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10-03 00:00:00 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1

  《正面管教》是我最*在阅读的书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类书籍。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后,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再大的问题,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第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对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启发。

  第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第五,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教育学生的指导性书目,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今后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远。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2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3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

  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

  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4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5

  《正面管教》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对照这句话,我想到了班里一些行为不当的孩子。还真是这样啊,比如我班的小A同学,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上课从来不听课,不翻书,不写字。不仅如此,他还总做出各种怪动作来扰乱其他同学。任课老师也视他为“空气”,对他的行为熟视无睹。我也曾经试探着对他劝诫:孩子,看会儿书吧,或者写几个字也行。但是小A同学听了我的话好像没听见一样,照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也对小A同学丧失了信心。

  现在看了《正面管教》中的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A的行为是因为他对学*丧失了信心啊!作为老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对这个孩子失去了信心,真是惭愧呀!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试着让小A同学找到归属感,找到自我价值。比如,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些微小,而不是让他感觉我无视他的存在,一节课我可以给他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哪怕是练*写一个字,而不是要求他做多少道题,对他在课堂上的哪怕是一个细微的改变都给予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只盯着他的缺点。我相信坚持一段时间,这位同学肯定会有变化。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的机会,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希望每一位老师在遇到行为不当的孩子时,都能把它作为学*的机会,试着改变自己的行为,相信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1

  《正面管教》是我最*在阅读的书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类书籍。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后,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再大的问题,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第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对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启发。

  第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第五,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教育学生的指导性书目,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今后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远。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2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3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

  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

  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4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5

  《正面管教》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对照这句话,我想到了班里一些行为不当的孩子。还真是这样啊,比如我班的小A同学,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上课从来不听课,不翻书,不写字。不仅如此,他还总做出各种怪动作来扰乱其他同学。任课老师也视他为“空气”,对他的行为熟视无睹。我也曾经试探着对他劝诫:孩子,看会儿书吧,或者写几个字也行。但是小A同学听了我的话好像没听见一样,照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也对小A同学丧失了信心。

  现在看了《正面管教》中的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A的行为是因为他对学*丧失了信心啊!作为老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对这个孩子失去了信心,真是惭愧呀!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试着让小A同学找到归属感,找到自我价值。比如,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些微小,而不是让他感觉我无视他的存在,一节课我可以给他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哪怕是练*写一个字,而不是要求他做多少道题,对他在课堂上的哪怕是一个细微的改变都给予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只盯着他的缺点。我相信坚持一段时间,这位同学肯定会有变化。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的机会,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希望每一位老师在遇到行为不当的孩子时,都能把它作为学*的机会,试着改变自己的行为,相信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6篇

  正面管教,可谓是最*非常流行的育儿之法,今日受命于学校拜读之下写之如下之愚见。

  一、孩子是在追寻归属感中成长的

  我们再成长,我们却忘记了曾经的我们成长的“坑”。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想确认的其实是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我。这种爱,十分的奇特,它完全与家庭的贫富程度是区别开来的。为之父母的我们十分简单又异常复杂的便是,如何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给予孩子归属感。孩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群体,从一出生确定与确信世界归我,我心动而万物随我心动,慢慢变为我是宇宙的尘埃,漂浮于尘埃,如何找到依靠,这也是很多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他们觉得是尘埃时,我们并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们的港湾。好的亲子关系,绝对是有归属感的亲子关系。

  二、承担后果的能力

  当年,巨婴国可谓轰动一时,“啃老族”、“巨婴大母神”这些词的出现正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承担后果的能力,或者说连根本的因——果关系都没有弄清楚,就“被迫”长大,使得巨婴们根本没有行为能力。婚姻中最常被抱怨“云老公”不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从小没有承担过行为能力的后果,多数希望寄托于长大后他能明白,或者,父母总是为他们托起天,天大的事有“老子”顶,却不知小时不承担后果,生活总有一天会让我们吃够苦头。责任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是在承担行为后果的总结。不去承当应有的后果,哪来的责任?

  三、我们厌恶着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却又不得不重复他们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小时候,每每觉得父母教育之不妥处,时常会心里暗自想着:以后,我有孩子坚决不那样。然而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无意识地去重复一些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不当方式,而这种无意识非常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这些不当的方式会带来什么伤害,却还是不自觉地对着你的孩子在重复。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许可以请你的孩子的老师,其他妈妈,看看相关的书,集思广益。毕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飞船更加复杂以及困难的事。

  四、我们的语言是有力量的

  这是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忽视了语言的力量。我们生气时,那些没经过大脑的语言,能深深伤害到别人,这一点适合于对孩子也适合于夫妻,情绪脑发挥作用时我们都冷静一下,再沟通。读后感·这也是本书最喜欢的一个点,积极暂停,当我们被情绪脑控制时,不要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该各自暂停、冷静。

  五、孩子出来问题100%是你出了问题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为此感到生气、沮丧、懊恼时,请停下来指责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方式哪里没有正确,我们应该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责傲慢中失去了我们的孩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曾经的教育圣经都不断被现今理念所不断打破,所以,你还信你的方式能一条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断磨合、改进,出来挨着石头过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最*,我读了《正面管教》一书,作者简、尼尔森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本还给我们介绍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它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

  书中的很多理论和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边读边对过去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受益匪浅。

  一、对孩子而言,说话的语气比话语更响亮

  书中提到“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多地是对大人的语气做出回应,而不是对他们说的话语本身”,这就告诉我们当用语言向孩子传达信息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说什么内容,用什么语气,更容易让孩子感受说话的内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你所教的新知识。为什么有表演天赋的老师更受孩子们欢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二、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简、尼尔森在书中提到:“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花时间想你做出的是什么榜样。”要学生或子女成为怎样的人,老师和父母就要先成为怎样的人。如果想让班上的孩子有礼貌,那么,你见到孩子要先主动向他们问好;如果想让教室保持干净,你先要做到见了垃圾马上捡起;你要你的孩子爱阅读,你首先必须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人……身教总比言传更有效。

  三、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从教十几年了,一直不认识“特别时光”,也不清楚其在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的作用如此之大。《正面教育》一书弥补了我这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每天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是与孩子待在一起,或一起吃午饭、一起聊他们感兴趣的事……,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跟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

