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

首页 / 文库 / |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

  小明以每分钟 50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回家,12分钟后小强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追小明,结果在距学校1000米处追上小明,求小强骑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与解析:小强追上小明时间:

  (1000-12×50)÷50=8(分钟)

  小强速度为1000÷8=125(米/分)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2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昆虫共17只,有120条腿和11对翅膀。求每种昆虫各几只?

  点拨:这道题中出现了三种昆虫,有腿的比较,也有翅膀的比较,比前几道鸡兔同笼问题要复杂。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就昆虫的腿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即8条腿和6条腿的。而只有6条腿的昆虫有翅膀,这样我们就知道8条腿和6条腿这两种昆虫的总腿数和总只数。根据鸡兔同笼的基本公式,可以求得8条腿的蜘蛛的只数及6条腿的蜻蜓和蝉的数量和。这样再利用一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公式,已知蜻蜓和蝉的翅膀总数、总只数及其各自的翅膀数,可以求得蜻蜓和蝉各自的只数。

  解:蜘蛛数:(120-17×6)÷(8-6)=9(只)

  6条腿的昆虫数:17-9=8(只)

  蝉的只数:(8×2-11)÷(2-1)=5(只)

  蜻蜓的只数:8-5=3(只)

  答:有9只蜘蛛、5只蝉和3只蜻蜓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3

  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跑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求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由两人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经过2分钟相遇知两人每分钟共行400÷2=200(米)由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经过20分钟相遇知甲每分钟比乙多走400÷20=20(米)根据和差问题的解法可知甲的速度是每分钟(200+20)÷2=110(米)乙的速度为每分钟110-20=90(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4

  时间路程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题: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时间路程答案:

解法1、全程的*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

  解法2: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70*x=6*1000,解方程得:x=40分钟因为80*40=3200米,大于一半路程300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0+(40-37.5)=42.5分钟

  答: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42.5分钟。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5

  甲、乙、丙三人各有糖豆若干粒,甲从乙处取来一些糖豆,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乙接着从丙处取来一些糖豆,使自己的糖豆也增加了一倍;丙再从甲处取来一些糖豆,也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现在三人的糖豆一样多。如果开始时甲有51粒糖豆,那么乙最开始有多少粒糖豆?

  答案与解析:

  假设最后三个人一样多时都是4份糖豆,

  还原:

  丙再从甲处取来一些糖豆,也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丙=4/2=2份,甲=4+2=6份;

  乙接着从丙处取来一些糖豆,使自己的糖豆也增加了一倍:乙=4/2=2份,丙=2+2=4份;

  甲从乙处取来一些糖豆,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甲=6/2=3份,乙=2+3=5份;

  即甲、乙、丙原来各有3、5、4份。 所以,如果开始时甲有51粒糖豆,那么乙最开始有

  (51/3)*5=85粒。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1)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菁华5篇)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1

  1.求1~20xx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2.一个三位数,各位上数字的和为15,百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5;如果把个位和百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小39。求原来的这个三位数。

  济南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1.分析 不妨先求0~1999的所有数字之和,再求20xx~20xx的所有数字之和。

   (1+9×3)×(20xx÷2)

  =28×1000

  =28000

  2×10+1+2+…+9

  =20+45

  =65

  28000+65

  =28065

  答 所求数字之和为28065。

  2.解答:可设个位上的数字为a,则根据题意,百位上的数字为a- 5,十位上的数字为 15-a-(a-5)= 20-2a,原数为(a-5)×100 +(20- 2a) ×10+ a=81a-300

  新数为a×100+(20-2a)×10+a-5=81a+195

  因为新数比原数3倍小39,所以

  81a+195=3×(81a-300)-39 162a=900+39+195

  a=7

  所以a-5=2,15-2-7=6,所求的数是267。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2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3△2,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4△b=2,求b。

  答案

  分析: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解:①3△2=3×3-2×2=9-4=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

  39△2=3×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

  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3

  速算与巧算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查看答案

  完整版下载:奥数专题:计数问题试题及详解.doc

  解答: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

  =4940×6÷6+6÷6

  =4940+1

  =4941.

