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 1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在陶先生的众多教育思想中,给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学*,学*,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将永无止境。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教育学生。

  其次,是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 2

  (一)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二)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

  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儿童的双眼

  **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儿童的大脑

  **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儿童的双手

  **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4.**儿童的嘴

  **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5.**儿童的空间

  **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只有“**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6.**儿童的时间

  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时间的**,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

  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三)师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的楷模。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 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自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自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它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惯,坏倾向,坏态度。”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惯。

  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惯。

  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惯。幼儿园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岁左右,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育他们怎样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早晨小朋友吃早餐、中午小朋友吃午饭时,我们都教小朋友说“谢谢老师!”让小朋友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到中班、大班时,我们就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幼儿园游戏很多,但在游戏中我们始终渗透文明礼貌的概念,让幼儿从小在心灵里就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第二,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在儿歌、故事中培养幼儿独立精神。刚刚开学,大多幼儿不愿意上学,出现厌学情绪。我们就给他们耐心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吸引他们。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到中班、大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小班学生,在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幼儿园小朋友在歌唱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就讲故事,寓教于乐,我们认为只有从小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第三,在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避免死记硬背,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新,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小朋友。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呢?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要多多鼓励小朋友,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 4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这个假期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学*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对教育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向着创造生活的方向前进。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针——迷、悟、爱。

  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字强调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迷”中学,从而由“迷”引出许许多多的“谜”。

  悟:体现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知识,“悟”出真理。

  爱: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这三个字可谓是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读来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体会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规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让人易学,易懂。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 5

  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操作上,我们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今后,我会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阅读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1)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1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之先生,读罢文集,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创立了适合*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改革*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要使你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知识传播等都较好地被学生接受并产生效果,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

  (1)人格、

  (2)学问、

  (3)方法。

  即:一个要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必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育人艺术水*。同时,还要做到“心中有书,眼中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夫子曾说过样的话“仁者爱人”,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你首先要爱你的学生,教师爱学生是无选择的,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被动的、压抑的。

  学生尊敬和爱戴我们教师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除了上面讲到的“人格”、“学问”、“方法”以外,还应该加上“关爱”,即: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行为中,教育管理学生,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从一定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力学的关系,进一步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按照牛顿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的。我们做教师的给予我们学生的是关爱、是亲和,学生会回报我们教师疏远与冷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没有亲和力,你怎么能要求学生走*你、亲和你呢?ソ逃心理学的研究早就有这样的定论:轻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能够激发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唤醒人的爱心。相反,充满仇恨、冷漠的环境却会诱发人产生邪恶,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隔膜、疏远、丧失爱心。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方法得当,方法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即所谓因材施教是也。切不可千人一面,逮住一种方法就认为它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未免简单、幼稚。要不断地观察学生、走*学生,研究学生、直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说理要动之以情,管理要晓之以理。

  要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做教师的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重要地要拥有一颗爱心。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一颗关爱学生成长的仁爱之心。像陶行之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打心底把教师工作视为一份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每时每刻都对这份事业打心底倾注我们对它的爱,那么,教育——这座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大厦,就一定会建造得更加宏伟、壮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任何世俗之物都应匍匐在生命之灵光之中。他所理解的现代化首先是要提升人的权利和尊严、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幸福。因此,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以先生为榜样,始终把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上关注他们,身体上关心他们,使全体学生生活在充满爱的浓浓氛围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进学生努力学*、报效祖国的雄心。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3

  在一个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美丽而温暖的季节里,我们一批走在教育改革的先行教师队伍怀着求知,创新的理念满腔热情地奔赴在南京“行知”路上。

  初见和蔼可亲年过七旬的汤老师,被她的博学多才所吸引!被她的旺盛精力和神采飞扬所惊诧,被她的求知、传知的精神而折服!被她的‘忘我“境界而感动!

  我们敬爱的汤老师,连着三天给我们讲授”陶行知思想“,出口成章,联句成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听得我们入境入情,茅塞顿开…

  行知思想,行知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有幸结识汤老师作为教育引路人,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将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前,我们只是机械的传授知识,教法死板、老套。只知道一味的灌输,不知道让孩子实践。听了报告,我们明白了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不能一味的追求分数。要把课堂变得灵动活跃起来,贵在实践和参与。”行知行“就是通过实践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行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要**孩子的头脑,眼睛,嘴巴,手脚。让孩子去尽情的想象,尽情的看,尽情的说,自由的跑…家长放手,老师放手,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清香的泥土中锻炼自己,在伟岸的大山间,在潺潺的溪水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的孩子是乡村的孩子,我们的学校是乡村的学校。我们有优势,我们有资源。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和资源。让孩子参与耕、种、收。让孩子凭着兴趣和热情自己去开展一些乡村活动,亲自实践,掌握技巧,技能。从中获取知识,明白道理。一次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听一百遍要深刻的多!所以要重在”动“。只有多做,多动,多实践,多参与,才会有最大的收获!

