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

首页 / 写作指导 / |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1

  *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一)以形传神写肖象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6、工笔细描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

  (二)只言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2、间接描写人景物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3、一样言语多样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2

  1、要素要交代清楚

  记叙的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既然是记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有时间、地点、前因后果的,因此,写记叙文总要交代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如果不把这些记叙的要素说清楚,文章就显得内容不完整、脉络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交代记叙的要素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因为事情有时是比较复杂的,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活动在增减,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所以写作时要随时把这些变化交代清楚。第二,在一篇具体的记叙文中,这些要素如何交代,不是死板的,也不需要*均用力,某些要素,例如时间和地点,如果读者已经熟悉,或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有时也可以不写或略写,有的事,应当写明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甚至某分);有的事,只说“十几年前”或“我小时候”就可以了,一切要根据表达需要而定,切不可机械照搬某种模式。

  2、立意要深刻新颖

  从“深”处立意。“深”是指深刻。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从中找出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去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某些生活细节、*凡小事,在不经意间,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在感动之余,我们何不揭开事件表面的面纱,去体会、咀嚼一下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呢?

  从“新”处立意。“新”是指具有时代精神。每个人的思想经验,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你能时时站在全新的角度,把握时代的主旋律,那么,你一定能从一些常见的事中翻出一些新的感受来。

  从“小”处立意。“小”是指*凡的小事。你要善于借日常生活中细小的材料来反映生活中的典型意义。吃饭、走路是小事,但唐人李绅能在吃饭时慨叹“粒粒皆辛苦”,鲁迅能在回“故乡”时思考走什么样的人生、社会之路。其实,你也可以从读书交友、梳洗穿衣等琐屑小事中找出生活表层之下的典型意义,从而提炼出恰当的主题。

  3、中心要明确集中

  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是对所有文体的基本要求,所选的材料都是要紧紧围绕着中心思想的,让读者在看完文章之后对文章所写内容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所写内容散乱,读者便不知作者所云,更谈不上理解文章内容了。在一篇文章中,最好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即使写几件事,也应从头至尾一线贯串,不能搞多个中心,喧宾夺主。

  4、内容要具体生动

  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了,还应让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具体生动。我们在写作时、往往容易犯内容抽象笼统、材料剪裁不当、材料不够典型的毛病,这些都会影响文章中心的表现。为了使文章的内容具体生动,我们可以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所选材料要“真”“精”“新”。所谓“真”,就是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如实反映自己最熟悉的现实生活;所谓“精”,是指选材不在于多,而应根据主题需要,选取典型材料,以少胜多;所谓“新”,是指选材要新颖,即使是*凡小事,也要有时代气息。

  5、表达要灵活多变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地运用在一篇文章中,而是综合运用的。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不一定每一种表达方式都用,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或两三种综合运用即可。一般来说,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也经常运用,主要是用来抒**感。但不管选用哪种表达方式,还是要以记叙为主,从记叙中自然引发出来,而不是脱离记叙内容,凭空添加进去。

  6、结构布局要严谨

  记叙文是很讲究布局谋篇的,一件普通的小事,如果我们善于安排文章结构,也能体现出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要注意安排好文章的开头、过渡和结尾。

  从行文次序来看,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介绍人物、事物为主的记叙文,结构上通常按照“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这三种方式来安排,其中“总一分一总”运用最普遍。所谓“总”,即是概述;“分”就是对,‘总”的展开,展开的内容之间一般是并列关系。

  以叙述事件过程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地点的转换,或者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其中,以事件发展变化为线索的做法较为常用,即按照”发生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来安排结构。

  以叙述感想、看法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结构安排一般遵从感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例如不喜欢某人―因某个契机而对此人产生兴趣―通过交往真正了解此人―赞扬此人的品质

  回忆性的记叙文通常以倒叙手法开头,结尾再“回到现在”,使全文的结构形成环状。行文中如果有需要补充说明的事件或人物,可采用插叙的手法,但文字不要过多,同上下文的意思要连接起来。

  7、顺序要恰当合理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叙等。顺叙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先后次序叙述。这种叙述力一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惯。倒叙是把事件的结果或事件发展中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叙述。它能造成悬念,渲染气氛,使文章波澜起伏。插叙分为追叙和补叙,是根据补充说明或交代衬托的需要,暂时中断原叙述线索而插人相关的另一人或事的叙述,它能使内容更充实,情节更曲折。*叙是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情的叙述,也叫分叙,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手法。不论采用哪种叙述方法,都要按照叙述的基本规则办事,努力做到完整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流畅。

  8、人称要通篇一致

  在记叙文中,一般有两三种人称,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前者用“我”“我们”来作为叙述的主体,后者用“他”“他们”来作为叙述的主体。第二人称使用一般较少,但在记叙文中抒情时可用到它。用第一人称可使叙述显得真切,而且便于表达细致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可直接倾诉感情,与未出场的“你”直接对话,自然亲切;用第三人称则便于超越时空限制,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

  对于作者来说,不管选用哪一种人称,都应把那一种人称使用到底。也就是说,不应在行文中间变换人称,如果变换了人称,文章的线索就会中断,叙述就会混乱,从而显得不*情理。

  9、记叙详略要得当

  如果是记事的文章一般都要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交代清楚。虽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有剧烈的冲突,但高潮部分都是存在的。一般来说,高潮部分是记叙的重点,要写得比较详细;其他部分只要交代明白即可。

  写人的文章,重点在于能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可以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详尽的描绘,通过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也可以引述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神态等,表现其内心世界。如果要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性格,则要抓住一件事和一个侧面作为重点,其他的可以相应简略。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因内容过于琐碎而使中心不鲜明。

  写景状物的文章先要确定记叙的顺序,在这个顺序中突出最能体现景物特征的部分。比如写月季花,最引人注目的显然是它的花朵,所以就要从颜色、形态等方面进行描写,叶、茎、根等其他部分则可以略写。

  需要注意,详略是相对而言的。详写不是要面面俱到,略写也不只是一笔带过,而是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详、略安排。

  10、语言要生动形象

  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在语言上要把握住以下几点共同的要求:

  首先,规范准确。这是对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要求。要运用规范的文字,不能生造词语;注意语法的正确和句式的完整;运用修辞手法时,不要违背基本规则,例如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在某方面有相似性,排比句要由三句以上的句子构成等。

  其次,通顺流畅。所谓通顺流畅,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说要用词恰当,意思清楚,没有语病或歧义。这是字面层次上的要求。第二层含义更重要,就是要符合逻辑,上下文联系紧密。

  再次,恰当生动一篇记叙文,只干巴巴地交代一个人做了一些事,即使没有任何遣词造句上的语法错误,还是称不上语言优美。在记叙中适当地运用描写,采用修辞手法,挑选恰当而传神的修饰性语句,都会使文章增加吸引力,语言也更有文采。

  最后,有特色的语言能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的。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3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4

  1、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2、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

  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3、引用古诗词、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现一两句古诗词,不仅会是作文富有文学气息,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的印象。(想要把古诗词、句,活用,当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诗词的含义、背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时涉猎大量的古诗、古文。)

  4、注意把握开端、结尾

  阅卷老师一天要改上百份试卷,会看上百份作文,写好作文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开得好,老师大概扫一眼,再一看接为部分也不错,就应该会给个不低的分数。(好的开端和结尾,要紧扣作文主题,要突出的反应作文题目的含义。可以用巧设悬念、反问......等手法吸引老师)

  5、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

  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6、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5

  一、过渡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过渡,由我换为战士)

  二、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文题照应。

  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②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③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④重叠照应。

  我们在*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背影”出现了四次。《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6

  〖教学目标〗

  1、回顾经典,品味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归纳总结出记叙文写作六“一”诀。

  3、有意识地养成运用“六‘一’诀”写作*惯。

  〖重点难点〗

  1、归纳总结出记叙文写作六“一”诀。

  2、有意识地养成运用“六‘一’诀”写作*惯。

  〖课前准备〗

  1、记叙文有哪些特点?

  2、品读《珍珠鸟》、《散步》、《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社戏》、《背影》、《风筝》、《最后一课》等,思考: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物体、一件普通的事,一位*凡的人,在大家笔下能熠熠生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也是最早接触的文体,什么是记叙文,它有哪些特点?今天再谈记叙文的写作好象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写,可是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至少是*淡无奇,使人读来味同嚼蜡。

  今天我们着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在审题立意后,选好了材料,如何打造,使你写出的记叙文更加生动感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昨天让同学们重温了我们学过的几篇堪称典范的文章,有没有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回顾经典,探究写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明确:

  1、开头

  开门见山法,开篇即点明要叙事件,不多加修饰,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出之感。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样的开头,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感。

  议论抒情点题法。“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开篇,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以此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通读全篇,读者始终被作者的笔牵1――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引着,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与作者一起悉心体察着这可爱又怕人的鸟的一举一动。

  师小结: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阅卷者是不可能细细琢磨推敲你的作文的,开头若能别出心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必将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会低。记住:一见钟情的开头。

  2、结尾

  自然收束式。比如《社戏》的结尾。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紫藤萝瀑布》。

  画龙点晴式。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记叙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尤其是先细腻地刻画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惊肉跳地蹲、头晕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而后又细致地描写了因毫无信心而啼哭及信心萌发探踩岩石,最后爬下悬崖的过程,自然地归结出:化解困难,从而克服困难。

  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如《羚羊木雕》。作者巧妙地提出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引人深思。

  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如:《皇帝的新装》。

  师小结: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当的结尾,会使全篇大放异彩,熠熠生辉。结尾的方法丰富多彩,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善于根据所写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个一箭双雕的结尾。

  3、结构

  人线:即以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

  事线: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是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来组织全文的;

  物线: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羚羊木雕》等;

  情线:以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莫怀戚的《珍珠鸟》。

  师:全文要有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一线穿珠的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

  4、情节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冈》。

  插叙、倒叙,如《羚羊木雕》。

  抑扬手法,如《阿长与〈山海经〉》。

  虚实相生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小结:“文似看山不喜*”。一波三折的情节能让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5、细节

  生:“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中的“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

  师小结: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的细节。

  6、环境

  ⑴、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

  或者是自然背景,或者是社会背景,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写了一个孩子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又更多地写了普鲁士兵的操练以及那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有那悲壮的“最后一课”。

  ⑵、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在不谙时世的孩子的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

  ⑶、用环境描写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

  如《散步》,描写的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段描写生动地透露出了一种充满生机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⑷、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心情

  如《社戏》中对“**的豆麦”等内容的生动描写便是。在这春夜出航的诗情画意之中,难怪“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⑸、用环境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感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对百草园景色那生动而又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乐园”的美好情感。

  师小结: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从中考记叙文来看,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比较高的作文。写景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必须为中心服务,一脉相承的环境对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三、课堂总结:

  文无定法,今天老师教你们的记叙文构思六“一”诀,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去运用,我想肯定会有实际的所得,这样到考试或者需要写作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很多,能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四、练*:

