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 1

  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 2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这次听专家龚敏讲座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我内心来说我觉得我是带着感激之心和求知的渴望而去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所看。所学。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应该说上海市的幼儿教育确实是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我学*到了最新的幼教理念。感受到了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时反省自己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中较大的差距,应该说我还有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才能向这种理想的幼儿教育靠*。就像一位上课的老师所说的:"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总是*惯于只埋头干活活不抬头认路。工作中少了一点思考。"通过这次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迷茫的赶路人,看清了一个努力的方向,解决了工作中的许多困惑,很多事情都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收获以外,我们更从讲课的专家老师们身上感受到她们思想求新。功夫求深。做事求实。快乐工作的生活态度,应该说有许许多多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

  上海市一共开展过两轮课程改革,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一个幼儿园的发展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幼儿的发展水*也是衡量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呢?幼儿的发展是指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是人社会化的过程。这里的发展包括了四个含义:

  1、是全体孩子的发展。

  2、是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是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4、是发展的可持续性。

  孩子必须通过活动来发展,那么落脚点在于要改变幼儿的学*方式,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以前的教育是空杯和壶的关系,也就是一种被动的老师讲孩子听的填鸭式的教育,而二期课改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幼儿应该是园丁与种子的关系,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向园丁一样给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来促进种子的发展,让学*成为孩子全身心的体验,操作和感受。每个孩子都有很大很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每个孩子发展的潜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与他人不同的差异是孩子的权利。这就要求老师们在集体教育的背景下更多的关注个别教育,并且要承认差异。

  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孩子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每个带班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班都有几个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怎么对待这些孩子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总是用同一个目标和内容对待全班的孩子,其实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些小的目标通过个别教育来实现的。应该说中国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一刀切,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组成森林的每一棵树木都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人呢,所以老师们还要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接纳孩子的差异,例如上海市的特级教师龚敏老师有几个很好的做法就是:龚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固定的墙面布置就是每周请一个孩子和他的家长布置一块属于自己的展板,在展板中展示自己的特点,特长等,包括照片。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工作业等等。同时这种活动形式也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件很小的事例也体现了老师对孩子错误的接纳,体现了老师的一种正确教育观念。

  教师最困难的就是洞察孩子想什么?我们总是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其实这是非常非常难的。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是走*孩子,靠*的*。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呢?首先我们要一种求真的态度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不做观察不做记录不作分析就无法了解孩子,走进孩子,从而了解他们的需要。观察分为有计划的观察和随机观察,老师可以用表格。符号。标记。照片。录像录音的方式记录,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有观察的意识,他们通常会随身携带笔和小纸片,随手记录下孩子的只言片语,或者是事件中的关键词,然后再进行事后分析记录。有时候他们还会记录下课堂中的关于开展某个主题时的师生对话,这样做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对这个主题知识的储备情况,同时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正在开展什么主题,老师也积累了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观察记录是一个老师专业成长要走好的第一步,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我们以往很忽略这一块,所以导致了我们工作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不够了解教育对象以及师生关系不融洽的现象。

  在课程改革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有机整合。在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中我们经历了分科教学。五大领域课程,到现在的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我们有很多困惑,到底什么是整合课程呢?有很多老师说其实是换了个说法而已,还不是语。常,计。体。音。美。所谓整合就是把他们都拼凑在一起就可以了。就像一条章鱼一样只是戴了一个整合的帽子,其实搞的还是的分科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通过内容的整合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这种整合不是拼凑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对内容进行合理的联系。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整合是一种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

  随着课改的深入,对幼儿园老师专业化的水*已经越来越高。面对这些要求我们都深感压力,我们以前在幼师所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弹唱画跳的技能已经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老师的学*如果不跟上,就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如今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有亲*孩子的能力。有读懂孩子的能力,有积极互动的能力,有和家长沟通的能力,有实践反思学*的能力。教师应该在学*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的魅力在于:与孩子心灵的交换。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在幼儿园教师这个领域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老师在这份事业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要每位老师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常会感到倦怠,为什么这些老师都没有提到工作的辛苦呢,老师说:一个人他只有热爱工作他眼里的工作才是快乐的。当我们遇到我们不愿意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时必须要调整好心态说服自己,然后快乐的去做。这样你才能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也许我们会从这些话里获得一些启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成功背后都有他们对事业的一份执著,因此他们觉得自己是快乐幸福的。

