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

首页 / 文库 / | 2023-03-04 00:00:00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2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新课标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展学*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

  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的楷模,学*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20xx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惯、说的*惯、读的*惯、写字的*惯、合作交流的*惯等,尤其是听的*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态度,既抓学*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5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分享名人名言,将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6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学*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会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对学*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时很盲目;合作学*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放任自流。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的任务。同时,合作学*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通过合作学*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

  1、学生通过自主学*,产生了合作学*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引向深入时;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7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

  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

  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1)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8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新课标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展学*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

  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的楷模,学*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2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

  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

  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学*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会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对学*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时很盲目;合作学*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放任自流。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的任务。同时,合作学*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通过合作学*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

  1、学生通过自主学*,产生了合作学*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引向深入时;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5

  20xx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惯、说的*惯、读的*惯、写字的*惯、合作交流的*惯等,尤其是听的*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态度,既抓学*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6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分享名人名言,将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7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8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2)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8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2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分享名人名言,将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学*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会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对学*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时很盲目;合作学*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放任自流。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的任务。同时,合作学*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通过合作学*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

  1、学生通过自主学*,产生了合作学*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引向深入时;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

  20xx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惯、说的*惯、读的*惯、写字的*惯、合作交流的*惯等,尤其是听的*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态度,既抓学*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

  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

  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6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新课标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展学*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

  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的楷模,学*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7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8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3)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新课标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展学*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

  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的楷模,学*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2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学*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会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对学*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时很盲目;合作学*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放任自流。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的任务。同时,合作学*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通过合作学*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

  1、学生通过自主学*,产生了合作学*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引向深入时;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5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分享名人名言,将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6

  20xx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惯、说的*惯、读的*惯、写字的*惯、合作交流的*惯等,尤其是听的*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态度,既抓学*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

  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

  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8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4)

——语文课心得体会 (菁华6篇)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等的教学观念,构建*等对话的教学*台,使教学“在师生*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渴望。小组合作学*也是*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成果,激励后继学*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听了曹海云老师的《画家与牧童》更是感受颇深。

  首先,曹海云老师上课很富有激情,听着曹老师的课40分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她声情并茂的讲解感染着听课的每一个人。

  其次,词语教学精彩纷呈,富有实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词语理解就是一个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曹老师在这节课上词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教学“浓墨重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这两个词。而教学“连连拱手”一词时,和学生做动作进行表演,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的效果。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同时,曹老师还注重词语的积累,如“夸赞”“称赞”“赞扬”在语境中去理解,去认识它们的应用,时时的积累,让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实,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和借鉴,如抓住“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抓住关联词“一……就”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语言说话,做到读写结合,加强读写的迁移,促使学生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这次听课学*,对我而言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使我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今后,我将继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请教,并要学到的理念、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活动。对于我这位快 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说,收获很多。

  特别是老师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一句教育名 言说得好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 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 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 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 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 的能力, 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 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李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李老师的 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 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 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 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 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淡,却彰显 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她的评价方式更新颖,用落叶 作奖励,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 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博采众长,充分 利用一切学*机会,学*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第二片区第五次研讨会 于 11 月 22 日在东*街道中学举行。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 3 节的听课 活动。在这一天的听课活动中,三位讲课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们同讲一课,各具特色,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个人 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各位老师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各种形 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 前后位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中交流,在交流 中探讨,在探讨*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 自学探究是基础, 学生在综合性学*的过程中, 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 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 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 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各位老师富于激情,高超的评价、引领能力给人 以美感、享受。

  三、具体说三节《记承天寺夜游》的精彩。临淄区张艳霞老师的课放 手激励学生去思考、展示,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朗 读出韵味” ,老师亲自示范领读,读的很美妙,很有激情,学生经指 导立竿见影,显示了语文优秀语文老师令人羡慕的功底! 东*街道中学的卜庆振老师总给人心得惊喜,例如对古文节奏的 划分用音乐击节的方式给学生新鲜深刻的印象。对课文难点“闲人” 的理解,卜老师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理解仍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己 配乐独白式描述,让人入情入境,如沐春风,真正理解了“闲人”的 复杂况味。在语文课谈“讲”色变的今天,卜老师敢讲、会讲,讲的. 让人拍手叫绝。

  四、 刘老师讲的是家常课, 但又高于一般老师的处理水*。

  她讲古文, 敢于把一般老师在公开课处理的轻描淡写古文词汇讲的细致到位, 让 人感觉这样学了,学生才能读懂课外古文!