  计算:(1234+2341+3421+4123)÷(1+2+3+4)的值是多少?

  解答:(第五届希望杯2试试题)在1234,2341,3412,4123中,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1234+2341+3421+4123)÷(1+2+3+4)=1111这是属于位值原理的题目,从题目我们观察到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在接着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数加起来然后除以各个数字之和。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4

  20xx年1月1日开始,职工A每工作3天休息1天,职工B每工作5天休息2天,A、B两人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如果某天A、B两人都休息,规定由职工C代班,则20xx年C要代班几次?

  【解析】

  在编号为1、2、3....28这28天中,

  职工A的休息日的编号为4、8、12、16、20、24、28

  职工B的休息日的编号为6、7、13、14、20、21、27、28

  所以编号为20、28的为A、B的共同休息日

  而365÷28=13.....7

  所以C在20xx年要代班13×2=26天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5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简便运算。奥数的学*要通过不断的练*来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在此,数学网奥数题库栏目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四年级奥数题,同时附上试题解答供同学们参考练*。

  简便运算:

  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分析:

  (1)先把32分解成4×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2)先算除法,再根据减法的性质简算.

  点评:此题是考查四则混合运算,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灵活运用一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2)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菁华3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3△2,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4△b=2,求b。

  答案

  分析: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解:①3△2=3×3-2×2=9-4=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

  39△2=3×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

  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2

  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跑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求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由两人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经过2分钟相遇知两人每分钟共行400÷2=200(米)由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经过20分钟相遇知甲每分钟比乙多走400÷20=20(米)根据和差问题的解法可知甲的速度是每分钟(200+20)÷2=110(米)乙的速度为每分钟110-20=90(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3

  暑期前老师去阅览室借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每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阅览室共有多少本书?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的第二次分配条件是需要调整的,因为第二次分配不是*均分配,将其调整为*均分配后才能解题。第二次分配调整后:每人借3本,多出(8-3)×2=10(本)。这时按盈亏问题的规律解题。两次分配本数上相差:10+2=12(本),因为在第二次分配中每人少分了4-3=1(本),因此可知借书的人数:12÷1=12(人),书的本数:4×12-2=46(本)

  解:借书的人数:[2+(8-3)×2]÷(4-3)=12(人)

  书的本数:4×12-2=46(本)

  答:阅览室共有图书46本。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3)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通用5篇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1

  比赛用的足球是由黑、白两色皮子缝制的,其中黑色皮子为正五边形,白色皮子为正六边形,并且黑色正五边形与白色正六边形的边长相等。缝制的方法是:每块黑色皮子的5条边分别与5块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如果一个足球表面上共有12块黑色正五边形皮子,那么,这个足球应有白色正六边形皮子多少块?

  答案与解析:

  分析:12块黑色正五边形皮子共有12×5=60条,这60条边每一条都是与白皮子缝合在一起的。而对于白皮子来说,每块6条边,其中有3条边是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还有3条边则是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因此,白皮子的边的总数就是黑皮子的边的总数的2倍,即共有60×2=120条边。那么,共有120/6=20块白皮子。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2

  速算与巧算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查看答案

  完整版下载:奥数专题:计数问题试题及详解.doc

  解答: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

  =4940×6÷6+6÷6

  =4940+1

  =4941.

  计算:(1234+2341+3421+4123)÷(1+2+3+4)的值是多少?

  解答:(第五届希望杯2试试题)在1234,2341,3412,4123中,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1234+2341+3421+4123)÷(1+2+3+4)=1111这是属于位值原理的题目,从题目我们观察到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在接着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数加起来然后除以各个数字之和。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3

  20xx年1月1日开始,职工A每工作3天休息1天,职工B每工作5天休息2天,A、B两人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如果某天A、B两人都休息,规定由职工C代班,则20xx年C要代班几次?

