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

首页 / 数学教案 /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 1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序数词“第几”。

  2、能够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5个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方法:

  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一好听的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谁的了一名,谁的了第二名。

  二、森林里小动物要参加跑步比赛,我们看都有谁参加。

  1、教师出示图片提问:

  (1)有哪些小动物在赛场上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小羊和小鸡分别是第几名?

  请幼儿将数卡贴在小动物下面。

  2、出示第二幅图片。

  (1)让幼儿说说都有谁在爬梯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3)引导幼儿用“是第几名”的句式表述出来。

  三、幼儿操作活动,了解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的排列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1)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涂……最喜欢的颜色。

  (2)请个别幼儿回答,从左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从右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

  四、游戏:“排队”感受起点不同,序列的位置也不同。

  五、教师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体,并能圈出来。

  2、学*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数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箭头方向牌

  2、黄色球4个,红色球1个3数字卡1―5大小个一个4三角形4个,圆形1个5红苹果4个,绿苹果1个6情景动物图片5个。

  学具:

  1、(三角形图片4个,圆形图片1个)幼儿每人一套。

  2、水彩笔每人一支。

  3、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学*找不同的物体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球,看,喜欢吗?(请几个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2请幼儿观察球有什么颜色?

  二、出示苹果图片,学*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不同物体

  1、师:小朋友真棒,我还想考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2、谁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3、师:我刚才发现有些小朋友数得时候有的从左边数过来,有的从右边数过来,这样就不大规范了,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示箭头方向牌,告诉幼儿数物体时从箭头指示的方向数过来)这样既方便又正确。

  4、师根据幼儿说的数序,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送上数字卡,并请幼儿不同的苹果排第几的数字圈起来。

  5、表扬幼儿的聪明。

  三、出示三角形图片,学*从箭头方向数过的`方法,确认物体的排列数序1、图上有什么图形?都是一样吗?

  2、不同的是什么?从箭头方向数过来,它排在第几?

  3、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4、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尝试练*。

  5、检查评析,表扬幼儿。

  四、游戏:排排队

  1、师叫五个小朋友出来,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请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

  3、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排队的幼儿送数字卡。

  4、请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几?

  5、请全体的幼儿读一次谁排第几。(按箭头方向读)

  6、小结并表扬幼儿。

  五、结束部分

  1、出示情景动物图片,指导幼儿观察,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它们分别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2、指导幼儿完成书本练*P28。

  六、延伸部分

  将学具投入区内,幼儿日常中继续学*操作序数排序。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 3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对数字没有概念,只会简单的唱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数字,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字课,让幼儿能把数字与图像一一对应,从而对数字有初步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三、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启发幼儿动手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体验成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兴趣,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生活中的数学学*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三、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启发幼儿动手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体验成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兴趣,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生活中的数学学*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阅读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1)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范文5份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2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3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4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 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一、 准备部分复*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2、 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5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一、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 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6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

  活动目标1. 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 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重点和难点1.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活动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三角形目标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1. 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 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 找实物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 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 做练*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

  7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多少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添画小动物。

  认识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认识厚薄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8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见图一),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见图二)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见图三)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l、2、3"。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游戏"看数取物"。

  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

  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 看数字做点卡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 看数字印图形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 看实物贴数字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师生互评)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 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 2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

  案例背景: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在活动中陈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认识梯形》这个活动就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案例描述:

  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兴趣。

  师:小朋友,桌子上放了很多的图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师:请你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幼:长方形/正方形…

  师:请拿相同图形的小朋友把图形放到一起(幼儿依次摆放)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就给幼儿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说说自己选的是什么图形,并请小朋友将相同的图形摆放到一起,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幼儿对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进行巩固,而且也为下一步认识梯形做好铺垫。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

  幼:梯形。

  师:梯形是怎么样子的?

  幼:像滑滑梯…

  师:梯形有几条边,上面二条边是怎么样的?

  幼:四条边

  师:上面两条边是*行的,用手来做一做*行,梯形还会翻跟头,请你找找*行的边。

  师:这个图形像什么?

  幼:滑滑梯。

  师:它有几条边?

