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

首页 / 写作指导 / |

  记叙文写作指导 1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王瑞琦同学,在描写数学郭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郭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郭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王瑞琦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郭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惯等,否则就会**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沈静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像这样真实具体、清新简洁的片断还很多。如梁丽华同学的《等》、王雪莉同学的《钥匙终于找到了》,都通过多侧面的描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自己的急切心情。郑铁同学的《送别》,描述了爸爸在南昌火车站送他和妈妈回北京时,一家人难舍难分的场面,都很真切感人。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 2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4、引用古诗词、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现一两句古诗词,不仅会是作文富有文学气息,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诗词、句,活用,当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诗词的含义、背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时涉猎大量的古诗、古文。)

  5、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6、抓关键词语法,也叫重点词语分析法。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就能弄明白要表达的中心。如《难忘的初中生活》这一题目,“生活就是文章的文眼”,本文要求写初中生活。初中有漫长的三年,写哪些呢?再看题目中的“难忘”,就写那些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或有趣味的生活。

  记叙文写作指导 3

  1、命题记叙文

  以词、短语、句子直接命题的记叙类文题,往往具有寓意性,开放性,容量极为丰富,驰骋想象的空间也极为广阔。审题重在"咬文嚼字",要咬准字眼想开去,通过具体的事件、生活表象的概括,使得主题渐趋明朗,最终再把一度放开的思路收回来。词句不完全型记叙类文题对所要写的内容带有定向的性质,只允许在某一方面进行选择。选择时要斟酌酝酿,反复筛选,权衡而定,选择既定之后就要搜罗素材,设计内容,展开结构。

  2、材料记叙文

  材料记叙文是典型的“戴着镣铐跳舞”。尽管如此,“镣铐”要戴,“舞”也要跳好。考生主要掌握想象描述类、续写类记叙文。想象描述类文题的写作要注意:一、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诸如行动、心理、对话描写等;二、要精心揣摩要求,依照要求应节而舞,舞出水*,舞出风格。续写类文题的写作关键在于揣摩透彻文题所提供的情境,然后展开想象创与文题情境协调一致的情境,通过情境表现主题。

  3、话题记叙文

  *三年高考考察了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写记叙文热仍不失为“避重就轻”的明智选择。因为文章的主题业已明确,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如何用生动曲折的事件、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生动具体的描述把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哲理性的思表现出来,让生活暗示出深刻的主题,因而审题难度大大降低。

  记叙文写作指导 4

  记叙文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应各有侧重。

  记叙文写作指导 5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个概念性的东西,你要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往往虚一点,都不是概括性比较强的概念。比方讲,一说,哎呀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咱们同学一说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是吧,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为什么会出现刚才那个情况,那是因为教室里面怎么样?安静。好了,你把这些写出来了,还要你在那儿说吗?教室里安静极了、教室里特安静,不行。影响你们得高分的好像就是在形象方面考虑得不够,把虚的化成实的注意得不够。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咱们同学们往往会这么说,有的同学稍微夸张一下,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这还不够,化虚为实,把它说破了,那意思就是说,你描绘出一个形象来,让别人看,别人看完了,让别人得出这个结论。你说“安静”,你写完了让我一看,多安静;你说“热闹”,最好你的文段里面不用热闹最好,写出来让我一看,这个同学写的这个场面多热闹啊。好,你回忆一下,遇到过挤没有?挤,你想想看,怎么个挤法?好,告诉你一段“挤”,大家注意听,“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这里面有挤吗?没听到有挤吧?挤呀,挤极了,挤得要命,好了,听完了以后挤不挤?挤。写作文就该这样,那么景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想,人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去想,我怎么把这个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让别人得出那个概念,是吧?你不要虚,你要化虚为实,你去描绘形象,让别人得出结论。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1)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菁华5篇)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1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2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3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4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5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2)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菁华5篇)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1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2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3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4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5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3)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实用五份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1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xx年是《我和水》;20xx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着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2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3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精妙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4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5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xx年是《我和水》;20xx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xx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的纠纷》。

  3、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xx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有时代意识

  ⑤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着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4)

——亲人记叙文合集五篇

  徐零宵的家里很穷,她家住在海边。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引发了海啸,爸爸徐圣被海啸卷得无影无踪,她和妈妈一起跑,一块巨石把她们分开了。她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走。

  后来,她看见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苗族地界。她不解地看着牌子。

  一位妇人走过来,她奇怪地说:“怎么啦,是不是迷路了?跟我回家吧!”

