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

首页 / 文库 / |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1

  (1)175+157=

  (2)645+239=

  (3)808+213=

  (4)256+775=

  (5)607+914=

  (6)352+708=

  (7)766+792=

  (8)970+602=

  (9)343+801=

  (10)916+861=

  (11)806+487=

  (12)691+400=

  (13)106+537=

  (14)353+939=

  (15)328+114=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2

40÷20=

80÷40=

50×40=

320÷40=

70×4=

90÷30=

240÷80=

3×50=

960÷3

95÷5=

120÷60=

720÷80=

20×14=

90×3=

30×23=

400÷80=

240÷60=

180÷9=

20×40=

120×4=

210÷3=

360÷60=

200÷40=

44×2=

4×23=

270÷9=

540÷90=

320÷8=

72÷3=

25×4=

160÷80=

200÷50=

7×12=

52÷4=

100÷50=

350÷70=

350÷70=

5×120=

400÷50=

30×15=

210÷30=

400÷80=

14×30=

90÷6=

120÷60=

720÷90=

300÷50=

810÷9=

75÷5=

350÷50

160÷40=

240÷40=

640÷80=

490÷70=

200÷40=

400÷50=

320÷40=

150÷30=

16×40=

5×24=

250÷50=

990÷3=

400÷5=

110-30=

100÷25=

180÷60=

70×90=

160÷40=

480-400=

90+240=

60÷20=

540÷6=

240÷8=

23×20=

630÷70=

360÷90=

360÷4=

350÷70=

50×60=

72÷6=

560÷70=

32÷2=

120÷30=

900÷30=

15×40=

480÷60=

120÷3=

560÷70=

24×3=

16×60=

70÷10=

300÷6=

450÷90=

600÷20=

540÷9=

90÷6=

280÷40=

70÷5=

500÷50=

300÷6=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3

  3×2= 40×5= 50×8= 60×7= 9×600=

  30×3= 300×2= 5×4= 50×4= 500×4=

  6×7= 6×70= 6×700= 30×4= 15×5=

  69÷3= 77÷7= 20×8= 66÷3= 46÷1=

  720÷8=61+70= 67-23= 13×3+18= 800×4=

  30×6= 3×800= 70×5= 16×3= 100×7=

  14×3= 13×2= 70×3= 7×13= 210÷7=

  33×3= 54÷6= 64÷2= 48÷4= 86÷2=

  70×8= 20×7= 700×4= 34×2= 13×5=

  31×2= 18×4= 14×5= 210÷3= 200÷4=

  540÷9= 48÷4= 300÷5= 45×2= 100÷5=

  96÷3= 18+4= 37×2+27= 240÷4= 4×60=

  8×50= 13×3= 24×2= 50×6= 12×4=

  16×5= 40×2= 240÷4= 450÷5= 3×90=

  14×5= 39÷3= 65+17= 99÷3= 24×2= 24+3=

  23×4-19= 60×4= 90×5= 600×9= 31×3=

  24×4= 40×8= 24×3= 23×4=80÷2= 60×4=

  240÷8= 84÷4= 12÷4= 48÷4= 12×7= 630÷9=

  26×2= 26÷2= 80×2= 300-14×6=14+36= 100-4=

  88-18= 88+16= 42×5= 300÷5= 64÷8= 70-38=

  60÷6=9×60= 90+81=34-28=18×5= 48÷4= 27+63=

  48÷2= 84÷4= 8×11= 25×3= 15×7= 69÷3= 77÷11=

  20×8= 66÷3= 45÷3= 720÷8= 61+79= 670-23= 300-14×6=

  15×6= 37-19= 7×51= 16+37= 100÷50= 100÷25=

  13×20= 70×8= 7×14= 210÷70= 33×5= 540÷6=

  640÷20= 480÷4= 86+72= 140-36= 4×25=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4

25÷5= 63÷9= 28÷4= 5×5= 81÷9= 3×6= 25+41= 14÷7= 4×3= 90-65= 4×5= 41+25= 4×7= 35÷7= 4×9= 36+24= 12÷2= 78-19= 3×8= 12÷4+91÷1=

5×5= 72÷8= 81÷9= 8×2= 18÷9= 27÷9= 27÷3= 3×4= 27÷9×9= 5÷1= 4×3= 15÷3= 18÷2= 8×6= 4÷2= 6×2= 6÷2=