  幼:四条边。

  师:上面一组边*行,旁边的一组边是怎么样的?(教师对折)两条边一样长。我们把它叫作等腰梯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行的边在哪里?(教师拿正方形比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它叫作直角梯形。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地讲解梯形的特征,特别是一开始介绍梯形时,教师将梯形的特征:四条边、一组边*行,通过用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示,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翻跟头游戏贯穿于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用双手来表示自己寻找到的*行边。在幼儿初步了解梯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又通过对折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的讲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使孩子们对不同的梯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集体寻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还会翻跟头,他们翻呀翻,变呀变,都藏到机器人身上了,我们一起来把机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

  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幼儿依次来找),他找的对吗?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幼儿对梯形特征的了解,结合幼儿喜欢的机器人,让幼儿在机器人身上寻找梯形,幼儿通过寻找:有四条边但一边不相接的图形、有四条边但没有一组边是*行的图形……教师进行讲解、示范,集体再一一的检查、分析,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经验,去分析图形特征,正确找出梯形,使幼儿对梯形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独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又翻呀翻,变呀变,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图形给他们用线圈住(幼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讲评)。

  评析:在最后环节,教师还是以翻跟头贯穿活动,教师清楚地讲解操作的要求,给每个幼儿提供了独立操作的机会,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让每一位幼儿的认识水*都能得到提升。

  案例反思:

  1、活动环节流畅,过渡自然

  本次活动陈老师设置了四个环节:幼儿自选图形→初步认识梯形→集体寻找梯形→独立寻找梯形。在环节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认识水*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2、教学方法运用丰富

  本次活动关键在于让幼儿初步的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不同的梯形,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正确的找出梯形。所以在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观察、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的运用是比较合理的。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思维活跃,能够跟随情境的深入和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3、活动准备充分,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选择贴*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并将游戏贯穿与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而且教师在自身的语言组织上简练且具有指示性,让幼儿清楚的了解到该做什么。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从而更好的*得有关梯形的知识。

  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幼儿在这样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中探索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本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从各方面去学*、探究。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2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3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4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 复*几何图形,并练*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一、 准备部分复*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2、 展开正方体盒子*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5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一、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 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6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

  活动目标1. 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 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重点和难点1.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活动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三角形目标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1. 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 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 找实物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 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 做练*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

  7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多少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添画小动物。

  认识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认识厚薄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8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见图一),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见图二)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见图三)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l、2、3"。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游戏"看数取物"。

  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

  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 看数字做点卡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 看数字印图形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 看实物贴数字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师生互评)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 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 4

  案例背景: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在活动中陈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认识梯形》这个活动就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案例描述:

  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兴趣。

  师:小朋友,桌子上放了很多的图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师:请你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幼:长方形/正方形…

  师:请拿相同图形的小朋友把图形放到一起(幼儿依次摆放)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就给幼儿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说说自己选的是什么图形,并请小朋友将相同的图形摆放到一起,激发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幼儿对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进行巩固,而且也为下一步认识梯形做好铺垫。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

  幼:梯形。

  师:梯形是怎么样子的?

  幼:像滑滑梯…

  师:梯形有几条边,上面二条边是怎么样的?

  幼:四条边

  师:上面两条边是*行的,用手来做一做*行,梯形还会翻跟头,请你找找*行的边。

  师:这个图形像什么?

  幼:滑滑梯。

  师:它有几条边?

  幼:四条边。

  师:上面一组边*行,旁边的一组边是怎么样的?(教师对折)两条边一样长。我们把它叫作等腰梯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行的边在哪里?(教师拿正方形比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它叫作直角梯形。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地讲解梯形的特征,特别是一开始介绍梯形时,教师将梯形的特征:四条边、一组边*行,通过用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示,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翻跟头游戏贯穿于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用双手来表示自己寻找到的*行边。在幼儿初步了解梯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又通过对折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的讲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使孩子们对不同的梯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集体寻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还会翻跟头,他们翻呀翻,变呀变,都藏到机器人身上了,我们一起来把机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

  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幼儿依次来找),他找的对吗?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幼儿对梯形特征的了解,结合幼儿喜欢的机器人,让幼儿在机器人身上寻找梯形,幼儿通过寻找:有四条边但一边不相接的图形、有四条边但没有一组边是*行的图形……教师进行讲解、示范,集体再一一的检查、分析,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经验,去分析图形特征,正确找出梯形,使幼儿对梯形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独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又翻呀翻,变呀变,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图形给他们用线圈住(幼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讲评)。