  四、善于鼓励孩子

  《正面教育》中还提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什么是鼓励?鼓励和赞扬有什么区别吗?诚然,鼓励与赞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的。鼓励,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付出及付出的过程,是看得见的表扬。它是以爱为前提的,需要爱的支持,倘若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样的感觉是多么美妙。以后,当我们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行为不当的孩子时,可以试一试以鼓励的方式去引导,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一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值得我们去学*并践行,它将启发我在教育工作中关注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期读了《正面管教》真的受益匪浅,书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如何与学生更加友好,亲密的大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需要进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次大变动。

  一、关注学生,而不是关住学生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孩子感受不到归属感及任何关注,甚至被大人用权力控制着,那么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而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如果将学生的错误行为看成是一个密码,老师充当密码破译者的身份去思考他的行为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当我们处理他的隐含想法时,孩子就能够感受到自己有所归属、受到关注,能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所改变,因为孩子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我们关注学生、理解学生,老师所做的工作也才会更有效。

  二、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是让孩子成为失败者,而赢得孩子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书中还分享了赢得孩子的方法:

  1、关爱:在你能触及头脑前,先触及心灵。

  2、倾听:确保把关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们。

  3、欣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自己。

  4、改善而不是完美:当老师鼓励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

  5、沟通,少说多做,学会倾听,学会用我句式表达感受。

  三、要多鼓励,而不是多赞扬

  鼓励是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是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的更好的一个拥抱,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不加评判的珍惜。课堂上的赞扬、笑脸贴、奖励卡,这些是好玩且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

  四、教会孩子把犯错当成学*的大好时机。

  就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做学*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了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时,他们就能从错误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是一个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机会。

  五、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作为老师,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这点我深有同感,许多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常说,我们总要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正是如此。我会克制自己易怒的脾气,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好老师。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正面管教》是我买的很早的一本书,真正读起来,是上家长课程之后。原来看了个头,没有仔细看完过,没有真正理解,真正学*以后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前也总是拿给老公看,老公工作也很忙,也没有时间真正去看。我们就没有真正了解《正面管教》,当然也不知道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我们一直在关注孩子的行为,纠正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也是越来越在被管制下生活,身心并不舒服,大人也不舒服,经常争吵。我也总是会看到老公“不对”的行为,孩子“不对”的行为,大声吆喝是常有的事情。因为这种焦虑,家庭气氛总是不和谐,也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自从学*了《正面管教》,我首先认识到了大脑盖子的理论,这使我放松不少,至少知道我是正常人,不是素质不好,脾气不好。我也明白了:当我一次次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老公的“错误行为”时,我是多么的无知。也明白了,因为老公的低坚定高温和,我就更加的高坚定低温和;因为我的高坚定低温和,老公就更加的低坚定高温和。这就是相反相吸效应吧。孩子也无法去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没有了心灵纽带,家庭就没办法和谐快乐。这也是不能长期有效的办法。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也无法发展出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在这样的觉悟为前提,我开始了我的正面管教之旅,这个过程没有压力,只有不断的觉察、纠正、改变、接纳和共同解决问题。有种我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以前因为长辈的无数的指责,邻居的非议产生的情绪的负积累,在慢慢地被融化。我慢慢地在老公和孩子面前变得不再那么“冷酷无情”,老公也变得爱沟通了。我们能为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达成共识了,改变了之前的相反相吸的状况。这让我很开心,很欣慰。我还学*到:犯错误是学*的好机会,我会努力让每次犯过错误后尽量不去白犯,不了了之,我会思考正确的方式,并且和孩子和老公有个心*气和的互动、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让我看到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增强了我的信心,以前犯错误后的无尽的内疚、挫败感荡然无存。是啊!错误:多么好的学*机会啊!!

  读到出生顺序重要性时,我真正了解了我的儿子,他的感受,他的地位,他的处境。当他在自己在家独一无二的宝座上被妹妹替代时,我并没有持久地去关注儿子,当时反而是一直在纠正他的错误行为。当时我儿子拿遥控器的天线差点闯到邻居宝贝女儿的眼睛时,看到邻居那种愤怒的指责,我的压力太大了,当时带孩子去道歉,孩子都不知道道歉是何物了,根本就没有一点内疚的感觉,我说的话也听不进去,就是一种木然,失去了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儿子,(当他做错或者不小心做错事情的时候,得到了鼓励或者是没有及时的引导,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像傻了一样。我当时也根本不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觉察到他的信念。现在我不再拿他和他妹妹比较,和别的哥哥比较。认识到了我对他情感的回应是那么的少,甚至都很少给他拥抱,因为忙于照顾妹妹,又没人帮助,我甚至很少去抚触到他的皮肤。所以能感觉到他有一点皮肤饥渴的感觉,并不严重,我也在不断得学着天天和他亲密拥抱、抚触。

  当侯老师告诉我们告诫的话语,要两个孩子都一样说的时候,我觉察到了我自己的错误:妹妹一哭就让哥哥让着她,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哥哥,也伤害了妹妹。当我两个都一样要求时,哥哥马上就能表现出对妹妹的照顾。妹妹也慢慢懂得了哭不是法宝,也要谦让哥哥。

  当我看到这段话: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最需要爱的孩子。我知道了我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而不是指责。“正面管教”非常明确地分为四类对错误目的和观念的有效鼓励方式: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让家长们有据可依,有方法指导,拿来就用。反复努力实践。当孩子出现表现时,我会对照着去做。

  “逻辑后果”这一章让我彻底看清楚了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我身边发生的逻辑后果的伤害太多了:女儿幼儿园一起去郊游,孩子同学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因为随便丢了一个奶袋在地上,爸爸让捡起来,孩子不捡,爸爸说“你不捡起来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大哭。我当时就明白了那个男孩为什么动不动就哭。但是当时我还没学*到“逻辑后果”,只知道在心里指责行为。学*到一切都好解释了。于是我认识了、记下了“自然后果”这个超级正能量的词语。逻辑后果只有在运用得当、正确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从中学*到有意的东西,它不能成为伪装的“惩罚”,而自然后果在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和大人都还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吧。

  “关注于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指责,只有通过启发式问句、积极地“暂停”等方法把问题提出来,一起想办法解决,一个尝试改正的过程,没有权威,大人对小孩的吆喝,小孩必须服从。这个过程大大锻炼了孩子和妈妈爸爸的合作能力。增进亲情,理解别人,为他将来的婚姻生活奠定基础。

