿来几粒种子,一把小铁锹和一桶水,先用铁锹挖了几个洞,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去,盖上土,再浇点水。妈妈看见了,奇怪地问:“乖,你在干什么?”我回答:“我在种瓜哩,我要让你们都吃上我种的瓜。”妈妈听了,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更爱我们和谐的一家。

  一个风景优美的山脚下,住着一户勤劳的人家,他们有一个可爱而聪明的女儿,一家人甜甜蜜蜜的过着幸福生活。

  早晨,天刚蒙蒙亮,丈夫就悄悄地起床了,为了让妻子再多睡一会儿,他轻手轻脚的穿上衣服,去草房里拿出犁耙,赶上自己家的老黄牛,往田里走去.妻子也醒了,她起床伸了个懒腰,看着床上睡的正香的女儿,疼爱的用手摸了摸她那可爱的小脸蛋,转身去厨房准备早餐,房顶的烟囱上冒出了一道袅袅的炊烟。不一会儿,一阵香喷喷的饭香飘在空中。妻子又拿起扫帚,仔仔细细地把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去厨房装好可口的饭菜,提上一壶开水,给正在锄地的丈夫送去。

  田里,丈夫正满头大汗的吆喝着老黄牛犁田,一块块、一排排泥土被翻过来,在他的脚下整齐的排列着。看见妻子送饭过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犁耙,走上田边。妻子拿毛巾擦擦丈夫的汗水,让他赶紧吃饭。看着丈夫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妻子开心地笑了。

  回到家里,聪明的女儿早就起床了,她正在荫凉的桑树底下,认真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一棵碧绿的瓜苗种在已经挖好的坑里,脸上和衣服上到处都是泥巴,真像个顽皮可爱的小猴子。

  晚上,房间里传出一阵搓麻绳的声音,灯下,纺织机均匀的转着,麻绳在机上越卷越大。旁边,玩累了的女儿已经熟睡了。

  这真是一幅和谐的田园杂兴图啊!

  初夏到了,桑树的叶子开始变得郁郁葱葱。我看书看得昏昏沉沉,于是想走出家门到外面走走。

  走着走着,树林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声,池塘边的小青蛙呱呱地叫着。我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头顶艳阳高照,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这时,从不远处传来几声牛叫和农人的叫喊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几个男人在耕作。他们头戴斗笠,手扶头犁,赶着牛,头上的汗滴不停地滴入泥土,但是他们都没空去擦一下。

  太阳渐渐地下山了,人们开始回到各自的家中。回家后,他们匆忙地扒拉几口饭,又开始把麻搓成线,织成布。男人也在油灯下修理一些损坏的农具。还不时地和妻子聊聊天,讨论一下孩子。说起孩子,那个男人说,他在下午的时候看到,他儿子和几个小孩子一起,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底下种瓜呢,一边种,一边还念叨着,想让瓜儿快点长大,他们可以吃。听着丈夫的话,那个妇女笑了,直夸孩子懂事。

  就这样,直到深夜,人们才开始休息,睡梦中,他们会梦见什么呢?也许是想着秋天丰收的情景呢。

  这是一个初夏的清晨,在村子东边的地*线上,太阳公公正努力地往上爬,露出了他圆圆的红脸蛋。

  田里的杂草正在悄悄生长,村里的农夫为了今年能有个好收成,一大早就下田劳动,清除杂草。汗水从他们的脸庞落到田里,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洒下了一颗颗珍珠。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星星们顽皮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催促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点休息,可是辛勤的农妇们在忙完一天的活后,还要熬夜织布。纺织机发出的声音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好像在给已经上床的孩子唱着催眠曲。

  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各司其职,各自忙碌,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幸福的生活。

  只有天真的孩子们还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他们也一样热爱劳动,在房前屋后的桑树下认真地学*种瓜,因为他们也知道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整个村子一幅繁忙、热闹的景象,人们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在炎热酷暑的夏天,农村是一番繁忙的景象。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带着一壶水,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向农田走去。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可是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他们累了,有时用毛巾擦擦汗,有时喝口水,有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田地里的一切,看着那些也在干农活的男人,也看着那些绿油油的麦苗,想着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一块金灿灿的田地,脸上不禁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心里好像也甜滋滋的。

