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6-11 22:24:23 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

  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

  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

  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1)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6篇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 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合作学*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 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 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的类型,而选做别的*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 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 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3、针对练*、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0.28×0.28=0.0784 (*方米 )

  0 .2 8

  × 0. 2 8

  2 2 4

  5 6

  0 .0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方米。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2)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乘小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生来说,学*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环节中,变换了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个问题:

  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合作学*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的类型,而选做别的*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3、针对练*、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

  0.28×0.28=0.0784(*方米)

  0 .2 8

  × 0. 2 8

  2 2 4

  5 6

  0 .0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方米。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4道练*题。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前面的学*,学生已有很多丰富的感性经验,还有一些学*能力强的学生已懂得了计算的方法,但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还是不到深刻。

  (三)教学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分享与同伴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法

  尝试-----探索交流-----总结方法-----运用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就是紧紧依托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交流、解释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迷团,总结出方法、最后会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循环过程中,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得出计算的方法。

  (二)教法

  引导交流,深化提炼。

  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具有灵性的课堂,真实的课堂。《积极学*101个策略》中提到,教会别人是最好的学*策略。再一个学生的思维与**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的方法才最好。所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更服务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产生计算的迫切需要,在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驱动下,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质疑,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碰撞出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独立计算,学生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算法碰撞思维。在交流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和思维的碰撞,这样从错误到理解,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6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基础无非是四年级中因数的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我们的老师都以这两点为突破口,教学细节存同求异各有方法,可以看出五位老师都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的。五节课的基本思路大同小异常,都是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不断产生疑问中,自然而又流畅的进行新知识的学*,基本环节大致都分为: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生活即教育”,数学的知识只有来源于贴*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才有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五节课,五位老师分别通过新校园教室面积的计算、篮板面积的计算、房屋面积的计算,从小数乘整数的式子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式子。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从学生个体的内心产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样计算的冲动,而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产生兴趣,为进一步学*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条件。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大致都是让学生估算,掌握估算的技巧,然后联系原由的学*经验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然后重点都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都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五位老师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有个人独立自学尝试,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讨,有大组合作动手实践的。学生的思维在这段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运用计算法则,实践联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五位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让,应用生活化的练*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是最后一个评课的,前面评课的老师比较全面的对课进行了评价,我只有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共免:

  1、关于估算。

  估算的方法比较多样,根据不同的算式,正确的答案可以在估算结果的左右,也可以在两个估算结果的中间,只要学生能说出估算的方法,那么这样的估算都是有效的。而有的老师在课中的估算只涉及到一种,似乎有所缺陷。

  估算放在哪里?本节课许多老师都是把估算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哪?算式初始,可以根据算式进行估算,大致把精确的结果框定一个范围,也可以放在得出正确结果以后,对这个结果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有的老师即使上课中开始把估算这一环节遗忘了,也大可不必把那估算的环节生硬的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其他老师都知道你是把教学环节给忘了,你现在是在补教学环节。忘了就忘了,可以在得出计算结果后补啊,用估算来检验,这样补的环节自然也能很好的完成估算教学。

  而且估算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本领,不是在新课的时候当环节交了就好了,当学生在练*巩固中出现错误时,也可以用估算迅速的判断结果的对错。要让学生把估算内化为自己的本领,自然而然的应用于自己的计算中。这点任阳的王芳老师做的比较好,她在巩固练*中最后安排了一组判断题:

  (1)1.25x3.2=4……();

  (2)8.05x1.2=4……(),这组判断第一个需要学生去计算的,第二个计算不如去估算。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明白估算真的很有价值。

  2、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体现的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更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很容易但到,何小吴津老师的课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该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作为借班上课,课前的谈话还是比较重要的,要让课前谈话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科学简洁。最起码做到不罗嗦,教师说的少,目的是让学生学生的表达更充分更自由。同样是小数末尾“0”的处理,有的老师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撇去”,有的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有的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数学语言需要表达的严谨和科学。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等赋予激励的。我摘录了何小吴老师的三句话:

  1、同学们你做完后坐好,我就明白你完成了。

  2、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老师很满意,第二个发言的学生说得完整老师满意。

  3、没关系,我们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教师不经意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等钦敬的人文关怀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3、传统教学媒介与多媒体的比较。

