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1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台。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2

  设计说明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的。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不同,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能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思考,使学生联想到学*圆柱的方法与学*长方体的方法一致;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关系时,适时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实践操作的作用。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较多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思考,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积累圆柱特征的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柱模型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剪刀 胶水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复*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2)关于长方体你了解多少?

  预设

  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有12条棱。

  生3: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4:相对的面……

  2.谈话引入。

  长方体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组成,“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属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设计意图:提问激趣,在引导学生复*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之后,向学生渗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学生在学*新知时,自觉运用知识的迁移,亲身体验研究立体图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观察、提问,给出圆柱的名称。

  (1)观察教材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观察圆柱形实物。

  指出:像这样,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3)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掌握圆柱的特征。

  (1)观察实物,并摸一摸,明确圆柱的组成。

  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2)物、图对照,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①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②侧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3)明确侧面的特征及两个底面之间的关系。

  ①摸一摸,说一说:摸一摸圆柱的侧面,说一说它的形状。

  ②观察、比较、思考: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底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鼓励创新思维,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结论: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4)认识并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及特点。

  出示两个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

  观察、思考: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交流、明确:

  ①圆柱的高: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②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5)指出摆放方式不同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8页“做一做”1题)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3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5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内化的过程中认识圆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对圆柱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圆柱与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但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则是由曲面围成的几何形体,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教育生态理论,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类比迁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去感受,去发现、不断提高课堂生态水*。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构建生态课堂。

  3、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2、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说一说下面物体的面都有什么特点?

  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

  3、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突出两个圆柱图。

  4、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生活的是生态的。首先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然后举例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最后通过对实物的辨析,强化对圆柱体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二、教学圆柱的特征:

  1、观察这些圆柱,想一想,圆柱有几个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

  师:除了上下两个圆面之外,圆柱还有其他的面吗?请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再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圆柱上下两个面是*面,周围的这个面是弯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柱*面图

  教师:圆柱上下2个*面叫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2个什么形?(板)

  圆柱周围的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板)。

  请同学们看*面图,圆柱的2个底面是圆形,根据美术上的透视原理应画成椭圆,其中看不见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圆柱,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它的2个底面怎样?)圆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没有方法验证呢?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有效地思考,依赖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态资源。学生发现圆柱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2、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相同点,那么点击出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它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师:圆柱的粗细由什么决定?底面越大圆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圆柱就越细。

  师:圆柱的高矮由什么决定?圆柱的高是从哪儿到哪儿?从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吗?高要怎样?和什么垂直呢?

  师:和两个底面垂直的线段长度是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在黑板的图上标明高)

  师:如果老师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你能找出一条高吗?(师生演示)老师斜着划一下,这个是圆柱的高吗?

  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的长度怎样?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以往只教学圆柱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从内外两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小结,现在你头脑中圆柱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圆柱的侧面积:

  1、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圆柱在木板上滚过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我们沿圆柱的一条高把侧面剪开,压*,会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板书:面积=长×宽)。

  那么,点击出示讨论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请在小组中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生一道演示、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转化过程。

  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积】

  2、点击、;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点?你还学会了什么呢?我们是怎样指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直接计算侧面积比较困难,我们把它沿高剪开、拉*,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化曲为直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巩固练*:

  教师: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

  2、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3、判断对错。

  4、为这个易拉罐设计一个包装纸。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6

  一、教学内容: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形的特征,复*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柱,揭示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

  2、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10页和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师: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吗?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课件)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高:出示高(吸管)矮两个圆柱,说说感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来看看,你圆柱的高在哪里?有几条?你可以怎样测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测量圆柱体实物的高,学生反馈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测量,讲评讲方法。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课件)

  (1、)(课本11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4、教学侧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课件)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A、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B、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C、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2)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和讨论,知道了圆柱侧面的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行四边形。(指着图边问边答)当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时候,

  (3)分别让学生在教似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请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圆柱,分别得到以下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课件)

  2、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小结学*内容。(略)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7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65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1.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65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一第4题(1)。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4.练*一第2题、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2.观察第三页图,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第七页5-7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侧面是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8

  单元目标:

  1、使同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同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同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同学回答,使同学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外表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身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同学考虑: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同学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同学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生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身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生长方形?

