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

首页 / 文库 / |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1

  原文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

  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

  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

  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

  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

  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解释

  1.酷贫:非常贫困

  2.名:名望

  3.语:告诉

  4.但:只

  5.悉:都

  6.去:离开

  7.已:停止

  8.许:左右

  9.还:返回,回来

  10髲:假发

  11:斫:用刀斧砍

  12:荐:草编的坐垫

  13:锉(cuo):同“挫”,割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2

  贾充①初定律令,与羊祜②共咨太傅郑冲③,冲曰:“臯陶④严明之旨,非仆暗懦⑤所探。”羊曰:“上意⑥欲令小加弘润⑦。”冲乃粗下意⑧。

  【注释】

  ①贾充:字公闾,在魏朝任廷尉,主管诉讼刑狱;到晋武帝登位,任尚书仆射,与裴楷共定科令,制订(晋律)。

  ②羊祜:字叔子。

  ③郑冲:字文和,深研儒术和百家之言,动必循礼。魏齐工时拜司空,转司徒。晋武帝即位,拜太博。高贵乡公时.司马昭辅政,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法令,他们都先咨询郑冲,然后才公布。

  ④皋陶(yáo):也作皋繇,传说是舜时掌管刑狱的法官,制定了法令。

  ⑤暗(àn)懦:昏庸懦弱。

  ⑥上意:皇上的意思。

  ⑦弘润:扩充润色。

  ⑧下意:提出意见,发表看法。

  【译文】

  贾充刚刚定出法令,就和羊祜一起去征求太傅郑冲的意见。郑冲说:“皋陶制定法令的`那种严肃而公正的宗旨,不是我这种昏庸懦弱的人所能探讨的。”羊祜说:“**的意思是想要叫你稍加补充润色。”郑冲这才概略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3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①看庾公②,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③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④,天下亦未以为允。”

  【注释】

  ①石头:即石头城。

  ②庾公:指的是庾冰。庾冰继王道之后为相,死后赠官司空。

  ③ 小:稍微。

  ④“公之遗事”二句:晋室东渡,王室、贵族、豪门随之来到江左,各士族集团之间,以及南方地主豪门之间矛盾尖锐。王导为缓和各种势力的矛盾,对江左的.地主豪强采取了绥靖政策。庾冰职责的就是这件事。

  【译文】

  丞相王导曾经在夏天到石头城去探看庾冰,庾冰正在处理事务。丞相说:“天热,可以稍微简省些事务。”庾冰说:“您的省简宽容的治政方针,天下人也未必认为恰当。”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4

  贺太傅①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②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③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④诸顾、陆⑥役使官兵及藏逋亡⑦,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⑧时为江陵都督,故下⑨请孙皓⑩,然后得释。

  【注释】

  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

  ②吴中:吴郡的**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强族:豪门大族。

  ③屯邸:庄园。

  ④检校:查核。

  ⑤足:使动用法,使……充足,意译为“补充”。

  ⑥顾、陆:吴中的豪族大姓。

  ⑦逋(bū)亡:逃亡。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⑧陆抗:吴郡人,丞相陆逊之子,孙策的外孙。

  ⑨下:当时陆抗所在的江陵居上游,孙皓所在的建业居下游,故说“下”。

  ⑩孙皓:孙权的`孙子,三国时吴国的亡国君主,公元280 年晋兵攻陷建业,孙皓投降,吴亡。孙皓和陆抗有亲戚关系。

  【译文】

  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府门。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给了朝廷,获罪的人非常多。当时陆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牵连,便特意从江陵顺流而下前往建业请求孙皓帮助,这才得以了结。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5

  陈仲弓为太丘长①,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②之,令吏杀焉③。主簿④请付狱,考⑤众奸⑥,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

  ①长:县的行政长官。大县为令,小县为长。陈寔是太丘**。

  ②收:拘捕。

  ③焉:代词,此处指代诈称母病的小吏。

  ④主簿:官名。

  ⑤考:查究,拷问,审察。

  ⑥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

  陈寔任太丘县**,当时有个小官吏诈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寔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主簿请求交给狱吏查究他的`其他犯罪事实,陈寔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阅读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1)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菁华5篇)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1

  拿王氏一族来说,这是名门望族,其子弟在人前就骄纵得不得了。例如第16、17 则记王子猷兄弟到别人的私家花园去观赏,仍傲视主人,不理会人家,不讲礼貌;第11、13 则记王子猷对顶头上司也是不爱答理,玩世不恭,对所掌管的事务一问三不知。他们的行为有时*于胡作非为,不*人情。例如第6 则记王*子将赴任,名流都来相送,这时他却上树掏鸟窝,旁若无人。

  其他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士风度,也是不讲礼貌,举止轻浮。例如第9、10 则记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还在官署大厅上直指岳父说: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十足显示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但是也有做视权贵的名士,第3 则所记的嵇康就是。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对司马氏的心腹钟会不以礼相待,且冷语讥讽。这种筒做,实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表现的是不屈从于权贵的骨气。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严敬,拟于王者①。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参看《任诞》第4 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鳳,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凡鸟比喻*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晋。参看《言语》第26 则注①。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 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王*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 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州用意殊异,必与晋陵俱西矣。俄而引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③。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遂因酒,转无朝夕礼④。桓舍入内,奕辄复随去。后至奕醉,温往主许避之⑤。主曰:君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

  【注释】①虚怀:谦虚退让。

  ②谢虎子:谢据,小名虎子,是谢奕的弟弟。

  ③上:荆州地处长江上游,所以西入荆州叫上。岸帻(zé):帻是一种遮住前额的头巾,岸帻就是把帻掀上去露出前额。这表示神态潇洒。

  ④遂因句:《晋书·谢奕传》作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指因酒而放纵无礼。朝夕礼,朝见暮见的礼节。

  ⑤主:指南康长公主,晋元帝的女儿,是桓温的妻子。《晋书·谢奕传》说,谢奕尝逼温饮,温走人南康主门避之。

  【译文】桓温任徐州刺史,这时谢奕任扬州晋陵郡太守,起初两人在交往中略为留意谦虚退让,而没有不同寻常的交情。到桓温调任荆州刺史,将要西去赴任之际,桓温对谢奕的情意就特别深厚了,谢奕对此也没有什么猜测。只有谢虎子的妻子王氏领会了桓温的意图,常常说:桓荆州用意很特别,一定要和晋陵一起西行了。不久就任用谢奕做司马。谢奕到荆州以后,还很看重和桓温的老交情,到桓温那里作客,头巾戴得很随便,长啸吟唱,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桓温常说: 是我的世外司马。谢奕终于因为好喝酒,越发违反晋见上级的礼节。桓温如果丢下他走进内室,谢奕总是又跟进去。后来一到谢奕喝醉时,桓温就到公主那里去躲开他。公主说:您如果没有一个放荡的司马,我怎么能见到您呢!

  (9)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①。于时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②。

  【注释】①谢万句:谢万的哥哥是谢奕、谢安。

  ②新出门户:谢家在晋代为名门望族,只是兴起未久,所以阮思旷说是新出的门户,意含轻蔑。门户:门第。

  【译文】谢万在兄长面前,想起身找便壶。当时阮思旷在座,说:新兴的门第,甚是无礼。

  (10)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著白纶中,肩舆径至扬州听事见王①,直言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蓝田曰:非无此论,但晚令耳②。【注释】①谢中郎:谢万,曾任抚军从事中郎,是个喜欢炫耀自己、傲慢无礼的人。王蓝田:王述,性格沉静,到三十岁时还不出名,就有人认为他痴。后来出任扬州刺史。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头巾。肩舆:轿子。听事:官署的大厅。

  ②晚令:指成名较迟。令,指好名声。王述年轻时不为人所知,后得王导等人的赞扬,才渐知名,所以有晚令的说法。

  【译文】从事中郎谢万是蓝田侯王述的女婿,他曾经戴着白头巾,坐着轿子径直到扬州府大厅上见王述,直言不讳地说:人家说大人傻,大人确实是傻。王述说:不是没有这种议论,只是因为成名较迟罢了。

  (11)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①。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②。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③!又问:马比死多少④?答曰:未知生,焉知死⑤!

