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

首页 / 文库 / |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1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1

今日,每当听见看见关于原子核弹的报道,总会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那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双弹英雄——邓稼先。

报道主要写了邓稼先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回国后用最短的时间造成氢化弹、原子弹,在一次拾原子弹骇片时,被放射元素所伤致癌,被赞为“两弹元勋”。

当读到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拒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崛起做贡献时,我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出国深造的机会少而珍贵,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人能享受国外优厚的待遇。但邓稼先,26岁考上博士后,这位“娃娃博士”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回到了中国。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为了祖国的强大,他可以放弃一切。到最后为查看原子弹情况,他深知危险却依然去试验区拾……这一切的一切是他为祖国国防科技的发展所做出的决定。邓稼先同志,为了报效祖国,做了那么多令人钦佩的行为,怎能不令人感叹呢?

现在,有多少人移居国外,在国外留学却迟迟不愿回国,留恋国外优厚的条件,忘记了中国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也许,在国外,你会有更好的条件,但当你有了所学所能,为何不像邓稼先一般,回到祖国,在这里为祖国的强盛践行一点一滴?如果你有学问,可以去当一名老师,滋润祖国的花朵;你有善心,可以自愿为祖国家乡做各种公益事业;也许你像邓稼先一样,是一位科学家,可能没有做出很大贡献,但每收获一点一滴,也都是国家的收获啊!

也许,我们不能像邓稼先一样作出如此杰出的贡献,但我们不管身在何处也不能忘记报效中华,心中永远要铭记着祖国,尽自己的努力为做点滴的贡献!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2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子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

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声‘我不能走’”时,我的心灵被邓稼先那种为了国家,为了工作而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会像一下自己,在这么幸福的情况下,在自己只有一份“工作”——作业的情况下,却经常抱怨,一会感觉认为学*太苦,所以就想放弃,开始厌学。比起邓稼先,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没有邓稼先那种爱国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再厌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如果每个少年都像我这样那么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不都得毁灭吗?”我先在就要好好学*!

虽然,我比不上邓稼先,但我可以向他学*,学*他的临危不惧,学*他的忠厚朴实,学*他的爱国主义从身边做起,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国家!

随着窗外的歌声,我读完了这片课文,这是歌声里的悲惨,仿佛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那些壮烈。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3

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给***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国防科技的建议书。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祖国的利益,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其实,邓稼先只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位,在这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比如陈辉,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四句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多么有英雄气概的诗啊!还有夏明瀚,***等等无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而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啊!这次“**”上,***们提出了很多为祖国和人民谋利的金点子,如“提高素质教育”,“七要”,“发展高新技术” 等等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们不正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吗?

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每当我们敬礼时,都要牢记队礼的含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吧!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4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央、***、***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5

今天,我学完了《邓稼先》这篇课文。起初我连***是谁都不知道,可直到我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才明白,***是个多么伟大的人物啊!《邓稼先》这篇课文让我感触良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

《邓稼先》这篇课文,主要赞颂了***不畏艰苦,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这得从50年代的中国说起。

50年代的中国,任人宰割,科技落后,得不到发展,自然而然的成了被宰割的对象。但是,自从国外留学的知识分子归来后,中国,将要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当之无愧。***回国后,立刻马不停蹄的着手研制原子弹。他与他的科研团队在空无一人的戈壁滩上进行着这个重要的实验。戈壁滩极其荒凉,黄沙漫天。可就算是再苦再累,为了自己祖国,值得!***与他的科研团队不怕苦不怕累,就这样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年十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可***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继续转手去研制氢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年后,中国爆炸了第一枚氢弹!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意味着,中国,站起来了!

可我在想,***做了那么多,他,不累吗?我想,肯定是累的,可这么做值得!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为了展现出中国人民不服输的气概,为了展露出中国人那不屈的傲骨!这一切,就算再累,也值得!

让我们看看现在,不也是一样吗?

我国陷入疫情危机,已经85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毅然决定前往重灾区武汉支援,随着他一起“逆行”的,还有许多有爱心的医护人员。那难道不危险吗,他们难道不累吗,他们,就不怕吗?

我也想着,那边肯定很危险,他们肯定累·,他们,肯定怕!但,为了能让祖国渡过难关再苦,再累,也值得!这就是奉献精神,这就是职业道德,这就是爱国情怀!

无论是***和他的科研团队,还是钟爷爷与他的医疗团队,全都无一例外的奋勇拼搏,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国家有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们,把中国人民的不服输的气概,把中国人民不屈的傲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中国,站起来了!

***,钟爷爷,您们,是所有人学*的榜样,是所有人的骄傲!我要好好学*,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长大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6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亲,祖**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7

邓稼先给我的震撼很强烈。他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有了异乎寻常的坚定而成功。这坚定犹如阳光,打碎了如雾的迷茫。杨振宁说:“这条路,就算再选一次他还会这么走的。”为什么如此自信,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邓稼先先有梦想,有坚持。而这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从未觉得,梦想如此美丽。

邓稼先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激动,他的热情与勇敢让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梦想是目标,让你永远不知疲倦地走;梦想是灯光,让你在迷茫中找到希望;梦想是动力,是失望后站起来的勇气。它让*凡人变得伟大,它让迷茫的人找到坚定。若有了梦想,也可以成为邓稼先一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某样东西。这份热情,它会让灰姑娘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在钢筋水泥的世界画出一抹绿色。

邓稼先让我知道,梦想是遥不可及的旅途,它可以是10年,或者20年,或更久。也许很久以后它也不会实现,但我们努力过,坚持过,曾流过汗水,曾洒出热泪。它不是成功与失败,它不是金钱与权力,它不是工具和支柱。它是一双天使的翅膀,让你在浩大的天空中飞翔。在笼中的鸟儿啊,冲出笼子在空中尽情飞翔吧,当梦想在坚持的路上,这天空,这世界,这宇宙,也不过如此,他们甚至无法容下一个梦想。

我们教育人,应该有教育的梦想,只要有了梦想,我们才会创造奇迹,才会书写未来,改变教育的颜色,改变教育人的生活模式。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篇8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连邓稼先都不知道是谁,老时间晚了这一课之后,我深感惭愧,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99年,共中央、***、***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相关文章:

★ 邓稼先人物事迹和精神(5篇)

★ 邓稼先的事迹(学*资料)

★ 邓稼先的事迹写作素材

★ “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事迹简短(5篇)

★ 邓稼先主要感人事迹700字

★ 邓稼先的爱国人物事迹600字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2

邓稼先爷爷是我国一位制造氢弹和原子弹的科学家,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看完了邓稼先爷爷的传记,我知道了邓稼先爷爷是一个爱国的人,他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志气、有毅力与病魔作斗争。

他小时候日本还在侵**国,中国老百姓从日本人面前走过都要行鞠躬礼,邓稼先爷爷宁愿走冤枉路也不让别人践踏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他工作十分有毅力,制造了原子弹和氢弹,还为了研究“钚”舍弃自己的生命。要知道仅仅一克钚就可以毒死一百万只鸽子。可想而知对人类的伤害有多大。邓稼先爷爷居然可以为了国家而把一些钚抱回了家,真是难以想象。因此他得了严重的肠胃癌,后来**居然痛得坐不下去,医生只好让他住院。邓稼先爷爷却说他还有一场重要的会议要去参加,医生却微笑着对他说,这是医院,不是会议室。然后给他做了手术,弄了一个人造**。做完手术后,他还是要医生让他出院做研究工作。在工作时非常讨厌那个人造**,因为他还没有痊愈,也因为肠胃癌实在太严重,要去做第二次手术,手术时医生发现癌细胞长在离大动脉很*的地方,不能开刀。虽然在住院,但是邓稼先爷爷还是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是完成一份有关氢弹的稿子,还有一件是写一篇长达八十万字的书。他写完了稿子后,让妻子赶紧送到首长手中,对妻子说,这份稿子比生命还重要。

他又接着写那本长达八十万字的书,可惜他还没能完成这本书就离开了人世。和邓稼先爷爷比起来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将来我也要做像邓稼先爷爷这样为社会、为国家出力的人。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3

邓稼先从小就有爱国情怀。13岁时,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当时,日本侵略者有个规定:凡是中国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走过,都要向其行鞠躬礼。

邓稼先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这是一种侮辱,于是,他宁愿绕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礼,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这种对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个爱国父亲。一天,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夹着***的公文包到邓家来拜访。没想到,那位朋友刚一进门,*时一向很和气的父亲突然勃然大怒,很严厉地质问他:“你来干什么?这里不欢迎你这样的人。”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邓先生是嫌自己给日本人办事。

朋友羞愧难当,正想辩解什么,父亲一声怒吼:“你出去!”这件事,给童年的邓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最朴素的爱国意识。那时,日本侵略者每占领一座中国城市,就强迫中国人去参加所谓****,庆贺他们的胜利;如果不去,就会被杀头。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学生开会**。邓稼先虽然很气愤,但又不能不去。当**刚刚要开始的时候,他就扯碎了发给他们的小纸旗,还不觉得解气,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脚,感到很扬眉吐气。

但这一幕校一个穿便衣的特务看见了。特务找到校长,要校长交出这名学生。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4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从心底敬佩,崇敬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学*的目标。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一个民族英雄,因为邓稼先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让我国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再数十年后,他又为国家创造了氢弹,再次让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再次飞跃邓稼先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技术上的困境,但他从不放弃,一直抱着坚定地信念坚持到底的研究科学技术,最好把国家的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

