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1-22 18:23:24 说课稿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1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方式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大体上分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哀悼、悲愤或怀念之情;一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金岳霖先生》这一篇文章属于后一种,并且是一篇自读课,文中主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示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对于自读课文,我个人认为应着重抓其一点深入探究。因此我让学生经过充分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细节描写对于表现金岳霖先生个性的作用,从而领悟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我认为光体会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进行随堂练*。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课改基础,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师的引导和调动下,善于观察和思考,已经初步具备鉴赏能力,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表层,非常浮泛。所以本课在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感悟细节之美,迅速的领会并运用于实际写作。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说明

  教学目标:1.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2.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解决本文重点。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语言的体会,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写作。

  3、运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增加课堂容量。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猜谜)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请看屏幕:

  “尖嘴瘦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导入语:以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为出发点,引入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名篇《金岳霖先生》。(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也为下文介绍人物个性奠定基础。)

  2、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情况。通过同学们充分的预*,文中有哪一处或几处文字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让你够目不忘。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3、从上面这些材料中可看出金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同学们对金岳霖先生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也对他做了较中肯的评价,其实汪曾祺已经在文章中给我们做了一定的概括。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的话?

  (设计说明:在整体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进一步深入文本,寻找文本依据,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5、可以说,金岳霖先生的形象刻画的如此成功,让我们一看就能记住他,就忘不了他,这得力于作者的细致刻画,或许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让你们记忆如此深刻的文字,就是文学上所谓的细节描写。那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6、经典回眸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背影》

  b.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

  (设计说明:学生上台演示,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7、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设计说明:问题5、6、7是一个整体,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思维拓展,知识扩充,由课内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

  8、今天,我们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体会到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是光体会还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就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个性特征。

  (设计说明:指名两三个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所写,和大家交流,其他学生点评,师点拨。“学以致用”,本环节把学*文本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教学难点。师生互动,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9、总结细节写作的注意点。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76页“写人要凸显个性”的指导,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从练*二或练*三中任选一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设计说明:打破教材的框架,实现以教材为本而非单纯的教教材,不过分依赖教材。设计弹性选择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的效率。)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2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方式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大体上分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哀悼、悲愤或怀念之情;一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金岳霖先生》这一篇文章属于后一种,并且是一篇自读课,文中主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示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对于自读课文,我个人认为应着重抓其一点深入探究。因此我让学生经过充分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细节描写对于表现金岳霖先生个性的作用,从而领悟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我认为光体会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进行随堂练*。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课改基础,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师的引导和调动下,善于观察和思考,已经初步具备鉴赏能力,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表层,非常浮泛。所以本课在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感悟细节之美,迅速的领会并运用于实际写作。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说明

  教学目标:1.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2.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解决本文重点。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语言的体会,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写作。

  3、运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增加课堂容量。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猜谜)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请看屏幕:

  “尖嘴瘦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导入语:以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为出发点,引入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名篇《金岳霖先生》。(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也为下文介绍人物个性奠定基础。)

  2、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情况。通过同学们充分的预*,文中有哪一处或几处文字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让你够目不忘。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3、从上面这些材料中可看出金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同学们对金岳霖先生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也对他做了较中肯的评价,其实汪曾祺已经在文章中给我们做了一定的概括。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的话?

  (设计说明:在整体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进一步深入文本,寻找文本依据,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5、可以说,金岳霖先生的形象刻画的如此成功,让我们一看就能记住他,就忘不了他,这得力于作者的细致刻画,或许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让你们记忆如此深刻的文字,就是文学上所谓的细节描写。那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6、经典回眸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背影》

  b.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

  (设计说明:学生上台演示,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7、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设计说明:问题5、6、7是一个整体,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思维拓展,知识扩充,由课内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

  8、今天,我们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体会到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是光体会还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就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个性特征。

  (设计说明:指名两三个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所写,和大家交流,其他学生点评,师点拨。“学以致用”,本环节把学*文本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教学难点。师生互动,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9、总结细节写作的注意点。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76页“写人要凸显个性”的指导,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从练*二或练*三中任选一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设计说明:打破教材的框架,实现以教材为本而非单纯的教教材,不过分依赖教材。设计弹性选择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的效率。)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

  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如何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且结合高一学生的学*特点来成功地展开教学是我这次探讨的主要问题。下面我将就四个方面来谈谈想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此次的新课程标准中有意地淡化“工具性”,着重突出“人文性”,实际上是对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透过对文本的研*,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还能体会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人格。

  从教材看,《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下“一花一世界”板块里的一篇课文。在前面的学*提示中,编者已经提到这一专题的整体学*目标是走进文学作品,“仔细地品位美,品位情趣丰富的人生”。另外,就这一板块选取的四篇课文来看,前两篇《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为一组,旨在鉴赏写景散文的意境之美。而后两篇《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为一组,意在鉴赏记人散文的细节之美。就《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来看,是作者汪曾祺先生回忆早年在西南*里的一位“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实的语言通过描写金先生在课堂内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问渊博、风趣幽默、感情真挚的真实的金先生。

  由上面的分析,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我将《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欣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且能在自己作文时运用到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实却饱含感染力的语言。

  3、透过文字探寻真实的金先生并感受他的人格美。

  二、结合学生实际,说课文的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鉴赏本文的细节之美,并通过细节感受人物美。对于这篇课文内容上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而且在研读过程中,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并分析出文中“细节”的精妙之处。但是大多数学生易于仅仅浮在细节的表层,不能沉浸到文字的深处去体味它的美。这种美的感受,只靠教师讲讲也是体会不到的,这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去解读。让学生之间互相激发,说不定也能碰撞出火花。所以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去研读文本,应该是个可取之法。

  2、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实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需要学生有相当好的语感。只是靠学生自己,也许难以品味到本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所以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去欣赏、咀嚼,慢慢研读。

  3、课时安排:一课时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内容上浅易好懂,重点是要从文章的感情上入手,让学生完全浸入课文进行个性解读,透过一件件小事去探寻性格鲜明的金先生,体会真实的人性美。由此可知,这篇课文的教学切入点,或者说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能成功地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情境中去切身体会。这最好的办法之一莫过于“移情”之法了,即创设一个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感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领悟和理解。

  1、课文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个由学生集体参与的小活动来开始教学:分别让几个学生起来用几句话来描述某个老师,让其他学生猜猜他所说的是哪位老师,看看谁描述得最形象,能让别人一猜即中。学生要想成功完成任务,势必要能抓住这个老师身上独具的个性特点或者他曾经做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这考的也就是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大家参与的活动导入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个小活动结束后,教师正式导入课文:同学们都很准确并形象地抓住了老师的特点,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作家汪曾祺先生是如何写他的老师的。接着,板书课文的标题,要言不烦地简略解题,正式进入文本研*。