  女人们干的活就不一样了。她们到了夜深人静,繁星眨眼,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便把椅子搬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的伸个懒腰,有时头疼,就按按太阳穴……不时地还会有一群闪烁的萤火虫飞来,好像在说:“这油灯老是忽明忽暗的,不好用,要不就让我们来当你的“油灯”吧!”妇女们似乎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也不驱赶它们,只是让它们静静地闪着,飞着……

  小孩子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耕田、织布的农活,但也有样学样,喜欢在村口的桑树树阴下学种瓜。

  瞧,一群小屁孩带着种瓜的工具来到桑树底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决定了:由那个身上穿着短裙,活泼可爱又机灵的小女孩来分配工作。她吩咐妞妞松土,吩咐东东播种,吩咐红红有施肥,吩咐牛牛洒水,吩咐苗苗有最后埋土……一切在她的指导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一会儿功夫就大功告成!他们虽然有的一身泥巴,有的一身的汗水,有的头上挂着几片树叶,有的腰间夹着几根树枝,一个个大花脸,一个个狼狈相,但他们还是笑嘻嘻的。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有趣的场景被范成大看见了,他诗性大发,立刻奔回客栈,挥笔提诗,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

  我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居住,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间或几声牛羊叫,时不时还能听到小孩子和村妇们的笑声,到处是一处祥和景象。

  这里的人都非常的勤劳。白天,天还没亮的时候,他们就起床去田里锄草,干活。到了晚上,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虽然工作了一天很累,但他们还会坚持在晕暗的灯光下搓些麻线。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有不同的工作要做,每天虽然劳累,但一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就仿佛所有的疲备都一扫而空。

  这里的孩子们虽然小,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每天都这样忙。但是却很好奇为什么一粒小种子却能变成那么多好吃的,于是,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模样,把家里的工具拿出来,围在一棵大桑树下,学起种地来。

  一个梳着马尾辫儿的小女孩正用一把小铲子费力的铲着土,那个剃着小光头男孩正往挖好的坑里埋种子。他们一边埋着种子,一边幻想着明天就能结出许多许多的大西瓜,不时发出银铃似的笑声。这情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4)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 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 “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⑵ 耘:除草。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 未解:不懂。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⑼ 傍:靠*。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三、表达——发展情智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两首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所 见 小儿垂钓

  袁枚 胡令能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动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ɡònɡ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提前预*,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知识圈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导入新课。

  (1)检查复*。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舌音,“兴”读第四声。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稀x 蜻qn 蜓tín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

  课件出示全诗。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示例:侧面描写。

  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的*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的欲望,教给学生学*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七、板书设计:【2】一、以古诗导入: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5)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1、初读,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有读的不好的地方,适时的加以指导或是范读。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各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

  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时,我找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学*一首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知道诗的大意,我大胆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老师直接给出诗意让学生读背的做法,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给出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而后指名全班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教师只需适当补充一下,这样,个性化的诗意诞生了,比起抄了背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此外,我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一个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在学*中总结出了学*古诗的方法:读、说、悟、背,“读”诗就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说”就要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悟”就要求领悟作者的情感;“背”就在读说悟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这种方法也许它并不能用于每首诗的学*中,但是至少它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应该怎样去学好一首诗。

  以前觉得古诗教学是多么的难,《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只要肯放手,就会有惊喜。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一、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⑵ 耘:除草。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 未解:不懂。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⑼ 傍:靠*。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三、学*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这是节课的重点,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情色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情色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6)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菁华5篇)

  我是范成大,当我到75岁的时候,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石湖。

  我来到了西湖边的一个小村庄,准备散散步,看看家乡的变化。突然我抬头看到了一棵高壮的梅子树、杏子树。现在是初夏,正是梅子成熟之际,梅子挂满枝头,一眼望去满眼的金黄色,像一个个小灯笼。而杏子那些硕大的果实,都压弯了枝头,那些橘黄色的杏子又大又圆,长得水灵灵的,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舔了舔嘴唇,心想:如果咬一口下去那些汁水都会涌出来,甜滋滋的,一直甜到我的心里。

  我正闭上眼睛享受的时候,微风吹了过来,我慢慢的睁开眼睛,看到麦穗儿扬起白色的脸庞,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婀娜的身姿吸引了我,看着麦穗儿的表演,我情不自禁拿起毛笔,开始做起诗来。此时油菜花也不甘落后,它把自己一件又一件厚厚的外套脱了下来,事实上它正在结籽呢!