因为从事的事业让他会常常接触有害物质邓稼先的身体曾遭受过三次的伤害,导致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本来他的病是可以好起来的,但他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坚持做实验,要造好原子弹。因为他的身体坚持不住,所以在第三次的手术中,因大出血而死亡。他的潜心钻研科学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不已。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困难面前退宿的一件事

记得*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难题把我困住,所以我放弃了。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地就被困难吓倒?当我想起邓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弹的时候遇到困难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我却让一道小小的数学题被吓到而放弃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渺小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向困难低头,只有少部分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直到胜利。

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像邓稼先先生学*,学*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把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5

★ 邓稼先感人事迹五篇优秀范文800字

★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五篇800字

★ 邓稼先的事迹700字爱国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阅读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1)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范文10份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1

邓稼先是我国伟大的英雄,他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现出了生命。

他知道了‘世界要禁核’后,中日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工作,最后应做了三次手术生体大出血死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后十周年那天爆炸的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我国张爱萍将军在邓稼先的'墓碑上‘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在本国或外国许多人都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是亮个极端的人,从谈话中都可以看出邓稼先的品格,而奥本海默则是锋芒毕露。

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后,几个单位都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找到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位。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事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也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亡的射线。

邓稼先是我们现在中小学学生应该学*的人物。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2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

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22天后,北*沦陷了。占领北*的日军强迫市民**,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物理系。西南**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合并后的西南**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秋天,邓稼先从上海启航,向大洋彼岸驶去。临行前,他的一位好友对他说“中国天快要亮了”,邓稼先听了笑了笑,说了这样一句话--“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就回到了祖国,实现了他离开中国时的诺言--“我学成,一定回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按照邓稼先他们的设计,顺利地在沙漠腹地炸响。这一天被历史铭记。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曾说过:“在我们这里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大事。小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酿成大祸。”

1979年某一天,在某试验基地,新型核弹实验开始--飞机携带核弹直飞爆心。时间分秒过去了,核弹却没有爆炸,很多人都惊住啦。在场的技术人员正想询问邓稼先时,却意外地发现“老邓”在往试验场跑去。

作为物理学家,他不是不知道辐射核心区有多危险,但是为了弄清楚原因,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荣耀,他头也没回,现场没有人能拉住他。摔碎的弹片散落在荒垣上,当值的防化兵没有找到核心部件,他先找到了。在捧起碎弹体的那一刹那,生命的倒计时也启动了,他已经受过多次辐射伤害,但这一次是致命的。邓稼先被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白血球内染色体呈粉末状,尿液有极强的放射性。医院的医生不解地问,“这是吃了什么毒药了?毒性这么大,身体竟被破坏到这样?”邓稼先什么都没有说,短暂的休息后又回到了戈壁滩。

1984年,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第二代核武的重大突破,然而这时邓稼先的身体已被癌细胞严重侵蚀,没有人知道。1985年邓稼先回到了北京,他回到了妻子的身边,这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他住了363天,动了3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可就是这样,在生命最后时光,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他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和*利用原子能,但他已无法亲自实现了。邓稼先坐在能减缓压力的橡皮圈上写他一生的积攒,写他最后的思考。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走完了他62年的生命旅程。十年后同一个日子,中国在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暂停核试验。

迎来这一天,我们要永远记住邓稼先。是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啸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是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3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身高1.83米,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伟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为祖国奉献出一生的前辈,他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的为中国造出了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是后来担任***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4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题记

  邓稼先出生于中国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而是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着。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这时候,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美国,像好友杨振宁那样加入美国国籍,快乐、幸福、自由自在地生活,并且获得种种荣誉。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位!所以他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决定立刻回国。很多人评价他是一个忠厚朴实、默默无闻的人,但他更是个顶天立地、满腔热血的中国人。

  邓稼先得知要研制核武器后,他只对妻子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一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他的'岳父许教授也都不知情。邓稼先为了祖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因为研究核武器要几乎绝对保密,他也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

  研制核武器,可不是一件容易而安全的事情,除了连续作战的疲劳和挖空心思地用脑之外,还有更可怕的东西,那便是放射性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随时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事后去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脏已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是,敬业的邓稼先可不管这些,他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参加研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放弃,始终坚定信念。在邓稼先的领导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此后不久,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我们不正应该向邓稼先学*吗?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向前,决不放弃……这些有益于成功的精神我们需要学*。同时,邓稼先这种愿为祖国奉献生命的精神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学*!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5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从心底敬佩,崇敬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学*的目标。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一个民族英雄,因为邓稼先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让我国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再数十年后,他又为国家创造了氢弹,再次让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再次飞跃邓稼先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技术上的困境,但他从不放弃,一直抱着坚定地信念坚持到底的研究科学技术,最好把国家的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

  因为从事的事业让他会常常接触有害物质邓稼先的身体曾遭受过三次的伤害,导致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本来他的病是可以好起来的,但他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坚持做实验,要造好原子弹。因为他的身体坚持不住,所以在第三次的手术中,因大出血而死亡。他的潜心钻研科学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不已。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困难面前退宿的一件事

  记得*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难题把我困住,所以我放弃了。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地就被困难吓倒?当我想起邓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弹的时候遇到困难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我却让一道小小的数学题被吓到而放弃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渺小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向困难低头,只有少部分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直到胜利。

  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像邓稼先先生学*,学*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把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6

★ 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事迹800字左右

★ 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先进事迹

★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400字范文

★ 两弹一星科学家事迹五篇

★ 写一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作文素材

★ *代爱国人士的事迹

★ 关于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材料

★ 中国古今科学家事迹最新

★ 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简短

★ *代经典爱国故事事迹材料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7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从心底敬佩,崇敬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学*的目标。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一个民族英雄,因为邓稼先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让我国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再数十年后,他又为国家创造了氢弹,再次让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再次飞跃邓稼先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技术上的困境,但他从不放弃,一直抱着坚定地信念坚持到底的研究科学技术,最好把国家的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

  因为从事的事业让他会常常接触有害物质邓稼先的身体曾遭受过三次的伤害,导致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本来他的病是可以好起来的,但他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坚持做实验,要造好原子弹。因为他的身体坚持不住,所以在第三次的手术中,因大出血而死亡。他的潜心钻研科学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不已。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困难面前退宿的一件事

  记得*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难题把我困住,所以我放弃了。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地就被困难吓倒?当我想起邓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弹的时候遇到困难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我却让一道小小的数学题被吓到而放弃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渺小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向困难低头,只有少部分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直到胜利。

  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像邓稼先先生学*,学*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把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8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子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期顿高等学校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这可以用下面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几时从父亲口中尝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选择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当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9

我们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紧密相连;脚踏苍茫大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蹒跚中留下跋涉的足迹。

1924年6月25日,伴着一声洪亮的啼哭,一个婴儿降生在著名的翰墨世家,成为清代著名的`篆刻书法大家邓石如的六世孙。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田野,看着微风中起伏着的刚刚吐穗的稻谷,孩子的父亲灵感突现,说道:“古人说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稼,就是在田野已经秀穗结实之禾。希望他植根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的秀实和成熟,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就取名叫稼先吧。”

也许是受到书香之家的熏陶,邓稼先从小就对书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幼年时代的邓稼先就非常喜欢动脑筋,总是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他自小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同时也形成了勤学好问的可贵品质,然而在国难深重的年代,年少的邓稼先目睹列强的欺凌、残破的家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残忍迫害,对他们满怀痛恨。那时的邓稼先已经朦胧的意识到要救我们的国家,必须要有知识有本领,因此他更加认真读书,在读书期间,邓稼先便积极的参加爱国救亡运动,致力于维护祖国的尊严。他也终于明白,一个弱国会备受欺凌,是没有*安日子可言的,他立志要发愤图强,投身科学事业,振兴国家科技,保卫***,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

抱着这样的志向,16岁的邓稼先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历程。1941年秋,邓稼先考入了西南**物理系。在西南**,他读遍了图书馆里每一本有价值的书籍,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他博览群书,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背诵牛津英文字典,日积月累,他把基础的学科知识掌握的相当牢固。

1948年10月,他进入普渡大学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邓稼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勤奋,只用了一年零10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8月20日,刚满26岁的他即从普渡大学毕业,被人们戏称为娃娃博士。拿到博士学位的邓稼先,一心想回到祖国,回到朝思暮想的父母身边,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拒绝了美国的丰厚条件,冲破一切阻碍,1950年8月29日,毅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美国还不止一次地对中国进行核威胁。1958年,钱三强教授受***委托,交给邓稼先一个艰巨而保密的任务,生产大炮仗,也就是原子弹。这是邓稼先多少年追寻的报国梦,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到家里,他跟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妻子问:“调到哪?”邓稼先沉默良久,嘴角微微颤动着挤出三个字:“不能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隐姓埋名28年之久,没有依靠任何外援,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团硕大的蘑菇云在爆裂中隆隆升腾。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

戈壁滩上,这张遮得严严实实的照片让我们明白,您惊天动地的功绩之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那是一九七九年的一次核弹空投试验,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倒了地上。

“核弹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爆炸?”

“我们要马上进入事故区,必须要找到这枚弹头!”

“不行!那样太危险了!”

“核辐射可是要命的!不行不行!”

“你们都不要争了!我进去!”

“邓院长!”

“你们进去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是我设计的!为了它,我哪怕死了,也是值得的!”

您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试验区,找到了核弹的碎片,走出来后,您说的第一句话是——

“*安无事,*安无事!同志们,我们的试验可以开始了!”

邓院长,您…您怎么那么不要命呢?

这事我不去谁去,责任书上的签字人是我啊!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是不能没有它!