  【注释】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桓冲就曾督促料理公事,参看下文第13 则。②马曹:曹是分科办事的官署。当时没有马曹一名,王子猷为显示自己清高超脱,不管俗事,故意说成马曹。

  ③不问马:这是引用《论语·乡党》的话,原是说孔子的马棚失火,孔子只问伤了人没有,不问马。(没有问到马。)

  ④比:比来;*来。

  ⑤未知句:这是引用《论语·先进》的话,篇中记述孔子的学生子路向孔子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生的道理还不了解,怎么能了解死)。王子猷在此并非用原意。

  【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过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引桓冲又问:*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活着的还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12)谢公尝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阿万欲相与共萃王恬许,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尔。①万犹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②。坐少时,王便入门内,谢殊有欣色,以为厚待己。良久,乃沐头散发而出,亦不坐,乃据胡床,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③。谢于是乃还,未至船,逆呼太傅。安曰:阿螭不作尔④。

  【注释】①出西:指到京都建康去。谢安、谢万寓居会稽郡,在建康之东,所以到建康叫出西。萃:到。王恬:字敬豫,小名螨虎(下文作阿螭),是王导的儿子,当时任吴郡太守。傲慢放诞,不拘礼法。在晋代,王家是士族,谢家新兴未久,所以下文说到王恬瞧不起谢万而没有礼待他。酬:应对。②不回:指不改变想法。

  ③仍:乃;就。

  ④作:做作;假装。按:谢安明知王恬不会接待谢万,如果接待了,就是装假。【译文】谢安曾经和谢万一起坐船到京都去,过吴郡时,谢万想和谢安一起到王恬那里,太傅谢安说:恐怕他不一定理睬你,我看不值得去拜访他。谢万还是极力邀哥哥一起去,谢安坚决不改变主意,谢万只好一个人去。到王恬家坐了一会儿,王恬就进里面去了,谢万显得非常高兴,以为会优礼相待。过了很久,王恬竟洗完头披着头发出来,也不陪客人坐,就坐在马扎儿上,在院子里晒头发,神情傲慢而放纵,一点也没有应酬客人的意思。谢万于是只好回去,还没有回到船上,先就大声喊他哥哥。谢安说:阿螭不会做作啊。

  (13)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①。

  【注释】①西山:指首阳山。按:这里是借用伯夷、叔齐的故事:周武王伐纣,占有天下,伯夷、叔齐认为这不仁,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作歌说: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王子猷以此表示超脱尘世之意。【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桓冲对他说: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日内应该处理政务了。王子猷并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远处,用手板支着腮帮子说: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气呀。

  (14)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①。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②。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④。故幸而得免。

  【注释】①谢万北征:谢万北征一事参看《方正》第55 则注①。

  ②劲卒:精锐的兵。《资治通鉴·晋纪》胡三省注: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既为将矣,而称之为卒,所以益恨也。

  ③队主:一队之主;队长。古代军队的编制是一百人为一队。

  ④隐士:指谢安。按:谢万北征时,谢安还隐居东山,未曾出来做官。所以能和谢万俱行。谢万被废后,谢安始有出仕志。

  【译文】谢万率兵北伐时,常常以长啸、吟唱表示自己尊贵,未曾安抚慰问过将士。谢安非常喜欢并且看重谢万,却很清楚他一定会失败,就和他一同出征。谢安从容不迫地对谢万说:你身为主帅,应该常常请将领们来宴饮、聚会,让大家心里高兴。谢万答应了。于是就召集众将领来,可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拿如意指着满座的人说:诸位都是精锐的兵。全体将领听了更加怨恨他。谢安对众将领想多加恩惠,多讲信用,从队长将帅以下,无不亲自登门拜访,非常谦虚,诚恳谢罪。到谢万北伐失败后,军队内部乘机想除掉谢万;后来又说:应该为隐士着想。所以谢万能侥幸地免掉一死。(15)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生礼①。及嘉宾死,皆著高履,仪容轻慢②。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

  【注释】①王子敬句:王子敬,即王献之,是郗愔的外甥,郗惜原与姐夫王羲之优游岁月,有隐居志;后兼任徐、兖二州刺史,调任会稽内史。一生资望较浅。蹑履:穿着鞋子,表示恭敬。外生:外甥。

  ②嘉宾:即郗愔的儿子郗超。生前深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信任,权重一时。按:王子敬推重郗嘉宾,所以尊重郗惜。嘉宾一死,就以名门望族骄人,怠慢郗愔了。

  【译文】王子敬兄弟去见郗愔,都要穿好鞋子去问候,很遵守外甥的礼节。到郗嘉宾死后,去见郗愔时都穿着高底木板鞋,态度轻慢。郗惜叫他们坐,都说:有事,没时间坐。他们走后,都情感慨地说:如果嘉宾不死,鼠辈敢这样!

  (16)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17)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①。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②。顾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他耳③!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顾辟疆:吴郡人,他的花园,池馆林泉之盛,号吴中第一。

  ②酣燕:通酣宴。指麾:同指挥,指点。

  ③伦:吴人称中州人为伧,含鄙薄意。

  【译文】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负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2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注释】

  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肯养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强盗**的事大,应该先查办。”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3

  嵇康①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②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③,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④,而况人乎?”

  【注释】

  ①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人,竹林七贤之一。公元263年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杀害。

  ②康子绍:嵇康的儿子,字延祖。历任秘书丞、侍中等职,在晋朝宫室内乱中维护为晋惠帝(司马衷),被乱兵杀害。

  ③出处:出世与隐退。

  ④消息:一消一长,互相更替。

  【译文】

  嵇康被杀之后,山涛举荐嵇康的儿子嵇绍任秘书丞。嵇绍向山涛询问出世与隐退的事情,山涛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时,尚且有一消一长的变化,更何况人呢?”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4

  成帝在石头①,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锺雅、右卫将军刘超。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之后,陶公②与让有旧③,欲宥④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⑤不可违,并斩二人。

  【注释】

  成帝:就是晋成帝司马衍,晋明帝(司马绍)的太子。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历阳内史苏峻起兵反帝室,次年攻陷建康,把晋成帝迁到石头城。不久苏峻败死,其弟苏逸立为主,咸和四年正月,钟雅、刘超密谋将成帝救出,被发觉。苏逸派部将任让率兵入宫杀了钟、刘二人。

  ①石头:即石头城,在都城建康的西面。

  ②陶公:指陶侃。

  ③有旧:有老交情。

  ④宥:宽恕,赦免。

  ⑤少主:晋成帝幼年即位,死时年仅二十二岁,在位十六年。

  【译文】

  (苏峻叛乱后,)成帝(司马衍)到了石头城,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杀了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着说:“还我侍中。” 任让不听皇上的命令,还是杀了刘超、钟雅。叛乱*定后,陶侃因为和任让有旧交,就想宽恕任让。许柳的儿子思妣人品非常好,大家也想保全他。如果保全思妣,就不得不替陶公保全任让,于是就想一块儿宽恕他们。事情上奏后,成帝说:“任让是杀了我的侍中的人,不可饶恕!” 大家觉得少主的旨意不可违逆,就把两人一块儿杀了。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5

  丞相末年,略不①省事②,正③封箓诺之④。自叹曰:“人言我愦愦⑤,后人当思此愦愦。”

  【注释】

  ①略不:全不。

  ②省事:看公文。指处理政务。

  ③正:只。

  ④封篆诺之:封篆,奏章;“诺之”相当于现在的签字画圈,批示文书以示许可。

  ⑤愦愦:糊涂。

  【译文】

  王导到了晚年,完全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自己感叹地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人当会想念这种糊涂。”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2)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菁华5篇)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1

  拿王氏一族来说,这是名门望族,其子弟在人前就骄纵得不得了。例如第16、17 则记王子猷兄弟到别人的私家花园去观赏,仍傲视主人,不理会人家,不讲礼貌;第11、13 则记王子猷对顶头上司也是不爱答理,玩世不恭,对所掌管的事务一问三不知。他们的行为有时*于胡作非为,不*人情。例如第6 则记王*子将赴任,名流都来相送,这时他却上树掏鸟窝,旁若无人。

  其他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士风度,也是不讲礼貌,举止轻浮。例如第9、10 则记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还在官署大厅上直指岳父说: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十足显示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但是也有做视权贵的名士,第3 则所记的嵇康就是。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对司马氏的心腹钟会不以礼相待,且冷语讥讽。这种筒做,实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表现的是不屈从于权贵的骨气。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严敬,拟于王者①。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参看《任诞》第4 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鳳,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凡鸟比喻*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晋。参看《言语》第26 则注①。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 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王*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 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州用意殊异,必与晋陵俱西矣。俄而引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③。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遂因酒,转无朝夕礼④。桓舍入内,奕辄复随去。后至奕醉,温往主许避之⑤。主曰:君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

  【注释】①虚怀:谦虚退让。

  ②谢虎子:谢据,小名虎子,是谢奕的弟弟。

  ③上:荆州地处长江上游,所以西入荆州叫上。岸帻(zé):帻是一种遮住前额的头巾,岸帻就是把帻掀上去露出前额。这表示神态潇洒。

  ④遂因句:《晋书·谢奕传》作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指因酒而放纵无礼。朝夕礼,朝见暮见的礼节。

  ⑤主:指南康长公主,晋元帝的女儿,是桓温的妻子。《晋书·谢奕传》说,谢奕尝逼温饮,温走人南康主门避之。

  【译文】桓温任徐州刺史,这时谢奕任扬州晋陵郡太守,起初两人在交往中略为留意谦虚退让,而没有不同寻常的交情。到桓温调任荆州刺史,将要西去赴任之际,桓温对谢奕的情意就特别深厚了,谢奕对此也没有什么猜测。只有谢虎子的妻子王氏领会了桓温的意图,常常说:桓荆州用意很特别,一定要和晋陵一起西行了。不久就任用谢奕做司马。谢奕到荆州以后,还很看重和桓温的老交情,到桓温那里作客,头巾戴得很随便,长啸吟唱,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桓温常说: 是我的世外司马。谢奕终于因为好喝酒,越发违反晋见上级的礼节。桓温如果丢下他走进内室,谢奕总是又跟进去。后来一到谢奕喝醉时,桓温就到公主那里去躲开他。公主说:您如果没有一个放荡的司马,我怎么能见到您呢!

