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数学教案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其他*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再贴*,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希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的欲望,学*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一组感性学*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归纳、提示学*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方法对我们的学*有很大的帮助,希学*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后者的学*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祥光的实际问题。

  以单位面积为参考,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算能力。

  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计算求解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PPT、若干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

  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全班交流分享摆的结果吗?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方厘米)。

  教师总结: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课件出示长方形②和长方形③,要求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一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

  1.大家看一看最后一个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长方形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

  2.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什么。

  (四)巩固新知

  1.解决课前的龟兔粉刷墙比赛的问题。

  2.练*课后第1题和第2题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会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

  1、做练*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二十八的第4、5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复*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

  1、做练*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5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蹦芮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用方格去摆。

  学生2:分成若干格再数格子。

  学生3:量出长和宽再计算。

  学生4:估测。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苯萄啦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敝艹兔婊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第45页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其他*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再贴*,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希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的欲望,学*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一组感性学*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归纳、提示学*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方法对我们的学*有很大的帮助,希学*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后者的学*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祥光的实际问题。

  以单位面积为参考,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算能力。

  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计算求解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PPT、若干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

  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全班交流分享摆的结果吗?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方厘米)。

  教师总结: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课件出示长方形②和长方形③,要求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一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

  1.大家看一看最后一个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长方形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

  2.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什么。

  (四)巩固新知

  1.解决课前的龟兔粉刷墙比赛的问题。

  2.练*课后第1题和第2题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会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

  1、做练*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二十八的第4、5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124页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做一做”中题目,练*二十八的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而且,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复*2中图形改为:3分米

  3分米

  问:当长和宽都是3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又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师板书:3times;3=9(*方分米)

  边长times;边长=面积

  2、“做一做”的题目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们的边长,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二、练*。

  1、做练*二十八的第6、7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二十八的第8题

  让生读题,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说明什么?再让生计算。

  3、练*二十八的第9题

  先让生动手操作,再让生计算。

  4、练*二十八的第10、1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5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蹦芮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用方格去摆。

  学生2:分成若干格再数格子。

  学生3:量出长和宽再计算。

  学生4:估测。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苯萄啦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敝艹兔婊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第45页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今天执教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的过程,大胆猜测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用课件演示有条理的摆图形,摆一排、摆两排、摆三排……学生说算式的过程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练*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兴趣很高,乐于自主探究,在学*的过程中拥有成功的体验,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很强,而且都愿意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学生虽然犯了错,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帮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同时提醒其它学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在教法上,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与别人合作的优势。但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做的地方:

  1、应该强调乘号的来源:

  在摆图形的过程中,当表格填完后,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每排摆的个数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摆的排数又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最后让观察长和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之后再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验证。

  2、题目中给出的数字不利于学生计算:

  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算理,因为没有关注计算,所以给出的数字不利于学生口算,导致计算用时过长。

  3、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

  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想到即使复*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依旧不会列出算式计算围栏的长度,将周长和面积计算分不清。

  4、练*题的难度有些大,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造成认知错误:

  *题的设计有拔高的趋势,因此多数学生没有理解题意,造成计算方法错误,如正方形手帕的周长是80厘米,求面积。

  总之,教无定法,各人有各人的教学*惯和教学方法,有收获也有缺失,今后的路还很长。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又是以个体学*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环境中完成了学*任务,是一节好课。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新课的引入,设置疑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是《新课标》的准则。新课设置疑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画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把学*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的学生是学*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能力的培养。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课堂中,我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测把学生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展。虽说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别的同学的想法,学会了知识,增加了学*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题和表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学*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在新知的探索和形成过程,还是在练*的设计中,我都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特别是在计算运动场*台背景图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重新排列正方形块,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教案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怎样计算运动场*台背景图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7、重视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在学*小组汇报交流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时刻重视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了“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长度到学*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因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成了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复旧迎新,搭建桥梁。

  学生对面积的概念能否准确建立是解决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新课伊始,我对涉及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复*,唤醒学生记忆:感知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包含面积单位的大小与多少,为新课的探索做准备铺垫。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无任务的学*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是最容易遗忘的,三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行,好胜心强,意义记忆得到发展,识记的内容持久性增强,有意注意水*提高,鉴此,在本课我开始刻意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赛的情景,继而引发矛盾,顺势抛出问题,以疑激趣,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变被动输入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的兴趣,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完成初步发现后,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猜想: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的积呢?这样再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围绕猜想,验证猜想。

  接着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填写等合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是猜想长方形公式的最基本的前提。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三、把握知识的生成机遇。