但是,邓稼先的身体已经被核辐射侵害了。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体,因此,在工作上更加争分夺秒。拖着病重的身体,学*、研究、试验!

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仍心系祖国的核事业,病榻之上,他叮嘱于敏:“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我不爱武器,我爱和*,但为了和*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临终前,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死而无憾!”

这是一代人的足迹,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激励着我们前进!前进!前进!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10

  邓稼先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从小就听说过,这次终于有机会详细的了解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后,他的形象总是让我难以忘怀,脑海中总浮现出他的模样:在那张朴实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双眼睛代表着他对事业的渴求和真诚;他那双粗糙的手上,留下了无数永不磨灭的伤疤,那疤痕就代表着一个奉献着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勤劳。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邓稼先怀着坚毅执着的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不求回报。在他的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不怕困难、不怕打倒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走过艰辛的研究之路,所以,他才有了可喜的伟大成果,他的事迹才会广为流传感动人间,他的精神才会激励着一个个前赴后继的科研者。

  邓稼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何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敬佩和爱戴呢?那是因为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躯完成着神圣的使命,他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国家研制核武器的光荣岗位上,他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也许你该问了,我们现在是学生,怎么能做出那样震撼的事迹呢?对,我们是学生,或许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也不用像邓稼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起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邓稼先锲而不舍不怕挫折的精神,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不断的学*当中来,有一天,是真金总会发出光热来的。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2)

——邓稼先事迹通用五篇

  邓稼先事迹 1

邓稼先先生是一位中国核物理学家,他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

邓先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他还需要照顾老婆和孩子,即便如此,邓先生还是接下了他的任务。研发核武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邓先生当然也知道,那会导致他难以和家人在一起,但邓先生却果断的答应了帮助。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先生的爱国和不会退缩的精神,即使身负重任,与家人两地相思,邓先生也不会退缩。

再次就是邓先生对工作的投入。接了重任的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里,他带领着大家刻过度疲劳,思路中断时,他着急着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除了熬夜研究和研发,邓先生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炎热干燥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核试验现场对人的身体并不健康,可为了研究,邓先生顾不上自己的健康,一心用在研发武器。

邓先生应成为我们的榜样,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一样制造核武器,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是邓先生的精神却是我们可以学*的:不要在困难面前退后,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做一件事,就会得到回报!

  邓稼先事迹 2

大家知道邓稼先的事迹有哪些?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邓稼先的事迹(10篇)!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1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悦耳的歌声唱出深深的情,为了这巨龙的腾飞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价!翻开祖国的书卷,每一页都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在这光辉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谢绝了老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并带回了一脑子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现如今,有的人出国深造只顾自己的幸福,不为祖国建设出一丁点力,与邓稼先比起来,是多么渺小!邓稼先是在祖国最困难时回来的,为了祖国核事业,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年,而有的人,在祖国富强之时也不回来为国出力,身为一名中国人,不为祖国服务,多么可耻!

当邓稼先听到祖国要放一个“大炮仗”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他甘当无名英雄,为了祖国有原子弹,他用手摇计算机算来算去;苏联专家撤走了,不怕!我们自己来研究,谁会坚持?谁会继续?我不行,他人也不行,可邓稼先,行!经过无数次的枯燥计算,他成功了!

在一次核试验中,核弹的降落伞未打开,他知道检查工作极具危险性,便阻止别人,第一个去检查。在那次事故中,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肝脏破损,放射物侵入骨髓,可他仍然坚持在火线工作。他说:“为祖国献身,我死而无憾!”换成我们,谁愿意第一个冲上去,谁也不会;谁愿意受伤后继续冒着危险工作?更不会有人这么做。

只有邓稼先做到了,一个爱国的赤子做到了!今日,无人能与他比!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人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为了祖国,他们甘愿付出一切!钱学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尽管受到美国**的百般阻挠,仍坚持回国,用自己的所学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回眸历史,看那些为祖国奉献的人士,他们值得我们学*!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会进步!有了他们,中国才能腾飞!有了他们,中国才会更加强大!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2

我读了一本好书——《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那种艰苦创业的意志、勇于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对《邓稼先》这本书一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带领寥寥无几的科技人员,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筹建核武器研究院。他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中国从未造过原子弹,加上国外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他边读书边研究,边备课边讲学,备课到深夜就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天亮了继续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路时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骑车回家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经过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在1959年把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出来了。

为了核武器研制成功,邓稼先甘愿奉献出一切。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有一次,他坚持要自己去装管,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甚至他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仍想参加会议。

邓稼先回到北京之前,有15次亲临现场指挥试验队的工作。有时,一月之内从工厂到试验现场几千公里往返几次,常常是一下飞机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呈现着一颗耿耿报国之心。

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饱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的耳边时时回响着卢沟桥的炮声,敲打着他为祖国研制核武器的激情。到杭州开会游览岳坟时,他特意站到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神情激动地请求同志们:“来,请给我在这里照张相!”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伟大科学家。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3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连邓稼先都不知道是谁,老时间晚了这一课之后,我深感惭愧,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99年,共中央、***、***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们因学*他的精神,将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4

学了《邓稼先》这篇课文,心中总用些激动。60年了,中国站在世界的高峰。60年了,中国给世界人一个震撼。60年了,中国给中国人一个交代。60年了,中国人不再是***了。

可是谁有能知道在这祖国一步一步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人为此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邓稼先为了我国的核事业_,当他研究出核弹时,他的老丈人竟然不知道核弹是他研究的。这样默默无闻的为祖国奉献的还有还多,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祖国会不强大吗?

邓稼先在明知有危险的矿洞中义无反顾的工作着。邓稼先在那漫天黄沙的戈壁上拿着生命当做赌注。邓稼先明知自己被人泄露就会被其他国家的特务所害还是一如既往镇定的工作着。邓稼先为着祖国繁荣,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把科学带给了祖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已不再是只能形容诸葛亮了,它还能形容领导我们中国事业的先锋人。

中国的先锋不只是邓稼先一个人,还有那拿着笔杆当枪杆唤醒人们内心的麻痹的鲁迅。还有那用慷慨大气的演讲词激起人们心中对侵略着愤怒的闻一多先生。还有那用欢乐的音符奏起反抗的道路的聂耳。还有那用电影让中国人记住耻辱的田汉。

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定会把祖国推向高潮,因为我们是中国青年。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5

今天,我读了杨振宇写的《邓稼先》是我获益不少。

本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邓稼先。文章共有六个部分,精选了邓稼先生活的四个横断面,高度赞扬了邓稼先把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文中长短结合,整散相间,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感情。

作者杨振宇精选生活横断面表现人物,一个人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俩语表达出来呢?所以作者选取了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来赞扬他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两弹元勋,高度概括了邓稼先对新中国的贡献,赞扬了他那种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通过将二人进行对比,展示了邓稼先独特的人格魅力,赞扬了他那种在不*凡的环境中念念不忘祖国国防事业的精神,民族感情,友情,中既有作者对朋友的真诚坦白,也有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怀,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的精神,四个横断面各有侧重,但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邓稼先对祖国国防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

通过学*这篇文章,是我深受感悟,我们要向邓稼先学*那忠厚品时,真诚坦白,从不骄傲的高尚品质和奉献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6

邓稼先给我的震撼很强烈。他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有了异乎寻常的坚定而成功。这坚定犹如阳光,打碎了如雾的迷茫。杨振宁说:“这条路,就算再选一次他还会这么走的。”为什么如此自信,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邓稼先先有梦想,有坚持。而这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从未觉得,梦想如此美丽。

邓稼先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激动,他的热情与勇敢让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梦想是目标,让你永远不知疲倦地走;梦想是灯光,让你在迷茫中找到希望;梦想是动力,是失望后站起来的勇气。它让*凡人变得伟大,它让迷茫的人找到坚定。

若有了梦想,也可以成为邓稼先一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某样东西。这份热情,它会让灰姑娘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在钢筋水泥的世界画出一抹绿色。

邓稼先让我知道,梦想是遥不可及的旅途,它可以是10年,或者20年,或更久。也许很久以后它也不会实现,但我们努力过,坚持过,曾流过汗水,曾洒出热泪。它不是成功与失败,它不是金钱与权力,它不是工具和支柱。它是一双天使的翅膀,让你在浩大的天空中飞翔。

在笼中的鸟儿啊,冲出笼子在空中尽情飞翔吧,当梦想在坚持的路上,这天空,这世界,这宇宙,也不过如此,他们甚至无法容下一个梦想。

我们教育人,应该有教育的梦想,只要有了梦想,我们才会创造奇迹,才会书写未来,改变教育的颜色,改变教育人的生活模式。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7

当邓稼先面临设计两弹的稿图时,他鼓动大家不放弃。而我们呢?连个课堂发言,一部分同学就缩在下面,你的手是用什么做的?是金子还是银子?连这么个小苦难都克服不了,何况是***呢!没把你吓破胆就好了。

是啊!同样是人,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别人的肩很重,而你呢?为什么别人学*针么好,而你不行。为什么邓稼先有爱国精神,而你却在升旗仪式上连一首**都唱不响呢?

你可以说,邓稼先是个大人,我们还是小孩,不能互比。哪我更要问了,邓稼先幼时学*条件比我们还差,他能次次名列前茅,而我们为什么不行?

其实,我不是把我们贬得一文不值。在这个社会里竞争更激烈,如果你只把眼光放在自己将来这个点上,那当然成了井底之蛙了。

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已有改进,但与美国、日本比起来,还差得远呢,为什么邓稼先留学得“娃娃博士”竟急着赶回来,而我们现在的中华儿女留学后又是一去不复返,睁大眼睛看清楚,中国才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为了功名,为了钱财,抛开一切,这就是我恶魔内中国人的秉性吗?难道中国就只有一个邓稼先急没有第二个吗?