  现在是课堂讲授多,实践活动少。孩子听得多,而做的少,看的少。所以多数孩子有知识无能力。变成了所谓的”书呆子“。

  要想实现*梦,实现民族复兴,我们的教育就要顺应陶行知思想,从娃娃抓起,从现在做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把一代代的孩子培养成具有能力和魄力的健全人才。

  乡村文明教育需要陶行知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乡村教育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放光彩!

  我们要以汤老师为榜样,牢记汤老师的教诲。汤老师的播陶,传陶,研陶精神激励着我们将在”行知“路上阔步前进!勇往直前!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陶友队伍不断壮大,让陶的种子遍撒每一个角落!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2)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

  在*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

  假日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逊》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离不开生活,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2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自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自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它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惯,坏倾向,坏态度。”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惯。

  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惯。

  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惯。幼儿园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岁左右,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育他们怎样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早晨小朋友吃早餐、中午小朋友吃午饭时,我们都教小朋友说“谢谢老师!”让小朋友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到中班、大班时,我们就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幼儿园游戏很多,但在游戏中我们始终渗透文明礼貌的概念,让幼儿从小在心灵里就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第二,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在儿歌、故事中培养幼儿独立精神。刚刚开学,大多幼儿不愿意上学,出现厌学情绪。我们就给他们耐心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吸引他们。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到中班、大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小班学生,在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幼儿园小朋友在歌唱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就讲故事,寓教于乐,我们认为只有从小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第三,在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避免死记硬背,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新,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小朋友。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呢?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要多多鼓励小朋友,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3

  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许许多多误区,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一样:唯分数论学生,唯分数论教师,唯分数论学校等等,大家都在感叹教育难办,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都不照着去做!我一直在思考,当前的学校教育究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呢?还是扼**才的机械运动?静下心来读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原来老先生上个世纪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三个,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看了这个理论后,我深有感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好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可贵的直接经验。在园,要让幼儿多操作、多探索,多发现,不要抹杀任何一个可以让孩子学*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体验生活。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4

  默默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高校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这个假期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学*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对教育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向着创造生活的方向前进。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针——迷、悟、爱。

  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字强调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迷”中学,从而由“迷”引出许许多多的“谜”。

  悟:体现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知识,“悟”出真理。

  爱: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这三个字可谓是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读来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体会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规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让人易学,易懂。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6

  *段时间,幼儿园组织了学*陶行知的活动,通过听陶视频、学*有关陶行知的理论等,唤起了我们“师陶、学陶、践陶,打造爱+智慧教师”决心和信心,也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还体现了“爱满天下”博爱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民主教育也成了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被陶行知的精神所感动。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几点体会:

  在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过程中,首先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爱孩子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孩子,对孩子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只有对孩子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我用真心疼爱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童稚爱心回报着我,我特别喜欢看到听到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喜欢他们围拥在我的身边,喜欢他们稚嫩的呼唤声,“老师,老师”这是个崇高的职业,让我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在这种充满爱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学会了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同样,我们也应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各种滋味,爱自己的家庭,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爱工作着的幼儿园,有了它,才有我们的安宁幸福。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带着一颗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不断的学*与实践,使自己能在这一路上有更大的收获,能采撷到更多的陶果。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7

  在开学初,在园教科室带领下,全体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二、教育艺术的核心是师爱

  特别是我们这些幼儿园的教师,那就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师爱是一种含有友情、渗透母爱而又高于母爱的情感,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家长的心。现实中我们需要警惕许多教育失败之例也正是在爱的名义下产生的。有许多教师与家长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在“爱”着孩子,但孩子却要努力拒绝或摆脱这种“爱”,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这种“关怀强迫症”让爱成了负担。而真爱,对孩子来说,是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才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那就让我们的爱化作一份动力,好好工作!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8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那些打骂、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面对今天对老师有那么重怨恨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就显得多么疮白无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追求。学生只有喜欢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具备像陶先生那样的胸襟和气魄,学*他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经得起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好教师。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想想我们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自问,学生现在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这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观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问题……