  2、整体感悟,把握文义。

  (1)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和自己写记人文章时惯用的方法作些比较,看看有哪些区别或者从课文中学到哪些更好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课文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课文思路的总结,对于高一学生并不十分困难,仅是做到这一点,很容易让学生倦怠,所以将写作教学融入进来,适当加大一点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另外,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于记人文章的写作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经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会事半功倍。

  (2)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课文思路。(板书)

  (3)教师听学生讲思考成果。教师应正确引导并多加鼓励。大多学生会注意到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细节描写,由此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3、小组学*,欣赏细节之美。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对于文本的解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思想个性,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基于这些考虑,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首先教师抛出三个问题,然后由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探究学*,教师要时刻注意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做出中肯的评价

  ①再一次读课文,细细品味文字,从文字中你认识到的金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提示:特立独行、学问渊博、风趣幽默、感情真挚等)

  ②文中有很多传神写照的细节,选出几处最能吸引你、打动你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谈一谈。(提示:恢趣如抓跳蚤、斗鸡。感人如为过世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等)

  ③试着给“细节”一词下定义,并谈谈细节的魅力何在?(提示: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的需要。只要学生能抓住“细微”、“真实”等关键词即可。)

  4、小结全文。从前,我们印象中的金岳霖先生仅是*哲学界的泰斗之一。今天从课文中,从作者选取的一个个极富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更多地认识到金岳霖先生活生生的真实的一面。金先生渊博的知识,让人无比钦佩。金先生“老顽童”般的性格,让人倍感亲切。金先生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是让人无限感动。

  四、布置课后作业。

  学以致用,创造美运用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以小细节见大人物的方法,写几个人物片断,或者也可以将写人的旧作拿出来进行修改加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以上对于《金岳霖先生》一课的教学设计还期待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1)

——必修一《金岳霖先生》教案 (菁华3篇)

必修一《金岳霖先生》教案1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①第12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本文是自读课文,应借助教材表现的人物个性来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并由学生根据行文的思路及人物的个性,探讨主人公的特殊所在。设计注重于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惯,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学*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激发学生对人物个性描写产生兴趣。

  2.品味本文*实而简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与重点:

  分析人物外貌、言行,突出人物个性。

  教学方式: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请看屏幕.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明确:“孙悟空”

  2、导入

  写人要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才鲜明、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下面让我们来学*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名篇《金岳霖先生》。(板书课题)

  二、认识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主人公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要求学生了解作者

  <三>、了解本文主公金岳霖先生.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P45的“参读书目”

  3看课文左上角的这幅人物雕像,这就是金岳霖先生。

  三、讨论探究课文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

  明确:

  “西南*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板书: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探究下面6个问题:

  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

  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

  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

  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

  5金先生对友情有何独特表现?

  6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

  讨论小结

  明确: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板书)

  讲课时戴帽,帽沿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板书)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说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6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板书)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板书)

  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要他作“小说和哲学”的讲座,他得出结论是:小说与哲学二者没有关系。

  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重于情深于情。(板书)

  林国达因游泳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板书)

  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女同学们齐读第12段,男同学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五、总结本文写作手法

  本文采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明确:

  1、漫画式的笔法(板书)

  如第二段中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

  2、语言*实简练(板书)

  如第九段中金先生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的描写。

  六、知识迁移

  1、课堂写作练*

  现在请同学们写200字的片段,反映班中某位科任老师或者同学有个性的一面(穿着打扮、言语、行为等),然后在班中交流。

  2、*作点评(时间大约3至5分钟)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完成一篇*作,写一位有趣的鲜或同学,字数?00左右。

  附:板书设计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

  ③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

  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重于情深于情。

  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

  写作手法

  1、漫画式的笔法

  2、语言*实简练

必修一《金岳霖先生》教案2

  教学重点:

  1、学*文中的细节描写

  2、体会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对文中“闲笔”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这张漫画,这个戴着鸭舌帽、驾着一副眼镜的老头是谁呢?(有同学看了这幅漫画在笑,能不能说说你们笑的原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

  二、了解作品人物和作家

  他们是何许人也呢?我们来看幻灯。

  金岳霖(1895-1984)*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的主要人物,推动了*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被称为“*哲学第一人”。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这些小说都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

  三、分析人物特点和写作技巧

  1、汪曾祺是金先生的学生,此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那么在弟子眼中的老师是怎样的呢?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很有趣)

  2、这就是此文的文眼,文眼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那作者又写了哪些事来突出这一特点的?请大家看文章,找一找。

  3、请大家谈谈吧:外貌怪:帽檐压得低、镜片一只白一只黑、脑袋微仰

  穿着怪:除体育教员,唯一一个穿黄夹克的(为了行动方便)

  教学风格:穿红毛衣的回答问题(幽默)、以怪问题回答怪问题(机智)、对学生的培养(对话式教学,轻松随意,明主*等)

  专业研究:很好玩(率真)、小说和哲学没关系(严谨)

  对待友情:林国达死了,一堂课没笑容。“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一个叫林国达的学生淹死了,金岳霖感到很不幸,很痛苦,上课也就没了笑容,我认为这既是师生之情的真实流露,更是对生命的意外消逝所表现出来的悲悯。金岳霖是哲学家,而哲学关注的就是生命的价值,可以说,金岳霖不是仅仅在纸面上做学问,更能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他的学问。)(真性情)(补充交代他和林,脱出金老的执着与痴情)

  对待生活:捉跳蚤、养斗鸡、比大小、在*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天真同趣、老顽童)

  4、大家说的很好,总的来说,作者从五方面写了金先生的“有趣”:独特的外貌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专业独特的理解、对友情独特的表达、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文章的最后作者用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金岳霖的“个性”,这句话是:(生读:“这位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5、从这篇文章中,大家应该明白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来了吧?

  (要运用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主要特点,这些都来源于仔细观察和认真筛选。)

  我们在了解了金先生的细节后,能不能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其品性?(“有趣”是外在表现,“真”是内在美德)

  6、能不能结合本文具体说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大学者,金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很有成就,具有真知识;在做人上很纯真、真诚、具有真性情。我个人理解,汪曾祺先生其实是借对金先生的怀念来警示世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要做一个个性的、立体的、大写的人。)

  四、体味“闲笔”

  1、既然要扣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那大家对此文中的某些内容有没有疑问?

  文章第二段写了朱自清的穿戴,还写了闻一多的穿戴以及他大骂蒋介石的事件,是不是跑题了?