  应该说这次听了专家的座谈会是获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感受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中与大家分享,最后我想用这几句话作为今天和大家共勉:做敬业之人,乐于敬取。做敏锐之人。善于发现。做灵活之人,善于迁移。做聪明之人,善于合成,做智慧之人,善于创新。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 3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从假期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刘云艳教授曾说过:“幼小衔接从入园第一天就开始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是一种关注儿童的学**惯、培育主动性和调控性的学*品质,引导儿童学会学*、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作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一些社会行为是在幼儿园时就养成的。有了良好的行为*惯,加上学*能力的过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 4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很开心参加儿子幼儿园大班开笔礼活动,毕竟是孩子的人生第一礼,作为家长的肯定是不想错过的,在此非常感谢艾立森幼儿园给孩子准备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面临着多方面的适应,开笔礼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惯打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礼仪养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伴随着主持人热情高涨、亲切感人的话语、激情飞扬的擂鼓声拉开帷幕,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感人,真诚。看着你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孔,拱手穿着汉服走过“启智门”,承载梦想之门,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通过击鼓明志、站姿坐姿的练*、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朱砂启智、感恩鞠躬等环节,重温传统开笔礼仪。

  (一)击鼓明志

  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成为一个热爱祖国,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学子!咚咚咚……击鼓三声,明志立誓。“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悠扬的鼓声中,孩子们跟着司仪许老师一起明志启誓。

  (二)站姿坐姿的练*

  端衣冠,抬头挺胸,寄予孩子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三)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

  有了远大的志向,这还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古人云:人之聪明识字始。“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顶天立地。学*知识必先从认识人字开始,学会做人先从学写人字开始。在杨老师带领下,孩子认真地举起右手模仿书写在幼儿园的第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写**,一生一世学做人。一撇是责任,一捺是担当,工工整整写人字,堂堂正正中国人。

  看到诺贤书写着这人字,回想起刚刚入学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舍,迷惘,恐惧,哭红了双眼,要回家……转眼间,孩子长大了,感慨万分。人字两笔虽简单却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先学会做人,做人要站得稳、行得正、走得端!

  (四)朱砂启智

  古乐悠扬,各位家长手执毛笔,在自己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为学子们献上殷切祝福。“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在古代,学童入学伊始,都会由启蒙入学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聪明好学。

  (五)感恩鞠躬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用所有的爱哺育我成长。父母之恩,毕生难忘,孩子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鞠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拥抱,无不让人感动的落下幸福的泪水。

  感恩老师,在这隆重又温馨的日子里,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向教导孩子们们的老师感恩鞠躬。感恩他们的爱心呵护、细心培植、精心教育。

  胸怀感恩之心的人,品性不会差,因此,这也是我一直都教导岑诺贤做人一定要怀有感恩之心。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中领略到了勤学苦*、尊师孝亲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尽管开笔礼已经结束了,但它却是小朋友们开始学*,走向成功的起点。愿开笔礼能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再次感谢幼儿园组织本次意义深重的活动,感谢老师们!

  孩子们,加油!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 5

  在本周六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儿子幼儿园大班级部家长会暨幼小衔接会议。这次会议别有意义,会毕,感想颇多。

  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战。

  如果不是这次家长会,我还感觉儿子离上小学的日子还远,会毕,屈指一算,时间很短。感谢幼儿园、感谢高新区实验小学有心的计划,给我们家长做了很好的提示。

  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王校长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我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

  播种*惯,培育美好未来。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播种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王校说,幼小衔接中,知识储备、学**惯与学*能力养成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小学阶段游刃有余,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受之以欲。

  只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家校共育,相信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星星之火,一定会助推他们学*的燎燃之势。

  推波助澜,让孩子向往明天。

  大班本学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家长应该借助一些班级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小朋友们玩得更开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懂得如何交往,为他们迎接新的学期做好铺垫,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阅读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1)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1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指导家长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宣传提前学*、片面准备的危害,缓解家长“跟不上”的担忧,我园按照县学前教育科的要求,于20xx年5月19日向全体家长发放了《宁阳县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宣传材料》。

  此次县学前教育宣传月材料围绕宣传月的主题,从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强调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了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幼升小”的“断奶期”的具体做法,最后请家长、幼儿园要共同努力,重视幼小衔接,要做到“孩子就是孩子;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积极的态度会帮助我们,也会帮助孩子们;适应是一个过程,要允许孩子入学有个适应过程”。

  我园将以此次发放宣传材料为契机,围绕宣传活动的主题,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为家长提供一些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策略、方法等。在园内可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文具、整理小书包,同时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举行幼儿园、小学联谊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相信我们的爱心接力会让孩子们从各方面做好准备,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2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3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4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5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 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2)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1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2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3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惯。如果不提前学*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4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5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担任着为祖国的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当一名幼师更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会: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20XX年9月10日由省教育厅组织对幼儿教师和转岗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