让我们反思反思,重新找回中国人的志气,重新确立目标,以邓稼先为榜样,拾起我们的尊严,让中国再创一次辉煌!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8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谁呢?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死于1986年,他是安徽怀宁人,***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邓稼先领导开展爆发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种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原子弹设计成功之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为氢弹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传奇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邓稼先是一个不会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识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即使邓稼先从不从事高端科学研究,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出色成就。所以我喜欢邓稼先。他对祖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9

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老师给我们下载了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电影。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创始人,领导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一个不*凡的科学家。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了整整二十八年。虽然他也想家,想亲人,想故乡,但为了祖国,他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回家探亲、受表彰他总是让给别人,而面对危险,他永远冲在第一个!“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所写的一首诗。邓稼先将中国的核武器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的新生日子。它代表着中国站起来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寒风刺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也曾失败过,能力遭到质疑过,但是他没有屈服、气馁,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鼓起勇气,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哪怕跌倒一百次,他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他虽死犹生,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心里,激励我,鼓励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深深的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关于邓稼先的事迹篇10

邓稼先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从小就听说过,这次终于有机会详细的了解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后,他的形象总是让我难以忘怀,脑海中总浮现出他的模样:在那张朴实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双眼睛代表着他对事业的渴求和真诚;他那双粗糙的手上,留下了无数永不磨灭的伤疤,那疤痕就代表着一个奉献着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勤劳。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邓稼先怀着坚毅执着的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不求回报。在他的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不怕困难、不怕打倒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走过艰辛的研究之路,所以,他才有了可喜的伟大成果,他的事迹才会广为流传感动人间,他的精神才会激励着一个个前赴后继的科研者。

邓稼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何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敬佩和爱戴呢?那是因为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躯完成着神圣的使命,他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国家研制核武器的光荣岗位上,他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也许你该问了,我们现在是学生,怎么能做出那样震撼的事迹呢?对,我们是学生,或许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也不用像邓稼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起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邓稼先锲而不舍不怕挫折的精神,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不断的学*当中来,有一天,是真金总会发出光热来的。

  邓稼先事迹 3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他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被誉为“两弹元勋”。

拒绝**厚禄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开出了极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厚禄而动摇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邓稼先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受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为造两弹“死而无憾”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都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只有我知道。”

邓稼先的游戏

在西北大沙漠,条件非常艰苦,大家使用算盘进行着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需要花费一年多时间,研究人员常常是每天工作到天亮。

为了让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许娱乐,邓稼先总是抽空与年轻人玩十分钟的木马游戏。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见他们在玩这种游戏,斥责道:“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邓稼先笑说:“这叫互相超越!”

  邓稼先事迹 4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有哪些?主要事迹,也叫简要事迹,是概括而简要地反映一个单位(集体)或个人事迹的材料,用于评优、评先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2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他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被誉为“两弹元勋”。

拒绝**厚禄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开出了极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厚禄而动摇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邓稼先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受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为造两弹“死而无憾”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都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只有我知道。”

邓稼先的游戏

在西北大沙漠,条件非常艰苦,大家使用算盘进行着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需要花费一年多时间,研究人员常常是每天工作到天亮。

为了让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许娱乐,邓稼先总是抽空与年轻人玩十分钟的木马游戏。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见他们在玩这种游戏,斥责道:“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邓稼先笑说:“这叫互相超越!”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2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子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期顿高等学校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这可以用下面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几时从父亲口中尝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选择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当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3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

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22天后,北*沦陷了。占领北*的日军强迫市民**,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物理系。西南**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合并后的西南**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秋天,邓稼先从上海启航,向大洋彼岸驶去。临行前,他的一位好友对他说“中国天快要亮了”,邓稼先听了笑了笑,说了这样一句话--“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就回到了祖国,实现了他离开中国时的诺言--“我学成,一定回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按照邓稼先他们的设计,顺利地在沙漠腹地炸响。这一天被历史铭记。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曾说过:“在我们这里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大事。小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酿成大祸。”

1979年某一天,在某试验基地,新型核弹实验开始--飞机携带核弹直飞爆心。时间分秒过去了,核弹却没有爆炸,很多人都惊住啦。在场的技术人员正想询问邓稼先时,却意外地发现“老邓”在往试验场跑去。

作为物理学家,他不是不知道辐射核心区有多危险,但是为了弄清楚原因,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荣耀,他头也没回,现场没有人能拉住他。摔碎的弹片散落在荒垣上,当值的防化兵没有找到核心部件,他先找到了。在捧起碎弹体的那一刹那,生命的倒计时也启动了,他已经受过多次辐射伤害,但这一次是致命的。邓稼先被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白血球内染色体呈粉末状,尿液有极强的放射性。医院的医生不解地问,“这是吃了什么毒药了?毒性这么大,身体竟被破坏到这样?”邓稼先什么都没有说,短暂的休息后又回到了戈壁滩。

1984年,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第二代核武的重大突破,然而这时邓稼先的身体已被癌细胞严重侵蚀,没有人知道。1985年邓稼先回到了北京,他回到了妻子的身边,这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他住了363天,动了3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可就是这样,在生命最后时光,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他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和*利用原子能,但他已无法亲自实现了。邓稼先坐在能减缓压力的橡皮圈上写他一生的积攒,写他最后的思考。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走完了他62年的生命旅程。十年后同一个日子,中国在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暂停核试验。

迎来这一天,我们要永远记住邓稼先。是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啸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是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4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毕业,在昆明参加了***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领袖、后来担任***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1986年7月16日,***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炸药、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炸药,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长张爱萍的安慰,*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和***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5

我们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紧密相连;脚踏苍茫大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蹒跚中留下跋涉的足迹。

1924年6月25日,伴着一声洪亮的啼哭,一个婴儿降生在著名的翰墨世家,成为清代著名的`篆刻书法大家邓石如的六世孙。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田野,看着微风中起伏着的刚刚吐穗的稻谷,孩子的父亲灵感突现,说道:“古人说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稼,就是在田野已经秀穗结实之禾。希望他植根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的秀实和成熟,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就取名叫稼先吧。”

也许是受到书香之家的熏陶,邓稼先从小就对书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幼年时代的邓稼先就非常喜欢动脑筋,总是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他自小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同时也形成了勤学好问的可贵品质,然而在国难深重的年代,年少的邓稼先目睹列强的欺凌、残破的家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残忍迫害,对他们满怀痛恨。那时的邓稼先已经朦胧的意识到要救我们的国家,必须要有知识有本领,因此他更加认真读书,在读书期间,邓稼先便积极的参加爱国救亡运动,致力于维护祖国的尊严。他也终于明白,一个弱国会备受欺凌,是没有*安日子可言的,他立志要发愤图强,投身科学事业,振兴国家科技,保卫***,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

抱着这样的志向,16岁的邓稼先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历程。1941年秋,邓稼先考入了西南**物理系。在西南**,他读遍了图书馆里每一本有价值的书籍,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他博览群书,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背诵牛津英文字典,日积月累,他把基础的学科知识掌握的相当牢固。

1948年10月,他进入普渡大学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邓稼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勤奋,只用了一年零10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8月20日,刚满26岁的他即从普渡大学毕业,被人们戏称为娃娃博士。拿到博士学位的邓稼先,一心想回到祖国,回到朝思暮想的父母身边,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拒绝了美国的丰厚条件,冲破一切阻碍,1950年8月29日,毅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美国还不止一次地对中国进行核威胁。1958年,钱三强教授受***委托,交给邓稼先一个艰巨而保密的任务,生产大炮仗,也就是原子弹。这是邓稼先多少年追寻的报国梦,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到家里,他跟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妻子问:“调到哪?”邓稼先沉默良久,嘴角微微颤动着挤出三个字:“不能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隐姓埋名28年之久,没有依靠任何外援,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团硕大的蘑菇云在爆裂中隆隆升腾。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

戈壁滩上,这张遮得严严实实的照片让我们明白,您惊天动地的功绩之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那是一九七九年的一次核弹空投试验,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倒了地上。

“核弹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爆炸?”

“我们要马上进入事故区,必须要找到这枚弹头!”

“不行!那样太危险了!”

“核辐射可是要命的!不行不行!”

“你们都不要争了!我进去!”

“邓院长!”

“你们进去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是我设计的!为了它,我哪怕死了,也是值得的!”

您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试验区,找到了核弹的碎片,走出来后,您说的第一句话是——

“*安无事,*安无事!同志们,我们的试验可以开始了!”

邓院长,您…您怎么那么不要命呢?

这事我不去谁去,责任书上的签字人是我啊!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是不能没有它!

但是,邓稼先的身体已经被核辐射侵害了。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体,因此,在工作上更加争分夺秒。拖着病重的身体,学*、研究、试验!

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仍心系祖国的核事业,病榻之上,他叮嘱于敏:“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我不爱武器,我爱和*,但为了和*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临终前,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死而无憾!”

