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

首页 / 随笔 / | 2022-11-30 00:00:00 随笔,教育,数学

数学教育随笔1

  高效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每个教师上了无数节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通过对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学*意识的有效探究,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其实,课堂教学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其次不是学生不肯说,更多的时候是学生不知说什么、怎么说,这问题就出在老师的引导如何有效激活在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学*意识。六年级学生一方面抽象思维、动手操作、自学能力等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面临毕业,学*压力大,情绪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变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维变化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势利导,努力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学*意识。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有高效意识的反思:

  一、掌控课堂教学时间。

  正所谓向40分钟要质量,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创设巧妙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心态,主动参与学*。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学*的意识。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就问题提问题,较直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而应该将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紧扣大题,又有一层的价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灵活,更富有创意,培养出时代的新人。

  总之,有效激活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学*意识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经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效的获得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对于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数学教育随笔2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因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在20xx年就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从参加工作走入讲台以来,我最大的感受便是:课堂教学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原来一直以为师道尊严,教师是高高在上,其绝对权威不容置疑。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以及业务学*,我逐渐明白:课堂是师生间的一种对话,师生地位应该是*等的,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意识到:只有在和谐、*等的师生关系中,才会感受到孩子们真正的自主;只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时,才会发现孩子们原来也是这般的“伟大”;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感觉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

  以下的一个小故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再现,虽*凡,但很实,正是因为有着一颗*常之心,我才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在教“万以内数比较大小”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带来了厚厚的书本,告诉他们比比看看谁的书最厚,里边装的知识最多,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给他颁发“知识小博士”证书,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搬出从家带来的厚书,寻找着书本最后的页码。 “我的页数最多,有988页!”王春滢第一个把自己带来的书的页数报了出来。

  “988!”我一边认可地点头,一边把数字一板一眼地写到黑板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本书有988页,这个数可真不小哇。看来这个证书得发给她了!”

  我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的页数比她的还多,有1302页呢!”“1302?”我把这个同学报的数字写到988的旁边。“凭什么就说1302页比988页多?”文艺委员从来不肯轻易认输:“你的都是1、2、3,还有个0,我的数都是9和8,怎么不比你的大?”她的质问还真拉来了响应的伙伴,但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反对:“988再大也没有到1000,1302可是一千多呢!”“1302是四位数,988是三位数,四位数就比三位数大!”激烈的争论中,同学们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商量,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伴着激情自由地飞翔。一次、两次……直到我郑重地宣布第四次,大家才心服口服地让我把证书发给了吴梦瑶。

  ……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正是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积极思考的环境,学生才能更放得开。在课堂中,我总是尽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自主参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我想,只有尊重学生,顺其自然,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课后我在想:数学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并有兴趣解决生活中无数个数学问题!体验多了,信息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探索有价值了,孩子们的兴趣浓了,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了。只有这样,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学*活动中尽情地舒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激情的陪伴下自由地飞翔!

数学教育随笔3

  孩子的数字启蒙教育会关系到他日后学*数字的兴趣。一般的家长在教孩子数学时,容易以自己理解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指导方法。由于指导方法的不当,会让孩子原本浓厚的兴趣被扼杀掉,更可能造成孩子拒绝学*,这样的现象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所以父母学*如何去引导孩子,是教导孩子时应有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

  教孩子基本的数学概念

  三至六岁的小孩,应开始用有趣的实物来教他数学概念。例如,不要只是教他用心来数1~10,应该每数一次指着他的一个手指。要他数物件时将物件移放在一处。否则,他可能会以为“4”是意味着在一序列物件中的第4件,而不是整群物件共有4件。

  你也应该教三至六岁的孩子认为“0”是一个数字的概念。通常,人们让孩子们以为“0”与没有是同样的。这在以后将使孩子在数学上发生极大的困难。例如,35和305两个数:在第一个数中“3”与“5”之间没有“0”;在第二个数中,“3”与“5”之间有“0”,但孩子也会认为“3”与“5”之间没有东西;这岂不是两个数都相同了?但实际上两数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在孩子数物件的时候,写给他看由0至9的写法,如果你将数字写得大至可以用他的手指依循墨迹画出来,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较快地学*。有好些形象化的方法,都适合在家中教学前儿童数学概念。例如,在孩子已学会数东西和认识了数字之后,给他一个箱子,分成十格,各写上由0至9的数字,再给他45块鹅卵石或硬币,让他正确地分配放人各格中(即一格放一个,两格放两个,三格放三个等等)。这个箱子,让他可以在若干程度上自己矫正错误,使他能独立地实践与学*。

  另一种教学前儿童学*数学的游戏是:在若干纸条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然后放在一布袋内,每次让你的孩子抽出一条纸条,抽出的纸条上写的数字是多少(你不要将数字读出来),就要孩子拿出同样数字的鹅卵石或硬币来表示。

  将若干数字的硬币放在一堆,同样数目的硬币放在另一堆,要孩子在每一堆中每次拿掉一个,他就会自己发现相等的概念是怎样的。如果两堆中有一堆的硬币数多一些,他就会发现较多和较少的概念是怎样的。

  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要让孩子的数学能力提高,就要通盘地学*每一种数学领域,基本上数学领域划分为四大部分:数与计算;量与实测;形状空间;逻辑推理关系。我们很简略地介绍一下。

  (1)数与计算。

  唱数与点算:唱数是语言上的表达,点算是手与口的对应,为了让幼儿确实了解数字的量,可以用实际的物品给孩子点算,像2个苹果,口里说2,手上数1个、2个苹果。比较多少:让孩子透过具体的物品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哪一个少或是一样多的意义。像2和3哪个多?可让孩子透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如苹果要装在篮子中,有3个篮子,2个苹果,可不可以装得刚刚好。

  分解合成、数的四则运算:先了解数的分解合成是练*四则运算(+、-、×、÷)的基础。像3可以分成1和2,或是3个1。2和3合起来是多少?可让孩子再算一次,合起来是5,运算的式是2+3=5。

  序数:表示数的顺序且可以表示位置,像第一名、第二名??另外就是表现位置的方向和先后,要先提醒孩子起点和方向,像“从右边算起第3个”,右边就表示方向,第三即是位置。

  保留概念:让孩子知道物品不论它的位置如何改变,它的数值都是不变的,像原本00000排成00,000,通通都是5个。

  分数、倍数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将水果*分成两份,妈妈一半,孩子一半,或是有5个糖果要分给5个小朋友,自己分分看??

  (2)量与实测。

  长度:像远*、深浅、高矮、厚薄,可在生活中多给孩子猜猜看哪个长,比比看哪个远的实际测量及估量的机会。

  时间:时间观念务必与生活结合。先让孩子从感觉时间的长、短,再去分辨时间的先后顺序,再慢慢认识几点钟,也可让孩子看看沙漏漏完要多久?或是蜡烛烧完要多久?

  重量:比比看棉被重还是枕头重?先对比轻重差别较大的两种物品,让孩子拿拿看,用手掂掂看,让孩子感觉并分辨出哪个轻,哪个重。

  体积(容量):体积是三维概念,可找家里的盆子、瓶子、罐子,让孩子透过实物比较,或是在瓶内装水,看看哪一个瓶子装的水比较多。

  面积:找一些不同大小的硬纸板,实际比比看,哪一张纸板比较大,或是找一些不同形状大小的小纸片覆盖在书本上,看看要几张小纸片可将书本表面全部覆盖。

  钱币:在逛街或是买菜时给孩子换钱、找钱的机会,再分别认识1元、5元、10元等不同币值,多给孩子自己掌握金钱买东西的经验。

  速度:观察路上的车子哪辆跑得比较快,比比看妈妈和孩子哪一个走得快,或是哪一个比较慢。

  (3)形状、空间。

  *面图形: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说说看这些图形的特性,像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角??