  “有效地运用鼓励”: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是,要对一个正在做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许多**不知道什么是鼓励……这节课是我们家要一直修炼的。被鼓励长大的孩子肯定会比较自信,不会老找别人的缺点。如果一个孩子父母给他的批评过多,不去鼓励,他对身边的人也会只挑毛病,很难看到别人好的地方,和别人合作起来,玩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如果能先找出孩子的闪光的地方,夸奖孩子,再指出行为上不当的地方,孩子会容易接受吧。我认为如果运用好了鼓励,亲子关系就成功了大半。

  在解决任何问题前,相互尊重是前提。孩子的行为是孩子自己的,家长不能想当然的想着让孩子怎样怎样。我们不能让孩子变成见任何人都必须打招呼的礼貌孩子,也不能让孩子变成永远不动手的文明孩子,孩子的合作就像大人谈恋爱一样是不能强求的。是通过和妈妈、爸爸、周围亲戚、学校里的小朋友的互动中发展出来。所以要想让自己孩子人缘好、礼貌友爱等等,我们就要牢记着眼于优点去鼓励孩子,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如果孩子打人,我们可以争取抱抱;如果孩子之间打闹不可开交,我们可以引导一起玩一个游戏。有时候下定义也很管用的,先告诉孩子“你是好孩子,”“你是有礼貌的孩子”会比一味的指责管用。我知道这个方面我还有很多的功课学*,很多的功课去做。继续努力!

  “家庭会议”:在没学*这一章时,我们家也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大家都没目的,也不懂怎么进行。最后在爸爸的嬉笑和妈妈的指责中结束。我们开之前没有共识,爸爸没有真正要说的话,妈妈一直记着孩子闯马路的事情,很严厉地指责孩子。现在有了指导,真得觉得“家庭会议”就是“美好时光”!尤其是规定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每个人都不厌倦,效率很高。感谢环节会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觉很开心,很受重视,简单利落的解决家庭生活的一个“小事情”,让每个人都没有压力,不指责,只是每个人都想办法。欧耶!太棒了!谢谢家庭会议让我们联系更加紧密!还有好吃的好喝的,再来个小小的游戏,原来表达爱可以这么简单,又不做作,没有压力。我会试着拿“安全过马路”为一个主题,来开一个“正面管教的家庭会议”的。

  综合应用给我很多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避免早晨的麻烦、情绪的撤出、避免就寝时的争斗、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无言的信号等等。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这都太实用啦!切实可行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

  《正面管教》让我真正看清楚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学会了切实可行的黄金法则。我会慢慢学会生活,幸福地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学*到《正面管教》课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共同学*。

  这是本非常好、非常实用的教育书,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理论深度来说。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没有一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时孩子犯错,我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词厉色或予以惩罚,因为这种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为害怕老师的威严而屈服做出暂时的妥协。教育者遇到问题时不能不知道怎么处理,只知道发火,当带着情绪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却往往会适得其反。有时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作为老师或老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成长,这本书也让为人母的我有所成长。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幼师正面管教培训心得 (菁华3篇)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和网上学*,我觉的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许多的提升;无论在教育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有许多的收获。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值此在培训之际,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们以往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简单地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便能搞好教育教学。其实则不然,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兴趣,养成好*惯的人。

  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我们要以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特点等,即先备儿童再备教材,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目标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周围环境一致性、直接经验性、逻辑性的原则。内容要跟着目标走,过程要跟着内容走,提问、操作等要来自于内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先备教材再备儿童,先备内容再备目标。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展开反思,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把区角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供多样性、复杂性的区角游戏材料,提供高灵活性的材料,让幼儿有多种玩法,真正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二、家园共育方面

  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过去,我们*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是支持与配合,而是合作、相互支持。所以,我们要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林园长还向我们传授了他们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成立讲师团组织内容丰富的讲座,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家长助教等形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等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到实处。

  三、师德修养方面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良好的师德乃教师最关键的素质。幼儿教师的权利比任何教育阶段的老师的权利都大,所以其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关键。

  蒙台梭利曾说过:“6岁前的孩子是用照相机的原理来学*的,人们的行为像一个个的镜头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达到模仿学*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时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像李跃儿巴学园里的老师那样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另外,我们还要多看书、多学*,作个“学*型”的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以上,是我在参加幼师国培后有感而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实施。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和网上学*,我觉的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许多的提升;无论在教育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有许多的收获。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值此在培训之际,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们以往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简单地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便能搞好教育教学。其实则不然,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兴趣,养成好*惯的人。

  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我们要以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特点等,即先备儿童再备教材,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目标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周围环境一致性、直接经验性、逻辑性的原则。内容要跟着目标走,过程要跟着内容走,提问、操作等要来自于内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先备教材再备儿童,先备内容再备目标。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展开反思,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把区角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供多样性、复杂性的区角游戏材料,提供高灵活性的材料,让幼儿有多种玩法,真正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二、家园共育方面

  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过去,我们*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是支持与配合,而是合作、相互支持。所以,我们要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林园长还向我们传授了他们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成立讲师团组织内容丰富的讲座,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家长助教等形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等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到实处。

  三、师德修养方面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良好的师德乃教师最关键的素质。幼儿教师的权利比任何教育阶段的老师的权利都大,所以其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关键。

  蒙台梭利曾说过:“6岁前的孩子是用照相机的原理来学*的,人们的行为像一个个的镜头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达到模仿学*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时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像李跃儿巴学园里的老师那样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另外,我们还要多看书、多学*,作个“学*型”的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以上,是我在参加幼师国培后有感而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实施。

  我很荣幸参加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组织的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十五天来,聆听了众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感慨万分,获益良多。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明白教师要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技能的要求,要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上,要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指南》还强调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和学*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教育规律及其教育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人的尊重。对教师如何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对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一、了解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转岗学*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知道了幼儿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要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相互配合。要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方式、伙伴,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要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要引进多媒体教育手段,最大程度的利用社会其它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难忘的快乐而有意义的幼儿园生活。

  二、启蒙教育真重要,知道了幼儿教师的职责。

  经过培训学*,我深深感到幼儿教师承担的责任有很多种,每一个幼儿高兴的来到幼儿园,而我们的责任则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一日常规开始,从各方面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我们的小朋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健康方面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老师必须得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区别,切忌幼儿教育“小学化”。

  培训中,我知道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切忌幼儿教育“小学化”。例如: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户外活动,以游戏为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让孩子们的身体真正得到锻炼,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放多种活动,增强体能,养成良好的行为,形成自我保护*惯,从根本上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的世界,充满乐趣,作为引导者的幼儿教师要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他们喜欢的世界,给他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四、对幼儿园的保教结合、教育特点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进入幼儿园以来,我每天都疲于应付孩子们吃饭、睡觉、上厕所这样的生活琐事,每天两三节课的教学活动、一天到晚的游戏活动。有时候会突然间茫然、彷徨、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成了一个高级保姆。