这是一代人的足迹,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激励着我们前进!前进!前进!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6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前苏联8年、美国6年、法国4年、中国2年8个月)(原子弹、导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先光荣地加入了***。

当时,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当邓稼先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时,心潮起伏,兴奋难眠,这是一项多么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但同时他又感到任务艰巨,担子十分沉重。

从此,邓稼先怀着以最快速度把事业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由于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组织大家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连夜印刷。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为了让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也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许娱乐,他总是抽空与年轻人玩十分钟的木马游戏。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见了他们在玩这种游戏,老教授又好气又好笑,斥责说:“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 邓稼先笑说:“这叫互相跨越!” 互相跨越,这是一种多么亲密的同志关系啊!正是靠着这种关系,邓稼先和同事们一起克服了一个个科学难关,使我国的“两弹研制”以惊人速度发展。

一次地下核试验,有一个机器出了故障。有人主张把机器拉上来查看,但这样太危险。为了安全,在寒冷的戈壁摊上,他亲自下井,解决问题后,,开庆祝会。他由于休息不好,只喝了一小杯酒,就倒下了。让人量血压,竟然为0。一直抢救了两天两夜,邓稼先醒了,开口第一句话是:“研究报告出来没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62岁。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被称做“两弹”元勋的这位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比一千颗太阳还亮”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这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

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6月,任命邓稼先为***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授予邓稼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奖章。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

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怀念邓稼先院长》: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邓稼先夫人采访录“我们所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

拒绝采访

1992年在拍摄杨振宁的电视传记片时,为了表现杨振宁与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亲如兄弟的真挚情谊,记者决定采访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

4月初,记者在京几经周折才与刚出差回来的许鹿希通上了电话。十分激动地说明来意和希望采访她的打算,想不到,她非常果断地回答说,她不接受这个采访。担心她挂断电话,记者加紧说明我们上海电视台拍摄科学家传记系列片的初衷和诚意,以及已获得了杨振宁本人的认可等等。记者说了半小时,她始终只反复那句冰冷的回答:“我不懂你为什么要采访我,我又不是搞原子弹的。”如此,记者只好说:“那明天我当面来说明吧!”可能是因为我一味的韧性坚持,最后她终于答应见面。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7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悦耳的歌声唱出深深的情,为了这巨龙的腾飞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价!翻开祖国的书卷,每一页都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在这光辉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谢绝了老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并带回了一脑子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现如今,有的人出国深造只顾自己的幸福,不为祖国建设出一丁点力,与邓稼先比起来,是多么渺小!邓稼先是在祖国最困难时回来的,为了祖国核事业,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年,而有的人,在祖国富强之时也不回来为国出力,身为一名中国人,不为祖国服务,多么可耻!

当邓稼先听到祖国要放一个“大炮仗”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他甘当无名英雄,为了祖国有原子弹,他用手摇计算机算来算去;苏联专家撤走了,不怕!我们自己来研究,谁会坚持?谁会继续?我不行,他人也不行,可邓稼先,行!经过无数次的枯燥计算,他成功了!

在一次核试验中,核弹的降落伞未打开,他知道检查工作极具危险性,便阻止别人,第一个去检查。在那次事故中,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肝脏破损,放射物侵入骨髓,可他仍然坚持在火线工作。他说:“为祖国献身,我死而无憾!”换成我们,谁愿意第一个冲上去,谁也不会;谁愿意受伤后继续冒着危险工作?更不会有人这么做。

只有邓稼先做到了,一个爱国的赤子做到了!今日,无人能与他比!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人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为了祖国,他们甘愿付出一切!钱学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尽管受到美国**的百般阻挠,仍坚持回国,用自己的所学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回眸历史,看那些为祖国奉献的人士,他们值得我们学*!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会进步!有了他们,中国才能腾飞!有了他们,中国才会更加强大!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8

我读了一本好书——《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那种艰苦创业的意志、勇于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对《邓稼先》这本书一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带领寥寥无几的科技人员,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筹建核武器研究院。他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中国从未造过原子弹,加上国外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他边读书边研究,边备课边讲学,备课到深夜就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天亮了继续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路时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骑车回家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经过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在1959年把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出来了。

为了核武器研制成功,邓稼先甘愿奉献出一切。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有一次,他坚持要自己去装管,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甚至他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仍想参加会议。

邓稼先回到北京之前,有15次亲临现场指挥试验队的工作。有时,一月之内从工厂到试验现场几千公里往返几次,常常是一下飞机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呈现着一颗耿耿报国之心。

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饱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的耳边时时回响着卢沟桥的炮声,敲打着他为祖国研制核武器的激情。到杭州开会游览岳坟时,他特意站到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神情激动地请求同志们:“来,请给我在这里照张相!”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伟大科学家。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9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连邓稼先都不知道是谁,老时间晚了这一课之后,我深感惭愧,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99年,共中央、***、***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们因学*他的精神,将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0

今天,我读了杨振宇写的《邓稼先》是我获益不少。

本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邓稼先。文章共有六个部分,精选了邓稼先生活的四个横断面,高度赞扬了邓稼先把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文中长短结合,整散相间,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感情。

作者杨振宇精选生活横断面表现人物,一个人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俩语表达出来呢?所以作者选取了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来赞扬他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两弹元勋,高度概括了邓稼先对新中国的贡献,赞扬了他那种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通过将二人进行对比,展示了邓稼先独特的人格魅力,赞扬了他那种在不*凡的环境中念念不忘祖国国防事业的精神,民族感情,友情,中既有作者对朋友的真诚坦白,也有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怀,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的精神,四个横断面各有侧重,但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邓稼先对祖国国防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

通过学*这篇文章,是我深受感悟,我们要向邓稼先学*那忠厚品时,真诚坦白,从不骄傲的高尚品质和奉献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1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亲,祖**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2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读了《邓稼先》这篇传记,真得让我思绪万千。这是杨振宁先生以朋友的身份来介绍邓稼先,赞赏他。

邓稼先是一个忠厚老实,真诚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这个*凡的人物却对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献出自己所有的精神;为了祖国把自己的身躯连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多么勇敢,多么伟大。我们骄傲有你这个看似*凡的人物!

我们应该学*邓稼先的伟大精神——爱国,为祖国献出自己。就算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这些也能从中体现出我们爱国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他的品质,忠厚*实,认真,谦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3

我曾经读过詹天佑的故事、我曾经读过钱学森的故事、我曾经读过李四光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被这些爱国科学家的赤子情怀深深打动。今天,我又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我再一次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掩卷沉思,邓稼先爷爷心系祖国、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一幕、一幕,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散不去......

当我读到“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就毅然登轮回国,开创性地开展了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邓稼先爷爷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如果像很多科学家,他的邻居兼好友杨振宁那样留在国外继续学*、工作,他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荣誉,甚至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邓稼先爷爷不论自己在国外有多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不论自己在国外将会由多好的发展前途、有可能取得多高的荣誉,毅然选择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啊!试想想在我们当今的年轻人中,当面临着邓稼先爷爷这样的情况时,有多少人能义无反顾地做出像同样的选择呢?

当我读到“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加以了证实,从而成为指导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时,我不禁拍手叫绝,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与各个科学家废寝忘食地工作,经过周密的计算,才换来了成功,换来了中国事业的突破性进展。造出了“两弹”,帝国主义列强就不敢轻易地来欺负我们中国了,所以说邓稼先爷爷是我们中国的大功臣啊!而我们呢?面对困难有***这样的钻研精神、刻苦精神吗?多么惭愧啊!我的很多同学,也包括我自己遇到学*上的难题时,经常是稍微想想,想不出来就去问妈妈或者干脆不做了。假如邓稼先爷爷也像我们这样,中国的“两弹”可能会迟很多年才能造出来或者到现在还没造出来呢!

当我读到“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 1985年邓稼先爷爷因辐射致癌而因公殉职。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最后的一片赤诚。”时,我更是被邓稼先爷爷这种不顾生命危险而尽忠报国的爱国壮举深深地震撼了!邓稼先爷爷的一生虽然不长,但是他却为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真的无愧于“中华民族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两弹元勋”等光荣的称号!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应该学*的榜样!

邓稼先、詹天佑、钱学森、李四光......一个又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学*的榜样,向我们诠释了和*年代爱国的真谛。对于我们少年儿童而言,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了解自己的使命,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努力学*,长大为祖国的强大做贡献。所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为祖国的未来加油吧!让我们一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长大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无愧于祖国的人!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4

今日,每当听见看见关于原子核弹的报道,总会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那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双弹英雄——邓稼先。

报道主要写了邓稼先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回国后用最短的时间造成氢化弹、原子弹,在一次拾原子弹骇片时,被放射元素所伤致癌,被赞为“两弹元勋”。

当读到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拒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崛起做贡献时,我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出国深造的机会少而珍贵,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人能享受国外优厚的待遇。但邓稼先,26岁考上博士后,这位“娃娃博士”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回到了中国。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为了祖国的强大,他可以放弃一切。到最后为查看原子弹情况,他深知危险却依然去试验区拾……这一切的一切是他为祖国国防科技的发展所做出的决定。邓稼先同志,为了报效祖国,做了那么多令人钦佩的行为,怎能不令人感叹呢?

现在,有多少人移居国外,在国外留学却迟迟不愿回国,留恋国外优厚的条件,忘记了中国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也许,在国外,你会有更好的条件,但当你有了所学所能,为何不像邓稼先一般,回到祖国,在这里为祖国的强盛践行一点一滴?如果你有学问,可以去当一名老师,滋润祖国的花朵;你有善心,可以自愿为祖国家乡做各种公益事业;也许你像邓稼先一样,是一位科学家,可能没有做出很大贡献,但每收获一点一滴,也都是国家的收获啊!

也许,我们不能像邓稼先一样作出如此杰出的贡献,但我们不管身在何处也不能忘记报效中华,心中永远要铭记着祖国,尽自己的努力为做点滴的贡献!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5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子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

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声‘我不能走’”时,我的心灵被邓稼先那种为了国家,为了工作而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会像一下自己,在这么幸福的情况下,在自己只有一份“工作”——作业的情况下,却经常抱怨,一会感觉认为学*太苦,所以就想放弃,开始厌学。比起邓稼先,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没有邓稼先那种爱国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再厌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如果每个少年都像我这样那么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不都得毁灭吗?”我先在就要好好学*!