  课件显示:*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生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论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生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和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二的第4题。

  四、安排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9

  单元目标:

  1、使同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同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同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同学回答,使同学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外表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身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同学考虑: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同学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同学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生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身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生长方形?

  课件显示:*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生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论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生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和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二的第4题。

  四、安排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若干个圆柱实物,其中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包装纸的圆柱体。

  2、学生准备若干个圆柱体实物。剪下书第127页的.图形,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1、(1)请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c=πd c=2πr

  (2)口答:

  ①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周长是多少?

  ②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多少?

  2、(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准备的圆柱体,请学生回答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一样吗?如果让你给这个圆柱设计包装纸,你知道需要多少包装纸吗?

  1、学生口答

  2、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学*探索

  1、圆柱的认识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练*

  4、圆柱的侧面积计算:

  (1)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充分感知,然后说一说自己对圆柱的认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底面 2个*面 完全相同 圆

  圆柱

  侧面 1个 曲面

  3、教师指着实物说明,圆柱的上下两面叫做圆柱的底面,然后请学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底面大小怎样?

  4、让用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然后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的面?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7、(1)口答,练*一第1题

  (2)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

  8、教师拿出一个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教师示范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然后贴在黑板上。

  9、提问:你发现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1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1、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圆的周长设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

  1、学生仔细观察,用手去摸一摸。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学生回答

  5、学生演示教师准备好的两个底面

  6、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面的感觉。

  7、请学生再次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底面、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8、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圆柱上画出一条高。

  9、学生动手操作

  10、学生讨论

  11、学生汇报

  12、求出圆的周长

  c=πd或c=2πr

  5、教学例1

  6、解决问题

  12、教学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3、学生完成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

  1、做一做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练*反馈:

  四、作业

  课内作业:练*一第2题

  回家作业:1、练*一第3题

  2、任取一个圆柱体实物,测量有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侧面积。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中,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方法,并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实物,圆柱形茶杯、圆柱模型,三角板、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7 cm,宽6 cm),圆柱形管子,吹塑纸、剪刀。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教师:老师想知道,你们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有没有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指名口答)老师也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出示长方体实物)

  2。复*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教师:除了长方体,我们还学*过正方体,谁知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3、引出课题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圆柱体。比如,教室里、窗外……

  (2)指名口答。

  学生1:日光灯灯管、窗帘上面的杆子……

  学生2:晾衣服的框架、下水道管子、防盗窗……

  教师:这说明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画圆柱的示意图,引出课题。

  (1)教师:老师让你们课前准备圆柱形的物体,你们准备了吗?拿出来,给老师看一下。你们能把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吗?

  (2)学生操作,画出示意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也一个圆柱的示意图。)

  教师: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圆柱?(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探究圆柱的组成部分。

  (1)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有哪些特征?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开始研究吧!(可以同桌合作研究。)

  (2)指名汇报。

  师:谁来说说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学生边说边指给其他同学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并拿出教具(长方体盒子中的圆柱体茶杯)讲解。

  3、探究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1)学生用学具验证,然后教师指名汇报,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画下来比较、量直径……)

  (2)教师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与老师共同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一样,面积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4、探究圆柱的高。

  教师有选择性的从学生的学具中选出两个圆柱,比较这两个圆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圆柱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圆柱的高的特征。

  板书:无数条高长度相等。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5、整理圆柱的特征。(看课本第18页的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要内容。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6、检验圆柱的高。

  师生共同检验自己画出的圆柱的高的长度是否相等。

  7、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三、反馈练*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20练*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7cm,宽6 cm),将它的长边粘贴在圆柱形的管子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管子,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先用教具操作,然后再借助课件演示给大家看。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高为17 cm,底面半径为6 cm的一个圆柱)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具准备 :

  硬卡纸圆柱体,相应电脑课件,尺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

  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立体图形圆

  柱体。通过学*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

  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3页最后两行到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1、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 课件出示练*题

  3、做练一练第3题。

  4、思考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四、作业布置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菁选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认识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圆柱的认识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二、教法、学法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本课我采用了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归纳总结、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使学生重新认识几何体为以下认识圆柱体做好铺垫。

  2、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导入新课。

  3、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动脑。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底面剪下,观察形状后再比较。

  (2)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圆柱体的高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圆柱体的高都相等。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2、通过观察几何体练*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对新知加以升华。

  3、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以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首先出示:

  1、读出下面各圆柱体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2、判断

  3、出示课后作业对本节所学新知进行适当拓展。练*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价和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同进步,体验成功。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的模型茶叶桶等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

  (1)用手*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组共同互说:

  1、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样?

