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1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董丽设计意图:《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如图:

  活动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2、大班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2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中心与着力点是“方法”的体会与感悟,计算面积不是刚学,不是重点,但不能忽视,可以加大力度;还要指导学生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本节课还得预设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到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能力目标 :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的意识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会求哪些*面图形的面积了?请回忆下面积计算公式。

  2、看黑板上一些正六边形(六边相等、六角相等),你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那要求它的面积,怎么办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的广泛性,渗透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1、割

  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方法来求正六边形的面积吗? 请上来画一画说一说。

  这些同学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割。就是把一个没学过的.图形割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面积公式算出每一块面积,再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且方法千变万化,只要你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设计意思:拓展思维,一题多解,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图形的兴趣。]

  2、补、大面积-小面积

  出示一个组合图形

  (1)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2)这儿又有一种新方法,没有把组合图形分割,而是补上一块。(板演:补),算出补后的大面积,减去补上的那部分面积,便可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板演:大面积-小面积)

  3、小结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方法

  割、补、大面积-小面积。

  4、小试牛刀

  课后第一题。

  请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5、挑战

  (1)独立思考

  (2)讨论

  (3)移、拼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

  3、回顾本节课所学,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练*:课后2、3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割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补

  *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拼

  三角形面积=底×高÷2写 大面积-小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3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中心与着力点是“方法”的体会与感悟,计算面积不是刚学,不是重点,但不能忽视,可以加大力度;还要指导学生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本节课还得预设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到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能力目标 :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的意识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会求哪些*面图形的面积了?请回忆下面积计算公式。

  2、看黑板上一些正六边形(六边相等、六角相等),你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那要求它的面积,怎么办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的广泛性,渗透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1、割

  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方法来求正六边形的面积吗? 请上来画一画说一说。

  这些同学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割。就是把一个没学过的图形割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面积公式算出每一块面积,再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且方法千变万化,只要你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设计意思:拓展思维,一题多解,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图形的兴趣。]

  2、补、大面积-小面积

  出示一个组合图形

  (1)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2)这儿又有一种新方法,没有把组合图形分割,而是补上一块。(板演:补),算出补后的大面积,减去补上的那部分面积,便可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板演:大面积-小面积)

  3、小结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方法

  割、补、大面积-小面积。

  4、小试牛刀

  课后第一题。

  请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5、挑战

  (1)独立思考

  (2)讨论

  (3)移、拼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

  3、回顾本节课所学,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练*:课后2、3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割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补

  *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拼

  三角形面积=底×高÷2写 大面积-小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图形袋人手一份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两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学*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2、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8

  教学内容

  第74页-------7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及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两者之间的区别

  教具

  多媒体 卡片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出示学*目标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

  (1)估计1厘米的有多长?1*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方厘米的*面图形,看它们的图形有什么异同?

  2、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

  (1)估计分米的长度,1*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积有多大?长、宽各式多少?

  3、比较1米和1*方米

  (1)前面我们学*了1厘米和1*方厘米、1分米和1*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方米干什么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3)教师与学生共同测量一种,如: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学*,比较异同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教师总结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练*十八

  第4题让学生判断,根据测量要求,应填写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联系生活实际。

  第3题先让学生用4个1*方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在指明哪个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哪个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再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以后,让学生回答,他们的面积相同吗?他们的周长相同吗?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9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掌握2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二学会比较2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从实践中学*数学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询问并比较弟弟妹妹年龄谁大?

  复*十以内的比较大小

  二、比较大小,层次一,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如何比较?

  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如两位数大于一位数

  有一个数就是一位数,有两个数就是两位数

  三、比较大小,层次二,两个数十位相同,个位不同

  两位数比较的时候,当十位相同个位不同时,就比较两个数的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比较大,个位小的那个数比较小

  这里要让幼儿首先认识个位与十位,从右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四、在幼儿学*比较大小,没有具体方法之前先让幼儿,数小棒,并且询问幼儿,如果没有小棒,我们应该怎么办?