  五节课,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使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将例题思考过程算式等都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强悍的呈现力和灵活的交互性,让课变的生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有一节课老师还用到了7块小黑板,挂在黑板上形成了独特的板书结构。这几快小黑板的作用不亚于多媒体的展示,最起码多媒体展示后就没了,而本课的重点利用小黑板始终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小黑板之间的相互移动与对比也能很好的让学生发现新知、探究新知。至少在这节课上,小黑板的手段不输给多媒体。其实有的课,特别是*时的家常课真的每节课都去做课件,那真的很费时间,而且使用的效果也不一定比小黑板等其他传统教学媒介好,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利用仅有的教学手段,上出有特色的好课。

  4、课堂作业。

  公开课不留作业似乎成了惯例。我们五节课都没有布置课堂作业,我觉得作为计算课,在课堂上加强了计算训练的话确实可以不留课堂作业,或者要留在课内也能完成。但我就在想,我们*时的课也能不留作业吗?我们需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不断努力。作业可以直接写在书本上,今天的课有3位老师直接用了课本将练*写在书本,有1位老师设计了作业纸。

  以上的想法比较乱,我是想到哪写到哪,有许多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

  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9

  一、研究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换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1.2×0.8”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造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引入。课前通过两道练*题,复*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出本节的学*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课本例3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宣传栏上的玻璃坏了,我们需要更换一块新的玻璃,你知道这块玻璃需要多大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学生列出算式1.2×0.8,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由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1.2×0.8,要把1.2变成12,则扩大了10倍,0.8变成8,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

  (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六)尝试应用,提升能力。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的特点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还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46。2元,买这样的面料5。7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七)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3)

——小数乘小数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转载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方分米=0.96*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2.基本练*: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

  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47×0.05()6.9×0.38()

  4.2×1.8()4.08×0.08()

  0.9×0.7()6×0.07()

  3.独立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作业

  《作业本》第2页。

  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二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初步学会通过验算检查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验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9.66=

  8.47=

  300.3=

  1.54=

  0.180.3=

  12-0.9=

  369=

  84+7.8=

  8.5100=

  0.04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人步行每小时4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摩托车的速度是自

  行车的4倍。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二) 新知学*

  【典型例题】

  1.主题图引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学生在练*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小结】在倍比关系中,倍数也可以是小数。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4)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今后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5)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整数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节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比较熟练的进行笔算。小数的乘法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刚才我说了第一单元知识在教材中地位。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教科书第二页和第三页例1和例2及做一做、练*一中1~3题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惯,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通过利用圆角分之间的关系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还可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三、说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学情分析

  1、在学*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和计算方法,但因班额大,教师未能及时辅导学困生,学生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将本节课时,设计了复*整数乘法这一环节。

  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的主体,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卖风筝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了小数乘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练*中进行独立思考,掌握所学内容。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做一做”,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延伸。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六、回顾总结。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对之后学生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中,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单元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学*小数乘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计算小数乘整数。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是学*新知的工具。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难点:算理的理解和积的小数点位置

  3、关键: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

  四、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计算方法,通过有梯度的练*多样经练*使学生形成技能巩固算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基本思路自主探究形成算法,多样练*形成技能。

  六、教学程序

  一、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为学*新知作铺垫

  计算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2= 3×5000=

  40×2= 3×500=

  400×2= 3×50=

  4000×2= 3×5=

  (积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算理基础,单独学*有利分散难点。)

  二、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 ,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3.5×3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预设

  用加法算用乘法分配律用竖式计算应用积的变化规律竖式计算

  3.5 3.5元=3元5角35 35

  3.5 3×3=9元× 3 × 3

  + 3.5 5×3=15角________ _____

  _____ 9+1.5=10.5元105 105

  10.5 105角=10元5角3.5×3=10.5

  (2)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练*4.6x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计算0 43×4并说思考过程

  (4)练*:做一做第一组题

  (5)讨论交流形成算法。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多种方法计算尊重学生的差异。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把积的未尾有0情况放在下一步学*,有利分散难点)

  三、练*

  1、先说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1.25×3 0.42×7 0.123×6

  2、根据23×6=138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3×6 0.023× 0.23×6 230×6

  3、计算

  12.4 0.016

  × 7 × 12

  _____ ________

  4、列竖式计算(想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0.72x5 1.25x8

  5、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3.6×4=14.6 0.35×5=28 0.25×16=4