  培训分为三期进行,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而我是第二期,这次培训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的第一天早上,教育厅的厅长在会上说,这次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是我们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做一名幼儿教师就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老师们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不管你的家庭怎样?怎么忙,有机会来学*,就要铁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厅长的话,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幼儿不是那么好教的。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3)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9篇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非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惯、思维*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的信心,教给他学*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用品的*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4)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6篇

各位家长:

  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和我们一起共同探导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再过两个多月,我们的孩子将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和学*有着重大的转变,小学与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也许有不少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赢在新的起跑线上。因此,今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一起谈谈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下,孩子会走好这一步,逐步喜欢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生活的。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们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一、首先和大家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而小学学*则完全不同,因为学*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5、6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的课堂学*。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第二、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刚入学的小朋友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她突然下位请假小便,老师真是左右为难。批准了好好的教学秩序被她打乱了,再有你离开教室老师总不能把课停下来让其他的小朋友都等你回来再上,说不定后面关键的知识你就失去了学*的机会。不批吧,万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么办?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惯。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本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统一要求所替代。第三、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全面性。下面我就从一个教师的角度,以自己工作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怎样帮助孩子顺利、愉快地完成幼小衔接与过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非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惯、思维*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的信心,教给他学*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5)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菁选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

  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

  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态度和*惯;随着学*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的*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惯了,好的*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让他感受到学*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

  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惯的养成。

  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用品的*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首先,我代表大大班全体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你孩子的一种关心,正是有了你们的信任、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此,我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真诚地谢谢你们的热情支持。同时,更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再过一年,孩子们即将告别幼儿园生活,成为一个小学生了,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不乏担忧和困惑,因为孩子们实在是太小了,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那我可以响亮地回答你:“能”,只要我们家园双方共同作好幼小衔接工作,换来的一定是孩子们那快乐自信的笑脸。那么如何做好小衔接工作呢?幼小衔接到底该怎样衔接,该衔接什么,相信通过今天的家长会,我们都会有新的认识,由于我们各班大部分都是新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首先,由我们的保教主任王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

  一、主任介绍一日流程

  相信通过王主任的介绍,大家对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有了新的认识,那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下面先请大大二班苗力允的家长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她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二、新生家长讲话

  好,再次感谢苗力允家长的讲话,她的一*话,也给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也一定会努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为了孩子,让幼儿全面发展,幼小衔接,衔接的'到底是知识,还是*惯,下面有请我们天坛路小学优秀的一年级教师,谈谈她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三、一年级老师讲话

  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话,我们大家对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识,幼小衔接衔接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惯。一个良好的*惯,会影响孩子一生,而孩子目前正是培养*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在3到6岁培养一个好的*惯只需要21天,而7岁以后,要想改掉一个坏*惯,需要6到8个月,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家园合作,培养孩子好的*惯。下面,就请在我们幼儿园毕业的XXX一朋友的家长,谈一谈他的孩子目前在小学的生活学*情况。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这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新仓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这方面,我觉得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儿园都会组织大班的孩子走进小学,参观校园环境,进入课堂,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让孩子对小学的校园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作为我们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家长朋友们首先得了解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首先,孩子学*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校园环境的变化。升入一年级以后,孩子们所处的校园更大了。对孩子们来说的学*生活环境也相对变复杂了。比如说:孩子们上厕所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在半楼,男女厕所分开了。*时,孩子们的音乐课啊,美术课啊,也许还要到其它专用教室上课,上大操场去做操、上体育课等等。所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因此,有机会的话,我也建议家长朋友们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如果没有特别重要需和老师交流的事,可以让孩子独立从幼儿园大门进去,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第二个方面是班级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每天都有老师的保护和陪伴。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老师执教,所以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生疏。在小学的教室里,我们给每个小朋友安排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基于孩子的成长需要和教室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将两张桌子合在一起,即让两个小朋友成为同桌。因此,一个教室一般由4个大组构成。这样的班级环境变化,无疑是对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惯和兴趣,让学*成为常态化,让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学*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当孩子意识到了学*的好处时,自然学*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在坚持和孩子学*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的*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的时候,但是学*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的趣味,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面前我们是*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为*惯。我们在设立学*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6)

——观幼小衔接专家直播讲座心得体会汇总五篇

  今天很荣幸听朱泳老师讲解的《回归真实生活亲子准备进行时》,主要分为幼儿家庭:首先幼儿园老师将学*融进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东西,学*的内容也是比较直观具体。其次很多家长会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幼小衔接班”,这是不对的。幼小衔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学知识教育。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实施小学课程内容。

