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微电影心得体会 1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

  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

  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

  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

  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蒙太奇创造电影的时空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

  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

  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很有帮助。

  微电影心得体会 2

  在这次微电影中我负责的是演员和制片。对于一个几乎一点摄影经验的没有的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努力的学*,跌跌撞撞中,我坚持了过来,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进入状态,完成了拍摄。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确定下来了主题。我们几个男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们这次剧本讲述的主要是大学生活的堕落和改变,制定好了剧本,接着就是定演员,根据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性格情况,盟友们统一分配了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台词与酝酿角色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加快了作品拍摄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演员们都有一点点青涩,但随着一次次的经验,也都越来越熟悉,并且越来越好。一幕幕的场景拍摄接连完成,总的感觉还不错。

  通过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一点点体验到了,每一部作品之后的辛劳,确实感受到了,认真付出的价值,以及和大家一起完成作业时的快乐与辛酸

  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 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 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专业,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 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 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 一部难忘的影片。

  微电影心得体会 3

  这次摄像拍摄是我第一次拍摄。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三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创作。对于这次摄像,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在拍摄前一定要选好主题,有一定创意,否则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我们这次在选材上特意选择《杂交棉杂交技术》主题,虽然我们的的操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主题的选择上较别的主题有了很大的突破。

  2、关于拍摄时使用摄像机的技巧。托住摄像机的姿势要正确,拍摄时尽量让摄像机放*在水*状态。那样,画面才会端正。如果机没有放*,画面可能会左右倾斜,这样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给观众头晕眼花的感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摄像机的把握,要保持镜头的稳定,不要频繁移动镜头。如果拍摄时没托稳机或是频繁的移动镜头,都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3、换拍摄镜头前要停留数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拍摄同一主体时间太长的话,录象也会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不要拍时间太长和太短的镜头,5秒钟或者10秒钟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

  4、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用全镜方式。这样画面影像比较稳定,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画面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操作步骤,这样会更容易突出主体,也符合观众的视角*惯。

  5、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

  通过这次微电影制作,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还未敢操作运用摇、跟和甩,对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还很生疏。

  不过,我对这次制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制作效果。以后再有机会摄像,我相信我会努力。

  微电影心得体会 4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而*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最好。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微电影心得体会 5

  从学校布置拍微电影的作业,到开始买书、借书学*,然后购买相应的设备、化妆用品、各种道具,最后到电影拍摄结束用了一共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在拍摄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设备问题:借了隔壁宿舍两台5D2,拍摄前一周时间临时把玩了一下,由于时间很短所以对5D2功能了解的不够深,幸好有ML,可以很方便的更改ISO,快门光圈,白*衡。

  其一,5D2自带的液晶屏所显示的亮度色彩,并不是真正的短片的色彩和亮度,中间有色差。

  其二是跟焦的问题,这次没有买跟焦器和套件,跟焦是个大问题,一点经验也没有。

  其三是录音挑杆的问题,因为没有专门的人举挑杆,所以这个人有空这个人举,那个人有空那个人举,由于都没有经验,离人物*的录的声音大,离人物远的录的声音小,有时候还会磕碰麦克风。

  其四,手持稳定器上5D2太重,根本没法拍。如果用550D上50MM定焦可以,但是在室内没有空间拍摄,所以最后也没用上。

  其五,由于拍摄期间手忙脚乱,很多东西都随意乱放,结果最后一块曼富图的快装板找不到了,还有几个小的`道具,不知道放什么地方了。

  2.灯光问题:原计划是采用窗户光作为主光源,然后打灯补光,结果遇到了61年难于的暴雨,下午2点左右,天都很黑了,现场的灯光根本不够,提高ISO又有很多噪点,室内原有的走廊灯是坏的,客厅灯好像就几W,一点也不管用。本来拍摄前期,我准备都改造一下,线材,灯座,都买了,准备把走廊和客厅分别挂上几个5500K的灯泡,然后用柔光布罩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时间关系,都没准备,结果一下雨弄的措手不及。

  3.道具化妆问题:这方面也是零经验,结果在用石膏翻模的时候,由于新买的石膏凝固太快,把同学的手给烫出了两个大泡,牺牲惨重。只有女演员她们自己化妆,男演员都没管。在僵尸化妆方面买了不少化妆品,但是最后由于时间关系都没用上。本来买了两幅博士伦的隐形眼镜,自己上了红色和白色,但是戴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成功,就算了。再有就是硅胶上色方面,一直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4.拍摄方面:自己本身就没有经验,另外帮忙拍摄的哥们比我还差,中间也没有协调,造成的结果就是我用的2.8光圈,对方用的4.0光圈,同样的ISO值,对话场景,一个显亮,一个显暗,差几个档。

  5.镜头安排方面:做好了分镜头表,但是一开始拍,结果就乱了,没有严格按照顺序和安排好的机位去拍,结果造成了很多穿帮镜头,比如前一个镜头桌子上没烟灰缸,下一个镜头有烟灰缸。

  6.流程方面:本来是想画个故事板,笔和本都买了,画了几页发现自己功力不够,画的太差,就放弃了。装了个故事板软件,但是由于不熟悉,弄个场景比画更费劲,也就拉倒了。

  7.后期制作:AP,AE几乎都是零经验,VEGAS压根没碰过,后期还想调色,还想制作片头动画

  8.音效方面:准备用一些电影OST,但是不知道哪个匹配,还有这样音效就不是原创了,不知道可不可行。

  9.演员方面:由于都是用的同学和同事,所以演出零经验,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肢体语言也不到位。不过勉强可以。

  毕竟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所以要求降低很多,只为了增长经验。相信等第10部的时候,就准专业了。

  补充一下:

  1.电池一共有7块,2个充电器,2台5D2,在一台用的多,一台用的少的情况下,勉强够用,就是一块没电时,马上去充电,这样循环。每块电池都贴上标签,以防止弄混。

  2.摇镜的时候,录音会有刺啦刺啦的声音,后来才意识到,可能是转动云台的时候,音频线插口跟相机和适配器之间,接触的问题。这个是个大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微电影心得体会 6

  今年四月,由于未来大势底定,而自己对于这样的结果不太满意,所以相对身边各个朋友不断的传出好消息,心中的失落感是更加明显的。但待在原地自怨自艾毕竟不是我的性格,遂决定在毕业前要给自己两个挑战,而不是留在宿舍玩电子游戏或到大陆各处和风景合照

  其中一挑战是在毕业前要将一个故事拍成微电影。主要是为了一偿以前参加广告比赛的遗憾,当时因为和队友对于广告的尺度有不同意见,最后自己退让,导致脑海中带着一点挑逗性的广告却因各种妥协,变成惨不忍睹的东西

  因此这次的毕业之作找的合作伙伴,一定是要充分沟通,理解我想法的人。后来才碰上一群好伙伴,愿意不计任何利益,纯粹为了我个人的梦想而帮忙。最后在八月中旬,三集影片便会上传完毕

  这一段经历,有几点心得如下:

  1、钱,有时候能让事情变简单

  在人员方面,这一次上至男女主角、群众演员,下至摄影师、剪辑师,全都是不支薪,义务相助。因此在时间安排上首先就要让位於他们的其他活动,亦即一直都是第二顺位。甚至有时候会碰上紧急事件,导致他们无法完成微电影项目的工作

  而我,一方面碍于人家的人情相助,虽然项目进度受影响却只能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而不好说什么。另一方面,自己能力不足,要是有谁临时退出,摄影、剪辑等工作我无法胜任,也就是项目的风险承受力很低

  在场地、物资方面,则是四处奔走,询问好心人士的相助。虽然最后得到允许,但加了诸多条件,比如时间上必须非常的早(7点拍攝啊亲!!!)

  种种,假如有一笔足够的资金,对于对方的付出,支付合理报酬,双方便都能对之后的工作有清楚的责任意识。我想,这便是“顺手帮忙”和“工作”的感觉吧?

  2、有颗乐于助人的心,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一开始为了摄影师、剪辑师的问题伤透脑筋,刚好收到人大台生会的通知,有新闻学院的学弟们希望拍摄一部台湾学生在大陆念书的微电影,希望能采访几个台生,了解他们在大陆的一些经历以及想法

  抱持着多尝试新东西的想法,我接受了采访,也谈了很多。没想到采访结束之后收到他们的信息,表示希望能出演他们的微电影。因为有拍摄经验,所以知道承接下去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老实说当下想推掉,但又觉得多给自己压力,也许能发现新东西,於是有了二次合作的机会

  正如所想,在配合拍摄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演员的工作有更深的体会,结交了新领域的朋友,除此之外,对于摄影的镜头、剧本的撰写,都因为参与他们的拍摄而有了新的.想法,还得到了他们新闻相关科系学生的指导,收益颇丰

  连剪辑师、摄影师的人都是有了他们才得以完成。要是当时怕麻烦而拒绝的话,不仅没有这些经验,连自己项目的工作人选,可能都要花费大番苦心四处寻找吧?

  3、没有什么东西拿不到,只看你是否足够想要

  这次的经验起始于自己想完成梦想的简单想法,老实说,没有各种器材、不具备各种摄影、剪辑、PS等硬性能力、更没有登高一呼众人响应的人脉,还是个穷逼。有的,只有一个想法,一部剧本

  但之后凭着一股信念,把人一个个谈下来,场地、物件一步步跑到位,当然中间比较辛苦,但排除这些,会发现,只要有足够想要的欲望,会驱使人去客服一切困难,更好的是,往往解决对方的困难,就能得到对方的帮助

  最后,在这次运行项目的经验,发现没有一定技术能力会是很痛苦的事情,不仅万事拜托人,有时候一些极关键的东西也得交到他人手中去代为完成,弄得自己提心吊胆,自身能力还是关键啊!

  微电影心得体会 7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活动,并且是由我来拍摄整个活动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对拍摄DV就很有兴趣,这回有机会可以表现一下了,老师把DV和说明书交到我手上让我先熟悉一下,然后会在整个过程指导我,看着这小小的DV,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害怕自己拍不好。老师就和我说让我不用担心,慢慢拍就可以了,不行可以多拍几次,后期再做剪辑。于是我也就放下心来专心研究DV了。

  经过两周的练*,自己对拍摄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就约好了两个同学把定了拍摄时间也定下来了,结果到了拍摄当天,天气灰蒙蒙的,光线也不好,不是很适合拍摄,也就只有改时间再拍了。

  老师和我说过,雨后的晴天拍摄最好,空气通透很多,所以我们都在等着这个雨后晴天的到来。又经过了一周,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太阳,空气也觉得特别清新,我和同学商量就定在今天拍摄了。

  首先按照老师和我说过的思路,拍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所以我就定了几个场景来拍摄,让拍摄出来的东西能连惯一些,不至于无头无尾的。

  我安排两位同学坐在树荫下以聊天的形式开始故事,然后再一起走向实验室,再做实验。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阳光总是射在其中一位同学的脸上,一晃一晃的很是影响效果,加上我们也没有专业补光的灯光和反光板,就改成她们从走道慢慢走来,边走边聊天的形式来拍,刚开始拍第一段,有位同学有点紧张,忘词了,只能重新拍,光是第一段我拍了好几次,现在觉得摄影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得有好大的耐心才行呢,在第一段重拍了第四次,才免强算成功,然后就开始拍第二段,走进实验室的画面,这一段比较简单,不需要对白,只需要我拍的时候稳定就可以了,所以这段只拍了两次就拍完了。到了最关键的`这一段,因为我也要参于实验,所以这一段只能用脚架把DV固定好,我把画面调好后就开始拍了,在这段里不好控制的就是画面里的人物位置,所以拍了几次都会有人物走出画面的镜头,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拍到温度计和两种灯亮度的对比细节,所以细节画面是补拍的,温度计的参数也是按拍摄时的温度来拍,不然不准确了就不行了,经过几次被拍,镜头总算补完了,补拍完了镜头,最关键的就是把视频导入电脑去编辑了,这个我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只能请教老师和我一起制作。

  老师在电脑上安装好AdobePremiere软件,然后拉出一条线插在DV的一个小接口上,老师说这个叫做1394接口,要电脑安装有这种采集卡才可以连接DV把视频采集出来,然后再插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编辑,剪掉一些不好的画面,加入字幕,音乐以及对画面色彩的调整等等。这个片我和老师一起做了几天才做出来,很是辛苦呢。

  经过这次活动,对拍摄DV我学会以下几点:

  1、移动镜头要*稳;

  2、合理使用对焦;

  3、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4、移动镜头一定要有规律;

  5、尽量顺光拍摄;

  6、保持画面构图*衡

  当然,我也还只能算初学,在拍摄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多学*,多拍摄才能拍得更好,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的机会!

