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3-02-21 00:00:00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9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1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乐趣”,提高他们对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我认真学*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

  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方法,提高学*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增强学*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4

   学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有关“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使我获益匪浅。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在上个世纪,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了整合,而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也被定义为变革。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次改革不同与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下的改革。因此它不仅本身就说明了变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中也处处体现着变革。在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中,我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从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为新的课程教学观。那么什么是新的课程教学观呢?它与旧的课程教学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讨论新的课程教学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旧的课程教学观。

  1、旧课程教学观

  受到“科技理性”观念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与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分离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当把课程看作是有计划的学*目标或结果,把教学看作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时,就把原本统一在人的内在的完整的活动割裂开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成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

  2、新课程教学观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贡献,他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相对于课程教材。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以“**兴趣”为核心的。这时,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的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的设计者。课程的概念从原来静止的书面文件转变为师生在教育情境**同创生的一系列动态的事件;教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重心在转向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时,课程与教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说,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强调的是一种“控制”的话,即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那么,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则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学*课程内容,否则就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是单纯观念的灌输;科学概念与法则唯有通过具体的事实与现象才能掌握。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的教育教中要关注的问题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课堂要紧扣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去灵活运用,又将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贯通于整个课堂呢?

  一、语文教学需强化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活动性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的时间,提高自主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精讲。讲在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理论证明,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收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在教学中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设定奋斗目标,既多了几分竞争,又使学生学*的劲头更浓。

  新课程下的教学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的理念中,变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广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变革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渎,重自由读书。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是我发现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读书还要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力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正所谓“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为自主学*创造了条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交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作实践中学*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作文。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篇幅都较长,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要让教学语言精练,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不重复、罗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以达到短时高效。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5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的课程,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持。我在读《课程与教学论》中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时,使我获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中活动性教学策略部分有这样两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自主学*活动性的策略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自主学*时间,提高自主学*成效。在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中讲到活动教育不仅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思想与经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真正促使教学相长。回顾我们正在践行的4+4N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文本环节,我给学生指明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还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合作,在组长这个小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学中的收获。互相解决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和理解。问题便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解决了。如在讲《詹天佑》一课,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先布置给学生预*任务,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有关人字形线路的地势特点、方法、简图、作用等。学生认真预*后在小组交流中自我演示遇到了困难,小组便自发探讨解决方法。有的组把作业本铺**字形,不同颜色的笔作车身和两个车头。还有几个组演示的方法可新颖了。我们的.课桌是按圆桌式摆放的,他们把两张对着的桌子一边拉开,并把开口的一面支高。看,陡坡有了,人字形线路也有了,多好的创意啊!可是在演示时又出现了问题。(演示的学生是这组的帮扶对象。)火车行驶到岔路口时,车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组内有的同学连连摇头,演示的同学就是不服气,组长马上指导其读书寻找答案。一句重要的话解开了迷津,火车行驶到岔路口就折向西北方向,原来拉的火车头推,原来推的火车头拉。组长解释了折字,演示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表示了歉意。在全班交流研讨时这一组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上又多了一颗源于小组合作而获得的灿烂的小星。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把握时机精讲。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说:讲在学生对话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理论证明4+4N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又突显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民主性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在*两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中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看到动态展台中丰硕的成果,学*的热情更高了。王洪伟同学以前语文成绩是我班最低的,从没超过30分。我挖掘它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奖励,现在他的成绩跃到了70分以上。去年暑假前统考,我班语文成绩占学区第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多元互动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次月考后都要给学生设定分数目标。每个组设定奋斗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又多了几分竞争。学生学*的劲头更浓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4+4N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6

  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7

  最*,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8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提要: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

  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9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我们还重视学生主动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1)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1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乐趣”,提高他们对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提要: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

  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3

   学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有关“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使我获益匪浅。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在上个世纪,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了整合,而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也被定义为变革。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次改革不同与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下的改革。因此它不仅本身就说明了变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中也处处体现着变革。在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中,我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从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为新的课程教学观。那么什么是新的课程教学观呢?它与旧的课程教学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讨论新的课程教学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旧的课程教学观。

  1、旧课程教学观

  受到“科技理性”观念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与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分离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当把课程看作是有计划的学*目标或结果,把教学看作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时,就把原本统一在人的内在的完整的活动割裂开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成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

  2、新课程教学观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贡献,他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相对于课程教材。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以“**兴趣”为核心的。这时,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的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的设计者。课程的概念从原来静止的书面文件转变为师生在教育情境**同创生的一系列动态的事件;教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重心在转向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时,课程与教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说,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强调的是一种“控制”的话,即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那么,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则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学*课程内容,否则就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是单纯观念的灌输;科学概念与法则唯有通过具体的事实与现象才能掌握。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的教育教中要关注的问题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课堂要紧扣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去灵活运用,又将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贯通于整个课堂呢?

  一、语文教学需强化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活动性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的时间,提高自主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精讲。讲在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理论证明,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收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在教学中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设定奋斗目标,既多了几分竞争,又使学生学*的劲头更浓。

  新课程下的教学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的理念中,变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广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变革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渎,重自由读书。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是我发现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读书还要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力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正所谓“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为自主学*创造了条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交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作实践中学*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作文。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篇幅都较长,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要让教学语言精练,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不重复、罗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以达到短时高效。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4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我认真学*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5

  最*,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6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我们还重视学生主动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7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

  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方法,提高学*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增强学*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8

  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9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的课程,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持。我在读《课程与教学论》中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时,使我获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中活动性教学策略部分有这样两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自主学*活动性的策略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自主学*时间,提高自主学*成效。在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中讲到活动教育不仅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思想与经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真正促使教学相长。回顾我们正在践行的4+4N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文本环节,我给学生指明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还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合作,在组长这个小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学中的收获。互相解决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和理解。问题便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解决了。如在讲《詹天佑》一课,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先布置给学生预*任务,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有关人字形线路的地势特点、方法、简图、作用等。学生认真预*后在小组交流中自我演示遇到了困难,小组便自发探讨解决方法。有的组把作业本铺**字形,不同颜色的笔作车身和两个车头。还有几个组演示的方法可新颖了。我们的课桌是按圆桌式摆放的,他们把两张对着的桌子一边拉开,并把开口的一面支高。看,陡坡有了,人字形线路也有了,多好的创意啊!可是在演示时又出现了问题。(演示的学生是这组的帮扶对象。)火车行驶到岔路口时,车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组内有的同学连连摇头,演示的同学就是不服气,组长马上指导其读书寻找答案。一句重要的话解开了迷津,火车行驶到岔路口就折向西北方向,原来拉的火车头推,原来推的火车头拉。组长解释了折字,演示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表示了歉意。在全班交流研讨时这一组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上又多了一颗源于小组合作而获得的灿烂的小星。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把握时机精讲。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说:讲在学生对话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理论证明4+4N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又突显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民主性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在*两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中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看到动态展台中丰硕的成果,学*的热情更高了。王洪伟同学以前语文成绩是我班最低的,从没超过30分。我挖掘它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奖励,现在他的成绩跃到了70分以上。去年暑假前统考,我班语文成绩占学区第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多元互动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次月考后都要给学生设定分数目标。每个组设定奋斗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又多了几分竞争。学生学*的劲头更浓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4+4N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2)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1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我认真学*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

  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3

   学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有关“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使我获益匪浅。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在上个世纪,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了整合,而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也被定义为变革。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次改革不同与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下的改革。因此它不仅本身就说明了变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中也处处体现着变革。在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中,我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从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为新的课程教学观。那么什么是新的课程教学观呢?它与旧的课程教学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讨论新的课程教学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旧的课程教学观。

  1、旧课程教学观

  受到“科技理性”观念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与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分离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当把课程看作是有计划的学*目标或结果,把教学看作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时,就把原本统一在人的内在的完整的活动割裂开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成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

  2、新课程教学观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贡献,他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相对于课程教材。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以“**兴趣”为核心的。这时,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的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的设计者。课程的概念从原来静止的书面文件转变为师生在教育情境**同创生的一系列动态的事件;教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重心在转向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时,课程与教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说,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强调的是一种“控制”的话,即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那么,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则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学*课程内容,否则就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是单纯观念的灌输;科学概念与法则唯有通过具体的事实与现象才能掌握。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的教育教中要关注的问题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课堂要紧扣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去灵活运用,又将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贯通于整个课堂呢?