  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也不是靠“幼小衔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长应在*时观察、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练*。最后,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还应关注孩子良好*惯的培养、生活作息的提前适应、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所以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经历外部环境和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备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从家庭、幼儿园、小学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小衔接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今天的学*中朱老师把幼小衔接的视线从学校、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家庭之中。

  家园校协同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保障,家庭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主阵地。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和综合化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原则。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培养方面重要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更多交往机会,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为孩子成长提供有利*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通过本次讲座让我了解到,在生活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稳定的注意力,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回答问题等。也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看图书、听朗诵等,提高幼儿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在观察和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概括等能力。鼓励幼儿用口语正确、连贯地表达思想,要求发音清晰、正确。因此坚持对幼儿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成长,让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

  今天朱泳老师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特别精彩很多方法都值得我们拿来实操学*。今年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更具体也更引起教育领域及社会的重视,幼小衔接的难点就如朱老师所说,就是我们能带动家长进行科学的衔接,而不是只让家长过度的去进行知识方面“拔苗助长”式的衔接。

  朱老师主要针对如何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做了详细的讲解。根据国家的教育规定我们的职业定位已经从教育服务转向教育指导,那其中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能力和文化素养。其次来引导教育家长,改变家长教育的观念和行为,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就存在中小班家长不重视幼小衔接,一到大班儿,大家就过于对幼儿知识能力的衔接比较焦虑,那么朱老师他们幼儿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理念,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理念。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跟随毕业生一起来看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进到小学后的学*及生活的发展。通过让毕业的家长来讲述自己孩子入小学以后的状态,帮助家长树立家风,建立幼儿终身学*的良好环境。比如在阅读能力方面、学*效率、专注力、运动力等,通过这些“过来人”的分享,好像更具有说服力了。同时我们教师承担着班级家教指导工作的任务,为家长提供一些实操行强可操作的方法和游戏,让家长在生活游戏中助推衔接,真的特别好比如视听觉游戏、视知觉力、游戏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的训练,让家长通过模仿就可以来进行的游戏,同时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来做到润幼细无声的一个效果。将幼小衔接作为一个长期的一个工作来实施进行,真正做到回归真实生活,科学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7)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优选【5】份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在本周六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儿子幼儿园大班级部家长会暨幼小衔接会议。这次会议别有意义,会毕,感想颇多。

  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战。

  如果不是这次家长会,我还感觉儿子离上小学的日子还远,会毕,屈指一算,时间很短。感谢幼儿园、感谢高新区实验小学有心的计划,给我们家长做了很好的提示。

  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王校长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我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

  播种*惯,培育美好未来。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播种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王校说,幼小衔接中,知识储备、学**惯与学*能力养成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小学阶段游刃有余,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受之以欲。

  只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家校共育,相信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星星之火,一定会助推他们学*的燎燃之势。

  推波助澜,让孩子向往明天。

  大班本学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家长应该借助一些班级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小朋友们玩得更开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懂得如何交往,为他们迎接新的学期做好铺垫,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惯和兴趣,让学*成为常态化,让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学*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当孩子意识到了学*的好处时,自然学*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在坚持和孩子学*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的*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的时候,但是学*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的趣味,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面前我们是*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惯。如果不提前学*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扩展8)

——小学教师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我们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洪学敏给我们做了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的讲座,下午,我们听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巡视员兼幼儿教育处处长姜瑾关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讲座,收获很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通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使我们明确了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突出特点,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对幼儿园教师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要求幼儿园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我们懂得了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反思。我的收获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既要有专业的思想,更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做教育者首先是被教育者。我们要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也要成就教师一生的幸福,成就园长一生的幸福。我们要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有一种做教育的满足感,幸福感。

  国家重视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好《指南》,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关注每一个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和变化,学*按照幼儿的发展需要安排计划和活动。我觉得贯彻落实《指南》一要真实,即说真话,要实实在在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动摇,不懈怠,不改变;二要贵在落实,改革陈旧的管理体制,减少不必要的形式检查,增加专业式的引领与指导;三要实行层层目标责任制,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要对一级负责;我们知道落实《指南》,就是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摒弃幼儿教材,改变只关注课程,具体活动的现状;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观念就是政策。我们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只有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引领社会向前发展。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一是要正确处理教育公*和效率的问题,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更多的学校享国家“百校兴学工程”,让更多的园长有展示教育思想和教改成果的机会,让更多的教师有心灵成长的培育,让更多的幼儿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二是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努力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的教育,尊重个性,自主学*,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生命为教育而精彩;三是改革要有经费保证,教育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四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思想,大胆创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自幼师毕业以来,我在幼儿园一直未执教过数学领域,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印象仍停留在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省编教材的基础上。而在使用建构式课程的过程中,身边的同事都觉得有些数学活动难以融入主题活动,而且教材又缺乏系统性。今天有幸聆听了xx市教育学院彭xx老师关于《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