  板书设计: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7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8

  【中考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又要求写作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类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一般表述为思路通畅,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章切题,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充实。可见,打好坚实的记叙文写作基础,是写好说明文、议论文的前提。作文,800字的考场记叙文,要写得出彩,至少应符合以下五美:立意美、充实美、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中考兵法】

  技巧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变化对比,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事件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在战友(因救护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矛盾的思想斗争、县委**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决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了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领导者的责任、保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技巧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件,或者概括提炼,或者放大细节,或者定格镜头,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如作文《一张贺卡》,作者以贺卡为线,围绕一个穷学生给老师送贺卡这件事展开生动描述,把买贺卡送贺卡卖贺卡三个场面一线串起,使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但在处理素材的详略时,却略写送贺卡,而把自己买贺卡前的思想斗争、老师卖贺卡后的感动心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就突出了一个正直、慈爱、善良的.老师形象。

  技巧三:结构清爽,叙事生动。首先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叙事写人时可以使用前后对比法、设置悬念法、抑扬生变法、虚构科幻法等来使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如一篇《我的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别以麦田?烈日村边?夏夜小院?清早医院?黄昏为小标题,按地点和时间变化为序依次描绘了四个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和爷爷之间细腻深厚的祖孙情。这种以情为线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贯之,极具结构美和情感美。

  技巧四:情感真挚,叙中含情。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技巧五: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便能体现出各自文雅有礼、粗鲁低俗、豪爽干脆、优柔寡断、风趣幽默、干巴木讷等迥异的性格。你也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或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观剑识器】

  难忘的那一幕,时光常常在我们不经意时溜走,但有时又把我们定格在那永恒的瞬间,或使我们彷徨,或使我们流连,或使我们感动,或使我们深思.……(开篇由一丝感慨入题,运用排比,干脆利落而又文采斐然。)

  前不久,我就遇见过这么一幕。那是过端午节的前一天,正是我们镇逢集的日子。难得有假期,我带上*时积攒的零花钱,一大早就去逛街。大街上人来车往,十分热闹。两旁店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商家争相销售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空气里弥漫着各色小吃、水果的香甜味道……整条大街到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9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

  2.*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

  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二、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分析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时的*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 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2.长于概述,短于描写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3.情节*铺直叙,缺少波澜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铺直叙,**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稳心理所致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不会造成语文成绩的大幅波动。选择写议论文,不需要在文章构思上煞费脑筋,字数也容易把握——字数不够,加一个事例;反之,减一个事例而已,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写记叙文,考生的问题就多了。有些考生写了开头,刚入题,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结尾。或者故事已经讲完了,发现离要求的字数还有一大截,再凑点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药似的,格格不入。东拼西凑的结果是不但内容牵强,也会破坏原有的叙事结构。或者写着写着思路走远了,想要收拢回来又需要一番气力,可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导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望着已经写下的大半篇文字,这时怕已是欲哭无泪了。总的说来,写议论文在素材和语言两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安安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

  2.记叙文的特点所致

  记叙文和议论文(注:“散文”的界定较为复杂,考场作文中除记叙文外,大部分是议论性文章,我们统一归为议论文,不再就散文单独论述。)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如果用一块方糖来比喻,议论文好比是拿了一块方糖,然后宣称这小小的东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张旗鼓地论证这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是甜的;记叙**藏忌露,要求通过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来表达主题,相当于把这块方糖放在水里,水无色、无味,静静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细细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阅卷,极短的作文阅卷时间将阅卷老师逼成了疯狂的石头,有几位阅卷教师能够有闲情逸致去品味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来得及呢!更何况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递上这杯“水”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3.高考作文题所致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话题本身暗含的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比如2006年重庆市高考大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如果通过记叙文来表现,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两方面,还要在800字内通过情节的转化揭示二者的关系;如果写议论文,主要在选择事例方面动动脑筋,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再比如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题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则下选取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但学生通常会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对不读书的原因展开讨论,文体自然多是选择议论文。而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干脆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虽然命题作文的数量增加不少,为记叙文的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题很难写成记叙文,如2007年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显然,这个文题写议论文就比写记叙文简单得多。

  4、作文教学现状所致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记叙文写作的出路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能力: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摄材能力就是获得材料和挑选材料的能力,没有高质量的*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话。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观察生活、勤于积累、善于选择。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结构能力要求做到:服从中心的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好的文章结构应是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开合有度的。这三种能力通过记叙文来训练远比通过议论文要有效得多。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快感。

  1.加强记叙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高考作文要加强对记叙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命题作文的数量,这方面,2007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变化。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命题作文占上风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今年命题作文9个(其中,6个纯命题作文;3个给材料命题作文),占50%;材料作文5个(其中一个为漫画材料),占27.8%;话题作文4个(其中山东为没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与2006年比较,命题作文第一次占上风,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由于记叙文在高考阅卷中的相对劣势,也希望在高考阅卷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对记叙**适当倾斜,鼓励学生大胆写记叙文。我们期待着考生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叙文,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高考作文百花齐放。

  2.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

  3.加强构思能力的培养

  在记叙文中,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来记叙,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也容易使文章*淡无奇。记叙类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将事件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在材料组合上,运用虚实、抑扬、蓄放、离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训练重点。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构思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看下面这个材料:

  A.王老师原是市一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她早起晚睡,不辞劳苦,帮助我们进行复*。C.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昏倒了。D.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这是心脏病发作,需要卧床休息。E.下午,课堂上的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指导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的同学提出:“李老师是为大家累坏的,我们应该到医院去看她!”有的同学说:“大家去看,影响学*,会使李老师心里更不安!”双方发生了争执。F.正在这个时候,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教师先出示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如果要写记叙文,这些材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呢?像上面那样从头写到尾,读起来使人感到*板、单调、没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个镜头提上前,一开始事情的结果就已明明白白,读者无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最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里的气氛,同学们焦急、担忧,无心复*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昏倒的情景――叙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接着,再写同学中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的过去和上午在医院里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中争论愈来愈激烈,有的甚至动身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紧凑,又曲折动人了。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能不能“卖个关子”?设个悬念?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结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要提醒学生,写记叙文时不能偷懒,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让学生就一个题材多练*几次,试着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那么许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会豁然明朗了。

  4.强化描写能力的训练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10

  在记叙类文章中,叙述往往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读者只能得到对事物的综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写则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文章使过多地讲述故事梗概,难免不生动、不形象了。

  1、设喻描写。即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的描写。用这种方法去写景、状物、描摹事态,会使事物更明朗、更形象、更生动,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如梁衡《夏》中的一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段文字,作者紧扣景物,通过恰切的比喻,展现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准确表现了夏天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便是设喻的好处。设喻描写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它可以使模糊的东西清晰可见,抽象的东西具体可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看了这样的描写,谁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效果正来源于恰切新颖的比喻。

  二、白描。白描本是绘画之一法。全部用线条勾勒,不假色彩,单纯明快。用在文学之上,成为描写的一种手法。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它不加修饰形容,不加铺张扬厉,只用普普通通的话,简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质。虽着墨不多,却能穷形而尽相。许多名家大师,都把白描当作常用的方法。

  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施耐庵《水浒传》)

  时间既然是深冬;渐*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以上两段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统丽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飞舞的气势和“故乡”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烘托描写。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可算最典型的例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行为上,烘托出这个少女的美丽,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是表现那种非常抽象、不但白描困难、设喻也不易讲得明白的事物,这种烘托描写就更有用武之地了。请看朱自清《绿》中的一段: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出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草与绿叶,那似乎又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作者要表现的是梅雨潭水特有的那种神异难言,令人惊诧的“绿”,这种抽象的事物是难以通过直接描写表现的。作者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其他色彩的描写,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读后使人觉得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就在眼前。

  四、动态描写。即化静为动的描写。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因此要尽量让静物动起来,去摇荡人的情怀,让读者与作者产生美的共鸣。孔孚在《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是**的,就是生长着的绿苔在人们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了“微笑”“看”“听”“爬”“跌”“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是动态的了。而且互相之间还有了某种默契似的,这就把清净无为的佛界和嘈杂纷呈的尘世之间互相沟通起来了。再如徐迟在《祁连山下》中,是这样描写敦煌壁画的:

  他一进这洞窟,便掉进了染缸似的,整个都掉落在色彩的世界中,奔马在四周跳腾。天鹅在空中打旋。花草失去了重力而浮动。蛟龙和人一起飞行。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他的周围。

  作者把壁画上的景物,用动态的文字加以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奔马、天鹅、花草、蛟龙种种的姿态,使静止的画面栩栩如生。

  五、具有想象因素的描写。描写的时候,往往不只如实记写所见的情形,而要把想象的因素杂入其中,补充描写的内容。描写带上了想象的因素,便能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文学性。如:

  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案,挖出石案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漆漆地流出泉水。石桌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或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例,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吴伯箫《菜园小记》)

  作者用白描的文字写石窠,说它“像童话里的宝瓶”,便是想象的因素。它使我们联想起记忆中许多关于“宝瓶”“宝葫芦”之类的神话故事,丰富了对石案的感受,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六、具有感情色彩的描写。描写时有时是较为客观的,有时却不免带有主观的色彩,掺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往往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如:

  二月十六日,又有友人赠我六朵石竹花,三朵红的,三朵白的,间以几枝凤尾草,……

  回来欹在枕上,等着出到廊外之时,忽然看见了几上的几朵石竹花,那三朵白的,倒不觉怎样,只那三朵红的,红得异样的可怜!