  (9)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①。于时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②。

  【注释】①谢万句:谢万的哥哥是谢奕、谢安。

  ②新出门户:谢家在晋代为名门望族,只是兴起未久,所以阮思旷说是新出的门户,意含轻蔑。门户:门第。

  【译文】谢万在兄长面前,想起身找便壶。当时阮思旷在座,说:新兴的门第,甚是无礼。

  (10)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著白纶中,肩舆径至扬州听事见王①,直言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蓝田曰:非无此论,但晚令耳②。【注释】①谢中郎:谢万,曾任抚军从事中郎,是个喜欢炫耀自己、傲慢无礼的人。王蓝田:王述,性格沉静,到三十岁时还不出名,就有人认为他痴。后来出任扬州刺史。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头巾。肩舆:轿子。听事:官署的大厅。

  ②晚令:指成名较迟。令,指好名声。王述年轻时不为人所知,后得王导等人的赞扬,才渐知名,所以有晚令的说法。

  【译文】从事中郎谢万是蓝田侯王述的女婿,他曾经戴着白头巾,坐着轿子径直到扬州府大厅上见王述,直言不讳地说:人家说大人傻,大人确实是傻。王述说:不是没有这种议论,只是因为成名较迟罢了。

  (11)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①。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②。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③!又问:马比死多少④?答曰:未知生,焉知死⑤!

  【注释】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桓冲就曾督促料理公事,参看下文第13 则。②马曹:曹是分科办事的官署。当时没有马曹一名,王子猷为显示自己清高超脱,不管俗事,故意说成马曹。

  ③不问马:这是引用《论语·乡党》的话,原是说孔子的马棚失火,孔子只问伤了人没有,不问马。(没有问到马。)

  ④比:比来;*来。

  ⑤未知句:这是引用《论语·先进》的话,篇中记述孔子的学生子路向孔子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生的道理还不了解,怎么能了解死)。王子猷在此并非用原意。

  【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过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引桓冲又问:*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活着的还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12)谢公尝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阿万欲相与共萃王恬许,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尔。①万犹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②。坐少时,王便入门内,谢殊有欣色,以为厚待己。良久,乃沐头散发而出,亦不坐,乃据胡床,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③。谢于是乃还,未至船,逆呼太傅。安曰:阿螭不作尔④。

  【注释】①出西:指到京都建康去。谢安、谢万寓居会稽郡,在建康之东,所以到建康叫出西。萃:到。王恬:字敬豫,小名螨虎(下文作阿螭),是王导的儿子,当时任吴郡太守。傲慢放诞,不拘礼法。在晋代,王家是士族,谢家新兴未久,所以下文说到王恬瞧不起谢万而没有礼待他。酬:应对。②不回:指不改变想法。

  ③仍:乃;就。

  ④作:做作;假装。按:谢安明知王恬不会接待谢万,如果接待了,就是装假。【译文】谢安曾经和谢万一起坐船到京都去,过吴郡时,谢万想和谢安一起到王恬那里,太傅谢安说:恐怕他不一定理睬你,我看不值得去拜访他。谢万还是极力邀哥哥一起去,谢安坚决不改变主意,谢万只好一个人去。到王恬家坐了一会儿,王恬就进里面去了,谢万显得非常高兴,以为会优礼相待。过了很久,王恬竟洗完头披着头发出来,也不陪客人坐,就坐在马扎儿上,在院子里晒头发,神情傲慢而放纵,一点也没有应酬客人的意思。谢万于是只好回去,还没有回到船上,先就大声喊他哥哥。谢安说:阿螭不会做作啊。

  (13)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①。

  【注释】①西山:指首阳山。按:这里是借用伯夷、叔齐的故事:周武王伐纣,占有天下,伯夷、叔齐认为这不仁,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作歌说: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王子猷以此表示超脱尘世之意。【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桓冲对他说: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日内应该处理政务了。王子猷并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远处,用手板支着腮帮子说: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气呀。

  (14)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①。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②。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④。故幸而得免。

  【注释】①谢万北征:谢万北征一事参看《方正》第55 则注①。

  ②劲卒:精锐的兵。《资治通鉴·晋纪》胡三省注: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既为将矣,而称之为卒,所以益恨也。

  ③队主:一队之主;队长。古代军队的编制是一百人为一队。

  ④隐士:指谢安。按:谢万北征时,谢安还隐居东山,未曾出来做官。所以能和谢万俱行。谢万被废后,谢安始有出仕志。

  【译文】谢万率兵北伐时,常常以长啸、吟唱表示自己尊贵,未曾安抚慰问过将士。谢安非常喜欢并且看重谢万,却很清楚他一定会失败,就和他一同出征。谢安从容不迫地对谢万说:你身为主帅,应该常常请将领们来宴饮、聚会,让大家心里高兴。谢万答应了。于是就召集众将领来,可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拿如意指着满座的人说:诸位都是精锐的兵。全体将领听了更加怨恨他。谢安对众将领想多加恩惠,多讲信用,从队长将帅以下,无不亲自登门拜访,非常谦虚,诚恳谢罪。到谢万北伐失败后,军队内部乘机想除掉谢万;后来又说:应该为隐士着想。所以谢万能侥幸地免掉一死。(15)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生礼①。及嘉宾死,皆著高履,仪容轻慢②。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

  【注释】①王子敬句:王子敬,即王献之,是郗愔的外甥,郗惜原与姐夫王羲之优游岁月,有隐居志;后兼任徐、兖二州刺史,调任会稽内史。一生资望较浅。蹑履:穿着鞋子,表示恭敬。外生:外甥。

  ②嘉宾:即郗愔的儿子郗超。生前深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信任,权重一时。按:王子敬推重郗嘉宾,所以尊重郗惜。嘉宾一死,就以名门望族骄人,怠慢郗愔了。

  【译文】王子敬兄弟去见郗愔,都要穿好鞋子去问候,很遵守外甥的礼节。到郗嘉宾死后,去见郗愔时都穿着高底木板鞋,态度轻慢。郗惜叫他们坐,都说:有事,没时间坐。他们走后,都情感慨地说:如果嘉宾不死,鼠辈敢这样!

  (16)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17)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①。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②。顾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他耳③!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顾辟疆:吴郡人,他的花园,池馆林泉之盛,号吴中第一。

  ②酣燕:通酣宴。指麾:同指挥,指点。

  ③伦:吴人称中州人为伧,含鄙薄意。

  【译文】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负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2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注释】

  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肯养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强盗**的事大,应该先查办。”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3

  嵇康①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②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③,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④,而况人乎?”

  【注释】

  ①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人,竹林七贤之一。公元263年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杀害。

  ②康子绍:嵇康的儿子,字延祖。历任秘书丞、侍中等职,在晋朝宫室内乱中维护为晋惠帝(司马衷),被乱兵杀害。

  ③出处:出世与隐退。

  ④消息:一消一长,互相更替。

  【译文】

  嵇康被杀之后,山涛举荐嵇康的儿子嵇绍任秘书丞。嵇绍向山涛询问出世与隐退的事情,山涛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时,尚且有一消一长的变化,更何况人呢?”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4

  成帝在石头①,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锺雅、右卫将军刘超。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之后,陶公②与让有旧③,欲宥④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⑤不可违,并斩二人。

  【注释】

  成帝:就是晋成帝司马衍,晋明帝(司马绍)的太子。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历阳内史苏峻起兵反帝室,次年攻陷建康,把晋成帝迁到石头城。不久苏峻败死,其弟苏逸立为主,咸和四年正月,钟雅、刘超密谋将成帝救出,被发觉。苏逸派部将任让率兵入宫杀了钟、刘二人。

  ①石头:即石头城,在都城建康的西面。

  ②陶公:指陶侃。

  ③有旧:有老交情。

  ④宥:宽恕,赦免。

  ⑤少主:晋成帝幼年即位,死时年仅二十二岁,在位十六年。

  【译文】

  (苏峻叛乱后,)成帝(司马衍)到了石头城,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杀了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着说:“还我侍中。” 任让不听皇上的命令,还是杀了刘超、钟雅。叛乱*定后,陶侃因为和任让有旧交,就想宽恕任让。许柳的儿子思妣人品非常好,大家也想保全他。如果保全思妣,就不得不替陶公保全任让,于是就想一块儿宽恕他们。事情上奏后,成帝说:“任让是杀了我的侍中的人,不可饶恕!” 大家觉得少主的旨意不可违逆,就把两人一块儿杀了。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5

  丞相末年,略不①省事②,正③封箓诺之④。自叹曰:“人言我愦愦⑤,后人当思此愦愦。”

  【注释】

  ①略不:全不。

  ②省事:看公文。指处理政务。

  ③正:只。

  ④封篆诺之:封篆,奏章;“诺之”相当于现在的签字画圈,批示文书以示许可。

  ⑤愦愦:糊涂。

  【译文】

  王导到了晚年,完全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自己感叹地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人当会想念这种糊涂。”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3)

——《世说新语》教案6篇

  教学目标

  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从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疏通字词并翻译全文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

  3.要求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故事。

  4.重点语句解析。

  四、总结、扩展

  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令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

  “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三、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四、作业

  课后练*一

  探究活动

  一、方仲永与孔融的人生起点一样,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说:同学们先找到《伤仲永》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关孔融的故事、生*事迹的;然后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在班内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

  二、你认为陈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为什么?