  2、圆柱有何特征?详细说一下。

  三、汇报释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练*二4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练*二1----3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特点,并能找出周围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准备:

  球体和圆柱体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似球体的物体。

  二、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问幼儿:这是不是球体它和球体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5

  设计说明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的。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不同,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能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思考,使学生联想到学*圆柱的方法与学*长方体的方法一致;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关系时,适时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实践操作的作用。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较多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思考,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积累圆柱特征的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柱模型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剪刀 胶水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复*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2)关于长方体你了解多少?

  预设

  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有12条棱。

  生3: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4:相对的面……

  2.谈话引入。

  长方体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组成,“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属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设计意图:提问激趣,在引导学生复*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之后,向学生渗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学生在学*新知时,自觉运用知识的迁移,亲身体验研究立体图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观察、提问,给出圆柱的名称。

  (1)观察教材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观察圆柱形实物。

  指出:像这样,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3)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掌握圆柱的特征。

  (1)观察实物,并摸一摸,明确圆柱的组成。

  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2)物、图对照,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①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②侧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3)明确侧面的特征及两个底面之间的关系。

  ①摸一摸,说一说:摸一摸圆柱的侧面,说一说它的形状。

  ②观察、比较、思考: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底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鼓励创新思维,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结论: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4)认识并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及特点。

  出示两个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

  观察、思考: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交流、明确:

  ①圆柱的高: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②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5)指出摆放方式不同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8页“做一做”1题)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形的特征,复*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柱,揭示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

  2、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10页和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师: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吗?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课件)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高:出示高(吸管)矮两个圆柱,说说感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来看看,你圆柱的高在哪里?有几条?你可以怎样测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测量圆柱体实物的高,学生反馈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测量,讲评讲方法。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课件)

  (1、)(课本11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4、教学侧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课件)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A、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B、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C、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2)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和讨论,知道了圆柱侧面的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行四边形。(指着图边问边答)当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时候,

  (3)分别让学生在教似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请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圆柱,分别得到以下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课件)

  2、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小结学*内容。(略)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3、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关键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教具准备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长方形小旗等。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3)圆柱的特征。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c、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演示的结果和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结合教具、学具说一说对圆柱的认识。

  巩固练*完成练*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

  板书设计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9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65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1.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65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一第4题(1)。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4.练*一第2题、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2.观察第三页图,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第七页5-7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侧面是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0

  单元目标:

  1、使同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同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同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同学回答,使同学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外表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身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同学考虑: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同学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同学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生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身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生长方形?

  课件显示:*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生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论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生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和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二的第4题。

  四、安排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况、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

  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引入新课。

  2、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生:不是。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的物体?

  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3)、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小试牛刀:实践应用,发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②、做一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师: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猜一猜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自己转转看?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生: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2、教学例2

  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得出结果: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小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3、探究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师: 侧面是曲面,如何转化为*面?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剪一剪、 画一画、卷一卷、滚一滚。转化后的*面图形与底面有怎样的关系?

  师:小组合作,先想好并说说怎样操作,组长分好工后,再开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斜着剪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得到一个*行四边形。

  师: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三、巩固练*(课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圆)形,它们的面积都( 相等 )。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 )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 高 )。

  (3).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 )

  ②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 定是圆柱体。 ( × )

  ③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 )

  4、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的圆柱?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

  四、你知道吗:

  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课后小结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总结全文

  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题

  练*三、第5题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若干个圆柱实物,其中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包装纸的圆柱体。

  2、学生准备若干个圆柱体实物。剪下书第127页的图形,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1、(1)请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c=πd c=2πr

  (2)口答:

  ①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周长是多少?

  ②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多少?

  2、(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准备的'圆柱体,请学生回答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一样吗?如果让你给这个圆柱设计包装纸,你知道需要多少包装纸吗?

