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动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么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顺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掌握新的业余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始终的探求,积攒,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咱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咱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么使本人在突飞猛进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考虑。要想让学*者学会如何学*,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自身就应该处在一个始终学*,始终完善本人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点,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经过学*《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本人的教学理念,真是收获颇丰。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成绩为纽带的教学”,由于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辟先生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先生学会发问。课堂发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先生踊跃考虑,独立探索,掌握知识和造就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维意识的次要渠道。但不断以来,课堂发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先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泛滥人钻研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造就先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致力造就先生的成绩认识,鼓励先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先生的学*形式,以先生发展为本,让先生生动活泼,踊跃自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索学*已成为以后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领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需要进行一生的学*,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终身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始终的过程。这就需求咱们始终学*新的理念,充实本人的头脑,使本人的思维始终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将贯穿于人的终身之一直,堪称”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再仅是先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一生教育,一生学*的时代也随同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事实,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方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化,学*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维,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本人的思维。只要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思维的内化来指点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顺应学*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2

  第一次听到《优良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良当然是造就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阐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迭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同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学生所形容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素昧*生的感觉。谈话先要讲礼貌、自动讯问表关怀、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咱们老师*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小道理,有的只是些微无余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固执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良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厉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博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崇。克拉克老师不只仅将留意力放在进步孩子的学*问题上,而且愈加重视造就孩子的良好*气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预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笼统,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单调乏味,相同感觉作者所形容的就在咱们身边,亲切天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疏忽,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倡导对孩子要从小在*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表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心坎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誉中学会感谢、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举动、从分享中学会感谢、从诚实中学会真谛、从公*中学会正义、从关怀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赖、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成绩”先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通知了这位先生的家长,想失去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居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贯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啼笑皆非。兴许是克拉克他本人意识到了本人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形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先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先生的解决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愿意肠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体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当前天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厉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体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踊跃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本人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解决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异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咱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成绩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良是教出来的,普通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致力才会使咱们的孩子变得优良。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遭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应战。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3

  时间过得飞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几年了。送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样,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态度、行为*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4

  读完《学*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题。学*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5

  通过读《体育教师教育》这本书,我深深得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通过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可以体验到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

  体育教学应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运动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去,在体育实践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使学生懂得体育活动要按照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课外活动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安排运动量运用“全面、经常、渐进”的体育锻炼原则让学生参加到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决策中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6

  最*,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7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是一系列有关建构主义研讨的论文集。建构主义研究领域11位国际著名学者在1990年1月17日至4月13日期间参加了一系列研讨会,研讨会上出现了六种似乎是核心的建构主义新范式,它们是: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主义、控制论系统观、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为了让各种不一样观点得到充分的讨论并就异同的学者共同体中达成共识,斯特费教授经过争取额外资金于1992年2月19-23日,又召开了题为《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研讨会。这本书就是当时的一些观点的汇总。书本一方面向我们勾画出了建构主义不一样范式的构成渊源、特点、特长以及他们对不一样学科领域的影响和贡献,另一方面也为们描绘了建构主义各个范式间的网络关系。

  20世纪上半世纪,行为主义在教育领域当中占主导地位。在行为主义眼中,知识只是反映外部世界的客观表现。他忽略了人的能动性,以及巨大的主动性。这个时代的心理学家们根据“刺激—反应”论,认为“学*是反映的强化”。根据这一理论,教师的任务只需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理解者。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讲座和课文阅读。

  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占据着教育理论的舞台。在行为主义者眼中,知识是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这种知识观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以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巨大能动性。心理学家依据实验室中对动物学*行为的研究提出了“学*是反映的强化”这一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观。根据这一学*观,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而学生则是一个空的容器,知识就像物品一样是能够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讲座和课文的阅读。

  而建构主义则认为学*者是在个体的学*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当中,给我们国内的教学有几点启示,启示如下:

  启示一:我们应当应用建构主义学*理论,在建构课堂教学当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构成的社会情境建构过程,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启示二: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或者学*的引导者注意搭建脚手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当中学*,学生经过主观的知识和客观知识的相互循环渗透,内化,提升为新的知识和理解。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8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

  4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9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予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0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

  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

  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然后,我想,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工作。每带一批学生,我便投入极大的心力。收获的就是艰辛与幸福。每次非常疲惫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当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又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不投入。于是就难免很累。现在慢慢的也接受这么一个事实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控制不住会牵挂人的人。也许,这正证明着我”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润泽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贯穿生命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得时时在场。不能含糊,不能应付。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1)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6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在不为。记得石校长在大会上经常要求教师们、特别是年青教师应珍惜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多读书,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那时我就决定要多读些教育类的书,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说来惭愧,这几年来,书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杂志方面的书,而真正的教育理论的书看得很少。但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印象最深的是有幸听了黄爱华老师的《比较数的大小》,华应龙老师和张奇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被他们的教学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后花许多时间去看他们的教学设计,寻找他们的教学视频,经常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呢”。所以经常去读些书,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读书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