  让我们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尊重的好教师吧,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鼓励、表扬声中,在真诚、友爱的环境中不断被老师、家长、同学认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课堂中,看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感受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讲台,日复一日,似乎*淡,又很*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凡的岗位中体现出来。让我们每个教师站稳这三尺讲坛,用今后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命虽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将它传承到遥远的后世。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9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0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

  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

  会学*才能创造。学*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2

  一、具有神圣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极其优越的大学教授的职业,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深入基层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现在我们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育人目标,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体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实干、忘我为公、一心向农,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的有用之人。

  陶先生用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虚假伪善的尘垢,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我们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指导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

  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珍贵的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为学生的更好的成长创造最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创立了“不要教死书”、“不要死读书”的教育教学方法

  陶行知认为旧社会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当时是水*极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样,他的教育教学理论也适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借鉴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当中。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之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3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4

  周六,我们第一幼儿园迎来了一位贵客,她就是中国陶研会理事,特邀研究员,江苏省陶研会原副会长,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原馆长汤翠英教授,她为我们进行了2个小时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报告会》。我一直很认真的听完了汤教授对陶老前辈的生*以及教育理论的介绍和推介,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了,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观、人生观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学*陶行知,到底要学他什么呢?我们要学*他的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服务于大众的精神。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教师巨大的精神动力。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了一个一流的教师的。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又道破了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观。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教师的求真做起。

  在陶先生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反思自己离陶先生的精神还有多远?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的天职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然而,有时我的信念也会被世俗或传统观念所左右;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偷懒而寻找借口;有时我也会将个人利益放在重要的位子上……生活中有太多的事需要我正确处理,而引领我朝正确方向去的就是陶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了。一个好的教师是应该像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一生把自己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教育,他舍弃了太多。“万世师表”是对先生最好的褒奖。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只有牢记先生的教诲,本着教师的天职,才能无愧于先生。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5

  陶先生的“*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我尤其赞同的是陶先生关于“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师都想做一名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我也不例外。在*时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践行着教育家们有关爱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时,面对着这群状况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们,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仍然闹哄哄的一片。瞧瞧,这边几个男孩子的弹球还没有决出胜负,还在商量着下一堂课再战;那边还有几个头靠着头,研究着手里的卡,谁更厉害;还有几个爱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划着头上的发卡。

  在学生作业本上,醒目地出现了你强调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写错的字,不能做错的题。

  刚刚讲过要保护环境卫生,一会儿功夫,教室里就出现了网乱扔的废纸。

  每天,只要你出现在教室里,不停有学生来向你告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过来说一说,让你帮他评评理。

  一天的工作下来,有时会觉得很累,很烦。受自己的心情的影响,想给孩子一个笑脸,想温柔地对孩子说上几句,有时都觉得很难。

  这一切,是不是说明了我的爱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没有了爱孩子的心情,还怎样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学*时,沙校长说的一*话,让我有所感悟,他说:“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自己放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喜欢与学生较劲。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总喜欢揪住不放,搞得学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惩罚自己吗?”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我将学生提高到与我一样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的十分钟哪能满足孩子的玩耍的欲望,打了上课铃再说上几句又算得了什么呢?每一次开会、学*,校长不也得提醒了几次,会议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学生又怎能做好呢?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不出现一点错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明白了这一点,还需要对孩子的错误大惊小怪吗?

  学生不断来向你告状,那说明他信任你,想跟你来交流他的想法,其实,你不需要给他多明确的答复,只要能跟他说说话,孩子就觉得很满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老师想说:其实爱你们真的很容易。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3)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1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那些打骂、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面对今天对老师有那么重怨恨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就显得多么疮白无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追求。学生只有喜欢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具备像陶先生那样的胸襟和气魄,学*他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经得起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好教师。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想想我们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自问,学生现在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这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观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问题……

  让我们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尊重的好教师吧,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鼓励、表扬声中,在真诚、友爱的环境中不断被老师、家长、同学认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课堂中,看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感受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讲台,日复一日,似乎*淡,又很*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凡的岗位中体现出来。让我们每个教师站稳这三尺讲坛,用今后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命虽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将它传承到遥远的后世。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2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让我体会到了我们要时刻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爱学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3

  今天,我来到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一本书——《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我的目光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里主要写了,怎样做一位好老师。——要针对“实”、“活”、“真”“创”、“爱”、“新 ”、“行”、“人”这八个字来教育学生。

  在我的眼里,老师是光荣而圣神的,他教书育人,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学事业,他就像一根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做一名老师是不容易的,想要做一名好老师那就更不容易了。