  微电影心得体会 8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它是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在适当运用影视艺术表达手法的基础上展现生活的本质,并最终达到引发观众思考、沟通情感等目的。

  《铁肩》这部作品是我们小组第一次尝试拍摄人物类纪录片的成果,在前后整个制作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我们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我们影片的主人翁孟师傅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当拍摄小组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在人员分工、对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拍摄技巧以及对于整个影片的发展脉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问题接二连三的暴露迫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总结和反思,在不断的思想碰撞、意见整合与模仿改进后,我们渐渐明晰了方向并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和剪辑任务。在和主人翁孟师傅的交往中又是这次拍摄的另一份特别的`收获,他的笑容、豁达,他对生活的从容乐观,也许是现在许多生活中城市压力下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知足者常乐,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1、在影片的创意构思和前期准备方面:

  在初步构思和讨论的阶段,我们力图寻找在我们的城市里或校园中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汗水辛苦耕耘的小人物,并以他们的工作、生活的素材展现这些小人物在城市里的生存状态及对生活的满意度。最后,我们把影片的主人翁锁定在华师飘宝送水工孟显诚师父身上。在对他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了解之后,我们确定了以主要表现他日常工作状况、工作生活态度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三个方面进行素材收集。

  2、在影片的前期拍摄方面:

  这一阶段,我们在记录片的拍摄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如采访机位如何架构、对于人物动作的随意性如何捕抓、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拍摄好特写镜头、怎样解决虚焦、曝光过度等技术问题。当问题面临时,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指点与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们小组在机位和镜头的处理上终于有了长进。

  3、在对影片的后期处理方面:

  我主要是负责影片的后期编辑这个模块的,在后期编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整个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串接起来,同时保持影片的观赏性,有趣性,并使影片的节奏不过于拖沓,而让观众产生沉闷感。在组员的努力,在对影片进行了两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之后,终于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音乐的剪辑方面,也是经过了层层商议与修改,最后才与影片理想地结合。

  4、个人对影片的整体评价:

  个人认为影片的节奏处理地比较适合,不显拖沓,记录片讲述的人物和内容虽*凡却显伟大、感人。个人认为影片中放慢动作的结尾与歌曲的配合是本纪录片最出彩之处,既渲染气氛,又烘托情感。但在对人物的挖掘和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仍有欠缺。其次对素材的收集方面仍有限,如果能再多地表现主人公的生活部分,如他*常的娱乐消遣,和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能使影片内容更丰富,观赏性更强。

  也许,我们的作品仍有许多不足,也许,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仍有很多,但我仍为自己与组员第一次的尝试感到欣慰,当片尾歌曲《故乡的云》唱响时,那份来自于影片的感动与来自于拍摄小组努力成果的感动油然而生,随歌曲萦绕心中。最后,希望在日后的更多作业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如现场拍摄技能,后期剪辑、后期特效制作技能、音乐剪辑技能等,并努力尝试接触更多的方面,如剧本创作、分镜头、解说词撰写等,加强培养自己影片制作的综合能力。

  微电影心得体会 9

  在这次微电影中我负责的是演员和制片。对于一个几乎一点摄影经验的没有的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努力的学*,跌跌撞撞中,我坚持了过来,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进入状态,完成了拍摄。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确定下来了主题。我们几个男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们这次剧本讲述的主要是大学生活的堕落和改变,制定好了剧本,接着就是定演员,根据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性格情况,盟友们统一分配了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台词与酝酿角色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加快了作品拍摄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演员们都有一点点青涩,但随着一次次的经验,也都越来越熟悉,并且越来越好。一幕幕的场景拍摄接连完成,总的感觉还不错。

  通过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一点点体验到了,每一部作品之后的辛劳,确实感受到了,认真付出的.价值,以及和大家一起完成作业时的快乐与辛酸

  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 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 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专业,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 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 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 一部难忘的影片。

  微电影心得体会 10

  实*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次我们都做出尝试,期初是想拍我们拿手的悬疑剧,这样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好。

  但在大学期间,如果不做出一点尝试,总是保守,那我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这部作品无论最终效果是否达到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到一种新的影片类型的拍摄手法,从中获得的价值,或许比拿到奖项更为有意义,大三了,能在一起拍片的日子不多了,我很是珍惜这段拍片的记忆,虽然拍摄和后期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直到最后,都坚持着,每个剧组人员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你有一个原则,你之所以和导演合作,是因为你相信他的决定。

  我们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决定权在导演身上,无论他做出怎么的决定,你都不要与其发生冲突,如果你觉得导演不够好,那也是你的选择,因为你已经是剧组的一份子,没有团队精神的组员,无论去哪里,都是无用的,实*学到很多那是必须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在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中担任的是总导演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因为是第二次与我们的拍摄小组一起拍摄微电影了,默契配合程度相较于上一次也有所提升。小组成员配合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我的导演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我想要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都能很好地抒发出来,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一条过,这也为整个微电影进程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拍摄完毕之后,还要对拍摄的片段进行整合和拼接,这次用来剪辑电影的软件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慢放,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拍摄加上认真细致的编辑,总的效果还不错,观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们完成的吗。如此效果,确实慰籍了我们心灵不少。大家最后一起观看时所

  流露出来的成就感,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珍贵回忆。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_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还很生疏。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_,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一部难忘的影片。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阅读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1)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6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1

  1、实践的目的。

  通过摄影实践考察自己对人像摄影课程的学*的实际掌握。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寻找并揣摩如何拍摄好人像的方法。通过实践的锻炼,体会到拍摄人像是容易的,但拍摄好的人像作品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是需要认真的学*理论知识,并大量的观摩前人优秀的作品。同时,还要对自己使用的器材有全面的了解和熟练的运用,所以,我认识到再认真的系统的全面的学*一遍老师的课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的学*,使自己*时在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啦。比如,对光线的处理,尤其是室外对自然光线的运用,姿态的处理和一些小道具的辅衬的运用以及人像摄影的空间分配等等,好多的知识让我在今后的人像拍摄中受益匪浅。

  2、实践的准备工作及拍摄计划。

  为了拍摄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能表现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成果的体现,我使用了Nikon d300相机,百诺的三脚架,以及必要的快门线,反光板,等等器材。照片中的模特儿是我好友的同学小沫,一位美丽的外企白领,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当我告诉她需要做我的模特儿时,她欣然同意,使我能顺利的完成我的作业,其中我选取了其中四张作为我的作业,不过遗憾的是我拍摄的小沫的全景照片我并不满意,只好选取了一张我去年夏天拍摄的一张我表妹的照片,我觉得她做出的怪怪的姿势更符合我对这个作品的理解。

  3、我对拍摄过程的阐述。

  第一幅特写人像作品是在家中完成的,为了体现出光线的作用,我采用了逆光拍摄,由于模特儿身后的阳台杂乱无章,我选择了大光圈,和100mm焦距,虚化背景,同时提高了感光度至400,使用了三角架。

  第二幅*景人像,第三幅半身人像和第五幅造型人像,都是在青龙湖拍摄的,大约时间使在下午三四点钟,这个时候的光线柔和并不刺眼,光比不大,更能反映出模特儿光滑的肤色,同时,为了能够在拍摄中体现模特的职业性,我要求她换上一套职业装,和一套黑色的绒衣配上红色的围巾,透出模特儿的气质来。为了虚化背景,突出人物,都使用了180mm的焦距和3。5的光圈,使用了三脚架为了得到更清晰的画面。同时,使用了金色反光板对面部进行了补光。

  第四幅全身人像是我去年拍摄的,在宣武公园里。下午三点左右,为了体现表妹活泼的个性,我让她随意做动作,这张作品中的姿势是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一张。因为觉得前期拍摄的曝光有点过度,后期选择了PS处理,加了滤镜效果,可以看出表妹白皙的肤色不至于太刺眼。同时,用80mm焦距拍摄,稍稍的虚化背景,同时也能分辨出环境地点。

  4、摄影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摄影的实践拍摄,发现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拍摄中还是会使自己在技术方面和对人像摄影的空间分配等等,有了新的提高和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光线的运用及布光的处理,不再盲目了,但毕竟学海无涯,通过学*比较以及对自己拍摄的作品的不断理解和揣摩,也发现很多缺陷,比如,在特写作品的构图上,感觉到画面比例有点紧,模特的头上部被镜头卡掉了,其他几幅作品光的运用还可以更胆大些,或加大光比,勾勒出模特的脸部曲线,这也符合该模特的气质,同时在色彩和画面的整体分配上还应多选择鲜艳的色彩,使画面饱满些,明暗比例搭配更合理些,当然,拍摄出好的作品还需要我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自己拍摄出更好的作品来。

  对于拍摄短片的感受,可以罗列出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拍摄短片的类型和题材的问题。没有明确自己是拍摄哪一种类型,到底是纪录片还是实验影像?其实这个问题也跟自己没有去仔细斟酌选择好的题材有关,到底自己做的《民族题材》是要表达积极的还是批判的?没有清晰的意识,对于自己的短片的根本思想模糊不清,单单只考虑到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而没有考虑到更深层的意义,而往往一个好的作品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全是画面和一些浮华的东西。

  其次是关于撰写剧本的问题。从这次拍摄来看,剧本写很混乱,只有自己能看懂,因为剧本的问题,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麻烦。总结了几个方面原因:其一是没有仔细去研究规范化的剧本,并且去躬心实践。其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广,选择了《民族题材》创作,但是对民族这个词的概念研究不够深,挖掘不出更深的东西来写。其三是思想结构不稳,过多的考虑画面导致根本思想飘忽不定,出现了为了表达镜头画面而改变中心思想的重大错误。其四是文学写作水*不够高,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文化水*,包括其中问少数民族的问题水*也很底,问出来的问题无关紧要,没有群体性和针对性。虽然是学艺术的,但是艺术与文学是相关的,文学水*对片子是有很高的提升的。

  再次是实施拍摄的问题。从拍摄《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能力。

  来看,首先是没有一个不干扰被摄对象的概念,总是希望被摄者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表演,这其实是纪录片最忌讳的问题。其次是没有与被摄对象沟通的能力,使被摄者面对镜头变的拘谨而不自然。再次是没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知道跟被摄者周围的人物接触和沟通,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不知道和老师交涉等。

  最后是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问题和困难就退缩,就像老师说的,没有湖南人的精神,要吃得苦、耐的烦、不怕死、霸的蛮。从拍摄的技术上来看也有很多问题。首先是对于器材的选择不熟练,这关键是对各种器材的性能不了解,没有花心思去研究,甚至有些机器不会用,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对焦的问题,跟焦的时候不太精确,有时候出现跑焦的问题,这也是跟器材的熟练程度有关。有时候在太暗的情况下光圈开的太大,导致对焦很困难,不会处理这样的问题等。

  再次是机器端的不够稳,这是跟拍摄的太少有关,因为纪录片大部分是手持拍摄的,并且被摄对象的动向没有预见性,是随机性的,随时有变动,所以对于手持拍摄的姿势要求很高。总之实施拍摄是拍摄短片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出现的问题最多的环节,有待以后慢慢学*和实践。

  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

  总之这次拍摄的问题非常的多,究其原因,还是心思不在学*上面,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白白浪费了一学期。在最后的大学一年里面要加倍努力,时刻勉励自己。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2

  所谓实*,就是把我们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社会地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这篇心得酝酿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去写,或者应该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讲述,这是我们的实*作品,并不像以前拍摄的作品那样简单,我们的每一部作品跟前一部作品比较起来都是在不断地跨越,都是在努力的突破自己。

  作为摄影,在这部戏里,难点还是在夜晚的戏,这次实*作品中,演员的动作戏份增加了不少,镜头切换的频率很高,而且很多动作戏份是在晚上,要捕捉好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并且控制好构图,曝光,焦点,是相当的有难度,正因如此,一个镜头的拍摄花费的时间就长了,对拍摄进度影响还是很多的,不过还好的是剧本是导演和我们合理创作,对于每个镜头的需求还是互相了解的。

  第二是灯光和摄影的配合,在夜晚的戏份中,单反和灯光的调试配合,导演所要镜头的构图,场面的调度。动作戏,对于摄像机的运动位置和焦点准确要求很高。当然,在几次的微电影拍摄也总结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注意一些构图中人物所占比例,这次失败的地方在于很多动作戏份没法准确的对焦,而重拍的难度也是很大,复原场景的灯光,演员的动作,所以每次都小心的注意焦点,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镜头虚焦,这是以后要提高的地方。

  这次剧本创作,我们修改了多次,虽然艰辛,但收获是有的,电影不能忽略的是剧本,假如在剧本上草草了事,当你在拍摄过程中才发现剧本的漏洞,那弥补的难度就是很大的,最坏的情况就是前边部分的拍摄全部白费,所以这次剧本创作所花的时间,和拍摄后期的时间不相上下,所以这次几乎没有出现拍摄过程中需要修改的部分很少。

  剧本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选取演员,演员是一个影片成功的“灵魂”。一个好的演员可以决定一个影片的好坏,所以试镜很重要,很多演员在没有镜头在的情况下演得很开,可是一看到镜头就心虚了,也有一部分演员,形象很好,但在镜头里就是不上镜,作为影片的摄影,我有义务要找到一个人物最好的拍摄角度,展现其最好的一面。

  在距离交作业还有五天,我们开拍了。为了能够拍出更好的效果,拍摄之前,我们必须选择好合适的画面背景,不能太乱、过杂,要与主题的颜色协调。结合环境光线,调节感光度及拍摄模式。再根据拍摄模式适当调节光圈、快门速度、测光情况等。或许,最难办的是保证画面曝光正常,在其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灯光的问题。我们每次在拍摄中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调试灯光。

  拍摄中,演员如何调度,摄影机如何调度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我不断地跟导演沟通怎么样使画面看起来更有美感,哪个镜头让演员看起来更加有喜感,我的脑海中每天都在浮现不同的镜头画面,通过摄像机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

  通过摄像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你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技术的进步,而只是提出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希望我们的作品内容永远应该大于形式,内涵永远应该大于外表。

  每个场景对于我来说都很难拍,我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看的观众,所以每个镜头我都很认真的在拍摄。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夜戏,我们拍摄了将*12个小时拍完那天的镜头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剧组的每个人都很辛苦,最值得感谢的是王家东老师,给我们指导镜头的拍摄,或许没有他的指导,我们的影片可能要逊色很多。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拍摄的镜头让我都很满意。我们的影片也接*尾声。