  幼儿因年龄太小,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的精心照料,幼儿园的进餐、饮水、盥洗、睡眠等生活活动占幼儿园活动的大部分时间。让孩子在吃中吃出学问、吃出礼貌、吃出一个好身体;在睡中睡出一个聪明的大脑、健康的身体。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惯、卫生*惯和初步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展和机能的协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

  五、游戏是儿童的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培训学*中,我认识到,游戏是幼儿学*的主要方式,有机地整合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应当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本质涵义。在游戏的选材上要考虑,对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发展要有促进作用等因素,还要考虑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等,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学问、玩出*惯。让幼儿在更多的游戏活动中自由嬉戏,快乐成长。

  幼儿童心未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为他们营造,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只有维护集体而必须具有的规则;没有指责和歧视,只有*等和尊重;没有枯燥无味的说教,只有真心实意的对话和交流的环境!幼儿的知识从何而来?在游戏与活动中就悄悄蕴藏了他们应有的知识。幼儿的*惯怎样养成?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包含了他们应该遵守的规则,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不断地吸收知识,养成*惯,懂得规则,健康成长!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既符合了儿童纯真的天性,又遵循了儿童循序成长的规律,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在这里老师们深入浅出的知识讲座,就如夏荷之清香,冬日之暖阳,沁人心脾,振奋人心,让我陶醉,使我感动并深受启发!

  短暂、充实的短期培训结束啦,可我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探究、学*才刚刚开始,我会根据此次培训计划的安排采用远程学*的方式继续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合集二十篇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最*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机会,通过学*,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

  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最*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机会,通过学*,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

  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之前当班主任,无意间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我让班里孩子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予以勉励,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本书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

  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

  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我小的时候,妈妈常常教育我:待人接物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哪怕我各方面都很优秀,妈妈也不会夸赞我,从来不会对我说一句表扬或者是鼓励的话,最多就是把我得到的奖状贴在洁白的墙上,无形地告诉到访家里的客人,我的孩子还是不错的,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得到的最好的表扬方式。如果哪次考试不好,妈妈还会拿我和邻居的某某同学孩子作比较,可是我只能敢怒不敢言,她根本不知道我的内心有多难受,原本已经是一个失败者,还要在这“伤口”上撒盐,简直就是雪上加霜。那时的我是多么需要别人一句鼓励。

  如今,我不单为人母,还是40多个孩子的老师,我深刻的意识到给予孩子鼓励,犹如给予植物充足的水分。刚开始,我以为夸赞孩子就是一种鼓励,以为说“你好棒”那么简单。我们是夸赞孩子的行为过程还是夸赞孩子的行为结果?这两种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鼓励孩子是夸赞孩子为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因此才能得到那么好的结果,孩子的内心的力量感就会增加。当把握了这一个原则,我们就不会随意夸赞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学生了,我们就知道怎样的鼓励才是最有效果的。

  我经常教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刚从不同的幼儿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行为*惯也有很大的区别。刚开始,孩子们写的字歪歪扭扭,不能再田字格里占正确的格式,*时我除了让家长配合让孩子家里练字之外,我在课堂更是常常地去鼓励。我没有跟孩子们说他们写字很难看,我每天只是让他们学会从众多个字当中找出你认为好看的字,然后孩子们就挑出了自己认为好看的字,第一天挑出了两个,第二天挑出了四个……直到有一天,他们只能挑出写得不好的出来,这个过程,我只是轻描淡写,毫无痕迹,但是孩子们的字却越写越好了,我在批改作业是,还常常写上:孩子,你的字越来越好看了!

  鼓励让孩子充满了自信,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促使孩子更加优秀,在我的教育事业中,它将成为我的“杀手锏”!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最*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机会,通过学*,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

  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蔼而坚决”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用*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忆和反思的过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假设是处分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假设是不处分,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白,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荣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防止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到达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时机。之前当班主任,无意间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不重,那么不威;学那么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那么无惮改。”我让班里孩子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予以勉励,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正确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根底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更加认同。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根底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鼓励的方法:

  1、描述行为

  2、强调努力,而不是结果

  3、对孩子有信心,给孩子力量

  4、关注孩子的感受

  5、关注正面

  6、指出孩子的进步

  7、表情夸张,带有煽动情绪。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机会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肤浅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的方式。

  随着正面管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回到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思考,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周爱心计划,每个周我都将认真践行正面管教的一张工具卡,无论对孩子们,还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都将学以致用,以便帮助我、维护我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尊重他人,带领着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允许他人发表看法和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之前当班主任,无意间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我让班里孩子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予以勉励,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本书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之前当班主任,无意间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我让班里孩子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予以勉励,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本书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也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宠着的,但是宠出来的孩子是“熊孩子”,曾经看一本书上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孩子最大的回报就是离开父母独自去飞翔,给我很大的启发。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者“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年圣诞节之前,我都会装作毫不在意问一下孩子最*喜欢什么玩具或者图书之类的,然后悄不作声的按孩子的愿望准备好礼物,等到圣诞夜那一晚,会悄悄的放到孩子枕头底下。到第二天早上故意等在床上听孩子的惊喜声“妈妈,圣诞老人给我送来愤怒的小鸟了!你快来看看”。“是么,你这么幸运呀,得到了你想要的,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呀,圣诞老人会记住你的。”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偶尔孩子的一些同学会和孩子争论这个问题,孩子就来征询我的意见,我不想破坏孩子的美好记忆,也不会否认现实,

  现在很多孩子都没有童年,被逼着上培训班,也许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请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我们做家长的最重要的任务。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和成长模式,学*正面的教养方法。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为家长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应该怎么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书中提到:“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力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们就一边学一边养吧!