  徐零宵跟着妇人回了家。她给徐零了许多菜,她边吃边把事情告诉了那妇人,那妇人说:“原来是这样,那你就留在我家吧!”

  第二天,天刚亮,那妇人就烧了刀削面,徐零宵狼吞虎咽地把热腾腾的刀削面给了。那妇人把她当成亲人看了。每当她生病,那妇人就会上街求医;每当她饥饿时,那妇人就会给她烧可口的饭菜……

  几年来,那妇人精心照顾她。可是一天,那妇人地街上看到寻人启示:徐圣被海浪冲走后又回到岩上与夫人杨氏同生,可女儿徐零宵失踪,邮编:300000。

  那妇人匆匆忙忙嘴馋回家,告诉徐零宵,并写了封信,叫徐家父母团聚。

  几个小时发后,徐零宵喊着:“爸爸来了!”她和那妇人最后的.一个拥抱让时间似乎都停止了……

  啊!那妇人并不是徐零宵的妈妈,但她把徐零宵当成了亲女儿。徐零宵长大后经常到那妇人家里里去看那妇人。

  真情无处不在,正是因为真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小云,她今年十五岁了。在小云家住着一位八十三岁的苗族老奶奶。老奶奶得了很严重的病。老奶奶的家里没有一个亲人。小云觉得这位老奶奶很可怜,经常去老奶奶家帮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今天,小云去老奶奶家看看老奶奶有什么事要她帮忙。小云叫了一声:“奶奶。”可是,屋子里没有声音。小云又叫了一声:“奶奶。”可是屋子里还是没有声音,小云心想老奶奶是不是出事了。小云急忙走进了老奶奶的屋子,看见老奶奶正在睡觉,总算松了一口气。

  小云看见老奶奶的屋子里有一堆脏衣服。小云轻手轻脚地

  把衣服放进竹篓,背起竹篓去了小河边。因为现在是冬天,河里的水冰凉冰凉的。小云忍着刺骨的寒风,把衣服洗完了。小云回到了老奶奶家,刚把衣服晾了一半,老奶奶就醒了。老奶奶看见小云在晾衣服,一双小手冻得通红,心疼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老奶奶紧紧抱住小云,喃喃地说:“谢谢你,小云!”小云听到这样的话羞红了脸。

  从那以后,小云对老奶奶更好了。在小云的照顾下,老奶奶生活得很幸福。

  有苗族山庄,那里有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泉水匆匆流逝,葱郁的高树围绕着山庄。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母亲告诉我山上有个老太太,她没有依靠,孤独,生病了。既然你是少先选手,就要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老太太做能做的事。我同意的点头。

  终于有一天,我早早地写完作业,暗暗地想起妈妈对我说的话,站起来匆匆地走了。我赶到奶奶家,在奶奶家看到的只有苗族奶奶辛苦地洗衣服,出汗了。我看到这种情况跑过去了。奶奶帮我洗吧。这是奶奶,她洗了头,看到销售的脸上有皱纹,但她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很亲切,我很亲切。奶奶坐在长椅上,然后我用双手洗了衣服,洗了头,看到销售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是她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很亲切,我很亲切。奶奶坐在长椅上。然后,我用双手洗了衣服的衣服,洗了干净的棍子,看到了房子上,看到了干净的孩子,看到了干净的水槽里的水。

  出发前老太太摸着我的脸靠着我的衣服,高兴地说孩子,谢谢,老太太不用谢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骄傲地说,天已经晚了,我和老太太告别,回家的路上

  在我们这个年纪,或许很多父母都不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去遥远的地方。他们舍不得孩子在离开他们的时候受委屈,所以,他们把孩子拴在身边拴的很紧很紧。那样热情,那样强烈浓厚的爱,像火焰一样滚烫滚烫的燃烧着孩子们。

  但是,年少的我们总是愚昧无知的。我们想方设法的与最亲*的父母作对,我们想方设法的想用冰冷刺骨的水浇灭那团滚烫的火。我们和父母的距离那么的*,却让他们感到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心寒,觉得我们和他们总是那么的遥远。其实,父母也想要我们的关爱,他们也渴望我们对他们用心付出。

  我的哥哥就是明显的例子。还记得我的哥哥,小时候特别粘我的爸爸妈妈,每次的爸爸妈妈抱着我的时候便把我从我妈妈温暖的'怀里推开,然后自己再扑入我妈妈的怀里。那时候的我觉得,他和妈妈之间的距离只有两厘米,他和妈妈的心上连了短短的一根线。这样的感情,我又羡慕又嫉妒。