  立体图形:让孩子堆叠柱子、立方体、三角锥、积木,试试球、圆柱体可不可以堆叠?方位概念(上下、前后、左右):要分辨上下、前后、左右要先找出一个基准物,像在桌子的上面,或是下面,孩子的左手,或是右手,等孩子熟悉这些概念后也可将二者配合起来,像将花放在左边的第二格,这可帮助孩子将来对坐标概念的理解。

  (4)逻辑、推理关系。

  分类:主要是教导幼儿如何让自己的观念清楚,之后才能决定数算的范围。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如“哪些是绿色的?”也可是多重标准如“找出都是穿裙子的,而且是女孩子。”或找两种因素,另一种是“找出长头发或是穿短裤的。”

  部分与全体:拼图可让孩子认识部分与全体的关系,另外像5可分成1和4,5即是全体,可分成两部分,即1和4。

  逻辑推理:从已知的条件中去推断未知的情况,像排序列“排○□○□,接下来要排哪一种”,也可请孩子找找看这个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原因和结果: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让孩子在玩游戏时多想想“为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仔细地观察,探索原因和结果。要想让孩子的数字能力发展得很好,就要均匀地从上面的四大数字领域开始培养,并不单纯选数与计算的那部分,这就像吃东西一样,要每种营养都摄取,若只喜欢吃汉堡包、薯条,不仅会过胖,且会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难治的疾病,唯有对每一种养分都均衡的摄取才会长得健康又健壮。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1)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 (菁华5篇)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1

  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方式之一。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小组合作学*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l=4”时,可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我旁观了一个小组的合作:

  组长:“为什么3+l会等于4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

  约一分钟后。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那么A(没说话的那个学生),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A:“是不是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l等于4呀!”

  “对呀!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就是这么讲的呀!”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学生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l=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3比4小1,那3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派出的汇报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教师再讲解也是多余的了。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这样很值,因为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3012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一定要写0等等,就没有合作学*的必要。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学*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氛围。再如学*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这时,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可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四、科*用评价机制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教师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会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教师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让学生进行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对小组合作学*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引入“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成绩的*均分)和“提高分”(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五、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2

  灵活课堂:课堂生成也可以是教师的灵机一动

  教师教学需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尽管有时已经在备课上花了一些功夫,可是课堂中还是不断有问题产生。我们通常情况下把它称为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准确处理课堂生成,会使课堂更精彩。

  今天我们讲的是圆锥的体积。原来的每次实验,都是采用细沙,可是最*搬办公室,原来的细沙没有及时搬过来,因此,这次我用的是有颜色的水。

  先让学生观察要想求圆锥的体积,怎么办?猜想可以转化成圆柱体。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采用等底等高的的圆柱和圆锥来研究。并出示探究活动要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第一次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到圆柱中,恰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圆柱体上面标出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都感到很惊奇,第三次倒入之后,看到圆柱体内装满水,竟自发的鼓起掌来。学生是喜欢做实验,让事实说话,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结论和老师告诉的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已经总结出来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叙述出实验的结论之后,我设计的是进行相关的练*,可是学生意犹未尽,希望把水一次一次的再倒回去。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我开始操作。把圆柱体内的水倒入到圆锥体中,圆柱体内的水恰好少了三分之一,还剩下三分之二。当我看到圆柱体内水占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样的一个题目:

  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 削去的部分是原来体积的1/3 ;

  B削去的部分是剩**积的1/2 ;

  C 剩下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2/3 ;

  D剩下的体积是削去体积的1/3 。

  这样的题目经常考察,这里有三部分:原来的圆柱,削好的圆锥和剩下的材料。这个问题学生经常出错,总是找不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情景正好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生看到圆锥体中的水和剩下的圆柱体内的水,一目了然。

  在备课的时候,不是这样安排的,但是当课堂的情景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情景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课堂生成进行授课,有时会有意外收获。我想我的学生在以后碰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想到今天做的实验。

  我前几天听了一节数学课,一位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让学生在等待上课的时间出示口算卡片,让每位学生计算一道题。这个设计很符合一年级的教学,也有数学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上课铃响了才组织课堂。可是他仍然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让每位学生开小火车计算一道口算题,耽误了很多时间,也是刚开始上课就感到有些枯燥。实际上,这个时候可以改变教学设计,让一列或两列学生计算,直接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内容的教学机智。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3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和练*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惯。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4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乐意学数学,在学*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是关键。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经验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的理由都是――不喜欢老师。校信通名师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妙招。

  1.展示能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能力超级强,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特别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可以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200―300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的进步和学*的乐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曾经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举个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师喜欢用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面积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思维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师们特别善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

  他们的课堂别具一格。有时候一节课只讲一道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一题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是今天讲了一道题,明天还会再讲这道题,常讲常新。通过一道题,学生往往可以学到或自己发现一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学生一起创造成就感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校信通里的名师们非常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上课的时候也会通过轮流提问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传递老师的重视。

  名师建议,可以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学生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今天对比昨天的点滴进步,可以增强成就感,增加学*兴趣。

  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学*瓶颈

  学生学*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学生学*成绩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不会,而可能是被一两个知识点卡住了。校信通名师们特别擅于通过课堂、作业或试卷分析,帮助学生发现长期困扰他们的学*症结,从而迅速提高其学*自信和学*成绩。

  期中考试后,学生吕梦把试卷拿给老师看,老师通过试卷分析和学生沟通,便可迅速帮助吕梦分析出学*中的薄弱环节,运算能力和行程问题比较薄弱,喜欢用阅读的方式,读数学题目导致吕梦成绩一直上不去。老师建议吕梦,多找一些运算题和行程问题做一下,同时养成良好的读题*惯,读题读三遍,学*成绩便可从70分,提高到90分。通过老师的试卷分析,吕梦忽然感觉到自己其实也可以学好数学!

  三种提问方法,引导孩子爱思考

  数学是很好的思维体操,它可以逐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起来。在数学实验班中,老师们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索、发散以及迁移等思维方式。从课后的反馈上来看,效果非常好,学生普遍感觉上课的时候思路很开阔,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老师采用了哪些提问方法呢?

  1.迁移性提问,提供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校信通名师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已知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1,求其他两边长度,假设这个边长是2呢?由于是新的问题情景,学生没有很快口算出来。于是老师把问题变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好算的角为450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计算边长的变化,老师让学生总结三边变化的规律,验证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扩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统性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复*“*行四边形”时,老师会让学生连带着一起思考:当具备什么条件时,*行四边形是菱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可以引导孩子把知识串联起来。

  为避免孩子们只是说出他记忆中的答案,老师会再进一步追问,你可以证明吗?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惯――“我每走一步都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证据”,而不是“我记得应该是这样”。

  3. 此外,老师还会通过探索性提问,让孩子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5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

  激发学生兴趣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实在自己地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地设计,那么,对学生学*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地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地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地同时,提高课堂教学地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地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地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地知识,具备该具备地各种能力,提高应有地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地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地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2)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教育随笔 (菁华3篇)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教育随笔1

  下班后,在门囗等待已久的家长,随着保安人员把大门敞开,教师到家长手中接送卡收齐,孩子们安安全全的让家长接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是在这种情景下结来了自己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没见到孩的家长,心里总觉得对孩子说些什么,总想把积攒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诉亲爱的小宝宝.你看,一见面又是亲又是抱的,小宝宝们也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尽情的欢笑.有的'孩子还跟父母撒娇,要这要那,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见到父母便拽着买口香糖、水果冻等之类的小食品,甚至让爷爷奶奶买玩具,买蹦蹦床等。

  每位家长也豪不各啬地满足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慢慢的养成了。有的家长则不这么认为,应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不是一味迎合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动与孩子交流,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边走边谈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所教的新知识。家长透过与孩子谈话,不仅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潜力,并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状况,对幼儿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教育随笔2

  记得文文刚来我们班的时候,一天到晚的.哭哭啼啼,怎么哄也不停下,我就问她,为什么哭,她擦着眼睛对我说:“我害怕中午睡觉,我不想睡觉。”我就安慰她说:“好吧,文文,不要哭了,中午老师陪你玩,咱们不睡觉好吗?”她泪汪汪地点了点头,很快就不哭了,就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到了午睡的时间,我陪她玩了一中午。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她妈妈来接她回家,对我说:“文文去过好几家幼儿园,都不愿意去,就是因为害怕中午睡觉。”我跟她妈妈商量了一下,这几天可以接文文回家睡觉,等下周的时候再让文文在园里睡觉,文文也同意了。