  在我们家妹妹出生一岁的时候,我去学*了正面管教家长基础课。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衡两个孩子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已经出现并且会愈演愈烈的战争。当时在在完成课程的同时,已经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为了使正面管教在家里的践行更有可持续性,也为了更好的成长自己,学*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课,重读《正面管教》这本书。

  。全书围绕孩子成长的两个具体环境:家庭环境的和学校环境,罗列了一系列的具体案例,还原孩子们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犹如声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共鸣的同时给予正面管教的具体应用工具,让每一位父母不仅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有具体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和父母之前的.爱通过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链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幸福感,有价值感和归属感,能够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影响世界的一个人。

  这本书每一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给出围绕这个主题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读起来轻松明了,条理清晰。比如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围绕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出生顺序对于每个孩子的影响,独生子和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氛围等理念,给出了如何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和引导孩子,让你在遇到孩子战争,家里混乱不堪的时候能冷静下来给出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第七章:有效的运用鼓励,提出鼓励和表扬,鼓励和批评之间的异同点,给出了如何正确的给孩子鼓励,赋予能量,如何花时间训练培养孩子的一些技能,如何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等等。书中每一个章节解决一个问题,既可以整本书阅读,也可以翻阅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父母来说随读随用,实用方便。

  上面提到了整本书的结构,除了结构严谨,这本书中金句频现,每句读到,都让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重点的词句值得好好理解和吸收。书中第二十二页提出“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的不同。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两个词语“赢得”孩子仿佛是父母和孩子最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而“赢了”孩子其实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利压制住了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表面看大人成功的让孩子的听了自己的话,但其实孩子听话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久而久之,父母总是想赢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么变得自暴自弃,毫无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变得胆小怯懦;要么孩子积压情绪,觉得自己没人疼爱,总有一天爆发出来,以牙还牙。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合作,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赢得”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爱在流动,才不至于将他们越推越远。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最*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机会,通过学*,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

  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最*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机会,通过学*,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这是本非常好、非常实用的教育书,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理论深度来说。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没有一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时孩子犯错,我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词厉色或予以惩罚,因为这种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为害怕老师的威严而屈服做出暂时的妥协。教育者遇到问题时不能不知道怎么处理,只知道发火,当带着情绪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却往往会适得其反。有时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作为老师或老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成长,这本书也让为人母的我有所成长。

  老师的情绪言语无形中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书中倡导对待孩子要“和善和坚定”,和善坚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坚定的氛围里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善和坚定也有利于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讲求“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教育者抛弃惩罚、羞辱孩子。因为没有人会因为被惩罚、羞辱了而去更好地做好事情,顶多只是出于害怕而屈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且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反叛、敌意、报复等坏的种子。而不会去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仍然是问题。这样的惩罚会一点点地抹杀孩子的自我,变得讨好或。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揭秘:“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老师都想教育好孩子,这也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责任,但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教育或引导孩子。《正面管教》给予我很好的指导,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教育方法,而本书所讲的正面教管,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值得我认真学*。在了解正面管教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正面管教,它有什么好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何?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两个核心词,那就是“和善”和“坚定”,它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跟传统管教最大的区别是:它不羞辱孩子,以尊重合作为前提,和善和坚定地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通过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于通过错误来进行教育的方法,把孩子犯错变成一个良好的学*机会。

  我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正面管教》帮助我消除了对孩子不尊重的、没有长期效果的错误管教方法。帮助我找到了这种对于不完美的相处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从现在开始真正享受到为人老师、为人师的快乐。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鼓励的方法:

  1、描述行为

  2、强调努力,而不是结果

  3、对孩子有信心,给孩子力量

  4、关注孩子的感受

  5、关注正面

  6、指出孩子的进步

  7、表情夸张,带有煽动情绪。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机会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肤浅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的方式。

  随着正面管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回到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思考,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周爱心计划,每个周我都将认真践行正面管教的一张工具卡,无论对孩子们,还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都将学以致用,以便帮助我、维护我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尊重他人,带领着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允许他人发表看法和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疫情期间我又读了一遍《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和善而坚定”这几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态度坚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规则。其次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避免过度控制或骄纵。

  一、寻找不良行为的原因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在以错误的方式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生气,而需自我检讨。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注意:当孩子犯错时,千万不要啰嗦,不要说“我早就说过……”。这样的话语,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无益,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问启发性问题

  在孩子犯错时,不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多问启发性问题,如“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该怎么办呢?”“下次怎么避免呢?”。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引发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三)积极的暂停

  当发生冲突时,给双方情绪缓冲期。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暂停”,如一起阅读。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沟通,如果发生冲突时,你会先暂时离开现场,等你们都冷静下来了,再一同商量解决方案。

  (四)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

  当孩子反复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不要去唠叨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孩子你自己会做什么。如孩子总是将脏衣服乱扔时,不要去强制要求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面,你只需告诉孩子你只会洗脏衣篮里面的衣服,并和善而坚定地实施。

  (五)教孩子从错误中学*

  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而不是在犯错后垂头丧气。在犯错后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便是给孩子树立了正面的榜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错误,同孩子一同寻找解决方案。

  (六)定期开家庭会议

  每周可以设定固定的一天开展家庭会议。由家庭成员轮流主持。

  家庭会议的内容如下:

  1、表达对家庭成员的感谢,并举出实例。

  2、专注于前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并达到全员一致意见。如未达到一致意见,该问题推迟至下次家庭会议。

  3、讨论家务事分配,鼓励孩子承担家务活。

  4、计划家庭活动。

  5、分享错误经历,并一同讨论解决方案。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和成长模式,学*正面的教养方法。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为家长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应该怎么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书中提到:“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力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们就一边学一边养吧!

  在我们家妹妹出生一岁的时候,我去学*了正面管教家长基础课。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衡两个孩子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已经出现并且会愈演愈烈的战争。当时在在完成课程的同时,已经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为了使正面管教在家里的践行更有可持续性,也为了更好的成长自己,学*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课,重读《正面管教》这本书。

  。全书围绕孩子成长的两个具体环境:家庭环境的和学校环境,罗列了一系列的具体案例,还原孩子们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犹如声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共鸣的同时给予正面管教的具体应用工具,让每一位父母不仅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有具体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和父母之前的爱通过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链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幸福感,有价值感和归属感,能够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影响世界的一个人。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正面管教》学*心得实用5份

  上个星期,我们全校师生们学*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家庭和学校里,我们有时都会认为惩罚和骄纵会永远存在。很多人都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就会走向另一端,对孩子骄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找到一条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路。在学校里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往往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让学生站一会,或是课后留下他再就是请家长了。第二天他来学校就乖乖的一段时间了,老师们往往这时会觉得“还是请家长有用啊”。看了这本书发现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有收获,没有爱上学*,反而会对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厌恶,根本达不到学*的目的。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因为老师或是家长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深想过惩罚带来的影响。这也就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遇到孩子们犯错,特别是还要请家长去学校了,当然是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惩罚,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而书中说到的是鼓励而非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春节期间,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们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学*了《正面管教》,我喜欢里面的这句话: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 蜂酿蜜,鸡司晨,人不学,不如物。怪不得老人常责骂懒惰的后人连鸡狗都不如。生灵万物降临世间,是快乐多一点还是苦难多一点?或许,上天总那么公道,苦与甜相扶相伴,想有点甜,总需要用苦去换。所以有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名句。