  3.6 0.35 2.5

  ×4 × 8 ×1 6

  ___ _____ _____

  14.6 280 400

  6、应用练*

  (练*有层次,形式多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算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总结

  填空:小数与整数相乘,先(),再在(),因数中有一位小数,就从积的()。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茶山中心小学的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我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3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在本册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个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学数学,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自主研究发现,并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自主探究,明理获知,③实践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6)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觉得教学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当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的身份主演舞台时,用他们的理性主动诠释课堂,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为课堂增色时,我们就应该放手了,可以尽情欣赏他们的表演。

  2、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把教学内容提前到例2之前进行,并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探索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在课后练*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把小数乘法与小数加法点小数点的方法混淆在一起,或者只看其中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为此,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3、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的对比练*要加强。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菁选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2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1)练*(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6 8 2 4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 8.2 5.0 4 ×

  4.2

  × 0.1 8

  × 8 1 6 0 0 0 6 3 2

  3 2

  2 5

  0 8

  4 3 6

  1 2 5 0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0.8 ×1.2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点小数点。

  教学内容:

  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方分米=0.96*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2.基本练*: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

  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47×0.05()6.9×0.38()

  4.2×1.8()4.08×0.08()

  0.9×0.7()6×0.07()

  3.独立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作业

  《作业本》第2页。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明家最*搬进了风景优美的月馨小区。(课件出示) 瞧!这是小明房间的*面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你会列式吗?(生答)

  4、 师:(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而这道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5、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交流

  (一) 例题引导,探究算法

  1、师:你估计小明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吗?

  怎样估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师:小明的房间究竟有多大呢?拿出导学案,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运用前面的知识、方法求得3.6×2.8的积的。

  a、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一些方法)

  b、老师发现已有不少同学采用了竖式计算,谁上黑板来写一写。(学生书写竖式)(如果有小数点点错的,也板书上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把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变成什么来计算的呢?你是受什么启发想到这样做的呢?

  (生:由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想到的)

  师:真会思考。(表扬)

  师:那他计算的结果对不呢吗?(我们刚才估的是 ),刚才还有同学告诉我说自己是用计算器算的,那他的结果与你用计算器算的一样吗?

  3、师:刚才我们从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联想到小数乘小数。结果为什么是10.08而不是100.8或1.008呢?

  思考并交流:导学案合作交流问题3。

  全班交流问题3(呈现幻灯片:把3.6×2.8都看成整数,这两个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6×28的结果和3.6×2.8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重点交流: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由36×28的结果得到3.6×2.8的结果,应该怎么办?一个数除以100,只要 )

  指向:积由原来的整数变成了两位小数。所以是10.08。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再次证实了3.6×2.8=10.08,(一起答)

  4、补充答语。

  (二)、教学“试一试”,强化算理的理解。

  1、提出问题:小明还有一个明亮的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方米呢??谁说说列式?

  (2.8×1.15),

  2、师:考虑一下,你会怎样写这个竖式?为什么?

  (1.15写在上面,2.8写在下面)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3、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知道怎么做吗?好,打开课本,把你的思考过程在书上填一填。

  a.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

  b. 追问:115乘28得到3220后怎么得到1.15乘2.8的积呢?(除以1000)为什么?(学生把理说得很清晰就不追问)

  引导学生表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

  c. 到此结束了吗?还需( )。根据是什么?

  d. 在这里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先简化?为什么?

  4、你能跟你的同桌说说下面两题该怎么计算吗?(同桌交流:不计算,只说想法)(汇报想法。)

  4.27×2.6 = 6.3×4.2=

  (三)寻找规律,概括算法

  1、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整数的积还原成小数的积。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这当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呢?

  2、提出问题a、观察上述各题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 、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幻灯片呈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小数乘整数符合这个规律吗?

  3、师:发现了这个规律,你是否感觉到小数乘小数变得太简单了?