  夏天的白天很长,太阳的影子也慢慢的拉长,余光照在篱笆上,但是这里无人来往也有一些充满童真,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正在开心的打闹玩耍。往远处眺望,看到农民们都在田里辛勤的劳作着,他们的汗水滚落下来,即使七月早稻收割后,他们仍在不懈的努力耕田插秧,篱笆上有蜻蜓和蝴蝶正在款款飞舞,向太阳展示着它们今天刚学的舞蹈。

  西湖的美景,真是让我陶醉。现在正是丰收之际,所以农民们很忙,没有一个人回家休息,我身同感触,真希望明天他们能休息一下,陪我一起喝酒谈笑。

  夏天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走来了。走过一片果园,金黄的梅子在树枝上摇摆,杏子也都变得鲜亮饱满,格外的诱人,就如同一个个圆圆的黄珍珠。

  在不远处的田野里,只见麦花睁开了它那双雪白的眼睛,对着你微笑。但是油菜花低垂着自己的头,无精打采的,显得稀稀疏疏。白天变长了,走过村口,道路边,农民们正在辛苦地干着活,篱笆的影子跟着太阳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行人要从这里经过,只有那扇着翅膀的蝴蝶和五颜六色的蜻蜓,绕着那简朴的篱笆,翩翩起舞。

  天还没亮,院子里的公鸡就开始打鸣了,大人们就开始起床干农活了。

  乡下的早饭很简单,但足够为他们提供能量,小孩们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十分开心。

  阳光透过树枝照进家家户户,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可爱的小狗,摇着尾巴迎接主人的归来。夜幕降临,村庄路升起了袅袅炊烟,一家人坐在一起,共享晚餐,美好的一天结束了。

  农民们在田地里忙着干活,汗珠一颗颗地滴进了泥土里,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搓麻线,他们忙得不可开交,热火朝天。

  村里的孩子看见父母那么辛苦,就想帮着做事,他们能做什么呢?一对兄妹看见了一蓝瓜苗,他们高兴地说道:“种瓜!”他们一路小跑来到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种瓜。

  桑树下,哥哥拿着锄头一下一下地刨土,妹妹再小心翼翼的把一棵棵瓜苗放进一个个小坑里,用手轻轻扶着瓜苗,哥哥埋上土,妹妹又浇了点水,看着一排整齐的小瓜苗,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田园风光的`美好,劳动人民的可爱,就在这夏夜中让人沉迷。

  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早晨,太阳缓缓升起,公鸡刚刚唤起起床的呼号。东方一点一点泛着鱼肚色,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彩云下,村中的男人们扛着锄头,头上顶着草帽,赶着大黄牛,哼着小曲儿走在坎坷的山路中……一天的忙碌开始了。

  晌午,在凌乱的茅草房中,从烟囱中吹出的袅袅轻烟,房中热气腾腾的蒸汽足以证明了女人为自己的丈夫做好饭了,这时女人把饭送到田里,好让男人有力气干活。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稚气未落的小孩子放了学,他们也不闲着,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种菜,有的育苗,有的施肥,有的浇水………快乐极了!这种快乐不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自由,也不是“儿童急走追蝴蝶”的无忧,更不是,“知有儿童挑促织”的热闹,而是“也傍桑阴供耕织”的乐趣。看着他们那一本正经、有模有样、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样子,大人们不禁欣慰的笑了。

  夜晚,女人们才开始了工作,她们点开了煤油灯,把麻搓成线,纺织纱布。搓麻织布的声音在静寂的夜空中回旋。

  也许这就是乡村四季的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7)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菁选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会六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想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教具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

  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学亲自种过瓜、花、树......说说你是怎么种的?种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注意观察,还能亲自动手,生活真是挺丰富的。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就是讲农村的儿童,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2、学*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昼”的声母是zh,不是z;“桑”的声母s,不是sh。