  我长大要做一名会“爱”的好老师——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多位学生着想:当有学生生病了,我要用自己关切的问候减轻他的痛苦;当有学生遇到失败了,我要安慰他、鼓励他,让他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给他坚持到底的信心……我要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都要同样对待。

  我要做一名领导学生多多“实践”的好老师——我要带着我的学生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我还要带着我的学生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一切的一切都用一只小小的笔把它描绘出来……我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

  我要做一名教育学生们怎样做“人”的好老师——陶爷爷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我要让我的学生们知道,学做人是多么重要;我要让他们知道,诚实、守信、宽容等好*惯的养成是多么不容易,让他们学会做人,学做好人……我要帮助学生们把他们的陋*改掉,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我还要将自己的课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感到身临其境,陶醉其中……总之,如果我将来能成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将我自己的一生投入教学生涯,勤勤恳恳的工作。

  现在,我要好好学*,天天向上,把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同时,我希望现在社会上的好老师越来越多,传承陶行知爷爷的教育思想。这既是我的梦,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梦!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之先生,读罢文集,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改革中国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要使你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知识传播等都较好地被学生接受并产生效果,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

  (1)人格、

  (2)学问、

  (3)方法。

  即:一个要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必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育人艺术水*。同时,还要做到“心中有书,眼中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夫子曾说过样的话“仁者爱人”,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你首先要爱你的学生,教师爱学生是无选择的,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被动的、压抑的。

  学生尊敬和爱戴我们教师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除了上面讲到的“人格”、“学问”、“方法”以外,还应该加上“关爱”,即: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行为中,教育管理学生,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从一定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力学的关系,进一步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按照牛顿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的。我们做教师的给予我们学生的是关爱、是亲和,学生会回报我们教师疏远与冷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没有亲和力,你怎么能要求学生走*你、亲和你呢?ソ逃心理学的研究早就有这样的定论:轻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能够激发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唤醒人的爱心。相反,充满仇恨、冷漠的环境却会诱发人产生邪恶,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隔膜、疏远、丧失爱心。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方法得当,方法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即所谓因材施教是也。切不可千人一面,逮住一种方法就认为它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未免简单、幼稚。要不断地观察学生、走*学生,研究学生、直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说理要动之以情,管理要晓之以理。

  要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做教师的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重要地要拥有一颗爱心。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一颗关爱学生成长的仁爱之心。像陶行之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打心底把教师工作视为一份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每时每刻都对这份事业打心底倾注我们对它的爱,那么,教育——这座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大厦,就一定会建造得更加宏伟、壮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任何世俗之物都应匍匐在生命之灵光之中。他所理解的现代化首先是要提升人的权利和尊严、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幸福。因此,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以先生为榜样,始终把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上关注他们,身体上关心他们,使全体学生生活在充满爱的浓浓氛围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进学生努力学*、报效祖国的雄心。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5

  在一个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美丽而温暖的季节里,我们一批走在教育改革的先行教师队伍怀着求知,创新的理念满腔热情地奔赴在南京“行知”路上。

  初见和蔼可亲年过七旬的汤老师,被她的博学多才所吸引!被她的旺盛精力和神采飞扬所惊诧,被她的求知、传知的精神而折服!被她的‘忘我“境界而感动!

  我们敬爱的汤老师,连着三天给我们讲授”陶行知思想“,出口成章,联句成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听得我们入境入情,茅塞顿开…

  行知思想,行知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有幸结识汤老师作为教育引路人,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将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前,我们只是机械的传授知识,教法死板、老套。只知道一味的灌输,不知道让孩子实践。听了报告,我们明白了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不能一味的追求分数。要把课堂变得灵动活跃起来,贵在实践和参与。”行知行“就是通过实践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行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要**孩子的头脑,眼睛,嘴巴,手脚。让孩子去尽情的想象,尽情的看,尽情的说,自由的跑…家长放手,老师放手,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清香的泥土中锻炼自己,在伟岸的大山间,在潺潺的溪水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的孩子是乡村的孩子,我们的学校是乡村的学校。我们有优势,我们有资源。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和资源。让孩子参与耕、种、收。让孩子凭着兴趣和热情自己去开展一些乡村活动,亲自实践,掌握技巧,技能。从中获取知识,明白道理。一次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听一百遍要深刻的多!所以要重在”动“。只有多做,多动,多实践,多参与,才会有最大的收获!

  现在是课堂讲授多,实践活动少。孩子听得多,而做的少,看的少。所以多数孩子有知识无能力。变成了所谓的”书呆子“。

  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我们的教育就要顺应陶行知思想,从娃娃抓起,从现在做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把一代代的孩子培养成具有能力和魄力的健全人才。

  乡村文明教育需要陶行知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乡村教育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放光彩!