  (补充交代西南*)(西南*的校风、学风: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很浓)

  (这说明金先生的穿着不另类,西南*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正是国难时期,物质条件相对困难;更主要的是西南*的宽松氛围不只体现在衣着仪表上,学术研究与争鸣是很正常的事,对教师的个性也是持很大的包容性的。有了这样的背景,这些学者们才个性张扬,才很立体化。西南*也培养了很多杰出人物: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

  (闻一多在龙云儿子家骂蒋介石这个情节,有史料价值,但不可取。)

  写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写他脑袋很大,剃光头,又写他向作者索画,写我画的具体内容,像画宣威火腿,大葱,蒜,还有蘑菇,似乎都与金岳霖没关系?

  (用学生的出色——学问的出色,爱国的情怀,当然也包括举止的独特,来说明金岳霖的影响?但按常规,这样的文章一般应怎么写呢?应是写王浩在学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在做人上怎么特立独行。因此,汪老取材还是比较随意。)

  2、幻灯片内容总结

  a创造了*校园生活和金先生生*事迹的实感氛围

  b汪先生此文有回忆录性质,涉及的又都不是凡人,这种文章,几乎所有内容,凡是能记起的,都是宝贵的史料。

  c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中这样的文字是比较多的,这成为了他的一种风格。

  d我们在*时练笔中不能学。

  五、体会语言特色

  1、漫画是用夸张的手法,这篇文章中的金老,通过汪老的笔让我们独到了有趣,那他有没有极尽夸张之能事呢?

  2、幻灯片看对汪老的语言评价(汪曾琪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松,滋味*似。”)

  3、总结此文语言特点。(全班读第9、10小节中的几个好玩的细节)(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乎笨拙地去记述原生态的生活细节,本色地记实金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们觉得好玩,是细节本身具有可笑性和反常性。)

  语言特色:不事雕饰

  *淡质朴

  饱含深情

  六、总结全文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我们感受到了世间最灿烂的风景,品读到了最朴实最美好的灵魂,希望大家在人生之路上也追求一个“真”字,做一个真实的自我。

  七、课外延伸,品读细节

  文段:胡同口来了个捏面人的老艺人,大家都说他捏得好,买的人多,于是我也去看个究竟。我半信半疑地向胡同口走去,只见围了许多人。我好不容易扒开人群,挤了进去。这儿坐着一位瘦小干练的爷爷,黑黝的皮肤,一双粗糙的大手,手里拿着一个武松打虎的半成品,只见他拿起一小团紫色的面,捏成细丝,贴在武松的手背上,就成了暴露的青筋,接着又拿起一个红色的小面球,用针挑了几下,插在武松的帽子上,就成了红绒球……此时,人群中响起一阵啧啧叹声“盖了!”“神了!”“绝!”“卖给我吧,我出一块!”“哎,我出两块!”……“嗨,总得讲个先来后到吧!”他笑着说,把面人递给了第一个人,那人高兴极了,掏了钱,欢天喜地地拿起面人走了。

  此文段写人注重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极好地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外貌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运用“瘦小干练”,“黑黝的皮肤”表现出老爷爷的精神矍铄,用“一双粗糙的大手”与灵巧的动作形成对比,突出老艺人的勤劳和手巧。文段有了一系列准确而又连贯的动词“拿、捏、贴、挑、插”,生动地表现了老艺人娴熟的技术。用围观者发出阵阵的“盖了!”“神了!”“绝!”的赞叹声侧面衬托出老人的手艺高超。

  八、布置作业

  抓住你熟悉的一个人的特点,写一段细节。

  九、板书(略)

必修一《金岳霖先生》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博士,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等共餐。

  他就是金岳霖先生,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有趣的教授,他学问渊博,性情率真,感情真挚。

  2、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明确:穿着打扮、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和小孩子比赛、给林徽因过生日、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

  3、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展示漫画。)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上面这两个细节。)

  5、“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这两个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非常有趣的老顽童形象。但金岳霖先生受人们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一面,读了以后让你感动,让你慨叹?

  明确:“给逝去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这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一面。

  (这个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文字,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魅力。)

  三、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英]塞斯迈尔斯《自助论》“就像从很小的孔穴能窥见阳光一样,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的性格”,细节描写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找一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我们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两篇文章的学*,体会到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光体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四、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五、作业

  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以你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为对象,写一篇记叙文。

  【相关资料】

  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2)

——金岳霖先生教案优选【5】篇

  金岳霖先生教案 1

  一、说教材

  1、教材解析:

  《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下“一花一世界”板块里的一篇课文。

  尽管本文是一片自读课,但课本和读本上总共有四篇人物传记的文章,之前学生又曾读过读本上的两篇人物传记《记辜鸿铭》《怀李叔同先生》,对传记文学有一定的接触。所以设想将四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并以其中的一篇(《金岳霖先生》)为蓝本让学生从细节美中感受人物个性美人格美的同时培养学生赏析并最终能成功写人物传记的能力。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朵花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能让人有所感悟。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事、物值得去记忆去感悟。希望能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引导学生去“慢慢走,欣赏啊”,去尽情感悟记录我们世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2、教学目标:

  ①欣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且能在自己作文时运用到细节描写,进而关注生活中的精彩细节。

  ②培养学生学会梳理传记类文章思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此运用到做现代文题及写作中

  ③透过文中的细节、人物典型思路,探寻真实的金先生,并感受他的个性美人格美。

  3、教学重难点

  ①从细节入手感受人物个性美、人格美

  ②从人物素材编排次序入手学*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将此运用到做现代文题及写作中

  二、说教法学法

  尽管是自读课文,但由于内容相对零散,所以有必要从印象深的细节入手展开教学,并在感受细节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进而从这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在学*时要首先预*,在预*中能感受到一些经典的细节;其次,能在课堂上具体的细节分析中感受人物的个性美人格美;最好能受文章的启发,在借鉴文章的记人方法中记周围的人。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

  由学生前一段时间看的《抗战》专题片入手“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静的课桌了”入手导入西南**,由西南**导出本文人物及作者并最终让学生怀着一颗崇敬(憧憬)仰视的心赏析文章。

  2、从最打动学生的细节(事例)入手

  先让学生指出最吸引他或给他印象最深的的细节或事例——在学生的回答中赏析细节赏析个性美、人格美并理出思路i

  从细节入手易增强趣味性,容易让学生在愿意读用心读的同时体会人物个性美、人格美,并顺带理出文章的思路。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一些适当的迁移

  3、互动探讨(依情况或讲或不讲)

  学生提问或老师提问的方式分析本文的“闲笔”

  4、最好能留出约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将所学迁移的空间(用所学记周围的人,最好是老师)

  思路: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有趣

  样子怪————————外貌(生活)