  “耘”的读音是yun,“织”的读音是zhi,他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记忆字形。

  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记忆方法。

  3、读古诗,理解诗意。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应该怎样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能根据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说一说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谈。

  教师肯定并总结全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现在看课文插图:说说两个小孩儿的表情、动作。

  学生说。

  说得对。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劳动;第二句写幼小的儿童,虽然不懂参加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4、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你认为哪句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年四季农村事物的各种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

  三、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适当地提出默写的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夜(大人忙)

  学种瓜(小孩)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几个人比一比,看谁在五分钟内背出的古诗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1、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内容分析】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学*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引入新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课件2)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读课题。(课件3)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课件4)

  3、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课件5、6)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你从简介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点击课件6下的播放器)

  你概括得很准确,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这是与你*时爱看课外书分不开的。希望大家能向他学*。《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范成大,为学*后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课件7)

  2、生自由读,指名读。

  这首是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回答。(课件8)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我是从“桑阴”这个词看出来的。通过查资料我知道,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在南方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你说的很正确,懂得在学*古诗时查阅资料帮助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课件9)

  3、在读诗时,我们发现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请对照解释(出示两个字“供”“兴”)选择正确的读音。

  (课件10)通过查字典我们了解到,第一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n, 一个是òn,这个字在读第一声时表示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用,例如:供给,供不应求;这个字在读第四声时作动词用,在新华字典中 有从事,担任的意思。例如:供事、供役。在我们的诗中供耕织表示从事耕种、织布这些农活。所以,它应读作òn。

  (课件11)第二个字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ng一个是xìng,在做xng时,它表示举办、发动、旺盛等意思;在做xìng时,它表示兴趣、兴致等意思。在诗中,杂兴表示随着自己的兴趣、雅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所以,它应读作 xìng。

  请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字的读音,再来读读古诗。(课件12)

  4、解意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5、交流学*方法:

  生1: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查阅,并结合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课件13)

  生2:遇到个别难懂的词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把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如果还不理解,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课件14)

  生3:对于诗中特殊的字词,可以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中的意思来加深理解。(课件15)

  生4:学*古诗时,我们可以把古诗中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课件16)

  师:同学们总结出来的学*古诗的方法既全面,又实用。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可以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由学*这首诗。

  5、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7)

  6、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1)刚才,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句?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句。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课件18)

  (2)你理解这两句诗吗?

  (课件19)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并结合画面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昼”是白天的意思。“耘”是除草。“耘田”就是在田里除草。“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在夜里搓麻绳。“各当家”的意思是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就是白天在地里干活,夜晚在家搓麻绳。村庄里的人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

  (3)你采用的学*古诗的方法很恰当。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前两句诗。(课件20)

  (4 )谁读懂了后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句。(课件21)

  (5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课件22)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知道了, “童孙”指小孩。“未解”是不懂的意思。“供”的意思是参加。“耕织”指耕田织布。“傍”表示靠*的意思;“桑阴”就是桑树的凉阴下。我把古诗中的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句子的理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小孩虽然不懂得参加耕田织布的事,也在桑树的凉阴下学种瓜。

  (6)你学*古诗的方法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课件23)

  (7)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课件24)

  (8)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我认为他说的句子不太生动,也有的地方语句不流畅。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我们再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你说得真生动。刚才,我们就借助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主要是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请同学来读一、二两行诗。(课件25)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录音)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读了这两行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课件26)

  预设:

  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辛苦,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他们真辛苦啊!

  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忙碌:(课件27)你看,各当家,男的耕地,女的搓麻,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他们还要干什么呢?

  他们有的人白天要喂鸡、喂鸭、养猪。晚上还得纺线、织布。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学生录音)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课件28)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看图和朗读,我看到庄稼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各有各的事做。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快乐。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家人啊!