  我们要以汤老师为榜样,牢记汤老师的教诲。汤老师的播陶,传陶,研陶精神激励着我们将在”行知“路上阔步前进!勇往直前!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陶友队伍不断壮大,让陶的种子遍撒每一个角落!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4)

——学*陶行知心得体会6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一、具有神圣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献给了*的教育改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极其优越的`大学教授的职业,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深入基层为*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现在我们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育人目标,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体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实干、忘我为公、一心向农,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的有用之人。

  陶先生用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千年来*封建教育中存在虚假伪善的尘垢,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我们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指导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

  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珍贵的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为学生的更好的成长创造最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创立了“不要教死书”、“不要死读书”的教育教学方法

  陶行知认为旧社会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当时是水*极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样,他的教育教学理论也适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借鉴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当中。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之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会学*才能创造。学*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和积累。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二是指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和最*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陶行知,向前辈们学*,多积累知识,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们教育现代化的一盏指路明灯。

  *日学校组织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学*了陶行知思想。通过学*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人民生活的幸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些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小的“书呆子”。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时间、选择学*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学生天生的学*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从何谈创新呢?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以及学*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学生的脑,**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真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当学生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他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建立在利公而并不是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他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教育的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会学*才能创造。学*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5)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警句吧,熟记名言警句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 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

  2. 生活即教育。

  3.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4.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5. 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6. 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7.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8. 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9. 中国有三种呆子: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

  10.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1.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

  12.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

  13.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14. 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变化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把它吸进来。

  15.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6. 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17.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打,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般伤心。

  18.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9.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20.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21.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22.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23.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4.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25. 大凡小学教员,没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便是很枯燥无味的。

  26.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7.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28.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29.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0.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31. 要叫工呆子钱呆子多看些书,把头脑弄得清楚一点,好把世界的事看个明白。

  32. 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33. 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34. 一切的学问,都要努力向着人民的幸福瞄准。

  35.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36.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37. 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38. 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

  39. 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共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

  40.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41. 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42.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43.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44. 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之目的,则其直接教授职业之师资,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盖己立而后能立人,已达而后能达人,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这人而能教育人生利者。

  45.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的活人。***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46. 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47. 现任教育者,无不视当教员为苦途,以其无名无利也;殊不知其在经济上固甚苦,而实有无限之乐含在其中。

  48.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49.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操作,尤不可因钱少推诿。

  50.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51.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52. 我们对于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环境,都该要有理想的安排。

  53.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虽然不容易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至少要看重变化。

  54.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1、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4、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7、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8、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9、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10、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1、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2、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3、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4、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16、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17、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1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陶行知

  1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2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2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3、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25、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7、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陶行知

  28、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29、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0、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31、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32、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3、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3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35、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陶行知

  3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37、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8、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39、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0、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41、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4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4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4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4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46、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47、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48、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变化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把它吸进来。

  2、现任教育者,无不视当教员为苦途,以其无名无利也;殊不知其在经济上固甚苦,而实有无限之乐含在其中。

  3、愚蒙者我得而智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这,目视后进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故办教育者之快乐当在手续上而不在其结果之代价。

  4、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5、我们自从跳进实际生活中去工作,便觉得真正的教育,必须使学者和人民万分亲*。

  6、小人居高位如在厅里挂画像,挂得愈高,愈见其小。

  7、与人民亲*是做人的第一步。

  8、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

  9、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在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0、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11、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儿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

  12、方针:甲、以严肃认真态度律己;乙、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丙、以科学方法治事治学。

  13、你心里的理想的社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依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势力创造出来的。

  14、有了觉悟才起信仰而生出力量。但觉悟又从何而来?从研究而来。

  15、研究是追求真理即是求知之行。那末觉悟是从行而来,从求知之行而来。

  16、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

  17、我对于工作也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牢守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人常说,做事要敏捷,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还不够,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错了怎么办?所以敏捷之下必须加上正确二字,工作敏捷而正确才有效力。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凭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18、追求真理的人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唐僧向西天取经,遭遇八十一难,不知者以为他是自寻苦吃,其实他是抱着一个宏愿要完成,看破生死,乐而忘苦。

  19、人生与患难有不解之缘,患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战胜之智慧,有了战斗之情绪与战胜之智慧,还必须有战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难,以至于成。

  20、一个人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是永远不会被患者压倒,那他成亦成,败亦成,而不是世俗所谓之成败了。