  【解析】

  在编号为1、2、3....28这28天中,

  职工A的休息日的编号为4、8、12、16、20、24、28

  职工B的休息日的编号为6、7、13、14、20、21、27、28

  所以编号为20、28的为A、B的共同休息日

  而365÷28=13.....7

  所以C在20xx年要代班13×2=26天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4

  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因为3个工人各自单独工作,工效又相同,因此,每人维修的时间应尽量相等,设需维修的车辆分别为:A、B、C、D、E、F、G,修复的时间依次是12、17、8、18、23、30、14分钟,则第一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C、G、D;第二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B、E;第三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A、F。有因为要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每个人应尽量先修复需短时间修好的车辆,这样,可以按以下的顺序开修:第一个人:8,14,18。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5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3△2,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4△b=2,求b。

  答案

  分析: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解:①3△2=3×3-2×2=9-4=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

  39△2=3×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

  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4)

——四年级的奥数题及答案 (菁华5篇)

  1.求1~20xx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2.一个三位数,各位上数字的和为15,百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5;如果把个位和百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小39。求原来的这个三位数。

  济南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1.分析 不妨先求0~1999的所有数字之和,再求20xx~20xx的所有数字之和。

   (1+9×3)×(20xx÷2)

  =28×1000

  =28000

  2×10+1+2+…+9

  =20+45

  =65

  28000+65

  =28065

  答 所求数字之和为28065。

  2.解答:可设个位上的数字为a,则根据题意,百位上的数字为a- 5,十位上的数字为 15-a-(a-5)= 20-2a,原数为(a-5)×100 +(20- 2a) ×10+ a=81a-300

  新数为a×100+(20-2a)×10+a-5=81a+195

  因为新数比原数3倍小39,所以

  81a+195=3×(81a-300)-39 162a=900+39+195

  a=7

  所以a-5=2,15-2-7=6,所求的数是267。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3△2,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4△b=2,求b。

  答案

  分析: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解:①3△2=3×3-2×2=9-4=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

  39△2=3×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

  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速算与巧算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查看答案

  完整版下载:奥数专题:计数问题试题及详解.doc

  解答: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

  =4940×6÷6+6÷6

  =4940+1

  =4941.

  计算:(1234+2341+3421+4123)÷(1+2+3+4)的值是多少?

  解答:(第五届希望杯2试试题)在1234,2341,3412,4123中,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1234+2341+3421+4123)÷(1+2+3+4)=1111这是属于位值原理的题目,从题目我们观察到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在接着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数加起来然后除以各个数字之和。

  20xx年1月1日开始,职工A每工作3天休息1天,职工B每工作5天休息2天,A、B两人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如果某天A、B两人都休息,规定由职工C代班,则20xx年C要代班几次?

  【解析】

  在编号为1、2、3....28这28天中,

  职工A的休息日的编号为4、8、12、16、20、24、28

  职工B的休息日的编号为6、7、13、14、20、21、27、28

  所以编号为20、28的为A、B的共同休息日

  而365÷28=13.....7

  所以C在20xx年要代班13×2=26天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简便运算。奥数的学*要通过不断的练*来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在此,数学网奥数题库栏目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四年级奥数题,同时附上试题解答供同学们参考练*。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5)

——四年级奥数 (菁华3篇)

  填空题

  1. 有一个数,除以3余数是1,除以4余数是3,这个数除以12余数是_____.

  2. 一个两位数,用它除58余2,除73余3,除85余1,这个两位数是_____.

  答案:

  1.(7)

  因为除以3余数是1的数是

  1,4,7,10,13,16,19,22,25,28,31,…

  除以4余数是3的数是3,7,11,15,19,23,27,31…

  所以,同时符合除以3余数是1,除以4余数是3的数有7,19,31,…这些数除以12余数均为7.

  2. (14)

  用一个两位数除58余2,除73余3,除85余1,那么58-2=56, 73-3=70,85-1=84能被这个两位数整除,这个两位数一定是56、70和84的公约数.

  2 56 70 84

  7 28 35 42

  4 5 6

  由可可见,56、70、84的两位数公约数是2 7=14,可见这个两位数是14.