  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刚开始教学时,拿到教材不会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浅,不会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就知道为什么教材上这样设计,为什么又要这样处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规律等等,知道了这些在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质量。也就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重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课堂质量肯定是高水*的。

  三、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而会不会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因此,我们要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阅读教育书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更加关注课堂的细节。多读书的老师经常会从书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缺点,而这些缺点更多的是一些细节方面。比如说:上课过程中没有关注全体学生,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爱不够了,某些方面没有让学生养成*惯了,忽视了一些教学中重要的隐性问题了等等。而当你关注这些细节后,你的课堂将更加精彩。

  四、多读书会提升教师气质,伸展教师个性

  既然新课程理念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那么首先我们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我们经常备专家们的的教学智慧深深折服。我想,正是他们对书的热爱,阅读大量的书籍,才慢慢形成了大气的风格。我们每个人也应具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读书,从书中慢慢积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书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就让我们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来好好读点书,边读边思,与思考结伴,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吧。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2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3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师生现实生活。比如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4

  读完《学*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题。学*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爱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通过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爱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6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师生现实生活。比如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2)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

  最*,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2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易*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记得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问题时,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或者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使孩子那颗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因此,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态度,"坏孩子""笨孩子""差孩子""问题孩子"这些定性的词都不能随便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3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皆有度,远*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4

  这本专着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向优秀者学*,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5

  王维审老师曾经来我们学校开过讲座,当时就对他谈及的“教育叙事”印象深刻。当拿到王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

  在阅读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很多次,都让我回忆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会儿的生活,激起了学生时代的情愫。在这些故事里,我一会儿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时代和学*有关的一切人或事;一会儿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去揣摩学生的心理、老师的处理方式方法,虽然这一个个故事大都和中学、高中相关,但也能让我联想到我所接触、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学龄前幼儿。

  要说印象深刻的案例故事,哪止一个两个,在阅读的时候,我都觉得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令人着迷”,都具有那种把人带到那个场景中去的魔力。在“教育到底能做些什么”一篇中,王老师以带儿子理发遇到曾经教过的学生谈起,学生的“读书无用论”引起了他的思考,面对如今的现实教育,关注分数无法改变,但是,作为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分数,还可以给予学生很多其他的学*内容,比如:自信、尊重、自强。尤其像我们幼儿教师,没有分数这些量化压力,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对于中班新来的插班生徐辰逸小朋友来说,在保留天真活泼的本性的同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懂得规则意识、集体意识,懂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分享意识,获得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对于坐不定的裘智盛小朋友来说,培养他的自控能力、帮助养成耐心听讲的*惯是我们首先该做的……对于思维敏捷、善于思考的丁溪遥小朋友来说,我们要引导她学会处理与同伴之间出现的小矛盾、小摩擦,做一个心胸开阔、拥有更多朋友的人……

  读王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写教育叙事,贵在坚持。我也有通过博客的形式“幼儿成长简记——某某某”在记录着一些孩子的问题与成长,以及我当时的一些感触与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坚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够用了吧!(其实,这只是我为自己偷懒找的借口吧!)我想说的只是尽量多的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成长并加以记录、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摒弃对孩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点!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6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教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教师*时经常强调的吗

  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可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教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成绩上,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7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7   又一次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这本专着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向优秀者学*,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8

  初读《教育有悟》感觉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同时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如学生考试作弊、新生点名、教师板书、课堂上表扬……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录的事太*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形成反馈,从而使教师从中学*、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学生”当成“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和感动,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它又如一位指点迷津的导师,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诉我们如何激发中间生的学*热情;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班干部乐于奉献而毫无怨言;它告诉我们爱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伤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宽容的魅力……

  感谢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们让我们更多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9

  最*,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0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新教育》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坦。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1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皆有度,远*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2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3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4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5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6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成长的,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成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记住了这句话。今后,我将以此为教学指导,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是声音条件很好,可以让他带同学去读课文。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但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地方应该及时表扬。