  21、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

  22、那些高谈阔论,妄自尊大,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的都不是真教师。

  23、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

  24、我本来是个中国的*民。

  25、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渐渐的把我向外国贵族的方向转移。

  26、学校生活对于我的修养固有不可磨灭的益处,但是这种外国贵族的风尚却是很大的缺点。

  27、好在我的中国性,*民性是很丰富的,我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最中国的留学生。

  28、经过一番觉悟,我就象黄河决了堤,向那中国的*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

  29、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

  30、倘若有活的教师,各办一所活的小学,作为改造各个乡村的中心,再以师范学校总其成,继续不断的领导各校各村前进,不出十年,必著成效。

  31、好的乡村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铲,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32、学校现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

  33、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

  34、我记得一个土地庙前写着一幅对联说:庙小韩大;天高日月长。小学校便有如此气魄。

  35、导师须是一个火把两头烧。

  36、他一方面要把小孩的热心烧滚,使个个小孩都愿做小先生,不再做守知奴。

  3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教育名言

  38、教育是立国之本。

  3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40、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41、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2、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3、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44、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45、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教育名言

  46、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47、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48、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4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5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51、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3、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5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55、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56、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57、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58、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5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60、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61、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62、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63、生活、工作、学*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6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65、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66、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6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68、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69、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

  7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1、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72、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73、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74、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7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6、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7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7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80、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3、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5、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6、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8、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9、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1、 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1、整个班级的孩子作为一个一般人,不去识别他们的个性,就永远不会有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原则。

  2、在孩子们经常一起工作的学校里,开办这样的学校的原因是孩子们必须学会如何一起工作。原因是给予个人充分的发展自由。

  3、失败是一种教育。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4、然而,通过教育,社会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目的,组织自己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清晰而有效地塑造自己,朝着自己希望的目标前进。

  5、人性中最深层的驱动力是想要成为重要人物,想要被赞美。

  6、对我来说,信仰意味着不担心。

  7、社会的转型离不开教育的转型。

  8、读书是一种冒险,如探索新大陆,如征地。

  9、教育是一个生命的过程,而不是对未来的准备。

  10、现代工业被科学发明弄得越来越复杂,想要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须有良好的通识教育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他的特殊技能。

  11、情绪可以帮助推理,鼓励推理,不要变得空洞或前后矛盾;理智可以引导感情,增强感情,不盲从,不虎头蛇尾。

  12、每一项伟大的科学成就都始于一个大胆的设想。

  13、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

  14、要检验教育新实验的成功或失败,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检验那些新受教育的孩子,看他们的生活对社会是否有用。

  15、科学上的最大进步是由新的和大胆的想象造成的。

  16、感觉标志着一种*惯从一个过程过渡到另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都是相对的。

  17、这种职业教育没有让年轻人接受当今机构的`要求和标准,而是利用科学和社会因素来培养他们的胆识、实践能力和执行力。

  18、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必须对生活有意义,那么它必须经历相应的彻底转变。

  19、只要学校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那么所有的学科就必然联系在一起。

  20、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继续受教育。

  21、支配想象力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

  22、一个人必须要有信念,一个人必须要有梦想和希望,一个人必须要有彩虹,一个人必须要有歌声来歌唱,一个人必须要有高尚的东西来投入。

  23、好人就是无论他过去在道德上多么不值得,现在已经开始变得更好的人。

  24、社会环境发展个体的智能行为和智能倾向;这种培养的方法使个体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唤起并强化各种行为,这些行为有特定的目的,并承担特定的后果。

  1、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

  5、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6、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7、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8、教育是立国之本。

  9、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0、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

  11、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12、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1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14、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指“专一”)“集”(指“搜集”)“钻”(指“钻进去”)“剖”(指“解剖”、“分析”)“韧”(指“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15、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6、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17、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18、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19、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1、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2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3、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2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陶行知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

  2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28、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29、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3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学校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没有改变社会的力量;他们可以简单地关闭。

  2、与其让学生像天津的鸭子一样添加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这样他们就能自动探索文化的宝库和宇宙的宝藏。

  3、大凡小学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转型的精神,是很枯燥的。

  4、栽培教育与花草树木一样,首先要了解花草树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栽培教育,这就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6)

——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优选【10】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会学*才能创造。学*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 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一年来,挤时间学*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边学*边实践创新,写下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受益匪浅。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学*就是生活,生活与学*是一体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富有情趣,使教学更有深度,更鲜活,更新颖,更生动,因而更具有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在陶先生的众多教育思想中,给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学*,学*,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将永无止境。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教育学生。