42÷6= 64÷8×8= 9×2= 8÷4= 49÷7= 45-6= 10÷2= 3×6= 9÷3= 8×6= 4÷1= 9×9+12= 72÷9= 4×5= 36÷4= 45÷5= 39+45= 30÷6=

42÷7= 10÷5= 4×2= 18÷2÷3= 9×5= 14÷2= 4×6= 15÷5= 21÷3= 8×4= 24÷4= 8×7= 24÷6= 3×7= 8÷8= 32÷4= 3×5= 6÷3=

3×9= 63÷9= 4×9= 25÷5×8= 6×5= 30÷5= 6×6= 40÷5= 8×7= 16÷8= 36+42= 21÷3= 4×2= 48÷6×4= 35÷5= 21÷7= 3×8= 8÷2=

4×1= 18÷3= 8×9= 28÷4= 9×1= 8÷1×8= 3×6= 28÷7= 24÷8= 3×9= 20÷5= 4×1= 12÷3= 4×9= 81÷9= 5×7-20= 25+41= 14÷7=

以上内容是品才网.com小编精心整理的,希望本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可以帮到你哦!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5

21×30= 10×46= 3×700= 33×30= 20×41= 6×600=

24×20= 50×30= 0×45= 50×70= 800×7= 60÷6=

10×89= 69×10= 13×30= 23×30= 4×90= 60×60=

60×40= 90×30= 21×40= 30×20= 40×90= 2×31=

33×20= 40×70= 48+19= 70×6= 4×900= 2×310=

20+35= 45+35= 32×20= 70×60= 84×1= 900×6=

34×20= 33×30= 31×20= 700×6= 84×10= 9×800=

70×30= 2×42= 86-47= 5×90= 22×30= 6×500=

8×70= 42×20= 400+300= 5×900= 10×33= 22×0=

80×70= 200×4= 0÷20= 6×60= 22×40= 44+20=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1)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

40÷20=

80÷40=

50×40=

320÷40=

70×4=

90÷30=

240÷80=

3×50=

960÷3

95÷5=

120÷60=

720÷80=

20×14=

90×3=

30×23=

400÷80=

240÷60=

180÷9=

20×40=

120×4=

210÷3=

360÷60=

200÷40=

44×2=

4×23=

270÷9=

540÷90=

320÷8=

72÷3=

25×4=

160÷80=

200÷50=

7×12=

52÷4=

100÷50=

350÷70=

350÷70=

5×120=

400÷50=

30×15=

210÷30=

400÷80=

14×30=

90÷6=

120÷60=

720÷90=

300÷50=

810÷9=

75÷5=

350÷50

160÷40=

240÷40=

640÷80=

490÷70=

200÷40=

400÷50=

320÷40=

150÷30=

16×40=

5×24=

250÷50=

990÷3=

400÷5=

110-30=

100÷25=

180÷60=

70×90=

160÷40=

480-400=

90+240=

60÷20=

540÷6=

240÷8=

23×20=

630÷70=

360÷90=

360÷4=

350÷70=

50×60=

72÷6=

560÷70=

32÷2=

120÷30=

900÷30=

15×40=

480÷60=

120÷3=

560÷70=

24×3=

16×60=

70÷10=

300÷6=

450÷90=

600÷20=

540÷9=

90÷6=

280÷40=

70÷5=

500÷50=

300÷6=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2

42×3= 1700-800= 90÷3= 180÷3= 300÷5= 930÷3=

800÷4= 60-15= 900÷3= 450÷9= 360÷6= 37+56=

32×3= 70×7= 1200-700= 300÷6= 50×7=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93÷3= 24×2= 0÷54=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3

23×3= 12×30= 7×80= 48×10= 40×40= 40×10=

23×30= 60×50= 70×80= 10×68= 40×50= 30×21=

7×11= 50×70= 24×2= 30×70= 10×74= 50×10=

70×11= 30×40= 24×20= 12×20= 30×21= 20×70=

28×1= 20×13= 1×36= 10×19= 11×50= 30×30=

28×10= 20×50= 10×36= 30×33= 21×40= 12×10=

31×2= 14×20= 6×90= 20×33= 90×20= 20×13=

31×20= 22×3= 60×90= 39×10= 21×2= 44×20=

12×4= 22×30= 22×4= 30×80= 33×10= 50×90=

12×40= 220×3= 22×40= 90×40= 200×3= 41×20=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2)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范文5份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1