  解说:可以在班内组织讨论或展开辩论。

  课文解读:

  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所以学*起来会很容易。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设计依据: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2.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自由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俗话说,学*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五、激情总结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导入 : 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疏通句篇:《咏雪》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教学目标:

  3、初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方式学*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4、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信息反馈:

  课后*题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一、文学常识:

  1、选自

  2、作者

  3、《世说新语》分为_________门,主要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读音:

  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三点字词的意思:

  内集:

  俄而:

  未若:

  期行:

  舍去: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顾:

  四特殊字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然:

  ①公欣然曰信: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

  ②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日:①寒雪日内集之:

  ①见藐小之物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②下车引之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4)

——《世说新语》教案 (菁华5篇)

  学*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2.能够掌握重点字音、词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3.理解文意,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型:复*课

  教学过程

  课前

  一、课前演讲

  教师对学生演讲作简要评论

  二、课前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是: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导入

  师:我们今天继续复*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29页——《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复*课文

  1、师:拿出本课的复*提纲。

  首先,我们先来复*一下本课的文学常识。

  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请一到两名同学)

  明确:(投影)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②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③《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2、师:本文有哪些字词的读音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呢?在书上找一找填在提纲上。

  请一名同学说说。(请一名同学,教师做适当补充)

  明确: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3、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义方面。请同学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义。

  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不久,一会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相比。差,大概、差不多。拟,比拟

  未若:比不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乃,才。

  相委而去:丢下我就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下车引之:引,拉。

  顾:回头看。

  4、师:下面我们复*一下本文的特殊字词。特殊字词包括什么?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

  首先是通假字,文章中有几个通假字?是哪一个?

  明确:尊君在不?不通否

  师:找出文中的一个古今异义词。

  明确:儿女:课本中指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一词多义的现象,复*提纲上也已经列出来了,找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5、师:第五部分,是特殊句式。课文中有哪几个特殊句式呢?(请学生回答)

  6、师:课文中的重点词的读音、词义、特殊用法我们都解决了,下面我们把它串起来翻译几个句子,看复*提纲。找同学翻译一下。

  三、练*巩固

  师:下面咱们做几个题,检测一下我们复*的情况。

  (投影)

  四、默写加深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1、选自

  2、作者

  3、《世说新语》分为_________门,主要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读音:

  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三点字词的意思:

  内集:

  俄而:

  未若:

  期行:

  舍去: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顾:

  四特殊字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然:①公欣然曰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

  ②然数年恒不一见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日:①寒雪日内集之:①见藐小之物

  ②吾日三省吾身②下车引之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六、译句:注意文言翻译时语序的调整和省略成份的补充。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日中不止,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时重,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 时:一课时

  导 入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 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从课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和“帝位之争” ),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 别名 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重点句子:

  1)碑 背上见题作“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 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 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 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 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 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 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 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 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 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 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 ,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 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 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四、作业环节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复何疑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

  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课件一)

  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

  一生:“陈太丘与友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

  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是个好*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

  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二、 朗读指导:

  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课件三(1))

  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一生朗读。

  生:这位同学翘舌音读的不太准,总体还可以。

  生:有些地方停顿太长。

  生:这位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得很好。

  师:我也觉得这位同学读得不错,特别是“不”字,他怎么读?

  生齐声说:fǒu

  师:为什么读“fǒu”?

  生: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

  生:“陈太丘与友期行”。

  师:该怎么读,谁说说看?

  生:“陈太丘”后面停顿一下,“与友”后面停顿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对,只是一位分得细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师:谁来读读。

  一生读,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声答:对。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件三(2))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谁来试试?

  一生读。

  一生再读。

  又一生读。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很好!

  师:大家齐读,好不好?

  生齐读全文。

  三、 疏通文意:

  师: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

  圈点勾画示例: (课件三(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师解说:我认为句子中这三个字是重点词语,所以加点,并写上它们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会翻译,所以划横线,并打个问号;对于“去后乃至”,就这样翻译,说得不够明白,我就产生疑问,谁“去后”?谁“乃至”?

  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

  学生自主学*,小组讨论,气氛活跃。

  三四分中后,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生:“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

  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

  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离开的意思。

  师:这个词,古代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比如:古代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离开温二中。

  师:现在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到温二中去。

  师: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还有疑难的吗?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

  生点点头。

  师:请你再翻译一遍。

  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树起大拇指)

  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答:拉

  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

  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

  生:有惭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

  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谁当叙述者?谁当元方?谁当客人?

  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 探究人物:

  师: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

  生齐答:元方

  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客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析。

  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

  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

  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气。

  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骂父亲时,他据理反驳。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师:是啊,我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

  生:我认为元方很勇敢,面对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

  师: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仅是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而且是坐着车来的,可见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据我的了解,客人当的官,比陈太丘还大。对了,陈太丘是他的真名吗?

  生:不是,真名是陈shi 。

  师:太丘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可见,客人的官大于县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现在哪里?

  生: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直言不讳,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师:体现元方品质的还有吗?

  生:“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

  生: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

  师: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觉得自己说得不妥,说:对粗俗无理,品质恶劣的友人就应该这样。

  生: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好恶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师:文末的最后一句,让我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这两种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对的。

  五、 创编表演:

  师:对人物形象,我们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表演的机会,给你们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机会。

  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 、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

  3、学生自由组合,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

  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

  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表演成相约去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你们支持他们相约去游玩的说法吗?

  生: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游玩迟到了,陈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够朋友了。

  生:根据文意,他们相约应该是去办很重要的事,时间迟了,就会耽误大事。所以,陈太丘不等他。

  师:言之有理。我赞同你们两位的看法。我们感谢这一组同学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师:最后,让我们最书声朗朗中下课,大家一起朗读全文,会背的同学,试着背。

  学*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2.能够掌握重点字音、词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3.理解文意,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型:复*课

  教学过程

  课前

  一、课前演讲

  教师对学生演讲作简要评论

  二、课前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是: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导入

  师:我们今天继续复*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29页——《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复*课文

  1、师:拿出本课的复*提纲。

  首先,我们先来复*一下本课的文学常识。

  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请一到两名同学)

  明确:(投影)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②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③《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2、师:本文有哪些字词的读音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呢?在书上找一找填在提纲上。

  请一名同学说说。(请一名同学,教师做适当补充)

  明确: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3、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义方面。请同学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义。

  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不久,一会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5)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菁华5篇)

  拿王氏一族来说,这是名门望族,其子弟在人前就骄纵得不得了。例如第16、17 则记王子猷兄弟到别人的私家花园去观赏,仍傲视主人,不理会人家,不讲礼貌;第11、13 则记王子猷对顶头上司也是不爱答理,玩世不恭,对所掌管的事务一问三不知。他们的行为有时*于胡作非为,不*人情。例如第6 则记王*子将赴任,名流都来相送,这时他却上树掏鸟窝,旁若无人。

  其他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士风度,也是不讲礼貌,举止轻浮。例如第9、10 则记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还在官署大厅上直指岳父说: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十足显示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但是也有做视权贵的名士,第3 则所记的嵇康就是。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对司马氏的心腹钟会不以礼相待,且冷语讥讽。这种筒做,实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表现的是不屈从于权贵的骨气。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严敬,拟于王者①。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参看《任诞》第4 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鳳,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凡鸟比喻*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晋。参看《言语》第26 则注①。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 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王*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 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州用意殊异,必与晋陵俱西矣。俄而引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③。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遂因酒,转无朝夕礼④。桓舍入内,奕辄复随去。后至奕醉,温往主许避之⑤。主曰:君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

  【注释】①虚怀:谦虚退让。

  ②谢虎子:谢据,小名虎子,是谢奕的弟弟。

  ③上:荆州地处长江上游,所以西入荆州叫上。岸帻(zé):帻是一种遮住前额的头巾,岸帻就是把帻掀上去露出前额。这表示神态潇洒。

  ④遂因句:《晋书·谢奕传》作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指因酒而放纵无礼。朝夕礼,朝见暮见的礼节。

  ⑤主:指南康长公主,晋元帝的女儿,是桓温的妻子。《晋书·谢奕传》说,谢奕尝逼温饮,温走人南康主门避之。

  【译文】桓温任徐州刺史,这时谢奕任扬州晋陵郡太守,起初两人在交往中略为留意谦虚退让,而没有不同寻常的交情。到桓温调任荆州刺史,将要西去赴任之际,桓温对谢奕的情意就特别深厚了,谢奕对此也没有什么猜测。只有谢虎子的妻子王氏领会了桓温的意图,常常说:桓荆州用意很特别,一定要和晋陵一起西行了。不久就任用谢奕做司马。谢奕到荆州以后,还很看重和桓温的老交情,到桓温那里作客,头巾戴得很随便,长啸吟唱,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桓温常说: 是我的世外司马。谢奕终于因为好喝酒,越发违反晋见上级的礼节。桓温如果丢下他走进内室,谢奕总是又跟进去。后来一到谢奕喝醉时,桓温就到公主那里去躲开他。公主说:您如果没有一个放荡的司马,我怎么能见到您呢!