  到了下周的时候,文文妈妈没来接她,我就让她睡了一会儿,结果文文第二天不愿意来上学了,我打电话询问她妈妈,她妈妈告诉我说:“文文回家告诉我说,老师说话不算数。”倾刻间,我觉得我做错了,于是,我为这件事和文文道了歉,并和她约定好,以后文文可以不睡觉,但是必须在床上躺着,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午休,文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没几天她就慢慢融入到集体中去了。渐渐地,也养成了午睡的良好*惯。

  从这件事中,我反省到对孩子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有时候家长的话都不如老师的话管用。老师对孩子说出的话要负责,这能显示出老师对孩子真正的尊重。对于孩子小小的心灵,我们要加倍地呵护,悉心地尊重。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教育随笔3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日我们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今日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教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可是此刻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3)

——数学随笔 (菁华3篇)

数学随笔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老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老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老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这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情境中去。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老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学*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等生活经验,切实地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5、动手操作 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积极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可以很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准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指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惯。

  2、挖掘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时的学*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老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的主人。见解,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的主人。

  三、数学练*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和练*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老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惯。

  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

  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老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数学随笔2

  粗心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不仅仅是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有存在。只不过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我们经常会见到家长之间会问道: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的时候,看见出错的地方很多都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还有漏题没有做。于是父母有的.苦口婆心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训斥,而孩子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家长们也是伤透了脑筋。

  实际上,孩子粗心是有原因的。

  第一、没法集中注意力

  粗心是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注意力比较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收到的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很容易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从生理层面上来分析,难以甚至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以至于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视知觉不是视觉,是把眼睛将所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一种能力。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些或多或少的问题,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

  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因人而异。当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水*,这就会导致粗心现象的出现。

  第二、知识点掌握不全面,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那我们又要如何正确纠正孩子的粗心问题呢?

  了解了粗心的真正原因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纠正,简单的重复练*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及养成良好的做事*惯,同时迁移到学*中,能够有效的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第一,强化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我们想想一下,一个懒散的父母会培养出严谨细致、富于责任感的孩子。具体来说,在家里可以给儿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袜子之类,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负起责任来。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第二、培养集中精力的好*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一边做*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业半天都做不完。另外,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第三、保持耐心。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做家长的千万急不得,我很理解一些家长的心情,我的孩子也有粗心这样的毛病。记得上个月,孩子数学测试做漏了题,扣了3分,被老师加倍罚分,共扣了6分,孩子心里很难过,抱着陈老师伤伤心心地哭,我们知道后反而安慰孩子,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后来一段时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上星期测验,又有一道题忘记做,被扣罚了1分。这说明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我们也曾经给孩子讲,粗心说带来的后果,孩子也开始渐渐明白道理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千万不要打孩子,体罚孩子,它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重生,为什么呢?那是孩子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所以持续时间就短。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自己能认识到,却无法改过来,心理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真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在正确认识“数学障碍”的同时,对粗心的学生,老师应该想设法改进一些,帮助粗心学生各方面。

数学随笔3

  星期天,我表哥要来我家做客,我便要求妈妈到市场上买西瓜,妈妈刚出门数久表哥就到,我与表哥玩了很久,突然一声门铃,哇!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我高兴地拿起刀来刚要切下去,表哥笑着说:

  “等一等,我先问你,你一刀能把西瓜切成几块?”

  “两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两刀能把西瓜切成几块呢?”表哥继续问。

  我想了想回答说:

  “如果第一刀切下去,不把西瓜分开,那两刀可以把西瓜切成四块。”

  “回答得好。如果在没有切完以前,仍将西瓜并在一起,那么三刀最多可将西瓜切成几块?”

  “六块。”

  “不对了,六块并不是最多的 ”

  “噢,想起来了。两刀切成四块后,再横过来在腰上切一刀,就成了八块。”

  “对!那么四刀最多可切几块呢?”

  “十二块。”

  “又不对了。不过,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难一些。我来告诉你,最多可切成十五块,少一点可切成十四块。

  接着表哥教了我以下的方法。

  1、四刀切十四块的切法;开始三刀两两相交得七,再横切一刀就可得十四块。

  2、四刀切十五块的切法:先用三刀将西瓜切成八块,然后在靠*西瓜心{但不经过中心}的位置再斜切一刀。在八块中,这一块可以得到七块,这样就成了十五块。

  通过这次切西瓜,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数学来自于生活。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数学随笔 (菁华3篇)

  如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地世界是独特地。教学伊始,有目地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地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地学*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地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地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地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地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地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它地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地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地“愉悦”氛围,同时,美丽地**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地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这两天孩子们听说数学课上要用计算器了,快活的不得了,连课间都握着计算器呢!恨不得今后天天能用在数学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考虑到计算器教学的特点及学生形成必要计算技能的重要性,我和学生联手进行了创造性的教与学。

  [案例]:

  情景一:

  师:计算器你们喜欢吧!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计算器算得快。

  生:计算器计算太方便了。

  生:计算器计算不会出错,作业就不用订正了。

  师:那今后我们都用计算器好不好?

  生:好,

  生:真的?

  生:老师是不可能让我们天天用。

  师:怎么不可能,计算器算得又对又快,**嘛不让你们用!

  ……

  学生听我这么一说,一个个“耶”的叫起来,他们别提有高兴啦!

  其实课前我早感到学生有这种心理了,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巧设陷阱,一步步让学生感觉到计算器虽然方便快捷,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式题,有些题目用计算器计算根本不行。

  情景二:

  第一层次:感受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

  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计算的局限性,而是想让学生先尝尝甜头,出示了几道用计算器计算很方便的计算,有计算器的学生一个子就完成了,个个很得意的样子,而没有计算器的学生好久都没有算出来,看到别人早就算完了,他们早就没有了计算的兴趣,看样子,真后悔今天忘带了计算器。不过,用计算器的学生也出现了问题,当学生校对的时候,有学生结果错了。

  师:计算器算的还有错,不会吧?

  生:真错了,

  师:你们刚才不是说计算器计算不会错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我看错题目了。

  生:我按错键了。

  师:原来计算器计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也会出错。

  第二层次:感受掌握计算器其它功能和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计算:39×26,72÷8,3645-39×26

  当题目一出示,学生就忙活起来,不一会儿结果就出来了。

  师:你能告诉大家这三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三题都是用计算器计算的。

  生;第二题口算更快。

  生:第一题用计算器比较快。

  师:第三题呢?

  生:用计算器,是93756。(想了想)不对,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第三题怎么算?

  生:先算39×26,记下结果,再算3645-1104=2544,

  生:我直接按键的,算的结果也是2544。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介绍了两种类型的计器,并介绍用多功能键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得出:

  师:现在你对计算器有什么想法?

  生:有些题目用计算器很方便,但有些题口算更快。

  生:像第三题这样的题目如果不会用,用计算器就会很麻烦。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5)

——生活教师教育随笔 (菁华3篇)

  不知道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会读懂。作为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来爱这些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读懂他们。

  “老师,让我来分吧!”早点时间到了,我提着篮子匆匆走到孩子们中间,就听见徐世英小朋友在我背后轻声说,我扭头一看,她张着两个小手,抬头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里,接到蛋糕,他马上“忙”起来了。

  说起徐世英,他确实算不上我们班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她的调皮好动爱哭也着实让我和其她老师“头疼”了一阵。慢慢的,我发现徐世英不像很多调皮的孩子一样,“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学知识。他调皮好动,却也非常聪明好学,在老师讲故事、发书给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时,他都一改往常的调皮好动,静静的听着,认真的学着。不仅如此,兴桦小朋友喜欢出头,当老师带小朋友复*以前学过的歌曲时,他就站在前面,面对大家,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结束*室时,他就站在门口,像老师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来,虽然这也时常让许多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进教室;当我们开始吃饭时,他就跑过来“忙前忙后”。

  认识到这一点,我跟其她老师也不再认为他那是不听话,违反纪律了,而是时常满足他的“小虚荣心”。结果,他却明显比以前听话了。最让我意外感动的是,他的那一句“谢谢”。离园时间到了,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师,我鞋带开了。”徐世英在我旁边说。“那老师帮你系上”,我笑着说。我蹲下身,帮他系好鞋带,我刚要站起来离开,“谢谢”,他轻轻的抿着嘴说。听到这两个字,我一愣,参加幼师工作几年了,每天离园时,帮小朋友穿外套、戴帽子、系鞋带,徐世英是第一个对我说谢谢的小朋友,这两个字也在我心里盘旋了很久,我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个调皮好动却也聪明好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