  点名怪

  回答妙

  爱学生————————治学(教学)从外到内,由形及神

  写王浩

  论学术

  单身汉————————生活

  宴宾客

  转大街—————————晚年

  还有很多,值得写————眷恋

  金岳霖先生教案 2

  教学设想:

  本文编排在苏教版“祖国土”的板块,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感,再借本篇继续赏析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苏教版有标新立异之嫌,该文其实算不上经典,不要以为所谓名家的文章就篇篇精到。个人以为不太适合选作研读教材。

  本文的阅读也没有什么难度,文中部分句子有虚写实写的转换,转换未必精当,含义未必隽永,也没必要花太多的力气去咀嚼。语言虽美,但节奏和韵律似乎未能精到。

  教学时还是以分析镜头素材为主,进而体会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也进一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和学*散文的写法。

  教法以自读讨论为主。

  目标要求:

  1、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2、理会本文的取材和写法,进一步了解“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

  课时设置:2教时。

  安排:自读一教时,讨论一教时。

  第2教时

  要点: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

  一、整理出在读和写上要积累的字词

  广阔无垠盎然层峦叠嶂抚摩襞褶婉转悠扬唧唧汲水翠锦斑斓寥廓涟漪

  yín艮(kèn)zhàng fǔ mó bì zhě jì jí lián yī

  黄鹂石矶汀泗桥折戟沉沙溪涧澄澈萦回咆哮飞流急湍山巅云雾缭绕

  lí jī dīng sì jǐ jiàn déng chè yíng huí tuān diān

  鹰隼嵯峨帏幔雁荡龙湫丘壑云蒸霞蔚千仞

  sǔn cuō é wéi màn qiū hè rèn

  二、概括归纳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朗读、赏析、思考讨论(先小组讨论,再班级交流)

  1、标题反映出文体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取名为“祖国山川颂”,“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本文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是一篇抒情散文。)

  2、我们常说标题决定写法,请就本文的标题,你觉得这个标题应当决定了什么写法?

  ①要有写景,②要有强烈的抒情,③写景要有概括性,④写景要有点有面,⑤写景要铺叙,⑥除了写景,还要——联想,联系山川文化

  3、请你找出几处概括性写景的地方,读一读,评一评。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地貌方面的概括描写。

  “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沼泽变成明镜般的湖泊,层峦叠嶂表示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表示愿供奔走……”——改造自然方面的概括描写。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季节景象的概括描写。

  4、请你找出几处具体地“点”上写景的地方,读一读,评一评。

  春天的描写:

  “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我知道新的一代的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啊!它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夏天的描写: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她的鲜红的双颊。”

  秋天的描写:

  “秋天,到处是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但它也使人微微感到,一些树木因生育过多而露出来的倦意。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一明一灭。

  “人间的眼前*景,使人忘记了天宇的寥廓啊!”

  黄果树等瀑布的描写: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四、继续朗读,完成有关作业。

  金岳霖先生教案 3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于苏教版“此情可待成追忆旧日时光”板块,属于专题“情感篇”中的“友情篇”。该板块有三个文本,现代诗歌。都属于自读或选教的要求。学*本文,主要是进一步学会对诗歌的赏析,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教学时,宜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体会。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中深刻、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3、进一步欣赏诗歌语言。

  课时设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自学讨论《旧日的时光》。

  过程:

  一、导入(学*要求)

  二、自学讨论《旧日的时光》

  1、了解作者

  罗伯特·彭斯,英国苏格兰著名诗人。人称“庄稼汉诗人”出生在苏格兰艾尔地区一个穷苦的家庭,十二三岁就在田里劳动,一面耕田、一面酝酿诗句。1786年,他带着试试看的心情,把自己*时在劳动之余写的诗收集在一起,出版了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谁知诗集问世后,便以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充实的生活内容而使整个苏格兰文坛为之震惊,人们争相购买阅读,一时竟洛阳纸贵。不过,彭斯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依然边劳动边作诗,直到30多岁才离开心爱的田地,去当税务局的小职员,但没过几年,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短促的一生。

  本诗是世界名歌,几百年来久唱不衰,后来成为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传遍世界各地。人们喜爱在告别宴会上颂唱此歌。它原为苏格兰民歌,根据彭斯自述,是根据一位苏格兰老人的演唱记录整理的。彭斯在诗前加上评语:“创作这样光辉诗篇的天才是受到上帝启示的,这样的天才诗人胸中一定燃烧着烈火,在这首诗里有着民间天才的火焰,即便集六七位*代英国的文人墨客之功力,也无法与之相比。”

  2、朗读

  3、赏析讨论

  (1)《旧日的时光》这首诗歌抒发了这样的感情?

  (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但是内涵上侧重于歌颂朋友之间地久天长的友谊,揭示友情的永恒。)

  (2)《旧日的时光》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语言质朴清新,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怀旧的情感,明快的节奏,有一种天籁般的醇厚韵味,几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3)第三、四节诗里有两个重要的意象,试做赏析。

  (诗歌中出现的“美丽的延命菊”、“呼啸的重洋”。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他们曾经满山遍野地奔跑,采摘美丽芬芳的野花;他们曾经漫步溪上,在晨曦和落日中欢歌笑语。然而,童年时光转瞬即逝,接着便是天各一方。为了生计,他们四处颠沛流离,历经沧桑,直到精疲力竭。而汹涌的大海则横卧在朋友之间,使他们不能经常相见。读到这里,我们油然产生一种人生的苍凉感,感受到生活的坎坷和波折。虽然“万里跋涉”、“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但是时空的阻隔并没有使友情黯淡褪色。)

  (4)说说诗歌反复手法的运用。

  (“还有那旧日的时光”“为了那旧日的时光”“自从那旧日的时光”,在诗尾反复出现,形成回环的.结构。诗人运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读来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三、朗读,作业

  第2教时

  要点:自学讨论《箭与歌》《别离》

  过程:

  一、自学讨论《箭与歌》

  1、了解作者

  朗费罗(1807--1882)美国诗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13岁就开始发表诗作。从博多因大学毕业后赴欧深造,1826年至1829年间在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研读外国语,后来还曾几度赴欧,熟悉欧洲古老和*代的文化。从1836年起,朗费罗开始在哈佛大学教书。晚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创作。语言淳朴,韵律谐和,雅俗共赏,抒情味浓,是朗费罗诗歌的共同特点。他的诗歌在欧美大陆流传极广。

  2、朗读

  3、赏析讨论

  (1)《箭与歌》这首诗歌有怎样的主题?

  (旧时的朋友,旧时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慢慢被淡忘了,一经回忆,原来友谊深藏心底。)

  (2)文中的意象“箭”、“歌”、“橡树”和友谊有怎样的联系?