  (9)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①。于时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②。

  【注释】①谢万句:谢万的哥哥是谢奕、谢安。

  ②新出门户:谢家在晋代为名门望族,只是兴起未久,所以阮思旷说是新出的门户,意含轻蔑。门户:门第。

  【译文】谢万在兄长面前,想起身找便壶。当时阮思旷在座,说:新兴的门第,甚是无礼。

  (10)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著白纶中,肩舆径至扬州听事见王①,直言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蓝田曰:非无此论,但晚令耳②。【注释】①谢中郎:谢万,曾任抚军从事中郎,是个喜欢炫耀自己、傲慢无礼的人。王蓝田:王述,性格沉静,到三十岁时还不出名,就有人认为他痴。后来出任扬州刺史。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头巾。肩舆:轿子。听事:官署的大厅。

  ②晚令:指成名较迟。令,指好名声。王述年轻时不为人所知,后得王导等人的赞扬,才渐知名,所以有晚令的说法。

  【译文】从事中郎谢万是蓝田侯王述的女婿,他曾经戴着白头巾,坐着轿子径直到扬州府大厅上见王述,直言不讳地说:人家说大人傻,大人确实是傻。王述说:不是没有这种议论,只是因为成名较迟罢了。

  (11)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①。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②。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③!又问:马比死多少④?答曰:未知生,焉知死⑤!

  【注释】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桓冲就曾督促料理公事,参看下文第13 则。②马曹:曹是分科办事的官署。当时没有马曹一名,王子猷为显示自己清高超脱,不管俗事,故意说成马曹。

  ③不问马:这是引用《论语·乡党》的话,原是说孔子的马棚失火,孔子只问伤了人没有,不问马。(没有问到马。)

  ④比:比来;*来。

  ⑤未知句:这是引用《论语·先进》的话,篇中记述孔子的学生子路向孔子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生的道理还不了解,怎么能了解死)。王子猷在此并非用原意。

  【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过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引桓冲又问:*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活着的还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12)谢公尝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阿万欲相与共萃王恬许,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尔。①万犹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②。坐少时,王便入门内,谢殊有欣色,以为厚待己。良久,乃沐头散发而出,亦不坐,乃据胡床,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③。谢于是乃还,未至船,逆呼太傅。安曰:阿螭不作尔④。

  【注释】①出西:指到京都建康去。谢安、谢万寓居会稽郡,在建康之东,所以到建康叫出西。萃:到。王恬:字敬豫,小名螨虎(下文作阿螭),是王导的儿子,当时任吴郡太守。傲慢放诞,不拘礼法。在晋代,王家是士族,谢家新兴未久,所以下文说到王恬瞧不起谢万而没有礼待他。酬:应对。②不回:指不改变想法。

  ③仍:乃;就。

  ④作:做作;假装。按:谢安明知王恬不会接待谢万,如果接待了,就是装假。【译文】谢安曾经和谢万一起坐船到京都去,过吴郡时,谢万想和谢安一起到王恬那里,太傅谢安说:恐怕他不一定理睬你,我看不值得去拜访他。谢万还是极力邀哥哥一起去,谢安坚决不改变主意,谢万只好一个人去。到王恬家坐了一会儿,王恬就进里面去了,谢万显得非常高兴,以为会优礼相待。过了很久,王恬竟洗完头披着头发出来,也不陪客人坐,就坐在马扎儿上,在院子里晒头发,神情傲慢而放纵,一点也没有应酬客人的意思。谢万于是只好回去,还没有回到船上,先就大声喊他哥哥。谢安说:阿螭不会做作啊。

  (13)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①。

  【注释】①西山:指首阳山。按:这里是借用伯夷、叔齐的故事:周武王伐纣,占有天下,伯夷、叔齐认为这不仁,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作歌说: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王子猷以此表示超脱尘世之意。【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桓冲对他说: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日内应该处理政务了。王子猷并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远处,用手板支着腮帮子说: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气呀。

  (14)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①。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②。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④。故幸而得免。

  【注释】①谢万北征:谢万北征一事参看《方正》第55 则注①。

  ②劲卒:精锐的兵。《资治通鉴·晋纪》胡三省注: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既为将矣,而称之为卒,所以益恨也。

  ③队主:一队之主;队长。古代军队的编制是一百人为一队。

  ④隐士:指谢安。按:谢万北征时,谢安还隐居东山,未曾出来做官。所以能和谢万俱行。谢万被废后,谢安始有出仕志。

  【译文】谢万率兵北伐时,常常以长啸、吟唱表示自己尊贵,未曾安抚慰问过将士。谢安非常喜欢并且看重谢万,却很清楚他一定会失败,就和他一同出征。谢安从容不迫地对谢万说:你身为主帅,应该常常请将领们来宴饮、聚会,让大家心里高兴。谢万答应了。于是就召集众将领来,可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拿如意指着满座的人说:诸位都是精锐的兵。全体将领听了更加怨恨他。谢安对众将领想多加恩惠,多讲信用,从队长将帅以下,无不亲自登门拜访,非常谦虚,诚恳谢罪。到谢万北伐失败后,军队内部乘机想除掉谢万;后来又说:应该为隐士着想。所以谢万能侥幸地免掉一死。(15)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生礼①。及嘉宾死,皆著高履,仪容轻慢②。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

  【注释】①王子敬句:王子敬,即王献之,是郗愔的外甥,郗惜原与姐夫王羲之优游岁月,有隐居志;后兼任徐、兖二州刺史,调任会稽内史。一生资望较浅。蹑履:穿着鞋子,表示恭敬。外生:外甥。

  ②嘉宾:即郗愔的儿子郗超。生前深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信任,权重一时。按:王子敬推重郗嘉宾,所以尊重郗惜。嘉宾一死,就以名门望族骄人,怠慢郗愔了。

  【译文】王子敬兄弟去见郗愔,都要穿好鞋子去问候,很遵守外甥的礼节。到郗嘉宾死后,去见郗愔时都穿着高底木板鞋,态度轻慢。郗惜叫他们坐,都说:有事,没时间坐。他们走后,都情感慨地说:如果嘉宾不死,鼠辈敢这样!

  (16)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17)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①。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②。顾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他耳③!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顾辟疆:吴郡人,他的花园,池馆林泉之盛,号吴中第一。

  ②酣燕:通酣宴。指麾:同指挥,指点。

  ③伦:吴人称中州人为伧,含鄙薄意。

  【译文】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负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注释】

  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只是违反常理。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6)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二十)份

  《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我们应有的是积极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到达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相国把他的“误读”给王说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国变得国富民强了。像一本《红楼梦》让多少误读红楼又自称研究红学的人吃上饭,这“误读”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将不拘于字句的解释、不拘于时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录脑海火光一闪,这也是我把这篇文字分类到随笔的地方。这样做可能会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多有谬误,再加上本人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可能会有不马克思的地方,科学学得不好,可能会有不科学的地方,难免贻笑方家,欢迎批驳、指正、赐教。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全书分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一共是一千一百三十则小故事。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

  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蕴含着许多道理,和古人的智慧。故事中不仅蕴意深远还描写的非常生动,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把每一件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陈太丘与一位朋友约定中午一起出行,友人没有按时预约,陈太丘只好独自出行,去后朋友才赶来。当从元芳口中得知,他父亲已经出行之后,友人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元芳指责友人不守信用,不讲礼节。友人听后惭愧不已,想去拉元芳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芳头也不回的'进了家门。元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爸爸辩护,指责了友人的无礼,但是元方最后连头也不回就进了家门,这又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元方在指责友人无礼自己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元方应该宽容原谅那位友人。

  世说新语的文章多么令人深思,看上去觉得合乎情理的做法,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有一篇写道两人一起做事一人总是三心二意最后另一个人都不愿和他做朋友了。这篇则用小小的两件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在看完世说新语后,我对事情的思考变得细致,原本自己做事马马虎虎,现在改进了许多。这本书对我影响重大,里面许多小故事令我难忘。

  读书,是既能安静下来,又能提高素质的一项活动,而读名著,却又是别一番滋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世上的书千千万万,在大千世界中,怎样的书没有?真正被称为“名著”的那几本,到底为什么是名著?