  1、学生口答

  2、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学*探索

  1、圆柱的认识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练*

  4、圆柱的侧面积计算:

  (1)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充分感知,然后说一说自己对圆柱的认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底面2个*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3、教师指着实物说明,圆柱的上下两面叫做圆柱的底面,然后请学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底面大小怎样?

  4、让用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然后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的面?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7、(1)口答,练*一第1题

  (2)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

  8、教师拿出一个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教师示范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然后贴在黑板上。

  9、提问:你发现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1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面积=长×宽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1、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圆的周长设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

  1、学生仔细观察,用手去摸一摸。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学生回答

  5、学生演示教师准备好的两个底面

  6、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面的感觉。

  7、请学生再次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底面、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8、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圆柱上画出一条高。

  9、学生动手操作

  10、学生讨论

  11、学生汇报

  12、求出圆的周长

  c=πd或c=2πr

  5、教学例1

  6、解决问题

  12、教学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3、学生完成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

  1、做一做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练*反馈:

  四、作业

  课内作业:练*一第2题

  回家作业:1、练*一第3题

  2、任取一个圆柱体实物,测量有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侧面积。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4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台。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教室气球、粉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出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活动准备

  皮球、圆形纸片、圆柱体小积木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的形状。

  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形纸片、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圆柱体小积木,让幼儿自由的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掌握球体。

  4、再出示圆柱体小积木,请幼儿在教室中找出与其类似的物体。

  5、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是什么形状,用手从上至下摸摸有什么感觉。

  6、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老师总结。

  7、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中对活动的安排过少,活动设计背景单一,幼儿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后,增加手工操作的课程,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切实掌握整个课程内容。

  2、对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考虑过于缺乏,如粉笔这个活动背景,物体小又较隐蔽,大多幼儿查找不到。活动中应带领幼儿在教室及附*进行辨别、查找。

  3、整个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可以,不足在于和幼儿配合较少,今后应加大与幼儿的互动。

  4、如果重新上这堂课应尽量考虑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加大活动的范围、时间以及互动效果。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范文5份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和球,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析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牙膏盒、魔方)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新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柱.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罐头桶、笛子,学生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贴图板书:圆柱.

  (2)认识特征.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然后观察、操作,找出圆柱的特点,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汇报.

  师: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圆柱放倒,它可以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学生举例.

  为什么超市里的大家宝薯片要立着放?(避免滚动)

  2.认识球.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篮球、皮球、乒乓球,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圆形,老师要注意纠正,贴图板书:球).

  (2)认识特征: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球举给老师看,然后看一看、摸一摸,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球有什么特点?然后全班交流.

  师:球上有**的面吗?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会怎么样?(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球状的?

  学生举例.

  3.区分圆柱和球.

  师:圆柱和球有什么不同?(圆柱上面有**的面、球面上没有,圆柱只有放倒才会滚动,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滚动)

  三、巩固练*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2)

  2.出示图片练*,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给图形分类.

  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图形分类,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具颜色不同,学过的四种形状都有,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4.摸图形(辨认四种图形)

  (1)请一名同学到盒子里摸老师指定的图形,其他同学判断他摸得对不对.

  (2)小组进行摸图形游戏.

  5.捏图形.

  学生可以用橡皮泥任意捏出一种学过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告诉大家捏的是什么形状,由同学们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起认识了什么图形?圆柱和球有什么特点?(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个图形,一个正方体,一个一般的长方体,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一个球,一个圆柱.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的模型茶叶桶等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

  (1)用手*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组共同互说:

  1、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样?

  2、圆柱有何特征?详细说一下。

  三、汇报释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练*二4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练*二1----3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1、圆柱的认识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二、教法、学法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本课我采用了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归纳总结、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使学生重新认识几何体为以下认识圆柱体做好铺垫。

  2、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导入新课。

  3、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动脑。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底面剪下,观察形状后再比较。

  (2)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圆柱体的高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圆柱体的高都相等。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2、通过观察几何体练*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对新知加以升华。

  3、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以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首先出示:

  1、读出下面各圆柱体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2、判断

  3、出示课后作业对本节所学新知进行适当拓展。练*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价和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同进步,体验成功。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圆柱认识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6》3篇

  活动目标:

  1、认识6以内的序数,学*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有6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6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小羊等。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6只不同的小动物,有6节车厢的火车或有6棵小树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6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6的数字。)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3、游戏:坐火车

  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4、游戏:排队

  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6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活动结束:

  讲评上课情况。

  活动目标

  1.复*认识6以内的数字和数序,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够不受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物体的数量。

  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可镶嵌的泡沫板若干(一半是数字板,一半是与之匹配的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板)、立体大树一棵、演示用1~6数字卡各一张、磁性黑板一块、1―6数字胸卡若干、带点卡的形象拼板每个幼儿一套、塑料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不受干扰发现数字板与物体板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在通往活动室的路上,教师事先用泡沫板铺一条路,整条路面左边为相连接的数字板,右边为断断续续的物体板。)

  ①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数字朋友家做客,(走到泡沫板前做惊讶状说)呀,前几天下的大暴雨把我们要走的路给冲坏了,我们只有把路修好才可以过去,可是怎么修呢?(教师手举一对相匹配的泡沫板)咦,这一段路没被冲坏,请小朋友来看一看,为什么要把这两块板子修在一起。”

  ②幼儿观察总结后,按照数字板与物体板相匹配的规律,将所有板子一一拼对好。

  ③教师以检查路面的形式进行,发现有不相匹配的板子,以路面不结实为由,请个别幼儿来修改。修改结束后带全体幼儿从上面通过。

  2、以做客的形式,复*认读6以内的数字和数序,理解数字的意义。

  ①幼儿按自己胸卡上的数字找带有相同数字的'座位。

  教师:“小数字的家到了,他们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座位,请小朋友自己找一找和自己胸卡上数字一样的座位。”

  ②幼儿不受干扰找数字、认读数字。

  (出示一棵大树,将数字1―6若隐若现地藏在树叶之中。)

  教师:“这些小数字真调皮,他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请小朋友在这棵树上把他们找出来。”个别幼儿找着后指认出来,分组或全体幼儿做相应数量的动作或模仿相同数量的动物叫声来请数字出来。

  ③数字全部找完后,请个别幼儿排数序,比较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可提问:这六个数字中谁最小?谁最大?比1多1是几?比4少1是几?比5多1是几?

  ④幼儿操作活动:将拼板上的点卡按从1到6的顺序拼起来,构成一种物体。

  教师“小数字给我们准备了好玩的拼板玩具,你只要将拼板上的点卡按从1到6的顺序排成一排,就可以拼成一样好玩的东西来。”

  3、开展种花的活动,引导幼儿按数取物,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教师:“天色已晚了,我们要回去了,为了防止小路再被暴雨冲坏,我们要在小路两边种一些花,请小朋友选和胸卡上数字一样多的花,把它种在相应的数字板旁。”

  设计意图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6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

  活动目标:

  1、认识6以内的序数,并能按符号指示方向排序。

  2、能够正确运用“第几”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顺序。

  3、乐意参加教学活动,体验自主操作的乐趣。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认识数字数学教案范文十份

  今天,5岁的妹妹暄暄来我家玩。阿姨给我一个任务:让我教暄暄认数字。我巴不得,这次我可以过足老师的瘾了!

  我动手做了5张卡片,把***数字1至5这五个数字写在上面。然后我清了清嗓子,说:“暄暄同学,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 可以了,姐姐老师。”暄暄很合作,让我感觉很好。“这是1”,“1”;“这是2”,“2”……这样重复读了五遍,我想该是测验一下我的教学成果的时候了,当我拿着标有“1”的卡片让她读时,妹妹居然呆若木鸡。“没事,我们慢慢来,重新开始。”我很有耐心,这次我一边教她一边观察她在干什么,“这是1”,“1”妹妹嘴里应着,眼睛不知看到哪去了。“暄暄,眼睛看着姐姐手里的卡片,嘴巴跟着姐姐一起读,好,就是这样,真乖。”又是五遍后,我发现妹妹还是心不在焉的。

  吃饭前我让她再认这几个数字,她居然只认得“1”。有点欣慰,总算有点收获,没有白忙一场。

  “小黄老师很棒,很有爱心和耐心。”阿姨还夸我呢!

  ……

  活动目标

  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 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3学前班数学教案:学*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判断1――6的数量

  2、认识数字3,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卡片6张,分别画有6个苹果,6筐苹果......