  强调两位数和两位数相比较的时候,十位相同个位大的数就比较大

  五、组织练*,并说出幼儿的想法

  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边做题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是比较的'位数还是比较的,各位还是比较的实位

  六、比较大小层次三,位数相同,十位相同,个位相同怎么办?

  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十位相同个位也相同,那么它们两个数就是相同相等的,要填等于号

  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生活中的比教学*了数学中的比较,明白了,数位不同,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少的数小,数位相同,十位相同,个位不同时,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比较大,数位相同,十位相同,个位也相同,要填等于号,现在我们一起开始做练*吧!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和运用。

  课前准备

  一个大圆、剪刀、小正方形。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交流:(出示一个圆)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说说你对圆的了解。

  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交流: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周长的一半怎

  样表示?

  学生做出回答。

  教师引导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有关。大家猜想一下,圆的面积与谁有关?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教师引导交流: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大家可利用昨晚把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展示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谁想先来展示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交流:你能让*行四边形的底再直一点吗?

  学生领悟: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扇形,拼成一个*似的*行四边形。

  学生领悟:多分几份,*行四边形的底就会直一些。

  教师引导交流:对,如果把圆*均分成8份、16份、32份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交流: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分成128份呢?如果把这个圆*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呢?

  教师引导交流:对,把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就越*似于*行四边形。

  教师引导交流:若把其中的一个小扇形*均分成2份,取一份放在另一边,*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师:这样就把求圆转化成了求长方形。

  教师引导交流:你认为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生:他们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教师引导交流:你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πr×r=πr2

  教师引导交流: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πr2

  教师引导交流: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

  1、请同学们利用公式,求出“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多大。

  建议:可以先画模拟图,然后想办法得出比预定范围小了多少*方米。

  2、自主练*第1题。

  3、 自主练*第2题。

  给出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4、 自主练*第3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札记: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阅读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1)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实用5篇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1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图形袋人手一份

  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两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学*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长方形每人5个三角形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设疑(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纸)

  师: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你们觉得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你能有什么办法证明谁大,谁小?

  小结:这两张纸到底谁大?谁小?这问题可好难?怎么办?如果我给你们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小长方形来解决谁大,谁小的问题吗?

  二、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师:谁来用小长方形试一下?这张纸你用几个小长方形铺满的?再试一下另外一张纸,需要几个小长方形?

  小结:这两张纸都用了5个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三、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并把你的图案的形状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拼出了那些图案。你们拼出的图形都用了几块小长方形。我们都用了5块,说明这些图形都是一样大的。

  四、幼儿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手中有什么?这三角形有多大吗?请你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为什么?

  现在,也请你们用三角形和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形,并把图形的形状和你使用了几块长方形几块三角形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

  活动延伸:

  师:在小朋友的操作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4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如图:

  活动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 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 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 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 :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5

  设计意图:

  守恒观念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变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大班的幼儿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已倾向于自主探索去寻求答案。“面积守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难理解的一个内容。但却符合大班幼儿爱探索的年龄特点。对此,我选择了《体验面积守恒》这节活动。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在活动中我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操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感知,会比较用相同的小图形组成不同形状的大图形的面积,感知大图形虽然形状不同,所摆放的小图形个数、形状相同,从而推理出大图形的面积相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活动,使自身动作与所学知识协调,从而获得知识。整个活动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扰——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难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继而粗浅地掌握了图形面积守恒的概念。

  在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讨论法、操作法,让幼儿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玩一玩中了解了原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的。从而轻松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够大胆的探索发现。

  2、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进一步发展观察力、探索发现能力。

  3、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难点:能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活动准备:

  图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一)整体导入,引发话题。

  请幼儿观察正方形并沿着图形上面的虚线进行分割。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部分?是什么图形?

  (二)探索发现,分割比较。

  1、比一比、看一看这四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为什么说它们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操作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四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

  小结:将四个三角形摞在一起,边与边、角与角对齐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比较出四个三角形一样大。

  (三)图形还原,逆向深化。

  还记得老师最初给你们的是什么图形吗?你还能用四个三角形变回原来的图形吗?