  上周二,我们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课文的题目是:《生命桥》。早在开课的前几周,夏老师就布置我们回家预*:把课文读通、读熟,不理解的词句做上标记。我就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通过预*我被这篇文章给深深地打动了。夏老师也精心制作了课件,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上好这堂课,让我们给全校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多媒体教室,静静的趴在课桌上。不一会上课铃打响了,夏老师穿着得体的裙子走上讲台,微笑着对我们说:“相信《蚁国英雄》的故事还在大家的心头回荡吧……”我们在夏老师的话语中渐渐走进了课堂。刚才的紧张的情绪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当老师讲到老羚羊用身体做支撑点,帮助年轻羚羊跃过悬崖,自己坠入山涧时,我们无不感动。夏老师首先让我们看了课件里的动画,让我们展开热烈地讨论“老羚羊不怕死吗?它为什么这么做?”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为年轻羚羊提供了生命的支点。那情景是何等的悲壮!让人肃然起敬。接着,我们拿起书本,有感情地朗颂起来……最后老师让我们看5·12大地震一些感人的画面,那些人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谱写出一曲曲赞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向英雄们致敬!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带着无限留恋结束了全课。这堂生动的语文课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生命是宝贵的,而舍生忘死的人更值得敬仰!

  高效课堂是语文乃至所有学科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这种新的教育改革包括: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学生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出彩。可以说为此我们也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缺乏失效性,有太多的花架子。对此我有以**会:

  (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学校要以人为本,这样老师才能够认真的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我们的课堂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那如何构建呢?

  1、“为人师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3、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毋庸置疑,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创新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教材。而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如设计开放性练*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练*题既与教材相联系,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的乐趣;“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那教师就可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即兴表演:演故事情节、演文中空白、演结尾推测、演成语故事……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最终使语文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三)创设民主的学*氛围。

  民主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入手,我们要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欢乐带进课堂。饱满高昂的激情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甜美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激烈的竞争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欢乐可以使学生神采飞扬。而且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只有做到了这些,诱发了学生的学*热情,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

  (四)要开展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语文时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成为学*的小主人。成功的信息会使学生感到喜悦,激起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失败的信息可使学生及时获得矫正的良机,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读的真流利”“你读出了课文的韵味”“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上写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你最会动脑了”“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五)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节奏快,信息量大,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声音与图像结合,语言与情景结合,视觉冲击力与听觉感染力结合,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里,学*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能把教学内容直观于学生面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从而优化学*环境,全面高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课堂不再单纯学*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他是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老师不再是满堂灌的形式来教课,而是学生满堂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意互动环节,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要及时恰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学语文课,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5)

——课改心得体会菁选

课改心得体会【荐】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个月中旬,我们学校英语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二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是学*《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听课和学*,我的心得体会是在新课改中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通过这几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我将心得体会总结成这篇文字,与各位老师共同讨论,为跟好的实施新课改而努力。

  作为一名上岗一年多的新老师,对于郧县教育局所提倡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改模式,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前辈经验,认真研究导学练案,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安阳小学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更好的学*教改理念,安排学校老教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语文教师讲了示范课,学校还我们新教师讲课并与新教师交流,并对我们的讲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导学练案,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吃透教学内容,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贯彻生本理念,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

  三、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

  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制约,导学练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导学练案中有些错误没有修改更新。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和提高

  *两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和钻研“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教师改变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然而,教师对课程改革会表现出抵制和自愿改变两种倾向,这使教师改变具有了悖论性质。就其内涵而言,教师改变是一个多维度、多阶段过程,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妥善管理实施的“步伐”,处理好教师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的关系,又要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入手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领教师改变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三、高度重视实用性。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思考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我们为教师提供的支持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审视教师遭遇的冲击,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引领和支持,使这些方面的变化能够达到同步。在专业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具体、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其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资源方面,要有合理而充足的资源配置,并为教师提供与改革理念相匹配的课程材料;在制度方面,学校和行政部门要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规章程序,为推动教师改变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方面,改革的倡导者和促进者要更新那些与变革理念不相匹配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教师改变提供宽松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概言之,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为教师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改革情境中的自我改变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引导和鼓励其专业实践朝向符合我们预期的、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方向发展。

  本学期,我校的课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动卷入课改的浪潮。通过一学期的学*、改革、实践,逐步构建了“四善”课堂。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一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感,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分气球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而且获得了学*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方式的转变。

  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的方法,培养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留守儿童增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让我感到课时更紧了。

  小班展示或个人展示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能调控时间,我们还不能打断孩子的发言,这样,也许教学任务就完不成,而每周只有五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要求更高了。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十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五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等中的首*”。作为“*等中的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的第一章P13,T·6,让学生以给定图形 、 、、 、”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 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 ”战车、“ ”风筝、“ ”夕阳夹山、倒影入溪、“ ”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4.3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下)6.3实践与探索P14 ,T·2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 ,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P14 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4.1立体图形,这一节接*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时的心得。