  一、语文教学需强化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活动性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的时间,提高自主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精讲。讲在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理论证明,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收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在教学中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设定奋斗目标,既多了几分竞争,又使学生学*的劲头更浓。

  新课程下的教学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的理念中,变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广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变革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渎,重自由读书。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是我发现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读书还要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力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正所谓“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为自主学*创造了条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交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作实践中学*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作文。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篇幅都较长,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要让教学语言精练,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不重复、罗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以达到短时高效。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4

  最*,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5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提要: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

  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6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乐趣”,提高他们对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7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的课程,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持。我在读《课程与教学论》中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时,使我获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中活动性教学策略部分有这样两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自主学*活动性的策略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自主学*时间,提高自主学*成效。在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中讲到活动教育不仅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思想与经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真正促使教学相长。回顾我们正在践行的4+4N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文本环节,我给学生指明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还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合作,在组长这个小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学中的收获。互相解决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和理解。问题便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解决了。如在讲《詹天佑》一课,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先布置给学生预*任务,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有关人字形线路的地势特点、方法、简图、作用等。学生认真预*后在小组交流中自我演示遇到了困难,小组便自发探讨解决方法。有的组把作业本铺**字形,不同颜色的笔作车身和两个车头。还有几个组演示的方法可新颖了。我们的课桌是按圆桌式摆放的,他们把两张对着的桌子一边拉开,并把开口的一面支高。看,陡坡有了,人字形线路也有了,多好的创意啊!可是在演示时又出现了问题。(演示的学生是这组的帮扶对象。)火车行驶到岔路口时,车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组内有的同学连连摇头,演示的同学就是不服气,组长马上指导其读书寻找答案。一句重要的话解开了迷津,火车行驶到岔路口就折向西北方向,原来拉的火车头推,原来推的火车头拉。组长解释了折字,演示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表示了歉意。在全班交流研讨时这一组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上又多了一颗源于小组合作而获得的灿烂的小星。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把握时机精讲。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说:讲在学生对话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理论证明4+4N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又突显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民主性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在*两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中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看到动态展台中丰硕的成果,学*的热情更高了。王洪伟同学以前语文成绩是我班最低的,从没超过30分。我挖掘它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奖励,现在他的成绩跃到了70分以上。去年暑假前统考,我班语文成绩占学区第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多元互动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次月考后都要给学生设定分数目标。每个组设定奋斗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又多了几分竞争。学生学*的劲头更浓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4+4N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8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我们还重视学生主动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9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

  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方法,提高学*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增强学*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3)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优选【10】篇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的课程,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持。我在读《课程与教学论》中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时,使我获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中活动性教学策略部分有这样两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自主学*活动性的策略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自主学*时间,提高自主学*成效。在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中讲到活动教育不仅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思想与经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真正促使教学相长。回顾我们正在践行的4+4N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文本环节,我给学生指明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还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合作,在组长这个小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学中的收获。互相解决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和理解。问题便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解决了。如在讲《詹天佑》一课,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先布置给学生预*任务,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有关人字形线路的地势特点、方法、简图、作用等。学生认真预*后在小组交流中自我演示遇到了困难,小组便自发探讨解决方法。有的组把作业本铺**字形,不同颜色的笔作车身和两个车头。还有几个组演示的方法可新颖了。我们的课桌是按圆桌式摆放的,他们把两张对着的桌子一边拉开,并把开口的一面支高。看,陡坡有了,人字形线路也有了,多好的创意啊!可是在演示时又出现了问题。(演示的学生是这组的帮扶对象。)火车行驶到岔路口时,车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组内有的同学连连摇头,演示的同学就是不服气,组长马上指导其读书寻找答案。一句重要的话解开了迷津,火车行驶到岔路口就折向西北方向,原来拉的火车头推,原来推的火车头拉。组长解释了折字,演示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表示了歉意。在全班交流研讨时这一组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上又多了一颗源于小组合作而获得的灿烂的小星。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把握时机精讲。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说:讲在学生对话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理论证明4+4N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又突显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民主性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在*两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动态展台中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看到动态展台中丰硕的成果,学*的热情更高了。王洪伟同学以前语文成绩是我班最低的,从没超过30分。我挖掘它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奖励,现在他的成绩跃到了70分以上。去年暑假前统考,我班语文成绩占学区第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多元互动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次月考后都要给学生设定分数目标。每个组设定奋斗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又多了几分竞争。学生学*的劲头更浓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4+4N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2

  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3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我们还重视学生主动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4

   学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有关“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使我获益匪浅。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在上个世纪,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了整合,而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也被定义为变革。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次改革不同与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下的改革。因此它不仅本身就说明了变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中也处处体现着变革。在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中,我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从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为新的课程教学观。那么什么是新的课程教学观呢?它与旧的课程教学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讨论新的课程教学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旧的课程教学观。

  1、旧课程教学观

  受到“科技理性”观念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与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分离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当把课程看作是有计划的学*目标或结果,把教学看作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时,就把原本统一在人的内在的完整的活动割裂开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成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

  2、新课程教学观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贡献,他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相对于课程教材。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以“**兴趣”为核心的。这时,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的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的设计者。课程的概念从原来静止的书面文件转变为师生在教育情境**同创生的一系列动态的事件;教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重心在转向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时,课程与教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说,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强调的是一种“控制”的话,即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那么,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则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学*课程内容,否则就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是单纯观念的灌输;科学概念与法则唯有通过具体的事实与现象才能掌握。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的教育教中要关注的问题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课堂要紧扣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去灵活运用,又将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贯通于整个课堂呢?

  一、语文教学需强化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活动性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的时间,提高自主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精讲。讲在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理论证明,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收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在教学中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设定奋斗目标,既多了几分竞争,又使学生学*的劲头更浓。

  新课程下的教学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的理念中,变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广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变革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渎,重自由读书。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是我发现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读书还要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力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正所谓“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为自主学*创造了条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交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作实践中学*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作文。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篇幅都较长,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要让教学语言精练,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不重复、罗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以达到短时高效。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5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

  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方法,提高学*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增强学*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6

  最*,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7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提要: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

  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8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乐趣”,提高他们对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9

   学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有关“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使我获益匪浅。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在上个世纪,课程与教学从分离走向了整合,而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也被定义为变革。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次改革不同与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下的改革。因此它不仅本身就说明了变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中也处处体现着变革。在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中,我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从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这次课改的理论基础为新的课程教学观。那么什么是新的课程教学观呢?它与旧的课程教学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讨论新的课程教学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旧的课程教学观。

  1、旧课程教学观

  受到“科技理性”观念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与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分离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当把课程看作是有计划的学*目标或结果,把教学看作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时,就把原本统一在人的内在的完整的活动割裂开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成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

  2、新课程教学观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贡献,他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在教育经验中,“个人所做的事”对应于方法或教学,“环境所做的事”相对于课程教材。方法与教材之间、教学与课程之间是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体的。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以“**兴趣”为核心的。这时,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的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的设计者。课程的概念从原来静止的书面文件转变为师生在教育情境**同创生的一系列动态的事件;教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重心在转向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时,课程与教学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说,旧的课程与教学观强调的是一种“控制”的话,即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那么,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则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学*课程内容,否则就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是单纯观念的灌输;科学概念与法则唯有通过具体的事实与现象才能掌握。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的教育教中要关注的问题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课堂要紧扣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去灵活运用,又将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贯通于整个课堂呢?