  现在流传一句话“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安全意识差,随时会出现各种情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随时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爱护,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安全常识,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1、培养安全意识

  (1) 让幼儿指导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电话号码。(2)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办?(3)告诉幼儿如果走失怎么做。

  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对幼儿进行一些交通安全常识教育: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知道乘车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马路上的车”、“信号灯”,让幼儿初步懂得简单的交通规则。

  2、教育幼儿保护自己的身体器官

  (1)管好“入口”,教育幼儿不把一些小玩具放在嘴里,吃饭时不边吃边说话,或边吃边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2)保护眼睛:现在的孩子喜欢看电视,教育幼儿看电视时保持距离,时间不要太长,不用脏手去擦眼,玩剪刀、竹子、木枪时注意不要刺伤自己或别人。

  (3)保护牙齿:不用牙齿啃过硬的东西,少吃甜食,勤刷牙,讲好口腔卫生。

  (4)保护耳朵:洗头或洗澡时不让水进入耳朵,有小虫进入耳朵,不要乱掏,要告诉大人。

  二、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在不同季节里安排不同的学*内容,利用季节特征进行教育。

  春季:天气变化明显,传染病多,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幼儿实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生病以后”,让幼儿了解疾病对人的危害,身体难受要告诉大人。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蚊虫多,可对幼儿进行蚊虫叮咬的教育。结合实际进行游泳玩水的安全教育。夏天雷雨多,教育幼儿了解雷雨天应该怎样做。

  秋季: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开展防火教育,让幼儿认识防火标志,让幼儿了解活在适应怎样自救,并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演练。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很荣幸能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和学*本次活动。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教育工作,但是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是有些粗浅的,希望通过本次“金点子”的探讨,能吸收一些宝贵的经验。

  今天我将从一下几个实例中说一下我的观点:

  刚刚进入幼儿园时,我发现每天早上小朋友与老师之间的相互问好,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于是,今日我在我们班实行了”迎宾小礼仪“活动。来加强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以及礼貌教育。同样,在进行此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有的小朋友很大方的和老师打完招呼后还会跟两个执勤的小朋友打招呼,有的需要老师提醒后再打招呼,有的小朋友直接不说,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针对这一现象可能会发生在胆怯的孩子身上。

  胆怯的原因:

  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要求严格,家规很严,家庭氛围等原因。

  2、家长们对孩子的保护措施或者灌输安全意识的缘故。(不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别人东西……)

  3、家长们看不到的闪光点。也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态度,不善于鼓励孩子。

  我觉得关于胆怯这一话题可以在班会活动上适当的点到。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举例子。

  针对刚刚我们班文明小礼仪例子中胆怯孩子教育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自我示范(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可能有些慢,等老师或者同学示范过后会明白)

  2、渲染法(请执勤的小朋友在一次友好的表达,请周围小朋友给予鼓励)

  3、在日常活动中多留意胆怯的小朋友并且安排活泼开朗的小朋友带动。

  前几天,我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发现有部分小朋友对于蔬菜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后来我跟几位家长了解了一下情况。由于孩子挑食问题严重,所以,*时吃饭时能喂进孩子饭去就很费劲,没空闲对孩子对蔬菜进行认知教育。有的家长那个能让孩子安稳坐下用餐,不过是包办似的,有的对着一桌子菜问小朋友”你想吃绿绿的那个还是黄黄的那个呀你想吃酸酸的还是辣辣的呀“根本不会教育孩子蔬菜的名称。所以,每次,进餐前,我们会给孩子介绍今天吃什么蔬菜。会给孩子尽量展示图片或者事物,然后会小朋友们讲解吃这个蔬菜的好处。及其他的蔬菜的用途。

  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么多小故事,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培养生活中的“小男子汉”

  品读作家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气、独立、沉着又不乏天真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生活中,我们更希望能够看到一群“小男子汉”们茁壮成长。那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生活中的小男子汉呢?

  踩死“臭大姐”

  作为一名女性教师,虽然身上不可避免地少了一些“阳刚”色彩,但我依然尽全力为班里的孩子们灌输“男子汉”精神,并适时地作出表率。

  在一次手工制作课上,一只“臭大姐”从窗外飞了进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王晗玉小朋友的头上。本是一件小事,但后一排的陆一畅小朋友看到了,吓得“啊”的一声慌忙跑到了走廊上。紧接着,其他小朋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惊慌间已经抱成了一团。陆一畅指着王晗玉的头说:“臭大姐,很大的臭大姐!”王晗玉吓得“哇哇”大哭。我赶紧向王晗玉走去,同时安慰大家:“小朋友们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只是一只臭虫。”

  王晗玉哭着向我扑来,头上的臭虫也趁势飞到了地面上。我把她揽在身边,并召集全班小朋友围过来。

  “大家看,这只是一只臭虫。它虽然很臭,但不会咬人。臭虫是害虫,看老师来消灭它!”我抬起脚,故作轻松地把臭虫踩死。随后,又用纸把臭虫的尸体包住,扔进了垃圾箱里。

  “臭虫只是一种小害虫,不会咬人的。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勇敢的,以后就不会害怕臭虫了,对不对?”我满含期待地看着大家。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眼中的惶恐告诉我,他们依然害怕臭虫。

  又来一只“臭大姐”

  正值秋季,又一只臭虫飞进了教室。这一次孩子们明显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老师相信我们班的男孩子都是小男子汉,女孩子也会像故事里的花木兰那样勇敢。这一次,有谁愿意站出来像奥特曼一样保卫大家呢?”

  “老师,我想试试,不过,我不敢用手捏住它……”陆一畅看着我说。

  “好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愿意帮助陆一畅的呢?”我问道。

  很快,有三四个男孩子站到了陆一畅这一边。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向臭虫走去。来到臭虫面前,陆一畅神情紧张地望着我,我用微笑鼓励着他。

  只见他猛地闭上眼睛,抬脚向臭虫踩去,很可惜,没踩着,引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第二次,陆一畅看准了臭虫,一步到位,臭虫一命呜呼了。紧接着,在我的鼓励下,王晗玉用纸巾把死去的臭虫扔到了垃圾箱里。

  一只“臭大姐”,让幼儿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勇敢,我们相信这是孩子们迈向“男子汉”的第一步。想要靠做来指导,让幼儿从自身体验中去克服怯弱、体会勇敢是学前教育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讲一个故事,树一个榜样

  在班级故事会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讲一下我心目中的男子汉,给自己树立一个学*的榜样。我把范围放开,鼓励他们去发现身边的“男子汉”榜样。

  很快,在故事会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榜样。“我觉得我的爸爸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敢杀鸡,还敢杀鱼。”王伟小朋友第一个为大家讲述。

  “我奶奶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因为我和爸爸妈妈睡一个房间,奶奶自己睡一个房间,可是奶奶并不害怕黑。”李颖小朋友的故事虽然短,却赢得了其他小朋友热烈的掌声。

  “我心目中的男子汉是喜羊羊,因为它不仅勇敢,还非常聪明。每一次它都能战胜灰太狼……”“我觉得《海的女儿》里的小美人鱼公主是最勇敢的……”孩子们很开心地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榜样’学*,对不对?只有这样,我们长大了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或者女英雄。”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赞同。

  邀请爸爸做个游戏

  考虑到孩子们*时都由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接送,很少能够与爸爸在一起做游戏,于是,我们携手家长,组织了一次“家庭接力赛”。

  比赛规则:爸爸负责在一端吹气球,由孩子把气球送给在另一端等候的妈妈,妈妈再给每一个气球画上笑脸。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一组家庭完成的笑脸气球多,即获胜。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里,孩子们感受到了“男子汉”的力量。爸爸们努力地吹着气球,鼓励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送给另一头的妈妈。有的孩子在运送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若放在*时肯定会号啕大哭,可是在游戏过程中,因为有爸爸在,他们不好意思哭,有一些爸爸直接要求孩子“爬起来,向前冲”。