  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道看似**无奇的练*: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课件演示: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不断缩短,我不断加速地抛出一个个同样的问题: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当长方形变成长:4厘米,宽4厘米时,学生们发现这时长方形4边相等,它已恍然是一个正方形。从长方形巧妙地变成正方形,我利用了长、正方形的关系,把抓住了知识中的生成机遇,使学生既容易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共性和差异,又一次把探索知识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估测和实际运用并行。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计算还多,估测还能检测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在准确范围内。因此在练*中除了注重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外,我还有意识地先让学生估一估,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能力。

  综上述,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大胆猜想公式——验证公式——运用公式。首先思起源于疑,让学生敢于提出猜想,围绕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围绕着一个个问题自主合作学*,探索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有些学生在学*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因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些过程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我是否忽略了学生的学情,以致于有点一厢情愿的刻意了?这恐怕是我以后授课中要不断反省的事。

  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是《新课标 》的准则。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蓝猫三百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量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我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在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能力的培养。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

  2、动画引入:

  蓝猫三千问,08年什么大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蓝猫:这两个场地的面积有多大?

  师:有哪些办法?

  生1:用面积单位去摆。

  生2:可以计算。用长乘宽,我是预*的。

  师: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主动探究

  (1)提供生:透明方格纸、1*方厘米正方形纸块、尺子和一张印有六个图形的纸。

  师:请自己选择材料和工具,想办法求出六个图形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作业纸:

  长度单位:厘米

  1号图(横放):长5宽32号图(竖放):长4宽2

  3号图:正方形边长24号图:正方形边长3

  5号图(横放):长4宽16号图(横放):长6宽4

  (2)学生个体活动,然后小组交流。

  师:每人在组内交流你选择了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得到了面积。小组内选择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汇报:

  第1组:用透明小正方形纸覆盖在2号图形上,2号图形是长4宽2,有8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8*方厘米。再覆盖在6号图形上,6号图形是长6宽4,有24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24*方厘米。

  同时另一生记录在黑板上。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很简单。

  师:也是这样做的举手,有不同的吗?

  第2组:用小正方形摆在第1个图形上,横着摆一排5个,竖着摆了3个,一共要摆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方厘米,同样方法摆第4个图形。

  师:(指图1)为什么只摆7个?

  生:因为一排5个,竖着摆3排就行了。

  第3组:用尺子画图1格子,长是5画5格,宽是3画3行,一共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方厘米。

  师小结:刚才用透明小方格去量,用尺子画格子、用小正方形去摆,知道了这些图形的面积。

  (3)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数方格的。

  师小结:长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宽是几,就有几排这样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4)长方形面积单位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能结合操作中的数据,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号图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有3个5是15*方厘米。

  2号图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方厘米。

  3号图形长是3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9*方厘米……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都说明了?

  生: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

  师:长方形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

  请生闭眼想象,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多少*方厘米?

  长8米,宽5米,面积多少*方米?

  师:长方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长乘宽(师板书)

  师:正方形面积怎样算?

  生: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你怎么想的?正方形面积为什么等于边长乘边长?

  生: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师: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面积也可以用长乘宽,也就是边长乘边长(板书)

  集体朗读公式。

  3、生活中的应用

  (1)计算长方形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正方形面积呢?

  图:举重场、田径场(无数据)

  师: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边长

  图:两块场地出现数据。田径场:长50米,宽30米举重场:边长8米

  生计算。汇报:

  生1:举重场面积64*方米,8乘8=64生2:50乘30=1500*方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蓝球场P99--5求面积。长28米,宽15米生汇报。

  (3)奖品:蓝猫书签

  师:书签是什么形状?估计面积大约多少*方厘米?

  生1:大约是48*方厘米。生2:这个书签大约是45*方厘米。

  师:你怎么想的?生:长9厘米,宽是5厘米。

  师:你为什么先估计它的长和宽?生:知道长和宽,就能估出面积。

  请生测量书签长和宽,计算面积。汇报;长是12,宽是4,12乘4=48*方厘米

  (4)*台背景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2米。算背景图面积。

  生1:将小正方形下移得到长,左移得到宽。

  生2:画出长方形长和宽的格子。

  4、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97-98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计算方法并推导面积公式—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公式推导、验证结果等,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和桥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运行课件一套、1*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自制20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请看屏幕: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师:下面请听一段童话故事。操作:(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草地,为了谁的面积多而争吵起来。)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个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飞机场的面积、北京*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于是聪明的人类在数面积单位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可真多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学*,希望大家勤于动手、动脑,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要求:用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测量出答题卡上长方形的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是多少呢?长、宽所含厘米数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请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关系,讨论一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找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老师把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藏在第2个信封里,请各组把它们找出来,用学过的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验证。 &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方法对我们的学*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的草地的面积,你们能用所学知识重新解答吗?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猫的一家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想请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要进入它们的新房子之前,还必须闯过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总结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不但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还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学*方法,注重思维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科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然后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其他*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 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宽所含单位数相等”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中,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求*面图形的面积?