  小结:我们把正方形*均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合起来能在拼成原来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会变。

  二、排除排列干扰,体验面积守恒

  (一)知识迁移,感知面积守恒。

  这四个三角形除了能变成之前的正方形,你还能把它们变成其他的图形或图案吗?

  (二)排除排列干扰,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1、你变出的图形和刚才的正方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2、观看PPT课件,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分割出的图形的排列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它们数量和大小没变。由它们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大小也不会改变。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面积守恒

  请幼儿分小组合作拼摆图案,并通过记录进一步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小结:数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地垫拼成的不同的图案,它们的*面大小是一样的。

  我这里还有更多的地垫,我们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它们还能变出什么不同的图形或图案,在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带好你的地垫,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2)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5)份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1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如图:

  活动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 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 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 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 :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如图:

  活动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 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 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 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 :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3

  设计意图:

  守恒观念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变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大班的幼儿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已倾向于自主探索去寻求答案。“面积守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难理解的一个内容。但却符合大班幼儿爱探索的年龄特点。对此,我选择了《体验面积守恒》这节活动。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在活动中我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操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感知,会比较用相同的小图形组成不同形状的大图形的面积,感知大图形虽然形状不同,所摆放的小图形个数、形状相同,从而推理出大图形的面积相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活动,使自身动作与所学知识协调,从而获得知识。整个活动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扰——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难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继而粗浅地掌握了图形面积守恒的概念。

  在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讨论法、操作法,让幼儿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玩一玩中了解了原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的。从而轻松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够大胆的探索发现。

  2、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进一步发展观察力、探索发现能力。

  3、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难点:能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活动准备:

  图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一)整体导入,引发话题。

  请幼儿观察正方形并沿着图形上面的虚线进行分割。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部分?是什么图形?

  (二)探索发现,分割比较。

  1、比一比、看一看这四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为什么说它们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操作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四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

  小结:将四个三角形摞在一起,边与边、角与角对齐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比较出四个三角形一样大。

  (三)图形还原,逆向深化。

  还记得老师最初给你们的是什么图形吗?你还能用四个三角形变回原来的图形吗?

  小结:我们把正方形*均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合起来能在拼成原来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会变。

  二、排除排列干扰,体验面积守恒

  (一)知识迁移,感知面积守恒。

  这四个三角形除了能变成之前的正方形,你还能把它们变成其他的图形或图案吗?

  (二)排除排列干扰,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1、你变出的图形和刚才的正方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2、观看PPT课件,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分割出的图形的排列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它们数量和大小没变。由它们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大小也不会改变。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面积守恒

  请幼儿分小组合作拼摆图案,并通过记录进一步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小结:数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地垫拼成的不同的图案,它们的*面大小是一样的。

  我这里还有更多的地垫,我们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它们还能变出什么不同的图形或图案,在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带好你的地垫,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4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 5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3)

——面积守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选【5】份

  面积守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

  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

  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面积守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面积守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和记录、表述生活中的数字信息。

  2、通过发现数字信息的过程增加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气象、汽车等方面)。

  2、物质准备:演示PPT、电脑;记录纸、笔;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数字标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数字密码

  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请你一边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分别出示手机号码、天气、温度、门牌号、车牌号等图片,引导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这些东西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联系别人、知道时间可以方便我们上学、知道温度可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解到车是谁的、朋友的家住在哪里等,有了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了解数学的功能

  师:刚才的图片都出现了一样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出示数字0-9

  请回忆一下*时你在哪些地方或是东西上看到数字的,上面写着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数字朋友无处不在,他其实就在我们许多熟悉的东西里,变成了有趣的数字密码,你能找到它,并且解开密码吗?

  二、实践活动:寻找数字密码

  1、了解实物

  今天数字和我们捉迷藏,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他们就躲在你身后的这些物品里,你们想找吗?

  先看看你拿是什么,然后找到数字,把它记下来好吗?