  灿然的灯下,红绒般的瓣儿,重叠细碎的光艳照眼,加以花旁几枝凤尾草的细绿的叶围绕着,交辉中竟有滞人的意味。

  这时不知是‘花’可怜,还是‘红’可怜,我心中所起的爱的感觉,很模糊而浓烈……

  (冰心《往事(二)》)

  作者写石竹花,是从感觉的角度描绘的,“红得异样的可怜”“滞人的意味”,都是从感觉上说的。描写带上了感情的色彩,即使不是作为抒情的工具,这种文字也比较生动感人。

  以上简要介绍了描写的几种方法,其实它们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的。描写同一事物,不仅可以设喻,还可以白描;不仅可以写所见,还可以写所感;不仅可以写静态,还可以写动态;不仅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等等。关键在于不论怎样描写,都必须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为目的,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动形象的印象。另外,什么地方要描写,什么地方不要描写,应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出发,决不能随心所欲。过多的描写、过分地堆砌词藻,并不能获得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了内容的表达。恰如其分的描写,求得真实自然,才是我们要求的。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1)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菁华5篇)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1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2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3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4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5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2)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实用五份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1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xx年是《我和水》;20xx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着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2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3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4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5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xx年是《我和水》;20xx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着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3)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

  记叙文写作指导 1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王瑞琦同学,在描写数学郭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郭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郭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王瑞琦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郭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惯等,否则就会**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沈静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像这样真实具体、清新简洁的片断还很多。如梁丽华同学的《等》、王雪莉同学的《钥匙终于找到了》,都通过多侧面的描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自己的急切心情。郑铁同学的《送别》,描述了爸爸在南昌火车站送他和妈妈回北京时,一家人难舍难分的场面,都很真切感人。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 2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4、引用古诗词、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现一两句古诗词,不仅会是作文富有文学气息,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诗词、句,活用,当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诗词的含义、背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时涉猎大量的古诗、古文。)

  5、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6、抓关键词语法,也叫重点词语分析法。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就能弄明白要表达的中心。如《难忘的初中生活》这一题目,“生活就是文章的文眼”,本文要求写初中生活。初中有漫长的三年,写哪些呢?再看题目中的“难忘”,就写那些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或有趣味的生活。

  记叙文写作指导 3

  1、命题记叙文

  以词、短语、句子直接命题的记叙类文题,往往具有寓意性,开放性,容量极为丰富,驰骋想象的空间也极为广阔。审题重在"咬文嚼字",要咬准字眼想开去,通过具体的事件、生活表象的概括,使得主题渐趋明朗,最终再把一度放开的思路收回来。词句不完全型记叙类文题对所要写的内容带有定向的性质,只允许在某一方面进行选择。选择时要斟酌酝酿,反复筛选,权衡而定,选择既定之后就要搜罗素材,设计内容,展开结构。

  2、材料记叙文

  材料记叙文是典型的“戴着镣铐跳舞”。尽管如此,“镣铐”要戴,“舞”也要跳好。考生主要掌握想象描述类、续写类记叙文。想象描述类文题的写作要注意:一、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诸如行动、心理、对话描写等;二、要精心揣摩要求,依照要求应节而舞,舞出水*,舞出风格。续写类文题的写作关键在于揣摩透彻文题所提供的情境,然后展开想象创与文题情境协调一致的情境,通过情境表现主题。

  3、话题记叙文

  *三年高考考察了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写记叙文热仍不失为“避重就轻”的明智选择。因为文章的主题业已明确,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如何用生动曲折的事件、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生动具体的描述把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哲理性的思表现出来,让生活暗示出深刻的主题,因而审题难度大大降低。

  记叙文写作指导 4

  记叙文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应各有侧重。

  记叙文写作指导 5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个概念性的东西,你要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往往虚一点,都不是概括性比较强的概念。比方讲,一说,哎呀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咱们同学一说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是吧,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为什么会出现刚才那个情况,那是因为教室里面怎么样?安静。好了,你把这些写出来了,还要你在那儿说吗?教室里安静极了、教室里特安静,不行。影响你们得高分的好像就是在形象方面考虑得不够,把虚的化成实的注意得不够。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咱们同学们往往会这么说,有的同学稍微夸张一下,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这还不够,化虚为实,把它说破了,那意思就是说,你描绘出一个形象来,让别人看,别人看完了,让别人得出这个结论。你说“安静”,你写完了让我一看,多安静;你说“热闹”,最好你的文段里面不用热闹最好,写出来让我一看,这个同学写的这个场面多热闹啊。好,你回忆一下,遇到过挤没有?挤,你想想看,怎么个挤法?好,告诉你一段“挤”,大家注意听,“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这里面有挤吗?没听到有挤吧?挤呀,挤极了,挤得要命,好了,听完了以后挤不挤?挤。写作文就该这样,那么景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想,人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去想,我怎么把这个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让别人得出那个概念,是吧?你不要虚,你要化虚为实,你去描绘形象,让别人得出结论。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4)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菁华5篇)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5)

——我成功了记叙文实用十篇

  记得那是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表哥在楼下玩滑板,便好奇地走到表哥面前,问:“表哥,你在干什么?”“我在我玩滑板。”“你可以教我吗?”“好吧。”表哥先让我站在滑板上,右脚踩在地上,又让我的右脚向前蹬,等滑板前进后再,右脚再放会滑板上。我得意的地说:“原来学滑板这么容易啊!”表哥又让我学转弯,我照着表哥教我的去做,把整个身子向左或向右倾斜,可谁知我这时一不小心,在向右转时和大地来了一个亲密地接触。“靠!”我爬起来,又回到滑板上继续练*。过了一会儿,我终于学会了转弯。“接着学什么?”“学刹车!”表哥让我站在滑板上,把滑板的前面的四个轮子向上翘起,让滑板的后面的刹车触到地面,滑板就会自动停下来,但是注意身子一定要向前倾,不然就会摔下来。我照着表哥的'话去做,可是因为身体没有向前倾,又和大地来了个亲密得接触,这时摔得脚都流血了。我便打起了退堂鼓“我不学了。”表哥走到我的身旁,对我说:“你想学滑板就要拿出勇气,没有人天生就会玩滑板的,都要经过刻苦地练*,才能取得成功。”听了表哥的话,我又重新站起来,继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滑板的基本技巧,我高兴万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天色以晚了,我恋恋不舍的和表哥回了家。

  经过这次学滑板,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的练*,就能取得成功。

  在我一天一天快乐的成功中,我已经是二年级的少先队员了,我经历过非常多事情。有的是做了好事情,被老师表扬,有的是帮同桌扫地,还有的是帮同学写不会写的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件我成功的事。

  有一天,爸爸要去昆明,三四天才能回来。我打电话给爸爸说:“爸爸,你回来的时候,你帮我买一件礼物吧。”爸爸说:“好的'。”我非常期待那件礼物,过了三四天,爸爸回来了,我说:“爸爸,我的礼物呢?”爸爸从背包里拿出礼物,我一看,原来是钢琴。爸爸说:“你弹一首给我们听吧。”我说:“我不会弹。”妈妈说:“你练几天就会了。”过了两三天,我还真会弹了一首,名字叫《卖报歌》。爸爸说:“弹得真流利!”我笑了,我想,过几个星期,我应该会弹十多首了。

  那一次,我成功了,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但是我还没有忘记,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会有非常大的进步。

  在我生日那一天,姐姐给我送了一件生日礼物,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四轮滑板。那滑板看起来十分酷,但是滑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在我第一次试滑时,它就让我吃尽了苦头。

  我本以为这滑板十分听话,只要我用脚在地上一蹬它就会向前滑去,可是没想到这才往地上一-放,它就向前滑动了。幸好我眼急手快,-把将它摁住,心想:看来这还是有点难控制,那就让我来制服你吧!”

  我刚一只脚踩上去,另一只脚在地上一蹬,那滑板,就像只脱绳的野马被枪声吓到一样,飞一般的滑出去了,而我就像骑上一匹汗血宝马,感到了兴奋和惊慌。若自己可以驯服这匹烈马,则皆大欢喜,又得宝;若是没有办法驯服的话,那我就会被摔个狗啃泥,既没有得宝贝,又把自己摔伤了,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为了驯服这一宝贝,我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保持好*衡,不断的给自己心理暗示:一定会成功的。

  保持好*衡后,一帆风顺,正在我沾沾自喜时,忽然,我看到正前方有一个人,又不好意思让他走开,只好自己转向。匆忙之下,难以把控,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还没有学会转向呢怎么办?这时那人离我越来越*了,心想,要不“跳板”吧,以免撞到别人。可是心中不甘,就只好将身子向左倾,在离那人两三米时,我就成功的转向了。在与他插肩而过时,我还心惊肉跳的,连忙对那人说“对不起”。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成功的控制了这个滑板,并且还躲过了几个足以把我绊倒的石头,还十分完美又稳当的停在了家门口了,连忙从滑板上下来,进门向哥哥姐姐们炫耀去了。

  那一刻,我成功的.驯服了“不听话”的滑板,我有了成就感,我感到了快乐和喜悦,那是前所未有的。

  成功是一种让人喜忧掺半的感觉,它是那样遥远,可瞬间,它又*在咫尺。

  前年我参加了一个国际象棋比赛,虽然只是青岛赛区的,但可谓高手如云,每个参赛选手都实力不凡,还有两个是全国级的选手,许多人都是冲着奖品而来的。而那奖品,不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也不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玩具,而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奖杯。与他们不同,我参加的`目的只是和高手交流一下,增长一下见识,提高一点水*。

  比赛一天举行完,每人经过抽签决定对手。而我很不幸,倒数第二轮的对手是令我们俱乐部每人都敬畏不已的棋神。前五局,我的战绩还不错,二胜一*二负。

  第六局到了,是和 棋神对弈。他还是那么沉默,从来不多言语,但只要一上棋盘,笑里藏刀的他就会给对手致命一击。对弈一开始,我以意大利开局布局,不成想他多变的招式令我难以招架,很快他破解了我的开局,整整比我多了一车一马,形势不乐观,王车移位后几乎没有别的棋子可下了,而棋神先生却从容地、不急不缓的下着,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到了中盘我只剩下一后一马一象了,而他还有那么多子,我有点绝望了,认输吗?思想在反复的斗争中,我有点心神不安了。

  恍惚间,我的脑海中掠过一道闪电,没错,就是那儿,我要给他致命一击,将他的王逼出来。我将后走到看准的位置,他的王被迫移动,我走马,他又移王,就这样,他被我牵着鼻子走了好几步,成功将他的王擒住了。哈哈!我成功了!我真的胜利了,那个大家眼里不可战胜的神人被我打败了。而棋神起身向我友好地伸出手:不错啊,棋艺大有长进啊!我连连摆手,说出了我的真心话:那里啊,侥幸,侥幸罢了。

  第七局的对手只能用棋盲形容,上场不到五分钟,四步就被**掉了。最后比赛取前十名参加山东省的复赛,而我由于前面的成绩不理想,只遗憾的获得了第十二名,失去了进入复赛的机会。

  没进复赛,无所谓,但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有弱点,尽管对手强大,抓住机会可以以奇制胜。不气馁不慌张,沉着冷静是我战胜对手的武器,从技术上我战胜了对手,从心理上我战胜了自己,我终于成功了!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说:“今天,我们进行一场400米比赛,选出几位参加运动会的选手。”老师刚宣布完,同学们就纷纷议论起来:“什么?400米?可是要跑两圈啊!”“老师,你这是魔鬼训练啊!”老师笑着说:“同学们,我知道对于你们来说400米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能够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也是一种荣誉,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可还是有几个同学在抱怨,老师板着脸说:“谁再有意见,我让他们跑3圈!”顿时,操场上鸦雀无声。

  “女生先跑!”老师选出10个跑步较快的女同学站成一排,我是其中的一位。

  “预备——各就各位——跑!”老师号令一下,我像一匹飞驰的骏马、又像一道飞速的闪电冲了出去。一开始,我遥遥领先,把所有同学甩得十万八千里。可是200米后,我威风扫地,感觉自己架不住了,同学们一个个反超了我。我汗流夹背,上气不接下气,腿像灌了铅似的,越跑越慢,真想马上停下来。

  “加油,加油!冲刺第一!”男生齐声为我呐喊助威了。对啊,哪怕我只有一口气,也不能放弃!我又斗志昂扬地飞奔起来。一个、两个、三个……我成功实现了超越,夺得了第一名。

  “祝贺你!你成功入选了,加油吧!”老师拍拍我的肩说。

  历经风雨,定有彩虹;挑战自我,定有收获。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暑假里,一天我和爸爸在家里开始了一场五子棋大赛,谁赢了就有奖励。我想:哼!我练了一个月的五子棋可不是白练的,这几局我一定要赢!