  6+3=

  0+2=

  2+7=

  6+4=

  6+6=

  4+5=

  2+1=

  3+5=

  0+2=

  3+7=

  7+3=

  1+8=

  5+3=

  4+3=

  0+8=

  5+5=

  6+4=

  3+0=

  2+7=

  2+8=

  2+0=

  3+3=

  1+7=

  5+4=

  0+7=

  0+5=

  7+2=

  1+9=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2

  71-7=

  400÷2=

  90÷3=

  69÷3=

  62÷2=

  28+17=

  30×8=

  800÷4=

  13×2=

  20×4=

  64-36=

  31×2=

  36÷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3

  第1节 口算除法

  *题

  一、想一想,算一算。

  1.720÷8= 2.160÷4= 3.90÷3= 72÷8= 1600÷4= 900÷3=

  二、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105÷2 2.360÷5 3.181÷9 4.165÷4 5.480÷7 6.179÷9

  三、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选 择。

  1.600÷2商的末尾有( )个零。 A.1, B.2 C.3

  2.学校买来300个皮球,*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到( )个。 A.50 B.1800 C.306

  3.有150根小木棒,每3根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一共可以拼成多少个三角形?列式是

  ( )。

  A.150×3 B.150—3 C.150÷3

  4.小明3分钟可以跳绳270下,小兰2分钟跳200下,( )跳得快。 A.小明 B.小兰 5.80÷4( )60÷3

  A.> B.< C.=

  五、填 空。

  1.180里面有( )个百( )个十;还可以看成( )个十。 2.630里面有( )个7;630里面有( )个9。 3.除数是7,被除数是4200,商是( )。

  4.王叔叔捐给三年级186本书,李叔叔捐给三年级114本书,把这些书*均分给3个班,

  每个班可以分到( )本书。 5.○○○○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的个数是○的( )倍

  六、应用题。

  1.小娟有一本16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45页,还剩多少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

  每天看18页,能按计划完成吗?如果不能,每天要看多少页?

  2.三年级一班有男生36人,有女生24人,要*均分成6个组,每个组有多少人?

  3.一袋大米有40千克,吃了32千克,剩下多少千克?吃了的大米是剩下的几倍?

  4.商店运来8筐香蕉,每筐30千克,4天全部卖完,*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

  5.摆放与卖菊花。

  (1)一共有多少盆菊花?

  (2)如果把这些菊花摆在5个花坛里,*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

  (3)如果每盆花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4

44 + 31= 48 + 11= 14 + 73= 62 + 34=

21 + 45= 26 + 72= 41 + 58= 53 + 34=

44 + 52= 45 + 52= 66 + 13= 18 + 81=

45 + 22= 12 + 84= 25 + 31= 25 + 11=

22 + 34= 14 + 61= 32 + 65= 53 + 22=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5

7×4= 9÷1= 7×8= 24÷6= 7×5= 81÷9= 3×6= 25+41= 56÷7×6= 14÷2= 63+24= 9×2= 36÷6= 9×5= 35÷7= 4÷4= 56÷8×9= 36÷9= 42÷7= 12÷3= 20÷4= 5×7= 9×8=

18÷3= 8÷1= 24÷3= 9÷9= 16÷2= 71-68= 6÷1= 15÷3= 9×3= 45+45= 5×9= 66+26= 5×5+52= 8÷8= 4×8= 75-64= 2×1= 8÷8= 32÷4=

35÷7= 72÷8= 9×8= 52+35= 8÷4= 14÷2= 6×2= 6÷2= 49÷7= 10÷2= 54÷6×4= 85-62= 20÷5= 6×5= 40÷5÷2= 16÷8= 50+40=

27÷3= 27÷9= 20÷4= 3×6= 30÷6= 15÷5= 49÷7= 9×4= 9÷3= 9×7= 42÷6×6= 21÷3= 5×8= 28÷7= 5×4= 24÷8= 6×7=

5×9= 24÷4= 18÷9= 9×9= 72÷9= 2×2= 30÷6= 14÷2= 7×8= 35÷5= 5×6+41= 35÷5= 4×9÷6= 21÷7= 3×8= 8÷2= 4×8=