  出示记录纸:一边画实物,一边记数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幼儿记录数字密码

  如果记不住可以把东西拿到座位上记录,实物要画清楚,数字要记准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码游戏

  1、请小朋友来介绍下自己的的数字密码。

  2、两两猜猜密码:找一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来猜猜画的内容。

  3、与老师互动猜密码:与客人老师互动,介绍自己的密码。

  4、小结:数字真有趣,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有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回家后再找找哪里还有数字好吗?(崔威威)

  面积守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重难点)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面积守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钟面上的结构。

  2.初步认识整点,知道整点的记录方式。

  3.能较专注地参与活动,积极动脑思考。

  活动准备:

  大钟面一个,整点的时间记录卡若干,幼儿用书第3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名称及用途。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教师出示时钟)"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时钟的?""时钟有什么用途?"(总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它和人们关系密切)

  二、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仔细看,钟面上三根针一样长吗?"(数字是按1~12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12在上面,6在下面,3和9分别在两边;指针有三根,它们的长短不同,最短的是时针,长一点的是分针,不停地在走动的是秒针。)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赛跑,现在他们都踩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提问:谁跑得快?(分针)

  2.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3.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练*拨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整"。

  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十二点钟"

  2.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住,老狼看拨对了就不吃小羊,拨错的小羊就要被吃掉。

  五、幼儿操作。

  打开幼儿用书,请幼儿将贴纸上的数字正确地贴在钟面上,并根据画面左边的时间记录卡,将制卡上的时针和分针摆在正确的位置上。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4)

——大班数学教案6篇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何在组织教学时,让孩子们感兴趣,提高主动学*的欲望呢。《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的空间,我们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水果店”“购买水果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水果店(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水果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2、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3、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泡沫垫20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水果店。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把幼儿园的许多水果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成贝贝水果店吧!”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果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水果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水果,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水果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水果(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水果店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水果的游戏形式学*5的加法。

  1、教师:“水果店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水果(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水果店买喜欢的水果。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水果,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五、小结活动,表扬活动中积极动脑的幼儿。

  活动目标:

  1、学*掌握用3个数编4道题的方法。

  2、发展仔细观察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用3个数编4道题

  难点:

  根据图的意思进行编题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的书橱》、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

  (1)、“达达有许多好看的书,它们是达达学本领的好帮手。达达把它们都放在书橱里,书橱里现在有几本书?”

  (2)、幼儿仔细观察书橱里的书,找出不同之处

  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单色有彩色、有的在上面一层、有的在下面一层、有的放的`正、有的放的斜等

  2、找找编编

  (1)、“请你根据这些书列出10的算式。”

  如:3本大书。7本小书,一共10本书

  3+7=10 7+3=10 10-3=7 10-7=3

  (2)、幼儿根据图意编题

  3、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编得题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6的加减法。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5)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教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日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那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那里怎样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那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先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此刻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教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此刻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此刻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此刻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

  师:此刻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那里有什么,明白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交代要求,幼儿练*投掷,玩后,教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此刻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此刻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教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那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教师那里那雪花片(教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教师小结:今日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设计意图:

  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试着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不错的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中。(集体检查)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与不*,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认识9的组成与分解。

  2、掌握9的加减法的计算,能根据一幅图的图意,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通过学*,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与课本相应的挂图。

  2、计数器、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9的认识。

  教师展示下图:数一数有几个苹果?用几表示?(幼儿回答)

  教师:好,大家一起数一数1、2、3、4、5、6、7、8、9、。一共有9个苹果。用9表示。

  二、复*9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谁能上前来边拨珠子边说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

  三、9的加、减法

  教师展示下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答:一棵苹果树,树上有8个苹果。)

  教师:想一想如果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应该画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幼儿:因为树上有8个苹果,8个再添上1个就是9个。所以要添画1个苹果。□里应填1.8+1=9

  教师:如果要求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下面三幅图各应添上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动脑筋摆一摆

  教师: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快?

  先说一说:摆1个三角邢用了多少根火柴?摆3个三角形用多少根火柴?