  一、语文教学需强化自主学*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学*活动性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的时间,提高自主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把握时机在课堂上精讲。讲在学生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理论证明,小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收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在教学中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出发,寻找学生的最*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设定奋斗目标,既多了几分竞争,又使学生学*的劲头更浓。

  新课程下的教学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的理念中,变革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广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变革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渎,重自由读书。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是我发现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读书还要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力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正所谓“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为自主学*创造了条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交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作实践中学*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作文。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篇幅都较长,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要让教学语言精练,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不重复、罗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以达到短时高效。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

  1 “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乐趣”,提高他们对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2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4)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菁选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7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 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次大作业要求用 auto cad 制图,因此要想更加有效率的制图,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它。

  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但在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好高,记得大一学cad 时觉得好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角度,单单是为了学而学,这样效率当然不会高。边学边用这样才会提高效率,这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但是由于水*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经过紧张而有辛苦的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意,眼前豁然开朗.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 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 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 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 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了那么多的 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

  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15-17 周,院安排我们班搞机械课程设计。 刚开始,我对这个也不了解;后来,经老师讲解,安排任务下来,基本上有了个大致了解。 但14 周周末,因个人事情比较多,周末就没花时间去看机械设计手册,以致把自己的设计进程落下了一些。 15 周开始,部分同学已着手计算,而我周一二基本上久久txt 小说网还是

  在看机械设计手册。再加上15 周还有几门课程需上,所以,我的设计进度相当缓慢。 16 周,老师原安排是让我们着手画总装图,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进行设计。而我前几天还是在进行数据的演算。再加上中途因个人事务,让自己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17 周,应该是画零件图、写设计说明书。部分同学能按进度设计。而我时间是相当紧张了,这几天基本上是全部在设计室里赶画图。幸好,基本上按时完成了设计。 现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没有打牢,许多东西得再翻阅,或向别人请教才能略知一二。不过,在翻阅的过程中,的确有点意外的收获!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够妥当,适当地放一放,缓一缓也许会更好些。遇事立即寻求解决,未必是上上策。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幸好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目前,最重要的事,不管以后是否从事机械行业,都得首先尽可能把专业知识学扎实。这是根本之所在。也是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还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个基本硬性指标。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因可能多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丰富一下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自己! 加油! 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 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 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本文利用PLC对磨机润滑系统的温度,压力等的监控与调节。通过PLC与单片机通信,实现对温度的外部显示,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本系统在系统中使用调试成功,实现了对温度、压力、油箱液位的自动采集和实时监控调节、报警等功能以及对主机的控制,为现代工业控制的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具有较好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性。

  由于设计水*有限和时间的仓促,本文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通过本次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自然而然,我的耐心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通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自动化大四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两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

  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刚开始,我对这个也不了解;后来,经老师讲解,安排任务下来,基本上有了个大致了解。但到了期末,因个人事情比较多,周末就没花时间去看机械设计手册,以致把自己的设计进程落下了一些。而我时间是相当紧张了,这几天基本上是在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幸好,基本上按时完成了设计。现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没有打牢,许多东西得再翻阅,或向别人请教才能略知一二。不过,在翻阅的过程中,的确有点意外的收获!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够妥当,适当地放一放,缓一缓也许会更好些。遇事立即寻求解决,未必是上上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幸好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在杨老师和张老师耐心的指导下,经历反复查阅资料,询问同学,我终于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本次的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将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以后的工作中去,还是通过一些学*手段更好的完善知识,总的来说,我受益匪浅。 本设计主要阐述液体混料罐的自动控制,实现液体混料全过程:即进料、混料、出料的自动控制。其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尽管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继电器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使我从各种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课程设计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感受到了我对所学*的内容是多么的不熟练,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需要翻书,还总是会出现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提醒了我那些地方没学好,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经过设计我们应该学会认真、专心,更有毅力的做一件事情,这样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意见和不足:

  1、由于软件的某些功能还不够完善,比如难以实现多开关同时触发,让我的设计程序过程煞费苦心。但最终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寻找其他设计途径,我成功的完成了设计要求的项目功能。

  2、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本设计中没有对硬件系统进行安装、对整个系统进行现场调试和安装运行都无法完成。现场的控制也只是理论,没有完成PLC与液位传感器之间的通讯。若以后条件允许,可以对以上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

  刚接触课题时并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也不懂得plc在此电路中有什么作用。经过同组成员的讨论,画出电气图及plc外部接线图时便都晓得了。在接线的过程中,主电路相当的顺利,而plc的连接尤其是加入小的中间继电器,使电路变的有点复杂。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琢磨,plc代替控制电路连到主电路中,plc没输出。在同学的帮助下才知画的外部接线是常开,实际用的是常闭,所以在接线时我们应该用常开实现,但却接了常闭因此plc没输出。

  一开始设计

  一切改好之后,电动机没动作。当时真是干着急,在老师的帮助下,原因来自小中间继电器的常开接错了。重新改过之后电动机km无动作,一点点找过之后,确定是连接km的中间继电器接触不良。几次动作之后,电动机终于转了,真是一波几折,成功之后的喜悦可想而知。虽然扩展部分没法动手操作,但大致的方案老师已经审核认可。接下来所做plc的设计,让我进一步对plc的应用及功能做了了解,对gx软件梯形图的应用也变的熟练。自动门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当开门和关门时有人突然来到,从而实现自动检测自动开门关门的控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t0时间范围内有人来,t0不重新计时,关门的过程中有人来却不开门,这些在经过一次次测试、认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解答。

  总之一周的课设,让我觉得很累,但从中收获了很多,最终的成功让我觉得累也是值得的。在此,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老师在此次实验中的指导。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四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两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

  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刚开始,我对这个也不了解;后来,经老师讲解,安排任务下来,基本上有了个大致了解。但到了期末,因个人事情比较多,周末就没花时间去看机械设计手册,以致把自己的设计进程落下了一些。而我时间是相当紧张了,这几天基本上是在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幸好,基本上按时完成了设计。现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没有打牢,许多东西得再翻阅,或向别人请教才能略知一二。不过,在翻阅的过程中,的确有点意外的收获!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够妥当,适当地放一放,缓一缓也许会更好些。遇事立即寻求解决,未必是上上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幸好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目前,最重要的事,不管以后是否从事机械行业,都得首先尽可能把专业知识学扎实。这是根本之所在。也是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还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个基本硬性指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因可能多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丰富一下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自己!加油!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和学别的学科一样,在学完plc理论课程后我们做了课程设计,此次设计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组有一个题目。我们做的是机械手臂的plc控制系统。由于*时大家都是学理论,没有过实际开发设计的经验,拿到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做。但通过各方面的查资料并学*。我们基本学会了plc设计的步聚和基本方法。分组工作的方式给了我与同学合作的机会,提高了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实践。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们对知道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plc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符合。能过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plc的理解得到加强,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通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与意见。在学*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是有句话叫做思而不学者殆。做事要学思结合。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5)

——美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美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月28日-29日我参加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通过紧张的学*、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的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很充实。讲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介绍,并提供优秀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让原本茫然的课改理清了些思路。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想我的题目,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我老爸经常说:“我让你学美术并不是让你成为画家或艺术家,而是培养你的耐心。”我的耐心往往是少得可怜,因为我太过于烦躁。学学总是好的也是我爸教育我的口头禅之一了。

  于是我磨了几年便去上了一个美术班。但是开始我依然是那么毛躁,毛手毛脚。我老爸每次都跟我讲大道理,但是他很啰嗦,反反复复地讲,一开始我很反感,但是等我六年级时,老爸和我促膝长谈了一常老爸告诉我,他会这样反反复复地讲不是因为他愿意,是因为他希望我不要像他年轻的时候那样没有耐心。没有耐心使他在职场上吃了很多的亏,突然我觉得老爸苍老了好多,老爸他已经不再年轻了。老爸说,学会有耐心并不是一件坏事,有耐心你会不骄不躁。只有你有耐心了,你才会有出息。如果你没有耐心,无论你怎么满腹经纶你都是一个废材。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既不是满腹经纶也没有耐心。我决定好好的去学*美术,不让我爸失望。