虽然,我比不上邓稼先,但我可以向他学*,学*他的临危不惧,学*他的忠厚朴实,学*他的爱国主义从身边做起,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国家!

随着窗外的歌声,我读完了这片课文,这是歌声里的悲惨,仿佛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那些壮烈。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6

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给***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国防科技的建议书。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祖国的利益,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其实,邓稼先只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位,在这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比如陈辉,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四句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多么有英雄气概的诗啊!还有夏明瀚,***等等无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而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啊!这次“_”上,***们提出了很多为祖国和人民谋利的金点子,如“提高素质教育”,“七要”,“发展高新技术” 等等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们不正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吗?

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每当我们敬礼时,都要牢记队礼的含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吧!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7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央、***、***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8

不*凡的心,是一颗感恩的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生命来报答她,尽自己的所能保卫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怀揣感恩的心,一起像邓稼先一样为祖国贡献吧!

不*凡的心,是一颗不轻言放弃的心。“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是啊,如果在半路轻言放弃,怎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呢?有时,正因为个人的坚持,才使一件事得以圆满。也许,只有锲而不舍,才可以金石可镂吧!让我们怀惴不轻言放弃的心,像邓稼先一样为祖国不懈努力吧!

不*凡的心,是一颗永远不自傲的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他一味对镜自赏,自吹自擂,遇事只顾浮夸失实,到头来只是事事落空而已。人不该有高傲之心,高傲会开花,结成破灭之果。在收获的季节,会得到止不住的眼泪。让我们怀揣永不自傲的心,像邓稼先一样默默为祖国奉献吧!

一*凡的心,是一颗永远无私奉献的心。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的人间”,这首歌曾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是的,爱就是奉献,她的前提是无私。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我们怀揣永远无私奉献之心,像邓稼先一样为祖国的富强而迎难直上吧!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19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十大元勋之一他于1886年12月1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降生,**曾名朱代珍,四川仪陇人。

**去外地考讲武堂时写下了一首诗:忘土恨无穷,孤身走四方,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他步行七十天左右来到云南,可惜的是教官只收云南人,不收外地人,他只好从步兵坐起,由于他表现优秀,被推荐到讲武堂去,自从那时**才改名为我们熟悉的这个名字,字玉阶。

锦花坡战役,**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正面牵制侧面突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打破了北洋军的不败神话。要知道**只有十个营的兵力,而被北洋军有五十个营的兵力呀!

**一生经历多个历史时期,自弃笔从戎,“大仗五百,小仗三千”,讲了**从追求革命,参加革命,伟大人生经历,为革命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佩服他那诚实,沉着,冷静。

加:**享年九十岁,1978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篇20

小时侯,我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邓稼先,那时我只是了解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今天当我再一次阅读到这一篇由杨振宁写的《邓稼先》时,使我更深的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了解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他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伟大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在今天预*了《邓稼先》这篇即将学*的课文。在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时刻被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感动着。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不求功名利禄,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工作了十多年。最终成为我国的“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把他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为了祖国抛弃了个人荣誉和家庭幸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他的生命。

我们学*《邓稼先》就是要学*他的这种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爱国主义精神!

  邓稼先事迹 5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邓稼先带着一批刚跨出校们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

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3)

——邓稼先的事迹优选【五】份

  邓稼先的事迹 1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于北京,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的。并叮咛人们:“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用毕生的精力研究了原子弹和氢弹,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在研制原子弹期间,邓稼先患了癌症,因为他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只身一人跑向前去,拿起原子弹的碎片在手里仔细检查。他的妻子知道后,强拉邓稼先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大家大吃-惊,邓稼先的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中央尽了-切力量,却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在家人的搀扶下,邓稼先坐进去并且只转了一小圈,就表示已经享受到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我非常敬佩邓稼先,因为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邓稼先,那我就用“精忠报国”这个词语,因为邓稼先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永远铭记!

  邓稼先的事迹 2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于北京,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的。并叮咛人们:“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用毕生的精力研究了原子弹和氢弹,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在研制原子弹期间,邓稼先患了癌症,因为他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只身一人跑向前去,拿起原子弹的碎片在手里仔细检查。他的妻子知道后,强拉邓稼先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大家大吃-惊,邓稼先的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中央尽了-切力量,却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在家人的搀扶下,邓稼先坐进去并且只转了一小圈,就表示已经享受到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我非常敬佩邓稼先,因为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邓稼先,那我就用“精忠报国”这个词语,因为邓稼先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永远铭记!

  邓稼先的事迹 3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邓稼先的手微微发颤,最终,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坐在一旁,看到邓稼先*日憨厚的脸上,写满了严肃,额头上已冒出细汗。

  “又要进行核试验了!”邓稼先慈祥的看着我。他又细心地检查了一遍套在大家身上厚实的防护服。邓稼先只穿了一件粗布衬衫。我们都劝他穿上防护服,他摆摆手说,没什么,不用,照顾好你们。

  “五、四、三、两、幺、O、发射!”随着口令的下达,远处早准备好的核弹先是缓缓升起后又如离弦之箭直插云天,却没了声息,没有蘑菇云,没有惊天动地撼山摇的画面。我急忙问邓稼先怎么了,他正在计算。他抬头望我,说,没事,淡定。他又低下了头,埋头苦思,我这才发现,他的身子,竟愈加憔悴了,他的额头上,满是皱纹,细数着他的功绩。他突然一拍脑门儿,猛然起身,冲到门前,把守门的将士拉开,扯开实验基地大门,消失在漫漫戈壁之中……

  我们都知道他去了哪里,便急忙奔向核武器本应爆炸的地点。此时正是艳阳高照,在茫茫戈壁滩上,只有一个消瘦的身影,蹲在那里,翻找着什么。

  我急忙冲了过去,在烈日下,他扭曲的身影逐渐清晰,他还是那件粗布衬衫,只不过已被漫天黄沙染得金黄。我劝他赶紧走,他却说我不能走!我看着他单薄的衣服,我说:“您穿这么点儿衣服,能防住什么啊?”我已经*乎哭诉了。他没有抬头,在地上不断摸索的手停了下来,眼睛似乎还在地上翻找着什么。他说,我早就被核能泄露影响到了,我这是在用有限的最后的生命,用尽最后一点能源呀!说罢,他就倒下了。

  我眼中噙满了泪水,望着他被抬进了医院。邓稼先的身体逐渐模糊,但他的认真负责在我眼中愈加清晰。

  “叮叮叮!”闹钟响了,那只是个梦。但邓稼先高贵的品质却是真实的,永存的。

  邓稼先的事迹 4

  有一位科学家,他十分伟大,为中国军事、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有的中国人,都应当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还是和以前一样弱小,任人宰割。那时,邓稼先与其他十几位科学家从美国毕业归来。一天,一位元老级的科学家找到了邓稼先,说:“稼先哪,国家正要研制一个“大炮仗”,想邀请你参加你愿意吗?”邓稼先说:“当然愿意”

  后来,邓稼先得知“大炮仗”是原子弹时,非常为难地说:“什么,研制原子弹?我能担当这个任务吗?”但为难归为难,不久,邓稼先还是来到了研究基地。当时,研究基地还是一片森林,他报道后就开始盖房子、推车、运泥等。

  以前,中国和苏联关系很好,苏联答应给中国一个原子弹的模型。但是由于中国不听从苏联的命令,苏联撕毁了条约,不给中国原子弹模型,还把在中国的一批苏联专家撤走了。因此,原子弹的模型就要邓稼先自己做了。

  邓稼先并没有灰心,他先后设计出原子弹模型、研制图表等一系列的试验品。他对大学生(当时就只有一些大学生能帮他的忙)说:“我们不一定出名,但我们一定能吃苦!”他们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放在了研究原子弹上。邓稼先一天到晚就是左摇右晃,时时刻刻想着原子弹。

  终于,在邓稼先等人的努力下,“轰”地一声巨响,金黄色的沙漠上空升起了浓烟滚滚的蘑菇云。中国向世界宣告:我们再也不会任人宰割了!