  评析:在最后环节,教师还是以翻跟头贯穿活动,教师清楚地讲解操作的要求,给每个幼儿提供了独立操作的机会,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让每一位幼儿的认识水*都能得到提升。

  案例反思:

  1、活动环节流畅,过渡自然

  本次活动陈老师设置了四个环节:幼儿自选图形→初步认识梯形→集体寻找梯形→独立寻找梯形。在环节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认识水*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2、教学方法运用丰富

  本次活动关键在于让幼儿初步的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不同的梯形,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正确的找出梯形。所以在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观察、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的运用是比较合理的。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思维活跃,能够跟随情境的深入和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3、活动准备充分,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选择贴*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并将游戏贯穿与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而且教师在自身的语言组织上简练且具有指示性,让幼儿清楚的了解到该做什么。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从而更好的*得有关梯形的知识。

  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幼儿在这样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中探索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本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从各方面去学*、探究。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2)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范文5份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 1

  教学目标:

  通过此活动,使幼儿不仅学*确认一排物体中每个物体的排列次序还能对其中任意一个物体与表示这一物体的顺序符号确认对应关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幼互相打招呼

  二、师生互动活动

  1、活动材料

  磁卡:方向卡、1—5数字卡、动物卡。

  2、活动方法

  请幼儿将动物卡摆成一排。

  教师摆上从左像右的方向卡。

  丛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每只动物分别排在第几位置?

  请幼儿将数字卡放在正确的位置。

  变换动物看的位置,游戏反复进行。

  三、幼儿操作

  1、翻开幼儿用书

  2、请幼儿看一看上图都有什么动物。

  3、丛箭头方向数过来,每只小动物分别排在第几?

  4、看下图:小动物是谁?它排在第几?再在旁边圈出正确的`数字。

  四、结束活动: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 3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

  2、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

  3、能力目标: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

  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二、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要孵出鸭宝宝了。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

  1像粉笔会写字

  2像小鸭水里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钩子能买菜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1~5基数含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惯。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认识小动物吗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奶奶起床喂食毛茸茸的小鸡。(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和植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 5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美丽的森林里松鼠在四处活动,还伴随着清脆的松鼠的叫声。

  (2)老师想知道有几只松鼠,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跳来两只松鼠。 (学生观察)

  师: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松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2=)

  2、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师:3+2等于几?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内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使用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在“3+2=”的等号后面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教学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3)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范本五份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 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到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旗人手一套、房子(红、黄、蓝、绿、紫)、小动物图片、高楼一栋、记录表

  活动流程:

  找房子→举小旗→动物找家→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师:好消息,好消息!森林小区要搬迁啦!小动物们请我们去帮忙,我们快出发吧!看,森林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房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蓝、紫、绿、黄)一共有几座?(5座)你是怎么数的?(幼儿自由发挥/从左往右)

  2、师:红房子在第几座?

  3、幼儿回答:第1间。

  4、你是从哪面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

  5、师:红房子在第一座,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6、幼儿:数字1。

  7、绿房子在第几座?(第4座)用数字几来表示?(4)

  8、蓝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用数字几来表示?(2)

  9、黄房子在第几座?(第5座)用数字几来表示?(5)

  二、用举小旗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师:快看,漂亮房子的小主人们出来欢迎我们了,它们都是谁呀?(小鸡、小狗、小鸭、小猫、小兔)一共有几只?(5只)

  2、师:要帮小动物搬家我们得先知道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3、师:先找一找小鸡排在第几个?(第3个)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3)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五面小旗,那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那面小旗举起来!呀,都举对了,小鸡在向我们跳舞呢。会玩了吗?

  4、小狗排在第几个?(第5个)赶快把你的小旗举起来。

  5、小猫排在第几个?(第1个)应该举第几面小旗?

  6、小鸭排在第几个?(第4个)举第几面小旗?

  三、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达动物的住处。

  1、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欢欢喜喜的搬进了新家。瞧!这幢新楼房里都住了哪些小动物?

  2、幼儿回答:鸭子、松鼠、猴子、小鸡、猫、狗、小兔、老鼠。

  3、师:原来是鸭子、松鼠、猴子、小鸡、猫、狗、小兔、老鼠住在新房子里,它们可真高兴呀!可是搬进新家的第一天它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动物新村的居委会要请他们自己做一张门牌卡,可是小动物们却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屋子,小朋友,我们再来帮帮它们好吗?