  (箭可以作为歌的喻体,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插在橡树上的箭,橡树像一个证据,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那里,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历史的痕迹不可磨灭,无论时光如何飞逝,真挚的友谊永存。)

  二、自学讨论《离别》

  1、朗读

  2、补充交代:

  这首《别离》,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伤,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引人思索。

  3、赏析讨论

  (1)《别离》这首诗歌有怎样的主题?

  (《离别》熔铸了作者的特定时代的人生经历,表达了现代人的生命感受。这首诗在“离别”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内容,表达的是幽渺迷离的人生感悟。)

  (2)“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3)说说本诗在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闻一多译为“商籁体”)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叫、四、四、二行。这样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歌咏比较永恒的主题。)

  三、朗读、即时作业:

  1、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首短诗。

  2、交流。

  金岳霖先生教案 4

  教学目的: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

  2.品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方法:

  文本研*、自读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行将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

  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

  1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2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总的说来,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另外,本文语言也很有特色。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实而有韵味。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二、问题探究

  1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2文章在剪裁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为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使表达生动活泼,本文在剪裁布局上似乎有一番认真思考。作者先写金岳霖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同时又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中的金岳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写在前面,把一般的印象写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文章还隐约按时间安排材料,由远及*地描写人物,先写西南**时的金岳霖,后写**后的金岳霖,体现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怎样的校风、学风?

  (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风气。

  4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5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何在?

  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再有,金岳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凭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写作才华,写出来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长久阅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价值。

  三、关于练*

  一、作者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写出了金岳霖怎样的个性?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把你的欣赏分析对同学说一说。

  设题意图:第一、二问是从写作方法上分析课文,这也是最基本的阅读检测,读过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自然应该总结一下人物的个性,分析一下文章选用的材料。这属于客观分析。第三问是主观评价,文章中的各处描写都很精彩,都值得认真欣赏,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的爱好,选一处或两三处进行分析。“把你的欣赏分析对同学说一说”,这是个体探究加群体合作的学*方式。

  参考答案:

  第一问见“整体把握”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的分析,第二问见这些分析之后的总结,要注意,学生回答时不要简单地照搬课文最后对金岳霖总结的那一句话,应该有自己的总结体会,“整体把握”已经试作分析了;第三问由学生自己说主观感受和评价,即使对同一处描写也可以说出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二、你在本单元学了几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现在归纳总结一下你的阅读体会。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也可另找思路),请你就其中一个思路,对这几篇课文进行综合探究,并与同学研讨:

  1找准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主要特点;

  2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材料;

  3恰当有序地安排材料,使文章成为有机的整体;

  4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

  5语言各具特色。

  设题意图:本着整合、提炼、综述的原则,总结、分析整个单元全部课文的阅读成果,这也是一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可供选择的论题很多,这里只提供了五个选题。鼓励学生选取新的论题,另找思路,改换选题,翻新花样。五个选题分别从文章的写作方法方面作提示,把个性探究和群体合作限定在“语文”学*的范围。本单元课文都是散文名篇,是进行语文学*的好材料,五个选题都能在这些课文中得以落实。这样的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头一次,所以要求不宜过高,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学*过程,获得一种学*方法和学**惯,以后应该经常这样做。

  参考答案略。

  四、教学建议

  一、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

  本文故事吸引人,一方面与人物本身的趣味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关。前者,作者善于选取有趣的材料,善于将材料有效地组织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其间叙事的先后、详略,描叙、议论,过渡、照应等,都自然而然,又妥帖恰当。应当注意,分析写作方法不要忘记文章主题,分析“事”不要忘记“人”。作者写作本文的初衷和归宿还是描写一个现代学术史上的富有个性的人物。

  二、品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

  品味本文的语言,需要有相当好的语感。学生也许难以品味到本文语言的精彩和作者的语言功力,可以慢慢体会,多读几遍,能体会到多少算多少。学生未必完全体会得到语言的简洁精粹,但语言的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可以认真体会,要说出个人品味的感想。

  三、发掘文章的认识价值

  虽然这不是学*本文的主要目标,但探究一下还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的教师、学生怎样的特点,**怎样的校风、学风;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说一说“我所知道的西南**”,西南**有哪些有名的教师和毕业生等。

  金岳霖先生教案 5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品读细节,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体味作品的细节美。

  2、过程与方法: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金岳霖先生,做一个有知识、重感情、懂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教学难点】

  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篇文章,学生阅读上不存在困难,所以我把重点定在使人物真实可感的细节鉴赏上。希望通过一课时的学*,学生能自觉的去留意细节,懂得如何去鉴赏细节,明确“慢慢走,欣赏啊”的内涵,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细微之美。

  整篇文章以细节构建起来,教师选择一处有难度的细节进行研读,期望能够借此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鉴赏的方法渗透在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分析中体悟鉴赏的要领,从而理解“一花一世界”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说起科学家,我们会想起牛顿,会想起安培,不会忘记因为那个把手表当鸡蛋下锅的故事,不会忘记那个上街散步追着马车跑的轶闻,其实那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大师:牛顿、安培。说起普通人,在朱自清笔下,在魏巍笔下,我们不会忘记那个步履蹒跚爬过铁路给儿子买桔子的父亲,不会忘记那个温柔美丽扬起教鞭又轻轻放下的老师,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细节之处,我们感悟真情,发掘伟大。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去探寻美,发现美,让我们一起走*金岳霖先生。

  二、整体感知

  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1896~1984) ,湖南长沙人,中国哲学、逻辑学宗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第一批院士。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6年加入***。 1979年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金岳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金岳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据“三个第一”,即“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代逻辑学的人”,“中国第一个懂得并引进现代逻辑学的人”,“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

  介绍完后提问:预*课文后,请谈谈西南大学教授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明确:有趣,幽默、古怪、好玩、重感情等

  三、鉴赏细节

  (一)刚才有位同学说他重感情(点出那名学生),请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提问:哪些字词描写了金先生对林徽因的重情?

  明确:“老朋友纳闷”说明老朋友们已经忘记了林徽因的生日,他们并不重视林徽因,而金先生依旧记得,可见金先生对她的感情很深。“有一年”的“有”字表明林徽因死的时间比较久,但他仍然记得,说明他对林徽因的感情深。 “徽音”的称呼少了姓,说明他们关系密切,感情亲切。

  提问:金岳霖先生对爱情执著,他眼中只有爱情吗?