  自我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ppt的方式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四)、全体练*。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重点:

  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

  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

  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

  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蹦蹦跳》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模仿秀》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设计意图:

  通常的数学学*都比较枯燥,幼儿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上课的时候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幼儿能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发现幼儿对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涉及到数字问题的,尤其是买东西,对幼儿学*算术非常有助,于是本节课我尝试在数学课中加入故事,让幼儿边听故事边学数学,让幼儿感觉到学*数学,其实也是一件很简单、很快乐的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兴趣

  2、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并学*4的加法

  3、初步学*自己编应用题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手偶1个、小熊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听算式做动作

  得数是2:坐下得数是3:起立

  二、在故事中学*4的加法

  师:今天刘老师还请来了几个算式宝宝,可它们有的点害羞都不敢出来见家。他们现在藏在了一个故事中,我们一起来找出它们好不好啊?

  故事:

  今天天气真好,小熊、小狗、小马、小鸭子4个好朋友想出去买吃的东西。

  1、小熊和小鸭子出门了,小熊说:“天气真热啊,我们要买些又好吃又解渴的东西,买什么呢?”小鸭子说:“买冰淇淋吧!”小熊说:“恩,可是我们要买几个冰淇淋呢?”“哎呀!你真笨!我们一共4个人,当然是买4个啦!”他们走啊走啊,终于看见一家小商店,小熊进来问:“阿姨,请问有没有卖冰淇淋的啊?”“有”“我要买4个冰淇淋”小熊说。售货员阿绎他们拿出来4个冰淇淋。“小鸭子你拿2个,我拿2个,好不好啊?”“好吧”小鸭子说。“等等,我忘了数数是不是4个了,恩2+2=4,对了。”

  2、过了一会,他们把冰淇淋吃完了,可是觉得还不过瘾,怎么办?小熊说:“小鸭子我们再去买些冰淇淋吧?”小鸭子说:“不,我们买些西瓜吧,又又好吃!”“好吧,我们一起去吧!”小熊和小鸭子一起手拉手的`来到商店。“阿姨,我们要买西瓜!”“你们要买几个啊?”“我们有4个好朋友,要买4个西瓜!”售货员阿姨拿出了西瓜,小鸭子拿不动就拿了1个,小熊拿了3个,最后小熊算出1+3=4,一共买了4个西瓜。

  3、西瓜吃完了,4个好朋友肚子有点饿了,于是,小熊和小鸭子又出来好朋友买蛋糕吃。他们又来到商店买了4个蛋糕。小熊说:“上次你拿了1个,我拿了3个,这次该换换了,你拿3个,我拿1个好不好啊?”小鸭子说:“好吧,你拿1个,我拿3个,1+3=4,对了,我们走吧!”

  小熊和小鸭子买了蛋糕回去了,他们把蛋糕分下去,一人一个。咦?怎么回事?小熊怎么没有啊?小鸭子很纳闷,难道买错了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他回忆一下好不好啊?

  三、复*4的加法

  第一次:小鸭子2个,小熊2个,一共4个算式2+2=4

  第二次:小鸭子1个,小熊3个,一共4个算式1+3=4

  第三次:小鸭子3个,小熊1个,一共4个算式3+1=4

  四、请幼儿自己编应用题

  师:那个蛋糕哪去了呢?这时候小熊,红着脸说:“我的肚子太饿了,那个在路上已经让我吃掉了!”家听了以后哈哈的笑起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小朋友你们知道故事里这几个算式宝宝都有谁了吗?幼答。

  你们真聪明啊!可是啊小熊有点不服气,他呀想考考家,给你们出了一道应用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出了一道什么样的应用题/

  小熊:我跟小鸭子一起去买冰淇凌,我买了2个,他也买了2个,那你知道我们一共买了几个吗?