  4、那我们得先来数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楼?(五层楼)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数的)

  5、第一层住的谁呀?(小鸭)小鸭住在最底下,当然是第一层啦!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1)老师这里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我们把小鸭子住在第一层记录下来。

  6、看看,第一层楼里还住了谁呀?(小猫)

  7、那我们就在小猫旁边的格子里也记上一个数字1。

  8、请小朋友告诉我老鼠住在第几层呢?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数好后,请一个小朋友把结果用数字卡片记录在小动物旁边的第一个格子里。

  9、师:你们真能干把小动物住在哪一层楼都找了出来。那它们都住在第几间呢?我们从左往右数就可以知道了。首先我们先来仔细数一数每一层楼都有几间屋子?(五间)我们知道小鸭住在第一层,那我们在来看看小鸭子住在第几间。(4)

  10、师:现在老师来找找小狗找住在哪,你们看看老师找对了没有?

  幼:错了,小狗住在第四层第4间。

  11、下面还有几只小动物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就请我们小朋友动动脑筋帮他们找找。

  四、幼儿操作记录每一个动物住的层号和第几间房,教师进行指导,鼓励每一个幼儿都动起小手来。

  五、结束活动

  真棒,你们可真聪明,都做对了,我们今天帮了小动物那么多忙,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去吧!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 2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中班的幼儿发育期间,对于数的认知很不够,通过序数的学*,能够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数字的了解,很利于幼儿以后的学*活动。通过游戏和直观的观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的学**惯,以及自主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懂得排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知道什么是序数。

  教学的难点:区分数字和序数。

  活动准备

  1、点字卡。

  2、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让幼儿闭上眼睛。

  2、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

  3、让幼儿数数有几只……逐个的数。

  二、在出示图(2)点字卡

  1、数数点字卡,逐个的数。

  三、用动物卡和点数卡来排序,按从少到多排列。

  1、谁排在最前面,第一只大象排在第一。

  2、请小朋友来排谁排在第二。

  3、谁在第三,四,五。

  四、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说一遍。

  大象排在第一,两只……排在第2,3,4,5。

  五、请小朋友来排点字卡(请各位小朋友来排排)

  1、请小朋友念一念:一个点子排在第一

  两个点子排在第二

  六、与数字串联起来:一只大象,一个点字卡用数字1表示

  两只大象,两个点字卡用数字2表示

  七、

  1、朋友自己排,(从少到多的排,老师指导,教具要人手一份)。

  2、与老师对照,自己做正确没有。

  八、老师出图,让小朋友观察对不对,不对的我们一起来改正。

  九、老师发放教具,让幼儿自己做作业练*,老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完成目标上,我们觉得还是很到位。小朋友学着也很轻松,但是我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具的频繁变换,非常复杂,不利于直观的呈现,影响幼儿的接受。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 3

  活动目标:

  1、学*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体,并能圈出来。

  2、学*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数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1、箭头方向牌

  2、黄色球4个,红色球1个

  3、数字卡1到5、大小个一个

  4、三角形4个,圆形1个

  5、红苹果4个,绿苹果1个

  6、情景动物图片5个

  学具:

  1、(三角形图片4个,圆形图片1个)幼儿每人一套

  2、水彩笔每人一支

  3、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学*找不同的物体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球,看,喜欢吗?(请几个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

  2、请幼儿观察球有什么颜色?

  二、出示苹果图片,学*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不同物体

  1、师:小朋友真棒,我还想考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2、谁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3、师:我刚才发现有些小朋友数得时候有的从左边数过来,有的从右边数过来,这样就不大规范了,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示箭头方向牌,告诉幼儿数物体时从箭头指示的方向数过来)这样既方便又正确。

  4、师根据幼儿说的数序,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送上数字卡,并请幼儿不同的苹果排第几的数字圈起来。

  5、表扬幼儿的聪明。

  三、出示三角形图片,学*从箭头方向数过的方法,确认物体的排列数序

  1、图上有什么图形?都是一样吗?

  2、不同的是什么?从箭头方向数过来,它排在第几?

  3、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4、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尝试练*。

  5、查评析,表扬幼儿。

  四、游戏:排排队

  1、师叫五个小朋友出来,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请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

  3、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排队的幼儿送数字卡。

  4、请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几?