  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的。

  《活教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仔细阅读。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7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往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一、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此刻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明白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二、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能够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我的教学,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三、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四、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8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异常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19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皆有度,远*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20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3、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4、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3)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热菁选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热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过程中。”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生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笔者认为,生本,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根本,以强力保持学生追求的天性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性回归的深切呼唤,郭教授作为“生本理念“的呐喊者,倡导者以及践行者,很是关注现行教育是否能够依据“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显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标杆,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随者: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予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新教育》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坦。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坚持欢乐的心境,做个阳光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初读《教育有悟》感觉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同时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如学生考试作弊、新生点名、教师板书、课堂上表扬……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录的事太*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形成反馈,从而使教师从中学*、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学生”当成“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和感动,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4)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菁选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汇编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读《教育有悟》感觉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同时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如学生考试作弊、新生点名、教师板书、课堂上表扬……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录的事太*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形成反馈,从而使教师从中学*、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学生”当成“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和感动,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它又如一位指点迷津的导师,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诉我们如何激发中间生的学*热情;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班干部乐于奉献而毫无怨言;它告诉我们爱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伤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宽容的魅力……

  感谢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们让我们更多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往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此刻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明白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但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能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我的教学,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例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能够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我

  经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化、学*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仅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往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那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厌恶。”老人家之后说:“那你快走,那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之后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那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能够从自我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异常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常是构成自我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本事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明白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我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礼貌积淀**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确定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礼貌的成果并不能经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构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当教什么,怎样教经过学*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王晓春教师的著作《今日怎样当教师》一书中有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学校,然而却关系到我们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今日,我们应当怎样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活力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教师是使人类和自我都会变得更加完美的光辉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欢乐和幸福。那今日,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一向认为: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成绩,做出贡献。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精神——他燃烧了自我却照亮了别人。同时我们坚信自我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仅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能够以苦为乐,以苦为趣,到达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做一名教师既是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想要体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出事业,干出成绩。

  我任教的班级部分学生寄宿,对于寄宿在校的学生,学校就是他的家。当临时班主任的日子里,白天给他们上课,晚上有时要留在学校里陪伴着他们,可自我的孩子托付给外公外婆管。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打球出汗了,提醒学生“赶紧擦擦洗洗把湿衣服换了”,直至再三叮嘱:吃饭前必须要把手洗干净。为了工作,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在工作与休息、工作与家务的天*上,对于前者,加重了砝码,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用我的无私,奉献给学生一份欢乐,奉献给学校一份荣誉,奉献给社会一份热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并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一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20年的教学经历,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洒向每个职专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职业学校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赞扬,去鼓励,为他们供给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必须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所以我*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仅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教师们,让我们简便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一样的人才,欢乐地生活,欢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今日,我们做教师,在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今日,我们做教师,在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今日,我们做教师,在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完美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5)

——教育类书籍的读书心得合集十篇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教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教师*时经常强调的吗

  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可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教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成绩上,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异常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成长的,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成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记住了这句话。今后,我将以此为教学指导,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有了实践的,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是声音条件很好,可以让他带同学去读课文。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小。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但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地方应该及时表扬。

  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的。

  《活教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仔细阅读。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最*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教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教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这本专着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向优秀者学*,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6)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热通用五篇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予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初读《教育有悟》感觉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籍了,这本书是由95篇教育随笔组成的,里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记录的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之间或发生在孩子们自己之间的小事,同时也是一些琐细得不能再琐细的事件,如学生考试作弊、新生点名、教师板书、课堂上表扬……故事中一幕幕场景,有些我们多么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录的事太*凡,但细想,教育,不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琐碎繁杂吗?不就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吗?

  这本书分五个板块,其中第一章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形成反馈,从而使教师从中学*、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一个双向动态过程。而其中的第三章节是关于针对后进生一些教育的机制,它告诫我们只要目中有人,就没有后进生。“后进生”不等于“后进人”,事实甚至相反,教师们只要把“学生”当成“人”,就不会再有“后进生”了。因为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的心都披上绚丽。

  书中所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抽象的`理论,有的只是生动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考。内容鲜活而真实,文笔朴素而流畅。朴实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和感动,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学生为你做私事了吗?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你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了吗?哪怕只是换个谈话场所;你尊重学生的“杂念”吗?哪怕它有时会扰乱课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辩解吗?哪怕他确实有错……

  它又如一位指点迷津的导师,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诉我们如何激发中间生的学*热情;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班干部乐于奉献而毫无怨言;它告诉我们爱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伤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宽容的魅力……

  感谢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们让我们更多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能够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我

  经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化、学*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仅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往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那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厌恶。”老人家之后说:“那你快走,那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之后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那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能够从自我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异常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常是构成自我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本事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明白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我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礼貌积淀**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确定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礼貌的成果并不能经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构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当教什么,怎样教经过学*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最*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教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教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新教育》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