  邓稼先同样只是个*凡的普通人。与我们同样出生在华夏大地上。可他更是伟大的,他永远前进着,为祖国而献身,全身心的投入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工作中。在邓稼先眼中,有国即有家,用自己一生,为国之复兴,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邓稼先的事迹 5

  英雄,一个伟大的字眼,它所描述的人,*凡、勇敢、爱国,他们有着远大抱负,他们朝着自己远大抱负一点一点去奋斗去努力。邓稼先,大家一定听说过,他制作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能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心血积攒下来的。

  有一次,他们制作的原子弹发射失败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邓稼先挺身而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必须有人去找核弹头,邓稼先想都没有想说:“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白受辐射”,要知道核辐射是十分恐怖的,很有可能置你于死地。邓稼先也知道,可是他丝毫没有畏惧。

  他就这样去了,并很快找到了核弹头,并捧着核弹头回来了,这也为他死于核辐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邓稼先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岳飞,有一次,他硬要拉着自己的同事去拍照,同事疑惑不解,因为邓稼先特别不喜欢拍照了,朋友去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拍照的地点是岳飞的亲笔题字“精忠报国”的地方,邓稼先也梦想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最后,他在世界禁核之前,早早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制作。

  也就是他去世的十周年后,中国便宣布了世界性禁核,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两弹之父”。“两弹元勋”,这是当时部长张爱萍送给邓稼先的素布题词,“元勋”就是对创建新中国有巨大贡献的人,难道这种伟大无比的人不能被称之为英雄吗?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4)

——邓稼先教案10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理解

  教学资料:网络下载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科学院*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刚刚诞生的早晨,新*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

  写了他不*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

  完成课后题1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科学院*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刚刚诞生的早晨,新*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写了他不*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 :

  1、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

  一. 阅读分析课文:

  (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二. 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三、课后练*部分解答:

  练*三:文章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了说明邓稼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与他所生长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四、作业

  课后练*:三、四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顽强的敬业精神。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简介背景(或多媒体演示)。

  2、速读课文,并用简答题测试阅读效果。

  3、默读课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词,。

  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

  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男儿歌》的壮美。

  5、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6、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7、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俄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8.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以上设计的8个自读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同时依据不同的内容要求而选择速读、默读或朗读等阅读方式。全文3500字左右,若按大纲每分钟200字的阅读要求,须18分钟左右。本文作为自读课文,若按此做法,教学任务与时间分配的矛盾难以解决。而同时本文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实易懂,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人物关系比较单纯,事件虽然重大,但并不复杂,因此很适合作选读训练。按每分钟5OO~1O00字的速读速度,可在4~7分钟内读完。读后作速读测试题,以检验阅读效果。默读全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调约需用Ic分钟,为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再根据文字深浅难易程度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分别安排默读或朗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5、6已涵盖了对练*一的处理。7能触发学生认识个人事业只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就。8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敬佩和探病追悼之情。)

  过程:

  1、背景说明。

  介绍邓稼先的生*事迹。

  2、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5)

——邓稼先教案 (菁华6篇)

  教学目的: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科学院*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三、分析理解: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2、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提示:(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3、文中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突出环境的艰苦,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精神。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本段的作用?

  3.默读第三部分,分析邓稼先的精神,并说说他的性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五、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放一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根据以下段意划出段落起止: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经历和巨大贡献。播放相关视频。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思考: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含义深刻的特点。

  七、个性化备课

  八、教学反思

  【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

  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

  【学*重点】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读诗歌: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

  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我们就来学*《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

  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

  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

  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

  四、讨论研究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

  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⑷ “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⑶ 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

  ⑷ 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

  ⑹ “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

  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⑶ 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

  ⑷ 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

  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

  4、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

  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

  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

  ⑶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⑷ “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6)

——《邓稼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始终以一百多年的**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作者博大深远的视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邓稼先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因此,精心设计导语就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拉*学生与“两弹元勋”的距离。 整个教学过程呈三个板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该课的教学流程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并将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可操作性较强,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识,注重过程,同时还十分注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过程中,学*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这正是当前语文新课改革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做法。

  《邓稼先》一课中主人公邓稼先是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身上辐射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文章。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采用了发现阅读法和问题学*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问,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确贴切的要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问题学*法的出发点恰恰是本文作者杨振宁教授谈中美教育的比较:*学生有囿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提问的缺点。实施问题学*法一般的步骤有:

  ⑴酝酿问题。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

  ⑵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依据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惯。

  ⑶明确问题。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

  这样教学形式,恰恰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处处有我,处处无我。”

  本课给我最深的体会是:

  自主学*,不待老师教;主动学*,不待老师管。

  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研究性学*,这两点便是问题核心之所在,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有了这两点,学生将受用一辈子。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始终以一百多年的**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作者博大深远的视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邓稼先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因此,精心设计导语就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拉*学生与 “两弹元勋”的距离。 整个教学过程呈三个板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该课的教学流程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并将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可操作性较强,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识,注重过程,同时还十分注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过程中,学*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这正是当前语文新课改革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做法。

  《邓稼先》一课中主人公邓稼先是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身上辐射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文章。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采用了发现阅读法和问题学*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问,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确贴切的要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问题学*法的出发点恰恰是本文作者杨振宁教授谈中美教育的比较:*学生有囿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提问的缺点。实施问题学*法一般的步骤有:

  (1)酝酿问题。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

  (2)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依据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惯。

  (3) 明确问题。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

  这样教学形式,恰恰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处处有我,处处无我。”

  本课给我最深的体会是:

  自主学*,不待老师教;主动学*,不待老师管。

  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研究性学*,这两点便是问题核心之所在,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有了这两点,学生将受用一辈子。

  范例六我采用“问题学*法”,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通用自己已有知识,研究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不断寻找所需信息,互相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学生通过尝试、探索之后,明确了“问题”,不仅在思路、思维上得到了梳理,思想感情上得到了锤炼,而且在教师清晰、准确、简洁、优美的语言示范下,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思维方式来把握教学,尤其要强化素质、能力、智力、感情四方面意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次有意义,令人欣喜的尝试,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不断研究创新教法会有更多的收获。

  《邓稼先》一课中主人公邓稼先是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身上辐射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文章。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优秀教案:

  采用了发现阅读法和问题学*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问,发现课文中自身认为很精确贴切的要点,然后用自身的话依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问题学*法的动身点恰恰是本文作者杨振宁教授谈中美教育的比较:*同学有囿于书本,缺乏独立考虑和提问的缺点。实施问题学*法一般的步骤有:

  ⑴ 酝酿问题。同学在学*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内容发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

  ⑵ 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只包括同学的知识素养,也依据于同学的思维品质和学**惯。

  ⑶ 明确问题。同学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时尝试,不时探索的过程。

  这样教学形式,恰恰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处处有我,处处无我。”

  本课给我最深的体会是:

  自主学*,不待老师教;主动学*,不待老师管。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7)

——邓稼先语文教案(五)份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课堂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③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总结课文

  三、作业布置:完成练*册

  四、板书设计:

  教后记:结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导入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凡的科学家的。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课堂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③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总结课文

  三、作业布置:完成练*册

  四、板书设计:

  教后记:结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导入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凡的科学家的。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理解

  教学资料:网络下载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

  写了他不*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

  完成课后题1

  教学目标 :

  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经历和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8)

——《邓稼先》教学教案实用5份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文章在结构思路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是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这位为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课前抽测(9分钟)

  1、介绍邓稼先,朗读生字词。

  2、进行抽测。抽测生字词。

  3、学生交换批改。

  三、朗读课文(10分钟)

  ○小组接力朗读,其他组纠正读音。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1、教师出示题目。

  问题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问题二:从这六部分内容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问题三: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的理解。

  2、不同组的6位学生进行黑板展示。

  3、教师总结归纳,出示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深深地被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所震撼。

  2、教师进行抽测。

  ⑴作者杨振宁是诺贝尔奖哪一个奖项获得者?⑵3个生字词。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3、学生交换批改。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

  问题一:第一部分写邓稼先,为什么先从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写起?

  问题二: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问题三:第四部分为什么要写“我”?

  问题四:第五部分引用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有什么作用?

  问题五:“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问题六: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不同组6位学生黑板展示问题答案。

  3、教师归纳总结

  三、当堂检测(9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仿照第二段的形式,用300字左右,介绍你心目中的偶像人物。

  2、不同组6位学生黑板展示问题答案。

  3、教师归纳总结。

  四、课堂小结(1分钟)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见课后练*一3)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朗读课文片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证明。

  (见课后练*二)(句式多变,句式整齐)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远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蓦地浩翰

  2、给下列形*的字组词。

  密桓型氢蓦

  蜜恒形氮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

  [探究建议]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现。)

  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

  (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好。)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见课后练*一3)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精选5篇)(扩展9)

——邓稼先爱国事迹800字(精选五篇)

今天,我学完了《邓稼先》这篇课文。起初我连***是谁都不知道,可直到我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才明白,***是个多么伟大的人物啊!《邓稼先》这篇课文让我感触良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

《邓稼先》这篇课文,主要赞颂了***不畏艰苦,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这得从50年代的中国说起。

50年代的中国,任人宰割,科技落后,得不到发展,自然而然的成了被宰割的对象。但是,自从国外留学的知识分子归来后,中国,将要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当之无愧。***回国后,立刻马不停蹄的着手研制原子弹。他与他的科研团队在空无一人的戈壁滩上进行着这个重要的实验。戈壁滩极其荒凉,黄沙漫天。可就算是再苦再累,为了自己祖国,值得!***与他的科研团队不怕苦不怕累,就这样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年十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可***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继续转手去研制氢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年后,中国爆炸了第一枚氢弹!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意味着,中国,站起来了!

可我在想,***做了那么多,他,不累吗?我想,肯定是累的,可这么做值得!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为了展现出中国人民不服输的气概,为了展露出中国人那不屈的傲骨!这一切,就算再累,也值得!

让我们看看现在,不也是一样吗?

我国陷入疫情危机,已经85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毅然决定前往重灾区武汉支援,随着他一起“逆行”的,还有许多有爱心的医护人员。那难道不危险吗,他们难道不累吗,他们,就不怕吗?

我也想着,那边肯定很危险,他们肯定累·,他们,肯定怕!但,为了能让祖国渡过难关再苦,再累,也值得!这就是奉献精神,这就是职业道德,这就是爱国情怀!

无论是***和他的科研团队,还是钟爷爷与他的医疗团队,全都无一例外的奋勇拼搏,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国家有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们,把中国人民的不服输的气概,把中国人民不屈的傲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中国,站起来了!