  一、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的时间最少,效果最佳。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讨它的最大(小)值,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以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最优化问题”。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用一只*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剪一个饼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问煎3个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先将两个饼同时放入锅中一起煎,一分钟后两个饼都熟了一面,这时可将一个取出,另一个翻过去,再放入第三个。又煎了一分钟,将两面都熟的那个取出,把第三个翻过去,再将第一个放入煎,再煎一分钟就会全部煎好。所以,煎3个饼至少需要3分钟。

  练*1:

  1.烤面包时,第一面需要2分钟,第二面只要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丽用来烤面包的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吃3片面包,至少要烤多少分钟?

  2.用一只*底锅烙大饼,锅里只能同时放两个。烙熟大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现在要烙3个大饼,最少要用几分钟?

  3.小华用*底锅烙饼,这只锅同时能放4个大饼,烙一个要用4分钟(每面各需要2分钟)。可小华烙6个大饼只用了6分钟,他是怎样烙的?

  【例题2】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要让客人喝上茶,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经验表明,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此,洗水壶和烧开水不能同时进行。而洗茶壶、洗茶杯和拿茶叶与烧开水可以同时进行。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这样安排:先洗水壶用1分钟,接着烧开水用15分钟,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沏茶,共需要16分钟。

  练*2:

  1.小虎早晨要完成这样几件事:烧一壶开水需要10分钟,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需要2分钟,取奶需要5分钟,整理书包需要4分钟。他完成这几件事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2.小强给客人沏茶,烧开水需要12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买茶叶要8分钟,放茶叶泡茶要1分钟。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可以了?

  3.在早晨起床后的1小时内,小欣要完成以下事情:叠被3分钟,洗脸刷牙8分钟,读外语30分钟,吃早餐10分钟,收碗擦桌5分钟,收听广播30分钟。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例题3】五(1)班赵明、孙勇、李佳三位同学同时到达学校卫生室,等候校医治病。赵明打针需要5分钟,孙勇包纱布需要3分钟,李佳点眼药水需要1分钟。卫生室只有一位校医,校医如何安排三位同学的治病次序,才能使三位同学留在卫生室的时间总和最短?

  【思路导航】校医应该给治疗时间最短的先治病,治疗时间长的最后治疗,才能使三位同学在卫生室的时间总和最短。这样,三位同学留在卫生室的时间分别是:李佳1分钟,赵1+3=4分钟,赵明1+3+5=9分钟。时间总和是1+4+9=14分钟。

  练*3:

  1.甲、乙、丙三人分别拿着2个、3个、1个热水瓶同时到达开水供应点打热水。热水龙头只有一个,怎样安排他们打水的次序,可以使他们打热水所花的总时间最少?

  2.甲、乙、丙三人到商场批发部洽谈业务,甲、乙、丙三人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0分钟、16分钟和8分钟。怎样安排,使3人所花的时间最少?最少时间是多少?

  3.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托把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洗衣服需要10分钟,丁用桶注水需要1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用水的次序,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时间是多少?

  【例题4】用1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要求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18÷2=9厘米。显然,当长与宽的差越小,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又已知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因此,当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时,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5×4=20*方厘米。

  练*4:

  1.用长26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要求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方厘米,并且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是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例题5】用3~6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

  【思路导航】解决这个问题应考虑两点:(1)尽可能把大数放在高位;(2)尽可能使两个数的差最小。所以应把6和5这两个数字放在十位,4和3放在个位。根据“两个因数的差越小,积越大”的规律,3应放在6的后面,4应放在5的后面。63×54=3402.

  练*5:

  1.用1~4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

  2.用5~8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

  3.用3~8这六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三位数的乘积最大。

  甲、乙两个哲人将正整数5至11分别写在7张卡片上。他们将卡片背面朝上,任意混合之后,甲取走三张,乙取走两张。剩下的两张卡片,他们谁也没看,就放到麻袋里去了。甲认真研究了自己手中的三张卡片之后,对乙说:“我知道你的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是偶数。”试问:甲手中的三张卡片上都写了哪些数?答案是否唯一。

  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写了哪些数》:甲手中的3张卡片上分别写了6,8和10。甲知道其余4张卡片上分别写了哪些数,但不知道它们之中的哪两张落到了乙的手中。因此,只有在它们之中任何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都是偶数时,甲才能说出自己的断言。而这就意味着,这4张卡片上所写的数的奇偶性相同,亦即或者都是偶数,或者都是奇数。但是由于一共只有3张卡片上写的是偶数,所以它们不可能都是偶数,从而只能都是奇数。于是3张写着偶数的卡片全都落入甲的手中。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6)

——四年级奥数推理运算题及答案参考 (菁华3篇)

  题目:

  甲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乙买了4千克苹果,3千克梨;丙买了3千克苹果,4千克梨。乙比甲多花5元钱,甲比丙少花了4元钱,问甲、乙、丙各花了多少钱?