  2、幼儿用书,笔

  活动重点(难点):同上目标1

  活动过程:

  一、目测6以内数量

  秋天到了,果子丰收了,有苹果、梨………看看,它们各有多少?

  1、出示6个苹果的卡片,有几个苹果?

  2、出示6筐苹果的卡片,让幼儿不用手点,看出有几筐苹果。

  3、出示梨的卡片,方法同上

  4、出示桔子的卡片,方法同上

  5、使用幼儿用书,要求幼儿部用手点,看出每一格中的水果有多少

  二、认读数字3

  刚才我们在卡片上看到有几种水果?(3种)可以用数字

  “3”表示,“3”像耳朵,要求幼儿用普通话念准“3”

  三、游戏《星星的晚餐》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通过目测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按数摆放实物。

  活动准备:

  《秋风》歌曲磁带,实物树叶若干,1—5点子卡片人手一张,写有1—5数字的筐,数字6、7,实物卡片苹果6个、橘子7个,幼儿连线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歌曲引出课题

  播放歌曲《秋风》: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了,秋风一吹,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来,今天我们要和树叶玩游戏了,让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吧,不过老师还有个小小的要求,我们要捡的和椅子底下的点子卡片上的数量相等。

  二、捡树叶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幼儿拿小椅子底下的点子卡片,看看有几个点子。

  2.按照点子数捡相应数量的树叶,并把树叶分别放进写有1—5数字的筐子中去。

  教师:我们把捡到的树叶宝宝根据数量放回它们的家中吧!

  三、分水果,认识数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数量。

  师:秋天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果园里看看。

  1.散乱出示苹果和橘子图片:谁来说说,都有些什么水果?

  2.请个别幼儿来把水果分类,分别放在两个筐中。

  3.看一看,数一数,苹果有几个?6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看看6象什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表示6的样子。

  4、数字6还可以表示那些东西?

  5、同样方法认识7。(7个橘子)

  四、幼儿连线操作,巩固认识6、7数量

  1.师:果园里还有好多水果,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运到水果超市去,几个水果就送到几号水果超市。(出示标有4、5、6、7数字的水果超市,幼儿按照水果多少与相应的水果超市连线。)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业情况,个别幼儿说说:我把几个什么水果送到了几号水果超市。

  五、游戏:装水果篮

  让我们也来变成营养丰富的各种水果吧,我们来装成一个水果篮,看看谁装的好。

  老师念儿歌:水果大,水果甜,秋天的水果真丰富。装啊装,装啊装,许多水果装一篮。幼儿自由结合摆出造型。

  第二遍,老师念儿歌,要求“6个水果装一篮”或者是“7个水果装一篮”。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让幼儿操作连线,巩固6、7的数量。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惯。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小圆片,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

  学具准备: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1-4的形成,复*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 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4的形成

  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

  2、变手指数量。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在操作目测等过程中,正确感知8以内数量,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

  新经验: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幼儿已有经验认识数字“8”是在幼儿认识“8”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时最喜欢的动物形象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小动物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8”,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认识数字8,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

  难点: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Ppt原活动方案调整理由

  新活动方案、

  环节解读

  一、引入:设计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蝴蝶,蝴蝶来我们班做客了,数数看一共来了几只蝴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出示数字。

  2、这些蝴蝶飞来干什么呀?是的,是来找小花玩的,那我们帮蝴蝶数一数红色的小花有几朵。

  3、树下还有什么?(蘑菇)蘑菇有几个呢?(8个)

  通过观察法、提问法、操作法激发幼儿兴趣。

  二、认识数字8

  1、蘑菇、蝴蝶、红花都是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8)8像什么呢?集体认读8。

  讨论8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所有数量是8的东西都可以用8来表示。通过讲解法、观察法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达成重点目标。

  三、进一步认识数字8

  1、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分别有几只,谁一起来数一数。

  2、游戏“开花”请幼儿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字自由组合相应的人数。通过游戏法、点数,巩固对数字8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3。

  2.让幼儿能用实物来表示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3。

  2.大数字卡1、2、3以及相应图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中游,3象耳朵听声音,

  我们请他们来做客。

  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数字卡

  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说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

