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数学教案,小班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并辨识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图形初步的概括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从生活物品中辨认出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各2个、魔法袋,大嘴娃娃2个、圆形,方形饼干若干、ppt、鱼竿和小鱼若干,呼啦圈2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认识图形)

  1. 教师演示变魔术,出示圆形和正方形

  2. 分别介绍圆形和正方形

  3. 请一名幼儿变魔术,其他幼儿辨认图形

  二、送饼干(图形配对)

  1. 出示大嘴娃娃,请幼儿观察其异同(圆形与正方形的嘴巴)

  2. 给大嘴娃娃送上对应图形的饼干

  三、小熊开店(联系生活,对图形进行辨识分类)

  1.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 尝试在活动室找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3. 引出小熊开店并帮小熊整理货架

  四、游戏钓鱼(巩固练*)

  1. 引出钓鱼话题,和幼儿一起去钓鱼

  2. 介绍钓鱼注意事项:圆形的鱼要放进圆形的鱼缸里,正方形的鱼要放进正方形的鱼缸里。

  3. 活动结束,幼儿随教师走出活动室。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并辨识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图形初步的概括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重点:

  能从生活物品中辨认出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各2个、魔法袋,;大嘴娃娃2个、圆形,方形饼干若干、ppt、鱼竿和小鱼若干,呼啦圈2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认识图形)

  1.教师演示变魔术,出示圆形和正方形

  2.分别介绍圆形和正方形

  3.请一名幼儿变魔术,其他幼儿辨认图形

  (二)送饼干(图形配对)

  1.出示大嘴娃娃,请幼儿观察其异同(圆形与正方形的嘴巴)

  2.给大嘴娃娃送上对应图形的饼干

  (三)小熊开店(联系生活,对图形进行辨识分类)

  1.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尝试在活动室找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3.引出小熊开店并帮小熊整理货架

  (四)游戏钓鱼(巩固练*)

  1.引出钓鱼话题,和幼儿一起去钓鱼

  2.介绍钓鱼注意事项:圆形的鱼要放进圆形的鱼缸里,正方形的鱼要放进正方形的鱼缸里。

  3.活动结束,幼儿随教师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

  2. 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

  1.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2. 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4

  学*目标:

  1蹦芮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重点:掌握面积估计的一些技巧。

  学*难点:估计面积的方法掌握。

  学*过程

  (一)预*活动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说说哪个单位

  大?哪个小?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3.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

  1惫啦猓撼鍪境し叫危

  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合作解决,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估计面积:c㎡

  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测量长㎝,宽㎝。

  计算:

  周长:面积:

  2敝艹兔婊的比较

  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周长指的是

  面积指的是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小给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拓展练*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估计教室面积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m,宽m,

  计算周长: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估计操场长是,宽是,面积就约是。

  (四)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对周长和面积有了哪些认识?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并辨识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图形初步的概括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从生活物品中辨认出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各2个、魔法袋,大嘴娃娃2个、圆形,方形饼干若干、ppt、鱼竿和小鱼若干,呼啦圈2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认识图形)

  1. 教师演示变魔术,出示圆形和正方形

  2. 分别介绍圆形和正方形

  3. 请一名幼儿变魔术,其他幼儿辨认图形

  二、送饼干(图形配对)

  1. 出示大嘴娃娃,请幼儿观察其异同(圆形与正方形的嘴巴)

  2. 给大嘴娃娃送上对应图形的饼干

  三、小熊开店(联系生活,对图形进行辨识分类)

  1.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 尝试在活动室找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3. 引出小熊开店并帮小熊整理货架

  四、游戏钓鱼(巩固练*)

  1. 引出钓鱼话题,和幼儿一起去钓鱼

  2. 介绍钓鱼注意事项:圆形的鱼要放进圆形的鱼缸里,正方形的鱼要放进正方形的鱼缸里。

  3. 活动结束,幼儿随教师走出活动室。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并辨识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图形初步的概括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重点:

  能从生活物品中辨认出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各2个、魔法袋,;大嘴娃娃2个、圆形,方形饼干若干、ppt、鱼竿和小鱼若干,呼啦圈2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认识图形)

  1.教师演示变魔术,出示圆形和正方形

  2.分别介绍圆形和正方形

  3.请一名幼儿变魔术,其他幼儿辨认图形

  (二)送饼干(图形配对)

  1.出示大嘴娃娃,请幼儿观察其异同(圆形与正方形的嘴巴)

  2.给大嘴娃娃送上对应图形的饼干

  (三)小熊开店(联系生活,对图形进行辨识分类)

  1.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尝试在活动室找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3.引出小熊开店并帮小熊整理货架

  (四)游戏钓鱼(巩固练*)

  1.引出钓鱼话题,和幼儿一起去钓鱼

  2.介绍钓鱼注意事项:圆形的鱼要放进圆形的鱼缸里,正方形的鱼要放进正方形的鱼缸里。

  3.活动结束,幼儿随教师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

  2. 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

  1.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2. 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4