***,钟爷爷,您们,是所有人学*的榜样,是所有人的骄傲!我要好好学*,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长大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邓稼先爱国事迹800字 2

邓稼先同志总是被人们冠以“两弹元勋”的称号。自然的,我想在 1967 年他就应该被所有中国人熟知。可是,看了今天的影片。我才知道他为人的低调和守口如瓶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幼稚想象的范围。

我真的想做一个对比。两个同是核物理系的学生,两个从小的挚友,都是博士学位。一个选择以“娃娃博士”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国家,一个理论和技术在别人看来都是子虚乌有的国家。在默默中结束了一生。除了家人和同事,没有外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直到死后才被公开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他的敬意;另一个选择了在外国完成自己的事业。在外国科研的帮助下,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在他的头衔上已经加上了“华裔”二字。

虽然两个人都为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可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将血液融入了中国的大地,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诺贝尔奖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的顶峰,但令人兴奋的程度远没有“中国人”更加耀眼。

他从 1950 年回国,理论设计开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 50 年后,当“两弹元勋”被追封时,老人家离开人世已有十二年了。整整五十年啊。如果没有对于祖国炽热的心,一定没有这种结果。我想这也是邓稼先被现代人传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我对于片子中最感人的事迹在于他只身前往核试验场中心。面对失败的实验,作为负责人,他像废纸似的将生命置之与国家利益之外。当他捧起核弹的中心装置时,他知道、在场的人知道、许露希知道、***们知道,他生命的沙漏开始往下渗透着。

他的生命结束了,中国核武器的新的里程碑竖立起来了。他没有白费这一切心血。就算不为人所知。

我又想到,世界上又有多少像邓稼先这样的科研人员,为了大局,牺牲了自己的小家,却散落在人群里不为人所知。

这就是科学所能带给人们的幸福的感觉吧。

  邓稼先爱国事迹800字 3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务必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好处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忙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联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之后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决定。但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超多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最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刻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邓稼先爱国事迹800字 4

冬天,北*城笼罩在寒冷而干燥的空气中,一队队穿着军装的日本兵在大街小巷里横冲直撞。路上稀稀拉拉的老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将头缩在脖子里,悄悄叹口气说:“这个冬天,真冷。”

邓稼先正急匆匆地走在路上,他背着书包,低着头一路往前赶。眼看上课时间要到了,他还没到学校。果然,进了校园,上课铃已经响了,邓稼先拍着脑袋,懊恼地跺了下脚。唉,又迟到了。到了下课,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你最*怎么老是迟到呢?”邓稼先盯着自己的脚尖不肯说话。看着他这个情形,老师叹口气说:“不管现在北*变成什么样子,书总是要读的。读好书才能救国。”

听完老师的话,邓稼先抬起头来,仍然是那副倔强的表情,说道:“我就不给日本兵鞠躬。”原来,邓稼先从小就受着爱国主义教育,他的父亲邓以蜇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教育家,当时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邓稼先从小在清华园长大,深受学风熏陶。

七七事变以后,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的*静生活被打乱,强烈的民族屈辱感,让邓教授宁可在家里待着,也不愿意出去给日***工作。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邓教授抱病在床,邓家失去了经济来源,靠变卖物品勉强度日。北*沦陷后,有不少人去了日***当官,其中也有邓教授的朋友。尽管说邓教授不给敌伪**做事,但对于朋友们为了糊口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仍以宽怀而待之。

有天,这个好友夹着***的公文包到邓家来拜访,看到邓家家徒四壁的样子。便劝邓教授去日***干点事,也好领些薪水补贴家境。并说:“邓老,你就是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孩子想想,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怎么能让他们饿着?你这又是何苦呢?”

邓以蛰义正词严地说:“就是为孩子想,我才不去。”“可是你这样严重的病,没有钱治怎么办?你要养活这上上下下六口人呢……”朋友还想继续劝说:“**换来换去,关我们什么事情。就算是日本人,给工资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

闻言,一贯温文尔雅的邓教授大怒,拍着桌子质问道:“为五斗米折腰可以理解,但你在日本人手下做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还有点中国人的味道没?请回吧,我这里不欢迎你这样的人来。”

一番话说得这个朋友狼狈而走。同时,也给在房里看书的邓稼先兄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此以后,邓稼先深深地将国仇记在了心里。

原来,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强占了北*,恐怖气氛笼罩了这个古老的城市。当时日本侵略者非常嚣张,日本兵不仅在街上横冲直撞,任意烧杀抢掠,而且日本军部硬行规定:凡是中国的老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走过,都要向其行鞠躬行礼。

虽然说家里已经贫困得揭不开锅了,但邓以蛰仍然让邓稼先去上学。谁知道,这上学路上,就有一个日本兵在站岗。

每次走过那个路口,邓稼先看到那个穿着一身黄军装,拿着闪亮刺刀的日本兵,心里就燃起了熊熊怒火。他在心里说:中国人就是死,都不能弯曲高贵的脊梁。

然而他只是个13岁的孩子,不能拿着枪炮去和侵略者拼命。每次上学,他都宁可从胡同口绕过去,也不给这个日本兵鞠躬。即使绕远路会迟到,但邓稼先宁可被老师处罚,也不肯开口说明原因。

得知理由后的老师,看着邓稼先倔强的脸,不由陷入感动中。这样的孩子,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啊。从此以后,即使邓稼先迟到,他也没再说什么。

随着年龄增长,考上高中后,邓稼先开始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得他的思想迅速成熟起来。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和激进的朋友谈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看的书在沦陷区算“禁书”,所以邓稼先总是去书摊上找。去得多了,便和书摊的主人混熟了。

每次书摊老板都会把进步书籍给邓稼先留着。那些书不仅仅有中文的,还有英文的。但他都能熟练地阅读。他读的书越多,思想就越活跃。父亲看到儿子的进步自然十分高兴,但也有一些担心。母亲看到儿子经常和一些同学聚会,议论时政,也为儿子捏一把汗,只能暗中祷告,盼望家里*安无事。

不久,父母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一天,日伪当局下令,北京市内的大中小学生,一律手拿日伪**,上街庆祝南京**军占领。那时候,日寇每占领我国一个大城市,总要下令逼迫市民上街**庆祝。

这是最令中国老百姓愤怒的事情。我们的城市被占领了,还要老百姓去庆祝,实在是欺人太甚,人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街道边上,一队队伪兵正荷枪实弹地巡逻着。被迫参加**的学生按着自己的学校列了方阵,每个人手上都拿着膏药旗和汪伪**。

邓稼先走在**的人群中,看着街边上巡逻的卫兵,听着南京沦陷的消息,民族仇恨在胸中如烈火般燃烧。

他的手紧紧攥着那面小旗。此刻,白色的旗子上那鲜红的膏药,看上去分明是国人的鲜血所染成的。此刻,又有几个日本学生嬉笑着摇着日本旗子走过来,嘴里还嘲笑说:“这就是***。”

声音传入邓稼先耳里,他怒不可遏,用力把手里的两面小旗撕得纷碎,扔在地上,又在上面狠狠地踩了几脚。邓稼先的这一举动,被那几个日本学生看见了,他们只看见有人在扯碎旗,扔在地上用脚踩,但没看清这个人是谁。于是他们就大声喊道:“有人破坏**!抓住他!”

听到日本学生的大叫,四周的学生们都感到大事不好,立刻一哄而散。邓稼先原来不想跑,但是同学用力抓住他的手,低声迅速地说:“因为这种事情被抓,就不能革命了。”

那个日本学生没有看清到底是谁做出的这一举动,只知道是崇德中学的学生,只好将这件事报告上去。日伪**立即派人来到崇德中学要求学校将侮辱“**”、破坏庆祝**的学生揪出来严惩。

这个校长也是个爱国人士。他一直推脱说:“有可能是你们看错人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决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而在校长将这个***的来人打发走后,这个官员还一直不死心,又来了好几次,一再威胁说:“有人看见是贵校队伍里的学生,而且是高年级的高个儿学生。”

校长还是拒不承认,只是答应调查。经过他私下了解,知道是邓稼先干的。校长是邓教授的朋友,他马上悄悄地来到北沟沿邓家跟邓稼先的父亲说:“邓老师,经过我的了解,扯碎伪**的事情是邓稼先干的,汪伪当局已经派人来学校追查好几次了,都被我搪塞过去了。但是他们不死心,此事早晚会被人查清的,这样下去实在太危险了,请赶快想个办法吧!”

等到校长走后,邓以蜇把邓稼先叫到书房里。看着儿子清秀的脸,他叹了口气,问:“之前撕毁日本旗的事情是不是你做的?”邓稼先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是我做的。”本来以为肯定要挨一顿骂的,他高高地扬起了头,却见到父亲欣慰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做得好啊。”

“只是现在校长来说了,日伪官员盯着这个事情。估计你在北*呆不下了,还是暂去你姐姐那里避避难吧。”邓以蜇语重心长地说着,“年轻人爱国是件好事,但要用对方法。”

他坐在老式木椅上,用以前从没有过的眼光看了邓稼先很久,才坚定地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更有用。”

望着父亲清瘦的脸,邓稼先一下就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中。后来,在父亲的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翌年,他回到北*,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邓稼先始终牢牢记得父亲的志愿,为了学到更多的本领,更好地建设新中国,1947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两年内便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邓稼先爱国事迹800字 5

他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美国普渡大学四年的博士学位,他还被中国人民授予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两弹元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邓稼先取得了别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带着满脑子的原子知识和给父亲的两双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

转眼,已经到了1959年6月,刚刚开始研究工作的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们,遇到了苏联公开违约,撤走专家的**烦。中央决定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在遇到了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学时,邓稼先在数学家周光召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邓稼先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虽历经千辛万苦而百折不回,受尽磨难而决不放弃。回国后,“舍弃小家而为大家” 成了邓稼先的真实写照。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绚丽的鲜花,谁会注意邓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邓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长久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结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