  5、请全体的幼儿读一次谁排第几(按箭头方向读)

  6、小结并表扬幼儿。

  五、结束部分

  1、出示情景动物图片,指导幼儿观察,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它们分别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2、指导幼儿完成书本练*p28

  六、延伸部分将学具投入区内,幼儿日常中继续学*操作序数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 4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对数字没有概念,只会简单的唱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数字,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字课,让幼儿能把数字与图像一一对应,从而对数字有初步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数字1到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到5的数字图卡及1到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

  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

  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

  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

  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 5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序数词“第几”。

  2、能够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5个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方法:

  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一好听的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谁的了一名,谁的了第二名。

  二、森林里小动物要参加跑步比赛,我们看都有谁参加。

  1、教师出示图片提问:

  (1)有哪些小动物在赛场上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小羊和小鸡分别是第几名?

  请幼儿将数卡贴在小动物下面。

  2、出示第二幅图片。

  (1)让幼儿说说都有谁在爬梯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3)引导幼儿用“是第几名”的句式表述出来。

  三、幼儿操作活动,了解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的排列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1)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涂……最喜欢的颜色。

  (2)请个别幼儿回答,从左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从右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

  四、游戏:“排队”感受起点不同,序列的位置也不同。

  五、教师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4)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菁华5篇)

  活动内容:找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

  2.能从多种图形中辩认出梯形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能从多种图形中辩认出梯形

  活动准备:背景图一幅,各种图形卡片若干,教室地面布置图形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梯形

  (1).出示背景图,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故事:雨后的春天真美丽,小兔子出来玩了,可是它吓得跑回家了。原来下过雨的草地上有很多的泥坑。请小朋友们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泥坑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梯形

  (3).梯形的定义:梯形有两条*行的边和两条不*行的`边

  2.通过操作,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

  草地上有这么多的泥坑,小兔子不敢出来玩,那我们们帮它把泥坑盖好吧.

  (1)请幼儿上来操作,将图形卡片对应

  (2).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梯形

  3.游戏活动,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刚盖好的盖子小兔子担心会摇晃不敢踩,那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帮它踩踩紧吧!

  音乐游戏:跳一跳,幼儿全体起立与教师一起跳舞并根据教师的口令跳到对应的图形中.

  [反思]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梯形的概念是较抽象的,幼儿要了解它的特点,就要借助于操作,对比,观察等方法来理解,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学*数学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通过比较法、游戏法让幼儿找出梯形。活动开始,通过故事的口吻让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方法在多种图形中找出梯形。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通过操作,引导其说出生活中玩过的和见过的与梯形相似的东西,在活动中加深对梯形的认识。通过幼儿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梯形的概念,让幼儿切实感到生活里处处有数学。通过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过程,提高幼儿对数学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学效果,让幼儿更好理解梯形的概念。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上,我也有不足之处,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时间偏短,特别是未充分利用做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在游戏氛围中学*,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勤动手爱探索的良好品质,让小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5)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 (菁华5篇)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中班的幼儿发育期间,对于数的认知很不够,通过序数的学*,能够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数字的了解,很利于幼儿以后的学*活动。通过游戏和直观的观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的学**惯,以及自主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懂得排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知道什么是序数。

  教学的难点:区分数字和序数。

  活动准备

  1、点字卡。

  2、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让幼儿闭上眼睛。

  2、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

  3、让幼儿数数有几只……逐个的数。

  二、在出示图(2)点字卡

  1、数数点字卡,逐个的数。

  三、用动物卡和点数卡来排序,按从少到多排列。

  1、谁排在最前面,第一只大象排在第一。

  2、请小朋友来排谁排在第二。

  3、谁在第三,四,五。

  四、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说一遍。

  大象排在第一,两只……排在第2,3,4,5。

  五、请小朋友来排点字卡(请各位小朋友来排排)

  1、请小朋友念一念:一个点子排在第一

  两个点子排在第二

  六、与数字串联起来:一只大象,一个点字卡用数字1表示

  两只大象,两个点字卡用数字2表示

  七、

  1、朋友自己排,(从少到多的排,老师指导,教具要人手一份)。

  2、与老师对照,自己做正确没有。

  八、老师出图,让小朋友观察对不对,不对的我们一起来改正。

  九、老师发放教具,让幼儿自己做作业练*,老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完成目标上,我们觉得还是很到位。小朋友学着也很轻松,但是我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具的频繁变换,非常复杂,不利于直观的呈现,影响幼儿的接受。

  活动目标:

  1、学*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体,并能圈出来。

  2、学*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数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1、箭头方向牌

  2、黄色球4个,红色球1个

  3、数字卡1到5、大小个一个

  4、三角形4个,圆形1个

  5、红苹果4个,绿苹果1个

  6、情景动物图片5个

  学具:

  1、(三角形图片4个,圆形图片1个)幼儿每人一套

  2、水彩笔每人一支

  3、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学*找不同的物体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球,看,喜欢吗?(请几个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

  2、请幼儿观察球有什么颜色?