  后期制作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的素材很多,需要整理的东西也很多,庆幸的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是边拍边剪,这样也可以及时发现漏拍的镜头。很多气氛的烘托、特技的加入都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的,但在我们影片中用到的特效并不多。剪辑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大量素材总选择需要的素材,然后拼接成段子,用来支持和反映主题。

  但是这个剪辑同样是有讲究的,我的实践经验就是挑核心内容,尽量保持简洁。很多时候自己拍摄的素材会难以取舍,结果是自己陶醉的很而旁人不厌其烦,在这个时候我们呢就应该更加注意对于主题的把握,点明主题。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3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

  而*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4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很有帮助。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5

  所谓实*,就是把我们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社会地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这篇心得酝酿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去写,或者应该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讲述,这是我们的实*作品,并不像以前拍摄的作品那样简单,我们的每一部作品跟前一部作品比较起来都是在不断地跨越,都是在努力的突破自己。

  作为摄影,在这部戏里,难点还是在夜晚的戏,这次实*作品中,演员的动作戏份增加了不少,镜头切换的频率很高,而且很多动作戏份是在晚上,要捕捉好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并且控制好构图,曝光,焦点,是相当的有难度,正因如此,一个镜头的拍摄花费的时间就长了,对拍摄进度影响还是很多的,不过还好的是剧本是导演和我们合理创作,对于每个镜头的需求还是互相了解的

  第二是灯光和摄影的配合,在夜晚的戏份中,单反和灯光的调试配合,导演所要镜头的构图,场面的调度。动作戏,对于摄像机的运动位置和焦点准确要求很高。当然,在几次的微电影拍摄也总结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注意一些构图中人物所占比例,这次失败的地方在于很多动作戏份没法准确的对焦,而重拍的难度也是很大,复原场景的灯光,演员的动作,所以每次都小心的注意焦点,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镜头虚焦,这是以后要提高的地方。

  这次剧本创作,我们修改了多次,虽然艰辛,但收获是有的,电影不能忽略的是剧本,假如在剧本上草草了事,当你在拍摄过程中才发现剧本的漏洞,那弥补的难度就是很大的,最坏的情况就是前边部分的拍摄全部白费,所以这次剧本创作所花的时间,和拍摄后期的时间不相上下,所以这次几乎没有出现拍摄过程中需要修改的部分很少。

  剧本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选取演员,演员是一个影片成功的“灵魂”。一个好的演员可以决定一个影片的好坏,所以试镜很重要,很多演员在没有镜头在的情况下演得很开,可是一看到镜头就心虚了,也有一部分演员,形象很好,但在镜头里就是不上镜,作为影片的摄影,我有义务要找到一个人物最好的拍摄角度,展现其最好的一面。

  在距离交作业还有五天,我们开拍了。为了能够拍出更好的效果,拍摄之前,我们必须选择好合适的画面背景,不能太乱、过杂,要与主题的颜色协调。结合环境光线,调节感光度及拍摄模式。再根据拍摄模式适当调节光圈、快门速度、测光情况等。或许,最难办的是保证画面曝光正常,在其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灯光的问题。我们每次在拍摄中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调试灯光。

  拍摄中,演员如何调度,摄影机如何调度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我不断地跟导演沟通怎么样使画面看起来更有美感,哪个镜头让演员看起来更加有喜感,我的脑海中每天都在浮现不同的镜头画面,通过摄像机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

  通过摄像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你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技术的进步,而只是提出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希望我们的作品内容永远应该大于形式,内涵永远应该大于外表。

  每个场景对于我来说都很难拍,我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看的观众,所以每个镜头我都很认真的在拍摄。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夜戏,我们拍摄了将*12个小时拍完那天的镜头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剧组的每个人都很辛苦,最值得感谢的是王家东老师,给我们指导镜头的拍摄,或许没有他的指导,我们的影片可能要逊色很多。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拍摄的镜头让我都很满意。我们的影片也接*尾声。

  后期制作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的素材很多,需要整理的东西也很多,庆幸的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是边拍边剪,这样也可以及时发现漏拍的镜头。很多气氛的烘托、特技的加入都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的,但在我们影片中用到的特效并不多。剪辑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大量素材总选择需要的素材,然后拼接成段子,用来支持和反映主题。

  但是这个剪辑同样是有讲究的,我的实践经验就是挑核心内容,尽量保持简洁。很多时候自己拍摄的素材会难以取舍,结果是自己陶醉的很而旁人不厌其烦,在这个时候我们呢就应该更加注意对于主题的把握,点明主题。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6

  1、实践的目的。

  通过摄影实践考察自己对人像摄影课程的学*的实际掌握。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寻找并揣摩如何拍摄好人像的方法。通过实践的锻炼,体会到拍摄人像是容易的,但拍摄好的人像作品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是需要认真的学*理论知识,并大量的观摩前人优秀的作品。同时,还要对自己使用的器材有全面的了解和熟练的运用,所以,我认识到再认真的系统的全面的学*一遍老师的课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的学*,使自己*时在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啦。比如,对光线的处理,尤其是室外对自然光线的运用,姿态的处理和一些小道具的辅衬的运用以及人像摄影的空间分配等等,好多的知识让我在今后的人像拍摄中受益匪浅。

  2、实践的准备工作及拍摄计划。

  为了拍摄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能表现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成果的体现,我使用了Nikon d300相机,百诺的三脚架,以及必要的快门线,反光板,等等器材。照片中的模特儿是我好友的同学小沫,一位美丽的外企白领,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当我告诉她需要做我的模特儿时,她欣然同意,使我能顺利的完成我的作业,其中我选取了其中四张作为我的作业,不过遗憾的是我拍摄的小沫的全景照片我并不满意,只好选取了一张我去年夏天拍摄的一张我表妹的照片,我觉得她做出的怪怪的姿势更符合我对这个作品的理解。

  3、我对拍摄过程的阐述。

  第一幅特写人像作品是在家中完成的,为了体现出光线的作用,我采用了逆光拍摄,由于模特儿身后的阳台杂乱无章,我选择了大光圈,和100mm焦距,虚化背景,同时提高了感光度至400,使用了三角架。

  第二幅*景人像,第三幅半身人像和第五幅造型人像,都是在青龙湖拍摄的,大约时间使在下午三四点钟,这个时候的光线柔和并不刺眼,光比不大,更能反映出模特儿光滑的肤色,同时,为了能够在拍摄中体现模特的职业性,我要求她换上一套职业装,和一套黑色的绒衣配上红色的围巾,透出模特儿的气质来。为了虚化背景,突出人物,都使用了180mm的焦距和3。5的光圈,使用了三脚架为了得到更清晰的画面。同时,使用了金色反光板对面部进行了补光。

  第四幅全身人像是我去年拍摄的,在宣武公园里。下午三点左右,为了体现表妹活泼的个性,我让她随意做动作,这张作品中的姿势是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一张。因为觉得前期拍摄的曝光有点过度,后期选择了PS处理,加了滤镜效果,可以看出表妹白皙的肤色不至于太刺眼。同时,用80mm焦距拍摄,稍稍的虚化背景,同时也能分辨出环境地点。

  4、摄影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摄影的实践拍摄,发现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拍摄中还是会使自己在技术方面和对人像摄影的空间分配等等,有了新的提高和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光线的运用及布光的处理,不再盲目了,但毕竟学海无涯,通过学*比较以及对自己拍摄的作品的不断理解和揣摩,也发现很多缺陷,比如,在特写作品的构图上,感觉到画面比例有点紧,模特的头上部被镜头卡掉了,其他几幅作品光的运用还可以更胆大些,或加大光比,勾勒出模特的脸部曲线,这也符合该模特的气质,同时在色彩和画面的整体分配上还应多选择鲜艳的色彩,使画面饱满些,明暗比例搭配更合理些,当然,拍摄出好的作品还需要我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自己拍摄出更好的作品来。

  对于拍摄短片的感受,可以罗列出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拍摄短片的类型和题材的问题。没有明确自己是拍摄哪一种类型,到底是纪录片还是实验影像?其实这个问题也跟自己没有去仔细斟酌选择好的题材有关,到底自己做的《民族题材》是要表达积极的还是批判的?没有清晰的意识,对于自己的短片的根本思想模糊不清,单单只考虑到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而没有考虑到更深层的意义,而往往一个好的作品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全是画面和一些浮华的东西。

  其次是关于撰写剧本的问题。从这次拍摄来看,剧本写很混乱,只有自己能看懂,因为剧本的问题,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麻烦。总结了几个方面原因:其一是没有仔细去研究规范化的剧本,并且去躬心实践。其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广,选择了《民族题材》创作,但是对民族这个词的概念研究不够深,挖掘不出更深的东西来写。其三是思想结构不稳,过多的考虑画面导致根本思想飘忽不定,出现了为了表达镜头画面而改变中心思想的重大错误。其四是文学写作水*不够高,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文化水*,包括其中问少数民族的问题水*也很底,问出来的问题无关紧要,没有群体性和针对性。虽然是学艺术的,但是艺术与文学是相关的,文学水*对片子是有很高的提升的'。

  再次是实施拍摄的问题。从拍摄《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能力

  来看,首先是没有一个不干扰被摄对象的概念,总是希望被摄者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表演,这其实是纪录片最忌讳的问题。其次是没有与被摄对象沟通的能力,使被摄者面对镜头变的拘谨而不自然。再次是没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知道跟被摄者周围的人物接触和沟通,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不知道和老师交涉等。

  最后是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问题和困难就退缩,就像老师说的,没有湖南人的精神,要吃得苦、耐的烦、不怕死、霸的蛮。从拍摄的技术上来看也有很多问题。首先是对于器材的选择不熟练,这关键是对各种器材的性能不了解,没有花心思去研究,甚至有些机器不会用,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对焦的问题,跟焦的时候不太精确,有时候出现跑焦的问题,这也是跟器材的熟练程度有关。有时候在太暗的情况下光圈开的太大,导致对焦很困难,不会处理这样的问题等。

  再次是机器端的不够稳,这是跟拍摄的太少有关,因为纪录片大部分是手持拍摄的,并且被摄对象的动向没有预见性,是随机性的,随时有变动,所以对于手持拍摄的姿势要求很高。总之实施拍摄是拍摄短片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出现的问题最多的环节,有待以后慢慢学*和实践。

  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

  总之这次拍摄的问题非常的多,究其原因,还是心思不在学*上面,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白白浪费了一学期。在最后的大学一年里面要加倍努力,时刻勉励自己。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2)

——微电影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微电影心得体会1

  一次活动发动了我们大家一起去讨论,一起去拍摄,一起去改正不足,然后,收获我们的成果。和大家在一起努力的感觉很好。大学里集体的一年不是很强烈,*时就是和室友在一起的时间长,不再像高中一样大家一起睡,一起自*,一起吃饭,一起学*。放假后一起放肆。但是通过参与大学里这么多的活动,却让我慢慢找到了一种集体的感觉。我们挑战的是更有难度的工作。我们完成的,不再仅仅是学*任务。我们付出的,不再那么简单。同时我们收获的,更加丰富。我意识到,大学里也有一群值得信赖的伙伴,也有一个拥有灵魂的集体。也有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日子。相信我会通过这种活动慢慢的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优势总结:

  我们小组制作的微电影主题就是反应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刚刚脱离高中的我们进入大学后,遇到的那些不可避免的烦躁,不可避免的失落,不可避免的绝望。以及在沟通中成长,最终战胜孤独融入大学生活。

  主题很真实贴*生活,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这就是我们最好的一点。然后大家在拍摄时都很配合,都很投入。都知道应该尽自己的力去让团队更优秀。这一点又是难能可贵的,如此才能体现这个活动的目的。我们的微电影成本投入很小,但是同样优秀。主要因为后期制作很认真,这能真正的锻炼我们的能力。

  很高兴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这次活动,我成长了很多!谢谢!

微电影心得体会2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很有帮助。

微电影心得体会3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在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中担任的是总导演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因为是第二次与我们的拍摄小组一起拍摄微电影了,默契配合程度相较于上一次也有所提升。小组成员配合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我的导演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我想要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都能很好地抒发出来,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一条过,这也为整个微电影进程很好的节省了时间。拍摄完毕之后,还要对拍摄的片段进行整合和拼接,这次用来剪辑电影的软件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慢放,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拍摄加上认真细致的编辑,总的效果还不错,观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们完成的吗。如此效果,确实慰籍了我们心灵不少。大家最后一起观看时所流露出来的成就感,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珍贵回忆。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还很生疏。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专业,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一部难忘的影片。

微电影心得体会4

  今年四月,由于未来大势底定,而自己对于这样的结果不太满意,所以相对身边各个朋友不断的传出好消息,心中的失落感是更加明显的。但待在原地自怨自艾毕竟不是我的性格,遂决定在毕业前要给自己两个挑战,而不是留在宿舍玩电子游戏或到大陆各处和风景合照

  其中一挑战是在毕业前要将一个故事拍成微电影。主要是为了一偿以前参加广告比赛的遗憾,当时因为和队友对于广告的尺度有不同意见,最后自己退让,导致脑海中带着一点挑逗性的广告却因各种妥协,变成惨不忍睹的东西

  因此这次的毕业之作找的合作伙伴,一定是要充分沟通,理解我想法的人。后来才碰上一群好伙伴,愿意不计任何利益,纯粹为了我个人的梦想而帮忙。最后在八月中旬,三集影片便会上传完毕

  这一段经历,有几点心得如下:

  1、钱,有时候能让事情变简单

  在人员方面,这一次上至男女主角、群众演员,下至摄影师、剪辑师,全都是不支薪,义务相助。因此在时间安排上首先就要让位於他们的其他活动,亦即一直都是第二顺位。甚至有时候会碰上紧急事件,导致他们无法完成微电影项目的工作

  而我,一方面碍于人家的人情相助,虽然项目进度受影响却只能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而不好说什么。另一方面,自己能力不足,要是有谁临时退出,摄影、剪辑等工作我无法胜任,也就是项目的风险承受力很低

  在场地、物资方面,则是四处奔走,询问好心人士的相助。虽然最后得到允许,但加了诸多条件,比如时间上必须非常的早

  种种,假如有一笔足够的资金,对于对方的付出,支付合理报酬,双方便都能对之后的工作有清楚的责任意识。我想,这便是“顺手帮忙”和“工作”的感觉吧?