1×6×8=80-46= 10÷5= 42÷6= 7×2= 18÷2= 65+26= 5×6= 36÷9= 6×4= 54÷6÷3=30÷5= 18÷3= 5×2= 48÷6= 42+36= 8÷1÷4=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探究数学知识。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选择学*素材、组织的活动尽量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我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从一日三餐不可少到吃的营养搭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熟悉感,对本节课有浓厚的兴趣。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即对菜谱的不同搭配,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经历从简单到多项,从无序排列到有序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图形搭配到建立数字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最后在“练一练”中,通过设计行走路线和设计服装搭配,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惯。

  面对新教材,在钻研教材的内容、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地处理。例如引导学生探究用多种方法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我由浅入深,在搭配周三的菜谱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出搭配的结果,数字或符号来代替实物进行搭配,学生在此活动的基础上发现了“连线法”、“计算法”。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活动,让学生直观操作,同时适时提出问题,就会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深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活动中为学生创建拓展延伸探究问题的空间。

  在备此节课时,我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结果进行了预设,因此大胆地把研究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在学*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找规律,用连线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来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在对周五菜谱搭配时增加了一道荤菜,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我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法解决问题。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在建模过程中充分体验、感悟,找出最优的方法,提高学*能力,锻炼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的精髓。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怎样有效地结合是教师们不断探究的目标。

  11月19日我给三三班上数学课。学生的心里有些放松。走进教室,尽管学生都在座位上,我从学生的神情和眼神里都感到一种浮躁在学生中间蔓延。一部分学生的常规不好,具体表现:其一,坐姿没有规矩,斜身侧坐、前俯后仰,随便回头讲话;其二,学生没有倾听的*惯,想说就说。同学发言,听到不对的就马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就自然出现下面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也没了听课的兴趣;不会倾听;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质量不高;教师的上课心情不好;课上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更不可能实现课堂学*的情感共鸣和智慧共享。一节课下来,我上得很累,学生的学*效率不高。只学*一个例题,每个学生的练*反馈没有进行。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问题是我上课追求的目标有问题。我追求的是把两个例题学完,因此,我一味要求学生注意听、认真读。对于学生学*品质和学**惯的目标放在了从属地位。“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专家告戒我们:学*品质和*惯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学*的例题只是一个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和凭借。上节课是我的错!不能怪学生。

  第二天,课的开始我没给学生提任何要求。欢快的上课预备乐曲过后,我问:谁告诉我这段音乐在告诉我们什么?教师顿时都安静下来。学生回答:“现在开始上课了。““有不同意见吗?”我看着全班学生问。另一个学生告诉我:“是提醒我们要做好上课的准备,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好!我心里暗喜。我让这个学生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倾听水*。随后我把“倾听”写在了黑板上。接着我让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怎样做才是“倾听”?学生说:“就是安心听老师讲课,动脑思考,不随便插话。”我强调倾听不但要耐心听清他人讲话的内容,还要听出他的心情;不但要听出哪些我赞同,哪些我有不同的意见,还要友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倾听不但是学**惯,而且是一种学*能力,更是尊重他人的重要礼节,所以我说倾听还是一种做人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你的学*就会有效果,就会有效率。

  良好的.课堂气氛为知识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我觉得教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学*活动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 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数学学*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

  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节教学研究课。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在课前我积极的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

  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时小朋友喜欢玩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学生,拓展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二、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三、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几个几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表象,还可以开放性想象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框死学生表达的方法与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逐步培养。

  四、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增进数学学*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活动中,孩子们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的机会,还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由于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预*的要求,所以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

  首先,我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体重入手,当有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25千克时,我顺势就以他的体重为标准,先让大家算一算:10个他共有多重、20个呢?多少个他的体重就是1吨?学生很快算出40个他的体重是1吨。此时学生对于吨的概念只处于知道的层次,他们并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第二步,我设计让学生互相背一个人的体重,然后40个学生集体站到讲台上,大家互相感受1吨的重量。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吨”的概念,我又让学生结合课本主题图中的几个小动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几个小动物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很快发现:2头牛的体重合起来刚好是1吨……这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小动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还结合课后*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是几个需要用“吨”做单位的图片,如:鲸、轮船、运货物的火车箱等,这些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了“吨”的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探究数学知识。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选择学*素材、组织的活动尽量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我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从一日三餐不可少到吃的营养搭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熟悉感,对本节课有浓厚的兴趣。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即对菜谱的不同搭配,让学生在学*过程中经历从简单到多项,从无序排列到有序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图形搭配到建立数字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最后在“练一练”中,通过设计行走路线和设计服装搭配,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惯。