  4、小数乘小数应该如何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说)(幻灯片呈现)

  交流:先干什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干什么?(给积点上小数点)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怎么办?(先点小数点,在把0去掉)

  (简单点说就是:一算 二数 三点点 四化简)

  三.巩固提升:

  1、你能给下面两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①指名口答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点的小数点。先看对不对?然后改正,并思考其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师:同学们的思考非常积极,计算题我们不光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把它做对。

  (在导学案上完成用竖式计算) (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讲评:突出横式写答案)

  4、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呈现幻灯片)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看题目。

  ②谁来说说你怎么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导学案上列式解答。

  ④指名一人口答。58.5×5.2=304.2(元)(呈现)

  四、思维拓展:

  过渡:接下来,老师还想看看谁的反应快。快速抢答,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准备)(第一题)

  1、根据148×23=3404,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过渡:同学们今天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思维都很敏捷。做事就应该这样。老师这里还有一题。

  2、根据156×27=4212,你能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

  ( )×( )=4.212

  (看谁想到的答案多)

  五、回顾反思:这节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当堂检测:

  1、在算式6.29×3.2中,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 )倍;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 )。

  2、在计算2.17×1.2时,可以先看作( )×( ),它的积是( )。因为两个因数共有( )位小数,所以2.17×1.2的积也是( )位小数,也就是( )。

  3、计算。 9.8×0.3= 41.4×2.5= 0.03×67.5=

  小数乘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2.8×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来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小数乘法,学生明白了: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明白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我本人认为很简单,但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较多: 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 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 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我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先想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我想在课上这样强调,会大大减少学生的出错。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口算下面各题。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还为学生学*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面图)

  师:小明家最*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方米小;③3、6×3=10、8。面积和10、8*方米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方米小,并且在9*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住进了楼房。(课件出示)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生:122*方米;116*方米……

  师: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

  生:16*方米;48*方米(引导孩子想一想一*方米大约有多大,48*方米不太符合实际。)

  2、师:我们看,这是小芳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你能求出她房间的面积吗?

  生:能。

  师:怎样列式?

  生:3.6×3板书:3.6×3

  师:为什么用3.6×3?

  生:因为小芳房间的*面图是一个长方形的图形,我们要求小芳房间的面积实际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说的真好。那怎样计算3.6×3呢?

  生:把3.6看成36与3相乘,得到108。因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3.6的因数是一位小数,积也应该是一位小数。所以要在108中点上小数点。

  生:先按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真好。所以小芳房间的面积是10.8*方米。

  板书:3.6×3=10.8(*方米)

  接着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小明房间是长是3.6米,宽是2.8米;阳台的宽是1.1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要求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和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师: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课件)

  师: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

  生:板书:3.6×2.8= 2.8×1.15=

  4、师:观察一下;例1和复*题有什么区别?

  生:复*题是小数乘整数,例题是小数乘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

  ㈡引导探究

  1、师:你能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生:我估计房间的面积在12*方米左右。我把3.6看成4,把2.8看成3,用4×3=12(*方米)

  师:那是12*方米吗?

  生:不是,比12*方米要小。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把3.6看成3,2.8看成3,用3×3=9(*方米)。所以我估计面积是9*方米左右。

  生:我根据3.6×3=10.8(*方米),我估计面积不到10.8*方米。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师:提示:和3.6×3比较一下,你觉得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为什么?

  生:少一点,因为3.6×3=10.8,而我们要求的是3.6×2.8还不到3,所以积肯定比10.8要小。)

  师:那么到底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精确的算一算。

  2、师:怎样计算3.6×2.8呢?会算吗?把你的想法说在小组里交流,在把讨论的过程写下来。(四人小组讨论)

  生1:把3.6米换算成36分米,把2.8米换算成28分米,用36×28=1008(*方分米)再把1008*方分米换算成10.08*方米。板书:36×28

  生2:我们已经学过小数乘整数,只要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与另一个因数去乘,在把积除以10倍就可以了。3.6不变,把2.8扩×10倍变成28,用3.6×28=100.8,在把积缩小10倍就是10.08。板书:3.6×2836×2.8

  生3:用竖式计算:3.6×2.8。

  师:用竖式计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摆竖式,把3.6×10倍看作36,把2.8×10看作28,在计算36×28=1008,在把积除以100倍,点上小数点。

  学生说的时候板书计算过程。

  师:谁能再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

  生:把3.6×10=36,把2.8×10=28,用36×28。

  师:那就和谁的想法一致啦?

  师:接着说。

  生:计算出36×28=1008,在除以100倍,得到10.08。

  师:为什么要缩小100倍?

  生:因为3.6×10,2.8×10倍,一共乘了100。要想得到原来3.6×2.8的积就要除以100倍。

  师: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把3.6×10,再看另一个因数2.8也乘10

  两次一共扩乘了多少?

  生:100。

  师:1008是怎么来的?