  2、有颗乐于助人的心,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一开始为了摄影师、剪辑师的问题伤透脑筋,刚好收到人大台生会的通知,有新闻学院的学弟们希望拍摄一部台湾学生在大陆念书的微电影,希望能采访几个台生,了解他们在大陆的一些经历以及想法

  抱持着多尝试新东西的想法,我接受了采访,也谈了很多。没想到采访结束之后收到他们的信息,表示希望能出演他们的微电影。因为有拍摄经验,所以知道承接下去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老实说当下想推掉,但又觉得多给自己压力,也许能发现新东西,於是有了二次合作的机会

  正如所想,在配合拍摄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演员的工作有更深的体会,结交了新领域的朋友,除此之外,对于摄影的镜头、剧本的撰写,都因为参与他们的拍摄而有了新的想法,还得到了他们新闻相关科系学生的指导,收益颇丰

  连剪辑师、摄影师的人都是有了他们才得以完成。要是当时怕麻烦而拒绝的话,不仅没有这些经验,连自己项目的工作人选,可能都要花费大番苦心四处寻找吧?

  3、没有什么东西拿不到,只看你是否足够想要

  这次的经验起始于自己想完成梦想的简单想法,老实说,没有各种器材、不具备各种摄影、剪辑、PS等硬性能力、更没有登高一呼众人响应的人脉,还是个穷逼。有的,只有一个想法,一部剧本

  但之后凭着一股信念,把人一个个谈下来,场地、物件一步步跑到位,当然中间比较辛苦,但排除这些,会发现,只要有足够想要的欲望,会驱使人去客服一切困难,更好的是,往往解决对方的困难,就能得到对方的帮助

  最后,在这次运行项目的经验,发现没有一定技术能力会是很痛苦的事情,不仅万事拜托人,有时候一些极关键的东西也得交到他人手中去代为完成,弄得自己提心吊胆,自身能力还是关键啊!

微电影心得体会5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的微电影终于完成了。在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

  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剧本完成后,我们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编写并打印出来,这样便于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编写的时候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这样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确定拍摄人员和准备器材,接着就是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日期我们基本都安排在周六与周日。前面几次拍摄,感觉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经过了几天却没有什么收获,常常在这拍完之后觉得不合适又换另一处。所以,在拍摄之前,我们应该选择好拍摄场地,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提前准备好,一切有计划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否则,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拍摄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分镜头稿本的重要,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方便许多,不过拍摄时,每个场景我们小组也都拍了好几遍,如剧中男主角与前女友吵架的画面,经过了多次拍摄,最后剪辑的时候只取了不到一分钟的素材。所以拍摄时应注意多拍几次,这样方便后期剪辑的时候取材。由于天气的原因,以及场景的不同,每次拍摄前都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调节设置,是画面色彩亮度等合适。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是我们组的组长主要负责的任务。现场收音效果不好,我们组几个女生进行了后期配音,因为不是专业人士,配音时也经过多次尝试,反复录制,选取出最合适的。

  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井然有序,最后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通过反复观看效果,我感受到,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根据前期的脚本,通过各项制作,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我们的微电影基本完成。

  经过这次拍摄,我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很多,对影片剪辑也有了更深入的学*,对以后的摄影学*很有帮助。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3)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合集10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1

  首先拍摄前要有准备工作。可以多利用身边的景物,选择方便取景的地方,不是高富帅或白富美的**小辈还是会考虑成本问题的,可以多选择免费现成的,节约成本。要观察环境摄像前要先注意周边的状况,如果是马路边上要注意车辆来往,小心路况,注意交通安全,要小心脚下,一面踩空或绊倒,不要只顾着拍摄而忽略了周遭的状况,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当相机像素不太高的时候,可在拍摄中适当提高照明亮度,应用自然光。那好一点相机划分多区域布光,多机种明暗影调变化。

  当拍不下全景时,可以采用移动拍摄,就是摄像机机位不动,通过变动摄像机光轴来拍摄的方法。当然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问题也要注意,要及时跟上和跟准,镜头不要变动太大,因为大幅度的摇晃会导致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更加影响微电影的拍摄效果。

  一般来说,要表现一个人或物体曲线轮廓,那就打逆光,在室内的话,就使室内光强与外界*衡,但要以室内光为基准调节白*衡。

  后期处理很重要,声音的录制和画面的处理和连接是很耗功夫的,所以,后期上更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2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活动,并且是由我来拍摄整个活动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对拍摄DV就很有兴趣,这回有机会可以表现一下了,老师把DV和说明书交到我手上让我先熟悉一下,然后会在整个过程指导我,看着这小小的DV,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害怕自己拍不好。老师就和我说让我不用担心,慢慢拍就可以了,不行可以多拍几次,后期再做剪辑。于是我也就放下心来专心研究DV了。

  经过两周的练*,自己对拍摄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就约好了两个同学把定了拍摄时间也定下来了,结果到了拍摄当天,天气灰蒙蒙的,光线也不好,不是很适合拍摄,也就只有改时间再拍了。

  老师和我说过,雨后的晴天拍摄最好,空气通透很多,所以我们都在等着这个雨后晴天的到来。又经过了一周,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太阳,空气也觉得特别清新,我和同学商量就定在今天拍摄了。

  首先按照老师和我说过的思路,拍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所以我就定了几个场景来拍摄,让拍摄出来的东西能连惯一些,不至于无头无尾的。

  我安排两位同学坐在树荫下以聊天的形式开始故事,然后再一起走向实验室,再做实验。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阳光总是射在其中一位同学的脸上,一晃一晃的很是影响效果,加上我们也没有专业补光的灯光和反光板,就改成她们从走道慢慢走来,边走边聊天的形式来拍,刚开始拍第一段,有位同学有点紧张,忘词了,只能重新拍,光是第一段我拍了好几次,现在觉得摄影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得有好大的耐心才行呢,在第一段重拍了第四次,才免强算成功,然后就开始拍第二段,走进实验室的画面,这一段比较简单,不需要对白,只需要我拍的时候稳定就可以了,所以这段只拍了两次就拍完了。到了最关键的这一段,因为我也要参于实验,所以这一段只能用脚架把DV固定好,我把画面调好后就开始拍了,在这段里不好控制的就是画面里的人物位置,所以拍了几次都会有人物走出画面的镜头,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拍到温度计和两种灯亮度的对比细节,所以细节画面是补拍的,温度计的参数也是按拍摄时的温度来拍,不然不准确了就不行了,经过几次被拍,镜头总算补完了,补拍完了镜头,最关键的就是把视频导入电脑去编辑了,这个我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只能请教老师和我一起制作。

  老师在电脑上安装好AdobePremiere软件,然后拉出一条线插在DV的一个小接口上,老师说这个叫做1394接口,要电脑安装有这种采集卡才可以连接DV把视频采集出来,然后再插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编辑,剪掉一些不好的画面,加入字幕,音乐以及对画面色彩的调整等等。这个片我和老师一起做了几天才做出来,很是辛苦呢。

  经过这次活动,对拍摄DV我学会以下几点:

  1、移动镜头要*稳;

  2、合理使用对焦;

  3、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4、移动镜头一定要有规律;

  5、尽量顺光拍摄;

  6、保持画面构图*衡

  当然,我也还只能算初学,在拍摄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多学*,多拍摄才能拍得更好,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的机会!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3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

  用美学构图对摄影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

  从创作角度来说,构图本身不能成为目的,摄影构图应最大可能的阐述艺术家的原始构思,更好的表现照片的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视觉冲击力。一副杰出构图的产生和摄影者不畏艰险、冷静果敢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摄影师,还应该具备一种能力,即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象,无论是人是树、是建筑还是花卉,往往需要撇开他们的一般性的属性,而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各类形态的组合,即点、线、面、肌理、明暗、色调等诸多元素的组合体。这有助于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通过对纯形式的分析,冷静的组织和安排画面,竭力使之契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口味。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并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对于摄影来说用光绝对是很重要的技术因素。

  首要的是你要提高户外对光线的敏锐感觉,凭经验能预见到照片出来的效果。当你培养起这种敏锐感觉后,你就知道什么时候的光线是你想要的,什么时候应该收起相机去吃午饭。你拍摄的主题越小就越容易用光。肖像,昆虫和花卉摄影基本上都要布置光线;拍风景的时候就只能等合适的光线来拍。在山岳摄影中要等到合适的光线往往要等到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日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天气。

  用艺术构思完成摄影创作。

  所谓艺术构思,即以艺术的视角表现主题思想,这要求摄影者在拍摄之前或是在拍摄期间就要做好构思,如何使画面表现的更加完美。审美能力是摄影师或者说出色的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在眼前的摄影过程中找到美,这是弥足珍贵的。对于摄影人而言,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更加可贵。我认为这和爱好或者说对摄影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创作要能吃苦,要经常出去采风,就像画家要经常出去写生一样。坐在家里是不能进行摄影创作的,更不会有艺术作品的产生。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4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

  而*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5

  这次摄像拍摄是我第一次拍摄。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三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创作。对于这次摄像,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在拍摄前一定要选好主题,有一定创意,否则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我们这次在选材上特意选择《杂交棉杂交技术》主题,虽然我们的的操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主题的.选择上较别的主题有了很大的突破。

  2、关于拍摄时使用摄像机的技巧。托住摄像机的姿势要正确,拍摄时尽量让摄像机放*在水*状态。那样,画面才会端正。如果机没有放*,画面可能会左右倾斜,这样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给观众头晕眼花的感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摄像机的把握,要保持镜头的稳定,不要频繁移动镜头。如果拍摄时没托稳机或是频繁的移动镜头,都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3、换拍摄镜头前要停留数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拍摄同一主体时间太长的话,录象也会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不要拍时间太长和太短的镜头,5秒钟或者10秒钟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

  4、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用全镜方式。这样画面影像比较稳定,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画面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操作步骤,这样会更容易突出主体,也符合观众的视角*惯。

  5、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

  通过这次微电影制作,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还未敢操作运用摇、跟和甩,对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还很生疏。

  不过,我对这次制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制作效果。以后再有机会摄像,我相信我会努力。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6

  首先拍摄前要有准备工作。可以多利用身边的景物,选择方便取景的地方,不是高富帅或白富美的**小辈还是会考虑成本问题的,可以多选择免费现成的,节约成本。要观察环境摄像前要先注意周边的状况,如果是马路边上要注意车辆来往,小心路况,注意交通安全,要小心脚下,一面踩空或绊倒,不要只顾着拍摄而忽略了周遭的状况,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当相机像素不太高的时候,可在拍摄中适当提高照明亮度,应用自然光。那好一点相机划分多区域布光,多机种明暗影调变化。

  当拍不下全景时,可以采用移动拍摄,就是摄像机机位不动,通过变动摄像机光轴来拍摄的方法。当然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问题也要注意,要及时跟上和跟准,镜头不要变动太大,因为大幅度的摇晃会导致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更加影响微电影的拍摄效果。

  一般来说,要表现一个人或物体曲线轮廓,那就打逆光,在室内的话,就使室内光强与外界*衡,但要以室内光为基准调节白*衡。

  后期处理很重要,声音的录制和画面的处理和连接是很耗功夫的,所以,后期上更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7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很有帮助。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8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活动,并且是由我来拍摄整个活动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对拍摄DV就很有兴趣,这回有机会可以表现一下了,老师把DV和说明书交到我手上让我先熟悉一下,然后会在整个过程指导我,看着这小小的DV,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害怕自己拍不好。老师就和我说让我不用担心,慢慢拍就可以了,不行可以多拍几次,后期再做剪辑。于是我也就放下心来专心研究DV了。

  经过两周的练*,自己对拍摄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就约好了两个同学把定了拍摄时间也定下来了,结果到了拍摄当天,天气灰蒙蒙的,光线也不好,不是很适合拍摄,也就只有改时间再拍了。

  老师和我说过,雨后的晴天拍摄最好,空气通透很多,所以我们都在等着这个雨后晴天的'到来。又经过了一周,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太阳,空气也觉得特别清新,我和同学商量就定在今天拍摄了。

  首先按照老师和我说过的思路,拍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所以我就定了几个场景来拍摄,让拍摄出来的东西能连惯一些,不至于无头无尾的。