  去感受爸爸的力量,也是鼓励幼儿去体会男子汉的力量。这种男子汉的力量会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对父母的崇拜之情,这是幼儿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在学前教育中,尤其是在当下幼教队伍中女性居多的情况下,让幼儿在体会柔性美的同时感受“阳刚”的力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我们相信,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总爱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还有一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地上爬,然后在把脏脏的小手摸脸,放到嘴巴里。好的生活卫生*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所以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惯。所谓,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家庭,老师则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家长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受着影响,因此,老师对幼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时,老师在幼儿面前,要有意思无意识地让幼儿知道老师是这样爱干净,讲卫生的。例如,吃饭前和小朋友一起洗手、擦手。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自然会跟着做,久而久之,幼儿饭前洗手的*惯就培养出来了。

  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惯应从小事做起。有好多小朋友爱玩纸,可每次玩过后,教师里就会一片狼籍,满地的纸啊等令老师头疼。为此,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我想了一个办法,我让小朋友自己按意愿玩纸,小朋友可高兴了,等他们玩累了,地上也遭殃了,碎片到处可见。于是,我就唱起《开火车》的曲子,玩起游戏来,小朋友兴趣来了,也纷纷加入进来,当我们开着开着我停了下来,对小朋友说:“不好前面有障碍物,我们的火车过不去”。说完,将一堆纸捡器起丢进纸篓。火车又开了,前面又有一堆纸片,我正想开口,只见杏子小朋友主动跑上前去说:“老师,我把这个丢进纸篓。”我冲她一笑,大声说:“小朋友看,教师里还有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开火车呀?”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争着将地上的垃圾丢进纸篓。这下,火车开得真快!

  从那以后,幼儿往地上丢东西的*惯明显好转,不管是进行活动,还是吃午点,小朋友都很自觉往纸篓仍。由此可见,老师对幼儿的耐心引导,会促使孩子两好的行为*惯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

  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卫生*惯,同时也表现在要有独立自理能力,玩具玩过后,一定要让幼儿学会物归原主,如果老师让老师来收拾整理,容易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从让幼儿学会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学会穿、脱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日后,这种好*惯会迁移到孩子的学*,工作中去,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认真的督促,培养幼儿爱清洁,将卫生的好*惯,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逗蚂蚁——走进孩子的生活

  “蚂蚁蚂蚁快快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筷?毛竹筷。什么碗?烂泥碗。吃不了,往回搬,嘿呀嘿呀搬得欢。”看着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玩语言游戏“逗蚂蚁”,我却忍不住想:逗蚂蚁,这本该是一个特有生活气息、带着科学探究意蕴的活动,难道就只能这样在模拟的语言游戏中让孩子们想象表演吗?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带孩子们到户外去逗蚂蚁呢?

  带上一个小小的饭团,我带领孩子们出发在园内寻找蚂蚁,交给孩子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在我们走过的地方发现蚂蚁。与往常的散步不同,孩子们一个个低着头,步履缓慢,显得异常专注:“哪里有蚂蚁啊?”园内,多是水泥浇筑的*坦大道,确实难以找到蚂蚁的身影。

  “看这边!”子杰大声地喊了起来:“这个花坛边边上有一只蚂蚁!”一群孩子凑过去:“哪里呢?”子杰沮丧地说:“它往那里的泥地里爬走了!”

  “蚂蚁喜欢待在泥地里!”俊成兴奋起来,像发现了什么新的秘密:“老师,我们到种植园地去找蚂蚁!”

  果然,临*种植园地,孩子们在水泥路沿上发现的蚂蚁多了起来,不时有孩子停下来,凑到一起细细地看,还不时跑过来向我报告他们的发现。

  “老师,我想用手轻轻地去碰碰蚂蚁,蚂蚁好像是怕人的,还没等我的手伸过去呢,它就很快地爬走了!”

  “老师,蚂蚁太小了,我轻轻地一捏,还没用力呢,它就被我捏死了!蚂蚁怎么这么容易就死啊?”

  “老师,蚂蚁的家在哪里啊?我们怎么只能找到一只两只蚂蚁呢?”

  “蚂蚁怎么那么小啊?它爬得可真快。一会儿就看不到它了!它还会一边爬一边掉转头朝另外一个方向爬,好像在跟谁打招呼呢!”

  “老师,你把饭团放在地上,看看是不是真的会吸引到蚂蚁过来。”

  “好,你觉得饭团放在哪里才能吸引到蚂蚁?”我请小朋友把饭团分成小份,孩子们把饭团放到了刚才发现蚂蚁的几个地方,然后蹲在旁边盯着饭团看。

  很快,孩子们就没有耐心了:“老师。好像蚂蚁不喜欢饭团,怎么到现在也没有蚂蚁过来呢?”耐不住性子的子杰,早就在四周寻找,并抓到了一只蚂蚁:“老师,我抓到一只蚂蚁了,能不能把它带*室?”

  “当然可以了!我们把饭团留在这里,午睡后户外活动,我们再来看看,会不会有蚂蚁来搬饭团。”

  回到班级,子杰松开捏得紧紧的小手,发现蚂蚁已经被他捏死了:“唉,蚂蚁又被我捏死了,它怎么这么不经捏啊?”

  俊成迅速地从柜子上拿了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不急,我用这个瓶子去抓蚂蚁,在阳台的康乃馨种植园里,一定也可以找到蚂蚁。”

  没过一会儿,俊成的瓶子里就装进了一只蚂蚁,他想盖好盖子,又担心会把蚂蚁闷死:“老师,你说,要不要把这个盖子给拧紧啊?”孩子们异口同声:“不要盖盖子!蚂蚁会闷死的!”俊成小心地把玻璃瓶放在了钢琴上。

  可是,等孩子们午睡起床,蚂蚁不见了!连我都觉得诧异,蚂蚁居然能够沿着光滑的玻璃瓶壁爬出来!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孩子们再次随我去户外寻找蚂蚁的时候,都带上了一个小瓶子,我则准备了一些放大镜,我多么希望,孩子们能像我小时候那样。看到蚂蚁搬家的壮观景象,找到蚂蚁的家,在蚂蚁的家里发现那只硕大的蚁后,看到忙碌的工蚁,发现那些小小的白色的蚁卵和幼蚁……

  蚂蚁搬家没看到,期待中的蚂蚁搬饭粒也没看到,却发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食堂后门口,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一小块芒果肉。“蚂蚁最喜欢芒果肉?”子杰最先提出了疑问:“芒果比米饭好吃!芒果是甜的!”“那我们放一颗糖在地上,看看蚂蚁会不会来吃?”“蚂蚁们的家在哪里呢?它们把芒果搬到哪里去?”几个孩子拿着放大镜跟着蚂蚁去探寻了。

  可惜的是,孩子们抓到的蚂蚁,没有能够在教室里多存活几天。但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已经*惯了拿着放大镜在阳台上观察蚂蚁:“老师,我们不要再抓蚂蚁了,妈妈在电脑上帮我查蚂蚁的知识,蚂蚁是群居动物,它们各自都有自己做的事情,离开了蚁群,它们就活不了了。”区域里,我悄悄地为孩子们提供了蚂蚁的标本、蚁穴的模型以及放大镜,为了增添自然情趣,我特意设计了户外花园的立体墙面场景,让孩子们用放大镜寻找躲在花叶下面的小蚂蚁,用创意泥制作可爱的小蚂蚁并放到小花园里,用绘画剪纸的`方式表现出蚂蚁的家……可喜的是,孩子们在美工区里的创意制作,也细致地表现了他们对蚂蚁的观察发现:蚂蚁有六只脚,头上的触角是细细长长的,蚂蚁喜欢生活在泥地里,喜欢在树底下、花叶下爬来爬去……他们还用一次性餐盘做瓢虫、做蝴蝶、做蜻蜒,因为,它们是蚂蚁的好朋友!