  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课件29)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 (课件29)

  4、品读第二句

  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课件30)

  (指名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31)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懂事。

  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请你读一读。(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快乐。(课件32)

  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请你读一读。(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可爱。(课件33)

  瞧,他们的动作,一手撒种,一手洒水,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诗中一个“学”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请你读一读吧。

  孩子们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这两行诗。(课件34)

  5、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做事?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课件34)有的同学觉得很高兴,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时兴致勃勃,还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乐不知疲。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呢?对,他和我们一样。让我们很高兴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兴致勃勃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乐不知疲的读一读吧。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对了,他看到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学写诗句。

  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课件35)请同学们仿写诗句:“童孙未解供 ,也 。”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6)(童孙未解供渔猎,也拉**射鸟雀。)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7)(童孙未解供放牧,也拉黄牛去吃草。)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8)(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

  还有的同学联系自己经历过的农村生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童孙未解供渔猎,也卷膝盖握长叉。(课件39)

  童孙未解供桑蚕,也摘嫩叶入盒中。(课件40)

  太妙了,你们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这种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

  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一读!(读)(课件41)

  我想此时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配乐朗读、背诵)(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42)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读后有各自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更进一步的收获。仿写诗句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激活求异的思维,燃起创新的火花最终获得言语经验和语感的内化积累。)

  四、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课件43)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村居》《所见》《夜书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检查预*

  1、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 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b 个人自由朗读。(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 指名试读,评议。

  d 教师指导朗读。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四、学*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耕织:耕田织布。 ⑥未解:不懂。 ⑦傍:靠*。 ⑧供:参加。

  ⑨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⑩桑阴:桑树下。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出示课件)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学目标:

  1.学*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

  学*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与。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业

  背诵全诗,预*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

  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

  2 动静结合

  三、练*: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 诗歌的朗读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下一首诗。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学*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课件2)

  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范成大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这诗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首诗的名字也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3)请同学来读课题。谁还记得题目的含义?

  (课件4)“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课件5)

  3. 了解诗人。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谁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同时播放学生读资料袋后的收获。(课件6)

  (2)【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后,许多同学对范成大的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上网或读书,读了他写的词,例如《千秋岁 重到桃花坞》、《满江红 冬至》、《南柯子 七夕》等。还读了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一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课件7)

  2.【师】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点喇叭)

  3、【师】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复点喇叭)

  4、【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吧。

  (课件8)【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我是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判断出来的。我去年夏天去过南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5、【师】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结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这首诗。请读出诗的节奏来。(课件9)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三、解意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学*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真聪明,同学们想起来了。(课件10、11)这些都是学*古诗的方法。请同学们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2、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2)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师】刚才,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课件13)

  【师】你结合工具书,通过查阅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在初夏时节成熟的梅子。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来几颗尝一尝呀?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学*收获。

  (2)【生】通过查百科全书,我知道杏是一种水果,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课件14)

  【师】你知道的关于杏的知识真丰富,你就像一个“小百科”。今后大家也要向你学*,多看《百科知识全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家请看,这就是果肉丰厚的杏子,下面这幅图是营养丰富的杏仁。有些同学看到画面后已经是垂涎三尺了,好,我请你吃一颗吧。是不是酸酸甜甜呢?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学*收获?

  (3)【生】我通过上网,查到了诗中“麦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请看——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课件15)

  【师】我们*时吃的馒头、包子等都是由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方法。

  (4)【生】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关于“菜花”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结出油菜籽,所以说“菜花稀”。 (课件16)

  【师】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课件17)

  (5)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初夏时节,梅树上挂满了梅子,一颗颗金黄的梅子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多么漂亮!杏树上接满了杏,挨挨挤挤,大大的杏子果肉多,让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这不就是“梅子金黄杏子肥,”吗?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18)

  【生】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师】真美呀!这正是“麦花雪白菜花稀”。

  4、感情朗读

  【师】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田园乡村,看到着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热爱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19)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范成大所到的这座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时,情不自禁的大声吟诵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20)

  5.回到整体。

  【师】此时此刻,美丽的乡村果园,梅树上,一颗颗饱满的梅子闪动着充满生机的金光。再看那杏树上,又肥又大的杏子挨挨挤挤,我们情不自禁的摘下一颗放入口中,嗯,酸甜可口。我们又来到了田野上,哇,一望无际的荞麦花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白纱。再看那边,原本长势旺盛的油菜花因为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起来,但是那耀眼的金黄色,依然是那么迷人。同学们已经陶醉了面对这美景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课件21)