  第一场大赛开始了,比赛刚开始就进行得非常激烈。我和老爸谁也不让谁。我刚要摆满五个棋子,他就给我堵住了。当他刚摆了三个棋子时,我就给他堵住了,因为他要是摆了四个棋子,我就输了。这时,爸爸使出了一招"双三棋",我得意地说:"这可难不倒我。"说着就在中间加了一颗棋子。接着,爸爸使出了他的绝招"三棋一空",这招可真够狠的,一下子就把我给难住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连手心也出的全是汗。在这关键时刻,我从心底给自己鼓气,我对自己说:"绝不能慌,要镇定,一定要镇定!"想到这儿,我绞尽脑汁思索怎么把这招棋化解。忽然,我想到了奶奶教我的一招,那就是"中间夹"。有了,我回忆了一下,暗自高兴,差点叫出声来。这时,爸爸还在得意,丝毫没有注意我的神情,看准机会一棋下去定乾坤。爸爸看见后目瞪口呆,我见爸爸神情慌张,就非常得意地说:"爸爸快下呀!"边说边用手指点着桌子。这时,爸爸为了不丢面子才勉强下了一步,这才下成*局。

  接下来的两场大赛也进行得非常激烈,我俩的一招一式又稳又狠。但最终,我以二比一获得了这场"家庭大赛"的冠军。

  通过这次比赛,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退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成功是一种让人喜忧掺半的感觉,它是那样遥远,可瞬间,它又*在咫尺。

  前年我参加了一个国际象棋比赛,虽然只是青岛赛区的,但可谓高手如云,每个参赛选手都实力不凡,还有两个是全国级的选手,许多人都是冲着奖品而来的。而那奖品,不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也不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玩具,而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奖杯。与他们不同,我参加的目的只是和高手交流一下,增长一下见识,提高一点水*。

  比赛一天举行完,每人经过抽签决定对手。而我很不幸,倒数第二轮的对手是令我们俱乐部每人都敬畏不已的棋神。前五局,我的战绩还不错,二胜一*二负。

  第六局到了,是和 棋神对弈。他还是那么沉默,从来不多言语,但只要一上棋盘,笑里藏刀的他就会给对手致命一击。对弈一开始,我以意大利开局布局,不成想他多变的招式令我难以招架,很快他破解了我的开局,整整比我多了一车一马,形势不乐观,王车移位后几乎没有别的棋子可下了,而棋神先生却从容地、不急不缓的下着,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到了中盘我只剩下一后一马一象了,而他还有那么多子,我有点绝望了,认输吗?思想在反复的斗争中,我有点心神不安了。

  恍惚间,我的脑海中掠过一道闪电,没错,就是那儿,我要给他致命一击,将他的王逼出来。我将后走到看准的位置,他的王被迫移动,我走马,他又移王,就这样,他被我牵着鼻子走了好几步,成功将他的王擒住了。哈哈!我成功了!我真的胜利了,那个大家眼里不可战胜的神人被我打败了。而棋神起身向我友好地伸出手:不错啊,棋艺大有长进啊!我连连摆手,说出了我的真心话:那里啊,侥幸,侥幸罢了。

  第七局的对手只能用棋盲形容,上场不到五分钟,四步就被**掉了。最后比赛取前十名参加山东省的.复赛,而我由于前面的成绩不理想,只遗憾的获得了第十二名,失去了进入复赛的机会。

  没进复赛,无所谓,但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有弱点,尽管对手强大,抓住机会可以以奇制胜。不气馁不慌张,沉着冷静是我战胜对手的武器,从技术上我战胜了对手,从心理上我战胜了自己,我终于成功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成功,我也不例外。这不,我昨天刚刚战胜困难学会了滑旱冰。

  昨天,妈妈陪我来到广场学滑旱冰。我换下运动鞋,穿上了新买的粉色滑冰鞋。一起身,滑冰鞋下面的小轮子就像一个不听话的野孩子一样,“噌”地一下就滑了出去。由于我没心理准备,重心不稳,“咚” 的一声屁股就着地了。我痛得哇哇大叫,赖在地上没好气地说:“刚站起来就滑倒了,多丢人呀!我不学了,我不学了!”妈妈见了我的狼狈相,却哈哈地笑起来:“谁让你不动脑筋呢?鞋下面有轮子,是会向前滑行的,别人穿上鞋还能站一会儿,你呢?站都站不了!”

  接着,妈妈耐心地教我滑旱冰的技巧:一、身子一定要向前倾;二、腿要**,不能并着,否则就会摔倒;三、当你已经滑出一只脚时,另一只脚也要赶紧跟上来,不然也会摔倒。

  “这三点,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我点点头。

  然后,我就按照妈妈说的那三点技巧去学着滑。本来一开始滑得好好的,可不知为什么,突然两腿发颤,“咚”的一声,我的屁股再次受了重伤,而且这次比上次还疼。我想放弃了,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没事,不就是摔了几跤吗?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滑好的。如果连这么一点小小的挫折都经受不起,那还能做什么大事呢?”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腾一下变烫了。我重新站立起来,振作精神用心滑。这次,我慢慢地滑,滑得很小心,也很*稳。渐渐地,我找到了感觉,越滑越快……终于,我学会滑旱冰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肯做事的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经历过失败,也赢得过成功。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参加“小小主播”比赛这件事。

  暑假里的一天,在唐山市青少年宫的会议室内,颁奖台上,站着几个身着各色服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个个手拿奖状,神采飞扬,这是“小小主播”的颁奖现场,我也是获奖者之一。此时此刻,我兴高采烈,回想起参加比赛的经过:

  当我接到“小小主播”决赛的通知时,我特别激动,差点没蹦起来。高兴不过一分钟,妈妈就喊我:“小鑫,快去准备,这是全市的比赛,当上小小主播可没那么容易!”“知道啦!知道啦!”我表面装得乖乖的,很听话,心里却想:“妈妈,刚高兴不过一分钟,你就这样催我!”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只好去朗读材料。

  开始,我几乎每次都有字读错,妈妈告诉我,读的时候要认真,把每个字每句话看清楚再读。我照着妈妈说的去做,果然,在一次次努力下,终于能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了。妈妈又告诉我,光读准字音不行,还要读得自然、流利、有感情,朗读者要声情并茂,才能打动听众。我又进行练*,直到我和妈妈都满意为止。

  盼望着,盼望着,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我抽号抽到了最后一组,和两个女孩一起分段朗读。比赛前,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自己的段落,妈妈提醒我看一看别的选手的.表现,我又认真观察别的同学的朗读,仔细听评委老师的点评。轮到我们上场了,我有些紧张,上台时,手拿着材料都有些发抖。我告诉自己:“不要慌,一定要冷静!一定争取胜出!”我第一个朗读,按照之前练*的,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声情并茂地朗读,当三个人都读完时,评委老师说我们组实力都很强,但优中选优,我在三个人之中胜出!

  这就是我参加“小小主播”评选的经过,我成功了!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这次成功,是我经过努力得来的,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我从小就喜欢尝试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学滑滑板。我顿时来了兴趣。虽然这次学*很艰苦,但我还是学会了,并且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前每天晚上我出去学*滑滑板,都是妈妈带我出去。一边是妈妈陪我,一边妈妈也借机会散步减肥,这还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6)

——镜子记叙文实用十篇

  小时侯,妈妈第一次让我照镜子,我感到很好玩,心想:咦,这是什么东西?里面好有个妈妈,也抱一个小孩呢?直到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镜子,可以把你的小花脸照出来。以后,我天天都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像妈妈说的一样。现在,我知道镜子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人们离不开他。

  镜子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从古代既昂贵又不清晰的铜镜,到今天便宜又清楚的镀了水银的玻璃镜。

  镜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毫不隐瞒的指出你的语言,行为。品质上的不足。当它们指出你的不足是,你可千万别生气,要静下来仔细的想一想自己是否真错了。如果真的错了,那就要及时的改正。

  俗话说:“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兴亡;用人做镜子,可以知得失。“我国唐代的皇帝唐太宗有个忠臣叫魏征,魏征常常不顾情面的给唐太宗提意见,指出皇帝的不足,使皇帝少做了许多错事。魏征死后,唐太宗失声痛哭说他失去了一面镜子。

  以前,我不爱接受别人给我提一些意见。镜子启发我,魏征的故事教育我。我觉得给我提意见的人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毛病,我应该来感谢他们“照出”了我的缺点是为了让我变的更加完美。

  还有一句名言说:“生活就想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笑,你对他哭他就哭”。不是仅仅生活是这样,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同样是这样。你对别人友好,别人也会把你当做朋友一样相处。你非常的信任或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像你对待他一样待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因此,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善待他人。 每一个人的家里都有镜子,而且每个人用镜子的方法也很一致。用镜子来打扮,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都会做的事情。这件事很简单,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谁都会。

  镜子,只是会让你看到你的衣服、脸庞,并不会让你看到你自己内心中的东西。你的内心想的事情是好的事还是坏的呢?这一点你不一定知道,你就需要一个“镜子”来帮你解答。这是个什么样的镜子呢?这个镜子就是你身边要好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你有困难了,他们都会去帮助你解决这个困难。如果你还是死撑着这件事,不把它告诉你的家人、朋友,你很可能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等到事后,你再伤心、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只要你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家人或朋友,他们就像“镜子”一样,告诉你这件事情的好坏,就不会让你走上错误的路。

  如果你觉得有些事不方便告诉你的朋友,会丢人现眼的,那你就去告诉你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就是你第一个老师。”在学校里,老师可以教你知识;在家里,“老师”可以教你做人的道理。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你的父母,他们就会想做题一样,帮你把这件事整清楚,使你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是对还是错。

  “镜子”,每一个人都需要它。

  镜子,很普通,几乎我们每家每户都有,它很不起眼,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每天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服务着。镜子,很普通,几乎我们每家每户都有,它很不起眼,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

  生活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它会时时刻刻照着你。当你对着它龇牙咧嘴,它也会对你龇牙咧嘴;当你对着它笑,它也一定会对你笑,所以,我们要经常笑着看镜子,这样,镜子才能对我们笑,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们最熟悉的霍金,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挫折后,依然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才取得了不朽的`成就。还有海伦凯勒,她既盲,又聋,又哑。但她依然生活的如此精彩。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如此看来,生活怎能不受一面镜子呢,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把镜头拉*了看,在我们的学*生活中,有些同学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并付之努力,那么生活也会相继给他信心,给他希望;而有些同学甘于沉沦,在一次次失败中对生活愁眉苦脸,生活也不会对他客气,将痛苦与无奈反射给他,多么可悲!