  假如你没有耐心,试想一下,那该有多恐怖。没有耐心你会做不成一件事,你会烦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何必弄得自己不开心呢而且没有人会安慰你,因为什么呢因为你是自寻烦恼,怪不得任何人。所以有耐心是一件好事。再说了,如果你没有耐心,你如何持之以恒,没有耐心,什么持之以恒都是空话,所以学会有耐心会让你受益无穷。

  美术的好处并不止这一点。假如你想表达一下你的心情的话,你可以画一幅画来自娱自乐一下,亮丽的画作挂在墙上,你不会感觉生活充满了动力嘛并且你郁闷时可以画一幅作品来消散你的郁闷呀。

  美术中,线条要连贯,这是我们的美术老师教我的。线条要连贯,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连贯,不能半途而废。还有美术非常注重细节,你的精致度会让你的画作更高一筹。细节,就是微小的情节,无论它多微小你都要能考虑的到,为别人想得周到一点,心比别人细一点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间,如果你心细一点,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递上一杯热茶,这需要心细。假若在考试中,你如果马大哈,不细心检查,那完了,勉勉强强的80分试卷发下来,我相信你一定会悔不当初,那么细心一点不就可以避免问题了吗?

  你在绘画的同时,其实也在梳理着自己的内心,并且把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上,甚至你还可以让看的人不知道是谁画的。在没事的时候,拿起画笔,随意画两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能打发无聊的时间,也能得到一种异样的满足。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你总有失望、发脾气、恼火、郁闷、悲伤的时候,你可以用画来宣泄感情,把你自身的感情宣泄在画纸上,会不会比大声吼叫、砸东西好得多呢而且你画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表达了一份感情,更是一种艺术,你拿过去的画跟现在比,无论是超越了还是改变了,它都是你那一瞬间的思维,包含着你的心血。一幅画,是需要自己尽心去画,努力去画,无论你画的好看与否,你都尽力了。你不必感到脸红和羞愧。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角度,也许他觉得你的画难看,但是没准另一人会觉得你的画有创意。所以,画画不需要达到人人说好的境界,只要自己满意,别人怎么说和你完全没关系。

  看着五颜六色、十分艳丽的色彩涂绘在画纸上,看到绚丽、璀璨的画作,你会不会感到惊艳那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看到如此绚烂多彩的画面你会从内心中发出感慨,赞叹这画面是如何的美好。你会发现自己所理解的境界会更高层次一些。你将会被一种唯美的艺术氛围包围,你会慢慢发现自己能沉得住气了。学会稳重,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不那么坎坷。

  当你领悟到其中的乐趣时,你会发现你变得宁静,能多宽容别人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拥有它你会快乐很多,不必苦苦的钻牛角尖。心思比别人细腻一些,耐心比别人多一些,业余生活比别人丰富一些,内心比别人宁静一些,这些会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虽然称不上一帆风顺,可它们会让你少走很多荆棘路,让你大多时候在*坦的大道上倘佯。你会享受绘画的乐趣,你会发现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你可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纷争。因为你知道虽然天空不会总是晴朗的,但是最起码你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专属天地,你会感觉到满足和喜悦。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中学美术教学应从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鼓励同学们进行自由构思创造

  譬如在和学生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的同时,不断引导他们去尝试新的东两,鼓励同学们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在表现作品时不拘泥于一种方式,鼓励其“试试看”,在充分唤醒了他们潜意识,创造力的同时渗透理性的指导。只有允许同学们自由创作,开放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打开他们的想象大门,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兴趣则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亳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毎一个学生个性的表现及艺术创作,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激励,萌发创作动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学生的热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我的做法是,善于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挂历纸拼贴学生装》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时,我先让学生穿上自己的服装校仿时装表演,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思维,接着我又播放时装表演的视频,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这样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音乐的美感特征与美术的审关情趣很好的结合起来了,活跃了课堂。接着我就讲解拼贴的方法,将色彩的格配以及设计思路大体跟同学们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学生掌握了剪贴的方法后,让同学们自己感知形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贴不同形态、色彩各异的学生装。

  三、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自信心

  人文主义的研究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是人的一种潜能”。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因此教师就应利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让不同水*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闪光点。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作出否定的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观点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肯定少否定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同学们自由想象,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我们都应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我在多媒体讲《*面构成中的点、线、面》这一课时,通过欣赏光碟视频,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点、线、面形态的存在,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在做作业时,每个同学都画出了自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画。虽然有些学生的造型不是很准确,但想象力丰富,并且也都具备了点、线、面的基本要求,因此都应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样及时指出了他们的优点,适时的帮助克服他们的不足之处,同学们的学*积极性更高了,思维能力也开阔了,并能根据命题发挥其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和积极的探索,及时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放飞思维,以美术教学为*台给学生撒播创新的种子,激励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活动,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垦一片肥沃的土壤。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激情。

  五、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装业、广告业、日用工业、室内装饰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都需要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广大中学生今后将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他们在中学美术课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邦助。

  总之,美术课是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目前,我们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6)

——学*心理课程心得体会菁选

学*心理课程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心理课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自我心理现状分析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我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

  二、自我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高中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我。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和复*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线。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我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我革新能力、学*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网络,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求职情况与社会动态,增强自我的社会综合能力。在面临就业与学*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合适的倾谈对象讲述大三世界发生的点滴,找到合适渠道释放自我,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自我鼓励与暗示,增强心理素质。

  大学四年级,因为临*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和就业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有选择性地到进行面试获取就业机会,同时注意完成本科阶段的各种学*任务。在撰写专业毕业论文或各类学术文章时,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正式求职做好事前备战。在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审视社会现状,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与老师等经验人士交谈获取更多信息同时纠正自我误区,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学*本门课程的收获与建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认识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

  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规划问题等等。心理学,加强对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渠道使我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通过掌握心理知识和对各类心理现象的解释分析,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完善,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矫正,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广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双高两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心理学是门博奥的学科,也是门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果能在日常学*中贯穿更多心理学内容,介绍更多相关的心理方面的书籍与资料,开办心理主题讲座,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将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对心理学的更进一层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进取的参与到了团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团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可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供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供给心理方面的服务。异常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教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并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二)的学*,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教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可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的含义,我被其中的奥妙吸引,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没有很多的虚幻的东西在里面。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是无所不在的。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工作以及家庭朋友等诸多事业的发展和维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行为方式。社会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要求也提高了,那就是他们必须拥有的素质。其实一个健全的有素质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只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高的标志。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在学*心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给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困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就是心理学上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学好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上来说好,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虽然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非常的短暂,但它对我的影响颇深。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丛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要你足够的了解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自己,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成功的路上踩下坚实的脚印,去欣赏生命之路上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欢乐*实。

  谈到最后,再回到我所学的课程当中来,在学*以来也许是由于课时的原因,感觉的学的总是很紧张,在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有所针对性,但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专业性的互动的气氛。虽然丛玉燕老师的讲课很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所接受的却只有在下面听,缺少一些自身的感触和体验,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但希望对丛老师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8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因而学*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学*心理学概论,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有点自卑心理。这带给我许多困扰。可是也因为自卑,让我想在另一方面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我不会埋头学*,很可能被许多事情分心。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自觉自己主动,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强,浪费时光。这就是我在心理学概论上课之前的想法。也许也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学概论课上所讲解的道理来调节自身的悲观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节,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王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了一点点自卑情绪外,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我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如果想干的事情未完成,会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转移注意力至其他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

  本学期,我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选修课。起初选这门课也没其它原因,因为选这门课的同学特多并且听说教师您不是异常严格。所以就上了这门课。之后,经过教师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教导,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与重新认识自己。

  首先,我认识到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资料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此刻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本事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坚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七、能坚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团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坚持同步。而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心理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心理测试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我们采用七八人一个小团体,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教师交流。记得第一节课是同学之间相互自己介绍,相互了解。我们还对各自的性格进行了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在情境中关于各自犯罪心理和报复心理测评。还有“我的小小动(植)物园”、“洞口余生”、“评钟表匠和药剂师的故事”等活动,既趣味生动,又富含哲理。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更清晰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师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比如适应心理、自己意识、学*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个性心理、感情及性心理、网络心理、职业心理等。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以及讨论互动,让作为大学生之一的我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心理知识,进而能对自己的心理波动进行初级的评断,让自己正确的应对心理波动,思想汇报范文加深自己认识。教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可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经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最终,我们要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意味着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具有稳定的情绪,越来越奋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和进取心。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仅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应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境去应对这个世界,就必须会使自己在任何情景下都欢乐!