  面对新教材,在钻研教材的内容、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地处理。例如引导学生探究用多种方法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我由浅入深,在搭配周三的菜谱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出搭配的结果,数字或符号来代替实物进行搭配,学生在此活动的基础上发现了“连线法”、“计算法”。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活动,让学生直观操作,同时适时提出问题,就会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深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活动中为学生创建拓展延伸探究问题的空间。

  在备此节课时,我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结果进行了预设,因此大胆地把研究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在学*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找规律,用连线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来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在对周五菜谱搭配时增加了一道荤菜,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我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法解决问题。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在建模过程中充分体验、感悟,找出最优的方法,提高学*能力,锻炼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的精髓。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怎样有效地结合是教师们不断探究的目标。

  11月19日我给三三班上数学课。学生的心里有些放松。走进教室,尽管学生都在座位上,我从学生的神情和眼神里都感到一种浮躁在学生中间蔓延。一部分学生的常规不好,具体表现:其一,坐姿没有规矩,斜身侧坐、前俯后仰,随便回头讲话;其二,学生没有倾听的*惯,想说就说。同学发言,听到不对的就马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就自然出现下面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也没了听课的兴趣;不会倾听;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质量不高;教师的上课心情不好;课上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更不可能实现课堂学*的情感共鸣和智慧共享。一节课下来,我上得很累,学生的学*效率不高。只学*一个例题,每个学生的练*反馈没有进行。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问题是我上课追求的目标有问题。我追求的是把两个例题学完,因此,我一味要求学生注意听、认真读。对于学生学*品质和学**惯的目标放在了从属地位。“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专家告戒我们:学*品质和*惯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学*的例题只是一个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和凭借。上节课是我的错!不能怪学生。

  第二天,课的开始我没给学生提任何要求。欢快的上课预备乐曲过后,我问:谁告诉我这段音乐在告诉我们什么?教师顿时都安静下来。学生回答:“现在开始上课了。““有不同意见吗?”我看着全班学生问。另一个学生告诉我:“是提醒我们要做好上课的准备,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好!我心里暗喜。我让这个学生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倾听水*。随后我把“倾听”写在了黑板上。接着我让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怎样做才是“倾听”?学生说:“就是安心听老师讲课,动脑思考,不随便插话。”我强调倾听不但要耐心听清他人讲话的内容,还要听出他的心情;不但要听出哪些我赞同,哪些我有不同的意见,还要友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倾听不但是学**惯,而且是一种学*能力,更是尊重他人的重要礼节,所以我说倾听还是一种做人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你的学*就会有效果,就会有效率。

  良好的.课堂气氛为知识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我觉得教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学*活动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 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数学学*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

  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节教学研究课。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在课前我积极的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

  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时小朋友喜欢玩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学生,拓展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二、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三、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几个几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表象,还可以开放性想象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框死学生表达的方法与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逐步培养。

  四、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增进数学学*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活动中,孩子们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的机会,还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由于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预*的要求,所以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

  首先,我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体重入手,当有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25千克时,我顺势就以他的体重为标准,先让大家算一算:10个他共有多重、20个呢?多少个他的体重就是1吨?学生很快算出40个他的体重是1吨。此时学生对于吨的概念只处于知道的层次,他们并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第二步,我设计让学生互相背一个人的体重,然后40个学生集体站到讲台上,大家互相感受1吨的重量。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吨”的概念,我又让学生结合课本主题图中的几个小动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几个小动物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很快发现:2头牛的体重合起来刚好是1吨……这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小动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还结合课后*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是几个需要用“吨”做单位的图片,如:鲸、轮船、运货物的火车箱等,这些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了“吨”的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5)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40句菁华

1、40÷8=

2、23×3=

3、27×3=

4、90÷15=

5、40×30=

6、76-39=

7、27+32=

8、45×20=

9、600÷4=

10、5×1280=

11、470+180=

12、20×420=

13、29×30=

14、980÷4=

15、4200÷30=

16、14×30=

17、750-290=

18、7500÷5=

19、640÷8=

20、104×5=

21、450÷5=

22、120×2=

23、27×30=

24、360÷4=

25、910-370=

26、270-190=

27、36×2=

28、520+490=

29、420-90=

30、170+320=

31、22×20=

32、90÷3=

33、90÷9=

34、48÷16=

35、96÷4=

36、400×4=

37、20×42=

38、13×50=

39、20×48=

40、18×50=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6)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选【二十】份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七、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课时安排