  人上人的威风我们梦寐求之,有了这个目标,人们都想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向前冲!向前冲!一代人没有完成的梦想转移到了下一代。可怜稚子尚幼,早早的就在竞争中浮躁,也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马儿,你牵她到了清清河边,可他就是不喝水。 作为学生来说,自身学*动机不强,对学*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识基础,学*能力,对学*价值的认识有关。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透彻了解隐藏在背后的各种学*动机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实现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学*动机本身也成为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学校不仅要激励学生建构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学*能力,更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学*动机,推动着持续不断的终身学*。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了解学生的现有需要 。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速和持久性。我们每天的学*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为我们的学*提供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的态度,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会给你的学*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罗列出来。

  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是我学*的众多课程中最简单、实用的一门课。从家长班到讲师班,这门重视体验、交流、互助的课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所以我希望用这样一门不那么深奥可是特别实用的课程,结合我的知识,去帮助那些处于困惑中的家长,让家长实现自我成长和育儿技巧双丰收。

  以下,是逸晴在正面管教讲师班学*之后的心得。分享在此,希望能为家长朋友,和想要进入正面管教行业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我深信,分享,互助,将帮助我们彼此更快的成长。

  1、正面管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结束后你计划如何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对我而言,是对此前育儿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在学*正面管教之前,我读过许多育儿书籍,也学*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他们散落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事件当中,并不成体系。学*正面管教过程中,我才有机会将此前的育儿实践经验、学*过的育儿知识和理念、心理学知识,彻底的梳理和总结了一遍,随着正面管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与思考,这些散落四处的"珍珠",终于被优化组合、梳理联结成一串好看、实用的项链。

  我想这对我个人而言,是对这几年关于育儿的一次总结,更是一次提升。

  培训结束后,我将投入到正面管教的传播与实践工作中。包括带领正面管教读书小组、举办家长工作坊、公益讲座等工作,在传播正面管教、帮助更多家长学会育儿的同时,也给自己制定了每周爱心计划。每个周,我都将认真、反复实践在正面管教中学*到的一个工具,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爱人、亲人、朋友、同事,我都将学以致用,以便让正面管教帮助我维护、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

  正面管教中所提倡的"温和与坚定"的态度,将是我始终践行的基本标准。

  同时,我还将持续不断的学*、提升,阅读书籍、参加课程,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更多的家庭获得幸福。

  2、简单描述你对阿德勒理论的理解,以及阿德勒理论对你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带来的影响。

  阿德勒强调人的生活风格约在四五岁时在家庭环境中形成以后,几乎一生不变。他非常重视家庭行第、出生次序、和家庭气氛对儿童性格类型形成的影响。同时他也强调"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在他看来生活风格对人格的影响是潜意识的或被动的,而创造性自我则是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是主动有意识的行为。即人格直接参与自己的命运并定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也就是在正面管教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和去看待这些问题,并如何去处理。

  对于这点,我深以为然。也特别赞同正面管教中所说的"从错误中学*"的观点。

  我们都害怕犯错。年龄愈大,愈害怕自己做出错误的行为和决定。现在我认识到,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短板,敢于承认自己也有不行的地方,才是真英雄。人无完人,犯错不可怕,不完美也没什么羞耻。错误,往往都是我们能够成长的点。

  当我学*到这一点,我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放过自己经年累月的缺点。然后我发现,当我放开那些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时,终于能够安心去发展自己擅长的部分了,并且在发展这些能力的同时,我获得了许多信心和力量来改善自己存在的问题。整个人从纠结、难受的状态,进入了一个特别好的良性循环,积极向上有力量。

  3、一名正面管教讲师,这个身份对你意味着什么?"教"和"带领"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一名正面管教讲师,这个身份对我有许多意义。

  一是责任,我需要对每一位来学*的家长负责,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让他们带着困惑来,带着答案走;

  二是成长,作为讲师,不是学完讲师班就ok,而应当持续不断的学*,实现个人不断成长,以便为家长、孩子提供最好、最新的家庭教育指导,也不断地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三是拓宽生命的宽度,正面管教讲师作为我的兼职事业,会让我与许多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相遇,看到生命的各种可能性;虽然家庭教育工作只是一份兼职,对我而言却又似乎是"寻他千*"的使命。

  "教"是传授,授之以鱼;"带"是引领,授之以渔。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正面管教课堂中,既有理论的传授,也就是"教",让家长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念;也有切身的体验活动,也就是"带",让家长去体验孩子的角色、体验其他人的角色,在别人的角色中学*到其他人内心的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去改善自己的行为。

  4、你的首要生活态度取向是什么?她的强项如何帮助你带领家长课堂?另外,根据你的了解,你的生活态度取向的弱项,对你成为一个好讲师将产生什么影响?考虑到你的生活态度取向的强项和弱项,你会做什么让自己成长?

  取悦型。强项是待人友善、谦和体谅。因此在带领家长课堂时,能够很好地理解家长的处境和难处,全心全意为家长着想,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家长作为学员,也会有被老师照顾、被重视的感受,让家长更愿意敞开心扉谈论问题,使课堂氛围更加温暖、互助。

  弱项是逆来顺受,没有主见。在讲课时,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干扰,而影响到自己的讲课热情;也容易被家长左右,遇到"话唠"型家长,不好意思打断她的发言,影响课程进度,显得不够专业。

  考虑到强项和弱项,我会在课堂中保持对自己的觉察,在关照家长感受的同时,也尊重和坚持课堂准则,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尊重所有学员的需要,而不是将课程节奏的掌控权交给个别学员。争取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做的既温暖,又专业;既灵活,又遵守规则。

  5、讲述一个"错误目的"的实例。寻找"错误目的"的线索是什么?你如何鼓励有这样一个错误目的的孩子或**?

  嘟嘟现在3岁,处于自我意识爆棚的叛逆期,渴望自己做决定,自己说了算。在这个阶段,他常常会与我出现"权力之争".