  生:把3.6×10变成36,2.8×10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师:这是不是3.6×2.8的结果?

  生:不是。

  师: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怎么办?

  生:把1008÷100倍。

  师:说的真好,谁在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多请几个学生说)

  生:把把3.6×10倍变成36,2.8×10倍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把1008÷100倍,就是10.08。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

  生: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10.08*方米。

  师:大家说的真棒!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只写虚线框外面的部分。都算出小明房间的面积了吗?我们来看看那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生:估计10.8的同学。

  ㈢自主发现

  1、师:刚才我们还想知道小明家阳台的面积,用竖式计算应该如何摆呢?

  生:1.15×2.8或2.8×1.15

  师:为什么要怎样摆?你觉那种摆法更好点?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会做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写完的同学给我一个暗示。

  师:你是怎样做的?

  生: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师: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

  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你们知道该怎样写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2.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把整数还原成小数。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你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师: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就是积的小数位数。

  生: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不计算你能准确判断出下面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吗?

  5.2×9.9=51.484.8×0.86=4.128

  0.62×0.73=0.45268.65×4.8=41.52

  最后一题出现要化简的情况。重点强调一下。

  8.65×4.8的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可它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化简后就是两位小数了。

  ㈣巩固练*。

  1、师:我已经按整数计算出它的积,要想得到原来的积,你能为它点上小数点吗?

  生:第一题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

  第二题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三位小数。

  第三题因数中二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但是要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积就是一位小数量

  2、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87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3.46×1.2=4.1521.8×4.5=8.1

  第一题要注意因数中有三位小数,积就应该有三位小数。

  第二题注意要先点上小数点在化简。第二题你是怎样算的?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一、链接生活情境,激活相关经验

  紧扣例题,教师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入手,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课的学*。通过对两个算式的比较,直截了当地进入本课的主题:小数乘小数。这样的导入,生动活泼,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新理念 不难看出,新课导入时,教师就链接了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相关的学*经验。通过1.2×4与1.2×4.5两个算式,既自然复*了旧知识(小数乘整数),又激活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开放学*空间,自主探索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新授环节先后组织了两次有效的探究活动。

  第一次:出示小明家的房间*面图,要求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可依次求出房间、小床、阳台的面积。

  教师随机板书了3.6×2.8、1.95×1.1、1.15×2.8三个算式,先让学生进行估算。接着,启发思考:“你认为这些算式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活动要求:利用工具(计算器)探究,可以两人合作,研究内容是积的小数位数的规律。

  两次开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点亮了教材细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教学内容:P70页例7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十二2、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0.52+0.48=0.17+0.33=3.6+***=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篇(扩展8)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实用十份

  一、 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二、 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2、 启发质疑法

  3、 学练结合法

  三、 说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 “启发质疑法”、“ 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 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教师巡视,走*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二)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1、自主探索

  2、汇报交流

  3、总结方法

  在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之际,老师引导提出“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有关钱数的问题,如果不是钱数,如0.72×5,那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再次被调动起来。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为了在师生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积极主动投入到有效的思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后再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碰撞思维的火花。最后引导得出0.72×5=3.6,并深刻理解了其算理。也就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老师起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用。在次基础上,教师再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难点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实际运用 开拓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根本目的。*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并有所拓展,每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第一题,侧重比较每组里的两个算式,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同时理解它们间的相互联系。第3题是运用老师自制卡片题,列举了学生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第4题是第2题所发现规律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小题,答案不唯一,具有拓展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在总结中谈收获,便于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沟通,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

  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主要学*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三峡电厂发电机组和研峡电网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上面呈现的信息是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的问题:

  ⑴20xx年三峡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万瓦时?

  ⑵20xx年能发电多少千万瓦时?

  ⑶20xx年能发电多少千万瓦时?

  ⑷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千万瓦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使用青岛版的教材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⑴谁能解答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千万瓦时?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⑵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通过教材上的导性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用计算器计算;有的用估算,直接算出结果。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⑶关注新知,透彻理解

  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竖式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58.6看作586来算,变成整数乘法,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根据是什么?(用乘法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需要将它化成整数乘得的积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应该从积的左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

  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绿点标示的问题在信息窗中提不出来,教师直接电脑提出: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万瓦时,每千万瓦时0.62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这里没新的知识点可放给学生,要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师只要提醒计算结果要化简就行了。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自主练*第1题:①买6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14个皮球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