  在“爬呀爬、飞呀飞”这个有关昆虫世界的主题活动里,我们在班级环境以及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给孩子的,大多是对这些可爱动物的艺术再现和联想,真实的昆虫世界是怎样的,只有走进大自然,孩子们才能够获得真切的感知和体验。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在经济日益发展、环境却持续恶化的现实中,我们或许已很难让孩子们看到萤火虫在夜空中四处飞舞的美景,但我们完全可以多创造一些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观察的机会,譬如观察蚂蚁,譬如饲养蚕宝宝,譬如在种植园地观察蜜蜂采蜜、蝴蝶翩飞……所幸的是,我们幼儿园右边的水岸新都小区,依然可以在池塘边听到此起彼伏的蛙鸣,甚至可以看到青蛙从草丛里一蹦而出跃向池塘;幼儿园后面的香樟花园小区,花香四溢,随时都能看到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幼儿园门外的路边草地,只要下雨,就能发现刚露头的野生蘑菇,还能闻到那种蘑菇的自然香气;幼儿园对面的贯庄小区,更有居民们种植的蔬菜以及各种自然生长的野花野草,让孩子们享受到许多田间的野趣……而在幼儿园内,孩子们随时都能发现在泥地里忙碌松土的蚯蚓,看到草丛下缓慢爬动的蜗牛,看到浅水池塘里的螺蛳,还有各班教室饲养角里的各种小动物。每当我带着孩子们走进这些自然环境之中,孩子们总能发现许多我不能够发现的新奇,这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发现和学*,而大自然,是最贴*孩子的学*场所!

  “老师,蚂蚁长大了是不是就会变成西瓜虫?”这是俊成第一次观察蚂蚁时向我提出的问题。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们太缺乏在生活中对昆虫的观察与发现了。当俊成抓到了一只蚂蚁装进玻璃瓶的时候,他就马上调整了自己的问题:“我发现蚂蚁就是蚂蚁,西瓜虫就是西瓜虫,它们都有脚,但蚂蚁只有六只脚,西瓜虫有很多细细的脚;它们都会爬,但蚂蚁爬得快,西瓜虫爬得慢;蚂蚁会把头转来转去,西瓜虫会把身体缩成一个团……老师,蚂蚁和西瓜虫吃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

  “老师,蚕宝宝吃了桑叶就会长大,它能不能吃别的树叶?”这是文雨在饲养蚕宝宝时提出的问题。我想,这就是孩子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我一边鼓励她用一条蚕宝宝做实验,一边竭力地回想儿时随母亲采桑养蚕的点滴记忆,希望能够搜寻到有益的经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感知吧,虽然那条蚕宝宝最终死了,但我相信,这个孩子自己动手的探究过程会让她得到有益的经验。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6)

——数学教师教育随笔范文10份

  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数学的经历作为选取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这天的学生仍有必须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经历还不够给自己带给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能够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个性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好处,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潜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潜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构成了能够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好处的讨论。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乐意学数学,在学*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是关键。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经验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的理由都是――不喜欢老师。校信通名师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妙招。

  1、展示潜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潜力超级强,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个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能够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200―300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简单快乐学*。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的进步和学*的乐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以前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举个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师喜欢用几何画板,几何画板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面积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潜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思维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师们个性善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

  他们的课堂别具一格。有时候一节课只讲一道题,带领学生一齐思考,一题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是这天讲了一道题,明天还会再讲这道题,常讲常新。透过一道题,学生往往能够学到或自己发现一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学生一齐创造成就感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校信通里的名师们十分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上课的时候也会透过轮流提问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传递老师的重视。

  名师推荐,能够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学生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这天比较昨日的点滴进步,能够增强成就感,增加学*兴趣。

  帮忙学生迅速找到学*瓶颈

  学生学*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学生学*成绩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不会,而可能是被一两个知识点卡住了。校信通名师们个性擅于透过课堂、作业或试卷分析,帮忙学生发现长期困扰他们的学*症结,从而迅速提高其学*自信和学*成绩。

  期中考试后,学生吕梦把试卷拿给老师看,老师透过试卷分析和学生沟通,便可迅速帮忙吕梦分析出学*中的薄弱环节,运算潜力和行程问题比较薄弱,喜欢用阅读的方式,读数学题目导致吕梦成绩一向上不去。老师推荐吕梦,多找一些运算题和行程问题做一下,同时养成良好的读题*惯,读题读三遍,学*成绩便可从70分,提高到90分。透过老师的试卷分析,吕梦忽然感觉到自己其实也能够学好数学!

  三种提问方法,引导孩子爱思考

  数学是很好的思维体操,它能够逐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起来。在数学实验班中,老师们透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索、发散以及迁移等思维方式。从课后的反馈上来看,效果十分好,学生普遍感觉上课的时候思路很开阔,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老师采用了哪些提问方法呢?

  1、迁移性提问,带给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资料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状况,校信通名师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已知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1,求其他两边长度,假设这个边长是2呢?由于是新的问题情景,学生没有很快口算出来。于是老师把问题变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好算的角为450的直角三角形,透过计算边长的变化,老师让学生总结三边变化的规律,验证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扩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统性提问,帮忙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复*“*行四边形”时,老师会让学生连带着一齐思考:当具备什么条件时,*行四边形是菱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能够引导孩子把知识串联起来。

  为避免孩子们只是说出他记忆中的答案,老师会再进一步追问,你能够证明吗?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惯――“我每走一步都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证据”,而不是“我记得就应是这样”。

  3、此外,老师还会透过探索性提问,让孩子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主角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建立“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到达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之后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之后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决定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决定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之后,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能够,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样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那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应用数学潜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好处”时,老师出示一面**,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好处。那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享智慧和

  真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说话,不要封住学生的嘴,要让学生动手,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要让学生观察,不要遮住学生的眼,教师们千万不要掩耳盗铃,认为只要讲深讲透了,学生自然就懂了。

  四、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效率。

  学生数学学*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的助推器。现在许多生在学*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方法不当,学*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五、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惯。研究表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好*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六、加强对学生学*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

  学生是学*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的需求,让学生把学*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的信心。在学*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的信心,体验到学*的成功感,给后续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集体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内容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的信心。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方法,盲目顺从,学*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方法的指导。学*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初中阶段,由于学*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后进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后进生的转化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后进生我们不能放弃,只能转化。后进生并不是智商低,而大多数是因为后天因素造成的。所以,只要经过教师耐心细致教育转化,是完全可以转变为好学生的。

  下面就本人在*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转化数学后进生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磋商。

  一、关注后进生的学*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后进生由于学*成绩较差,各种*惯不佳,经常会受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责备,心理负担较重,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教师再用鄙视的眼神、嫌弃的态度、烦心的话语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不到生活的温暖,必将滋生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将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困难,甚至会扼杀一代人才。如果教师能经常注意关心他们的学*生活,找他们谈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解决他们生活学*上的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到生活温暖,感到自己不是弃儿,感到身边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希望他们成才,从而从心灵深处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毅力。其次要为后进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及时体会到努力的成果、劳动的甘甜,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必然能获得成功。

  二、培养后进生学*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兴趣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能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是学*最佳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如果学生对学*有兴趣,他们的思维将会更积极,更有效。抓住了这一点,对转化后进生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后进生由于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计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可能降低学*坡度、分散难点。如:可通过填空、改错、判断等变式练*的方法,使后进生得以接受;讲课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惯,对后进生要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态度要诚恳、亲切,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的方法。

  特别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后进生心灵奋发学*的火花。

  三、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目标,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处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节的教学中,共同要求是会列方程解应用题,不同的是,对优等生出一些思维要求高的应用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能说出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对中等生出一般性的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对后进生可通过让学生读题填空的形式,帮助他们找出题中的数学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①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给后进生说话的机会。

  ②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对后进生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给他们练*的机会。对回答问题和练*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树立信心,逐步提高练*的质量。

  ③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题优等生完成,B组题有中等生完成,C组题由后进生完成。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将班上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对子,以“优”带“弱”。让优等生当后进生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这样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又提高了后进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发奋学*。

  四、改进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后进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全面,练*、作业和测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做好分类统计、分类辅导,对共同性的问题,编制*题反复练*。课堂上可通过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形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单元复*时还要根据后进生出现的错误重点测试,使后进生对每一单元知识都能牢固掌握。