  让我们每人都为自己树立一面镜子,每天把自己最美丽的微笑送给它,这样,镜子就会帮你找到幸福,帮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生活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一个真实的我。是金子,就要发光。不要埋藏在泥土中;是百灵,就要歌唱。不要以乌鸦为兄长;是鹏鹄,就要飞翔。不要与燕雀同行。即使是一颗小草,也要有远大志向,不怕狂风巨沙,绿遍天涯。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当达不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自豪地说:“没错儿,你瞧!我这一路上的奇妙发现。看看我的努力带给生活的精彩,也是一种欣慰。其实,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挖掘的过程。我坚信,最重要的是乐在其中。因为人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享受过程,才是真谛。

  生活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一个快乐的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人在旅途,要以智慧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不要沉溺在悲观和失落中。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得做人的勇气;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做事的信心。这种自我*衡的心态,足以支撑一个人乐观智慧地面对这个世界。只有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才会保持良性心境。人生就会充满快乐和幸福。就像罗丹说的一样,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同样道理,生活不是没有快乐,而是缺乏对快乐的感悟和体验。

  “吼——吼——吼”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不要慌,不要急,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举行了照镜子表演,要不要去看看?那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老师一上课就做了一个照镜子的动作,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时,老师开口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照镜子’游戏。首先,你们自由分组,分成A、B、C三组,每组两人,轮流上台表演镜中的自己。”老师话音刚落,我便毫不犹豫地和思羽商量起来。我们是A组,率先登台表演。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讲台。

  表演开始了。我和思羽竟不知所措地开始傻笑,台下一片哗然,接着便是哄堂大笑。突然,我灵光一闪,有了!可以做早晨起洗脸刷牙的`动作啊!我一边想着一边抬起右手,假装拿起水杯盛水,挤上牙膏,咧着嘴,开始刷起牙来。镜中的“我”却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惯性地跟

  着我做起刷牙动作。殊不知,她此时应该用左手刷牙才是镜中人刷牙时的模样。接着,我们又“洗了洗脸”、“整理整理了头发”,结束了表演。

  一下台,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称赞我们表演得很不错,有的立刻就告诉我们刚才出错了,还有的只是微笑,不作评论。

  经过这次表演“照镜子”,我心中不免感慨:看来,我还得加强和思羽的默契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我细细品味这句话时,我就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安紫芊。

  至今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躲在妈妈身后偷偷的看着她,而她却大方的走过来对我说:“我叫安紫芊,你叫什么呀?”那时我就认为她一定是一个大方开朗的女孩。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她果然是我想的那样。而我天生胆小,做事总怕做错,不敢放手去干。我真的想变成和她一样。

  她的性格很开朗,在班里她能和每一个同学有说有笑,打打闹闹,成为好朋友。在课外班上课也是如此,即使每周只能见一次面的同学,她也能和别人熟悉起来。坐在一旁的我,很是羡慕,在她的鼓励下,我也逐渐交了很多的朋友。

  她做事大大方方从不扭扭捏捏。记得有一次,舞蹈团要带我们去比赛,我一下子就被吓坏了。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跳舞很可怕。可在她的脸上却丝毫没有一点害怕。她告诉我:“不用怕,只要你多加练*,就没问题。”我点了点头,准备全身心的投入训练。转眼间到了比赛这一天,在去赛场的路上,我紧张的'不得了,手心都在冒冷汗。可是她却和同伴们聊的很开心。她好像看出了我的紧张,悄悄的对我说:“不要紧张,把评委们当成水果就好了。”此时我仿佛看到了评委们真的变成了水鬼,比赛开始了,一会儿就轮到我们上台表演了,安紫芊对我笑了笑。优美的音乐响起了,我从开始的紧张变成了享受,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也有了微笑。我大大方方的完成了这次演出。

  安紫芊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不够开朗不够大方。但是我的内心非常渴望能够成为她那样的人。还好有这面“镜子”。镜子外的安紫芊怎么做,镜子外的洪瑞临就跟着怎么做。逐渐的我就变得和她一样了。我很喜欢这面“镜子”。

  “吼——吼——吼”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不要慌,不要急,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举行了照镜子表演,要不要去看看?那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老师一上课就做了一个照镜子的动作,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时,老师开口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照镜子’游戏。首先,你们自由分组,分成A、B、C三组,每组两人,轮流上台表演镜中的自己。”老师话音刚落,我便毫不犹豫地和思羽商量起来。我们是A组,率先登台表演。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讲台。

  表演开始了。我和思羽竟不知所措地开始傻笑,台下一片哗然,接着便是哄堂大笑。突然,我灵光一闪,有了!可以做早晨起洗脸刷牙的动作啊!我一边想着一边抬起右手,假装拿起水杯盛水,挤上牙膏,咧着嘴,开始刷起牙来。镜中的“我”却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惯性地跟

  着我做起刷牙动作。殊不知,她此时应该用左手刷牙才是镜中人刷牙时的模样。接着,我们又“洗了洗脸”、“整理整理了头发”,结束了表演。

  一下台,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称赞我们表演得很不错,有的立刻就告诉我们刚才出错了,还有的只是微笑,不作评论。

  经过这次表演“照镜子”,我心中不免感慨:看来,我还得加强和思羽的默契呀!

  小时侯,妈妈第一次让我照镜子,我感到很好玩,心想:咦,这是什么东西?里面好有个妈妈,也抱一个小孩呢?直到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镜子,可以把你的小花脸照出来。以后,我天天都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像妈妈说的一样。现在,我知道镜子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人们离不开他。

  镜子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从古代既昂贵又不清晰的铜镜,到今天便宜又清楚的镀了水银的玻璃镜。

  镜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毫不隐瞒的指出你的语言,行为。品质上的不足。当它们指出你的不足是,你可千万别生气,要静下来仔细的想一想自己是否真错了。如果真的错了,那就要及时的改正。

  俗话说:“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兴亡;用人做镜子,可以知得失。“我国唐代的皇帝唐太宗有个忠臣叫魏征,魏征常常不顾情面的给唐太宗提意见,指出皇帝的不足,使皇帝少做了许多错事。魏征死后,唐太宗失声痛哭说他失去了一面镜子。

  以前,我不爱接受别人给我提一些意见。镜子启发我,魏征的故事教育我。我觉得给我提意见的人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毛病,我应该来感谢他们“照出”了我的缺点是为了让我变的更加完美。

  还有一句名言说:“生活就想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笑,你对他哭他就哭”。不是仅仅生活是这样,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同样是这样。你对别人友好,别人也会把你当做朋友一样相处。你非常的信任或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像你对待他一样待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因此,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善待他人。 每一个人的家里都有镜子,而且每个人用镜子的`方法也很一致。用镜子来打扮,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都会做的事情。这件事很简单,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谁都会。

  镜子,只是会让你看到你的衣服、脸庞,并不会让你看到你自己内心中的东西。你的内心想的事情是好的事还是坏的呢?这一点你不一定知道,你就需要一个“镜子”来帮你解答。这是个什么样的镜子呢?这个镜子就是你身边要好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你有困难了,他们都会去帮助你解决这个困难。如果你还是死撑着这件事,不把它告诉你的家人、朋友,你很可能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等到事后,你再伤心、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只要你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家人或朋友,他们就像“镜子”一样,告诉你这件事情的好坏,就不会让你走上错误的路。

  如果你觉得有些事不方便告诉你的朋友,会丢人现眼的,那你就去告诉你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就是你第一个老师。”在学校里,老师可以教你知识;在家里,“老师”可以教你做人的道理。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你的父母,他们就会想做题一样,帮你把这件事整清楚,使你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是对还是错。

  “镜子”,每一个人都需要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我细细品味这句话时,我就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安紫芊。

  至今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躲在妈妈身后偷偷的看着她,而她却大方的走过来对我说:“我叫安紫芊,你叫什么呀?”那时我就认为她一定是一个大方开朗的女孩。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她果然是我想的那样。而我天生胆小,做事总怕做错,不敢放手去干。我真的想变成和她一样。

  她的性格很开朗,在班里她能和每一个同学有说有笑,打打闹闹,成为好朋友。在课外班上课也是如此,即使每周只能见一次面的同学,她也能和别人熟悉起来。坐在一旁的我,很是羡慕,在她的鼓励下,我也逐渐交了很多的朋友。

  她做事大大方方从不扭扭捏捏。记得有一次,舞蹈团要带我们去比赛,我一下子就被吓坏了。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跳舞很可怕。可在她的脸上却丝毫没有一点害怕。她告诉我:“不用怕,只要你多加练*,就没问题。”我点了点头,准备全身心的投入训练。转眼间到了比赛这一天,在去赛场的路上,我紧张的不得了,手心都在冒冷汗。可是她却和同伴们聊的很开心。她好像看出了我的紧张,悄悄的对我说:“不要紧张,把评委们当成水果就好了。”此时我仿佛看到了评委们真的变成了水鬼,比赛开始了,一会儿就轮到我们上台表演了,安紫芊对我笑了笑。优美的音乐响起了,我从开始的紧张变成了享受,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也有了微笑。我大大方方的完成了这次演出。

  安紫芊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不够开朗不够大方。但是我的内心非常渴望能够成为她那样的人。还好有这面“镜子”。镜子外的安紫芊怎么做,镜子外的洪瑞临就跟着怎么做。逐渐的我就变得和她一样了。我很喜欢这面“镜子”。

  吴小希家的镜子被猫打碎了,他只好再去买一面镜子。

  他来到家具城,这里面有他喜欢的古旧风格。逛着逛着,他看见一个不轻易让人发现的角落里立着一面古色古香的穿衣镜,棕红色的实木边上精工雕刻着两匹马,那正是他的属相。棕红色,是他最喜欢的颜色。吴小希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面镜子!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7)

——改变自己记叙文实用十篇

  要想改变一件物品,改变一件事情,改变一种看法,都不难,可为什么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是因为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改变自己。相对的,大凡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在改变世界。这一个月,在枫杨最大的收获,是使我明白了如何去改变自己。

  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生物与周边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环境。来到枫杨,首先就要跟上这里的学*节奏,融入这里的氛围,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惯。刚到这里的第一周,虽然提前作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里紧张的时间表给吓了一跳,从来都是7点钟起床的我,要6点钟爬起来跑操,从来没上过晚自*的我,却要默默地上课学*到晚上九点十分……

  在军训时,我也曾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可当其真正成为未来三年甚至六年的初中或者高中生活的主旋律时,我也有些担忧,有天回寝室休息,竟梦见被开除学籍,大汗淋漓地醒来,还好只是南柯一梦,可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我下决心改变*惯,彻底适应这里。