  第二周千米的认识4

  第三周吨的认识、加法4

  第四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4

  第五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4

  第六周放假

  第七周验算、整理和复*4

  第八周四边形4

  第九周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4

  第十周有余数的除法4

  第十一周时分秒、填一填4

  第十二周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

  第十三周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

  第十四周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

  第十五周整理和复*、分数的初步认识4

  第十六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4

  第十七周数学广角、掷一掷4

  第十八周复*1-34

  第十九周复*4-64

  第二十周复*7-94

  第二十一周总复*4

  第二十二周考试

  一、形势分析

  (a)类别分析

  1、这个班有39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25名,转学生3名。根据去年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都比较牢固,口算和乘法口诀都掌握的比较好。但是粗心的人很多,缺乏灵活性,应用能力差。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态度端正。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及时完成作业,这使得学*数学变得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2、这个班的一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的精神。他们总是想偷懒,不做作业,不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要加强学**惯的培养,比如学前准备,课后复*。在写作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认真写,才能认真思考。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增强自信心,探索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2)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一万以内的加减法、次数的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理解、矩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公里和吨、小时、分钟和秒、数学广角集(重叠题)、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

  这学期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加减、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考查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我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开心,愿意学*。

  二、这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写作教学安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量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强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实践学*材料,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这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

  (a)知识和技能

  1、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做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能一位数数到十和一百;我可以用两三位数算一位数,估计一下。

  3、知道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名称,知道分数大小,计算相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解决与分数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区分和识别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正方形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就会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些物体的长度是可以估计和测量的。

  5、了解毫米、分米、公里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公里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公里=1000米;了解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公斤,就会进行简单的c

  6、理解“次数”的含义,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一个数是多少倍”的实用方法。

  7、学生将借助直接图形和集体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验集体思维,逐渐形成空间的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直观操作,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3)问题解决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的经验。

  4、学会表达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和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信心学好数学。

  3、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比如观察、运算、归纳,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万以内数字的加减,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小时和分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五、提高本学期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知识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和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测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会笔算三位数的进位加、退位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3、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进位乘法,并会进行估算。

  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6、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8、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时要注意认真进行备课,上课以及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认真整顿课堂纪律,狠抓学生的常规教育,让孩子有良好的听课*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适时恰当的运用小组交流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密切关注学困生,从态度、兴趣、*惯、方法等各方面入手,从课上到课下,把握各种时机帮助辅导,努力让他们在原有水*上能进一步的提高。

  5、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时分秒

  第二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不进位加以及不退位减

  第三周:笔算三位数进位加

  第四周:笔算三位数退位减

  第五周:国庆节假

  第六周:万以内数加减、估算单元整理与复*

  第七周: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八周: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第九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第十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十一周:口算乘法、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不进位乘法

  第十二周: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进位乘法

  第十三周:0的认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十四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五周: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十六周: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十七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八周: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十九周:数字编码、集合

  第二十周:期末总复*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实践活动等学*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一个总复*。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2)、三(3)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三(2)班有学生49人,三(3)有学生48人,全部属于全寄宿制学生。刚接手这两个班,所以对学生的性格、爱好,都不了解,可以说是摸石头过河。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小学三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的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复*内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四边形。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6、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复*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2、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复*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五.复*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进行*题练*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措施

  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情况,制定好复*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惯,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4、复*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重视复*,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1:(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进行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单元: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 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 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三单元: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学会与 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第四单元: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 步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意识、*惯。

  第五单元: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回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优选【5】份(扩展7)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优选【5】份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处,并能熟练运用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要由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交流,互动学*把新知纳入旧知。

  2、说教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活动之中。在教学中着力已有的知识着手,既为学*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在尝试、探索、练*过程中能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我利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内在的求知需要,教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需要,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认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通过抢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复*,为学生学*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题就是为学*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几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而是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在教学完10乘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用学生自编的题目展开教学,扩大学生的学*自**,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学*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生在试算20乘几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教师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三)、练*应用,巩固提高

  在练*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推进练*,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抢答,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2=40(元)

  2个十×2=4个十就是40

  30×3=90(元)

  3个十×3=9个十就是90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我相信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8页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算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二、说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明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口算方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