  解析:

  先列个简易的表格,整理好题目中已知的信息:

  甲:3千克苹果2千克梨→比丙少花4元

  乙:4千克苹果3千克梨→比甲多花5元

  丙:3千克苹果4千克梨

  甲与丙比较:苹果数量相等,少买了2千克梨,少花4元钱。所以,2千克梨的价钱就是4元,可以求出梨的单价:4÷(4—2)=2(元)。

  乙与甲比较:多买了1千克苹果,多买了1千克梨,多花了5元钱。所以,一千克苹果和一千克梨的总价为5元钱。前面求出梨的单价为2元,所以苹果的单价为:

  [5—(3—2)×2]÷(4—3)=3(元)。

  把苹果和梨的单价带入计算,可以求出三人花的钱数:

  甲:3×3+2×2=13(元);

  乙:4×3+3×2=18(元);

  丙:3×3+4×2=17(元)。

  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因为3个工人各自单独工作,工效又相同,因此,每人维修的时间应尽量相等,设需维修的车辆分别为:A、B、C、D、E、F、G,修复的时间依次是12、17、8、18、23、30、14分钟,则第一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C、G、D;第二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B、E;第三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A、F。有因为要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每个人应尽量先修复需短时间修好的车辆,这样,可以按以下的顺序开修:第一个人:8,14,18。

  甲、乙、丙3人共有192张邮票.从甲的邮票中取出乙那么多给乙后,再从乙的邮票中取出丙那么多给丙,最后从丙的邮票中取出甲那么多给甲,这时甲、乙、丙3人邮票数相同,甲、乙、丙原来各有多少张?

  答案与解析:

  甲、乙、丙原共有192张邮票,经过三次交换后,甲乙丙三人仍有邮票192张,而且三人邮票数相同,即3人各有邮票:192÷3=64(张).第三次交换从丙的邮票中取出甲那么多给甲,说明这次交换前甲有邮票64÷2=32(张),丙有邮票:64+32=96(张),依此类推,就可以推出答案了.最后相等时各有192÷3=64(张)。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7)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菁华3篇)

  1.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2.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km,乙车每小时行 45km,两地相距多少km?(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3.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km,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km。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4.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5.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6.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7.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km,慢车每小时行65km,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km,甲乙两地相距多少km?

  8.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9.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km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km,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km。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0.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一个房间中有100盏灯,用自然数1,2,…,100编号,每盏灯各有一个开关。开始时,所有的灯都不亮。有100个人依次进入房间,第1个人进入房间后,将编号为1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第2个人进入房间后,将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如此下去,直到第100个人进入房间,将编号为100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问: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房间里哪些灯还亮着?

  答案与解析:

  对于任何一盏灯,由于它原来不亮,那么,当它的开关被按奇数次时,灯是开着的;当它的开关被按偶数次时,灯是关着的;

  根据题意可知,当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一盏灯的开关被按的次数,恰等于这盏灯的编号的因数的.个数;

  要求哪些灯还亮着,就是问哪些灯的编号的因数有奇数个。显然完全*方数有奇数个因数。所以*方数编号的灯是亮着的。所以当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房间里还亮着的灯的编号是:1,4,9,16,25,36,49,64,81,100。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就组成一个角.

  A.直线B.线段C.射线

  2.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行,这个四边形是().

  A.*行四边形B.任意四边形C.梯形

  3.把长方形拉成一个四条边长度保持不变的*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

  A.比原来大B.比原来小C.与原来相等

  4.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A.正方形B.等边三角形C.圆

  5.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比较,().