  为期五周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了,进入大学以来,一直都很期待心理健康开课。一直以来对心理学方面都很有兴趣,在这几周的学*中,我深感心理学的精深,以及范围之广。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都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学*有很深的关系,老师讲解的非常有趣,深入浅出,整堂课下来我意犹未尽。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在这里,我就总结一下在课程的学*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些课程。

  在课程的学*中,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了解到*常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并不是全面的,有公我、私我、盲我、潜我之分。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时会有些自卑,这时我会想,只是自己私我的想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别人,怎么知道别人怎么想,当我们缺乏信心时,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自己在别的方面的优点,这也会让我们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公我,做好公我,这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盲我,就是别人看见的我们,要尽量全面的了解自己。要发掘运用自己的潜我,潜在的永远是最不可估量的,最需无限发掘的。自我认识需要常常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

  在人际交往的`这一课程中,我觉得学*以后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最不可缺的就是人际关系了吧,每天进行各种人际交往,语言必不可缺,要锻炼好自己的口才,更要努力学*加深思维的锻炼,“语言的边界就是思维的边界 ”。要乐于助人,助人即自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些是心理,更是道理。也许心理就是交我们如何理智的做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人际进程的进程分析:1、彼此陌生 2、单向注意 3、双向注意 4、相切 5、浅度相交 6深度相交

  在这一系列的进程中,更是双方“自我暴露”的过程,处理不好会发生可大可小的矛盾,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则是交往的对等性以及适度性,两个人是两个个体,总有不同之处,也许是情绪、行为、价值观等,这时我们不应该要求强行的重合,要体谅以及换位思考,我个人认为换位思考以及相互体谅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有必要,无论是家庭、爱情、婚姻、友情、工作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际交往中更要学会自我剖析,自我检讨,自我认识,更要常记一句话“你对了,别人就一定错了吗?”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 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一、自己心理现状分析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己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己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己控制愿望强烈,但自己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己,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己,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

  二、自己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高中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己。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和复*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己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第二年,拓展自己的地*线。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己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己革新能力、学*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己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网络,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求职情况与社会动态,增强自己的社会综合能力。在面临就业与学*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合适的倾谈对象讲述大三世界发生的点滴,找到合适渠道释放自己,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自己鼓励与暗示,增强心理素质。

  大学四年级,因为临*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和就业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有选择性地到进行面试获取就业机会,同时注意完成本科阶段的各种学*任务。在撰写专业毕业论文或各类学术文章时,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正式求职做好事前备战。在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审视社会现状,确定自己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与老师等经验人士交谈获取更多信息同时纠正自己误区,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7)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菁选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集合15篇

  在*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实*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xx年里最为充实的学*时间。虽说每天8节课的的安排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并沉浸在这课程设计的美好时光之中。

  在这两周的课程设计的学*中,前两周我们忙于铜精炼反射炉的计算,而后一周我们则进行着铜精炼反射炉的图纸的设计。在前一周的计算过程不仅检验者我们对有色冶金原理及设备的课程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将所学知识同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相互监督,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年产2.2万吨铜精炼的反射炉设计使我们也进工程专业的必修功课,也是对我们有色冶金化工过程原理及设备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巩固、学*、运用专业知识必要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由学校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确是真实的体现出来。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真理的的内涵,我现在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的任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脚踏实地的迈开人生的一步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为明天能稳健的在社会大潮中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通过对反射炉的计算及结构图的设计,加强了对铜冶炼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同时,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及理论和生产实际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同精炼反射炉的设计工作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基加强了我们的学*独立自主能力,巩固和扩从了有色冶金化工设备原理及设备等课程的内容,掌握了铜精炼反射炉的设计方法及步骤,掌握了铜精炼反射炉设计的基本知识,怎样确定设计方案,了解反射炉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及绘图的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有关的的课程度有了全面的复*,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反射炉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突出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这次课程设计中发现了自已*时的学*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而这些也将是我们今后学*与工作需加强的方面。

  在这课程设计结束之际,我衷心的感谢我们的课程设计郭年祥老师,郭老师教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固然让们倍感不适应,但他的这种态度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我们今后学*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同时,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让我倍感温馨与充实。

  最后,由于本人的专业知识及对实际问题的了解程度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多多指点,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谢谢!

  经过四天的奋战,

  我们小组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算告一段落。在这五天内,

  我们小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虽然时间很短,

  但在这段时间内我个人学到了不

  少东西,也第一次把课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应用中。

  刚开始接到老师布置的课题,以及听了老师对于这次课设的要求,觉得这次课程设计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要求我们不能用已经被别人用过的机构方案,

  这一点让我们有点一时找不到方向,因为凭我们有限的知识,是想不

  出那么多种机构的,即使想出来一种,也不一定符合要求。所以我们就只能求助

  图书馆了,我们去图书馆借了三本厚厚的机械设计手册,经过翻阅与自己理解,总算确定了我们的方案,当方案得到老师肯定之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愉悦的感

  觉。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到了学会运用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步骤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领悟很多道理,能发现自己光是能解决课本上的死题目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确定机构形式后的计算来说,

  就需要我们对机械结构分析方面的知识的融会贯通,知道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而且,

  有些计算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全组成员的

  一起计算并且验证等等,是一个工作量浩大的工程。

  课程设计之前,我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生活中看见的基本机构也不屑一顾,

  现在经过课程设计之后才知道,

  不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是要经过工程师们的精心计算的,

  这让我感到以后的学*道路还很漫长,要学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在设计结束后,再回过头来看,发现一开始感到的困难现在想想也没有当初那么的恐怖。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只要一开始抱着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本人的心得小结就差不多这么多了,从今以后,要多思考多学*,争取以后做一个卓越的工程师。

  在技术方面,同学们在每天的练*绘图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CAD操作的精髓所在,我们这样的课程设计,正是学*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发现新的问题的阶段。以前总认为CAD的操作和作用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但是这次亲身体验了之后,才发现CAD在实际的操作上有很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细节问题和小技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进而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进步。自主学*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这一方面,我感觉非常的高兴。

  在这次制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一定的压力,其中很大的一个部分来自于与我朝夕相对的电脑。这台电脑处理器具体不知道是哪年生产的,主频倒是挺高,但是内存只有500M左右,电脑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加上机器的老化以及常年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在处理起图像的时候,总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关于AutoCAD,在这次的图形绘制过程中,我有颇深的感触。在此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在做*面图的时候CAD占尽优势,尽显其强大的图形绘制能力。但是在三维立体图的方面,相比较同类软件来说,就显得非常鸡肋。要说功能,大概都有,但是横向比较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操作相对复杂并且容易出错。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用户来说,用CAD做三维立体图,一旦出一点点的岔子,有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如何挽回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在此基础上,本人有一个浅见,能不能让CAD的学*和另外一款同类型的3D制作软件的学*一同进行,这样既相互促进,又凸显出每个软件自身的优势。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xx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xx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xx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xx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x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xx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机械课程设计接*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这两周的时间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了题目和实现原理。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xx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彭浩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了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了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xx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了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了*八个小时。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我收获的另外一点或许是我对设计方法的认识,对CAD的认识,之前学过一些CAD软件,也跟老师做过一些建模和软件测试的项目,而真正这么完整的自己用CAD软件细致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还是第一次,CAD画图,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可能理解不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记住自己使用CAD画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进行工程设计,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三维的或者二维的实际上都是要将某些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内容,表达、映到设计文件上。而图,就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完成的东西(不管是最终完成的设计文件,还是作为条件提交给其他专业的过程文件,一定需要能够很好的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应该明白,好的计算机建模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清晰、准确。