  明确:不是的。金岳霖先生对学生也很有感情,学生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一直没有笑容。

  小结:从这些细节的描述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金岳霖先生是个重情的好男子,好老师。

  (二)学生概括鉴赏细节的要领后归纳(板书)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沉潜涵咏,了解人物性格

  ——联系人物的生*经历,深化对细节的认识

  ——融入读者的情感体验,写出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自行鉴赏,交流。

  文中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在这篇课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这些细节,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现了金先生怎么的性格特点,作好旁注。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四、课堂拓展

  (投影)补出下列文字的细节:

  我们对着他耳边问谁了解林徽因的作品时,他显得黯然, (用浓重沙哑的喉音缓缓地)说:“可惜有些人已经过去了!”我们把一本用毛笔大楷抄录的林徽因诗集给他看,希望从他的回忆里,得到一点诠释的启迪。他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一页, (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我吃了一惊,怀疑那高八度的惊叹声,竟是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 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 (一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 ( 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五、见微知著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金岳霖先生先生的性格特点。

  六、教师小结

  汪曾祺先生用精彩的细节描写,使幽默风趣、直率真诚、朴实、童心未泯金先生跃然纸上。也让我们明白“真”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我们都应该像先生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细节见真情,*凡出伟大,关注*凡中的细节,才能发现生活的真正的美。同学们,慢慢走,欣赏啊!

  七、作业:抓住细节写一写你的父母、亲戚或朋友。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3)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 (菁华5篇)

  高中各科目的学*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精品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说课稿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文章似浅实深,*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学*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要突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课前让学生预*课文,并作旁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和圈点旁注法,之后采用讨论探究法,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运用分析法、点拨引导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高山,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品味并思考:梁实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课文哪些语句分别体现了梁任公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课文相应处修改旁注,并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察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问题探究

  (“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悲的是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此诗为杜甫*生第一快诗。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国家而忧,为百姓而忧。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满腔的爱国热情。

  (以前两个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学生对任公忧国忧民的理解)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王国维先生曾评:“这十六字构成*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他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么让他赴河而王呢?是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1)描写手法

  1、正面(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

  2、侧面

  2)课堂练*:

  学*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姓名、学科。

  (五)总结

  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向死而生;为学术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为学生他强忍病体,孜孜不倦。我苍白的语言无法诉请先生才情之万一。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投影显示《少年*说》,学生齐读)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读后余味无穷,梁任公的生动形象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2.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安排: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难点在《箜篌引》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较为陌生,在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先学*《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简意赅又生动丰富,我先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点拨引导、讨论探究,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和细节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以线穿珠,见微知著——为梁任公先生画像

  师:许多优秀学者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阅读课文,找出梁启超的这一次讲演给作者、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学生圈点勾画发言,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线──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珠── 演讲前:背景(对比、衬托)

  演讲稿(对比──“文稿不如讲稿”)

  演讲中: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演讲后:演讲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强烈爱好*文学)

  微── 人物的白描刻画。

  著── 个性人物魅力风貌。

  总结拓展: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有学问,才能有文采,有赤子之心,即“热心肠”,三方面,相辅相成。刻画梁任公形象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三)传神写照多余韵——细节赏析

  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细节1: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师:“作者记得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时国家是内外交困,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

  师:“崇祯帝死时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为何这样的悲伤流泪?”

  师(引导):“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为自尽殉国的崇祯帝,还是由崇祯帝想到了哪位皇帝?”

  预设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 ”

  预设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绪帝,先生悲的'是光绪帝被软禁,悲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悲在他空有一腔爱国情怀却无法实现。”

  师:“光绪帝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

  师:“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

  预设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为国担忧,心焦如焚,反用‘饮冰室’写出内心之热的赤子情怀。”

  师:“是这样的。《庄子人间世》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先生的书斋名表明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细节2: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师:“哪位同学知道杜甫这首诗的题目?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

  师:“可诗中为什么说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回答:“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的捷报,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泪水。”

  预设回答:“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

  (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战乱将息捷报来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这位视百姓苦难如己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怎能不喜!‘泪’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的逼真表现。”

  师:“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引导)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先生与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处呢?”

  预设回答:“杜甫年迈时国家叛军四起,后战乱*定,梁任公演讲时国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这是时代的相似。”

  预设回答:“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国家国富民强,从他的一涕一笑中我们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

  细节3: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先生演讲的内容还讲了《箜篌引》,箜篌是什么样的乐器?”

  预设回答:“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悲凉凄怆,让人心伤。”

  师:“这是音乐的背景。我们看这首诗,诗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预设回答:“一个拼命要渡河的人,一个力求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预设回答:“渡了。”

  师:“结果呢?”

  预设回答:“死了。”

  师:“《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格外使人颤栗。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预设回答:“谭嗣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坚决不肯逃离,这种勇气就是渡河之人。”

  师:“谭嗣同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其中有两句是?”

  预设回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谭嗣同,他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他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满腔爱国情怀!”

  细节4:文章开篇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师:“这是不是说梁任公先生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之事了呢?”

  (学生讨论)

  预设回答:“我认为不是的,‘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预设回答:“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里,先生重感情,轻名利,清华大学的这次演讲激励了关大的青年学生。”

  师:“任公先生是在用传统文化来教育鼓舞着年轻一代。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任公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他还有一篇《少年*说》,其中有一段话跟着老师背诵。” (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与国无疆!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先生,他是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本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岁月里,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图书馆学,‘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使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难以忘怀。

  (五)拓展提升

  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丰子恺写弘一法师,“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运用肖像写出弘一的“温而厉”, 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写一篇小作文:

  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不写出名字。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读后余味无穷,梁任公的生动形象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2.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安排: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难点在《箜篌引》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较为陌生,在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先学*《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简意赅又生动丰富,我先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点拨引导、讨论探究,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和细节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以线穿珠,见微知著——为梁任公先生画像

  师:许多优秀学者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阅读课文,找出梁启超的这一次讲演给作者、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学生圈点勾画发言,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线──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珠── 演讲前:背景(对比、衬托)

  演讲稿(对比──“文稿不如讲稿”)

  演讲中: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演讲后:演讲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强烈爱好*文学)

  微── 人物的白描刻画。

  著── 个性人物魅力风貌。

  总结拓展: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有学问,才能有文采,有赤子之心,即“热心肠”,三方面,相辅相成。刻画梁任公形象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三)传神写照多余韵——细节赏析

  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细节1: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师:“作者记得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时国家是内外交困,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

  师:“崇祯帝死时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为何这样的悲伤流泪?”

  师(引导):“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为自尽殉国的崇祯帝,还是由崇祯帝想到了哪位皇帝?”