  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托班计算活动——神奇的水(下学期)

  活动名称:计算活动——神奇的水 托班下学期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知不同类材料的东西。(木头类、铁类、塑料类、石子类)

  2,初步了解水的神奇力量:东西放在水里有沉有浮。

  3,喜欢观察和做水的实验。

  活动准备:乒乓球、塑料玩具、石子、螺丝螺母和分类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各类材料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先看看这个盒子里放的是什么。这个? 幼:乒乓球、……

  2,这个盒子里的东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是塑料还是铁?幼:塑料

  师:对,这个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塑料做的,这是塑料类的东西。(依次分类介绍)

  二、沉浮实验

  1,沉的实验:现在老师拿出来一盆水,我们放一个铁类的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变化,铁质的东西在水的上面还是下面?幼:下面

  师:对,铁沉到了税的下面。

  2,浮的实验:现在我们再放一个塑料类的东西在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从塑料的东西里选一个放水里。(幼操作)塑料的东西在水的上面还是下面?幼:上面。

  师:对,塑料的东西浮在水的上面。

  三、幼齐操作

  师:我看到很多宝宝都在做实验,现在老师看哪个宝宝坐得最整齐,先请他拿一个东西放水里,然后告诉老师你拿的是哪一类东西?是沉还是浮。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说这是什么类东西?幼:塑料类(依次说分类,然后分批操作)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托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宝宝1、2、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1、2,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养幼儿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愉快地参加小组活动*惯。

  3.引导幼儿学*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图卡1—2、贴绒动物卡1—2若干、数卡1—2、教学挂图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捉谜藏”引入:幼儿找动物图卡并数一数图卡上有几只动物。

  2、出示动物卡、数卡、请幼儿给动物卡匹配数字让幼儿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并请孩子想象它们分别像什么?

  4、分组活动:

  第一组:给数卡排队,匹配实物。

  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的数字卡片,分别是…(让幼儿说),请小朋友把他们按顺序排好,排好后按顺序读一遍,再看看是数字几就送几个花片。

  第二组:给数卡排队,做点卡。

  引导语:请小朋友把这些数字卡按顺序排在操作板上,按顺序读一遍。再用印章在纸张上盖印,做成实物卡,数字是几就印几个,然后按顺序排在各自的数字卡下。

  第三组:数物拼板。

  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的数字卡和实物卡,当数字卡找

  实物卡朋友时,拼起来便会成一个长方形,请小朋友为每个数字卡找对实物卡朋友,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

  5、展示第二组个别幼儿的操作卡,引导幼儿检查,看印得对不对,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机地利用环境中的物品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一张凳子用数字1来表示,两张桌子用数字2来表示)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理解数字8的实际意义。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课件,认识数字8,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1)第一关:说说8

  师:请你说说8像什么,说出三个才能过关哦。

  (2)第二关:连连看

  (3)第三关:找8

  师:图片上是8就拍一下手,不是8就不拍手。

  5、完成幼儿操作材料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字城堡玩一玩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3。

  2.让幼儿能用实物来表示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3。

  2.大数字卡1、2、3以及相应图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圆的认识数学教案通用十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教学圆规、电化教具

  课件

  一、 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我们的发现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具准备:

  圆的实物、剪好的圆片、圆规、直尺

  教具准备:

  细线、图钉、剪好的圆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悬念产生好奇,好奇带入新课

  (一)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课件展示、图文并茂)

  1、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

  2、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呢?

  3、枪口、炮口为什么都是圆形的?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你们暂时还不必回答,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马上回答,这三个问题都与什么有关?

  (当学生回答是“圆”时,教师板书课题)

  师:当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对圆有一定认识后,你们再回答这三个问题,相信你们的答案会更完整、更圆满。(在黑板的一侧板书:圆满)

  [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用心扑捉圆在生活中、自然中的原型,巧妙地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带着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向往与追求的意向,以的状态进入学*角色。同时,在“暂时还不回答”的关子下,把“三个问题”集中在“圆”上,旗帜鲜明地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这一导课不仅意味深长,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开始不知不觉地渗透了“圆的文化特征”意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

  (一)生活中的圆

  师:生活中你们见到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已准备的实物举起展示)

  (二)运动中的圆

  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下面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课件展示)

  1、一粒石子抛入*静的水面时

  2、电风扇的扇叶转动时

  (三)探究圆的形成

  一根细线,用图钉固定一端,另一端绑着一支粉笔旋转一周。

  1、师:接下来做个小实验,老师用图钉固定线的一端,将细线拉直,绑有粉笔的一端旋转一周,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松开细线的这头,粉笔还能转圈吗?(孕伏“定点”意识),图钉按住起什么作用?