  自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地理教育教学水*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接*,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课改学*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化学,感到学*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此刻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就应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方谈一下自我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真的简单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简单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好处,必须要加强预*。学生的预*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忙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提纲包括:预*目标、预*重点难点、预*过程、预*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用心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用心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到达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用心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的天地,我们能够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必须要有检查,有反馈,能够发动学生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人力来帮忙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我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个性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用心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我。针对这种状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我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务必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简单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或讨厌学*,是因为他们觉得学*枯燥无味,认为学*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

  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和统一安排下,20xx年12月12日至19日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到xx学校和xx学校的学*考察。在为期一周的学*考察中,我对新课改的认识更为深刻,更坚定了我对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现简单谈一谈我的学*心得。

  一、新课改要转变观念从本校实际出发

  新课改在我县实施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有的校长和教师观念陈旧,对新课改理解不深。认为新课改只是吹吹风,跑跑场而已,没有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实处,只流于形式,把别人的课改搬进来,拿来主义。没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课堂虽然热热闹闹,但课后学生却收获较少。我认为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关键,观念不变,课改就无法进行,从校长到教师都要转变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必需实事求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学情、对学生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才能够制定新课改方案,逐步实施新课改。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切实符合我县新课改的实际

  在洋思中学我先后听了语文、数学、历史、生物、政治等十余堂洋思教师上的公开课。她们都是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全过程的学*。“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无目的的散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目标,按照教师预设的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学*目标是“先学”的关键,有目标就不会使学生迷失学*的方向。这种学*效率高,学生获得的知识多。“当堂训练”是巩固本堂课的知识要点,重在精心设计。我们搞课改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掌握知识和能力。我认为,我们的“先学”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制定好学*目标,也就是*时所说的既备学生,又备教材。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把一个一个简单的'问题得到“消化”。“后教”就要根据自己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堂训练”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题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学*激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相信学生、**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来。

  三、大课间活动要结合本校实情,因地制宜的开展

  我县的教育资源不*衡,而金盆中学又是全县最普通的学校之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这对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制约影响。而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释放学*压力,放松学*心情,使身体得到锻炼。我校大课间活动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即经典诵读5分钟,广播体操10分钟,跑操10分钟,自由活动5分钟。使活动的开展达到锻炼的目的。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新课改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去探索,要去创新,我们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只要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坚持!再坚持!我县的新课改就一定会有新的特色,新的发展。振兴新田的教育梦就会逐步实现。

  英语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不断地走进小学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在这次培训学*中,我深有体会,有以下心得。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工具。随着社会与实际经济一体化,英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英语的学*过程中就要求符合学*语言的规律,注重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中要从过去的应试教学向应用教学转型。,强调把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英语*惯,形成有效的学*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的语言来完成贴*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理解课文及其语篇后,教师会给出一篇内容(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相仿的短文、图表等,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刚刚所理解或掌握的内容来阅读,之后听教师所给的问题即所需完成的任务,学生自行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对错判断、配对等任务后,以写或说的形式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实际情况及经验发表呈现任务的结果。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完成任务,*得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

  《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兴趣,释放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还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注重环境创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氛围。

  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和英语语言运用环境,有称之为“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贴一些英文标识,用英语卡片展示一些英语文学故事作品等。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英语进行交流,克服某些学生害怕或者不敢讲英语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惯。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思维。

  很多人为什么一开口就感觉说英语特别吃力,就是因为没有养成好的英语语言运用思维*惯。语言运用思维的培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当看到某一物体或想表达某一个意思是,不需要经过大脑进行翻译的形式而直接用英语说出来,就象运用自己的母语一样自如。在教学中,我一般都是直接用英语进行表达,同时辅助相关的肢体语言,这样可以加深学生运用英语的印象,同时可以比较快的提高学生学*说英语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启动课改后,我认真学*“新标准”、实践“新理念”,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已成为我的自觉行动。教师要营造民主、*等、和谐的课堂学*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情绪更饱满。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尊重学生这一课改理念,例如课上目光的交流、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允许并欢迎学生在我的课堂发表与我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等。