  后进生运算能力差、记忆能力差、公式、法则掌握不牢。每次测试后,都要分类统计他们因计算错误或应用公式法则不当所失去的分数。用事实促使他们醒悟,加强对公式、法则的掌握。培养他们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惯。

  重视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解题思路和方法,适当安排一些计算方法的对比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鼓励后进生大胆思维,开拓创新,使他们体会到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灵活多变的教法。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随时总结经验,及时改变教法,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树立探究意识,积极正确引导

  探究并不是盲目探究,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性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意识,为学生设立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分析探究,寻找探究对象并深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提高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于“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讲解点与圆、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引入关于圆与多边形、如何利用圆计算弧长和扇形面积、圆周率等概念、课本内容无形和教师有形的引导,潜移默化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数学中探究能力十分重要,运用得也非常普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基础知识细讲深讲,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对探究知识则粗讲,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2、坚持多元理念,实现因材施教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性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单方面注重成绩,而是看重学生的能力、在这点上,可以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上,对于自身学*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适当砍掉一部分较为生涩的内容,要求学生从基础抓起,反复套用基础知识;而对于部分自身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要适当引入课外知识,让学生不断探究学*、

  3、激发学*兴趣逐渐深入学*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不断开展学*活动,提高学*效率的最佳方式,只有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产生探究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做好教学和课后活动之间的过渡、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轴对称”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要收集很多不同种类的轴对称图形,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轴对称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是需要加以运用的,因此,当学生对轴对称这一概念有所理解后,将这一概念引入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什么是“轴对称”、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一举两得、

  4、提出课后反思养成良好*惯

  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缺漏和错误,适当地进行修改,并及时地进行创新,保证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升华、这里提出的反思,不仅仅是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方式的反思,还包括学生对于自己学*过程的反思,反思今天所学的内容中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需要再做进一步的探究,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但是基于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教师要适当地给予提示,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学完了勾股定理之后,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课下研究:(1)通过各种方式来整理收集验证勾股定理的方式方法,并鼓励学生通过拼图的形式来探究其特点;(2)由x2+y2=z2存在整数解(3、4、5;5、12、13;…),你能猜想xn+yn=zn(n>2的整数)是否存在整数解呢?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研究数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5、利用合作学*提升探究能力

  合作学*是对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基础,只有通过相互合作、讨论,才能在同学之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究心理,实现探究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小组合作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但是,固定的`小组合作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组的分配和成员的选择,可以结合在日常学*中的观察结论,将个性鲜明的学生分到一个组,激烈的思想碰撞往往能够生出美丽的学术火花;或者将学*能力较差和较强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先进带动后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或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安排组员,让学生不断更换小组成员,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常常与不同的组员合作,更有利于探究精神的进一步开发、在这里我们同样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以“三角形”的章节内容为例,三角形的学*为之后勾股定理的学*做了铺垫,因此,“三角形”这章的内容属于基础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充分了解,这就需要组员的帮助、通过小组成员对于三角形的探究来加深自己的学*,从而弥补课堂的缺漏,争取赶上整个课堂进度、通过这个过程辅导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对知识加深理解,而学生则可以解决自己的遗留问题更好地学*、

  二、结语

  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帮助,加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学理念的提出,给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后自我反思,实现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与此同时,要注意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未来的创新学*过程中遇到挫折迎难而上,积极进取,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国家栋梁。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主角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建立“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到达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之后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之后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决定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决定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之后,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能够,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样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那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应用数学潜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好处”时,老师出示一面**,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好处。那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数学教育随笔 (菁华3篇)(扩展7)

——初中数学老师教育随笔(十)份

  一个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更富创造力,学*力也是最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宽泛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掌握知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主动性、学*能力以及学*意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课堂上民主的互动方式能让师生间交流和沟通更顺畅,彼此都能愉快的进行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便于教学理念的深入。教师引导的身份更能增添亲和力,从而使学生更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做朋友,感情融洽,交流顺畅,为学生学*增强了动力。

  二、把课堂让给学生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调动学生主动学*的意识,主动参与学*,而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学生潜质和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同时也愿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去参加实践活动,潜在的学*热情才会被激起,创造性才能展现出来。学生的独立学*能力增强了,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监督课堂环节和过程,耐心辅助与学生*等合作、探研,教师成为引导者,把课堂主宰权还给学生,使课堂形式焕然一新,学*效果凸现出来。

  三、让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保护和培养

  学生只有有了学*兴趣学*才会投入,并能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首先让学生尝试成功,从而激发学*兴趣。学*的过程中要获得成功的`乐趣,学*兴趣才会更浓厚,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此产生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去实践探索,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中成功的快乐,学*也会更加有信心。其次,找到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引发学生学*兴趣。学生在学*过程中希望得到及时的评价,这样学*积极性会更高,同时进步也会更快,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老师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效果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再次,动手实践是引发学生学*兴趣的好方法。比如通过制作、书写等实践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适合于中学生的教学情景,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逐步深入,由感性到理性,总有新的兴趣引领着学生。传统教育长期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学*乏味枯燥,教师也只能用填鸭的方式强灌,使学生不能开动脑筋,更谈不上有创造力,而动手实践的方式,折一折、拼一拼、涂一涂等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和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要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课上要让学生有自主学*的能力,懂得合作交流,对数学兴趣不减,使课堂更具活力。

  一、课前导学,课中质疑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把知识点讲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忽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虽然数学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也强调要通过探究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探究而忽视探究前的自主学*.因学生在探究前没有相应的准备,探究中也就很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不要说通过探究而获得系统的结论.故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是尤为重要的首先,课前导学环节要注重以具体的目标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基本的概念、定理等.以“数轴”为例,什么是数轴、原点如何定义、什么是正方向、单位长度又是什么,对于这些基本内容,在自学中要让学生至少能做到心中有数.又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自学中需要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基本形式、数学表达形式等.课前自主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所要学*的内容,初步了解基本知识点,形成自主感知,这样才能为课堂中的探究和合作奠定基础.否则,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和难点.当然,在实施环节中,为保证学生自主学*的效率,学生自学时要用导学案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并完成导学案后教师要收集批阅,整理分析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问题.其次,在质疑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交流中一是分享自学中的收获,丰富学生的体验,树立学生的自信,二是交流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奠定基础.在质疑环节一般以同桌为单位,相互展开交流.如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而知道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看同桌是否能帮助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质疑过程中,对于同桌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拓展到小组内初步交流,也可向教师提出,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小组而讨论解决.

  二、教师引导,点拨讲解

  在自主学*阶段,更多的学*任务是交由学生自主去完成的,但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还是学*经验和方法等都不足,学*过程中自然会遇到诸多问题,如对概念无法理解、数量关系不清等.在学生自主学*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情况和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对学生实施引导,促进学生系统对知识进行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即根据教学目标而通过活动或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展开交流活动;二是针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而发挥教师的作用进行点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首先,引导阶段.在该环节中主要以学生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在该环节中,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为例,小组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列表、描点、连线而完成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和y=-2x+5的图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组的情况进行指导.然后以问题“满足关系式y=-2x+5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吗?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2x+5吗?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特点?”而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其次,点拨释疑阶段.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而引导学生总结,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采用精讲方式进行讲解.就点拨和引导总结环节而言,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如对函数y=kx+b的图象的特点的总结,要引导学生围绕代数表达式与图象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总结,然后教师再点拨出“直线”的结论.在精讲环节,更多是要结合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探究活动而和学生形成互动,在互动中点出知识点,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探究,也不能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中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结论的讲解,是在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梳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该结论.