  学*目标:

  1蹦芮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重点:掌握面积估计的一些技巧。

  学*难点:估计面积的方法掌握。

  学*过程

  (一)预*活动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说说哪个单位

  大?哪个小?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3.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

  1惫啦猓撼鍪境し叫危

  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合作解决,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估计面积:c㎡

  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测量长㎝,宽㎝。

  计算:

  周长:面积:

  2敝艹兔婊的比较

  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周长指的是

  面积指的是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小给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拓展练*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估计教室面积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m,宽m,

  计算周长: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估计操场长是,宽是,面积就约是。

  (四)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对周长和面积有了哪些认识?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线、三角形、*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移和旋转等*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学生分析:

  该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特意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

  三、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加以巩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巩固加以升华。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让学生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五、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相关知识回顾

  以提问的形式复*对*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矩形、菱形的实质是由*行四边形角度、边长的变化得到的。并启发学生考虑,若这两种变化同时发生在*行四边形上,则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们通过手上的学具演示以上两种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通过学生们的发现引出课题“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变化出正方形的过程,并再次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出由*行四边形的边、角的变化演变出正方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归纳总结出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再由此定义启发学生们发现正方形的三个必要条件,并且由这三个条件通过重新组合即一组邻边相等与*行四边形组成菱形再加上一个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两个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内容借助课件演示其变化过程,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

  2、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以上是对正方形定义和性质的学*,之后是进行例题讲解。

  3、例题讲解: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题是文字证明题,由学生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此题的已知、求证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逻辑,同时强调证明格式的书写。从而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4、课堂练*:第一部分采用三道有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对角线、边长计算的填空题,目的是对正方形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选择题,通过体现生活中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加以综合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质是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

  5、课堂小结:此环节我是通过图框的形式小结正方形和前阶段所学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所学几种四边形内在联系体现正方形完美的本质,渲染学生们应追求象正方形一样方正的品质,从而要努力学*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达到理想中的完美。

  6、作业设计:作业是教材159页,第12、14两小道证明题,通过此作业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有关正方形的知识。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小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和4条一样长的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正方形物体或正方形物体的某一面。

  活动准备:

  1.学具:4根一样长小棒 图形卡片若干

  2.教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正方形的实物,如手帕、围巾、魔方、积木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2、能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找出与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正方形一个以及与大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册;

  3、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举得快",复*对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举得快"。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托盘里放了三角形和圆形图片,比如:老师说圆形,小朋友就要把圆形举起来;老师要是说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举起来,我们来比比看谁举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并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种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形状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2、出示与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请幼儿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让幼儿直观感知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

  师:老师在每个桌子上准备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小棒来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像小猫一样地到位置上测量,量好后请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3、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回答。

  4、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

  (三)游戏"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另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欢正方形的东西,有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让幼儿辨别。

  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找出图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示范操作册内容,引导幼儿认真观看。

  师:等一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完成操作册,现在请小朋友认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

  (2)操作完后请把彩色笔放回托盘里,拿着你的操作册回到椅子上坐好。

  师:现在请你像小猫一样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册内容。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比较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个,内装有正方体1个、长方形体2个(一个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一个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

  3.幼儿操作用小正方体、长方形体。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教师: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须用指定的形体,我们要想帮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来认识一下用什么样的形体。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导入活动。

  放入6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取出一个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

  (2)幼儿取一个小正方体,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验证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不仅有6个面,而且6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师放入神秘袋中6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两两相同大小),变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个面。不过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的6个面不都是一样大。

  (2)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6个都是长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都是长方形的。

  (3)教师从神秘袋中变出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帮助幼儿认识这种长方体的特征。

  这个形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有6个面,4个面是长方形的,2个面是正方形。

  (4)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样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3.请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帮小兔子搭房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形》小班数学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数学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范文五份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读题和根据条件提问题的*惯。

  2、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同学们,喜欢公园吗?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到月湖公园去观赏,(出示课件)。公园里的花坛真漂亮。为了维护花坛里的花草,同学们准备为花坛装置护栏(显示护栏)。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情景图),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同学独立考虑后回答。)

  生1:长方形花坛的护栏长多少米?

  生2: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元?

  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谁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3:给正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生:可以先求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1)独立考虑。

  师:你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吗?不只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了一种算法,有没有两种、三种?先自身算算。(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8+4=24(米)

  师: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围着加起来,算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答:周长。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师: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4:(8+4)2=24(米)

  师:哦,这种方法有点不同,你能指着长方形花坛和大家说说你是先求的什么吗?

  生4:我是先求的一个长加宽,再乘2求出两个长加宽,就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的想法?

  (另一同学又说一遍。)

  师:哦,这位同学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5:38=24(米)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5:因为两个宽是4+4=8,再加上两个长是8,就是3个8,所以可以用38来计算。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独特,不错。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现在能求出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了吗?

  生:242=48(元)。

  (3)试一试。

  计算下列各图的周长。

  设计说明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