  早晨,有时总是神志不清、迷迷糊糊的,于是我把闹钟拨快五分钟,闹钟一响,先睁开眼睛,然后闭眼歇一分钟,再睁眼,再歇一分钟……等到起床号响,基本就已经恢复精神,便抓紧时间洗漱,这样我很快适应了早起的时间。晚自*,上了几天,我逐渐学会在晚自*时总结一天的经验,分析一天的得失,除听老师讲课,写一会儿作业,有时还可以拥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我终于学会了把握晚自*。接下来的几周,第一周累积下来的*惯逐渐强化,就连放假回家都再无变化,早上几点起,晚上几点睡,已经变成了*惯,明明定的闹钟是七点,却六点就已清醒,我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自己的*惯。

  改变自己,有很多种途径,或改变目标,或改变思想……在枫杨这一个月,我学会了改变*惯,由此入手,我试图不断地从各方面改变和超越自己。或许,浴火重生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鼓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我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无知。年少的我已*惯让生活迁就我,所有的关爱在我看来似乎是理所应当。面对父母的唠唠叨叨和一大堆讲不完的道理,而我也只是随声附和,甚至是顶撞。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我也只是看似顺从,随后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难道这一切都是“单纯”惹得祸吗?不,虽然单纯是好事,但是也要适度,更要学会克制,从小事做起,改变自己。

  我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思想。我在一天一天的长大,而我的心却在一点一点的变“小”。每当我和同学意见不合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场争吵的到来,几天,几星期甚至以后永远都很少说话。我不会和同学沟通,没有化解彼此的心结。因为,我的心变“小”了。我要改变,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大”,让自己变得更成熟。

  做好一件事是不易的,需要克制,需要大度,需要坚持,努力去改变自己。正如那首歌:“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鼓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come on改变自己。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鼓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我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无知。年少的我已*惯让生活迁就我,所有的关爱在我看来似乎是理所应当。面对父母的唠唠叨叨和一大堆讲不完的道理,而我也只是随声附和,甚至是顶撞。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我也只是看似顺从,随后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难道这一切都是“单纯”惹得祸吗?不,虽然单纯是好事,但是也要适度,更要学会克制,从小事做起,改变自己。

  我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思想。我在一天一天的长大,而我的心却在一点一点的变“小”。每当我和同学意见不合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场争吵的到来,几天,几星期甚至以后永远都很少说话。我不会和同学沟通,没有化解彼此的心结。因为,我的心变“小”了。我要改变,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大”,让自己变得更成熟。

  做好一件事是不易的,需要克制,需要大度,需要坚持,努力去改变自己。正如那首歌:“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鼓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come on改变自己。

  当我看见别人嚷嚷着要改变世界时,我选择低下头来改变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想要改变世界的人,却少有想要改变自己的人。

  我这么说,不是在指责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相反,我坚信要有人去改变世界,要有人有信念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不然,我们的世界又如何变好呢?只不过在我面对世界时,我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我想,以我的力量,也许难以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将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而且,如果每一个人有念头想要让世界变更好的人,如果都能够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那长远来看,我们的世界不也就在这种改变了每一个自己的过程中,被我们改变了吗?

  在我还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我必须得低下头来改变自己,而这个改变自己,具体指的就是学*。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必须静下来学*”,是啊,我也想要改变世界,但我的才华还不足以撑起我想要改变世界的野心,这时候我必须得先低下头来改变自己,必须静下来学*。

  学*,是我们每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如果我们的“改变自己”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的“改变自己”永远都只是在纸上谈兵,而“学*”正是我们化解这种说说而已的尴尬的具体可行。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开始我们的学*时,当我们拿起一支笔,开始我们的学*时,当我们带着我们的头脑,开始我们的额学*时,我们的“改变自己”也开始生效了。我们会在学*中不断改变我们自己,而这种改变一定也能够在厚积薄发时转变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我的班里,有一位男同学:他成绩偏中差,上课做小动作。同学都在远离他,老师也讨厌他。每天放学后,都是形单影只地自己一个人回家,看起来非常孤独……但是,偶然的一次事件,改变了这一切。

  一个明朗的午后,那位男同学开心地,一蹦一跳地走进了学校,我很疑惑:*时他不是低着头,沉着脸,孤自一个人走进学校的吗?今天,怎么这么开心呢?

  数学课上,咦?不对劲!他今天上课认真听讲。我发现,老师也很疑惑地盯着他。过了一会,有一个很难的奥数题,全班每一个人都低着头,唯独他,在认真地思考。切,他*时连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更何况这种题目呢!但是,我错了,他没了多久,就把手高高地举起说:“老师,我会。”全玉同学马上沸腾了起来:“他,不可能会的。”“对呀,就他,*时上课不举手的,怎么可能会。”“……”老师像变了一个态度,微笑地说:“好,你上来,讲解给他们听。”那位男同学分析地连老师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对,完全正确,有不懂的同学要向他请教啊!”

  下课了,全班同学像一窝蜂似的,涌向那位同学的座位,连原来嫌弃他的同桌也开始崇拜他了。我来到了他的坐位上,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他的抽屉里有一大叠的奥数试卷,练*册,还有一张便力贴上写着:改变自己,我惊呆了……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鼓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我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无知。年少的我已*惯让生活迁就我,所有的关爱在我看来似乎是理所应当。面对父母的唠唠叨叨和一大堆讲不完的道理,而我也只是随声附和,甚至是顶撞。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我也只是看似顺从,随后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难道这一切都是“单纯”惹得祸吗?不,虽然单纯是好事,但是也要适度,更要学会克制,从小事做起,改变自己。

  我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思想。我在一天一天的长大,而我的心却在一点一点的变“小”。每当我和同学意见不合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场争吵的到来,几天,几星期甚至以后永远都很少说话。我不会和同学沟通,没有化解彼此的心结。因为,我的心变“小”了。我要改变,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大”,让自己变得更成熟。

  做好一件事是不易的,需要克制,需要大度,需要坚持,努力去改变自己。正如那首歌:“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鼓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come on改变自己。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的,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儿子陷入了沉默。短暂的沉默之后,母亲插言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别太苛求儿子了,我们回家吧。”

  当父亲正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时,他看到,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将它们送还到了原来的地方。目睹这一情景,父亲再次对儿子说道:“儿子,这世界上共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随处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会将它送还回去。我希望你做送还回去的那种人。现在,你把手推车送回去吧。”

  显而易见地,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探讨送不送还手推车的问题,它探讨的是在一个简单行为背后的价值认知问题。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第一种人无疑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这种人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都会坚定地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这并非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会改变世界,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天气一如既往的差,变幻莫测。下午体育课,操场上空除去乌云剩下的还是乌云,看着望而生畏的天空,无聊的我和两个朋友躺在操场一角静静等待闪电的出现。

  今天的闪电很特别,犀利而又刚强。发出一道道金属色的光,忽而三道闪电同时逝出,直逼人们,令我不寒而栗,引起初一小女生的阵阵惊叫。忽而一道闪电劈天而下,敏捷而轻巧,触目惊心的光一逝而过,迅速的从人们眼前消失,令人怀疑他的存在。而这一切我的拙笔却描绘不出其万分之一,着实使我有些Z然。接着,我对朋友说:“去操场中间怎么样?看谁最幸运会被闪电劈中。”大家不约而同的起身往那走去。是的,大家心情都不好,洋仔厌学了,曦有些麻烦事,这迫使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等待着……

  刹那,一道闪电滑天而过,天衣无缝的苍穹似乎被撕开了个口子,让人更进一步贴*天的背后�D�D一望无垠的忧伤。接着,雷声惊醒了呆住已久的我,应声而下的大雨无情的砸在我身上,我尽情承受着,于次,更好发泄那份忧伤。顷刻,电光火石之间,有一丝一缕的想法蔓延脑际,但却又无从得知是什么。等待着……

  想到了,那是忧伤的理由,或许是借口,正所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那应该是�D�D孤独吧!现如今,朋友之间那种珍贵的东西都退化了,成了物质。或是时间让心灵迷茫了。曾经贵过光阴,永不褪色的友谊成了天各一方,遥遥相望的期盼。每个朋友的离开或友谊的`破碎都有份天意弄人的理由,不成理由的理由。

  小A,有些小矛盾,个性要强,不能在一起玩。

  小B,志不同道不合,不能在一起玩。

  小C,有些调皮,常作弄我,不能在一起玩。

  小D,同学聚会没去,生气了不能在一起玩。

  这些理由应该只是彼此之间打心里不愿意在一起的借口吧!真正的友谊可以包容许多:朋友的错,提出后,一笑而过,知错改错;朋友难过,安慰后,一哭了之,不再难过。多么的可爱,多么的真挚,希望还能找回那几份不经意遗失而又沉甸甸的温暖。等待着……

  闪电没击中我,还给予我如此之多的启示,是上天的眷顾吧!上天也认为我是个孤独的孩子,还是……上帝之所以让我认清这一切,是想让我改变自己,追寻不该丢弃的东西吧!或许,他也等待着……

  从现在起,我要不断不断地努力,要抛弃,遗忘曾经自己幼稚的幻想。“我是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作为学生,我应该努力学*,奋发图强;“我是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作为学生,我应该不去追求传说中的幸福;“我是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作为学生,我应该把宝贵的光阴和精力注入到学*上。当我感到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扎实的本领会被淘汰;当我悟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了我的成长而操碎了心;当我看到慈祥的老师为我们的学*不辞劳苦,那布满血丝的眼,我狠狠地下了决心:要塑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周怡敏。

  改变自己,不会像别的同学一样,装天真,扮可爱,追求外在的美丽妖娆,不会别的同学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奢望着心目中白马王子的归来,不会像别的同学一样,每一时,每一刻,爱不释手地捧着言情小说感动流泪。的确,我们这个年龄,爱幻想,爱做梦,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青春的门槛,而另一脚却赖在童年的梦里不肯出来。但是,我们这个年龄,注定是学*的时候,不应该奢望期待心爱的王子。

  13岁,是人生中最绚丽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是人生中最繁华的花季。在这个美好的光阴中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最宝贵的时光,用我们旺盛的精力去拼搏,去奋斗;用我们的率真的性情去克服,去挑战;用我们坚韧的品质去塑造,去完成我们心中那最美丽,最纯真,最初的梦想。

  13岁的我们,一定要把握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学*,奋勇拼搏,在这个年龄,我们应抛弃那天真的幻想——奢望英俊潇洒的王子给予真爱。在这个年龄,我们应该有远大的志向,通过勤奋的学*去实现它。加油!改变自己!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地球不会因为失去某一个人就不转了。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的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性格和*惯,来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

  现在社会进步科技在迅速发展,父母小时候没有电子技术,现在随着手机等物品的出现,不少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人说是科技发展的错,毁了不少人的人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手机等产品也只是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有人沉迷其中,断送了自己的人生,怨不得科技的发展和手机的出现,只能埋怨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定,抵挡不住诱惑。

  在学*中学*好的人应该都会有适合自己的学*方法,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一味的死学*,无计划,成绩一直上不上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却不一定比有学*方法的人的效果好。试着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则可使自己花费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好的结果。

  社会科技进步,我们是无法阻止的,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竞争,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把美国从第一个座位上拉下来指日可待,我们只有努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为社会科技发展献力。

  改变自己需要时间,需要耐力,更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学*,成为更好的自己,在社会科技进步的路上不断探索。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实用十篇(扩展8)

——校运会记叙文实用十篇

  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丝丝的凉风,鲜艳的红旗,闪光的五角星。在激情雄壮的**声中,几千双眼睛仰望着冉冉升起的**;几千只小手举过了头顶,行着庄严的队礼

  “乐从小学第五届田径运动会正式开幕!”伴着音乐,来到了比赛那天,站在跑道上的嘉沂,怀着兴奋,着急的心情,等待着胜利那一刻,看着她那总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就知道她会努力,勇往直前!“准备!开始!”裁判员严肃地说。我们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看比赛。“啪!”只见枪声一响,运动员们飞快地向希望终点跑去。嘉沂像离玄的箭一样,向前跑,”加油!加油!”冲!冲!冲!冲去胜利的终点!胜就在你脚下,胜利就在你手里!激起你对运动的热情!向前冲!风吹着她的头发,使她有力量向前冲,”加油!加油!”冲!”耶”一声声欢呼声使她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你是我们的骄傲!你让我们自豪!你为班级增添了一份光彩!呀!你得了第一名!站在颁奖台上的她,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高兴,兴奋的心情,使她再次牵起了小嘴角,开心地笑了笑。

  运动健儿们在跑道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努力的脚印;赛下了光荣的成绩。胜利在你眼前!胜利由你爆发!加油吧!运动健儿们!