  我安排两位同学坐在树荫下以聊天的形式开始故事,然后再一起走向实验室,再做实验。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阳光总是射在其中一位同学的脸上,一晃一晃的很是影响效果,加上我们也没有专业补光的灯光和反光板,就改成她们从走道慢慢走来,边走边聊天的形式来拍,刚开始拍第一段,有位同学有点紧张,忘词了,只能重新拍,光是第一段我拍了好几次,现在觉得摄影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得有好大的耐心才行呢,在第一段重拍了第四次,才免强算成功,然后就开始拍第二段,走进实验室的画面,这一段比较简单,不需要对白,只需要我拍的时候稳定就可以了,所以这段只拍了两次就拍完了。到了最关键的这一段,因为我也要参于实验,所以这一段只能用脚架把DV固定好,我把画面调好后就开始拍了,在这段里不好控制的就是画面里的人物位置,所以拍了几次都会有人物走出画面的镜头,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拍到温度计和两种灯亮度的对比细节,所以细节画面是补拍的,温度计的参数也是按拍摄时的温度来拍,不然不准确了就不行了,经过几次被拍,镜头总算补完了,补拍完了镜头,最关键的就是把视频导入电脑去编辑了,这个我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只能请教老师和我一起制作。

  老师在电脑上安装好AdobePremiere软件,然后拉出一条线插在DV的一个小接口上,老师说这个叫做1394接口,要电脑安装有这种采集卡才可以连接DV把视频采集出来,然后再插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编辑,剪掉一些不好的画面,加入字幕,音乐以及对画面色彩的调整等等。这个片我和老师一起做了几天才做出来,很是辛苦呢。

  经过这次活动,对拍摄DV我学会以下几点:

  1、移动镜头要*稳;

  2、合理使用对焦;

  3、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4、移动镜头一定要有规律;

  5、尽量顺光拍摄;

  6、保持画面构图*衡

  当然,我也还只能算初学,在拍摄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多学*,多拍摄才能拍得更好,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的机会!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9

  实*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次我们都做出尝试,期初是想拍我们拿手的悬疑剧,这样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好。

  但在大学期间,如果不做出一点尝试,总是保守,那我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这部作品无论最终效果是否达到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到一种新的影片类型的拍摄手法,从中获得的价值,或许比拿到奖项更为有意义,大三了,能在一起拍片的日子不多了,我很是珍惜这段拍片的记忆,虽然拍摄和后期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直到最后,都坚持着,每个剧组人员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你有一个原则,你之所以和导演合作,是因为你相信他的决定。

  我们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决定权在导演身上,无论他做出怎么的决定,你都不要与其发生冲突,如果你觉得导演不够好,那也是你的选择,因为你已经是剧组的一份子,没有团队精神的组员,无论去哪里,都是无用的,实*学到很多那是必须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在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中担任的是总导演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因为是第二次与我们的拍摄小组一起拍摄微电影了,默契配合程度相较于上一次也有所提升。小组成员配合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我的'导演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我想要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都能很好地抒发出来,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一条过,这也为整个微电影进程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拍摄完毕之后,还要对拍摄的片段进行整合和拼接,这次用来剪辑电影的软件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慢放,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拍摄加上认真细致的编辑,总的效果还不错,观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们完成的吗。如此效果,确实慰籍了我们心灵不少。大家最后一起观看时所

  流露出来的成就感,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珍贵回忆。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_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还很生疏。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_,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一部难忘的影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10

  1.微电影制作方法有新点子新手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是很关键的。被人们用滥的手法很容易过时,有一点新鲜的手法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2.微电影制作方法的新点子新手法清单忘记新点子是轻而易举的,把你疯狂的鬼点子新点子记下来。这样当你在拍摄时你只需要看看清单就可以。

  3.摄像机角度当你要运用新的表现手法时,结合摄相机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如特写,广角,移动等)。想想你怎样用2-3个镜头完成这个想法,并把这几个镜头串连成一个流畅的整体。确保当你移动镜头时保持目标物在屏幕上的足够大小,不要害怕太*,很多时候目标物都太远太小。当你拍摄移动镜头时,从上下前后左右多个角度混合拍摄。把你的思想融进你的镜头中。当你拍摄时思考你想要传达什么,要抓住你的想法,什么样的镜头才是最好的`。不要害怕反复尝试同一个镜头。要知道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味品。这个方法技巧很重要。

  4.录像长度拖沓的录相从来都不好。确保你的录相长度与你片子中的新东西相配。如果你没有许多新的想法1分钟长镜头的比拖沓的4分钟强。

  5.拍摄场地找到一个好的拍摄场地可能很难,尤其当你很年轻又没有车时。当你发现新的好地点,把它们记下来,并确保能去那里拍摄。

  6.拍摄用轨道车当你拍摄时确保你所乘坐的轨道车舒适并且适合场地。仅仅有一个好的带硬轮子的轨道车是不够的,你得确保它滚动时*滑,这样拍出来的镜头才能保持一致。

  7.音乐在拍摄之前就选择好音乐是再好不过了,这样的话你可以边听音乐边想象你的镜头。

  8.剪辑剪辑赋于你的视频生命。剪掉死时间。很多时候我们看见一个剪辑片段没有必要地拖沓数秒。一毫秒都很关键。最好是边拍摄边剪辑,因为拍摄一部分然后剪辑帮助你看清这个片子的方向,它带给你更多的想法,让你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更好。在全片都剪辑好了后,发行之前,等一天,然后带着全新思想再看一遍,看看有什么新的印象。不要把开篇字幕弄得太长。保持开篇字幕的新鲜,简洁,扼要。选择好的颜色,远离劣等的开篇动画。

  9.调色FinalCut程序有一个叫做3向调色的效果。用这个功能可以赋于镜头更多的对照和饱和度。合理运用这些程序中的调色效果可以使画面更生动。这些方法都是从比较细节中捕捉。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4)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10篇

  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来源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实验,分解成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微型课程体系。

  在现代教学改革浪潮中,微课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在于其精简而又有实效。微课的教学时间简短,聚焦某个知识点,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用方便而又广泛应用。

  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选题要小而精。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而不宜照搬书本;选题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微课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老师的讲解的口吻要贴*学生,虚拟情景,有吸引力,遇到问题时应该适当停顿供学生思考。

  下面以自己在培训中制作的一节微课《比的应用》为例,细谈微课制作的主要过程:1.选课时聚焦单一的知识点,选取《比的应用》一课中“按比分配”的新知点;2.撰写教案(重点讲解“按比分配”两种解题过程);3.教学需要的素材例如课本例题,练*的设计;4.接着,就是制作课件,微课是供学生自学使用,因此课件的制作要科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注重视觉效果,图示体现文字内容,起到直观深刻的作用。例如“按比分配”这个新知的解题方法,采用数形结合,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解题思路;5.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实施拍摄,利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来录制,录制时要注意避开外界噪音的干扰,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讲解时不要念稿式的旁白,语气自然亲切,虚拟情景交互问答,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6.对录制完成后的“微视频”导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7.最后,根据选题内容及“微视频”教学后的效果制作进行“微反思”。

  这样的一节简短的十分钟微课,对学生而言,可以紧抓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段,自觉性高的学生他们在家里进行自学,不仅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对于没有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完成进阶练*掌握该知识点;对于已经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进行巩固。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按需选择学*,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对老师而言,微课是教学知识积累、共享和交流的最好的形式之一,教师录制的微课可以课前展示,也可提供给学生课后学*,进而减少教师课后辅导学生的工作量,也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4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黎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

  1、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2、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黎教授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黎教授的团队授课,更多的倾向于学员自己动手,这也让我们的培训脱离了沉闷的教学,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动手的欢乐中。我和来自九*中的王琤老师一组,录制了一节自己的微课《用ps如何染头发》。下面是我们的自己动手画的上课材料。

  3、利用“喀秋莎”进行编辑

  4、微课制作完成。

  三、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单统一调度下学*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例如,要根据学*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单来讨论、练*),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8月上旬,我有幸去襄阳电教馆参加了微课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胡铁生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当天下午我们还去了天容中学听了一节微课讲授课,课后,我市教师和做课老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5)

——微课学*心得体会10篇

  12月起,最*我参加了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的学*。通过网上看视频、回帖、评论、写日志等方式,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授,学到了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教育方法,其中最值得我关注的是微课的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我受益匪浅。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三、微课的制作方法

  1、摄像工具拍摄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或白纸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或手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2、用手机app录制微课

  (1)用“快讲”:在手机上装上快讲app,可以录制微课。

  (2)在手机上装上wpsoffice做成课件,然后讲解,用手机录屏大师app录制下来。

  3、录屏软件录制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课件;第二步,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第三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四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四、微课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提供学生自主学*的环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按需选择学*,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的最好载体;传统课堂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比如一年级的写字教学,孩子们对汉字的笔顺笔画最容易弄错,我就可以针对此情况,制作一节微课,让这个字的每一笔按照顺序依次出现,这样学生就很快弄清了该怎样写这个字,最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学困生,可让他们反复的看,直到学会为止。复*课时,把重点、难点的知识录成微课,播放给学生看,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学*。还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更多的知识拓展。

  2、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前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不认真的孩子,一下课就忘了,老师还要反复的讲,现在把它制作成微课,放给他们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又能从“微课”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利用微课相关办法自己制作了《部首查字法》《汉子捺的写法》的微课视频;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相得益彰。

  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当前,不同领域对微课赋予不同的含义。大多数情况下,微课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结合了国内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的有关调查数据,对微课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微课伴随着教师的成长,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工具。

  一、微课的定义

  (一)微课的定义及诞生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通常译为“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courses”,“smalllecture”等等。*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需求。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促进作用。

  对于微课的诞生,内蒙古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老师,结合他个人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2001年,李玉*老师所在的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例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等等问题。从那时起,李玉*老师开始“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这也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十分的贴*,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本质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主要原因是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而“三小研究”并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惯“三小研究”。于是,李玉*老师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例如“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等等。在此过程中,“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

  (二)微课的概念与发展

  “微课”是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充分显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些年,微课被大多数中小学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精品课件。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微课主要分为:讲授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练*类、自主学*类、探究学*类、合作学*类等等。从教学进度来看,可分为:当前复*类、新课程导入类、新知识理解类、总结扩展类等等。

  二、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所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例如:“微电影”、“微信”、“微博”等等。“微”所强调的是精致、短小。通常一片微博不超过200字,一部微电影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这短短的几百个字和几分钟充分突出了文章和电影的中心。现如今,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将微课纳入到教育领域中,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应用,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微课为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程也是一种提供教师学*的“课程”,解释可以借助微课这个教学工具,发挥独特的教学方式。当前,微课程的提供者是一线教师本身,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每个学*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者,也是开发者、创造者,从而组成一个学*共同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微课也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热爱的教学模式。

  不仅仅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微课堂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是师范类的高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在此方面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进行研究,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熟练的教学能力。

  微课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教师针对一个典型的小问题进行展开,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兴趣出发,具有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通常,微课中的小问题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并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在微课中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水*。微课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例如: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或者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

  微课对教师培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

  1)微课可以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教师既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把微课上传到互联网上,教师或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2)微课形式新颖,制作简单,在教师培训中使用,既可实现培训中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又可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3)微课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让教师直观地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

  4)优秀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通过微课固化,便于传播,便于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

  5)优秀教师的优秀微课,对年青教师来说,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领的作用,激励和指导年青教师朝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相关案例

  下述案例充分体现了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的促进作用:

  深圳辅城坳小学的颜淑兰老师,是一位微课程的学*和参与者。颜老师上学期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位很棘手的学生:不听管教,不听课、不做作业……颜老师用了很多心思在这位女生身上,终于改变了她。后来颜老师问她:“为什么你以前不听其他老师的话,现在却愿意听我的话?”她回答:“因为老师不打电话给家长。”很多教师总以为学生有问题,就要联系家长,很少或几乎没有从学生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对告状式的电话是很抗拒的,因为电话一打,就可能给他带来一顿打骂。

  一位教育系统的家长说,她的小孩(优秀生)在一所学校读书,一个学期都没有老师跟她联系,说说孩子在校情况。后来,她把孩子转走了;另一位家长说,他很不满意自己孩子(中等生)所在的学校,因为老师从没有和他沟通过孩子的情况;还有一位家长说,他一天接到几个教师的电话,很怕,很烦。这些现象让颜老师意识到打电话给家长是一门学问:要打电话给所有学生的家长,只是次数可有所不同;要把握“4W1H”,即打给谁,为什么打,说什么,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于是一个微课程诞生了。

  与传统教科研的弊端相对应,微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快餐化,四五分钟,一次学*;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爱做。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参与之初,教师作为消费者,慢慢学着尝试制作,一旦制作,便想着给人看。所以,如果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教师必须思考自己的教学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炼和完善。

  微课程,让教师从*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微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框架,是学生在学*中学的开心、学的顺心、学的有效,是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微课程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今后教师的工作是要进一步丰富微课的数量,扩充其类型,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益,发挥其应用成果。就教师的教学与教研而言,可扩展的应用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微课作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台。

  二是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建立微课资源库的目的在于将教研所需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学**台,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并使用这些学**台。在国外,Armstrong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视频的协作学*模型,专家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这些视频进行经验交流和知识建构,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

  三是跨区域的互助式教研。为可作为数字信息化,通过媒体的有效传送,为教育匮乏地区的教师提供诸多便捷。

  微课的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面向教师个人和面向学校和机构的。

 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当前,不同领域对微课赋予不同的含义。大多数情况下,微课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结合了国内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的有关调查数据,对微课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微课伴随着教师的成长,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工具。

  一、微课的定义

  (一)微课的定义及诞生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通常译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需求。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促进作用。