  其次,是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处于危难之际。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和受压迫、爱欺凌的悲惨生活,这些深深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民之心。

  陶行知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一生积极推动*民教育运动。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参加革命。

  在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墓碑上,镌刻着郭沫若手书的16个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师爱重在“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是*凡人,但*凡绝不意味着*庸,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礼记》有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解读了他的这首诗:“亲民,民为贵,一切为人民。”陶行知真正属于人民。

  陶行知是中国*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还记得上大学那会儿,翻阅陶行知的著作,特别欣赏陶先生的两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我觉得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里,有八个字堪称精髓,这八个字是:实、活、真、创、爱、新、行、人。在他洋洋洒洒五百万字里充满着爱学生、爱职业、爱国家的师爱观。这样的师爱观,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人们通常是从爱心与奉献意义上去解读师爱的,这些当然需要,但它们绝不是师爱的全部,而陶先生的师爱观是既健康又完整的:爱国,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会有的使命感;爱职,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爱生,是爱国、爱职的直接体现,与片面追求应试升学,以分取人,压抑个性成长的功利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今天,工作七年之后,当我再次思考何为真正的师爱时,我觉得:真正的师爱应融入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师爱的核心在于爱学生。回顾过去七年,工作的第一个学期,我担任当时的高一(12)班语文老师,我有过那么多的心酸:自己加班加点“精心设计”的教案迎不来学生期盼的眼神,;自己给学生们展示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赢不来学生们的欣赏和喝彩,他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第二学期,我的勤奋刻苦赢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同时担任高一(12)班班主任,我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孩子们并不领会我的付出。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后来我想明白了,是我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位置摆正,我班的学生往往文化课学*成绩相对较差,又刚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分班考试,他们认为自己学*不行,于是自暴自弃。

  而我,感觉太好,太夸大学*的作用,一直把理论凌驾于课堂之上,一直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我其实应该是学生学*的指引者和服务者,就像其他行业“顾客至上”一样,学生就是我的“上帝”。于是我退却“火爆”,减少急躁,一次又一次原谅那些上课不听讲,与我顶嘴,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并试着去爱他们,像中医看病那样“望、闻、问、切”,时时留意,处处关心,在观察和关心中迅速掌握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这些向来不被老师欣赏和看重的学生,他们很容易就会被感动,很容易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很容易就会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七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很多往事,记得很多学生,我想我做教师的幸福感多数来自于学生。

  欣慰、幸福、感动。做老师,尤其是做班主任,尤其是做成绩不那么优秀的班的班主任是痛并快乐着,每天除了学*还有很多突发事件要去处理,我相信:“宽容比鞭子强一万倍” 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设身处地在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久而久之,我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

  20XX年10月,我不慎摔断了脚踝,住进了医院,我的学生,一拨一拨地到医院看望我,z等人是第一拨赶到医院看望我的,我的学生王佳星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马给他的母亲打电话,说:“我们王老师老家不在州泰,你赶紧到医院照顾老师”学生王欢到医院看了我不下三次,学生杜昕还买了条小金鱼陪在我跟前。鲜花、水果、日用品,我的学生们甚至连榨菜、饭盒这些最微小的生活品都给我准备好了,医院的'长廊上全排着看望我的学生,我记得那时,我没有吝啬我的眼泪,我也实在控制不住我的眼泪,望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一任泪水奔流。

  病友,医生,护士都说真羡慕我,母亲也经常陪着我感动地掉眼泪,骨伤极其疼痛,学生的关爱,陪我挨过了那一段身体上的伤痛,骨伤难愈,我因此没有陪我的第一届学生走到最后,没有带他们到高三,这是我最大的遗憾,觉得非常愧疚,“爱满天下”,我想不只是老师对学生,也是学生对老师,我将把这一份愧疚牢记心田,摸着良心,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以后每一届学生。爱满天下,这爱,是我的付出,也有我的得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风雨兼程,我无怨无悔。

  老师,是真的代言人;老师,是博学的化身;老师,是学生心灵的挚友;老师,最富有人文情怀,最善于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老师的职业如此美丽,我愿一辈子从容地欣赏教学的美丽风景,我愿在教书育人中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

  陶先生的“*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我尤其赞同的是陶先生关于“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师都想做一名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我也不例外。在*时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践行着教育家们有关爱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时,面对着这群状况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们,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仍然闹哄哄的一片。瞧瞧,这边几个男孩子的弹球还没有决出胜负,还在商量着下一堂课再战;那边还有几个头靠着头,研究着手里的卡,谁更厉害;还有几个爱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划着头上的发卡。