  可是,自从哥哥进入了青春期就开始和妈妈的关系闹得越来越僵了。妈妈说一他就说二,妈妈向左他就向右。他一动不动就和爸爸妈妈闹着脾气,他将父母从他的心里推开,从他青春的梦里推开。没有人再理解他了,不知道他究竟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却为了我的慢慢成长渐渐的再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理会他了。

  所以,哥哥为了惹得爸爸妈妈的注意,一动不动就和哥哥闹脾气。要么将门锁住将所有人挡在了门外,然后将房间里的东西砸的稀巴烂,要么就气起来离家出走让爸爸妈妈东奔西走的寻找他。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哥哥和妈妈心里的那根线彻彻底底的断了,不见了。

  他想去追求属于他自己的诗和远方。

  他考上了大学以后,就像是被精致的囚牢所锁住的鸟儿一下子被放飞了出来,然后仓皇而逃,连父母送他上飞机都被他谢绝了。似乎想和爸爸妈妈拉开长长的距离。

  自从青春期的开始很少回家的哥哥现在却天天给父母打电话。他的远方太远了,远到了他看不见他的故乡,远到了他寻不到他的故人。他一个人漂泊在远方的寒夜之中,再也没有人絮絮叨叨的让他在出门前加衣服了,再也没有人任凭他走一小段路都让他注意安全顺着红绿灯走。

  曾经他害怕父母滚烫的爱烧灼了自己,但是那团火焰却在远方的寒夜里温暖了他,指引他回到故乡。

  难道人与人的距离相*,心就会远离了吗?我们所需要的,所奢求的,仅仅只是心灵相互靠*的蓬勃温暖。

  她披着长长的头发,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她有时温文沉静,有时活泼好动,她还有许多爱好呢,比如,玩电脑、看书、打篮球、游泳等等。

  有一天,我到她家玩,来到了她家,看到她正在玩电脑,我连忙跑过去,问道,“颖珊,你有书借给我看吗?”“有啊,你借吧”表姐说道,我连忙跑到她的房间,爬上书柜,在那里有许多书看,比如,《会飞的教室》、《民间故事》、《不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等等,拿起一本书,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忽然,正看的入神了,表姐生气地走了过来,说道:“你的袜子这么脏,别爬上去。”我心想你到我家也是这样的呢,但我还是从书柜上走了下来。我就想玩电脑,就跑到舅舅的房间玩起电脑来,正在玩QQ堂的时候,表妹连忙推我到地上,我就跟她说:“你不要这么过分。”她一声不想,玩起电脑来,我只好从地上站起来,去看电视,我在看“大长今”,表姐也跟我一起看,她跟我在沙发上谈笑,我说:“大长今,多美丽啊,是不是?”表姐立即说到:“对的,从她的蒸煮和医学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真使人敬佩啊,对不对?”我看的津津有味,听见表姐说完了,我刚才没留意表姐说得话,就说:“你刚才是问我的密码是多少吗?是66051724啊!”我答完之后,表姐就大笑,我回想一下,我突然大叫起来,表妹问**什么,“我把我的Q密码说给你的姐听呢,我上当啦!”我气愤的说道,表妹拉着表姐偷偷的说出了我的密码,我心想,反正我早就改了密码啦,我偷偷的笑了起来,表姐连忙在电脑上打上了我的密码了,可是,怎样按键盘都不行,我的声音笑的'停不下来,我连忙说:“你是个大傻瓜、笨蛋。”

  我的表姐是不是很“好”呢?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5)

——再见初中记叙文合集五篇

  还有一学期左右的时间,我就要和我亲爱的母校分离了。那一刻,我将站在学校的大门前郑重地又依依不舍地和我的母校与同学们、老师们以及学校中的动植物们告别。

  明年我就要和那些与我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同学们说“再见”了。她(他)们带给了我许多快乐,让我从中悟出了友谊的可贵,让我体会到了有朋友的美好。她们和我如家人一般,我们之间无话不说,互相倾诉。可是我们即将分离,但愿我们之间那纯洁的友谊能永远保存下来吧!