  预设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 ”

  预设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绪帝,先生悲的是光绪帝被软禁,悲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悲在他空有一腔爱国情怀却无法实现。”

  师:“光绪帝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

  师:“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

  预设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为国担忧,心焦如焚,反用‘饮冰室’写出内心之热的赤子情怀。”

  师:“是这样的。《庄子人间世》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先生的书斋名表明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细节2: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师:“哪位同学知道杜甫这首诗的题目?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

  师:“可诗中为什么说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回答:“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的捷报,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泪水。”

  预设回答:“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

  (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4)

——《金岳霖先生》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研读有关文段,能探究出鉴赏细节美的方法。

  2、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学*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方式:文本研*

  课时:1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

  1、沈从文:他第一次上讲台,竟然十分钟发懵,说不出一句话来。勉强讲一阵又终于无话可说,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2、季羡林:有一年北大开学,一个外地的新生入校,拿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后,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将行李放在路边,正在为难之际,见前面来一布衣老者,于是请求老者帮自己看一会儿行李,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这位新生如释重负地去办各种手续,很长一段时间过后,新生回来,老人仍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行李,谢过,两人分别。

  又隔几日,北大召开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在*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为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这是我国的两位文学大师,也是两位著名的学者,从这里我们看到他们可爱、可敬的一面,今天,我们在去认识另一位国学大师——金岳霖先生。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随着汪曾祺的笔,先和金岳霖先生打个照面。

  提问: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有趣:幽默、怪、好玩等

  三、重点探究:

  文中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呢?能具体谈谈吗?

  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

  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东道主的面子。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小结: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

  3、同学们告诉我的都是金先生“有趣”的一面,但是老师还有几个地方不能理解,给我的印象不是挺“有趣”的,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

  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并甚为得意;

  养了一只大斗鸡,并且同一桌吃饭

  明确:对生命的关爱、重情

  四、写法探究:

  汪曾祺先生用他的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幽默风趣、重情、关爱生命的一位老者。那么,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绘这样一个人的呢?找出来谈谈!

  明确: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凡中更能见伟大,这种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能说说本文这种写法的作用吗?

  五、写法借鉴:生活中也有我们熟悉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一定很有特点,请写出来。

  六、[小结]

  总之整篇文章是通过对金岳霖先生的多方面细节的描写,使金先生的直率、真诚、朴实、天真、有趣、爱学生、有学问、爱生活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文章对于金先生这种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对欺骗和世俗的嘲讽、批评和否定,是对假恶丑的否定,对*的发扬。汪曾祺对金先生的赞美也表现出他对这种人生的欣赏,真诚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趋炎附势的现象,金先生这种品格是如此的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我们都应该象他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品读细节,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体味作品的细节美。

  2、过程与方法: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金岳霖先生,做一个有知识、重感情、懂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教学难点】

  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篇文章,学生阅读上不存在困难,所以我把重点定在使人物真实可感的细节鉴赏上。希望通过一课时的学*,学生能自觉的去留意细节,懂得如何去鉴赏细节,明确“慢慢走,欣赏啊”的内涵,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细微之美。

  整篇文章以细节构建起来,教师选择一处有难度的细节进行研读,期望能够借此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鉴赏的方法渗透在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分析中体悟鉴赏的要领,从而理解“一花一世界”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说起科学家,我们会想起牛顿,会想起安培,不会忘记因为那个把手表当鸡蛋下锅的故事,不会忘记那个上街散步追着马车跑的轶闻,其实那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大师:牛顿、安培。说起普通人,在朱自清笔下,在魏巍笔下,我们不会忘记那个步履蹒跚爬过铁路给儿子买桔子的父亲,不会忘记那个温柔美丽扬起教鞭又轻轻放下的老师,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细节之处,我们感悟真情,发掘伟大。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去探寻美,发现美,让我们一起走*金岳霖先生。

  二、整体感知

  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1896~1984) ,湖南长沙人,*哲学、逻辑学宗师,著名教育家,*第一批院士。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6年加入**。 1979年任*逻辑学会会长。

  金岳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金岳霖在*现代思想史上占据“三个第一”,即“*第一个真正懂得*代逻辑学的人”,“*第一个懂得并引进现代逻辑学的人”,“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

  介绍完后提问:预*课文后,请谈谈西南大学教授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明确:有趣,幽默、古怪、好玩、重感情等

  三、鉴赏细节

  (一)刚才有位同学说他重感情(点出那名学生),请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提问:哪些字词描写了金先生对林徽因的重情?

  明确:“老朋友纳闷”说明老朋友们已经忘记了林徽因的生日,他们并不重视林徽因,而金先生依旧记得,可见金先生对她的感情很深。“有一年”的“有”字表明林徽因死的时间比较久,但他仍然记得,说明他对林徽因的感情深。 “徽音”的称呼少了姓,说明他们关系密切,感情亲切。

  提问:金岳霖先生对爱情执著,他眼中只有爱情吗?

  明确:不是的。金岳霖先生对学生也很有感情,学生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一直没有笑容。

  小结:从这些细节的描述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金岳霖先生是个重情的好男子,好老师。

  (二)学生概括鉴赏细节的要领后归纳(板书)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沉潜涵咏,了解人物性格

  ——联系人物的生*经历,深化对细节的认识

  ——融入读者的情感体验,写出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自行鉴赏,交流。

  文中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在这篇课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这些细节,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现了金先生怎么的性格特点,作好旁注。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四、课堂拓展

  (投影)补出下列文字的细节:

  我们对着他耳边问谁了解林徽因的作品时,他显得黯然, (用浓重沙哑的喉音缓缓地)说:“可惜有些人已经过去了!”我们把一本用毛笔大楷抄录的林徽因诗集给他看,希望从他的回忆里,得到一点诠释的启迪。他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一页, (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我吃了一惊,怀疑那高八度的惊叹声,竟是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 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 (一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 ( 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五、见微知著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金岳霖先生先生的性格特点。

  六、教师小结

  汪曾祺先生用精彩的细节描写,使幽默风趣、直率真诚、朴实、童心未泯金先生跃然纸上。也让我们明白“真”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我们都应该像先生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细节见真情,*凡出伟大,关注*凡中的细节,才能发现生活的真正的美。同学们,慢慢走,欣赏啊!

  七、作业:抓住细节写一写你的父母、亲戚或朋友。

  学*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方式:文本研*

  课时:1节

  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那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脑瓜灵活。有位先生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用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让学生过目。

  金岳霖(1895—1984),*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1954年后历任全国*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1949年后开始学*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选自《*大百科全书哲学》,*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今天我们学*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二、作者汪曾祺介绍: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略)

  四、文本研*: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明确:

  “西南*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小结: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明确:

  (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和人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2)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就让我们借这来看作对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点的概括吧。

  一肚子学问”前文没有说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说明,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三段!