  二、出示苹果图片,学*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不同物体

  1、师:小朋友真棒,我还想考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2、谁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3、师:我刚才发现有些小朋友数得时候有的从左边数过来,有的从右边数过来,这样就不大规范了,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示箭头方向牌,告诉幼儿数物体时从箭头指示的方向数过来)这样既方便又正确。

  4、师根据幼儿说的数序,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送上数字卡,并请幼儿不同的苹果排第几的数字圈起来。

  5、表扬幼儿的聪明。

  三、出示三角形图片,学*从箭头方向数过的方法,确认物体的排列数序

  1、图上有什么图形?都是一样吗?

  2、不同的是什么?从箭头方向数过来,它排在第几?

  3、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4、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尝试练*。

  5、查评析,表扬幼儿。

  四、游戏:排排队

  1、师叫五个小朋友出来,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请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

  3、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排队的幼儿送数字卡。

  4、请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几?

  5、请全体的幼儿读一次谁排第几(按箭头方向读)

  6、小结并表扬幼儿。

  五、结束部分

  1、出示情景动物图片,指导幼儿观察,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它们分别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2、指导幼儿完成书本练*p28

  六、延伸部分将学具投入区内,幼儿日常中继续学*操作序数排序。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序数词“第几”。

  2、能够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5个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方法:

  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一好听的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谁的了一名,谁的了第二名。

  二、森林里小动物要参加跑步比赛,我们看都有谁参加。

  1、教师出示图片提问:

  (1)有哪些小动物在赛场上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小羊和小鸡分别是第几名?

  请幼儿将数卡贴在小动物下面。

  2、出示第二幅图片。

  (1)让幼儿说说都有谁在爬梯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3)引导幼儿用“是第几名”的句式表述出来。

  三、幼儿操作活动,了解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的排列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1)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涂……最喜欢的颜色。

  (2)请个别幼儿回答,从左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从右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

  四、游戏:“排队”感受起点不同,序列的位置也不同。

  五、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6)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8》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本,教师图片等

  教学过程:

  1、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2、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一、复*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件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寻找数量是8的物品

  1、老师提供一些玩具,让小朋友数出8个

  2、可在班级里或幼儿园里找找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3、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 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 师: 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案目的

  1、学*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按序分合,学*8的组成。

  2、知道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学*数的分合式。

  教案准备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教案过程

  活动一:碰碰球

  幼儿两个一组,说一说,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8

  游戏二:数字8的合成

  1.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2.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3.印点子做记录。

  教案总结

  1.复*数字8的组成。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知道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活动目标:

  感知8的数量,能从许多物体中找出8个物体。

  认识数字8,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8支铅笔,8的数卡,1-8的实物卡(分别置于活动室的不同地方)。

  学具:1-8的数卡,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练*目测数群。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不用一个一个数一眼先看出那几个,然后是怎样接着往下数的?

  探究活动:笔有几支。

  (1)初步感知数量8。老师拿出7支笔逐一放在桌子上,让幼儿数,说出一共是几支笔,再放1支,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说出7添上1是8。

  (2)认识数字8。请幼儿说说8支笔可以用几表示?出示数字8,说出8像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

  幼儿操作练*。

  请幼儿把8条鱼圈画在一起送给小猫。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7)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范文5份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ppt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个别提问。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吗?你先怎么做?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ppt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一起来看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和绿色。

  材料3:提供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细到粗排排队。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喝水,上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目的:

  1.学*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8)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范文5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设计意图】

  在大班数学课程计划里,"认识时钟"是幼儿学*内容之一。大班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大班幼儿每天的生活、学*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幼儿通过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时钟上的整点,知道钟(手表)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等的。从而教育幼儿学会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的良好作息*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实物钟表、幼儿每人一个小钟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谜语导入宝贝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还来了一位小客人,瞧,他来了。他的名字叫多多,他可聪明了,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可是他有一个要求:必须猜对他的谜语,让我们看看是什么谜语吧。

  (出示课件)能猜出来吗?