  嘟嘟爱骑滑板车,每次去商场都会带上。我们的约定是进入商场后才能够骑滑板车。地下车库因为有车辆通行,为了保证安全不能骑,否则没收滑板车,当天不能再玩。

  有一次在地下车库,嘟嘟拿到滑板车后立刻踩到上面跑走。我喊他"嘟嘟!停下来!这里不能骑!"喊了几次,他只是回头看我,带点儿挑衅的坏笑,然后又大叫着跑掉。我抓住他说"嘟嘟,我们说好的,地下车库不能骑,如果你骑了,我们就只好把滑板车收起来,今天不能玩儿了。"嘟嘟大喊"我就要骑!我就要骑!"然后挣脱我的手又跑掉。

  寻找错误目的的线索是我当时的感觉。感到非常生气,同时也有无助的感受,还有被挑战的挫败感。因此判定孩子此时的错误目的是"寻求权力".辨识出他的错误目的后,我是这样处理的:立场坚定,不再争辩和制止,也不妥协,而是做我应给做的,也就是没收他的滑板车。

  我收走他的滑板车,并且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约定,你在车库骑了滑板车,妈妈只好先把它收起来,等到明天你才能玩了!"嘟嘟开始大哭。我说:"嘟嘟,妈妈知道你现在挺难过的,因为今天不能玩儿滑板车了是不是。"他"嗯"了一声,边哭边问"为什么啊!为什么不让我玩儿?我想玩儿啊……"我说"好吧嘟嘟,不能玩儿滑板车你肯定很伤心,还有点儿生气,你要是想哭,妈妈就陪着你在这里哭一会儿。"他哭了一会儿,稍微*息后,我说"嘟嘟,我们是不是商量好的,地下车库不能够玩滑板车?所以你刚才玩了,妈妈就只好收起它来了。下回,嘟嘟进了商场再玩儿好不好?"他抽抽搭搭的"嗯"了一声,转而被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玩儿去了。

  6、从带领互动活动的实践环节中,你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如何做到?

  在实践环节,我带领的互动活动是跟情绪有关的"愤怒与3A".在带领活动中,做的好的地方包括:准备充分,介绍及指引清晰,目标明确;能够调动学员参与交流分享的积极性,并及时给出反馈和鼓励;语气、语调稳定,能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跟随我走完整个活动过程。需要改进的包括:对于学员的回答,急于给反馈或者总结,或者给的反馈偏多,占用了其他学员的分享时间;超时,时间把控不足。

  改进方法:一是做到反馈有节制,保持觉察,简单扼要的给予学员反馈,切中要害;二是提前做好时间预算,对于每一步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节奏。

  7、在"pHp"的分组环节中,作为带领者,你学到了什么?你将怎样加强你的带领技能?pHp中,如何做到保证志愿者的情绪安全?学员可以从pHp中学到什么?

  作为带领者,我深刻体会到家长的智慧是无穷的。

  作为带领者,也许有着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这个环节,就应当"让位",我只是一个引导和促动的角色,更多的"计谋"、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当交给在场的家长去探讨、提出方案。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也从其他家长的交流和探索中学到了很多新的育儿小技巧,这也将是丰富我未来课程内容的宝藏。

  保护志愿者的情绪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pHp开始之前,提醒所有家长,在这个环节只提建议、互相交流,对其它人尤其是志愿者,保持尊重,不允许评判、指责;

  2)随机应变,引导学员之间发生深层的情感联结;

  3)当志愿都是在阐述事情的原因的时候,要引导志愿都清楚复述场景即可;

  4)尊重每位学员发表的想法,并允许沉默;

  5)不试图左右志愿者最终的决定,由志愿者自己选择适合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员可以从pHp环节中学*到:尊重他人,带领者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允许他人发表看法和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其他家长的小技巧、育儿方法、经验。

  2年前,当时正困惑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及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虽然也阅读了许多的育 儿书籍,并在生活中不断尝试及应用,但感觉始终不得要领。心中始终怀着应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规避传统家庭养育的弊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似乎总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但自己很纠结,让孩子也有些无所适从。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正面管教》的书,在拿到书的当天,感觉似乎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亮光,怀着激动而急切的心情,迅速地通读全书。

  并开始了我的"正面管教"初体验,与孩子制订"时间惯例表"、"选择轮"……,运用"纠正错误的3个R"、"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共同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这些方法与工具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效果极佳,让我感觉似乎破译了与孩子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密码。

  但好景不长,在新方法的新鲜劲过去后,与孩子的关系又重回原点,让。我对"正面管教"也产生了质疑,难道是国外的体系也"水土不服",不适应我们的国情?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幼儿园教师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实用5篇

  每一次学*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

  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

  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

  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便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教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教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教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提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教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我。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供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这是本非常好、非常实用的教育书,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理论深度来说。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没有一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时孩子犯错,我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词厉色或予以惩罚,因为这种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为害怕老师的威严而屈服做出暂时的妥协。教育者遇到问题时不能不知道怎么处理,只知道发火,当带着情绪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却往往会适得其反。有时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作为老师或老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成长,这本书也让为人母的我有所成长。

  老师的情绪言语无形中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书中倡导对待孩子要“和善和坚定”,和善坚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坚定的氛围里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善和坚定也有利于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讲求“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教育者抛弃惩罚、羞辱孩子。因为没有人会因为被惩罚、羞辱了而去更好地做好事情,顶多只是出于害怕而屈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且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反叛、敌意、报复等坏的种子。而不会去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仍然是问题。这样的惩罚会一点点地抹杀孩子的自我,变得讨好或。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揭秘:“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老师都想教育好孩子,这也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责任,但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教育或引导孩子。《正面管教》给予我很好的指导,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教育方法,而本书所讲的正面教管,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值得我认真学*。在了解正面管教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正面管教,它有什么好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何?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两个核心词,那就是“和善”和“坚定”,它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跟传统管教最大的区别是:它不羞辱孩子,以尊重合作为前提,和善和坚定地与孩子一齐解决问题,通过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于通过错误来进行教育的方法,把孩子犯错变成一个良好的学*机会。

  我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正面管教》帮助我消除了对孩子不尊重的、没有长期效果的错误管教方法。帮助我找到了这种对于不完美的相处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从现在开始真正享受到为人老师、为人师的快乐。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梦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梦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梦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我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异常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研究“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趣味。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本事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能够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7)

——正面管教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之前当班主任,无意间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我让班里孩子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予以勉励,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本书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和成长模式,学*正面的教养方法。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为家长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应该怎么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书中提到:“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力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们就一边学一边养吧!