  运动健儿们在操场上赛出了水*!赛出了风格!赛出了用心良的成果!希望你们在下一届运动会更上一层楼!

  三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万紫千红的花瓣打扮着大城市的景色,绿意盎然深深地的叶片,隐映初春的风情。

  蚊子和鸟儿,都是在自身的全球里享有着夏日幸福的时光。

  今天个好日子,在金秋送爽的季节,我院迈入了秋季运动会。该校一千五百多人都即将参与此次盛大游戏的锻炼身体的话。

  那一天虽是秋雨绵绵,但激情不降,依然抵挡不住同学们对锻炼身体的话的希望。

  开幕会逐渐,天上仍然漂着,开幕会是由艺体部同学们产生的《少年当自强》的武术表演。

  以后各班选手意味着逐渐进场,选手们脸部弥漫着是青春年少的风彩,是对体育文化的喜爱。她们的身上身负的不仅是自身的殊荣,也是团体殊荣。

  第一个比赛主要是接力赛跑于100米跑,最先开展的.新项目是小伙4x100米接力赛。小小的接棒,一棒接一棒,这红白相间的木棍不单单是一根接棒,或是同学们老师们的信赖,期待。

  在4x100米的接力赛上,我们班同学们发生了一点小小出现意外,最后一棒的由于小腿抽筋,他一下子跌倒在地,但他快速爬起来,磕磕绊绊奔向终点站,但即便他很勤奋的坚持不懈往终点最后的冲刺,或是沒有解决倒数第一的名次。即便她们沒有取得名次,为班集体大大加分,可返回班集体后掌声响起,仿佛打雷的声音,振聋发聩,掌声雷动。

  今天我学得了,摔倒了别害怕,爬起来便是了,终点站仍然有花束与欢呼声在等你。

  第12届体育节隆重开幕了。操场上彩旗飘舞,入场式开始了,在***的引领下,首先进场的是鼓号队,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敲打着有力的鼓点,斗志昂扬地走向**台。紧接着盛大的彩旗队、花束队把操场打扮成五彩缤纷的海洋。后面是各班运动员方队。运动员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迈着整齐,轻松的脚步,高喊着自班具有特色的口号,走过**台,台上的领导微笑着向我们点头。简短的开幕式,体现了我们学校运动员团结、奋进、拼搏地风采。

  运动会上到处都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

  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激动人心的女子400米终于拉开了序幕。只见跑道上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运动员有的在做准备,跃跃欲试;有的谈笑风声,胸有成竹……

  一声枪响,队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她们如同脱缰的小马争先恐后地追逐着。张云倩同学跑得比较快,所以都对她报以最大的希望。同学们在操场上拼命地齐声呐喊,给她加油。只见她一脸严肃,甩开大步全神贯注地跑着。也许是我们巨大的期望给她造成的压力吧,她一直处于第二名的位置,我们心里有些担心。经过几处弯道之后,曲逸凡离第一名只差一米的距离了。啦啦队的同学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挥动着手,拼命地喊着:“倩倩,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也许她真的听见了我们的喊声,从中汲取了力量,她的步伐加快了。离终点还有五十米,二十米,十米……到了最后的时刻,有的同学紧张地挥动着拳头,只见倩倩在最后关头,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像拧足了发条一样,拼命向前跑,最终得了第六名。最终我们为她鼓掌欢呼。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静,沉浸在激烈的比赛当中。

  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在快乐中感悟成长

  他,留给对手一个望尘莫及的背影;她,两次跌倒,两次奋起直追;他,如流星般一次次划过横杆,一次次跨越新的高度;他们,因伤与奖牌失之交臂;她们,全程陪护,用细心的守护做坚实的后盾……这个秋日,参与者与主角一样可爱。

  十月的秋风,有些许的寒意,学校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正火热的进行着,运动场上,一个个以团结、奋斗、友谊为题的故事也悄然发生着,感动和荣誉同在,泪水和欢笑在秋日的校园里谱写成一首首动人的旋律。

  短跑飞人:训练是决胜的关键

  一袭火红的“战袍”,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来自软件与食品工程系20xx级计算机多媒体2班的王文斌半蹲在男子100米赛道上,目光坚定而自信的看着前方,“运动员各就各位”,观众屏住呼吸,“预备”,裁判一声枪响,他拔地而起,掠过跑道,像离弦的箭向着终点飞去,此时的赛场已是欢呼声一片。“那一瞬间,仿佛可以感受到风在耳边肆虐,可以清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在取得男子100米冠军后,王文斌这样回忆道。他说“奔跑的感觉,就是追求的感觉”,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的他上学时每逢运动会都要参加,高中时曾获得市级运动会800米第三名、100米第八名的可喜成绩,本次校运会,王文斌又体会了一次当“主角”的感受,男子100米冠军、800米冠军、4×400接力赛团体冠军,他用奖牌的堆砌成就了赛场上的“主角”。他骄傲的说,在800米赛道上,以绝对的优势与对手拉开了至少200米的距离,这与他*时的训练有很大关系,注重日积月累的锻炼,系统性的训练,“短跑练冲刺,主要锻炼腿部力量,长跑练耐力,主要是腰腹部,我一般训练时至少要跑10圈”王文斌说。

  坚强: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跑

  女子800米赛道上,运动员们吃力的跑着,忽然,一抹娇小的身影一个趔趄,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她努力的爬起来继续比赛,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腿疼难忍,没跑几步,她又一次摔倒了,咬着牙,再一次爬起来比赛,几乎所有人都被她感染了,“加油,加油!”热烈的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运动场汹涌着一种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与成绩高低无关。这位来自经济与社会管理系市场营销一班的马红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失败者,她说:“重在参与,给我最大力量支撑的是观众们一直加油打气的声音,我享受了整个过程”。

  跨越:挑战更高更强

  助跑、起跳、背跃、落地,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男子跳高决赛现场,来自旅游与外语系中韩班李毅成了全场的焦点,独特的背跃式跳高让他一举打败所有对手,得以冲击记录,165cm、169cm、172cm、173cm,李毅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到最后,俨然成了他的个人赛,不断地挑战着新高度,打破了172cm的历史记录,他说,要挑战“无人问津”的高度是对自己的挑战,“不挑战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李毅说。

  无缘奖牌:伤痛是勇敢者的勋章

  男子800米跑道上,一个瘦瘦小小的身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僵硬的动作让人不难发现他受伤了,一圈,两圈,当跑道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依然目光坚定的注视前方,昂首挺胸,一瘸一拐的向终点跑来,这位来自经济与社会管理系20xx级物业管理班的汪毅强坚强的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刚毅,顽强。在暑假时汪毅强肩膀处动过手术,留下后遗症,剧烈运动时会加重疼痛,在跑步时,半圈下来腿又突然抽筋,“当时有一瞬间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既然参与了就要勇敢完成,就算走也要走完全程,更不能辜负同学们一直呐喊的加油和鼓励”,汪毅强说。

  在男子跳高赛场上,教师教育系数学教育班鲁峰在比赛时不慎将脚扭伤,瞬间剧烈的疼痛让他倒在软榻上,只见他表情痛苦的捂着脚踝处,四周的人立马冲上去,查看伤势,涂抹药膏,简单的包扎后,在几位男同学帮助下,赶往了医务室,在离开运动场的时候,鲁峰回头看了一眼跳高赛场,眷恋的低下了头。一旁的观众感慨的说:“真是太可惜了,他跳的很好,我一直关注着他,觉得他可以冲冠,没想到这么意外”。在随后的采访中,鲁峰说的最多的词不是遗憾,而是感恩,“刚开始确实失落,毕竟与奖牌失之交臂了,现在静下来仔细想想,有失有得,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都看在眼里,运动难免受伤,这个伤疤至少可以证明我勇敢的参与了”。

  坚实后盾:有她们,更踏实

  “慢点,喝点水”、“这儿有药,快涂一点”,运动场上,有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更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后援”悉心照料着每一位运动员。绿茵场上,来自艺术设计系的夏宇昊和赵煜手里拿着一包包急救药物奔跑在运动场各个地方,消毒水、膏药贴、葡萄糖、跌打药……他们准备了各种应急伤药,为让受伤运动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他们一直守候在运动场,时刻关注着赛事。女子800米比赛结束,艺术设计系服装一班的王雨薇瘫倒在地,赵煜和夏宇昊立马跑过去将她搀扶起来,该系学生会副**杨梦晨叮嘱道:“不要立马坐下来,先慢慢的走一走,不然对心脏不好,走五分钟再休息”,王雨薇说:“再累都不算什么,有她们在后方守候,比赛时心里很踏实,暖暖的”。

  “比赛一结束我就被我们班同学照料的好好的,什么都不用想,只管比赛就行了,为她们点赞”,来自旅游与外语系商务英语三班的李晓如是说,她在跑完长跑时,同班的孙曼丽、代云将她扶到休息区,递上热水和巧克力补充体力,李晓说,她们为此还特地准备了一个大号的保温杯,就为了能让她在跑完后能喝上热水,“喝着暖和,心里头更暖和”,李晓笑着说。(文/青春通讯社记者徐艳然、李倩茹 编辑/王靖霆、沈熔珍)

  趣味运动会心得体会二:趣味运动会心得体会3

  截至今天下午,我校为期一个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园满结束。

  虽然有点累,但我还是想把我班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向上的一面尽我所能写一点心得,以便把我班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的潜质用在学*上,进而形成一种合力,促进我班每个学生能力的最大发挥,进一步推动我班各方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次活动均以班级为单位,内容分三项:第一周的广播体操比赛、第三周的诗朗诵大合唱、第四周的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又分三项:台风中心,千足虫、合作争第一)。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及合作意识。既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又丰富了我校师生的校园生活;既让孩子们懂得了参与的重要性,又使他们明白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收获必须付出。

  第一周广播体操练*,同学们热情特别高,一有自*课就跑来请示说:“老师咱们练*体操吧,别的班都练呢!”看着同学们那种渴望一展风采,积极备战的脸庞,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抽时间陪着自己的学生练*。看到个别同学动作不规范,再加上恨铁不成钢,说话就免不了带着严厉,但我知道其实孩子们都挺努力的。你看别人都休息了,苗昆正、徐时晨宇还在向别的同学请教;刚练*一轮下来,牛国辉满脸汗水顾不上擦,就开始为张xx、郭xx纠正并督导他俩认真练*。女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一刻不停的规范动作。我说休息一会儿吧,别太累,“老师你让我们练吧,我们不累”史xx如是说。此情此景,身为班主任的我被感动了:感动于同学们的刻苦努力,感动于你们的积极向上,更感动于我的学生们备战时的全力以赴。在此我想对我的学生说:广播体操练*需要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全力以赴,我们学*上也绝对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三班的学*成绩何愁不能天天向上、日新月异、创造奇迹呢?