  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六、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

  本文语言*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读课文第九——十一段体会一下。

  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凝聚在字里行间,使全文恬淡而有韵味克制而有神采。

  七、连接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让人发笑的言行举止。当堂讲讲。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同学写一写。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并通过本文简要了解当时西南*。

  2.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

  3.品析本文*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4.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体会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5.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

  2.品析本文*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3.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体会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5)

——《藤野先生》说课稿范本十份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语文的良好*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似看山不喜*”,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学*激情。

  第二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这里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下: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

  这里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题。通过第一题来给课文划分段落,使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通过时间、地点的变换来叙述事件的好处,从中学*构思布局的写作方法;通过第二、三题明确认识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明线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第四题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等),抓住典型事件(如“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至此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任务,突破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研读赏析

  在这一环节重点突破本课的另一个个学*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速读第二部分“在仙台”。

  (1)在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你认为最让鲁迅感动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请你带着感情复述一下这件往事。

  结合第一题总结出这一部分共叙述了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质: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好处。在第二题中则让学生重点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这一高尚品质,鲁迅虽然是弱国的国民,但藤野先生却给他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导,鲁迅的医学专业成绩“及格”。可日本的“爱国青年”对此却无端猜疑,“借”了鲁迅的笔记查看,他们的言行充满对弱国国民的歧视。藤野先生和“爱国青年”对鲁迅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三题则结合《鲁迅自传》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完成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探究补疑

  为了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挖掘教材,设计一些出乎学生意料的疑难问题,促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问题如下:1、本文是赞美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却写了他的“掌故”,这样是否有损于他的形象吗?2、日本学生给鲁迅的信,以托尔斯泰的话开头,隐含什么内容?3、藤野先生向鲁迅泄露了题目吗?如没有,你有何依据?4、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敬佩、感激之情,为何分别时,却向藤野先生说了谎?

  (六)布置作业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来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个人。

  (七)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结构层次、表现手法,我精心设计板书,体现教学思路。把课文内容浓缩于板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板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握课堂教学动向。

  整个教学流程,既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应该点拨到位,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导学生深刻探究,从而抓住内在的东西,以培养自学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突出其主体地位。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本文属于记事比较零散的散文,因此在散文线索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此作为授课重难点。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熟练的程度,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不陌生了,但对散文的理解仍存在难度,对于散文线索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归纳,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因此我将散文线索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分别设计为授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此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请他们说说自己记忆中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在互动中顺势引题。在导入环节就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回忆关于散文线索的定义,即作者对散文语言材料的梳理及组织方式。在此铺垫下,请学生对于本文的材料进行归纳,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概括出文中四件详写的事。在事件找全的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归纳出两件关于藤野先生,另外两件关于作者的爱国情感。此时再进行方法的重申叙事性散文的线索分析方法,即归纳事件大意再分类。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关于藤野先生的`事件做梳理,同时找出详写和略写的部分。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3篇(扩展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五)份

  一、分析教材

  这篇文章是以鲁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写其人的。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来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本文在表现人物品质方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语言内涵深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以及本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

  1、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12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的意思。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3、引导学生学*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文共分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内容安排:

  A、整体把握单元的课文大意,据单元导读弄清本单元教学要求。

  B、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C、学*生字词

  D、学*“救助车夫”的事例。

  2、第二课时内容安排:

  A、学生根据学*“救助车夫”时所掌握的学*方法,学生自主学*“谈《水浒》”、“谈碰壁”、“关心女佣”的事例。教师重点引导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B、学*“追悼鲁迅先生”部分

  C、总结全文

  D、课外阅读有关鲁迅的资料。

  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A、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等12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的意思。

  B、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C、学*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再加上本单元导读中提到要“理清文章思路”的要求。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结构。”

  同时,又因为文本的叙事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此感到陌生,这有碍于对一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所以将本课时的难点设置为:理解“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第一课时教学方法

  1、整体导入法: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主题内容学*之前对整组课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它以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受单元专题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并让学生明确本主题的学*任务、学*方法。对于主题教学来说,采用单元整体导入,了解选文的大体风格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题学*的方向。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对于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1、把握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检查预*:说说这单元的文章都跟谁有关系?(鲁迅)谈谈鲁迅初步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2、学生朗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目标(教师板书学*目标)。(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和学*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达成目标)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鲁迅,通过他身边亲人的描述了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单元的整体把握入手,有利于将原来支离破碎或者不太明显的东西建构成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积累及教学的最优化。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划出来。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鲁迅的几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3、请你给文章分一下段,你会分几段?根据什么来分?(事情)

  4、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除了按事情分段,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们分段提供参考,你发现了吗?(空行分段)

  5、 请给每一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6、 想一想,这几件事和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对信息的筛选、整合的过程,是语文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对课文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是整体把握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体现。但在已明确了分段的情况下,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请大家注意:这个环节中我们快速默读和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意在学生能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而快速浏览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从具体事例入手,学*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

  高尚品格

  1、今天我们先来学*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受感动的一件事,估计学生大部分会找出帮助车夫的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动作描写片断,学生齐读,划出描写动作的词。“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

  5、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半跪”感受鲁迅的“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这些动作哪些是写鲁迅的?哪个动作令你最受感动、最能体现他为别人想得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天气的寒冷和时间长久,以及鲁迅与车夫之间的身份差异,来感受鲁迅的“半跪”)

  6、指导朗读,抓住动词读出自己的感动。(先自由练读,再齐读感悟)

  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却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阅读课。在这里我们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7、从鲁迅的帮助车夫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确是为别人想得多,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得到?(掏出一些钱,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8、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鲁迅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车夫,如果你们帮助了别人,你们的心情会怎样?鲁迅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沉重)

  9、 出示神态描写的句子,抓住“严肃”和“叹气”引导学生理解。

  10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引导学生:鲁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作补充并小结:鲁迅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车夫,想到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这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鲁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1、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读出沉重痛心的感情。

  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在这部分,我们让学生选择文中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事例来写,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充满热情地学。我们让他们边读边思考问题,是为了让他们做独立的阅读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们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合作学*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激发,学*的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主体得到充分体现。

  在理解“半跪”和鲁迅为何叹气,为何严肃时,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的体验。让各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而不是老师设计好了标准答案再引导学生寻找“标准”。

  四、老师总结: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文章中还有其它几件事也都表现了他的这些品质,下节课,我们就用学这段的方法来自学。出示学*方法:

  1、 朗读段落,想想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划出有关词、句。

  2、 通过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人物。

  3、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观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在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学*方法的指导下,去重新构造自己对其他事件的理解。这就正好体现了新课标上说的“学会自主学*”,也完成了一种学*方法的迁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