  对于微课的诞生,内蒙古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老师,结合他个人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20xx年,李玉*老师所在的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例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等等问题。从那时起,李玉*老师开始“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这也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十分的贴*,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本质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主要原因是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而“三小研究”并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惯“三小研究”。于是,李玉*老师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例如“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等等。在此过程中,“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

  (二)微课的概念与发展

  “微课”是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充分显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些年,微课被大多数中小学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精品课件。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微课主要分为:讲授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练*类、自主学*类、探究学*类、合作学*类等等。从教学进度来看,可分为:当前复*类、新课程导入类、新知识理解类、总结扩展类等等。

  二、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所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例如:“微电影”、“微信”、“微博”等等。“微”所强调的是精致、短小。通常一片微博不超过200字,一部微电影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这短短的几百个字和几分钟充分突出了文章和电影的中心。现如今,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将微课纳入到教育领域中,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应用,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微课为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程也是一种提供教师学*的“课程”,解释可以借助微课这个教学工具,发挥独特的教学方式。当前,微课程的提供者是一线教师本身,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每个学*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者,也是开发者、创造者,从而组成一个学*共同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微课也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热爱的教学模式。

  不仅仅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微课堂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是师范类的高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在此方面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进行研究,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熟练的教学能力。

  微课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教师针对一个典型的小问题进行展开,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兴趣出发,具有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通常,微课中的小问题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并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在微课中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水*。微课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例如: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或者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

  微课对教师培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

  1) 微课可以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教师既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把微课上传到互联网上,教师或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2) 微课形式新颖,制作简单,在教师培训中使用,既可实现培训中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又可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3) 微课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让教师直观地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

  4) 优秀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通过微课固化,便于传播,便于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

  5) 优秀教师的优秀微课,对年青教师来说,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领的作用,激励和指导年青教师朝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相关案例

  下述案例充分体现了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的促进作用:

  深圳辅城坳小学的颜淑兰老师,是一位微课程的学*和参与者。颜老师上学期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位很棘手的学生:不听管教,不听课、不做作业……颜老师用了很多心思在这位女生身上,终于改变了她。后来颜老师问她:“为什么你以前不听其他老师的话,现在却愿意听我的话?”她回答:“因为老师不打电话给家长。”很多教师总以为学生有问题,就要联系家长,很少或几乎没有从学生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对告状式的电话是很抗拒的,因为电话一打,就可能给他带来一顿打骂。

  一位教育系统的家长说,她的小孩(优秀生)在一所学校读书,一个学期都没有老师跟她联系,说说孩子在校情况。后来,她把孩子转走了;另一位家长说,他很不满意自己孩子(中等生)所在的学校,因为老师从没有和他沟通过孩子的情况;还有一位家长说,他一天接到几个教师的电话,很怕,很烦。这些现象让颜老师意识到打电话给家长是一门学问:要打电话给所有学生的家长,只是次数可有所不同;要把握“4W1H”,即打给谁,为什么打,说什么,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于是一个微课程诞生了。

  与传统教科研的弊端相对应,微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快餐化,四五分钟,一次学*;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爱做。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参与之初,教师作为消费者,慢慢学着尝试制作,一旦制作,便想着给人看。所以,如果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教师必须思考自己的教学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炼和完善。

  微课程,让教师从*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微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框架,是学生在学*中学的开心、学的顺心、学的有效,是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微课程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今后教师的工作是要进一步丰富微课的数量,扩充其类型,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益,发挥其应用成果。就教师的教学与教研而言,可扩展的应用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微课作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台。

  二是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建立微课资源库的目的在于将教研所需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学*的*台,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并使用这些学*的*台。在国外,Armstrong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视频的协作学*模型,专家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这些视频进行经验交流和知识建构,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

  三是跨区域的互助式教研。为可作为数字信息化,通过媒体的有效传送,为教育匮乏地区的教师提供诸多便捷。

  微课的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面向教师个人和面向学校和机构的。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重难点往往理解不是很透彻,很多问题只是一知半解,课下也没及时温*,考试中往往对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错。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电教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微课教学就有它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1 微课教学是电教化教学手段运用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以往的单纯的.口讲手书的教学模式来说,它的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易于展示,教学重难点直观,课堂教学手段也变得多彩多姿。微课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的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觉得所学的知识易于掌握,难点容易解决,使课堂变成趣味的课堂。微课就是就是把大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乐于学,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2 微课教学使教学中存在的常出现的问题明了化,能给学生一个发挥自主性的*台。

  在教学中,学生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时老师在讲一个重难点的时候,学生可能注意力会没集中,或许老师讲的时候,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就会造成作业中失误和考试失误。微课可以让学生把易错易混点集中起来,集中于老师那里,然后由老师制成微课,以微课的形式把一个个易错易混的问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常看,是学生对这些问题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学生集中易混易错点的时候,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发挥主动性,从而学*的兴趣会更浓厚。

  3 可以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复复*,特别是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重复记忆。如果让学生学*一次就把一个知识点掌握牢固,基本上不可能的,他们必须把一个知识点多读多看多记几次,才能理解的透彻,掌握的牢固。微课就正解决了这个问题,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学*时必须要老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也可以把微课课件带回家,反复观看,不断温故而知新。

  4 微课教学便于老师教和学生学。

  老师在教学中,尽管老师备课备地再好,课堂环节设计的再完美,但是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还是迷惑不解,需要老师的再次重复,甚至还需要课下补课。往往一节课下来,老师总是疲惫不堪,累的都不想说话了。那么老师可以把在教学实践中易出现的易混易错点提前制成微课件后,逐个问题逐个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这样不仅使老师可以更轻松的驾驭课堂,而且学生看过这些微课化的易混易错点后,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5 微课内容能长时间保存,可随时查阅和修正,有助于复*巩固。

  现在很多学校提倡错题本的妙用。纠错的微课不仅有错题本的妙用,而且还有更多的优点和长处。微课课件可以复制,可以面对全部学生。学生知识中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微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微课课件也能长期的保存,不必担心遗失或是笔迹不清的问题。假如哪一点不清楚的话,可以随时改正。携带还很方便,可以在家也可以在校随时观看,以便复*巩固。

  6 微课教学能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专业水*。

  微课促使老师更精心的备课,对教学中的常出现的重要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巩固,教学设计也要求更高。教师在教授微课的过程中,经历着“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再研究-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水*也在不断地提升。微课,最终让老师们从*惯的细节中追问、发现、思考、改革,由学*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微课也更快地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我认为,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我们要注意通过情景化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过程要问题化,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微课除了要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较深层次的、不好把握的地理问题,也要能够吸引学生。

  三、在学*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中CS录屏软件比较常用,除了常用录制功能,我们也要学会燥音消除、视频修改、添加画中画、动画文字说明、随机练*等,提升微课品质。个人觉得录音过程最花时间,有先录像后配音、边录像边配音、错处重录再剪辑等方法,本人觉得还是选细写稿再配音快。

  四、培训还教我们学*了PPT制作、可牛图片处理软件等,艺术化的处理图文材料才能做出高品质的微课,同时这些简单的图文处理对自已*时的课件制作也很有启发。

  五、微课又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教研要求,各种赛课和公开课都会要求突显其作用,但个人还是感到要大规模的应用于常态教学不太容易,但作为教师,还是可以学*、参赛,但不应抱太大的功利心,通过本次学*和参赛,本人认为微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通过“微课”可以收集到许多优秀教师的讲课课件,这些优秀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难得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能学*借鉴这些优秀资源,一方面会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想这也是主管部门大力推广的最重要原因。

  2、适于转化学*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的授课时间,学*困难的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教师也没有时间专门去照顾这些学生。过去靠课堂笔记难以复现教师讲课的情境,现在有了微视频,学生在课后复*时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但这应是对那部分学*态度好的同学而言,至于初中那些地理落后生,课堂上学不会的,网上应该也不太可能学会。

  3、适于家长辅导孩子。这主要是针对自家宝贝,我们可以就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数学一些孩子特点不好把握的地方下载相关微课和孩子一起学*。

  4、适于学生的课后复*。尤其是学期末,老师对本学期重难点大熔缩的讲解,内容重要但相当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同学跟不上,可以做成微课由学生带回反复观看。

  总之,对于微课这样的新生事物,我们要积极研究和实验,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不能盲目追风,又不能一概排斥,忽视现代化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

  此次培训将微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也让我思量较多。省教院培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何为微课。过去的培训不需要制作微课,我们学校也没有谁制作过,所以它是一个陌生的东西。然而通过省教院老师们的细心教授,以及这次的网上学*。我真正理解的微课的含义,也明白了微课在日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微课制作教学的一些反思。

  微课是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种短时间内的视频教学,能有效地观察自己上课时的过程,包括上课时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教学展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能通过自己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语言,姿势,动作形态,课堂讲授等获得较大的自我认识。然而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

  1.微课时间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

  2.微课内容少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6)

——微课心得体会6篇

  这一学期我认真学*了《微课制作实例教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刘穿石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刘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黄皓燕、徐国明教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方法。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单统一调度下学*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例如,要根据学*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单来讨论、练*),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现场讲解,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通过这几天的学*,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知识水*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

  三、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规律,选择合适的学*方式和相应的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程度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各种软件教学、英语教学、书法讲座、教学公开课、自制教学短片等不同形式、内容的微视频以星星之火之势广泛发展起来。我们把时间在十分钟内、有明确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教学内容的视频课程称为微课。

  微课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有教法精讲、考点归纳,也有学*方法、经验技能等方面的讲解和展示。微课能够通过视频全面、真实地进行课前翻转、课后巩固教学, “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因此,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被迅速推广。以往大量的课堂实录、教师讲座等形式的视频,整个教学过程被完整录制,内容容量大,播放时间长,节目形式和传播渠道比较单一,制作难度高,并不适合学生自主学*。而微课针对一个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节目时间短,教学内容明确,制作便捷,方便存储到手机、*板电脑等各种多媒体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符合移动学*时代知识的.传播规律,不仅适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的需求,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微课的选题和教学设计

  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教师拍摄制作前要研究教学内容,针对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进行录制。微课切忌拍摄成一堂完整的课堂实录,切忌课堂搬家。一节微课要用十分钟以内的时间讲透一个特定的知识点。

  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况,“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为了学生学*”。每个微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要有效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注重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微课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突破教室的局限,综合使用各种展示工具、多媒体表现方式,在各种位置、场景下录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微课制作的形式与技术要求

  目前,微课制作的形式非常多,可以是教师进行情境性的内容讲解或展示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或纸上的板书,清晰醒目地展示某个运算推理过程;也可以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的屏幕操作或是语音讲解和批注展示的PPT演示课件等形式。选择用什么微课表现形式取决于课程教学的需要。

  现在微课制作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可选择的设备也十分丰富,摄像机、数码相机、摄像头、手机甚至*板电脑都可以用来进行拍摄录制。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微课的视频质量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微课要求拍摄主体明确,背景整洁。视频输出分辨率可以为320*240、640*480、720*576等大小,格式为MPG、MP4、FLV、MOV等,录制解说时使用外接麦克风,音频采用MP3、AAC格式,解说声音宏亮清楚,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采用录屏软件截屏录制时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屏幕字体颜色搭配醒目。在保证声音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微课文件大小,50M内为宜。

  三、微课的录制与后期编辑

  1.摄像机拍摄

  讲授类、演示类的课程可以用摄像机拍摄。教师可以自己使用家用摄像机单机拍摄,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确定好取景范围后就可以拍摄。录制过程中教师要自然放松,保持良好的教学仪表姿态,把镜头当作学生,注重目光交流。演示类的拍摄背景要简洁,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后期剪辑时再插入教学课件等资料。录制过程中教师如果出错,把讲错的地方重讲一遍,操作失误的地方重做一遍,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后期剪辑的时候再进行加工整理。

  为了追求更优良的视听效果,提高录制效率,也可请其他教师或摄制人员使用专业摄像机协助拍摄。采用多机位进行拍摄,教学中*景、板书等画面拍摄,通过VGA口采集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一次性录制合成。教师在制作前要和录制人员多交流,准备表达教学意图,确保教学内容完整记录。注意音画同步,录音时使用领夹式无线专业话筒。

  2.手机加白纸拍摄

  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多人合作采用摄像机拍摄,其实对于一些小场景的演示型微课,就可以使用简单的拍摄工具拍摄制作,进一步提高教师自己制作微课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可以采用手机加白纸拍摄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易于分享。首先选取一部在500万像素以上的手机或摄像头。把手机支架固定在桌子边缘,将手机固定到手机支架上。打开手机拍摄功能,调整手机拍摄的取景范围能覆盖整张白纸,并保证纸面字迹清晰,教师准备好白纸上的书写、绘图、演示等操作后开始录制。这样的拍摄过程非常简单方便实用。拍摄时保持白纸稳定,教师注意保持坐姿,头部不要进入画面,手部不要佩戴过多饰品。

  3.电脑屏幕截屏录制

  对电脑屏幕截屏录制适合于制作软件操作类微课以及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成微课。教师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电脑截屏操作的录制。这款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剪辑功能,在后期编辑时能够添加字幕、标注,能自由裁剪,提供丰富的转场效果,还能自由变焦,能放大局部画面,并跟随鼠标移动。

  对于录屏演示型的微课,尽量避免鼠标光标的随意移动,以免对学生造成学*干扰。录制过程中,鼠标的点击速度不能过快,要有适当停顿,在关键环节适当增加提示,便于学生跟上讲解的进度。