  三、当堂检测,课后反馈

  在数学教学中,一般教师不会把练*环节精心设计在教学之中,只是通过教学后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题或教辅中的练*题.其实不然,练*是引导学生巩固,对新知进行应用的重要环节,把练*放在课后进行,因时间关系,巩固效果并不明显,且因没有及时的.反馈,学生完成后需要教师批阅后再反馈,效果自然没有当堂检测那么好.在数学教学中提倡当堂检测、课后分层练*,让学生学而用,练*中及时进行反馈,可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找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首先,就当堂练*而言,一是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课堂练*,练*后及时进行反馈;二是要在练*方式上进行拓展,提倡多样化的练*.如师生问答、当堂书面练*、小组PK等.如在“二次函数”的概念学*后,及时引导学生对所给函数解析式进行判断,起到巩固概念的作用.拓展练*方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练*兴趣,通过丰富的练*方式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如小组PK活动就可让学生为小组荣誉而积极参与.其次,就课后练*而言,一是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分层练*;二是要注重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如学生可完成必做题后选做相应的问题;三是要注重和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活动.如完成相应的调查、数据统计、实地测量、考查等活动,如对称图形学*后以对称图形绘画比赛来进行,如概率学*后引导学生分析彩票的中奖率等.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际活动有一定的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相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而获得初步感知,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引导,促进学生合作,以精讲而突出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及时进行练*,针对练*而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查找问题,及时改进.如此,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学*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积极,数学教学效率会随之得到提升。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这一学*领域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活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可见,理解数感、符号感让学生在数学学*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是非常重要的,是进入数学学*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一百万有多大,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等等。在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上学、上班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二)“数与代数”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情感的数学。

  在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今天,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中学阶段,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惯、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今后去创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情感的,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从古时用结绳记数、刻痕记数开始,到算盘的使用,到计算器的使用,到现代大型计算机的问世,直至今天微机的广泛使用。无不说明了创新的价值。所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这主要体现在解题策略多样化上。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对一个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对一个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那么就不但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探究学*、研究学*及自主学*。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

  良好的课堂*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的倾向;*时学*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困难生在数学学*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惯、行为*惯、学*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增强其数学学*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1、学科教师要加强业务学*,重视教学研究,不断借鉴、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不断总结、提炼自己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下决心剔除自己*时惯有的不好*惯,从而形成自己独有、高效且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风格。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比如数学概念、公式记忆法的化整为零的卡片记忆法、组合法、类比记忆法等等。我觉得关键还应是并经常性地予以指导,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些方法,我们的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3、任务布置量一定要合理。切忌量太大,要有层次性,可因人而异,确保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定避免出现大部分学生完不成,造成法不责众的现象,这样,既使我们严肃批评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4、学*任务从布置到检查我们一定要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科学合理且有计划性。检查内容提前就让学生明确,量由少到多,及时检查新学知识,反复检查已学知识,检查可通过“自查——互查——教师查”的程序进行,在每一个环节之间留给学生补救的时间,应坚决避免“一检查作业,大部分学生不会,学生不会教师就生气,教师生气学生就挨批,学生挨批学*积极性就受挫”的现象发生。

  5、千方百计想办法提高学生数学学*兴趣。一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过程之中,充分感受数学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二是不放过每一次表扬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时刻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三是积极创设各种数学学*情景,认真开展各类英语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兴趣。如组织开展数学角、数学小表演、数学竞赛等活动。四要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动向,学*困难,知道学生所思所想,研究学生学*心理,走进学生心灵,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激励为主,诲人不倦,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接纳你,喜欢你,让学生因你而努力学好这门学科,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6、组建合作学*小组,充分发挥全员力量,努力形成全体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友好竞赛、兴趣不减的长期坚持认真学好数学的学*氛围。很多事情一个人坚持就显得“异类”,很难成功,就是再好玩的游戏,一个人玩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乏味没有意思,学*更是这样,真的需要一个众人坚持的良好氛围,所以组建合作互助、竞赛共进的学*小组尤为重要。一是综合考虑、各方协调组建相对固定的“组内异质,组间竞赛”的学*小组;二是指导各小组制定出每学期的学*计划,计划应切合本组实际,突出“互助”与“竞赛”,讲求短期目标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应具体可操作性强,要有层次性;三是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制定出竞争对手,每组有对手,每人也有对手;四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互助的方法,并经常性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类比赛,让每位学生,每个小组在竞争中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兴趣。

  7、建立长效的'激励表彰机制。一是每次检查、竞赛都应有记载,对成绩优异、进步明显或比赛优胜等及时予以讲评和表扬;二是根据*时情况记载定期做好阶段性评比,对优胜学*小组和个人进行公示,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讲,或通知家长或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等,树立典型,带动全班。三各班应积极予以配合,最好以班为单位,对各学科予以整合,形成各学科齐头并进之势。

  我总朴素的认为,学生学*成绩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虽说学生是主体,是内因,但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再一点就是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或是我们正在使用的方法,但关键是我们怎样将其进一步细化落实,进一步增加其实效性的问题。所以只要我们数学学科教师在*时的工作中,切实以提高学生学*兴趣和学*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英语学科学*成绩为目标,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先进的学*方法为归结点,多学*别人先进经验、多反思自己教学得失、多改进自己教学方式、多总结自己教学方法,多提高自己教学水*,数学学科的现状就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一个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更富创造力,学*力也是最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宽泛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掌握知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主动性、学*能力以及学*意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课堂上民主的互动方式能让师生间交流和沟通更顺畅,彼此都能愉快的进行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便于教学理念的深入。教师引导的身份更能增添亲和力,从而使学生更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做朋友,感情融洽,交流顺畅,为学生学*增强了动力。

  二、把课堂让给学生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调动学生主动学*的意识,主动参与学*,而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学生潜质和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同时也愿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去参加实践活动,潜在的学*热情才会被激起,创造性才能展现出来。学生的独立学*能力增强了,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监督课堂环节和过程,耐心辅助与学生*等合作、探研,教师成为引导者,把课堂主宰权还给学生,使课堂形式焕然一新,学*效果凸现出来。

  三、让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保护和培养

  学生只有有了学*兴趣学*才会投入,并能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首先让学生尝试成功,从而激发学*兴趣。学*的过程中要获得成功的乐趣,学*兴趣才会更浓厚,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此产生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去实践探索,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中成功的快乐,学*也会更加有信心。其次,找到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引发学生学*兴趣。学生在学*过程中希望得到及时的评价,这样学*积极性会更高,同时进步也会更快,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老师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效果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再次,动手实践是引发学生学*兴趣的好方法。比如通过制作、书写等实践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适合于中学生的教学情景,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逐步深入,由感性到理性,总有新的兴趣引领着学生。传统教育长期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学*乏味枯燥,教师也只能用填鸭的方式强灌,使学生不能开动脑筋,更谈不上有创造力,而动手实践的方式,折一折、拼一拼、涂一涂等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和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要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课上要让学生有自主学*的能力,懂得合作交流,对数学兴趣不减,使课堂更具活力。

  一个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更富创造力,学*力也是最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宽泛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掌握知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主动性、学*能力以及学*意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课堂上民主的互动方式能让师生间交流和沟通更顺畅,彼此都能愉快的进行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便于教学理念的`深入。教师引导的身份更能增添亲和力,从而使学生更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做朋友,感情融洽,交流顺畅,为学生学*增强了动力。

  二、把课堂让给学生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调动学生主动学*的意识,主动参与学*,而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学生潜质和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同时也愿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去参加实践活动,潜在的学*热情才会被激起,创造性才能展现出来。学生的独立学*能力增强了,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监督课堂环节和过程,耐心辅助与学生*等合作、探研,教师成为引导者,把课堂主宰权还给学生,使课堂形式焕然一新,学*效果凸现出来。

  三、让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保护和培养

  学生只有有了学*兴趣学*才会投入,并能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首先让学生尝试成功,从而激发学*兴趣。学*的过程中要获得成功的乐趣,学*兴趣才会更浓厚,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此产生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去实践探索,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中成功的快乐,学*也会更加有信心。其次,找到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引发学生学*兴趣。学生在学*过程中希望得到及时的评价,这样学*积极性会更高,同时进步也会更快,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老师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效果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再次,动手实践是引发学生学*兴趣的好方法。比如通过制作、书写等实践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适合于中学生的教学情景,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逐步深入,由感性到理性,总有新的兴趣引领着学生。传统教育长期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学*乏味枯燥,教师也只能用填鸭的方式强灌,使学生不能开动脑筋,更谈不上有创造力,而动手实践的方式,折一折、拼一拼、涂一涂等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和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要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课上要让学生有自主学*的能力,懂得合作交流,对数学兴趣不减,使课堂更具活力。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逐步使他们学*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探究学*、研究学*及自主学*。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

  良好的课堂*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的倾向;*时学*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困难生在数学学*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惯、行为*惯、学*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