  A.正方形的面积大B.同样大C.圆的面积大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8)

——四年级奥数题(精选五篇)

  上下坡:(高等难度)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路的多少倍?

  上下坡答案:

  设路程为180,则上坡和下坡均是90。设走*路的速度是2,则下坡速度是3。走下坡用时间90/3=30,走*路一共用时间180/2=90,所以走上坡时间是90-30=60 走与上坡同样距离的*路时用时间90/2=45 因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45/60=0.75倍。

  一、填空.

  1).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3.5,那么差就 ( ) .

  2).比3.96多1.07的数是( ).

  3).把28.45扩大100倍,再缩小1000倍,得数是( ).

  4).4在百分位上比在百位上少( ).

  5)、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十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 ).

  6)、一个两位数,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结果比原来的数大41.85.原来的两位小数是( ).

  7)、图书角共有48本书,小芳想使三层书架上的书本数相等,她先从第一层拿8本放入第二层,然后从第二层拿6本放入第三层,就完成了.请问:原来第一层有 本,第二层有 本,第三层有 本.

  8)、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敲几下,钟敲 6 下,5 秒钟敲完,钟敲 12 下,( )秒钟敲完.

  9)、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 16 个台阶,到小英家要走 64 个台阶,他家住( )楼.

  10)、甲乙丙三个数的*均数是97,已知甲数是95,乙数是92,丙数是( ).

  1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

  12)、468是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

  13)、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14)、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

  15)、把四个5和三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读出三个“零”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16)、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共有48岁,年后他和他爸共有100岁.10、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18,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均数多5,丙数是( ).

  17)、右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要写出主要过程.

  395-283+154+246-117 8795-4998+2995-3002

  1+2+3+4+5+・・・・・・+49+50 125×27×8

  395-283+154+246-117 8795-4998+2994-3002-20xx

  1999+999×999 31×55+68×55+55

  三、应用题.

  1、王雪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2页正好读完.她一共读了多少天?

  2、期末考试小东的语文、自然两门共197分,语文、数学两门共有199分,数学和自然共196分,哪一科的成绩最好,是多少分?

  3、一张长方形纸,长66厘米,宽33厘米,用它做成底是33厘米,高是22厘米的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几面?

  4、仓库里有水泥若干吨,第一天上午运出所存水泥的一半,下午运出10吨,这时仓库还有水泥44吨,问仓库原有水泥多少吨?

  5.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是6米,相当于长的一半,求正方形的面积.

  6.水产研究所投放新鱼种,每公顷投放3500条小鱼,在一块长600米,宽450米的鱼塘里,应投放小鱼多少条?

  7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上午运行了4小时,下午运行了6小时,上午比下午少运行了136千米,该火车以这样的速度从西安到北京共用了14小时15分钟,问西安到北京的距离?(7分)

  【试题】1、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分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解:应按丙,乙,甲,丁顺序用水。

  丙等待时间为0,用水时间1分钟,总计1分钟

  乙等待时间为丙用水时间1分钟,乙用水时间2分钟,总计3分钟

  甲等待时间为丙和乙用水时 间3分钟,甲用水时间3分钟,总计6分钟

  丁等待时间为丙、乙和甲用水时间共6分钟,丁用水时间10分钟,总计16分钟,

  总时间为1+3+6+16=26分钟。

2017四年级奥数题

  奥数相对比较深,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少年儿童学*数学的兴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7四年级奥数题,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

  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3、用一只*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要过河时间最少?是多少?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一)

  1.【试题】 计算9+99+999+9999+99999

  2【试题】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3【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4【试题】计算 9999×2222+3333×3334

  5.【试题】56×3+56×27+56×96-56×57+56

  6.【试题】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

  四年级奥数题:年龄问题

  1、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2、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3、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9)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

  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问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答案与解析:

  由题意可知,若把剧院座位数按第1排、第2排、第3排、…、第25排的顺序写出来,必是一个等差数列.

  那么第1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因为:

  第2排比第1排多2个座位,2=2×1

  第3排就比第1排多4个座位,4=2×2

  第4排就比第1排多6个座位,6=2×3

  这样,第25排就比第1排多48个座位,

  48=2×24.