  【师】你很不简单,说得太美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课件22)

  6、仿写诗句。

  【师】同学们去过乡村吗?来,刘老师带领大家来个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先看到了红红的苹果,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这是金灿灿的梨,还有鲜红的草莓,(课件23)看,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珠似的樱桃,这边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课件24)同学们喜欢吃哪种水果?摘过来尽情的吃吧!吃饱了,我们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呀。(课件25)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难道不想吟诵诗句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诗句。(课件26)

  (1)有的同学出口成诗:梨子金黄桃子肥,苹果红红草莓鲜。你还真有范成大的风范。

  (2)这位同学做得诗更精彩: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刘老师听了拍手叫绝。

  (3)同学们,你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诗句呢? 赶快把它写在课堂练*本上吧!

  【设计意图:要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的欲望,还要交给学生学*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四、品读人勤。

  1、【师过渡】我们和范成大一同游览的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我认为农民们在地里干活。(课件27)

  2、【师】但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呢?

  【生】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天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去下地干农活了。(课件28)

  3、【师】你说的很对。初夏的时候天长了,农民们有许多农活需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4、【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有些同学想到了,诗人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去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的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课件29)

  5、【师】篱笆前没有人走动,显得是那么的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30)对“唯有蜻蜓蛱蝶飞”,惟:只有。蛱蝶:蝴蝶。“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蜻蜓和蝴蝶呢?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课件31)

  【师】对,在这妙美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

  6、【师】此时此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

  【生】“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课件32)

  7、【师】诗人范成大从安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喜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课件33)

  8、【师】看到这种美景,我们又一次陶醉了,情不自禁的吟诵“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复点课件33)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交流书写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起到点拨作用,充分给学生自主。】

  五、悟读升华

  1.【师】诗人范成大可真是才华横溢,写下了这么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大声地吟诵出来。(课件34)

  2.【师】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复点课件34)

  3、【师】我想此时此刻,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35)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诗情。】

  六、比较两首诗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写景,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课件36)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学会多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七、积累古诗,拓展品读,激发兴趣

  1、【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传递给世人。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些诗读一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感。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后人把这些诗作集合成册,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课件37)

  2.拓展《鸟鸣涧》

  【师】刚才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来读读王维的这《鸟鸣涧》,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38)

  【师】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课件39、40、41)

  3.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你读得很有感情。(课件42)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生】这首是描写的是春季的风光,我从诗中的2个“春”字看出来的。(课件43)

  (3)说诗句的意思。

  【师】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后,谁理解了这首诗?请你来说说诗意。(课件44)

  八、总结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大家总结出来的学*古诗的方法了。学以致用,非常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材分析:本课选的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两首。反映农村生活,是范成大

  诗歌的重要内容。第一首诗描写了一幅男耕女织的劳动场面,及劳动带给人们的乐趣。引导学生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班级情况:本班学生虽不是很活跃,但在诗歌的朗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这有助于理解,更何况农村的孩子

  学*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学*《四时田园杂兴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 快乐

  课堂*题设计:

  一,解释《四时田园杂兴一》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昼出耘田( )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 ( )供( )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二。《四时田园杂兴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一副

  (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激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资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绩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绩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身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只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示了人人爱劳动以和劳动充溢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溢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山中杂记》

  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按照学*《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①自由读词,练*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③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④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3篇(扩展8)

——改写《四时田园杂兴》合集5篇

  村庄中住着一户勤劳的人家,他们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和一个天真善良的儿子,一家人甜甜蜜蜜的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清晨,天刚蒙蒙亮,天边鱼肚色的红霞在天边泛着,丈夫在公鸡的啼叫下起床了,他小心翼翼地、轻手轻脚地穿上妻子亲手给自己织的衣服,简单的洗漱完毕后,悄悄地从草房里拿出犁耙,牵着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耘田去了。丈夫刚刚走了一小会儿,妻子也醒了,她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儿女们,慈祥地笑了笑,转身向厨房走……