  《世说新语》是一本描写人物有趣的言行举止的书,由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小故事组成。《才思敏捷的杨修》就是其中一则。它讲了杨修和曹操猜谜的故事“黄娟幼妇,外孙齑臼”竟可以一看就理解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我们不得不惊叹杨修的才华和文字联想能力。

  还有《为朋友舍命的苟巨伯》苟巨伯远道而来看望朋友,可是准备攻城的贼兵闯了进屋,贼兵怕有诡计,质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苟巨伯毫不畏惧的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代替朋友的性命。”就这样贼兵羞愧难当,让下城池,撤退了。

  《世说新语》的一个个小故事分开看,处处闪耀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智慧,合起来看,又是一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尽显人间百态,世事沧桑。

  刘墉的《世说新语》应该出书现已好久了,很不好意思,仅仅上星期才看到这本书。

  今日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分,看到刘先生改动的一句话:“人无*忧,必有远虑。”放在*前的问题不处理,真实是可怕之极的。假如处理眼前问题不必久远眼光,就会是“人无远虑,必有*忧”了。有意思。刘先生一起引荐还有孔子另两句话:“正人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幸运。”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无意做的,尽力才是底子啊。刘先生引荐的爬山领队的也值得爱惜:“现已了解的路,作进一步计划;不了解的路,要作退一步计划。”经典的危险控制论。读书才是硬道理啊!那些有用的原理或行为的成果,要靠自己去力行,恐怕做不了几件作业。趁便记载一下读来的语句。

  庞加莱说:科学家研讨天然界的原始动力来自于天然本身的美。狄拉克说:我认为哲学永久不会导致重要发现,它仅仅人们议论已发现事物的一种办法算了。狄拉克给莫斯科大学的黑板题词:任何物理学规律都有必要具有数学美。在阅览以及听骆教师解说《名教与天然》进程中,我注意到魏晋文明中一位无足轻重的`人物——王弼。所以查阅了一些材料,了解了一些相关王弼的信息,以下便是有感而发。

  骆教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书中说到名教源于孔子的正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骆教师讲的理念与实存,用理念来标准现实;而道家却认为“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而王弼从道理的高度讲这两者结合成了一体,认为名教出于天然。我个人认为这既表现了他作为形而上学开创人的思维,也是其时魏晋士人思维的描写,对思维文明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粥未弱冠,往见之。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此理仆认为极,可得复难不?”粥便作难。一坐人便认为屈。所以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王弼谈锋拔尖,辩得世人哑口无言,自己还罗列观念持续佐证。王弼是其时最出色的清谈家和哲学家。由此看出其时文风仍是很盛的,并且清谈适当盛行,士人们都崇尚这样的*尚。而在宣传形而上学的进程中,王弼提出的关于家族制度中等级联系的“分”与血缘联系的“合”,便是在相爱中有敬,在同中有异,构成调和的社会全体,表现了其时遍及奉行的家族制度的价值取向,可见魏晋时期人们的观念现已被遭到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并且在世说新语形而上学与清谈的进程中,不只表现了名教与天然和调和一致,更协调了儒道文明,促进其时人们的思维的思维交融。

  由此,王弼等人开创的形而上学正始之音开端了魏晋清谈年代。从此,议论人物着眼于议论和义理,即不只看人的谈吐辞藻,并且要看他对义理的领会,而王弼等人也被后世名士奉为典范。魏晋人士对正始谈风之敬慕,于此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纂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人物逸事。“管宁割*断交”和“韩康伯复裨”这两则故事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让我获得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管宁与华歆“割*断交”的故事记载在《德行》篇中。他们两人曾坐在一张*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跑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子割开,和华歆分*而坐。对于这则故事,作者虽未加一词评判,但对二人的褒贬已在其中了。

  在《夙惠》篇中有一则韩康伯复裨的故事。大寒时节,年少的韩康伯运用类比的方法解释火在熨斗中熨柄是会热的,那么穿上了短袄下身就自然会热起来,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韩康伯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持家的艰辛,通过自己的智慧说服母亲不要为自己做夹裤,表现他的聪明和孝顺。

  读完这两则故事,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割*断交”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时要做到心外无物。华就读书时为外界环境所困扰,以至于管宁认为与他相交为耻,最后割*而坐。管宁读书时却能做到专心致志,是我们学*的榜样。所以我们在学*中应培养良好的学**惯,只有学*专注,才能成才。

  韩康伯复裨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玉汝于成”的道理。“至大寒,止得福”,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母亲要为他做夹裤时,他却拒绝了。穿了短袄就真的.不冷了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韩康伯是聪慧的,因为他能把不冷的理由说得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明白家境的贫困不能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这样的寒冷。韩康伯心智成熟和对生活艰辛的理解,着实令人感动。就连他的母亲都夸赞他长大后必成治国之才。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极高,它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著称于世,历来被视为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这部笔记小说集以独特的魅力奏出了生命的强音,穿越时空,回荡在古今天地之间。它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智慧典籍,每一篇故事都会让我眼前一亮,给我一些独特的启示。相信一定也会让你获益匪浅!

  学*了《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的篇章,我心起伏。先看原文: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如《世说新语》的文章分类,今天讲的是一个有关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故事。

  戴渊年少投靠陆机之前乃一游侠,善攻掠商旅,然而“虽处鄙事”,却“神气犹异”。看到“神气犹异”我首先想到了诗仙李白,那是一个自信心爆表的人。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臭美之人,因为他有“美”可臭!而眼前的这位,是怎样一个少年?攻掠商旅,说破大天也拿不上台面。尽管如此,他指挥掠劫却如大将军般“运筹帷幄”,自是“皆得其宜”。本是将才,又如此年少,无奈自毁前程,令人唏嘘。呵呵,但那只是普通人的“唏嘘”和“短见”。少年戴渊有幸,幸在他遇到了陆机。陆机不仅看重戴渊才华,还能出言规劝,比普通人有慧眼,比老百姓有远见。特别是在戴渊泣涕投剑、陆机规劝成功之后,陆机不计前嫌还写信推荐这样的.“人才”,容人之心,容人之过,令人动容。我又想到了“缇萦救父”,想到了先秦以来折磨人身心的酷刑。戴渊确实比缇萦幸运,因为汉文帝以来已废除肉刑。然而比刑法更加宽容的永远是人心,能唤醒他人、多看人之所长、笃信人之本性,比起最严厉的刑法更能救人。

  一个曾放弃自己、甘做强盗的少年尚且能悔过自新,我们的孩子还远远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违逆”啊!做父母的为什么那么容易灰心,那么容易给孩子定下一个“不是那块料”的标签呢?是家长的修行不够。人的一生,就是来修行的。孩子,就是来修行我们自己的。然后,人生圆满。

  我看罢《世说新语》的“文学第四”,心中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这种不爽产生的原因就是太多魏晋的古文人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每天除了辩论就是辩论,用华丽的辞藻去攻击别人,自己辩过他人就沾沾自喜、贬低别人;辩不过他人便讥讽他人,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实在令人作呕。

  让我最不理解、最讨厌的两个人就是支道林和殷浩。虽然支道林被称为是东晋的大学者、高僧,但我是一点也不想承认这个名号。支道林在自己辩不过他人时,理屈词穷之时就大声呵斥对方;在别人辩不过他时,他就嘲笑他人;在别人不愿同他辩论时还逼着别人辩论。这些行径一直令我不愿相信他是一位高僧,有学识的学者。听说他对《庄子·逍遥游》有着自己很独到的见解,但他的言行举止让我怀疑他是否对于这种留芳千古的文章有着真正的理解,连尊重他人,不怒不嗔都不会的人,怎能叫做高僧?则能写出真正自己的见解?

  殷浩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经常滔滔不绝地和别人辩论、清谈玄理,自己水*不够高深,还依旧大言不惭的和别人辩论着,所以经常遭到同代人的鄙视,还依旧和支道林这样的”伪高僧“辩论,让人看着和狗咬狗没什么区别。

  可能说得有点重了些,但这些所谓魏晋名士确实令人失望,辩论来辩论去,争名来争名去,又有何用?问了很多同学,连支道林,殷浩等人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这些古人是多么悲哀呀!自己活着的时候争到一点名声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能够留芳千古,哪想到后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可笑,可悲!和同时代的陶潜相比,实在是太过于肤浅了。陶潜也没有争名也没有辩论,就是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反而为后世所称赞,所景仰。

  这其实也能说明只有那些真正不求名利,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的人,才能叫做文人,能够被世人所铭记。而那些装模作样,做学问只求名利的人,虽然表面叫做文人,其实也就是打着文人的幌子来捞名利、捞虚荣心的牛鬼蛇神罢了。

  仅是个人见解,持不同意见者可以反驳,我虚心接收。我觉得我并不像支道林等人一样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