  所以第1排的座位数是:70-48=22.

  再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剧院的总座位数:

  和=(22+70)×25÷2

  =92×25÷2

  =1150.

  编者小语: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可以小小的休息一下,放松的玩一玩了,但是也不可以把学*忘记哦,虽然现在休息了,但是每天坚持做几道试题,对自己的学*还是很有好处的,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吧!

  观察图2-6中的点群,请回答:

  (1)方框内的点群包含多少个点?

  (2)推测第10个点群包含多少个点?

  (3)前十个点群中,所有点的总数是多少?

  【答案】(1)观察发现第一个点群有1×4=4个点;第二个点群有2×4=8个点;第三个点群有3×4=12个点;第四个点群有4×4=16个点。所以,第五个点群应该有5×4=20个点群。

  (2)根据前面发现的规律第十个点群包含10×4=40个点。

  (3)前十个点群包含的点数为

  1×4+2×4+3×4+4×4+5×4+6×4+7×4+8×4+9×4+10×4

  =(1+2+3+4+5+6+7+8+9+10)×4

  =55×4

  =220个。

  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往下写出一些算式:

  ①1×9+2= ②9×9+7=

  12×9+3= 98×9+6=

  123×9+4= 987×9+5=

  1234×9+5= 9876×9+4=

  … …

  【答案解析】

  ①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

  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9+9=111111111.

  ②9×9+7=88

  98×9+6=888

  987×9+5=8888

  9876×9+4=88888

  98765×9+3=888888

  987654×9+2=8888888

  9876543×9+1=88888888.

  问题

  试将100以内的完全*方数分拆成从1开始的一串奇数之和

  解析

  1=1×1=12=1(特例)

  4=2×2=22=1+3

  9=3×3=32=1+3+5

  16=4×4=42=1+3+5+7

  25=5×5=52=1+3+5+7+9

  36=6×6=62=1+3+5+7+9+11

  49=7×7=72=1+3+5+7+9+11+13

  64=8×8=82

  =1+3+5+7+9+11+13+15

  81=9×9=92

  =1+3+5+7+9+11+13+15+17

  100=10×10=102

  =1+3+5+7+9+11+13+15+17+19.

  观察上述各式,可得出如下猜想:

  一个完全*方数可以写成从1开始的若干连续奇数之和,这个*方数就等于奇数个数的自乘积(*方).

  检验: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优选【5】篇(扩展10)

——四年级奥数实用五份

  一、知识要点

  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

  棵数=段数+1;

  (2)如果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那么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3)如果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棵数应比段数少1.即:

  棵数=段数-1。

  2.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数,棵数与段数相等,即:

  棵数=段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题中已知栽树28棵,28棵树之间有28-1=27段,每隔6米为一段,所以这条大路长6×27=162米。

  练*1:

  1.在一条马路一边从头至尾植树36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隔8米,这长马路有多长?

  2.同学们做早操,21个同学排成一排,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距离是40米,相邻两个人隔多少米?

  3.一条路长200米,在路的一旁从头至尾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要植多少棵?

  【例题2】在一个周长是240米的游泳池周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思路导航】这道题是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植树的棵数和段数相等。240÷5=48(棵)

  练*2:

  1.一个鱼塘的周长是1500米,沿鱼塘周围每隔6米栽一棵杨树,需要种多少棵杨树?

  2.在圆形的水池边,每隔3米种一棵树,共种树60棵,这个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3.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例题3】在一座长800米的大桥两边挂彩灯,起点和终点都挂,一共挂了202盏,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

  【思路导航】大桥两边一共挂了202盏彩灯,每边各挂202÷2=101盏,101盏彩灯把800米长的大桥分成101-1=100段,所以,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是800÷100=8米。

  练*3:

  1.在一条长100米的大路两旁各栽一行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52棵,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一座长400米的大桥两旁挂彩灯,每两个相隔4米,从桥头到桥尾一共装了多少盏灯?