  由于以前的一些经验,这次我没有按照传统的从零件设计,然后装配、检验、运动仿真,而是尝试了一种耳熟能详但是没有实践过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设计。这是一种逐步求精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对要方案进行分解,定义出各个模块和机构,而将其中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子任务放到下一层次中去解决。这样逐层、逐个地进行定义、设计和调试。按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从顶层开始,也就是从装配体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分解到到子装配,最终到每一个零件的参数和定位以及标准件的选择。这样设计速度明显会加快(这也是我们能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建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立,耦合性低,最终也不回出现各个模块之间运动矛盾或者干涉等问题出现。

  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也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双赢的快乐。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学*化工原理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们小组的课程设计是甲醇——水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书中的计算步骤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和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我们课程设计是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自己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为此,在计算玩精馏塔精馏段方程后,把其可能被后来计算所用到的重要数据列于几张数据表中,方便四人在计算时能及时查找数据,节省了大量时间。在做完提馏段计算后把所有计算步骤和计算得到的数据汇成表格。让指导老师检查其可行性。经老师挑出数点不符合实际操作的环节和计算数据后,我们又经过讨论和修改。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

  不知不觉,二个星期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的实操即将过去,回顾这一段日子,真的令我体会很深,也学会很多东西,懂得很多以前不懂的东西,也明白了一些事情.

  自从第一天接触《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我以下定决心要把网页这门课学好,做出一个优秀的网站.所以我时刻没有错过任何学*的机会,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上.更何况这一次实操.回顾今次的实操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因为我可以诚实的说我在实操没有玩过一次游戏,我每时每刻都在设计网站,还记得晚上做网站做到一、二点,可能有人会说我傻,但正因为这个傻的行动,令我学会很多东西,学会别人不懂的东西,做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网站,可能跟别人比还需要继续完善,但我不会因为实操结束,就把网页设计抛到九霄云外,我会继续页设计技术,把它变为自己的一项特长。

  回顾第一天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实操,老师叫我们继续完善以前设计的网站,做出留言板、注册的功能。我很快就完成了,但可能我是一个追求完善的人,所以尽管一个网站做好可以马上交给老师。但我做出一个别人都不赞同的决定,从头开始做一个网站。因为我觉得以前那个真的不是太好,尽管实操的时间过去了一半,尽管别人对我说你交原来这个不就行了吗!何必再做一个呢?但真因为我的执著,追求成功,追求完善的人,才会使我今天交出一个令自己满足的答卷。

  在制作个人网站时我们首先:

  一、必需进行个人网站前台功能设计

  包括个人网站主题的确定,前台功能设计与管理、个人网站主页设计、个人网站留言板、注册、忘记密码、搜索等网页设计与管理。

  二、对个人网站后台管理功能设计

  包括个人网站后台管理功能的设计、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设计、后台系统权限管理、后台文件管理、个人网站后台管理系统主页设计。

  三、网站的发布

  通常我们发布一个网站可能以能过域名注册,但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主机,装了iis别人就可以通过我的ip地址来访问我的主页。第一次做的那个网页我已经发布在上网了。

  四、个人网站推广

  一个网站做好了,就要对个人网站进行推广,这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必需做得的一步,因为如果你不对你的网站进行推广,就算你发布了也没有人会知道的。

  在设计这个网站时真的体会很多东西,从一开始网页主题的确定,到主页总体的设计、搜集资料、前台功能设计与管理、后台功能设计与管理、每个分页面的设计等。我都一一进行了规划,因为如果你不规划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会做得好的。因我为体会到这一句话:“机会中属于有准备的人”。我详细到一个表格宽度都一一列明。例如:775宽度,分三栏,每一栏占多少。因为我深深懂得“细微处才见真功夫”。

  在这次实操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做留言板,因为刚好在上一个星期sql数据库实操做过了,所以今次在做就比较轻松,但我以前是经过一个比较长的练*,做完了n次,可能有人会想,肯定是不会才做这么多次啦!但我想告诉这位同学我每次做得都不是不同的方法。第一次我用的是access数据库,第二次我用的是sql数据库加权限管理,第三次我用的是数据源名称的连接,第四次我用的是自定义连接字符串,第五次……每一次用的方法都是不同的,可能有人会说我傻,会一种方法就行了,还要那么多吗?但我想说的就是不是这么多次的练*,不是之么多次不同的`方法,也就不会造就出今天熟能生巧的我,也不会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解决到,也不会轻松教会同学,因为你自己首先学会,学通,学广,才能把问题一一的解决。

  令我难以忘怀的镜头也是在做留言板的时候,但不是为我自己的而做,而是一步一步教同学做,直到令同学学懂;把同学留言板的问题一一解决;当同学因为做不出而没心情,过去对她进行鼓励的,然后一一解决;当自己也不会,与同学共同研究的情况,这种学*氛围是最难得的,就是在做留言板的时候,令我深深体会到我几句话: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第一件*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凡。

  通过本周二和公司同事一起去鹤壁对电梯安装进行学*和了解,补充了自己的电梯知识。也让自己进一步了解了这种现代建筑中垂直和水*的交通工具。首先了解了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分为机房部门、井道部分、层站部分、轿厢部分。其中机房部分是指电源开关,控制柜,曳引机,导向轮和限速器。而电梯机房的位置一般在电梯井道的顶部,它包含了曳引机,导向轮,控制柜,限速器还有电源总控制盒等。机房对于电梯就像心脏对于人的身体,如果机房瘫痪了,则整个电梯全部无法运作了。

  曳引机是电梯轿厢升降的主要控制因素,曳引轮上有六个绳槽装载着六根钢丝绳,连接着下面的导向轮和轿厢,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 同时为了控制电梯的升降速度过快,机房还配有限速器。当电梯的速度大于规定值时,限速器就会向控制柜(电梯控制柜安装在曳引机旁边,是电梯的电气装置和信号控制中心)发出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后控制住电梯的速度,他一般安装在机房的地面上。电梯准备通电启动时,制动器上电松闸;当电梯停止运行,或电动机掉电时,制动器立即断电并靠弹簧力使制动器制动,曳引机停止运行并制停轿厢运行。

  井道部分包含有导轨、导靴、导轨架、安全钳等。其中导轨和导靴是电梯轿厢和对重的导向部分,导靴的凹形槽与导轨的凸形工作面配合,使轿厢或对重沿着导轨上下移动实现导向功能。其中还有补偿装置,不过对这一块儿还是不太明白,就觉得他就是针对轿厢和对重的,如果这两个那个速度过快的话,他就跟着往那边运动,其中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补偿链。后来去了机房看了安装后的实物,经过师傅和郭哥的讲解也明白了一些事物安装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钢丝绳和井道之间的距离太短,这样直接影响了钢丝绳的寿命,因为水泥腐蚀性较强;控制柜安装时应考虑底座的问题,这样就能避免被水淹等为题;还有就是控制柜的上方是镂空的,安装好后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来进行保护,避免进入灰尘;还有就是控制柜线槽的安装,同样应该注意等等。

  立 “以保养修”的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宗旨

  严格执行公司的周、月检制度,建立 “以保养修”的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宗旨和 “零锈蚀、零故障、零报修”的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目标。抓紧将员工培训融入到工作检查中,强调学*技术从身边开始,搞懂身边的设施设备,提高自身对设施设备工作原理的了解、了解每一器件设计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的员工培训为重点对维修员工技能、技术上进行检查,以提高对设施设备了解,把“以保养修”的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宗旨进行落实,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杜绝设施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如:

  1、操作规程的检查。在工作检查中加强对维修员工操作规程及保养规程的熟悉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督促维修部对员工规程的培训工作,提高人员操作安全。开展同事之间的操作规程互相抽背,做到操作的人人了解规程,个个知道规范的操作。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实现了本年度维修操作无安全事故发生。

  2、工具使用的规范。根据部分维修员工使用工具的不规范,加强抽查和指导,使大家规范使用工具。如螺丝刀不能来撬、敲物品,活动扳手应注意使用时的支撑点和受力点的选择,工具的规范使用增加了工具寿命,提高了使用人的人身安全。

  3、设备作用和功能了解的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部分员工对设备功能作用的不了解,加大员工设备基础知识的抽查,同时进行现场的讲解。刺激维修主管对设备知识的培训和员工主动学*设备基础知识的压力。

  因为设施设备绝大多数的故障都是由于个别重要部件损坏造成,如二次供水系统的故障大多是由于止回阀和电磁阀、液位计造成,烧电机多为交流接触器的触点拉毛受损造成,电梯的故障多为光膜、门机、*层器、控制柜的各种接触器造成。要求各维修部逐步建立设备故障台帐,进行易出问题节点汇总,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此部位保养工作,提高设施设备安全保障。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

  装置(如右图所示) 工作年限是10年 工作环境多飞尘 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 带速v是1.6米每秒 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 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8个阶段:

  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时的学*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又学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回顾,导致耽误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老师的亲切鼓励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我,是您的教诲启发我,是您的期望鼓励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9

  紧张而辛苦的两周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设计的时候感觉全身心舒畅,眼前豁然开朗。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检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必不可少的的过程。

  起初,我对夹具设计的内容很模糊,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这次设计以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搜集资料过程中,无形的我就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梳理了一遍,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通过这次设计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这次设计是分组进行的',大约每十人一组。我们这组同学相互分工、相互协作,谨然有序。有的同学分析零件和工序,有的同学设计夹具,有的同学确定毛坯尺寸、工时,有的同学画零件图……从容不迫。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想要一个人在两周内完成设计,那是相当困难的。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耐心。我是一个多血质的外向型女生,比较好动。但是设计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而且时间又比较紧,我就不得不静下心思来,认真地搞设计。有两次我因为不小心计算错误前功尽弃而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又重拾信心继续算。就这样,不断地警示自己,鼓励自己,终于完成了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力和做事踏实认真的作风。

  说老实话,设计真的有点累。但是当自己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时候,那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倦意都吹散。犹如一阵春风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今后我会走得更加坚定。

  短短两周的设计,我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很有限。这次设计,我翻阅了很多资料。越是看的书多,我就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贫乏。在以后的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注重积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老师。两周的设计老师您一刻也没有休息,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来回跑。是您带领我们一起到图书馆找资料,是您耐心的给我们指导,是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真心的感谢您,老师!我一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不少知识,也经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许多东西,树立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通过这一周的电子课程设计,我对一些专业知识和电子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尝试着去应用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本次电子电子课程设计主要是对本学年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同时加上电路等知识,设计一些课题。经过几天的奋战,我感受非常深。

  我和客某某、沈某某三个人在参加学校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后,便成了参加明年的北京市电子深感自己在培养动手能力这方面还需非常大的努力。于是,这次我们在积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培训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把这个电子课程设计作为一次练兵,争取为明年的北京市电子设计大赛做足准备,取得一个好成绩。

  电子电子课程设计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台,又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考核。我们运用各自在各方面的优势中和起来,形成了一个团队。通过团队力量,才使设计得以完成。可以说,我们三个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少了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单片机是我们下学期要学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具有强大的功能。由于我们对单片机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下学期学*单片机打好基础,于是这次设计主要是以单片机为主的。一个是单片机编程器,另一个便是对单片机的一个应用电母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调试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出不来结果,或三个人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但在最后都达成了一致。最后在调试结果出来后,我们更是无比的兴奋,无比的自豪。总之,通过这次电子电子课程设计,我不仅对自己的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和应用,更了解到团队精神的力量。在以后的学*和生活中受用终身。

  通过这次为期*半月的电子课程设计,我们深感自己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我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多半是苍白的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真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及时锻炼,那将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理工科本来就是一门集思维和动手能力于一体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好,思考、假设和实验验证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通过很多的理论学*之后,我们通过电子课程设计和相关的实验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利用,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里。通过团队的协作,也培养了我们团结互助,相互协调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完成了小组的任务,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把一个个问题解决。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也享受着这次电子课程设计中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那就是自己亲自动手解决好实际问题,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但是我们也算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我们学*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模拟式的学*,我们加深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通过这个电子课程设计,我们大家把整个学*阶段的各种学科知识窜联在一起,更好地认识到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以后的实践环节做铺垫,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有所掌握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合理分配任务,团结协作,一起朝着任务的方向不断地奋斗,大家都很辛苦,各自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我们都深感动手起来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亲自去解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在实践过程中修复了以往学*的很多漏洞。我们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升。希望以后能多举行多参与这类型的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层面去,理论结合实际学*才会更有声有色。要把我们学到理论知识的真正利用到生产实际中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运用。

  我们忘不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努力与收获,我们也相信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我们付出的越多,相应地收获也就越多。我们有大块的时间在准备,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和学*,多多交流才能更好更轻松地学*。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非常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非常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非常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非常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非常多学*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实践,再学*、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非常多非常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非常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8)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菁选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过同组成员的讨论,画出电气图及plc外部接线图时便都晓得了。在接线的过程中,主电路相当的顺利,而plc的连接尤其是加入小的中间继电器,使电路变的有点复杂。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琢磨,plc代替控制电路连到主电路中,plc没输出。在同学的帮助下才知画的外部接线是常开,实际用的是常闭,所以在接线时我们应该用常开实现,但却接了常闭因此plc没输出。

  一切改好之后,电动机没动作。当时真是干着急,在老师的帮助下,原因来自小中间继电器的常开接错了。重新改过之后电动机km无动作,一点点找过之后,确定是连接km的中间继电器接触不良。几次动作之后,电动机终于转了,真是一波几折,成功之后的喜悦可想而知。虽然扩展部分没法动手操作,但大致的方案老师已经审核认可。接下来所做plc的设计,让我进一步对plc的应用及功能做了了解,对gx软件梯形图的应用也变的熟练。自动门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当开门和关门时有人突然来到,从而实现自动检测自动开门关门的控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t0时间范围内有人来,t0不重新计时,关门的过程中有人来却不开门,这些在经过一次次测试、认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解答。

  总之一周的课设,让我觉得很累,但从中收获了很多,最终的成功让我觉得累也是值得的。在此,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老师在此次实验中的指导。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四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两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

  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刚开始,我对这个也不了解;后来,经老师讲解,安排任务下来,基本上有了个大致了解。但到了期末,因个人事情比较多,周末就没花时间去看机械设计手册,以致把自己的设计进程落下了一些。而我时间是相当紧张了,这几天基本上是在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幸好,基本上按时完成了设计。现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没有打牢,许多东西得再翻阅,或向别人请教才能略知一二。不过,在翻阅的过程中,的确有点意外的收获!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够妥当,适当地放一放,缓一缓也许会更好些。遇事立即寻求解决,未必是上上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幸好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目前,最重要的事,不管以后是否从事机械行业,都得首先尽可能把专业知识学扎实。这是根本之所在。也是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还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个基本硬性指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因可能多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丰富一下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自己!加油!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通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________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与意见。在学*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是有句话叫做思而不学者殆。做事要学思结合。