  幼儿答

  小熊:你们真聪明,可是如果我出算式,让你们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嘿嘿,你们能做到吗?(出算式)

  幼儿答。

  五、活动结束。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学*数字2—4的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面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5的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动手操作上面,并进一步学*5的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我又考虑到学*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数字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熟练操作范例表。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文章.出自教案网.>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组成,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重要特征及不同。

  活动难点:

  交流讨论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多种球体圆柱体的物品若干(乒乓球、网球、弹珠、罐子、圆柱体积木等)。

  2.人手一个球体(乒乓球)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积木)。

  3.数学操作纸p37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蜡笔。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发现特征。

  1.交代活动要求,师:桌上都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滚动的?请把这些可以滚动的物品找出来。

  2.幼儿探索操作,寻找可以滚动的物体。

  二、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请幼儿交流自己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通过演示证明这些物体是可以滚动的。

  ——师: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2.请个别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师幼共同概括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鼓励幼儿相互间轻声交流。

  4.教师整理幼儿的交流结果并小结:球体放在地上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在地方却不是各个方向都能滚动的。

  5.请幼儿说说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操作练*与评价。

  1.幼儿完成数学操作纸p37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集体检查改正。

  活动延伸:

  1.拼搭圆柱体。

  ——师:那么多圆柱体能不能拼搭在一起,成为一些新的圆柱体呢?

  2.理解圆柱体只要圆面大小相同,就可以一直拼搭起来,成为新的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分辨各种立体形状,说出各种立体形状的名称。

  2、尝试运用单双数的知识正确计数形状的数量,按要求写出相应数字。


《面积守恒》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扩展6)

——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活动难点: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扑克牌若干副,PPT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和孩子们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和形状等。

  1、看PPT图片,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魔术师,他叫刘谦,曾经在春晚为大家表演过魔术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干什么?(玩扑克牌)

  (2)扑克牌上有些什么呢?(数字)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呢?(图案)它们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

  2、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们共同认识。师:扑克牌上都是些数字几呢?又有些什么图案呢?(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除J、Q、K,都是按数字1-10来排列,每副扑克牌都有两种颜色和四种图案。

  二、魔术游戏:猜猜少了那个

  教师:接下来老师也想学学刘谦变魔术,和大家一起玩个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5张牌(1-5)和(6-10),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分类游戏

  教师: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样色。那我们还可以用扑克牌来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想不想玩?(想)

  1、按颜色分:老师给你们每桌准备了一些牌,请你们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2个盘子里。想一想怎样分?

  2、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3、按图案分:老师还想让你们把这些牌从2个盘子分到4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呢?大家想一想。

  4、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四、排序游戏

  1、我发现我们大八班的小朋友很能干,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牌按不同的`颜色分成了两份,按不同的图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们每一份还想来排排队,怎么办?

  2、看,我这里有一张底版,底版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点)

  3、幼儿进行操作。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排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真整齐。)

  5、看PPT图片,师幼顺数和倒数1-10。

  小结:每副扑克牌上都有四种图案,每张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扑克牌玩了这么多的游戏,好玩吗?其实扑克牌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它还可以站立起来。扑克牌可以是两个人、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来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妈妈玩一下扑克牌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同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相互学*,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提高学*的兴趣及增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用比较的方式,不受形状,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感知量的不变性。

  2. 激发幼儿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有刻度),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实物牛奶饮料等、大记录表一张、记号笔、盘子、抹布、水、(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一样的容器

  测量的小杯子、抹布、盘子、水。

  三、 活动过程:

  不同形状瓶子中液体的比较

  1. 出示两瓶颜色不同瓶子形状不同的水。(放在桌子上)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饮料,他们请你看看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多?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少为什么?)有不同意见的吗?那我们来举手表决一下,同意黄色多的小朋友举手,同意红色多的举手,好,现在马老师把你们猜测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是黄色的水高,所以觉得它多。(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瓶子胖,水少),

  我们小朋友意见都不同,到底是谁的水多呢?那我们就来做个实验,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吧。

  教师:出示量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实验用的量杯,你看它跟我们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条就是量杯的刻度线。

  那我们怎样用这个量杯来做实验呢?告诉我们这两瓶水哪个多?哪个少?

  根据幼儿的回答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2. 幼儿操作

  等下四个小朋友一组,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选好一瓶饮料,再找一个好朋友,先比比你们两个谁的多?谁的少,再来用量杯做实验量一量,看看结果到底怎样?

  提出实验要求: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哦,不要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来,要不我们的实验就不能成功了。

  实验结束,请一组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才你和谁比的?刚开始比的时候是谁的多呢?实验后又是怎么样的?