  3.六年级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排了5路纵队,队伍长20米,前后两排相距1米。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例题4】一个木工锯一根19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来1米,然后锯了5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把长19-1=18米的木条锯了5次,可以锯成5+1=6段,所以每根短木条长18÷6=3米。

  练*4:

  1.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7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的部分锯下来2米,然后锯了4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几米?

  2.有一根圆钢长22米,先锯下2米,剩下的锯成每根都是4米的小段,又锯了几次?

  3.有一个工人把长12米的圆钢锯成了3米长的小段,锯断一次要5分钟。共需要多少分钟?

  【例题5】有一幢10层的大楼,由于停电电梯停开。某人从1层走到3层需要3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3层走到10需要多少秒?

  【思路导航】把每一层楼所需要的时间看作一个间隔,1层至3层有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每个间隔用去的时间是30÷(3-1)=15秒,3层到10层经过了10-3=7个时间间隔,所以,他从3层到10层需要15×7=105秒。

  练*5:

  1.把6米长的木料*均锯成3段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2.时钟4点敲4下,6秒钟敲完。那么12点钟敲12下,多少秒钟敲完?

  3.一游人以等速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路边相邻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11分钟,如果这个游人走22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

  将1-13这13个自然数分别写在13张卡片上,再将这13张卡片按一定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好.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将从左数第一张和第二张依次放到最后,将第三张取出而这张卡片上的数是1;再将下面的两张依次放到最后并取出下一张,取出的卡片上面的数是2;继续将下面的两张依次放到最后并取出下一张,取出的卡片上面的数是3……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取出最后一张是13为止.则13张卡片最初从左到右的顺序为()。

  答案与解析:

  这13张卡片依次是原来的第3,第6,第9,第12,第2,第7,第11,第4,第10,第5,第1,第8,第13张。

  1、在一只野兔跑出90米后,猎狗去追。野兔跑8步的路程,猎狗只需要跑3步。猎狗跑3步的时间,野兔能跑4步。问,猎狗至少跑出多远,才能追上野兔。

  2、小红从甲地往乙地走,小花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又迅速返回,行走路程中,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在距甲地40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5米处,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解析:

  本题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兔和狗之间的速度关系。野兔跑4步的时间,猎狗跑3步,猎狗的3步,相当于野兔跑8步的路程,它们的速度比为1:2V狗=8/3×3/4V兔=2V兔(V狗-V兔)×T=90=>V狗×T=180,野兔跑出90米后,猎狗去追,猎狗至少跑出180米才能追上野兔。

  解析:

  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行了1个全程,小东行了40米,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行了3个全程,小东行了40×3=120米,同时小东行的还是1个全程多15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0×3-15=105米。

  一、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的时间最少,效果最佳。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讨它的最大(小)值,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以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最优化问题”。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用一只*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剪一个饼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问煎3个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先将两个饼同时放入锅中一起煎,一分钟后两个饼都熟了一面,这时可将一个取出,另一个翻过去,再放入第三个。又煎了一分钟,将两面都熟的那个取出,把第三个翻过去,再将第一个放入煎,再煎一分钟就会全部煎好。所以,煎3个饼至少需要3分钟。

  练*1:

  1.烤面包时,第一面需要2分钟,第二面只要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丽用来烤面包的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吃3片面包,至少要烤多少分钟?

  2.用一只*底锅烙大饼,锅里只能同时放两个。烙熟大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现在要烙3个大饼,最少要用几分钟?

  3.小华用*底锅烙饼,这只锅同时能放4个大饼,烙一个要用4分钟(每面各需要2分钟)。可小华烙6个大饼只用了6分钟,他是怎样烙的?

  【例题2】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要让客人喝上茶,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经验表明,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此,洗水壶和烧开水不能同时进行。而洗茶壶、洗茶杯和拿茶叶与烧开水可以同时进行。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这样安排:先洗水壶用1分钟,接着烧开水用15分钟,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沏茶,共需要16分钟。

  练*2:

  1.小虎早晨要完成这样几件事:烧一壶开水需要10分钟,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需要2分钟,取奶需要5分钟,整理书包需要4分钟。他完成这几件事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2.小强给客人沏茶,烧开水需要12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买茶叶要8分钟,放茶叶泡茶要1分钟。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可以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