  第三周的诗朗诵、大合唱在练过程中也有很多插曲。朗诵需要素养,节奏感要强,语速要把握到位,语调要抑扬顿挫。大合唱需要默契,演唱者要懂得指挥者的每一个眼神和手势。孩子们还小,二部轮唱稍微不用心就可能“合二为一”宣告失败。刚开始孩子们总是唱来唱去就成了“合唱”,老师着急的训了男生训女生,学生更是畏首畏尾,一到轮唱就不敢唱。胆子大一些的学生说“老师,别练这个了。”看到学生的畏难情绪,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失败的原因:一个是学生精神不集中也就是不专注,另一个是不看老师的手势。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就对症下药,把应该注意的问题又强调了一遍。最后心*气和的说:咱们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以后咱们三班还参加活动吗?听老师的好好练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班的大合唱表演的非常成功。鉴于以上情况老师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只要你是一个人,只要你活着,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生活和学*上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既不能产生畏难情绪,更不能消级退缩,只有积极想办法,以乐观的态度去应对,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自己的懦弱,眼前一定会“柳暗花明”的!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前两项比赛我自认为都达到了超常发挥,而且了见证我们三班同学关键时刻决不掉链子!接下来的第三项比赛,同学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半点都不会到比赛顺利完成,经过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合作争第一”这一项,直到现在同学们身影还在眼前闪现,同学们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这项活动需要12个人把相邻的两只脚捆一块,然后听口令一块儿跑,那一组最先被拍着背,那一组就被淘汰。这绝对是锻练孩子们合作双赢的一个项目,没有*时的不怕摔不怕疼的练*,没有高度的集体观念,没有“人心齐,泰山移”的思想意识,没有在哪儿跌倒还在哪儿爬起来的精神,别说比赛成功,恐怕还没上阵就得败下阵来!这个项目还告诉我们:越是跌倒了越得劲往一处使,自己挺住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队员,不然再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一个项目下来,同学们刚买的校服裤子不能说被摔擦的千疮百孔吧,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有的同学膝盖被磕碰的都出了血,可还是不啃一声,一直坚持练*,坚持比赛到最后。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班级,作为班主任你能无动于衷吗?你能不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深深感动吗?在此,我想告诫同学们的是:咱们班是一个整体,你要时时把我们班放在心中,要有团队精神,牢牢竖起“班荣我荣,班耻我耻”这一观念。须知:如果把班级是大海,你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委身于班级,你才不会干涸;如果把集体比作蓝天,你就是翱翔于蓝天的一只飞鸟,只有置身三班这个班集体,你的翅膀才能变得越来越坚实有力。

  五月,欢腾的五月,激情的五月,团结奋进的五月,积极向上的五月,锻炼意志的五月,超越自我的五月,----

  五月,令人难忘的五月,难忘和同学们一同洒下的汗水,难忘你们吃苦耐劳的品质,难忘你们的欢声笑语,难忘你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印象最深的是:不苟言笑的魏xx、张xx竟然在这次活动中大显神手,体形较胖的盖xx更是出乎意料的积极参与,赵xx在个别同学耍性子撂挑子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徐xx、陈xx在磕破膝盖后还依旧做到了有始有终,---

  同学们:你们这次活动中表现出的光彩的瞬间将成为我们班的永恒,你们的每一次超越将成为老师心中最美的风景,你们的优秀品质足以感动所有任课的老师。但愿在这学期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学*上要继续发扬这次活动中所有的优良传统,时时刻刻用这种精神鼓励我们去刻苦学*,百尽竿头,再进一步。

  同学们,老师在拭目以待着你们学*上的进步,你们的成功,就是对老师和家长的最好回报!

  第12届体育节隆重开幕了。操场上彩旗飘舞,入场式开始了,在***的引领下,首先进场的是鼓号队,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敲打着有力的鼓点,斗志昂扬地走向**台。紧接着盛大的彩旗队、花束队把操场打扮成五彩缤纷的海洋。后面是各班运动员方队。运动员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迈着整齐,轻松的脚步,高喊着自班具有特色的口号,走过**台,台上的领导微笑着向我们点头。简短的开幕式,体现了我们学校运动员团结、奋进、拼搏地风采。

  运动会上到处都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

  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激动人心的女子400米终于拉开了序幕。只见跑道上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运动员有的在做准备,跃跃欲试;有的谈笑风声,胸有成竹……

  一声枪响,队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她们如同脱缰的小马争先恐后地追逐着。张云倩同学跑得比较快,所以都对她报以最大的希望。同学们在操场上拼命地齐声呐喊,给她加油。只见她一脸严肃,甩开大步全神贯注地跑着。也许是我们巨大的期望给她造成的压力吧,她一直处于第二名的位置,我们心里有些担心。经过几处弯道之后,曲逸凡离第一名只差一米的距离了。啦啦队的同学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挥动着手,拼命地喊着:“倩倩,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也许她真的.听见了我们的喊声,从中汲取了力量,她的步伐加快了。离终点还有五十米,二十米,十米……到了最后的时刻,有的同学紧张地挥动着拳头,只见倩倩在最后关头,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像拧足了发条一样,拼命向前跑,最终得了第六名。最终我们为她鼓掌欢呼。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静,沉浸在激烈的比赛当中。

  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在快乐中感悟成长

  他,留给对手一个望尘莫及的背影;她,两次跌倒,两次奋起直追;他,如流星般一次次划过横杆,一次次跨越新的高度;他们,因伤与奖牌失之交臂;她们,全程陪护,用细心的守护做坚实的后盾……这个秋日,参与者与主角一样可爱。

  十月的秋风,有些许的寒意,学校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正火热的进行着,运动场上,一个个以团结、奋斗、友谊为题的故事也悄然发生着,感动和荣誉同在,泪水和欢笑在秋日的校园里谱写成一首首动人的旋律。

  短跑飞人:训练是决胜的关键

  一袭火红的“战袍”,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来自软件与食品工程系20xx级计算机多媒体2班的王文斌半蹲在男子100米赛道上,目光坚定而自信的看着前方,“运动员各就各位”,观众屏住呼吸,“预备”,裁判一声枪响,他拔地而起,掠过跑道,像离弦的箭向着终点飞去,此时的赛场已是欢呼声一片。“那一瞬间,仿佛可以感受到风在耳边肆虐,可以清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在取得男子100米冠军后,王文斌这样回忆道。他说“奔跑的感觉,就是追求的感觉”,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的他上学时每逢运动会都要参加,高中时曾获得市级运动会800米第三名、100米第八名的可喜成绩,本次校运会,王文斌又体会了一次当“主角”的感受,男子100米冠军、800米冠军、4×400接力赛团体冠军,他用奖牌的堆砌成就了赛场上的“主角”。他骄傲的说,在800米赛道上,以绝对的优势与对手拉开了至少200米的距离,这与他*时的训练有很大关系,注重日积月累的锻炼,系统性的训练,“短跑练冲刺,主要锻炼腿部力量,长跑练耐力,主要是腰腹部,我一般训练时至少要跑10圈”王文斌说。

  坚强: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跑

  女子800米赛道上,运动员们吃力的跑着,忽然,一抹娇小的身影一个趔趄,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她努力的爬起来继续比赛,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腿疼难忍,没跑几步,她又一次摔倒了,咬着牙,再一次爬起来比赛,几乎所有人都被她感染了,“加油,加油!”热烈的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运动场汹涌着一种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与成绩高低无关。这位来自经济与社会管理系市场营销一班的马红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失败者,她说:“重在参与,给我最大力量支撑的是观众们一直加油打气的声音,我享受了整个过程”。

  跨越:挑战更高更强

  助跑、起跳、背跃、落地,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男子跳高决赛现场,来自旅游与外语系中韩班李毅成了全场的焦点,独特的背跃式跳高让他一举打败所有对手,得以冲击记录,165cm、169cm、172cm、173cm,李毅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到最后,俨然成了他的个人赛,不断地挑战着新高度,打破了172cm的历史记录,他说,要挑战“无人问津”的高度是对自己的挑战,“不挑战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李毅说。

  无缘奖牌:伤痛是勇敢者的勋章

  男子800米跑道上,一个瘦瘦小小的身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僵硬的动作让人不难发现他受伤了,一圈,两圈,当跑道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依然目光坚定的注视前方,昂首挺胸,一瘸一拐的向终点跑来,这位来自经济与社会管理系20xx级物业管理班的汪毅强坚强的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刚毅,顽强。在暑假时汪毅强肩膀处动过手术,留下后遗症,剧烈运动时会加重疼痛,在跑步时,半圈下来腿又突然抽筋,“当时有一瞬间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既然参与了就要勇敢完成,就算走也要走完全程,更不能辜负同学们一直呐喊的加油和鼓励”,汪毅强说。

  在男子跳高赛场上,教师教育系数学教育班鲁峰在比赛时不慎将脚扭伤,瞬间剧烈的疼痛让他倒在软榻上,只见他表情痛苦的捂着脚踝处,四周的人立马冲上去,查看伤势,涂抹药膏,简单的包扎后,在几位男同学帮助下,赶往了医务室,在离开运动场的时候,鲁峰回头看了一眼跳高赛场,眷恋的低下了头。一旁的观众感慨的说:“真是太可惜了,他跳的很好,我一直关注着他,觉得他可以冲冠,没想到这么意外”。在随后的采访中,鲁峰说的最多的词不是遗憾,而是感恩,“刚开始确实失落,毕竟与奖牌失之交臂了,现在静下来仔细想想,有失有得,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都看在眼里,运动难免受伤,这个伤疤至少可以证明我勇敢的参与了”。

  坚实后盾:有她们,更踏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