  敬爱的老师们为了同学们的学*成绩每天加班加点、辛勤地批改作业。还时常为同学们分析、讲解难题。虽然,有时老师们会大发雷霆,但这都是同学们太捣蛋、不听话。我有句话想要对敬爱的'老师么说:“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

  如果时间能停留在小学,那有多好啊!我怀念在小学中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我,永远也忘不了居敬小学!因为它如同我的母亲,让我记忆犹新,无法割舍。

  我怀念的美丽的“母亲”再见了!是你让我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为学校进化空气的一草一木们,再见了;为学校增添生动的动物们再见了;顽皮却聪明、善良的同学们再见了;有些凶却可敬、严肃的老师们再见了!

  我挥挥手向学校中的一切告别,再见了,606大家庭!

  寒冬的气氛已然消散,只剩下一片的温暖。我站在窗前,静听抽芽的声音。看着这些春意盎然的景色,看着树枝在拼命甩出新芽,看着燕子衔枝筑新巢,看着微风抚摸过花苞的脸颊……看着看着心里到有些索然无味了。因为去年,他没有如约而至。

  周六早上的天气总是不尽如人意,天空阴沉着脸。听,这是什么声音。仔细听。他来了!他从天空阴沉的脸上滑落下来了!他来找我了!我连忙跑向屋外,看着他从天空滑落,落到我的肩头,发梢,手指……小小一片,甚是可爱。他带来了更多的伙伴,不一会就为我我最喜欢的那棵树带来了一份十分美丽的见面礼——洁白的婚纱。那棵树依偎在最大的那棵树面前。一身婚纱,一身西服。两个要走如幸福的殿堂了。想不到,他走了这么久,到还学做起了月老了。

  我面带微笑,换上了红色的毛大衣。与他相约在雪白的地上。我拨开一块空地,坐了下去。

  不知他吃了什么,又似大了些,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他说:“这次不好意思,有事情在忙所以就耽误了。我去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可一直绕着北京走。对不起,如果有下次一定会来看你。不过明年一定提前来看你!”“没关系,说话算话!”

  他一直伴我做了好久,直到我裤脚湿了,他也消失了。

  天空笑了,他消失了。我望着地上的白色一片面带微笑“明年,一定要准时赴约啊!”

  为什么在你离开后,我寻找我们曾经的痕迹,回忆着,总是免不了流泪……

  你还记得吗?你曾送过我一张你亲手画的画,画中是两个手拉手的小女孩,背后是一只纯洁的天使,你告诉我:“我们的友谊比天使还纯洁!”我笑了,刮着你的鼻子:“就你嘴甜!”那张画我至今还保存着,挂在我房间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看看它,不知不觉,泪已流到嘴边。

  你知道吗?我好想你啊!在你走后,我每个夜无不在想你!是你陪我走过童年,给我快乐,给我幽默。你的天真,你的活泼,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没想到一次毕业考,就把我俩分离在了两地!

  毕业那天,你抱着我眼角流下了泪水,脸上却笑着,你对我说:“玲,要答应我,以后要笑着走过,不要再哭了!”我赶紧抹掉眼角边的泪水,用力的点点头:“恩,我答应你!梦。你也是。”但我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傻瓜,看你又哭了。”“你不也哭了吗?”说着,梦赶紧擦掉自己的眼泪,我们一起大声的笑了。

  在笑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的情景;我们一起迟到,一起玩耍,甚至一起恶作剧!“玲,我们的友谊是纯洁的,所以离开也一定要笑着。”梦悄悄的在我的耳边对我说。“恩!”我顿时感觉世界上只有梦是我最好的朋友!

  现在我在新的学校里依然无不想着你,梦,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还会在相聚,我会一直等着你的!在我心中我的好朋友一直是你……

  你道过别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别离的意义。

  你可知道,人们每说一声再见,就是他死去了一点点。

  还记得你曾经青涩的话,你犯的傻。还可以你的朋友圈里展现的那些都市繁华,灯红酒绿。还有那世间无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记得你喜欢日本的樱花吗,可是再灿烂的花也会离开本体,融入泥土。

  人们每说一声再见,他们就回死去一点点,可惜人世间有太多太多的再见。

  人会说再见,时间如流水带走了你曾熟悉的人,熟悉的记忆。无意间翻开相册,我只能感受时间的流逝。

  物也是会说再见的,记得巴黎圣母院吗?记得那冲天的烈焰带走了圣母院幽远的钟声。有人说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是这座城市的灵魂。那段录像中圣母院倒下的塔尖无的压毁了那里的景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生物轮回的无常。

  天若有情天亦老,但终究落红不是无情物,何必人呢?