  邮递员送信,既达到了复*旧知的目的,又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又及时对学生的练*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了认真学*的积极性。在学*新知的环节中,又利用刚才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发现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学生自主探究口算方法过程中,第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算式是300×10=3000,60×10=600,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第二个问题“工作一个月,又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时,由刚才的“扶”到现在的“放”,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样,怎样才能说明结果是正确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在应用方法的巩固练*中,分四个层次:第一个练*是改错题,有多添加0的,有少添加0的,还有乘法误用加法计算的,其中“50×60=300”是学生易犯的一个典型错误,通过让学生找错、改错,可以减少学生在今后计算中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个练*是你出我算,要求同桌每人编2道这样的口算式题;都不要把答案写出来。将你的口算式题给你的同桌,考考他,是不是掌握了口算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同桌的合作能力。第三个练*是摘香蕉游戏。让学生看课件来进行口算。第四个练*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是拓展练*,我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由积推想因数的拓展练*,让学生根据本课学*的口算乘法类型来推想有几种不同的填法,()×()=2400,()×()=4000,这里既要求学生用口诀来推想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有几种不同的填法,又要求学生根据积末尾的0的个数来分配两个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特别是积4000的算式,既可以是想成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得4的,也可以是相乘得40的,这样的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其中,同时也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因为练*设计没有限定要写出几种填法,让每个学生都量力而行,在自己的水*上有所提高。

  最后的课堂总结以给聪聪回信的方式对学*内容进行了回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8页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算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二、说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明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口算方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产生兴趣。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互相交流**同进步。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

  邮递员送信,既达到了复*旧知的目的,又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又及时对学生的练*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了认真学*的积极性。在学*新知的环节中,又利用刚才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发现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学生自主探究口算方法过程中,第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算式是300×10=3000,60×10=600,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第二个问题“工作一个月,又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时,由刚才的“扶”到现在的“放”,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样,怎样才能说明结果是正确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在应用方法的巩固练*中,分四个层次:第一个练*是改错题,有多添加0的,有少添加0的,还有乘法误用加法计算的,其中“50×60=300”是学生易犯的一个典型错误,通过让学生找错、改错,可以减少学生在今后计算中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个练*是你出我算,要求同桌每人编2道这样的口算式题;都不要把答案写出来。将你的口算式题给你的同桌,考考他,是不是掌握了口算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同桌的合作能力。第三个练*是摘香蕉游戏。让学生看课件来进行口算。第四个练*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是拓展练*,我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由积推想因数的拓展练*,让学生根据本课学*的口算乘法类型来推想有几种不同的填法,()×()=2400,()×()=4000,这里既要求学生用口诀来推想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有几种不同的填法,又要求学生根据积末尾的0的个数来分配两个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特别是积4000的算式,既可以是想成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得4的,也可以是相乘得40的,这样的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其中,同时也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因为练*设计没有限定要写出几种填法,让每个学生都量力而行,在自己的水*上有所提高。

  最后的课堂总结以给聪聪回信的方式对学*内容进行了回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第68页到69页,也是第6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思想的学*方法。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仅为今后学*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在观察、比较、分析、类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我通过创设儿童游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观察、比较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发现规律,进而类推出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复*导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要去游乐园,必须先渡船过河”的情境,这样复*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的学*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学*状态。

  2. 合作学*,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由“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学*数学的实用价值,还可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一个问题:“我们4人去玩碰碰车吧,每张门票9元,需要多少钱?”这是旧知识,学生大都能够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忆乘法的意义,9×4表示4个9元的和,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二个问题:“我们4人去坐有轨电车吧,每张门票10元,需要多少钱?”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0×4,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有思路的同学,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得到成就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思维

  方式的不同,学生肯定会会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个10相加;有的会联想第一个问题,想到9个4是36,再加1个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个十,也就是40。只要学生说的算法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学生想到10×4表示4个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得出这一方法,为后面总结口算算理打基础。

  第三个问题:“我们3人去玩激流勇进吧,每张门票20元,需要多少钱?”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算法。学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如3个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数末尾的0,计算2×3,再在末尾添一个0,也就是把20看成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即60。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学生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更好,更简便。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中,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中自己进行比较,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着出示课本第6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答案。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在计算20×7时,学生如果用加法会发现比较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学生在计算20×7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然后揭示课题,并进行小结。让学生观察今天计算的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而这节课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从而引出课题——口算乘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自主练*,巩固深化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标的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练*设计中,我不仅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还融入趣味性,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首先,我创设游乐园举行闯关游戏获得免费门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第一关:口算题卡。也就是课本第71页练*十五的第一题。我想通过这道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答对的同学奖励一张“旋转木马优惠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