  直到本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招引。《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白话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掌管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首要触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逸闻趣事。《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反常丰厚,对后世的笔记小说的开展有着深远影响,模仿此书编制而写成的著作更是不可胜数。书中不少的故事,成为后世戏剧小说的资料,成为后世诗文所常用的典故,在我国文学具有重要的位置。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认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公说:"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损伤这位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莫非由于它对自己不安全,就能够嫁祸他人吗?早年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仿效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间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德品德。当咱们做一件事时,咱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由于个人的一己私益,而祸患到了他人。这样即对自己晦气,也对他人晦气。所以咱们在做一件事时,咱们要顾及他人感触。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目中无人。顾愤然不胜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缺乏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反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通过吴郡,传闻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知道这个名园的主人,仍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来宾朋友设宴畅饮,但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点拨议论好坏,目中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耐不住,说道:“对主人高傲,这是失礼;靠位置尊贵而对人专横,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仅仅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算了!”就把他的侍从赶出门去。王子敬单独坐在轿子里,瞻前顾后,侍从的人好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如,置之脑后。从这则故事中使我理解了人际联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咱们人生的胜败。所以,咱们有必要重视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他人往来有标准,说话要有尺度,行为要有控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他人留下好的形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意外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流所润。

  仔细品读这本书,我收获颇丰。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绘声绘色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花团簇拥令人眼花缭乱。那一句句讲话措辞,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讲述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咱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咱们身上担负的不只仅是我国的未来,咱们我国的传统文明也需求咱们去传承;让咱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源不绝。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本书。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读了《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这则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的反对。王朗不解地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华歆最后答应了。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又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世人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作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不*人情,王朗的表现更贴*喜欢的答案。但是,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那个想抛弃那个人的真正寡情人却是王朗!关键时刻,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有责任心,太自私。而华歆,虽一开始拒绝,但一旦答应了就坚持到底,这说明他既是一个重诚信、守承诺的君子,又是一个遇事深思熟虑、稳重靠谱的人。

  子曰:“信*於义,言可复也。”就是说,只有合理的的承诺,才有实现的可能。承诺之前必须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轻易许下承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负责到底,因为承诺即意味着责任。

  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华歆一样才行,做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全书分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一共是一千一百三十则小故事。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

  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蕴含着许多道理,和古人的智慧。故事中不仅蕴意深远还描写的非常生动,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把每一件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陈太丘与一位朋友约定中午一起出行,友人没有按时预约,陈太丘只好独自出行,去后朋友才赶来。当从元芳口中得知,他父亲已经出行之后,友人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元芳指责友人不守信用,不讲礼节。友人听后惭愧不已,想去拉元芳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芳头也不回的进了家门。元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爸爸辩护,指责了友人的无礼,但是元方最后连头也不回就进了家门,这又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元方在指责友人无礼自己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元方应该宽容原谅那位友人。

  世说新语的文章多么令人深思,看上去觉得合乎情理的做法,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有一篇写道两人一起做事一人总是三心二意最后另一个人都不愿和他做朋友了。这篇则用小小的两件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在看完世说新语后,我对事情的思考变得细致,原本自己做事马马虎虎,现在改进了许多。这本书对我影响重大,里面许多小故事令我难忘。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

  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适地运用自嘲的人绝对是一个自信的人。因为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不羞不耻不遮掩,反而将它们放大、夸张、剖析,最后还要会引申发挥、自圆其说,所以会自嘲的人同时是一个聪明的人。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好友为张大千践行,特邀梅兰芳作陪,宴会伊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他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坐末座。”众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俗话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梅先生唱戏动口,我作画动手,我理该请梅先生首坐。”张大千自嘲为小人,看似自贬,却在幽默中将尊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张大千的谦逊和豁达的人格魅力。

  当然,我们必须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出自己的丑,一定要把握分寸。

  学会自嘲,巧用自嘲,不仅体现你的语言艺术,更是你豁达的人生态度。

  滕梓帆《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则,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或获得财富,应当经过自己的诚实、努力。而华歆呢却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有着华丽车马的贵人十分羡慕,而把自己应当做的',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本事,实现人生目标忘到了脑后。这样的人喜欢投机取巧,为到达目的,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管宁看不起他,选择了和他断交。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爱贪小便宜,爱慕虚荣,总想不劳而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学生,我们上课时必须要提高效率,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学*之余,还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综合本事。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不懂得之个道里,课堂上尽管一声不吭,但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什么也没听进去,还不得不靠课后很辛苦地花很多时间低效率地补课。

  就拿“管宁割*”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三国时期的管宁和华歆在一起锄地种菜。他们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一般,视而不见,依旧挥锄种地,而华歆却想要拿起来,据为己有。其二是,两人在一张凉*上读书,有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不予理睬继续读书,可是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出门外凑热闹。管宁于是割*和他绝交。

  “学弈”这篇文章也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之一。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虽然看似在听,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两个在一起学*,效果却天差地别。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资质有差异,而是因为做事的专心程度不一样。

  《世说新语》中尽管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可是都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让我们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书。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空闲空余总算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书中对“新新人类”的了解,我亦颇有慨叹。“他们或许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敏、转变得快、适应得快。”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前进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知你日本人的日子办法,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议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这便是“新新人类”。当然,书中谈到的许多的观念,我都很附和。我自己也是教师,但随着孩子的生长,社会的前进,如同自己的教育办法越来越限制了,办法越来越单一了,因而,和孩子的间隔越来越远了。我常常考虑自己的教育胜败,所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来寻求适宜我孩子的教育办法。读了这本书,对我颇有启示,我国的家长对孩子太多的幻想和规则,所以捆绑了孩子幻想的空间和开展的渠道,当然或许是某个衡量的标准,使家长没有办法挑选,只需听之任之。想想现在的青少年违法,青春期孩子的背叛,网络问题少年,咱们做家长的真应该从头审视自己的教育思维和办法,在孩子生长进程中,是十分需求咱们家庭的协助和协调,是十分需求与校园教师常常的交流。有的家长常常认为校园教师怎么怎么,却没有问问自己的责任尽到了没有,总是认为,孩子到校园就应该遭到出色的教育,却疏忽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个别生长的空间是极端重要的,能够暴漏出他内心深处最底层的东西。

  现在我教育的观念在逐步改动,教育的办法在逐步改动,我发现孩子又乐意与我走*了,常常把她的喜怒哀乐告知我,我欣喜万分,这是对家长的信赖。

  书中谈到的“年青人要有探究的权力”“子弹准备好”,我极端欣赏。孩子在生长进程中,实践上便是累积的进程,为自己贮存一种能量,为自己沉淀一些常识,为自己储藏必定的才能,到时机降暂时,你便会挑选适宜自己的渠道大显神通,而非有了适宜的时机,只能望此兴叹。文中又谈到来太原产生的事,让我这个太原人引以自豪,尽自己的才能为他人做一点点事,便是储藏生命的价值,也是谋福子孙后代。我想到了本来的一位年青的搭档,曾协助那些特困家庭的孩子读书,几回辗转去山区看望那些孩子,那么,她的这份爱心,必然会影响到她的孩子,也会成为有爱心的.人。教育真是一个永久的论题,一起也充满了魅力。

  掩书深思,咱们的家庭要太多地重视孩子的健康生长(生理和心思),要为他们发明一种宽松,一种调和,要启示他们把常识变成技术,把思维变成视界,体会与爱惜生长中的困难,清晰自己的前行方针,无论怎么,只需不断坚持,总有完成自我的一天!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读书笔记: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21、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诚信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如果你勇于说真话,那么你纯净的心灵将得到升华,反之,你的良知便会向黑暗的地狱靠进一步。在《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小故事告诉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过了中午还没来,太丘便离开了,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和友人的一番对话,让友人感到无比的惭愧,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一点也不姑息,这父子二人身上提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质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诚信,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很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像陈太丘的友人,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己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有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诸葛亮解字

  诸葛亮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你思的是什么呢?诸葛亮回答:在家里思的是孝敬父母,侍奉君主思的是忠诚,交友思的是诚实,如此而已不管是侍奉君主,还是交友的路上,都找不了诚信,诚信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桥梁,是我们彼此的信任。

  王朗渡船

  华韵和王朗一起撑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韵很为难,王朗还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韵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脱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王朗开始乐于助人,但在危难时,却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而华韵当初就谨慎地抉择是否帮助别人,一旦决定帮助,就要坚守诺言,不离不弃,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为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有些人,*日虽默默无闻,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的对象。

  诚信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关键一步,我们必定成功,我们注定辉煌。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它内容包罗万象,举凡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皆有涉及,由长短不一的一千多则小故事组成,注重描写人物的形貌、才学、心理,善于表现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其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主要有清谈、饮酒、服药和隐逸等几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这种名士风度,难怪鲁迅会将之戏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初中学生阅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积累一些文言语感,同时,那一则则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可以给他们很多思考和启迪。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阅读感想,也尝试着以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全新的解读与演绎:徐兆豪同学继上回以围棋的形式成功解读龙应台的《目送》之后,更加成熟地进一步以此形式演绎《世说新语》德行篇中的几个小故事;司源同学、郁雨晨同学尝试以漫画、编程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戴雍涵、李茗宇同学更是以魔方和溜溜球来表现自己的体悟——这些独特的阅读感受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将这些精彩而别样的《世说新语》阅读感受分三期推出,此为第一期。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甚至觉得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据了解《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网站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后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网站收录故事吗?如何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有兴趣,感觉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一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网站收录了需要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样,《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譬如管宁割*、广陵散绝等,还有很多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成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或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第一,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被人读起来就仿佛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并且它把很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被人查阅起来很便捷,一清二楚。