  万幸我们还有时间道个别,和对方笑着说出:“再见”。现在你我还在,这城市还在,这时间还在。我相信我们的再见不会再有不舍,不会再有遗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纯洁的走一圈,而是让我们经历过世间百态,告别了世间万物后的释然。

  时间无情的流逝,但是我们的友情不会改变。我们在最后一句:“再见”中送别对方,不会再留下遗憾。

  我的兄弟——佳佳,你们可能不认识,他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六年级才认识的,他人不错,所以我俩在一起玩一起写作业一起去我家或他家玩电脑。我俩在学校如手足情兄弟。每次他被欺负或我被欺负我或他总是第一个上。在学校只有他可以骂我,别人如果骂我他总是冲在我前面动拳头,每次出事,被老师批评他总是掩盖事实说是他打的人给我没关系,老师也总是罚站他,但是我俩没有埋怨过谁一次总是笑嘻嘻的在一起玩。

  记得还有一次,呵呵他可能当时脑子有点傻,有个人骂了我,当时是我俩骂着玩呢,他问都不问一拳下去,哎呀不轻啊,我说:“佳佳你干啥。”他说:“替你报仇”“我晕我俩在骂着玩啊!”我说。他没吭声只是一言不发的搂着我下去玩,每次我俩嘴馋的时候,口袋没多少钱,他总是借着去上厕所偷偷找人借了5元,每次应为钱没还上被人挤在墙角打。有一次正当下学有一群外班的孩子,来找佳佳。佳佳总是让我先走我就答应了。我偷偷在后面偷看他们干啥,结果看见他们准备打佳佳。我当时非常生气,书包一卸扔到地上,拿起一块板砖上去往地上一摔一脚上到内几个孩子的脸上,让后拿起书包搂上佳佳就狂跑。我俩跑到安全的地方,呼呼的大喘气。笑着说:“干嘛管我!你会被打点。”不在乎笑着说。我俩你搭我肩我搭上你肩笑嘻嘻走在小道上!

  虽然我俩只有短暂的一年,但是我俩不是当了一年的兄弟,是一辈子。


记叙文写作指导合集五篇(扩展6)

——精除夕记叙文合集五篇

  又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吃年夜饭是我们中国除夕的传统,是一年当中最让人神往的一顿大餐。和往年一样,我们到外公家,由长辈们准备这顿大餐。

  下午一点多,我们全家便开始忙碌的工作起来。都说除夕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三点多,长辈们便陆陆续续地到来,为年夜饭贡献出一份力量。有的带酱鸭,有的带饮料,可热闹了。

  大概下午六点的样子,年夜饭就算开始了。我们一家人挥动着筷子,贪婪地取食我们喜欢的菜品。团年饭的饭菜很丰富,各种美食一样也不缺,还有我们爱喝的饮料,大人喜欢的酒。不过,饭桌上却不见禽类的踪影。据说最*又有禽流感,菜场上都没有卖鸡、卖鸭的了。往年常吃的鱼也不见了,原来是放在阳台上供菩萨了。一家人谈笑风生,不亦乐乎。大人们谈工作,谈往常的生活,小孩们则谈学校的趣事。欢笑声决对不会轻易停止。吃完饭后,全家人还要一起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只有这个节目一年才演一次,专门在除夕这一天演出。

  往年的除夕,烟花、炮竹声无所不在。可今年,放烟花、炮竹的人却少了许多。因为今年空气污染严重,在爱好环保的人们的倡议下,许多人都决定今年不放烟花了。这可苦了我们,让我们的春节少了许多乐趣。不过,想到这是为环保事业做贡献,我还是挺愿意的。

  回到家,就已经是十一点五十五分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二零一三就算过去了。迎接我们的,是崭新一年。

  寒假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寒假里有一个隆重的节日—春节,春节的前夜是除夕夜,不管有什么事,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罢年夜饭,开始“辞岁”。家中的晚辈一一向长辈祝福拜年,长辈向晚辈表示良好的祝愿。然后,人们不免还要放烟火表示祝贺。下面,就来看看我家除夕夜的景象吧!