  六、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中的孩子,会不断地进取。我的评语主要有“Terrific!”、“Very good”、“Well done”、“marvelous!”、“Wonderful”等。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作业盖印戳儿、发放小礼物、sticker和小奖状等激励手段。有时,亲切地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拍拍他们的小肩膀,捏捏他们的小脸蛋、甚至拥抱他们——这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比比书上或墙上评比表上的“Sticker”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总之,新课程改革,使得英语课堂教学走上了“综合化、活动化、多样化、情感化、多元化”的道路:学生学*积极主动,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真正贴*自然、贴*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 、数学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 、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三 、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 、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五 、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1、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能力。例如:教学《有几辆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生活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文具;联系实际说说6、7、8、9、10可以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因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在新课改这一广阔天空里,我们应该不怕失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6)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改在我校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我有幸成为了县小学数学课改中心组低年段成员。刚开始以为只是挂个名,而后参加了中心组的第一次活动才知道,担任这份工作,我要从零开始。中心组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以网络教研为*台,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参与式评课,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后记等方式进行。这些在课改中出现的新词语,虽然以前在教材培训时也听过,但在我们村小,老师们都没有重视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后记,更何况现在还要在网上交流,对我而言是一个新学*的开始。

  我在申请博客加入圈子时得到了组员杨宓的热心帮助,虽说当时由于网络原因没有申请成功,但还是非常感谢她。学校里没有互联网,网上的“读书沙龙”和“精品课堂”学*活动没能参与,有些遗憾,但有幸在课堂观察中分享了黄其凤老师《比的应用》的教学风格。从她的教学中我知道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开放解题的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主题研讨活动中,陈盛志和韦玉华老师展示了二年级数学广角的精彩课堂,他们的教学都能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有发现问题的愿望,注重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熟悉的事物和活动来帮助有效教学,课堂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反过来为生活服务。

  参加柳州市第xx届小学数学委员会年会的收获可不小,我想要挑战自我,不断地完善,就要像“鹰的重生”故事里的鹰一样做好蜕变重生的艰难准备,让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在今日话题: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学术报告中,我对教材、学生、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上好一节课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不少,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学生,要读懂的方面可真广,林慧慧老师以“鹰的重生”为序曲作为这个学术报告的.开场真的很贴切。六县四城区的参赛选手展示的同课异构精品课堂让我大开眼界,她们熟练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的行课都是我望尘莫及的。课后观众*的专家和老师们对选手的授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是我学*的活材料,印像最深的是获得第一名的郭冬玉,她是这次大赛最后一个上课的选手,丝毫没有浮躁的心理,上课的过程也表现出极好的教学状态,她的课后答辩也是我欣赏的,面对提出极端问题的老师时依然很*静地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末了还礼貌*和地说“不知我的回答您满意吗”,她的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值得我学*的。

  最后希望中心组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大家得到学*提升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新学期里,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改通识培训,在这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深化年,我更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全新、巨大的挑战,我们将乘着的东风,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搞得轰轰烈烈并且扎扎实实。

  课改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有一视同仁的目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毋庸置疑,这就是我在课改培训中最大的收获。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作家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仅作为知识的“载体”,那么学*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体现。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面临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课改挑战。

  变则通,教育也是一样的,要想有大的进步就必须改革,做为新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从教十多载,一直在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一直在应试教育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在假期培训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们要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偶尔地也有一丝丝懒意、一丝丝埋怨、一丝丝想墨守成规的念头袭来。如今,这些斗争已经过去,想想自己已经坚定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了,难道还要止步吗?——我不课改谁课改!新课程变“一纲一本”一统天下为“一标多本”百花齐放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第一、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个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三、自觉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

  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成了老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个体,而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却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

  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经历了*10的课改教育、教学工作,我自己完成了从消极的抱怨走进课程,到强烈的职业道德置身课改的转变。自从课改以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蜂拥而来,我深深地感悟到: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

  新课改使教师由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开发者、组织者,其地位较以前更加重要。伴着新课改之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随之改变。但在新旧教学思想的交替过程中,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再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许多纠结多时的困惑和问题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归结为:

  1、变“自主”为“放任自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但并不代表教师就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教师仍是学*过程的开发者与组织者,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捣乱和嬉戏性提问,教师应及时反应并制止。切忌为了体现自主学*的新理念而对学生百依百顺,放之任之。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这都是对自主的错误理解。

  2、“多多益善”――新教材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方式的运用,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将各种学*方式全部融入课堂。一堂课既有合作讨论,又有分组辩论;既有图片展览,又有个人表演……弄得一节课犹如一大杂烩,什么都有,只可怜的书本被弃置一旁。一节课热热闹闹,学生学得也开心,但课后却摸不着方向找不到重点。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定得注意恰如其分。

  3、无意义提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毫无意义甚至有负面作用的问题大可不提.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我们只要怀着一颗淡泊、冷静的心,一双慧眼,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们才不会在教育这条路上迷失自己,也就能行走的更远……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7)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十份