  马老师再请一组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们的方法真不错,马老师也来学一学,量一量(教师进行实验)

  教师提炼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还是一样多的。

  1.幼儿操作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结果,比较了两个不同形状瓶子里的饮料。现在你们来看看,马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你发现这三个小杯子都是怎么样的呢?请你把三个杯子里的水和一个瓶子里的水比一比,到底是谁的多?请你用刚才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老师在托盘上为你们准备好了实验工具,请坐这边的孩子轻轻地来这边拿,请坐这边的小朋友来这边拿,然后轻轻地找到一个空位置,进行实验。老实验的时候不要让饮料掉到桌上哦,要不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

  实验结束:请一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开始比的时候是你觉得是哪个多?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不管它瓶子的形状变了,还是装几杯,里面的水还是和原来一样多。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非常能干,实验也非常成功。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当你去超市里,去买饮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同形状的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呢?你们看商家叔叔阿姨她们考虑的很仔细,他们用这样的数字来告诉我们,虽然形状不同但是还是一样多的,这样每个顾客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饮料了。晚上回家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超市找找这样的物品。

  目标: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准备:ppt,数学本子

  一、复*10以内的'数量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 (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三、幼儿操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7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目标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列算式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 (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二、改故事,列算式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地掌握7、8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2、初步学*抄题目,进行加减运算。

  3、做练*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横卡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7、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复*7、8的加减。

  2、小组活动:抄题并进行运算。

  重点:抄题时要一题一题的.抄,不能漏抄,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做的对不对。

  3、评价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活动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设计思路:

  “序列”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包括在图案、颜色、花纹、动作、声音或事件中;它重复出现、有规律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迁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将幼儿已经积累的排序经验与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内容建立联系?

  于是,我试图通过“看看排排”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迁移、转换模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简单的“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方式为导入,与大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看看排排”,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模式能力。

  活动准备:

  ◆PPT(幼儿园环境照片)、《排列书》(教师示范用)。

  ◆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

  玩具:塑料花片、手工纸、养乐多瓶子、积木等。

  用品:记号笔、胶棒、安全小剪刀(双色)、一次性纸杯等。

  ◆泡沫大垫子2块(供幼儿开展排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此环节进行了调整,由原来逐一呈现的三张图片调整为一起出现。这样调整后有些观察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关注单张图片进行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出现三张同看的方式观察和探索。同时,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幼儿更加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探索环节,这样调节也更加符合幼儿学*的规律和特点。)

  1.观察与理解:

  ◆同时出现三张图片:轮胎、材料架、穿越火线

  重点提问:

  (1)这是什么?它出现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2)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轮胎的颜色、材料架的颜色、穿越火线的通道,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为什么它们要这样排列?(这样排列看起来怎样?)

  2.归纳与总结:原来,它们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这样排列之后看上去更加整齐美观。

  二、排一排

  1.介绍玩法:老师在教室里拿了一些大家喜欢的玩具和用品,今天请大家用这些材料来玩“排一排”的游戏。

  2.宣布规则:

  第一、可以1个人或者找个好朋友选择材料玩排一排的游戏;

  第二、材料必须按“2个1组,1个1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列。

  3.追问:听明白了吗,有问题吗?

  4.重点关注:

  ◆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在泡沫垫上开展排序);

  ◆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

  ◆幼儿在寻找材料开展排序时,必须保证数量(重复出现3组)。

  5.提问:你选择了几种材料?是怎么排列的?

  6.归纳: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有的'小朋友选了1种材料,虽然大家选择的材料不同,但排列的方式是相同的,大家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7.提问:用材料“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对小朋友太简单了,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8.幼儿尝试,现场互动。

  9.提问:如果人坐在位子上不动,能不能玩“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教师示范并发出声音:喵汪喵汪喵汪喵汪……

  10.追问:如果不用动物的叫声,你能不能用眉毛(鼻子、眼睛……)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11.归纳: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用一切能看到想到的东西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听一听

  1.提问:故事里会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吗?

  2.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

  3.讲完故事后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没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