  在杨老师和张老师耐心的指导下,经历反复查阅资料,询问同学,我终于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本次的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将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以后的工作中去,还是通过一些学*手段更好的完善知识,总的来说,我受益匪浅。本设计主要阐述液体混料罐的自动控制,实现液体混料全过程:即进料、混料、出料的自动控制。其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尽管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继电器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使我从各种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课程设计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感受到了我对所学*的内容是多么的不熟练,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需要翻书,还总是会出现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提醒了我那些地方没学好,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经过设计我们应该学会认真、专心,更有毅力的做一件事情,这样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意见和不足:

  1、由于软件的某些功能还不够完善,比如难以实现多开关同时触发,让我的设计程序过程煞费苦心。但最终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寻找其他设计途径,我成功的完成了设计要求的项目功能。

  此次课程设计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感受到了我对所学*的`内容是多么的不熟练,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需要翻书,还总是会出现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提醒了我那些地方没学好,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经过设计我们应该学会认真、专心,更有毅力的做一件事情,这样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意见和不足:

  1、由于软件的某些功能还不够完善,比如难以实现多开关同时触发,让我的设计程序过程煞费苦心。但最终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寻找其他设计途径,我成功的完成了设计要求的项目功能。 2、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本设计中没有对硬件系统进行安装、对整个系统进行现场调试和安装运行都无法完成。现场的控制也只是理论,没有完成PLC与液位传感器之间的通讯。若以后条件允许,可以对以上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通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自动化大四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两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

  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刚开始,我对这个也不了解;后来,经老师讲解,安排任务下来,基本上有了个大致了解。但到了期末,因个人事情比较多,周末就没花时间去看机械设计手册,以致把自己的设计进程落下了一些。而我时间是相当紧张了,这几天基本上是在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幸好,基本上按时完成了设计。现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没有打牢,许多东西得再翻阅,或向别人请教才能略知一二。不过,在翻阅的过程中,的确有点意外的收获!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够妥当,适当地放一放,缓一缓也许会更好些。遇事立即寻求解决,未必是上上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幸好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次大作业要求用auto cad制图,因此要想更加有效率的制图,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它。

  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但在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好高,记得大一学cad时觉得好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角度,单单是为了学而学,这样效率当然不会高。边学边用这样才会提高效率,这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但是由于水*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经过紧张而有辛苦的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意,眼前豁然开朗.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教授,黄焊伟总检*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

  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15—17周,院安排我们班搞机械课程设计。刚开始,我对这个也不了解;后来,经老师讲解,安排任务下来,基本上有了个大致了解。但14周周末,因个人事情比较多,周末就没花时间去看机械设计手册,以致把自己的设计进程落下了一些。 15周开始,部分同学已着手计算,而我周一二基本上久久txt小说还是

  在看机械设计手册。再加上15周还有几门课程需上,所以,我的设计进度相当缓慢。 16周,老师原安排是让我们着手画总装图,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进行设计。而我前几天还是在进行数据的演算。再加上中途因个人事务,让自己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17周,应该是画零件图、写设计说明书。部分同学能按进度设计。而我时间是相当紧张了,这几天基本上是全部在设计室里赶画图。幸好,基本上按时完成了设计。现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没有打牢,许多东西得再翻阅,或向别人请教才能略知一二。不过,在翻阅的过程中,的确有点意外的收获!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够妥当,适当地放一放,缓一缓也许会更好些。遇事立即寻求解决,未必是上上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幸好有更多地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目前,最重要的事,不管以后是否从事机械行业,都得首先尽可能把专业知识学扎实。这是根本之所在。也是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还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个基本硬性指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因可能多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丰富一下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自己!加油!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菁选(扩展9)

——美术教学论课程心得体会范文5份

  通过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下面我以美术活动为例谈谈我的学*体会。

  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全使美术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幼儿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教学教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直接把内容传递给幼儿。可增强幼儿的直接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美术活动《热带鱼》,教师在活动前结合教学内容,在网上收集形态奇异,色泽鲜艳,体态活波,各种不同种类漂亮的热带鱼在荧屏中展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会集中起来。

  在活动中通过声音、图形、等多媒体的结合,这一精美的画面和灵活的方法不但吸引了幼儿的学*美术的兴趣,同时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色感,满足了幼儿的欣赏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活动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语文,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一年前,当我刚刚走进北大附中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参观计算机教室的时候,我还只是对先进完备的设备感到赞叹,而丝毫不了解今后的一年中我将要学*什么,做些什么。在初中的学*中,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认为其全部只不过是在电脑上打字和背一些毫无用处的理论,到最后在会考试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一次次的走进那上高中前极为陌生的计算机教室,一次次的对着电脑细心剪辑图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编辑程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为枯燥的学科,其实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方式,无不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学*及学*内容的总结

  第二学段的时候,我初上这门课,只觉得很麻烦,用简单的幻灯片、Word文档做一些报告、介绍什么的,课上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时间花几个小时来完成,费时又没有技术含量。但随着课程一点点地推进,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与技术,而原本索然无味的电脑操作,也开始慢慢吸引着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业是搜索引擎报告,除去上课时间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完成。我第一次发现,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Word文档,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功能;几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得分了,我利用网上找到的、老师所讲的技巧查找从前没有找到的资料,成功找到时的惊奇、欣喜,令我的所学有了意义。再之后的图片编辑、动画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组合作制成视频,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开始做的时候,也曾经抱怨太费事、太难,但当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现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烟消云散了。虽然我的技术运用远不够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到位,但我对于电脑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收获了很多。不单是在技术上,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还有不足,虽然相比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同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经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总觉得这一个学段过的尤为得快,九周转眼就要过去了,刚学*编程时的迷茫、头晕脑胀已经不复存在。编程对于学段初的我来说,可谓闻所未闻,课本上图文并茂的讲解只让我觉得复杂深奥,自己设计一个程序,简直是天方夜谭。做前几个作业的时候,由于技术操作的不熟练,不单课上和中午的时间都放在了计算机教室,有时就连放学后也要在学校赶工。虽然是老师讲过的最常见技术,虽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绩,可是心里依旧有一种满足感。也许程序的设置还很粗糙,也许程序的功能还并不大,但我已经超越了自己,并且在一点点的进步,这就够了。不久前做的程序,由于突然的一个想法,让我开始尝试加入老师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结果一做就是三周。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我曾经心灰意冷,曾经急得快要流出眼泪,还好,我终是坚持了下来。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讲那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程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思考性、严谨性、创新性,对于编程来说缺一不可,而这也正是我从短短几周的学*中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技能都是有相通点的,我相信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我所提高的不只是在计算机上的技能,更多的收获,是与其相关的能力对我以后学*生活帮助。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内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Word文档及幻灯片的常规使用,图片的编辑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设计编辑。而在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在第二学段初学*的制作出游计划书了。过去也经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团安排,并没有自己了解过,更不知道钱具体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学*及实践让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计划方式,更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设计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学*内容,我认为它更加贴*于生活所需,更能培养我们的能力。

  二、对老师及教学的印象感受

  每次在知识教学中,因为不是自己动手操作很容易上课的时候听讲不专心,但我却一直随着老师的思路在走,我认为这是老师教学幽默生动的结果。还记得高中第一次上信息课,老师问“信息是什么?”这像是一个没有标答的问题,根本没有人举手回答,眼看课就要僵在那里,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课堂提问器”,在对于谁的运气最不好的猜测下,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也开始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在每次的课堂上,老师总能用她的笑声缓解知识课的枯燥与无聊,留给了我极大的印象。我认为老师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利用演示操作进行清晰明白的讲解,让从未了解过这些知识的我也能轻松理解,而且还不时的根据同学的需求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可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一些设计上的突发奇想,总是会导致许多的疑难和问题,而老师只有一个,无法在同一时间解答不同人提出的不同问题。结果制作常常只能暂时搁浅下来,有些浪费时间。我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讲一些知识,然后自己操作练*,最后再继续进行知识补充,那样的话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最*,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我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