  彭老师首先帮助我们解读了《纲要》数学部分的目标要求,让我们明白了《纲要》强化了“用”数学的理念,促使数学回归生活,提高了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指南》明确体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学”数学(抽象化)与“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统一,体现了儿童的数学学*的路径。

  接着彭老师根据幼儿数学学*路径梳理了小中大班的数学知识序列,并结合彭老师团队编排的《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生动的向我们阐述了关于图形认知、数的组成、测量等方面的幼儿学*路径。这套教材是基于教——学路径图的研究,按儿童的学*路径设计教学进程,以幼儿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能力的发展为目标,体现了“在玩中学”,并且关注区域设置与一日生活中的数**用。特别是教材中的“注意”斜体字部分,针对了不同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老师关注差异、分层指导,非常的实用,相信即使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在此书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认知。

  曾经上过一节关于大班数学《8的组成》的公开课,当时觉得孩子们在翻圆片的活动中探索操作获取8的组成太简单了,但现在回过来想想当时的教学过程是为了操作而操作,对于幼儿到底是怎么学*数的组成,我却并不清楚。今天通过彭老师对数的组成的学*路径的梳理,使我对幼儿如何学*数的组成的路径有了系统性的认知。

  从模糊到清晰,那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幼儿学*路径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幼儿学*数学的路径,才能让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在原有水*上逐步提高,让不会的孩子也能学会。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从假期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刘云艳教授曾说过:“幼小衔接从入园第一天就开始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是一种关注儿童的学**惯、培育主动性和调控性的学*品质,引导儿童学会学*、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作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一些社会行为是在幼儿园时就养成的。有了良好的行为*惯,加上学*能力的过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小衔接。

  时间如流水般在我们的指间划过。短暂的三天培训告一段落,在这次的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幼儿园骨干教师及领导的精彩讲座。幼儿园的骨干元老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加以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刑老师的讲座——《幼儿园生活活动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惯的养成阶段。对幼儿行为*惯的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见效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优良的交往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学*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在幼儿的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

  1、文明语言*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惯。

  人是社会性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幼儿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的一门学问。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引导幼儿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幼儿有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幼儿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他们的热情。

  3、劳动*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现代父母在幼儿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惯。

  一般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孩子失去了学*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惯的结果。

  4、卫生*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教育对幼儿卫生*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惯,一是良好的作息*惯。

  应该注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观,让幼儿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惯、良好的饮食*惯,将伴随幼儿一生。

  5、学**惯—让幼儿受益一生。

  幼儿园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等生活*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需要。

  但是实际上这学**惯的养成,始自孩子的幼年。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的进度。

  通过这次培训,对于我这样一名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实*教师来说,还有许多要学*的地方,无论是在班级管理、组织教学,还是在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等方面还是比较稚嫩的。我获益颇多。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迪。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凡。也许不经意间一次小小的鼓励,一声轻轻地问候,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影响他们一生。我们愿做孩子的导航员!

  3月3日我参加了“湖北省农村幼教专家巡回讲学远安讲点培训会”,听取了宜昌市教育局和远安县教育局领导有关幼儿教育的致辞和讲话,让我领会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认真听取了湖北省“2011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核心课程吴航、彭兵、张永红三位专家的报告。听了专家的报告,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创设与指导以及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与游戏等有了崭新而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名师的学识和示范表演给了我莫大的启发,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受到了较深的启迪,对于我们这些原先从事了几十年小学教育的人更是像下了一场及时雨,对于转变和更新思维模式以适应变化了教育对象的教学实际颇有好处。此次会议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学前教育空前的重视,也反映了国家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幼教事业发展的决心。

  彭兵专家所讲的“课堂不适应幼儿园教学之所在”的三个要点使我深感豁然。

  一是抽象语言传授方式不适应幼儿认知特点;

  二是集体教学的方式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要求;

  三是“**听课”的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对于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专家所讲的游戏环境创设的几项功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游戏环境的“引导功能”正符合我最*两年的自我探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五化”也使我感到颇中肯綮。一是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二是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三是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四是教学过程的操作化;五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两类。在创造性游戏中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它对促进儿童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巡回报告给我们送来了真经,刮来了春风,让我们在小天地里有几分茫然的一线幼教工作者产生了受益匪浅的感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