  其实,在实际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过程的需要,灵活选择摄像机或手机等拍摄工具,混合使用上述一种或者几种制作方式制作微课。无论采用什么工具、什么方式,都必须保证录音质量。最好使用录音质量好的电容式麦克风。说话时将话筒放在离嘴远一点靠下的位置,不要靠太*,避免把爆破音和嘶嘶声都录进来,影响教学效果。

  四、微课的后期编辑制作

  微课的后期编辑工作首先是纠错。将摄像机、手机等拍摄好的视频导入电脑,使用会声会影、Edius、Premier、Cooledit等音视频编辑软件。剪辑要符合视觉*惯和教学规律。检查修改视频中出现的拼写或者语法错误,一定不能出现知识性、政策性错误;删、减教学过程中的停顿与拖沓声音与画面,保证整节微课的教学内容紧凑有效。

  其次是添彩。每节微课应该制作简单的片头,内容包含微课题目、作者、学校名称、微课所属学科、微课适用对象及教材版本、单元、知识点等信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微课中添加提示总结字幕和动画效果,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编辑完成后,选择合适的视频格式进行视频输出。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7)

——《我们的冬奥》电影心得体会汇总10篇

  2022年的冬天将迎来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两个十分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将来到我们的身边。他们两个因为同样热爱运动成为了好朋友,我也非常想和他们成为朋友。

  “冰墩墩”是一只聪明、活泼、热情的大熊猫,他对每个人都充满了友善,他非常强壮喜欢各种运动。“雪容融”是一个温暖、友爱、充满勇气的灯笼,他点亮了残疾运动员梦想的道路。他们都很擅长运动,尤其在滑雪、滑冰等冬季运动项目上。

  我也很喜欢滑冰,很想像他们一样滑得那么好。于是,我找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向他们表达了我的心愿,他们非常热情地答应了。我们来到了滑冰场,穿上了滑冰鞋,开始练*。第一次滑冰的我根本站不住,不停地摔倒,摔得我真的很疼,想要放弃。这时“冰墩墩”和“雪容融”向我走了过来说:“每一项运动都不简单,你可知道每一位运动员都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只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才是运动的精神。”听了他们的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运动员的不易,也觉得自己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就想要放弃,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继续练*。“冰墩墩”和“雪容融”扶起了我,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拉着我的手,带着我一起滑,一圈、两圈、三圈……从慢到快,那种在冰上自由飞翔的感觉,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向往。这时,他们悄悄松开了我的手,滑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惊讶的发现,我居然可以自己滑了,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看向他们,我们都笑了。

  从这一刻起,我爱上了滑冰,我要努力练*,有一天我也要成为一名滑冰运动员,长大以后为祖国争光。“冰墩墩”和“雪容融”不愧是吉祥物,他们给了我帮助,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成长,谢谢“冰墩墩”和“雪容融”,你们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

  在2022年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早晨,有两个名叫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小朋友因一些机缘巧合被匹配到了一起,而且还有一张任务书……

  早上起来,他们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伙伴,不禁异口同声地说:“你好,你叫什么名字?”“你好,我叫冰墩墩。”“你好,我叫雪容融。”两人介绍道。目光转向了放在床头的任务书:两位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们,你们两人要去漫游世界哦,当然,不要忘记你们的任务——漫游世界之余向世界宣传冰雪运动,我相信你们,加油哦。

  瞬间,两人被传送到北京,两人边走边想:既然要宣传冰雪运动,那应该学会其中一项内容吧。墩墩提议:“冰球怎么样?”于是两人开始求学,找到老师和学*的地方。

  在学*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墩墩和容融却不怕苦不怕累,风雨兼程。多少次跌跌撞撞才学会坚强,在迷茫之中寻找方向,跌倒之后再站起来面对,再勇敢去闯。他们互相激励着对方,不光造就了坚不可摧的友谊,还学会了坚强,和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在训练时,有一小鸟飞来,歪头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学*冰球?”墩墩和容融异口同声地说:“因为我们要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看到我们的努力,我们要把冰雪运动发扬光大,让孩子们爱上冰雪运动。”小鸟听后点点头,向着天空飞走了。没过多久,有记者采访了墩墩和容融,顿时,他们变成了新闻上的焦点人物,而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也因此了解了冰上运动,越发多的孩子爱上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冰上运动。墩墩和容融相视一笑:“我们成功把冰上运动宣传到每个孩子的心里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在不远的将来冰雪运动将愈发的美好!

  2019年9月17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揭开神秘面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名为“冰墩墩”,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大红灯笼。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2022年冬天我们在中国北京将迎来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我非常高兴,到时候奥运会上的两个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会来到我们身边,听它们的名字是不是就很可爱。“冰墩墩”和“雪容融”它们是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宝宝。

  冰墩墩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冰”也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墩墩的设计现代时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多彩的风格。

  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小朋友还没有长大,还需要去学*更多新的知识。它们两个也不在一所学校。冰墩墩每天早上早早的穿衣起床、吃早饭准备上学,在学校是一个三好学生。学校每天都有晚自*,晚自*下课后都很晚了,冰墩墩怕黑,每天晚上下晚自*后都忐忑不安、战战兢兢的回家。

  雪容融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到了和冰墩墩同一所学校,两个人还成为了同班同学,很快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它们都彼此的很信任对方,从不欺骗对方,一旦对方有需要帮助的都会全力以赴,就像夏洛和威波尔一样。雪容融知道冰墩墩怕黑,就每天下晚自*后陪伴它一起回家,把冰墩墩送回家后,自己才返回另一个方向的家中。冰墩墩在雪容融遇到学*困难时,不耐其烦的反复为它讲解问题。两个好朋友就是这么互助互爱,快乐成长着。

  纯洁的友谊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困难,成长进步。珍惜我们身边纯洁的友谊,珍惜我们身边纯洁的朋友,我们像冰墩墩和雪容融一样互助互爱,大家一起战胜困难,一起成长进步。

  在2月4日的晚上20:00,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候,北京的冬奥会开幕了,我们一家人都挤在电视前,看着盛大冬奥会开幕式……

  冬奥会,是每个国家轮流办的,所以,一次冬季奥运会,在一个国家举行是很不容易的。这次北京,是唯一一个双奥之城,我真为祖国感到骄傲。现在是冬奥会的开幕式,在不同的国家进入赛场前,24节气的秒钟,代表着24秒,这24个节气结束以后,然后就是我们的冰墩墩,一只可爱的小熊猫。这可是我们中国的冬天奥吉祥物呢!冰墩墩完了以后,不同的国家也开始进场了,91个国家陆陆续续的进场,前面的代表团举着他们国家的旗帜,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等待了好几个国家,还是没有见到中国代表团,我相信,中国的代表团比他们更加的骄傲,因为他们自身为中国人,有一颗爱国之心。等待了好久,我们的中国终于来了,中国的代表团昂首挺胸,一副中国人的模样,代表着祖国繁荣昌盛,那中国红的衣服,还有那鲜红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中国人走完以后,这后面几个国家也就走完了,就是新闻播报的第二个节目,也是我最期待的一个节目,几个少年抱着一群仿真鸽子,在空中飞舞,这是和*鸽,象征着各国和*,让我们觉得特别震撼。

  看完了冬奥会的开幕式,真是映照了那句话,各国期待中国,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2月4日的'晚上八点,是一个见证中国历史的时候,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直播开始的时候,经过二十四秒的倒计时,北京冬奥会开始了,到处欢呼雀跃。

  屏幕中模拟了一个草丛,飞入那个草丛中,无忧无虑地走在里面。

  一个个国家代表队入场了,各国人民都在欢呼着,里面有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几十个国家。中国作为东道主最后一个出场,一片红色绚丽夺目,全场一片欢腾。

  一个个代表国家的小雪花凝聚成了一个大雪花,飞舞在舞台上。一群身穿虎年元素小朋友站在舞台上高歌,高歌完了的时候,到了我最震惊的时候,六百多个和*鸽在空中飞翔。而且这次是全球首次运用了最高级的技术,脚踩在哪里,哪里的灯就会亮,这次是第一次实行这种技术。

  紧接着运动员们持着奥运火炬,个个进入了场地,两位运动员持着一个奥运火炬,来到了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雪花中间,点燃了奥运圣火。

  十几个滑雪运动员滑在场地上,滑出了一条条痕迹,最终,那几条痕迹变成了四个词,是更富,更高,更强,更团结。

  这次冬奥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信仰,也是中国崛起的关卡,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奥运健儿加油!

  最*,一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就是“冬奥会”这个词,让一向对体育不太热衷的我也有了关注“冬奥会”的念头。

  冬奥会就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顾名思义,这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等,属于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冬奥会每隔4年举行一届,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隔两年举行。今年的冬奥会是第22届,已于2月7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隆重举行。

  韩天宇成功了,这个17岁的大哥哥以2分15秒055的成绩,荣获亚军。看到他手举**在赛道上向观众示意时,我的心里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这可是中国队在这个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赛事的首枚奖牌。

  男子冰壶比赛中,中国队目前是四战连胜,积分第一。其中队长刘瑞足智多谋,超常发挥,功不可没。

  在很多复杂的情况下,刘悦都能化险为夷,多次打好双飞甚至三飞,带领队伍一分一分战胜对手,真是一个“好队长”。

  在这个冰雪的世界里,各国的运动健儿们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着运动的风采,展示着运动的魅力,展示着冰雪世界里的精彩与人们的热情!

  冬奥会,激情的盛会,运动的盛会!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有两位小客人要来到我的家乡。他们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熊猫冰墩墩和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灯笼娃娃雪容融。我想带他们参观家乡的一个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采石矶。

  一大早,我们约好在景区门口集合。冰墩墩穿着超能量冰晶外衣,酷似宇航员。雪容融身穿红彤彤的棉袍,可爱极了。我们手拉着手欢笑着进入景区,开始游玩。

  我们先来到山脚下的一片牡丹园,那里的花开得争奇斗艳,有红的、白的、粉的,一朵比一朵漂亮,美丽极了!乐得他们上窜下跳,闻闻这朵,嗅嗅那朵。接着我们又经过了一片水杉林,那里的水杉长得又高又直,就像一群待检阅的士兵。忙得他俩一会儿与这株合影,一会儿与那株拥抱。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山中间的三元洞,它是一座很大的天然石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我们走进洞里,立刻感觉到洞内的凉爽。洞内有上下两层,洞内还有一个洞,直通长江。穿过长洞,我们看见江水拍击着洞边的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望着眼前的滚滚长江,我吟诵起诗仙李白在采石矶写下的留传千古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俩连连拍手叫好,欢呼着:真是历史悠久呀!

  突然冰墩墩在前面大喊快来快来,上面有座古楼,我们快去看看。我们三步并着两步的跟在他后面跑,不一会儿来到了山顶上的古楼,这座楼是太白楼,它面临长江,背连翠螺山,浓荫簇拥,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建筑。我们边感叹古建筑的构造,边向楼顶攀爬,终于到达了太白楼的楼顶。只见远处的楼房、*处的大树、奔流的江水全在我们的脚下,抬头看着天空,我不禁想,这要是晚上可真有一种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感觉呢!他俩不禁连连赞叹:真是太壮观了!你的家乡真美呀!看到他俩一脸惊叹的表情,我不禁为我的家乡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时间过得真快,太阳快要落山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依依不舍地下山与我告别。他们说: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高兴地说:欢迎你们以后常来玩呀!

  这可真是难忘的一天!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于今天24节气之首立春,20:04分开幕,于21:24分中国队入场。

  有91个国家参加,按照国家和地区的汉字首字的笔画顺序来出场,前面的国家大多都是小国家,出厂的人数也不多,每个国家的队服是按照国家的**定制的。

  等了一会,听见了“中国”这个字眼,我立马精神起来,只见映入眼帘的是我国的中国红,一出场仿佛鸟巢全都是一片红,全场欢呼,果然,最燃还是中国红!

  中国代表团入场,总共有387人,其中运动员有176人,高亭宇和赵丹担任旗手。

  见到这个数字,我为之震撼,因为之前出场的国家人说都不太多,而我国人数则这么多,我猜测是越强大的国家人数也就越多。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何其有幸?生于华夏,长于盛世,未经乱战,衣食无忧,享受着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感恩祖国!因为祖国的庇护,我们才能无忧无虑,才能辛福健康,愿祖国繁荣昌盛!