  烟囱里冒出了缕缕青烟唤醒了公鸡,妻子将简单的饭菜放进了篮子走向田间。傍晚,丈夫拖着劳累的身躯回到家中,只见儿女们在桑阴下学着自己的样子种瓜种菜呢。样子着实可爱。晚饭过后,妻子坐在油灯下纺织纱布,丈夫坐在妻子旁边也帮着搓起了麻。一家的欢笑声,搓麻纺织声音荡漾在寂静的夜空中……

  太阳刚刚升起,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

  人们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织布,村里的年轻人各有各的工作,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不会耘田不会织布,可也不闲着。他们看着父母劳动,觉得很有意思也帮父母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一个温暖的春日,我走在绿油油田地里,抬头望去,这里真可谓是好山好水好风光啊!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有人正在田地里卖力地耕田,他的动作非常熟练,一头牛耷拉着头,牛脖子上套着犁,一脸兴奋地走着,泥土的芬芳混在风里,变成了淡淡的清香。到了夜晚,几个人靠桌而坐,十分专注地编麻绳,窗户上映出了几人的倒影,他们有说有笑,时不时喝一口茶!

  儿童拿着铲子说是要帮着大人耕地,实际上只不过是拿着小铲子像旗子一样到处摆,或是堆堆城堡罢了。大人们也不气,笑嘻嘻地陪他们玩,最后地没耕成,每个人手上还都是泥!这时他们就相视一笑。

  玩够了,又跟着大人来到一个大树下,这棵树看起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可是它很坚韧地立在那里,风吹雨打都不怕!树下趁着孩子们感叹的时间,大人们已经挖出了几个小坑,孩子们嘟囔着嘴:“怎么不让我们来挖洞啊!”说完,又在旁边挖了一个洞,说是洞,只不过是挖了一个小窝!他们高兴地撒种子,每个洞里放上两三颗种子,其余的都放到自己挖的小窝里去了,生怕长不出来呢!

  我也终于能明白范成大的用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阳光,似乎是一个盒子,把夜晚时的黑暗一下给装了起来。不一会儿,村庄的上空便冒出了袅袅炊烟。

  这座村庄的人非常勤劳,男人们吃完早饭便告别了妻子和儿女,拿起工具匆匆赶到农田干活。田野里到处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男人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给他的禾苗“宝宝”们除着草,生怕弄伤了它们。他们干得很辛苦,不一会儿,大颗大颗的汗珠的在他们的头上玩起了“滑滑梯”。但是男人们仿佛看见了大丰收,开心地笑了。女人们收拾好碗筷,也带着孩子上山采麻去了,身上还背着小竹筐。小孩子有时学着山雀的叫声,引得几只小鸟儿也飞了过来。孩子们不时地在路边采下一些妈妈没有注意到的麻,放进妈妈的竹筐里。

  临*中午,妈妈带着孩子们急忙下山去做饭。到家后没多久,一顿香喷喷的美餐做好了。吃过饭,妈妈又带着孩子们去给丈夫送饭吃,于是孩子们便在田边的路上玩起来。傍晚,丈夫回到家,和妻儿一起吃完晚餐后,便和着柔和的月光,帮妻子把麻撮成线,以后用它来给孩子织衣裳。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丈夫和妻子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去了干活儿。孩子们只有几岁,不理解爸爸妈妈这样起早摸黑地劳作是为了什么,尽管如此,也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在茂密的大桑树底下,种下了那吃起来生翠爽口的黄瓜、那金色灿灿的南瓜、圆咕隆冬的冬瓜。

  范成大看到了这些景象,突然感梧道: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接着,范成大的灵感有如泉涌一般冒出来,写下了这首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初夏时期,一树一树的梅子变得金黄,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杏子一点儿一点儿长,也越长越大;荞麦花一片雪白,像一片白色的海洋,引人注目;油菜花渐渐地凋谢了,一阵风拂过,油菜花就翩翩起舞,一片片花瓣落了下来,稀稀落落的。因为是夏天,白天长了,人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随着太阳的升高,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没有一个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仿佛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闪一闪。一切都那么安静,和谐,时间似乎停止了,停在了最美的时候,等着人们来赞扬。一天,就这么悄悄地过去了,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