  幼儿:表师:对,是钟表,你见过钟表吗?在哪见的?(幼儿自由回答)多多家也有好多钟表,我们一起去跟他看看吧!

  (出示课件)幼儿初步认识不同的钟表师:那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

  二:认识钟面钟表的用途可真大呀?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钟表上都有什么呀?

  1、数字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1---12)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课件演示)幼儿:哦,从1到12,从小到大转一圈。和幼儿一起用手画一画。

  2、时针和分针钟面上还有什么?有几根针?两根一样吗?

  师:呀小朋友真厉害,这根短短的,粗粗的叫时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针;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12个大格除了数字和两根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幼儿:短线有几根短线,(12)对了,12根短线组成了12个大格子,分针和时针就是每天围绕这些格子转来转去,它们是怎么转的呢?今天呀它们就要给小朋友演示演示,你们可要仔细看哦,看看它们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课件演示)幼儿:分针快,时针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但是它们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转,这叫顺时针方向转动。

  三、认识整点

  1、好,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钟表,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又是怎么走的?

  幼儿二次感知运转规律师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那小朋友知道现在是几点呀?

  幼儿:1点或12点师:这是一点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小朋友再看看,时针从1点开始走,当他走到2点时,分针走了多少?(一圈)那现在分针指着几?(12)时针指着几?(2)现在就是2点整。

  2、依次拨表,认识3、4、5、6点整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四、巩固整点

  1、今天我们跟着多多认识了钟表,好高兴呀。钟表是多多最好的朋友,那我们再去看看多多每天都是怎么和钟表相处的?

  (出示课件)多多的一日生活这是几点?多多在干什么?

  2、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再看看这几个表分别是几点?们的分针都指着几?

  幼儿一起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4、肢体动作表示整点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多多想考考你们,想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示时间。

  五、集体操作钟表帮助多多合理地安排了他一天的生活,那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么过的呢?

  1、出示图片,幼儿集体拨表

  2、请个别小朋友示范

  3、集体验证(提醒幼儿在拨表时按顺时针方向)

  六、游戏:灰太狼灰太狼几点了老师扮演灰太狼,小朋友扮演羊羊规则:羊羊问灰太狼灰太狼几点了?灰太狼拨表,羊羊认表,只要是看见月亮出来,羊羊就要藏起来。背捉的小朋友再当灰太狼。

  教学反思:

  运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孩子的想象,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中安排了观察、操作、议论、交流、归纳和整理等教学活动,让孩子自己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在交流中,孩子们把自己在*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交流中,较优秀的孩子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一部分小朋友在小组学*中得到了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凡是孩子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孩子们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建构游戏。

  2、熟练运用排列、结合、连接等技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3、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建筑、风景区。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结构的土楼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土楼。那你们有去土楼玩过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座土楼的结构特点?

  二、了解圆形土楼的外形特征。

  师:对了,这是一座圆形的楼,哦,有好几层。还是用土块建起来的,很棒!

  三、讲解、示范圆形土楼的建构方法。

  师:今天,我们要用建构材料来搭建土楼,怎么搭呢?对了,首先,我们要先搭个圆形的底座,然后加上柱子,再加一层圆形底座,这样一层一层垒高起来。那土楼有屋顶吗?对了,它的建筑中间是镂空的。

  四、强调建构规则与合作意识,幼儿分组建构。教师巡回指导。

  师:等会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建构,有的小朋友可以用雪花片,有的'可以用胶粒,有的可以用纸砖积木,有的可以用牛奶箱。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教案范文5份(扩展9)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范文5份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3、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公开课课件《认识人民币》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二、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三、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四、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五、活动评价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钱币"的换算。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 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叫什么?"(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小结:

  (1)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张5元等。

  (5)一个棒棒糖1元钱,10个棒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10元钱:可以是10个1元,也可以是2张5元,还可以是1张5元和5张1元等。

  (6)5个1角=5角,10个1角=10角=1元

  (7)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回多少钱呢?

  二、指导意见:

  (1)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带孩子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让孩子自己去购买一些物品。

  (2)和孩子进行买东西的游戏,练*钱之间的兑换与找零等。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