  2、师:刚才老师是怎样操作画出一个圆的?

  学生交流

  师:图钉按住的一端(不动),带粉笔的一端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这个点是(运动的),怎么运动的?

  师:(把线拉直)这样运动时动点就与固定的这点距离(保持不变)。粉笔在这个运动轨道上旋转一周就得到了一个(圆)。

  3、师:如果把细线放长,粉笔继续旋转一圈,发生了什么变化?看来这细线的长短可以确定(所画圆的大小)

  (孕伏“定长”意识)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教学环节,以“感知—想象—发现”为线索,逐步推进,串成学生探究“圆的形成”这一过程。感知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是思维、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举例,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为过度到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这样想象力也就引向了更成熟的高度。最后用他们的想象力猜测、感悟“圆的形成”两大核心要素圆心和半径,从而为后面的“圆”的本质认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从画圆中认识圆

  1、通过回想前面的游戏,让学生在感悟“圆的形成”过程中思考:你会画圆吗?

  2、学生尝试画圆(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圆的和圆的作品。)

  3、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投影展示“不圆”的作品)

  师:请你评价下这幅作品?

  你想提点什么建议?

  师顺着学生的阐述引出“定点”、“定长”。

  (让学生自己“由误到悟”,在交流、切磋中对“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印象深刻)

  (投影展示“圆”的作品)

  师:请欣赏这幅作品是怎样被圆规创造出来的?

  两个学生介绍如何画圆,师追问“画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

  随着学生反馈画圆的三个步骤,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圆规画圆。

  4、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定点确定圆的位置,定长确定圆的大小

  5、如何在篮球场上画圆?

  师:我们会在纸上画圆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画圆。例如:要在篮球场上画一个很大很大的圆,你准备怎样做?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反馈、相互交流补充。

  (五)解读圆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用绳子画圆,工具不一样,画出来的却都是圆,这是为什么?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扩展7)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8》范本10份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延伸活动: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在操作目测等过程中,正确感知8以内数量,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

  3、新经验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8,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设计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蝴蝶,蝴蝶来我们班做客了,数数看一共来了几只蝴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出示数字。

  2、这些蝴蝶飞来干什么呀?是的,是来找小花玩的,那我们帮蝴蝶数一数红色的小花有几朵。

  3、树下还有什么?(蘑菇)蘑菇有几个呢?(8个)①通过观察法、提问法、操作法激发幼儿兴趣。

  二、认识数字8

  1、蘑菇、蝴蝶、红花都是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8)8像什么呢?集体认读8。

  讨论8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所有数量是8的东西都可以用8来表示。通过讲解法、观察法认识数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达成重点目标。

  三、进一步认识数字8

  1、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分别有几只,谁一起来数一数。

  2、游戏“开花”请幼儿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字自由组合相应的人数。通过游戏法、点数,巩固对数字8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孩子学*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师: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师: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二、操作课件,让孩子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花园里,飞来了7只蜜蜂,后又飞来了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师: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像什么?

  师:8能表示8只蜜蜂,8朵花,8还能表示8辆汽车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三、游戏: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水果,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四、巩固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师: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小鱼,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小鱼又对又多。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理解数字8的实际意义。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课件,认识数字8,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1)第一关:说说8

  师:请你说说8像什么,说出三个才能过关哦。

  (2)第二关:连连看

  (3)第三关:找8

  师:图片上是8就拍一下手,不是8就不拍手。

  5、完成幼儿操作材料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字城堡玩一玩吧。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1-8数字卡片、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三)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本,教师图片等

  教学过程:

  1、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2、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一、复*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件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寻找数量是8的物品

  1、老师提供一些玩具,让小朋友数出8个

  2、可在班级里或幼儿园里找找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3、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 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 师: 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

  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

  写8、9和10。

  教学准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