  在学生作业本上,醒目地出现了你强调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写错的字,不能做错的`题。

  刚刚讲过要保护环境卫生,一会儿功夫,教室里就出现了网乱扔的废纸。

  每天,只要你出现在教室里,不停有学生来向你告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过来说一说,让你帮他评评理。

  一天的工作下来,有时会觉得很累,很烦。受自己的心情的影响,想给孩子一个笑脸,想温柔地对孩子说上几句,有时都觉得很难。

  这一切,是不是说明了我的爱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没有了爱孩子的心情,还怎样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学*时,沙校长说的一*话,让我有所感悟,他说:“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自己放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喜欢与学生较劲。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总喜欢揪住不放,搞得学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惩罚自己吗?”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我将学生提高到与我一样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的十分钟哪能满足孩子的玩耍的欲望,打了上课铃再说上几句又算得了什么呢?每一次开会、学*,校长不也得提醒了几次,会议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学生又怎能做好呢?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不出现一点错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明白了这一点,还需要对孩子的错误大惊小怪吗?

  学生不断来向你告状,那说明他信任你,想跟你来交流他的想法,其实,你不需要给他多明确的答复,只要能跟他说说话,孩子就觉得很满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老师想说:其实爱你们真的很容易。

  “知行合一”源于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但陶行知先生认为:知与行不但要互相结合,行更应在知之前,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教育理念的结晶。

  基于“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味老先生的话,领悟其教育理念,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儿童实际需要、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更易儿童理解和接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儿童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7)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陶行知先生是*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 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终身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学会学*和终身学*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匪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启发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陶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指路明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认真地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学*。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知道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深有体会: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孩子们成天埋于书堆里,以高分遮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如此,每个一线教师应该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敬业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响应首先把修师德放在首位的号召。一个好的师德可以净化教师自己的心灵,每天充满快乐;一个好的师德可以让学生们心存温暖,这份温暖激励他们朝更好、更强去发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8)

——陶行知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汇总五篇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最*,我学*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通过学*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师把课设计得紧凑合理。

  学困生一直是任课老师很头疼的问题,通过学*陶先生的教育名著,我觉得:有些学*困难学生花在学*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受到了不当的学*方法或不良的学**惯的影响。教师上课要千方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一位学*困难生,由于几次考试不及格,对语文失去信心,上课不认真听讲。学生不爱听老师上课,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上课上得不够生动,无法吸引学生去听课。我认真地去反思我教学上的不足,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吸引学生来听课,我感受到了教师肩上的压力。没错,学生的上课不认真,能完全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就没有错了吗?我们的学困生只是把这种反映表现得更加明显了些而已。由于他们本来对学*的兴趣就不大,所以,一旦你的课上得不够吸引,不够生动,他们便立即表现出多动,不安。但如果把课设计得紧凑合理,让他们时时处在动嘴,动手,动脑的状态,那么相信他们还是会配合学*的。

  二、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三、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学生除了在学校学点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一点的是也要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学*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一个积极的学生能够认真面对,从而解决困难;而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人性懒惰,所以放弃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缺乏了。记得一句话:对于远足的骆驼,最可怕的并不是眼前一望无际的沙漠,而是心中无绿洲。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就摆在我们面前了。世界著名的激励大师安冬尼罗宾说过:“人为什么愿意去做事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追求快乐,另一种是逃离痛苦。”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所以首先得认识学生需要什么,学*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好的地方。而总有一些基础实在差的学生,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一大堆。那么我们就不要对他们有多少高的要求。对于这一类同学,我一直灌输一种思想:把困难当作挑战。这样子,就减轻了一些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但我们决不可以不管他们!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启发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陶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指路明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认真地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学*。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知道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深有体会: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孩子们成天埋于书堆里,以高分遮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如此,每个一线教师应该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敬业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响应首先把修师德放在首位的号召。一个好的师德可以净化教师自己的心灵,每天充满快乐;一个好的师德可以让学生们心存温暖,这份温暖激励他们朝更好、更强去发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这个假期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学*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对教育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向着创造生活的方向前进。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针——迷、悟、爱。

  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字强调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迷”中学,从而由“迷”引出许许多多的“谜”。

  悟:体现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知识,“悟”出真理。

  爱: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这三个字可谓是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读来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体会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规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让人易学,易懂。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和积累。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二是指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和最*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陶行知,向前辈们学*,多积累知识,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们教育现代化的一盏指路明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