  在2022年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早晨,有两个名叫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小朋友因一些机缘巧合被匹配到了一起,而且还有一张任务书……


微电影心得体会实用10篇(扩展8)

——大学生拍微电影实践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的纪录片终于完成了。看着成品出来有一种莫大的欣喜,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我参与拍摄的纪录片虽然不是什么大作,但我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纪录片的拍摄。

  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同时也请教了我们的指导老师,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写拍摄脚本。脚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脚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脚本完成后,我们按照分镜头脚本编写并打印出来,这样便于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编写的时候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这样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的、复杂的。对于纪录片而言,场面不受我们控制。在人物众多的嘈杂场面,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点”。我在开始拍片时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但一到现场,突然的变化会让我手忙脚乱。这是考验人的时刻。环境变化、摄制组人员的建议或其他人的提示常会干扰你的初衷。应该学会排除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意识,不妨反复问自己:“我事先准备的拍摄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些众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个最有意义?如何去实施?”当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因为你所拍摄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断地学*不断摸索的过程,从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

  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等”之上进行*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在纪录片拍摄中,现场的声音是构成真实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地录下同期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很多节目的同期声要么拒绝录入“噪音”,要么根据主观需要随意开启、关闭同期声,要么配以后期模拟音响。在拍摄纪录片中,真实还原同期声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接一路话筒收音,成为混合音响。

  这次作业的要求是15到20分钟,而我们拍了大量的素材,对于第一次创作纪录片的我们来说,的确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从大量的素材中我们最后剪出了半个小时的视频。把他们送给采访的那几个同学作为纪念。青春的影像记录,在多少年后,是多么的珍贵,虽然没人记录我,但是我却记录下了别人的一段时光。这样的经历充满了新奇也充满了伤感,因为,时间的流逝,在机器的运作中,仿佛眨眼之间。

  孤独的眼睛,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我付出了我所有的精力,在光与烟的流动之间,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我追求着最真实的青春。

  拍摄的过程说轻松不算轻松,意外永远存在,这次拍摄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凡事都要提前准备好。

  我们这次找的男主是xx级的学弟,但就在拍摄的前一天,他告诉我们他临时被更换了课表,与我们的拍摄时间撞了!我们就得立刻询问周围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寻找第二选择,所幸最后还是找到天选之子,万幸。于是在编剧完成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的创作后,第二天我们就准备开始拍摄。

  第二天来到第一个场地拍摄时,学弟第一次拍摄也许多少还带着些腼腆,所以第一遍的拍摄男主还是有点放不开,表演得不够到位,于是导演开始手把手现场教学。

  在导演声情并茂地演示,编剧摄像在一旁也尽力地给男主找感觉,让他尽快地进入状态,当然我们的演员也很敬业,多尝试几遍后状态便渐入佳境。

  在现场的拍摄时不单单导演很重要,其他的工作人员也各有所能,比如一些细节也是仔细的人才会发现指出来,对整个拍摄起到不起眼但有质的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意见,正是在现场不断提出的'那些问题和看法,才使我们不断改进成长起来。

  但我们认为,拍片最重要的精髓还是对每个片段每个细节那股认真劲。在女生宿舍楼下只是拍四五个镜头而已,导演和摄像为了达到他们预期的感觉,不断反复推敲,认真琢磨,为了同个镜头反复且有目的地拍,只为了最终那一个满意的镜头,就像广编人身上那股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一样闪闪发光。

  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以及这两个礼拜天的实训,使我对摄影机的操作有了进步的理解和掌握,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要稳,就是在操作时,把摄像机放在肩膀上,不可来回晃动,以免拍摄出来的画面不稳,影响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容易产生视觉的疲劳。

  二、要*,就是所拍摄的画面要和地*线一样*,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线与寻像器的横边*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行。如果线条歪斜了,将会给人产生某些错觉,感觉画面不是很*。

  三、要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做到这点就要求*时能够多加练*,掌握好时机。

  四、在拍摄特写时,要注意拍摄要匀: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五、拍摄时要注意背景的取材,尽量选择一些以树木,绿色为景色来做背景,不可选择一些半截的建筑物来拍,这样影响所拍摄的效果,给人一种破烂不堪的感觉。

  在拍摄人物采访时要注意,要选择好的位置,既在一、拍摄时既不影响拍摄的效果,也不使自己拍摄的很累,尽量不要让采访者处于下方,摄影师站在上方。

  总之,在以后学*实操中还是要多加以练*,并不断去总结,才能更好的去掌握这些拍摄的技巧。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而*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一次活动发动了我们大家一起去讨论,一起去拍摄,一起去改正不足,然后,收获我们的成果。和大家在一起努力的感觉很好。大学里集体的一年不是很强烈,*时就是和室友在一起的时间长,不再像高中一样大家一起睡,一起自*,一起吃饭,一起学*。放假后一起放肆。但是通过参与大学里这么多的活动,却让我慢慢找到了一种集体的感觉。我们挑战的是更有难度的工作。我们完成的,不再仅仅是学*任务。我们付出的,不再那么简单。同时我们收获的,更加丰富。我意识到,大学里也有一群值得信赖的伙伴,也有一个拥有灵魂的集体。也有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日子。相信我会通过这种活动慢慢的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我们小组制作的微电影主题就是反应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刚刚脱离高中的我们进入大学后,遇到的那些不可避免的烦躁,不可避免的失落,不可避免的绝望。以及在沟通中成长,最终战胜孤独融入大学生活。

  主题很真实贴*生活,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这就是我们最好的一点。然后大家在拍摄时都很配合,都很投入。都知道应该尽自己的力去让团队更优秀。这一点又是难能可贵的,如此才能体现这个活动的目的。我们的微电影成本投入很小,但是同样优秀。主要因为后期制作很认真,这能真正的锻炼我们的能力。

  很高兴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这次活动,我成长了很多!谢谢~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有两个不足的地方:首先、内容取材不够丰富,导致在剪辑视频的时候可选的材料不多;第二、拍摄过程出现晃动导致视频播放出来的效果不稳定。

  都说新闻三分写作七分采访,可见要想获取足够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就必须掌握采访技巧;相对于拍摄和后期剪辑,后期剪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一点也是我没有做到的,第一个晚上剪辑视频从9点多剪到差不多一两点,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而且真心觉得如果可以渲染完成的话那么也非常值得,可是就在渲染到54%的时候电脑上会声会影突然出了问题导致第一次做的视频作业全部自动消失了,当时真的很无语。不过还是硬着头皮从两点又倒腾了一个多小时搞到三点多也有第一次做出来的那个效果。但是第二天我再播放的'时候又出现了昨天晚上的状况。不得不再一次剪辑。

  因此,在视频剪辑过程,首先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心急,特别是在有时候各种抽风的情况下更要从容应对,因为剪辑过程中几秒钟的融合都是需要心思的;其次熟练地掌握视频剪辑软件才是硬道理。如果你对声音轨、视频轨、音乐轨等几个轨道掌握不够好的话,你在选取音乐视频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很多不和谐的情况,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还是要多练多学*别人是怎么剪出好的视频才最重要的;第三、好的视频还是要依托你所拍出来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时在专业训练过程中更要把握好角度、光线、视角、远*等问题,多去练*自然就会慢慢好起来。

  有没有站好有没有站稳,以及工具是不是拿正了,尤其要主要跟拍的时候更要与跟拍对象的步骤保持一致,速度均衡*稳。在这段视频中,最后一个走地毯情景就是跟拍,由于朋友走得速度比较均衡,自己拍摄过程中收集拿得比较稳,所以这一段视频就显得比较自然,没有像那种你的镜头要贴在拍摄对象身上的感觉。

  最后,我想说,这一次视频剪得还是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我想,只要自己善于总结勤于动手,多学*,多练**会变得好起来。就像那一次在校报出任务拍摄的时候,老师鼓励说:“只要多练*,一定会越来越好。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蒙太奇创造电影的时空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作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很有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的微电影终于完成了。在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

  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剧本完成后,我们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编写并打印出来,这样便于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编写的时候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这样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确定拍摄人员和准备器材,接着就是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日期我们基本都安排在周六与周日。前面几次拍摄,感觉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经过了几天却没有什么收获,常常在这拍完之后觉得不合适又换另一处。所以,在拍摄之前,我们应该选择好拍摄场地,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提前准备好,一切有计划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否则,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拍摄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分镜头稿本的重要,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方便许多,不过拍摄时,每个场景我们小组也都拍了好几遍,如剧中男主角与前女友吵架的.画面,经过了多次拍摄,最后剪辑的时候只取了不到一分钟的素材。所以拍摄时应注意多拍几次,这样方便后期剪辑的时候取材。由于天气的原因,以及场景的不同,每次拍摄前都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调节设置,是画面色彩亮度等合适。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是我们组的组长主要负责的任务。现场收音效果不好,我们组几个女生进行了后期配音,因为不是专业人士,配音时也经过多次尝试,反复录制,选取出最合适的。

  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井然有序,最后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通过反复观看效果,我感受到,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根据前期的脚本,通过各项制作,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我们的微电影基本完成。

  经过这次拍摄,我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很多,对影片剪辑也有了更深入的学*,对以后的摄影学*很有帮助。

  所谓实*,就是把我们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中国社会地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这篇心得酝酿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去写,或者应该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讲述,这是我们的实*作品,并不像以前拍摄的作品那样简单,我们的每一部作品跟前一部作品比较起来都是在不断地跨越,都是在努力的突破自己。

  作为摄影,在这部戏里,难点还是在夜晚的戏,这次实*作品中,演员的动作戏份增加了不少,镜头切换的频率很高,而且很多动作戏份是在晚上,要捕捉好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并且控制好构图,曝光,焦点,是相当的有难度,正因如此,一个镜头的拍摄花费的时间就长了,对拍摄进度影响还是很多的,不过还好的是剧本是导演和我们合理创作,对于每个镜头的需求还是互相了解的

  第二是灯光和摄影的配合,在夜晚的戏份中,单反和灯光的调试配合,导演所要镜头的构图,场面的调度。动作戏,对于摄像机的运动位置和焦点准确要求很高。当然,在几次的微电影拍摄也总结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注意一些构图中人物所占比例,这次失败的地方在于很多动作戏份没法准确

  的对焦,而重拍的难度也是很大,复原场景的灯光,演员的动作,所以每次都小心的注意焦点,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镜头虚焦,这是以后要提高的地方。

  这次剧本创作,我们修改了多次,虽然艰辛,但收获是有的,电影不能忽略的是剧本,假如在剧本上草草了事,当你在拍摄过程中才发现剧本的漏洞,那弥补的难度就是很大的,最坏的情况就是前边部分的拍摄全部白费,所以这次剧本创作所花的时间,和拍摄后期的时间不相上下,所以这次几乎没有出现拍摄过程中需要修改的部分很少。

  剧本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选取演员,演员是一个影片成功的“灵魂”。一个好的演员可以决定一个影片的好坏,所以试镜很重要,很多演员在没有镜头在的情况下演得很开,可是一看到镜头就心虚了,也有一部分演员,形象很好,但在镜头里就是不上镜,作为影片的摄影,我有义务要找到一个人物最好的拍摄角度,展现其最好的一面。

  在距离交作业还有五天,我们开拍了。为了能够拍出更好的效果,拍摄之前,我们必须选择好合适的画面背景,不能太乱、过杂,要与主题的颜色协调。结合环境光线,调节感光度及拍摄模式。再根据拍摄模式适当调节光圈、快门速度、测光情况等。或许,最难办的是保证画面曝光正常,在其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灯光的问题。我们每次在拍摄中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调试灯光。

  拍摄中,演员如何调度,摄影机如何调度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我不断地跟导演沟通怎么样使画面看起来更有美感,哪个镜头让演员看起来更加有喜感,我的脑海中每天都在浮现不同的镜头画面,通过摄像机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通过摄像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你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技术的进步,而只是提出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希望我们的作品内容永远应该大于形式,内涵永远应该大于外表。

  每个场景对于我来说都很难拍,我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看的观众,所以每个镜头我都很认真的在拍摄。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夜戏,我们拍摄了将*12个小时拍完那天的镜头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剧组的每个人都很辛苦,最值得感谢的是王家东老师,给我们指导镜头的拍摄,或许没有他的指导,我们的影片可能要逊色很多。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拍摄的镜头让我都很满意。我们的影片也接*尾声。

  后期制作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的素材很多,需要整理的东西也很多,庆幸的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是边拍边

  剪,这样也可以及时发现漏拍的镜头。很多气氛的烘托、特技的加入都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的,但在我们影片中用到的特效并不多。剪辑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大量素材总选择需要的素材,然后拼接成段子,用来支持和反映主题。但是这个剪辑同样是有讲究的,我的实践经验就是挑核心内容,尽量保持简洁。很多时候自己拍摄的素材会难以取舍,结果是自己陶醉的很而旁人不厌其烦,在这个时候我们呢就应该更加注意对于主题的把握,点明主题。

  实*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次我们都做出尝试,期初是想拍我们拿手的悬疑剧,这样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好,但在大学期间,如果不做出一点尝试,总是保守,那我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这部作品无论最终效果是否达到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到一种新的影片类型的拍摄手法,从中获得的价值,或许比拿到奖项更为有意义,大三了,能在一起拍片的日子不多了,我很是珍惜这段拍片的记忆,虽然拍摄和后期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直到最后,都坚持着,每个剧组人员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你有一个原则,你之所以和导演合作,是因为你相信他的决定,我们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决定权在导演身上,无论他做出怎么的决定,你都不要与其发生冲突,如果你觉得导演不够好,那也是你的选择,因为你已经是剧组的一份子,没有团队精神的组员,无论去哪里,都是无用的,实*学到很多那是必须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短短42天的实*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摄像)怎样从自己的实践中提高自己,以下是本人在影视频道实*的拙见。

  作为电视台摄像工作者如何评价你的工作质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准确的表达导播、编导对画面创作要求,其次适当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编导沟通使工作达到完美。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摄像既是一门技术工作,又是一项艺术工作。在拍摄《红胖子哈哈秀》节目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红胖子哈哈秀》中的镜头用法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也要根据《红》剧本的形式来确定镜头的节奏。从视觉原理上来说,电视中的景别实际上已经反映了编导的创作风格,通过不同景别的排列和组合,能够形成风格强烈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因为景别的作用是如此明显,那么在电视创作中,对于景别的选择就直接关系到了电视风格的形成。所以在电视创作过程中,摄影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在光线控制方面,而不是选择机位和景别上。电视节目风格虽然是通过画面和叙事形成的,但是最后控制这种风格的还是编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