  如果有一个很大的足球场,要求它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去量,还行吗?对,这种方法太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激疑:

  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三、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有关。

  ①教师演示:用两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成、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出示图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与

  上一个长方形比,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③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什么变

  化?宽变了吗?

  ④启发学生发现:通过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宽没有变,长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有关。

  2、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宽有关。

  ① ①教师演示:出示由4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问: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 ②

  出示8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没有变?

  ③ ③

  再出示12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再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长有没有变?

  ④问:从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中,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长没有变,宽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宽也有关系。

  3、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①学生操作:用12个边长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摆长方形。先想一想:摆之前应该先做什么?摆时应注意什么?

  请4个同学上台摆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组进行,能摆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②小组进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钟摆法。

  ③填表:说出所摆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填入表中。

  ④观察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

  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讨论,共同理解:长方形所含的面积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4、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指出:今后我们只要量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 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四、阅读教材第97页——98页,在书上填出相应的内容。

  五、转化应用:

  1、 1、完成98页的“做一做”。

  2、 2、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如图),中间有一个小长方形的花坛,求草坪的面积。

  六、总结:

  3、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是通过哪些方法探讨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

  4、 2、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七、作业:

  练*二十六:1——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课件、1*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面积不等的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活动,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张纸板,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说一说它们的长和宽怎么样啊?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通过比较,谁能说一说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长方形的长、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在下面的学*中,大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利用拼摆的方法解决问题

  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张长方形卡片和一些面积1*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接下来就请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想办法,知道这张绿色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你们用的都是1*方厘米的小卡片,一共用了15个,面积一共就是15*方厘米,所以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方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优选【10】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在学*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方法,为今后学*其它*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方法、学*水*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分页标题#e#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学生估计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通过 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分页标题#e#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 模式的背景

  (一)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已经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课堂上淡化情境的创设;教师讲的多,学生探究的少;关注更多的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忽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知识建构环节时间分配少,套用公式的巩固练*时间多,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等。

  (二)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这类知识的学**惯于死记硬背,只知道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现了只会套用,而不会灵活应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就会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数学学*的特点和自己数学教学的实际,确定了:铺垫引入、温故知新——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反馈调节——自我梳理、总结提升”的主体发展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二、模式的论证

  我从五个环节对我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学*,大多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的。复*旧知,可以为学*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会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可以通过填空、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一个源于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等。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学生的发现,建立正确的模型。学生可通过质疑、猜测、尝试、验证、操作、交流等形式进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直观演示,也可以是动手操作;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是对结论的验证。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明理。

  环节(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课堂练*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的主要途径。

  练*设计应与教材*题紧密结合,要做到“课本*题为主,课外*题为辅”。*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生活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同时, 课堂练*要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做到及时反馈,适时“调节”。

  环节(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何?”是我们常用的总结语。教师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再进行总结提升。

  三、模式的论证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和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复*常用的面积单位,接着让学生为网球场、橡皮、课桌面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让学生结合实物正确区分面积单位,进一步巩固了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面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做好准备。(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估计面积、动手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每行、几行与长和宽的关系。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摆面积单位比较麻烦,应寻求计算的方法,从而明确学*本课知识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猜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最后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到底什么有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我将分为4步来实施:

  1、动手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2、交流归纳。观察表格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深入明理。为什么长乘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后小结,让学生既掌握公式,同时明白其算理。

  4、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在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练*:

  基础练*:包括填一填、选一选,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

  变式练*:求正方形的面积

  综合练*: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拓展练*:巧算面积

  这些练*,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此环节大约需要11分钟)

  (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收获,注重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总结了学*新知的方法。最后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

  长

  (分米)

  宽

  (分米)

  1*方分米正方形的个数

  (列式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方分米)

  (1)

  3

  2

  3×2=6

  6

  (2)

  4

  3

  4×3=12

  12

  (3)

  4

  1

  4×1=4

  4

  (4)

  6

  3

  6×3=18

  18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 边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合集五篇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2)(5+2)×2=14(dm)()

  (3)5×2=10(dm2)()

  (4)2×5=10(dm2)()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51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旧知,导入本节练*。

  二、练*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题。

  课堂练*设计:

  设计说明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环境中完成学*任务。基于以上几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虽然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了其他同学的想法,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的自信心。

  3.重视知识的探究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

  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说一说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方厘米)。

  师: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说明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环境中完成学*任务。基于以上几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虽然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了其他同学的想法,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的自信心。

  3.重视知识的探究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

  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说一说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方厘米)。

  师: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其他*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