  第二,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大家就会了解,哪些人是学*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程”。

  最后,这本书让我收成了很多常识,不只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些规律,进而知道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了解了古文的字表示什么意义。如此一本好书,哪个会不喜欢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想到历史遇到古文居然能碰出常识的火花。真心期望大伙一起来读这本好书,感悟大家中华民族悠久的礼貌历史!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我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一样。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我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就应好好的发挥属于自我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一样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我,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凡事说得不*凡,说得搞笑。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7)

——世说新语教案范文十份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咏雪》,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儿女: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七、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背诵第一则《咏雪》,复*要点,导入下一篇。

  二、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文意。

  去: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三、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

  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授课教材】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8)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优选【五】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二)能力训练点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德育渗透点

  从古人身上学*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作者绚丽多彩的文笔,体会其遣词的隽永。

  二、学法引导

  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投影解决字词。

  2.学生准备抽取三则中一则表演课本剧。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知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教师点拨分析形象。

  3.学生认真预*、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预*出示字、词、翻译,点拨重点词义。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的故事。

  附:译文: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元礼颇负盛名,担任着司隶校尉,到他们上拜谒的,都必须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亲戚才能够通问拜见。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门前,对宋门的僚属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僚属通报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问他说:“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呀?”孔融答道:“当年我的祖先孔仲尼与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师徒之好,因此我与大人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友好关系。”李膺和他的宾僚们没有一人不为他的聪敏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随**堂,宾僚们把孔融的话讲给他听,陈韪说道:“小时候十分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未必聪明。”孔融应声说:“想必您小的时候也一定十分聪明。”陈韪被说得一时无言以对。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准备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以为形貌丑陋,不足以雄震远国,便让崔琰代替自己,他却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头。接见结束后派间谍询问匈奴的使臣说:“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回答说:“魏王声望很高,非同凡响,可是站在床头那个握刀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到这话,派人追赶杀掉了这位使臣。

  4.教师再就每一则中重点的难以翻译的语句再重点检查落实到位。

  (四)总结、扩展

  教师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忠实原意。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二

  附参考答案:1.奕世:累世 世世代代 2.引:拉3.顾:理睬 4.乃:才是

  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语言精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就能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生动地勾画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鲁迅称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谬惑,一资一笑”。

  (三)教学过程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聪明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今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

  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

  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四)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五)作业

  课后练*一

  (六)板书

  曹操:猜忌,嗜杀—行动刻画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

  这是一部博大精深、体例完备的古典小说。此书问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该书取史翔实,记叙简练,启人之智。为历代帝王所爱,也是专家学者研究,仿作的楷模。鲁迅先生称之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原书共八卷,刘考标注本分十卷,今传本分作三卷36门类计1130个故事。全书分德行、言谈、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内容十分精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历史画卷。人物塑造无不刻画入微,引人入胜。

  刘义庆(403-444),他出身在一个在官宦家庭,为南朝宋的宗室。叔父是宋武帝刘裕,父亲被封为长王,后刘义庆过继于临川烈王刘道规嗣子,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虽然生长在王室官宦的家庭,但他生活简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受过严格的正统教育。他爱好文学,著述很多。以《世说新语》流传最广。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五、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朗读。要求把 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 句 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 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 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 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 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 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4、作业①完成课后练*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 讲给其他同学听。

  5、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 *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台

  【课文说明】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孔融,还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出示板书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实用五份(扩展9)

——《世说新语》读有感优选【五】份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本书。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读了《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这则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的反对。王朗不解地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华歆最后答应了。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又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世人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作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不*人情,王朗的表现更贴*喜欢的答案。但是,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那个想抛弃那个人的真正寡情人却是王朗!关键时刻,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有责任心,太自私。而华歆,虽一开始拒绝,但一旦答应了就坚持到底,这说明他既是一个重诚信、守承诺的君子,又是一个遇事深思熟虑、稳重靠谱的人。

  子曰:“信*於义,言可复也。”就是说,只有合理的的承诺,才有实现的可能。承诺之前必须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轻易许下承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负责到底,因为承诺即意味着责任。

  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华歆一样才行,做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古人最看重三件事,乃德行、言语、政事。其中,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也。在《世说新语》中,故事之精巧,难用言语表达,鲜活人像,跃然纸上,智慧且精简。若想知其中缘由,且让我们细细品味之。

  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观念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言行。它们非但能感动冥顽不灵者,还能惊天地而泣鬼神,于冥冥之中散播道德的种子。一眼望去,似乎古人各有不同,而那些以德为重的,却往往惊人的相似:谦虚谨慎者,喜怒不形于色。生活俭朴者,为官清廉,不汲汲于名利。人际关系上,提倡慎于待人接物,不轻易褒贬者。亦比比皆是。

  周乗,字子居,汝南安城人。天资聪颖,高峙岳立,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也。而其智者,却曰:“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其人谦虚有礼,对贫寒且睿智之人敬仰且尊重,可见修养之高。

  孝乃人之常情,却常难以做到,即便如今,做到之人亦是寥寥,反而古人之孝诸在心中。时时警醒自身。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赢瘦,著重服,竟涕泗流连,见者以为真孝子。其人可谓心善之,孝到也,令人佩服。

  魏晋时代,提倡清谈之风,不仅寓意深刻,还要言辞简洁,举止洒脱,令人佩服。

  言语之高深,欲掌控之,非常人所及,它们非常简洁,论说双方都很巧妙。或哲理深思,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高锋,或气势磅礴,或抓住要害、一语中的。在交谈、辩论中,在侃侃而谈中,显示时人之聪慧。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黑白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此话哲理深思,短短几字,便能引人深思,精炼的古文,让我们自愧不如。可见清谈之风下人们对精妙言辞的注重。

  管理者首必重法度、维护法制,重视制度的建立。而封建社会的政治举措少能宽厚待民,即使给百姓以实惠,所谓德政,常常只是亦表面功夫。但总有些人,视金钱为粪土,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听事前陶公。作荆州时,令船官悉收集木屑,不限多少,人皆不解此意。后,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为了百姓利益,他也是物尽其用了。

  小小古文蕴藏大大智慧,本著作真乃奇书,让我们透过文字知古人会谈。笔触貌似清浅,却又入木三分。其中的道理,回味不止!

  假设你刚乘上一艘足够大的小船,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请求与你同船,你会怎么做?一定很为难吧,不答应呢,自己的良心过不去,答应了呢,自己的安全又不受保障。在《世说新语》中,两位古人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华韵,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他们的船,华韵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幸而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船却因为太重而行驶缓慢,王朗就想要甩掉那个人,华韵说:“我当初为难的就是这个呀,既然我们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就不能因为情况紧急而丢下他。”便依然带着并帮助着他。世人就凭借这件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两个朋友,对同一件事的选择竟截然不同。

  世人都认为华韵优,王朗劣,都认为华韵急不相弃的言行很值得颂扬。的确,华韵不轻易向别人承诺,既然承诺了就一定做到,这种品德真的十分高尚,所谓“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就是说的华韵这种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中去,并且敢于承担因此付出的代价。华韵是真正的君子。可是华韵也有缺点啊,他不应该这么优柔寡断,不是吗?再说王朗,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言王朗是小人。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王朗也是一心想要帮助别人的,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会有匪寇跟来,而他后文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不过是出于生存本能而已,并且没有真正的做出这件事。试想,换做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华韵那种境界呢?我们能够做到王朗这样,有一个救人的初衷,也是很不错的了。王朗后来想法的错误,不可否认。在刚开始时如果华韵,王朗两人没有携带那个人,也许他还有生存的机会,但若是后来华韵,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他一点生存的希望也没有了。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选择并且真正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既要像华韵那样信守自己的诺言,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又要下王朗一样有一颗本质善良的心。既然做不到真正的君子那样,那就退而求其次,既考虑他人的心情,又考虑自己的处境,做一个善良而不失智慧的人!

  《世说新语》真的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又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在愉快的邀请别人上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警惕呢?初二九班姚思羽?

  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最*,继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后,我们班又读完了《世说新语》。它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

  它由36个主题作为一章的标题,分别是:德行、言语、政治……,每篇里都有数量不定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虽然大多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却也引人深思。我读的时候,有许多故事都没读懂。故事中有许多人,他们说的很多话看的我云里雾里,可能这就是它的高深之处吧。

  书中经常会用到许多巧妙的比喻,和一些巧妙地回答,这些很多都是在《言语》篇中,其它篇也有不少,因此很容易读到这些小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在这个故事中,邓艾听到文王的问题后,邓艾有一点不满的情绪,但是很镇定,他没有直接回答,直接回答的结果不是得罪人就是自己变成一条摇头摆尾的狗。偏偏邓艾读过一点书。他说:“凤兮凤兮,也就只有一个凤。”这个回答利用了巧妙的比喻成功的化解了那份尴尬,真是了不起。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