  20xx年,在我们家妹妹出生一岁的时候,我去学*了正面管教家长基础课。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衡两个孩子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已经出现并且会愈演愈烈的战争。当时在在完成课程的同时,已经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20xx年,为了使正面管教在家里的践行更有可持续性,也为了更好的成长自己,学*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课,重读《正面管教》这本书。

  。全书围绕孩子成长的两个具体环境:家庭环境的和学校环境,罗列了一系列的具体案例,还原孩子们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犹如声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共鸣的同时给予正面管教的具体应用工具,让每一位父母不仅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有具体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和父母之前的'爱通过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链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幸福感,有价值感和归属感,能够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影响世界的一个人。

  这本书每一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给出围绕这个主题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读起来轻松明了,条理清晰。比如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围绕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出生顺序对于每个孩子的影响,独生子和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氛围等理念,给出了如何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和引导孩子,让你在遇到孩子战争,家里混乱不堪的时候能冷静下来给出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第七章:有效的运用鼓励,提出鼓励和表扬,鼓励和批评之间的异同点,给出了如何正确的给孩子鼓励,赋予能量,如何花时间训练培养孩子的一些技能,如何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等等。书中每一个章节解决一个问题,既可以整本书阅读,也可以翻阅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父母来说随读随用,实用方便。

  上面提到了整本书的结构,除了结构严谨,这本书中金句频现,每句读到,都让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重点的词句值得好好理解和吸收。书中第二十二页提出“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的不同。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两个词语“赢得”孩子仿佛是父母和孩子最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而“赢了”孩子其实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利压制住了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表面看大人成功的让孩子的听了自己的话,但其实孩子听话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久而久之,父母总是想赢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么变得自暴自弃,毫无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变得胆小怯懦;要么孩子积压情绪,觉得自己没人疼爱,总有一天爆发出来,以牙还牙。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合作,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赢得”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爱在流动,才不至于将他们越推越远。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精灵,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聪明的、有可塑性的。怎样培养好孩子,在我家宝宝一次犯错误几乎让我“歇斯底里”后成为我要认真正视的问题。于是,带着育儿方面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美国正面管教”的课堂。对于正面管教,我有几点建议:

  一、正面管教首先是对教育心态的颠覆

  孩子的成长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掌握的。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正面管教给予孩子的正是这个渔。我们希望孩子具备优秀品质,并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优秀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而是要在孩子一次次犯错的过程中,怀着开放宽容积极的心态帮助他认识到,只有具备我们所说的优秀品质,他的生活才能幸福

  我认为,我们既不要让家长的局限性而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也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喜好而为孩子的发展设界。

  二、正面管教关注孩子长久的影响,而非短期特效。

  承认孩子和**一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奖励和惩罚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正视了惩罚和奖励都是来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而非信念。行为可以控制一时,不能控制一世。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孩子就更积极的,更早的想逃离这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奖励的力度,孩子就更贪婪的,更迫切的想要迎合这种奖励,反应在生活中,就是我们觉得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奖励越来越不买账了。而没有奖励,他似乎就不愿意做任何事。

  事实上,就算孩子在大学前都愿意接受我们的奖励和惩罚,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我们的奖励和惩罚也是鞭长莫及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外力”的控制,无论在时效性上,还是持久度上,都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如果把孩子走向社会看似是走进大海,那么惩罚和奖励就是一个一直在泄气的救生圈。这个救生圈或者让孩子感觉束缚,或者让孩子产生依赖。而我们必须一直做的,是更加费力的给救生圈补气,以便于让孩子在当下能活得安全。但孩子终归要远行,而我们也终究要老去,救生圈终究要消失。与其疲于应对给救生圈补气,不如在浅滩时就教会孩子游泳,就算他现在呛了口水,崴了下脚,但长久来看,这样的孩子才更能适应大海。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

  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机会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

  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肤浅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信念。参照“错误行为目的表”对症下药。

  四、没有情绪安全就没有情绪诚实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总被打击或说教时,那我们下次也没有开始再聊的兴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如果不想让孩子以后回家锁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不想让孩子和我们越走越远,那我们最好不要把训斥和不屑挂在嘴边。对他们的话题多一些兴趣,对他们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学会“孩子气的,创意的语言”。

  不要把精力放在问责上,而是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关注问责会带来逃避责任,让孩子敢说,愿意说。

  正面管教不是灵丹妙药,不会药到病除。我们的转变需要时间,我们的技巧需要反复练*,它必须成为我们的*惯,成为我们的反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我相信不同的孩子对待不同的工具接受程度一定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必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工具都施展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找到孩子更乐意接受的那几个。

  以上是我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教育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给有孩子的同事们带来一点帮助。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家庭和学校里,我们有时都会认为惩罚和骄纵会永远存在。很多人都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就会走向另一端,对孩子骄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找到一条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路。在学校里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往往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让学生站一会,或是课后留下他再就是请家长了。第二天他来学校就乖乖的一段时间了,老师们往往这时会觉得“还是请家长有用啊”。看了这本书发现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有收获,没有爱上学*,反而会对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厌恶,根本达不到学*的目的。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因为老师或是家长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深想过惩罚带来的影响。这也就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遇到孩子们犯错,特别是还要请家长去学校了,当然是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惩罚,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而书中说到的是鼓励而非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疫情期间我又读了一遍《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和善而坚定”这几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态度坚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规则。其次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避免过度控制或骄纵。

  一、寻找不良行为的原因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在以错误的方式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生气,而需自我检讨。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注意:当孩子犯错时,千万不要啰嗦,不要说“我早就说过……”。这样的话语,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无益,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问启发性问题

  在孩子犯错时,不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多问启发性问题,如“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该怎么办呢?”“下次怎么避免呢?”。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引发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三)积极的'暂停

  当发生冲突时,给双方情绪缓冲期。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暂停”,如一起阅读。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沟通,如果发生冲突时,你会先暂时离开现场,等你们都冷静下来了,再一同商量解决方案。

  (四)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

  当孩子反复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不要去唠叨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孩子你自己会做什么。如孩子总是将脏衣服乱扔时,不要去强制要求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面,你只需告诉孩子你只会洗脏衣篮里面的衣服,并和善而坚定地实施。

  (五)教孩子从错误中学*

  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而不是在犯错后垂头丧气。在犯错后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便是给孩子树立了正面的榜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错误,同孩子一同寻找解决方案。

  (六)定期开家庭会议

相关词条