  学校践行北京二小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个人简历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等的教学观念,构建*等对话的教学*台,使教学“在师生*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热门思想汇报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小组合作学*也是*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成果,激励后继学*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心得体会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方式还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在学*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目标、学*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等的教学观念,构建*等对话的教学*台,使教学"在师生*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三、合作学*。小组合作学*也是*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成果,激励后继学*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

  暖阳当头,冰雪能不融化? ——观摩“三环节课堂教学”总结 20xx 年岁末,县教研员孔老师在实验中学为我们上了一节经典的“三环节” 课堂教学,虽然天气仍是寒冷,可是老师们热情洋溢;虽然地上的冰雪还在, 可是老师们却是提前到来。老师们迫不及待的等待着 “三环节”课堂教学的真 谛,等待着孔老师精彩的演绎。课上,我们为老师动情的朗诵感动着,为学生 真情的诵读而激动着。

  一、教学准备精心 到了会场,主办学校实验中学老师们已经把《我用残损的手掌》 (孔老师执 教)的预*学案、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检测摆放整齐;学校主办的期刊、报纸 也是井然有序的摆放着。可见主办学校的精心,用心。当我们拿到材料时,可 以看到:预*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任务,更有学*方法的指导——小到生字的 读音、词语的意思,大到对诗文内容的解读,诗人情感的流露??每一项学* 的任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达成预设的目标,学生看来清晰明了;教学设计 是一份*似教学实录的详案,是一份对学生充分预设的详案,是一份充满教学 智慧与充盈情感的详案;堂测题的设计也不难看出老师思维的梯度与深度?? 可见,老师准备之充分、精心。

  二、课堂环节精密 从推行“三环节教学”以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很迷茫,甚至有些不 知所措,总是感觉对于“诗一般”的语文课堂,好似不太适宜,不太和谐,特 别是“堂测”这一环节,在我们情感迸发之极戛然而止,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

  可是孔老师的这节课上, “三环节”过渡自然融洽、环环相扣,各部分既相对独 立、层次分明,又循序渐进、层层提升,尤其是“堂测”这一最后环节恰当的 引入,一改我们的唐突。我们心底里稍稍松动一些,我们心里的那块冰在悄悄 的融化! 三、品味语言精美 评课时,老师们也说孔老师“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感情丰富而真挚” “不 仅创设情感氛围打动学生,更是我们学*的榜样”??真的,孔老师的`课堂很 深,很精,很美。尤其是对诗歌词语的揣摩(运用“替换” “删除”等方式,通 过多次多个同学的朗读) ,那是字斟词酌的:学生们不仅领悟到这一词语的深刻 内涵,还感受到诗人那满腔的爱国热情,更能为诗人深邃的文学功力所打动。

  可见,孔老师课堂中的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词语都是经典的,每一个点的设 计都要求精美。

  课后“限时作业”环节,我想假如用“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节 课后,我们耕耘如何?” “同学们,请以最快的速度来检测一下你的收成!“知 ” 己知彼百战百胜,查缺补漏环节到了??”等这样来衔接一下,可能稍美一些! 总之,这节语文“三环节”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是我 们课堂教学的模板, “慢语文” 在 教学的今天, 或许就是一束阳光, 一把利刃?? 它在解读着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解读着语文教学的精髓。虽然地上积雪还在, 可已是阳光普照,我们的心也在澎湃激昂着!相信这冰雪也会如我们心底一样 在融化,因为课堂教学的春风已经和煦,暖阳已经高照!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方式,学会探究式学*。探究式学*是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作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是关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

  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兴趣,诱发学生学*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与弘扬。又如,*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台,集中学*,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和结识的*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当我提笔准备写篇关于自己与语文教改十年的__时,心中就想起了陈奕迅的一首《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作为一名教师,十多年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摆渡人,孩子们则是那一船船的乘客。

  曾几何时,我因自己是摆渡人而抱怨,送走一届届的小学毕业生,自己仍要回到原点,只有自己不断重复同样的路程,只有自己看着一成不变的风景,只有自己拥有没有前途的人生。今曰,我为自己是摆渡人而庆幸:陪伴一群群孩与之携力划向理想的彼岸,只有自己享受着他人托付的人生美好时光的信任,只有自己不断分享着孩子们成长的收获和喜悦,只有自己有幸一生与青春同行,与课改同行。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在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宽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识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环境,真正让学生去自主参与,做学*的主人。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菁选(扩展8)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范文10份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

  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

  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

  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

  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

  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

  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

  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

  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方式的更新。

  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潜能、学*成绩、学*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等的姿态走*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