  大人们乐呵呵,小孩们喜气洋洋。一开始,xx拿出最大的“夜明珠”兴奋地来到大街上,用打火机点燃,刚一眨眼,只见,烟花直冲天空,渐渐地舒展开来,形成了无数朵时而红,时而黄,时而绿的繁花。然后,那烟火好似流星,从天而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我看了,也想亲自放烟花,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拿了个名叫“金箍棒”的烟火。接着,我点燃导火线,高高举起,只听,“嗖”的一声,许多的星花一下子冒了出来,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左邻右舍看见我在放烟火,都纷纷出来看热闹。这时,我才敢把头转过去,“哇,好美的眼花啊!”我情不自禁地说道。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亲手放烟火,当然是最美的。慢慢地,我的胆子变大了,有拿出“火箭炮”来放,当我刚刚点燃的时候,“火箭炮”从我手上猛地飞了出去,直冲天空,可能是飞得太高了,一下子不见了,真扫兴,当我再去拿别的烟火时,那个“火箭炮”莫名其妙地又掉了下来,啪、啪直响,弄得大家虚惊一场。接着,我们还放了“蝴蝶炮”、“萤**”等……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怀抱琵琶,轻拨银弦……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把天空衬得美丽无比。

  今天起得很早。清晨的街道上人很少,但鞭炮声不绝于耳,昨晚实在令人难忘。昨天的一切都值得好好品味,因为,昨天是对所有中国人都意义非凡的除夕。

  除夕这一天完全是在喜庆中度过的,外处都可以见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处处都能看见面带喜色、提拎着大包小包的行人,处处都可以听到一声声饱含祝福的话语:新年快乐。一整天我始终充满着期待,期待着晚上八点开始的那场盛会,所以也就常常“心不在焉”,在充满悬念的幻想中,我终于等到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

  年夜饭刚在温馨和谐中吃罢,时间便已接*春晚开始的时刻,所以草草地收拾了一下,就嗑着瓜子,舒适地围坐在一起,等待春晚大幕的拉开。今年的春晚形式与往年大同小异,增加了魔术这个节目,倒也夺人眼球,但最震憾的还是背景视频。歌舞类节目比往年更绚烂,更出彩,不仅仅因为高超的演艺技巧,更主要的是糅合了灯光及屏幕的变幻,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如梦似幻,这是比往届春晚更胜一筹的原因。语言类节目也是五彩缤纷,每一个节目都可圈可点。不论是明星大腕,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表现得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常常笑得趴在地上起不来,这也是本次春晚的成功之处。最令人回味的当属赵本山、小沈阳表演的小品《不差钱》,这个小品是要多搞笑有多搞笑,看赵本山如何抠到门缝,看小沈阳如何妙言人生,两人一唱一和,再加上老毕的搞笑“佐料”,一幕令人笑翻的景象便出现了。这个小品我足足看了三遍,每一次都笑得喘不过气,着实不愧是精品。

  春晚的大幕已经落下,但春节的喜庆劲儿依然萦绕在大街小巷,只有等到正月十五过后,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送走了多事的20xx,展望新的20xx,愿整个中国,整个世界和*、安康!

  今天是大年三十,上海的舅公,表叔都回来过年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好饭,我刚要去看电视,爷爷叫住我,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希望我明年能更懂事,学*更上一层楼,我感谢爷爷对我的期望,表示明年一定努力学*,争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吃好了。表叔提议在院子里放焰火,我从储藏室里拿出焰火,并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第一个焰火被点燃了,是一只飞机,只见它“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并在空中盘旋,尾巴发出耀眼的光芒,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第二个被点燃的是**,只见**车在地上转圈,炮管里发出五彩缤纷的火焰,漂亮极了。然后一个又一个焰火为被点燃了,它们飞到空中,发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灿烂极了。今年的除夕之夜真开心啊!

  今天是除夕,春节联欢晚会就在今天晚上播出。妈妈给我和妹妹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把看春节联欢晚会时的“冷餐”准备好。我听了以后,欣喜若狂。厨艺和布置是我的拿手强项,我一定会圆满完成这个任务,给妈妈一个惊喜。

  先从哪里开始呢?还是先做些水果沙拉吧。我先拿出一些草莓,又拿出一瓶还没开封的蓝莓酱。把草莓洗干净,切成片片,再把草莓上淋上蓝莓酱,最简单的水果沙拉就制成了。接着,我又把饼干和糖果装点好,又装了一筐水果。为了有些情调,我还特意拿出一瓶“解百纳”红酒。

  食物都准备好了,就只差布置一下桌子就完成老妈布置的任务了。可是,这时我犯难了,是把果冻叠起来放呢?还是直接横着放呢?妹妹说:“横着放太死板了,还是叠起来放吧。”听了妹妹的建议,就把果冻叠起来放。

  妈妈回来了,看着那一盘盘精美的食品,还有经典的装饰,忍不住夸我。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很辛苦,但苦中有乐。我想:吃着美食,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真是不一样的享受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